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2024-09-29

关爱学生需要智慧(共16篇)

1.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篇一

父母需要关爱

风带不走父母对我的思念,雪永远覆盖不了他们对我的爱恋,花儿依旧开着花,蝴蝶依旧恋着花,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如蝶恋着花。父母时刻把儿女牵挂在心头,父母之爱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父母之爱,爱得自然,爱得朴实,爱得真诚,爱是永远。春去秋来,岁月无情,时间夺去了父母的青春年华,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可永远夺不去父母对我们的爱。

你是否考虑过为他送上一份礼物,一份属于你的心意呢?以前没有重视过不重要,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重视了,给父亲送上一份你的心意,一份礼物,送给父母的礼物有哪些呢?那么送礼送什么好呢?

送亲情

子女长大后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们往往觉得生活很寂寞。经常带上自己的爱人孩子和父母团聚一下,跟他们聊些生活、工作和孩子的事情,能加深和拉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尤其应经常提起父母值得骄傲的过去时光,这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内心感到愉快。当然,这时应让父母当主角,子女应不厌其烦地充当忠实的听众。

送健康

“送礼送健康”成为最时髦的送礼方式,父母年经大时,送的礼品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健康需要。润峰金康氨基酸乳酸菌固体饮料针对中老年人代谢降低,疾病较多,能增强中老年人的抵抗力增强抗氧化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缓解老年白内障和视网膜退化。特别添加乳酸菌,调节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送回忆

您送去的礼物具有纪念意义,能引起父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这样的礼品对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送实用

为父母准备的礼物以实用为佳,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他们,比较排斥那些虚华的东西,耐用、实用的物品是他们的日常追求。

父母平时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对一些不太急需的用品,往往舍不得购买。如果送去父母喜爱却又舍不得买的东西,他们会感到非常满足和喜悦。

以上是几种送礼的方法,父母不在乎送礼礼物的贵重,重要的是送礼的心意。其实给父母在各个节日和生日送礼之外,需要经常送,无论是回家看望父母,还是在异地,这样才能让老人知道你经常惦记着他们。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是一个问题,送好的礼物能很好地表达亲情的爱,传达对父母的深情,带给父母宽慰和欢心。无论送给父母的礼物是什么,送礼后能与父母做言语和情感上的交流,父母需要你的礼物,更需要亲情的沟通。

2.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篇二

一、热爱学困生, 温暖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学困生是每个教师心中抹不去的痛, 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会教优秀的学生, 更要有能力挑战学困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 只要教师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赋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这些所谓的“差生”是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记得有一年, 我所新带的二年级班里有个全校公认“难啃”的学生。他是个男孩, 无心向学, 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 他把老师的批评根本不当一回事, 教过他的教师都劝我放弃。一天下午, 他没有来上学, 我去他家也没有见到人, 最后终于在隧道口找到了他。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他的爸爸因吸毒去了戒毒所, 妈妈因他爸爸吸毒离开了家, 就剩下了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家里一贫如洗。这段时间奶奶也生病住院, 就剩他一人在家。我感到震惊, 一个本来正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却要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做母亲的疼爱之心油然而生。在他奶奶住院期间我把他带回了家, 在我端饭给他吃的时候, 他突然说:“老师, 你好像我妈妈。”我的眼泪悄然滑落。在他过生日的那天, 我买了生日蛋糕, 带上班干部来到他家, 同学们目睹了他家的困难, 也看到了他照顾奶奶的能干, 班上的同学不再冷落他, 在学习上还帮助他。他确实一天比一天地进步了, 这足已让我感到欣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是的,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二、承认差异, 因材施教

以前, 我喜欢优等生, 是因为他们成绩优秀, 各方面看起来都好。现在我才明白, 其实, 学困生更需要得到关爱。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能力都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 不是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学生, 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去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2. 关注学生的表现欲望

3.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篇三

我花了很长时间盯着这句话看,努力的思考这个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

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恰巧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对立统一的存在,说统一是因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而说对立,应该就是我们总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备课时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而忽略了作为受的一方的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值得深思。

剥开教育那些假大空的理论,褪去所有理想化的符号,其实我们在初中三年的历史教学中,能给予学生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过就是那么几样,就是我们的目标中提到的:知识,兴趣,能力和情感这四样,看似简单,但是不敢说自己做的有多好。

首先说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的,在这三年中让他的头脑丰富,知识存储量增加,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对基本的事物要做到“知其然”。最不爱学习的孩子也有成就感和虚荣心,最笨的孩子也但在知识的数量上发生变化,差别只在知多知少而矣。所以对历史学科来说,要孩子识记一些基础的知识是必需的,虽然现在不强调死记硬背,但是不背是不对的,语文不背是记不住诗词字句的,英语不背是记不住单词的,而这些都是这些学科的基础,所以,为什么历史就不能背,这是违背认知方式的,所以我还是主张在每节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识记时间,不管学校以何种方式考察历史学科。

其次是兴趣。善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过程应是一次愉悦的体验。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取悦学生已成常态,为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学生最爱也是老师最累的事,使出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集一身也似乎还不够。通常我的做法是从导课,到题目设置,再到考察方式上,都要力求新颖,争取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而在教学手段上也是图片,故事,历史视频,能用的尽量用上,一在吸引学生,丰富课堂,另外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再次是能力。学生除了知识的增加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需要,就是本领的增强,我觉得这是教育的最主要的功能。我认为历史的基本技能是阅读,识记,理解和运用。我们除了要学生“知其然”,也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所在在教学中,要多利用一些话题,增加学生的思考机会,培养他们能够透过现象发现历史本质的能力。也要多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引入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切实的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并能养成自觉从历史角度思考现实的能力。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传授的历史知识,同样可以成为学生冲破人生迷雾,克服人生困难的工具。

最后我要说的是情感。历史课应该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相对很多学科,历史课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感动,我们可以给学生广阔的世界,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在,但现实是现在历史课堂上,情感教育如同鸡肋,要不得,丢不掉,在教材编排上和教案设计上,这部分都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总是时间紧任务重,有些问题没有时间深入探讨,有的情感的结论得出的并不轻松,有的甚至是以填鸭的方式输灌给学生的。但是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只是对知识的要求,我们更应该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学生,历史学科除了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分子,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国古代的文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而现代的人比较现实和自我,因为大多数人只能做的修身,齐家,便觉得没必要向学生宣传更多了,也羞于和学生谈人生价值和理想。但是我觉得,孩子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我们应该给学生希望,利用历史书中那些青史留名的故事激励他们,我们有责任培养有理想的青年一代。

4.亲情关爱的需要 篇四

教学目的:

1、家长了解孩子在亲情关爱方面的需求及自己在这方面教育的误区。

2、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施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付诸于行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孩子,并能有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关爱孩子。

案例讲述:从“妈妈爱吃鱼头”的漫画谈起:不合理的亲情关爱。教师板书:亲情关爱的需要

家长讨论: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啦?

话题讨论

一、孩子更需要哪些方面的亲情关爱呢?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的关爱。2.上中学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况不像小学那样强烈了。不愿意和家长外出,对家长的教育有反感情绪„„因为孩子的心里寄托转向同伴,很在意同学、伙伴的评价——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

3.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让孩子切实感到家长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

4.孩子在情感方面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家长在平日生活中,是否根据孩子的需要予以满足呢?

话题讨论

二、家长关爱孩子有哪些误区:

1.包办代替倍加呵护:看p56“跟在三轮车后面的母亲”——溺爱

溺爱的危害: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任性的毛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不会换位思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无法融入社会;不感激,不孝敬……

2、严格要求,过高期望:看p59“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不一致的爱;粗暴,造成缺失的爱:使孩子的心灵扭曲,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3.用物质满足替代情感抚慰:不但让孩子养成不良消费的毛病,还降低家长的威信,淡化亲情,没有责任感。

话题讨论

三、不同类型的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是不同的(1)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

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从性格来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外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而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更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去解决问题。

(3)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关爱,特别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话题讨论

四、家长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教师建议: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们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需要注意的是:

1、学会.爱的正确表达:家长在施教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您的爱。

2、.爱要讲究方式:不要过度满足,过多照顾

3、多一些精神方面的关爱:信任、理解、帮助与支持,平等交流

结束语:我们家长的教育不管选择是春风化雨式还是急风暴雨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末了,我跟家长开了一个玩笑:记的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歇后语: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我希望今晚家长会后会像现在外面的天气:今后是暖春!上面说的不当的地方,敬请大家谅解!

作业:

家长会后,建议家长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1.列出你您对孩子的了解:现在和从前有多少。2.写出孩子态度的变化 3.询问孩子对你变化的感受

4.了解孩子的困惑与苦恼,试着帮助孩子解决一下,看看效果。交作业方式:

1.一周后请家长写出书面对比

5.生活需要关爱作文 篇五

在203路公交车的站台旁边,有一位大约60岁的老奶奶,整天都在那坐着。她面色蜡黄,一头短发杂乱无章,蓬头垢面。老奶奶的身上穿着几件破破烂烂的打着补丁的衣裳,经历了春秋也还是不变更,走过身旁时会隐约有些异味。身旁放着几个铁桶,那里装的应该都是她整天捡来的东西吧!她在这里生活了大概有半年之久了。不知道她有没有儿女,不知道她每天的温饱方面要怎么解决……

一天早上,在我上学的路上,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梦乡时,老奶奶已经坐在铁栅栏旁了。我看到她缓缓起身,手里攥着零零碎碎的几元钱,步伐蹒跚的走向马路对面的馒头店,带着自己的“贴身物品”那几只铁桶,铁桶“叮叮当当”的碰撞在一起,响声令人寒颤。为数不多的几个路人见了她都绕道而行。老奶奶走到馒头店鲜红的招牌前,哆嗦地递过几个硬币,老板娘麻利的拿起几个馒头递给她,就赶忙挥挥手,“快走快走,别妨碍我做生意。”老奶奶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不受欢迎,拎着馒头赶忙离开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板娘鄙夷的看了老奶奶一眼,“这样的人来买我的馒头,今天的生意肯定要霉了。”老奶奶拖着沉重的包袱,走回自己的栖息地,慢慢的嚼起了干硬的馒头。看着她弓起的背,我不禁心生寒意,却饱含同情。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平等的,即使出生不同,即使地位不同。面对那些遭受生活折磨的人们,我们所给予的,不该是冷漠的眼光,不该是鄙夷的神情,而应该是援助之手。生活需要关爱,没有关爱,那些受灾的人们生活将永远悲惨;生活需要关爱,关爱就像调味料,使生活这道菜充满滋味;生活需要关爱,关爱让生活永远充满光明。

6.民企更需要关爱员工 篇六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健步扬风,话一出口,斩钉截铁。历经二十年的创业,他的万达在中国地产界一跃而起,并在2007年获得了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最佳雇主”。当谈到企业文化时,行走江湖的王健林却显出了细腻的心路和思索。我觉得,民营企业更应该注意关爱员工这个话题,因为雇主和员工的互动问题在民营企业要比国营企业更突出。民企如今在GDP中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已经占到新增城镇就业的70%以上,所以谈关爱员工,这个话题非常实际。万达的具体做法是五句话:广阔的企业前景,良好的个人事业平台,简单的人际关系,一流的物质待遇,优秀的企业文化。

事业平台是员工的第一选择

其实,员工喜欢这个企业,愿意到这里来,不仅仅是看收入、看待遇,尤其那些有志发展,也有一定才智的员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关注自己在这个企业里能不能增长才干、有没有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请专业的国际咨询公司做企业调查,每年都做,而每一次调查,员工的第一个选择都是关于个人发展。这就促使我去思考,怎么给员工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我想来想去就是一句话:企业只有处在一个良好的上升轨道,事业前景不断发展,才能源源创造出更多的事业平台。万达这几年不断开发,几乎每年都有十几个商业综合体(商

业中心、五星酒店、写字楼),每开发一个成功项目,就意味着三到四套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了,也就提供了很多的员工工作岗位、管理岗位。

在万达可以这么说,你只要努力工作,很快就有晋升机会。现在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增加,随着品牌的建立、良好融资平台的建立,能制约我们发展的就是人才了。我们千方百计地想怎样更好地吸引人才。要吸引人才,就要给员工事业空间,让他们不断有晋升的机会。打造简单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我要提这句话呢?因为我的经历使我深深了解人际关系在某些环境下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不是在做事情,而是在做关系。所以我成立企业后,非常注重建立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使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三点:

第一,不搞帮派,不搞亲疏。我自己在这个企业有接近八成的股份,但企业里没有我的一个亲属,我宁肯给亲属钱,让他们自己出去干,还不能干跟我公司相关的业务,做到这一点实在很不容易,也是经过反复的斗争才使他们能够理解的。

第二,不搞公司政治。我曾经在公司炒掉了两个高管,他们都是从国有企业来的,老喜欢搞亲疏,老是几个人、十几个人成天弄在一起,一开会讨论提拔职务、晋升工资,就拼命为自己圈子的人说话。我是很反对这个的,公司要努力塑造一种大家完全平等的关系。第三,公正用人。这说着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难在你怎么能评估出是“公正”?你建立在什么标准上用人公正?你自以为是公正用

人,其实不一定。

于是我在企业采取了几条线重合评判:

一、就是依据我跟各高管的感觉,因为对部下的评价毕竟始发于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等,也就是说依据领导的感觉做评价。

二、依据人力资源部的考核。我们规定:考核副总经理级的,必须对其下属所有部门经理进行访谈,每年都搞,每个部门经理都有发言权;考核部门经理,就必须访谈他的下属每个员工。考核时,一对一,不准第二人在场,你敞开来说。

三、设立内部审计部,有自己的举报渠道,信息渠道。把这三条线重合在一起,公正用人估计就不会出大错了。我们要杜绝的就是简单地听取某个领导的一句话来用人。用好一个人,就鼓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就打击了一群人。

要对得起跟随我的团队

说来说去,人生活在物质的社会里,最关键、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提供良好的物质待遇。在万达,这不仅是精神满足和物质享受,其实是一种保障。

第一,提供超一流的高收入。我们集团现在有5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对应它在全国的工资水平来形成竞争力优势。因此,万达员工的收入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说不是中国级的,而是基本达到世界500强的收入水平。

第二,提供人性化的关怀。我们六年前就实现带薪休假,每人每年最少6天,多至20天。还在昂贵的中心区写字楼里建有健身中心,让员工免费去健身、运动。集团要求各公司每年不少于组织5次集体

活动,由公司出钱,大家一起出去玩一玩,促进感情交流,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

第三,集团提供“终身保障制度”。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万达员工,不论高管或普通员工,退休后要靠退休金来保障终身和养老的话,那就是我们公司或者我做得失败。要终身有保障,就是要公司好好发展,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为什么从住宅地产转型商业地产,做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就是要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使企业能够长寿百年。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十年后企业都找不到了,谈何终身保障!

我的想法核心就是:要对得起跟随我的团队。

我们已经发文:部门经理以下的员工,退休时按退休前5年的工资总额一次性给付现金。比如你退休前一年收入20万,那你一次性就拿走100万;我们还有不到400名高管,我就把我自己的股权稀释,无偿赠送给他们。股权值多少钱?开始大家很高兴,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你公司没有上市,股权的价值不确定,这个政策也就缺乏推动性,所以我现在在积极推动万达的商业地产公司尽快上市。上市的目的:1.给我们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的内部管控机制是很好的,但还不够,还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这样在我退休或有了什么问题后,企业不会倒。2.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员工的股份具有流动性,什么时候想变现或者急需用钱,他可以立刻套现,而不是名义上的东西。

让这个公司很阳光

关爱员工,还要讲文化。企业要有一种良好的追求,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使员工看见这个公司很阳光,很健康。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万达也有一个工程:

每年推荐读一本书,由总裁会推荐后买了发给员工,这个我们坚持好多年了。读书后,一是要求员工写一篇过500字的笔记,就这么点,这你怎么也要翻一翻吧;二是每个公司自己组织一次演讲。全国70多家公司,演讲后选出第一名,到集团演讲,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出版演讲集,放上他的照片,就作为一种鼓励。三是每年出一本故事集,就记载公司的好人好事,对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四是每年一次年会,这是万达企业文化的第一品牌,鼓励员工,很感人。每年还有一次“良心之旅”,员工要选他公司当地一个最穷的村去访贫问苦。并且,公司不发钱,由个人捐助。

我们干房地产的,员工房子好解决,原来是无偿分房,现在不能这么做,我们就给员工付首期,每人30万。更高层次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部门经理以上的还有车补,每月几千块钱。

但是,员工有房有车、收入又高后,就会发生变化,成天就是数说着怎么钱多一点,怎么房好一点,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看看最穷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年这个活动回来后,员工写很多文章,非常感叹,说没有想到其实不远的地方就有这么穷的人家。我们要让员工知道感恩社会、公司和你的团队,你的成就不完全是你自己的功劳,是你赶上了大时代、大趋势,社会、企业、组织,加上你稍微努力,才能有今天。但是,还有很穷的人需要帮助。总之,要让员工有良好的心态对待社会,懂得帮助穷人。

7.爱,也需要智慧 篇七

在离开班主任队伍若干年后, 笔者又重新回归了这个互相关心和照顾的集体。虽然之前有过几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 然而, 时代发展非常迅速, 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同样迅速, 自己之前所掌握的方法、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发展状况。是甘于自己发展停滞的状况, 碌碌无为地进行机械的体力劳动, 还是应该尽全力发展自己, 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我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对于教师的成长, 有专家曾提出一个公式:优秀的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而班主任更需要反思,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是情感, 另一个则是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会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 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 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 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所以, 在师生交往中应该遵守五条基本原则。

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时代变了, 人们的世界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多元、思想的开放、信息渠道的畅通, 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在校园生活、学习中, 无论学生如何看待教师, 也无论学生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存在怎样的差异、成绩好坏, 学生的人格都应该是平等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坚持生生、师生都应该平等, 否则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爱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接纳。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并没有去严厉地管理和批评学生, 但学生却很听老师的话。可有些教师尽管对学生看得很紧, 平时很严, 但由于缺少对学生的爱, 学生表面上对老师言听计从, 可老师一走, 班级就乱了锅。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老师没有足够的信任和情感。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 只有爱学生, 爱自己的职业, 才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有一颗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心。实践证明:一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 既应该是知识的塑像, 更应该是爱的化身, 只有接近学生, 用爱去感召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 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 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带有爱意的花朵, 并使之绽放。

真诚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 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当然, 能沟通不等于会沟通, 沟通需要教师的主动, 一个善于沟通的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场合,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进行沟通。真诚的沟通换来的学生的信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宽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一个班级拥有40多名学生, 他们的性格、特长各有不同, 教师不能强求一致, 而应该在班级管理中求同存异。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嫌恶, 要给学生改过的宽松条件,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欣赏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爱学生, 就要学会欣赏学生, 喜欢你的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缺点, 也会有许多优点和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地方。在教育和教学中, 我们要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坚持鼓励和奖励为主的原则, 不要学生有了点错误就一味地批评。在学校的集体中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 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 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 便会失去信心, 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 很难进步。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受到的表扬多, 学生就会有成就感, 就会积极要求上进。在班级管理中, 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 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

8.民企更需要关爱员工 篇八

我觉得,民营企业更应该注意关爱员工这个话题,因为雇主和员工的互动问题在民营企业要比国营企业更突出。民企如今在GDP中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已经占到新增城镇就业的70%以上,所以谈关爱员工,这个话题非常实际。万达的具体做法是五句话:广阔的企业前景,良好的个人事业平台,简单的人际关系,一流的物质待遇,优秀的企业文化。

事业平台是员工的第一选择

其实,员工喜欢这个企業,愿意到这里来,不仅仅是看收入、看待遇,尤其那些有志发展,也有一定才智的员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更关注自己在这个企业里能不能增长才干、有没有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请专业的国际咨询公司做企业调查,每年都做,而每一次调查,员工的第一个选择都是关于个人发展。这就促使我去思考,怎么给员工更好的个人事业平台?我想来想去就是一句话:企业只有处在一个良好的上升轨道,事业前景不断发展,才能源源创造出更多的事业平台。万达这几年不断开发,几乎每年都有十几个商业综合体(商业中心、五星酒店、写字楼),每开发一个成功项目,就意味着三到四套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了,也就提供了很多的员工工作岗位、管理岗位。

在万达可以这么说,你只要努力工作,很快就有晋升机会。现在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增加,随着品牌的建立、良好融资平台的建立,能制约我们发展的就是人才了。我们千方百计地想怎样更好地吸引人才。要吸引人才,就要给员工事业空间,让他们不断有晋升的机会。

打造简单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我要提这句话呢?因为我的经历使我深深了解人际关系在某些环境下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不是在做事情,而是在做关系。所以我成立企业后,非常注重建立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使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三点:

第一,不搞帮派,不搞亲疏。我自己在这个企业有接近八成的股份,但企业里没有我的一个亲属,我宁肯给亲属钱,让他们自己出去干,还不能干跟我公司相关的业务,做到这一点实在很不容易,也是经过反复的斗争才使他们能够理解的。

第二,不搞公司政治。我曾经在公司炒掉了两个高管,他们都是从国有企业来的,老喜欢搞亲疏,老是几个人、十几个人成天弄在一起,一开会讨论提拔职务、晋升工资,就拼命为自己圈子的人说话。我是很反对这个的,公司要努力塑造一种大家完全平等的关系。

第三,公正用人。这说着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难在你怎么能评估出是“公正”?你建立在什么标准上用人公正?你自以为是公正用人,其实不一定。

于是我在企业采取了几条线重合评判:一、就是依据我跟各高管的感觉,因为对部下的评价毕竟始发于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等,也就是说依据领导的感觉做评价。二、依据人力资源部的考核。我们规定:考核副总经理级的,必须对其下属所有部门经理进行访谈,每年都搞,每个部门经理都有发言权;考核部门经理,就必须访谈他的下属每个员工。考核时,一对一,不准第二人在场,你敞开来说。三、设立内部审计部,有自己的举报渠道,信息渠道。把这三条线重合在一起,公正用人估计就不会出大错了。我们要杜绝的就是简单地听取某个领导的一句话来用人。用好一个人,就鼓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就打击了一群人。

要对得起跟随我的团队

说来说去,人生活在物质的社会里,最关键、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提供良好的物质待遇。在万达,这不仅是精神满足和物质享受,其实是一种保障。

第一,提供超一流的高收入。我们集团现在有5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对应它在全国的工资水平来形成竞争力优势。因此,万达员工的收入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说不是中国级的,而是基本达到世界500强的收入水平。

第二,提供人性化的关怀。我们六年前就实现带薪休假,每人每年最少6天,多至20天。还在昂贵的中心区写字楼里建有健身中心,让员工免费去健身、运动。集团要求各公司每年不少于组织5次集体活动,由公司出钱,大家一起出去玩一玩,促进感情交流,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

第三,集团提供“终身保障制度”。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万达员工,不论高管或普通员工,退休后要靠退休金来保障终身和养老的话,那就是我们公司或者我做得失败。要终身有保障,就是要公司好好发展,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为什么从住宅地产转型商业地产,做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就是要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使企业能够长寿百年。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十年后企业都找不到了,谈何终身保障!

我的想法核心就是:要对得起跟随我的团队。

我们已经发文:部门经理以下的员工,退休时按退休前5年的工资总额一次性给付现金。比如你退休前一年收入20万,那你一次性就拿走100万;我们还有不到400名高管,我就把我自己的股权稀释,无偿赠送给他们。股权值多少钱?开始大家很高兴,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你公司没有上市,股权的价值不确定,这个政策也就缺乏推动性,所以我现在在积极推动万达的商业地产公司尽快上市。上市的目的:1.给我们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的内部管控机制是很好的,但还不够,还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这样在我退休或有了什么问题后,企业不会倒。2.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员工的股份具有流动性,什么时候想变现或者急需用钱,他可以立刻套现,而不是名义上的东西。

让这个公司很阳光

关爱员工,还要讲文化。企业要有一种良好的追求,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使员工看见这个公司很阳光,很健康。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万达也有一个工程:

每年推荐读一本书,由总裁会推荐后买了发给员工,这个我们坚持好多年了。读书后,一是要求员工写一篇过500字的笔记,就这么点,这你怎么也要翻一翻吧;二是每个公司自己组织一次演讲。全国70多家公司,演讲后选出第一名,到集团演讲,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出版演讲集,放上他的照片,就作为一种鼓励。三是每年出一本故事集,就记载公司的好人好事,对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四是每年一次年会,这是万达企业文化的第一品牌,鼓励员工,很感人。每年还有一次“良心之旅”,员工要选他公司当地一个最穷的村去访贫问苦。并且,公司不发钱,由个人捐助。

我们干房地产的,员工房子好解决,原来是无偿分房,现在不能这么做,我们就给员工付首期,每人30万。更高层次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部门经理以上的还有车补,每月几千块钱。

但是,员工有房有车、收入又高后,就会发生变化,成天就是数说着怎么钱多一点,怎么房好一点,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看看最穷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年这个活动回来后,员工写很多文章,非常感叹,说没有想到其实不远的地方就有这么穷的人家。我们要让员工知道感恩社会、公司和你的团队,你的成就不完全是你自己的功劳,是你赶上了大时代、大趋势,社会、企业、组织,加上你稍微努力,才能有今天。但是,还有很穷的人需要帮助。总之,要让员工有良好的心态对待社会,懂得帮助穷人。

良好的文化熏陶、物质待遇、人际关系、事业平台,才能为员工和企业创造出幸福指数。管理

(本文根据作者口述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9.生活需要关爱初一作文 篇九

漫步在这繁华的街头,人们步履匆匆,或穿着西装,或穿着工作服。他们面无表情,周围一切的一切,他们都不甚关心,唯有将脚步再加快一点,再加快一点......换句话说,即便有老人跌倒在地,他们都可以面不改色地走过去。是啊,如今的社会已经变得那么冷血无情了吗?踏入这大染缸,真的就污浊不堪了吗?

生活需要关爱。关爱,不只针对家人,朋友,即便是路人,没有丁点关系的`陌生人又如何。每个人都需要关爱,它是组成一个美好和谐生活的要素之一。若没了关爱,也许世界将变得一片冷酷。关爱,给予所有需要它的人,不会太多,亦不会太少。每个人需要关爱,亦可以给予关爱。我们也许做不到关爱全世界,但可以从身边做起。

如今,社会问题的案例层出不穷,凶手“做”得麻木,我们“看”得也麻木。它就好像一个铁链般地束缚着我们,偶尔喘一口气,偶尔喘不过气。最近的校园暴力案例最为激进,数量更是惊人,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施暴者缺乏关爱,他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不满的情绪,需要一个事情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而若父母给予多一点的关爱于自己的孩子,这问题还会发生吗?很显然的并不会。

科技发达,网络遍布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又上升至另一个水平。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慢慢滋生直至现在。它是一个大毒瘤的存在,却怎么也“治”不好。它的名字就叫做“网络暴力”。举个例子,面向大众的艺人,表面光鲜,却无私无刻地处于水深火热的网络暴力当中。很不幸的,它的推动者是大众,甚至于全世界,有你,亦有我。最后,艺人难以承受,便自杀了。我们扪心自问,若我们给予他的是温暖的关爱,而不是尖酸刻薄,牙尖嘴利的责骂,他......还会死吗?当然,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选择,但我们也难逃其咎,不是吗?

举一个离大家更近的例子,前不久新闻报道了在河滨公园发生的事情。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公园散步,忽然间就晕倒在地。而当时的人们呢?或冷淡一瞥,或面无表情,或袖手旁观。最后的最后,这事情以悲剧收场。这件事情,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亦让我看到了生于这年代的悲哀。如果人们只要给予一点点的关爱,即便只是打个电话通知医院,这个老人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10.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篇十

2012年11月19日天气:雨星期一

樟树市第八小学刘艳红

星期一下午放学以后,我冒雨到街道就近的几位学生家中访问。天下着雨,我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下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刘宇帆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孩子两岁里父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孩子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得知刘宇帆同学在家是个好孩子,很爱学习的,学习态度挺自觉,挺认真,不懂的问题也喜欢问;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都能各自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俩就刘宇帆同学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和活动情况向奶奶进行汇报反馈,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奶奶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对彼此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11.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 篇十一

几个月前,我慕名来到抚顺市新抚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采访李刚,因为我听说他是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老师,还是“彩虹公益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

然而,在接受采访时,他却说得平平淡淡,没有讲出什么感天动地的事情来。一个教师,为什么会热心于公益事业呢?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强调,为社会服务,为他人造福,并不容易,必须要规范。他说,几年前,抚顺市新抚区的一个孩子遭遇车祸,因车祸主要责任方无法认定,这个孩子数年间做了十几次手术,家人再也无力筹钱继续为他治疗了。就在一筹莫展时,李刚组织志愿者来到医院,他们共筹得两万余元钱,使得孩子有了做第13次手术的费用。

李刚和志愿者们开展的“彩虹爱心助学计划”,从2014年10月开始,为贫困生提供学习费用,他一次次到孩子家中考察,多次组织义卖活动,四处奔波寻找企业家和商家赞助。至今,他和他的团队已帮助了30多个贫困孩子。

许多得到过帮助的孩子,都怀着感恩之心渴望有朝一日能回报社会。

在千金乡,有个女孩儿家境贫困,但她阳光向上,开朗活泼。多年来,她得到志愿者帮助,无论是她父母,还是她本人,都对帮助过她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她妈妈曾真诚地对李刚说:“我们也要参加‘彩虹志愿者’团队,我们虽然捐不出款,但我们可以出力呀!只要能让我们尽一份力量来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就行。”

而那个女孩儿对李刚说的话,也足以打动人心了,她说:“我的愿望就是将来做一名志愿者,我生在贫困家庭,这是事实,我无法选择。你们帮助了我,使我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觉得前方的道路是宽阔的,我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将来好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我的心愿。”

在热心公益活动的同时,李刚在校园里开展的活动更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2013年,他在学校开展了“好孩子活动”,受到全校少先队员的欢迎,大家踊跃争当“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校的每个楼层走廊一角的“好孩子之家”在吸引着每一个人。“好孩子之家”都有什么?有呼啦圈、毽子,还有各种球类。呵,全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育游艺类物品。看到这些东西,哪个孩子心里不是痒痒的,渴望玩儿遍所有玩具?正是成长岁月,早上起床伸一下胳膊腿,骨节都嘎巴嘎巴响,浑身上下都涌动着一股无法抑制的活力在召唤自己去蹦蹦跳跳,开心玩耍。当上“好孩子”,就能满足这种愿望了,因为只有“好孩子”才能借到“好孩子之家”的玩具呀。

李刚搞公益活动讲究规范,在学校开展“好孩子活动”时,同样规划得细致周全。比如,在走廊里不说笑打闹、学会了课间操、干了一件好事、学习有了进步……凡有学生取得其中一项进步,都可获得一张“好孩子卡”,获得10张卡,就可凭卡领取“好孩子证”。有了“好孩子证”,就能去“好孩子之家”凭证换取玩具了。换来的玩具可在课间休息时尽情地玩儿,但是放学之前一定要归还 “好孩子之家”,否则,别的“好孩子”可就没有玩儿的东西了。

这样的活动岂能不受孩子们的欢迎?于是,人人争当“好孩子”,“好孩子”活动也深入人心。

淘气包丁丁(化名)在“好孩子活动”开展之后,也力争要当“好孩子”,他下定决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也别说,他在活动中确实进步不小,真的如愿以偿获得了“好孩子证”。本应该欢天喜地的他,这天却哭了起来,怎么回事?原来他的“好孩子证”被没收了。跟他人打闹,被老师发现,证当然保不住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从来没当众哭过鼻子的丁丁,这回可真伤透了心,泪水止都止不住,而且哭声中还透着委屈。其实,他真的很委屈。

原来,是别人先向丁丁挑衅的,而丁丁并没有还手。若是在以往,丁丁岂能受这委屈,早就加倍还击了。可如今,他实在太在乎“好孩子证”了,因此,他竭力克制自己,没有与对方进一步冲突。他万没想到自己的“好孩子证”会被没收,岂能不痛哭流涕?

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当然又将“好孩子证”还给了他,丁丁破涕为笑。他说:“老师,以前我才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呢,可现在不一样了,我太想当‘好孩子’了。”

与丁丁情况相似的还有东辉,他过去总是想方设法找一些理由和借口不来上学,“好孩子活动”开展之后,他竟然没再请过假,而且在学校表现出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好孩子证”。

“喂,看电影去吗?”在校园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去哪里看电影呢?那便是校园里的“电影吧”。想看电影,也要凭“好孩子证”才行,正因为这样,“好孩子证”才更加吸引队员们。

李刚将“彩虹公益”的管理方式运用于学校的“好孩子活动”中,那些品学兼优的队员就成了“好孩子之家”和“电影吧”的志愿者,一切都由他们管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李刚和校长一起,与学生代表座谈。他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我认为‘好孩子艺术节’不仅仅要让同学们在舞台上展示艺术特长,也应该把棋类、小制作、手抄报等包括进去,以吸引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好孩子活动’也可以扩展到社区,让大家在社区里展示自己的才华。”……

倾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李刚的思路更开阔了,“好孩子活动”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那是一个夜晚,李刚仍废寝忘食地在学校加班工作。忽然电话铃声响起,那铃声回响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里更显夜的深沉。李刚一听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心头便不由得一颤,是女儿!只听女儿急切地叫着:“爸爸,快回家吧,你不回来,我和妈妈都担心哦。”

女儿刚刚上小学,她跟爸爸最好,每当李刚加班,女儿都会打来电话,今天也不例外。

夜深人静,李刚回到家,为了不影响孩子睡觉,他轻轻推开屋门。忽听一声清脆的欢叫:“爸爸!”女儿已经扑了过来,她在爸爸怀中撒着娇,“爸爸,您不回来,我不放心,睡不着觉。”

这一刻,李刚的鼻子酸了。是呀,自己的孩子需要关爱,学校的孩子同样需要关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李刚永远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关爱是一种责任更是力量

李树桃树茁壮长,刚正不阿育人忙,

关怀更多好孩子,爱是责任添力量。

人生中什么是关爱?这是许许多多人都面对的问题。关爱中有一种亲情,有一种内涵,更有一种力量。这种亲情超越了家庭之间,这种内涵,集聚着一种能量。这是一种大爱,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人生的责任,这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这是人们读了这篇通讯之后,在心头油然升起的一种最真诚最朴素的感受,化作一种感动让人久久难忘。通篇没有主人公的豪言壮语,有的是对自己孩子的内疚和缺欠。他对待贫困孩子的关爱,超出了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种大爱是一种感动人鼓舞人的力量,在红领巾事业中如熊熊燃烧的烈火,将人们的心头照亮,李刚用他的行动谱写出最美辅导员动人的乐章!

关爱是一种责任,让大家都来学习李刚,心中有更多的关爱投入到更多的孩子之中,让每一个孩子在关爱中成长为好孩子;关爱是一种力量,让更多的辅导员投入到关爱的洪流中,让祖国的花朵,快乐成长的下一代在党的阳光下幸福绽放。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关爱是阳光、是雨露、是美丽纯净的空气,在人间永久流淌。当您把关爱投入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您就是孩子心头最暖的太阳

辽宁省少先队总辅导员 宋继征点评

12.班级管理需要理性和智慧 篇十二

班级管理需要尊重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发展。幼年对老师依恋。少年渴望独立、竞争, 班主任如果以理想化的标准, 要求整齐划一向同一方向发展, 学生感到老师剥夺其独立发展的空间, 彼此之间便形成一堵“墙”。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风暴期”, 需要班主任走进心灵, 若不能尊重教育规律, 学生体会不到老师的关爱, 久而久之, “墙”更高、更牢固。所以班主任要放下高贵的姿态, 主动亲近学生, 对急需解决的问题, 表现出热情关心, 并采取共同商量、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一些不良苗头, 要做好预防工作, 因为这些苗头可能像“破窗效应”那样会演变为大问题, 正所谓“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真心关爱自己, 觉得老师的温暖和可亲可敬, 就有信心沿着光明的未来, 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个性的创新一代。

班级管理需要“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式的管理, 抛给学生的是“苦口良药”, 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 学生定会断然拒绝接受, 也使日后教育艰难低效。“和风细雨”式的管理, 使用的是“糖衣炮弹”, 学生感激老师, 使教育变得甜蜜而意义深远。班级的小洁 (化名) , 每节课都和同桌搞小动作, 还不时转身和后面同学讲话, 显然讲的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那天, 我漫步走到她身边, 她才静下来, 当我刚离开, 她的声音更大了。我没有大声训斥, 而是恳切地问:“为什么上课讲话?”她小声嘀咕:“反正我也考不上高中。”面对此情此景, 我却态度更温和, “和风细雨”地引导:“还没中考, 你怎么知道?”她抬头看了看我, 然后低下头看书, 不讲话了。之后, 我惊异地发现她学习态度彻底变了, 不但不讲话, 还认真听讲。后来, 她如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教师节那天, 我惊喜地收到了她的贺卡, 她用蘸满感情的墨汁写道:“老师, 您情真意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善解人意的心灵, 让我终身难忘!您还记得‘还没中考, 你怎么知道’这句话吗? 它对我影响多大呀!那时, 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 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教师节, 祝您笑口常开, 全家幸福!”读着真诚祝福的话语, 我感动不已, 泪水盈眶。我仅仅尽一个教师的职责, 就换来了这份无价的师生情, 我很欣慰, 也很幸福。“和风细雨”的管理, 处理问题学生要避免情绪化。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要多讲道理, 多呵护关爱;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及时提醒, 表明观点, 学生才会不断进步, 茁壮成长。此事让我更坚信:管理需要有智慧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不能称之为真正池塘;没有智慧的爱, 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班级管理需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地把握管理,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成就教育的大智慧。一渔夫靠鸬鹚捕鱼为生, 每次从鸬鹚脖子挤出的“战利品”, 都要留下三条小鱼犒赏鸬鹚, 不多也不少。为什么给三条是恰到好处? 原来, 给多了, 吃饱不干活;给少了, 无法调动捕鱼积极性。哪怕贮进脖子不吃也不能少给, 否则会罢工。一次, 老渔夫少给一条, 鸬鹚们两眼都紧盯渔夫, 好像在说:“还有一条呢?”眼神真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 直到每个给三条, 它们才愉快地跳进水里捕鱼。这则故事启发我们班主任:管理要恰到好处, 学生才能享受美的陶冶, 情的感悟, 理的启迪。班级时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如学生打架、离家出走、突发疾病事件, 需要班主任启动应急机制“急诊”, 但由于这些突发事件有情绪性、伤害性等特点, 所以处理时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记得一次, 班级的小明 (化名) , 突然离家出走, 家长打电话, 责难数学老师批评不当造成。作为班主任, 我一边安抚家长, 一边联系这位学生走得近的同学, 最后在一家网吧找到。事后, 我对家长、小明敞开心扉。恰到好处的真诚沟通, 换来家长的坦诚相待和学生的愧疚, 化解了矛盾。

13.生活需要关爱作文800字 篇十三

有一次,我们乘坐公交车出去办事。在公交车上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男孩一个人随着上车的人群刷卡上车。当他刷卡时,刷卡机叫着“请投币”,再刷还是“请投币”,男孩一脸惊恐,不知道该怎么办,公交司机说:“你的卡上没钱了,你需要投币乘车”。男孩慌忙全身上下找,可是他翻遍全身也只找出一元钱,可我们乘坐的是空调车,投币要两元钱,他急得满脸通红,几乎要哭出来了,他却强忍着没哭,但看出来他全身都在发抖着。

公交司机这时不耐烦地说:“赶紧的,后面的人还要上车呢”,男孩怯怯地说:“我的钱不够”,正当男孩不知所措时,他后面的一个阿姨说:“孩子,你上车吧,我帮你刷一个”,男孩便随着人流被推进车厢里。

看着这一切,我那悬着地心终于放下来了,我担心的看看那男孩,又感激的看看那位好心的阿姨。

在一个周末,我和同学相约一起去看电影。我早早的赶着把作业写完,拿起手机订了下作文wWw.ZuoWenwang.Net/午七点的电影票。

快到时间了,我正兴奋地准备出发,拿起手机又看了看电影开始的时间,不看不要紧一看下一跳,我居然把电影票订成十七点的了。

我顿时感到无比的失望,兴奋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怎么办呀!这电影就这么看不成了,眼泪直在眼里打转,我既着急又生气并且非常自责。我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拿起手机悻悻地给同学打电话说:“对不起,我把票定错了,这次看不成了,要不然我们下次再看?”“啊?那好吧。”隔着电话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失望。

正当我在为我的失误自责时,同学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爸爸正在和电影院那边沟通,看看能不能换场次”,还能这样?我听了非常激动,期盼着叔叔能沟通好,能挽救我的失误。终于,同学的电话打过来了“电影场次换过来了,咱们可以去看了”,我如实负重,内心非常感谢叔叔的热心帮助,使我们能如愿看到喜欢的电影。

14.生活需要关爱_记叙文 篇十四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别人给了我们关爱,我们也要回报,老人当然也需要关爱。

这一天早晨,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菜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拎着菜,身旁还站着一位年轻人,每每他买好了菜就递到老人的手里,让老人拎着,自己却不拎还昂首挺胸的走着,但他却没有看到身旁有多少人再恨着他,我本想走到他的面前说几句,可是妈妈把我给拉住了,并对我说:“现在这个社会,更本就没人会懂得‘孝心’这两个字,我看着都恨人。”妈妈的这句话说得好,我看着也恨。心想:如果爸爸妈妈到老了我下定决心一定不会像这个青年一样,让这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去干这样的事,而且还若无其事,大摇大摆的走着。

还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去图书馆看书,刚上车就看到一位老人带着一位10岁左右的小孩坐车,我以为那个小孩看没有座位可能会给奶奶坐,可是小孩却一屁股坐了上去,让老人站着,心想要是我在坐着一定会把我的座位让给这位奶奶。我走到小孩的身边说;“这位小朋友,你能把座位让给你的奶奶吗?”谁知话音刚落。那位小朋友就说:“这是我的奶奶,让不让坐是我的事,别多管闲事。”奶奶听了还拍了拍他的孙子,笑了当时我非常愤怒,真想把他教训一顿,可是我到站了,我要下车了,在我下车时那个小孩还一股傲气的样子,太没有爱了,这是奶俩吗?

15.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篇十五

一、运用哲学智慧处理教学问题

1. 利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挖掘知识内在的线索联系。

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我们应通过把握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内在联系来挖掘知识间的线索联系。

(1) 挖掘概念的线索联系。概念的范围和限定词, 往往起到串连整课、整个单元甚至整本书的线索作用。政治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是有内在的联系的, 对这些内在的联系进行挖掘, 能有效地认识知识之间的本质, 概括其内在的联系。如《经济生活》里讲到“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依法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形式;“依法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表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因此公民应该依法纳税。这样, 我们可以看出“税收”一个概念串起了一整课的重要指示点。

(2) 挖掘政治知识点彼此之间的联系, 对书本前后相似相通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如《生活与哲学》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论中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际上与“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相通的。这样挖掘相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解决心中似是而非的疑惑, 使知识具有立体感和灵动性, 在解题时能找准找全答题要点。

另外, 还有政治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线索联系。挖掘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并将其串连, 可使之成为教材扩展知识的一部分。

2. 利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挖掘同类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许多政治知识点之间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挖掘这些联系, 把具体知识看成是共性在具体领域的表现形式, 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合, 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比如, 有关“价值”的问题, 经济学里提到“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哲学中也有“价值”, 学生很容易出现认识上的混乱。从内容上来看,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由此可见, 哲学的价值是共性, 体现着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经济学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面包含一个观点:人类劳动能否成为商品关键在于能否交换成功, 而交换能否成功取决于该商品能否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其实, 经济学的价值也符合哲学价值的含义, 只不过这里的“事物”变成了“人类劳动”, “主体的需要”变成了“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所以, 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学上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哲学上的“价值”在共性上统帅了经济学上的“价值”、人生观中的“人的价值”。除此之外, 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组概念也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二、运用哲学智慧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

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告诉我们, 物质是第一的, 意识是第二的, 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精神状态合理的亢奋能催人奋进, 而萎靡的精神状态则让人感觉悲观消沉, 进而丧失斗志。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高昂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充满自信, 虽然最终未必人人都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但他们一定会因此而格外努力”, 这是我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积极的事情, 眼睛尽可能多地看到积极的东西, 如果一味寻找不对劲的地方, 人就会变得消极, 有挫折感。在学生的心目中, 多次正面和积极的评价才能抵消一次负面和消极的评价。因此, 教师应多用赞赏的、鼓励的话语满怀期待地对待学生, 或者从一些小小的成功入手, 并且利用这些成功来逐步消除自己对学生的一些消极期望, 这样学生就会真正发挥自身的潜力。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它来指导学生按学习规律来组织学习活动, 按照大脑兴奋与抑制循环的活动规律来安排学习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安排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努力学习, 刻苦钻研, 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教师应依据这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出现反复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使他们充满信心去迎接困难和挑战, 相信“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16.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篇十六

关键词基础教育反思教师对策探讨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已近三十年,教过数学、语文,还有思品等课程,自己也从民办老师做到了中心村完小的校长。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千方百计促使学生飞得很高很远。同时,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望子成龙。在第64个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里,总觉得想写点什么,翻开《教育家论教育》,“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先生的真知卓见让我这个教育实践者振聋发聩,许多论断让我陷入了沉思,感觉到现实中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走进学校档案室,对曾经教育过的160个学生进行回访,对当年的“中差生”比“优等生”生活工作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把思考的东西写下来,以期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一、优等生和“中差生”样本分析

1、创业就业情况调查。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197人,1983年-2000年共向初级中学输送了700余名毕业生。30年前也是就1983年左右的小学毕业生现在年龄41~44岁,基本处于事业有成的年龄;20年前毕业的小学生现在年龄约32~34岁,都处于而立之年;下面是对他们就业创业、生存的状况组织的几组调查数据(表1)。

(1)样本总数:共160人,其中: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0年分段各40个样本。除1998-2000年样本段外,其他每段每年随机抽取8人作为调查对象。

(2)我们把分科60分以上视为优等生,均分60分以下视为“中差生”。从统计来看,优等生占学生总数的50%,“中差生”占50 %。优等生和“中差生”的比例约为1:1;

(3)就业结构分析。当年的优等生现在主要从事的职业:自主创业的法人7人、从事专业研究(编程设计高管)10人、从事餐馆交通运输业12人、建筑施工13人、从事政府公共服务(公务员、老师、医生、军人等)14人,占40%。“中差生”中自主创业的法人17人、从事专业研究(编程设计高管)6人、从事餐馆交通运输业27人、建筑施工46人、从事政府公共服务(公务员、老师、医生、军人等)8人,占60 %。在自主创业成功者中“中差生”共17人,占71 %。从事政府公共服务的22人中优等生14人,占64%;“中差生”共8人,占36%。

2、社交活动能力調查(表2)。

(1)自我认知能力。优等生和“中差生”中自信的人总是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每次都顺利迈过了那难过的坎,步入成功。(2)人际沟通能力。当年的优等生善于沟通的占40?%、一般的占50%、不善于沟通的10%;“中差生”善于沟通的占50%、一般的占50%、不善于沟通的0%。(3)成就感。优等生有成就感的占76.3 %,有挫败感的占23.7 %;“中差生”有成就感的占90 %,有挫败感的占10 %。(4)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优等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90%,信心不足的占10%;“中差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95%,信心不足的占5%。(5)家庭幸福感。优等生感觉家庭幸福的占70%,感觉家庭不幸福的占30%;“中差生”感觉家庭幸福的占93%,感觉家庭不幸福的占7%。

二、优等生和“中差生”的心理行为分析

1、几个范例。从政教处德育老师记录的违纪情况显示:“中差生”的违纪记录远远高于优等生。我校多次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对学生开展了“我的心路历程”的心理调查,且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陈同学说:“每次星期六回家,不是遇到爸妈吵架,就是奶奶和妈妈争嘴,我真是无话可说……”

肖同学说:“爸爸生病卧床,我哪有心思搞学习?”想到自己的家和亲人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沉重,然后就对天长叹。

周同学说:“我学习是不好,但是开运动会时,得奖的都是我们学习不好的同学。但是老师总是拿分数压我们。”

X班一个学生恶习很多,打架、抽烟、上网……有一次抽烟被老师发现,处理过程中,这个学生拨通了远在喀什的父母的电话,当着老师的面,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责问:“爸爸、妈妈,您们都不管我,您除了给我寄钱之外,还给了我什么?呜呜……”一席话,让在场的老师都沉默了,这些“中差生”并不是所谓的“坏孩子”,他们缺少温暖,缺少呵护,可以说,他们的恶习产生的原因是不平,是委屈,是无奈。我们凭什么怪他们?我们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须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2、班主任的日记本

各班班主任对“中差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指出了部分“中差生”具有共性的东西,石超老师有一本发黄的日记本,大致记录了如下几种行为特征:

(1)自尊心强,渴望公平。“中差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又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希望老师能平等对待自己,尤其是在为班级作贡献时。(2)自卑心重,无心向学。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特别是跟优秀生在一起,更易自惭形秽;(3)自由散漫,渴望表扬。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尚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如果对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表扬不及时便有情绪,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我行我素,不受管束。(4)自制力弱,渴望温情。体现为坐不住,爱运动,体质好,逆反心强,爱挑战制度约束。有些“中差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难以得到父母关爱,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石老师是这样分析的,影响“中差生”的因素有:一是先天智力低下。对这些学生我们在学习方面要求不能太高,要低于普通学生,要尽量给予扶持帮助,还要注意他们品行方面的发展。由于先天这个他们也无奈的原因,他们易受到周围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等的歧视,易形成一种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就本人接触过的学生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有家庭方面的,如:有的家长整天沉溺于赌博等,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教;有的家长忙着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温室里;有的家长教育思想、方法不正确,崇尚“棒下出孝子”,孩子犯了错只顾着往死里打,没有帮他认识改正错误;有的家长因夫妻关系等家庭问题对孩子疏于亲近;也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敏感倔强,稍有疏忽其思想就会放荡……

3、沉重的思考

我们总是责怪“中差生”难管教,可是,我们想过他们的需要吗?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关怀与爱是人的本能需要。而大部分“中差生”获得的仅是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父母之于他们,关怀与爱被距离阻隔,而我们又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吗?在农村,孩子教育投资很大,出门打工,成了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源头活水,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学生虽然在班上只占几十分之一,占对他的父母而言,代表着家庭的全部,“中差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我校五年级一个学生,中秋节的前一天,班主任刘老师与其闲谈:“……过节了,你想不想爸爸妈妈?”“想……”说话时泪水已盈满她的眼眶。后来这位学生给刘老师写了封短信,信中说道:“……我觉得您很象我爸爸却又有许多不同,爸爸在家时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他聊,甚至撒娇,但与您谈话时我却有顾忌,更不敢撒娇,但我多么希望老师能经常与我闲谈(不要只说学习)……”从这个女生的信中,我们感受到”中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父母之爱,倘使我们的老师能放下“架子”,象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善待学生,多和他们“闲谈”,多给他们一丝温暖,这一特殊群体也会象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4、人生转化充满艰辛。广东恩施商会孙XX,是我校1985年六年级毕业生,当时成绩不冒尖,在中间,用分数划分,他应该属于“中差生”,他说,在创业中遇到很多困难,饿过饭,睡过街道,经历过无数次坷坎,但是一次次自我鼓励,暗示自己“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坚信有办法能克服困难,现在事业有成。本市某私营企业法人陈某,企业因融资遇到问题,在临界点就是一下子没有缓过气来,倒闭了。

5、简评。社会是一所大学,我们站在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人生坐标上来看待我们的学生。经过社会的分工和分化,让一些以前隐藏在学生内心的道德、判断力、责任感等优点充分表露出来;当然以前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一些冒险精神、私利心、成功欲望也逐步显现出來。这些数据表明:基础教育对发展经济、推动家庭和谐,促进社会进步的中长期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开启“中差生”智慧的钥匙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老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润物细无声地把“中差生”的转变列为综合素质教学的任务来抓,教育学生怎样成才、怎样做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和学生做朋友,做交流沟通的心灵使者。

做学生的朋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学生很难向你敞开心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是孤独的,正因为孤独,所以渴望沟通与交流。孩子的父母有的打工去了,父爱或母爱缺失让他们有的很自卑,有的很暴躁,有的很困惑,有的很嫉妒,有的很自私……爷爷奶奶(或者外祖父外祖母)的隔代亲,总是容易导致放纵、溺爱,叔叔(舅舅)的管教,极易形成平辈之间由于爱的不平均导致心理畸形……正常的交流,是从人格平等开始的,父爱母爱对学生而言,是最重的情份,作为老师,如果在学生心灵孤独的时候适时地送上一点关爱,他会非常地感动。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你的字很漂亮”也会让他激动半天;当着学生心目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把她(他)拉到自己身边,帮他拍一下肩上的尘土,把她最闪光的长处说一下,效果很好。

我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上述办法实施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我只讲了一个很准确的优点,另外一个用了辩证的办法,讲了两个优点后加了一个“不过”,希望么样么样。结果,前者的动力很大,放开手脚搞学习;后者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什么不对被我发现,越发掩饰自己。所以我认为,赞美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把差生教好要比把好苗子教好难得多,因此和学生做朋友,沟通心灵仅凭课堂是不够的。

2、不要怕困难,说出来大家解决。

如果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在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充满宽容的。我带了一个班的学生去河边沙滩上户外课,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沙滩上写一副字、画一幅画,用稀泥巴做一个物品。发现大多数人积极参与,也交上自己的作品。有少数几个人怕别人笑话,缺乏信心,这几个人恰恰不是平时的差生,当然我当着众学生的面点评了差生的作品,并且给其中的三个打了高分,他们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尊重,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我说:“同学们,我们这个团体是很优秀的,大家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了困难和忧虑,因为很多困难和忧虑甚至恐惧,说出来了,大家会想办法解决就不怕了。”

夜晚,学生们一个个脸蛋脏兮兮地回到教室,他们快乐得好象刚从夏令营回来。看到他们脏兮兮的脸蛋,我知道他们对拥有、友爱和自信都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恰恰是面临困难时应该最先想到的武器。

3、教学生画“自我心像”,自尊自爱。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诗中写道: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体内

我竟不知道包含这么多美丽

这么多动人之处……

我经常给学生讲,如果你的心像想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退一万步讲,纵然危在旦夕,总不能让忧愁和烦恼把自己憋死吧。

心理学鼻祖冯特[德国]1879年提出“构造心理学”,强调要教会学生“自省”的方法。我给学生说,要“制造”快乐,相信99%的烦恼其实是不会发生的。

4、因势利导,相信书籍的力量。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吧!”我有一个学生,听说从小被父亲管严了,内向,封闭,性格孤僻。我听网友说,《阿衰online》这本书不错,作者猫小乐说:“我喜欢自己笔下的阿衰,我甚至觉得他就是某个学校的学生。我朦胧之中看到他的生活。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于,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他并不优秀,他只能用自我安慰来抚慰自己。他经常做出各种糗事,他有那么多的缺点我们每个人恐怕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心理状态。世界是由千千万万个阿衰这样的小人物组成的。当我们收回对优秀者艳羡的目光,揉揉因为仰视明星太久而发酸的脖子,也应该关怀一下并不出众的你我他……”我的这个学生买了几本读了,看到阿衰的“恶作剧”,有时独自发出“咯咯”的笑声,觉得吧,自己周围的人也不是特别优秀,和自己差不多,也爱说话了。

5、还原自己以童贞,和孩子走得更近些。

我在美学原理上看到一句对话,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共饗。

一只蝴蝶飞进菜园里,豌豆花问:“妈妈,那也是一朵花吗?”

豌豆花这份童贞,无疑泄露了天机,豌豆花这一句话让静静的菜园更静,让静静的菜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有了和自己一样的花儿朋友,不再孤独寂寞,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充满动感,充满友爱,俨然一幅美丽的世外桃园,谁说这不会让人动心呢?老师不需要板着脸孔,也要充满情趣。

赵忠祥先生主持《动物世界》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人问“赵老师,驴和马是什么关系?”赵老师说:“最确切地说,它们应该是亲戚。”用一个拟人化的语气巧妙地回答了一个较难的问题。

还记得自己的生物老师吴南甫上课时还教我们唱了一首歌“新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请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生物不是很严谨吗?多有趣呀。老师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角色,童贞一下,在学生面前自我放松一下,流露一点脸红的感觉,有好处。

四、结尾的话

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好奇”和“创造力”面前,对于优等生和中差生而言,是平等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不禁想反问自己,欣赏“中差生”淘气的欢乐是否也保护了民族创造的源泉?

我相信,在保护好学生原始的“好奇心”和淘气的“棱角”中,一定隐藏着“大师之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宿春礼.思路决定出路[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2]谭晓峰.关于恩施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思考.清江论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刊,2008年11月.

[3]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赵忠祥.岁月随想[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杨一兰编译.英语诵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周守珍,黄知荣.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谭旭东.成长的书香[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梁松林.农村小学”中差生”教育管理初探.http://www.tclz.cn/Html/ jylw/090443826.htm

[9]高长梅.小学生学会正面思维的100个故事[M].九州出版社,2009.

[10]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郦波.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之五向左走向右走.

上一篇:千万市民学宪法知识竞赛答案下一篇:参观幼儿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