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
1.《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一
基层干部不妨多些“乘风破浪”的勇气
千呼万唤、未播先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终于播出了。带着“为何这档节目能在多如牛毛的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疑问看完第一期后,我发现“突破定义”是最好的答案。30位已经出道的女艺人重新定义女团选秀,引发了诸多质疑,节目名字“乘风破浪”就是完美的回应。透过节目反观工作,我想,基层干部何尝不需要一些“乘风破浪”的勇气?
基层干部亦需“归零”的心态,把身段“放下来”。对于年龄已经“30+”的姐姐们来说,她们有流量、有话题、有实力,而以“新人”姿态参加选秀节目,争夺“出道”席位,也正是让自己回到起点,拥有重新定义一切的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也唯有将身心下沉,放弃“高学历、高文凭”的“自我催眠”,放低姿态,向“老干部”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摒弃“过渡”“跳板”心态,将自己的才情与热爱,在基层的图纸上尽情挥洒,身到、心到、行到群众身边,讲百姓话、叙百姓情、解百姓难,才能在名为“基层”的舞台上发光发热,“秀”出绚丽人生。
基层干部亦须“赶考”的状态,把精神“提上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如果永远只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只会一事无成。节目中的姐姐们在平稳岁月里撞见梦想,却也坚持当一回步履不停的“追梦人”。你我是否还记得最初“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基层工作有苦有汗有泪,有时面对基层“责任多、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环境难免产生“无力感”,有的干部甚至出现“佛系心态”,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精神上出现“早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基层干部,是干事创业“排头兵”,决不能“暮气沉沉”,唯有拿出干事创业的“赶考”状态,走出“舒适圈”,才能为基层事业带来“源头活水”。
基层干部亦须“自信”的姿态,把才能“秀出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姐姐们用自信打破坛坛罐罐,追逐热爱的舞台。基层干部亦应如此,用自信之姿发梦想之光,既要想干又要能干。虽然外界有着“混日子”“一眼看到天花板”等部分对基层干部的偏见,但我们更应坚守自己心里的“信仰”,那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无愧于心,让群众满意。要始终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枚拧紧的“螺丝钉”,做到即使是一滴水,也要发挥用途,在岗位上滋润一寸土地。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打破偏见,用斗争之姿追逐梦想的舞台,再多偏见、坎坷也阻止不了我们披荆斩棘的步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基层的舞台上,我们也需如姐姐们一样,步履不停,磨练技能,发光发热,多些“乘风破浪”的勇气,才能享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美好。
2.乘风破浪的姐姐观后感 篇二
这几天,一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起不小的注意。这档节目集结了30位年龄30+的女艺人,90天练习,3大阶段严格考核,最终选择5人成团。令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节目的概念,更是节目里一群个性迥异又各有态度的女性。对于在组织科工作的我来说,看了这档节目的最大感受是:组工女子也可以无限可能。
你觉得我不行,但我觉得“我可以”
标签:怼天怼地又可爱至极的“大姐大”
代表:静姐
说到静姐,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可能是在办公室谈笑风生、下村部英姿飒爽的直爽大姐。1987年生的这位姐姐,看着成熟,实际上挺简单直白的。哪怕再着急的事情等着她安排的时候,静姐上来就是:放宽心,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真不是静姐大言不惭,在基层乡镇组织科摸爬滚打10多年,姐姐有说这句话的底气。静姐性子倔,遇到不爽的人和事一般不说废话直接开杠。“你们对党建工作这样不用心,发展的党员又怎么让人放心?”“文件格式必须调整好,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用心。”在领导分配工作任务时,她坐在座位上淡定自若。轮到她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她非常认真地说:“我要这个党建文化馆绝对漂亮,绝对有吸引力,让村民看见了想成为党员,村干部看见了都引以为傲。”目标明确,自信满满。静姐说:“党建工作需要勇敢创新,多一份胆量与勇敢,就多一些机遇和运气。”乡镇组织科没有太多展现工作创新的舞台,但只要给她展示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她就会一鸣惊人,组工女子从来都是自信而美丽。
学会清零的人生,重来一遍又何妨
标签:从零开始的“练习生”变身依旧优秀的“女战士”
代表:瑜姐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扮演一个角色,但还是会有人在适当的时候,立马跳出现在的圈子,转到一个新圈子继续演绎人生。今年刚刚30岁的瑜姐,彼时她还是灌云县的大学生村官,此时她已经成了灌南县乡镇组织科能说能写的全能组工干事,不同的角色,同样的担当和使命。大学刚毕业,她就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父母觉得当村官太吃苦,但她坚信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没听父母安排,毅然决然来到最难最苦的村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人民。她从事村官工作也曾前途似锦,获得“农业普查工作市级先进个人”等多项奖项。而她选择在取得不错的成绩时离开,步入组织科的大门,从零开始学习新的东西,体验组工女子的生活。组工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她总能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过关斩将般层层击破。第一年就拿到优秀奖项的她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好奇心,才能体味到组工人的真味。”工作中的瑜姐是一个很狼性的人,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更是励志,“她真的是一根筋,什么问题到她那里都不是问题。始终是试一下,再努力一下,不行再调整。”学会清零的人,都有重新爬上顶峰的可能,就算她已经30岁,就算之前的基层工作要清零重启,但当她选择在组织科自在地展示工作能力和“魅力”时,她的未来依旧灿烂万千。
干一行就像一行,做一行就尽量做好
标签:能说能写全能的“能力者”
代表:甜姐
老一辈总是说着“干一行就爱一行”,但有年轻人觉得“干一行不行就换一行”。“斜杠青年”的出现,正在努力扭转年轻一代丧丧的面貌。今年刚好“三十不惑”的甜姐,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一直在企业工作的她在组织科初来乍到却迅速进入状态。组织科办公室里,每天都像一场场戏剧演出,多种角色轮番上演。学生党员转党组织关系的、村书记开展党支部活动的、领导干部视察工作的,甜姐都能做到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像一个“陀螺”在办公室“旋转”“跳跃”“不停歇”。她一直坚信,不向问题妥协,就会更加能干;不向工作认命,就会更加精进。工作两年多,甜姐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迅速成长,她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保持自己的工作质量。做一行就做到极致,应该就是她真正想让自己对待工作的模样。甜姐说:“我希望可以干一行像一行,组工女子就是要走到哪里都能发光。”不被性别定义,人生是自己的,组工女子展示着成熟女性的魅力。
“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在这里我想邀请读者一起,打破对性别的局限与偏见:组工女子,可以立家立业,可以相夫教子,更可以在组织科自我突破再上征程。性别从来不是组织部判断组工人成功与否和价值判定的标准。组工女子的魅力,也从来不是千人一面的温柔懂事、青春靓丽,而应该是成熟、勇敢、自信、独立。
3.乘风破浪观后感 篇三
导语:韩寒长片电影《乘风破浪》在大年初一上映了,你去看了吗?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乘风破浪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乘风破浪观后感
周日下午我一个人去喜玛拉雅影城看电影《乘风破浪》,饮料带了周六友宝饮料机上蚂蚁花呗元优惠券抵扣后花了元买的统一冰红茶。周六在友宝饮料机参加游戏比较晚导致2次共花了2块钱没有出一瓶饮料铩羽而归后,这次吸取教训电影开始前去友宝饮料机买。这次一元有宝游戏花了一块钱得到了一瓶冰红茶,钓鱼夺宝游戏花了一块钱又得了一瓶冰红茶,都是原价3块钱的。当然也可以选其它饮料参与游戏,成功率应该是33%但不能太晚否则胜率都给别人抢了。看完电影后路过麦当劳用支付宝麦当劳调查送的感谢券花了5块钱买了个巧克力新地。这个电影是韩寒导演的一部穿越题材的喜剧片,灵感来源于《回到未来》《新难兄难弟》等题材电影。现在电影流行怀旧风,因为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有回不去。过往的岁月存在于你我深深的脑海里梦里心里和歌声里。以前和现在确实不同,以前菊花只是一种花,绿茶真是一种茶,碧池就是一个池塘。捡肥皂没有特别的含义,黄瓜只是用来吃的,2B只是一种铅笔,劈腿只是一种动作,企鹅不是QQ,杯具只是用来刷牙,扶老奶奶不用担心成被告,陈冠希还长得不像赵本山,小姐只是一种尊称,苹果还不是手机,事业线只在手掌上。老王还不是名人,你想静静别人不会问她是谁。言归正传讲电影。
故事讲的是赛车手徐太浪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身为录像厅老板的阿正、程序员小马、六一和阿正的女友小花。阿浪与“正太帮”好兄弟一起饮酒高歌、惩恶扬善、携手制霸亭林镇,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后,阿浪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片中邓超饰演的角色叫徐太浪,是为了纪念XX年6月17日在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中不幸身亡的徐浪。该片的车戏都是实拍,邓超开赛车的很多细节是韩寒亲自出演的。片中有一场惊险的飙车戏,就是韩寒和邓超配合完成的。该片采用杜比全景声格式制作,电影里的车拍是由职业车队完成的。电影里不仅启用了韩寒价值600万元的座驾斯巴鲁XV拉力车,更是有斯巴鲁中国拉力车队的维修团队全程护航,而负责电影赛车特技的是车队的冠军赛车手——马克·希金斯。本片在很多媒体上被人喷了低分,主要理由两个方面:1.前期筹备半年左右,拍摄仅用3个月后期一个月完成速度非常之快。被怀疑态度不认真赶进度来圈钱的。网上资料解释电影的后期从拍摄第一天就开始了,边拍边剪,同时五个棚开工,每天拍完了以后把当天剪完,第二天把前一天的镜头修一下,杀青时,电影已经是126分钟了,之后再进行精剪。2.剧情设计上三观不正包括歌词有男权主义直男癌色彩。这个批评上我觉得有些牵强,首先作为一部类似《夏洛特烦恼》《重返20岁》一样的荒诞穿越喜剧其很多搞笑的部分设计肯定是不合常理且有时代局限性的。至于说电影院上映的港片时间不对这个也太顶真了。一个电影院放一部电影能卡三回的小镇是有可能晚引进电影的,就像现在有些电影院有时会卖票放老电影是一样的。关键很多写评论的连票根都没有是不是看过还不一定。用电影里派出所所长的话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没有权利瞎哔哔。故事里主人公阿浪穿越到了父亲所在的时代和父亲乡村蝙蝠侠经历了共同变革的时光并见到了未曾谋面的母亲,98年不像现在互联网时代那么信息发达,在这种情况下阿浪的父亲无论从眼界情商财商各方面都有局限性,所以他会认为李荣浩收买开的2套房子的条件不值钱,会用自己老婆试探入会的兄弟,会囤积大量的BB机等发财。但是他本性是善良的,对于感情也是认真的对于兄弟也很讲义气为人也是嫉恶如仇。所以阿浪对于父亲因此有了新的认识,唯一和父亲的区别就是父亲认为世界是不会变的,阿浪认为这个世界是会变的。邓超这次又演了擅长的煽情逗逼人物,从《烈日灼心》开始就很喜欢他表演,虽然也接了几部烂片但我觉得是剧本本身的问题。彭于晏也是很努力的演员演技我也很欣赏。加上本片还有老戏骨金世杰老师参演很吸引人。剧情虽然和传统港片一样警方来得有点迟,坏人都是靠私了解决问题的。不过既然能过审就说明没有多大问题,警方抓人找证据需要时间,而报仇不需要太多时间。电影里很多台词非常搞笑但穿插的很自然和剧情相贴合,我觉得国产喜剧片里这部算拍的不错,有人觉得结局有点虎头蛇尾,我觉得只是意犹未尽,可能因为最后父子间的相同手势并没有做后续的解释。我觉得飙车戏不错,打斗时用音乐和慢镜头淡化了暴力色彩。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怀旧穿越感人的喜剧片,共同回忆那个纯真时代的岁月。满分5分制,我打4分。下一次讲成龙的电影《功夫瑜伽》。乘风破浪观后感
韩寒算得上是word网络时代的领军人物,《乘风破浪》作为他由作家转型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从片名的气势上来说就已经宣告信心。
不过仔细看他的英文译名duckweed,意为“浮萍“,指在乘风破浪这样的巨大震动下,人生却紧要的却是如浮萍般随遇而安,如同片中主角徐太浪的遭遇,由一场车祸而穿越到父辈生活的年代后对于大小事的心静如水,那种身份的二次认知,是一种对未来的安心,是对过往与当下的豁达。
《乘风破浪》采用了儿子穿越到父辈生活的故事架构,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港片中的经典《新难兄难弟》和《童梦奇缘》。而韩寒在致敬经典的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生活年代的特性,显得更为贴合内地观众。
《新难兄难弟》于1993上映,由大小Tony梁朝伟和梁家辉饰演父子,刘嘉玲饰演母亲,通过一个井洞,儿子梁朝伟穿越到父辈的生活,并与其一同经历酸甜苦辣的生活,最后得以释怀自己对于父亲的情感的故事。
其实类似的桥段不止出现在一部电影上,XX年刘德华的《童梦奇缘》中一夜之间从十岁小孩变为成人的故事,同年,好莱坞的《重返17岁》讲述父亲穿越到学生时代的时光倒流,都是借用了时光迭代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主角的成长和亲情的感悟。
《新难兄难弟》中梁朝伟超越到父亲时代
《童梦奇缘》中儿子光仔长大成刘德华
穿越这一元素无论是在以上的片子还是《乘风破浪》中都以一种形式上的富饶代入到感同身受的旅行之中,主角的心理才是这些电影的探讨主旨,但是对于观众而言,以这样的方式和父辈共存一个时间,就已经是一种浪漫的视觉语言了。
《乘风破浪》中,邓超(徐太浪)原本是个表面上吊儿郎当的赛车手儿子,父亲总是不理解他的喜爱,不认同他的人生,父子间的隔阂犹如鸿沟,而彭于晏(徐正太)饰演的父亲在邓超眼里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糟老头一个。渐渐地,父子情感上的裂缝越来越大。最后,通过与徐正太一起体验了在那个时代的生活,阿浪心中对于父亲的结才被解开。
小镇的露天聚餐,时空对接香港露台天台的打边炉
《乘风破浪》中到处可见韩寒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港影“以道具的形式提供了时空苏醒的功能,在荧幕外观看的我,除却那些个江南残瓦,“香港电影”成为能打动人心的最大情怀。
故事由一场车祸进入正轨:徐太浪获得赛车冠军之后,因一起车祸,邓超穿越到了父辈的生活年代:1998年。
韩寒自己的解释是:“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还原再之前,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会有,或多或少,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
而现实中的1998年后的一年,韩寒就拿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这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摆在社会问题上,1998年正好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千禧年正在临近,98年作为90年代的末尾,正要经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98年也是最后一批还浸润在录像厅时代的岁月。
真正生活在香港电影时代的内地观众,口中总是不断发出这样的感慨:“当年我整日泡在录像厅,现在哪里还有……”90年代港产片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小镇青年的精神生活,那个时候真正作为大众娱乐的传输终端不是电影院,而是录像厅。
相比电影院,录像厅似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却因为能够观看到纷繁多样的香港电影,成为了大陆影迷最早的电影文化吸纳口。那里有太多和青春有关的日子,美好又荒唐。
片中,徐正太便是一家录像厅的小老板,他自己也总是来往于影像之间,最明显的就是背景中的电影海报,有《倩女幽魂2》(1990)、《喷火女郎》(1992)、《风云》(1998)。
徐正太的“正太帮”去看的电影院也是代表着最经典男儿之情的《英雄本色》,佳依用手挪开六一的脸说:“你挡着我看哥哥了”,一是出于当年这部电影及张国荣的影响力,二则是韩寒本人也是张国荣的死忠粉丝,电影给到最经典的兄弟情义,周润发、狄龙、张国荣三位都有大特写,弱光之下,余音绕梁,是小时候看的纯正进口港片配音,链接起大陆影迷与香港电影的一道虹桥。
这片子在徐太浪穿越回去之后还真没多大点跌宕起伏,一群想着靠BB机发财的社会混混,流里流气得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乌托邦,“正太帮”是不务正业的那一群人,也是最讲义气的那一群人,这个帮派的成员虽不多,但是规矩倒是有,那就是必须得经得住考验:在小花(赵丽颖)的色诱下,摒得住的男人才是真兄弟,共经历风雨和患难。
在这一点上和《古惑仔》的“兄弟连心,一个大嫂”是一脉相承,动刀动枪从来都是因为兄弟和组织,现代社会发展到今日,犹如“古惑仔”的组织不间断得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区域,不论是香港还是大陆,还是韩寒的老家,都一样有着“古惑仔”的脾性。
韩寒对于过去的眷恋,如同他体内潜移默化的港影情怀,“打架”是韩寒无数次在自己写作中提到的生活经验,对于他这样一个小镇青年而言,“打架”是耍帅、成为男人的一部分,于是帮派之间的争权夺利再次化为片中主要的情节跃进元素。
兄弟、女人、打架,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
相对于韩寒的处女作《后会无期》,《乘风破浪》是他的一次返璞归真,韩寒以自己亲身的成长经历为作品注入了真实,这种真实成为了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完整、饱和,且实在得将90年代的“纯”与“质朴”转化为巷子内的奔跑和追逐,狭窄似弹丸,却能纵深千里,情感亦能传递万巷。
韩寒最擅长的段子在这一次极为地气得交接给观众,不再是平白无故得“冷不丁”,笑料的连接性有逼近香港无厘头的架势,节奏有素,一个个包袱的出现都在准确的时间点,我愿意相信韩寒自己也是看着港片喜剧长大的人,这样潜伏于心的段子搞笑能力也不是一招半会能识得的。
除了语言上的学习,肢体语言上的戏剧化也颇为惊喜。最后的巷内大战,随手拎起猪肉、野菜、锅瓦瓢盆就开打,无视规则化的武器制度,与“打斗”的常理跳脱出来的惊喜,如同周星驰拿出个皮鞋吹头发般始料未及,将生活中漫画化,是港式无厘头最重要的一点,韩寒这次也做到了。
如果不是必要,没有一个导演会刻意让其他电影的痕迹暴露的太深,所以我相信《乘风破浪》的这些小心思绝对是韩寒本人现实生活的折射,电影选在他的故乡“亭林镇”拍摄,回到故里,回到他层生活的那个年代,回到他也热爱过的香港电影。
4.《乘风破浪》观后感 篇四
《乘风破浪》主要讲的是:赛车手徐太浪从小就喜欢赛车,他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但经历了一次次的比赛,他在一次比赛中实现了一直以来的赛车梦。为了让父亲更相信自己,在比赛结束后带着他父亲上了赛车,却在途中遭遇了车祸,在昏迷中,他穿越了,回到了自己父亲的时代,他见到了生下他,因为产后抑郁而跳楼自杀的母亲,见到了父亲的朋友,以及父亲为何在母亲怀孕时入狱的前因后果。
也正是因这次穿越,他和他父亲消除了之前的矛盾。
虽然这部电影最开始因为有自己的偶像才去看的,但这部电影十分让我感动,一个儿子在张已经模糊的照片里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那种心情会是多么震撼和欢喜啊!
先前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父亲害死了母亲,可事实并不是如此。穿越后的他才知道父亲和母亲的感情是多么深厚,而死对母亲来说是一种解脱。
5.电影《乘风破浪》观后感 篇五
2、影片确实是直男视角,一群中二少年的热血青春,女性角色基本属于花瓶,韩寒本人也是直男,但直男癌歌曲在影片中占比微乎其微,戏份可以忽略不计。
3、有时候你不需要考100分,只需要你的对手不及格就行了。《乘风破浪》实在是选了一个好档期,同档期其他影片相比之下真的没法看,这部影片至少能看。
4、同上一条,相比《后会无期》支离破碎的故事和粗糙的叙事技法,韩寒进步明显,当然,也要感谢同行的衬托,我说的同行是指张嘉佳和郭敬明。
5、那些曾经将韩寒当作斗士加以追捧,如今又在幻想破灭之后不遗余力黑的人,我只想到了一句话:
【后来怨恨那么深,只因当初相遇那么美】
6、选择贺岁档意味着基本上放弃了“深刻”,因为“最低的准入门槛,才可能有最大的流量。”
7、韩寒选曲的眼光一直很好,从《后会无期》的《女儿情》,到《乘风破浪》的.《在雨中》;同样的,郭敬明的选曲眼光也不错,《小时代》差评无数,但《我好想你》人人爱唱。
这种选曲的敏感性再一次证明了两个人在写作上的天赋,毕竟,敏感性是创造性的一部分。
8、邓超其实很适合演喜剧,颜值正、也放得开,他本人可能也爱演喜剧,但真的演什么都像他自己;而彭于晏可能是到了瓶颈期了。
9、作者和作品是两码事;鸡和鸡蛋是两码事;才华和人品是两码事;我们戒不掉爱屋及乌,我们也无法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这都是很悲哀的。
6.乘风破浪800字观后感 篇六
如果说《后会无期》是韩寒电影生涯的开始,那么第二部大银幕作品《乘风破浪》一定是韩寒乘风而来的再次挑战。相信他会证明,他不是只可以在纸张上一个人挑战一个世界的成见,更可以在电影领域一个人开启另一个世界的星辰大海。乘风破浪800字观后感,欢迎阅读。
乘风破浪800字观后感一: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中国作文网)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乘风破浪800字观后感二:
阿浪回到过去和父亲阿正一起出生入死的这一段经历,分不清到底是穿越还是梦境,亦真亦幻,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次穿越,虽然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拥有这么一段奇幻的经历,和阿正一起惩恶扬善,亲手操办阿正和小花的婚礼,亲眼见证他们的感情,只有亲身体验过父亲的生活才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当年父亲在自己出生前被关进监狱坐了六年牢,阿浪是幸运的,能够拥有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就像他在戏中说“今天将会是我这一生之内最难忘的记忆,也是我这一生之外,最难忘的回忆”。而阿正是上世纪末中国式父亲的一个缩影,不善表达,带着一点点大男子主义,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为孩子铺好未来的路。然而,他们实际上都是自卑而努力的男人,他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阿浪带领着所有观众一起经历父辈们的生活,也由此带给我这么多感触,我很幸运有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父亲,可惜没有跟他一起去看。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点让我非常难忘,就是六一这个人物。他从影片一开始就带着悲情色彩,被正太嫌弃、被喜欢的女孩拒绝,而最后,他满心为正太复仇却被一下刺死。他确实像个儿童,在正太帮里,他像是个负担,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正太愿为他报仇甚至不惜坐牢。六一的悲惨人生让我看到了小人物的一腔热血,但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而罗力,他的境遇比六一好一些,一个黑社会小弟,经受了牢狱之灾后终于认清了现实,所以他才会在关键时刻帮了阿正和阿浪,也因此说出了“都是小人物,就别说大话了”这样的话来。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小镇青年的缩影。
最后说一下电影整体,笑点特别多,而且是不经意间就会让你哈哈大笑,至少我看的两场观众们气氛都特别好。还有配乐也给的恰到好处,中间有两段情节直接通过音乐配上画面一带而过。邓超老师演技一如既往的好,为了力求真实,提前半年进行赛车训练,影片当中触目惊心的空车自救,包括后来黄志强拿着酒瓶打伤阿浪的手都是真打实干;情感流露的也很到位,他的眼神当中满满都是戏,婚礼上的讲话、两次抱着麻麻哭的场景算是全片最大泪点。彭sir和丽颖演得也很不错,丽颖在影片当中的造型让我眼前一亮,跟邓超搭档母子也很配。
乘风破浪800字观后感三:
韩寒在做上一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的时候,自己改编了一首歌名叫《东极岛岛歌》,歌词中有一句是:“除了这里,我们哪儿都不想去。”实际上,从《后会无期》之后,韩寒从未停止前行。
今年4月,韩寒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个人发布会,会上宣布成立亭东影业,并发布将拍摄电影《天空制造》的计划,且《三重门》也将改编成电影。时间刚过去大半年,韩寒便开始丢出一个又一个彩蛋,这些彩蛋无关于此前发布的电影计划,而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乘风破浪》。
截止目前,韩寒在微博发布了三张《乘风破浪》的海报,第一张是青春气息浓重的温暖系海报,看这张海报的时候让人想起《猜火车》或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有关于青春痕迹的印象;然而第二张海报却画风逆转,变成了十足的黑帮系风格,邓超和彭于晏被李荣浩“绑架了”,三角配图的背后充斥着对峙氛围和杀气风;到了第三张海报女性角色赵丽颖终于出现,夜幕下的巷口,一个静静的少女伫立于画面中,眼神中写满了平静,像一幅等待中的恬静少女图。
赵丽颖“浮出水面”这件事更是激发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对于这部《乘风破浪》的想象。《后会无期》里的女性角色陈乔恩、王珞丹和袁泉是一票绝对的文艺女青年形象,每一个角色独立看来,都能剖析出角色下面的性格特质,每一个都是带有鲜明个性的独立女性,美得清冷。而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赵丽颖,从海报中可以看出,她也是带有“文艺”属性的女性角色,但与《后会无期》中“性冷淡”画风不同的是,这个赵丽颖有点儿美,有点儿温柔,也有点儿温暖。暖黄的灯光下映衬出她精致的五官,脸上的表情无关岁月,无关风情,是温情的“少女暖”。不免让人猜测这个看似心中被爱填满的少女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及这个少女与此前海报上的男人们之间会发生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张风格迥异的海报的公布,无疑令无数关注韩寒的粉丝和电影圈同行们陷入了无限的猜测中,没有人知道韩寒这一次要做一个怎样的电影,但所有人都知道,韩寒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的身份,是一个作家,一个赛车手,一个导演。他的未来,是未知的。正因为未知,未来才充满了无限可能。韩寒自年少成名以来,给过世人的惊喜不算少,尝试的新鲜事物不算少,但对于一个热衷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他深知自己是电影行业的新人,他始终没有在探索自己风格的道路上停止努力,在“试错”的同时也在“试对”,在找寻新风格也是适合自己的风格,他不知道风往哪吹,但他知道自己的方向。
7.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七
韩寒也不亏是玩文字的高手,《后会无期》中产生了许多红极一时的金句: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作为文艺青年“顶礼膜拜”的翘楚,以至于至今《后会无期》在豆瓣上依旧保持着超过35万人打分,平均7.2分的中上评分。
当看到《乘风破浪》的卡司阵容一一曝光后,不得不感慨韩寒挑男人的眼光真不错,邓超加上彭于晏,都是有质感又带点文艺气质的男演员。花衬衫,老照片,高腰裤,又是一群年轻的面庞。当得知邓超与彭于晏饰演的是一对父子,我就知道这是今年不得不看的电影。
有意思的是,同样从作家转型为导演,韩寒和郭敬明在电影创造上依旧保持着天然的“对立”。
自贡小城出身的郭敬明,把目光聚焦在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和名牌加身的闪耀。上海出身的韩寒却热衷于赛车、公路和三四线小镇,你最常看见他的是一条破牛仔裤和一脸的灰尘。
韩寒很喜欢被大都市人鄙夷的三四线小镇,他在书中说,“从审美的角度讲,中国的小镇是能在世界上立起独特的审美体系的,但中国的城市不能。”
”穿着西装说的那些话,都是我不喜欢的。都市、白领、爱情,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巧合的是,这恰恰是郭敬明《小时代》电影系列最鲜明的元素。
可想而知,当《乘风破浪》在竞争激励的大年初一上映时,又会掀起多少舆论,说不定还会被影评人拿来与郭敬明的《爵迹》比较一番。但就如韩寒自己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所说的:
8.春节贺岁片乘风破浪观后感 篇八
于是,昨天我们就去看了。下面随便说些感想,关于电影和韩寒。
首先,简介一下剧情。我叫徐太浪,是名赛车手。妈妈走的早,爸爸很暴躁。他不理解我,我也讨厌他。赛车得了奖,请来我爸爸。不是为别的,就想装个逼。带他去兜风,被火车撞了。感觉要GG,竟然穿越了。年轻的爸爸,天真像傻逼。我们做兄弟,想维护正义。小弟被搞死,我们很生气。爸爸下手重,判进监牢狱。妈妈生下我,我却没爆炸。这时我醒了,看见老爸爸。我比个手势,他一脸懵逼。但他很配合,于是原谅了。
较之《后会无期》,《乘风破浪》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尤其是对女演员的选择和拍摄,颇显导演的老道经验。韩寒总是能发掘一个姑娘最不易被人察觉的美丽,不禁令人感叹老司机技术娴熟,举重若轻。陈摄影师冠希本亦精于此道,可惜失之委婉含蓄,落了下乘。鉴于我还是个孩子,所以我最喜欢片中六一喜欢的姑娘。
影片的台词比《后会无期》自然贴切许多,更懂得控制与收敛。金句和段子密度仍然不小,总体而言更像人话,不很生硬。人们不会觉得:握草,这人傻逼吧,谁正常人这么说话。可见,编剧韩寒对台词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令其悄无声息地融入剧情,而非剥离剧情的存在。台词的生活化,让故事更加真实,让道理不像说教,让笑点远离尴尬。当然,其中几处多少还是透有些许尴尬的气息,同场观众却很给面子地笑了,看来他们并不是韩寒的真爱粉。
《乘风破浪》最大的进步在于它讲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尽管实在平凡得不值一提,毫无跌宕起伏可言。自从得知韩寒担当此片编剧时,我就不敢奢求故事的精彩程度。作为资深韩粉,我深知韩寒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如同他的小说,随性的很,生活的很。所有人都迷迷茫茫地活在世上,一页一页懵懂地活着。大约写到二十万字,便草草结尾收稿。虽然韩寒是一位老司机,但他笔下的主人公永远是迷路人,却永远走在不知去往何方的路上。
韩寒的电影风格与小说一脉相承,《乘风破浪》看似结构完整,其实巧借了小学老师教授的一种写作技法,叫首尾呼应。徐太郎从昏迷中穿越回去,最后苏醒过来结束旅程。与其说是穿越,倒不如说他做了一场大梦。在梦境里尽情幻想父亲的过往和母亲的形象,以期达成对父亲的谅解。人之将死,所有隔阂也便自然而然地放下。故事好歹有头有尾,我们不能要求太多。
写到这里突然好想点题。除去韩寒驾轻就熟的常识与评论,他自身创造的作品包括小说和电影,总是存在喧宾夺主的毛病。他太过执着于对细枝末节的精细刻画和雕琢,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主线故事的发展推进。这些近乎完美的细节,与主线的联系往往极其微弱。仿似一棵大树身旁生长的一堆茂盛杂草,而绝非自主干蔓延的许多枝杈。更像凭空给一个凡人长出三头六臂,但多余的两头四臂完全没有用处。
所以,韩寒作品的闪光点在于点点滴滴的细节,光彩夺目。而作为一个整体,又未免显得平庸。难能可贵的是,直男癌之歌放在电影里竟出乎意料地好听。
影片中,六一和徐太浪的爸爸徐正太站在楼顶大喊: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语出韩寒多年前的杂文《我就像这个世界》的结尾。时至今日,邓超饰演的儿子对小马化腾说:不,这个世界还是会变的。不知这算韩寒与年少轻狂的少年时代和解,还是向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妥协。
最后,《乘风破浪》的豆瓣评分为6.9,我给7.5。囿于阅片数量,我心中并没有一套评价电影的体系标准,分数给得稍显随意。只是参照我大学时的考试成绩,75实在是难得一见的高分。将它送给曾经的偶像,愿他的导演之路越走越浪。
最后的然后,网友们普遍不理解电影内容和片名《乘风破浪》有鸡毛关系。我觉得,导演应该单纯地觉得名字好听而已。就像记者问他《光荣日》为什么叫“光荣日”,他说:我也不太明白这个书名的含义,当初起这个名字就是觉得好听,自己挺喜欢的。书名跟内容没什么关联,你不觉得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叫这个名字吗?
9.我的姐姐观后感 篇九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10.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篇十
韩寒执导的电影《乘风破浪》将在1月28日上映。日前,电影主题曲公布,由邓超演唱,韩寒、董子健、高华阳合音。电影里,邓超在彭于晏和赵丽颖的婚礼上唱响,深藏爱意,十分感人。
男子汉宣言之《乘风破浪歌》,邓超唱得动情,韩寒、董子健、高华阳合音则很和谐,可见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几位主创已成为默契的好兄弟。这首主题曲的MV呈现方式也很特别:电影画面+跳帧剧照“动画”+手写体歌词。画面以邓超担任司仪,操办赵丽颖、彭于晏的婚礼为开端,并穿插了三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发生的各种故事。
主题曲MV中,在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情节十分搞笑,这一部分由精彩剧照剪辑而成,邓超骑“斑马”,爬“长颈鹿”,彭于晏、赵丽颖则很甜蜜。在电影里,邓超和彭于晏演绎一对热血兄弟,一起出生入死、惩恶扬善,与赵丽颖则非常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