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共10篇)
1.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7年3月 自2003年10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县教育局教研室专门设立了主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全县各校深入扎实地实施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深刻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我们经历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到将其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的尝试,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历程。从起步阶段的实验校试行,到目前在全县广泛实施,激活了地方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了新的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我县的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现将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详见大事记表)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构建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县教研室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局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成员的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副组长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制定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定期开展课程研究现场会、观摩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及课题展示会等,为课程的全面铺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校也相应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构成注意了三个结合即校长与主管主任相结合;主管主任与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相结合;课任教师与非课任教师相结合。既有参与管理方面的人员,又有参与实践的研究的人员;既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又有参与课程评价的人员;使学生选题与实践有指导,活动过程有管理和评价。我们还依据地域特点,在各乡镇成立了联片教研基地,通过联片教研的形式,进行课程实验和交流,使课程研究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推广的价值。
2、制定管理方案,健全课程管理体系
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县教研室先后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管理及有效实施策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常规管理制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监控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体目标》、《中小学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等。通过昌黎教育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形式,将其传达到各乡(镇)、学校,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县、乡(镇)、校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以此促使各乡(镇)、学校,及时制定了符合本地域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课程实施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活动选题预设制度、预设方案评选制度、听评课制度及阶段性总结制度等,有力的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序开展。
3.加大培训力度,探索课程实施方法。
为使各校领导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开展工作。县教研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题学习研讨会”。认真分析研究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一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深入领会其基本要求:即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澄清了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学校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等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县教研员深入到各校进行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学课程实施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主题预设方案及案例编写等进行审阅和把关,从而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组织各校的领导和任课教师进行实地培训,让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作一次学生,亲身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活动前两周征集活动内容、提出注意事项、给出活动设计参考等,给大家充分的时间来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小组内的人员分工准备工作等。活动前做好安全预案,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活动结束后交流活动成果(收获和体会)。通过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从中体会和认识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为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经验。
4.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它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不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很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虚设的不良结果。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加大了分析、检查和管理力度,通过随堂听课,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情况,检查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所思所想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真实情况。最初在督促检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只把课程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性学习”上,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不是几个课程的简单相加,它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的。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而促使各校及时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放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使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更具规模、上了档次,形成地方课程的特色。
总之,我们通过关注课程实施的进程和发展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校正了课程实施的误区,促使各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实、做细、搞好,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导入 了“必修课”的轨道。
5、以实验校为龙头,发挥联片教研效能 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程是:以省级实验校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展开实验,通过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辐射全县,且实验与课程全面开设同步进行,在开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我县有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示范学校6所,县级示范学校17所,县教研室以示范学校的课程实验为突破口,搞好综合实践课程实验,通过推广示范课、观摩课等县、乡(镇)联片教研活动,推进全县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首先在深入学习,强化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实验教师大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过程课”、“成果展示课”的实施方法,使他们成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力军。同时县教研室对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统一规范要求即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图表、活动记录夹等上墙;联片教研制度建设资料盒,联片教研规划、计划资料盒,联片教研活动过程性资料盒等设置齐全。从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建设至今,他们活动有计划,安排有序且符合实际,活动记录内容具体、规范、特色性强,资料盒存档内容的价值含量较高,过程性材料充实,集体备课及反思深刻,客观地记录了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探索实验到全县推广实施的真实历程。
特别是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组织的听课、评课、议课、研讨、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行动研究,以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实验学校的专业引领,采取行动跟进,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全面落实的作法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比如靖安镇中学初选课题“现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经过联片教研研讨活动,师生认为此题涵盖 面广,不宜形成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区域面广,教师很难指导,学生活动也漫无边际。所以这一课题最终更改为“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此外,它们确立的“大棚黄瓜的栽培与管理”课题经过一个月的联片研讨改进,结果摸索出了选题实施过程指导及总结汇报等环节的一套方法,通过吸取教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镇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现在第二个课题的子课题《黄瓜病虫害的防治》已出阶段性成果。总之,通过联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们将所学理论作为观察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激发了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形成解决问题的多元策略,抓住群策群力,集体联动,提高了活动质量。还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拓展了教师的视野,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前沿信息,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广大教师立体地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发挥了联片教研的效能。
6、立足我县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资源(1)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拓宽活动渠道。我们的家乡—昌黎,碧海连天,青山腾跃,沃野千里,赏不尽的人间美景,探不完的乡野宝藏,读不完的民间文化;经济腾飞,文化传承,抑不住的改革浪潮,诉不完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如“感受华夏”、“大棚黄瓜生产研究”、“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滴泪的贾河在召唤”、“家乡的野菜”、“水产市场变化大”、“家乡的五峰山”、“新农村,新气象”等活动主题。它们是新奇而可行的。一是与本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色,能为振兴家乡服务;二是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能培养出实用技术人才,可以得到家长及周围群众的支持。同时,这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符合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办学理念,从而创出“走出校门我能行”的学校特色。
如:十里铺中心小学地处著名的“葡萄之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种植葡萄为生。全校20多名教师中有五名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就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以“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作为葡萄特产地的孩子们,与葡萄有着不可分割的情节,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葡萄,栽葡萄、收葡萄、吃葡萄、卖葡萄,串起了多少孩子的悠悠葡萄之情。但是葡萄病虫害却时刻威胁着农民的收成,让农民苦不堪言。作为农民的孩子,了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是很有必要的。其
二、学校地处“葡萄之乡”,四周葡萄环绕,附近有“河北农技师范学院”、“农林局”、“果研所”及有栽培管理经验的老农,有自然生态旅游胜地——葡萄沟,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其三、四年级的教师居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愿意尝试 “葡萄病虫害的防治”课题研究,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学校也特别支持,在教师配备、经费投入上均给予倾斜,学校领导亲自担任课程开发负责人,协调各方面工作。
他们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第一是学生分组讨论,选定研究基地,制定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活动计划。第二是调查研究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编制葡萄病虫害防治记录册。第三是到实验基地进行葡萄病虫害防治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完善活动记录册,撰写研究论文。第四是评价展示活动成果,并将其反馈于葡萄种植户,应用于实际,以此来检验修订及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动效益。通过两个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感情,通过评价认识了自我的价值。
靖安镇马芳营旱黄瓜远销俄罗斯,近销国内东北三省、北京、天津等城市,是昌黎农业支柱产业经济之一,搞好黄瓜病虫害的防治研究,确保无害黄瓜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关键。于是靖安镇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黄瓜常见病虫”、“黄瓜病虫害预防”、“黄瓜病虫害的治理”等总和实践活动,通过访问曾各庄黄瓜基地、庞各庄黄瓜基地来调查黄瓜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情况,收集了很多家农户用过的药袋和药瓶及病叶、病瓜、病根等,并将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分析、整合,形成了一套常见黄瓜病虫害预防及治理方法。为促进靖安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使自然资源新焕发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昌黎镇一街中心小学抓住了干红城的学生们对家乡干红葡萄酒的兴趣和好奇心,组织三年级的学生以“感受华夏”为大主题,走进中粮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参观了华夏庄园的展览大厅、酒窖、生产线„„亲身体验到酒厂的发展变化,了解了干红葡萄酒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葡萄酒的有关知识,酒工艺制作等等,然后围绕“葡萄酒”开展了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华夏起源与发展”、“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营养价值”、“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的贮存”以及“葡萄酒的种植”、“葡萄酒的基本知识”等。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干红城的热爱之情。(2)关注身边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身边的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
“环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行为。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停留在说教上是不行的,只有让他们亲身感悟才能触其灵魂。为此,五、六年级分小组对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饮马河臭水源问题”、“化肥厂污水问题”、“水泥厂灰尘问题”、“街道垃圾的处理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问题”等,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访谈、动手实验等方式,了解了昌黎县城环境优美的过去和严重污染的现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于是五、六年级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病再全校唱响了《环保与我同行》的倡议,号召全校同学形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同时,他们向小大队辅导员、县环卫局、环保局、县政府领导递交了建议书,为家乡的环保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
就拿《电视节目,鲜活的课程资源》这一校本教材的形成来说吧,从主题的确定,到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结果的产生与评价,师生都处在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氛围之中,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活动,并快乐着;活动,并收获着。此主题是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因为茹荷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虽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地理条件所限,跟外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极少,学生们最大的课余消遣就是看电视,对于促进学习来讲,当然是弊大于利,但我们又发现,许多电视节目中都蕴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积淀,还有许多贴近现实生活的能开阔学生视野时代感极强的东西,如果能有效利用,肯定对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洞察现实生活,特别是提高语文素养大有好处。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一份“电视节目喜好调查表”,又找了几名学生代表一起统计问卷,一起研讨,终于定下了活动的主题,又将活动主题分为三个子课题:收看新闻;品析综艺类节目;延伸名剧,走进经典。整个活动课题实施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合作互助,取得了喜人的结果。在收看新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写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评选价值的新闻,或者是通报某一事件的最新动态,或就某一热门话题开展综合研究性活动,在调查、交流、研究、辩论中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广阔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活动中养成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形成获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为语文交际和写作等活动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品评节目活动中,学生主要以编演课本剧举办歌词欣赏会、朗诵赛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其中的哲理和感情;在观赏名剧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如故事比赛,人物评说、成语擂台、片断表演、诗词朗诵等。整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方案的拟定,显现出学生的睿智与聪慧,培养了他们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的习惯。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明确了活动目标,增强了学生对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信心。
又如靖安镇中学抓住身边发生的油厂输油管中的毒气泄露造成学生中毒事件引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了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最终围绕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立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园安全”“用电安全”“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等五个子课题,以此来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的潜力,三中北校区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小北校区则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展开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在调查、探究中写出了较有份量的研究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他们在活动中关注社会的发展,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3)编辑活动案例集,提供课程资源开发实例 县教研室编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特色,反映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社会或自然问题,有学生自主选题的过程;活动目标体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环节;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活动结果展示丰富,教师评价的描述性语言客观公正。该案例集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提供的实例,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校本教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提供的实例,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际。学会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亲身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与人合作、交流中的快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对社会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编写原则:①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体现全面育人观。②导向性原则。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开发校本课程。③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供活动思路、活动线索、活动框架,使教师和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应如何设计和安排。为师生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时作模板。
(4)出版《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力。县教研室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则,依据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教学要求,以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校为依托,将我县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打破了按章节编写的形式,涵盖了活动主体预设、活动对象、活动目的、活动周期、活动阶段预设等五个方面,以主题、活动框架(或活动导航)的形式提供研究问题的线索,其目的是通过活动线索打开师生的思路,激发师生研究问题的灵感和创造力。该活动框架不受教师专业的局限(教师可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开展研究);更不受空间条件的局限(集体或个人;固定时间或业余时间等);没有固定的前后顺序,师生可根据各自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如:科学、艺术、人文、动手创作等),任意选择活动框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选择活动建议中的一个小问 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参照某个主题,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开展研究。总之,方案的设计留给师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使师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的体现了科学性、趣味性、地方性和可操作性。每一个实际活动的方案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研究,为家乡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7.突出课程研究主题,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开放,向学生参与教学开放,向师生共同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开放,完全冲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共同探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可设计 为六个阶段:创设问题情景—收集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成果展示评价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景。活动伊始时,师生进入问题情景之中,深入了 解本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由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收集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活动直接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和物质资料等。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经过分析、比较,形成最初的观点和态度。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资料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初步的人际合作能力也在这里得到培养。
第三阶段: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帮助学生成立各种:活动小组、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方案并加以实施。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进行实验、调查、制作和走访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做出决策,怎样解决问题,而且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合作习惯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审查探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实验、制作等 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等等。
第四阶段:扩展探索内容。中小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时间、地点和设施等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十分周全和详尽。为避免一叶障目,使学生对探究的内容有完整的认识,教师要扩展他们的学习范围,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探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广引博证,严密辨析,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不仅要交流结论,还要交流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 决问题,学会使用比较、鉴别、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学会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系统总结、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要求全班同学对同一课题做出统一的、标准的回答,而是要求学生灵活地涉及社会热点,综合运用相关的信息,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等方面进行考虑,对同一问题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决策,获得好几个答案。但不论最终答案是怎样的五花八门,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都要把它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并及时进行巩固强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社会上产生的种种问题。只有当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技能,才是真正领悟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谛。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评价。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对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评价,它注重评价活动过程,除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注重于评价活动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比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应通过展示其活动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本阶段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式评价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上述教学模式很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它不仅可以弥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薄弱之处,还可以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在多个领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的全方位、高素质的学生。
8、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教师的创造能力 在对我县综合是件活动课实施情况的调研中,需多教师反映在收集、加工、整理、设计活动内容及展示活动成果上存在困难。为此,县教研室经过了反复酝酿,于07年1月在靖安镇中举办了综合实践活动示范观摩课,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我县中小学的教务主任,17个乡镇中心校的教学副校长。示范观摩课的活动主题为《安全关系你我他》,课型为“成果展示课”,讲课教师为靖安镇中学王冬丽老师,课时长达100分钟,与会教师和领导听了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均受到启发,活动举办的较为成功,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此外,为帮助教师巧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的,06年3月—5月我们组织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积极性,我们在06年6月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讨活动,并于06年10月—11月搞了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评比活动,06年11月—12月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为迎接省“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说课活动,06年9月—10月我县进行了综 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比和说课初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涌现出了王永、邢丽莉、王冬丽等一大批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青年教学骨干,也发现了许多更具地域特色的活动资源。使得我县中小学三名参赛教师王永、邢丽莉、王冬丽在2006年11月和12月的省“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说课评比,均获得省级一等奖。我县靖安镇中王冬丽老师的说课课题《大棚黄瓜的栽培》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评价为课题有本校地域色彩,主题的来源出自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的材料来自于学生的亲身实践等。
9、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提高活动质量
在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同时,依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及时出台了我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作为我们开展中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性意见,并指导各校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制度》、《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档案袋评价制度》以及《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盒制度》等,完善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发挥其推动和导向作用。在评价理念上,坚持了整体观,在评价中注意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提倡以“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为主要评价方法。由于评价措施得力,极大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以泥井镇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观摩研讨活动”为例,他们建立的学生档案袋规范,内容丰富、具体、特色性强,它不是单一的文字记载,而是包含各种形式的信息,并以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真实形象的涵盖了每项综合实践活动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也反映了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督促着学生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认真的态度,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真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无形中也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内在生成的态度和积极因素是家长和教师的叮嘱和唠叨所无法完成的,其效果也不是后者能做到的。
此外,我们通过“档案袋式评定”还获得了更大收获:一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这种成长记录为学生活动行为具体可见的见证,当他们在“翻阅”这些成长记录时,学生会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总结出活动的经验,感受到自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通过档案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别人的档案中寻找可以继续完善自身的新的发展方向。二是利用档案袋,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和还想做些什么,还能洞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体习性,完整地记录又使教育 过程跨越时空的限制变得可视化。每个学生的特征、态度、需要和兴趣、行为表现,通过广泛的、详细的记录和文件材料进行呈现,教师可以重新听、重新看、重新理解和发现学生;也可以冷静客观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拓展自己的活动思路,捕捉即将到来的活动契机;还可以与同事交流、讨论,产生新的假设和下一步的活动计划。这时档案也就成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用它来指引教师的活动方向远比通过笔纸测验和其他量化评价获得的指引来的具体和适用得多。三是加深加快了家长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家长的支持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也是现今教育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档案袋完整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档案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过程,感受他们的学习成就。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调整家长的职能,更清楚的理解学校教育的方向,更主动的配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档案袋评价,不仅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下的评价理念,还能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0、总结课程实施的收获和体会,提高课程实施的实际效益(1)激活了地方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在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其活动内容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兴趣与爱好基础之上的,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的意义在于形成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通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唤醒了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使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各校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全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借鉴。
(2)形成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实验教师人人都能组织本乡镇、本学区的联片教研活动,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王永老师获得省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师教学指导设计与说课活动一等奖。李玲老师获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评比一等奖,朱红梅、丁秋红获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评比二等奖。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的重要,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快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提高。每次实践活动后学生都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分享和交流,许多学生的小论文获得市级科技创新奖,还多次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4)反思与提高。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要开好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决不是通过办几次专题讲座或几次观摩、培训就能做好的,更不是因为实施了新课程就有了新思想和新方法。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新课程实施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上,还应考虑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环境等,特别是通过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和评价体系;逐步规范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效益。(大事记表另见15-16页)“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大事记”
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7年3月
05年5月-6月1.我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课题立项。
2.成立课题组,选定实验校,明确人员分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相关文件。4.研究制定实验县区课题实施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5.制定了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校的管理。6.形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7.建立实验教师档案
05年6月-7月8.召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专题培训会。
9.县课题组深入到各实验校进行现场调查指导,了解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与存在问题。
10.组织实验校的领导和实验人员进行了实地培训,亲自经历了一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05年9月-10月11.县课题组深入到各实验校作课题实验过程管理及分析。
12.突出研究主题,开发的课程资源,召开“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撰写方法培训会”。
13.引导各实验校将自行开发的课程资源编辑成“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
14.县课题组评选出优秀预设方案,编辑出了我县课该通讯3“综合实践
活动预设方案集”。
05年10月-11月15.在靖安镇中学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观摩研讨会”。
16.在一小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交流会”。
17.召开了全县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经验教训。
05.12月-06.1月18.召开实验校课题实验情况汇报会。
19.编辑出版了我县课该通讯4 “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
20.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撰写”培训。
21.出台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案》。
22.引导各实验校将自行开发的课程资源编辑成“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
06年2月-3月23.建立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包,传播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资源开发进展情况。
24.制定本学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课题实验计划。
25.出台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管理及有效实施策略》。
26.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通过搞示范课、研讨课的形式引导各校进行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06年4月-5月27.修改完善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案》。
28.出版我县课改通讯5“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29.县课题组深入到实验校课听课视导。30.进行课题研究中期论证。
06年6月-7月 31.引导各实验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尝试。
32.各实验校汇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课题实验进展情况。
33.通过说课、评课活动引导实验教师取长补短,探索出具各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方法。
34.县课题组进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法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06年7月-9月35.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水平。
36.进行实验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06年9-10月 37.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比和说课活动。06年10-11月38.搞了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评比活动。06年11-12月39.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
06年12月-07年1月40.在靖安镇中学举办了“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课”。07年3月
41.在三中北小区搞了我县“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研讨活动”。
2.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但其理念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1) 教师一时不适应, 缺乏参与积极性, 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学校层面的指导, 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2) 学校课时安排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发展不均衡, 在个别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重视。
(3) 经过培训, 仍有很多老师觉得自主开发与设计有困难, 老师自身没有转变观念, 没有形成新的学习观, 即使掌握了其内涵, 也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教师指导不到位, 学生收获不大, 课程实施效率不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树立正确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所以切不可用同样的观念去束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可归结为普遍实施, 实施规范, 注重效率, 要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完成对其的建设。
2. 教研指导要到位
(1) 正确把握课程理念, 进而帮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
(2) 帮助学校解决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问题, 为课程走向常态化实施提供保障;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 加强宣传, 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 从以前旧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 让学生多亲近大自然, 开拓思维;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奠定基石。
(3) 建立新的教研指导机制。良好制度的建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必要因素。在常态化实施中, 良好的教研指导机制能够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该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引导, 跟进研究, 认真培训。
3. 激发教师热情, 高效培训教师
(1)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研究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比如可以适当提高他们的课时津贴, 或者建立开发成果认定奖项机制, 等等。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对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给予认可和肯定, 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 导致老师对这项工作没有热情。
(2) 使教师认识到此课程实施对他们自身也有重要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陈旧的教学理念, 丰富他们的新课程意识,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简单说就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完善自己, 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师生共同受益。
(3) 培训不仅仅是请专家来给老师上上课, 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及时整理和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 做到对这部分经验的唤醒和重建, 而不是坐在那儿认真“聆听”专家的理论。教师要结合自己实际, 自己去动手, 自己去研究, 从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掌握一定的研究手段, 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4) 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能够交流经验, 积极配合, 相互学习, 一起进步。
4. 学校要提高课程经营的能力
(1) 严格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规定,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拟订适合自己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案。
(2) 鼓励各学科老师积极支持和参加培训, 建立一支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学校不仅要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 让其建立全新的知识观和师生观, 还要加强他们课程研究能力的培养, 使其能够自主研发、自主发展。
(3) 制订评价系统。一所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进入常态, 还需要根据课纲制订评价指标, 保证课程进入常态, 有效地进行, 让学生真正受益。
(4) 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向他们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使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课程走向常态化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5) 学校要加强对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为他们提供便利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 关注他们的发展, 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积极乐观地生活。
三、总结
作为一门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模板, 对教师一直以来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给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了挑战。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才能实现。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 这门课程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课程进一步建设的难点以及重点。学校合理开设此课程, 成为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教师正确引导学生, 是该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策略[J].才智, 2011, (8) .
3.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对已往的课程体系有结构性的突破。该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在实际体验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概念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2001年从小学三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不是其他学科的辅助,而是与其他课程等价的具有独立价值,独立教育功能的一门课程。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生活,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具有“生活取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说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发挥着传统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程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少学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处于观望态度,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点缀”和“装饰”,并没有真正的全面实施。
(一)课程的程式化现象
学校与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在课程实施中走程序,形式化现象严重。有些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机械的一味模仿,照搬他校的活动模式,缺乏自我校情、学情的分析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学校为学生创设出体现本校特色的实践课程,从自然、社会、学生自身出发规划、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有些学校集中少数擅长组织活动的教师开展,一两个典型案例,用汇报、展示、表演来实施这门课,使课程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多样化的开展避免重复与单一。
(二)课程的学科化现象
片面的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综合性实践学习。在具体课程设置与实施中脱离不开学科的主导性。课程目的还是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发展某一学科领域的能力与综合素养,受学科课程的目的,内容课时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具备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它是各门学科的整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同步。
(三)课程的被动化现象
教师自作主张的选活动主题给学生做的现象较普遍,对活动主题产生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不足,也忽略了在活动过程中生成主题。活动过程多按照教师的主观意志进行,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管理都需要学生的参与,以学生需要为起点。在具体课程实施中更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即可。
(四)课程的低效化现象
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来看,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还在少数。课程低效化产生首先是教师对于该课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很多教师模糊的认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有可无的生存状态。其次,教师对于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设计实施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导致课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没有掌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要点,逃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在内容上作为应试学科的拓展与延伸,重结果不重过程,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包办代替影响教学效果。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与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上的不足
没有实质性的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意义,对于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还是一味的偏向应试学科教学。甚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相的实施成学科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或者干脆变成课堂自习来应付。
(二)学校缺乏专业性的课程教师
该课程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上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逃不出传统学科教学影响,教师对来自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弱。
(三)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太少
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开展次数太少,课程方案的整体性协调不够,计划性不强,开设的课时达不到规定要求。
(四)学校对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督力度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评估和考核工作脱节,学校在该课程进展的检查和督促上欠缺,使该课程流于形式。
(五)社会与家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不够
很多家长对该课程意义的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该课程是浪费其他学科学习时间。家长和社会的消极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
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与校本实践培训
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进行课程相关的培训使其具备课程开发、计划、实施、评价一系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二)建立规章制度,课程逐步规范化
设置合理的课时安排,使课程与学科课程同样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其逐步合理规范。如,校本课程开发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多样化设置
在课程主题选择上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因地制宜。从小问题,小现象入手,凸显学生主体,体现童真童趣,发挥地域优势,显现乡土风情,立足生活世界,体现生活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四)深化教学指导
注重课外的观察和积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学生身边发现提炼问题,进而预设主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小问题形成问题素材库。
灵活的安排活动环节。注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主题,提高学生自主性意识。
自主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并分析问题说明理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认识问题价值。
(五)建立与教师考核挂钩的评估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工作,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结果应作为教师综合测评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孙国.试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03,(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芒.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02,(3).
4.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西吉县第一小学吕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
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那么,我县农村小学对此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呢?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组成员一行4人于11月10-13日对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综合实践调研。调研组按照工作规程,听取了各校汇报,观看了各项资料,观摩了常态活动课,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并与校领导和老师交流学习,初步了解了各校在课程实施规程中的领导作为、课程实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长处
1、综合实践活动意义认识较高
通过调研,我们的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上认识普遍较高,认为,在当前教育现状下,确实有必要改变好学生的评价观念,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其中,对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能力一项,60%被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广大的老师们,虽说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对于当前的教育,确实在思考着,谋略着的。
2、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可嘉
综合实践活动相较于其它任何一门文化学科来说,是一新事物,我们的广大老师们,都愿意接受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关于培训之事,77%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全县培训,有必要的占22%;平日里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的老师占64%,仅这一点,就不简单;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被调查者占55%,相较于其它“副科”来说,可能稍强吧;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关论文、案例的被调查者占36%,比例较高;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学习与观摩活动的被调查者占34%。等等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待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是强的,思想性是较高的,学习进取的精神是可嘉的。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
虽说新生事物,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能力有限,条件、场所、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但我们的老师,有一股热情,更有一股尝试的勇气。调研之中,55%老师选择如果开展活动,有此份热情,30%的老师认为,我也可以去尝试;认真开展过或尝试过的被调研者占90%,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师资力量是较强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知识的多少,更决定着能力的大小,特别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更是如此。班主任老师,语文、数学老师,是我们现有小学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调查中,20%的班主任老师、70%的语文、数学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如此一批较强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教师队伍,应该说没有开展不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
二、主要不足
1、教育管理者重视程度没有跟上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较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行为,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特别重要,一是因为这是无“本本”的课程,本来就不好落实,如果领导不督促执行课程计划的落实,往往就会使墙壁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主要学科的练习课。可是,少见有中心学校、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出台的;二是没有领导的组织与协调,活动的开展也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少见各级管理者们去现场指导与督办的。
2、课程资源的挖掘缺乏经验与独到的见解
因为是无“本本”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开发生成课程的本领与经验,以及独到的见解,把无“本本”的课程,上升到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个案之中来。所到之处,谈起综合实践活动,管理者、教师们,无不都说,没有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不好开展,更谈不上坚持了。究其原因,缺乏开发生成课程的技能与水平,落脚点是没有真正花心思去研究,去挖掘。
3、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难以确定
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较多,一是受传统的分数论因素的影响,怕孩子误了主要学科的成绩;二是安全因素比天还大,其实,这是我们没有设计与周全安排好的缘故;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是缺乏活动开展的氛围;五是缺乏活动开展的系统性与持久性;六是缺乏与社会勾通的基本桥梁;七是活动开展难以打破条条框框,指导老师局限于单一的个体,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放眼社会。
4、各级教研力度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是新事物,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而不好操作与评价,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各级各种教研活动,也是以围绕上级转的思想为指导,再说,上级教研部门,也少有活动,实施新课改五六年来,从市到县,没有开展过一次相关的培训与提高的活动。因而说,各级教研力度不到位。
三、建议
为着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着眼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人与事,关注我们感官所能及的任何事物,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落实素质教育行动纲要,我们必须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县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必须强力、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
即使难以操作,也应该让老师、校长们了解这类课程的作用,即使开展得不好、不象,也好过总没有开展过,让所有的老师都能知晓活动的本质与意义,更应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因而,所有学校,必须强力、全面开展此类活动。
2、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素。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加大培训力度,以使我们的教师提高“执教”能力。主要措施:一是教研室要经常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观摩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知道活动的开展从何入手;二是有必要进
行全县性质的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作一整体性的认识与了解。
3、挖掘、搜集、整合课程资源,保证活动开展有依有据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先天无“本本”,导致活动的可连续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随意性较大,所以,课程资源的挖掘、搜集、整合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依据,使巧妇能做有米之饮。因而,各级学校,必须组织专班,专题研究活动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各学校、各年级可供借鉴的课程资源。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活动阵地,是提高能力与水平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模式上的研究,必须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色的基本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化繁为简,使人们印象中的阳春白雪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也应该走向下里巴人,达到每位老师能说,我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课程资源上的研究,这个问题,必须集中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探讨、收集、整理出符合校、乡、县三级课程开展的资源库。
5、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作用:一是要示范引领,如教学模式的示范,基本作法的指导等;二是要送教下乡,去乡村学校,手把手,从实例、课例入手,有的放矢,要针对性强;三是请专家上门指导,各地、各学校,活动的开展,要主动请相关专家、骨干上门亲自指导,发挥已有经验的优势,少走弯路。
6、研究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5.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自2001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时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校、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落实在操作层面的过程,是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过程。
从目前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不断增强,有的学校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有的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应该说,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停留在规划设计层面,而不付诸实施,它的独特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教师和学生也就不能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反映了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学校与教师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状况,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及家庭对新课程改革的关心、重视及支持程度。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多,但起主导、核心作用的是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在此,笔者试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浅谈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实施主体,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资源开发、校本培训、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评价。然而,作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实施主体,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一)学校对课程的管理问题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不能通过制度措施的保障,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有的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安排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的现象严重。
(二)学校在指导教师的配备和安排上不合理
尽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最为自由、最为自主的课程,但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当他们走出课堂,从自然、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时候,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当他们在活动中面临困惑时,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有的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教学。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一个班的学生最少也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人数太少,势单力薄,必然会在教师生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极为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向纵深发展。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程分给班主任,缺少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有素质的考虑。
(三)学校对课程的要求过于注重活动的结果,而忽视活动的过程
一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规划和总结上,有的甚至在活动还未开展之时就开始部署如何出版学生的论文集、作品集,举办学生的成果展示会,甚至邀请各方人士、社会贤达参加成果展示会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总结阶段固然值得重视,但过多地渲染成果而忽视实实在在的过程,忽视过程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背道而驰的。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具体落实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实施相比,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涉及因素多、时间长、场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畏惧思想和情绪,而且多数教师缺乏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能力,碰到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实质
目前,我国各地小学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纷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通过活动展示、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从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活动组织得热热闹闹,形式丰富多样,但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实施的教师也说不清楚。这往往是由于教师在课程设施缺乏对课程目标、价值的把握和准确追求导致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形式主义的、限于表面化的活动固然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满足,但对学生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贡献,这种现象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师用学科教学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目前,一些教师采用“教”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甚至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都是采用“彻头彻尾的学科教学方式”来上,按“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新课题”、“教师进行传授”、“学生课堂讨论”、“进行课堂练习”等环节进行。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是由于这些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尚未清楚,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确,往往用学科思维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问题。
(二)有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
有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一股热情,但缺乏科学精
神,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学生学习负荷的认识。曾有一位教师为四年级学生安排了十三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每个主题的活动都涉及调查研究、网络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结果学生课外忙得不可开交,部分家长也只好代替子女去“访问”、去“调研”、去“写作”。
(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课程与生活、社会的有机联系,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也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足,把课程资源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资源上,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或者是开发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师责怪学校的资源太少,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条件性资源。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施加影响的主要对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体现。
(一)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兴趣转移问题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查找资料、参与活动过程、展示活动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等。在课程实施初期,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然而在活动的中、后期,学生的兴趣往往会发生转移,出现与预期活动目标不相符的现象。如果这时有的教师强迫学生去参加活动,有的学生就会被动应付,有的学生则是中途放弃,这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再加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能考上重点学校是他们的努力目标,把分数看成是自己唯
一的成绩,因而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认为这样会影响自己正常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没有能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积极的驱动力。
(三)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活动方式的选择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教师指导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主题,但是不同的主题学生所采取的活动非常单一,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多种活动方式的选择,只是局限于同班同学之间的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参与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6.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学校与教师进一步形成课程意识,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教师成长为根本,着力研究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着眼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优化课程结构,规范课程开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预期目标
立足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重点,稳定有序的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督促与管理
引导学校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对课程的本质和价值有正确理解,避免人为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解为4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或用学科性的课程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来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等现象发生,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引导学校在充分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富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人物,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而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同层面的交流、研讨、观摩活动,帮助一线教师逐渐形成课程规划与设计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一线教师具有相当的课程科学素养。
三、实施策略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1)、丰富网络资源
(2)、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培训
(3)、组建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使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
(4)、不定期组织各种层次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搭建平台,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5)、组织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2、以学科基地为突破口,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在区域范围内举行各种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就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薄弱学校获得针对性解决方案。
(3)、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以提高学校的研究水平。
3、以调研督查为契机,促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1)、关注学校对课程的落实情况,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教师配备等情况调研。
(2)、关注学校任课教师工作情况,对年级、班级的活动计划、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
(3)、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状态,就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调研。
四、具体安排
教研室层面:
7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中心组
8月:审核各校报送的校本教材样稿
9月:常规调研: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常规落实情况
10月: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基地
11月: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内容
12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征集
1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现场研讨活动
学校层面:
6月:各校商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配备并确定人员安排
7月:各校将课程主要负责人和各年级牵头教师的名单上报区教研室
8月:各校将校本教材样稿上报区教研室
9月:组建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
10月:组织教师参加区专题研讨
11月:组织教师撰写学校综合是将课程典型案例
12月:组织教师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1月:组织教师参加区学科基地活动
7.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24
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了一门特殊的必修课程,它就是综合实践课程,该课程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切切实实在落实能力培养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希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创新,但是我们需要直面的是,综合实践课程毕竟是一门新课程,具体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没有具体的参考依据以及固定的模式,需要在探索中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流程。我们不难发现,现今许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容乐观,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里,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作为实施该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进一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与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不可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兴趣着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从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是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程,它是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和思考相关问题,教师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况以及疑惑及时予以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占主动地位的,既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内容时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都比较高,正如我校校长所说:“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是各种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可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技能,但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方面则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可以为彰显和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创造空间。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允许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就为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空间。
二、注重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课程毕竟是一门新课程,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者的角色,是最终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从现实来说,综合实践课程毕竟刚刚开始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没有具体的参考依据,这是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和培训的,这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面对这门综合程度高,实践性、开放性强,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的课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引领的作用,尽快建立起一支素质合格的教师队伍。
三、转变教师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出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角色显然是不适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快更好地投身到教学中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现实要求,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去探究自己喜欢的课题。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注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创新,要从“教”师变成“导”师,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之外,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倾听者和交往者,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并给予相应的认可和鼓励,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施展。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知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这门课程,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伟.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04(2).
[2] 王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3] 汪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及实施[J].辽宁师范大学,
2005.
[4] 胡红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05.
8.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八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0-11-19热
★★★【字体:小 大】
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09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
本课题自2009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
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2.继续做好课题成员的培训工作。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组织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还学习了大量有关指导文献资料。
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能做到: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指导制作的方法;四是跟踪活动全过程。课题组提倡教师在活动预设和生成中,能挖掘地方资源,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活动过程的实践性,制作方法的创造性。
到目前为止,我们按照议定的计划,每人均已完成各自的课题分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活动中能发扬团结精神,勇挑重担,相互协调,互帮互助。
【研究工作主要活动形式】
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
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课题的开发和实施。我们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学习培训,完善方案。
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对课题的选取;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等。老师们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科研实验的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要改变人的传统思想,就象要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一样,需要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教改趋势、科研内涵、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随着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力求给老师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我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对首批参与课题开发、实验的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边学习,边实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明确实施的要领和步骤,不断提高实施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课程的开发、实施、试验有了基础和保障,得以顺利开展。
二、循“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的工作思路,稳步有序地进行研究。2009年9月初,首先按课题实施计划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核心,教研主任负责,骨干教师参与的《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组。其次加强组内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以开展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校外教育、社会需要等校外环境和学生群体、师资队伍、教研氛围、教学设施等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出研究的大致方向与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接下来,我们课题组结合自身的实际,首先认真制定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阶段方案,然后组织全校各班级围绕阶段目标,积极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方案,积极开展活动,课题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评议、指导和总结。一年来,我们总结实践,也发现了不少值得今后借鉴的东西。
三、实际出发,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
实验的第一阶段,学校根据课题的实际,以课程改革为动力,针对课题目标,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计划,提出了学校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安排建议,要求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充分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在活动的内容上,我们将活动资源主要概括为“两大四小”。“两大”是校内和校外两大资源,“四小”具体指的是校内的学科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的活动以及校外的社区活动和家庭活动。
在活动的方式上,我们要求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活动准备阶段,包括宣传动员与师资的培训,组建课题组,选择课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等。活动实施阶段,这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性阶段。先要做好活动前的具体准备工作,这是使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到活动质量,比如要组织访问,首先要拟定访问的提纲;其次是指导学生扎实开展活动,就是按主题活动计划,扎实分步实施。主要活动大都是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
四、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课堂步入家庭、走进社会与大自然。
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落实全面育人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诞生,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的主题,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积极自愿的完成一项项特殊的“作业”。课程涉及范围之广、研究的领域之大是老师们始料不及的。
【课题的研究成果】
到目前为止,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
一、在课题研究方案的框架内制订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以及各年级段的课题实验计划和实验活动指导方案,启动研究活动。课题组相关老师先后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或综合实践活动研讨,开拓了眼界、汲取了信息、借鉴了经验,推动了课题实验的发展。
二、大力营造课题实验教育环境、扎实开展实验活动。一年来,在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岳阳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成功开发了校本教材《科技小实验》,并设立了作品陈列室。召开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并将我校课题的校本研训材料在会上作了交流。
《科技小实验》校本教材在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三、积累了相关活动案例。
1.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手抄报汇编》
2.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汇编》
3.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爱心义卖资料汇编》
4.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废品回收资料汇编》
5.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冬季运动会资料汇编》
6.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春游、秋游资料汇编》
7.华容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学生作品汇编》
四、学生的多项作品在市各项比赛中获奖。
1.刘琪伟、蔡菡菡制作的《便携防风衣架》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2.白家瑞制作的《风向标》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3.严臻杰制作的《三角梯》获湖南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4.曾爽制作的《扇形洗衣盆》获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5.刘习武制作的《电动沐浴擦》岳阳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6.张利军、刘建军、胡祥捷等老师辅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获获湖南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五、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活动案例。
张利军老师:《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送市参评。
刘建军老师:《学生自主,教师引导,有效构建综合实践大课堂》送市参评。刘思老师:《节约用纸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
杨慧老师:《在实践中求发展》送市参评。
孙燕老师:《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送市参评。胡祥捷老师:《搭建“生活”舞台,“实践”多姿多彩》送市参评。
季梅老师:《保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送市参评。
侯云莉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寻找之我见》送市参评。
李艳芳老师:《刍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送市参评。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我校的条件限制,对小制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作品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还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并不是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以对活动案例的研究、学生的研究很不利。再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对学生放手、放心,这对我们研究的初衷不太合拍,我认为,我们只有跳出思维的约束,大胆尝试,反复实践,才能有更适合更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和作品产生。
同时,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平时在课题实施和研究过程中不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及时收集一些过程性资料,所在在论文写作和活动设计方面还是我们弱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重要变更】
在上次课题开题研讨会上,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成员根据市县专家的建议,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作出了适当调整,原课题名称为《农村小学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变更为《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下阶段研究计划及主要措施】
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小制作研究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收集不能及时收集,教师投放精力不够,研究方法需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都是今后许可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正视问题,迎难而上!
当然,我们的探索也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找到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下一阶段,我们开展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是:
1.反复学习、讨论、修改课题方案,把课题方案及时向教师解读,其目的是:一让老师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制作研究有哪些意义?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二让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认真思考——在我们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怎样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真正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做到工作即研究,研究即教学。
2.要围绕课题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研究活动。把从传授、灌输知识与方法转变为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动手制作,亲身体验一般学科课程难以得到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拓宽视野,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提高综合素质。
3.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和抓住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研究开展和深入,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力求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分析研究和解决。
9.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女1:六月,瓜果飘香,激情荡漾。
女2:六月,花团紧簇,吐露芬芳。
女3:沐浴着柔柔的日光,我们迎来了“六一”的盛典。
女1:伴随着徐徐的清风,我们盼来了自己的节日。
齐:“六一”国际儿童节——来到了!祝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女1:六一像一曲动听的歌,奏响了我们金色的篇章。
女3:六一似一个甜蜜的梦,承载着我们无数的希望。
合:中宁五小“多彩校园,欢乐童年”庆“六一”活动现在开始!介绍参会嘉宾。
今天前来为我们庆祝节日的有殷庄村委会、宁安镇中心学校领导,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他们是:宁夏源林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挺,宁安镇中心学校毛兴嘉校长、殷庄村委会书记杨占生,副书记崔金平,(请少先队员为前来的领导及嘉宾佩戴红领巾)
女1:听,锣鼓声响起来了,那是六一的序曲,女2:看,伙伴们走来了,拉开这欢庆的序幕。1
女1:“六一”,一个闪烁童心,充满关爱的日子:;
女2: “六一”,一个孕育理想,充满希望的日子;
女3:让我们在这欢聚的时光里载歌载舞,向着快乐起航。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1、舞蹈:《好日子》、《最炫民族风》二年级
伴着花的芳香,踏着歌的节拍。我们迎来了六月的时光。今天是个好日子,相聚的时刻我们放飞希望。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带来的舞蹈《好日子》。
2、诗朗诵:《心怀感恩,快乐成长》四年级
白云奉献给蓝天,于是蓝天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树叶奉献给大树,于是大树便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这就是世界上最唯美的情怀——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化。
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有恩情,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去感谢生命,感谢阳光,感谢世界。下面请欣赏四年级诗歌朗诵:心怀感恩,快乐成长!
3、舞蹈:《甩葱歌》一年级
走进夏天,走进时尚的动感地带,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舒展开来。一首芬兰的民间歌谣,在异域勃发异彩。她节奏明快,内容俏皮,旋律独特,韵味独具,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它就是由一年级小朋友带来的《甩葱歌》。请欣赏舞蹈《甩葱歌》。
4、独唱:《哎呀,我的莎娃娃》 五(2)班胡文婷
5、情景剧:《争当交通小警察》三年级
“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跑和玩”。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安全走进我们的校园!下面请欣赏三年级同学为大家表演的情景剧《谁当小交警》。
6、竖笛合奏:四年级
7、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学前班
如花的笑脸,那是对童年的赞美;如蝶的舞姿,那是对生活的热爱。,请欣赏学前班的小朋友带来的舞蹈《七色光之歌》。
8、葫芦丝独奏:李帅亨
9、大合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春雨蒙蒙的下》、《哎呀我的莎娃娃》五年级
少年是一支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
少年是一首诗,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少年是一幅画,稚嫩的画笔描绘出眼里的多姿世界。
少年是七彩衣,正躲在我们各式各样的花衣裳里向我们微笑
托起梦想,让她闪亮在未来的天宇。
踏响大地,让童心乘着春风飞行。
成长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格外幸福,成长在党的阳光下,我们朝气蓬勃。
请欣赏五年级大合唱
生1: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故乡;
生2:六月有童年的沃土,有童年的理想 ;
师:为着理想勇敢前进,这是我们的诤诤誓言,相信在我们的奋斗下,明天的蓝天更瑰丽,明天的梦儿更甜美,明天的生活更美好!欢乐是短暂的,但他会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文艺节目到此为止。】
一、教师个人奖:
大队辅导员(1人)、优秀中队辅导员(6人);【任书记宣读表彰决定】
二、学生个人奖:
1、优秀少队干部;
2、优秀中队长;
3、优秀少先队员,好儿童;
4、孝敬之星;
5、美德少年;
6、优秀演员
三、集体奖:
1、优秀中队;
2、方队及特色表演优胜班级;
3、文艺节目优胜奖。
四、优秀中队辅导员发言。
五、优秀少先队员发言。
第十项:活动总结。
尊敬的领导、来宾、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生1:和谐校园,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生2:金色童年,我们是收获成长的少年;
师: 你们崇尚自主,心向和谐,追求创新,你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生1: 今天,我们以五小为骄傲;
师 :明天,五小将以你们为自豪,为祖国争光,为祖国服务;齐:在阳光下成长,让理想插上翅膀,我们坚信——明天更美好!师:祝各位领导、嘉宾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生2:祝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身体安康,生活和美!
生合:祝亲爱的老师工作舒心,身体健康,童心永驻!
师:祝亲爱的同学们学习进步,节日快乐!
合:今天的庆祝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中 宁 五 小
10.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一、课题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但是,新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尤其是我校身处县城,又是一所中心小学,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探索。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加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
虽然我市的大庆路小学、赣榆县石桥中心小学等学校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也积累了很好的课程经验,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我们只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我们希望通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化研究,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开发乡土资源,从时间、空间条件上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索,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未来具有一种共性的奠基作用,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之路。
(2)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4)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提供伊山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开发乡土资源,从时间、空间条件上进行课程资源的探索,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未来具有一种共性的奠基作用,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之路。通过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化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回归儿童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关注了以下三点:
(1)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资源。
《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回归生活世界”,应该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得与失,在与家长外出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从实践劳作中所得到的感悟体会等等,都是同龄人感兴趣和所需要的,而这些题材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最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资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发一系列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来源于学生生活,产生于学生生活,实践于学生生活,也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延伸。
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群中,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主体。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是进行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人数众多,性格各异,组成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资源的开发,我们主要是在各班普查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汇总建立动态的全校学生人力资源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有不少学校还没有切实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仅仅在个别班级实施个别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由摸索走向常态。还有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开发与探究,但针对回归儿童生活的资源开发涉猎较少,因此“突出主体、回归生活、注重实践”的理念走向行动的障碍依然存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有效实施,摒除一些功利的思想,回到学生生活,在动态生成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使得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从理念走向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体现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强烈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开放性、内容的整合性、实施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管理的弹性,决定了它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课程本身存在的价值,可以说“课程资源”相当于这门课程得以依存的母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高度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4.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目标及其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校本行动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人民教育》《新课程伴你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与案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同时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并开展学术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1-2篇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伊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化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订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生活—数学—生活”上,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近一年来,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来交流经验并指导教学工作。
5.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1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
2转变了学习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2)教师方面
1磨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一年多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3有一位教师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省骨干老师,两位教师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骨干老师。
(3)我校成为灌云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
(4)获奖方面
主持人张正中有4篇相关论文发表,课题组中有12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案例、论文评比中获奖。
三、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回归儿童生活”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能力。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活动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对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二是对课程的管理还不够到位,三是对课程的评价还不够完善,四是对课程的实施还不够准确。
2.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间的关系问题。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关系问题。
(3)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各种活动的关系问题。
五、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回归儿童生活资源开发”的活动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开展活动。
3.教师和学生文章发表、获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的综合实践活动八个问题10-04
关于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07-20
关于热门毕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11-06
关于开展“强素质、严作风、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06-27
关于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06-10
暑期实践报告之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07-31
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06-29
关于餐饮服务业五小管理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