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2024-08-18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精选14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一

利用电教多媒体,丰富幼儿语言教学手段

摘要: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随着电教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其艳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把看、听、说统一起来,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丰富了语言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本文就利用电教多媒体,开拓语言教学活动的新天地的探索研究,做以下几点阐述。

1、利用电教多媒体的情境效果,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的生动灵活性,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积极性,促幼儿与教学内容的直接交 流;

3、利用电教媒体的画面可塑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4、利用电教多媒体突破语言教学中的难点。

5、利用电教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多元表述。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语言教学

生动灵活性

画面可塑性

利用

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幼儿园的传统语言教学多在朗诵儿歌,讲故事中进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我们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孩子创设语言学习情境;随着幼儿园电教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其艳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把看、听、说统一起来,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丰富了语言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而在选择使用多媒体时,应避免追求媒体翻新先进,场面热闹花哨,造成资源精力的浪费,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幼儿语言训练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重难点,因地制宜设计课型。本文就巧用电教多媒体,开拓语言教学活动的新天地的探索研究,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利用电教多媒体的情境效果,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通过电教多媒体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的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结合在活动中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建立一种自信,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以往我们用图片来进行情境性的语言教学,图片的效果不生动,幼儿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反复听说。当多媒体进入教学中后,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幼儿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电教多媒体在激起兴趣方面比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有效,例如:小班教学故事《魔术师》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制作成声情并茂、翩翩如生的多媒体课件,首先从网上下载魔术师,小狗小猫的形象动画,然后用frontpage制作出形象可爱、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活动场景,点魔术师的手就会变出许多各种有趣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幼儿非常感兴趣,整个活动幼儿都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中。如小班教学故事《会唱歌的大恐龙》,教师设计了大恐龙和每个孩子打招呼问好,每个孩子大恐龙所吸引,连最内向的孩子都大声的回应,通过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激发兴趣,优化效果的作用。

二、利用电教媒体的生动灵活性,促进幼儿与教学内容的直接交流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是注意力,幼儿因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随着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常规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程序、用口语、手势或其它一些方法来调动幼儿注意力,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电教媒体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再配以老师的引导,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地帮助。例如语言故事《小兔乖乖》,我将故事主要情节制成幻灯片,小兔和大灰狼制成抽动片。教学时,根据情节需要,分别出示跑动的小兔和大灰狼,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对于教师的提问,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回答,甚至连故事中没有的词句,幼儿也能创造性地讲出如“兔妈妈刚走,大灰狼就悄悄地来了”等等。讲完故事,再请幼儿听《小兔乖乖》的歌曲录音进行游戏表演,幼儿们在游戏中能分清角色,并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创造了许多游戏情节,丰富了故事的内涵,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幼儿与教学内容直接交流的目的。

三、利用电教多媒体突破语言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语言活动中教孩子正确发音,发声、吐字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因为幼儿的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太完善,发音不太准确,平舌音、翘舌音分不清是常有的事。把“世上只有妈妈好”唱成“世(xì)上(sàng)只(zǐ)有妈妈好”把苹果说成苹果(duǒ),把四说成(xì)也大有人在。说话不会呼吸换气,听上去非常不舒服。我经常性地放这些儿歌的录音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受到《小红帽》中小朋友朗诵在哪里换气,听多了,孩子们自然改掉了原来的发音错误。另外,听录音,还能让幼儿模仿用自然圆润的发声,富有情感地郎诵演唱儿歌。幼儿园的孩子刚刚学会说话,他们只知道力求把音说准,把字吐清,但不知怎样发声。通过听录音,孩子分辨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自己应该怎样说,而且还能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听觉判断等基本能力。

在幼儿的个性中,敢于表现自我的成份,所占比例非常大,而常规教学中,你讲我听的教学方式,以及所附带的权威性,无形中压抑了这种表现欲望。电教媒体所特有的仿真性激活了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和完整地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这也是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扩大充实具体的感性经验,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像结合,如“小水滴旅行记”、“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播放过程身临其景,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使幼儿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

四、利用电教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多元表述。

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能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生来羞怯,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很容易导致语言教学的片面性:会讲的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认识到: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领域都是融会贯通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获得发展。

1、用录音机,语音实验室记录孩子自己的声音,让孩子听听自己的声音。如诗词朗诵,孩子们听到自己朗诵的诗词,一个个都兴高采烈,体会到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了解自己声音的独特性。

2、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品味出其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视、听、说同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为课件,能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例如:看图说话《秋天》,教师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复合抽拉式投影片,选择舒缓、悠扬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作背景音乐,让幼儿自由讲述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看图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利用电教媒体的画面可塑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贯穿思想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幼儿的思想是单纯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幼儿在接受事物的能力上囫囵吞枣式的无是非辨别可言,他们的思想就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的图画。我们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就是将美好和丑恶的事物泾渭分明的刻写在幼儿的思想里,引导幼儿认清事物存在的本质,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电教媒体的画面可塑性,能够非常直观地将要颂扬和鞭笞的对象表现出来,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的勤勉、踏实和坚韧,兔子的骄傲、自满和浮躁性格;以及儿歌《小熊过桥》中小熊不畏艰难的品格等,都能够通过电教媒体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在生动有画面形象里准确地把握了真、善、美与假、丑、恶对立关系,为他们今后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美的表现有三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给人的最初魅力就是空间感,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弱,空间知觉差,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美育时,运用优美的录音,再配上直观形象的画面,可以使幼儿充分、直观地感受美。

例如,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各种颜色的名称,我制作了《颜色》课件,给幼儿呈现出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飞翔的小鸟,一朵朵美丽的各种颜色的“天外飞花”。随着轻柔的音乐,幼儿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既巩固了颜色名称,又复习了一些基本语句,还让幼儿得到了美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动态的画面的变换,灵活的操作控制,在幼儿前一个兴趣点将要消失时,又有新的兴趣点产生,始终保持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予。让孩子心领神会,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真谛。

多媒体课件多变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效果,既以景激情,给幼儿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又能解决用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活动中的难点,发展了幼儿的非智力目标。相比较来说,智力目标通过幼儿的回答可以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来,但非智力目标则是隐性的,不易把握。在《鸟类大罢工》中,活动的一个难点是引导幼儿尝试体会故事中的各种情感,这仅靠教师的讲述和挂图是很难达到的。在课件中,我为每个环节配上了不同的音乐,时而欢快,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无奈。画面从优美明快变为荒凉阴暗再变为优美明快,幼儿边听故事边看画面,同时感受着音乐的情绪,脸上的表情也时而欢快时而难过,轻易的解决了活动的难点,同时让幼儿受到了美的教育。当小鸟们罢工后,害虫们大肆破坏,优美的画面变得阴暗凄凉,具有破坏力的音乐响起。在这里播放暂停,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想办法救救树木。幼儿因为视觉和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在自由讨论中大胆发言,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要给树木们盖上一层东西,挡住害虫;有的要给树木喷上无害农药,把害虫毒死;有的要用烟熏害虫……幼儿热烈的讨论使这一环节形成了一个高潮。轻而易举激发起幼儿强烈的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利用电教媒体的特性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强课堂活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等。电化教学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它能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愉快地获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多媒体技术戡称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思想,因此这必将是一种教育的趋势,更是一种教育的必须。总之,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了电教媒体这一手段,为幼儿创设美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美的联想,提高了幼儿审美素质。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明显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书目:《电化教育研究》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为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创新, 构建信息技术“ 新课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助力。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重演示而轻实践, 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改变教育观念, 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处理信息。 下面, 将从科学计划、改进教学教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制订灵活的教学计划,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整个教学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课, 对它的认识还很浅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审视各个环节, 分析教材、学生学情, 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学生思维灵动、想象力丰富的特征, 制订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教学计划,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 在教学画图软件程序的应用时,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画一棵树、一个房子等简单的图案,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兴趣都不高, 于是就将这一课教学与美术课结合起来: ( 1) 我讲解画图软件的相关应用, 教会学生软件的操作。 ( 2) 提议学生运用美术课的相关知识, 利用画图软件与简笔画的画法、构图、画面比例等结合起来, 画出一幅完整的或风景、或人物, 要能表现出一定的画面感; ( 3) 学生的思想丰富多彩, 我接下来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给自己的作品利用画图软件涂上美丽的颜色; ( 4) 进行学生作品展览, 每位学生可以自愿把自己的作品讲解给大家听, 让同学们进行评选。通过这样的设计,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知识课程结合起来, 是对课堂知识的更合理的利用,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课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联动机制, 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富有活力。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力度, 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学以致用是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技能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加强学生的信息采集、加工能力, 就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纯粹讲解的模式, 加大学生实践力度和上机操作中的指导工作。 知识讲解与技能实践并重。 才能真正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信息型人才。 例如, 小学信息技术“ 文字编辑处理软件”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能力,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 1) 教学中只是讲解了简单的文件编辑, 关于文字字体、字号等常规知识, 设计成提问:“ 这样编辑完成的文档看起来太枯燥了, 不像我们平时观摩的那些, 大家能自己动手想办法让它变得更漂亮呢? ”话音刚落, 台下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于是我决定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 自主通过添加效果的方法装饰我们的文件。 很快, 有的学生添加了艺术字, 有的学生发现了文本框的使用……我趁势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把发现的新操作讲给其他学生。 ( 2)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期带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期刊。 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 我通过巡视的方法, 发现有的学生在期刊主题设计上很有创意, 有的学生在制作中用到了更多的所学知识, 更有的学生会将Word和表格、画图软件的学习结合在一起。 有道是“ 实践长才干”, 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创造这样的动手实践机会, 真正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重视传统课堂的知识技能目标, 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本身知识特点的原因, 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感体验。 因此, 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新教学思路、拓宽教学领域,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信息学习习惯的养成。 ( 1) 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 在单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教师可加入讨论交流环节。 例如, 在学期结束时开展以“ 我的信息技术课”为主题的小演讲活动, 要求学生自主发言, 阐述自己一学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知识、技术、情感等各方面的收获, 后期学习的计划, 信息学习上的一些技巧…… ( 2) 建立健全奖励机制。 在每一课教学完成后设置课后活动小比赛, 如“ PPT制作大赛”“ 金山打字比赛”等, 将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公开、公正的评选,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当面予以奖励, 并号召大家向优秀的同学看齐。 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 可以帮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促进共同进步。 同时, 一些适当的奖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形成“ 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 拓展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使信息技术不再是“ 空中楼阁”。 同时, 在后续教学工作中, 我们要致力于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践行新理念, 把信息技术打造成富有生命力的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建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3) .

[2]周晓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 2011.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34-01

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更多关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公共英语教学重视度不够,认为公共英语仅是一门公共课,许多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仍处于“教师+黑板+粉笔+教材+播放器”的状态,学校所安装的多媒体无法满足英语教学对硬件设施的需求,因此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2、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满堂灌”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听着索然无味,无法激起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

信息技术的引入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活力,独特的视听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要做到“合情合理、有的放矢”,什么时间用、用的度如何把握,这些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信息技术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有将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传统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增加了课堂生动性,但教师容易重形式、轻内容。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内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教师不必逐字逐句口耳相传,通过多媒体设备就能将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但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把展示幻灯片当做教学的唯一形式,知识传授量丰富了,但学生消化的时间少了,对教材挖掘及解读度十分欠缺,进而影响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丰富了教学内容,但降低了教师的主观思考性。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高职英语教学,教师从英语课本的传授延展到了文化背景、跨国风情等内容,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予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内容,扩宽了学生的眼界。但不少教师把准备教学的过程当成了寻找课件、下载课件、丰富课件的过程,而少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和剖析,传统备课过程中的思索越来越少。

3、图、形、声、色并茂,但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高职英语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动用更多的感官,学生在图、形、声、色于一体的课堂中更容易发挥出主体,但过于花哨的课件展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重点知识。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措施

1、让多媒体发挥“辅助”作用,而非“主导”作用

多媒体时代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但说到底,多媒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依然扮演的是辅助角色,在关键时候发挥出关键作用才能产生效果。尽管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力度、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但教师主导课堂的地位并未变化,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是“放映人员”,是多媒体的驾驭者,也是课程的引导者。有些教师过于夸大多媒体的优势,总认为一节课堂不利用多媒体就会死板、落后,往往忽略掉了教学的根本,教材挖掘显然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例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尽量去掉花哨的东西,用最朴素的形式凸显出教学的内涵,摒弃掉为了使用课件而制作课件的思路,在有些内容讲解不需要多媒体的时候就果断不用。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首先在于“态度”上的把握,只有“务实”的对待多媒体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提高英语“听、说、读”环节中多媒体的利用率

“听、说、读、写”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几大方面,在以语法和词汇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多媒体进入高职英语课堂正是给语音和听力教学提供了提升空间,这也成为了高職英语实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正努力摆脱哑巴英语的现状。例如,在单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音频设备播放标准录音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对词汇及相关知识进行联想、解释,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增加了对词汇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已经有条件为学生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如VOA慢速英语等,学生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高职英语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往往不太重视听、说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英语PPT的方式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英语主题,每次上课前几分钟由一名学生进行PPT展示及演讲,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总之,多媒体的使用对学生听、说、读能力的提升是最明显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素质化教学。

总之,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将会使高职英语课堂更具吸引力,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3]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4.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 篇四

安溪县金火中学 刘灵霞

摘要:有关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本文简单的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和探讨,侧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服务,并结合本人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在英语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地位。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对英语教 师的新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自从信息技术在和各个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开始,尽管大家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经过一段迷茫期,认为在教学中大量的使用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教学的整合,但很多教师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时让教师失去了自我,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英语课程标准》[1]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充分说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含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2]: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整合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是体现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而且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挑战。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条件

(一)教师在整合中摆正自己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的指导者(Director)、合作者(Collaborator),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二)发挥学生在整合中的学习者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

三、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合理的、适当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起来,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例如:在Book3 Unit 7 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 的教学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去体现它的优越性:在“Make salad”的情境中,为了节省时间和给予学生更好的语言环境,笔者在课前先录制了自己做沙拉的录像并用自然语音软件配上声音,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在欣赏录像的同时,自然习得了制作沙拉的英语过程的表述,并且直观形象的图片容易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英语。

此外,媒体的运用能把本来静止、枯燥的内容变成色彩鲜艳的画面,浅显易懂的语言,悦耳动听的乐曲,它具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正符合学生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的特点,因而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授Book2 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 这一单元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老师借助于课本上的图片领读,学生们跟读,使得课堂气氛相当沉闷。笔者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学生们可以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将学生带入虚拟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整体感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并运用了本课所学内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根据媒体具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特征,笔者和信息技术老师相配合,制作了检验单词学习Java小软件,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词汇学习,并且由计算机系统软件来判断学生的单词拼写和词汇运用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自动调整词汇的难度及给予必要表扬鼓励,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词汇,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词汇记忆效果斐然。

四、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

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英语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又不能居于形式,只有合理的利用技术实现教学目的的技术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也要做终身学习者。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有可能突破,才有可能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很深的理论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中心,是信息加工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的理论,努力搞好教育教学。

(三)教师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课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等实践过程中提高信息素质和 应用 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

教师在整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总之,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研发工具,以网络世界作为学习天地的课程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作为教育者应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目标[3]。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相信,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一定会在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利用信息技术__开展英语教学 篇五

---英语教研与信息技术整合计划

兴庆区第四小学

卢若宇 利用信息技术 开展英语教学

摘要:英语教学不但要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指导,还要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得以有力整合,从而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和创造性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Electronic 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教学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有着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色。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已对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挑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教育必须适应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适应这样的大变化,必须培养出一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公民必备的生活、工作条件之一。在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呼唤新的教育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合理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喜欢学习到情感上愿意学习,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图象、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所谓语言情境即情景和语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情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由于情境还决定语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语时才能掌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备课,找好切入点,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不知不觉随教师进入文章所设计到的话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之畅所欲言,就某一话题各抒己见,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创造或创造出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与当前中学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课题的资料作为教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是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指导犹为必要,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来辅助学习。通过计算机技术作成电子作品,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使英语学习饶有兴味。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学习和教研的过程中,师生能够教学相长。许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运用中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方面向学生学习技术和应用。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像,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训学习策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式的相互合作学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时,就是创造性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来完成课程整合的,即在通过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使学生地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任务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

6.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六

课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案例,让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它用于学生成长过程式的学习、考查。我们过去用学生成长档案袋来收集学生的资料,评价他们,老师不好操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鲜活,被老师和学生所喜欢,它真实,老师好操作。在网络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网络平台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足迹。

老师应该转变评价观念,不要一张考卷定结果,而要看孩子的参与度。平时做事扎实,语文活动平台、网络交互平台打开还有课内学习,这样成了立体的学习空间,学生们最后的语文成绩提高并不难。学生们在这个评价过程中,看着自己语文学习的历程,他们会变得有信心,对他们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也可以和其他老师共享反思自己教学。

7.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七

英语教学具有交际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特征, 英语学习要使学生在接受启发、渴望发现、合作探究、参与讨论和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 参与英语实践交际活动, 在模拟的社会交际活动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培养出基础扎实, 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强烈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意识, 良好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有自尊、自信、自强、乐学、善学、自控、合作、参与、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与个性的学生, 从而成为能适应并主导新世纪的信息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的社会发展的人才。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对象, 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 应充分加以利用,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理解学生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呢?首先, 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有价值的, 脱离学生经验的教学在本质上是唯心的教学。其次,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要想使教学获得成功, 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再次,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方面是有差异的, 从逻辑上分析, 差异可能导致两种状况, 即冲突和共享, 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 但是, 如果引导得当, 学生就可以共享差异, 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因此, 将差异视为资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现在提倡主动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和人本主义的教学活动, 这样, 既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又为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提供了条件。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方式有多种,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和拓展使用这些资源。笔者针对英语教学, 扼要地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开发和拓展使用学生资源, 从而不断地丰富拓展英语教学方式。

一、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

学生的个人差异, 如年龄、智力和语言学能、动力和态度、性格因素等, 会影响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其中, 性格因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集体活动的敏感性, 性格的内向、外向倾向, 场依存型或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 神会 (愿意并能够对别人心领神会) 或抑制 (不太灵活于对别人的心领神会) 的性格倾向, 学习策略等。尤为突出的是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 机智地引导学生, 启发学生力求共享差异, 在差异中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

二、英语教学应确保“投入、学习、交际”三要素的到位

英语教学要注重技能培养, 注重语言运用, 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要考虑学生因素, 如学生在年龄和水平上的差异, 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此外,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学生的座位安排可采用不同形式, 如横竖成排、圆圈型或马蹄型, 以及以课桌为单位分成小组等。教学活动可以是全班的、分组的或单独的,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活动采取不同的分组办法。除此之外, 教师应经常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只有这样, 才能了解学生的进展状况, 搞好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 原因有两个: (一) 来自母语的干扰; (二) 语言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理想状况下, 学生应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 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纠正错误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应尽量采取鼓励方式,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 尽管选择教材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但是, 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才是更重要的。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应确保教学三要素“投入、学习、交际” (“Engage, Study and Activate”) 的到位, 即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 愿意积极投入, 然后是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 最后要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活动。

三、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惬意、轻松、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增强记忆力, 丰富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情感、态度因素主要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和学生对英语这一目的语的态度, 提倡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以诚相待, 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表现出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很多现象表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与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有关, 因为探究学习意味着学生向他们未知的知识领域进军。要进步就不能怕犯错, 倘若学生一犯错, 教师就责备或惩罚学生, 学生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 探究学习便无法开展。可见, 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尽可能地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品尝自信的力量和成功的甘甜。这样, 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学生个人对英语的态度表明他对这种语言的评价及他对该民族的态度, 这对于能否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显然, 当一个学生讨厌英语或不喜欢那个国家的人和民族时, 他是不会积极投入学习的;倘若他对与英语相关的文化持排斥态度, 他也不会关注该方面的信息。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的体验主要来自他在英语课堂里的体验、周围的生活环境、教师自身对英语的态度及他的同学、朋友及父母对英语的态度, 可以说, 英语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对待英语的“友好”态度。

四、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改善英语学习环境。首先, 合作学习小组变传统的单向交际活动为多向交际活动,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 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其次, 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信心,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按照合作学习理论所设计的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既能丰富课堂内容, 又能调节课堂的节奏和气氛;合作学习策略的成功, 还表现在它较好地处理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教师与学生、优等生与后进生、竞争与合作、课堂授课与小组活动、教学与评价等。此外,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减少焦虑感,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 即充分、完善地发挥人的潜能。人的潜能和环境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关系, 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有思想的自由与个性的舒展, 才有创新潜能的激发。创建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 并取得好的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还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和谐、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这种充满人本气息氛围的营造可以从师生关系和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等方面考虑: (一) 自主教育环境的建立关键在于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 互相鼓励帮助。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展其主动性和独立性, 成为有创造力、自主性人格健康的人。 (二) 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 也就是非智力因素。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离不开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 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是一致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精神, 营造自主积极学习的氛围: (一)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时,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让学生积极思考, 并激发好奇心。 (二) 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信任的情感信息,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 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参与性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活动, 参与讨论, 参与实践。 (四) 英语教学中还应进行文化的教学。

简而言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根本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 而且对于课堂教学而言, 这也是一份份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慧萍, 蔡明德, 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郭娟, 蒋海燕.人本主义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王之江, 沈昌洪, 程亮.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利用有效教学 丰富英语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入技巧;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知识的传授,相应地忽略了学习方法的讲授,更加重视英语语法的教授,忽略了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初中英语教学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强化课堂导入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导入则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相对巧妙的课堂导入形式能够更好地为课堂的后续讲授发挥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导入,采用新颖的教学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而采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情景导入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画导入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画来更加直观形象地将英语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相对抽象的英语知识,以此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3.角色导入法

初中生本身模仿能力最强,喜欢表演,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征,采用表演以及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参与到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二、开展活动,强化实践性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对听说读写这四方面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更好的氛围,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中设计的贴近生活的情景,帮助学生设计相关的情景对话,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现教材的内容,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储备以及巩固,在进行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街道,其中有许多的hospital,hotel,school等,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模拟环境中不断地实践英语口语对话,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延伸课外,丰富教学形式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校园是学习极为重要的大环境,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大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以及运用。例如,可以在学校中设置英语角,每周设定相关的固定话题进行交流沟通,诸如:New Years Day,Teachers Day,the Spring Festival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国内外各大节日的认识,同时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这样的交流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3.丰富竞赛形式

初中生自尊心强,喜欢争强好胜,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竞赛当中,给予学生展示自身的平台,同样,能够有效地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如单词书写比赛、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歌唱大赛等,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各种竞赛之中,而教师应当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以及表扬,进而提高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鼓励以及支持,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这样的竞赛形式,能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课堂教学创新,更加需要构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要想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全面优化教学环节,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卢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西藏大学,2015.

9.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九

参 赛 作 品

征文类别: A 类

征文标题: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作者姓名:李艳菊 余建军 作者单位: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712—4851456 电子邮件:369706358@qq.com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也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李艳菊 余建军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小学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卓有成效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师生素质,打好整合基础。

(一)更新教师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的问题或者学习有关语文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在运用当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千万不能再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在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语文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这样“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提高师生素质。

1、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第一、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第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成绩统计可以用Excel实现,这样,方便了资料的查找、积累与保存。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软硬件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信息化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在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过程中,还要培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语文教学。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进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并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语文学习目标。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传统语文教学。

传统的学科教学时间都是在40分钟内完成导入新课、主题教学、分组实践、展示效果、教师评价、补充学习、布置作业等环节。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同学们还没能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只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走马观花的效果。课时短暂,环节僵化成了学生不能自由发挥的紧箍咒。我们不妨把一个知识单元集中在两节课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模式,类似于调查、发布、总结甚至于实践等内容安排在课下,课上主要就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铺设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理解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攀升。

(一)运用录音,激发兴趣。

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可以加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朗读文字教材的趣味,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二)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运用投影教学,方便、直观、感染力强。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诱发情感。

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容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阅读能力。

1、、熟练掌握各种学习软件。以小学古诗学习为例子。古诗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一个语文教师教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当代,“小学古诗导读”几乎囊括了小学到初中所有古诗的时代背景介绍,诗情画意的动画演示,符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欣赏,给小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教师不一定知道这款软件和熟练使用其功能。这样就放弃了一个应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契机,行成了不应有的资源浪费。

2、、以课件诱发情感、突破难点。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要学生理解“潇洒”这个词,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光靠查字典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眼看一段黄山奇松的录象,边看边学,让学生感受黄山奇松的潇洒、挺秀,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是自己理解,而不是靠老师讲的。

(四)运用现代代网络,拓展视野。

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是很少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材料的时间就更少了。课堂上,我常常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阅读材料辅助阅读教学。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互惠互助》后,我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在计算机里还有很多,学生根据需要自己操作计算机,用鼠标点击,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搜集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助的关系,再写下来)。练习结束,计算机能自动给出成绩报告,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率及阅读速度。

又如:在教学《祁黄羊》中的人物介绍,先让学生阅读计算机网络课件,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祁黄羊、解狐、祁午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告诉学生,关于他们的详细资料在计算机的资料库里有介绍他们的文章。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各自的计算机,兴趣极浓地阅读起来,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大大优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口头介绍,在同样甚至更少的时间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录音与投影、多媒体与网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巧妙地运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卓有成效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努力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与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时代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共同进步吧!

参考文献:

(一)钟启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魅力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应该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堂需求制作课件,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论文创新点:

一、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的应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资源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备课环节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寻找资源。

网络上有些图片、视频、动画、教学的辅助资料等,在备课时可供我们下载使用。比如:理解概念:在准备“神经系统”一节时,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可搜索百度百科即可明白。再如:在学习“遗传病”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可搜索“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生物资源,存入电脑以备用。比如:在学习“校园植物调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拍摄照片,融入课件展示,让全班学生快速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并能很好的分类。再如:在户外旅游或登山时,将那些珍贵的植物、动物等,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储存备用,就是很好的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或课件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二、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在生物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仅凭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借助多媒体精心设计,适度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及时处理信息,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解决,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如:在初一(下)中,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以及瓣膜的开启方向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利用教学挂图和心脏模型来讲解,用箭头表示瓣膜的开启方向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于这些教具都是“死”的,老师只好边指导学生观察,边讲解边板书,学生在下面忙着做笔记,听起来索然无味。现在利用Flash编制的心脏结构图和动画,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结构及在收缩和舒张时,通过瓣膜的开启方向来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教学程序是:先提问“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可相适应的呢?”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闪烁、图形的移动、定格等方式来说明心脏有四腔,与之相连的血管有哪些,播放数次,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总结心脏的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四腔壁的特点,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再播放心脏动画,提问“心脏是如何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放慢速度播放,反复两三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总结出心脏瓣膜开启方向由心房向心室开,心室向动脉开,由此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屏幕上打出填图、连线、填空等练习题当场做,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播放心脏图和动画,再让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按提问→观察图、动画→感知分析→总结→做练习巩固→再观察→再总结程序进行,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瓣膜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把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模拟出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形象生动,使之成为“活”的教具,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再如:“物质运输的路线”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血液循环模式图flash动画并展示。设计这一活动,可以使同学积极去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已有知识,在小组同学的努力下共同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进一步突破血液循环途径这一难点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借多媒体教学,用课件将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满足课堂需要,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拓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缩减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如在讲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时,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较为抽象,而鉴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比较低,我将其设计成电脑动画,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直接观察到得宏观过程,在动态感知中体会并理解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理解双受精的概念。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描述双受精的过程,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抽象概念的难以接受,又加深了讲课的趣味性,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比传统教学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划定范围自己复习或者串讲本节课复习内容的重点知识点,然后学生自己复习。这些方法简单、机械,效率低。随着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诞生,这一切烦恼便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章为单位总结重点以幻灯片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产生学习兴趣,记忆深刻。对于一些枯燥的概念复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感,从而加深理解及记忆。例如复习某一单元的概念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课件,先出序号,选择一个题号,点击一下出示题目,再点一下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以游戏竞猜的形式,胜利的一组有奖励,失败的一组会有他们意想不到的小惩罚。通过学生反馈,知道了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带给学生欢乐,而且还加深了记忆,强化了概念,真是一举两得。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1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70-02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然而引用新兴技术展开教学已经越来越深入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心中,当然经过实践和应用,也能够在广大高中生中获得好评和认可,因此发展新兴教育技术和教学工具,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了将高中地理信息系统引入高中地理教学,阐述了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丰富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引入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第二部分,阐述了经过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第三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优点和帮助。

二、引入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

古人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历史悠久,早在15000年前,法国人就将捕猎的动物的轨迹以及活动区域记录于墙壁上,而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让科技极度落后的时代真实体验了地理科技带来的影响。

直到近代,随着地理方式和地理方法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研究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推动地理研究和地质结构等地理工作的发展,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统计、计算、搜索等地理科学工作者的地理工作难度,故而地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这个技术意义深远,大大促进了地理这一门科学的发展。

正是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引入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既是教育与最新前沿科技接轨的表现,也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所教育的学生符合应用实际的根本要求。

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上文中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广大读者可能还是有着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呢?

其实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开发人员通过综合地将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地理数据整合、开发出一种输入、存储、查询以及分析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这种信息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1)开发人员;(2)地理数据;(3)处理数据以及地理影响的软件;(4)支持软件运行的强大硬件;(5)实现程序的整个算法实验过程。

经过上述简单的介绍后,相信大家已经对地理信息系统有所了解,那么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丰富教学方法都体现在哪里呢?接下来本文重点阐述引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地理课堂对教学方法的优势:

(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入地理信息系统,融合了计算机以及大量的地理数据的系统进入高中生的视野,真正推翻了传统教师灌输式教育方法,让地理教学最大程度地与计算机的运用相融合,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上,这种系统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更新了教师的教学工具使用,营造了良好的地理教学课堂氛围。引入地理信息系统,让地理教师的教学工具不单单是黑板、粉笔,替换它们的是笔记本电脑、全球定位系统仪器或者遥感系统机器等新型科技产品,这不仅更新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工具,而且也让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让更多的学生从新奇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学习,营造了活跃、新兴的高中地理课堂。

(3)创新地理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地理知识的教学推广到与其他科学融合的新境界。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不单单以地理学习为基础,学生会更多地了解到计算机科学、数学数据库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使得地理学习有效与其他学科紧密交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贯彻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

四、结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因此,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将地理信息系统融入高中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更多地考虑到地理学科“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我们更加有必要将时代发展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与实际教学相联系,避免地理学习与地理应用断层化。

本文简要叙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刻涵义,最后着重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相融合后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带来一些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启发和帮助,笔者也愿意与广大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总结一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和地理应用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祖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导刊,2000,(5):12-13.

[2]王坦.地理复习课的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 2006,(5):34.

1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使用、考评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变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1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财会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对会计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工具和方法的选择是特别重要的。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装载了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还创设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图、文、 声、色并茂的仿真实训过程,化难为易。 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机会,实行平等合作。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整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财会信息化教学,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为主要依托,以实际工作中知识的需要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会计信息化教学有机地结合,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财会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会计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财会专业教师,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应该是着力思考的问题之一。 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 通过信息化教学, 笔者设计出3个能力层次:1掌握。 会计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能正确分析每一笔经济业务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2运用。 学生能根据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最后根据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 财务报告等;3深化。 熟练运用用友T3和U8等会计应用软件, 独立完成一家小型企业某月的全套经济业务。 即原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明细账—总账—报表。

3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提高财会课堂教学质量, 原因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交流 ,资源共享 。 传统教学课堂上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可以将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向课外延伸。 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体验了会计工作岗位的相关环境,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就会与以前大相径庭。 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能更有效地养成自身良好的交流习惯,并不断提高交流能力,同时也将会计信息化资源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 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 “随时随地 ” 的学习成为可能, 解决了学生多种学习途径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及扩展了知识的广度。

(3)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 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集体备课制度 , 发挥团队力量做到资源共享,教师的备课量将大量减少,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去精心设计教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4信息化教学事例研究 ———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及学习 软件的开发与使用为例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学习软件,主要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基础课程中相关章节的学习。在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教学缺乏学习动力,同时由于记账凭证批阅量大且繁琐,导致成绩反馈不及时,教师难以做到一一点评。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我们开发了一款软件,通过实际教学班的运用,发现教学效率有了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1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三

一、信息技术带来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由计算机、通信、媒体相互融合而引起的高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后,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上引发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互动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由传统单一的“我教你学”转变为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新型学法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地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媒体由单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转变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载体师生由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和谐、民主、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等等。展望整合后的语文教学前景,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将要产生巨大改变,或者已经初露端倪:

1.促进个性化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师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转化为个体意识,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在辅导“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专题时,我们可以把报刊杂志上出现的许多活生生的例句及日常阅读时遇到的妙辞佳句编成练习,做成课件,用电脑和投影展示、分析,便于学生接受并很快形成能力。

作文批阅讲评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习作事先输人电脑,课堂上投影并进行集体批改。师生一边读,一边找出问题,教师当即用键盘改正,所有学生马上从屏幕上看到了修改前后的差异,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种点石成金的效果是从前无法想象的,其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2.构建电子化语文教材

千百年来,一直以纸张为载体的语文教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光盘和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化语文教材,将以其储量大、更新快、便于携带而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布置课堂作文时,有时可以把图片投影到屏幕上,一米多见方,全班同学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其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口头或书面表达方式,进行说明、记叙或议论。这种方式扩大了写作的题材范围,也更易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之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在检查学生预复习效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作“无试卷测验”。我们精选试题制成幻灯片,课堂投影,限时完成。一般利用“幻灯片切换”方式,每次设计十题,每分钟播放一幅,学生手里没有试卷,只须交一张答卷即可。这种小测试,便于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体现了“短平快”的优势。

3.创设虚拟语文课堂

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把师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学习不再囿于学校,课堂变得更加开放,依靠互联网和远程教学技术而建立的虚拟教室将使教学延伸到全世界。许多学生家里有电脑,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习,同时与老师、同学保持联系。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把课件拷贝回家,或把网络相关资源摘录下来做进一步的综合研习。学生有佳作,教师也可以要求他们输人电脑,便于批改、整理、交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思考

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直观性强、信息量大,音形色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体验及其相互协调,开辟了新的教育天地,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整合后的语文教学还有值得思考完善之处:

1.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常常过于注重它的直观性,喜欢插人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图片,这比起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来的确直观生动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很容易被这些“小把戏”所吸引,从而分散了对授课内容的注意力,以致喧宾夺主。信息技术应该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而绝不是调味品。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进行诊释,创设教学情境,创造认知“冲突”,应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拓思路、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融于一体。

2.“人机对话”与师生课堂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当,课件便成了“教案搬家”,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的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教学艺术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精心筛选将要讲的话、要写的字变得更精练、更富启发性,处处体现主导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有它特殊的一面,好文章的深刻内涵和意蕴,不是能够图解的,相反容易因为简明直露而限制了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破坏了含蓄朦胧的不确定美。如果不切实际进行多媒体程式化课堂教学,就会淹没了学生思维的个性、教师教学的个性。无论计算机、网络有何等惊人的能力,它们永远不能取代人类。现实迫使教师走向教学意识的回归,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优化整合。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广大的教师努力地探索、研究、开发,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四

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将来能够适应信息社会,从现在就应该开始让这些孩子们学习简单的电脑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身为特教教师也应该充分的认识这一点,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是非常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绝大部分局限于个体化的劳动,缺乏协作和联合。教师之间的彼此交流局限化,更难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共享他人的智慧,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机械化的简单重复劳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技术成为当今热门学科,社会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逐年提高,教师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谁先获得资源,谁就有可能少走弯路,早成功。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特色网站寻找自己所需资料。

一、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特殊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于特教教学它更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需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故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这些特殊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感受到网络教育的魅力。

二、教学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识工具。

要使这些特殊孩子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去更好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活动、画面信息,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辩、动作示范的作用。此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使这些孩子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

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的必然途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由于传播后保存不便,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的应用。

五、能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交流增强。

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配合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教师网上指导答疑,相互交流,作到教学相长。

六、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现在的新型社会里,特殊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这些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传统的教育手段也曾经走过改革之路,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某些方面显露出它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学手段陈旧,缺乏新鲜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知识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入境生情,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信息量大等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上一篇:共同授权委托书下一篇:私人借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