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大雪的谚语(精选3篇)
1.二十四节气中大雪的谚语 篇一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时节的谚语
1. 瑞雪兆丰年
2.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 男也懒,女也懒,下雨落雪翻白眼。
4. 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5.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6.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7.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8. 腊雪是宝,春雪不好。
9.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10.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11.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12.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13.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14.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15.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16. 霜重见晴天,雪多兆丰年。(山西太原)
17. 冬有三白是丰年。(同上)
18. 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浙江、湖南、河南扶沟)
19.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江苏苏州)
20. 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同上)
21. 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河南开封)
22.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江苏常熟)
23. 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同上)
24. 雪落有晴天。(湖南)
25. 雪后易晴。(江苏常熟)
2.二十四节气中大雪的谚语 篇二
上述三者都表述了谚语所反映出的是经验或道理, 并且流传于人民群众之间。但是, 在这些人们经常使用的谚语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发行, 周静琪、何爱英任主编, 《汉语谚语词典》编委会编纂的《汉语谚语词典》为例, 选取其中比较明显的矛盾现象进行分类 (括号中数字为该词条在书中所在的页码) , 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这些矛盾的谚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个人品质的不同
个人品质对人们会如何处理事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品质高尚的人除了要求自己诚实守信, 尽义务、负责任外, 在帮助别人时也往往会不遗余力, 并且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坚持公平正义的立场。在只有一个人时, 会勤奋肯干、尽己所能;在与人合作时, 会精诚协作、互帮互助, 这样, 不仅能顺利村把问题解决掉, 更能够凸显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 正所谓“人多好办事”。而那些品质恶劣者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人, 满脑子都在想自己怎样才能够占到便宜, 怎么才能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处理事情时往往不会顾及到他人的利益。对这些人来说, 该负的责任能否肩负尚且难说, 替他人承担责任更是免谈。在只有一个人时, 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尽力地去做;在与人合作时, 则往往会为了一己私利而推诿, 导致事情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如出现“人多懒, 龙多旱”的情况。但人多并不是懒的必要条件, 懒不懒是由个人品质决定的。类似的情况还有:
一人一双手, 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 抱着泰山走。 (830)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294)
人多手稠, 做活不愁。 (428) 人多懒, 龙多旱。 (738)
人多好办事。 (738) 人多盖歪房。 (738)
人死账不死。 (1107) 人死账烂。 (1107)
宁亏自己, 勿亏他人。 (111) 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 (700)
树要直, 人要实。 (155) 无谎不成媒。 (953)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112)
宁愿站着死, 绝不跪着生。 (113)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1234)
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待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这样一来, 立场也就会不同, 看待同一问题时的切入点会有所不同。那么对如何处理同一件事情时的行为要求必然也是不一样的, 既然要求都不一样, 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如什么叫做“大丈夫”?怎么才算“富有”?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对“大丈夫”和“富有”的理解也不一样, 评判的标准自然也不一样了。类似的情况还有:
大丈夫宁折不弯。 (29) 大丈夫能屈能伸。 (29)
人能百忍自无忧。 (433) 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 (10)
小不忍则乱大谋。 (1286)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543)
马无夜草不肥, 人无外财不富。 (1063)
外财不富人。 (1145)
马无夜草不肥, 人不得横财不富。 (1063)
不义之财不可贪。 (15)
三、社会环境的不同
整体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环境在整体上是公平公正的, 人人平等, 个人没有特权, 在这种情况下, 真理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正义也可以得到伸张, 人们的正当奋斗也能看到希望。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创造出许多积极性的谚语。但假如整个的社会环境污浊, 钱权横行, 黑恶势力嚣张, 则容易产生不公正的现象, 人们的正当奋斗也看不到希望。这样的社会环境自然就会产生出一些消极性谚语, 个体的力量在黑恶的社会面前显得那么渺小, 宿命论的消极思想就会大行其道。这时, 只有那些钱权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和一些人类情感能够屹立不倒, 其他的诸如公平、正义等美好现象都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类似的现象有: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551)
八字衙门朝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 (983)
有理讲的君王倒, 不怕君王坐得高。 (550)
人穷理短, 有钱气粗。 (437)
认理不认亲。 (936) 人情大于法度。 (1105)
事在人为。 (1268)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379)
只要人有恒, 万事都可成。 (220)
生死由命, 富贵在天。 (1252)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766) 事皆前定。 (769)
身正不怕影子斜。 (41)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571)
无风不起浪, 有水才行船。 (503) 无风起浪。 (177)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1203)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1307)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1262)
人善被人欺, 马善被人骑。 (934)
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1061)
自己各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574)
路不平有人铲, 事不公有人管。 (1061)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81)
有钱万事皆灵, 无钱寸步难行。 (552)
有钱难买五更眠。 (1185)
有钱能使鬼推磨。 (552) 有钱难买子孙贤。 (971)
四、认识能力的不同
对待同一个问题, 认识能力上的不同往往会使人们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事情无论成败都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如果不能运用抽象思维综合全面地看待问题, 只是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素, 就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不能仅仅看到一个因素, 要从整体上综合地去分析。如“大胆”与“小心”都是没有错的, 但由于其他许多与之相关的具体条件的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就使一些人单纯地以“大胆”与“小心”两个因素得出相反的结论。还有“衣衫”和“年老”也都只是人一部分的标签, 不能仅仅凭这些就认定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类似的情况有:
大胆天下去得, 小心寸步难行。 (606)
小心天下去得, 大意寸步难行。 (806)
撑死胆大的, 饿死胆小的。 (598) 小心驶得万年船。 (806)
一分胆量一分福, 一分胆量一分财。 (825)
小心好过胆。 (806)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124)
只敬衣衫不敬人。 (219)
马好不在鞍, 人美不在衫。 (93) 人是衣裳马是鞍。 (74)
人老骨头硬, 越干越中用。 (740)
人老无能, 神老无灵。 (1397)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131)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233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985)
虎入平川任狗欺, 背时的凤凰不如鸡。 (638)
为什么这些矛盾着的谚语会被一些人拿去运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人的求真心不够, 不愿意去探讨事物的本质, 没有想着去弄清楚究竟怎样做才是合情合理的。并且很多人有着普遍的从众心理, 遇到问题时喜欢拿别人现成的经验去套。因此, 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在书面语中, 人们经常会把现成的、能代表自己思想的、与自己认识一致的谚语拿来引用。同时, 这些矛盾的谚语有时又会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的借口。因为无论采取哪种做法, 他们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依据, 即使明知是不对的, 也会认为别人都可以这样做, 自己这样做了也是无可厚非的。还有一些人会拿这些矛盾的谚语进行自我安慰, 特别是当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时, 他们往往会拿那些相反的谚语来安慰自己, 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 很有阿Q精神。
参考文献
[1]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9.
[2]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武术谚语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篇三
中华武术, 源远流长,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器械套路和对抗的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谚语是一种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锤炼出来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谚语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吸取自己优秀文化的结果。武术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它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也是很丰富的。随着武术的逐步发展, 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 谚语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如何更好的把武术谚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1、武术谚语概述
《中国武术大辞典》给拳谚下的定义是:拳谚, 即武术谚语。广传于民间, 积久成俗, 为古今拳家所沿用。其比喻形象, 立意明确, 以通俗语言反映拳理, 可帮助习武者掌握要领, 分辨正误, 防止偏废。如:“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中华武术手册》给拳谚下的定义如下:是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富于哲理的简明语言, 来说明习练武术的要诀。“拳谚”产生于习武者的长期实践, 多在民间拳师口头上代代流传, 至明清时期已相当丰富, 其语言形象、简练易懂, 比喻的范围很广。有些拳谚还富有哲理性如“不怕千招会, 只怕一招精”、“步不快则拳慢, 步不稳则拳乱”等。
2、武术谚语的分类
武术谚语经过历代武术家的积累, 世代的传承, 如今的武术谚语家园里已是异彩纷呈、姹紫嫣红了, 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 对它进行分类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武术谚语。根据语义内容的不同, 武术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技击类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技击谚语是习武者不断从武术练习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指导武术训练的精练语言。如:“一寸长, 一寸强;一寸短, 一寸险”;“练武不活腰, 终究艺不高”;“抬腿轻, 落地松, 踢起腿来一阵风”。
练法类
武术先辈们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 不断积累、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的练武经验, 这些武术谚语, 简洁又不失精要, 使广大习武者掌握练武的要诀, 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正确的练习。如:“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场上一分钟, 场下百日功”。
养生类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不仅在技击防身方面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养生史上也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有关的武术谚语如:“常常练武术, 不用上药铺”;“药补不如食补, 靠补不如练武”;“坚持练功, 百病不生, 中途歇功, 百病丛生”。
武德类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 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 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关的武术谚语如:“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比山重, 名利草芥轻”。
3、武术谚语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武术的教学过程, 就是武术文化信息传播的过程。武术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传播链, 它主要由武术文化信息的产生、加工处理、传输、接受和利用等环节组成,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武术文化信息传播系统。其中, 武术文化信息的传播、接受与理解, 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模式。
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武术教学重视武德教育, 并把武德教育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武术谚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武德意识, 例如“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比山重, 名利草芥轻”、“拳以德立, 无德无拳”等。教师通过这些谚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阐明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尚武崇德的精神。
激发学生习武兴趣
对一般学生而言, 武术是一项枯燥乏味, 喜欢而不愿练的项目。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扳起面孔讲大道理、大要领, 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无助感和厌烦情绪。这时候如果教师能打破常规的教学语言, 合理而恰当的使用那些简短、精辟、幽默的武术谚语, 把原本复杂深奥的道理变得简单、明了、形象、生动, 易于所接受, 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习武实践
武术谚语来源于人民大众的习武实践, 经过概括、总结、升华后, 再反过来给人们的习武实践活动以指导和启发。所以武术谚语对于武术教师不应只停留在书面与口头上, 而要变为实际行动, 用于指导学生的习武实践。实践证实运用武术谚语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练习方法与对武术的理解, 比如, 我们用“前腿弓, 后腿蹬, 挺胸塌腰莫晃动”、“弓步不拔根, 力量蓄其中, 弓步不偏料, 千人难牵动”等武术谚语来说明弓步的要求, 学生按照谚语的要求去做, 很容易就能领会动作要领。
传授武术基本知识、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谚语虽然不能成为习武练武的独立教科书, 但作为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武术谚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涉及武术的功法、技艺、拳理、养生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谚语向学生传授武术基本知识, 阐明许多道理, 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识, 使中华武术文化得到弘扬。学生在接受这些武术谚语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的同时, 也接受了中华武术文化的熏陶;教师在通过武术谚语传授武术知识的同时, 也使中华武术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弘扬。
摘要:谚语作为一种“典型的俗语”, 是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其口语中广泛流传的, 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简练并富有意义的语句, 是语言的精华, 文化的结晶。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 谚语即是其中之一。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已存活了上千年, 武术有着其独特的谚语, 在文化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播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谚语,武术谚语,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11.
[2]张大为.武术谚语释义[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88:10.
[3]朱清华.武术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谚语[J].搏击武术科学, 2004, 2 (2A) :15.
【二十四节气中大雪的谚语】推荐阅读:
关于二十四节气中大暑的谚语10-11
大雪节气的特征有哪些12-08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含义是什么07-21
大雪节气空间留言07-12
大雪节气祝福语句09-19
大雪节气要怎么养生06-08
大雪节气吃什么民俗食物08-05
大雪节气祝福语短信09-20
黄帝内经大雪节气养生法07-30
谷雨节气的谚语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