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费管理规定(精选11篇)
1.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管理,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三公”经费是指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其中,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
第三条 全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适用本规定,包括市委各部、委、室,市政府各办、局,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乡镇街区,市属和部门所属财政全额拨款、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管理事业单位。
第四条 “三公”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由市财政局结合各单位工作职能下达“三公”经费年度预算。各单位要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认真执行预算,不准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对超预算支出的单位相应减少下一年度预算,并向市政府、市财政局书面报告超预算原因。年度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追加,特殊原因需追加的,应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
第五条 建立“三公”经费支出定期报表制度,各单位每月15日前按时向市财政上报上月份《“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便于动态掌握、分析和考核各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条 各单位要按政府收支分类会计科目细化填列“三公”经费支出数据,分别按照“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据实核算“三公”经费,并做到相关报表与会计账簿一致。
第二章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
第七条 市外事管理部门要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的审核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出访团组计划审批管理制度。各单位要坚持因事定人的原则,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访。
第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由市财政局按预算统一管理。各单位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需经市政府审批,然后由市财政局审核据实拨付。
第九条 各单位不得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不得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出国(境)经费的支付,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的核销管理,详细核实出国人员国(境)外费用报销单,认真审核出国(境)相关批件及有效费用明细票据。必须按照批准的出国(境)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开支标准核销经费,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
第十一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管理,相关报销凭证必须由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审核,单位分管领导签批,主要领导予以审签,明确审核审批责任。
第三章 公务接待费管理
第十二条 各单位必须控制公务接待费预算,未经市政府审批不准超预算支出。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公务接待费的支出管理,认真执行公务接待费开支标准,细致审查公务接待费报销凭证(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记录)的合规性,杜绝违规报销。
第十四条 各单位不准用公款接待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对于正常公务接待,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记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
第十五条 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各职级人员住宿费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公务接待用餐不得超标准安排,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与接待无关或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
第十六条 各单位公务接待费支出,应在规定科目和部门决算中全面、准确、真实反映,不得列入其他项目支出科目。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第四章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管理
第十七条 认真执行公务用车配备规定,对于可配备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要按规定范围、编制和标准从严控制。各单位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
第十八条 各单位申请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要编制年度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市财政局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对年度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进行严格审核,提出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安排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后纳入预算管理,并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本市实际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经市政府审定后依据各单位编制内公务用车数量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各单位公务用车维修、保险等费用实行定点采购,降低运行成本。
第二十条 各单位购置公务用车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应切实加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内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节约运行费用支出。
第五章 职责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决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
(二)加强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完善“三公”经费控制制度和措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三)负责本单位“三公”经费预算、决算等信息公开工作。
(四)接受承担监督职责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关和各类媒体以及群众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财政局主要职责。
(一)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三公”经费管理有关制度和政策,具体负责“三公”经费管理工作。
(二)通过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三公”经费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加强对各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和分析,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年度预、决算公开工作。
(四)组织开展对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违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市审计局主要职责。
加大对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审计力度,依法处理、督促整改违规问题,并将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第二十四条 市监察局主要职责。
加强对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及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根据各自部门工作职责,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区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三公”经费管理的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2.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二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此外, 还表现出管理范围过宽、管理随意性大等特点。如何对行政单位内的各项经费进行有效管理, 从而提高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已成为当前形势行政单位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完善专项经费的管理
首先, 及时为尚未制定管理制度的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并对现有的专项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其次, 对新增的专项经费应及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尽可能在经费下发之前即有相应的管理规定, 以此让保证各项专项经费在申报、审核、分配、核算以及使用等方面均能够得到规范运作, 从而为今后的绩效考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 根据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结余资金管理方法, 并按照相关的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规定, 加大对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管理力度, 对于跨年度使用的专项资金, 更应加强对其的审计监督, 对于项目支出净结余, 应在统筹管理的基础原则上, 实行分类按比例管理的方式 (1) 。
三、加强综合预算管理, 规范其他收入管理
近几年来, 我国财政部门不断的加强对行政单位的事业性收费以及罚没收入的管理, 并按照相关的规定, 对行政单位内的各项收入进行预算管理, 包括补助收入、经营收入以及事业收入等。对行政单位的其他各项收入, 包括培训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对外投资收入、废旧物资变卖收入等虽然也均纳入经费预算管理中, 但是, 对其的管理不仅较为松弛, 而且透明度不高。并缺乏一定的监督力度。因此, 必须对行政单位其他收入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管理。
首先, 加深对行政单位其他收入的认识, 即行政单位各部门应转变传统观念, 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改善经费管理手段, 适当引进市场化机制, 从而实现对经费资金的有效管理及合理利用。其次, 认真做好各项其他收入票据的管理工作, 在根源上防止并规避违纪及腐败行为滋生, 凡是未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非经营性收费的票据, 应给予立即全额没收 (2) 。最后, 健全并完善行政单位各项其他收入的监督机制, 包括收费公示、稽查、举报以及违规处罚、责任追究等制度, 相关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 此外, 任何部门均不得私自将非经营性收费纳入经营服务性收费中, 更不许开设其他收入过渡性账户, 经发现者, 应给予严厉处罚。
四、加强经费内部审计与财政的审计监督力度, 规范职务消费
在我国, 只有少数的行政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 其作用却微乎其微。部分内部机构常与监管部门一同办公, 而且监管部门大部分时间用于办案上, 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此外, 有的行政单位则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于本行政单位的财政部门中, 此做法虽然在对下级的审计中可发挥一定作用, 但是, 对本级的审计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 必须加强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监督力度。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组织内及单位内各在职成员有效履行职责, 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及资金的使用率。首先, 建立并完善行政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行政单位可将内部审计机构列入行政单位的“三定方案”中, 并安排业务能力较强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并不定时的抽查或考核其业务能力、相关专业知识等, 此外,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单位的审计制度, 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其次, 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审计的监督力度。财政监督是经费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实施财政政策、规范财经秩序的重要保证 (3) 。财政部门中相关的职员应以深化财政改革为重心, 对行政单位内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严密监督, 除做好日常监督外, 还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在监督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对财政资金的分配、用途以及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 还应建立相关的资金预算机制, 以此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再次, 加强对职务消费的控制与管理。行政单位应坚持适度从紧、量入为出的原则, 在日常工作中, 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例如:适当减少会议经费的开支、差旅费、交通费以及办公费等, 建立职务消费控制管理制度, 即行政单位内职务进行统一划分, 并结合各部门的经费预算, 将经费落实至具体的负责人及项目中, 此外, 还应将经费数额进行定量化、定额化以及公开化, 从而减少经费的支出, 并规范了各职务的经费开支,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腐倡廉、统筹安排经费资金的作用。最后, 建立并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4) 。应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可行性较强的经费管理制度, 例如:资金管理规定、资产管理规定以及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等, 使行政单位内的各项经费开支状况均有法可依, 有据可追, 从而提高了经费资金的使用率;此外, 对于经费的审批及报销, 应严格实行分级审批、报销制度, 各项经费支出, 均需要得到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给予报销;对于数额较大的经费支出, 应由相关部门向单位内领导提交经费报销申请, 经领导研究决定并同意审批后, 方可让财务部门支付定额的资金;而对于项目类的经费开支, 相关部门则应向上级领导提交详细的项目设计、项目经费预算等资料, 经领导研究决定并同意后, 方可让财务部门按照项目的预算资金及项目发展进程进行拨款。
一般情况下, 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的必须消费均属于合理的职务消费, 但是, 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对明确职务消费的定义、范围以及标准等, 加上没有健全的管理监督体制,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多出现职务消费恶性膨胀、假公济私以及弄虚作假等行径出现, 因此, 必须明确职务消费。
五、加强行政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
首先, 建立并完善“非转经”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 并建立严格的“非转经”资产报告审批制度、有偿使用制度以及财务监管制度, 有效将经营性资产同单位剥离, 避免出现账外资产, 此外, 还应建立一定的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方法, 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产使用的效率, 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其次, 建立统一且规范的“经营性”的资产收益的处置方式, 规定资产收益上缴财政比例, 对资产收益实行处置统筹管理, 并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制度;最后, 在国有资产的“非转经”过程中, 占有与使用一定国有资产的形状单位, 应做好相应的可行性分析, 并对行政单位内的财政部门进行审批及调查取证后, 方可实行国有资产的“非转经”。
六、结语
通过完善专项经费管理、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并规范其他收入管理、加强经费内部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监督力度以及加强行政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等手段, 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行政单位的经费管理, 有助于行政单位增收节支, 总而言之, 行政单位应不断加强对自身财务的管理力度, 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以此, 科学并合理的安排与调度各项资金, 从而为行政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摘要:近年来, 我国行政单位经费管理多存在忽视经费预算的监督、对其他收入的管理不到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以及忽视国有资产的管理等问题, 本文针对现存的行政单位经费管理问题, 提出了加强行政单位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以此减轻各级财政的负担, 深化财政支出的改革。
关键词:行政单位,经费,管理
注释
11 葛德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 2013, (10) , 第36-38页.
22 锁维舟.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交际, 2013, (11) , 第96-98页.
33 陈幼芸.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投资理财, 2011, (14) , 第865-868页.
3.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三
一、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经费支出管理制度
作为行政机关,应从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一方面,要明确各项经费支出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划定支出定额,本着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办事,重大支出项目应当集体讨论办理,要在单位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增加经费支出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资金效益考核制度和财务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突出用制度管事管钱,牢固树立成本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凡事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以尽可能少的耗费换取尽可能多的收益分配。
二、严把行政机关经费支出预算关
行政机关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同时,要按照行政机关制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将支出预算细化到每个部门及每个项目,以一系列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指标控制系统,突出其全员、全额、全程、全面的特点,从而避免预算支出的随意性。
三、经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行政单位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国家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的具体体现,是行政单位编制预算、财政部门核定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的尺度和加强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行政机关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自行扩大开支范围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规范人员工资、津贴及资金的发放标准,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不合理的开支一律不予支付。
四、制定机关经费支出计划,防止无序支出
行政机关要把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作为重点,切实予以保证。各项经费应杜绝铺张浪费,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入手,把钱用在刀刃上,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压缩不必要开支。在控制公用经费支出时,可以分项目拟定支出原则和标准,实行集体决策审批、统一标准、分类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助;改革交通费、接待费等职务消费支出的审批办法,逐步形成聚财有方、用财有道、依法理财、控制有效的资金监控体系。
五、严把经费支出票据的审核关和监督关
对经费支出票据的审核和监督,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实行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对经费支出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和监督,要鉴别发票的真假,同时审核发票所附清单、相关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另一方面,对经费支出票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和监督,通过发票种类、填制日期、填制内容、发票印章及填制字迹、笔体、笔画的精细、压痕等特征的审核,把不准确、不完整的支出票据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对机关经费支出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管理
行政机关要大力弘扬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严格规范各种经费支出行为,优化公用经费支出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对支出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加大控制力度,坚决杜绝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行为。这些支出项目主要表现在“人、车、会、招待”等支出方面。行政机关要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对经费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节约潜力较大、管理较为薄弱的支出项目,分别制定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这些支出的过快增长,其中可根据情况适当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支出。
七、严格行政机关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
行政机关项目资金的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项目用途时,需重新以书面形式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预算单位申报调整,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同财政部门进行结算,将项目结余资金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项目支出的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
总之,机关经费支出在保证机关正常运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行政机关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融入到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日常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核算,强化监督使用,规范机关经费的支出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4.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四
询|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库
Writer:佚名From:互联网Hits:1222Updatetime:Sep 27, 200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最近不少地区来人来电询问和反映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划转事宜。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经费指标尽快划转和决算口径的统一,根据1996年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现就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归口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划转管理的范围
经各级编制部门批准为行政和事业编制的各级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以及有关事业费中列支的离退休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经费属于归口管理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一)人员待遇经费。指根据国家有关>策规定开支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护理费、治丧费、探亲路费、易地安置费、各种补贴和津贴,以及离休人员的交通费、书报费、洗理费和生活补贴等。
(二)公用经费。指离退休人员的公用费和离休人员的特需费,其中公用费开支项目包括离退休人员办公费、政治学习费、文体活动费(含活动站费用)和邮电费,以及离休人员参观工农业生产差旅费和健康休养费等。
(三)管理机构经费。指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及离退休人员休(疗)养院、活动中心(站)工作人员的人员费用和公用经费。不包括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所属的老干部部门和人事部门所属职能机构的经费。
二、经费指标划转办法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与行政事业费混在一起管理,决算难以准确、全面反映支出的实际情况。因此,经费指标要根据规定的开支项目和标准确定,划转不得少划,也不得漏划,更不能因划转而降低原有支出水平,以确保离退休人员符合>策的支出。
人员待遇经费:根据实有离退休人数和>策规定的离退休金和各种补贴的范围、标准,划转经费指标;
5.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五
一、我区财政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全区上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
”的原则,依法理财,制度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
2004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2万元,其中:增值税173万元,营业税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8万元,个人所得税186万元,房产税8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2万元,专项收入242万元,罚没收入226万元,行政性收入321万元。扣除专项收入等后的经常性上级补助收入为2693万元,上解支出687万元,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902万元,其中:
1、工资性支出3960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570万元,人均公用经费0.7万元。
3、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269万元。
4、离休干部医药费129万元。
5、上级专项配套333万元。
6、其他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级专项支出3641万元。
全区刚性支出需求情况:最低刚性支出需求6530万元,占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的114.8,缺口842万元。
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全区财政供养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员948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313人,教育人员1169人。
我区行政政法共设职能机构55个,实有人数948人(其中离退休176人),占同级财政供养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安排及支出管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以“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为重点,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我区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13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3000元/车。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高于一般单位,达到15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5000元/车。2000年我区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长18.4,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12.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7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08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388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5。2001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6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长0.2。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44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2002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09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长9.7,略高于收入增幅。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7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21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0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2003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750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3.5,同比增长11.4,明显高于收入增幅4.8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46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82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1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0。2004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3007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7.6,同比增长29,高于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19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810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3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0。从2000年至2004年的情况看,特别是2002年以来,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1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
此次重点调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和两个乡镇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明显增长。其中***从2000年至2004年公用经费平均增长9;***公用经费平均增长40;***公用经费平均增长35;***公用经费平均增长16;***公用经费平均增长22;***公用经费平均增长8。**镇和**乡近五年来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所增长,平均达到4和12。
几年来,我区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2004年还为公安局和检察院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区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负债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行政政法工作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但面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
力不从心。
2000年至2004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等累计欠款9.7万
元。
4、***截止到2004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2004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工作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工作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工作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6.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六
A. 调入单位
出国人员乘坐国际列车,国内段按国内差旅费有关规定执行:国外段超过6小时以上的按自然(日历)天数计算,每人每天补助()美元 “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1.公出国(境)费用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3.公务接待费
“三公经费”实行预算管理()
总额控制
下列关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业务,经办人应先行办理,时候向上级部门报告
购票人通过公务机票销售渠道购买国内航空公司航班的,应当以标注有政府采购机票验证号码的()作为报销凭证
《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
党政机关应当从严审核报销公务接待费支出,报销凭证应当包括()
1.派出单位公函 2.公务接待审批单 3.财务票据 4.接待清单
党政机关会议费报销制度,实行一会一结算。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哪些单据()
1.会议通知 2.实际参会人员名单
3.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 4.应报批会议的批复文件
根据山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办法规定,国内公务员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
三分之一
培训费是指各单位开展培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
1.住宿费 2.伙食费 3.讲课费 4.培训场地费
下列企事业单位去的与验收环节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是()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和执行 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安全完整 2.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3.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 2.重要性 3.制衡性 4.适应性
内部控制构成五要素:
1.控制环境(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识别风险)是行政事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业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单位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正
内部控制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重采购,轻管理)3.财务管理弱化 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财务控制)
下列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的是()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3.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内部控制观念薄弱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整 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4.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求(人事管理只进不出)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监督检查不够
内部控制环境的组成要素:
1.操守和价值观 2.能力评定
3.管理哲学和领导风格 4.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分配 5.人力资源政策 6.文化建设
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中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
1.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 2.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的权责是否对等
3.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中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
1.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 2.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 3.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主要包括:
1.日常授权 2.特别授权
单位内部控制控制方法有关财产保护控制说法正确的有:
1.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
2.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护措施)
3.对资产和记录实施授权控制 4.对资产和记录实物实施防护
良好信息与沟通的特征:
1.信息系统能够向管理层提供有关单位管理服务业绩的报告及相关的外部和内部信息 2.向适当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充分,具体和及时的,使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3.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变更与单位的战略计划相适应,与单位整体层面和业务李澄面的目标相适应 4.管理层能够提供适当的人力和财力,以开发必须的信息系统
5.管理层通过适当的监督程序监督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开发,变更和测试工作 6.主要的数据中心,建立重大灾难数据恢复措施和计划
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1.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 2.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惊醒专项监督检查 3.提及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行政职业单位应当将下列哪些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1.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单位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2.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3.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4.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
1.设计缺陷 2.运行缺陷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时常出现的误区:
1.管理层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未承担应有职责 2.过分强调控制成本 3.片面强调人员素质 4.认为内部控制包治百病
单位预算是对计划年度内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与去向所作的预计,是计划年度内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单位预算控制分为:
广义预算控制和侠义预算控制
单位预算控制方法包括:
1.预算管理组织控制 2.预算工作岗位控制 3.授权批准控制 4.内部报告控制 5.内部审计监督控制
有关预算执行控制的说法: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关键应做好以下哪些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度 2.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必须合法 3.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程序办理
预算分析与考核内容包括()
1.预算执行情况 2.制度建设情况 3.资金使用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哪些:
1.行政拨款(补助)收入 2.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 3.其他各项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的是()
1.行政事业性收入 2.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3.其他预算外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中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
1.基本建设性项目 2.行政事业项目 3.其他项目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并加强下列哪些支出控制,以及实现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1.支出审批控制 2.支出审核控制 3.支付控制
4.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是()的总称,是一种对采购管理的制度。
1.采购政策 2.采购程序 3.采购过程 4.采购管理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政府采购情况包括()1.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
2.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的执行验收程序‘ 3.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
1.货币资金 2.固定资产 3.无形资产 4.对外投资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有()
1.确保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的合法,合理和正确 2.确保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的适当和及时 3.确保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安全与完整 4.确保现金和银行存款记录的真实可靠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2.授权批准控制 3.会计系统控制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说法正确的是()
1.单位应将现金支出业务与现金收入业务分开处理 2.单位应实行定期单位轮岗,减少发生人为的舞弊行为 3.单位应放置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防止小金库 4.货币资金收付及保管应有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法错误的有()
1.现金总账应有出纳人员登记
2.负责应收账款项目的人员应同时负责现金收入及支出账目工作 3.保管支票簿的人员应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和银行存款帐目的调节
现金收入业务中常见的漏洞主要包括()
1.大量使用现金 2.身兼两职 3.挪用现金 现金支出业务中常见的漏洞主要包括()
1.锦上添花:会计人员利用原始凭证上的漏洞和工作方面的便利条件,在凭证上添加经纪业务内容和金额,从而达到加码报销而贪污现金的目的。2.一石二鸟,重复报销:把以报销的凭证重复入账,再次报销,贪污现金。或会计人员把报销人员留下的不能报账的原始单据报账,将支付的现金占为己有 3.虚构内容,贪污现金:虚列工资,补贴等,而将报销的现金占为己有
4.偷梁换柱:会计人员或有关业务人员利用工作便利条件和机会,更换发票,贪污现金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支票支出的内部控制要点说法正确的是()
1.所有支票必须预先连续编号,空白支票应存放在安全处,严格控制,妥善保管,有权签署支票人员不得保管空白支票 2.每项支票支出都必须经过授权的支票签署者审批并签字 3.任何有文字或者数字更改的支票应予作废
银行存款业务常见漏洞主要包括()
1.私自提现 2.公款私存 3.涂改银行对账单 4.套取存款利息
银行对账单核对时应当注意的是()
1.单位应当制定专人定期核对
2.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帐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3.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的职员应直接从银行取得对账单
4.对于超过一个月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列出清单上报查明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
1.防范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
2.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3.合理配置国有资产,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
关于固定资产处置与转移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以下哪些环节的职责分离()
1.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分离
2.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分离 建设项目控制的基本目标()
1.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工程项目资产的安全,完整 2.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 降低项目建设的风险
4. 确保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开项目的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可行性风险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高度重视可行性分析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2.规范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惊醒多案比较
3.建立咨询资格审查制度和项目后评价体系,组织行业协会,评定咨询执业资格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充分发挥技术经济人员的作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建设项目控制的重点()
1.概预算控制管理 2.招投标控制管理 3.合同控制管理 4.工程结算控制管理 5.竣工决算控制管理
下列有关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1. 单位应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2. 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 3.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4. 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5. 单位应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建设项目立项时应考虑的风险通常包括()
1.人为风险 2.经济风险 3.自然风险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列有关建设项目招标控制说法正确的有()1. 单位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禁止转包或违法分包 2. 单位可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3. 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限制接触的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价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4. 单位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哪几个方面的风险()
1.合同风险 2.供应风险 3.新技术新工艺风险
4.由于分包层次太多,造成计划执行和调整实施控制的困难 5.工程管理失误
建设项目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4.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5.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建设项目款项结算风险主要包括()
1.合同风险 2.会计风险 3.资金短缺风险
竣工决算应重点审查下列哪些内容()
1.准确性和完整性
2.审查竣工决算表内有关项目填列是否正确 3.建设项目支出的审查 4.竣工时间的审查
评价与监督按照实施主体可划分为()
1.单位内部监督 2.政府监督 3.社队监督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说法正确的有()
1.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独立
2.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方法、范围和频率 3.内部监督是单位实施内部监控的基础
4.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下面选项中属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内容的有()
1.声明单位领导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并履行了指导和监督职责,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2.声明已经遵循有关的标准和程序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 3.对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4.声明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 5.保证除了已经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之外,不存在其他重大缺陷
判断
1.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2.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方法编制年度预算(√)
4.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5.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6.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7.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的履行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验收,确保合同有效履行(√)
8.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方法、范围和频率,内部监督方式包括持续性教案都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
9.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因公临时出国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因公临时出国经费总额,科学合理地安排因公临时出国经费预算,将因公出国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在预算中单列(√)
10.行政单位会议应当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将会议费纳入预算管理(√)
11.出差人员实际发生住宿而无住宿费发票的,如果是住在自己家里的,或到边缘地区出差,无法取得住宿费发票的出差人员说明情况并经所在部门领导批准,可以报销诚实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室内交通费,其他情况一般不予报销差旅费。(√)
12.公务人员出差需要购买机票的,必须使用公务卡在政府采购机票管理网站购买机票。(╳)
13.省直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制度,出差必须按规定报经单位有关领导批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
14.接待单位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15.党政机关国内发生的公务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经费的支出,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7.行政经费管理规定 篇七
一、晒“三公经费”的意义
尽管晒“三公经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是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向社会亮出“三公”消费账单的正面意义还是不容低估。从大的方面说, 这是权力部门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新起点, 是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有益尝试, 必将进一步唤醒中国公民意识。这将真正推动中国向现代社会迈进。从小的方面看, “三公”经费公开的大门一旦打开, 就很难再关上, 这将有利于限制不合理的“三公”消费, 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 规范政府部门正确有效地行使权力。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加快推进预算公开的决心, 也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共权力监督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趋势是日趋于透明, 便于推行财务公开,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深化思路
(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管理具体表现在:
(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管理好国有资产, 积极配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 建立健全资产明细台账, 完善资产清查制度, 要对各项资产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车辆、大型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等报废或转让实行集体研究制度。相关报废或转让物品须经有关职能部门鉴定, 经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按程序进行处理。各部门、各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 必须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检查, 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主要领导离任审计的考核内容。财政、审计及监察部门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 依法进行处理。
(2) 严格暂付款管理制度。严禁公款私借, 因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 应严格审批程序, 完善手续, 并明确还款时间和回收责任, 不得长期拖欠。
(二)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提高资金运行质量具体表现在:
(1) 认真落实部门预算改革。目前我国由财政供给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在编制的原则上, 大力推行零基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在编制方法上, 严格执行“两上两下”程序;在部门预算执行上, 坚持预算的“刚性”原则, 不得随意调整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非税收入超过年初年终预算部分, 需要安排支出的, 必须由单位向财政部门申报使用项目, 财政部门汇总报县政府审批后才能追加预算支出。年终各单位要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以报表形式向财政部门报送, 由财政部门审核后向单位批复决算。
(2)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 (包括罚没款项、往来款项、房屋租金、承包金以及培训、赞助、捐赠等收入和存款利息收入等) 应及时足额存入财政专户, 做到票款分开, 收支分离, 财政统管。严禁设置账外账、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私设“小金库”或坐收坐支, 严禁用房屋租金和其它承包金等收入抵冲单位支出, 不得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
(3) 认真落实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核算权不变的情况下, 县、乡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 县直单位取消所有银行账户, 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五类账户;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后, 乡镇各单位取消所有银行账户, 乡镇在银行开设两个账户。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 所有资金的收缴必须通过县国库, 资金的拨付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工资、工程款及纳入政府采购的大宗产品等支出款项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改革后, 所有单位人员工资实行国库直达、银行代发。
(4) 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改革。要严格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 各单位年初编制部门预算时, 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批准后, 除县政府作临时调整外, 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 实行公开招标, 集中采购。严格控制无预算、无资金来源的采购, 未纳入政府采购年度预算或末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 财政一律不安排资金。凡违规自行采购的, 由财政部门按违规采购金额扣减经费, 并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 严肃责任追究制度具体表现在:
(1) 明确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工作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财务人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要将管理的责任落实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相对应, 将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工作的考核, 加强管理, 严格要求。
(2) 强化制度建设。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往来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 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以制度促进管理。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规范会计行为, 做到账账、账证、账表相符, 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 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 造成单位财务混乱、集体资产流失的, 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依照有关法规严肃查处, 责成加强财务管理, 纠正财务违规违纪行为, 并视情节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财会人员的责任, 情节严重的, 给予党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 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4) 实行民主理财。为保证财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准确,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民主理财小组。所有财务公开内容, 须经单位行政领导、分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后, 方可公开。
(四) 加强支出管理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年度财政预算, 编细编实支出内容, 细化各项支出项目, 做到有预算不超支, 无预算不开支, 年底不得出现赤字。办公费、会议费、通讯费、差旅费等公务费用支出必须符合规定, 实行扎口管理, 按月结帐。不得用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严格执行职工津贴、补助、奖金、福利等发放范围、标准, 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发放, 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下属单位兼职或不兼职领取工资、津贴、补助、奖金、福利等。
同时, 规范公务接待费用管理。公务接待按照“总额控制、规范手续, 按月结算, 定期公布”的要求, 实行归口管理, 对口接待。公务接待费用报销须实行一餐一报制, 不得累积合并报销, 不得向基层或下属单位转嫁, 不得变相报销。各单位招待费每月定期公布一次, 接受群众监督。规范车头费用管理。购买车辆, 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不得超标准购车。公务车用油进行集中采购, 统一使用IC卡。要根据车况制定油耗标准, 控制油费支出。车辆维修按照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实行定点维修。规范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单位采购要编制年度采购计划, 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凡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 必须按规定程序实行集中采购, 严禁单位私自采购。
此外, 加强基建项目费用管理。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必须制定项目预算, 必须履行招投标手续, 必须实行专项会计结算。项目支出明细必须编细编实, 且总支出不得超出项目预算。基建项目完工后, 必须进行项目决算, 必须进行项目专项审计。
(五)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财务支出审核审批制度, 严格报账制度, 加强对支出过程的监督。凡未据实注明事由, 无经办人签字, 未经财会人员复核和领导审批的支出事项, 一律不得入账列支。落实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对财务收支结果的监督。实行阳光财务, 严禁暗箱操作, 推行全公开制度, 解决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的问题, 切实增强群众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经费的支出, 严格执行批准的年度预算, 按预算项目开支。对所有报销的原始凭证要认真审核, 原始发票的六要素要齐全、规范 (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具体内容合法性、计量单位、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和填制人姓名;加盖单位公章;发票应有税务专用章或财务部门合法印制的票据) 。对不合法的发票严禁报销。
8.浅析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与会计核算 篇八
关键词: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
行政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实施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由政府拨付人员经费、工资福利等。单位业务活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当前我国行政单位在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存在明显问题,其中最明显莫过于政府支出无法控制方面,为此,应针对当前经费支持和会计核算问题构建相应的账户体系,改善会计报表,提高行政单位会计效能。
一、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与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1、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会计科目设置较简单、笼统不细致、核算内容不全面等问题,针对旧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2014年1月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比旧会计制度更为全面、详细,如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并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细分,增加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进一步完善了净资产核算,增设了“资产基金”和“特偿债净资产”科目,还增加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政府储备物质”、“公共基础设施”等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科目。新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的相关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规范,适应了当前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需要,从整体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由于新旧窥觊制度中存在着的较大的差别和改变,给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难以控制政府支出
行政单位指政府机关,进行国家行政管理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国家审计机关近年来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会计违规现象十分普遍,财务管理混乱,常出现截留预算资金、挪用公款、挥霍公款及行政管理费超预算支出等现象十分严重,进而导致国家流失大量財政资金。通常我国行政单位在经费支出共有以下几个方面漏洞:1)会议费支出漏洞;会议费在行政单位的年预算管理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一些单位会因各种原因在年中追加部分专项会议费用,但在没有严格审查会议费的签字审核和预决算管理,从而造成将闲杂费用也列入会议费中上交至财务部报销,或开设虚假会议费套票以套取现金做帐外资金。2)招待费;此项费用漏洞有空开用餐发票、套取现金,将应计入招待费的支出列入其他费用单位,单位用作职工福利或送礼等。3)电信、汽车燃料及维修费用漏洞;一些行政单位电话费管理不严,造成某些员工将私人电话费用并入公用电话费报销,造成个人公私不分现象。此外,行政单位汽油支出是没有定量的,尤其一些车辆维修费用较大,需更换零件或损坏程度不为外人所知,因此部分将私人用油混入单位报销,多开维修费用或把个人购入的加用电器也并入维修费中让行政单位承担。
3、缺乏会计核算成本效益意识
从我国行政单位特点分析,业务支出是影响多方利益的要害环节,也是行政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业务。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是行政单位会计服务的主体,我国行政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原则及相关会计任务都形成一种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这些核算理念上从本质上过于强调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求,及服务于国家预算。忽视行政单位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强调社会消极及过于消耗和支配财政资金、轻微观,重宏观。再加上一些行政单位经济效益观念较差,片面认为主要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才存在追求经济效益目标,殊不知是影响更大层面的经济效益。
二、改革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与会计核算措施
1、完善行政单位会计报表。行政单位的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为了全面、形象、直观的反映本单位整个财务收支状况,使上级单位、监督部门等能够清晰、完整的了解整个单位的经营、发展状况,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也为本单位下年的财务预算以及收支创造基础条件。所以行政单位也该积极的完善会计报表工作。在改进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方面应集中在收入支出总表、资产负债表及支出明细表三个方面。其中收入支出总表分收入、支出、结余三部分,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新会计制度对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单位应严格按照其要求和说明推进实务,以为单位财政部门提供支出内容、监控支出用途及考核行政单位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从而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分析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多数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不能揭示经费支出预算和控制现状,报表内容归于简单,对此应增设以下相关分析目标。例如人均人员经费支出和人均人员经费支出增长率的比例都能显示人均人员经费支持,前者有利于判断人员经费支出规模是否合理,后者能为人员经费支出的正常性及合理性提供分析资料,反映人均经费支出提高幅度。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下,行政单位还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适时调整新增的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以进一步完善单位会计报表。
2、构建行政单位经费支出账户体系。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尽管账户下属设立了公务费、业务费、基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设备购置费、维修费等多个明细科目,但实际工作中各项支出的性质和特点没有明确突出。为此,需增加反映经费支出的一级账户,还需开设“单独总科账目”对支出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并以预算内外资金支出设为二级账户。由此一来,可以详细分类划分经费支出,并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此外,各项经费支出如果按照资金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预算(内外)资金支出两个科目。预算内资金来源为财政部门划拨,后者则是国家拨款之外的收入,设置两个收入账户主要目的在于从源头上监控经费支出,从而起到完善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核算体系的作用。
3、增强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成本效益意识。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以此满足社会公共所需。由于行政单位不会存在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的考核,大部分单位没有较强的节约资金意识,缺乏成本效益观念,一般在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中,经济效益虽然没有产出具体的经济效果,然而当这些资金被行政单位使用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是使用效率,因此,降低经费支出和提高节约财政资金的意识就在于强化行政单位成本效益,从而正确确定影响行政成本的支出项目,增强政府机关服务职能和服务质量。
4、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除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培训,如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及其附注的编制等,以确保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达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同时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落实新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其改进的措施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践中,还应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对现有的经费开支标准进行明确,并对经费支出的渠道进行规范处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支出标准,避免支出互相攀比以及滥发钱物的现象,并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进而保证会计信息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结语
行政单位作为我国组织经济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单位,有必要对其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进行改革,以控制财务支出,节约财政资金。通过分析当前行政单位经费支出和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可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为控制支出规模提供依据,从而推动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往正常轨道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省海城市西四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 梁玉凤.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善[J].中国电子商务,2014,(9):224-225.
9.工会经费使用管理规定 篇九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为管理、用好工会经费,做到“用得合理,群众满意”,更好地
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发展工运事业服务,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原则
1、坚持经费独立管理原则。基层工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需要独立建立银行账户,实行单位核算。根据审定的预算,工会经费开支,由工会主席“一枝笔”审批。
2、坚持遵纪守法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规定和开支范围、标准,认真执行工会财务制度,遵守财务纪律。
3、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基层工会经费应重点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职工教育和职工群众活动方面。
4、坚持预算管理原则。一切费用均应纳入预算,并按上级工会要求,认真编报和执行。
5、坚持勤俭节约原则。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节约开支,依靠职工用好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6、坚持民主管理原则。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会员监督和经审会审查。
7、坚持为职工服务原则。工会经费不得用于非工会活动的开支;不得支付社会摊派或变相摊派的费用;不得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资金拆借、经济担保和抵押。
二、工会经费开支范围
1、会员活动费。用会费组织会员开展集体活动及会员特殊困难补助的费用。如会员活动日、郊游活动、联欢会、参观、电影、舞会、游园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的费用等。
2、职工活动费。用于开展职工教育、文娱、体育、宣传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等方面的开支。
职工教育方面。用于工会举办的职工教育、业余文化、技术、技能教育所需的教材、教学、消耗用品;职工教育所需资料、教师酬金;优秀员工奖励;工会为职工举办政治、科技、业务、再就业等各种知识培训等。
文体活动方面。用于工会举办职工业余文艺活动、节日联欢、文艺创作、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文体活动所需设备、器材、用品购置与维修;文体汇演、比赛奖励;以及按规定开支的伙食补助费、误餐费、夜餐费等。
宣传活动方面。用于工会组织政治、时事、政策、科技、讲座、报告会的酬金;工会组织技术交流、职工读书活动以及举办展览、黑板报等所消耗的用品;重大节日工会组织活动的宣传费;工会举办图书馆、阅览室、读报组所需图书、报刊以及工会广播站的消耗用品费等。
其他活动方面。除上述支出以外,用于工会开展的其他活动的费用。如: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补助等。
3、工会业务费。用于履行工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和开展业务工作等方面的费用。如“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学习政治、业务所需费用;培训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所需教材、参考资料和讲课酬金;评选、表彰优秀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的奖励;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费用;建家活动费用;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的法律咨询服务、劳动争议协调等各项工作活动的费用;慰问困难职工的费用;基层工会办公、差旅、维修等方面的费用。
4、事业支出。用于工会管理的为职工服务的文化、体育、教育、生活服务等附属事业的相关费用以及对所属事业单位必要的补助支出。
5、其他支出。用于以上支出以外的,由工会组织的活动费用。
6、上解经费支出。按规定比例上解上级工会的经费。
基层工会在保证正常工会活动且经费有结余的前提下,可用部分结余经费或实物开办为职工服务的“三产”或作投资经营。但必须进行可行性经济分析论证,经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工会委员会讨论决定后编列预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确保投资项目的保值增值。
基层工会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可能以及本规定的开支原则、范围、编列预算,掌握使用。基层工会如果经费确有不足,影响工会工作正常开展时,可按《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商请行政给予补助
10.经费管理自查报告 篇十
为管好用好我校公用经费、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与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有计划合理地使用资金,认真做到勤俭办学的方针,现将
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支。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注明用途,有经手人签字,都经过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财务专管教师具体负责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财务教师和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
(5)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县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全体教师集体决定后,才添置。
(7)财会教师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核算(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2、存在的问题:
(1)公用经费下拨不及时,使每学期的前一个月没钱用,工作没有得到正常开展。
(2)在使用生活费中,购买的物品向物主索票时,物主没有正式发票,只有个别物主给收据,甚至有的物主连字据也没有,例如向农户买白菜、葱、蒜苗等等,农民又不会写字,这样就给生活费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今后的工作和打算:
1、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加大各相关部门的相互沟通与协调力度,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加强对新机制各项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指导,对所有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适时进行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2、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按照今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并抢抓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F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1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及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高等院校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科学研究队伍,开展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科研经费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还可增强高校的资金实力。因此,搞好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
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经费管理的复杂性。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一是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类科研经费相应的管理办法。二是来自于企事业及社会上各类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大多数项目是以委托合作的形式、内容各不同,对经费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不同。三是来自于校内自筹经费,多数高校的财力有限,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科学研究是希望有所回报,因此,对这部分经费的管理办法也有所不同。
2.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又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一般是课题主持人,他们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做不到按财务制度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工作增加了难度;课题结题按要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时,科研人员自己上报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与真实的开支情况往往不符,上报的经费结余数一般为零,而一些课题经常出现“结题不结账”的现象,结余经费仍留给课题组继续使用,造成账表不符。有时也会出现一人同时有几个项目,经费混着用,无法核算每个项目的真实成本。
3.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比较困难。在高校大多数人员教学科研双肩挑,其工资、津贴都在学校的人员经费中统一列支,学校的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无偿为科研课题组提供使用,大部分科研仪器设备的维护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水电费等与学校事业费一起核算。按有关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中一部分是用来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仪器设备更新等费用,但实际上所提的管理费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用纵向科研经费拨款作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4.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比较严重。随着高校横向科研收入的大幅增加,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在加强,多数院校出台的政策是按科研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因此有些科研人员将从社会上争取到的科研资金不入学校账户,而是挂靠在校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和税金,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用一些与该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变为私人财产;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源大量流失。
5.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行多级动态网状管理模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院系、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使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不管状态;由于学校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而科研设备购置的数量、品名、规格及型号等在学校的设备处反映,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也不清楚,所以财务处无法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像管理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更有甚者,有些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元器件等开具发票,从而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6.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审批是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使得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各自为政,资金使用综合效益不高。各课题组添置设备大都由课题经费支付,各课题组购置的设备成为专用设备,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不同部门、课题组重复购置相同或类似的设备现象严重,仪器利用率不高。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从未将自创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的财务管理体系,科研资金间接使用效益不高。
7.科研项目争取过程中存在“商品化”现象。由于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的取得, 大部分是靠审批获得, 审批部门就形成了一个“卖方市场”,加上近几年来不正之风的增长, 高校申报课题就出现了“跑课题”、“跑经费” 的现象,科研人员为了取得科研经费,申报课题者与审批者之间就容易产生不正当的“钱权交易”现象,造成国家科研资金的流失和浪费,过多的剩余科研经费很容易导致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报账制度,没有建立分级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2.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许多高校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整体实力较弱的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拿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留取经费额的5%~10%作为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应该看到科研和教学在有些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如果把主要人力、财力用在科研上,就必然减少教学上的力量投入,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如果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收入过高,也会造成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别过大,进而影响教职工的整体稳定,不利于高校总体工作的开展。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 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并非重要,甚至认为“宁可学校赔钱,也要支持科研工作”。所以从事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一些高校常常用教育事业费去弥补科研经费的空缺。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己支配,而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4.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直接费用在课题间的分割困难。项目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有些项目的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相关性,或内容相互交叉,因而,很难将承担多个科研项目的一个课题主持人的经费支出具体到某个项目。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地填报单个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在此情况下,往往由课题负责人自己确定某课题的支出数额,从而造成了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不真实。公共费用分摊困难。如何按照课题制的要求合理分摊公共费用,并列入预算,目前许多单位尚没有较明确的分摊办法,从而难以进行成本核算。按照全成本核算要求,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收入应计入课题的预算收入,并参加成本核算,但由于它涉及所得收入的产权界定、不同产权拥有者之间经费的分割等等问题,这一块的经费也较难分割和计算,从而加大成本核算的难度。
5.科研经费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经费管理过程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科技、财务、设备管理、审计和行政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管理、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然面,在科研工作的实际运行中,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各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各职能部门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作为割裂的过程,缺乏系统的配合、协调和沟通,科研项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6.科研经费监督过程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广、数量多、专业面广等特点,加大了对其监督检查难度。“热规定、冷监控”的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缺乏对经费支出的实时监督,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尤其是在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看不到项目申报预算,无法考核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容易造成“报销不真实”、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科经费管理制度。特别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必须规范,经费的使用要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符合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在横向科研活动中,为个人谋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2.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科研成本管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核算办法,将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科研管理费、人员经费(根据科研工作量折算)、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进入科研项目直接成本。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科研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科研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科研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相关期间费用根据耗用数量(如水电费)或估算租赁价值(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进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非相关期间费用(如学校实验场所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可进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
3.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研究生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成功经验和重要任务。各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紧密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并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对参加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在课题经费中据实安排研究生劳务费用支出,作为研究生助研津贴。各高校要重视和规范研究生助研津贴的管理工作。日常核算时要保证助研津贴在科研经费中的支出,并采取直接转入研究生个人银行卡等措施,确保助研津贴按时足额发给研究生。
4.重点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在各个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可采用调查问卷、询问、观察等方法对高校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当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可主要选择一些金额较大、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大科研项目,跟踪项目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的全过程,以经费预算和经费到账、使用、决算为主线,针对每个环节实施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经费开支不合理作为审计重点,并为今后全面开展这项审计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5.建立科学的专项经费创新管理模式。即:实行科研项目课题组的全额预算,实施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全成本核算。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预算资金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重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虚拟科研资产管理中心管理,并多次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设立科研人员节约创新奖励基金,鼓励节约,设立红色警戒线,对违规、违法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形成科学规范的科研经费创新管理模式,设立虚拟资产管理中心。对已购置验收未报废可继续使用的科研设备进行详细的登记,记入虚拟资产中心有形资产科目;对已验收项目的无形资产登记记入虚拟资产管理中心无形资产科目进行管理,以备后来的项目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资金;可以减少设备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归属权和使用权的部门之争; 减少设备因集中管理而带来的损伤、管理费、空间占用费等。节省了重置费用和其他费用,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纳入奖励基金。
6.建立核算中心,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一所大学可能包含若干所学院和独立核算的机构,对这些单位完全实行预算管理不利于事业发展,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加强对各部门领导,避免设立多头账户,防止私设小金库。确保学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完善计算机联网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完整性,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学校有关部门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因此,高校可建立校长领导下的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进行指导、论证、监督;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评价;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指标要求客观、合理、准确。
7.规范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和各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依托单位, 必须纳入项目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学校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均属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资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 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这样不仅能提高资产的共享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账外资产和资产流失。
8.建立有效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将每个职工所有科研项目信息(含申报支出预算、项目有效起止期)与校园卡做好绑定,报销科研经费需先刷校园卡,财务人员根据卡内申报预算进行审核并从相应支出项目上做减法,直至报完为止。如果到有效期末项目仍有余额,学校自动结转入科研基金中。设备管理部门将有关固定资产入库信息加入校园卡内,职工发生变动时,首先收回校园卡,根据卡内信息办理调动手续,防止科研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程玉洁.新形势下应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王义明,刘红梅. 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3.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
4.吴京红.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的探讨[J].群言堂,2006(5)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财务处 天津 300222)
【行政经费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教育经费的管理08-08
三公经费管理自查09-10
课题经费管理使用文件06-10
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07-08
研究院经费管理07-15
教学经费管理办法07-20
总局科研经费管理办法06-14
学校工会经费管理制度06-24
村级党建经费管理办法07-06
职工教育经费最新规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