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2024-10-18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精选19篇)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一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织金县第六中学

金祥付

2013年12月我校在学校会议室组织了一次中继教培训学习。由我校教师王文波老师主讲,经过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理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王老师指出:课堂教学能力是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办公室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导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导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是教材重组的过程,是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是教师知识系统升华的过程等。

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

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乐学而且还要让学生善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培训对应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充分地利用这个平台在基本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自身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具备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教师吃透教材之后,还可以利用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认识首先转变观念,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好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把教材当作实施课程标准的一个例子,当做教学的素材进行补充、延伸、扩展、重组,使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相融合。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二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旨在实现ESP课程设计针对性, 注重市场需求和能力的培养。因而, 教学理念更多是以提高专业英语知识为目的, 以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托, 开展ESP课程研究和大纲的设置, 并在对其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确定他们的培养方向。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 ESP教学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 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人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同时ESP教学必会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性和语言知识皆精通的复合型教师, 最终使ESP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二、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ESP英语是国际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ESP英语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是近年来外语界研究热点之一, 这是由于ESP英语课程同学生将来的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针对性强, 该研究尤其与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

国外ESP研究现状:目前欧美的ESP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学术英语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体系。20世纪60年代迄今, 国外对ESP的研究已得到全面的发展, 主要涉及语言研究 (如词汇、语篇分析、修辞分析、语域分析、词频分析等) 、技能研究 (听、说、读、写、译) 、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评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语料库、计算机多媒体运用) 等五个方面, 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如韩礼德 (Halliday) 、斯特雷文斯 (Strevens) 、亨利·威多森 (Henry Widdowson) 、约翰·芒比 (John Munby) ) 和论著, 并创立了专门的ESP期刊, 如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Newsletters。

国内ESP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趋势上看, 呈明显上升态势;从研究内容上看, 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 以思辨性研究为主, 实证性研究为辅;从研究历史上看, 国内ESP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学者曹煜茹以ESP具体课程《外贸英语》为基础, 研究了其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学者王萍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ESP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学者马丽亚对ESP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学者邓晓洁探讨了ESP英语课程在高职艺术类院校中的情况。学者孟令超对ESP英语课程的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 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有启发作用。学者李鑫对ESP教学模式和独立院校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学者谷淑霞从职业能力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探讨了ESP人才培养模式。

ESP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ESP课程要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其在未来工作岗位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ESP课程教学已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层次。ESP课程能培养学生的通用的英语语用能力, 又改革和开发专业英语课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 提升高职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推进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 是未来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创新、突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同时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故本课题应旨在探索如何将ESP英语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等特征相结合,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从学生工作需要出发, 找出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要帮助ESP英语教学的重点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转变, ESP教学形式应强调“实际﹑实用﹑实践”, 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方法转向“交际+动手”。此外, 本课题旨在指导ESP英语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能力和需求,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 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

四、研究的思路

基于我系的ESP教学成果, 以及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宗旨, 该课题把教学成果获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从而强化学生在其未来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口语操作能力,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 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我院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为这一创新型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已开设的ESP课程有酒店英语口语、旅游英语口语、餐饮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口语, 在这些课程当中融入了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 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摘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是培养既动手又动脑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同时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而专业能力则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ESP教学研究要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与社会发展的特征,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和本专业发展的优势为前提, 从学生对未来工作需求出发, 努力探索将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三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

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问讨论受启发

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留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思考归纳求深化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另外,教师归纳还要注意一点:用:即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善善恶恶,用历史的经验昭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这样作,有个“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渗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则取决于教师自己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涵养功夫。

四、读书笔记不可缺

法国思想家布韦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

写评注,即阅读时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四周空白处做解释写评语。如读到美国独立战争经过时在书上相应的空白处写6条批注:①莱克星顿枪声(开始);②大陆会议召开(建军);③《独立宣言》发表(建国);④萨拉托加战役(转折);⑤约克镇投降(胜利);⑥英美签订和约(结束)。这6条正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提纲及6件大事。在书上作符号写评注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突出要点,把书由“厚”读“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复习效果。

课堂上学生还要在笔记本上记教师的板书。板书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在读书方法上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一面好的板书,能揭示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微型化,可视为教材的“再创造、再浓缩”。也可视为教师钻研教材的读书笔记。所以这种板书不仅是一堂优质课的一面镜子,也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样板。抄板书也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四

及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心得

高店中学

黄涛

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构建型视野下的思考问题与对策》的学习,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畸形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又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

“会用心”。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根据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义和好处。学生们认识到重要性后,趁热打铁,传授具体的方法。结合练习册把每课的生字、多音字、形似字、词语解释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并熟读课文三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预习要素在上新课之前检查,没有完成的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觉完成。

45分钟,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采用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每堂课先用3分钟提问抽答,借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首先教会他们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学生切不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左耳进、右耳出”不能“傻听”,不能只听“热闹”,不能只顾“欣赏,”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圈点勾画

快速有效地做好笔记,避免走神。在学生练习的十分钟,我就巡视辅导,顺便检查他们的听讲情况。

5.《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五

刘发锦

通过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老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备好每一节课以及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 1 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要做到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美术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再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 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6.《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六

培 训 实 施 方 案

(2013年11月16日)

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际,特制订本次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

1、培训对象:依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培训意见》要求,织金县八步街道山脚小学的所有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都要参加。

2、培训目标:学习懂得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法。

二、培训内容:

学习教材的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法。

三、培训时间:2012年11月24日。

四、培训地点:织金县八步街道山脚小学多媒体教室

五、主讲教师:陈国亚

六、培训学时数:4学时

七、完成作业工作

完成作业是深化师德培训、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训期间务必做好布置、督促、收交等工作。

1、课前作业: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落实。

7.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背诵能力 篇七

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 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 实质巧妙。”诸多古代先贤、现代大家何尝不是从“背”起步而走向辉煌的?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 吴晗13岁以前背完了十三经, 郭沫若的背功更是尽人皆知令人惊叹。这都为他们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 读、诵、悟是一个连贯的基本过程。显然, 在这一过程中, “诵”与其他环节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 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因此,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背功给予足够的重视, 应当在大力提倡背诵的同时对学生导之以法, 助之以力, 鞭之以策, 并且最好能够以身作则, 以己为范, 师生互励互动, 优质地完成“背功”训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教要甘于下水, 必要时在“备课”的同时也要“背课”, 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躬亲示范做好表率激励学生,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教学素质, 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可以亲身体验文章的难点、要点和背诵的最佳方式及途径, 这样就可以指导学生高效而轻松的背诵。此外, 教师要对学生导之以法, 助之以力, 变“硬背”为“巧背”, 要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线索, 确立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段, 这样学生根据线索、关键词语、重点句段进行背诵, 背起来必定事半功倍。当然, 加强“背功”训练是提高学生背诵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 教师可以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搞活背诵教学, 使学生背出兴趣来。

本人教学过程中, 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

一、“跟进法”

即教师选择领起重点语段中任意一句, 学生立即跟进背完整个段落。

二、“接力式”

即当前一位学生背诵部分刚结束, 教师快速点出另一位学生以接力的形式顺着文章往下背。

三、“挑错背”

即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开始背诵, 一旦背诵过程中出现错误, 别的学生马上纠正错误并继续背下去, 以此类推。这样整个背诵过程紧张而又活泼。

四、“对仗背”

这种办法大多适用于古诗文。即教师出上句, 用此法可以强调性地检查背诵古诗文中的重点句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以上几法适用于课堂训练, 这些形式的背诵过程中,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情绪持续高涨, 气氛一直活跃, 在这种状态之下, “背功”训练无疑会有很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但是, 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训练是不够的, 需要的是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养成课外背诵的习惯。教者为了调动学生的背诵兴趣, 开展“成语接龙”“名言警句集锦”等活动。

8.《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八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下是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信心,让学生“敢”说

一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接触面还不够广阔,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再有,个体有差异,每个学生的语言发展都有所不同。但也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有试一试的冲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他们都会说,都能说好。

首先,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注意营造和谐的表达环境,让学生敢说。学生不敢表达的根源是担心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所以,我会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向他们传递“不要怕!老师相信你!”的信息,与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表达。

其次,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注重提问的技巧。在平时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提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注意避免提一些偏题,难题,使学生无从说起,以致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要有耐心,让学生“会”说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说,才表示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词汇量少,往往一句话说不完整或说很长时间。但无论如何,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耐心倾听,细心指导。如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我先出示加法表,让学生自己分别横着观察、竖着观察、斜着观察,自己寻找规律,接着小组展开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表达小组讨论后的观点。在发现学生归纳出的话出现欠缺时,我在学生说完后再规范完美他的表达。

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再回答,或许你现在觉得浪费了一分钟或两分钟,但是我们留给学生的却是一个回答前先思考的好习惯。所以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机会,耐心、细心地倾听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从敢说到会说。

三、教师要有恒心,让学生“能”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一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反复强调某一知识才能熟记或运用自如。数学课堂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如此,只是训练一两次,学生并不能完全靠自己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也并不是每次都很好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有恒心,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说,让学生能有机会表达自己,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做到经常性地有效引导学生说,说好;不厌其烦地强调让学生把语言表达连贯,说正确,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变成数学语言表达的能手。

我也会经常制造机会让学生做回小老师,如教学看图列式题型时,我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上前面来当小老师,把解题思路,或是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们听。通过条理化叙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我还会让学生以同桌间相互说,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尽量多地制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说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兴趣,我不光在课堂上注重训练,我还要求学生回家跟家长说说今天数学课学到了什么,今天自己再数学课上表现怎样,其他同学表现怎样等。我还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出外,如超市等,寻找其中的数学关系说给家长听,这样对学生也是锻炼。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还培养了他们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逐步促进自己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从会说到能说。

四、教师要有爱心,让学生“乐”说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不希望被老师责备,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教师要有爱心,当学生讲错或讲的不好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味批评、斥责,说话语气要委婉,细心指导纠正,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当学生讲的好,讲的精彩时,要及时表扬,带动下面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我注意教育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是难免出错的,不应该嘲笑别人。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数学语言,又让学生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对于一些学困生,我降低难度,从基础抓起。学困生也是愿意与教师亲近、交流的,所以课后我常会亲切地握握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并借此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事物来练习。如奖励学生几粒糖,引导学生说“我的左手有2粒糖,右手有1粒糖,一共有3粒糖”。这样的交流学生能同时获得身心的满足,自然也会变得乐于表达了。

总之,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基础。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和爱心,从点滴做起,从基础抓起,让学生敢说、会说、能说、乐说,让学生在数

学语言表达的培养与训练过程中发展思维,促进学习。

9.《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九

【摘 要】语文课教学,语言文字技能性强,要求语文教师不断进行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能说会写,善分析综合的真正本领。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阅读分析 提问艺术 书面表达艺术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转变,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有人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员要有说唱做作,跌打滚爬的功夫,教师则应具备听说读写的本领,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表演艺术。语文课教学,语言文字技能性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能说会写,善分析综合的真正本领。特别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小学语文教材的难度加大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的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说话口齿清楚,意思明白,简短扼要,用词确切,教师本身就应先做到这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常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善于表达,说起话来干干巴巴,平淡无味,这就不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详细斟酌自己的语言,关键地方一字一句都要推敲,力求做到深浅适宜,形象生动。

2.阅读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是语文教师要有远远高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评价一篇作品,剖析一个人物,辨别一个句子,解释一个词语,甚至像前面提到的听取学生的发言,都需要分析。对一篇教材,如果教师自己还不能掌握中心和重点难点,只是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去教,重点难点讲不清,非重点难点反而大讲特讲,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精讲多练,这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划分段落,要求学生分的和教参书或教师分的一样,而不是考虑学生分得有没有道理。本来有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标准,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再如,让学生概括段意或中心,也要和教师的答案一字不差。其实,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若干点,也可以并为一个问题,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把主要思想归纳出来,至于文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措词。有些教师为什么处理得比较呆板,主要还是没吃透教材。阅读分析能力是从阅读分析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多读点好文章,经常进行阅读分析和自我训练是不断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3.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亦包括书写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坏,对教学影响甚大。有人说学生的字往往像教师,这是因为学生天天看到教师的板书,接触到老师批改作业的字,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呐,特别是教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的板书尤为重要,必须写得清楚方正,做到横平竖直,提撇分明,结构匀称,为学生做好示范。此外,教师还要掌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如果教师写倒笔画,学生也就跟着写倒笔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但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还要会写毛笔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并会运用这些能力去培养学生,这样才算具备了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基本功训练要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导课

语文课教学贵在一个情趣,情趣浓,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开讲”,善于“导入新课”,善于一上课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例如讲小学教材《瀑布》一课,四川特级教师李吉林是这样开讲的:“我们南通有小河,有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有学生回答说“瀑布”。老师说“对”,是“瀑布”。“有谁见过瀑布?”老师紧接着因势利导地这样说:“有的同学一定会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样的导语,感情充沛,启发性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张开了求知的眼睛,恨不能马上身临其境浏览一番。这样导入能迅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问门,会使孩子们在整节课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昂奋的状态。

2.注意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们必须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提问就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好的作品往往都有高潮,分析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有高潮,高潮部分往往能通过精当的提问,把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与课文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的艺术,常常集中表现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上。

3.板书是语文课教学的微型教案

语文课教学切不可忽略板书这一基本功。好的板书也是一项精湛的教学艺术。

10.《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

这个周末,学校组织新入职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名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在线直播培训。吴郁老师用了一天时间,向广大学员们传授了如何进行科学发声,如何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颜永平老师向学员们传授了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做一场精彩的演讲。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吴郁和颜永平老师的精彩讲解,博得了现场和在线学生的热烈反映,阵阵掌声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语言表达艺术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高校教师,我在这次培训中收获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

首先,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科学发声的重要性。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在以前的登台讲解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发声训练,加上紧张的情绪影响,使得自己一直在用声带进行发声。这种错误的方式不仅让自己的喉咙受损,声音嘶哑,而且无法长时间保持音量的均衡,更谈不上音色的美感了。听了吴郁老师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这是自己的呼吸方式、发音方式均不标准造成的后果,我这才知道在呼吸时应采用胸腹联和呼吸才能保证音量的均衡性,不至于心慌气短;要注意吐字归音,科学用声,才能使自己在讲课时吐字清晰,音色饱满;注意因情、因境用声,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没有一定时间的积淀是无法领会的。

其次,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一个课时的有限时间里,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一场演讲中,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让观众听课时津津有味,不再瞌睡,引发演讲现场的良性互动。颜永平老师告诉我们,要训练这种能力,平时要做到“六开”,即打开目光、打开声音、打开手势、打开表情、打开心门、打开思路;在进行登台演讲时,要做到一停三得,注意站姿和手势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口语表达入理、入情、入戏、入画,才能做到演讲时亲切自然、充满自信、洒脱自如。

1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已经改变了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高校教师较差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1.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为了能够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更准确的认识,有权威机构曾经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8%,拥有网络应有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63%,拥有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4%,拥有网络开发能力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5%,拥有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教师仅占13%[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教师普遍都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能够熟练的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在高校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具有基本的网络应用技能,但是对于网络开发能力还比较欠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还都奉行“拿来主义”,不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环,这关系到教师能否将信息技术真正的应用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但我国高校教师恰恰欠缺网络与课程整合能力。

2.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视,每年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我国高校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当前我国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片面的理解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真正的目标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素养,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能力。当前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不合理,培养过程中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好多高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理论的传授,空洞而且不切实际;还有一些高校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仅仅是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技术培训,更有甚者培训一些在日常教学中根本应用不到的高深的计算机技术。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还存在培训模式单一的问题,当前培训活动大多采用课堂式教授集体授课,而忽略了高校教师这一受训群体的特殊性,不能有效的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够有效的听取受训教师的意见进而有效的对教学能力培训工作进行改进。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改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

3.改进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3.1夯实基础:创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做到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有意识的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让一些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有用武之地,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起到一种信息化意识渗透作用。为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改变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带宽受限的现状,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当前兴起的高校IPV6网络;建设多功能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建设高校共享型教学资源中心,通过安装大型网络服务器,将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存储共享;购买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放国外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供平台。

3.2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是一项短期工作,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要形成一套长期的培养机制,让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作为每一个高校核心工作的一部分。首先要成立一个“高配”领导小组,以高校校长作为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负责人、信息化专家为组员。再者要完善运行机制,实行培养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组员分工及任务,责任到人;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制定整套的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成长计划,按计划分阶段有序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奖惩制度,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上倾斜。

3.3优化培训内容,改革培养和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要摆脱传统的培训内容,实行全方位的新型培养方案。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开展一下几方面的培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培训,基于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能力培训。针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可以开展教育技术导论、信息化教育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课程设计,PS、Flash、音视频制作、网络课程制作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平台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开展高校资源中心应用、多媒体平台应用方法等内容学习。针对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可以开展学习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于培养和教学模式,要变革单纯的课堂式培养和教学模式,要大力推行混合式培养和教学模式[2]。混合式培养和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讲授、网络教学、网络辅导、远程交互平台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激发教师培训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出受训教师网络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4.结论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且刻不容缓。我们应该认清当前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

1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我国在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就意味着师范类院校的英语教学法课程也要顺应发展而进行改革。但无论如何改革, 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都是坚持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最终目标—职业技能培训

Profession is a type of job that needs specia training or skill especially one that needs a high level of education.所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职业教师, 首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理论知识, 其次还要接受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这一概念, 最初被解释为“teacher training (师资培训) ”, 后来由于其含义不足以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又改为“teacher education (师资教育) ”, 再后来, 人们发现这一解释只能表达对教师的理论教育, 而不能凸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教师特殊的授课技能培训特色, 所以最终把这一概念解释为“teacher development (师资发展) ”。

上图是培养一名优秀的英语职业教师所要经过的发展过程, 由图可以知道培养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发展和教学理论, 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 英语无论是口语方面还是语法使用方面都会有创新, 随着网络应运而生的网络热词也应该逐渐加入到英语课堂, 所以教师本身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而且, 英语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语言, 所以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 还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发展。这些都是英语教学法课程中需要具备的。但是英语教学法课程还不够完善, 仍有很多不足。

二、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现存的问题

1. 老师教学方式传统陈旧, 学生对所学技能不够深入了解。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都是老师按照教材内容走,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想走。这是一种“传授——接受”的被动教学模式, 缺乏创新元素, 使得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课本上。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就直接影响到了往后的教室职业技能的发展。

2. 教学法课程单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法课程中, 更多的是理论教学, 缺乏实用性课程, 学生缺乏更多的实习实践, 这就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牢固却技能操作跟不上, 无法把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来。比如:英语教学法课程中开设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却没有对学生教学技能进行长期培训, 学生达不到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

3. 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法课程中常模拟中学课程, 而学生刚刚离开中学步入大学, 对于熟悉的模拟课程不够重视, 觉得是自己所熟悉的, 所以产生了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教学技能培训的想法, 没有意识到教学法课程对今后职业的重要性, 使得自身的技能培训锻炼少且不扎实。

三、完善英语教学法课程, 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1. 教师起榜样作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主要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影响很大。这句话应用到教学法课堂上也是适用的。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模板, 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起到榜样作用, 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手段。

2. 加深学生对教师职业能力的理解。

教师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本功, 还要有极强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此外, 教师职业能力还是一个永恒的发展目标, 知识是不断发展的,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3. 设计创新课程。

传统的教学法课程在发展的时代里需要后人们批判地继承。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心是学生, 在教学法改革中这个中心不能更改。那么, 为了吸引学生对教学法课程的兴趣, 教学法老师必须提出创新性课堂, 如:座谈会或见习等,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1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和谐小康社会,是社会的重要发展目标,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完善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队伍建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都是整个教育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本文从教育素质培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思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教育素质发展具备的能力

1.1 教学能力方面

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讲,知识的储备量、与学生课堂教学的沟通方式,提高观察和管理学生的能力,都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出来总结出来的,完善的教育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要具备不同的能力,组织教学及合理使用教材的教学技能。结合教育其他学科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技能,以及正确运用语言教学及非语言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及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的能力。

2.2 学科知识、方化素质方面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工作中的重点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文化素质。对于所教授学科要有专业的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专业学科的形成、专业重心、发展态势等等专业知识,对于所修专业的讲授技能及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自由,学科教师也同时应具有不断增强专业知识的认知深度,加深专业知识的技术精确度,并能够较好的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现实前沿应用良好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努力拓宽知识的深度及广度,强化学科知识体系,对于文化素质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知识的了解已经由所专、所长向多元化发展,这同样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专业的高度相关性及其他学科的发展性,使学科之间在高度专业化的同时,也具有了高度的综合性,各学科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联系。对于教师来说,能够精确的讲授所学的专业领域,必然要求教师对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具备广扩的文化素养是教师整体教育素质发展所具备的必然条件。

1.3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的教育素质在核心的表现方面应该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优秀教师能够在专业知识精深的基础上努力完成本身职业操守的整合,良好教育行为是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基础上得到学生的爱戴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关,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教学态度、治学精神、行为举止等都会对学生构成一种自然的教学力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今后发展能够给予道德方面良好榜样,因此在教师的教育素质发展方面。对职业道德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总体素质提高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本行业的职业发展动向,以发展的思路去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到勤奋稳重,科学严谨。精益求精,以爱心为基础教育学生,近而不断提高本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

1.4 综合素质提高方面

现代的教育体制要求我们教师在综合素质方面要有全方位的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教育素质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从本身开始,从专业知识开始,到专业教育技能,到社会实践能力,最后到教师的创新教育思路的产生、发展、完善无一不体现了在教师总体素质发展中的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素质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变通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经验包括教学方法是每位老师的积累,是教师实际工作的结晶,经验是知识构架的基础,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经验是教师教学的一大法宝,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对于过去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到现在的学生课堂中使用,会有一些教师发现完全没有了效果,在过去非常有用的案例与现在的经济运行模式完全脱轨。过去的法宝到现在确没有了用处,这使得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的技能和教学方法产生不理解,并且无技可施,造成教学效果显著下降,学生对老师也有着不好的评论与态度,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教育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的变通,成为面对不同时期,特别是所处家庭、社会、经济环境完全不同的新时代学生,如何变通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也同时使教师不断的适应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是当今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2.2 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够积极主动

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更新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对于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及时与否,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工作过于繁重。在忙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非教学活动需要老师使用很多的工作和课余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没有时间,或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所用时间很少,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在教的主观方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的更新可以说是电光石火,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更是快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新知识的更新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于是对于这个方面就会出现了教师积极主动性的降低。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2.3 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完善

教师教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运行方式,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而教学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机制的运行,这要求教学管理机构能够良好的运作整个教学机构,使学校能够较好的运行下去,因此,以个人主观性为主的教师教学与全局性发展为主的教学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成了整个管理的重点。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因沟通协调不够,造成教师积极性大幅度降低,无法完成学校的即定目标,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人力资源的不合理,甚至于人力资源浪费。培养教师教育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1 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教师教育素质

面对社会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大力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学生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展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要据学生的基础和程度不同使其分层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并在将来提高社会竞争力。其次,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要做好“四个调整”,即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所要讲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特长结合起来,在讲授的过程中做到授有所用,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但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中师生的关系是改革的一个重点,努力发展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就是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开始,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即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从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点出发,灵活的调整教学方式,同时灵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以参与者的形态溶入到课堂中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

3.2 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他承担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能,教师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社会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标准。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教师素质培养的重点。首先,加强对教师职道德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对新进教师进行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使教师具有本行业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人生观的价值观,其次,制定相关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良好的约束作用,实行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对于好的教师给予宣传表扬,对于职业操守出现问题的老师要给予严格的批评和处理。使职业道德规范化。

3.3 完善学习方式,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努的完善本职的工作,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并能够创新思想,创新思路。因此在完善教师业务素质方面,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应该不断加大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定期让教师能够去学习新的知识的技能。其次,对于教师本人,应该努力增强学习意识,密切关注本专业的知识的发展方向和信息的更新,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学术的交流不断将新的知识融入到个人的专业知识中来。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活动发展思维方式,增强综合能力。

3.4 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职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活跃思维,提高影响力,发挥创新精神,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标准是个体具有健康的心理特征,具有责任心,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教学效果能够保证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因为竞争压力的增大,也会使教师产生压感。因此教育素质培养中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研究也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点,因此给予广大教师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于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培训,以及教师自我解压的能力培养都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结语

1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四

【摘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各高校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为目的教学竞赛越来越多,使得课堂教学竞赛成为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加速器。本文结合参加青年教师比赛的体会提出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竞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1-02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在理工科院校开设大学物理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为各专业的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大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他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形成自己科学的思想。高校教师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升大学物理教学水平,按照《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西北地区实施方案(试行)》精神举办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本文结合笔者参加大学物理课堂竞赛的经历和体会,浅谈大学物理教学竞赛对理工科物理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我校青年教师培养现状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和措施很多,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以及持证上岗等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述方法或流行于形式,或产生效果甚微。比如老教师的“传、帮、带”是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最通行的模式,但倘若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那么这种制度和方式就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作用。再如青年教师持证上岗也仅仅是一种准入考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探索出一种能让青年教师广泛参与、对青年教师整体产生影响、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校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使青年教师的舞台更宽更广。学校除了采取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外,还积极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课程梯队建设。此外还提出“以教学竞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工作思路,每年开展课堂教学竞赛。通过竞赛,青年教师普遍得到较好锻炼,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这批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也是学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因此,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竞赛体会

参加2014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西北复赛的参赛的几点体会。

2.1 PPT模版设计

课件的设计应以简约大方为主题,背景的基色应为浅色,文字内容尽量精简,只给出关键词和知识点。在讲课过程中,自定义动画和链接可以缓和气氛,有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一味的追求花哨的图像、夸张的音响效果等,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2 课堂板书

教师不能完全依附于课件,应该有必要的板书,特别是较难的物理公式的推导,不宜在课件上一带而过。板书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总结,可以学生以此为出发点,温故知新;另一部分板书是在讲解过程中对一些公式推导、举例等。合理的板书不仅能展示一个老师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学术观点,最主要的是可以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2.3课堂引导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但是在大学的教学理念中,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一根火柴,要点燃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这是自己课后的最大感受,但也是最深的收获。老师讲课突出的是引导,虽然话不多,但却能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数时间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带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所以,在课堂讲授中应抓住引导的时机、关键词,同时借鉴不同专家的教学实例进行学习和对比。在对比中抓住相同点,反复琢磨、反复感悟,效果才能更好。

2.4课堂用语

教师的用语对于教学有很大影响。新教师在课堂虽然可以实现控制,但还很难收放自如。如果不科学的操控,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该认真时不认真,该放松时却提了一股劲,学习的关键点不能抓住。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而富有启发性与亲和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抑扬顿挫的声调固然好,但不能表演式地讲课,应当带领学生思考,把主题、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完整地呈现并讲述出来。

2.5课堂激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精湛的教学技艺,也需要激情与活力。一位死气沉沉、没有激情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敏捷的思维,容易带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教学竞赛收获

教学竞赛的目的不是比赛,而是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通过教学竞赛,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信心,通过参赛收获了那份久违的信心。其次是积累,尽管我不可能让自己在两周内成为专家,但今后会注意自己在教学上的积累。现在上课提倡学生一课一得,那我就要求自己一日几得。只要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就不要怕累,动起来,勤一点。最后是多请教,指导我备课的时候,各位老师集思广益,为我出了不少的点子。参赛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每位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向其他老师学习,可以让自己一点点完美起来。

参考文献:

15.《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五

1 优秀教师指导

解剖学青年教师培养首先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通过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 使青年教师成为一名政治可靠、业务过硬, 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学上具有创新意识, 科研业务上具有钻研精神的高校教师[1]。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应由具备多年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突出并深得学生喜欢的资深导师作为遴选对象[2]。指导教师原则上应该具备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 能够在师德、教学与科研方面给青年教师以榜样作用。使青年教师懂得爱岗与敬业的深刻含义, 只有这样, 才能乐于奉献;又能够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 如板书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肢体语言的恰当表达, 且在吃透解剖学教材的基础上, 注重与解剖学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中有关知识点的学习, 以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使青年教师能够将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运用于科研实验, 从而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2 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

2.1 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 是指教师通过挂图或绘简图结合板书及模型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青年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设计好黑板的布局, 板书要简洁、明确、强调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绘简图较好的反映出某部位的结构, 易于学生理解。模型的立体感足, 是标本的有效补充, 青年教师可利用模型的放大效果便于学生观察一些较小的重要结构。

2.2 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 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 便于理解。且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使得解剖学教学不再枯燥,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知识要点, 提高教学效果。青年教师需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合理插入多媒体视频及动画。笔者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互相补充, 兼容并进, 择优而从, 相得益彰, 学生反应良好。

3 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3.1 问题导入教学法

如介绍完脊髓与椎骨对应关系后, 设问:如果第8胸椎骨折会损伤到那一节脊髓?病人又会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再比如, 上局部解剖学课时, 讲述阑尾时可以在模型与标本上指出阑尾手术的时候要从何处开刀, 提问手术过程中切割腹壁时需要切开哪些层次结构?怎样去寻出阑尾?结扎阑尾的血管, 又如何去避免伤到附近的器官[3]。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地听课。

3.2 案例导入教学法

在对课本某一章节进行学习之前, 结合临床一些常见的与所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开场, 医学院校的学生刚开始首先接触的基本全是医学基础课程, 一旦结合到临床, 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 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如在讲述内脏系统中介绍胃时, 笔者利用临床常见的胃溃疡和胃癌的病例来导课, 通过胃溃疡和胃癌的临床表现, 引入疾病的好发部位, 来学习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容易掌握胃的有关知识。

3.3 视频动画式导课

青年教师通过上网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也可以自己通过软件制作, 如在讲授内囊损伤时出现的“三偏综合征”时, 就可以通过点击制作好的视频或动画, 给学生展示一侧内囊出血损伤却导致对侧半身出现肢体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偏盲, 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教师针对视频一一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内部通过的投射纤维, 也为以后的临床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4]。

4 授课技巧的积累

青年教师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 语速的快慢, 语调的高低以及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的合理应用, 例如, 在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时, 笔者用自己的肢体摆出标准姿势, 再结合内容讲解, 使学生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 对于有些内容也可以使用形象比喻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例如, 在讲解骨质时, 把呈海绵状的骨松质比喻成面包, 把颅盖骨比喻成夹心饼干, 两层饼干如内外板, 中间的奶油如板障。对于比较难记的知识点, 使用一些记忆口诀, 例如, 在介绍跗骨时, 为了使学生记住跗骨的名称及排列关系, 使用“距上跟下, 舟在前;舟前三楔, 骰在外”这一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5 坚持同行听课的反馈制度

“同行听课”是指组织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去听课, 这种听课具有权威作用, 是教研活动的具体形式, 是同行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 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汇诊”, 是教学内容的精雕细琢, 是教学智慧的升华。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以后, 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教师听课评课, 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高校同行听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观察, 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5]。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一种最主要形式。因此, 作为青年教师每次同行听课后, 都应该根据听课的课堂观察和记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结合自身的特点,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从而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专业化水平。

6 提升人文素质修养, 自觉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一门重要医学主干课程, 在解剖学教学中开始就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将有益于医学生将来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由于青年解剖学教师本身为医学院校的毕业生, 在校学习期间由于课程多, 学习压力大, 对人文知识的汲取不足, 造成自身人文底蕴沉淀不够深厚, 加之工作后需要面临加强与解剖学相关医学知识重新学习与融合及职称晋升的科研压力等。以往青年教师往往只注重解剖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讲解, 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师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现状及将来需要承担教学的重任, 为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 在老教师的引领与培养下, 青年教师已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备课内容之一, 课前积极收集有关素材并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在人体解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中付诸实施。在临床、护理等专业已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认同, 但在一些学时较少的专业, 如药学、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也在逐步进行。

总之, 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经验与方法值得教师去探索和学习,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解剖学授课中的教学质量, 需要每一位青年教师从自身做起, 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精医尚德”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这对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严峻考验。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医学课程。目前, 解剖学教师年轻化,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对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的特点, 根据笔者的心得, 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解剖学,青年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石照, 杨吉平.对提高解剖教研室教学水平措施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8) :2858-2859.

[2]何军, 黄平, 蒋尔鹏, 等.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 :33-35.

[3]陈金绪.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 2014, 36 (1) :122-123.

[4]陈秉朴, 李海, 黄秀峰.以问题为导向多方式组合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 (4) :543-544.

16.《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六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学生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面临重要转变。据研究,15岁前后的中学生脑容量已十分接近成年人,思维品质也在迅速完善,其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甚至超过了成年人。所以,对初中生进行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可行的。其次,初中学生“知识增强了,感情丰富了”,“独立意识和遇事想要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大大增强”;“他们可塑性强,天真烂漫,在说话和交际中没有高中生那么多羞涩感,更没有成年人那样复杂的心理障碍。”对初中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有时间和精力的乃至情绪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应抓住初中阶段这个训练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

力的黄金时段,进行以下训练:

一、明确要求,循序渐进

初中新生一入校,就明确提出努力方向和长远目标,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每节课前3--5分钟口头作文练习,分三步走。

第一步:基本要求训练。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按记分册顺序由一位同学作口头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听众(目光注视至倒数第二排同学的脸,可使全班同学感受到你的目光),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能抓耳挠腮。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调要有起伏顿挫。在内容要求上相对较松,讲清一件事即可。但对基本要求却要一丝不苟,采取评比打分的办法,先由教师示范评议一两次,以后均由学生评议、打分,教师总结后将分数记入记分册作文成绩栏。经过一学期的严格训练,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本素质上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第二步:在素质训练的基础上,从初一第二学期到初二第二学期,从口头作文的内容、质量方面作重点训练。具体要求是说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景和物。要求①文体特点突出,主题鲜明,观点正确;②层次清楚,首尾照应;③用词准确恰当;④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描写方法;⑤对所讲事件作适当评论。在第一步素质训练的基础上,新的要求一项不足扣一分。这一阶段,已经过良好的素质训练的学生,主要精力就转向口头作文的内容。由于受这个年龄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很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露怯”。因此,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注意观察、分析;主动阅读优秀范文,从中学习观察、命题、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各种方法,还要力求新鲜、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日渐开阔,选材日渐丰富,分析、评论也越来越深刻。他们说学习的苦与乐,倾诉“乘车族”的艰辛,对桩桩件件震撼了自己心灵的社会现象谈感想;进而谈环境污染,谈限制人口发展,谈“我们呼唤和平”……我再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异同,使他们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书面作文的水平,使“说”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

第三步:初三年级,要求由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内容改为抽签。预备铃一打即上台抽一条由教师和同学拟好的题目,略作思考后即席作文。(这个要求在初二年级期末即明确提出,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思考时间短、发言时间有限制,初一、初二训练的各项要求不变,口头作文的难度明显提高。我又注意命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并按月提高作文题目的要求,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神秘感,带点紧张与不安,而后又获得成功的喜悦。一开始难度较大,准备时间可稍长,但不超过三分钟,发言时间可稍短,但不少于两分钟。起初学生略感困难,很快也就适应了,而且思维更加敏捷,语言更加凝炼,态度也更加自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训

练。

二、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加强实践

对学生的语言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周围的语言环境。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说普通话,教学语言干净、精炼、逻辑性强、有趣味性,以优美的语言范例影响学生。同时要提醒、教育学生注意分辨、分析周围的语言环境,从语法、修辞、逻辑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语言,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初一年级有位同学看了电影《狮子王》之后,以《也说口语》为题,批评了配音中的“广东普通话”,如“哇噻!好酷噢!”等;他还列举了一些同学说话中的“好看噢!好高兴好凉爽好快活啦!”一类语言,指出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努力引导学生营造班级语言规范化“小气候”的同时,又要注意为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各种机会。

1、推荐评选优秀作文。无论是每日一篇的优秀作文推荐还是学生互评的作文,都由学生上讲台逐条分析、评价。

2、提高对口头作文评价打分者的要求。评价并打分的同学由教师指定。对这些同学,说话的基本要求与作文者相同,还要求他们以友善、认真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既有与全班同学的横向比较,又有与作者自身情况的纵向比较,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3、搞班干部“竞选”。人人都要当值周班长,有“竞选宣言”“施政演说”,卸任时要作“工作总结”,发言均限制在三分钟以内。这既施展了才能,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家长会以学生汇报为主。在个人“述职”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向家长汇报本组每个成员的品德、学习、纪律等情况,由班长汇报全班的情况及小组长的个人情况。小干部们的汇报既有表现、又有各种数据,非常明确具体。不少家长转而向小组长、班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学生看到自己的发言这样被大人重视,积极性大为提高。

5、组织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由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演课本剧;由学生组织、主持演讲比赛和辩论会,并观摩高年级同学的辩论会,增强兴趣,提高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的,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一定会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7.《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七

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语言的发展。

基于上述所廛,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想,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二、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翮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还有学习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四、补想使学生既收读懂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五、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犭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六、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来,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教《未来的房屋》老师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铖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 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至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意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假想能力,如学了《一幅壮锦》之后,联系课外阅读,让学生写《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的我》等文章,培养学生假想能力。当然在这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要抓住课文中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使“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在教学中,由于能注意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因此同学们非常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作者:刘运忠

审稿人:李传家

单位:苑庄镇田村小学

18.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篇十八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在教师反思中,我认为课后反思尤为重要。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的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还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成功与不足,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上完一节课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够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不断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19.《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篇十九

一、结合专业改革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

高职高专数学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数学与其他专业学科间的整合, 建立结合专业需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点的职业课程体系.笔者认为要建立普遍适合各专业需要的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此方案包括了进行模块化数学教学的目的、模块化数学教学的过程、模块化数学教学的要求、模块化数学教学的考评、模块化数学教学的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模块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又分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公共模块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生需要的公共数学基础来开设的, 其中包括微积分和数学常用软件学习的内容;专业模块主要是针对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 共设有级数、运筹学等十个专业模块, 可由各专业负责人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自主选择;选修模块是针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如针对学生“专升本”普遍需要的数学内容但学生所在专业可能并未开设的数学模块:线性代数等.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共计十三个教学模块, 每个模块都设有讲授学时、教学内容、前导课要求、选讲专业、授课学期的详细说明.数学模块化教学试行方案结合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学生有效地结合专业进行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改进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

1. 重视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

高职高专数学存在着大量现成的数学模型, 如导数、微分、定积分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计算方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展现知识建立的过程,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运用归纳法和类比等数学思想积极探索, 使学生深刻领会知识概念的内涵, 明确可以应用的方向, 为今后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打下基础.如:在冶金专业讲授高职高专数学中的“微元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直观展现出微元法建立的过程, 明确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特点, 选用学生专业课用到较多的变力做功的模型实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现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为学生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冶金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物理化学课, 在研究冶金过程所产生的体积功就是典型的微元法模型应用.

2. 将数学软件应用融入高职高专数学教学

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计算机的普及运用, 使数学的实际应用如虎添翼.常用数学软件的运用, 是高职高专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数学软件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机房学习的状态明显好于在教室的数学理论课的学习.通过历届学生显示学生的上机成绩要高于数学理论课的学习成绩, 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软件既好学又好用.

数学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的基本工具, 为数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 (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 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 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 辨明数学关系,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数学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让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 展现合理的思维情境, 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 从看来杂乱无章的数学知识中梳理其内在的联系, 归纳数学的解题规律, 进行类比思维训练, 如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方程进行类比,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进行类比, 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的距离公式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类比等, 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从数学教学思想上看, 数学应用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析、计算或逻辑推理, 正确、快速地求解数学问题;二是会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去抽象、概括客观对象的内在规律, 将实际问题的无序状况转化为明显的数学问题, 即构造出待解决的数学模型.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大多数的数学教学中, 侧重的主要是第一个方面, 学生接触到的问题几乎是现成的数学模型.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是第二个方面的能力.

数学建模课可弥补一般数学课程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首先, 高职高专院校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面向全院的数学建模选修课, 普及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针对高职高专生的基础及认知特点, 作为授课教师笔者在数学建模课中首先向学生讲授此课的作用和学习方法, 在授课中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简单而经典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式教学, 如公平席位分配的问题, 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 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分析问题, 开拓思维, 合理定义“不公平度”, 提出各种建立解决问题方案的思想, 比较其优劣, 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让学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的内在过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 学生要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 撇开非本质属性, 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对实际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构建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 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方面转化, 使学生真正受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

其次, 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期末定期组织数学建模竞赛, 参照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的要求及竞赛程序, 选拔数学建模优胜者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这不仅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参加数学建模活动起到导向作用, 并且为学生下一步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选拔出来的优胜者, 学校安排在暑假进行进一步的数学建模集训, 补充和完善数学建模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数学软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开设数学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实作, 并借助计算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求解和检验所以, 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和实践环节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很大弊端是学生数学实践少, 数学应用的环节不多.数学学习是一个经验、理解、运用、反思的过程.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 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数学实践机会, 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大有益处.

数学实验室开展的学生实践, 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际问题为载体, 以计算机为媒体, 以数学软件为工具, 以数学建模为过程, 以优化数学模型为目标的数学应用过程.在此活动中, 问题解决构成实验目的.

总之, 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性教学应根据专业需求, 以“必须、够用、实用”为主旨, 构建数学体系和内容, 培养懂知识、能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这是企业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数学教育的要求, 也是高职高专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l]葛云飞, 卢伟明.技术数学——高职高专数学改革的趋势[J].河南教育 (高教版) , 2006 (10) .

[2]何光峰.国外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J].教育与管理, 2005 (8) .

[3]王积建.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学设计范型的构建[J].教育与管理, 2006:23.

上一篇:中职示范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调研问卷下一篇:法学在职研究生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