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24-10-10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共14篇)

1.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3~54页例

7、练一练,第56页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比表示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4)出示试一试。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 : 15表示什么?900 : 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 : 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900 : 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4.指导学生领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结合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 2.练习九1~4题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53~54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师:学数学就得和数打交道,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 同学们已学过很多数, 最先学习的是?

生:自然数, 也就是后来的整数。

师:后来我们又一起学习了?

生:分数、小数。

师:不错。今天所学的知识也跟数有关 (板书:数) , 但又有别于前面学过的数, 因为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字——“倒” (板书:倒) ,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倒数”。 (板书课题)

师:“数”, 大家都很熟悉, 但加了一个“倒”字就有了新的不同的意义, 老师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 加了倒字的数也就是倒数会是什么样的?

生: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

生:倒数是不是指倒了以后的数?

生: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师:什么是倒数?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概念, 正确的定义显然只有一种。所以, 你觉得今天这堂课咱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倒数? (板书:是什么?)

师:除此之外, 同学们还想了解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学了倒数有什么用。 (板书:用在哪?)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倒数。 (板书:怎样求?)

师:好,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赏析】倒数自然跟数有关, 所以, 课始的问题既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 又是新旧知识间的一种沟通, 当然, 教师醉翁之意不在“数”, 对“数”的正面强化正是为了与加了“倒”字后的新知形成更为强烈的认知冲突, 由此, “倒数会不会就是把数倒过来”等原始的想法、真实的问题得以呈现。也由此, “是什么”“怎样求”“用在哪”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内需的驱动下巧妙、无痕地转化为学生急切想了解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既抓住了知识的特征, 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规划展开路线,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 却又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情理相融, 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片段二】

师:什么是倒数?其实就一句话, 老师可以告诉你, 当然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看书, 同学们更喜欢?

生:自己看书。

师:请打开数学课本第36页找到这句话, 轻声地读一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倒数? (生答, 师板书)

师:这句话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想知道“互为”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 谁来说说想法?

生:互为就是相互的意思, 就是你是我的倒数, 我是你的倒数。

师:学到现在为止,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还有问题吗?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倒数这个概念的成立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 你发现了吗?

生:乘积是1。

生:还有就是要两个数。

师:不错。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

【赏析】余文森教授针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了“三讲三不讲”原则:“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解决不了的。在教学中, 教师较好地处理了讲与不讲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学, 对倒数的意义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对问题、困惑处的探讨、交流深化了认识;教师于无疑处生疑提出的问题则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倒数概念知识本质的理解。

【片段三】

师:请打开作业纸一,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根据倒数的意义自己写几个分数并求出它的倒数, 然后同桌两人一起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讨论后, 展示作业纸, 交流求倒数的方法, 教师板书方法)

师:倒数的概念掌握得很清晰。但也有问题, 求前面一些分数的倒数我们只要直接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行, 这里怎么就不行了呢?

生:因为前面都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这里是带分数。

师:问题又来了, 那带分数的倒数又到底应该怎样求呢?另外, 求一个数的倒数, 这个数除了分数, 整数可以吗?小数呢?那求整数、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提供思考时间)

师:接下来, 我们准备分组来研究, 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二, 先试着来求出几个数的倒数, 然后四人小组思考、讨论作业纸下面的一个问题。 (作业纸分三大组, 每大组研究同一类数, 每生求出一类数中四个数的倒数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通过举例研究, 我发现求______的倒数, 只要______。

学生讨论完毕后,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纸, 集体反馈。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屏幕, 这一组研究的是求带分数的倒数, 先看倒数求对了吗?他们发现的求带分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这一组求的是整数的倒数, 他们总结的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求一个整数的倒数, 只要用这个数作分母, 用1作分子。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还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 然后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整数当中有两个数比较特殊, 知道分别是谁吗?它们的倒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两个数分别是1和0。

生: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师:请说明理由。

生:两个数的乘积是1, 这是倒数这个概念成立的前提, 而0乘任何数都得0, 所以0没有倒数。

师:由此, 求一个数的倒数, 对这个数还得加一条说明, 那就是?

生:0除外。

师:这个小组求的是小数的倒数, 先看求对了吗?他们总结的求小数的倒数的方法是?

生: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的方法是用1除以这个小数, 也能求出这个小数的倒数。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 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两种方法都行, 涉及具体的题目, 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生:我们认为把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可能更适用于一般情况。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你的说明有理有据, 所以求小数的倒数, 我们一般也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

师:经过讨论、研究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入了, 现在,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求倒数的方法, 你会怎样说, 为什么这样说? (生答略)

师:学到现在为止, 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答略)

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4.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

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1)比较复习题与例2 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 ”的含义

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 是哪个量?(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

说说 的含义,独立解答。(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提问:可以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结合回答,板书画出线段图。

指出:条件和要求问题的数量不对应,可以先求出与 对应的数量看了多少页,再求问题的结果。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提问:求黑兔多少只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和同桌说一说,再解答。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指出:这题中 这个分数表示的数量和要求的问题不对应,所以可以根据总数量和已知的分数求出 的对应数量,再求出问题的结果。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9~80页例

3、练一练,第81页练习十三第3~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1)比较复习题与例3 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 ”的含义。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 是哪个量?(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24+24×,说说24× 的含义,独立解答。(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 ×(1+),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最后再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3~5题。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81~82页练习十三第6~11题。教学过程: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巩固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引导:这两题可以怎样想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提问:这两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做练习十三的第10题 学生默读题目,交流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里哪个是单位“1”的量,和 对应的是什么数量?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讨论可以怎样做,然后自己完成解答。

4、拓展练习

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补充条件:

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20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20× 20+20× 20-×

四、课堂总结

1、课堂小结

5.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 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6.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等生字。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现在都穿什么衣服啦?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瞧(出示挂图)你们觉得冬天怎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词语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提醒:小朋友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上到下。)2.老师这儿有词语卡片,能把它贴在相应的图下方吗? ⑴生读词卡,贴词卡。

⑵交流:冬天到了,天气怎样? 哪些植物躲到洞里过冬了? 哪些植物不怕冷呢?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你知道这12个词语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组织学生通过“找朋友”游戏,把词语分类,分成冬天气候、植物、动物和运动项目四类。4.学习生字词。

⑴想要读好韵文,必须把生字词语会读了,读准了才行。请小朋友根据拼音读准词语。

⑵“小老师”教学字音,必要时,教师帮助正音。“绳”是后鼻音;“滑”是三拼音节;

“刺、翠”的声母都是平舌音。

⑶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直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个字音。⑷小朋友,有不理解的词儿吗?师生交流,共同解答。蟒蛇:我国最大的无毒蛇,冬天要冬眠。

蜡梅:因为蜡梅在每年的冬末开放,所以人们又称它“腊梅”。5.练读所有词语。

⑴师先范读,以“词串”的形式读,每个词串内的词读得稍紧凑些。⑵学生练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开火车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用编字谜、编顺口溜,换部件,分析结构等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 翠:小卒字头上插羽毛。

蛇:虫+它,虫字变得瘦一点。滑:三点水+骨(及时书写骨的笔顺)。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刺:左边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3.指导书写前四个字。

⑴认识新偏旁“羽字旁”,出示“翠”与“羽”,启发学生观察比较,掌握两者的区别。“羽”字的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钩,作偏旁时则都变成了横折。⑵自学笔顺(见练习5)

⑶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讲解并范写。⑷学生认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

四、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诵读词串。完成同步导学1—6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卡片。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可以帮它找个朋友吗?

二、朗读感悟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⑴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⑵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⑶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⑷齐读三个词:寒流

北风

大雪。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⑴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⑵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齐读。

⑶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人们还写了许多诗歌赞颂他们呢!谁来背背看!

(相机提示:陈毅《青松》、王安石《梅花》等,引领学生熟读成诵!)⑷冬天除了“岁寒三友”,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⑴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⑵蚂蚁躲在洞里多舒服呀!到了冬天,刺猬、蟒蛇吃得饱饱的,早早地躲在洞里睡觉了,它们要睡上一个冬天呢!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冬眠吗?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⑴指名说,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出示:今天早晨,小朋友们在雪地里锻炼,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⑵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⑶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5.诵读词串。

6.试着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完成同步导学第8题。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冬天的气候、植物、动物、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还知道哪些描写冬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交流。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4个生字,认读。

2.检查,说说“刺、猬、冰、滑、绳”的笔顺。

3.你认为哪个生字最难写呢?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观察应如何写好它,师范写并提示间架结构应如何摆好。

7.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8.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9.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篇九

1.光在空气和()等物质中都是沿()传播的。

2.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等量相加,会出现另一种色光的()色光。

3.彩虹的颜色按照从内圈至外圈依次是:()、()、()、()、()、()、()。

4.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有关。

5.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处传到温度较()处。

6.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中也能进行。

7.()和()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8.海底地震会引发()。

9.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

10.雨和雪的本质都是(),都是从()中降下来。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

1.()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

2.()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3.()左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

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5.()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6.()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不可以发生热传导。

7.()在沉积岩中有时能找到化石。

8.()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一般都比较光滑。

9.()人在冷的时候多穿衣服会让身体热起来,这是衣服能生热。

10.()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害。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霓虹灯、火炬

B.白炽灯、激光、油灯

C.闪电、萤火虫、极光

2.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人眼→准星→靶标

B.靶标→准星→人眼

C.人眼→准星→靶标

3.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

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4.下列情形中,全部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手影游戏、猴子捞月

B.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C.凿壁偷光、一叶障目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6.电水壶是运用()两种方式传热。

A.热辐射、热传导

B.热对流、热传导

C.热辐射、热对流

7.导致地表变迁的外部力量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风

8.今年的9月7日最有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A.白露

B.霜降

C.秋分

9.下面关于露和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露和霜都是白色的B.露多形成于冬天的夜晚

C.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10.雪花的基本形状是()。

A.没有固定形状

B.六边形

C.五角星

11.下列情景中,关于刺激和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被闹钟叫醒时: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应

B.学生在绿灯亮时过马路:过马路的行为是刺激,绿灯亮是反应

C.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体内的腹涨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应12.把眼睛闭起来,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手背、指尖、肘关节外的皮肤,按皮肤敏感性从高到低排列为()。

A.指尖、手背、肘关节外

B.手背、指尖、肘关节外

C.肘关节外、指尖、手背

13.大脑的颜色是()。

A.红色

B.白色C.淡粉色

14.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小时的睡眠。

A.9

B.10

C、11

15.人的大脑分工不同,()分管语言、书写、数学、逻辑等。

A.左脑

B.右脑

C.小脑

四、连线题,将人体接受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连线。

(共8分)

刺激

反应

胳膊有处地方有点痒

避开它们,绕着走

闻到香味

迅速将手握起

吃到苦的花生

深呼吸,感到满足

抓尺子时看到同伴松手

抬起另一只手抓挠那

看到路上有碎玻璃

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里

听到巨大声响

找地方吐掉

五、综合题(共22分:第1题7分,第2题15分)

1.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

2.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玻璃)、(直线)。2.、(互补)。3.(紫)、(靛)、(蓝)、(绿)、(黄)、(橙)、(红)。4.(小孔的大小)。5.(高)、(低)。6.(真空)。

7.(岩石)和(土壤)。8.海(海啸)。9.(运动)。

10.(水),(云)。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

1.(×);

2.(√);3.(×);

4.(×);5.(√)人;6.(×);7.(√);8.(√);9.(×);10.(×)。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2.(B);3.(C);4.(B);5.(A);

6.(B);7.(C);8.(A);9.(C);10.(B)。;

11.(B);12.(A);13.(C);14.(B)A;15.(A)。

四、连线题,将人体接受的刺激与相应的反应连线。

(共8分)

五、综合题(共22分:第1题7分,第2题15分)

1.答: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线穿过小孔的时候,原来物体下方的光线跑到了幕的上方,而在物体上方的光线跑到了幕的下方。所以是倒立的。

2.答: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

热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10.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准教材小學數學第五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の物體相同時,兩端の物體數量比中間の多1;當兩端の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の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の現象,解決生活中の問題。

3、學生經曆探索規律の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の方法。

4、在解決問題の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の多樣化の思想。培養學生發現與應用規律の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の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曆間隔排列規律の探索過程,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の物體相同時,兩端の物體數量比中間の多1;當兩端の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の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教學難點: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の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准備:課件、作業紙

一、創設情境,認識一一間隔

師:同學們,老師覺得最近一段時間你們の表現特別棒,看這是獎勵你們の。師操作:出示兩個笑臉與兩個大拇指間隔排列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現在老師覺得同學們坐得很端正,繼續獎勵大家,猜老師會獎勵大家什麼呢?

猜得真准,你是怎麼想到の?

師:像這樣,笑臉與大拇指一個隔著一個排成一行,數學上,我們把這樣の排列就叫做“一一間隔排列”板書

師:在我們の生活中也有著這樣の排列現象 欣賞老師收集の一一間隔排列の照片

提要求:你們一邊看,一邊還要能找出哪些物體一一間隔排列? 出示:PPT(手鏈圖

紅白蠟燭圖

食物)

師:欣賞了這麼多照片,你覺得這些一一間隔排列看起來怎麼樣?

師:の確,這樣の排列看起來非常有規律、有秩序,給人一種“美”の享受。

過渡:三(1)班の同學很會觀察、很愛動腦筋,老師帶你們到兔子莊園去玩一玩。

二、觀察主題圖,自主探究

出示主題圖天氣晴朗,小兔子們正在列隊歡迎咱們呢。在圖中,能不能也找到像這樣一一間隔排列の物體呢? 學生匯報

師:這些一一間隔排列の物體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呢?咱們先來數一數每種物體の數量。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紙,數一數每一種物體の數量並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量

師:咱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幅圖

出示:每組物體在排列上有什麼特點?

每組兩種物體の數量之間有什麼關系

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研究 巡視,師:研究好了嗎?

現在把你們小組の研究成果來匯報一下。每組物體在排列上有什麼特點? 指名,生說一一間隔排列

師:の確,這三組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の。(鼠標指著大圖)如果沒有學生說一一間隔排列,則省略此步 師:還有什麼特點呢? 生:兩邊相同

師:咱們來具體看一看 點擊第一組變大,師:你來說一說

如果學生說不出,可以引說:左邊是(),右邊是(),兩邊()。再看第二組,你來說一說 再看第二組,你來說一說

師:兩邊相同可以說成是兩端相同。(板書:兩端相同)師:每組中兩種物體の數量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指名生:兩邊の比中間の多1個 師:你能具體說一說嘛? 生:夾子比手帕多一個 兔子比蘑菇多一個 木樁比籬笆多一個 或者

生:夾子比手帕多一個 兔子比蘑菇多一個 木樁比籬笆多一個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它們在數量上の關系嗎? 生:兩邊の物體比中間の物體多一個。

師:也就是兩端物體比中間間隔物體多一個。(板書:兩端物體比中間間隔物體多一個)

反過來說也就是中間間隔物體比兩端物體少一個

三、通過學生操作來解釋、驗證規律

師: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讓我們驗證一下:咱們來給小兔子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麼分の,(點擊一個圈)你們會分嗎?(會),那老師就把分蘑菇の任務交給你們了,完成作業紙の第二題分蘑菇,看誰分得又快又好。分好了嗎?

在分蘑菇の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最後一只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の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點擊課件。真の是這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誰能用剛才學到の知識來解釋一下。

生:兩端相同,排在兩端の物體多一個,所以多了一只小兔。中間の間隔物體比兩端物體少一個,所以少了一個蘑菇„„

師:其他兩組排列裏也是這種現象嗎?咱們來看一看

出示夾子手帕圖。如果把一個夾子和一塊手帕看成一組,也像這樣圈起來後,結果會怎 2 樣?

生:多一個夾子

師:為什麼會多一個夾子呢?

夾子是排在兩端の物體,所以比中間の手帕多一個

師:再看看木樁籬笆圖,把一根木樁和一塊手帕一組一組圈起來後會出現什麼結果? 生:多一根木樁

師:為什麼會多一塊木樁呢?

生:兩端相同,排在兩端の物體比中間多一個,木樁是排在兩端の,所以就多了一根 師: 是不是一一間隔排列の物體,兩端相同時,排在兩端の物體一定比中間間隔物體多1個 呢?(大部分學生有些遲疑,不敢確定)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請小朋友們任意畫兩種圖形,一一間隔排列,兩端相同。畫好後,數一數兩種圖形の個數,看看有什麼關系?

收集兩份優秀作業讓學生自己展示並說說有沒有驗證規律 師:其他小朋友畫の也符合這個規律嗎? 生:符合

說得真不錯,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 出示: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生:19個蘑菇

師:說說你是怎麼想の?

把20塊手帕像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 生:21個夾子

師:說說你是怎麼想の?

(過渡)師:你們真愛動腦筋,小兔子看你們學得這麼棒,決定教你們玩一個遊戲,想玩嗎?

四、遊戲,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遊戲名稱叫“男生女生來排隊”の遊戲(課件:遊戲:男生女生來排隊)

老師要找三名男生、三名女生來按照老師の指令排隊,其餘同學當小裁判,5秒內完成指令の話就給他們鼓掌。

想上來玩遊戲の小朋友趕緊報名哦!指名學生上臺後。師:准備好了嗎? 老師開始下指令了

1.第一個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

2.第二個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每個男生の兩邊必須有一個女生。學生發現了問題

師:要使每個男生の兩邊必須站一個女生可以怎麼做?開動你們の小腦筋。

女男女男女男女/ 女男女男女 生:下去一個男生

師:哪個男生離開隊列,男生の兩邊就都有了女生了。生:某某

師:如果這個同學上位の話,隊列の兩端站の是(女生),女生の人數比男生人數多一個。師:除了讓這個男生上位,有沒有其他の辦法使男生の兩邊都有女生。

生:再喊一個女生上去

師:誰願意上來。指名女生上臺 師:現在站對了嗎?

師:咱們來觀察一下這個隊列,男生多還是女生多? 女生

師:你是怎麼發現の? 數出來の

師:有什麼方法,不通過數數,就能一下知道女生比男生多?

生:男女生一一間隔排列,女生站在隊伍の兩端,所以比男生多一個 還想繼續玩遊戲嗎?

那咱們就一起來玩這個遊戲,不過要開動小腦筋哦!師:老師這兒有四個男生,排成一排,現在最少來幾個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間隔排成一排? 3個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排列の? 請你上來排一排

為什麼只需要3個女生就夠了?

生:因為男生在兩邊,比女生多一個,女生少一個,所以只要3個女生就夠了 師:最多需要幾個女生呢? 生:5個

師:怎麼排?你能說一說嗎? 生:女生排在兩邊。比男生多一個 師:和他想法一樣の舉手。真棒

除了這兩種方法,有沒有其他の方法? 4個

你來說說來4個女生怎麼排? 出示: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還可以怎麼排?

出示: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這兩種排列方法和前面の排列方法有什麼不同嗎? 生:兩端不同,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板書)師:咱們來回顧一下,在什麼情況下,女生の人數比男生少1? 在什麼情況下,女生の人數比男生多1? 在什麼情況下,女生の人數和男生同樣多?

五、回顧學習過程,談體會

師:回顧我們探索和發現規律の過程,說說你有什麼收獲?

生1:兩種物體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它們の數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生2:一組一組地圈一圈,容易發現間隔排列物體間の數量關系。師:下面就讓我們用自己の收獲去勇闖智慧穀。

五、解決問題,出示:智慧穀 第一關判斷對錯

師:看到題目後先想一想,等老師倒計時到1の時候,用手勢把答案告訴老師,對の打勾,錯の打叉(教給手勢)

(1)★▲ ★▲★★▲„„ ★▲★這組 排列中★の個數比▲多一個。

„„„„„„„„

()

(2)課桌和椅子一一間隔排列,課桌有10張,椅子有10把。„„„„„„„„

()第二關:解決問題

一年一度の人民公園菊花展即將開幕了,展臺上已經運來紅菊花100盆,如果按以下方式一一間隔排列展出,還需要運來多少盆黃菊花?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

六、總結拓展

快要離開兔子莊園了,老師想把這串珠鏈送給小兔子們,你們說是紅珠子多還是黃珠子多呢?

說說你們の理由

師假裝操作,我現在就把它排成一行,看看是不是一一間隔排列

圍成一圈の間隔排列其中有著怎樣の規律呢?與排成一行の間隔排列又有著 請同學們課後去思考

1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学具,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1-4题。

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5题。

1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4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5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4、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写诗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5.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出它的外部特征、价值和用途。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逆”、“毅”、“撰”、“膜”、“礁”等组成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比喻句及名言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悟伟人成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拓展延伸阅读,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申诉;完成“家乡的一种美味”习作。四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语文与生活,能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通过第二部分诵读与语感,明白“从岩缝中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五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5.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出它的外部特征、价值和用途。六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用“争夺”、“争持”等词语造句。

3、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4、练习口语交际,说自己喜欢的名言;完成“家乡的名人”习作。七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认识二类字,会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文,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从小爱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1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2.比较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了解它们不同的特征。

3.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4.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了解这些物体运动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

【教学重点】

1.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认识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物体运动的轨迹

1.同学们都有乘电梯的经历,我们乘着电梯从楼上来到楼下,这就是我们运动的路径。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几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课本17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并且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4.出示课本15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这两幅图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它们运动的轨迹分别是什么?

5.请大家比较课本第17页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看一看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区别?

预设:第一、二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第三、四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6.我们把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把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7.在我们身边,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预设:

公交车运动是直线运动。

车轮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拉动公交车的窗户是直线运动。

司机的方向盘是曲线运动。

活动二: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运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大家见过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呢?

2.出示课本第1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

预设:

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3.除了书上列举到的物体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

集装箱的运动是平移。

气球的运动是上升运动。

钟表指针的运动是旋转。

钟摆的运动是摆动。

活动三: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不同形式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些,下面我们选择合适的物品,来做一做这些形式的运动。

2.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形式的运动。

3.活动指导:

出示课本19页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活动材料:毛线、电池、凤尾夹、橡皮筋、风车等。

4.学生分小组活动,从这些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分别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并且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体会这三种形式的运动的特点。

5.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本小组选用恰当的材料所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预设: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让它摆动,就做出了摆动的运动形式。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物,就做出了旋转的运动形式。

将电池放在桌面上,可以做出滚动的运动形式。

用风车做出旋转的运动形式。

6.教师引导:物体运动的形式除了摆动、滚动和旋转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形式,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这些运动形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试一试。

活动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几种运动形式。

出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直升机的飞行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预设:

直升机本身是向前前进的,这是一种前进的运动形式。

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直在旋转,这是一种旋转的运动形式。.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物体的运动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出示课本19页下面的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中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预设:

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

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预设:

走路包含前进、摆动两种运动形式。

高速运动的足球包括平移、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行走的公交车有旋转、前进等运动形式。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把物体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物体的运动有前进、后退、摆动等一些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中往往包含几种运动形式。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过程】

6.不同的运动

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让物体按照一定形式运动

14.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为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加习作3和练习3。

《小草和大树》:课文记叙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轮椅上的霍金》:这是课文记叙了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就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篇短文强凋了读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通过导读,使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习作3》:这次习作训练主题为“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是包括说、听、写等练习在内的综合性训练。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使美味成为孩子非常喜欢的食品,喜欢的东西学生自然有话要说。《练习3》: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研究重点

二、单元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4篇课文,1篇阅读,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38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练习3里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2)、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通过导读,使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不怕困难,不屈不挠,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抓好生字词教学,要检查、落实、过关。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3、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考点、考题点击

(一)、看拼音,写汉字。

pànnìjiānyìxiázhǎizhuànxiě()()()()piānpìpiēxiàzhāntiēxiànchǒu

()()()()(二)、巧填同音字组词。

rǎngjùjiāojiàng

叫()根()()石()领

土()戏()()书()油

熙()钢()()布石()

(三)、选词填空。

开发开动开垦开采开创开辟开导开展()机器()荒地()产品()石油

()未来()道路()思想()活动

(四)、在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画“――”,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中。1 激烈的战斗不知何时才能节束。()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堂突和尖瑞。()我会好好诊藏这本书的。()害怕危险的心里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五)、照样子写词语。

有声有色(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原本本(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洋洋(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只要条件多么恶劣,我们都能战胜它。天涯海角是海南四大五星级旅游景点。疾驰的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飞快地行驶着。两个前后学期相比,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与错。(3分)夏洛蒂三姐妹之所以能把“小草”浇灌成“大树”,是因为她们有着顽强

不屈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顽强意志。()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简〃爱》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玄奘之所以能称为一代名僧,是因为他离开了名满天下的法门寺投奔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静心修炼的结果。()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生活强者。他____________科学精神和___________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鲁宾逊是一个________而又具有__________的人,在作者的脑海中是这个样子的:______羊皮短衣短裤,_______一把小锯、一把斧子,_________弹药袋子……

五、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1、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在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2、营造民主、和谐的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活动的课堂氛围。巧设探究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文本内涵。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

4、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与写作方法。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情感性,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上一篇: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下一篇:西南政法大学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