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魂征文小学生(共14篇)(共14篇)
1.中华魂征文小学生 篇一
在风雪交加的冬天,百花凋零。唯有那梅花傲立在枝头,展示着自己的美丽。风雪愈大,她开放得愈是美丽。她孤独、勇敢、坚贞不屈。她不畏强权,她要向暴风雪宣战。梅花的精神不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吗?不正是中华之魂吗?
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清朝政府到了最腐朽没落的时候。西方列强屡屡犯我国界、占我国土、杀我同胞,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可是,英雄的中华儿女没有倒下,四万万兄弟姊妹携起手来,同仇敌忾,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般开天辟地的奇迹不正是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创造出来的吗?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入侵朝鲜,进而威逼我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地盘旋于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城市,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域,阻止解放军 。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军事、经济实力尚不雄厚,反不反击美军的挑衅成了中央首长举棋不定的一大难题。要知道,美国当时可是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军事经济实力强大,从未打过败仗。我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于同年十月出兵朝鲜,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大幕。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五战五捷,赢得漂亮!有人也许会问,在这场战争中,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又是如何能战胜强大的美国的呢?毛主席风趣的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赢的是一场人类正义的战争。在这一战役中,不正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的精神吗?
公元二千零八年五月二十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大地震。一时间,数万名同胞被夺去了生命。整个汶川县城成了一片废墟。中国十三亿人民迅速从悲痛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三年过后,汶川重新站立了起来,变得更加繁荣。在这场巨大的天灾中,不正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吗?
不屈不挠、不畏强权、团结一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之魂。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中华之魂,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中华魂征文小学生 篇二
日前, 记者就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中文学科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贺信民教授。曾担任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的贺信民教授, 现任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几十年来, 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在中文系任领导工作, 对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入的认识。
记者:贺老, 您好。在您的著作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词汇“文脉”, 并且您一直倡导要保护并发扬中华“文脉”, 那么您能具体阐释一下“文脉”的内涵吗?
贺信民:“文脉”即英文中的context一词, 意指上下文的一贯性, 前后文的逻辑性, 是文章写作的一个概念。这应该是“文脉”一词的原初意义和狭义界定。朱自清在《写作杂谈》一文中讲的“文脉”就是这个意思。后来, “文脉”一词被引申为“文明演化之历史血脉”、“文化的承启关系、发展的脉络”等意思, 比如人们要表述一个城市产生、发展、变迁及记忆延续, 也称之为“城市文脉”。我在这里使用“文脉”一词, 是指:中国汉语言文学衍生、发展脉络及其盛衰、消长轨迹。
“中文”, 作为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概念, 天然地承担着“中华文脉”传承、接续的责任。
记者:既然“文脉”一词是指中国汉语言文学衍生、发展脉络及其盛衰、消长轨迹。那您能否具体谈一下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中, “文脉”是怎么延展的以及它的现状如何?
贺信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 以迄元、明、清, 名家辈出, 经典无数, 浩如烟海, 波澜壮阔, 蔚为大观。然而, 中华文脉一如中华民族的命运, 也是多灾多难的, 曾几度濒临“断流”之危。特别是近代以降, 先是受新文化运动冲击, 后是被“左翼”文学挤兑, 尤其是“文革”年代被“泛政治文化”阉割, 气息奄奄。原以为新时期的到来, 会使“香火”接续, 重塑“金身”, 孰料市场经济、商品大潮山鸣谷应、势不可挡, 将中华文脉资源横切竖剁、“整销零售”, 折腾得满目疮痍而尤未见消歇。微观地看, 近几十年的出版物, 学人抱怨“无错不成书”;大小纸媒, “鱼成鲁, 虚成虎”, 司空见惯;一些地位显赫的媒体的“名嘴”主持说错话、读错字, 不讲究语法规范 (如“有”的滥用、对成语的任意颠覆) ;为数不少的小、中、大学老师, 甚至是语文老师, 写不好汉字、讲不好汉文;充满电视荧屏的娱乐节目, 更是乱象纷呈、媚俗不堪, 一味追求新潮, 儿戏民族语言成规;著名清口相声演员周立波信口就说出“‘造谣’是名词”;“央一黄” (央视一套黄金时段) 播出的电视剧也常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 人名、地名、建筑、服饰、饮食、民俗、典章制度错讹、混搭, 将“端履门”念成端“复”门, 将“畸形”读成“奇”形……不一而足。宏观一点、高位一点地看, 几乎所有官方文本、首长讲话, 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缺乏文字魅力, 缺少语言“个性”;学术风气不正, 抄袭、剽窃、拼凑丑闻层出不穷;高学历者“博士体”文风普遍, 新八股几成范式;央视《百家讲坛》屡被指伤纠错;有学者曾感叹“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日本” (姜亮夫先生当年就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日本有青年学者就认为中国同行不如他们更熟悉中国经典;不少学者以为, 中国大陆学者不如海外汉学界学风严谨、纯正;屡见报端、杂志的“仿古”诗词, 怎么也读 (更遑言“吟”、“品”) 不出“那么个”味儿来等等。如果用中医脉象作比,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两千年文明史上, 前、中期的“文脉”脉象总体上是“洪”而“实”, 脉动有节律, 强劲有力;近世以降, 尤其是近六十年来, 脉象渐显“浮”而“滑”, 律动快而无序, 隐而不彰。
当然, 事态也许没有这么悲观。近几年来, 严肃出版物文字错讹现象有所改观;一批学养深厚的大家前辈著书立说、言传身教, 孜孜不倦地传续着“学统”“香火”;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不仅有傲视前贤的学术新著, 而且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说方式;日益增多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意识到传统资源的宝贵, 有志于做中华文脉传人。尽管如此, 从学风、文风、世风大势研判, 中华文脉的“魂”兮归来依然是雾里端倪, 前景也许不错, 近景则未可乐观。
记者:从“三风”令人担忧的现状, 我们确实也感觉到了中华文脉的脉息“浮”、“滑”, 那么作为与文脉天然相连的中文学科在这样的时刻, 应该担当起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
贺信民:作为与中国现代大学同步走来的老牌学科, 又是深深扎根于文明古国的传统学科, 应该说中文学科是中国大学中最成熟的学科之一。在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当下, 中文专业不仅分布广, 而且规模大。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 目前中国大陆开设中文专业的院校约有500多所 (有信息说有593所) 。截至2012年底, 全部在校专科生有9百多万人 (9642267人) , 在校本科生有1千多万人 (14270888) 人;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院校约300多所, 在读硕士生约143万人, 博士生近28万人。
这样的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规模, 究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设置还是教育市场的客观需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明晰? (是明晰好还是不明晰好?) 课程体系是否完善? (“完善”的标准是什么?是“完善”好还是不完善好?) 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 (“质量”标准是什么?谁来给出评价结论?) 各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如何评价就业质量?是专业对口好还是不对口好?是看一时还是看长远?) 这些问题, 恐怕很难有谁能给出中肯而明确的回答, 只有等待时间和实践去证明了。
中文学科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寻解, 也许有助于破解上述难题。
我对“中文学科使命”的回答是:专业重建与文化担当。
所谓“专业重建”, 是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审视、定位, 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梳理、构建, 对教材编写、选定原则的重新反思、修正,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途径的重新考量、确立。所谓“文化担当”, 是指:在对“文化育人”大理念认同的前提下, 通过经典文本的系统阅读、讲解、消化、领悟, 让丰富博大的传统人文精神“细无声”地注入受教者的血脉, 促使健全人格的养成, 并使之在其人生全程中不断发酵、再生、弥散, 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记者:中文学科专业重建的历史使命可谓重大, 文化担当的使命更是意义深远。在当今大环境里, 中文作为一个学科, 它的重建需要各种条件, 您认为当下的现状对于学科的发展以及重建有什么影响?
贺信民:作为一门传统学科, 中文专业目前的办学规模已然够大。近十年来, 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种评估、检查不断。不能说这些努力没有成效, 但一是事物的发展、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是现行的一系列做法是否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学科建设规律, 这种努力到底是同向驱动呢, 还是南辕北辙呢?也大可商榷。于是, 从业界到社会, 颇多微词, 颇多不满。
据《光明日报》报道, 2011年11月初,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港台韩日等知名大学中文系掌门人聚首杭州, 共商中文学科走出困境的对策。可见, 这次会议的前提性背景是:中文学科面临“困境”已是同行共识。那么, “困境”要素何在?社会世俗化, 教育市场化, 管制政府化, 高校行政化, 学术评价指标化等, 应当是大环境因素。浙大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调侃说:在这个“量化时代”, “国家课题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站在中国大陆中文学科制高点上的北大人也感叹“中文系风光不再”。浙大在读硕士刘杨在其博客中称:“中文学科地位边缘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五期陈会兵文章说:“汉语类课程内容陈旧, 枯燥繁难, 教学矛盾突出。”……质疑、感慨、抱怨、无奈, 实在有之。
从一个“身在此山”者的现实感受来说, 体味也许更杂多。就其主要矛盾而言, 不外如下十种:一是“重理轻文”的普遍偏见使其不能“认祖归‘中’” (回归学科中心地位) ;二是“办学成本廉价”的偏见和“刀下见菜”的功利观念使其不能得到有效支持 (陈平原称其为“长线专业”) ;三是高校扩招和趋利价值观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四是学风浮躁、底蕴不够及供求矛盾等原因导致优秀教师不足;五是权威教材难以适用差异明显的专业需要, 自选教材的自由导致低水平教材流行;六是现行教育制度规定的非专业课程对专业课的大幅挤压, 导致课时缩水;七是现存就业压力导致学制缩水;八是穷于应付的评估检查、量化管理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九是娱乐化环境和网络、手机的普遍使用, 导致学生疏远经典文本, 学力匮乏;十是无处不在的不良文风以及写作的媚俗化、网络化倾向, 极大地误导了学生的文风取向, 弱化了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凡此, 中文学科发展现状的不尽如人意, 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记者:中文学科的现状令人扼腕, 然而其文化担当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文化繁荣也是一个国家要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您认为中文学科要想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哪里呢?
贺信民:根据中文学科发展现状及其应当承载的“文化担当”的天然责任, 我以为, 中文学科重振与中文专业重建, 应该从处理好以下五组矛盾中寻找出路:
一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建国以后, 我们长期受“厚今薄古”思潮影响, 对优秀传统文化、文学遗产轻视、批判、否定多而尊重、借鉴、吸纳少。体现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文上, 自然就是今多古少、今重古轻, 导致了几代人对古典的生疏, 于今抱怨课程内容“繁难”即可见其后果于一斑。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 就是所谓“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的判定、取舍的问题。事实上, 在这一“革命理论”的遮饰下, 大量优秀的、优美的东西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愧对传统, 愧对往圣先贤。
二是现在与未来之间。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说:“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 在其本质意义上, 就是由于有本民族的文化个性。要保持这一民族文化个性, 就要一代复一代地传承、接续、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教育, 尤其是大学文科教育, 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责任。在这一方面, 我觉得《凤凰卫视·百年语文》介绍的叶圣陶等前辈在建国前后所做的努力值得借鉴。他们学养深、视野宽、立意高, 其处理传统、现代与未来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尤其是那种精神诉求和价值导向, 很值得我们效法、参酌。
三是知识与思想之间。文字、语言、文学, 首先具有“知识”的属性。作为一门学科、一个专业, 当然是要学习、掌握的, 而且这个学习、掌握过程绝非易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说话、写文章, 这是一种能力;于是, 这门学科、这种专业, 便又具有了“工具”的属性, 要使用好这一工具也非易事。这里的问题是, 文字、语言这些知识性、工具性材料, 以及由它们组织、结撰而成的文学文本, 又都是某种思想、情感的载体;而包含在这些符号、文体中的思想、情感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所谓“继承传统”, 说到底就是继承往圣先贤创造的、永远散放着真善美光芒的思想和情感;而且, 不光是“继承”, 还有责任“产生”、“创造”新思想, 延续和葆有仁心与诗情。陈平原在谈到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时认为:产生“思想”是其价值所在。在《人文学之“三十年河东”》一文中, 呼唤“人文学本该有的诗意、豪情、侠气与想象力”的回归。
四是学问与德性之间。有一位学者说过“化学问于德性”的话。大量事实表明:学高者德昭。以当代学者论, 季羡林、钱钟书、启功、饶宗颐等, 无不是为学堪称大师、尚德堪为世范者。求学问理之际, 德性人品存焉。人文学科中的文、史、哲, 既是最“担道义”的学问, 也是最讲究“知行合一”的学问;因此, 其中大家, 必是品学兼胜、极具人格风范之人。我们讲中文学科专业建设, 一定要在“顶层设计”时, 即确立学问研求与人格养成兼重的原则。这个“先入为主”的意志的有无, 绝非无关宏旨。“人格养成”, 听起来似乎有点“虚”, 其实, 将这一主观意志贯穿于中文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做到的。西南联大时期的那一批教育家, 就视大学教育为“人格养成”的教育;在那个精英教育的年代, 尚且如此, 何况今日?何况今日的中文专业教育?
五是素质与能力之间。而今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 不仅覆盖了高职高专, 而且几乎覆盖了二三本院校。这样的强调, 符合大众化教育时代社会大量应用型人才需求, 自然是大有道理的。然而, “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过分地、片面地强调“应用型”, 事实上必然会弱化学生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习染和提高。当然, 所谓“应用型”, 主要也是指实践“能力”而言, 而“能力”与“素质”并不矛盾。“素质”既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人格修养, 也包括为人处世的做派、言谈举止中所体现的气质、风范。温儒敏曾说, “文气”应该是中文系学生的“强项”。“文雅的气质”, 那可是受用终生的无价资本。一般地说, 高素质的人, “能力”必不会弱。温儒敏说, “会写文章”也是中文系学生的一大特长 (他所说“文章”, 包括文学创作、学术论文和一般性写作) 。温儒敏的两句话, 不就兼及素质与能力了吗?前文说过, 中文专业学生要着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而尤其重要的则是“读”、“写”二字。“腹有诗书气自华”,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书, 读好书, 无形中积累就厚;“厚积”就会“薄发”, 就会转化为妙笔生花的能力。据说当年南京师大中文系就要求四年写500篇文章。多读、多写, 是提高中文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不二法门。
以上所说的, “操作性”也许不强, 但如果其思路、精神取向能得到同行专家些许认可, 对中文专业重建或有补益。如若循此思路步步为营地去建设、发展, “文化担当”的专业使命即在其中矣。
3.徐昌俊“龙舞”中华魂 篇三
007年12月17日,澳门中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8周年,当晚音乐会压轴曲目是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徐昌俊创作的民乐合奏《龙舞》。庄杰派、马里、李聪农、王建华四位打击乐演奏家“斗鼓”一般,传神表达了激越、昂扬、喜庆的节日气氛和“中国龙”欢腾跳跃的精神气质。
《龙舞》自1999年首演后深受民乐团体喜爱,新加坡华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内的众多有影响的中外民乐团,甚至学生民乐团几乎都演奏过。2007年5月,彭家鹏带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赴捷克参加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以《龙舞》开场,开创该音乐节历史上首支曲目指挥返台3次谢幕的先河。彭家鹏盛赞《龙舞》:“是一首很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作品。”
《剑器》
东西方思想碰撞的火花
“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一定要重视传统音乐,配器同一个作品,民间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古典和先锋的、传统和现代的风格都要尝试,对任何风格都要少一点偏见,偏见越多我们就越狭隘。”
1985年,徐昌俊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时就完成了后来被专家誉为“民乐里程碑”的柳琴曲《剑器》,而且只用了两个周末一挥而就。一个学生的作品能够同时受到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喜欢,《剑器》自有它的独到之处:《剑器》的旋律非常民族化,如从心底流淌出的清泉,产生如此美的旋律得益于徐昌俊怀着喜爱和真诚之心收集了上千首民歌,唱了、背了几百首民歌。来上音之前徐昌俊就同老师一起学习民歌,发现一本好的民歌集,就用复写纸抄,一份给老师、一份留给自己,并且在抄的过程中挑选他认为好听的边唱边背。所以一入学,他的旋律写作就受到老师的欣赏。在上音徐昌俊如饥似渴地学习,“大一”时就开始了对现代音乐的研究,和声、音高、音响、作曲技法等等,为自己打下深厚的基础。内心深处有了完全东方的、民族的旋律,加之受到严格的西方音乐专业训练,5年的内外兼修,才有了这首《剑器》。
《龙舞》
埋下为民乐创作的种子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曲家意识到了民族乐曲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为民族乐器写音乐的责任,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1995年12月,徐昌俊在意大利度过了被公派出国留学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压抑、孤独、痛苦以及浓郁的乡愁一直围绕着他,其间他所听到的音乐都是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古典、浪漫派的西方音乐,徐昌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西洋音乐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但是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作品和文献,中国有那么古老的历史,那么丰富的民族乐器,留下的作品却很少。于是,这个身在异乡的中国作曲家有了一个纯朴的想法:回国以后要为中华民族的乐器多写作品。这个孤独的圣诞夜为徐昌俊埋下了要为民乐创作的种子。
1998年徐昌俊在新加坡观看当地群众的妆艺游行,震撼人心的开场锣鼓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正逢新加坡华乐团时任总监胡炳旭委约,于是才有了这首以打击乐为主的《龙舞》。作品以打击乐为目标设计,难度极高,在对速度和力度的层次把握上要求精细,高潮部分用了近6分钟的打击乐炫技性的华彩乐段来完成,持续的亢奋状态把听众带进了一个高潮迭起的热烈气氛中。
《凤点头》
融合中展现个性
“融合并不是要原来的个体失去自我,而是让有个性的自我在一起合作、交流,寻找合作的契合点,随后产生新的文明,融合是大的趋势,大家都在交流中体会到它的优势。”
《凤点头》是继《龙舞》之后徐昌俊为新加坡华乐团创作的又一部委约作品。2002年徐昌俊在美国做了半年访问学者归来,接触了大量的现代音乐,于是想在这个作品里把戏曲打击乐的节奏同现代音乐的技法结合起来,作品节奏性强,对扬琴演奏要求非常高,公演后获得极大的成功。2003年春天,中央音乐学院赴西班牙访问,徐昌俊又把《凤点头》重新编配了西洋管弦乐队版,实现了中国独奏乐器和西洋乐队的结合。《凤点头》在西班牙连演8场,场场爆满,获得了轰动效果。从《凤点头》开始,在音乐形式与内涵上徐昌俊开始了一条中西融合的路:“我对民间音乐的感情深入骨髓,中西融合的路让我的音乐语言更丰富,而不是丧失了自我。”
4.XX大学生中华魂征文1500字 篇四
眷眷赤子心,浩浩中华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XX大学生中华魂征文1500字 篇一
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著;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一代又一代,有大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跨的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与坚韧,不必钦佩陆游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胸怀与悲壮,不必喂叹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都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身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记得我们民族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缺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XX大学生中华魂征文1500字 篇二
纷纷战火,打不尽中国人的昂扬斗志,滚滚硝烟,烧不完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前辈们,你们用生命铸就了我们的幸福,朋友们,我们要用青春建设祖国的未来!
中华魂,这刚毅的名字,弥漫在每一个季节,中华魂,这刚毅的名字,荡漾在华夏儿女的心里。
中华魂是中国的核心,他书写了中国人在五千年中为了追求和平美好而做的努力;中华魂是中国的象征,他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标志。
想当年,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之时,唤醒了多少中国人的信念。同学们,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让英雄的鲜血白流吗?我们能让闪着寒光的刺刀再次刺向中国人吗?不,决不!血,泪,仇,我们记住了,永远永远的记住了。让我们化作冬雨,将祖国的耻辱洗净,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浴血奋斗无数次,终于建立了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怎么能放任自流呢?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眷眷赤子情,浩浩中国魂。”同学们,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用实际行动再现中华之魂!XX大学生中华魂征文1500字 篇三
中国,它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曾是傲视全球、万国来朝、科技最发达的一个国家。
比如说:祖先们发明的造纸术,让全人类的书写更方便;指南针让人们能辨别方向;印刷术能使人们更快地印刷书籍;火药为人们的防御事业做贡献。这四大发明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下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使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国家夺走属于我们的土地: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外国人在我们的圆明园掠、抢、烧、搬、夺运、挪光后还用火烧,仅仅23天,圆明园这个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灰烬。1937年12月13日,南京上空的炸弹炸开了南京祥和的大门,在经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后,昔日充满欢声的南京城变成了埋葬30万人的地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人们非常生气,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中华不振啊,现在的北京圆明园的几根残柱在警示人们:落后了就要挨打!
不仅我们国家的财产被外国人夺去,而且我们的尊严也被他们踩在脚下。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国际上没有一席之地的无名小萃,是一个十分软弱,犹如一条无用的虫子。我们中国还被他们称为“东亚病夫”。旧中国也曾派过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可是连半决赛都没有进,更别说拿奖牌了。那时各国的报纸都嘲笑中国人,给中国运动员画了一幅手捧鸭蛋的漫画……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敢嘲笑我们?中国的运动健儿们在奥运场上展现他们的力量和风采,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以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高居第一。
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外国人眼里的“东亚病夫”了!我们的祖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头从噩梦中觉醒的威猛雄狮,成为了亚洲中一颗闪亮夺目的明珠!中国人用自己那真真切切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有实力、有勇气面对一切难题,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瞧,神
五、神
六、神七相继飞上太空,优秀的宇航员们在神秘的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XX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那一位位出类拔萃的运动健儿们,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领奖台上,接受世界的瞩目。
看啊!这一切的一切,不正表明了中国正在慢慢进步与发展吗?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祖国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不死,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松懈。
梁启超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报效祖国的人……
5.中华魂中华好家风征文 篇五
古人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历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少年是智慧和坚强,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使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百年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史我们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的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最终战胜了邪恶。并且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坚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祖国繁荣富强,我们要向伟大的先辈们致敬,牢记他们的艰苦奋斗,不怕危险的精神,祖国的中华魂精神将永驻我们的心中。
现在祖国已经进入金强盛时期,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我们坐在宽敞的明亮的教室里,聆听着知识渊博的老师教育。 一场袭击全国的病毒打破了一切原本的美好和宁静,“ 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支持武汉”……,我们的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众志成城”“抗击病毒”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些无双国士冲进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其中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希望国家逐步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现在做起,继承他们的殷切希望。
6.中华魂 征文 篇六
从小,我就很喜欢一首歌曲——《我爱你,中国》。喜欢它优美动听的旋律,喜欢它情真意切的歌词。无论何时何地听到它,总能感染我的情绪,温暖着我的心窝,让我心潮澎湃。那时候自己 对“祖国”的真正含义还是懵懵懂懂,只知道中国和党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今,这首歌曲已经成了我的最爱,每当闲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虽唱不出歌唱家那种荡气回肠的豪迈,但依然自我陶醉在歌词旋律的鼓舞之中,“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就这样,“中国、党”这两个相依相偎的字眼儿陪伴着我成长,激励着我进步。
弹指一挥间,悠悠九十载。如今,我们伟大的党已经满怀豪情的走过了九十轮光辉岁月。九十载的风雨兼程,说不完的坎坷沧桑风云变幻;九十载的春夏秋冬,道不尽的伟业辉煌繁荣富强。90年来,伟大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勇猛直前,让豪情壮志的中国人民昂首挺胸迈进了崭新的世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从 “一国两制”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回归;从神七的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成功穿越时空轨道;从百年奥运的成功举办,到世博会的盛况空前;从抗击洪魔,到灾区
重振。是伟大的党用它那非凡的魄力,博大的胸襟和不屈的脊梁带领我们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叱咤风云的宏伟篇章!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世界在东方。纵观历史,世界古文明相继衰败、陨落:埃及、希腊、古巴比伦等在硝烟和战火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文明的冷落和死亡。而独独中华文明亘古流传、历久弥新。胡锦涛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漫长历史的积淀与升华,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而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
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形成了一股足以凝聚我们这个民族全部力量的——中华魂。
如今,我也已经脱去一身稚气,在农村基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我们每一个农村犹如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支撑、构建起我们祖国这样一个强大而优秀的母体。如果说祖国是一个花园,那么农村就是花花草草,争相开妍,姹紫嫣红,盛开了满园春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接触国计民生,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为百姓排忧解难、致富谋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尽一份绵薄之力。曾经我们太年轻,总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鸿鹄之志,殊不知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实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其实就是在成就一番大事。正如毛主席曾说的一样:“农村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沐浴在国家新农村的发展政策中,我们看到了新农村的美好
未来,更坚信祖**亲将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还记得年少时观看的《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经典红色电影,影片中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和主人公崇高伟大的光辉形象,早已根植在我的心底。那时,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革命故事和一个个英雄人物所组成;如今,党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信念,一种动力,激励着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昂扬的姿态奋发进取。“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要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7.中华魂征文小学生 篇七
本次会议规模大, 学术层次高, 将展示创伤骨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以及本刊创刊1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为此, 本刊编辑部特编辑出版增刊一期, 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创伤骨科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微创骨科新技术、关节外科新技术、运动创伤新技术、脊柱脊髓损伤治疗新技术及计算机辅助骨科新技术等相关文章。
2、征文要求:a)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未曾公开发表。b) 论著类文章提交5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及3 000~4 000字的论文全文, 摘要按结构式要求书写,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经验交流类 (短篇) 文章提交1 500字以内全文即可。c) 征文请附单位正式推荐信 (加盖公章) 。d) 征文不收审稿费。e) 投稿时需附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包括手机) 和E-mail地址等信息。f) 论文一律采用A4纸5号字体电脑打印, 并提供软盘或光盘。g) 征文截止日期为2009年8月10日。
3、征文经专家评审后, 录用文章将刊登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年增刊上并发邀请函参加会议, 参加会议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4、投稿及联系方式:a) 电子邮件投稿:chinjot@yahoo.com.cn。b) 信函投稿 (附软盘)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院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聂兰英收 邮编:510515。
8.汉魂回归是中华文化内核的复兴 篇八
中国文化体系庞大,它拥有对自然界、社会人文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行为方式,它是多种文化的混合体。具体地讲,在思想行为上,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而对于自然的理解则以道家文化为主。唐诗宋词、陶瓷、音乐、绘画……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都烙下中国文化独特的印记;贵和尚中、坚忍不拔、仁慈、爱国、勤奋、探索、创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素养与高尚的精神品质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体系多数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它也汲取并改造世界精华文化,如佛教。“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一个根本保证。文化兴则中国兴。文化强则中国强。本刊推出“汉魂志”系列报道,身体力行,实践中国文化。
远在四五千年前,当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相继崛起的时候,世界的东方,炎帝、黄帝部落以龙为图腾,同样在开始他们伟大的历程。自此以后,这个民族的子孙皆乐意称自已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他们称华夏族。
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太多的事迹为其后世子孙所称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小白攘夷,华夏重生等,一代又一代英雄使得后人对这个民族能够屡遭重创仍能重生庆幸之余又觉理所当然。
由于其独特的包容性与适应外界压力的能力,这个民族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当整个西方津津乐道于古罗马文明的伟大时,他在东方已经创造了领先古罗马的文明,而整个西方对其一无所知。只有在班超派遣其助手西行寻找这个号称“大秦”的古罗马帝国的时候,西方才通过与其敌对的安息帝国了解到东方还有这么一个庞大帝国的存在。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300年前,做了汉朝皇帝的刘邦志得意满地在其家乡教小儿歌舞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庞大帝国王朝的名称将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族之名,由此而生。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强悍。霍去病、李广、卫青、路博德、杨仆、郑吉、陈汤……破匈奴、击南越、收朝鲜、败乌桓、降夜郎、屠大宛(轮台)、定康居。丁零、鲜卑、羌、氐、南蛮、百越无不俯首称臣、北面来贺。他们用自已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包括对手的尊重。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智慧。创造了太多让世界为之目眩的奇迹,中央集权制度、言官制度、司法制度,丝绸、瓷器、造纸、印刷、航海、精铁铸造工艺,无一不独领风骚。
他有理由为自己自豪,他的子孙无比执著、坚忍。苏武、张骞、班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后世子孙。
……
当一个血管里流淌着汉、胡两种血液的汉人——李世民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时候,后人们意识到:这个同化、掺杂了胡人新鲜血液的汉民族更加强悍、进取。
唐朝,中国历史中第二个强盛王朝出现在东方的时候,世界都笼罩在它的光芒之下。贞观、开元,一个又一个的治世、盛世创造出了令世界折服的伟大文明。汉民族也达到了其古代文明史的最高峰。
唐人,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也为这个称谓颇感自豪,它代表着一段曾经无比荣耀的历史。
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汉文化复兴这个词逐渐热门。为何要在现代文明发展如日中天时提出“复兴”一词呢?汉文化复兴的必然性在于文化共存的必然性。文明的复兴不是作为民族主义者的炫耀资本,而是世界发展的一种样本。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在独立发展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一个样本。
汉文化的复兴不是以推翻其他的文化为目的,也不是排斥现有的制度,只是谋求文化发展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汉文化要做的事。
在深受西方经济大潮影响的今天,汉文化并非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它顽强地生长在汉人的内心,这是汉文化复兴的内在动力。汉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于文化内核的复兴,华夏千百年来思维方式的复兴。
9.中华魂征文 篇九
聂堆卫那小学六年级:杨广林
辅导老师:金翠华
联系方式:***
善良是永远的美德,小小的善举让社会更美好、更温暖、更和谐,“从善”是一种竭忠尽孝、宽厚包容的心理素养,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品质,是一种谦逊和蔼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用爱心孝敬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用忠心赤城回报祖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
在这方面,我的同学钟家乐就做得不错,记得有一天,家乐和我在一起打羽毛球,我们有说有笑,“呜呜呜——”突然传来一道哭声打破了我们的欢笑,闻声望去,只见一个两三岁的小妹妹扒在地上,正在嚎啕大哭,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们。家乐见此景,一个箭步向前,扶起小妹妹,安慰道:“小妹妹,别怕,一会就不疼了”,说着,轻轻弹去小妹妹身上的尘土,然后抱起小妹妹,问道:“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吧!”小妹妹带着感激而又温暖的眼神看着她说:“谢谢姐姐,我家就在校门口”。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感动不已,自愧不如。
团结友善是友善是一轮红日,消融心里的冰封;友善是一杯清茶,冲走淡淡的愁绪;友善是一阵春雨,滋润干涸的大地;友善是东方鱼肚白打碎黑暗的一缕阳光,照耀万物。
当你遭遇尴尬时,是老师同学的一句友善的话为你解围;当你成绩不理想时,是同学,老师的友善的鼓励,使你乘风破浪,奋起直追;当你取得成功时,还是老师同学那一句友善的提醒,使你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再创辉煌!啊,友善,你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放,你如晶莹的露珠,滋润花朵;你如快乐的源泉,使人愉悦,所以,让我们友善他人、友善自然、友善社会,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团结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这件事让我们大受鼓舞,原来,善良就是这样的,它会是一个人改变,变成另一个人,令人大方、大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叔叔曾这样说,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它就像四月的春风般拂过每个人的心灵,播下了助人为乐的种子,带着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着我大中华的美德,践行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10.中华魂征文 篇十
各班: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我院团委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特举办“中华魂”(颂歌献给党)主题征文活动。
一、活动主题:颂歌献给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供参考)1.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2.歌颂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和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3.歌颂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斗的英雄事迹和广大优秀共产党员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4.当代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一定要认真学习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深刻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理,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知党、爱党、跟党走,立志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写作要求: 1.紧扣征文主题。无论选什么题材,写什么内容,都应紧扣“颂歌献给党”这个主题。
2.理论联系实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既要有事实的叙写,又要有理性的思考;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既要有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说理,又要有事实的论证。3.要学会破题。“颂歌献给党”是个总题目。写作时,一般不宜直接作为文章的题目,而应按话题作文的要求,根据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自拟题目。4.要注意写作方法。记叙文要写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要写小事,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实感;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要注重细节描写;文章的结尾要画龙点睛地写出自己的感悟。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视角要小,内容要集中,论证要充分。5.征文的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为主;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一般以1500字左右为宜,诗歌字数不限。
三、活动时间:2011.11.08—2011.11.14
四、其他要求:1.征文统一要打印版,封面格式见附件1.2.各专业师汇总上报时,填写征文汇总表。现代科技学院团委 2011.11.08 附件1
征文题目(一号黑体)
作者: 学院: 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11.中华魂征文 篇十一
孝感市实验小学 五(6)班 王心怡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民族。
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她,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从古至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向我们叙说着伟大的中华魂。
李时珍爷爷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身试药;华罗庚爷爷拒绝国外的高薪挽留,仍然回到中国做贡献;老舍爷爷为了和反对派作斗争,不惜流血牺牲〃〃〃〃〃〃
为了与日本侵略军斗争,我们中华民族奋起抵抗,多少中华儿女用鲜血击退了日本侵略者。红军战士为了胜利,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黄继光用自己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董存瑞为了胜利与敌人同归于尽;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自己却活活被火烧死〃〃〃〃〃〃
汶川大地震中,袁文婷老师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救出了十三名学生,并用自己纤柔的臂膀去抵挡那塌下来的巨梁,将其余的九名学生紧紧护在了自己的身体下。袁文婷老师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让这么多的学生获得了平安,还想用自己顽强的意志为另外九名学生撑起一片天空!
“最美司机”吴斌正开着大型客车,载着二十四名乘客走高速公路返回杭州。在正常行驶中,突然一块从空中飞来的铁块击破挡风玻璃,狠狠地砸向了正在专心开车的吴斌。一股股鲜红的血从他的身体里冒出来,很快就浸湿了衣服,但吴斌双手却紧握方向盘,慢慢地将车子停了下来,停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当我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我感动的落下眼泪。司机吴斌受重伤时,来不及停下来看,也来不及按住伤口呻吟,而是忍着剧痛把车开到安全的地方。在危急关头,这位好司机在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让全车的乘客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一个个感人肺腑,惊心动魄的故事。浓浓的爱国情,深深的中华魂!
12.中华魂优秀征文 篇十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题记
“高三”,这是一个让经历过高考的人听起来都依然望闻生畏的词,但是现在已经身为大二的我,回想起当年班主任陪伴我们披星戴月的那些日子,顿时感觉那些都是我们人生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记得那是一场一年当中罕见的大雪,雪的最顶端足足没过膝盖。只见一个矮小的身影在风中艰难的前行,为了能早一点到学校,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佝偻着背,拉紧衣链,不让那该死的雪进到自己温暖的外衣里。那就是我们的高三班主任,为了自己学生的高考能取得好成绩,自己不管多辛苦,也任劳任怨。
我们的高中班主任是我们班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每次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上早自习了,老师也早早的红着眼睛来了,陪着我们一起读书。有一次,我们班长好心对他说:“您以后别来那么早了,注意您的身体。”他却调侃的说,“别以为我老了,我的体格还可以每天都来看着你们,是不是我不来了,你们就不好好学习了?呵呵……”当时我们都顾着嘲笑老师,现在想想,老师每天清晨完全可以在家睡个好觉的,只是为了我们才起的那么早,只是他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在他看来,那些都是他的职责。
我们班主任是教数学的,他总是对我们说:“我是上天派来拯救你们的。”然后就引得我们大家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憋不住的笑了,露出了眼角幸福的皱纹。因为我们是文科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天生的数学不好一样。但是我们班主任从不埋怨我们,哪怕是再简单的一道数学题,我们不会,他都会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而且他有一个毛病,开玩笑的说,就是“自虐”,他总喜欢在他讲课的时候与同学相呼应,一旦台下没有声音了,他就认为我们不会,又讲一遍,仍没有回应,他就开始打自己的手,他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把我们教好。
最后,我们班的同学以文科本科录取率最高的成绩,离开了母校,离开了我们的老师。我是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去看望的我们老师,再见到他的时候好像又老了不少,但是看见自己的学生来了,他还是很开心,在我们的聊天中,老师无意透漏的思想,让我百感交集。我问他:“老师,您对每一届学生都是这样吗?”他说,“当然了,你说你们哪一个孩子不是父母手里的宝贝,我要是不一视同仁,怎么说的过去呢,我更不能让你们的前途毁在我的手里。”我又问:“何苦呢,您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你一个月就比别的老师多了200元而已,您操了多少心啊,不值当得。”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么想,那还有谁去当班主任呢。”我想了想老师语重深长的一番话,自己突然间就想通过了,可能这就是所有老师共同的心声吧。
我愿把向老师一样的人比作春蚕,他们不求惊天动地,只愿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一寸讲台上,教育着一代一代的国家栋梁。春蚕一生从不自诩说过的话,但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卧在桌前,只为批改我们作业,他们熬红了眼睛,熬白了头发,为的是国家的未来。
其实,这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在生活中,在岗位上,我们不难发现像春蚕一样的人,那些勤勤恳恳在自己岗位上散光散热的人,无时无刻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是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传递了中国正能量,用自己的切身事迹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私奉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十八大上首次提出的。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并不仅仅在于字面上,许多人在用生命诠释着这一准则。从春蚕们的敬业精神,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行业的敬业程度,从而映射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正是有这些愿意以自己的事迹作为他人榜样的人,才能使整个社会弥漫着正能量,这才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这才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作者:滕颖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联系电话:15603147911
13.中华魂征文 篇十三
开始我对于老子并不了解,可自从那次我听了哥哥给我讲的《老子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老子做人很有修养,他表现出的那种超乎凡人的气概,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好的洗涤。
老子经过一个村庄,一群人聚集在那里侮辱老子,反对他。老子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我必须及时赶到另一个地方去,你们说完了吗?我现在的确要走了,如果你们还没说完,那只好等我回来再说了。”那些人感到震惊,他们无法理解,他们侮辱他,用脏话骂他,他竟然无动于衷。他们告诉老子:“我们是纯粹的在骂你,并不是想告诉你什么”。老子却笑道:“你们可以这样做,这是你们自由的情绪,我可以理解,如果你们想看到我会被你们骂得恼火的样子,那你们就来迟了。10年前你们这样对我,我的确会恼火,但今天,你们做不到了。” 老子继续说:“现在我已经是自己的主人了,你们无法打扰到我,任何外在的欲望都无法打扰到我,我已经知道自己所想要的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真是感慨老子的心胸真宽大,别人骂了他,他只是认真地听着,如果换做是我,我绝对会对付那些骂我的人,我真该向老子学习了,否则满脑子的愤怒,哪还有心思学习,更发现不了身边的美,只会让自己更丑。 老子虽然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思想中包含着不少朴素的辩证法,他意识到凡事都有对立面,他的哲学总是会让人的心灵更加宽广,就像你面对大海,你能说什么?你只能去体会他的胸襟和伟大。
看到自己如一滴水,一旦受到污染就会悲伤,只要老师、家长、同学批评了我,我就会生气或者愤怒。
老子的故事让我知道,我还没有做自己的主人。这样的人,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就能成长为好人,如果在差环境中成长,就会迷失自己,变成一个怨天尤人的人。如果我的同学也读《老子的故事》这篇文章,他们也会心明眼亮。 老子的故事可以让我知道,中国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在那样一个遥远的年代,就有了这么一个道德修养如此高尚的人,他一点儿都不像是生活在一个物质和科学都处于荒芜时代的人。如果世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老子的思想该多好,那我们的世界将到处都是和平与美好,再也不会有战争。我要把老子的美好哲理放
14.中华魂征文 篇十四
郭家沱小学 黄 玲
我爱读书。书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春天之百鸟争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夏日之塞上美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深秋之天高气爽;“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寒冬之万物萧条,令我感叹不已。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雄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激昂,感我肺腑,动我心脾。这些书,给我知识,给我力量。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回首历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传世警句;岳飞“精忠报国”的不朽情怀,司马迁狱中受刑后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史家之绝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范仲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是炎黄子孙忧国忧民、胸装社稷的满腔忠诚。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红枪白马女政委,碧血染将天地红”的赵一曼;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焦裕禄,到“问鼎长天,扬我国威”的邓稼先,是华夏儿女热血沸腾、挚爱中华的爱国情怀;他们的言行,他们的史迹,是中华魂本质的真实写照,是中华魂内涵的完美诠释。这些书,树人品格,树人灵魂。足可见: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回顾历史,心潮澎湃。放眼今朝,正值第18个《中华魂》读书活动开展轰轰烈烈之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坚持读书育人,立德树人”是2015年《中华魂》读书活动的宗旨。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个班级主人,我深深懂得书籍的重要,懂得书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给他们讲“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讲我们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置生死于度外,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后退半步,支配这种行为的,是他们胸怀祖国,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使世界上任何敌人都感到害怕,使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会肃然起敬----孩子们静静得听着,听得热泪盈眶。随后,我要求孩子们读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培养孩子们誓不屈服的顽强品格,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树立孩子们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中午的活动时间,学校阅览室里借书阅读的孩子更多了,读爱国主义教育书籍的孩子增多了,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五四青年节”到了,我召开了主题班会--“弘扬‘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相发言。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们要奋发读书,自强不息;教室的板报栏,也换上了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醒目字样,同学们在心目中深深认识到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热血青年的执着追求。
火红的五月,在全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下,我要求孩子们再读“雷锋精神“,向雷锋叔叔学习,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一个卫生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五月中旬,学校举办了“全民阅读,从我做起”的座谈活动。我有幸应邀参加。活动强调:“青少年要多读书,远离手机、网络这些“精神鸦片”;教师更要多读书,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并用教师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去读好书、多读书。另外,通过我们教师的读书行为,给炎热的天气送来丝丝清爽,给社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几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有《中华魂》系列丛书,有《感动中国人物》等,我兴致勃勃把这些书籍带回了学校,要求孩子们用心去品读,用心去领会书中那些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事迹,学习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的崇高信念。
【中华魂征文小学生】推荐阅读:
“中华魂”主题征文通知10-17
中华魂主题教育征文评选07-17
中华魂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的征文08-19
中华魂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征文1000字11-09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10-27
高中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06-15
中华魂演讲稿小学生11-23
王里堡小学中华魂小结06-28
征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16
关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征文800字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