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2024-12-01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6篇)

1.《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所有的优点集于一身,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成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超越家长的孩子。但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却又各有说法。

幼儿园本学期家长会上老师精心设计的家长选择某种小动物作为自己孩子的游戏与教育理念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我有以下体会:

人无完人,任何孩子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动辄呵斥,甚至暴跳如雷,毕竟他们还是一群是非观念并不很清楚的孩子,我们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劝说、身体力行、鼓励模仿、适时夸奖。我们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但是一见到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这样不但起不到任何纠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意识到问题对严重,我们要试着用老师说的鼓励式教育方法,多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在给与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同时,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对的,自然也就明确了什么是不对的,结果孩子不但是非观念增强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我们要拥有一颗宽容心来对待孩子,要正确引导他。他有了坏习惯,不仅应该给他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还要讲明白为什么不对,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其次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呼喝斥责他,做到有话好好说。我们要适度的要求孩子下次不能再这样做好,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给他一个标准。

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过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们应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家长只有用宽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的问题与困难,才能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童心。

2.《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新课标重在对幼儿激发兴趣, 教给幼儿学习知识的方法, 教会幼儿如何去识别、去记忆、去理解、去运用数学。这是摆在幼儿教师眼前的重要话题, 也是幼儿教师的历史责任。对于幼儿来说, 学习数学知识是枯燥而乏味的, 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教学理念, 逐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和小游戏中设置真实情境,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使幼儿逐渐形成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 在不断接触新知识的挑战中获得能力和新知,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石。经过多年的教学心得,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谈一下自己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设置小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首先能吸引人眼球, 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游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 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使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边玩边学, 轻轻愉快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班数学“识数”教学活动中, 可以在教室放几件商品, 上面标着价格。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 把幼儿化名为小动物或小植物的名字, 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钱袋, 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人造币, 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 让幼儿去自己购物, 可以是一个人一组, 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 在购物游戏中, 学习数字, 了解数字的大小与事物的关系, 做到边玩边学。再比如:同样是分角色的游戏, 小班孩子应该以直观、有趣味为主题, 如“小猪除草”“抓蝴蝶”“为小朋友找妈妈”等, 从而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为中班、大班的幼儿设置游戏时, 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素材, 进行群组游戏活动。幼儿在各种游戏互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 更重要的是增进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相互沟通。使课堂教学氛围浓厚, 兴趣盎然。

二、充分发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阵地作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 艺术性相对较差,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枯燥, 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所以, 我们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生活中去,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实现数学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 数学知识就会由枯燥变为生动活泼。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尽最大努力激发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 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我们熟悉的数字、物品等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将数学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如报警电话、匪警电话、急救电话、家庭成员的生日、自家楼牌号码、日历表、时间表、朋友家电话、公交车路次、自行车轮形状、电视机形状、花的颜色、书桌颜色、球形与圆形物品识别等, 这些数学信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幼儿根据所见所闻说出这些数字, 并理解大小。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在外出游玩时, 学会说出自己外出活动的经历, 包括外出计划、时间安排、路程远近、活动时间、休息时间等,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了解数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也体会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的道理。

三、革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环节, 实现有效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幼儿数学教育应及早教会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充电, 改变教学理念, 变“填鸭式教学”为“有效教学”。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实现有效教学。如: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重在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 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 有强烈的求知欲, 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 进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为幼儿学会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教师要巧用自制教具, 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年龄特点、阶段特点的教具材料, 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亲自操作, 体验成功的乐趣。

3.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4年,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半年下来,长进甚大,成熟不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班里有位学生叫赵琪,他常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就又完不成作业了。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他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便绕道而走。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像老虎那样凶,叫人害怕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对待,热情启发,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温和友善,胜于强力风暴。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多么需要以上所讲的微微的南来风。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作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了班级学生的大多数。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印象只存在于电话中或者春节的匆匆相见。对于这类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与教育,没有家长在身边,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性格上的孤僻,学习上的不上进。很多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的出路就是和家长一起去广东打工。对于这种现象,当老师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在网上看见一组图片讲的是童工在工厂的现状,图片上的孩子们每天辛苦的工作,大部分的孩子身上是伤痕累累,呈现出一种病态。配上让人心酸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流泪。我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比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从那以后,真的有一批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上高中再上大学。一定要走与父辈不一样的路。作为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欣慰。

4.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其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将更发达,社会将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冒险性等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样的社会,从现在起就要在幼儿教育目标中体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幼儿的启蒙教师,我们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支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还要使幼儿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与心理素质,重视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认知模式。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不迷信权威,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

5.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瞧!五颜六色的花环;帅气勇猛的轮滑队;亲切可人的国旗队以及朝气蓬勃的嘉宾队,伴着振奋人心的运动员进行曲,井然有序的进入了比赛场地。接下来各个班的游戏比赛环节呢,场面更加惊心动魄。小运动员们、家长们丝毫不敢松懈,都想为自己的团队争荣誉呢!老师们也是在马不停蹄的布置各类游戏项目,围观的拉拉队则在不辞辛劳的呐喊助威。整个运动会调动了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大家踊跃的表现,共创了一个温馨、活跃、激动人心而又其乐融融的亲子运动会。

通过运动会,让家长和宝贝增进了交流和默契,培养了感情,而且锻炼了身体!主要是让宝贝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让她在活动中学会分工配合,团结协作,增创荣誉的团队意识。看着一个个跑跳的身影,听着一阵阵愉悦的欢笑,摸着一张张健康的粉脸,这就是参加亲子运动会的精髓。生命在于运动,宝贝们的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锻炼出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更好的面貌去承担建设祖国的重担。

在以后的亲子活动中,我们会尽量配合老师,争取参与到每次活动中,给宝贝及自己多留下一些值得记忆的画面。最后想说一句,本次活动圆满谢幕,非常感谢园方和老师的付出,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活动安排得丰富紧凑,让我感受到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的乐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满满的快乐与童真,我们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许多收获。

早上刚来到天星广场的时候,孩子还是很紧张,老师亲切的问候与热情的表扬一下就让孩子减轻了对陌生环境的胆怯。色彩缤纷、各式各样的玩具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一天的亲子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从活动场所的布置,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对孩子的关心与教导,孩子们的快乐是老师辛勤付出的结果,没有你们耐心的教育,谆谆诱导,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知识是浅薄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你们。孩子们的性格各异,从个体到团队的生活,这需要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与疏导。现在看到孩子们都那么的聪明、活泼,这里凝聚着每位老师的辛勤与智慧,作为家长心里非常高兴,更多的是放心。

6.大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大班的孩子接受能力强、胆大,创新能力也急速的进步。经过几天对大班孩子的了解,我知道了大班的孩子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我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孩子这份闯劲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次手工课上,我和孩子们做漂亮的新鞋子时,孩子们想要用胶水粘,我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提议,只是说我们分组做,看哪一组做得漂亮。“好”孩子们的回答坚定有力,我也感觉到这是他们对我这个老师的一种挑战。我给孩子们讲解完后,孩子们开始制作了。我讲解的是让孩子把脚踩在卡纸上先画下脚的样了,可是有的孩子们却没有这样做,直接用剪刀剪卡纸(不过还有点像脚的样子),我也看到孩子们的想象有多么的成熟。孩子做好模型后,有的决定用胶棒粘,有的决定用胶水粘,在轻松的音乐中,孩子兴致盎然的制作着。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在手工课结束、在展示漂亮的新鞋子时,我听到孩子们在窃窃私语,说还是老师厉害啊,老师做的多漂亮啊,我们要听老师的话,做的一定也很漂亮啊。我心里美滋滋的,很高兴自己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同时也点评了孩子们的作品。

由这个事情,我有了这样的大班幼儿教育心得:即使我们是经验的积累者、知识的传播者,也不能轻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给以孩子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以延续。作为经验的积累者,我们要提醒孩子们,不能只求达到目标,也要看效果,让孩子们急速发展的能力得以巩固;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要与时俱进,把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启迪心灵,开发智慧,与大班的孩子共同成长。

警惕孩子的十大不良习惯

吃手指

孩子喜欢吃手指,在婴儿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婴儿3个月以后,就应该慢慢纠正这个习惯。如果到了3岁以后还有吮指现象,会影响到牙齿健康。因为吮指时,拇指放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处,容易形成开合。如果手指长时间顶在上牙床的骨骼上,还会出现反合或上颌前突。

咬东西

有的孩子喜欢咬铅笔、啃手指或者咬衣角、被角等,咬这些东西时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从而容易导致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用手摸牙

孩子在长牙或换牙时,会有痒或疼痛的感觉,所以孩子经常会用手去摸牙齿及牙龈,这样会容易造成牙齿移位、牙颌畸形,以及创口的感染。

托腮

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或者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这些习惯都会对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咬唇

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会导致上前牙突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牙齿外露,呈“鸟嘴状”。

剔牙

剔牙会使牙缝慢慢变宽,食物很容易陷进牙缝里。另外,牙签如果不卫生或者用力不当,剔牙时可能会造成牙龈被细菌感染。

偏侧咀嚼

偏侧咀嚼会使下颌向咀嚼侧偏斜、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而且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牙龈红肿等牙周疾病。

吐舌头舔牙

一般多发于孩子的换牙期。如果常用舌尖舔上下前牙,会导致开合。如果常舔下前牙,会形成下颌向前突的反合。如果舌头同时舔上下前牙或经常吐出,会使上下颌均向前移位,导致双颌前突畸形及开合。

用嘴呼吸

孩子长期用嘴呼吸,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看上去开唇露齿,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横向刷牙

有的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横着刷牙会导致牙颈部釉质薄弱处过分磨耗,形成楔状缺损,引起牙齿过敏,继发龋齿,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现牙龈损伤、萎缩。

孩子语言发展条件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思维的一种工具,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掌握并运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言的发育不仅需要一个相当复杂及漫长的过程,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例如,唇腭裂的儿童就会无法正常发音。其次要有正常的听觉的保证。言语的发育依赖于听力,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就会失去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就无从学习说话,也就成了聋哑人。听力在言语活动中还起着监督的作用,它能协调舌和咽腔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保障说话的流畅性和发音的准确性。如果听觉减弱的话,就不能够听清正确的发音,也就不能区分错误的发音,会出现言语的不清晰,因此,儿童要学会准确发音,一定要有良好的听力。此外,还要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大脑是语言活动的中枢所在,人的语言经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感知后输入中枢,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经神经传出支配外周发音器官进行言语的口头表达。如果大脑受到损伤,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尤其是大脑左半球的损伤,在成人就会出现失语症。发音器官、听觉、大脑这三个环节是保证语言发育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语言或言语的障碍。

除了以上谈及的三个环节外,是否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也会左右语言的发育。在具备应有的先决条件外,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和外界接触就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性格塑造期的几个危险信号

孩子性格塑造期父母需留心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情商(EQ)

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

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要点:

1.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四、不合群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天才是培训出来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陈先生带着自己未满6岁的儿子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桦树湾教育”,陈先生来这里的目的,一是为儿子寻找合适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同时,这个机构以“超常儿童”培训著称,“我也想测测孩子是不是神童,要是能考上‘育才’(学校)、‘育民’(学校)就好了。”

在我国学界,对“神童”的科学称呼是“超常儿童”。

普通人虽然不能对“神童”进行科学的定义,但是,人们心目中还是有一个最朴素的认识:“非常聪明”、“有过人之处”、“人数极少”……

神童与上奥数班英语班有关系吗

曾经,神童离普通人的家庭很远。但是,这两年与神童有关的报道似乎越来越多了,前几天就有两个13岁考上大学的神童被媒体反复报道。而在现实生活中,神童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了。本月8日,本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院内看到几百名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待,“我们是来参加人大附中早培班的测试的。”一位来自海淀实验二小的五年级男生说。据说,这次来参加测试的孩子达到了4000人。

在北京的家长圈中流传着一个“神童”培养的路线图:3岁的孩子可以去考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幼升小”时可以考北京育民小学或育才学校,然后,小学四年级可以去考北京八中少年班和北京八中素质班,五年级时可以去考人大附中早培班,同时,还可以去考清华附中的“优才班”……

这样,一个孩子就可以完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神童”之旅了。

有考试就有培训。

不少机构都开设了与“超常”相关的培训班,仿佛培养个“神童”与上个奥数班、英语班没有太大区别。

当曾经高不可攀的“神童”一下子“跌”进街头巷尾时,我们不禁要问有那么多神童吗?而面对高昂的培训费,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孩子、家长、培训机构和专家中,了解“神童热”的产生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至少97%的孩子是普通人

“神童”似乎多了起来。

家长的这种感觉也并非毫无依据。

在北京,前,大概只有北京八中有专门针对超常儿童的实验班,前,北京有两所学校进行超常儿童实验。之后,北京的超常儿童实验班逐渐增多了,育才学校有了超常儿童实验班,紧接着清华附中有了“优才班”,人大附中也有了“早培班”。

除了这些得到公认和被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以外,这两年不少学校也悄悄有了“小五班”(小学五年级直接升中学的班级)。

真的有那么多“神童”吗?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提出了智商这一概念,人们开始以智商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后来,人们又对用智商来定义“天才”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定义天才儿童,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

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指出,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开始,天赋确实存在差异。我国大陆心理学家提出了“超常”或“超常儿童”的概念,认为这些孩子的非凡表现既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与后天的教育及成长环境分不开。

从中外心理学家对儿童智力普查的结果来看,智力超常儿童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一般为1%至3%。

以北京为例,北京小学阶段入学人数出现“井喷”超过了17万,按照国际公认的比例,北京今年大概有有1700——5100名超常儿童进入小学阶段,也就是说至少16.5万的孩子应该都是普通人。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发生了增多的趋势,但是,身在家长圈中敏感的父母们自身的感受却有着变化。这两年参加各种“神测”超常儿童筛查测试的人数却在年年升高。

这也许与“超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关。施建农解释,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个界定的分数,有了边界就会有人质疑,临近点上下的分数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异?“99分与100分到底有多大差异?89分与90分之间有多大差异……”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大概正是这种“没差多少”的心态,成为了“神童”虚高现象的心理起源。

培训到底有用吗

与学者的冷静态度不同,培训市场上的专家显得非常热情。

“在带女儿考育民、育才这半年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作为家长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是失职。”北京市朝阳区的全职妈妈柳女士说。

本月20日柳女士的女儿满6岁3个月。

说起女儿,柳女士总是充满骄傲。女儿从两岁起就表现出了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她对毛绒玩具、芭比娃娃无所谓,却疯狂地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历史故事。适合儿童阅读的那些简化了的历史故事根本不适合她的口味,她已经缠着妈妈讲完了《世界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不上班,所以每天用最多的时间给她讲历史。我太累的时候,她就自己看,所以,也认识了不少字。但是,她嫌自己看得慢,所以,只要看见我一闲下来马上就要求我给她讲。”柳女士说。现在柳女士家里的电视频道总跟着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剧走,那些被很多孩子追捧的动画片,在她家里根本没有市场。

面对这样一个有些特别的孩子,柳女士在她的教育上颇费了一些功夫,不仅随着她的兴趣大量购买历史类书籍,同时,也试图寻找女儿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当她发现并不怎么刻苦练琴的女儿,在音乐课上总是第一个听出和弦,让她学围棋,她很快就能下赢比她先学的哥哥、姐姐,柳女士给女儿报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创新学习班”,希望能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

自从给孩子报了这个班以后,柳女士经常遇到培训机构的人给她塞资料。“我一直觉得天才就是天才,怎么能培训出来呢?”

眼看着女儿就要到了入学年龄,听朋友介绍北京有一些学校招收“神童”,柳女士决定试一试。

刚有了这个念头,就赶上“育民”的考试。于是,柳女士带着女儿去“裸考”了。在等待的时候,柳女士才发现周围的不少家长早已熟识,原来他们都上过“超常儿童”的培训班。

女儿从考场出来了,柳女士问她考得怎么样?女儿笑呵呵地回答,不难。但是,对具体考了什么内容似乎回答不出来。

让柳女士震惊的是,与女儿同时出来的另外一个女孩,却从头到尾把考试中出现的每道题都画了出来。并且一边画一边说:“这样的题我见过”、“这样的题我们练过”……

柳女士第一次感受到了培训与否的差距。

真正的“超常”无法通过培训获得

难道“超常儿童”测试也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成绩吗?

有这样疑问的不仅只有柳女士。

心理学硕士毕业的王女士有一个五年级的儿子,他们也参加了本月初在中科院心理所举办的“超常儿童”的测试,没有获得通过。“家长们都说了,现在孩子们都去参加培训了,去年有得B的就能进入下一轮,今年得B就不行了。”

一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话似乎印证了家长们的猜测。

这位工作人员给前来咨询的家长顺手画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大三角形用一个十字分成了4个小图形,然后在每个小图形里用1、2、3、4标上了序号,问孩子这幅图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三角形。一般的孩子在看到这道题时,都觉得很简单,很快就会数出5个三角形。“但,其实,孩子都忽视了“4”这个标号中也带有一个三角形。”这位工作人员说。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培训似乎真的很有帮助,至少这些孩子再见到上面的题目能思考得更为全面。

不过施建农却说:“真正的“超常”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曾经有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孩子,照样能通过测试筛选出来。

为考超常班而进行的培训有哪些内容呢?

记者咨询了“巨人”一位姓秦的老师,“加强课内学习的内容,同时做一些思维方面的训练,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奥数题。另外英语、语文不需要培训,阅读广泛一些就可以了。”这位老师说,“说实话,早培班里面都是学奥数的牛孩,所以要早动手准备。”

超常儿童的筛查测试完全是另一种测试,施建农介绍,对超常儿童进行筛查的测试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成绩不是随随便便经过培训就能提高的。“虽然说只要测试就一定存在误差,但是,这么多年我们可能会漏掉一些优秀的孩子,但是基本没有误测过。”

曾经有不少家长向施建农咨询用不用培训,“我通常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培训班会给你什么承诺?”其实,基本培训机构给出的承诺是:过不了初试就退一半的钱。也就是说培训者连通过初试都无法保证。而且,按照超常儿童在人群中通常所占比例为1%——3%算,“假设我们“超常”实验班的孩子都出自培训班,那么也会有至少97%的孩子注定是考不上的。”施建农说。

幼儿时期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似乎成为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儿园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谋不出好生活。

虽然在中国和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系列,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幼儿园开了各种各样的课,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也几乎挤占了儿童的许多玩耍的时间。不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阶段,商家和培训机构的忽悠也弄得家长十分紧张、迷惑,以各类知识和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教育几乎形成了不断加码、不断膨胀的怪圈,将儿童学习引入非常危险的迷途。

那么,在0—6岁的学龄前阶段,最需要启发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内容是什么?对此众说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长越来越迷茫。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都要使孩子具备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础。

从古至今,中国的老百姓总爱对孩子讲“要听话”,这个“听话”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从家长,而是有“注意把话听懂”的深意。因为国人早就明确,儿童的发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儿童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而不能“揠苗助长”,否则知识发展与身心发展不协调,会有诸多后患。为了使儿童健康顺利地成长,首先要使其能与社会环境很好地交融。而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们的语言。为此,从古至今,帮助儿童学会语言交流便是启蒙教育的第一要务。有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纳、最初的思维训练有了基础、思维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表达不断修正完善,知识学习、道德规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现、个体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纪60年代和后来的70—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吕敬先研究员曾在北京市的门头沟、宣武区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过专门关注儿童听说的教育实验,试图通过教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读话、写话锻炼,使小学生在学前获得的听说等母语能力能为其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基础性的儿童语言听说能力的训练,后继的教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十数年前,一些研究中小学数理学科教学的专家转而关注语文教学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学生的许多数理学科问题实质上是语言和理解问题。随着对学生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入,也有不少教育者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家长越来越深的“代沟”和德育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语言交流和思维发展水平。

7.对幼儿园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七

扎实的业务基础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必要保证。除了参加园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为了赶上时代步伐,采用最新教育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丰富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我收集和积累各种小资料,把外出学习听到的课、上网查阅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打印出来装订成集,便于自己学习。我的知识量拓展了,面对孩子时才能运用自如。在教学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各种活动。在同事之间,我们是好姐妹,当姐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热情帮助她们。我在孩子心目中是朋友、是妈妈、是信赖的人。在同事中是好伙伴、好姐妹、真心帮助他们的人。 因为我心中有爱,所以我感觉到我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我心中有爱,所以我才对我的事业不懈追求; 因为我心中有爱, 所以我才变得更加青春、亮丽,永远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我爱我的孩子,爱我的工作,爱我的幼儿园。

2.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为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如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课的地方。开展“大带小”,即让幼儿参加中、大班活动等。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玩,到集体中,帮他们找朋友,给他们一些玩的时间,使他们从中获得欢乐。教育幼儿与朋友相处要有礼貌、友爱,学习过集体生活,克服孤僻、不合群的性情。帮助幼儿了解与他人一起生活的基础是交往。 在交往中,幼儿要把自己放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行动,逐渐学习能体会和理解他人。角色游戏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像爸爸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去单位上班,获得一种切实体验,以引起情感和行为的实际变化。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帮助幼儿协调、解决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及各种问题,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如看图书,两三个幼儿争看同一本新书,教师随机引导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尽可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三个人一起看,主动让给别人看,交换看,轮流看,等等。问题解决了, 幼儿既学习了社会交往技能,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3.主题教学中利用绘本 ,注 意学会共享 ,避免重复学习

每个孩子从小到大在各自家庭中, 一定都进行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学习,但每个人的学习经验(已有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我们采用集体教学,给每个孩子上同一个教学活动,则可能让一些学习重复,而且一堂教学活动所能给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试想我们该组织多少个统一的教学活动才能让每个孩子获得一些知识呢?

在这样的困惑中,我们采用的策略是经验共享。具体表现为:(1)幼儿带一些有关动物的书籍来园,我们将这些书投入到图书角,他们可在图书角中自有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里要说的是在主题实施中, 我们投入到图书角中的图书也是经过选择的,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书籍暂时收了起来)。 (2) 和爸爸妈妈完成亲子调查表,在“鸟与鸡的异同”这个科学活动中共同交流。 (3)布置我们教室的“动物园”让每个孩子在参观动物园的活动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主题实施中,舍取一些内容“共享、交流”是有效手段。

4.户外活动注重激发幼儿积极性 , 培养幼儿参加民间体 育游戏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孩子喜欢玩民间体育游戏,必须激发他们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让幼儿感受游戏带来的愉悦,吸引到活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爱模仿的特点, 我们组织老师开展跳大绳、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 让幼儿观摩, 搜集有关民间体育游戏的录像让幼儿欣赏,使幼儿了解并接受民间体育游戏,号召老师们广泛收集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筛选开展各种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体育游戏中。

5.创 设情境提供机会 , 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耐挫 能力

幼儿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 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我们可创设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耐挫力。如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取东西;和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 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 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寻找等。

6.利用网络博客进行家园互动

8.幼儿感恩教育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 感恩教育 言传身教 以德为先

养育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都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品德。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幼儿从小便形成“以我为中心”,出现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看的出家长仅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大就好了。殊不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形成的性格,将禀性难移。正所谓“育人教之以德为先”,因此,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我从思品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入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教师言传身教,让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教师是幼儿除了家人以外接触最多的人,我深知,在感恩教育中,我們无需告诫幼儿感恩,而是需要与孩子建立一种感恩的关系,通过言传身教,让感恩教育“润物无声”。因此,我将感恩教育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把“谢谢”挂在嘴边。当孩子帮我将擦嘴毛巾挂好后,当孩子帮助我将玩具整理干净时,我会及时对他们说:“你帮助大家做了很多事,我代表小朋友谢谢你。”幼儿天性爱模仿,我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的举动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间一长,幼儿开始慢慢学着说谢谢。

午餐、午睡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给孩子们盛汤、盛饭,午睡时帮孩子穿脱衣服是我必做的,大多数幼儿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但是朱鹏臻小朋友总是会在我给他盛好汤后说句“谢谢”。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我最喜欢给朱鹏臻盛汤啦,每次老师为他服务,他总会说好听的话,老师心里真高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无形中培养他们受到帮助要感谢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行为能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到处充满浓浓的爱意,为孩子树立很好的感恩情怀。

二、融入园本特色,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

我园正在进行“经典诵读”特色教学,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文化教养”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精选了《三字经》、《弟子规》中一些关于感恩的内容作为启蒙教材,由浅入深,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诵读《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对待父母要孝顺、对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要谦让的道理。同时我利用饭前等待等点滴时间指导孩子诵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首孝悌,次见闻……”这些词句虽然简短但意义深远,幼儿诵读朗朗上口。在诵读的过程中,大家一起讨论这其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幼儿逐渐了解什么是孝、什么是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经典诵读给大家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班争抢大个水果的现象少了,还有一些孩子回家后会主动将好吃的东西留给大人,幼儿之间互相帮助的事多了……这些变化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那种知恩必报的传统美德就这样悄悄流淌进幼儿的心间,并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融入主题活动,让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我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活动,活动中让家长讲讲自己照顾孩子的事例,让孩子为妈妈、奶奶制作节日礼物等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开展“感恩重阳”的主题活动,邀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参加,让幼儿说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自己做的事,对家庭的贡献。通过朗诵诗歌《我是家庭小主人》,演唱歌曲《感恩的心》,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喂蛋糕、擦嘴等一些活动,将感恩教育手段化为具体的感恩教育方法。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幼儿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另外,我还创设了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角色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比如在“护蛋行动”中请幼儿每人看护一个鸡蛋。在短短一星期里,幼儿要带着蛋宝宝上幼儿园参加各种活动,形影不离。虽然时间比较短,但通过护蛋行动,大家明白要将鸡蛋保护好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感受到父母平时照顾自己需要付出许多心血,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四、加强家园联系,让感恩教育“生根开花”

幼儿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十分重要。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运用很多社会中的真实故事向家长阐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在把爱心、精力、金钱无以计数地投向自己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的同时,也要注意“情商培养”,让家长知道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家长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年迈的父母亲。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看望老人,帮助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幼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同时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自然,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通过感恩教育,我发现孩子们正在逐渐改变:每次我分发点心,孩子们总会说上一句谢谢;放学时,当孩子看到爷爷、奶奶递上的水果,总会要爷爷、奶奶先咬上一口然后再吃……

“十年树木,千年树人”,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正确的、持续的教育,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将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的生活,同时尽量让孩子体验到因感恩而快乐。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或表达感恩时的心情,或愉悦或温暖,或宁静或虔诚,多一些正向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必将使孩子长久地拥有感恩之心。

参考文献:

[1]孙岩.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田玉贞.让爱传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张毅龙.陈鹤琴教学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读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立即行动,我来到书店买了几本彩色版的故事书。

刚开始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哲哲并没有用心的听进去,他只是对书上的动画感兴趣,小手翻来翻去,看到了他这样,我觉得有些恼火。但是毕竟孩子还小,学习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所以要慢慢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到先和孩子一起看书上的动画。然后慢慢地读给孩子听。我刚开始买的故事书故事情节都不是很长的,这样有利孩子能够记的住,避免孩子一下听的时候因为太长而心不在焉。其实对家长来说,读书给孩子听并不枯燥,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样给哲哲讲故事〈兔子拉拉〉故事刚讲完。哲哲就对我说;妈妈你能给我再将一遍吗?等你讲完这遍,我也给你讲一遍。“那当然好啦!”当我第二遍讲完的时候,他也开始讲起来,

虽然有点讲的不完整,但是故事情节是对的。“妈妈,我讲完啦,我讲得对吗?”我伸出大母指,对他说“孩子你真棒!”哲哲开心的笑了。“妈妈,你明天再给我讲一个故事讲几遍,然后我再讲给你听该那?”“好的”。看到这些我明白了,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语言激励,动作鼓励也是要的,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孩子的兴趣就会自然被调动起来,而且哲哲一拿到书一听我讲故事,他就能静下心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强语言能力,发挥想象力,还能增加孩子和父母的互动,益处多多。

任何语言教育,都必须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教给孩子们.幼儿英语教育是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开展的正式的,专门性的英语教育.英语是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来教授的`.而现在的大部分幼儿园都将英语教学当成任务来完成,而并非当作交际工具教给孩子.

10.家长对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作为家长,我们不只是要求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我们更需要的是多给孩子时间,和她们一起交流、玩耍,培养她们良好的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答应孩子的事情,我尽量做到,有时候做不到,就对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在与人交流中,不说脏话粗话。对于孩子的言行,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一些无意的行为而导致的不良后果,要先帮助她解决问题,然后再跟她讲明道理,尽量多用鼓励性和肯定的词语。

一、家长以身作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孩子的生活、学习、做事中,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孩子一开始有不少行为是在成人的要求下才做的,如饭前洗手,不断地对孩子提出这个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变被动为主动,最后使其行为变成自动,这样就形成了习惯。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按要求做时,父母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奖励。这种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生活、学习中看似很细节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微笑待人,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嚷,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小事,就能让孩子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与孩子多交流,形成平等友好的关系。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

三、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她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喊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与孩子达成默契,当成与孩子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妈妈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妈妈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四、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她吃饭时她说“我自己吃”,当你帮她穿衣时,她说“我自己穿”,这时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独立来完成这些事情。可能她会弄得满身是饭,也可能她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她的兴致,而要信任她,鼓励她,给她学习和尝试的机会,让她在这个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成长,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11.教育教学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教学;自主学习;主动权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对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是一种“师传生受”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引进课堂教学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它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不同的导入手法,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的行为性、知识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主动学习动力。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体验问题,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亲自实践参与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躬亲实践。

12.中职教育工作心得 篇十二

第一,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在心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学生因为多年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差, 最终造成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都出现了消极的倾向。可以说, 中职学生是心态上的弱势群体, 如何让学生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 是每一位班主任应该考虑的头等大事。计算机班从军训开始, 就非常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炎炎烈日下, 笔者陪着每一位学生并肩作战, 用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不轻言放弃, 当计算机班无一例病号, 全勤参加全校的军训会操, 最后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学生们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只要努力, 就会被肯定!当校企合作的号角在职业院校吹响时, 笔者鼓励班级每一个学生, 积极参加勤工俭学, 帮助学生修改求职简历, 开展班级模拟招聘会等活动, 每一个行动都是为学生未来着想。当学生们穿着漂亮的制服认真工作时, 笔者会用相机把一个又一个抓拍的美丽瞬间, 做成一面精致的班级照片墙, 记录学生们成长的痕迹, 构建美好的青春回忆, 青春不挥霍, 且行且珍惜, 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个人的不断努力。

第二, 用情用心, 宽容至上。常言道:好天气不是天天都有。当学生们渐渐熟悉了校园环境, 新鲜感开始减退, 班上一些“刺头”开始冒尖, 此时, 良好的班风是遏制负能量的关键。笔者坚信:“相信学生, 肯定学生”是硬道理, 笔者与学生们一起商讨, 共定班规, 只要未触犯校纪, 一概可用班规解决, 有了这层“护卫甲”, 宽容与公平的权衡就成了考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头戏, 学生迟到五分钟, 是按学生守则扣分, 还是学生自觉在教室门口做10个上下蹲更能有效改变迟到的现状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检验, 学生通常会在第三次迟到后, 养成守时的习惯, 因为第四次迟到将会受到请全班同学吃棒棒糖的惩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时常带着探究的心态深入地了解学生, 用真挚与温情感化学生, 或许每个问题孩子的内心, 都有一处无法触摸的疼痛。小宇是个很乖巧的孩子, 可是他的父母从来都不相信他, 经过与其父母的聊天得知, 初中阶段的他非常调皮, 常撒谎骗父母的钱去跟朋友们玩, 经笔者家访后得知,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家中只有留守老人, 孩子特别孤独, 弄清缘由后, 笔者与其父母进行了深谈, 希望共同给孩子信任和宽容的空间, 渐渐地, 小宇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父母的信任。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如果父母很忙, 没时间来观察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 笔者有写教学日记的习惯, 把孩子们的学习过程生动地记录下来, 同时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 开通家长QQ群、飞信群、微信群, 构建完善的家校联系体系, 将班级动态随时反馈给每一位家长, 以便每个孩子的父母随时了解和方便观察孩子的成长。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要有尊重的爱, 才是学生可以接受的爱。

第三, 大胆改革, 勇于尝试。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当今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 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最后到“我乐学”的华丽转身呢?这是对每一位中职老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考验。与其大谈好好学习的大道理, 不如想办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笔者跟学校协商, 以本班为实验班, 调整本班的教学计划, 甚至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改革中职课堂。如本人运用翻转课堂理论, 花一整堂课的时间先给学生做预习, 甚至建议任课老师花一堂课专门只为教好学生拆装一个计算机元件的简单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改革, 收获了喜人的成效, 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从原来的显性讨厌或隐约抵触状态, 转变为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笔者看来, 学生是个体, 个体都有差异, 面对个体差异时, 对待主体成长过程的把握以及个体差异的应对是对教师一个永远的挑战。做中职教师, 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 如果其内心没有想学习, 没有把学生的每一个变化都用心钻研的渴望, 职业的枯竭感很快就会到来, 要学会寻找成就感和幸福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充满奇迹的种子, 只要时机到来, 自然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即使我们无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风貌, 但也要努力点燃学生努力奋斗的自信。激励、互动、分享、感悟, 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摘要: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对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从激励育人, 培养自信;用情用心, 宽容至上;大胆改革, 勇于尝试三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宽容,用情用心

参考文献

13.小五班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三

——参与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苗苗幼儿园小五班

陈昱冰家长:熊永静

女儿如今已经四岁多了,去年九月入园到现在已有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女儿的成长变化,这与园里所有老师的辛苦付出分不开,这与园里所有老师的爱的教育分不开。身为少有时间的妈妈,我心里很惭愧,但更多的是感动。

一年中,孩子学会了唱歌画画,学会了提问思考,学会了收拾玩具,学会了挂衣服叠衣服……记得,在4月的一天,下班见到女儿时,女儿跑进怀里就开始唱:“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唱完就抱着我使劲地亲。这一刻,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之后,这一唱就停不下了,她竟还把“妈妈”这个词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地唱她在用这种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她对亲人的家。在与女儿交谈中,我明白了,她在幼儿园的老师那里感受到了爱,也慢慢地学会了用自己稚嫩的方式表达爱。

现在,女儿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收拾衣物。她说这是老师告诉她的。每天回到家,脱完衣服等,都会主动地叠起来放好,而且还把我和她爸爸的一起收拾好。每次看到这一幕,心里都会有满满的感动。

面对一个不懂事、固执的小不点,有时我都没有耐心,而老师们天天面对的是四十多个性格各异的四岁左右的孩子,真不敢想每一天神经是怎样的紧张。那一天,有幸参加了一次助教活动。

活动的内容是:我们几位助教家长代替果果班的老师们完成她们每天必备的工作。活动有清洁打扫、组织幼儿吃饭、上课、户外活动、室内活动、游戏(附:期间组织了两次列队洗手、两次列队上厕所、一次列队喝水)。

刚开始接受任务时我觉得这个活动挺简单,想着有三个家长一起配合,更是没怎么上心。可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问题来了。不必说组织幼儿吃饭有多麻烦,也不必说带领幼儿们做活动有多复杂,单是组织孩子们列队,就让人大费周章,顾此失彼。我们很难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听从我们的口令和指挥。整整一个下午,我们三个家长筋疲力尽,任务才算勉强完成。这次助教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和不易。再次感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14.幼儿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四

同心一幼 金晓莉

幼儿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园领导充分强调了安全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使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充分准备,堵死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各种隐患,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平安。

我们在班级开展情景表演《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消防安全演练》《地震预防演练》,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安全教育中。老师带领孩子亲自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容易出危险。老师们认真学习了《安全责任状》,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个人身上。班级和幼儿园之间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和家长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和班车签订《责任书》确保各个环节。

在认真学习了《安全卫生消毒工作制度》后,我认为幼儿园工作的细微、重要性。

1、晨检、午检、晚检要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查。手指甲要把好关。对于生病的幼儿重点看护,定时测体温。及时与家长沟通。

2、通过儿歌、歌曲教育幼儿,习惯的形成、行为的养成,都关系着幼儿认识安全,提高安全。

3、教师要保管班级的物品,对危害性的物品:剪刀、水果刀、针线确保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4、做好预防、杜绝传染病的传播。

5、通过家长配合教育幼儿的安全教育。

1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教育美 篇十五

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欣赏、感受数学的美呢?下面就对我自身的感受, 谈一下自己的感想.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对08级教育的学生给他们开设数学名题欣赏, 这门课的开设能够很好的使学习教育的学生更广泛的接触数学领域, 让他们从不同的层次去感受、欣赏数学美.

一、用奇异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实体为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模型, 因此数学的结构在一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奇异性是指对这种稳定性的破坏, 当然这种“破坏”是美学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对原有习惯的一种美的突破.

例如在给他们讲神奇的幻方的时候, 当介绍到刻在龟背上的文字时候, 他们便不得不惊叹, 数学是多么的美妙.

二、用相似美掌握知识规律

数学图形与式子相似, 数学命题的相似, 数学关系与结构的相似, 数学规律与方法的相似, 都是数学中的相似因素, 利用两个事物间的相似性, 在数学中可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猜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

例如, 在学习到贾宪、杨辉三角时, 由 (a+b) 0, (a+b) 1, (a+b) 2, (a+b) 3…展开式的系数, 通过猜想、类比、归纳、推广到一般 (a+b) n的展开式的系数的一般形式 (杨辉三角形) , 又由杨辉三角推出最短路线问题.整个过程紧凑, 严密,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数学的相似美.

三、贴近生活实际, 培养审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 把数学关系转化为一种审美关系, 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讲到斐波那契数列的时候, 当确定前项与后项的比为黄金分割的时候, 给学生讲什么是最美的, 从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到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为人》《蒙娜丽莎》, 在神秘的艺术作品刺激的作用下, 美的激发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和谐的气氛中拉开了教学的序幕.一个名人说过:“只有当教师把教数学看作教音乐和艺术一样, 数学才有健康的基础.”为学生播下美的种子, 既是教育的需要, 也是育人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鉴赏, 以形感人, 以情动人, 以理喻人, 使学生由形式美而感受到意蕴美, 深刻体验数学美的深层底蕴, 则数学美就会释放出强烈的吸引力.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 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具有美感价值的刺激不仅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 而且能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人们感受美, 能减轻教与学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在“美”的形式下产生自由、安全的学习心理体验和背景, 从而减轻学习心理压力, 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数学的美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数学学科的发展, 综观世界数学教学改革, 许多发达国家已明确把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欣赏数学美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国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独特的美感”.

如果通过数学美感教育, 一方面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态度和情感来学习、应用数学, 使学生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和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 感受数学的简洁、对称、奇异、和谐, 体验数学的神奇,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信心.

16.马英九夫人教育心得 篇十六

马英九夫人周美青应台湾杂志《亲子天下》之邀执笔专栏,首篇文章名为《去看艺展吧!》,文中提到,看画展是她最重要的家庭艺术教育:从小带她们参与艺术活动、看画展。为了回答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周美青买了许多书,留意报章杂志的报道,并在展览前和孩子“一起做功课”。她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看画时更进入状况,不忽略每幅作品背后真正的灵魂。周美青在文中表示,父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在这个漫无止境,课程又多的训练过程中,做父母的,一天都不敢缺席”。

以孩子为中心有害

以孩子为家庭中心可能是夫妻相互疏远和逃避的方式之一。许多夫妻不经意间把全部的爱转移到孩子这个“第三者”身上。“为了孩子无暇顾及配偶”成了最常用的借口,但实际情况是此时夫妻的一方对孩子的爱已胜过对自己配偶的爱了,孩子的问题渐渐成为家庭争吵的来源。美国“维护婚姻家庭关系和培育棒小孩中心”创始人大卫·科德提醒家长:从长远看,“孩子第一”的做法容易养成其自我中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为培养出色的孩子,父母要以自己的婚姻为中心。

男人体内有“离婚基因”

最近,瑞典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发现,男性体内有一种变异基因,会影响大脑,导致男人增加对妻子不忠的倾向,从而大大提高夫妇婚变的风险。科学家把这种变异的基因称为“离婚基因”。研究发现,体内含有这种“离婚基因”的男士,如果他们已经结了婚,他们与另一半的关系会比较薄弱,妻子或女朋友对他们的满意程度较低。如果他们仍然是单身,很可能会选择不结婚。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名叫“334”的变异基因,只在男士体内才有发现。含有这种变异基因的男士,婚姻出现危机的比率比其他男士高出两倍。

英国房价越低离婚率越低

由于信贷紧缩所造成的压力,英国离婚率已经降至26年来的最低。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英国统计局2007年的数据显示,200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离婚率从2006年的12.2%降至11.9%,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下降。专家表示,房价下跌增大了夫妇双方不得不待在一起的压力,因为一旦离婚,他们分到的财产就会变少。 而过去十年来,房价处于峰值的时候,也是离婚率最高的时候。

外形像父母的最速配

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男人倾向于选择长得和他的母亲最像的人作为伴侣,女人则多半为长得像她父亲的人倾心。

由匈牙利贝契大学伯瑞斯科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脸部比例模型测量来自52个不同家庭,312位匈牙利成人。每个家庭包括一对配偶和双边的父母。研究人员发现妇女的配偶和她的父亲,在脸部相似度上有明显的关联性;同样的,男性的配偶也和他的母亲看起来很像。

爱情保险公司

在英国,有一家专保已婚夫妇的保险机构——爱情保险公司。凡是已结婚的夫妇,都可以到该公司投保爱情长久保险。手续是填写两张保险表格,每月交纳5英镑保险费,就可以享受该公司的爱情保险了。

其保险利益是:自保险合同正式生效之日起,被保险夫妇如果和睦相处满25年,便可以到该公司领取5000英镑的爱情保险金奖励。在保险期内,夫妇中如果有一人不幸病故,存活者则可领到1000英镑的保险抚恤金。如果因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伤残者,保险公司将根据伤残程度不同,给予500至1000英镑的保险补偿金。被保险夫妇如果因第三者而离婚,则被遗弃的一方可以获得3000英镑的保险赔偿金。

婚姻稳定≠家庭和谐

近日,国内有关专家指出,家庭和谐需要身体安全和生活安全。他们指出,夫妻婚姻关系稳定并不等于家庭和谐。婚姻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老夫少妻的家庭本身并不是不和谐,只是社会的不包容造成不和谐的错觉。单亲家庭也有很多是和谐的,离了婚照样可以一起抚养孩子。同居生活也可以是和谐的,家庭关系简单,矛盾少了,也就和谐了。

不幸婚姻是自杀主要原因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列第五位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首位死因。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的高自杀率还表现出一种独特性: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而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

家庭、婚恋等情感问题仍然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自杀人群中有近30%因婚姻和家庭问题而寻短见。

夫妻最易为整洁争吵

臭袜子、堆成山的餐具、乱糟糟的废纸,这些东西常常令伴侣发生争吵。

德国Emnid研究所进行了一项调查:在1000名被调查者中,有46%的人声称清洁和整理是争吵的头号诱因。35%的人因为家人和孩子引发争吵,有35%的人把业余时间如何安排视为争执点。24%的人会因为男人难看的领带和女人的低胸装发生争吵,同样有24%的人会就看电视发生争吵。另外,就性爱问题发生争吵的只有18%。两性相比,女人比男人更爱吵架,上述各种诱因会更多地被女人当成吵架的由头。

美国未婚男人收养成风

美国卫生统计中心发布公告称,美国18岁到44岁男性养孩子的意愿是同年龄段女性的两倍。大约有七万三千名未婚男性收养孩子,其中包括通过“自愿选择”方式获得孩子的单身爸爸。

上一篇:历史博物馆设计方案下一篇:明白做事清淡做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