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2024-07-24

清华大学考研经验(共11篇)

1.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一

2018清华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如今考研的学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温室里浇灌出的花朵,都教授发现其中的“玻璃心”不在少数。可是在考研的战场上,玻璃心的人往往很难走在最后,你知道为什么吗?都教授给你分析分析。玻璃心有碍人际相处

考研路上,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在独自奋战,但你终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室友、研友之间的相处,跟导师联系沟通,向学长学姐取复习备考经,等等,都需要一颗强大的小心脏,而不是玻璃心。室友和研友之间的相处,因为每个人性格脾气不同,计划安排不同,难免有步调不一致、乃至言语冲突的时候;导师与你素不相识,贸然拜访,也很有可能吃到闭门羹;学长学姐也不是天生就有义务帮助你,遭到冷遇也属正常。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太玻璃心,那恐怕天天都要沉浸在悲伤情绪中了。玻璃心不能适配考研攻坚战

除了人际上的相处,你还需要独自面对很多复习备考上的难题。考研初试科目众多,每一科都有不同的重点难点,况且复习时间紧张,需要你合理安排时间,尽量能多复习一遍是一遍。复试时更是要打通多个环节,既要准备好面试和笔试,又要让导师对你有印象。这些大大小小的难题中,你很可能遭遇挫折和瓶颈,如果这时候也太玻璃心的话,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影响复习效果和复习进度,有百害而无一利。负面情绪易传染,玻璃心误人又误己

一般来讲,在任何一个社交群体中,玻璃心的人都是很难受到欢迎的,因为它们往往是制造矛盾的关键所在,是坏情绪的导火索,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而且玻璃心的人心胸狭窄,心里盛不下事,抗压能力差,动辄则哭,且喜欢生闷气,把心事憋在心理,长此以往,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身体状况必然变差,加之精神压力大,很容易生病。没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在考研战场上很难走到最后。

所以现在你知道了吗?考研的战场上不欢迎玻璃心,而是欢迎坚强、勇敢、坚韧、执着的小伙伴。既然选择了踏上这一征程,就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吧!摆脱玻璃心,以最强韧的姿态去夺取最后的成功!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2.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二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 若选择就业, 本科学历含金量不高, 在求职大军中竞争力不强, 难以找到满意的职位;若选择考研则可暂缓一时, 但两三年后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数又难以预测。这正是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选择时的两难境地。因此, 面对考研与就业, 大学毕业生应该在当前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抉择。本文将通过分析社会现状, 对考研与就业做出客观的分析比较, 进而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最终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之路。

通过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了解和调查, 以及对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访谈得知, 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术追求, 喜爱所学专业, 想要在本学科领域继续研究, 期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2) 逃避就业, 习惯了大学校园里舒适安逸的生活, 无法忍受找工作的纷乱复杂和巨大的压力; (3) 曲线救国,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继续读取研究生学历, 提高就业竞争力; (4) 改换专业, 部分同学被大学录取到一个自己不喜欢或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 考研可以重新选择专业; (5) 学历情结, 多数为背负着父辈的期望; (6) 为未来增加筹码, 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 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生在“扛大头”, 明天也许就演变成硕士生的天下, 趁年轻多拿一个学历, 未来更有保障。

一考研能否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 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 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他们解释道, 虽然从2000年起,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其录取增长率仍不能满足以更快速度增长的考研人数需求。首先,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 而非大众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学生落榜, 同时也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机遇期。其次, 即使研究生顺利录取, 两三年后毕业时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很难预测。最后, 研究生毕业后, 学历起点高, 就业定位会更高, 但其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却几乎仍为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则更不利于就业。因此, 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

二你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本

一位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结合自身经历建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综合自身优势, 明确自身劣势, 充分评估自己, 做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如不适合考研, 或没有竞争的优势和实力, 则应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两年前, 这位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由于自制力不强和身体原因, 在考研中名落孙山, 同时也因为考研错过了多次较好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考研。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考研准备过程中, 复习资料及形式名目繁多, 图书资料、复习班费用及到考研学校路费等均不可小视, 还有研究生录取后的学费。因此, 经济负担也应予考虑。

三先就业再考研

部分同学称考研队伍如此庞大, 竞争如此激烈, 倒不如先就业。若工作过程中发现知识累积不够, 个人发展受限, 再有针对性地考研究生。不少专家也认为, “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若有较好的就业机会, 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 基本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再进一步求学, 更加有的放矢。而且这时自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用担心读研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 选择考研或就业要因人而异。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 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乃至个人特点等方面的条件各不相同, 关键是要把握自身特点, 为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南熙、张南翔、韩娜.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2 (2) :77~80

[2]刘玲玲、毛素平.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正确选择考研与就业[J].科技信息, 2008 (35) :125~126

3.我在大学学到的人生经验 篇三

那已是四年前的事了。人们常言光阴似箭,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我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它的涵义。仿佛就在昨天,父母把我送到大学宿舍,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孤独。犹记得第一个夜晚,校园里没有人,我的室友尚未到达,天气是令人不快的潮热,整个晚上,我像发烧似的不停流汗。转眼今日,我有了值得终生相伴的朋友和深爱的男友,并且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已将我塑造成了一个不同的人。

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无疑,我知道了更多的统计和概率方法,能准确讲出美国从19世纪至20世纪消费主义的历史。但只要愿意投入一点精力,这些完全可以在教科书和互联网上学到。因此,大学对我重要的原因,是它使我成为现在的我。我认为,下面5个人生经验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1.谈判。这门艺术不容易掌握,它需要你与难相处之人大量地练习、互动。在大一第一次兄弟会(一种社交性质的学生社团)的聚会上,我经历了一番艰难才学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守门的兄弟会成员在允许一个人进门之前,自己首先要被说服、打动。当然,如果你与一群女孩同去,你进场的机会会明显提高,但如果你与一个男孩同去,你必须说更多、更动听的甜言蜜语!

2.照顾好自己。我们取笑那类以速食面和剩披萨为食的大学生。可我们难道不也是如此吗?凌晨两点,垃圾食品的味道似乎相当好。早晨,当解决完一个问题时,你用一边上网一边吃薯条来放松自己。但终有一刻,你会意识到,每天早晨不应该这样无精打采地醒来!

3.学会说“不”。我一直认为自己果断、自信,但当要拒绝朋友时,我发现自己很难说出口。有的朋友一味地索取,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从不回报。当开始对他说“不”的时候,我感觉很不好受,然而,当我再次被索取时感觉更加难受。所以,不能做一个易受影响的人。维护自己,但决不粗鲁无礼,学会委婉地拒绝。

4.接受失败。无论你在高中多么出色,大学都可能经历失败。失败的形式也许是考试失利、友谊破裂,或人际关系出问题。过去四年,这三者均在我的身上发生了。失败的滋味无比酸涩,自暴自弃的想法容易乘虚而入。我就曾消极地想,“好吧,因为这次考试考砸了,我拿不到A了,我的GPA(平均成绩)会掉下来。然后,我将无法进入研究生院。如果我进不了研究生院,我这辈子还能做什么?”要知道,大学打算建构你的人生,没想毁掉它。时光无法倒流,你不能回头将问题解决,却可以在今后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4.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四

眼看着6月马上就要到来,炎热的夏季虽说有醉人的风景,但是对于2017考研人来说6月却是一个很苦的过程。天气燥热,除了要饱受中暑的痛苦之外,越来越大的复习压力也让不少考生苦不堪言。然而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苦中作乐,这样才不会在考研中被一些负面情绪击倒。

一、夏季燥热,多吃苦

夏季到来,在炎炎酷暑下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首先就要在饮食上注意。专家建议,夏季应该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这样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夏季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如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保证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强化阶段的复习增添动力。

二、任务量大,复习苦

马上要迎来的六月份是属于考研复习中的强化阶段。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复习强度要逐渐的加大。面对日渐增多的任务量,小伙伴们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首先,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虽然强化阶段的复习比较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夯实基础为主,熟练掌握各个科目的基本理论概念,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做题中快速找到考点的依据,而不是模凌两可凭着感觉做题;其次,调整复习计划,在考研中我们需要时常的更新自己的复习计划,遇到复习上的问题随时作调整,这样才能在面临一些突发状况时坦然面对。

三、缓解压力,苦中作乐

考研是一个虐心的过程,随着复习压力的增大,我们的情绪也会逐渐的变得压抑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苦中作乐。当我们觉得复习的任务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适当的给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自己放个小假,看看电影或是听听音乐让身心放松。有了一个乐观、轻松的心态才能坦然的面对研路上的挫折。

2017考研,如果说三四五月份的复习只是一个缓冲期的话,那么到了六月份你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因此现在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轻松的心态来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5.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五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最好的时光,在大学阶段不同的人因为自己的理想不同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大家可能会面临考公务员、出国、直接就业以及考研等不同的抉择,在这个阶段我们选择的任何一条道路都将是一场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我们主要说说考研吧,近两年来考研人数不断的攀升,2017考研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201万人左右,要比2016考研的人数多了24万左右,除去在职考生参加统一考试这个因素之外,我们的考研人数也是在增长的。报考人数的增加,那么我们面临的就是竞争更加激烈了。在准备考试的这个过程,大家不仅要运用理性因素去分析你的各个科目的理论试题,还要充分运用非理性因素来克服考研备考的这个阶段里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刁贺老师就帮助大家分析下,我们在考研的备考阶段会遇到的“敌人”,同时也给出大家打败“敌人”的方法。

1、摇摆不定

①在考研和其它选择之间摇摆不定。

在考研大军中有一些同学选择考研属于跟风式考研,因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考研,他也要考。但是在准备阶段又看到有的同学选择出国、找工作或是考公务员了,就开始摇摆了。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如果备考阶段不能一心一意学习的话,很可能导致考研没考好,其他的事也没做好,所以在做出某种选择之前大家要仔细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的这个理想要通过走那条路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喜欢做的是什么?以现在的能力水平,自己能做什么?如果你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仔细的思考出来,我相信,你会有适合自己的选择。②决定考研,但不能确定自己的院校专业。好多同学考研的意愿特别明确,但是却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因为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还没确定,所以这种摇摆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首先,如果暂时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也要安心学习,学公共课或数学的部分,专业课部分的复习可以暂缓,通过公共课和数学的学习,看看自己这几部分的水平,再去选择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其次,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学校和专业的话,可以试着回答刁老师的几个问题,帮你做出选择:①你的兴趣是什么?②你是否想将你的兴趣变成你未来的工作?③如果不想将兴趣变成工作,那就考虑就业方向好的专业吧,这个专业你有信心能学好吗?④根据你的公共课和数学的水平,你能考上哪类学校呢?普通院校、211院校还是985院校? 综合以上的表述,对于院校的选择,你需要思考的其实就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你想做什么?另一个是你能做什么?

2、拖延

考研备考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最怕拖延,而拖延又是大家常会犯的毛病。大家总是觉得复习无从下手,总也舍不得开始复习,所以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还有的同学平时也复习,但是必须得有人监管才能学,缺少学习的自主性,老师布置一点作业就做,不布置就不做。其实布置作业是小学生需要的,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作业了,因为只有你自己是最了解你自己的学习时间及学习程度与你的目标要求有多远,所以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做几个学习计划吧。

首先,把你整个备考阶段分成几个阶段,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在——暑假之前,第二个阶段是暑假,第三个阶段是9月——考试前。你应该把你的学习任务分解,自己应该知道在各个阶段你的各个科目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其次,做月计划,这个月你的各个科目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才能完成你的阶段性计划呢? 再次,做周计划,这一周你的各个科目应该完成哪些任务才能完成你的月计划呢? 最后,日计划,每天你都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周计划顺利完成呢? 如果你能做好你的各个计划,我相信,你的拖延症能得到根治。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3、学习仪式化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去图书馆学习,在有位置的情况下要环顾四周找个最好的位置,最好是有些阳光又不至于刺眼。然后坐定之后要将自己的各种学习用品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开,需要有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各种颜色漂亮的笔,装满热水的漂亮的保温杯,还有手机得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还要准备好耳机听个音乐什么的。类似这种仪式还有很多的表现,有些考生不做这些前期的准备感觉自己就没法学习,当你过度的在乎这种仪式的时候可能放在纯粹学习上的时间就要少了。

大家要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学习的,比如你可以将英语单词记在一些小卡片上,在等车、坐车、排队等场合拿出来看看,这就是个积累的过程,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对我们来说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要让你的手机占据你的大部分时间。

4、孤独

备考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尤其是一个班级中或一个寝室中考研的人数比较少的时候,你需要更强的意志力来克服外面的诱惑。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就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想想只要通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虽然备考的阶段你是孤独的,但是你并不是无助的,你可以找一些考研的小伙伴一块学习,互相帮助,也可以找老师谈谈心,寻求帮助。

总之,考研路上,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老师会和你一起努力奋斗!

5、自我否定,焦虑

在整个备考阶段,每个人都会焦虑。我们主要说说来自于学习方面的焦虑(有的同学会有感情方面的烦恼)。在每年的9月之后,广大考生会出现大规模的焦虑。因为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这个月份面临预报名,再加上之前复习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会对自己去的的成果有个期许等,这些都会导致大家焦虑。因为大家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所以9月份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家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对于复习了半年的我们来说这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其实呢并不是你啥也不会,而是你的学习进入了一个质变的阶段了,你会的多了才发觉自己不会的更多,所以大家不要自我否定,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复习就可以了,相信,你一定能发现自己的飞跃。遇到焦虑或情绪不好的时候,大家可以选择几种方式来化解,比如运动,运动后人的心情会比较愉悦;还可以做一些体力劳动,如洗衣服、打扫寝室卫生;还可以逛逛街,但是要注意不要带太多的钱,免得冲动把自己的生活费都花掉;其实还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同学或老师聊聊天,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6、浮躁

备考阶段的浮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面对外面的诱惑,无法静心学习。相比于高三那种高强度的学习来说,大学生活要安逸很多了,所以不考研的同学日子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但是对于考研同学来说在看到你们可以熬夜看电视剧、打游戏、情话绵绵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所以我们在备考阶段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想想自己的梦想。再者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到大家都比较认真学习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因为对于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来说,学习是需要一种氛围的。第二,知识学的不扎实,只做表面功夫,一味的寻求“技巧”。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不能深入到理论知识内部去思考和复习,并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知识点,只是看一些表面的东西,就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或者在复习时过度的去追求哪些所谓的“技巧”,其实技巧是建立在你能将知识点活学活用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大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考研是一个辛苦又孤独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创造全新的自己的机会,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可能备考时你会后悔自己选择这样一条路,但是当你考完了,你会感谢自己做出的这样的决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定。只要我们把各种问题克服掉,我相信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6.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六

考生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被外界环境所约束

因为是一名CBA职业球员,所以,他大部分的生活重心要围绕着篮球展开,不断地投篮、运球训练,可以说这种高强度、密集型的训练已经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占据了,但是,他仍然愿意为了考研梦而拼一把。从初中开始接触篮球,所以,贺晓彬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篮球,虽然文化底子差,却靠着自学考进成都体育学院。在本科顺利毕业之后又动了考研究生的念头,一旦心中有了目标,就像是找到了前行方向的帆船,只渴望成功到达彼岸。从此,他除了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通过手机软件背单词,吃饭时在背单词,走路时在背单词,坐车时也在背单词。就是凭借这股拼劲,从无法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到可以充当临时翻译的地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而是长久的坚持的结果。即使外界环境再困难,也要创造条件学习。积极地笑对人生

其实,贺晓彬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他所有获得的成就都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由于起步晚,所以他的篮球道路是崎岖的,跑不快,跳不高,动作不协调,就连最基本的上篮都费劲,所以,他就自己一个人在篮球馆里给自己加练,每天晚上都会看到他一个人在篮球馆里不断地练习投篮、运球的孤独的背影,有时候投篮找不到感觉也会觉得无助,但是,他没有因为这种状态而感到失落,反而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向上走,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所以,他身边的朋友都喜欢他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积极的态度也让他进步更快。考研的路同样也是辛苦的,每天早出晚归,也许你会觉得失落和孤独,但是,一想到今天的努力会让你最后的考试多一分胜算,那么,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笑对人生。制定学习计划

想要在一件事情上成功,制定一个完备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每一名学霸肯定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考研计划,想要考研成功,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从专业课的各种详细知识点到英语的各种语法和单词再到政治时事,每一块都需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去合理的进行安排,对于网上那些别人分享的考研计划,同学们用来做参考就可以了,切忌照搬,考研复习最忌讳的就是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复习成果和复习经验完全照搬过来,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每个人的基础和效率不同,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且在制定之后,就要彻底实施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时间科学利用

学霸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霸,除了他们学习认真之外,他们对时间的利用也是很科学,什么时间应去做什么,他们早已经心中有数。想要让自己能够在于其时间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首先你就要具备你对时间的一个掌控能力,不要让自己被牵着鼻子走。计划好几天应该做什么就要去做,不要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本来考研的时间就很宝贵的,不要虚度任何一天!我们只看到了学霸成功之后收获的鲜花和掌声,看到了他们得到很多人的羡慕和祝福,但是,你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努力,不要去羡慕学霸怎么就轻轻松松被保送至名牌大学读研,只要你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肯付出、肯吃苦,你一定也可以。中公考研小编祝福2018考研人也能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学霸。

7.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七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6所学院,分布于三个校园,在人才培养方面着眼于提供跨学科跨院系的广泛课程,立足于转化型教育,包括交换生计划、海外学院提供的企业实习项目、与世界部分顶尖大学联办的联合学位及双学位计划等,为学生提供发掘自我潜能的机会与挑战。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设有三所卓越研究中心(RCEs)及23所大学研究机构与中心,研究项目具备战略意义且发展势头强劲,尤其在工程、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实力备受公认。据其公报统计,新加坡国立大学2013—2014年学期共有37,452名在校学生,其中本科生27,391人,研究生10,061人,教学与研究人员则有5,313人。[2]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卓越办学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愿景、策略与重点发展方针可以浓缩为:“成为一所立足亚洲、影响未来的世界级领先大学”。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围绕这一愿景和已有成就,制定了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办学计划,并成功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帮助学生全方位健全人格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注重通识教育和开放化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i-国大”的概念,即能够适应复杂多变又充满未知世界的新型人才应该是具有求知心、主动性、坚毅与柔韧、想象力、包容心和气节等“i-国大”特质的人才。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将扩大寄宿型学院学习模式作为培养人才的轴心工作。每所寄宿制学院都有来自不同院系与背景的学生一起住宿,并在学院内开办单元课程和项目活动,以多元化的概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在课内外进行试验性相互学习的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挫折承受力。

(二)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条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认为每个学生对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独立的目标,学校的责任在于鼓励和挖掘学生的志向和潜能,其途径便是强化科技辅助课程在创造个性化学习条件中的作用。为此,学校推出了新的线上课程,包括六门基础单元课程和两门导入单元课程,融入重新设计的翻转教室面对面学习模式,统称为“内部综合式线上学习课程”(简称i-BLOCs)。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就同一课题进行线上探讨与交换成果,教师可通过线上评估确保所有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再让学生到辅导课上面对面直接展开提问、辨析、解决问题。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还计划跟世界其他伙伴大学联合设计i-BLOCs线上交流,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自主性。

(三)为强化研究实力进行战略性投资

为保持其在优势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不断投入巨额资源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先设立了新的内部研究基金计划,接受任何研究领域的任何提案;其次,增设了50个研究员名额,增聘与支持有意从事创意研究工作的青年教师;再者,与多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社会公共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让研究成果发挥更大效应,如与中国苏州研究院合作成立国大苏州研究院等。

(四)开辟全新的活动中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在校园里开创更多空间与汇聚点,作为其在教育、研究、服务、管理上做出重大改革的关键元素,以便在校园中注入更大的活力与生气。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方面新建了大学城,并新修缮了教学楼与研究所,配套了许多适宜户外使用的学生活动场所,力求提供无壁垒的求知文化。另一方面还将新建成全新的大学体育中心、学生联络中心和学术学习区,形成以大学中央广场为中心的学生知识社群。

二、值得学习借鉴的教育与管理理念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世界闻名的“无墙”大学。“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已成为学校的四大铁律。[3]这种开拓教育转型、培养活跃思想的大学精神根植在教育与管理的理念中,推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高校在建设发展中去研究、挖掘与借鉴的深层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育理念和培养设计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培养定位是发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才华和发挥自己的潜能的平台。“i-国大”概念和“i-BLOCs”线上系统的做法都延续了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充分了解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实现路径,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机会。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时,遵循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独特的天赋和兴趣,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校园规划建设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注重校园美化与绿化。校园规划基本按自然地形设计,不刻意平坡填沟,建筑错落有致,充分保持自然风貌。整个校园内全面禁烟,基本无裸露之土,空气洁净。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空间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最佳场所。

在校园活动设施上,充分整合资源建设各种体育场所和健身设施;图书馆和设计中的学术学习中心都秉承了布置雅致、舒适静谧的原则;校园无线网全校覆盖,为师生的学习科研提供极大便利;学校教室、实验室、活动场所和行政办公室的各种设备设施都遵循人性化的原则。

(二)“人才优先”的理念

在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贯彻执行“人才培养”优先。无论是帮助学生全方位健全人格,还是创造适应学生不同需求与目标的个性化学习条件,都是将人才培养优先理念具体落实到学校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等顶层设计上,并落实到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各个环节中。

在学校发展力量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树立与贯彻“师资人才”优先原则,全球招聘汇聚一流师资。以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教学;以一流师资开展的一流学术研究提升学校影响力;以一流师资的师风师德带动与促进学风的培育建设。

在学校发展决策与治理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库作用,已有的各级教授委员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和即将成立的基金委员会等在学校发展决策中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学生培养机制、科研战略投资、活动中心建设等许多制度的制定、政策的执行需先经教授委员会审议通过,充分培育智库人才的主人翁精神和意识,发挥智库人才在学校发展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质量为本”的理念

在生源质量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力争与确保“一流的生源质量”,认为一流的生源是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的基础。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国内外生源方面都实行严格的遴选、宁缺勿滥的生源政策。例如2013年成立并招生的耶鲁—新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其首届100多名学生,是从25个国家(地区)2.5万份申请学生中遴选出来的,并没有因申报学生多而实行扩招政策。

在教学质量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认为,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从一定意义上看就代表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未来。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提供并设计了一种变革性的全球教育以及先进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设立寄宿制学院的大学城、创设学生基金、开设线上课程等都是在此目标基础上做出的变革式创新。

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通过课程质量、教学质量和结果监测三个方面来反馈。首先,各级委员会对课程计划制定、修改、审查和批准过程进行监督,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和学生通过反馈监督课程质量。其次,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学生打分评价及同行评审来实现,所有课程都经过同行定性与定量的评审,包括教师的贡献,对学生学习、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材和评估任务等各个方面,评审结果也作为教师管理部门提供续聘、晋升、奖励等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对就业调查、用人单位反馈调查、校友调查、老师和学生获奖情况等成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实现对结果的监测。

在学术与科研质量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注重与倡导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引领性和前瞻性,注重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对造假、抄袭和剽窃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一经查实即清理出学校,为留住人才、培养本土精英、壮大科研队伍、提升研究质量提供了保障。

(四)“自我管理”的理念

在学业发展与课业学习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实行大班化教学、小班化辅导,其中小班辅导任务由高年级学生承担(一般由大四学生承担辅导任务,规定每个高年级学生每周必须服务4—6个小时),这种辅导模式不仅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学业知识的巩固和沟通表达技能的提升,这种近龄的传帮带学习模式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快地了解、融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由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实行在线课程与现场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准备,带着问题来上课、讨论,这样有效地增进了师生互动,也推动了学生课业学习的自我管理,其教学教学效果较好。

在宿舍社区的管理方面,随着寄宿制学院的推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宿舍实行申请制,制定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社区管理制度与规范,依据学生在社区的行为表现与纪实评价情况决定其入住宿舍资格。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宿舍空间,又有效推进了学生在宿舍社区的自我管理。同时,学校为没有申请到宿舍或不选择寄宿的同学设立了百万元基金,借此鼓励学生自发推行计划加强社区参与感。

在学校办公与活动场所的自我管理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活动室、讨论室、运动场等都由学生或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学生还参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管理,甚至学校教室、实验室、活动场所和行政办公室的各种设备设施是由学生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节约了学校的管理成本,更为重要的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爱校的责任感。

三、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办学成果和教育管理理念中可以看到,其办学理念具有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求实崇真、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及服务社会等共同特点,这些理念特点对于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创办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以着眼未来发展的视角审视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可得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回归大学本质,重塑大学精神

我国有不少高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样,具有百余年的历史底蕴和独树一帜的大学精神,在国家与民族发展进程中担当了引领的角色,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作为历史使命。

面对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精神迷失,大学文化沦落,高校官本位化、功利化、浮躁化的种种不良现象,我国高校应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危机感,在“科学、人文、自由、批判、独立、创新”的精神内涵下,重塑具有独特气质和价值定位的大学精神。进而提高学校在文化传承、传播、创造、革新方面的主动性,摆脱功利性的干扰,围绕“人才培养”和“塑造人格”核心任务,自觉担负起批判、创新以及引领人类文明、社会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内涵发展,实施品牌战略

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逐渐转型,内涵式发展成为大学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生存发展要求的战略问题。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展动力的自我发展;是有效促进大学定位科学、特色鲜明,以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4]这就要求高校坚持实施高校品牌战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中强化特色,有效促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与换届的持续改善优化,推动学校组织和个人开拓市场,促进内部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建议高校根据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通过学校的整体优势和独特个性,争取更多办学资源,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服务,提升学校竞争力,提高社会普遍认同感。

一方面,将师资品牌、学术品牌、学科品牌、院系品牌、学生品牌、科技文化品牌和地理环境品牌等整合进高校制度体系、教育环境、学术氛围、规划发展的定位系统中。以“学科品牌”为例,应该将拥有传统优势的学科进行提升和发展,把学术人才集中、纳入科研机构,实现协同创新;对新兴的学科应招聘、储备、激励学术人才,打造精品学科。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高校品牌整合营销与传播,通过高校、政府、市场、社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汇集各种新闻宣传力量和宣传渠道,把校园名师、显著学术与教学成果、优势学科、专业和精品课程、优秀学生、知名院系、大学精神与文化、正面影响力的社会事件等传播推广开去。其手段包括综合性地采用大型活动、学术会议、论坛、成果展览、公益广告、公关、网络传播等方式。同时,提高学校机构、管理人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品牌公关意识;积极参与、承办国际国内教育教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术发展的各项交流活动,以扩大高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推进院系基层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对基层院系的有效管理机制,建立充分发挥与调动基层单位办学活力的体制机制。建议试行“由上而下”和“自下往上”相结合的学校院系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即在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鼓励院系根据基层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向上提出建议,使学校推出的各项改革政策和各管理层次的“责权利”更加贴近实际需要,真正激活院系活力。要进一步确立、扩大和加强院系办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院系办学能动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灵活、机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盘活院系办学资源、把院系办学的活力、动力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四)加快与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步伐

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与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是紧密联系的,一定程度上,学校的国际化程度,特别是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决定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全球最优秀的高校合办具全球视野的课程,同时也与14所国家级、18所大学级以及超过80所学院级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密切合作,其国际化发展经验总体是成功的、值得借鉴的。

为此,建议我国高校确立“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战略,根据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和各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重点选择全球一流伙伴,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同时研究设计具体政策,推动学校、院系和学科等层面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紧密合作,尤其是可以鼓励先行试点师资队伍聘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和培养过程、学术和教学评估考核标准体系、以及管理服务体系等办学基础环节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建设。

制定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带队社会实践的强制性制度,加快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步伐,推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让高校教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了解社会、民情、国情和世情。建议改革教师薪酬结构体系,增设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或带队社会实践薪酬部分,强制性、制度化、激励性引导与推进高校国际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

(五)建立学校发展建设智库

相比于国外一流高校的智库团队,我国高校的智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缺乏体制保障、科研目标不明确等不足。建议我国高校针对自身改革和建设,制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科学布局专门化的智库。细化学校各种改革和建设专题,吸收国际一流大学、校级和院系的专职和兼职专家、培育校内精英团队,吸纳政府有关部门等的参与,并有机结合校内现有相关职能机构,加强各有关专题的细节调研,提出实质政策建议,巡视政策实施过程,评估和反馈实施情况,加速和切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注释

1[1]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2014.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3-14/world-ranking,2014-01-18.

2[2]国大数据统计.http://cn.nus.edu.sg/about-nus/overview/corporate-information,2014-01-10.

3[3]张会议.新加坡国立大学:话语世界的骄傲[J].教育与职业,2009,(2):92-94.

8.我国中外合作大学的经验和启示 篇八

中外合作大学高等教育经验启示

一、中外合作大学的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新生事物,是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二、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的简介

目前,我国现有6所中外合作大学,其中2所处于筹备设立的阶段,分别是:正式设立的中外合作大学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筹备设立的是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本文分别以已正式设立并运行八年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仍处于筹备期的温州肯恩大学为例,简要介绍我国典型的中外合作大学的现状。

1.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4年5月联合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目前在校生近5000名,其中国际学生160余名。该大学师资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选聘,教学资源和评估体系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盘引进,共享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络和教学资源,颁发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

2.温州肯恩大学(筹)

温州肯恩大学(筹)由温州政府主办、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联合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属性是(公益性)事业法人单位。温州肯恩大学(筹)将采取现代大学通行的管理制度——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温州市政府、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共同选派,校长为中方人员担任。

另外,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筹)等都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与国外大学合作创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三、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的申(筹)办经验及启示

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是新生事物,申(筹)办时间都相对较短,然而都在短时间内确立了与国际一流大学并轨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一开始就引入了国外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中外双方大学共同的教育信念和合作基础

一般来看,外方合作大学的选择是成功筹办中外合作大学的关键。不仅要求外方合作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还要求在联合筹办中,不以盈利为目的,将在中国筹建合作大学视为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意向中外合作大学无偿输入其优质教育资源,并愿意与中方合作大学一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同时,外方合作伙伴都秉承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坚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中短期内不计较办学投入及利益汇报。

2.学校发展定位、教学师资和教育管理服务的全面国际化

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都有明确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学校发展定位、教学师资和教学管理服务方面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在学校发展定位方面,以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两校的发展定位都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办学规律不唯大、学科建设不唯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办学规模等方面追求特色与卓越。另外,我国中外合作大学无一例外全盘或大部分引入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在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招聘及管理、以及教学评估管理上,外方合作大学都坚持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主导建设。

在教育管理体制构建方面,现有中外合作大学在(筹)办学初期引进国外大学的管理模式和理(董)事会制度,负责重大战略、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的制定,负责办学资金筹措、重大投资和资源管理等。这六所中外合作大学基本都形成了教授治校、学术独立自治的“去行政化”制度。

3.多样化的经费来源

多元和科学持续的经费支撑不仅决定一所新兴大学的存亡,更在深层影响这所大学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多样化的经费来源和资金筹措渠道为我国中外合作大学的成功兴办提供了先决条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最为典型,该校打造“五根支柱”的财务支撑体系,即学费收入、研究经费、教育发展基金会、地方政府支持和国家支持的五方面支撑,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使得近成立7年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已逐渐位居全国前列。

4.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普遍来看,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的成功筹办和顺利运行,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办学所在的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相关制度和政策支持。从这五所中外合作大学筹办情况来看,不仅符合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政策,更加符合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指在申办过程中给予稳定性、连续性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支持。包括在办学用地的无偿划拨、土地出让或低价售予、校园基建的大力推动和支持、办学相关配套政策(政令)的连续和畅通。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在筹办或运行期间,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占总投入的一半或以上,并无偿投入校园建设资金或提供办学场地。在成功筹办或设立后,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政策配套及落实、校园安全等各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小结

普遍来看,作为合作方之一的中方大学通过联合申办中外合作大学,引入了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快速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极大地增加中方大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极大地积累了本校国际化办学经验,锻炼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出国深造、短期国际交流等机会。

同时,申办中外合作大学也可能因为对国家政策、双方教育理念或利益分歧等原因,在与外方合作办学过程中产生法律和经济风险,这就需要我国大学在申办过程中充分深入了解国际国内办学政策,科学统筹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申(筹)办工作。

参考文献:

[1]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2]华长慧.努力打造中外合作大学的成功范例——宁波诺丁汉大学独特办学模式再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9.清华大学考研经验 篇九

2014年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在职硕士考研经验总结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复习因人而宜:无学位报考工程硕士的参考建议

无学位:是指没有学士学位,以大学本科学历报考GCT的同学,没拿到学位原因无非是没过英语或者补考太多,也有因学习年限超过规定(自考一般要求4年毕业)丧失申请资格等等。无学位的劣势反映在GCT考试中,是面临录取比例的限制。

录取限额:工程硕士每年招收无学位的考生不超过10%的限额(其他专业硕士限额不同),即如果某校招100名,那么其中无学位的同学只能招收10名。学校在录取时一般是把有学位和无学位分开从高到低录取的。

GCT成绩百分位:比如2005年GCT成绩为230分,它的百分位为72%,这表示在100名考生中,有72人的成绩比你低(不含缺考)。2005年报考工程硕士的共有67107人,GCT全国平均分为208.7(百分位50.7%),2004年GCT平均分为212(百分位50.7%),你可以通过百分位推算出自己的成绩在全国的位置。很多学校有学位2004年录取线190分(百分位28.1%)、2005年录取线188分(百分位30.3%),由此可以猜测2006年有学位的录取线也应该在30%以上(国家学位办2005年文件中规定高校如果招收百分位处于30%以下的考生必须出具书面说明),从近两年某高校无学位分数线来看(2004年210分,百分位为48%;2005年230分,百分位为72.3%),无学位与有学位(2004年190分,才思教育网址:

2005年190分)之间的分差(2004年20分,2005年40分)有逐渐扩大之势,而报考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21.7万余人报考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近4万人。其中,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达7.8万余人。首次启动的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报名人数分别是2690人、4126人和1033人。),因此没有学士学位的考友们至少要多考40分以上才有保障(注:各专业硕士的百分位是分类别单列计算的)。

一、了解信息,分析情况

既然决定要参加考试,考友们在3月初就要了解拟报考院校和专业,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咨询该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报考院校的选择原则(供参考)

①就近原则。一般是在职学习,大多院校均采取周末班和集中班,周末班形式居多,全年估计上30周的课,如果太远,成本吃不消。

②“211”重点大学原则。读工程硕士,无非一方面想学点东西,另一方面希望对以后的工作、生活有帮助,那么找一个重点大学就读应该比较好。毕竟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要强大得多,同学资源也更丰富。

③“货”比三家原则。以物流管理而言,在重庆只有一个高校开这门专业,每年只招20多人。而在成都,川大、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均开了这个专业。显而易见,报考成都比报考重庆要容易一些。

2、高校招生有限额和自主招生两种。学校是否限招,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 2

才思教育网址:

准(每年6月发布,7月初网上报名,7月中旬学校现场报名)。如果某校限招200名,那么按10%推算,无学位的名额就只有20人。但也不能完全相信自主招生,比如重庆某重点高校25个专业招生,以1000人计算,按10%分摊到每个专业,无学位招生名额也还是不多。

3、了解该专业现有多少跟读(调剂)生。工程硕士GCT成绩2年有效,跟读是因为当年GCT成绩没上线,先跟班读(很多学校不接收无学位考生的调剂),一般缴了学费。跟读生有两种途径入学(以2005年为例):如果2005年GCT成绩百分位超过2006年GCT分数线百分位,就可以在2006年参加复试入学;或者2006年再次参加GCT考试,达到分数线后参加复试入学。不管怎样,他们交了钱,只要上了线,学校肯定会录取他们。

二、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因人而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能把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提供给大家。

语文:不可不看,也不必复习太细。先把地理、生物、历史、文学常识(含民族、哲学、军事、风景名胜等,可在网上查找)拿来当小说看,可以借用备战高考用的小工具书,语文辅导后面的百科选择题如果没时间看,可以把答案先填上,重要的选择题作标记,多看看,混个脸熟。阅读理解分值占40分,掌握阅读理解做题思路和方法。那些错字辨析、标点符号做题技巧也听听。语文喜欢考当年发生的事情(比如文坛、社科、自然科学等),请一定注意!我个人觉得语文是挣分的,目标:至少及格。

数学:我没有太多话语权,以高中课本为主,全试卷25大题其中高中知识 3

才思教育网址:

能解决的题目占了15题。因此高中知识一定弄懂,公式定理记牢,并且能融会贯通,一道考题可能它的知识点不只考一个。

英语:单词是基础,及早复习,从3月起就要开始记单词。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记忆,做到认识就行,但不能仅仅记住词汇表上的基础含义,还要记这个单词其他的词性,以及一些重点词汇构成的词组和相似词汇的辨析。

逻辑:对绝大多是考生而言,是一门新课,所以均从零开始。多做习题,做错的题要作标记,重复练,弄懂为止。

我个人认为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3-5月:回炉期。很多知识都忘了,回回炉,顺便接受新知识。

6-8月:提高期。踏实学习,夯实基础,提高应试水平。

9-10月:应试期。结合GCT考试特点,拉通复习,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做好考试准备。

在回炉期、提高期推荐每月做二、三套模拟题,通过做题,总结这一阶段复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复习中弥补,接近9月时,利用周末做前几年的GCT考试真题,测试自己复习水平。在应试期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严格按照3个小时来做题。考友们都是在职复习,白天上班,晚上复习,晚上一般容易兴奋,因此进入10月国庆节后,务必晚上早点休息,调整自己的兴奋期,把自己的兴奋点调整到白天8:30左右(10月23日GCT考试时间)。强烈建议在网上下载机涂卡模版,练习涂卡技巧,做到既涂得快又符合机读卡要求。

三、考场须知

才思教育网址:

1、提前侦察考场。如乘车路线、考室位置、卫生间位置等。外地考生推荐提前2天到校,人到一定年龄,容易择床,影响休息,呵呵!

2、工具带齐。手表必带,计算器、钢笔、橡皮、削笔器、2B铅笔、量具等全带。

3、先易后难,不留空白。遇到做不来的题,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凭直觉或其他技巧(特殊值法、代入法、用量具测量等)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做好标记,待最后有时间再复核,不能留空白的道理很简单,四选一嘛,有25%的机率。

4、涂卡时间预留。涂一张卡可能需要7、8分钟,因此考试时必须考虑到涂卡时间。

10.西南大学考研经验 篇十

备战考研之初,在论坛上得到了许多帮助,现在写下这篇东西,一为回馈论坛,帮助如我当初一样迷茫的学弟学妹们;二为纪念,纪念我追逐梦想的2013。以下全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一 关于考研时间轴

2013年春节开始备考,历时近一年。

2014年1月4、5号参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试,报的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2月17号查到成绩:政治72,英语二72,教综105,心理学119,总分368。不算高分,但后期出了那么多状况还能考到这个分数我也甚是欣慰,这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3月18号出国家线,315,比去年涨了5分。

3月26号西南出了复试线和复试名单,各科分数线如下图所示,29人进复试,录取18人。很幸运,我初试第五名,心理学单科成绩第三。

4月9、10号参加了复试。

4月21号西大官网迟迟不公布拟录取名单,辗转在研招网上查到拟录取信息。终于尘埃落定。

二 关于备考

有考研的打算是从我大一时入校便有了的,因为高考数学失利,距一本线只差1分,于是名校情结自此埋下。我本专业英语(师范),大三时开始考虑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而我的要求只有两点:一是不考数学,二是不考二外。自然,既能满足我名校情结又能满足这两点要求,还能发挥我专业优势和学校所在地优势的,就只有西大的学科教学(英语)了。关键它还只需要两年,一年读书学习,一年实习找工作,很划算。

我是从13年春节开始备考的。所谓备考,其实也就是大量搜集关于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考试的信息,包括: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辅导资料、音频视频、过来人经验、本专业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我在电脑里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关于考研的一切”,然后便将收集起来的真题和资料按专业保存好,还有在论坛上看到的好的过来人经验也复制下来,电脑里一份,手机里一份,复习过程中懈怠了就翻出来看看,说为精神食粮一点也不为过。在这里也谢谢那些写下自己经历的前辈们,使我获益匪浅。

前期准备非常重要,让我知道了自己面对的到底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关于西大学科英语的初试,我先简单说一下:一共四门——101政治、204英语

二、专业课

一(333教育综合)、专业课二(904心理学基础),政治英语100分满分,两门专业课满分各150分,总分500。两门专业课是西大自主出题,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Part1.333教育综合 备考

建议:酷考+朱德全的《教育学概论》(+《大纲及指南》作参考)

正式看书是在寒假收假回校后。我找学姐买了就是大纲上指定的几本教材。我的计划是:对照着《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这个我是在论坛下载的电子版,用IPAD看)上面的考点,把指定参考书目在六月份之前过一遍。

我看书的顺序是: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一本看完再看下一本。期间就当小说看的,没画线也没做笔记,否则肯定会影响看书速度。把整个参考书目过了一遍之后,我终于对333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了它是在说个什么东西。

关于是否有看教材的必要,我补充一点:如果你复习开始得早,看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你更明白每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方便理解记忆;如果你是七八月份才开始复习的,那就不用看教材了,狂背酷考解析就可以了。

六月初我买了一套酷考的书。有很多本,我用的最多的是解析和真题。到十一月我差不多能背了有五六遍的样子,后面越背越快,因为重复出现,基本上达到了一出现题目,脑海里就条件反射出现答案。

西大今年的333题目不走寻常路:考的98%都是教育学原理部分的,并且标准答案按照是西大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的《教育学概论》来的,所以提醒各位考西大学科教学的同学,这本书是一定要买的!我当时就没买,所以333不是很高分。不过,大家不能因为14年只考了老朱的这本书就只背这本书了,还是要扎扎实实准备好每个部分。

Part2.904心理学基础 备考

建议:黄希庭的《心理学》(黄灰封面)+自己的背诵笔记

西大的904只考黄老的这一本书,相对于333的那么多内容来说,这一本书就值150分还是非常划算的。

这本书我从4月份开始看的,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像看小说一样,只看不动笔。把书看了两遍之后我知道了这本书大概在说一个什么东西。第三遍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重点,然后自己做书上的习题。这一遍又加深了我对此书的理解。

在完成了对这本书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之后,我就开始进行背诵记忆。话说虽然黄老这本书并不大(32开,482页),内容也不算特别多,但是背起来可一点都不比333轻松,其原因就是找不到一本像“酷考”那样替你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部总结出来,只需要拿着直接背的书。面对这种情况,我只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秉承革命红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开始一章一章地自己总结知识点。

在总结重要知识点的时候,我能参考的资料只有历年真题。西大近4年的904真题,总有30分左右的重复。从历年真题的出题风格和范围,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复习的重点,所以真题对于备考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任何一门考试都适用。但我也担心今年万一不再重现真题,反而考一些没出现过的知识点,所以仅有真题远远不够,因此在总结笔记的过程中,我秉持“事无巨细”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特别注意对于每章重点的总结,而在这一次的考试中考到的知识点,也正好印证了我的猜测——

今年西大的904的题目风格大变,题型变了、考了很多生僻的知识点,很多都是需要自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进行阐述。连往年会重复出现的二三十分的真题都消失了。有很多只重点背了真题的同学就吃亏了。考完成绩出来,大家的904普遍低分,上110的都很少,而往年,120、130的一抓一大把。所以提醒大家,真题很重要,但不能盲目迷信真题,一句话,你永远猜不到出题人的节奏,复习得越仔细越好。

整个总结笔记的过程其实是比较耗时的,先要建立每章内容的框架,方便以后复习时,能够快速地知道一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根据历年真题出现过的考点,以及课后的问题,总结出每章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然后再准备相应问题的答案,答案的内容还不能太长,免得以后背得烦躁。所以整个笔记总结下来,差不多花了我3个月的时间。不过后期的经历证明我这三个月花的物超所值,笔记总结出来之后,就完全抛开了其他所有资料,专心背诵笔记,第五遍第六遍„„心无旁骛,一身轻松。

这里也提醒大家,背书背书,盲目 背肯定是非常非常吃力的,而且也会忘得很快。如果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记忆,那便会轻松得多。并且记忆一定要有条理,简言之就是先记住干点点,而后再拓展。

Part3.政治 备考

至于政治备考,我没有报任何的班,原因一自己是文科生,政治底子还不错;原因二是听很多过来人 说报的考研班只是图个心里安慰,根本没多大用,还容易和自己的复习计划冲突,耽误复习的时间。不过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批判地去借鉴任何经验贴。

我是在九月中下旬政治大纲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我买了政治大纲解析(看了一半的时候被偷了„„)和肖秀荣的1000题。先看大纲一节,再对着做1000题相应的章节,我没有直接写在书上,是写在草稿纸上的。只是把做错的题标记出来,方便我之后着重复习错题。1000题我一共做了两遍,后面就在看《风中劲草》。到十二月底的时候,就把市面上所有能见到的《XXX最后几套题》和《XXX20天20题》全买了,十二三块钱一套的样子,疯狂背里面的大题,等到上考场你会发现总有那么几道大题你似曾相识。

Part4.英语二 备考

说到英语,我知道有很多报考这个专业的孩子都是英语专业的,大家千万别以为英语二比英语一相对简单就掉以轻心。今年的英语二就一点都不简单,并且西大还提高了英语的单科线——65.它这一提高,卡掉了很多人,比方说我认识的一个,总分370+,但是英语只考了64分,就被无情地刷掉了。

我的英语备考很简单,前期背单词,我是用的一个叫易呗的软件在背单词,手机、IPAD均可同步,它根据你的设置,把每天需要学习和复习的单词给你列出来,照着背就好,比单词书省事儿。我就是在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整块的时间我用来做英语一的真题。

我八月中旬买了一本丁晓忠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超精解》,个人感觉比黄皮书写得仔细,排版我也很喜欢。里面差不多有十年的真题,我做了一遍。后来又买了蒋军虎的英语二,翻了下感觉讲解很简单,所以我就做了套2013年的了解了下题型分布。英语二我重点看了作文,因为和英语一的看图说话不一样,英语二是写图表作文,自己整理下属于自己的模板应试轻松过。

总之,我的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两门专业课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最多的,其次是英语,最后才是政治。

Part5.关于前面提到 “状况”

其实这一段太personal了,我都想干脆不写了,但最后还是决定写出来给大家当做反面教材。

我从正式看书开始,一直到十一月,都能保持一个很平稳的状态,每天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地看书、复习、跑步,偶尔偷懒不想看书就好好放松一天,第二天保持一个愧疚但高昂的心理状态走进自习室,效率更高了。

但是,我一过了十一月中旬,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心理状况就开始很不稳定了:每天一进自习室就烦躁,看到书就恶心,周围的人都看书看得如火如荼丧心病狂的,我看不进去就更烦

躁,于是就不在自习室呆着了了。回到住的地方更看不进去,也不想玩,就那么坐着发呆。然后智齿又痛了,脸上开始疯狂长痘,根本不敢照镜子。压抑、无助,无数次想放弃,但马上又自我否定。现在想想那状态真挺恐怖的,有点像个精分。所以,在考研最重要冲刺阶段,我一点书都没看,记忆这东西不巩固的话,之前背得再好,要忘起来非常之快。

反正就这么自我纠结自我拉扯地把黑色十二月过完,要考试了,我害怕得不行。于是又开始逃避要放弃。可是到了考前一天晚上,我又纠结起来,还是去考吧,反正明天是政治,好歹高考文综240+,随便扯总能扯上去的吧,再说交了那么多报名费,我好歹也去看看试卷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我还是去了。考完政治一点感觉都没有,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反正我知道这些大题在那些模拟上基本上都出现过,但是我都没背(„„)。最后得了72分,挺可惜的。

考完政治我就想:英语本来就是我专业,怕什么,考就考!于是我就去考了。但是从考场出来我好难过,不知道是因为下午考试脑袋不清醒还是什么呢,我感觉阅读好难。周围有个女生一交卷子之后就哭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难。之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80分,但是如果我后期还是能保持每天做做英语的真题的话,也不至于才考72分。

第二天上午考333。一看试卷我就呆了,怎么考基本上是教原部分!这些题目我都有印象,但是一个月没碰,具体地准确表述差不多都忘了,但是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想到什么写什么,反正“捡进篮子都是菜(我高中政治老师说的名言)”。最后考了105分,如果后期不掉链子,如果我当初背的是朱德全的那本书的话,估计我的分数还要高些。

下午考904,我就没想放弃了,毕竟上午最难的333我都把试卷写满了。中午我一回到住的地方,就开始看我的笔记,虽然之前背了好几遍,但是最后这一个月又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还是很心急,我先看了遍笔记里总结的几个重复率高的大题,然后再开始重头把笔记过一遍,可是中午休息的时间太短,我还没来得及好好过一遍就到两点半了。看到试卷时我又惊喜又难过:惊喜的是这些知识点我笔记里面全有!难过的是一个月没看,准确表述我记不清了!就这么,我只能把脑袋里记得的东西全部写上去,最后得了119分,挺遗憾的,如果我后面不出那些岔子,估计能考更高。

考研真的是“剩者为王”,中途放弃的人太多太多。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起跑线时你觉得谁都看着是信心百倍,似乎谁都比自己厉害,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跑着跑着,人越来越少(有的找工作去了,有的吃不了这个苦就放弃了,有的边学边玩了)。当然,也有很厉害的从始至终都匀速前进直到终点的人,我希望你们都是这种人。

三 关于复试

西南的复试分两天,第一天笔试两门:汉语写作和英语教学法,一个上午就考完了。汉语写作是给你一个题目让写800字的文章,今年的题目是“高考英语改革和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大家都写得很快,两个小时足够了。英语教学法就是3道题:一道名词解释,两道简答。复习好了也不难的,两个小时同样绰绰有余。

第二天就是面试。面试过程全英文。今年的面试没有自我介绍,我精心准备了的简历也没派上用场。但还好我够机智,进屋(一个小会议室,对面坐了五位女老师)以后,她问啥问题我都往我准备了的东西上面靠~总之我很快就出来的,先前进去的同学有16分钟的,我可能不到6分钟吧。

大家自信点,把口语练好,复试面试不难的,可能会问到教学法和语言学的东西,会的就照实说,不会的也别瞎编。复试考的不是你答对多少,而是整个气场。对的,气场——口语漂亮、谦虚、大方、诚实、好学,大家慢慢去领悟,先把最难的初试过了再说!

11.对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篇十一

【关键字】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理性;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为了能够了解应届大学生考研的真实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让他们走出考与不考的迷茫之地,特此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讨论。

一、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类型

对于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拷问。大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都不是单一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贵州都市报记者报道,现在考研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就业压力型;恐惧社会型;兴趣转换型;改变命运型四种类型。

(一)就业压力型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是摆在广大毕业生面前最棘手,最现实的问题,而大学生考研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影响。

1.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不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或创业,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边准备考研边找工作。如果找到理想的工作,已经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会放弃考研。在就业和考研问题上,其一,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问题,更想要在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其二,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只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所以,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2.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

很多应届大学生认为本科就业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考研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无论是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还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都内含着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的动机,故称其为就业压力型的考研动机。

(二)兴趣爱好型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大学生也更加理性地在思考自己的兴趣问题,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他们做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也出于这样的原因。

1.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有些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觉得在所学领域大有发展的空间,很有必要继续深造,所以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读研,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2.不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出于对专业的爱好考研,是比较完美的考研动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才去考研的。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考研的,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是高考时本来就是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

以上两种情况看似正好相反,实则不然。因为无论是出于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还是由于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兴趣,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考研的,所以称之为兴趣爱好型的考研动机。

(三)改变命运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命运越来越关注,但对于本科毕业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却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于是考研成为他们非常注重的改变命运的桥梁。

1.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而考研

对于大学里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出农门,进入城市,毕业时,他们大多希望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但他们对于本科毕业待遇并不看好,认为本科毕业留在城市的希望不大,或者就算能留在城市,待遇也较低,在城市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于是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考研。而对于从城乡出来的大学生,更是害怕农村艰苦的环境,不愿去农村工作,而对于能否留在城市工作他们也带着深深的忧虑,而考研能增加他们留在城市工作的筹码和待遇。所以,多数大学生不仅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还希望在城市的生活能够有所保障,于是他们把考研作为留在城市的上上之策。

2.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

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应届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根据我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了解到的很多招聘信息,现在很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只有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应聘。尤其云南省很多县市在进行紧缺性人才引进时,就明文规定只招省外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甚至规定必须是“211”和“985”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招聘。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很多应届大学生只有通过考研,考进重点大学或者名牌大学,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以求改变将来自己的命运。

在与一些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大学生交流时,我得知,他们本来不想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很难考上“211”或“985”工程的重点大学,于是他们选择了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无论是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从本质上都有要改变自己将来命运的内在动机,所以称其为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

(四)恐惧社会型

大学虽然说是半个社会,不像在中学那样,各方面都受着学校和老师的保护,但大学始终还是充满梦想,很不现实的象牙塔。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但对于社会上的纷乱复杂却早有耳闻。校园里有书读、有梦想、有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早的步入社会,过早为生计操心。“社会太复杂,我们太单纯,肯定适应不了,还是在学校多呆几年吧”,喊出了许多考研学生的心声。还有一部分应届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恐惧,不愿步入社会,想继续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面生活,他们希望这座象牙塔把他们锻炼的足够强大后再让他们走出社会,以求步入社会时不用再遭受挫折或少遭受挫折。于是他们他们选择考研,选择继续过学校生活。

二、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就业的期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对自己兴趣的认知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对于人生的选择,他们还是那样的慎重。因此,对于上文提到的各种考研动机,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

(一)为了更好的就业而考研情非得已

随着大学的扩招,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管学生是出于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还是为了给自己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留一条后路,都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扩招,将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台竞争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一些地方的人事制度中,对于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普遍,本科生在就业和职位的升迁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选择考研,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他们的动机的确不是那么“纯”,但是,只要他们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投入将来能得到回报,是可以为我们理解,也是应该支持的,毕竟就业难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二)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考研值得提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习成为变成一种乐趣,使人能够集中精神去获取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基于兴趣而去读研的学生,与基于其他动机的学生更能够专心的做研究,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更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所以,基于兴趣爱好考研是最理想的考研动机。

(三)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考研无可厚非

一个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要能来读大学,他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要大于城市里的孩子。一方面,从小家庭就无法给他提供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往往使农村的孩子在童年时就落后于城市的孩子;另一方面,当农村的孩子初次进入城市读书时,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影响。尤其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网吧对农村孩子的影响尤为严重。从小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的孩子与从未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孩子同时进入城市里的同一所学校学习,谁的起点更高,不言而喻。而对于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本科毕业了的农村学生,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则可以改变这样一种状况。

所以,对于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对于他们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应该给予肯定。无论他们是想留在城市工作,还是想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也不管他们的考研动机是否带着功利的色彩,我们就看他们在面临种种的困难中仍然可以抛开一切,毅然决然的选择考研,就应该为他们的精神感动。改变命运,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可厚非,更何况考研。

(四)因为恐惧社会而考研需要谨慎

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分配”的就业制度之下,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就业不用愁。但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制度实行的“自主择业”,毕业以后要自己去找工作,要单独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害怕在求职的路上遭到冷遇,遭受挫折。

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多的注重理论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的教育却很缺乏,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使得大学毕业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欠缺。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理论知识没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而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

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和对自身的不自信,应届大学生会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没法去改变,但是,逃避不等于改变。如果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社会,那么就算考上了,也不等于你就有一个美好前途了。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同样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你不可能永远逃避下去。相反,如果你直面恐惧,敢于战胜恐惧,就算不考研,你也会成功。

对于恐惧社会的心理,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考研动机。希望我们广大的应届毕业生要树立起信心来,敢于直面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五)做好职业规划再考研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很多选择,就业,创业,或是继续求学,每一个选择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走读研这条路的,坚决考研;如果可走可不走的,可以把考研作为候选;如果完全不需要的,坚决不考。一句话,考研要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所以,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

最后要指出一点,考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在将来的职场上求得发展获得成功,而考研只是获得能力取得成功的一种途径,它不仅不是唯一途径,而且,如果不与你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它甚至会是最糟糕的途径。比如说你将来想去做生意,那么读研所能带给你的能力,还不如你在一个很一般的企业做一个很低级的业务员所能给你的能力多。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问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有哪些途径能让自己达到那个工作的能力要求,这些途径包不包含考研这条路。

考研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考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没有意义,意义多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能力,有发展的潜力,不读研也会发展得很好,就算磕磕碰碰,也终会获得成功。要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王沛主编.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艳,邹丹杰.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潘佳雁.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果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

[4]薛深,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

[6]薛深.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0).

[7]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8]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

【作者简介】

上一篇:高等数学a1期末下一篇:捉蟹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