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导学案(精选8篇)
1.虎门销烟导学案 篇一
“导学案导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它是为达到以上目的应运而生的师生教学互动的介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导学案教学体会。
一、体会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的认识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武
艳
萍
开栅小学2014.5.20
2.虎门销烟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的构建
1.导学案形成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以张素兰和李景龙著的《合学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导学案”为“抓手”,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 以教研活动为平台, 以小组学习为主体, 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转变师生关系为起点, 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发展学生, 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实现教与学的师生相长。以课例为载体, 真正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科高效课堂模式。
2.导学案的含义
“导”, 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 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 随着我们的指导标志牌,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 自己找到出口, 完成课程预习。
“学”, 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师制定方案的时候设计了一些问题, 让学生发现线索, 解决问题。
“案”, 是学生学习时需要的一种方案。
3.导学案的形成
(1) 个人初备。
提前3周做出教学计划安排 (一周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主备人、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每篇课文落实到一个主备人。主备人要将主备的教学内容吃透, 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确定好重难点, 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然后形成书面导学案, 分发给大家。
(2) 分头再备。
辅备人 (其他教师) 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 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 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 根据具体情况在导学案上进行修改、补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列出困惑和疑问, 以便交流时供大家讨论。
(3) 集体交流。
主备人先谈自己的理解、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辅备人再补充、完善。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 资源共享, 达成共识。
(4) 形成学案。
集体交流时, 主备人记下大家经讨论达成的观点和方法, 再次修改学案, 最终定案, 打印分发。
(5) 案后反思。
教师在导学案实施后, 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困感, 使用过程中优、缺点等记下来, 写反思, 共同交流, 这是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阶梯。
4.导学案的基本模式
(1)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简洁有效地导入新课, 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要明确)
(2) 设置提纲, 引导自学。
教师设计自学提纲, 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3) 合作学习, 探究解疑。
在自学的基础上, 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有准备、有重点, 然后归纳, 总结) (解决存异求同)
(4) 自学反馈, 精讲点拨。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选出代表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 补充知识规律, 实现整合和升华。
(5) 巧设练习, 完成目标。
精讲精练, 通过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 弥补缺欠。
(6) 拓展训练, 总结升华。
设计综合性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5.建设和谐高效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以2人一小组, 4人一大组为基本原则, 选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为大组长, 一名有特色的中等生为小组长。要有组长的命名仪式。参考以下五项原则: (1) 差异原则。差异就是指智能、思维、性格、成绩、表达等方面的不同。 (2) 同性别组合。 (3) 自愿原则。 (4) 麻烦程度最低, 方便程度最高。 (5) 先观察后组建, 先磨合后稳定。
二、使用导学案取得的成就
1.提高了课堂效率
“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导学案”让课堂更有效, 更充实, 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每节课学生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氛围和谐, 学生学习积极了, 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解决了班额大, 难以实施个别辅导的难题;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与展示, 中等生得到了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3.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编写使用导学案须做好前期准备, 搜集资料, 并认真筛选, 领会消化。组内各位教师出谋划策, 创新修改, 群策群力, 发挥了集体校研的力量, 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 环节清晰, 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4.导学案成了《错题集》
建立错题集,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准备了红笔, 及时勾出自己的错题并改正, 一本本《错题集》应运而生。
三、使用导学案的不足之处
1.从小组成员看
学生要对小组中其他人的成绩负责, 对一些学生来说负担太重了。有的小组, 能力强的学生既要负责教能力弱的学生, 又要负责承担大部分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 有时组内成员的意见、观点不一致, 大家的争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从教师使用的情况分析
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教授内容, 这样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 学生不欢迎, 老师自己也厌倦了。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 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 通过补充、拓展、延伸, 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在使用中虽有不足, 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导学案”的使用, 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场地,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热情地帮助与指导, 会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产生兴趣,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总之, “导学案”让我们快乐轻松的学习梦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素兰.谈“合学教育”.天津教育, 2008, (06) .
[2]刘金玉.“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中小学管理, 2009, (5) .
[3]张素兰, 李景龙.中国教育学刊.2009.
[4]张素兰, 李景龙.合学教育:打造教育“动车组”.
3.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导学 篇三
一、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导学案
(一)细心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教师将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预习。所以教师要进行导学案完成方法的指导,明确完成的要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要求学生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上课前一天的晚自修或当天的早自修、午自修时间,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强,回家后不能保证自学的时间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针对潜能生进行适当辅导,使其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明确学习小组交流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小组活动不能只重视形式而缺乏实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导学案的完成只是自学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有能让每个人交流、分享、解疑的平台,这时小组讨论就彰显出其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使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其中,小组分工就尤为重要。小组分工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避免出现等靠或由小组长主导的现象。另外,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会倾听、纠正和补充,避免草草了事或出现形式主义。
(三)搭建班内展示的平台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自学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后,对知识的掌握就有了一个新的层次,他们想得到认可,这时就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这时一定不能再扮演导学的角色,而要做一名忠实的观众,让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通过导学案学习都学会了什么,在展示过程中如有什么不对或不完整的地方,也要让其他学生进行辅助与补充,教师只要适时点评或在学生交流出现困惑时进行简单的概括升华即可。
二、构建基本的“导学”流程
在“三学”教学模式中,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构建基本的科学有效的文理科通用的导学流程对“三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一)以案导学——依据学案,认真预习,获取知识
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导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前要将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以案论学——依据疑难,信息反馈,讨论解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小组内或班内寻求他人的帮助。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学习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解疑点。
(三)以案点学——适时指导,精讲点拨,启发引领
课上,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四)以案促学——及时梳理,总结归纳,形成网络
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记忆;教师要及时归纳学生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五)以案考学——当堂训练,知识达标,迁移拓展
教师可利用导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要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出示参考答案,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再通过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
(六)以案探学——布置练习,开展活动,活学活用
教师要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课后学习活动可以设计1~2个指向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个能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专题实践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设计课后学习活动,不是以此取代课后练习,而是给学生布置任务、指点学法,以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三、凸显“导学案导学”的优越性
凸显“导学案导学”的优越性可以让师生更积极主动地编制、使用导学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凸显导学案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上的作用
“导学案导学”使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很多学生过去只知道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掌握了自学方法,就会由“学会”到“会学”,并养成“乐学”的习惯。
(二)凸显导学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自我表现欲增强了,上课气氛也就活跃了。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好,而“导学案导学”恰恰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意识到这一点,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凸显导学案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上作用
“导学案导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因为它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教学,很难事先设计。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会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对学案导学案设计意见建议 篇四
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备课组及全体教师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并突出个性化的导学案,让导学案的设计水平再上台阶,更加高效。为此对本学年的导学案设计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
1、“导学案”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 建构的教学模式。其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2、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
3、其课堂实施过程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六步。
4、其原则是:始终体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
5、其编写过程为:集体讨论—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切实抓好“导学预习—课堂展示—巩固落实” 三个环节。
6、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坚持课堂“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问题不点拨”,7、“做到三精”:即精选备课内容,勇于舍弃;精编导学案,直达核心;精讲知识,一语中的。
8、要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习某个问题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经典最纯粹的东西。
9.改教学案为导学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课本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二、导学案设计的新要求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导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也是集体的智慧。本学年,希望各别课组要加大集体教研的力度,让集体教研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对所编写的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可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再集中全组老师认真研究此导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务必保证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达成共识。让每一份导学案都凝聚着全组教师的共同智慧。
2、导学案设计要遵循的“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
“四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导学案模式,统一编制导学案序号,统一规范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四个特点”:即学科化、课型化、年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3、百花齐放——设计精品化的个性化导学案
本学年,各年级教师都用导学案替代教学案,但特别强调的是,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导学案,即个性化的导学案。个性化的导学案不完全等同于全组集体研究的导学案,应该是在遵循“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是能充分体现个人特点、班级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特点及学生合作探究特点的个性化的导学案。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努力将自己的导学案精品化、实用化、高效化。
4、设计“课时”导学案
(1)导学案一般以课时独立而成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5、导学案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指令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讨论 实验等。
6、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要尽可能的展现多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但这种题型也有弊端,很难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7、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仅供参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4)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导学案要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起始阶段的反思总结,教师可以给出反思的内容。三 制度保障
1、实行级部主任周常规检查制:每周星期一年级部主任要对各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2、实行校长室的抽查制:每周星期一校长室应分别抽查每个年级1——2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级部主任和备课组长。
3、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中
学校应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收录各年级教师的文本导学案并编订成册,将各备课组的电子版导学案发到校园网上,以方便于广大教师对备课资源的共享。
即墨一中学案导学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 能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建师生互动互助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组成: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学案导学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
4、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
(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5.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教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二)学案导学的流程
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预习案上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下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课的教学,收起用完的导学案,并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一)导学案的落实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将结果及时反馈,从而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将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各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4.导学案一式两份:一份电子版导学案,上传到校内网,作为学校学案导学的教学资源;一份纸质稿编订成册,留档保存。学校将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即墨一中导学案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导学案的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导学案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导学案的界定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导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导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导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导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导学案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4.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导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四、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与讨论和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一)课前预习
教师将导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预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展示与讨论
课堂展示与讨论是导学案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以35+10的课堂模式来实现,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从而将导学案的实施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整个教学流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下课后,学生带着目标、带着方法、带着成功展示的冲动和欲望离开教室。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备课组,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该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
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5.《陈情表》导学案 篇五
【学习目标】1.课文相关资料及重点字词积累。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表现出来的深厚感情。
3.体会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课文,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预习案
1.课文相关资料
(1)背景: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
衷的表文。李密是一个亡国贱俘,四次征诏,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虑,以为
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坚决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
道的行为,更何况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而相传晋武帝看了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李
密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2)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
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侍郎。蜀之后,晋武帝曾几次征诏,均辞命不从。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解题:陈——陈述;情——真实情况,实际事宜;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
君陈请谢贺。它的开头,要求先写明上奏人的姓名,同当时的书信一样,开头格式相同。它
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2.重点字词积累:
(1)重点词的读音: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除臣洗()马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通假字: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薄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古今异义
①不行:②成立:③洗马:④上报:⑤狼狈:⑥告诉:
⑦区区:⑧辛苦:⑨侥幸:
(4)词类活用
①夙遭闵凶②察臣孝廉③举臣秀才④猥以微贱
⑤谨拜表以闻⑥则刘病日笃⑦臣之进退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⑨凡在故老⑩沐浴清化
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⑿但以刘日薄西山
教学案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下面是节录的关于本文的诵读指导,以供参考。
1.第一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到“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文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层层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这一层正是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等都是跟它相照应的。
2.第二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故有“前”“后”“寻”等字眼。征召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这一层的叙述十分得体:①开头称颂朝廷的清明教化。②“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③表达了感恩心情。本层是为下层作铺垫的,又为第三段中“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一句张本。
(2)后一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恻,动人心扉。“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又为下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一句张本。
3.第三段指导要点
(1)本段须作一气读,但文势有三转:首先转入“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其次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最后转入正意,暗写“孝”字,说明这是辞职的惟一理由。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伏惟”“且”“但”。
(2)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张本。“不能废远”承首段,又为下段“愿乞终养”一句张本。
4.第四段指导要点
(1)本段亦须作一气读:先以“愿乞终养”点明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听臣微志”请求皇帝恩准,语意直贯而下。
(2)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开头说“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结尾说刘“保卒余年”之后,当“陨首”“结草”以报,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说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胜……以闻”是当时表文结束时使用的套语。
5.文章思路:
6.文章主旨:
7.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巩固案
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ìn)夙愿(sù)闵凶(mǐn)B.祚薄(zuò)期功(jī)强近(qiǎnɡ)
C.茕茕孑立(qiónɡ)(jié)床蓐(rù)洗马(xī)D.逋慢(bū)拔濯(zhuó)优渥(wò)
2.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少:小时候B.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鲜:少,不多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近
3.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B.常在床蓐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如《陈情表》、《出师表》。
B.“孝廉”“秀才”都是科举制选拔人才的科目名,县级考试入选者为“秀才”。
C.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名目,通称“五服”。
D.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任新职之意。
7.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B.犹蒙矜育矜育:抚育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微薄D.有所希冀希冀:非分企图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B.臣具表以闻C.函梁君臣之首D.且臣少仕伪朝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将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初,曹操微时,(李)瓒异其才,将没,谓其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后汉书•李膺传》)
《陈情表》导学案参考答案
【预习案】
(1)重点词的读音
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茕茕(qiónɡ)孑(jié)立外无期(jī)功强近之亲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 陨(yǔn)首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通假字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薄闵:通“悯”,忧患的事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
(3)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②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③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给马洗身。
④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⑤狼狈:古,进退两难的情状,如“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今:受窘,困苦。
⑥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⑦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⑧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⑨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词类活用
①夙遭闵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②察臣孝廉(名词活用作动词)
③举臣秀才(名词活用作动词)④猥以微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⑤谨拜表以闻(动词作使动用法)⑥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
⑦臣之进退(动词活用作名词)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⑨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⑩沐浴清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⑽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⑿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作状语)
【教学案】
5.文章思路:全文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
第一段: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诏的经过及自己进退
两难的处境。第三段:进一步阐明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委婉表达自己并非欲全名节才辞不赴命。第四段: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6.文章主旨:李密借《陈情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言辞极其恳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7.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1)以情动人
常言道,君命不可违,更何况李密是蜀汉降臣,拒绝帝王的征诏,本身是非常危险的,因而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用言辞打动君王。文中反复出现祖孙相依为命的内容,祖母对他的照顾,祖母病笃,祖母时日无多,让人看到作者对祖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但在简洁的笔墨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布局巧妙
本意是辞官,奉养祖母,但文章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试想如果一开始便点明主题,势必引起武帝不满。作者思及此,从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始,婉转叙述,极尽铺陈,为后文主题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铺垫,也成了辞不赴命的强而有力的依据。
【巩固案】
1.C2.B3.A4.D5.D6.B7.B8.D9.B
10.(1)我因为命运不济,很早就遭到不幸。
(2)到了晋朝建立,受到了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3)因此我不能离开祖母而远行。
(4)希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拙的诚信,准许我微小的愿望,或许能使刘氏(我的祖母)侥幸的寿终。
(5)我活着将要不惜生命为国效力,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6.说屏导学案 篇六
课型:新 授 主备: 审核:
使用人: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好。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及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伧()俗 休憩()韶光()书斋()....擅()长 徒劳()相称()忒()....
2、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浙江杭州人,专家。
《牡丹亭》的作者是
,朝 家。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请你写出两部并说出其作者。
3、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二、探究活动:
(一)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2、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精读细品·合作交流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请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理解这些诗句及其作用。
3、读了本文,你能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向未见过屏风的人介绍什么是屏风吗?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中的疑难解决了吗?
7.导学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 篇七
赵飞君:
面对学案、导学案等新名词, 老师们心里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导学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 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则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 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导学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 备课时, 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 怎么讲, 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导学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 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 谈了教案、学案和导学案的不同之处, 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导学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 从“教案”转向“学案”、“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 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目前, 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 这其中的“学案”与“导学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 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看, 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 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用“导学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 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对于导学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 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对教案与导学案的设计作了对比, 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的教案与导学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 自由读回忆部分, 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 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 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 (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 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 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 (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 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插叙, 初步领悟其作用
1. 资料袋。
(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 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 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
(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 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 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 组内交流。
(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3. 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 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 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 本质的区别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 凸显了教师怎么教, 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导学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导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儿也有一份导学案设计, 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 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 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 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 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3.移情表达:假如现在你就是克莱蒂, 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 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 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这段导学案, 跟以往的教案相比, 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 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 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 凸显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三,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的, 教师的导或隐或显, 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可见, 导学案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 只要把握住以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导学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 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 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的问题呢?导学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 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 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全班交流, 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 游客没有听懂, 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如果你是向导, 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第2耀5自然段, 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 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 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 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 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 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 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导学案设计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 二是共性化, 三是习题化。有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本质上还是教案, 只不过是把教案逐条细化, 套用导学案的形式而已。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 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更新。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 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 做到各具特色。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 设计了导学案的模板, 不管哪个年段, 什么课型, 都是直接套用, 导致了导学案的设计千篇一律。另外, 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 导学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有的导学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 第二部分展示题, 最后是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 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如此导学案, 无疑与新课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了。
导学案中的学习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 我们不仅明确了导学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 而且了解了导学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学习单是导学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很多时候, 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学习单是个统称, 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 课中用的自读卡、阅读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 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当前, 为了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 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 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淤内容过多, 课外完成, 负担过重。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认读生字词, 记记难写的生字,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的甚至还要求抄写新词语和优美的句段, 完成词语手册等。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于类型雷同, 年段特点不明显。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 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 毫无兴趣可言, 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 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 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 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 并尝试去解决;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 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 单篇课文的预习, 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 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 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 有时圈画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 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 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比如:
六上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学生进行整单元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 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 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 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 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单篇预习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低年级的孩子, 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需要教师扶助, 适宜安排“课内预习”, 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 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进入中高年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 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 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 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 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 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 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 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 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 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 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 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导学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 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 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 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 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 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 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 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 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本主旨。如, 我设计的二下《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见图一)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 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 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 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 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 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1) 默读课文, 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 瑞士 () , 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 。瑞士人民 () , 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燕子专列》
(2) 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 默读课文, 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 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时, 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为此, 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 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感受或观点。如四上《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我设计了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 (见图二) , 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 避免了零散的逐词逐句的交流。
郑飞: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 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 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在集体交流时, 学生还可借助表格式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如四上《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 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 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再填写, 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2011年版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 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见图三) , 帮助学生比较了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邬军飞: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四下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 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 “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 我就设计了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 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 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静芬:
关注文本语言, 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 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音乐:
心情:
3 援借助学习单, 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 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为了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 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 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 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 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为提高合作的效果, 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 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 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当然,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 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 需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 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 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 既要辅助学生学习又要减轻课业负担。另外, 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就必须是书面完成的, 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 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 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总之, 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 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服务。
赵飞君:
8.学案导学 篇八
学案导学之所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下面我结合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7年级第4课《文学社的新成员》这节课加以说明。
一、学案导学倡导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新理念。
学案导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上课之前,我先把《文学社的新成员》学案发下去,让学生自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所以,运用学案导学,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学案导学能够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学社的新成员》学案导学中,我设置了“学习目标”、“本节知识重点”、“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我的收获与体会”、“温馨提示”等栏目,其中“学习目标”、“自学检测”教给学生如何学习,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而“问题讨论”则更进一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去问问“为什么”,去思考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讨论、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联想、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积极性。
学案导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简单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有问题再由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帮助同学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
四、学案导学法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实行学案导学,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比如说《文学社的新成员》这节课中,学生对“不规则表格的设计与修改”这一操作感觉有难度,无从下手,那么上课时,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听讲,积极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减少学生走思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操作,时而讨论,时而交流,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导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
五、学案导学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学案导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探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课堂实践与创新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设计,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设计实践与创新时,只要设计的实用,美观,有创新就行,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操作要求不细化,目的是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2.“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收获。学生:(1)乐学、爱学、会学、能学;(2)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1)由教书匠转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家的乐趣;(2)由“警察”转为“朋友”——享受新型的师生关系;(3)把职业当成事业——有一种期盼永远留在心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