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2024-06-10

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共6篇)

1.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

2010年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目大全

全国I卷作文题: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全国Ⅱ卷作文题:路径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江苏卷作文题:绿色生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广东卷作文题:与你为邻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浙江卷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

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湖南卷作文题:早

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述文或议论文。

山东作文题:以托尔斯泰名言为题谈感受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辽宁卷作文题:材料作文“幸福是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 ”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徽卷作文题:哲理诗引发的思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重庆卷作文题:难题

命题作文“难题”,诗歌除外,题材不限。

江西卷作文题:找回童年

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四川卷作文题:材料作文“一个点”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也可以构成一个平面,也可以构成一个立体,根据这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陕西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天津卷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湖北卷作文题:材料作文“幻想与现实”

今年湖北省作文题自由发挥空间大,为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主题为“幻想与现实”的材料自由写作,体裁不限。

福建卷作文题:材料题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

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2.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二

相对于往年高考作文命题脱离现实的情况, 2010年考高作文命题的一大惊艳之处在于其回归了日常生活的主题。开始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和反映现实。事实上, 世间所有的欢喜、悲伤、困惑、迷惘都在现实生活中点滴汇聚。现实生活展现了人生的千姿百态, 蕴含着生命最最绚丽的色彩。即使你的生活平凡普通, 但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叹和故事却是最能打动人心, 引起共鸣的。因此只要考生在平凡中求新求异展示出奇巧构思就一定会写出感动人心的好文章。

比如2010年的广东卷, 作文题目是《与你为邻》, 这就可以写得很家常很生活化, 甚至以“故事化”的形式展开, 而不会担心跑题偏题。当然也不缺少这种以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的命题。比如2010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一命题就要求考生对温家宝总理考察几所高校时所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 特别是他发表的诗作《仰望星空》要有所了解, 否则很难切中题意, 深刻阐发。

不可不提的是2010全国卷一的作文, 其命题以漫画的形式出现通过漫画所蕴涵的意义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这篇漫画作文给出的漫画是餐桌上许多猫在吃鱼, 只有一只猫去捉老鼠, 别的猫说有鱼还用捉老鼠?看似一幅简单的漫画实则内涵丰富, 这就考察了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个题目在2010年各地的高考作文中算是比较优秀的。因为这一漫画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在当今社会十分常见, 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以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单是人在吃鱼, 而且猫也吃起了人吃不完的鱼, 因此猫也就不再捉老鼠了。这就映射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社会上的有些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的职责, 忽略了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 其实改善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但却不可以忘掉了自己恪尽职守的职责。类似题目还有如山东的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 江苏的作文题《绿色生活》, 宁夏的作文题《诚信和善良》等等。

2010年的这些高考作文题目让我们认识到, 只要考生注意关注现实生活, 关注身边的一切并学会对现实生活的小细节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 就能在考场上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写出好的文章。相反的, 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 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学生也就很难在作文上取得满意的成果。

相对于2010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所给材料都有一定的隐喻性, 201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比较直接, 学生也容易把握主题。2011年各地的作文命题不再仅仅是关注考生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规律而是更多的关注世界和国家的命运。例如2011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个世界需要你”, 这一题目让考生明白了自己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都这个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都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成功的唤起了考生的责任感, 唤起其社会道德感, 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又如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 命题共提供了两段文字素材。一段是:跨时代、多领域成功人士范例这一全民热议话题, 十分贴近现实生活;另一段:是将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对时间, 实际上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来。浙江省高考语文, 自2004年自主命题始, 总是难以摆脱为人文而人文, 为文采而文采过度用力的痕迹, 幸运的是2011年“我的时间”这一平和中肯的题目的出现使其站在了新起点上, 真正走向成熟。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 同样是提供的两段文字素材一则是: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的彩票中了大奖, 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 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这正是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周围, 考生可以抓住第一则材料的事件, 紧扣“诚信”的话题来写, 同时也可以由此引申, 写道德、人性等话题;第二则材料是一个网上调查, 由调查结果显示出, 正义的力量所占比例还是偏少, 这就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国人素质还有待提高, 所以考生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道德、不讲人性的事件作为素材进行阐释以倡导人性的提高。

由此看来, 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让考生认识到写作文要紧跟时代节拍, 绝对不能脱离现实, 无病呻吟。莘莘学子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要做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而不是做只会在象牙塔里啃书的木头人。

语文高考作文所占比分不小, 考生作文水平发挥如何, 对其高考语文总分值的影响举足轻重。高考作文的命题应该是可以让大部分考生有话可写并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因此我们期待更多的高考作文优秀命题的出现, 让高考作文命题充分发挥其选拔人才的强大功能。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作为高考语文重要采分点的高考作文, 近年来在命题上也有了继往开来的新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 无论是在写作内容、题材确定还是主题范围等方面, 都不再像过去那样脱离学生现实生活, 而是结合生活实际、时事将自己和家国天下联系起来阐述观点, 抒发真情实感。

3.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三

一片材料天地

材料作文,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不过当时命题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只提示写作范围与文章体裁。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经过细致分析,归纳出中心,且根据这个中心写作文。当时,常有考生读不懂材料,弄不准材料中心,以致走题或偏题。本世纪重新兴起的材料作文与之不同,因而被称为“后材料作文”。比如在材料中心方面,不为难考生,或暗示中心,或提示中心,有时甚至列出几个明白的观点供考生选择。这种后材料作文,是继本世纪初话题作文登上高考作文舞台之后出现的。一个时期,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2005年以后,随着话题作文的衰落,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双峰竞秀,平分天下。近几年话题作文淡出江湖,命题作文重履下坡,材料作文独当一面。直至2012年,话题作文踪迹全无,命题作文只有江苏卷一题“忧与爱”,其余16卷全是材料作文。而且“忧与爱”也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领地已变成“材料”一统天下的王国了。

从文字量看,今年17题总字数达3900,远超过前几年的3300多字,这是全都使用材料进行命题的表现。从材料性质与内容看,17题所用的材料(包括江苏卷命题作文的材料)可分为如下八类:1.寓言材料,如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2.童话材料,如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3.新闻材料,如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北京题“火车的敬礼”,安徽题“将梯子横放”;4.诗歌材料,如四川题“手握一滴水”、江苏题“慈母手中线”等;5.警句材料,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6.论述材料,如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上海题“舍弃的微光”;7.讨论材料,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湖北题“书信的形式”、江西题“没有与拥有”;8.图画材料,即湖南题“一双手”。为什么要把作文题中的材料分为上述八类呢?因为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比如寓言材料,主要挖掘其寓意;警句材料,本身就是作文中心;论述材料,需要归纳其论述中心;讨论材料,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

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命题者设置材料作文,不给作文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拟立作文题,这就增加了“拟题”一项的考查。从这个方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在考查范围上自然要全面一些。

两类命题思维

命题者设置题目的过程就是思维建构的过程,2012年17道作文题的命题思维可分为模仿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

(一)模仿性思维

命题中的模仿性思维是直接模拟与仿照既有命题进行命题的思维方式。命题耗用的思维成本不高,思维成品也相对陈旧,不够新颖。比如全国大纲题、全国课标题、辽宁题,不仅这几年都是材料作文,而且题干与提示都一样。题干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提示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再如江苏题,从2006年以来连续7年都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其形式都是“材料+命题+要求”。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源,也是创造的基础与条件。作文命题中的模仿性思维不应一概斥之以守旧或保守,无论是有意识模仿还是无意识模仿,只要合乎情理,正确有效,都是可以的。况且高考作文命题,还需要依靠模仿建构命题常模,形成命题规范。

(二)再造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利用并改造既有的内容或办法解决常规性的问题叫做再造性思维。作文命题中的再造性思维,是利用与改进既有命题内容或样式进行命题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在原有命题基础上的改造与优化。2012年的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就是在2011年湖南题“知名歌唱演员的称呼语”基础上的改造。其提示语“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也是根据当年湖南题“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改造。2012年湖南题是漫画材料“一双手”,重庆题是诗歌材料“手握住一滴水”。这两题的命题样式分别与2010年全国大纲题漫画材料、安徽题诗歌材料相似。认识这种再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考试时审题立意,也有利于平时作文复习。

为什么不把它说成“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那种全无模仿的思维是没有的。或许有人会说,今年与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相反的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是创造性思维。其实不然,固然该题“安于平凡”的立意是有新意,然而,其创意只是对2011年江苏题“拒绝平庸”的否定。否定是一个角度反面的表现,相当于“A面”的“B面”。如此否定既有创造色彩,也有模仿特点。所以,不能算作创造性思维,何况2012年浙江题的命题形式与表述方法也没有新的变化。

三种基本题型

从题意显隐的角度看,2012年的17道作文题可以分为三大基本题型,一是隐喻型,二是直白型,三是引申型。

(一)隐喻型命题

隐者,含蓄;喻者,譬喻。命题把真正要表达的概念或判断——本体,隐含在一个形象的概念或判断——譬喻体之中叫做隐喻型命题。如湖南题中的漫画“一双手”,就是一个譬喻体。审题需要揭示这“一双手”的本体。“一双手”的本体是什么?不太容易确定。好在命题者作了提示,有“(伸出)温暖的服务”“(摊开)放飞的想象”“(张大)创造的力量”“(捧起)收获的快乐”四种意义。不过,考生审题仍然需要联系实际,选出一个合适的本体来。2012年这类譬喻加提示的作文题,还有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四川题“手握一滴水”、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等。这些作文题看上去有难度,但在“淡化审题难度”的大趋势下,命题者大都作了一些提示。一般情况下,在寻找与确定本体的审题过程中,实际难度是不大的。

(二)直白型命题

直白型命题与隐喻型命题相反,直接告知考生命题的意图或题意。如江苏题“忧与爱”,实际上已经明确告诉考生题目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要素。考生审题不需要寻找其它什么意义,只要弄清“忧”与“爱”两者关系即可。再如广东题“生活的时代”,其含义也很明白。而且,命题者在材料结尾还提醒考生“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考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作文的立意。可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湖北题“书信的形式”,命题者先直接陈述对两种书信形式的态度,一是用笔写信“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二是“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让考生选择一种写作文。同时又扩展出另一种观点“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供考生选写。这类直白型的作文题,考生一看就懂,没有多大审题障碍。

(三)引申型命题

引申型命题,虽然意思不隐晦,但还需要派生出相关意义才符合题意。比如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材料结尾提示“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意思就比较清楚。人的外表与音乐相比,音乐才是要着力突出的;如果衣着太华美了,就会妨害事情的主要方面——音乐。若就此立意,拘泥于音乐,并不真正符合题意。命题最后一句——“有人想到了人生的不同方面”提醒考生引申开去,启发考生联系工作、事业、生活等方面。要分清主次,不能以次害主。或者是做事要务实,不能浮华、浮躁;不能看表面功夫,要看真功夫。再如安徽题“将梯子横放”,应该由放梯子一事扩展到更多的这类事。又如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北京题“火车的敬礼”、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也是如此,不能就事论事,应当引申开去。这类引申型命题与直白型命题的不同点就在于引申。这种命题本来涵盖面较小,审题应该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的引申。直白型命题本来涵盖面比较大,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上海题“舍弃的微光”,审题自然不需要引申。

四大涉猎内容

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考生;题目内容都与高中生学习、生活的认知有密切联系。

(一)生活感知,情感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正确地认识生活,及时地总结生活体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以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认知。适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今年高考作文题有相当一部分在生活感知、关注社会方面有明显的体现。安徽题“将梯子横放”,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总结生活与认识生活。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与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从“小事不小”的生活个案引导考生正确地感爱生活与认识生活。还有一些作文题密切关注考生的情感世界与心理世界,在感受与认知亲人之爱、爱国之情、助人之意、尽职之心、劳作之感等方面,对考生有直接引导与教育作用。如江苏题“忧与爱”体现了感人的母子情感乃至爱国情怀;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既含有对母亲的尊敬,又含有劳动的热爱;北京题“火车的敬礼”既有对尽职的赞扬,又有对劳动的赞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则表现出为人喝彩的高尚情怀。

(二)道德建构,审美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浙江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之中“安于平凡”的主张,对于考生在当今竞争大潮中保持一颗平凡心,建构良好的心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可以说是典型的爱国教育与挫折教育的好教材。江苏题“忧与爱”引用三段动情的诗文,以强大的感情张力对考生进行爱心教育,乃至“忧国忧民”的道德建构。四川题“手握一滴水”让考生阅读《手握一滴水》这首诗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手握”是“题眼”,即方法、谨慎和珍惜的意思,而从一滴水看到整个世界,则要把相关概念的比喻意义揭示出来。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审美感受与审美认知。湖南题“一双手”,无论“伸出是温暖的服务”与“摊开是放飞的想象”,或者“张大是创造的力量”与“捧起是收获的快乐”,都是典型的审美想象活动。

(三)人生关注,价值认同

一些高考作文题直接关注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注意青年追求的引领,以促进他们建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呈现的材料,是冯骥才《思想与心灵的片段》中的一句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首先要求考生弄清楚人生路程的含义,即人生是否丰富、是否有意义;不是在于一个人走了或跑了多少路,而在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其立意有“贵在生命的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没有休止符”“用心丈量人生之路”“生命的意义与长度无关”“生命既需要宽度,也需要长度”等。无论是哪种立意,都能让考生明确到人生的时间有限,应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实现目标和理想。上海题“舍弃的微光”、江西题“没有与拥有”与广东题“生活的时代”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关注中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认同。

(四)哲理思辨,辩证思维

无论是安徽题“将梯子横放”,还是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或者是上海题“舍弃的微光”,都包含着复杂的思辨与哲理。要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不仅需要演绎思维、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而且需要辩证思维。江西题“拥有与没有”,其材料“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具有鲜明的思辨性哲学意蕴,凸显了哲理的对立性、两面性,即珍惜拥有、淡泊宁静与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同时,这也是个理性的命题,要求换一个角度思考生活。考生应该从中找到合适的角度与意义:物质(金钱、权势、名利等)缺乏与精神(善良、诚实、自信等)拥有、珍惜拥有与不断进取、安于现状与志存高远,等等。如此思考,需要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辨方式与辩证思维能力。

五点遗憾之处

(一)材料作文泛滥成灾,影响写作考查的个性

今年“材料”前所未有之多地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是值得反思的。笔者不禁发问,这是考阅读还是考作文?如果考生读不懂材料,不能正确地审题,能顺利地写好作文吗?这种在作文中介入阅读考查,并以此为作文必要前提的做法,歪曲了作文测试的本意,影响了作文测试的个性,遮蔽了作文测试的本质,也降低了语文测试的信度。作文测试应该回归到作文的本位上来,不能把阅读能力作为写作文能力的前提来考查。

(二)11道题限制诗歌,有悖于高中新课程标准

2012年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等11家试卷的作文题,继续限制考生写诗歌。其实不让考生写诗歌,是违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生应进行文学类文本的写作,要进行诗歌创作,由此一些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也编排了诗歌写作训练。比如苏教版必修教材在第1专题(《激活我们的诗情》)与第9专题(《生成诗歌的意象》),先后两次安排了诗歌写作训练。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曾直接呼吁,高考作文应删除“诗歌除外”。这几年也有一些试卷删除了“诗歌除外”,并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作。2012年有6套试卷(全国大纲卷、全国课标卷、湖北卷、广东卷、辽宁卷、四川卷)不限诗歌,这是非常可喜的。可是这11家试卷执意坚持限制诗歌,无疑是违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

(三)个别考题晦涩艰深,害苦了广大考生

材料作文中材料的意旨,含蓄一点也未尝不可,若晦涩艰深,没有必要的提示,使得考生无从下手,害苦了广大考生。如北京题“火车的敬礼”没有暗示中心,更没有提示中心。如果说最后“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是暗示的话,也非常晦涩。考生难以快捷地决断是颂扬“独自巡视”的老叶,还是推崇“久久回响的汽笛”,更弄不清颂扬什么具体内容与推崇什么具体东西。至于“庄重的敬礼”也搞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试问,考生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要写成800字的作文,已经是够紧张的了,我们为什么非要跟他们绕山头不可?

(四)普遍漠视性灵,忽略少男少女的情愫

长期以来,受“作文即做人”理念的影响,多数高考作文题喜欢图解伦理道德,板着面孔教训考生。高考作文题大都潜隐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制约逻辑”,这个“制约逻辑”就是必须把自我放在宏大的“做人”背景中,把“小我”消融到“众我”“大我”中。今年不少作文题也是如此,命题呈现“努力成功”“奋斗人生”“甘为人梯”“适应时代”“热爱祖国”“敬重父母”“热爱劳动”等道德理念,对考生无异于一次次“道德自审”的心灵拷问。命题者带着一种“宏大思维”命题,不关涉作文本身,不关注作文主体的性灵。其实,考生的性灵应是当下少男少女所特有的禀性与灵感,应是个性的、率真的、童稚的、自然的、自由的、灵动的。优秀的作文题仅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不够,还要引导考生找到一块“独特的性灵天地”,在那里弘扬自我,任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地开放。优秀的作文题应像一段“引芯”,把学生“冬眠状态”的文思“唤醒”且“引燃”。学子摊开试卷,面对考题,容易文思炸涌,爆出摇曳多姿、七彩斑斓的“精神虹云”。因此,一道好的作文题,应特别有利于情思的自由展现与精神的真实伸展。这一作文现象,对未来的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信号,即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灌输、简单地要求学生“怎么做”,而应引导学生捕捉感悟,学会思考,谙熟表达,养成智慧,形成德性。其实,这样的作文题更能有效地进行“作文与做人”的教育,进而达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康德语)。

(五)一味追求思辨,想把考生逼成假把式哲学家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尽管涉及内容广泛,但是加大哲理思维的难度是绝不含糊的。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审题意向为“甩掉多余的顾虑”,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审题意向为“区分主次,抓住本质”,没有相当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很难正确立意的。而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更需要多元思考,多角度考虑。至于江西题“没有与拥有”,更是一则典型的哲学命题。一些哲学命题,本来就是值得争论的,是不太容易搞清楚的。如果让一个高中生在短时间内说清楚了,大概我们中国人个个都是哲学家,至少人人都像是哲学家了。江苏题“忧与爱”,考生面对“A和B”关系性作文题,很难打破并列、正反关系,考虑到是前后件关系,甚至还会出现“乐与恨”的胡思乱想(南京一位著名特级教师在网上就是这样说的)。命题者要求考生像下级对上级那样,对其复杂的指示精神“心领神会”;而他们则拿着标准,坐看谁中我肯綮,合我绳墨,不写出满篇“哲理”的文字不肯罢休。此时,笔者依稀看到作文题后面命题者洋洋自得的脸庞。兴许也有考生的作文能给予安慰,那种言及其义或言不及义的假把式哲理之论,让人一看就觉得作文题出得很好:“啊,又一篇满分作文!”只要细心一看,就会发现思维紊乱,病句百出。近几年,以哲理命题的作文题每年都有,而且愈演愈烈。这对一个个涉世未深,生活经历简单的十八九岁的中学生来说,未免过于沉重。而此类作文题的重复出现,则表现出作文命题是何等空虚,何等苍白。命题者的脸,可以说是今日教育和考试制度的脸。这类作文题大可不必继续下去了,否则影响的与损坏的恐怕不仅仅是语文考试本身。

一个好的题目,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生发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命题,只会令人感到无聊、乏味,而完成这样的作文更是一种痛苦。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甚至简单的问题。理解无障碍,审题无难度,能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观点上应该没有主观性与强制性,能使考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作文命题本位不明,使得学生不想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考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命意上的好高骛远,故弄玄虚,使得考生无从下笔;内容上的道德至上,使得考生远离真情实感;表达上的既定图式,使得考生群体失语,无法表达真正的花季言语。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本文实属不智之言,恳请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4.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四

分享到:

2012年06月07日11:31 互联网 【发表评论】

摘要:全国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全国卷2012高考作文、北京2012高考作文、上海2012高考作文、天津2012高考作文、江苏2012高考作文、浙江2012高考作文、广2012高考作文、重庆2012高考作文、山东2012高考作文、湖北2012高考作文、湖南2012高考作文、江西2012高考作文、辽宁2012高考作文、福建2012高考作文、四川2012高考作文、安徽2012高考作文、陕西2012高考作文、海南2012高考作文、新课标卷2012高考作文。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题目已经陆续公布,以下是作文题目。

大纲版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甩掉多余的顾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 船主与油漆工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安徽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北京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重庆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800字。据了解,自2005年起,我市一直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非命题式材料作文。

福建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运动中的赛跑与人生中的赛跑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广东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装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海南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湖北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湖南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幅图片加四句话

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

江苏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西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围绕“拥有什么”展开讨论

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的主题跟音乐有关,字数200字左右。

辽宁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大隐隐于“乐”

材料作文: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作文。

山东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上海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陕西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船主与油漆工

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四川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手握一滴水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给了一首叫《手握一滴水》的诗歌材料,让考生围绕“水”话题作文。

天津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两条鱼在河里游泳

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浙江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话题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话题后附有一段材料。该话题可能从我国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延伸开来。此前网络上不断有传言,高考作文题为生命的意义。

延伸阅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话题

5.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五

全国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卸下顾虑的包袱 ◎山东一考生

人生如风,岁月如歌,当轻风拂过,歌声远逝,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中,究竟该怎样前行,卸下顾虑的包袱,我们会走得更轻松,更稳当。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价值,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那么在创造自己的事业征途中,请卸下顾虑的包袱,大胆前行,相信你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将人生的事业分为三个境界,如果我们卸下顾虑的包袱,就可以达到这三重境界,实现自己的理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路途中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在遇到拦路虎时都会有所顾虑,但只要我们毅然将所有顾虑甩掉,便可以越过这些障碍,成功突破。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学习篆刻,老师让他挑来一担砾石去磨,齐白石没有任何顾虑,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摩顶放踵,手上打起血泡也不顾,终于成为了一名篆刻名家。因此,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甩掉多余的顾虑,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不懈努力下,我们会感到,离成功越来越近了,而随之而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羡慕、嫉妒、忌恨会接踵而来。在不断前行中,如果我们卸下所有顾虑,我们一定可以安之若素,著名文学家苏轼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啊!人生路上,不要有所顾虑,只须认真干好每一件事,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望尽属于自己的天涯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路途虽然坎坷,虽然崎岖,但我们坚决不能放弃前行,即便道路布满荆棘,我们被绊得满身是血,我们也不能有所顾虑,就像在褒禅山上,有穴窈然,堪称奇景,而王安石那一行人因为顾虑重重,无法领略洞穴中的瑰丽之景。他惋惜地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卸下顾虑,毅然前行,就能领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景。

穿着外衣和鞋袜,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在道路泥泞溜滑的田埂上挑起一担秧苗,那是因为我们害怕摔倒,弄脏了衣服,顾虑太多,注意力分散的结果。只要卸下顾虑的包袱,就可以担起担子,走到成功的彼岸。

大鹏展翅飞翔,扶摇直上,鹏程万里,毫无顾虑。生活中,我们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带着它,我们只能谨小慎微,畏缩不前,放开它,我们才能满怀自信,活得精彩。

“宠辱不惊,静观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朋友们,卸下你顾虑的包袱,努力前进吧!相信你会走得更远。

【满分启示】

这篇文章思路开阔,联想丰富。考生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关于治学的三重境界说为主要内容,用‚卸下顾虑的包袱‛为主线,一线串珠,诠释文章的主旨。指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甩掉多余的顾虑,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精神。‛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精练,词汇丰富,论述精当,并能首尾呼应,凸显题旨,显示出较好的语言文学功底。

新课标卷

【真题回放】

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 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 题目,写800字作文。【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芥子纳须弥 ◎宁夏一考生

芥子虽小,也可容纳整个须弥山:善举虽小,也可拯救数条生命。心中怀想着他人,也许只是不经意的一阵轻风,就可以将感动吹拂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传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你们佛家所谓‘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必,小小一粒芥子,怎么可能容纳得下一座须弥山呢?”智常笑着反问道:“人家都说你心有万卷书,我看未必。一颗椰子大的脑袋怎么装得下那么多书呢?”于是李渤顿悟。我为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原来,佛家“芥子纳须弥,须弥藏芥子”的至理是阐释行善的小大之辩啊。修船工只是“顺手”补了船上的洞,就挽救了船主孩子的生命;怀着一颗慈悲而怜爱的心,即使你身如芥子般卑微,也可以成为普度众生的佛。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小的善事可以低到尘埃里,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窥到行善者海纳百川般广阔的胸襟和兼爱的情怀。你可知道弘一法师圆寂时曾再三叮嘱弟子要在自己身旁放上一碗清水,只是怕焚烧尸体时蝼蚁嗅味而上葬身火海。他的心会为一只蝼蚁而颤动,因为在他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弘一法师的善举在他逝世后流传了百年。人们看到这位尘世的艺术大师遁入空门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不忘记行善。在他那如一泓清泉般澄明清透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他”与“我”之分。也许这一小小的“善”本身并不重要,但我们能透过它看到法师的心如褪去铅华的水晶般熠熠生辉。

你看我们周围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努力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这是因为,它们的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炽爱。如乔布斯所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你的善举不必惊天动地,哪怕如芥子般微小,世界也会因你而感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驶来的大客车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断双腿,因失血过多而昏厥。千钧一发的时刻来不及思考,一切都出于她对学生的深爱,于是行善也成为了一种本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的意义,用自己的善举感动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

哪怕你是尼采所谓“我就是太阳”,也请俯下身,用采撷一颗芥子的心去怀想他人。因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数微小善举的涓涓细流,终会汇成一片让世界充满爱的海洋。

记得郑愁予在怀念于右任的诗中写过“莫让那火红的木棉,被染成清粉的茱萸”般惆怅的句子。英烈会逝去,但善心却会铸成永恒。只要你怀着“芥子纳须弥”的善心,一定可以用绝美的容颜,惊诧整个世界的脸庞!【满分启示】

考生从佛家的经义角度来诠释‚微小的善‛,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立意的角度并不独特,但是考生对佛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文章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既运用了李渤问智常、弘一法师临终的善举这样的佛家经典故事,也运用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现实素材,体现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北京卷

【真题回放】 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尘土礼赞

◎北京一考生

尘土在呐喊,而非蝴蝶在尖叫。

老计是个拳打落山石,脚踩泥石流的人物,相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铁轨和十万大山。他一个人举手,一个人微笑,一个人敬礼,向着列车的闪逝与山外的世界。

回应他的是长鸣的汽笛,交错着光影流动,与十丈红尘。微末之中容纳无限,一瞬之间体现永恒。

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你我一般普通,站在茫茫人海的边缘线上,缓缓拉开一扇温暖的窗,世界光亮人人欢歌,阳光浸淫你的全身却无人知晓他的角落。

是谁建起了七座大门忒拜城?上面记载着国王的姓名,难道是国王运来这些巨石? 还有那多次历劫的巴比伦,谁屡次将它重建?

那金碧辉煌的利马城,建筑者住在哪一楼?

雄伟的罗马城,屹立着道道凯旋门,是谁把它们建成?

贝尔托特提出了《一个工人读书时的疑问》——“十年出一个伟人,是谁支付费用?” 山青了水绿了栀子花开,有人依然在为列车排险,向列车致敬,那是深山里的老计;耶和华的圣光在特蕾莎发间隐现,这个修女在最贫穷的地方救助被肮脏的死亡缠绕的人;还有张正祥,哪个黝黑的农民,把自己的后背留给滇池32年,坚硬如铁,不曾改变。

百年千年,无数身体化成灰,一座山峰从他们脚下矗立起来。这是泥土组合的星辰,累叠的无数厚重,涵养着无数荣光,可堪赞叹。

于是老计的故事被人传颂,回应他的汽笛四起。

于是张正祥在感动中国上留下的佝偻背影如枯朽木,亦如剑击。于是特蕾莎向诺贝尔和平奖杯双手合十,镁光灯闪耀了她朴实的泪。都是平凡与伟大交织,如同蒙太奇下的光与影。

巨人盘古倒下的地方,无数奇形怪状的东西蹭蹭蹭地长出来,它们无比渺小,但他们仍是生命,世界因为它们而有意义。

巨人仍会重新诞生,在一片混沌以后。那时我们将是尘土,垫在巨人脚下,我们也将因此而幸福,在幽脉岩根里述说着简单与平凡。我们曾用无数微躯,记录了时代的不弃——那是凡客的呐喊,与尘土的礼赞。【满分启示】

上海卷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的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

◎上海一考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治学的最高境界比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因斯坦也说过:“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谓“搞文艺”的,精品着实不多。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谁没有悲苦孤独地走在寂寂的荷塘,看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奶白色的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大张双臂感受伟大的“停顿”?谁没有见过向日葵那金黄的色调?凡此种种一闪即逝的共鸣,休说专业者,我辈凡人皆有。可为何只有天才的大家才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人们往往会将它轻易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又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巧妙地插入题目,又是为我所用)如今这种情况更多见,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标准化”时代里,不允许有“异端”,“权威”、“专家”、“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订出条条框框的“标准”压抑了灵感,阻断了普通人成才的途径;二是“全球化”时代里人们的从众心理被无限放大,当个人被置于全球这一更大的“集合”下,汹涌澎湃的“群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将灵感扑灭,将平庸之作炒作成“精品”;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肉鸡、奶粉一样。

不错,标准的普及有助于界定,但真正的灵感、天才决不限于标准。卢梭的观点不为当时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凭什么怀疑自己全部由思考与理智得出的结论呢?”百年后他的灵柩进入先贤祠,棺木上写“此处安息着自然和真理之人”。全球化的大潮确实有助于文化普及、大众进步,但真正的灵感却绝不能由浑浑噩噩的大众所能发扬的,须有雄心有坚持。卡梅隆在成为导演之前只是个卡车司机,他说“当看完《星球大战》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识到再不动手拍一部电影,好电影就要被拍完了。”当《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封王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是世界之王”。

我们勿需羡慕卢梭、卡梅隆,事实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带来心中悸动的光芒,抓住它、呵护它,无论它多么渺小,最终都能结出甘美的果实,也许这果实是微小的,但它带来的满足远胜于你从天才的大树上摘来同样味道的那一枚。(比喻贴切,再起波澜!)

当然,灵感也诚然来自积累和努力的铺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是人生之河航行中那“蓦然回首”见到的一尾鱼儿,莫要放手,使它溜入别人的渔网。如此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而鲜活。

【满分启示】

文章先是举出大量例子来证明‚微光‛对于成功的重要;接着从‚标准化‛、‚全球化‛、‚商业大潮‛三个方面分析舍弃的原因;最后,强调并不是有了灵感、有了微光就能成功,还需要积累和努力。文章如行云流水,持论平正,说理亲切,内容丰富,语言老练、活泼、俏皮,思想也较为深刻。可以看出这位考生读过很多课外书,有着大量的积累,且关心社会现实。光做习题,只想套题应付的学生,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广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问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满分佳作】

★一类文

各有千秋 ◎广东一考生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春秋百代,各有千秋。【满分启示】

这篇作文是在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谈文化与时代关系的议论文。全文围绕着“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证。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全文充满思辨,从春秋到近代的血泪交融的中国文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也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

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在把握文化和时代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上,处处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点难能可贵。

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尤其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江苏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不禁想起从早晨起床到进考场的一系列“忧事”。先是早上被屋子的斗香味熏醒,洗完脸刷完牙以后,刚准备换衣服,就听见妈妈嚷嚷“等会,等会,穿我给你买的新衣服。”等她拿来,我一看,好家伙,金黑衬衫就着白色长裤,我妈还真准备让她闺女慷慨“就义”去了。“算命先生说你穿黑白衣服考运好。”妈妈冲我眨眨眼睛,我无奈地换上了。

自从进入六月,我妈一知识分子,竟也干起了迷信的事。前两天刚把准考证发下来校对信息,我妈就神神秘秘地把准考证号码抄走了。我刚纳闷她抄准考证号干嘛,妈妈就“主动交待”了:“我给你找个算命先生,人家要用你的准考证号做个福包,到时候你带去考场,保佑你高中。”末了,还不忘添一句:“听说前年的高考状元就是在人家那算命的呢!” 所以,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却还是被今天早上的“特殊待遇”吓了一跳。吃早饭时,尽管妈妈一再叮嘱“先吃糕,再吃粽子”,我还是面对她的“糕粽大拼盘”时,因为素来喜欢吃粽子,先夹了一块粽角。我这一夹不要紧,妈妈急了,“别吃别吃,放下,重夹糕先吃。”我吓得赶紧从命。吃完早饭,妈妈把一个红色的小香包揣进了我的口袋,一边放还一边念念有辞“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本以为妈妈的工序应该差不多了,没想到,她又在家门口点了一张符纸,然后让我跨过去,一直走,别回头。我挺没用的,走到楼梯口时,还是忍不住回了头,妈妈在低头锁门,幸好她没看见我回头,不然她又要埋怨我违背了算命大师神圣的教导。我只是不忍留她一个人在后面。

刚才进考场时,金属探测仪在放福包的口袋处响起来了,原来福包上有个金属的小铃铛,我把福包放进了包里,放在门口的物品放置处,终究是没能带进来。但我不会告诉妈妈,不忍心让她再忧心。

尽管忙活了一早上,忧心忡忡地进了考场,但此刻,我很安心。妈妈说了,别有负担,好好考,我在家等你回来吃饭。

是的,我知道,不管以后我走多远,你都会一直在家里等着我。我虽然人在忧途,却能以爱为伴,已是我的大幸。【满分启示】

本文侧重从‚忧‛处落墨,作者精心截取了几个很有现场感的典型画面,充分而细腻地展现了‚妈妈‛对我的十分虔诚的‚忧‛:穿着上,一定要‚金黑衬衫就着白色长裤‛;饮食上,一定要吃‚糕粽大拼盘‛,还得‚先吃糕,后吃粽‛;妆扮方面,一定要在口袋里揣上一个用准考证号码做的‚福包‛:举止方面,还必须跨过‚纸符‛,且‚一直走,别回头。‛ 虽说是‚忧‛,但‚忧‛中充满了爱,故作者感叹,‚我虽人在忧途,即能以爱为伴。‛ 作者语言平实,文笔老练。

天津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小鱼不知“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问题吗?

◎天津一考生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很可笑吗?起码命题人认为是可笑的——“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鱼儿每天生活在水中,没了水,鱼儿就失去了家,就没了容身之所,可鱼儿竟然不知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鱼是不会说话的,当然不可能“忍不住”发问。但既然有人编了这个故事——且不论这故事编得是否符合逻辑,我们就顺着这根竿子往上爬一爬。

小鱼为什么不知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主要是因为小鱼还太小。这“小”指的是年龄上的“小”,而不是个头儿上的“小”。年龄小到什么程度?我推测最多也不过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吗?知道大气中的PM2.5含有什么有毒、有害物质吗?知道“二奶”“小三”是何方神圣吗?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的不知道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发问:“月亮上到底有什么东西?”那好,悉心培养,没准儿将来就是“霍金第二”。如果他们问:“‘二奶’是妈妈的什么人?”家长该怎么回答?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自有其规律;孩子的成长,也应该顺其自然。成年人需要做的,一是尽量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二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别让孩子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怎么像个孩子了。

那么,由谁来告诉小鱼“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当然是老鱼。但老鱼中有明明白白知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也有浑浑噩噩不知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所以,这个告诉小鱼“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角色应该由前者来担任。但事实上呢?更多的时候,是由后者担任这个角色的,而前者由于太明白、太清醒、太不通“鱼”情世故而受冷落、遭闲置,被安排做不致于对下一代产生“不良影响”的工作。比如,是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鱼都清楚“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反正我这条小鱼碰到过不清楚的。比如,是不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老鱼都清楚“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没怎么接触过,但有些地方的水质越来越差却是不争的事实。

“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小鱼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满分启示】

这是篇很有特点也有些另类的作文。作者抓住小鱼‚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发问,由果溯因,分析其不懂‚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原因是年龄小,指出小鱼不懂水是什么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让小鱼由‚不懂‛到‚懂‛。以鱼喻人,作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解析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了讽刺与批判。语言活泼形象,生动自然,或含蓄,或犀利,有很强的杂文味儿。结束句意味深远,暗喻‚在其位,没有安其位的能力‛的用人不唯贤而唯亲的社会问题上得不到解决的话,被残害的就只能是孩子,这是‚救救孩子‛的呼告。

四川卷

【真题回放】 手握一滴水

聂沛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材料中,从象征意义、人生意义对一滴水进行了阐释,根据诗歌《手握一滴水》,以‚水‛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手握一滴水 ◎四川一考生

我登上烽火台,俯瞰被黄沙侵蚀的战场。轰隆的战鼓声和将士们的怒吼声从天边传来,在空旷辽远的天地间回响。我的心,静如湖面,渐渐泛开一圈圈的涟漪。一滴水,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对我而言,这滴水,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一滴水,在漫漫黄沙中,少了一分清澈,多了一分浑浊;少了一分甘甜,多了一分苦涩。那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滴泪。

仿佛还是昨天,一匹瘦马、一个包裹和一把长刀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我喝过黄河的水,看过黑山的落日,跋山涉水而来,只为替父从军。花木兰,我把这个名字从千里之外带到了这里。战场,无疑是刑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被逼,或自愿,或无奈,来到这儿。他们只有两个结果——活着回去,尚可承欢膝下,聊尽孝心;死在这里,与黄土做伴,化为漫天风沙中的一粒沙子。在这个弥漫着鲜血、悲伤和绝望的地方,我度过多少个无眠之夜,思念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地纠缠着我,让我窒息。我轻轻地问自己,这值得吗?虽然长发被绾起,换上男装,可我终究还是一个需要被爹娘宠爱的女子,我不想要戎马生活。时间在挣扎、痛苦和思念中逃走,当白皙的肌肤变得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当柔嫩的双手长出厚厚的老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十年的青春骤然消逝,我什么也没剩下,只有手中的一滴眼泪,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水,无声地滑下,浸润了肆虐的黄沙;泪,悄悄地落下,晕染了闺阁中苍白的绢帛。我缓缓地摊开手,那滴眼泪就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阳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手心里折射成无数个世界。我似乎看见坐在门外盼望我归来的爹娘,看见对着我的红装暗自垂泪的阿姐„„那一切,都蓄积在这滴眼泪中。

我猛地一个趔趄,“啪”的一声,泪滴坠地,声音是如此之轻,我却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刹那间,我的整个世界支离破碎,碎片被风沙吹散到空中,消失;或渗进黄土,不见。

一滴眼泪,折射十年好容颜;一捧黄土,埋葬多少英雄命?

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我透过指缝凝望大漠的太阳,刺目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又是一滴水。我已没有力气再留下它,最珍贵的一滴已经被命运一时的玩笑——伸脚绊了我一下,十年如一瞬,我的世界就像那滴水一样永远消失了。

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 【满分启示】

一、反面立意,富于启迪。考生大胆打破考场作文的正向思维,由一个崭新的视角——花木兰切入,一滴水象征自己的世界,命运的一个玩笑让这滴水跌落、蒸发、消失不见,几多伤感,若考生如此立意的话,未免落俗,结尾“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是花木兰的警示之语,从反面立意,巧妙寄寓一滴水之珍贵、对人生命运影响之极大的哲理。

二、构思别致,耳目一新。文章以花木兰的视角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古代战场,倾诉了边关将士们悲壮的命运、浓浓的思乡之情、青春无情地流逝等,还虚写了自己想象家乡亲人们思念自己的情景,把自然的一滴水与人生的泪融合起来,带给人无尽的惆怅。

山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爸,我会撑起自己的蓝天

◎山东一考生

爸,此时此刻,您一定还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吧!

十八年了,我常常在夜晚伴着您响亮的呼噜声甜甜地睡去——然而,昨天夜里,您来陪考的夜晚却如此安静——您是怕吵醒我而没有睡觉吗?从您充满期待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夙愿;从岁月的刻刀在您脸上留下的苍老的印记和乌发里再也藏不住的银丝中,我读懂了扛在我肩头的两个字——责任!

责任!呵,你笑着说这个概念有些大。

孔老夫子早就和他的弟子们探讨过这个话题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爸,您说过,您和妈希望儿子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做一个有用的人,平平安安地走完一生。是的,我明白,我是你们的一切,我成功了,你们才会幸福。你们从未说养儿防老——然而,看着你们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的情景,望着你们在夕阳下日渐佝偻的背影,想着你们抚着田地里枯死的幼苗叹息的时光,想到你们辛勤操劳只为我将来幸福,我又怎能“独善其身”?“人生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尝了十分”,爸,您放心,让您拥有一个幸福的后半生是我的承诺,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爸,在我眼里您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那一次,我第一次看到您哭了。时光闪回十几年前的那个日子,懵懂无知的我已记不清那是怎样的一天,只是记得当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起升起的时候,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的时候,您流泪了,第一次,我看到您流泪了。您从未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也从未跟我讲过文天祥的故事——然而,从您的泪花中,我读懂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是我们少年不可推卸的责任!

爸,记得您昨天吃饭时跟我谈小悦悦事件吧。当时,您捶胸顿足,义愤填膺。当您谈到那十八个若无其事地走过的路人时,您仰天长叹。从您的叹息声中,我读懂了: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当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或许您不懂——然而,您用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

爸,在您日渐老去的背影中,孩儿已经长大。相信我,我会扛起肩上的责任,撑起自己的蓝天!

【满分启示】

这是一篇构思新巧、感情真挚的考场佳作。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情感真切自然。文章题目运用了呼告的手法,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召力。从担当赡养父亲的责任,到担当民族兴旺的责任,再到应当肩负起社会的责任,考生对‚责任‛理解和阐释逐层深入,不同层次的责任由父子之间的交流过程串联起来,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感。在表达上和选材上,借助第二人称直接和父亲 ‚对话‛,选取了那些最能打动自己情感弦索的人和事,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胜在以情动人,将丰富的材料熔铸于个人情感之中,收放自如。

辽宁卷

【真题回放】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说:‚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隐于“音乐”背后

◎辽宁一考生

演奏家们上台时往往身着华丽的服装,而材料中的钢琴家却衣着简朴,奥妙就在于那句话:“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诚然,在这个物质丰硕精神贫瘠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用外在的装饰去吸引别人的眼球:怪异的造型,奇特的服装,雷人的话语„„然而却鲜有人认识到,这些噱头下掩饰的是人们精神土壤的日益贫乏。试想,如果演奏家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服饰装扮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追求,呈现出的演奏有什么欣赏价值?这样创作出的音乐有什么回味的余韵?毕竟,演奏不是服装秀。

正如演奏家需要隐于音乐背后,潜心追求更高的音乐造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远离浮艳的享受和轻飘的快乐,潜心寻找心灵的安宁与沉静。隐于心灵背后,探寻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

放眼全球,纵览古今,那些伟大的名字没有一个是因为华丽的噱头而停驻在我们心中的。相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理解了隐于“音乐’背后的真义。袁隆平在田间埋头耕作了几十年研制出杂交水稻,成为“水稻之父”;王选在实验室辛苦研究了无数个昼夜,创造出世界领先的激光照排技术;黄万里在水利建设一线奋斗,捍卫了学术真理和科研人员的良知。他们没有华服,没有粉饰,他们都潜心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隐于“音乐”背后的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这个高速发达的现代化社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我们要做的就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像“傻好傻好”的郭明义坚守在鞍钢一线,像“平民英雄”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六分钟里诠释司机的责任,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险关头演绎教师的崇高。我们没有必要参与到追名逐利的浪潮中,去追求那个在物欲中浸淫多年已然变质了的梦,去渴望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与富得流油的苍白。

隐于“音乐”背后,耕耘心灵的耕地;隐于“音乐”背后,做好自己的工作;隐于“音乐”背后,探索人生的真谛。隐身在“音乐”背后,细细摸索,你会发现,此处即是天堂。【满分启示】

这篇作文,文约意广,笔致轻松,理畅辞达。‚正如演奏家需要隐于音乐背后,潜心追求更高的音乐造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远离浮艳的享受和轻飘的快乐,潜心寻找心灵的安宁与沉静。隐于心灵背后,探寻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见解不凡,眼光远大。在援引人物事例的时候,略显牵强。

江西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辽宁一考生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去往高处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满分启示】

本文题目富有诗意,入题非常快,没有啰哩啰嗦的左解释右阐述。文章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紧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入论,主要采用了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数学鬼才‛刘路的事例和‚草根传奇‛林书豪的事例非常新颖、生动而典型,颇具说服力。全文层次清楚,说理透彻,逻辑严谨,观点辩证,语言优美,论述大气,不失为考场佳作。

湖北卷

【真题回放】

六、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听听那冷雨 ◎湖北一考生

谁寄锦书来?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信鸽,而是电子邮件,她还会写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样浪漫的词句吗?

日子变化的好快,日新月异这个词都赶不上这迅猛的速度。而那些感觉,在这频繁的折腾里,不知不觉地没有了。

在余光中的笔下,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雨落在日式楼房的瓦格上,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布伞上,每一个片段都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黑白无声,但意境深远而悠长。

但我听不到他的冷雨,我所听到的雨,落在柏油路上,落在我家的防盗网上,或者落在我穿着的红色雨衣上,迷住我的眼,让要迟到的我忍不住咒骂。

何时可以与友人一同秉烛夜谈,一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故事。科技的发达让整个世界缩小成一个地球村,你可以和你在爱斯基摩的朋友聊三亚的好风光,通过互联网这个神奇的第七大陆,距离变得不成问题,但心的隔膜竟不知不觉地加深了。

林觉民的《与妻书》,开头“意映卿卿如晤”这几个字,竟让与他们相隔一个世纪的我感受到了其中浓浓的情意。这种感情,只有用信纸的质量,钢笔的笔触,墨水的浓度才可以承载,穿跃空间,超越时间。

而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体,像机器人一般,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便在光缆传输中不翼而飞。

我们是受益者,不用感受足蒸暑气的炎热,不用经受寒风刺骨的严寒。我们活得很长很长,很健康很成功。但却总有点空虚,总有点孤独。咫尽天涯,尽管我通过我新电脑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但我摸不到,好像你跑到我正在看的电视剧里。

正值梅雨季节,老是下雨,雨落在我一直过夏天的皮肤上,有点冷,它淅淅沥沥的,在我的窗外妩媚地笑。我竖起耳朵,拼命地听,但总会有尖锐的鸣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它们毁掉了冷雨所制造的寂谧和怀旧。

如果现在余光中再听这冷雨,或许只能写出钱钟书的《一个偏见》,我在我那明亮的灯光下看书,读到“落花人独立”,可能无论何时,这冷雨落花都会给心一点慰藉,尽管窗外车水马龙。【满分启示】

文章围绕古人今人对‚雨‛的不同感受,不同通讯方式的不同情味等内容,集中抒写社会科技发展后我精神上的失落和遗憾,表达对某些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和向往之情。视角独特,视野开阔,情感细腻,韵味绵厚,符合题意,内容项评为满分。

采用散文体式,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行文自然灵动,语言凝练典雅,书写美观。材料丰富,意蕴深远,文句富有表现力。

湖南卷

【真题回放】

一幅图片加四句话。图片的内容为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那手,那人,那心 ◎湖南一考生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家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摸了摸手,你就知道我是好人呢?” 小男孩骄傲地抬起头,宣布他的理论:“因为好人的手都是暖暖的呀!” 是啊!好人的手是暖暖的。这句让我永远无法忘却的话在那么多双手,那么多个人,那么多颗心中流淌着。暖暖的手,伸出的是慰藉,是依靠,是将心比心。特蕾莎修女在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曾说:“我在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给贫穷,困苦的人一双温暖的手。”她一次从下水道中捡起一个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断咒骂着命运给予他的苦难与不公。特蕾莎修女将他带回修道院,亲自给他擦身、喂粥,为他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守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几小时之后,流浪者死去了,可他的最后一句话不再是咒骂,而是一句微笑的“谢谢”。这是何等的力量!一双暖暖的手也许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却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融化心灵的坚冰!

一双温暖的手更是一种依靠。《中国时报》的记者张平宜第一次来到四川凉山的大营盘村时,孩子们便抓着她的手不肯放。他们依靠着她,向她诉说这个麻风病村的孤寂。张平宜也没有辜负这种依靠,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用十年时间为麻风村盖起了学校,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她向这个在迷雾中彷徨的村子伸出了温暖的手,为它提供依靠,引领它走向了明亮、开阔的世界。

一双温暖的手更需将心比心。一位旅行者来到云南一所山村学校,提出为学生免费支教时,校长竟果断地拒绝了他。而校长的解释更发人深省:“我们发现许多支教者离开之后,孩子们竟不愿再相信他们唯一的老师。那些支教者告诉学生他们的老师教的东西是错的。他们只把支教当作自己的人生体验,却忽视了孩子们以后的日子„„” 在向他人伸出手时,我们是否真的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只有将心比心,手的温暖才能真正被感知,予人慰藉与依靠。

穿着黄衣的志愿者,默默无名的捐款人,街头的一把搀扶,公车的一次礼让„„伸出温暖的手其实是如此简单。这份温暖虽小,却是一份传递的力量,一份足以点燃整个社会的力量。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满分启示】

作者对试题写作材料的图文理解与把握准确,文章紧扣“暖暖的手”,用“送温暖”贯穿全文,中心突出,所选材料丰富、恰当,内容充实,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感情真挚,内容项可在一等上限计分。文章以议论为主,符合文体要求。行文围绕中心,衔接自然,内在联系紧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表达项可在一等中上限计分。发展等级可从“较丰富”、“较有文采”两个方面计分。

福建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做人当如骆驼

◎福建一考生

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更远?

你或许会说: “是马,一定是马!”然而,新东方当家人俞敏洪说,是骆驼。

他相信“骆驼定律”,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冯骥才老先生曾说: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设定一段路程,让马和骆驼比赛看谁更快,骆驼是赢不了马的。然而,以一辈子为限,骆驼脚下的路程却远远超过了马。

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赛跑项目,都规定了路程,站在起点便知道需要跑多远,心中自然既紧张又踏实——紧张,因为这是“比赛”,自然不能懈怠;踏实,因为终点就在前方,到达了就功成事毕。然而,人生不是赛场,永远不会知道终点在哪里,前方茫茫未可知,不确定,不踏实。于是我们很可能因为胜利的遥遥无期而止步不前,心生懈怠甚至懊丧;又或者,为一小段路程的领先而沾沾自喜,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一般逍遥地睡大觉,像马一样走走停停。

故而,做人当如骆驼。

做人当如骆驼不丧气,不灰心。就说俞敏洪吧,他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上北大之前他的身份不过是“落榜生”。灰心吗?丧气吗?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去懊丧。然而,他坚信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埋头向前,一定能到达梦想的远方。当年他的同学中,有几个成绩比他好但不幸落榜,便放弃了继续高考,只有他还默默地专注于考大学。今天,在经历了同样长的时间后,俞敏洪显然走了更远的路,而那些曾暂时领先于他的同学,却因懊丧而止步,因而被甩在后头。

做人当如骆驼不自喜,不浮躁。所有的成功都是过去式,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为成功干杯庆祝的。早慧的仲永,用比他人更少的时间走完了启蒙学习的道路,却一辈子徘徊于那一小段旅途,不能前行。不管他怎么去丈量,人生就定格在那里。

在人生的赛场上,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虽延伸不了生命的长度,却可提高生命的质量,可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只要你像骆驼,永不停步。

做人当如骆驼,在人生的有限时间里走得更远。【满分启示】

内容:文章开篇夺人眼球,一个设问巧设悬念,引入阅读。文章一改大多数议论文陈旧的样式,在层层析疑中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般蓄势,是要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做人当如骆驼。

表达: ‚做人当如骆驼‛,就是要像骆驼那样,向着目标,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作者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由‚为什么做人当如骆驼‛‚应该怎样做‛展开思路,层层剖析,解决问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发展:作者用比喻手法明确自己的观点,不俗套,新颖、生动、有个性。议论的语言很有逻辑性,事例不多,却很有代表性,叙议结合,彰显出作者的思辨能力。结尾归纳并点题,使主旨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安徽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 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 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安徽一考生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梯子只有横放,才不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再拿我们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那位客户之所以要求把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人们总是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在其父赵奢身上,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身为将军,赵括并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轻率自负,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见,如果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再好的名师也很难教出高徒。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会有吃不完的“鱼”。【满分启示】

考生开篇概述材料,在读透材料的基础上,以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显得典雅、蕴藉。接下来,考生从‚怎么做‛的角度把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从‚讲究科学的方法‛‚对症下药‛‚勇于实践‛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条理清晰。在论证过程中,不仅例证丰富,而且能够及时生发紧扣论点的议论,并不时回应材料,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使得论述的内容始终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扣题严谨。语言上,这篇文章流畅通顺,挥洒自如,富有表现力。

可以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论点提炼准确,内容充实,说理透彻,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重庆卷

【真题回放】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根据这篇材料考生自拟题目,写一则文章,题材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重庆一考生

每天清晨的“你好”与微笑,加上下午的“明天见”,温暖了保安的心,也救了他自己。世人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烤羊肉串支持学子读书梦的叔叔,在烟与火中为别人的梦添上一双翅膀,也换来了欢笑与温暖。汪伦对李白的深情,于桃花岸边飞奔送别,得到了李白的真意。鳄鱼张开的嘴,为小鸟提供了食物,自己也少了痛与疼。

阳光本就温暖,空气阻挡不了这份温暖的漫延;流水本就欢腾,冷剑割不断这份欢腾的喜悦;玫瑰本就芬芳,围墙挡不住这份芬芳的侵入。

那个年轻时穷困的作家马尔克斯,每天生活在老板与他妻子吵闹的旅店里——老板妻子不愿收留这身无长物的落魄者,老板却执意让根本付不出账的马尔克斯留下。善良和蔼的老板,给了潦倒作家容身之所,虽然数月后马尔克斯悄然离去,但是不久,他带着《百年孤独》,不尽的谢意和大笔的报酬回到了旅店。《百年孤独》乃旷世名作,报酬可安享晚生,谢意可照亮人心,这朵玫瑰,芳香永存。

世界上玫瑰本只有一处有,送走的多了,芳香便流通于世。当第五十个雷锋学习月乘着春风到来的时候,你可感受到玫瑰留下的余香?或微不足道之事,或动人的行为。雷锋叔叔用双手将玫瑰送向四方,他把玫瑰的余香灌入墨里,一笔一笔记载,欢乐无处不在。

圣人也如此,周游列国的孔子,路遇知己,畅抒情感,他会不假思索的取出珍爱之物赠予知己,坚信自己的收获不少——快乐与认可。

于春风中种一粒种子,灌溉施肥,夏日里支起帐篷架遮住热光,秋日里采下一把玫瑰,冬日里赠送,冬天还会冷吗?那炽热如火的红色,如跃动的欢笑,把冬日寒风驱散,留下余味于空中徘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那大海,为欢快的鱼虾提供安乐之所,自己也更宽广。看那深山,为参天大树展开自己胸脯,少了水与土的离别。看那蓝天,允许白云恣意漂浮,自己也添了色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孤单守着玫瑰园,只有一处芬芳。当你离开这片土地时,采下玫瑰,笑着相送,手指间的芬芳便会浓郁,有一天你便可被芬芳包围。

玫瑰,流淌起你的芬芳吧!

【满分启示】

1、审题精准。这篇作文审题立意抓住了材料的要害。工人与保安的关系,就是赠与与回报的关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虽然是一个老题目,可是,用在这个材料上,是比较恰当的。

2、材料丰富。作者才情横溢,从现实中的烤羊肉串大叔资助学生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从马尔克斯受人恩惠,知恩图报,到孔子周游列国,四处散财,作者论述了玫瑰只有送得越多越越远,才能香飘四溢,爱心善心四处播撒,才会温暖人间。

浙江卷

【真题回放】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同学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甲: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满分佳作】

★一类文上

矮纸斜行闲作草

◎浙江一考生

我自爱北国那猎猎狂风,掀起历史的尘埃,傲骨铮铮;我自爱那万绿丛中一蕊殷红,一枝独秀,流万世之芳;而我更爱如水的江南,恬静的溪流浣出的淡雅女子,梆梆的摇橹小调中,婉转的细润歌喉。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力气,争高争先,直至终于看到尽头,融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尽头,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样澄澈透明,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在这急切不停的求索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静?并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能媲美豹子的健腿,并非每一个梦都在遥不可及中等待追寻,亦非每次尽力狂奔的尽头,都是甘美的琼池。

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静立江头,看江流而东,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徘徊于江头,见明月之升,他慨然鼓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见伤情的思恋,除却仕途的苦闷,只因苏子有一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于奔腾的洪流将身带去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邀飞仙同游,极宇宙之无穷。

这是苏子的旁观,以无欲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鱼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当你不适宜去奔跑时,何不立于一旁,欢欣鼓掌呢?

古人云:无欲则刚。当时间凝滞,便可见沿途只顾挥洒汗水的人儿,错过了日落星辰的奇幻绮丽,遗失了大雁南飞的恋恋深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纯净的心。而渴求的繁华,较于失去,仅仅是毫末之乐;而无欲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完成了那绝美的画卷。

我打江南走过,是一蓑烟雨的深沉浸润了这画一般宁静的流水潺潺;我自平凡中成长,不追求那远远闪烁的荣光。

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匍匐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

【满分启示】

作文境界,高格。王国维说,境界是诗词的灵魂,同理,境界也是满分作文的灵魂,有境界者自有高格。本文的境界在哪里?在于作者是站在宇宙大化的高度来审视生命的真谛,慧识独具,自然就有了一般考生无法意识的奔跑者‚更丧失了初生赤子那纯净的心……渴求的繁华,较于失去,仅仅是毫末之乐‛,而鼓掌者‚却往往在赞叹中寻求人生的瑰丽拼图‛的真知灼见,张扬着超脱世俗欲望、顺化大道天性的本真追求,让心灵净化,赤心复归。

经典材料,灵悟。通篇只用苏轼一例,却起到以一当十的功效,缘何?缘于作者用灵魂来参悟大师,以苏子孕育于坎坷仕途的旷达从容来印证自己的‚欢欣鼓掌‛,可谓会心太师,妙合无垠,绝非套话作文标签粘贴、附庸风雅的拙劣拼凑,自然泾渭不同,云泥有别。其实大师的含金量是永远不变的,能否用得经典,就看是精神共鸣,还是人云亦云。

6.202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篇六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评点 忧与爱 借鉴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社会关注目的焦点。评点各地的作文题,成为了“后高考”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笔者也不免俗,谈谈我对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的忧与爱。

爱之一:审题无障碍

审题无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这是高考作文的总体趋势,也是对考生人文关怀的必然体现。试想,哪位作家的杰作是煞费苦心审题之后写出来的呢?实际上,高考考场上,考生至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文,如果在审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尤其是浪费了时间还审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岂不是在无谓地受折磨和摧残!令人爱的是,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不少题目平白朴素,几乎没有审题障碍。比如:

天津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天津作文题不需要审题,抓住“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材料后的引导语直接就可写作。题目平易,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符合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大多数考生有内容、有兴趣写,考生是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写出好的作文来的。

爱之二:考题来自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考题从学生生活中来学生才会感到亲切,才会有话说。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生命最奇崛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光怪陆离。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感喟,能使文字绝不雷同,呈现出万千气象。比如:

大纲卷题(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来自学生生活,既没有“寓言类”题目的造作之嫌,也没有“政治类”题目的空泛之嫌,学生感到亲切,容易引发思考,引起共鸣,相信能够写出好文章来。

爱之三:思辨类题目走俏

2011年美国高考作文题:Do people truly benefit from hardship and misfortune?(我们真的能从苦难和不幸中获益吗?)可以看出,美国作文题使学生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对历史掌故的熟悉,很重要的一点、或者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反映出学生个体的思辨色彩。命题者希望考生可以开发出与众不同的智力思维,希望考生可以对看似普通,看似平常的话题有自己独特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江苏高考作文题体现了这一特点:

江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这是一道典型的思辨类题目,也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继“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尾”和“人与路”之后,第四次考查此类的作文。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样一道思辨类题目都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类题目能够真正与语文、生活和考生的生命与心灵深度对接,引导中学生关心现实、思考现实、改变现实,有一种充满热情的拥抱现实的人文精神情怀,理应走俏,已经走俏,必然走俏。

爱之愈深,忧之愈切。高考作文题分值高,对考生成绩和前途影响大,作为一个语文人,尤其是那些担负着来年出高考作文题目的语文要人,更应该为之忧,为之解困,这是我们的良心所在,职责所在。

忧之一:考题大无边

这类题目与政治挂钩,与道德相连,文以载道的功利倾向表现得过了头,题目不像是作文题,像是政治考题,它政治性倾向太强,主题先行,范围太大,导致学生说空话、说假话。比如山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题大而无边,显得空泛,脱离学生实际。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绝不只有一个声音。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是构成好文章的主要基础。全体考生都去歌功颂德,都去极力表现思想高尚,实质上不是作文的行为,而是政治行为。

忧之二:诗歌靠边站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小学教材中数量也不少,诗歌对学生的灵魂滋养是其它文学体裁所无法替代的,然而高考作文却把诗歌体裁排除在外。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材料部分就选用了古今中外三首诗句,为什么却偏偏不让我们的学生用诗歌写作。一个缺乏诗歌的国度是可怕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才应该是高考的正确方向,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忧之三:读写考分离

社会人不读书,校园内也难见读书的。学生忙于做题不读书,老师忙于编题,也不读书。即使有读的,上网读书似乎很时髦,然后是一些薄薄的杂志,像《读者》,仅此而已。长此以往,恐怕国人要先天性地“缺钙”了。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读书,读不同类型的书,读厚书,高考作文这个指挥棒要有所作为。现在的作文题,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对作文分数影响不大,学生自然不去读了。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提升民族素养,引导学生读书是必然选择。高考作文题要走在前面。如何命题,需要研究。

上一篇: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下一篇:影视公司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