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2024-07-23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共19篇)(共19篇)

1.《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一

(A)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只有在原子中, 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 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或8

答案:A

解析:A中只有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 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但像铝元素和氯元素等不活泼的金属和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则是共价键, 正确; (B) 中分子等呈现电中性的微粒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也相等, 错误; (C) 中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最长的周期是第6周期, 含有32种元素, 错误; (D) 中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 像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均不符合2或8电子结构, 错误.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 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 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 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 中子数也相等

答案: (D)

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称谓, 故A选项是正确的;1H和2H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 因此 (B) 选项正确;14C的中子数为14-6=8, 而14N的中子数为14-7=7, 故 (C) 选项正确;6Li和7Li互为同位素, 它们的中子数不同分别为3和4, 因此 (D) 选项错误.

3.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 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答案: (B)

解析:难度, 中等.此题是传统的元素推断题, 由题意分析可知: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4,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 又是3的整数倍.故Z最外层电子数为6, 只能是S, Y与Z同周期,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故为Mg, 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内层电子数为2, 由此可知X为N.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 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 O与S为同主族元素, 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答案: (C)

解析:Li、Na、K元素处于同一主族,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金属性逐渐增强, 故 (A) 选项正确、 (C) 选项错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因此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正确;O与S为同主族元素, 且S的核电荷数大于O, 因此O的非金属性比S强, 正确.

5.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 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

(A) 1和17 (B) 12和9

(C) 14和6 (D) 15和8

答案: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离子键的含义.

解析:本题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写出化学式即 (A) 、HCl (B) MgF2 (C) SiC (D) P2O5写出化学式后, 很容易看出只有MgF2是离子化合物, 存在离子键.

6. 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 沸点为59℃;若0.2mol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 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 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

答案: (D)

解析:由Cl-守恒得n=2, 所以E为+2价, 属于ⅡA族元素, 即E为金属元素, ECln的熔点为-78℃, 沸点为59℃, 属于分子晶体, 所以在ECln中与之间形成共价键

7.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78202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 互称为同位素

(B) 78202Pt和78198Pt的中子数相同, 互称为同位素

(C) 78202Pt和7819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是同一种核素

(D) 78202Pt和78198Pt的质量数不同, 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答案: (A)

解析: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8. 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 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 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 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 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 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 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答案: (B)

解析:由题目可知, XYZ3可能的物质有:HClO3, NaNO3, MgCO3, AlBO3.若XYZ3为一种可溶于水的酸HClO3, XY (HO) 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A) 错;若XYZ3为MgCO3微溶于水, XZ形成离子化合物MgO, (B) 正确;若XYZ3为NaNO3易溶于水的盐, YZ (NO) 不是离子化合物, C错;若XYZ3离子化合物, YZ2为NO2, CO2均不是离子化合物, (D) 错.

9. 根据表1信息, 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沸点为H2T

(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C) 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L2+与R 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 (C)

解析:由表可推知, L为Mg, M为Al, Q为Be, R为S, T为O.

(A) 氢化物的沸点在同一主族中随最外层电子层数增多而升高, 但水分子间具有氢键, 较为特殊, 因此H2O的沸点高于H2S;

(B) 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就越快, 同一周期内金属性从上往下增强, 因此

Mg>Be;

(C) M、T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 能与酸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 是两性化合物;

(D) L2+与R 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均为8个;但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Mg2+为10个,

S2-为18个.

10.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O3和O2互为同位素

(B) 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 H2O2具有氧化性, 可用于消毒杀菌

(D) 高空中的O3层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答案: (A)

解析:本题需要联系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基本概念, 化学键的类型,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较易, 一般考生能断定 (A) 项为错误选项, 同位素针对同种元素不同原子, 同素异形体针对同种元素构成不同的单质, O3和O2是由同种元素构成不同的单质, 是互为同素异形体而不是互为同位素.其它选项可以暂不看, 节省考试时间

1 1.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1) 热稳定性:H2O>HF>H2S (2) 原子半径:Na>Mg>O (3) 酸性:H3PO4>H2SO4>HClO4 (4) 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答案: (B)

解析: (1) 中O和F属于同周期元素,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 (2) 中Na和Mg为第三周期元素, 原子半径:Na>Mg, 而Mg比O多一个电子层, 所以Mg>O; (3) P、S、Cl属于同周期元素, 其酸性:HClO4>H2SO4>H3PO4.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4CH4

(B) O 2-半径比F-的小

(C) Na和Cs属于ⅠA元素, 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 P和As属于第Ⅴ族元素, 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答案: (C)

解析:选项 (A) 中C与Si属于同主族元素, 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即CH4比SiH4稳定;选项 (B) 中O 2-与F-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根据电子层相同, 核电荷数小的, 离子半径大, 所以O 2-半径大于F-半径;选项 (C) 中Na与Cs同主族,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 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即失去电子的能力:Cs>Na;选项 (D) 中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所以酸性:H3PO4>H3AsO4.

1 3.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 X、Y在同一周期, 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 原子半径X>Y, 离子半径X+>Z2-

(C) 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答案: (B)

解析:由题目信息可推断出, X为Na, Y为Cl, Z为O.同周期 (第三周期中) X (Na) 的金属性最强, (A) 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 原子半径X (Na) >Y (Cl) ,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离子半径X (Na+)

14.表2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 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C) 六种元素中, 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 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 (D)

解析:根据同周期和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A) 选项e、d元素同主族, 且d在第二周期, 而e在第三周期, 因此d的氢化物比e的氢化物稳定. (B) 选项中a、b、e三种元素同周期, 所以其原子半径为a>b>e.这六中元素的单质中c的单质碳是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

1 5.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 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Z、W、R处于同一周期, R与Y处于同一族, 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其半径依次增大

(B) 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XmR

(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答案: (C)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条件可以看出X是H元素, Y是O元素, Z是Na元素, W是Mg元素, R是S元素.所以, (A) 项, 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O 2-、Na+、Mg2+) , 其半径依次减小 (判断依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 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 (B) 项, X和Y元素能形成2种化合物, X2Y (H2O) 和X2Y2 (H2O2) ; (C) 项,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是氢化物, 因为Y (O元素) 和R (S元素) 的非金属性强弱:Y>R, 所以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XmY>XmR;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Mg (OH) 2, 是中强碱, 而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 是强酸.

16.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 若1735Cl、1737Cl为不同的核素, 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 实验室制备Cl2,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 1.12LCl2含有1.7NA个质子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答案: (C)

解析:本题以氯元素为载体, 从氧化还原、原子结构、收集方法不同角度进行考查, 体现了理综化学选择题的命题模式.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

中提Cl2的体积未指明是标准状况.实验室制备Cl2,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也可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 (C) 正确.

17.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

(C) 单质的氧化能力:W

(D)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

答案: (B)

解析:本题中元素为同一周期, 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而单质的活泼性分金属与非金属性, 氧化能力随着单质晶体形态及分子内的化学键不同有变化, 最高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特例 (O、F无正价) .

18.表3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5) 和 (8) 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____, 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 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 (6) (9)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比较 (7) 、 (10)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答案: (1) Si Ar (2) K F

(4) 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 (或加入氯水) , 溶液变红棕色 (或橙色)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确定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元素分别为:N、F、Mg、Al、Si、S、Cl、Ar、K、Br. (2) 又知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大;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大, 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小. (3) 氢氧化铝为两性化合物,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 (4) 利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原理, 设计反应Cl2+2NaBr=2NaCl+Br2.

19.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 回答下列问题.

(1) 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种,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 (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2)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下同) .

(3)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

(4) 第三周期中,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稀有气体除外) __________.

(5) 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答案: (1) 7在K2O、K2O2、KO2、KO3中任选2个 (2) He、Ne、Ar (3) C、H (4) Na

2.《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二

一、本单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学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如果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平衡电离、能量变化定为理论,则元素化合理论知识就是这些理论的应用。而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就是这些实践应用的内在的规律和根源。把握这些规律的形成和变化对化学理论的学习有升华和验证的意义。

从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看,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有关的化学理论是性质的规律,那么物质结构的学习就应为化学性质学习的开端和起点,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决定着后续知识的根和本。所以,学生能不能在化学学习中建立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形成能力,与本单元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本单元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高一年级学生进校后,先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论及能量变化,接着掌握物质的量这一认识事物的工具。学习了卤素、碱金属,然后就学习本单元,接着完成氧族、碳族、氮族、镁、铝、铁的学习。也就是说,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之后进入的,然后用它指导后续各族的学习。

为了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在碱金属和卤素的教学中,紧紧抓住结构特点决定性质特点这一重要分析方法,让学生形成分析性质从分析结构入手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前两族学习中还应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

在本单元后续学习中要坚持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科学原理,有针对性地对氧族、氮族、碳族、镁、铝的规律进行深刻的认识。

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和内部关系

本单元虽名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但从层次上看却分成另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及其规律,规律的作用与表现形式;二是微观粒子(原子、离子)之间的作用,或者说分为原子结构和原子间作用两部分。结构为化学键打下基础,共同为今后的晶体类型的学习作准备。

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及原子构成是初中物质结构知识的延伸,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则要求充分用好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分析排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学生分析能力的高低和数学能力的强弱会影响这一规律的掌握。

元素周期律可以分为结构的周期律和性质的周期律,前一部分为因,后一部分为果。结构的周期律的来源主要是图5-5和表5-5。引导学生读图看表,寻找规律,形成文字性总结是对这部分学习的自然要求。对性质周期律这个结果是通过两方面来实现的:一是元素化合价变化特点,因为在氧化-还原中就明确元素的价态是元素性质的标志,必然元素化合价的规律性变化是元素性质规律性变化的标志;二是实验,用事实证明11-17号元素单质还原性、氧化性变化,学会联系、学会分析实验就必然成为这一部分学习的重要任务。体会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是通过化合价这一桥梁来实现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形式,其精神和内含就是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完善和发展。结合周期表,认识周期律,是学习的捷径。同时,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简洁之美,提高学生美学修养。树立一种科学的绝不是繁琐的,简单是科学追求的至高目标的科学态度。

化学键的学习将原子结构的认识推上新的台阶。它研究原子间怎样形成物质、形成分子,它既是物质结构的更高层次,也是原子结构产生的必然结果。什么样的原子间通过什么方式形成怎样的物质,是学生学习物质结构后自然会产生的愿望。所以,如果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则原子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形成一定的物质或分子,则是原子结构所确定的必然规律。

通过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关系和在中学化学中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几条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些概念都不是宏观的,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才有可能了解其特点和意义。在引发想象中应抓好用宏观物质规律的类比这种方式,如“电子云”与物体运动穿过纸片的类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类比,让类比成为想象的翅膀。

2.充分利用有关模型的作用。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对化学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原子半径模型的触摸和比较是掌握半径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而对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则是学生分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利用书中所附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结构与规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充分利用对比思维。在本单元教学中坚持利用对比获取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周期不同族的对比,同族不同周期的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对比,无不体现着不对比不明了的原则。

4.坚持以哲学的有关原则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从量变到质变的应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在原子半径大小中的体现,无不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辉。

正是如此,做好本单元的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三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方法: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学习科学家们契而不舍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三、教学过程

㈠、用视频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

投影展示: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1862年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螺旋图”;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工业学家纽兰兹的“八音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手编第一张周期表;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修正的现行元素周期表。

让学生观看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简史视频,体会科学发展的过程

㈡、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复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让学生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总结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让学生设计一个元素周期表,说明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⑴、学生积极思考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⑵、学生设计出部分元素的周期表结构。㈢、比较自己设计的周期表去认识元素周期表

展示现行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有几横行,各有几种元素?分成几类?有几竖行,分成几类各是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横行,横行又叫什么?将什么样的元素排成一竖行,竖行又叫什么?要求 仔细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周期表中各周期及各族元素种类及相关信息,写在练习。

总结并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强调:锕系、镧系,第Ⅷ族。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㈣、讨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如06年美国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等等。

㈤、小结和练习巩固

1.①原子序数=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与横行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3、(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 Fe:(2)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推测114号元素的位置。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自己去观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分布、分类、元素种数等,建立起构、位的关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电子层数相同、排成一个横行

②分类:三长三短一不全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

2、族

①定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②分类:主族(A)、副族(B)、第Ⅷ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 副族(3、4、5、6、7、11、12列)B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概述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化学必修②“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45分钟)。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好本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本节内容作为这一理论内容的开篇,能否了解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素周期表的得来、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生1 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 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 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

师 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学生活动】看书P4页后回答。

【讨论交流】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师 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 它们之间有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多媒体播放: 各数字的含义)(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

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 生2

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 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建构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为进一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作埋伏。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

【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主族由什么决定? 2.主族

【概括总结】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

主族(A):共7个 族(16个)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

(18个纵行)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序数=最外层的电子数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 【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页图1-2,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

3.周期

【概括总结】

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 2周期 共8种元素

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

(七个横行)4周期,共18种元素

长周期 5周期,共18种元素

6周期,共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由1---8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

【思考】周期序数由什么决定?主族序数由什么决定? 【概括总结】 编排原则及结构

短周期(第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周期 长周期(第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7横行)不完全周期(第七行)(元素有26种)

元素周期 族 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7个

表结构(16个族)副族(3、4、5、6、7、11、12列)B族,7个

(纵行18个)零族(18列),1个

第VIII族(8、9、10列),1个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16,19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

【阅读思考】通过周期表,我们从每个方格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 【交流】

(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初步应用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收获。【随堂练习】

1.①原子序数=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与横行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 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3、(1)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Na: Fe:(2)已知氟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ⅦA族,画出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4-2-3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篇四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同主族,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 元素金属递变规律,周期律、周期表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性质比较,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投影]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一系列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关许这些元素的性质,也积累的相当丰富。但使科学家们不断追寻和探索的,却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我们记住一个个令人起敬的名字和他们的发现:

1789年

法国

拉瓦锡提出四类元素分类法

1829年

法国

德贝莱纳提出三元素组学说

1864年

德国

迈耶尔发表六元素表

1865年

英国

纽兰兹提出元素八音律

1869年

俄国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教师] 恩格斯给门捷列夫以高度的评价,称他为——化学之父 [投影]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活动] 请你扮演门捷列夫

18张列有元素相关性质的卡片,将其排列顺序

[教师] 你是依据什么规则来给这18张卡片安排位置的呢? [学生讨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

[教师] 很好,这三个排列原则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元素周期律的一部分内容 [投影] 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教师] 归根结底,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其他方面的周期性变化,既然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否推测其化学性质的递变呢?

[板书]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

相似点:都是金属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增

[投影] 碱金属与水反应

Li Na K Rb Cs [教师] 上一节课大家做了Na,K与水反应的实验,请两位同学回顾实验现象 [学生1] 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四处浮动,有响声,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后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2] K与水反应时,现象比Na与水反应剧烈许多,K甚至可以变成紫色的火球

[教师] 非常好,Na与水可以剧烈反应,而K与水的反应比Na还要剧烈,那么,大家能不能推测,Li,Rb,Cs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如何呢?

[活动]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投影] Li,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

[教师] 果然与大家的推测一致,Li与水的反应不剧烈,而Rb,Cs与水反应极其剧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 原子结构递变引起的化学性质递变 [投影]

Li

Na

K

Rb

Cs

——————————————————→

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2Li+2H2O=2LiOH+H2↑

2K+2H2O=2KOH+H2↑

[教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同周期金属性质的递变

Na

Mg

Al

Si

P

S

Cl

Ar

[板书] Na

Mg

Al 的金属性 [探究] 实验一,镁、铝与水的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带,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观察现象。过一会,分别用酒精灯加热两支试管,至液体沸腾,移开酒精灯,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

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滴入酚酞呈红色

滴入酚酞不变红

与热水反应:

表面出现较多气泡,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为浅红色

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能与沸水反应,Al与沸水难反应

金属性

Na>Mg>Al

[板书]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投影] 实验二,镁、铝与盐酸反应

向盛有已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2mol/L稀盐酸,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Mg

Al

与盐酸反应

反应剧烈

反映较慢

产生大量气体

产生少量气泡

结论

Mg、Al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Mg比Al剧烈

金属性

Mg>Al

[板书]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投影] 实验三

Al(OH)3性质

向少量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分两份,分别加入3mol/L NaOH溶液和3mol/L稀盐酸

[投影] 现象和结论

加入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结论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OH)3+NaOH=NaAlO2+2H2O

(酸性)Al(OH)3+3HCl=AlCl3+3H2O

(碱性)

NaOH

Mg(OH)Al(OH)3

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

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教师] 根据刚才几组实验,我们[判断出金属性Na>Mg>Al

那么,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可以用什么规律?

[投影] 小结: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放出的H2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总结] 元素金属性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 [课后思考]

1、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2、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关系?判断金属性强弱还有何依据?

[作业]

1、钫是人工合成的金属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你能推测它的一些性质吗?

5.化学元素周期表51号元素是什么 篇五

银白色有光泽硬而脆的金属(常制成棒、块、粉等多种形状)。有鳞片状晶体结构。在潮湿空气中逐渐失去光泽,强热则燃烧成白色锑的氧化物。易溶于王水,溶于浓硫酸。相对密度6.68,熔点630℃,沸点1635℃(1440℃)。有毒,最小致死量(大鼠,腹腔)100mg/kg,有刺激性。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生产国,而其中大部分又都产自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锑的工业制法是先焙烧,再用碳在高温下还原,或者是直接用金属铁还原辉锑矿。

锑的用途

锑的最主要用途是它的氧化物三氧化二锑用于制造耐火材料。除了含卤素的聚合物阻燃剂以外,它几乎总是与卤化物阻燃剂一起使用。三氧化二锑形成锑的卤化物的过程可以减缓燃烧,即为它具有阻燃效应的原因。这些化合物与氢原子、氧原子和羟基自由基反应,最终使火熄灭。商业中这些阻燃剂应用于儿童服装、玩具、飞机和汽车座套。

6.《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六

起因原子量原来非定数

元素周期表是人类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之一, 以简洁的形式包含了无穷的奥妙,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它。拿出一份元素周期表, 看看任何一种元素所在的格子, 都会发现里面有一上一下两个数字, 上面的数字小, 下面的数字大;上面的数字是整数, 下面的数字是小数。上面的那个数叫“原子序数”, 指的是该元素原子中含有的质子数, 决定该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下面的数字就是这里要说的“原子量”。原子量体现着原子的相对质量。但是,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并不相同, 比如大多数的氢原子, 只有一个质子, 而没有中子, 原子量是1, 但是有少数的氢原子有一个或两个中子, 原子量分别是2和3, 它们分别被称为“氘”和“氚”, 统称“重氢”。

于是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组织规定, 原子量是一种元素所有同位素原子的平均质量。比如说, 原子量为1的氢的数量比较多, 而原子量为2、3的氘和氚的数量比较少, 平均下来氢元素的原子量是1.00794。

完美无缺是吧, 但是, 这其实只是一种“幻觉”。为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组织工作的美国稳定同位素实验室的泰勒·柯普伦 (Tyler Coplen) 表示, 原子量是个“流连不去的误解”。同学们, 看出问题所在了吗?原子量的依据是各种同位素在宇宙中的相对含量, 化学上叫“丰度”, 但是人类怎么可能知道宇宙中各种同位素的丰度呢?现在中学课本上的原子量, 只是科学家根据有限的采样计算来的。柯普伦表示, 教师对他们的学生说“原子量在自然界中是基本常数”, 但它们不是。

比如说, 地球上的水蒸气从赤道向两极运动, 那些含有更多的氘和氚的水蒸气会稍重一些, 更早地落到大海里。所以, 热带海域中的氘和氚总是比极地海域要多一些。再比如说, 氧-18或称“重氧”更愿意待在冷的地方, 所以水被冻成冰之后, 它里面会融解更多的氧-18, 也就是说冰块中重氧的含量更多。而橘子树会在其体液中富集更多的氘, 这让我们喝的橘子汁里面含有比环境中多4%的氘。

科学家们对我们的世界了解得越多, 越发现同位素丰度这东西真是捉摸不定。“不断的新的同位素测量让原子量不断变化”, 柯普伦说, “这让我们疯狂, 2010年IUPAC剥夺了10个‘惹麻烦’的元素的原子量, 它们分别是氢、锂、硼、碳、硫和氮。”

应用同位素其实很有用

虽然同位素在化学上若了不少麻烦, 但科学研究上还真离不了它。通过对不同区域同位素丰度的了解, 科学家可以知道很多物质来源于何方。

比如说, 通过测量象牙里的某些同位素的量, 就可以知道这头象吃的是草还是树叶。

再比如说, 运动员可能会非法服用睾丸酮以促进肌肉生长, 那么检验人员是如何知道尿样中的睾丸酮是运动员自己分泌的, 还是从外界摄入的呢?答案是, 药用睾丸酮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它含有的碳同位素配比和人体分泌的睾丸酮不同, 由此可以知道运动员是否服用禁药。

同位素还是犯罪现场调查的有力工具。在上世纪90年代, 奥地利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铁管炸弹爆炸事件, 数人在爆炸中丧生。因为炸弹都是使用平常易得的原料制作, 很难追踪其来源, 所以此案的侦破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法庭科学家终于发现, 一个炸弹的石膏底座里含有比平均数多得多的重氢, 这样就把调查人员引向了一个疑犯的起居室, 这里的重氢富集度也相当高, 调查人员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指控疑犯。

而柯普伦最喜欢的故事是, 一个美国司机从佛罗里达州买橘汁, 运到堪萨斯州, 在这里兑水, 冒充“鲜橘汁”出售。通过同位素检查, 发现橘汁里的水是堪萨斯州的自来水, 于是这个造假的司机遭到了起诉。

解决单一数改成上下限

既然元素的原子量没有定值, 而且同位素丰度测量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 所以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组织就设想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标注原子量的方法, 一改用一个数字标注的方法, 改为上下限标注法。比如说氢的原子量是[1.00784;1.00811], 表示在地球上发现的含氢的物质中, 氢原子最小的平均质量是1.00784, 最大的平均质量是1.00811, 锂、硼、碳、硫和氮这几种元素也获得了新的原子量, 而氦、镍、铜、锌、硒、锶、氩和铅正在“接受调查”。

7.《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七

A. 质量数是131 B. 中子数为53

C. 具有放射性 D. [13153I]是碘元素的一种核素

2. 依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 熔点:Al>Mg>Na

B. 密度:K>Na>Li

C. 酸性:HClO4>H2SO4>H3PO4

D. 碱性:NaOH>Mg(OH)2>Al(OH)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强

B. 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 ⅦA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无氧酸,酸性也最强

D. 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4. 若M是ⅡA族的某元素,则与M同周期且相邻的元素不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A. ⅠA B. ⅠB C. ⅢA D. ⅢB

5.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 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 Mg3N2是离子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g3N2与盐酸反应可生成两种盐

B. 在Mg3N2与水的反应中,Mg3N2作还原剂

C. Mg2+与N3-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D. Mg2+的半径大于N3-的半径

7.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8. 有四种元素A、B、C、D,其中B2-与C+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B原子的质子数与C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D原子的质子数,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一个质子,试回答:

(1)A的元素符号为 、B2-的电子式为 ,D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结构示意图为 ;

(2)写出与C+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五种分子(化学式): 、 、 、 、 。

9.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化合物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甲\&乙\&丙\&丁\&戊\&己\&原子个数比\&nA:nC=

2∶1\&nA:nC=

1∶1\&nB:nA=

1∶4\&nD:nB:nC=

2∶1∶3\&nE:nF=

1∶3\&nB:nF=

1∶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己的化学式为 ;

(2)向乙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有1 mol乙发生反应,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mol,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作 (填写一种用途);

(3)B、C分别与A形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4)F的单质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将丁与戊两种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0.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均能形成简单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且A、B、C、D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①常温下,F的单质是一种有色气体,常用于杀菌、消毒;②A的氧化物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盐酸;③C的氢化物分子G是具有10电子的微粒,且可以发生下列转化:G[→D的单质]P[→D的单质]Q[→H2O]M+P;④E和D是同主族元素,氢化物(H2E)常温下为气态;⑤B和D可形成微粒个数比为1∶1和2∶1的离子化合物X和Y。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B2E的电子式为 ;

(2)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化合物X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

(3)G气体的检验方法为 ;

(4)E的非金属性比F (填“强”或“弱”),并用化学事实加以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8.《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八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课时分配: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用门捷列夫的发现引入本节课题—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本节重点学习元素周期律

【谈话】为了方便研究,引入“原子序数”概念。【生练】齐背1-18号元素的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科学探究一】利用我们所画示意图开始科学探究题目一——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生画、共同纠错、评价、回答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板书】

(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设疑】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科学探究二】根据所提供的原子半径数据,寻找变化规律,填充学案表格二。(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究)【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板书】

(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设疑】为什么原子半径大小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呢?

【投影、讲述】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原子半径变化实质——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决定的。【过渡】通过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投影、讲述】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初步涉及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应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过渡】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重要性质,那么化合价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

【科学探究三】1—18号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师生共同探究】边问边答边得结论 【板书】

(三)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设疑】为什么元素化合价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出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实质还是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归纳小结】把上述探究所得的结论统一归纳成一张表格,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谈话、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特别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知识反馈】随堂检测题(根据课堂时间灵活把握)

9.元素周期表顺口溜 篇九

第一个周期:氢氦(轻咳)即背诵它很轻松。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 氮氧氟氖(狸皮捧炭 蛋养弗奶):前一句是用狐狸皮捧木炭,后一句是说凡是从蛋里养的都不吃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拉美旅归,林柳路呀):一个人从拉丁美洲旅行回来,道路上有很多柳树。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贾盖扛袋烦搁猛,铁箍捏从新家者,身洗臭壳):名字叫贾盖的人扛袋子心里烦,搁在地上很猛,铁箍是从新来的人那里捏来的,从身上洗去臭壳吧。

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氙(如思已告你目的,镣铐把人隔音息,涕地点三):如果让你思考已经告诉了你目的,镣铐把人隔绝了音息,眼泪落到地上三点。

第六周期:铯钡镧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砹氡(塞坝拦河但勿来,俄依铂金供他钱,必破挨冻):塞住大坝拦在河上就不要来了,俄国依靠铂金供他钱,必然会国破挨冻。

第七周期:钫镭锕(防雷啊):要防范打雷

镧系: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南市普女颇煞有钆特敌火耳丢一了):南市有个普通的女人很富有和一个叫钆特的敌人开火耳朵丢掉一个了)

锕系:锕钍镤铀镎钚镅锔碚锎锿镄钔偌铹(阿土扑油拿布抹锔被开开废门若牢):名字叫阿土的人扑灭油火用布抹,锔(就是锁)被开开了,废门好像是牢固的。

氢锂钠钾铷铯钫 (清理拿甲如设防):清理敌人,拿起铠甲,就像设防一样简单。铍镁钙锶钡镭 (披美盖是贝类):披着美丽的盖子的都是贝类。

硼铝镓铟铊 (朋女嫁因他):朋友的女人出嫁了都是因为他. 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探险归来的人去西方支援西部大开发。

氮磷砷锑铋 (淡鳞身剃毕):鱼鳞淡了是因为全身被剃完了氧硫硒碲钋 (羊流西地坡):羊都去西边吃草氟氯溴碘砹 (佛绿锈点唉):铜佛身上长出了绿色的铜锈,唉。

氦氖氩氪氙氡 (咳!奶伢克山东):咳!一个吃奶的孩子就把山东攻占了!

10.超级元素周期表 篇十

符号:B

周期:2

相对原子质量:10.81

沸点:3658℃

拉丁名:Boron

原子序数:5

民族:硼族

熔点:2300℃

密度:2.34克/立方厘米

性格:视周围的温度、湿度与邻居,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外表。

用途:多用于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核反应堆控制棒、合金钢之类等。

显著特点:多以硼酸的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

科技达人

尽管古埃及制作玻璃时用硼作熔剂,但直到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才找到单质硼,到了1981年才知道,硼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现在,硼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如耐热玻璃、眼药水和高硬度轮胎,还作为诺贝尔化学奖的常客,应用于高科技领域:航天器上的高强度复合材料,半导体晶片中的导电线路,核反应堆链式反应的控制棒。总之,和人类打了5000年交道的硼现如今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常用的元素。

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无处不在。

中文名:碳

符号:C

周期:2

相对原子质量:12.01

沸点:4827℃

拉丁名:Carbon

原子序数:6

民族:碳族

熔点:3550℃(尤其注意,钻石才会熔)

密度:3.513克/立方厘米

性格:怎么说呢?它有严重的多重人格,面貌太多了……

用途:人类科技的每一个领域。

显著特点:已知的碳化合物超过1000万种

万物之祖

说吃饭,人体必需摄入碳水化合物;说做饭,木炭、煤炭、天然气,全部都是碳化合物;说写作业,握到手软的各种笔、墨水全部都含碳……

碳是自然万物的“生命之源”,所有生物的主要构成元素中都有碳。食物链大家都知道,说白了就是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链。从低级生物走向高级生物,从草变成肉,变化的是形态,不变的是含碳化合物。这么说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被科学家统称为“碳基生物”。

11.《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以卡通形象或图示形式考查基本概念或原子结构知识

例1简单原子 的原子结 构可用下 图形象地 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 则下列有关123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a. 123互为同位素b. 123互为同素异形体c. 123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 123具有相同的质量数e. 123具有相同的质量f. 123是三种不同的原子

(A) a、f (B) b、c (C) d、e (D) e、f

审题视角:首先应根据原子结构图象确定原子种类, 然后再根据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分析:由题图可知所给出的是三种不同的原子, 这三种原子都有1个质子, 是11H、21H、31H, 它们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为 (A) .

练习:图1是四位同学学习原子结构知识后, 对这节内容的认识,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C)

二、以元素周期表残表形式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

例2表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B) 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 > b > a

(C) 六种元素中, 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D) 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审题视角: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从而确定a、b、c、d、e、f分别为Na、Mg、C、O、S、Cl, 这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结合元素周期表考查元素周期律. 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很容易判断出a为Na、b为Mg、c为C、d为O、e为S、f为Cl, 以下各选项可据此判断. 本题若不推出具体元素, 结合“位–构–性”也可作答. 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e是同族元素, 非金属性从上到下减弱, 因而氢化物稳定性也减弱, (A) 项错;同一周期元素, 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a > b > e, (B) 项错;c是第ⅣA族元素, 性质最稳定, (C) 项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越强, 酸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c < e < f, 因此酸性依次增强, (D) 项对. 答案为 (D) .

练习: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 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由此可知 ()

(A) 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 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 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Y

(D) 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三、以表格数据形式考查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等

例3根据表2中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18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B) 元素7位于第三周期Ⅴ族

(C) 元素45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元素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审题视角:表格中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它们是元素性质的具体反映, 因此, 合理解读有关数据及相互关系是重点.

12.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篇十二

一、编排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

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

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

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定族数。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时,则分别位于0族元素下周期的第IA或IIA族;若少1、2、3或4时,则分别位于同周期的第VIIA、VIA、VA、IVA族。

五、性质递变性规律

1、原子(离子)的半径

①同一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或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④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⑤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即序小径大。

2、主族元素化合价

①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F、O除外)= 主族序数;

②︱最低负价︱= 8-主族序数

③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如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有C、Si,短周期中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④“奇偶”规律: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常为偶数。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说课稿 篇十三

五、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复习为主,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通过四条线穿插在三个环节中来落实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课后检测来看,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后进生对这种复习方式有些吃力,还需要在课下加以辅导。

六、 板书设计

14.《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篇十四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各个区域的划分.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数=周期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

负化合价=主族序数-8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上下和左右位置判断.

(2) 在水溶液中, 元素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 (或离子的氧化性) 强弱, 还有置换反应 (单质与阳离子) 置换顺序来判断金属性的强弱.

(3) 从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单质的氧化性 (或阴离子的还原性) 强弱, 还有置换反应 (单质与阴离子) 置换顺序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5.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规律:

(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最外电子层电子数增多, 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因此,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电离能逐渐增大, 电负性逐渐增大)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电子层数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电离能逐渐减小, 电负性逐渐减小)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性质的关系:

“两性”规律:元素的周期数等于主族序数的元素具有两性.

“三角形”规律:位于“”三角形位置的三种元素原子序数、原子半径、金属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都满足A>B>C的强弱 (大小) 关系, 而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都满足C>B>A的强弱关系.

“对角线”规律:一些相对位置是的元素的单质和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相似”规律:同族元素、相邻元素、对角线上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奇偶”规律:主族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和原子序数及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数”是一致的.

(3) 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

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若所给原子序数比某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多或则应处在下周期的ⅠA、ⅡA族, 若少1~5时, 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ⅦA族, 而未来的115~118号元素的尾数恰是主族序数, 如116号元素的位置是第七周期、ⅥΑ族.

二、考查方式

1.考查“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 (律) 的关系”

例1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 16 (B) 6 (C) 36 (D) 4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前6个周期所含元素数目分别为2、8、8、18、32, 因此,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间可能为:8+8=16, 8+8+18=34, 8+18+18=44等, 不可能为46, 故选 (D) .

例2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 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 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 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序数与位置的关系、元素的相对位置和性质的关系, 可以通过举例法判断.周期表中氢和锂原子序数差2, 但在同一主族, 相差一个周期 (A) 、 (B) 项错;碳和氧形成CO, 氟与钠形成NaF为例, (C) 、 (D) 正确.故选 (C) 、 (D) .

2.考查“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例3下列单质中, 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

(A) O2 (B) N2 (C) F2 (D) Cl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及元素性质.与H2化合难易取决于非金属性强弱及元素性质、及与氢原子成键的强弱, 一般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 其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所给元素中, F的非金属性最强, 故选 (C) .

例4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 原子X的电子层数比Y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

(C) X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同一主族元素中电子层数小, 其非金属性强, (A) 错;一般来讲, 同一主族的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但注意第一种氢化物分子之间可能存在氢键, 其沸点反而最高, 如HF的沸点高于HCl, (B) 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相对应, (C) 对;单质能将其他元素的阴离子置换出来, 说明其非金属性强, (D) 错.故选 (C) .

3.考查“元素周期律”

例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主族的元素, 原子半径越大, 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的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其单质的熔点越低, (A) 错;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小, 越不易失去电子, (B) 错;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其沸点一般越高, 但存在氢键作用的, 沸点反而高, (C) 错;稀有气体形成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单质的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大 (相对分子质量) 而升高.故选 (D) .

例6 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m、n均为正整数)

(A) 若R (OH) m为强碱, 则W (OH) n也一定为强碱

(B) 若HnXOm为强酸, 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 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 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四种元素在同一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当R (OH) n为强碱时, W (OH) n+1不一定为强碱, 如NaOH、Mg (OH) 2、Al (OH) 3, (A) 错;若HnXOm为强酸, 则X为活泼非金属, 而Y的非金属性强于X, 则Y一定为活泼非金属, (B) 对;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 其最高化合价可能为+6价, 则下一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 (C) 错;若X的最高正价为+5价, 则其之前的两种元素R可能是金属, (D) 错.故选 (B) .

4.考查“元素周期表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 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 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 常温常压下, 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域元素性质和特点.常温常压为液态的单质有两种, Br2和Hg, (A) 错;周期表中从95号元素开始均是“人工合成”元素, (B) 错;过渡元素又称过渡金属, 均是金属元素, (C) 错.故选 (D) .

例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 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 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和性质、结构的关系.由五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直接判断分别是Ar、P、N、S、Br, 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 P、S是固体, Br2为液体, N2、Ar为气体, (A) 错;Br的核外电子层比S2-和Ar多一层, (B) 错;W的氢化物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沸点最高. (C) 错;从Y、W的相对位置知道, Y的非金属性强于W.故选 (D) .

5.考查“价电子与化合价关系”

例9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 已知VB=2VC, 且VA=VB+VC, 则在C的生成物中, 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2 (C) +1 (D) +4

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子得失守恒和化合价的关系,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该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 (价电子) 形成的正价数与产生的H2的体积成正比.由题设可知VA=3VC即VA∶VB∶VC=3∶2∶1, 对于主族金属来说, 最高可形成+3, 则A为+3价时, C为+1价.故选 (A) .

例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 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化合价的关系及金属和非金属的价电子数目.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价电子数, 最低化合价=价电子数-, 则 (C) 对 (B) 错;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原子还有He, 有5个电子的还可以是铋, (A) 、 (D) 错.故选 (C) .

6.考查“元素的推断”

例11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他们满足以下条件:

(1) 元素周期表中, Z与Y相邻, Z与W也相邻;

(2) 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 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 (填“是”或“否”) :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

(2) Y是________, Z是__________, W是___________;

(3) 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 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及由此推断元素和形成的化合物.由题设条件可推知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为, 显然, Y、Z、W不可能在同一周期, 因为如果在同一周期相邻的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为17.再由上述位置关系推知:Y为氮、Z为氯、W为硫.再根据X、Y、Z、W组成化合物的原子个数为8∶2∶4∶1, 推知X只能是氢.

答案: (1) 否, 如果三者处于同一周期相邻, 则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为17.

(2) N、O、S (3) 硫酸铵 (NH4) 2SO4

例12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 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的气态化合物, 则

(1) X是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_, Z是______________;

(2) 由Y和Z组成, 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分子式) 是___________;

(3) 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 且与X、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X、Y、Z可以形成一种盐, 此盐中X、Y、Z原子个数比为4∶2∶3, 该盐的化学式 (分子式) 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原子结构推断元素及形成的化合物.短周期元素中, 电子层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只有氢, 则X为H;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其核外电子排布只能有两层, 是氧;和氧能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的元素只有氮, 即Y为氮;设Y、Z形成的化合物为NaOb, 则有14a/16b=7/20, a∶b=2∶5;和H2O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10e-的离子 (由N、H、O中两种组成) 有NH 4+和OH-, 由N、H、O形成的盐且符合X、Y、Z元素原子个数为4∶2∶3的只有NH4NO3.

答案: (1) 氢、氮、氧 (2) N2O5

(3) NH+4、OH- (4) NH4NO3

7.考查“元素周期律 (表) 的综合运用”

例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参照元素 (1) ~ (8) 在表中的位置,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4) 、 (5) 、 (6)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 (2) 、 (3) 、 (7)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3) (1) 、 (4) 、 (5) 、 (8) 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解析:本题以周期表为题材, 考查原子半径比较, 酸性强弱, 电子式等知识.

(1) (5) (6) 位于同一周期, 且 (5) 排在 (6) 的前面, 原子半径大, 而 (4) 在上一周期, 比 (5) 、 (6) 少一个电子层, 故半径最小.

() (2) (7) 位于同一主族, 上面的非金属性强,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 (2) (3) 位于同一周期, 且 (3) 在后, 非金属性强, 对应的酸性强.

(3) 四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钠和氯, 离子键显然必须是钠盐, 极性共价键则应有两种非金属组成.

答案: (1) Na>Al>O

例14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 回答下列问题.

(1) 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 (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2) 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下同) .

(3)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

(4) 第三周期中,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稀有气体除外) ______________.

(5) 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20号的金属元素有:Li、Be、Na、Mg、Al、K、Ca. (3) 有机物的种类在化合物中占的比例最大, 且C、H还能组成无机物. (5) 由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知非金属性:N>C, 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非金属性:C>Si, 所以非金属性:N>Si.又由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也越强可知稳定性:NH3>SiH4.

答案: (1) 7, 在K2O、K2O2、KO2、KO3中任选2个

(2) He、Ne、Ar (3) C、H

15.超级元素周期表 篇十五

碘这个东西大家再熟悉不过,碘酒、碘烟雾与超市里面的碘盐,甚至当年日本3·11海啸引发核电站事故,还有一种谣言说是海水被辐射污染后,碘131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海边,还说短时间内不要吃海鲜……

其实吧,碘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于是往盐里加碘就成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法。不过,碘过量的话,仍然会导致甲亢、甲状腺炎或甲状腺肿。人体甲状腺如果处于长期炎症下,还有可能得癌症,但需要探讨的是,这个与碘盐是否有关还需要事实证据,咱不能靠猜。

至于碘酒,这是一种常用的紧急消毒剂,便宜又方便制得,医院什么的,太多了。这里特别提醒熊孩子们,碘酒不是酒,千万别喝。

元素八卦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碘加热不会得到液态碘,而是直接将其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只有在高压状态下才能制得液态碘。

2.前面提到的碘131是碘其计30种同位素中的一种,这并不是自然界中原本就有的产物,而是人工核裂变反应,比如核电站或者核爆炸后的裂变产物。因为碘喜欢往人体的甲状腺跑,碘131也不例外,所以这是一种危险的放射物。不过,可控制的碘131去口用于癌症的放射性治疗。

发现史

1811年,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琢磨如何为拿破仑开发更靠谱的炸药,一次试验中将海藻灰酒精溶液与硫酸的瓶子放到一起(他原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谁知道,他们家的猫把两个瓶子打碎,进而升起了紫色的烟雾……碘就这样被发现了。

亮瞎双眼的元素

对汽车稍微感兴趣的同学,一定听说过高档汽车上的高档车灯——氙气大灯。其实,这绝对是一种拉仇恨的装备,在夜晚行车的时候遇上一个智商不高的司机,对面行驶过来还用远光灯明晃晃对着你……这也就算了,可他的车居然装的是氙气大灯,这让对向行车的司机什么都看不见了。

因为氙气是惰性气体,所以就被人琢磨着用来填充灯泡,谁知道电弧通过充满氙气的灯泡后的谱线能横跨所有光谱。于是,高级的lMAX电影院与超新型的数码放映机里的发光源,就被安置上氙气大灯。至于汽车上的,其实是氙金属卤化物灯,一种惹人讨厌的“土豪”装备。

不过,氙也有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功能——全身麻醉剂,但是,因为氙气制备成本很高,用过没多久之后,氙气麻醉剂就退出了手术室。

元素八卦

1.氙这种惰性稀有气体在大气中的存量那是相当少!大约1150万分之一。

2.因为氙的电离能很低,所以在人类星际探索的新型航天推进器研发中,氙被看做是一种优良的离子推进器的推进剂。事实上,从1970年开始,美国在人造卫星的变轨推进器上就使用了氙。

发现史

1898年,英国化学家拉姆齐与特拉夫斯在分析蒸发液态空气的残留物时发现了氙。

16.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方法 篇十六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3、族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共18行

元素周期表共有十八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叫第Ⅷ族外,其余每个纵行各为一个族,它们又被划分为十六个族。

17.元素周期表教案 篇十七

共1课时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

人教2003课标版 1学情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是高一第二学期学生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完成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一些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初中阶段学习了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特点,知道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本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实质,为系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3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其表的结构

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元素周期表 【引入】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2种元素。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为什么他们的性质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投影】简要概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829年,德国人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三素组”学说。归纳出五个“三素组”,即Li Na K Ca Sr Ba P As Sb S Se Te Cl Br I 1864年,德国人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在表中对于相似的元素六种、六种的进行了分族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种元素算起,没到第八种元素就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犹如八度音阶一样。他把这种规律叫做“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 【投影】门捷列夫图片及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分析】门捷列夫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全部列入表中,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语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的性质,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的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周期表。【分析】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18.软对数周期天线的结构设计 篇十八

对数周期天线(LPDA)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良好的宽频带天线,具有频带宽、增益高和方向性好等优点,在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的通信、测向、搜索、电子对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数周期天线有多种形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对数周期振子天线。但对于工作在低频段的大尺寸对数周期天线来说,通常的硬结构类型天线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架设、拆装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以软索为主要组成的软对数周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运输、架设方便和易于收藏存放等优点,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大尺寸对数周期天线的结构设计。

1 架设方案

如图1所示,某工程所用的软对数周期天线前后2个架设点高度相差6.5 m,集合线长度20 m左右。 如果采用把拉绳直接拉伸到地面的架设方案1(如图1(a)所示),占用的架设场地非常大(约100 m),这是工程所不允许的。如果采用方案2(如图1(b)所示),软对数周期天线前后都用三角形截面铁塔支撑(为了消除金属铁塔对天线电气性能的影响,前端铁塔最上端为3 m高玻璃钢支柱),那么架设场地不超过50 m,并且避免了过长的拉绳带来的天线体遇风摇摆的问题,由此架设方案选择了方案2。

架设时,首先将天线后端3个连接点通过固定夹与铁塔相连,用起重机吊起后端铁塔并与地面固定后,再牵引天线前端钢丝绳绕过玻璃钢支柱顶端的滑轮斜拉到地面上,最后将钢丝绳用紧线器收紧。

2 理论计算

2.1 悬垂度的计算

下面分析软对数周期天线上端软索的受力情况。悬垂度的计算如图2所示,斜拉软索受均布载荷和集中载荷的作用。

图中,t1,t2,t3,…,tn,tn+1分别为软索在1,2,3,…,n,B点受到的集中载荷;t′1,t′2,t′3,…,t′n,t′n+1分别为软索在A,1,2,3,…,n,B点两相邻点间软索段的自重,相当于加在该段软索中点的集中载荷;Tb,Tc,Td为施加于B点的外力。Tb为拉绳拉力,方向水平向右;Tc为集合线拉力,方向水平向左;Td为下端软索拉力,方向斜向左下与水平方向成α角,α为天线半顶角。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

undefined

取点n左侧段各力对点n取力矩,得

undefined。 (3)

则点n处软索的悬垂度为:

undefined。 (4)

式中,an为Tn对点n的力臂;ai(i=1,2,3,…,n-1)分别为i点的集中载荷对点n的力臂;a′i(i=1,2,3,…,n)分别为i段的集中载荷(软索自重)对点n的力臂。

2.2 补偿尾线的计算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利用软索悬垂度的特性在每根上振子末端点与上端软索连接点间增加一段合适长度的非金属振子补偿尾线,就可消除软索悬垂的影响,使天线集合线呈水平状态,振子呈垂直状态,从而实现天线的保形,满足电气的要求。补偿尾线的计算如图3所示。

由图3可得各振子补偿尾线的长度为:

ln=bntanβ-fn-rn 。 (5)

式中,bn为B点到第n对偶极子的水平距离;rn为第n对偶极子的半长。

带入式(4),得各振子补偿尾线的长度为:

undefined。 (6)

式中,l为OB长度,l=an+bn。

n点处的悬垂度fn也可取其右侧段对n点取力矩,并使力矩为零,求得n点处的悬垂度为:

undefined。 (7)

式中,b为载荷t′n+1对n点的力臂。

又有

fn=bn(tanβ-tanγn)。 (8)

式中,γn为B点和n点连线的水平夹角。

2.3 求解步骤

求解步骤如下:

① 假设靠近B点的最短振子的补偿尾线为零,此时γn=α,初选Tb,Tc的大小,根据式(7)和式(8)求得力Td的大小为:

undefined

② 根据式(1)和式(2)求得Ta,Ha的大小;

③ 由式(4)和式(8)求得角β的大小:

undefined

④ β确定后,再由式(4)和式(8)求得γi(i=1,2,3,…,n-1)为:

undefined

⑤ 由式(8)求得各点处的悬垂度fi(i=1,2,3,…,n-1);

⑥ 由式(5)求得各点的补偿尾线长li(i=1,2,3,…,n-1)。

3 设计实例

3.1 结构参数与设计结果

具体到该工程实例,天线的主要结构参数为:偶极子数目N=31对,集合线长度20.5 m,最短和最长偶极子分别为199 mm和2778 mm。天线的理论半顶角α为7.17°,取拉绳拉力Tb为4 000 N,方向水平向右,集合线拉力Tc为2 000 N,方向水平向左。根据上述求解步骤,通过迭代分析计算求得主要设计参数如下:Ta为355 N,Ha为1013 N,Td为994 N,β为12.86°,补偿尾线最长为2.16 m。

3.2 材料选择

此工程所研制的软对数周期天线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对防腐性能要求较高,材料的选择很重要。集合线采用的特制电缆是在电缆的外保护套内平行加2根钢丝绳,这样就在满足电气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了集合线能承受一定的拉力,经过计算满足工程需求。

天线振子由特制软线构成,采用钢丝绳外加铜网和电缆护套,天线振子与集合线连接处保证铜网与集合线电缆的外导体连接上,这样既能保证电性能,又能保证振子的结构强度以及耐腐蚀性。

振子延长线和天线外围的拉绳均采用迪尼玛绳构成。制作迪尼玛绳采用的进口迪尼玛纤维具有以下优点:超高强度,等直径时强度与钢缆相同;低伸长率,破断伸长率接近钢缆。其制作的绳缆还具有优越的张弛和弯曲疲劳性能以及抗老化和抗化学腐蚀性能,延长了天线的使用寿命。

3.3 工程使用

按上述计算结果实际制作了天线样机,通过工程架设使用,测试了天线的电气性能,全频段内驻波曲线如图4所示,天线驻波特性良好,满足系统要求,证明计算所得结果正确,这种软索形式实现了普通对数周期天线的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对软索变形的理论分析,介绍了一种软对数周期天线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软索悬垂的特性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天线形态,并通过实际工程架设,证明所得计算结果正确。

软对数周期天线是根据电气大尺寸设计要求提出的一种特殊结构的天线,其在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架设方便等优点的同时又具有软索的悬垂变形特性。对于如何消除软索悬垂导致的天线变形,满足电气对天线形态的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贺献武.软对数周期天线架设方法优化设计[C].浙江嘉兴: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1999:209-213.

[2]段宝岩.天线结构分析、优化与测量[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19.超级元素周期表 篇十九

无论武侠、穿越还是戏说皇帝的电视剧,鹤顶红绝对是各路“药王”手中当之无愧的必杀毒药。而鹤顶红这个名字却让丹顶鹤躺着中了枪,因为和它那头顶上一块红色真没什么关系,这东西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颇让人费解的是,这东西白色无味,看上去也不红呀。

因为与砷沾边的无机化合物多半有毒,自然砷在人群中留不下什么好名声,加之最近几十年砷严重影响了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如上个世纪爆发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乌脚病”这一居民集体中毒事件,其祸首便是砷与它的化合物污染了井水。

最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砷这一资深老毒物才有了翻身的机会,如砷化镓、砷化铝与砷化铟便大量应用于各种数码设备。不过小心提醒一下,大量未经处理的电子垃圾同样会污染我们的大自然。

元素八卦

1 各路历史名人,包括拿破仑、光绪皇帝乃至卖炊饼的武大郎,均死于砷中毒。拿破仑是后世检查他的头发发现砷剂量超标;光绪皇帝的死因传言是慈禧下令让太监给灌下了砒霜;至于武大郎,中国人都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2 虽然2013年年初黄浦江上死猪漂浮,有人担心是有机砷用于饲料导致生猪大量死亡。其实吧,有机砷化合物毒性远低于无机砷或者单质砷,而用于饲料这档子事儿,在欧洲这种农业标准最高的地区已经有数十年历史了。

3 中药中有一种药材叫雄黄,现在各位可得小心,现代医学证明这玩意的主要成分可是硫化砷。

发现史

如果单说砒霜的提炼与用法,公元前300年的书籍上就有记载。

上一篇:在大连职场新人报个java培训班多少钱下一篇:幼儿安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