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2024-07-15

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共10篇)

1.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一

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

——苏州国际科技园科技创新服务纪实

“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服务团队真的很棒,他们甚至比我们想得还要周到。” ——Stream Global Services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及日本区总经理赖忠泰(Tyler Lyman)

“这里的人才发展环境之优越,是我在全国其它地方很少见到的。”——苏州惠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娅

近几年来,尽管各地的科技载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对创新资源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但是苏州国际科技园却在国内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好口碑。苏州国际科技园,这个从最初仅有4万平米的科技载体发展到现在155万平米的高科技研发社区,凭借着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团队服务,形成了软件、数码娱乐、IC设计、纳米光电新能源及相关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区。一批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科技精英纷纷慕名而来。这里,正成为他们心目中创业的天堂和创新的沃土。早在1999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决策者们就开始思考:外向型经济唱主角的园区,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2000年4月,苏州国际科技园应运而生。作为科技载体的开发建设者和管理者,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宁表示,“我们所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科技载体,还是一个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在不断地吸引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中,将科技园发展成为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高地。”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的“等离子驱动空气净化项目及产业化”项目,属于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同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苏州国际科技园将该项目引进到园区,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为了帮助贝昂科技能顺利申报成功领军人才企业,科技园的工作人员除了帮助该企业多次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外,并进行了多轮申报预演,使该项目最终顺利通过园区第三届领军人才评选,获得了1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贝昂科技创始人冉宏宇博士说:“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招商人员是扶我们‘上马’的人。”

发出这样感慨的并不止贝昂科技一家企业。截止到2011年10月底,苏州国际科技园已有入驻企业521家,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200家。无论是前期的招商,还是后期的深度服务,这些企业都能深切体会到科技园服务团队的细致与周到。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高丽说:“整合资源,在创业、创新的服务体制上下功夫非常关键。我们并不是单纯的把客人引进门,而是为他们提供从创业咨询到后勤保障、从投融资渠道到领军人才项目申报等一整套创业与投资的专业咨询意见。”此外,科技园以企业共性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投入。11年间,从第一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到相继成立的软件评测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培训中心、综合数据中心、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SaaS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苏州国际科技园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

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始终是苏州国际科技园创业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客户

1服务团队的努力下,由科技园申报的“千人计划”已有6人入选,另外已累计引进省双创人才18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4人,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45人,已成为苏州市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截止到2011年10月底,科技园内已有156家企业通过省软件企业认定,CMMI认定企业数达到34家,其中新电信息等4家企业通过了CMMI5级认证。一部分企业正在积极筹备上市,蜗牛电子、浩辰软件、瀚远科技等企业已完成了股改工作。“苏州国际科技园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转型、‘二次创业’的‘桥头堡’,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文化。其核心是要让企业在科技园内充分享受创新型产业链,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我们正朝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体系发达的高科技园区迈进。”顾宁说。

《经理世界网》2011年11月2日

2.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二

首先, 创造良好的硬环境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最为重要的特殊阶段。如何营造适合这个阶段的教育环境, 引导幼儿在学习中慢慢由被动转换为主动, 接受并积极创造性的学习, 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条件,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国家重大项目。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 规范办园行为, 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与此同时, 广西也提出了全新的目标: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459所, 实现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城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根据需要建设若干所普惠性残疾儿童幼儿园, 支持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131所。通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初步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北海市人民政府甚至决定:“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幼儿园, 妥善解决好新增的入园需求, 实现学前三年由毛入学率提高到77.5%的目标。”同时加快推进《北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对各县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逐步落实新建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 积极做好幼儿教师的招聘、引进工作。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管理,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可见, 优质幼儿教育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 入园难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其次, 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精神需求。

幼儿教育的软环境除了社会因素外,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护人, 二是教师。

根据调查, 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的地位的愿望并不是很强烈, 反而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孩子以后必须要出人头地, 按照家长的设想成长。笔者曾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对本科文凭的父母, 送小孩入园时就对我说, 只要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就可以了。可是大多数监护人往往说:我的小孩将来要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 所以希望多给他报几个特长班。可见, 监护人的期望不同, 结果将会有所不同。

在教师方面, 应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因为幼儿教师都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对什么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 什么问题是自己感到困惑的, 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进了误区的, 都深有体会。他们知道, 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观以及自信自立精神, 和他人友好相处, 主动适应环境, 顺应社会需要, 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一般家庭的需要, 更是社会的需要。他们更知道, 正常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 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所以, 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 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也是软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幼儿身心健康, 除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外, 还要积极营造家长、教师这个不可缺少的软环境。

再次, 严格执行《幼儿课程标准》,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虽然幼儿教育的大环境有了较好的变化, 软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但当务之急仍然是要把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放在首位, 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育为首,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才能使将来的国民素质稳步提高。新的《幼儿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保障孩子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 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孩子越小, 越需要个别的关注。一般来说, 一个班至少应有2名教师。一个2~3岁的幼儿班人数应为10~14人, 一个4~5岁的幼儿班人数为16~20人。2岁的幼儿与4岁的幼儿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课程应给予幼儿不同的玩具和材料, 这些玩具和材料又是有助于实现教师对幼儿的期望的。同时, 教师和保育员应意识到并尊重幼儿在能力、兴趣、喜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帮助幼儿学习如何提问题, 如何组织答案, 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学会如何使用他们正在发展的语言、思维和控制能力。课程设计应反映各种激烈的室外活动和安静的室内活动之间的平衡。在确保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活动的同时, 还应该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进行独立或团队的学习和玩耍的时间。教师要随时调整幼儿的日常活动以满足幼儿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经常与家长讨论幼儿的优点和长处, 并充分尊重各个家庭的文化差异和社会背景。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特殊教育。只有营造适合这个阶段的优良教育环境, 严格执行《幼儿课程标准》, 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 喜欢对周围事物环境等注视, 而环境对于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的环节。良好环境的创设要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而且还要严格执行《幼儿课程标准》, 真正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

3.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三

近年来,曲靖一中继承优良传统,遵循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在云南省基础教育中始终居于前列。2016年高考,來自曲靖一中的母昌程、沈铂涵两位同学以713分的相同高分分别摘取云南省文科、理科状元。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哗然,原因在于,自2002年至2016年的15年高考中,有8名省状元桂冠都是由曲靖一中学子摘得。其中,曲靖学子已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高考省文理状元双桂冠。

在2016年学校组织的高三毕业典

礼(师生及嘉宾千余人)上,高考状元母昌程与学校领导同台主持活动,其台风稳健,综合素质过硬,亦成为曲靖一中学生高分高能的一个明亮注解。

而在曲靖一中,母昌程同学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并不是个例。优秀人才的群出与曲靖一中高度重视校园生态和育人环境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笔者身处曲靖一中教学一线多年,现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将曲靖一中在优化校园文化生态中的基本经验总结为“一训三风”,初浅介绍,呈与教育界同仁交流讨论。

校训: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曲靖一中每间教室正墙面黑板上方,都端正地镶嵌着“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八个大字,这是曲靖一中积淀、坚守多年的校训。“知行合一”是明朝王阳明先生思想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王阳明提倡“致良知”,主张“求理于吾心”,突出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演变到今天,“知行合一”更突出地概括了言行一致、学习与操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基本思想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行动的基本要求。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直译为“达到完美和终极才停下来”,寓意着“崇尚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人将“知行合一”与“止于至善”完美结合,要求人品向善、人格健全、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追求真理、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等。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佳言良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曲靖一中学子志存高远,不懈前行。同时,这也是曲靖一中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做人、做事始终要追行和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风:校风、教风、学风

1.?校风:慎独求真,团结勤奋

“曲靖一中风气好得很,孩子在里面读书太放心了。”曲靖一中的好口碑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曲靖一中有什么样的风气?风气又好在哪里呢?

曲靖一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的“慎独求真,团结勤奋”的纯正校风,它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独特的心理环境和精神风貌。它是学校的灵魂,对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稳定良好的导向作用。“崇德善学,教书育人”的教风和“勤奋活泼,善思致远”的学风都是曲靖一中学校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慎独:学习、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不管是否有他人注意和监督,自觉自律不苟且。教师工作一丝不苟;学生学习安心静心、持之以恒。慎独是曲靖一中的核心特色,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人格品质。

求真:求真务实,学习工作脚踏实地,不浮躁,反对虚假,教师要真实成绩,学生要真实分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1943年语)追求真知灼见,成为曲靖一中浓厚的氛围。

团结:州(市)学校毕竟没有省城学校的区位优势,从整体看,教师的专业能力可能比省城的要弱一些。然而,多年来,曲靖一中的教育质量并不比云南其他名校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和谐的学校氛围促进了曲靖一中的良性发展。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曲靖一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教职员工具有共同的教育愿景,虚心诚恳,互相尊重,工作上顾全大局、互相支持配合,老师们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学校重视对学生团结意识的培养。刚进校新生,独生子女多,学生原来所在的初中学校各不相同,不少学生缺乏集体观念,我行我素。学校从高一开学军训开始就重视团结教育,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各种文体竞赛活动,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学校对学生增强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克服淡漠,增进友谊,团结友爱,善于合作。

勤奋:勤奋是师生个体良好的意志品格,?勤奋是学校最珍贵而不可或缺的氛围。“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学校,教师或学生不勤奋,就不可能产生好的成绩。曲靖一中多数老师都具备勤奋刻苦的工作习惯和精神品格,“不用扬鞭自奋蹄”;也存在思想懈怠的老师,但在学校传统、制度因素和社会压力的约束下,不跟进也不行,勤奋变成了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老师们都能勤奋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本来就是奔着“优秀”进入曲靖一中的,通过立志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学校“勤奋”风气的影响,能够较快融入“勤奋”的氛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部分懒惰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教授学习方法,督促并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许多校友就读一流名牌大学,不少校友取得杰出辉煌成就,这些都给予学生很大鼓励。学生能以在曲靖一中读书为荣,珍惜青春,奋斗不懈。

2.?教风:崇德善学,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身怀高尚的师德品格,是中学教师的两项重要品质,教师必须德才兼备。曲靖一中以“崇德善学,教书育人”为教风,它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旗帜,对学生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崇德,要求全校教师追求高尚师德,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依法执教,关爱学生,甘为人梯。善学,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志成为成功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成绩都要追求精益求精,专业学习提升永远在路上,将自主学习和教学研究养成基本习惯。教师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风:乐学善思,活泼守纪

乐学,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曲靖一中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乐学”,从被动学习到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毅力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善思,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积极思考,学习才会有效率,思维才能得到训练。科学知识只有在思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阅读学习、积极思考辨析的好品质。曲靖一中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多,非毕业班从不安排补课,学校重视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进入曲靖一中,经过培养熏陶,耳濡目染,一般能走向“乐学善思”的境界,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强,学习效率比较高,学生成绩优异,发展潜力大。

活泼,是曲靖一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典型特色,经过启发引导和氛围影响,学生不读死书、不死读书,学习生活讲究规律,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学起来就好好地学,玩起来就放心地玩,劳逸结合。活泼,不等于学习中欠缺规矩,必须自觉自律,必要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守纪,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不仅自己不会走好,还要影响他人。曲靖一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对极少部分违规学生教育转化,让所有学生逐步养成遵守班规校纪、遵守国家法律法令的良好品质。活泼守纪,可以致远。相对而言,曲靖一中的学生能文明礼让,遵规守纪,充满自信,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张扬,机灵不死板,举止大方,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强。

4.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 篇四

200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决胜之年。为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国较好、省内一流、人人是环境、处处都舒心、事事都顺利、客商都满意”的总体目标,通过集中整治和创建,使我县尽快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交易成本低、投资风险小、社会信誉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优良县。争取让外来投资者和群众对我县的投资环境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依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1、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的要求,依法设定行政审批。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步将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审查审批等职能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职能相对公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创新审批方式,精简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审批事项、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审批结果。此项工作由县编办牵头组织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财政局、县政府法制办、县招商局。

2、深化司法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要求,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司法公正。对涉及企业及外来投资者的各类案件,要快查、快审、快结;对适用法律不当的案件要及时纠正;对司法不公、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要严查快办,公开处理,以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此项工作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公安局。

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管理,做到“五到位”,即:减量到位、进厅到位、授权到位、提速到位、监督到位。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公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机电和医疗设备采购等行为。认真清理和规范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发挥其承接转移政府职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关中介机构的行业规范。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解决重权轻责、多头执法、执法层次过多和执法扰民的问题。此项工作由县监察局负责牵头组织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政府法制办、县财政局、县招商局。

3、实施“阳光政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公开机制,拓展、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参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公开的时效性。此项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推进落实。

4、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建议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许可统计分析制度,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和不当决定的申诉、检举等制度,依法受理和秉公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资格,纯洁执法队伍,提高执法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坚持实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和约束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此项工作由县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编办、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物价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进一步抓好“六项制度”的落实。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和窗口单位,要继续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加强对“六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巩固推行“六项制度”成果,靠制度规范办事行为。此项工作由县纠风办牵头负责组织推进落实。

加大“无偿代办制”落实的力度,落实外来投资者代办单位和责任人。在办事大厅等设立代办“窗口”,无偿为企业和投资者办理各种审批事宜。此项工作由县招商局牵头负责组织推进落实。

2、开展机关效能监察。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效能监察,切实解决行政不作

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机关效能评估制度、行政投诉制度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执行行政问责,促进政府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勤政高效。提高机关的服务质量,改进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消除机关中存在的“中梗阻”、“末梢炎”现象。此项工作由县监察局牵头组织推进落实。

(三)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诚

信守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在政府部门开展“重承诺、守信誉”,在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在社会开展“重公德、守信义”等活动,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增强诚信意识,创建诚信政府,确保各级政府言出即行,取信于民。切实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加强公民诚信道德教育,建立全县社会信用体系,依法公开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公民参与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建立信誉激励与惩戒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形成诚信光荣、守信受益、失信受损、无信难立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建设诚信##。

2、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等制度,规范社会信用行为。

3、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的相关规章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征信行业和诚信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信用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4、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社会信用监管,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依法严厉打击失信行为,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监督、企业和中介机构及其从业者守法自律的社会信用体系。

以上工作由县精神文明办牵头组织,县人民银行协助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直机关工委、县商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工商局、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中小企业局。

(四)大力弘扬重商安商、实干创业的风尚,形成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1、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活动。在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的同时,将今年4月份作为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宣传月,大力宣传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果、发生的新变化,宣传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强化舆论声势;加强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开展诚信讲座,宣传诚信典型,真正使人们从思想上道德上树立起诚信意识,进一步形成“人人是环境、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氛围。

2、加大先进典型宣传的力度。及时总结、树立和宣传为经济建设服务意识强、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树立艰苦创业、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外来投资者在我县创业成功的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对外宣传。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重大招商引资活动,邀请中央新闻单位和省、市新闻媒体来我县采访,宣传我县的经济发展优势和促进发展的政策及外来投资者在我县创业成功的事例,增强吸引力;宣传我县干部群众团结奋进、争创大业的精神风貌,树立我县的良好形象;宣传解放思想促发展的先进典型,增强“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宣传创业理念,提倡创业精神,形成全民创业的意识和氛围,使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服务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对外的吸引力。

以上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推进落实,责任部门有县商务局、县委外宣办、县外事办、县各新闻单位。

三、有关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强化任务落实。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于4月15日前上报县纠风办。并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两风”建设相结合,与“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相结合,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各牵头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对方案内容要抓紧落实,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工作情况,并分别于6月15日和12月10日前将半年工作总结和全年工作总结上报县纠风办,县纠风办将于6月下旬和11月中旬两次对县直各部门和中省直单位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综合测评;二是加大暗查暗访的力度,针对本部门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组织经常性的暗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重点问题,要确定专人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大力推进“行风热线”活动。一是“行风热线”实行新闻媒体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参与面,特别是对典型问题,要跟踪报道,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二是实行县纠风办、县监察局、县政府督办检查室及各参与部门的多方位联动,加大“行风热线”的工作力度。

5.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五

兰州高新区

兰州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目前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多年来,我区始终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人才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截止2009年底,拥有各类人才5787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149人,09年底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50亿元,实现税收12.8亿元。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海外留学人员的宝贵资源,把吸纳海外留学人员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留学人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继续加大留学人员创业资助力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开创留学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由省、市人事部门与兰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于2001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建立以来,坚持以多种形式吸引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并通过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迅速发展所带1

来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资本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建区宗旨,依托高新区良好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入园创业。甘肃省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从建园工作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工作,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对外宣传,园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创业园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77名(其中:博士25人、硕士38人),留学回国人员入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家,从业人员1290人,从业专业技术人员280人,初步形成了以海默科技、立盛达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产业;以百源基因、民海生物、大得利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以甘肃长实、天星稀土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鑫王电子、南特信息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农高科、博亚饲料等企业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累计获得了52项发明专利,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取得政府资助项目19项,获得各项资助经费1340万元。2009年,留学人员企业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7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在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引进名单中,甘肃省有5人入选,兰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慧盟生物科技公司的刘箐名列其中。

一是借势办园,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依托利用兰州高新区创业中心已经形成的各项优势。创业中心现有配套设施完备的孵化楼5栋,孵化面积36000平方米,配备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光纤宽带通信网络。建有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厅,共享会议室、商务服务中心及可供500人就餐的创业餐厅。完善的功能配套,满足了

入驻企业科研生产等各项需求。创业中心无偿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解决了15家留学人员企业科研生产用房,大大缩短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建设周期。同时制定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在起步阶段就使园区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利用创业中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从工商、税务登记、项目选择、政策咨询、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跟踪服务,使园区建设起步快、到位快、运行规范。2006年,依托新建成的110000万平方米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为吸纳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造了优良的环境。留学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招才引智运作制度,包括身份认定、入园手续办理、优惠政策研讨、项目申报、协助企业成果鉴定等。园区不断强化服务功能,针对留学人员特点,不断简化工作程序,做到热心、细致、专业、务实,积极扶持园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二是政策驱动,广泛吸纳留学人员入园创业。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入园创业,制定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留学人员创业园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创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体系。在税收方面:对经批准的新办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和原高新区注册尚未享受过优惠政策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在新建区内进行科研、生产和经营中,自获利年度起由高新区财政局列支企业所得税3年扶持企业;经管委会批准,可再返还1-2年,第4-7年度,列支50%所得税扶持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企业,按法定的税率征收的增值税,对地方留成部分实际税额由高新区财政局

列支2年,用于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缴纳的营业税由高新区财政局列支4年扶持企业。在生产场地方面: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使用100平方米以内的开发生产用房,2年内免收租金。自今年初被国家人社部批准为省部共建的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以来,在以往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订了更有力度的扶持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三是措施到位,扶持企业快速成长。首先,园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沟通和连结,园区通过申报科技三项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择优资助费等多种形式,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争取资助资金172万元;其次,多渠道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抵押贷款,高新区风险投资公司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几年来累计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融资530万元;第三,为入园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园区从最基本工作入手,采取代理、代办等方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前导经济文化咨询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一家留学人员创办的民营企业,创业园帮助公司办理了注册登记,并免费提供了8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减免房租2年,免费提供企业培训用的多功能厅和会议室及有关设备,有效地缓解了公司在创业阶段资金匮乏的压力。园区充分利用完善的功能设施,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并把管理咨询服务贯穿于企业孵化的始终,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企业负责人把园区当作一个大家庭,遇事先找园区商量,园区也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使留学人员充分感受到了创业园区大家庭的温暖。

四是广交朋友,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留学人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科教、人才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把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为对内对外的服务窗口。首先,建立了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网站并与国家人事部留学人才网的链接,为外界广泛地了解甘肃省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情况提供了条件。其次,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顾问团。为加强对外交流,在国务院侨办,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与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的网络关系,与旅美科技协会西部访问团的海外留学人员团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聘请了美国硅谷创新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青联常委、北美华人科技协会理事长刘亚平博士等五人作为顾问团成员。第三,建立了留学人员联谊会。为了使留学人员和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兰州留学人员联谊会,发挥着自身特有功能和作用。

为了全面提升兰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来兰创业。2010年1月19日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同意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同时为了解决园区生产场地缺乏的问题,加速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高新区管委会结合兰州高新区关于彭家坪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决定建设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项目占地150亩,分两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产业研发基地(部省共建一期)总面积约为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于科研中心、中试厂房及其相关生

产生活配套设施及绿地道路等建设。该期项目建成后,可为100-160家相关企业提供开发场地和共享的创业保障平台,预计引进归国留学人员20人,新增就业近2000人,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0亿,形成产业研发集群效应;二期产业化基地建设用地90亩,选址定点在彭家坪生产加工区,完成投资3亿元,用于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主要用于光机电一体化、先进机械、电子和生物工程类产业化企业的入驻。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接纳120家左右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生物工程等加工类企业入驻,将为社会提供7200个左右就业岗位,吸纳海外留学人员达到80人左右,预计新增营业收入12亿元。

6.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六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自今年2月以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成立贵州省首家大学生创业园区,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

从贵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获悉,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贵阳国家高新区整合区内创新资源,利用园区标准厂房、辅助用房及服务站等设施,于今年3月成立贵州省首家大学生创业园,优化创业环境,并制定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据了解,这些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开通工商注册绿色通道、降低注册门槛,鼓励高校毕业生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出资,非货币形式出资作价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70%;实施税收优惠,免费办理税务登记;给予房租补贴、专利资助及会展补贴;加大孵化支持,发挥创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企业获得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企业申报并获得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立项支持的,给予50%至100%的匹配资金支持。

7.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篇七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过研究,针对金融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不同的看法。徐诺金(2005)认为,在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下,金融生态主体也会面临不同的环境约束和选择空间[1],进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所以,金融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其运行情况。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2005)对我国30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好于内陆,而西部地区的情况最为恶劣,中部与东北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一般,因此,要想金融业可以和谐稳健发展,还需要合理权衡与分配金融资源。

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

国内外金融研究所以及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2009)、李扬(2008)、Martin Raiser(2008),都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具体来说,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社会中介、诚信法制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

将中国30个省份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所得出的结果绘制在图中。

注:简单平均是指综合评分的简单平均值。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最低,且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最高;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彼此之间综合评分差距很小,但是仔细比较起来,西部金融生态环境要更差一些。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综合评分的简单平均值最低;而从图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比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综合评分为0.92,山东省为0.572,而海南省则为0.327;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综合评分为0.56,云南省为0.322,青海省则为0.116,这都表现出极大的发展不平衡。

二、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2]。在发展最快的最近的几年,金融改革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都顺利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金融业风险的处置能力。然而,如果与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相对比的话,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没有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

(一)自我调节机制失灵

自我调节机制不仅存在于生物圈中,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同样也存在着,只是在金融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比较有限。金融生态系统在外力的过度干涉下就可能会失衡,比如说,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过度管制会导致金融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对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失当的管理、人为地阻碍或维护某种金融产业的发展都会使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波动[3],使其缺乏最基本的竞争力。

(二)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4],其中包括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和城乡间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民间借贷活跃、金融市场参与率比较低和无存款比例高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大、效率低且成本高的特点。由于定期存款的风险较低,农村家庭大多数会选择定期存款,其总数占到金融资产的54%。又有报告指出,2013年,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明显比城市家庭的低,仅为5%,而城市家庭为9%。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使得农村家庭更多只能选择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

从根本上说,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以法律作为支撑。在我国,金融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金融业的风险,因此,健全金融法律制度对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5]。法律限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出资参与设立金融机构,把重点放在公有制金融主体,非公有制的金融主体则遭到歧视,阻碍了金融生态主体的多元化形成。由于缺乏法律基础作为依据,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就模糊了对管理层的目标,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设立之初的宗旨。

(四)外部环境恶化

金融生态外部环境恶化,其中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不良的诚信环境、政府过度干预等。诚信机制的不健全会使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便会产生逆向选择的现象,金融机构便不能正确判断出哪些企业比较适合自己进行投资。如果只是凭借金融机构来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和监督,其高效性并不能得到保证,甚至会失败[6],金融资源也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三、完善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分析

结合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更好地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促进作用[7]。

(一)建立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也便成为当务之急[8]。要加速推进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得众多的商业性、专业性及政策性保险能够实现协调共存,为我国证券期货、信托公司、金融租赁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全面丰富的资金融通等相关服务支持。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各类各级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在融资机构及股权结构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率

法律环境对于金融生态环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把它定位成金融生态环境运行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高效有序的法治环境是实现金融生态稳定发展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经济与金融长远发展的航道上,法律的“保驾护航”一刻都不能缺少[9],对法制环境净化与不断完善为金融业实现其长久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三)倡导诚信文化理念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协同金融机构和企业,相互协调合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众多面临着融资难题的中小企业提供有力帮助。推动经济金融信息收集与发布共享机制、社会监督与惩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这一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促进融资成本的降低和贷款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的提高。

(四)增强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合理减少政府干预

减少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对市场的干预甚至主导[10],可以视作我国当前所进行的金融改革的核心,为真正达到改革预期目标,政府应当在进程中做出相关努力:(1)在实际工作中,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严格界定职责与权力范围,避免用政府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作用对经济进行调节;正确处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政府在促进金融生态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地方政府要切实发挥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帮助其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降低风险,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与保护。

四、结论

金融业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其良好运转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了使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不仅要着力推进金融业的自身改革进程,还要重视对金融业外部环境的构建。当我们着眼于我国当前的金融发展状况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这也正是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研究的主要背景,如若这样的不良状况不能得到及时的改善与扭转,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难以预期的打击。针对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我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社会信用等方面都要进行改进与完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我国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所处的外部金融环境,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金融资金有效配置,推动金融业的发展。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准确把握并正确运用金融运行规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业,资金配置

参考文献

[1]徐诺金.金融生态论——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挑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5-33.

[2]李成.中级金融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51-355.

[3]雷杰,李佳晗.反思全球金融危机改善我国金融生态[J].时代金融,2009,(7):4-5.

[4]Paukert.International R ailway[J].R ail International,2002,12(3):30-33.

[5]韩威.生态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9.

[6]Apia Z.T.,Muhammad hahidullah.As Assessment of Wafer Use and Sanitation Behavior in A R ural Area of Bangladesh[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th,2000,35(1):51-57.

[7]苗丽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8]宋燕子.金融生态圈构建及内外部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9]Samir B.,N adia A.B.Green Technology and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M].Tayler&Francis,1999:111-125.

8.金融环境因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篇八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其中,生物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环境系统由无机元素、气候、物理条件等组成,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系统。金融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很多生态学特征的系统:系统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发展;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系统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系统内的机构呈现出多样性且机构之间是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金融系统可以看作是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相关联的系统所组成有机链条,与其他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有机组合。

然而,金融系统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构成,它仅仅是一个仿生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特性。

首先,“生物系统”是一个仿生系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之上。社会组织由各类金融主体构成,以资产链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成为各主体之间的利润纽带,主体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连锁关系。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功能是金融主体通过提供融资产品、产品买卖、支付结算等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金融不能脱离经济而追求自身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体系之上,拥有很强的社会性。

其次,金融生态环境比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在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主体既是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者也是需求者,同时,还会强烈地影响作为金融主体活动环境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制环境、文化传统等。因此,在金融生态体系中,金融主体之间的划分及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晰,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立体的、多样化的。

第三,金融生态具有自我调整和自为调整的双重特性。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金融主体产生不同的约束,从而使得金融主体的行为出现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相互依赖、相互竞争性。有效的监管制度则促使金融主体不断改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使得金融环境得到不断的进化,使其拥有超越自然生态的自我调整能力。另外,为避免出现金融市场恶化,避免对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金融机构通常会请求政府或者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必要的担保和措施,使得金融生态又具有自为调整能力。

二、金融生态系统构成

金融生态系统可以认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详见图1。

金融主体,指的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包括能够创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也包括那些以制定政策、进行监管为职能的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全体;分解者包括处分不良资产的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企业发生并购、重组、倒闭、破产等重大变故时的裁决机构。

金融生态环境,则指的是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

在金融生态系统中,环境因素提供了整个生态系统需要运转的基本资源,包括货币、科技、信息、人力、物力等物质资源和政策资源。环境因素通过决定各类资源的运转方向,决定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由此形成了职责和运作方式截然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则通过吸收、配置和交换资源,满足各类资源的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通过各类资源在同业之间的横向流动和本系统之间的纵向流动,形成一种相互竞争和互不共生的关系。金融生态模型见图2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环境因素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样,金融生态系统中,环境因素对金融系统平衡,促进金融主体的发展,稳固资金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和管理金融风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金融环境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政治环境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在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一方面是制度的提供者,通过政策制度确定金融体系的基本运行准则,建构金融运行的外部大环境;另一方面,为了培育和发展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政府又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实体,进入金融体系获取金融资源,通过买卖金融资源如国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和协调其他金融主体。政府既是立法者,又是制度的推动执行者,这样,政府的干预程度、扶持程度以及透明程度对金融生态的状况和发展的方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经济环境对生态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最重要的金融环境,直接影响金融资源的产生和配置。金融机构是通过提供产品与服务使资源转化为投资效益,引导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而经济环境能够从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影响着金融机构职能的发挥。

经济结构是经济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流通、转化的结果,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决定了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潜力。不同的经济结构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结构不同,面对特定风险的特征不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就不同。

不断发展的实体经济,则能够为创造更多的金融资源提供货币基础,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增强金融业的盈利性。另外,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得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增强,可以有效抑制不良资产的产生,提高了金融业的安全性。

经济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是该经济系统及其环境具有活力的表现,对金融主体的经营环境及其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区域内实体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活跃程度及其开放程度,可以影响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资源配置效率,影响金融体系自身机能的发展和完善。

经济市场化程度,可以代表一个地区金融管制程度,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有利于商业诚信的建立,并且有利于保障金融機构的独立性。

第三、法律环境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金融法治,即依法治理金融,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来规范和调整金融行政管理行为、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等一切金融活动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各种关系。金融法治环境就是法律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是一国金融生态健康发展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法治是实现金融生态良性循环的保证。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能够作为金融生态的保护者,通过法律的引导和裁决,实现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维护金融稳定发展。如通过制定金融法律、准则,有效防范事前违规、违法经营,通过事后制裁,有效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等。

其次,金融法治影响着金融生态的构建。金融生态的每一个位置都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条件,而法治影响着这些条件,通过制定金融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让符合条件的主体加入到金融生态,将不符合条件的主体剔除出去。法治指引着金融生态中各主体的行为,规范着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提供,使其行为模式和经营范围严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四、诚信环境对金融生态的影响

诚信可以理解为是广义的信用,是对承诺事项的遵守和履行。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一个地区是否恪守诚信、文明经商,会对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诚信是经济环境的命脉。在金融行业,诚信则主要指的是狭义的信用,是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诚信环境好的地区,金融资产的坏账率普遍较低,合约违约率普遍较低,金融环境更加健康,体系更加安全,反之亦反。

四、金融环境的解释指标及分析方法

根据以上环境因素对金融生态系统的作用,可以确定衡量金融环境的指标体系。见下表:

每一类都是由一系列最具有代表性和包容力的基层指标构成,基层指标既相互独立又有关联,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由于金融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其指标数量非常多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划分指标权重时时常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重复性。为此,应当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所谓因子分析法是一种把一些错综复杂的彼此之间有机联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的多元分析方法,当几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和贡献率达到80%以上时,就说明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分析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定性指标要按照一定分值转换成具体分数,通过因子分析法算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诚信环境、政治环境的得分,然后再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得出环境因素的总得分,将基层指标(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对金融生态的影响量化为具体数值。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问题:经济持续发展的压力大;由于经济开放程度、政府扶持程度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扩大;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造成收入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市场规则不够成熟,征信体系不够健全等。这些环境因素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高,经营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证券市场价格有悖于市场规则剧烈波动,与金融环境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我国金融环境对金融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优化我国金融运行环境、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健全法制环境和征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九

2015年,是我市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金融生态办和市级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服从和服务于灾后重建与经济振兴大局,不断增强共识与合力,持续抓好金融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知识普及宣传,强化政府主导职能,全力推进金融创新,清理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和“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与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新的重大跨越。

一、创建工作主要特点

一是金融生态主体快速稳健发展,以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性担保为主体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服务经济功能显著增强。

1、银行业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银行业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394.98亿元,比年初增加176.13亿元,增长14.45%,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38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73.81亿元,增长14.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85.49亿元,比年初增加91.24亿元,增长15.35%);外币存款1.0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35亿美元,增长50%。

2、全辖融资总量当年新增超过220亿元。2014年,我市全辖融资总量比上年增加227.41亿元。一是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账面余额61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23.1%。其中,人民币贷款账面余额605.8亿元,比上年增加107.7亿元,增长21.62%;外币(折合人民币)贷款余额11.37亿元,增加7.30亿元,增长79.36%; 二是银行表外信贷业务余额达到180.8亿元,当年新增40.6亿元;三是异地22家银行机构在我市共为104户企业(项目)发放贷款,年末余额93.88亿元,比上年增加11.14亿元;国有商行省级行共对我市重点企业贷款21.63亿元,当年新增20.08亿元;四是全市4家上市企业直接融资47.98亿元,当年新增28.31亿元;五是信贷资产转让及信托贷款10.76亿元。

3、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创历史最好水平。2014年,全市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绝对额较上年下降6.33亿元,不良资产占比为5.9%,比上年净下降2.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结余21.42亿元,比上年增加7.71亿元,增长56.28%。

4、保险、证券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保险机构达到25家,其中:产险公司11家,寿险公司14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2亿元,增加7.57亿元,增长27.3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8.78亿元,增长14.62%;寿险保费收入26.42亿元,增长32.29%。全年累计理赔金额7.0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七家证券交易机构年末开户总数达到21.42万户,当年增加1.8万户,全年交易额达到1288.83亿元。

5、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规模突破80亿元。截至年末,全市39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已累计为811户中小企业、近7万户个人提供贷款担保82.61亿元,当年新增19.55亿元,增长31%;在保余额达到46.68亿元,当年新增3.73亿元。

二是金融运行外部环境达到历史最好时期。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金融执法和社会信用环境持续向好;企业重大逃悬金融债务行为已得到根本遏制;金融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得到妥善解决;辖内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金融大要案件。

三是“诚信德阳”已成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名片,资金聚集洼地效应凸显。经过长达7年多的诚信宣传和集中清退,到2014年,国家公职人员信用卡超期透支和担保贷款逾期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已有22家外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德阳投放贷款,余额93.88亿元。

四是金融生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2月,什邡市在全市六县(市、区)中第一个被人民银行成都大区分行授予“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什邡也是全省第9个获得此殊荣的县级市。

五是德阳与成都、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8个地市于2014年12月正式缔结为成都经济区金融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在金融发展上进行深度合作,这标志着德阳金融将进入更加开放、合作发展的新阶段。

二、全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政府主导,扎实做好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一是3月12日组织召开了全市2014年金融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对上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表彰先进集体23个、先进个人19个;二是市政府印发了《2014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德办发[2014]24号)及《德阳市2014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德市金融[2014]2号)对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市政府《工作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年工作目标任务,保障了全年创建工作整体有力有序推进。

(二)营造创建氛围,抓好金融知识普及宣传。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增进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德阳市2014年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德办函[2014]9号)。从1月中旬开始,在近60天的宣传活动中,市金融生态办、市人行、银监分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六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金融机构、媒体单位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覆盖了六县(市、区)所有城镇街道和农村集镇,接受宣传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辖金融业共印发成套宣传册6万余套,单型宣传资料8万余份,悬挂大型气球宣传标语50余幅,现场接受宣传咨询的社会公众超过4万人次,《德阳日报》及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各县(市、区)金融办及市级金融机构共编发宣传简报信息30余份;在整个宣传活动中银行、保险机构共制作宣传展板200余张,500余处金融营业网点悬挂或制作滚动电子屏幕宣传标语600余幅。市县两级协同动作,通过各种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整个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提升了社会公众金融、诚信意识,增强了全民金融风险和金融法制观念,对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突出创建重点,引导金融全力支持灾后重建。为了确保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市、县两级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突出创建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灾后重建,一是重民生、保工业。两年多来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402.68亿元,其中:发放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贷款103.24亿元、发放产业重建和基础设施贷款299.44亿元。二是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长快。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将有限的资金尽力向中小企业和“三农”倾斜。截至2014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已累计为4185户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余额218.31亿元,累计为34.44万农户投放“三农”贷款余额137.36亿元。三是支持重装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投入大。截至2014年底,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275户重装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贷款余额达167.46亿元,为加快国际重装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加大创建力度,优化金融运行环境。一是继续开展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金融债务和持信用卡透支超期的清退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金融个案,防止逃悬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部门合法权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截至2014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已下降到5.9%,较上年净下降2.6个百分点。二是在全市农村继续深入开展信用乡(镇)、村、信用农户的评定活动,进一步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创新推进德阳金融诚信建设工作,7月27日,组织全市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签署了《德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诚信服务公约》,向社会作出以“诚信服务”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郑重承诺,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诚信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开辟创建思路,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与创新。一是建立了金融创新督导、激励机制,对金融机构下发了当年新增贷款指导性计划目标和奖励办法。二是全力推进金融创新工作。上半年组织我市金融机构、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赴资阳学习考察,并组织召开了德阳市金融创新工作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德阳市金融工作“五项制度”》。三是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近两年,全市银行业为支持灾后重建,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大力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中心”,“汽车流动银行”、“背包下乡上门服务”、“村镇电话银行”、“中小企业和农户专用POS”、“‘三农’金融示范基地”、“金融咨询服务中心”、“送金融知识下乡”等12余种新的服务方式;研发出“公司+农户—联保贷款”、“按揭下乡—产权抵押贷款”、“惠农卡—新农居贷款”、“中国幸福家园—惠农循环贷款”、“中国幸福家园—安居乐贷款”等服务城乡统筹和“三农”以及“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等金融新产品40余种。2014年,德阳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广汉模式和罗江模式已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四是组建了“德阳市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去年,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花了近两个月时间组建了“德阳市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并于2014年4月28日正式开业,该“中心”由市商业银行首家入驻,经过几个月运行,已接待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业务咨询200余次,现场办理贷款47户,金额7536万元。五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邮储银行德阳市分行7月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中心。农发行构筑信贷绿色通道,金牌服务支持汉旺镇灾后重建,通过总行和省、市、县行四级联动,特事特办,用不到20天时间就完成4.7亿元8年期县域城镇建设信用贷款申报审批的所有流程。全年,该行新增贷款超过10亿元,增量创历史最好纪录。

(六)搭建创建平台,推进银企和银政合作。一是2月4日市政府召开了德阳市重点企业(项目)融资对接会,市发改委、市经委和市商务局向金融机构推介2014年全市重点企业(项目)113个,总投资896.7亿元;工业技改企业(项目)155项,总投资343.76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9个,总投资6850万元。金融部门向各县(市、区)推介金融信贷产品100多个(类)。二是市政府5月28日召开了2014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对接工作会,金融机构专门推出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产品,并现场为27户企业签订了11.53亿元的信贷及银企合作协议,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协调全市金融机构继续加大灾后农户和城镇居民永久性住房建设贷款力度,当年新发放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贷款18.6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市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重建贷款累计发放17.3万户,贷款余额78.1亿元。

(七)勇担创建责任,搞好融资性担保机构清理规范。担保业的发展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十分重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清理规范,我市融资性担保业基本达到了“四个一致”的要求。截至年末,全市以商业性和会员制形式为主体而发展起来的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已达到39家,注册资本27.19亿元,成为我市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成员。这些担保机构累计为811户中小企业、近7万户个人提供贷款担保82.61亿元,当年新增19.55亿元,增长31%;在保余额达到46.68亿元,当年新增3.73亿元。其中,会员互助式担保机构21家,注册资本达3.3亿元,已累计为529家中小企业提供了51.8亿元的贷款担保,在保贷款余额27.07亿元。

(八)注重创建质量,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一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增强服务“三农”功能。截至2014年末,存款达222.39亿元,贷款余额达168.36亿元,实现利润3.91亿元,分别比2005年存款79.50亿元,贷款53.50亿元,利润3702万元,分别增加1.79倍、2.15倍、9.56倍。二是支持市商业银行改革,成功实现跨区域经营。2014年4月德阳市商业银行成都分行正式挂牌营业,6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德阳银行”。截至年末,存款达265.17亿元,贷款余额达128.29亿元,利润4.55亿元,比2005年存款41.08亿元,贷款26.90亿元,利润488万元,分别增长5.5倍、3.8倍、90倍。

(九)完善创建机制,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一是历经4个多月的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了德阳建市27年来第一个金融业发展规划,即《德阳市金融业发展规划(2014-2015年)》;二是研究制定了《德阳市金融工作五项制度》,使政府服务与协调金融工作的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十)坚持部门配合,促使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2014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优化金融执法环境,打造诚信德阳,维护区域金融稳健安全运行,促进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旌阳区在开展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工作中,什邡市在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工作中,绵竹市在协调金融支持灾后产业恢复和农房重建工作中,广汉市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打造诚信广汉工作中均成效显著。市人民银行和市银监分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推作用,引导银行业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灾后重建,组织开展全辖金融生态县(市)测评工作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密切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市公安局在侦破各类非法集资和假币案中成绩显著。市、县两级人民法院着力打造优良金融执法环境,开展集中清理金融积案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市工商局在全力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和企业动产抵(质)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发改委、经委在向金融部门推介灾后重建重点企业(项目)、市财政局在鼓励金融部门支持灾后重建和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市监察局在配合清退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和信用卡超期透支、市审计局在完成有关金融审计等一系列事关金融运行外部环境改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市级其他成员单位均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出了新的成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金融生态环境尚不适应加快发展的新要求。社会诚信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亟待加强,依法保护金融债权方面还存在机制、体制性障碍,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尚未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目前灾后重建农房贷款本金逾期率26.80%,欠息率达13.80%。

二是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目前尚无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本土证券交易机构等。存贷比仍相对较低,2014年全省63.28%,而我市43.95%,排列全省市(州)第16位。

三是农村信用社接收基金会的遗留问题尚有3.60亿元未能得到妥善化解。目前,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离银行监管新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14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尚有不良贷款20.88亿元,占全市36.46亿元的57.27%,占比12.40%,比全市5.90%高出6.50个百分点。

四是金融服务与创新尚不能完全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中小企业融资难仍需努力破解。

五是涉及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尚需加强规范。金融诚信自律约束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10.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十

查与思考

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4:14: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对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市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前些年金融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金融生态环境出现严重恶化,并一度被定为“金融高风险区”,几年来经过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政府出资置换高风险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实现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将金融工作作为党政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不仅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

帽子,而且辖内金融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区域经济金融初步呈现互动协调发展态势。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治理:创建金融安全区1999-2002年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治理阶段,当时尚未系统地提出金融生态这一概念,而是定位于创建金融安全区,着重解决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期间,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抱怨观望逐步走向相互理解支持,工作中牢牢抓住“三个点”,群策合力,共同治理,2002年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帽子,创建安全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以救助支付风险为焦点,全面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被确定为“金融高风险区”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城市商业银行爆发支付风险,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首先从救助支付风险着手,在资金和政策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确保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有效发挥风险监管者和最后贷款人作用,紧急筹措救助资金亿元,及时封堵支付缺口进而消除了

支付危机。地方政府积极发挥行政职能,半年时间帮助清收不良资产亿元、保全资产亿元,弥补前期亏损、呆账损失、拆借高息共计4亿多元;2002年率先实施了地方财政出资置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8亿元,为全面化解其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打击企业逃债为重点,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银行业出现高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大范围不规范改制引起的,因此创建金融安全区的重中之重就定位在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维护金融债权完整,开展大规模整治社会信用秩序活动。人民银行牵头组织金融部门对恶意逃债企业实施联合制裁,大力维护金融权益。地方政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成立创建##金融安全区领导小组,大力实施“诚信##”工程,社会信用状况逐步好转。三是以撬动信贷增长为亮点,在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引导树立从发展中化解历史风险的经营理念、以贷款增量来稀释存量风险对银行业走出惧贷和惜贷阴

影、步入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人民银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加强窗口指导,有效发挥央行再贷款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以增加信贷投放来化解历史沉淀风险。地方政府出台信贷奖励政策,研究由财政出资成立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和银行放贷提供便利条件。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政银互动考核2003-2004年是##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阶段,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重点由单纯的维护金融债权,逐步扩展到以全面改善社会信用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上来,着重解决银行的运行质量和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问题。人民银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由相互理解支持进一步演升到互助合作、协力共建,工作中注重牵好“三条线”,稳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是以整顿存贷市场为引线,规范银行内部竞争秩序。化解金融高风险之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需从规范内部运行环境入手,理顺银行之间的竞争秩序,共同维护金融的整体利

益。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签订《维护存款竞争秩序同业公约》,促进银行间公平竞争和创安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对信贷市场的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规避“垒大户”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利用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贷款大户,避免盲目竞争和一哄而上形成信贷集中风险。二是以建立政绩考核为主线,改善银行外部运行环境。辖区个别政府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行政干预问题,暴露了创安工作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软约束,将创安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成为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动力。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创安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建议将创安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统一考核。地方政府建设“诚信##”将创安作为重要内容,将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各级政府政绩捆绑到一起,形成了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双考核”局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真正驶上“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

快车道。三是以推介重点项目为连线,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成为改善金融生态的一项核心工作。人民银行适时传导宏观货币政策,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协调性研究,积极为银行信贷投放指方向、找出路。地方政府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次以召开银企互动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大力促进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发展。金融机构积极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结合地方产业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和增加资金投放,经济金融初显协调互动发展态势。

三、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的提出及建议2005年##市开始进入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阶段,着重解决银行业的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政

上一篇:我从--中得到快乐 作文下一篇: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