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2024-09-06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共14篇)

1.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一

教育背景/培训经历

6月--6月 湖南省衡阳市软考办 学习网络工程师课程 获得网络工程师 .

209月--209月 北京红旗linux总部 学习红旗Linux用户基础,红旗Linux系统管理,红旗Linux网络管理课程 获得红旗linux认证工程师 .

专业情况及特长: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四级

计算机能力: 优秀 普通话程度: 一般

专业介绍及其他专长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系统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信息论科学基础、小波分析、运筹与优化等.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年7月--年9月 衡阳金在线电脑公司 销售部和技术部(负责销售售后)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希望应聘的岗位: 系统工程师/网管 应聘的`其它岗位: Internet/WEB/电子商务开发

希望工作地点: 广东省 其它工作地点: 深圳

个人自传

1)热爱计算机网络,熟练思科,华为公司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熟练局域网管理和搭建,并已经获得国家信息部网络工程师资格.

2)喜爱自由软件开发,熟练RedHat,Redfalg linux操作系统,熟练shell,Awk,Perl高级编程,已经获得红旗linux认证工程师称号.

3)喜欢DIY,熟悉电脑硬件配置,能独立完成装机,并擅长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

4)熟悉C/C++,java编程语言,了解j2se标准.

5)熟悉网络安全,熟悉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各种网络服务器配置.

6)大三期间在电脑城销售部和技术部先后兼职一年,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7)目前为大四学生,已经申请单独实习,可以离校实习或工作!

2.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二

教育局在1998年新增了一个数学类专业, 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的成立使各大高校的招生率大大增加, 同时它还融入了了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内容, 但是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属于起步阶段, 这样就使得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本内容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为了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 该专业最主要的课程有以下几门。第一门课程就是信息科学、第二门课程是计算科学、还有一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该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 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前提,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模思维, 专业开课的前四个学期都应该以计算科学为基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现状

虽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 但是该专业对学校招生和社会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且, 各个高校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是非常重视的, 为了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 各个高校在该专业的发展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到专业的知识,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和师资的安排, 都是经过周密的考虑的。各高校为了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很多学校已率先建立起了专业实训基地,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据调查研究显示, 虽然各大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录取分数一直很高, 但是该专业的生源形式是一片大好, 从未出现过生源短缺的现象。

1课程体系混乱

由于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是有原来的计算数学或者是应用数学专业改造而成的, 使得该专业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 就会出现所教的专业课程不够明确的现象, 这样极容易造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混乱。

2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力量有限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兴起的时间不够长, 学校在对该专业制定教学的计划时候, 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只能去参照一些其他课程的计划, 从而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专业特征;同时,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学校在为该专业配备教师的时候, 大多是配备一些教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教数学专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 同时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以前教学方面的研究, 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从而使得该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 显得力不从心。

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议

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发展中, 信息化的战略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做好信息化战略, 就能吸引大量的人才, 就能使得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做好信息化战略, 就能多招到生源;同时信息化还能使得人们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1不断开拓创新, 放宽专业口径, 满足社会需求

各大高校在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中, 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市场和专业为导向, 并且有效满足高校的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市场形成统一的局面、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 各大高校还要加大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调研工作力度, 并且与国际市场接轨和准确定位学科体系, 从而使得其专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

2拓宽就业渠道, 建构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现阶段,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 与很多专业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与计算数学和其他应用软件有着很深的根源。所以, 要更加深入的对其构成进行分析, 并且还要建立和构造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并且重视人才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

3改革教学内容, 重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课程体系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更具体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同时重组后的课程体系一定要更加重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 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的适应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并且新的课程体系必须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加强基础课程和应用技术的培训。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计算数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正在逐渐向成熟的趋势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传输和引导知识为主, 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 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一个方面, 其重点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的进行实践教学。

结束语

3.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案例;建模;计算;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7-03

一、前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导论课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是学生了解专业、建立专业概念和专业认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1] [2]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计算机及应用等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专业,往往设置为理科专业。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加上因专业名称的望文生义,使学生容易产生简单的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专业”。这样笼统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学生认为该专业“要么学数学,要么学计算机”,至于“怎么结合”搞不清,不重视专业的其他重要方面,甚至连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也模糊不清。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述已有很多,然而关于该专业大导论课程的研究还不多见。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程是极为必要的,而且在课程体系中应作为独立的重要一环。因为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专业的导论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多且必要:信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信计专业?信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实现?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信息挖掘、信息安全与算法设计的联系如何?建模能力如何铸就?计算分析能力怎样打造?就业岗位对信计的现实要求有哪些?等等。

信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需要对信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前沿有深入、广泛的了解,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以达到解决学生关切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建立学生专业认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的宏观认识以及对专业的一些具体方向的感性认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直观印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和其他一些专业的易混淆性,使得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为紧要的是在大一阶段应该如何从直观的角度来阐述它。我们知道,随着现代信息计算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班考勤甚至上课考勤都有系列的产品可供选择,常见的考勤机为指纹考勤机器——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利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开发的产品。在教学中,类似的案例可以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专业认识印象,具体阐述如下。

1.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使用流程和涉及的课程知识。指纹考勤机首先要采集被识别人的指纹信息,并以此作为样本;预处理后把样本信息存储为向量或数据,通过建立样本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之后输入建立的识别模型,对待识别的指纹进行计算识别;接下来是针对硬件的编程实现和测试,最后再植入匹配的设备或者网络传入后台系统,完成系统测试,投入使用。由于建立特征提取模型和识别模型的方法很多,快速计算的方法选择有所不同,这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中许多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等。总的来说,考勤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归纳为5步:(1)信息采集和预处理;(2)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3)识别、计算分析;(4)编程实现;(5)植入硬件。分别讲述其中各个环节可涉及的专业课程:信息采集和预处理可涉及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可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运筹优化、数学建模等课程;识别、计算分析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运筹优化、数值分析等课程;编程实现可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等。这样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与应用实例的详细讲解,易于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流程,使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2.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如前所述,由于一个产品的开发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可采取的模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知识之间的应用就会有交叉。例如,特征提取、识别模型的建立有可能用到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这时又需要考虑该模型是否能设计出快速的计算方法来满足实际计算速度的要求;识别模型的实现最后需要计算机编程来完成,这又涉及合适的模型、快速的算法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之间的协调融合。当然,完整的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采集设备的精度、程序植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讲解,学生就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交叉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3.启发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指纹样本信息采集是很微妙的事,如果当采集一个样本的次数太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比如一个手指的指纹采集超过了三次,这样产品的便利性、应用性和竞争力就值得怀疑了。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事不过三为好。那么,如何以最少的采集次数达到要求的识别效果?这就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如何提高产品的识别效果(正确识别率),提升产品质量,这除了与团队的专业知识相关以外,还与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例如能不能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积累从现有的国内文献中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能不能利用国外的技术文献,等等。这些都是由典型案例所延伸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开拓思路,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和研究研发空间充满期待。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多个学科专业合并和综合而来的,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能解决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应用问题的宽口径专业人才。考虑到专业的名称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相似之处,专业导论课程需要阐明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核心是什么?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上述案例,图像(信息)的压缩处理也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利用图像压缩,可以给学生展示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的算法、软件开发等,这涉及信息编码、密码学、算法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等。结合这些案例,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不是单纯的涉及数学基础课程、建模能力、算法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其中的某一方面,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学基础与建模能力、计算分析与算法设计、程序语言与应用开发”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单单讲某个方面还不足以称之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专业人才的定位是解决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的应用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本身与这三方面多有紧密的联系,单强调某一方面或重视某一模块容易和上述一些类似名称的专业混淆。因而,与这三方面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与这三方面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需要凝聚成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语言、数学建模等。

四、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的数学知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对就读该专业充满了憧憬。他们能发现数学基础的老三样(数分、高代、解几)但看不到信息和计算的影子,看不出专业的特征和特色,这就需要专业导论课程加以引导。选取信息处理和应用开发中的相关案例来阐述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科学工程问题有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下决心打好基础,投入前期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选择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游戏开发中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为讲述案例,则这些应用案例就可结合数学基础知识来阐述。

1.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可选择进行更为全面的介绍,介绍其在工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样来看,大一开始学习的分析类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确实是名符其实。图像图像处理的修补涉及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算法的复杂性等,而这些基本的模型形式——在一定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容易使学生对开始学的分析课程的导数与极值、矩阵等基本知识联系起来。

2.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应用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游戏开发是一种有趣生动的开发过程,许多游戏开发又与数学基础知识有紧密联系。因此,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应用开发中作用的理解。如该例涉及的物体碰撞检测和连续碰撞检测与向量及运算、旋转矩阵、线性变换等数学基础知识,可以由此进一步介绍物体的移动、壁障和寻路等游戏开发中常见的智能化算法,这些都将和许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五、信息挖掘与算法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应具有处理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当前大数据处理涉及的信息挖掘的相关内容,与信计专业有天然的联系,特别是挖掘目标的设置、隐含信息的挖掘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模型的求解、算法性能分析等,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程序设计等核心能力模块要求相连。这方面的热点案例很多,如可选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2012年和2015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B题进行展示,其中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可联系到机器学习算法等。讲述这些典型的热点应用案例,对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内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通过梳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典型案例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设置的必要性和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总体把握、了解专业应用领域、品味专业学习价值的有益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2] 王晓晖.大学专业导论课开设的目标探析[J].高教论坛,2013(12):69-71.

[3] 王利众,朱丽平.工科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以“通信技术导论与导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29-30.

[4] 许峰,方贤文,许志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70-73.

[5] 龚日朝.“以特色取胜”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新型思路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3):12-15.

[6] 苏丽卿,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107-109.

[7] 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09-111.

[8] 汪富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62-63.

[9]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10] 徐敏,鲁海燕,黄文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65-66.

[11] 刘圣军,韩旭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3):97-102.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历 篇四

课程描述:主修计算机网络、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密码学等

工作经验

XX培训机构 (203月 ~年10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公司规模: 200-500人

行业类别: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薪资水平: 3000元/月

担任职位: 中学数学教师

工作描述: 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

职业技能

语 言: 英语 水平: 熟练

计算机水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职业技能/专长

中学数学教育

自我评价

乐观开朗、适应能力强。为人谦和,与身边的.同事朋友都能相处融恰。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努力做好。接受能力强,对新工作能很快上手。

联系方式

5.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 篇五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有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安全两个方向。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信息科学基础、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Oracle数据库、Web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现代密码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经济部门、行政管理或教育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与技术服务,或到国家企事业部门(银行、证券、税务、邮政、电信、政府部门等)、各类公司(尤其电子商务公司)、国家军政机要部门等从事信息安全工作,保证信息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开展相应的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6.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六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必要途径。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技术工程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做一些技术工作,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形式:

实习采取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与系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进行随机检查实习的情况,学生每隔两天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实习情况。

三、实习时间:

毕业实习时间定于四年级第二学期3—8周进行。学生在寒假期间联系实习单位,落实后及时与系联系。

四、实习内容:

本专业涉及的面很宽,除了对口的企业与公司外,各行各业内部都可能存在与此专业相关的部门,以下列出的方面,都适合本专业去实习。

1.计算机技术;

2.计算机与网络工程;

3.信息管理工程;

4.软件设计与开发;

5.电子商务;

6.大、中、专学校

等。

通过实习,增加某方面的感性认识,如因特网与企业网的使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等,培养一定的设计、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实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五、实习要求:

1. 作好实习记录,注意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作到有准备而去,有收获而归。

2. 认真填写实习鉴定表,表上要有实习单位盖章。

3. 认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篇幅不应小于4000字。实习报告要根据具体实习内容

撰写,报告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楚、格式正确、干净整洁。参加工程或项目的同学,要有工程流程图,编写软件的同学,要有源程序。报告格式见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4. 实习6周,第6周的周五按时返校,并向系报到。

六、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分组向教研室教师口头汇报实习情况,由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实习报告情况写出初步评语及成绩。系组织分组进行答辩。最后,由答辩小组确定实习成绩。成绩分五等记分。

嘉应学院数学系

7.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七

1 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现状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融数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该专业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理论基础, 同时又要学习其他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基本上都采用以数学类课程为主线, 穿插信息科学、计算科学、以及运筹与控制等相关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 尽管依据各院校的办学特色, 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 (计算科学、应用软件、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等) , 但总体上都要求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 (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 , 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因此, 计算机类课程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当重要的。

依据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规范及调查报告提出的最低要求的建议, 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基本包括高级程序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 计算机类专业课基本包括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智能等。

目前,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所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 基本上都包含有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由于专业特色定位不同, 或就业方向不同等, 各院校选择的计算机类的其他课程略有不同。

2 计算机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新办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学校, 多数教师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只从事过基础数学或基础课的教学, 没有教授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 除了依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外, 对于基础课程, 主要参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 对于专业课程则根据教师的能力以及学生考研及就业情况, 简单拼凑。没有充分分析学科本身的特点, 以及如何进行内部各学科之间有效地交融。

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 这种简单拼凑, 以及课程之间缺乏连续性, 同样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课程, 或同样的课程选择不同的时间来学习, 效果截然不同,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未来的专业发展。其中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设置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是否需要单独开设离散数学,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以及数据结构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开课时机等。

3 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设置研究

3.1 计算机类首开课程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 第一门接触的计算类课程是高级程序语言、计算机文化基础, 还是计算机科学导论, 没有统一的定论。然而, 从教学实践来看, 如果在开设高级程序语言之前, 没有对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硬软件环境有个基本的了解, 会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另外, 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或计算机科学导论, 但是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同时进行, 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因为在语言学习中所需相关背景知识, 也许在文化基础或导论课程中还没来得及介绍。因此,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开课时机最好与相关基础课程, 选择分学期开设或同一学期前后开设, 而不应该同时开设。

3.2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规范和调查报告中均指出,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中应开设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但并没有具体指出到底开设哪一门高级程序语言。因此, 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各大院校, 均根据各自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语言类课程学习, 主要包含有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Java语言程序设计。

对于C语言、C++语言、Java语言, 到底哪一门语言作为首选学习语言, 更有利于促进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院校经过分析[4], 认为C++语言或Java语言由于应用面广, 适应市场需求, 适合作为首门语言。然而, 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考虑, 该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外, 还应该具备较强计算机编程能力、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 因此该专业虽然是非计算机专业, 但是是近计算机专业[5], 因此在语言学习方面应该向计算机专业学习, 使学生具备专业化的语言学习, 而不应该像许多其他的专业仅仅考虑市场的需求。

考虑以下因素, 认为C语言更适合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首选语言。

(1) 获得系统化的语法学习。一方面,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 学习C语言的语法后, 相当于也同时学习了大多数C++和Java的语法知识。

(2) 有利于理解不同的编程思想。没有对比没有感觉, C语言中的编程思想属于结构化的编程思想, C++和Java的编程思想属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没有学习C当然也可以直接学习C++和Java, 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 以及面向对象有什么好处的理解就没有那么深刻了。

(3) 有利算法分析与研究。目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开发工具越来越先进、快速、方便, 然而这种方便和快捷是通过封装的形式隐藏了许多的技术细节, 学生学了之后, 可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而C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 更有利于对于系统内部细节的研究。

3.3 应该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计算机类相关课程, 这是与它的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密不可分的。该专业需要培养出能够进行算法分析与算法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另外, 离散数学作为现代数学的一重要分支, 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 相对于传统的连续数学的研究, 其主要研究的是离散 (指非连续) 结构的数学分科。离散数学课程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论, 大量地应用在《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数据加密》等相关课程中[6]。因此, 离散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 对于学生今后是否能够对计算机科学有深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虽然开设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等大量的数学课程, 然而其思维模式大多是从连续的角度进行分析, 而计算机相关技术主要从离散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此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开设离散数学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3.4 注重课程之间的连续性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建立有十多年了, 许多院校对于专业内涵、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设置, 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把握, 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 从实际调研以及教学实践来看, 即使是课程设置正确, 但是由于缺乏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安排上, 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因此, 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C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 开设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学期。

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开课时间相差三个学期以上, C语言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 数据结构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 实际的效果是学生虽然学过了C语言, 可是等到学习数据结构需要的用的时候, 由于时间拖的过久, 基本忘记了, 还得花大力气重新复习。建议两门课程开设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学期。

(2) C语言和数据结构不应该合并为一门课程[7]。

数据结构完全与C语言是两回事。在数据结构中, 重点讲述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以及对算法的效率进行评估, 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在C语言中, 除了讲授基本语法结构外, 更主要的是建立起结构化的编程思想。数据结构与C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数据结构利用某一种语言来描述算法, 而C语言是其中的一种语言, 它仅仅是学习数据结构的工具。因此, 鉴于两门课程都如此重要, 不建议将他们合二为一, 一起学习。

(3) 离散数学应该在数据结构之前开设[8]。

通过查阅大量的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 发现许多院校将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课程同一学期开设, 之所以能够这样设置, 是缺乏对这两门课程的认识, 把他们仅仅当作两门计算机课程, 而没有看到离散数学是数据结构的先修课程, 数据结构中所讲述的树、图等相关数学理论基础都是在离散数学中介绍的。因此, 应该学习完离散数学后在学习数据结构, 能够更好地学习数据结构。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 仅从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以及课程之间如何有效衔接,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结合专业特点, 对于应该开设哪些计算机类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高等理科教育, 2000, (3) :6-9.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1) :1-5.

[3]石振锋, 吴勃英.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大学数学, 2005, 21 (1) :5-7.

[4]陈华, 费祥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20) :579-580.

[5]俞敏.对自动化专业C语言教学的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 2009, (3) :135-137.

[6]游文杰.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4, (2) :16-18.

[7]候丽英, 郭爽, 张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1) :128-130.

8.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8-02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结合。伴随万物互联,大数据、云技术、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智能化进程也正在加速,对“互联网+”底层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互联网+”这样的国家战略,既为国内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前身是计算数学,1998年正式更名。目前,在国内共有280余所高校里开设。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该专业设立在理学院,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安徽省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分为应用软件和计算数学两个方向。应用软件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软件开发、设计和测试能力。计算数学方向培养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近几年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与市场相适应程度反馈来看,当前该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师资建设、课程体系、社会实践等方面均显现出一些不足。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否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应值得深入的探讨。

1.专业方向界限模糊

主要分为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两个方向。以计算机科学为主的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的专业区别不明显,特点不突出。以数学为主的方向,与应用数学专业相比特征不突出。这导致了专业方向不伦不类,致使培养学生的结果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数学能力也不强,学生就业起来较为尴尬。

2.学生实践能力偏弱

以良好的数学为基础,这个专业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调研,该专业数学课程约占整个教学的450学时左右(平均学时)。因此,学生学习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另一方面,该专业缺乏有效实践基地,实践课程不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能有效与政府、企业、金融系统等需要结合。

3.课程体系紊乱

由于各高校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不一样,也使得该专业在不同学校课程体系设立千差万别。如有的学校把数学分析安排超过200学时,有的则仅安排96学时;有的学校开设运筹学,有的不开;有的开设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有的则不开设;有的开设信息类课程近20门,有的开设的仅10门左右。

四、“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建议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这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造了无比巨大的机遇。“互联网+”底层技术恰恰符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势改革,把这门学科真正做强做好,为社会发展和互联网建设贡献自己的超凡价值。

1. 明确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点

“互联网+”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企业”、“+金融”、“+医疗”、“+农业”等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考虑与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从而制订科学、合理、适用的专业方向。比如金融类高校可以从“互联网+金融”定位,医学类高校可以从“互联网+医疗”定位。定位准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就业方向也清晰了。

2.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清楚了,就要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比如“互联网+金融”方向,就可以明确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金融学基础,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3.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要充分调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需要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理论与应用基础,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定位,科学制订培养方案。最好在第1、2、3学期内完成全部的数学理论教学和相关的计算机、领域(如金融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安排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当前急需的技术进行考量,如Etl、Data Quality Control、Mobile Business、Mobile Government等,体现时代特色,完全适应当前社会需要为根本。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与企业融合,联合培养学生效果最佳。如安徽理工大学,可以充分与“江淮云”(云计算、数据服务类多个公司)结合,一方面为公司服务,创造公司价值,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考虑“互联网+”方向,决定实践的学时、目标等。

五、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专业,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新兴专业。他不但涉及数学基础、计算机理论,也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各个领域的知识。“互联网+”为信息于计算科学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及时调整思路,顺应变革,主动变革,才能真正做强做好,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娜.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11):9-12.

[2] 王丽平.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 [J]. 考试与招生, 2015(03):130-131.

9.信息与计算科学——职业生涯规划 篇九

一、前言: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有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犹如航船有了方向,在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之下,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才能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成功的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 就业方向

(1)继续深造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

(2)保险精算师

分析统计数据,例如,死亡率、意外事件发生率、疾病率、残疾率和退休率,构建一个概率表以预测未来利益赔付的风险和责任。确定保费和必要的现金储备以保证未来的保险赔付。

(3)大学数学教师

讲授数学概念、统计和精算学方面的课程,教学生应用基本及标准的数学技巧解决特定问题。

(4)计算机程序师

将项目的具体情况、问题和程序换成详细、合理的流程图,并编译成计算机语言。开发计算机程序,对文件、数据或信息进行存储、定位或检索。可能会负责网页编程。

(5)数学家

研究基础数学或将数学技巧应用到科学、管理及其它领域。用数学方法解决或指导各领域的问题。

(6)数学技术员

将标准化的数学公式、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特定的工业及研究的目的、步骤、仪器和产品在工程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特定技术问题。

(7)统计学者或统计师

从事发展数学理论,或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收集、组织、解释并总结数据以提供有用信息的信息。专门研究某个领域,例如,生物统计、农业统计、商业统计、经济统计或其它领域。

(8)运筹学分析师

用计算机开发并解释(帮助制定管理决策,制定政策或具有其他它管理功能的)信息,设计并应用数学模型及其它优化方法。发展相关的软件服务或产品。时常专注于收集并分析数据,开发决策管理软件。为程序的评估、审核或执行制定最佳的时间、成本或物流管理网络。

【2】就业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

二、实际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未来三学年)

首先,要认真听课,保证学习成绩。因为某些实践经验比学历重要,大多数人认为上大学生不如在企业积累经验,不需要保研或者考研,所以不用好好学习与计算机无关科目。但是,我认为,眼光应当放远一些,在大学时代要多方面培养自己,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而不是急功近利,纯粹为了就业而学习。当然,学习中应当有所偏重,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JAVA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科目应当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到了后期,要开始系统的学习软件测试方面的知识,找一些测试书籍来看。

其次,多参与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初步积累编程和测试经验。目前,国内计算机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前做软件开发转行的技术人员;二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高等学院毕业生;三是来自培训机构的专业学员。而企业普遍认为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所以,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该多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取得丰富的经验。为此,我决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争取到软件公司实习,为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10.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十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学习要点

前言:如今的科技迅速发展,人们享受着计算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带来的便利。在新课改下,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何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是高中教学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我国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计算机是实现其发展的基础设备。通过对计算机的学习,使高中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为能在以后步入社会中进行实践运用奠定基础。通过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挖掘潜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新运用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不只是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应用,也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从有了计算机,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也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例如,网上购物较传统的购物方式更省时、省力,受到当下不少人的追捧;网上预订客房、网上订机票、电影票都是现今流行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购票,无需排队,既方便又快捷;再比如滴滴打车软件,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巴士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和银行合作进行移动支付的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有美团外卖软件,解决了人们在没时间去吃饭的问题,是一款用手机叫外卖的软件,对于那些想吃又不愿意出门买的人是最便捷的,只要一个电话,直接预订周边的美食,特别方便。生活中还有许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事例,都在改变着我们以为的生活方式,也突出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二、高中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科技的进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拓展其应用范围。高中生的学科众多、作业量大、学科难度也较大,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在计算机上进行查找。有些高中还利用网络教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关解答,高中生对课本上相关内容的查找,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搜索实现。高中生在学习上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不仅能拓展自身的知识素养,更能培养高中生发散思维,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利用计算机探索问题答案,使其能利用网络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其次,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许多领域利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有序开展工作,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比如说智能化的家用电器、智能化的家政服务等。只有通过计算机的学习才能掌握其操作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生活服务。最后,在工作上多数企业、单位都使用了计算机进行办公,只有学好计算机技术,才能在以后的职场中不会被淘汰。

三、高中计算机的学习要点

(一)初步认识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了解其组建构成是学习的基礎,首先需要知道计算机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信息传播的附属品,第一台计算机(ENIAC)出现在1946年,由美国的科学家冯·诺依曼发明,他也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随后到1957年,计算机进入电子管时代,1964年进入晶体管时代,从1970年迈入集成电路时代发展至今。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计算机包括输出设备、操作盘、存储设备等部分。计算机自身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其发展趋势是由巨型化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

(二)计算机的系统。计算机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构成,这一内容也是高中计算机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两部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到,所以高中生要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2]。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要点是要掌握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系统等,而应用软件涉及办公软件、教学软件等。

(三)计算机的安全。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应用的便利,又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高中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要学会防控计算机的操作风险,掌握计算机的安全操作方法。一方面,计算机在使用上会遭到病毒、黑客的侵袭,导致系统被破坏,重要的信息泄露。由此,在计算机安全的防范上,要注意安装杀毒软件,如360、防火墙、百度查杀等,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体检,将重要的资料进行备份,出入网络端口要进行加密,安装身份认证、指纹识别系统,避免非法用户盗取信息,进行违法操作,从而高中生要学会对计算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3]。另一方面,计算机研究人员开发了大量的游戏软件,这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力,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所以高中生在这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控制力,有规划的合理利用计算机,将精力用在学习上,不痴迷于网络游戏,不被计算机所控制。

四、高中计算机的学习方式

高中的计算机学习主要是在计算机课上。计算机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学习上,教师应多让高中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4]。另外,学校也应多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活动,比如知识竞答、软件设计、打字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希望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道理上,朝着家用化、便捷化的方向迈进,在计算机人员的不断研究下,设计出更多方便人们生活的软件,比如利用互联网能够实现学校图书馆的座位预订、实现医院住院部的床位预订等,使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人们生活服务。

结论:高中阶段是人生转折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只有学好计算机,才能在今后走向职场,走向社会中不会被淘汰。高中计算机的学习要点包括计算机的初步认识、计算机的系统、计算机的安全等,还要掌握计算机的学习重点,真正的认识计算机,并将计算机应用到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生通过学好计算机,使其更好的为学习、生活服务,也为今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发展,增强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伯韬.关于高中计算机学习要点分析[J].才智,2013,21(03):80.

[2]胡凤娟,王万良,王尚志,张思明.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11):36-43.

[3]王娟.分析高中计算机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09):251-252.

[4]张先颖.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要点探究[J].亚太教育,2016,11(08):75-76.

11.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十一

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 每届二个班, 迄今为止已有五届十个班共348名毕业生。其中2005届74人, 2006届70人, 2007届75人, 2008届6 7人, 2009届62人, 毕业生数量相对较为稳定。在院系领导高度重视之下, 经过8年多的建设与发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笔者作为学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 在整理统计2005~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以及就业岗位分布 (因2009届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统计尚未截止, 故未进行统计) 的基础上, 从学校、学院的实际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出发, 结合两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 浅议了提升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应举措, 以期为今后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率分析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4], 统计签约就业率如图1所示:其中斜线阴影部分为毕业生的签约 (含录取研究生) 就业率, 实心部分为研究生录取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 从2005年到2008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虽然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但逐年略有下降 (其中2005至2007三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均略高于当年学校各专业的平均签约就业率, 而2008届毕业生的签约就业率则首次低于学校各专业的平均水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录取率 (升学率) 则逐年上升, 其中大部分考研毕业生选择攻读管理、金融、计算机等学科专业而非数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考研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1.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统计

整理汇总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方案, 统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行业, 另有少数毕业生在贸易、电子通信、机械制造、金融、教育等领域从业, 还有少量毕业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但就业学生专业不对口的状况也比较明显,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工作。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说明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能否找到合适岗位的重要因素。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敲响了警钟, 要想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之外, 还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 着力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早在2003年, 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之后, 就明确提出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笔者认为:这一理念需要紧密联系院校实际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和深化, 从而有效助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1 强基础

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 正因为是数学做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如虎添翼。因此, 强基础就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一方面, 这是本专业区别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主要特征, 另一方面, 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我校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而言, 为低年级学生设置了几乎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完全相同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疑问可以确保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但是笔者常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抱怨本专业所学课程过于枯燥, 整天反复于冗长的数学公式与乏味的定理证明。长此以往, 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进而影响到学院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虽然进入高年级后, 《数学建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实用型课程逐渐开设, 但从时间上来讲似乎晚了一些。许多学生就是在大一大二期间不愿反复学习枯燥的数学基础课程而萌生转专业甚至弃学的思想。因此, 笔者建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竟不是纯理论的数学专业, 在确保为低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同时, 有必要早一些让他们接触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应用型知识, 哪怕只是了解, 这样做既有利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同时也能够早日激发学生的就业与择业意识。

2.2 宽口径

宽口径强调的是专业的教育内容不能过度的专门化, 这与当前“通才教育”[5]的办学理念是相符合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6]。可见,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毕业生在就业时“宜零售, 不宜批发”, 图2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以及近年来部分毕业生考取应用数学、金融、管理、计算机、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既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面宽, 弹性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就业渠道。

2.3 重实践

重实践, 这是因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环节当中都应当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际, 特别是学科最新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实际, 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编程等实践能力的培养[7]。目前,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尚未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完成课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环节, 如只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践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各种IT技能培训班, 能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靠的就是强化的实践, 这很值得高校的思考与借鉴。虽然说“理想化”的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因为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 但稳定的实践基地还是必需的, 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 有侧重

有侧重主要是强调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应避免“万金油”或者“面面俱到”的形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某一或某几个方向来培养学生。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 工、理、管、法、文、经、医 (药) 、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相对于经济、管理等学科, 我校的工科专业优势比较明显。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强化工程背景教育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接口”的知识, 使其理学专业优势能够在工程意识的指导和促进下得以充分发挥。图2所示很明显:目前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工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 笔者认为, 今后这一方向的“侧重”仍需进一步加强。

2.5 创特色

创特色是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需求和院校特色, 在开办专业的过程中办出特色。为此, 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应该充分体现计量特色, 使得专业与行业能有机地融合, 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 同时具有牢固的质量观念、明确的标准意识和较强的计量能力, 应该比其它院校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计量、标准、质量方面的问题更敏感、理解更准确, 对标准先进、计量精确、质量可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自觉的实践。

3 结语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 已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竞争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为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也担负着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 如何更加科学地定位这一年轻的专业,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需要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1) :1~5.

[2]苏丽卿, 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0 (6) :107~109.

[3]周晓晶, 于晓秋, 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242~243.

[4]中国计量学院志 (1996~2007) [Z].2008, 474~475.

[5]瓜荔荔.浅析高校实施通才教育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4) :210~211.

[6]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2006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G].2006.

12.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十二

姓 名:glzy8.com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7-1-7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统计,科研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学·教务管理人员

应聘行业:不限

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首先,感谢贵公司抽出宝贵时间来看本人的简历。本人性格乐观,注重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统计分析能力,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虽是一名应届生,但我会以一颗青春热情、认真负责、不骄不躁的心去对待每一次机会、每一分工作。

工作经历

河北某软件人才实训基地 2009-6至2009-7:测评师

所在部门:测评部

工作描述:在河北某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担任测评师一职,在河北理工大学办事处工作,在职期间主要负责河北省其中两个地区的招生相关工作。本人负责的这两个地区招生情况相当不错,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任务的将近一半。

通过这近一月的工作,使我体会到很多。首先,对于一份工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热忱、自信的心;其次,还要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团队的斗志要始终高亢,遇到困难相互鼓励,共同攻克。

最近任职公司名称保密2008-7至2008-8:实习生

所在部门:统计部门

工作描述:统计本地区的一些情况。

最近任职公司名称保密2008-1至2008-2:员工

所在部门:服装店

工作描述:负责为顾客提供一些本店的服饰,增加光顾的客户,提高顾客的信任度,使新顾客变成老顾客。

教育背景

2005-9至2009-7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

取得学历:本科

校内活动职务描述

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万米长跑,暑期社会实践。

在校获奖情况

2009-2 校级一等奖学金

2008-9 在这一年里获两次校级二等奖学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2007-9 校级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2007-2 校级一等奖学金

2006-9 校级一等奖学金

IT技能

13.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十三

毕业实习大纲

实习类别:毕业实习

周数:5周学分:5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

一、性质和目的本实习是本科第八学期的综合实习。通过七个学期来的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学完了该专业的所有课程,掌握了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设置本次毕业前的实习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后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实习要求及内容

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二是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有选择地在实践中进行强化训练;三是加强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软件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具体实习要求如下:

1、联系校内或校外有关单位进行实习,了解现场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2、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3、写出解决问题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细化各模块,形成有关文档资料。4、对具体各细节开展工作,编写程序,上机进行调试。

5、对于数学类研究方向的实习可以采取讨论班的形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术方向的研讨。

6、数据分析类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熟悉数据采集过程、了解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分析报告等整个数据分析过程。

7、完成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如论文阅读、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5、写实习报告

(1)整理并打印源程序代码或其它文档资料。

(2)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要求,书写毕业实习报告,字数在6000左右。

(3)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对实习内容进行答辩。

(4)对于数学类、数据分析类的实习报告,要求写出详尽的综合报告,按学术报告格式编写。

三、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1、实习时间为5周,安排在第八学期1—5周。

2、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开展需求分析,1周。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3周,在本阶段进行系统设计时,若还需要进行调研的,可以适当抽时间调研。

第三阶段: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及书写实习报告,1周数学类、数据分析类研究性课题的参考上述进度合理安排进度。

五、实习报告与答辩

实习报告与答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目的。

(2)现场调研、收集资料情况与需求分析结果。

(3)系统设计情况,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画出功能模块图。

(4)整理并打印源程序代码或其它文档资料。

(5)毕业实习报告,字数在6000字左右。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答辩。

数学类研究课题的实习报告主要撰写所研讨内容的综合性报告,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比较深入地总结前期所做的工作和整体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六、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1、评分依据:

(1)毕业实习设计过程中参加的情况,着重考察出勤率、主动性和积极性。

(2)毕业实习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的情况。

(3)毕业实习报告书是否按时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

(4)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

(5)若进行了实习答辩,结合答辩情况。

2、评分方法: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评分依据和实习单位的意见给出相应的实习成绩。

3、评分等级:

五级分制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七、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尊重接受方有关工作人员指导,虚心学习。

14.信息与计算科学学 篇十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与国之间交往的频繁,英语已逐渐成为了世界语言。随着一个国家外语人才的增多,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文化的水平速度也随之变快。教育部多次发布文件表示:要在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加强双语课程建设,特别是在化学、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前沿科学领域更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如:教育部亲自指导并组织了双语教学工作;引进外国优秀原版教材;组织人员编写双语教材等。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实行双语教学是必要的。这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又能提高接收专业知识的能力。懂英语并能进行国际交流是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端人才的必需条件。只有开展好该专业的双语教学,才能为我国造就该领域的高端人才,使祖国的发展跟上国际化的脚步。

1 关于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的内容。双语教学是以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双语教学的实质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国家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存在差异。如加拿大人的第二语言是法语,所以在加拿大用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法语进行的教学活动。澳大利亚的母语是英语,所以他们的双语教学是指用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进行的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绝大多数除英语国家外,他们的双语教学就是指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使用英语授课,中国自然也是如此,目的在于学习欧美英语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在欧洲语言丰富多彩,除英语外还包括德语、法语这样的热门语言,所以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但大多还是事实上已成为世界语的英语,这样更方便交流、易加强欧盟国家之间的交往,齐心协力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大的权力、发挥更大的影响。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规划、有系统性地使用包括母语在内的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在课程知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学习上,均能自然的发展、使之顺利成长[1]。

双语教学的主要三种模式是:(1)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之初可以使用母语,而在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科采用外语教学,另外一部分课程则因为学生接收不了而仍然采用母语教学。在中国开展的双语教学就是这种。(2)过渡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后开始时部分或全部地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步转变为全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相对第一种又增加了难度,在中国尚无此条件。(3)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马上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最纯粹的双语教学,难度自然也最大[1]。

(2)双语教学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双语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大脑在形成概念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一个良好的二元文化环境有益于智力发展;两种语言在大脑的语言思维中的相互作用也有益于语言智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我想这几点不少学过外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体会[2]。

除此之外,双语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

(3)双语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双语教学体系中的运用。信息与计算科学本来就是中国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并且现在信息与计算科学最发达的也是欧美英语国家,中国与他们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好英语特别是学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英语,使学生能查阅英语最先进前沿的文献,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3]。

2 双语教学要素

(1)学生。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学生,专业双语教学也是如此。怎样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收获最多呢?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事实上,在一个大学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学提高了难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点,对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状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只要老师会教、职业水平高,再怎么参差不齐的班级都是能教好的。譬如老师要能够将内容讲得明白易懂,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汉语,强调专业用语的英文说法。不求一节课能讲完多少内容,但求能将重点让学生完完全全听明白。老师要鼓励学生提意见,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能够根据学生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另外,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需要经常上机操作进行实践的专业,所以教师在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是比较重要的[4]。众所周知,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上,根据接收知识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喜欢你将什么都讲得明明白白、有的喜欢你启发式的讲解、有的喜欢你提问他来回答、有的需要上机实践操作才能掌握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掌握本班学生的不同状况来决定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不同分班进行教学。部分课程可以给学生要不要上双语的选择权。

(2)师资。师资是中国双语教学的一个短板,因为双语教学既要求教师的英语能力,也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更需要这两种能力的灵活运用和巧妙结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小的考验。所以进行双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本校本专业的师资力量[5]。

一支精通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一所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高校都应该注重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6]。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或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在有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相对没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而言一般比较能够胜任双语教学;二是学校自己培养双语教学人才,可以培养骨干英语教师获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位,也可以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三是直接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一般而言,第三种方式效果最好但成本也最高。

当然不是只要经过了选派或培养的教师就能进行双语教学,还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在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上最终能否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特别要提的一点是在道德情操方面双语教师还应该能够以公正、开阔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差异,既不崇洋媚外,也不盲目排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材。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1)原版教材。(2)自编教材。以教学大纲和实践经验为依据,自己编著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英文讲义或教材。(3)双语版,即英文原文+中文注解。在这种类型的书目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教学丛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4)改编版。这个看教师自身的功底,所以没有一定水平的教师不要胡编乱造[7]。

众所周知,英文原版教材比较昂贵,为此可以采取学校补贴学生以及旧书新用等方式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采用哪种教材呢?教育界对此争论不休,各有道理。笔者认为采用哪种教材可以让教师自主决定,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适合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材。选择或改编双语教材可以适当的参考课程理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课程原理”,可以作为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和编制原则。这是一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它主张学科的基本结构构成教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既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又能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1]。假如能较好地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结合上述各因素和教学经验,应该就能够较好地选择或改编好双语教学的教材。

3 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解决好了学生、教师、教材三要素,关键还在于怎样将他们有机的组合,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双语教学体系要构建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教学时间的选择

首先,笔者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大一开始就应该进行双语教学,而不是像通常那样从大三、大四年级才开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属于理科,而且学术性强、专业术语多,这些决定了在用英语讲课时,更多的是用些专业用语,而不是用第二外语。因此在用英语讲课时,废话少,专业英文词汇多,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修为很有好处,也决定了应该从大一就开始专业双语教学。

3.2 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前面的双语教学中提到双语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1)保持型双语教学;(2)过渡型双语教学;(3)浸入型双语教学。笔者建议在大一、大二使用保持型或过渡型双语教学,在大三、大四应该是浸入型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实施浸入型英语教学最好聘请外籍教师,这样效果会更好。

刚开始的保持型或过渡型双语教学即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使用汉语作为辅助讲解,二者有机结合缓解学生接收专业知识和语言转换的思维压力,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就基本上能够适应纯英语教学。

3.3 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所谓的“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之类的提法不是关键所在,关键看教师的修为和具体实践。首先用英语讲课要语速适中、尽量慢点,要能将“深奥”的内容讲得条理清晰、明白易懂。在每节课结束前或在课堂中间的一段适当时间让学生提问或讨论[8]。

并且,双语教学还应该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在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而是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细心讲解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另外值得强调的一个细节是课堂上程序语言应该完全是英文写法,程序的开发环境也应该是英文操作界面。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进行辅助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在国内,双语教学是一个新兴的东西,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但双语教学的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一定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及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分享给广大双语教师。笔者利用自己从事信息与计算科学双语教学工作的便利,发表一些肤浅之见,不求对同仁有多大作用,但聊胜于无,因为双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点点滴滴的努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指导方针。双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需要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沈骑.研究型大学双语教学的新模式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125-128.

[2]赵敏.统筹规划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黑龙江省高校双语教学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4.

[3]杨倩,毛卫华.动物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8):64-66.

[4]许修宏,马广鹏.浅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85.

[5]朱泽峰,叶青.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3-115.

[6]刘徽平.浅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八个要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4):86-88.

[7]曹剑辉.关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及推广应用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8,(4):34-35.

上一篇:监狱副监区长竞争上岗演讲稿下一篇:预祝高考成功祝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