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024-09-15

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精选7篇)

1.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篇一

温暖的师生关系

摘要: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我们肩上还承载着更多的历史责任,培养合格的下一代。韩愈就曾在他的《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不仅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多的应是用我们自己父母般的爱身体力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书育人同时并举,做学生们思想上的领路人。

我虽然来育英这个大家庭才一学期的时间,但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我看来,好象是随时演奏着的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乐,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是师生之间真诚的爱。所以要管理好学生,我认为要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一、要有母亲般的“偏爱”和父亲般的“严爱”

育英学校是一个全托性质的学校,学生住校,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教学管理中,我始终用“与人为善”的爱心和“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我认为对待所有的学生,不仅要有母亲般的“偏爱”也要父亲般的“严爱”。

对待数学课代表和小组长及成绩表现都不错的学生我也是一视同仁,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也绝不手软,因为优秀的学生和班干部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所以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有在父亲般的严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上进的风帆。

二、要给学生大家庭之爱。

法国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像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

三、要给学生充分的可信度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老师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最终达到成绩习惯双丰收。

对于双差生,老师就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

四、激励学生就要多鼓励

我一直对学生讲,在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好生之分,有的只是你比较调皮,你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所以对待捣蛋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对他们的进步要多肯定,以激发他们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爱,会剔除一切不和谐之音;爱,是慰籍心灵的良药;爱,会为学生开辟一片生命的乐土;爱,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醇香。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要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要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2.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篇二

自然万物是美的, 但美的发现需要审美者具备情感的丰富性。有了丰富的情感, 就可以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纵横驰骋, 天马行空, 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象。没有丰富的情感参与, 即使我们登临雄伟壮美的泰山之巅, 沐浴在绮丽柔美的西子湖畔之怀, 搏浪于滔滔的长江之中, 又怎会有深刻的艺术感受和认知呢?李白与朋友汪伦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而当汪伦在桃花潭处为他踏歌送别时, 李白满怀内心的感动即兴吟咏“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深款款, 触景而发, 直抒胸臆。

这些说明, 艺术创作的前提首先就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艺术灵感就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蕴孕并且最终产生。

人们对大自然美的感受、认知的过程, 就是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这种审美鉴赏的思维活动, 主观上要求把自己的情感认知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这就是艺术创作欲望。这种创作欲望的强烈与否, 与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主观上对事物的情感淡薄, 就无法对事物激起审美兴趣,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创作意念。只有对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达到一定的感受认知水平, 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因而使得其作品生动且感人。著名的罗马诗人名言——“愤怒出诗人”正恰是一个经典例子。其实, 诗人愤怒的原因在于主观上情感的专注。由于情感的专注, 使思维主体往往处于如痴如醉的“迷狂”状态。这种情感的高度集中, 使得思维主体对客观意象的感受认识如同被阻塞高涨的江河水一样最终在“灵感”的突破口下倾泻而下。郭沫若在创作《凤凰涅槃》时就是如此。“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人们只有对事物对象倾注饱满的情感, 才会激发强烈的内心冲动——创作欲望。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但面对大千世界, 如何创造性地实现“艺术”的再现和表现呢?这就需要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即社会生活进行情感的系列思维活动。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竹》创作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题画竹》中阐述了画竹的全部过程:

“江馆清秋, 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雾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 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眼中之竹——审美感受;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在这个过程中, 艺术构思当然是最重要的环节, 但它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审美感受的初始化阶段, 自然万物始终还是原始状态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与人类的精神意识活动没有任何的联系, 因而也就不存在反映和再现的问题, 更谈不上进入创作过程。因此, 只有在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情感的主观感受, 即主观上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直觉, 当然这其中自然地凝聚了人们丰富的社会历史的实践经验, 才能催动创作进入艺术构思的阶段, 促进并深化艺术构思的成熟过程。

情感的审美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改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物象, 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不同, 创作主体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进行物象组合, 最后酝酿催化为“其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的艺术构思。

千人百面,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角度观察物象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看作因情感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吧。王国维曾把艺术创作的最高意境称之为“境界”, 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物我相融, 浑然一体, 就是艺术创作的极致效果——“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只有人们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的情感体悟, 才能创作出物我交融的极致境界。苏轼对自然界万物有着特别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这是因为坡公融进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 从而创作出无我之境。

“创造性”是文艺作品的灵魂, 是创作主体对事物的独特情感体悟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曾为此探索不已。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强调“诗家虽率意, 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 得前人所未道者为善也。必能状难舍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然后至矣。”对于那些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 常给人以情真意切的感受。法国近代大雕塑家曾说过:“所为大师, 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罗丹艺术论》) 因此, 艺术创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特定对象有着独特感悟和发现。在此基础上, 再辅以创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优秀的艺术作品才可能产生。

总之, 文艺创作离不开人的情感体验。综上所述,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纸上谈兵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因而充分认识并发挥它的作用, 对促进文艺的创作有着深刻的意义。

摘要: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们的精神领域的体现。艺术家对大千世界的观察与思维活动, 就是审美感受的过程, 因此不可避免地进行着情感体验。情感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的始终。本文从情感的丰富性、情感的主观性、情感的体悟等几方面探析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创作,审美感受,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章利国.《造型艺术美学导论》.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

[2]中川作一著, 贾晓梅译.《视觉艺术的社会心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版.

[3]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3.以情触动 以理说服 篇三

关键词:课堂批评;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57-02

一、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存在的问题

1、没弄清原因批评。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令教师和学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和偶发的事件影响了正常的课堂和班级秩序,针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时常未问清缘由,就盲目地指责。虽然一时平息下来,但是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大发雷霆地把学生批评了一通,结果学生说老师批评错人了。此时教师也会觉得很尴尬。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批评学生,和谐又从何而来呢?

2、不分场合的批评。面对犯了错的学生,教师往往只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未顾及学生的自尊,当众批评学生。如两个同学因谁偷看了谁的日记而在上课时闹了矛盾,教师就在课堂上当众解决他们的事情,解决问题时不免会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偷看别人的日记,看了什么。日记是一个人的隐私,另一名同学本不想让人知道,一个同学偷看他且生气,两人闹矛盾,另一名同学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了他看的内容,他会高兴吗?另外,明知是日记还去看,受批评的同学在其他学生的眼里会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样的批评对两名学生都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而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3、不分轻重的批评。学生犯错会有很多种,犯大错、犯小错,经常犯错的、偶尔犯错的,教师都用同样的力度批评或惩罚。犯大错的学生觉得批评轻了,小错的觉得重了。让学生觉得教师处理事情不够公正,进而使教师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针对性格内向的、性格开朗的学生批评时的语气没有变化。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接受教师此时的严厉,那内向的学生是否会觉得老师蛮横了一些呢?

4、不注重效果的批评。在看到学生有了过错的时候,教师都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没有注重到批评教育后该生的不良行为是不是改正了。例如:某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教师会对其进行说服或其他方式的教育,希望下次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此次教育之后,就不再过问该生的这种不良行为。这样的批评就是不重效果的批评。该生经过教师的一次教育就能改掉坏的习惯固然是好的,倘若不能呢?那第一次的教育岂不是徒劳?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忌讲气话。学生的思想或行为犯了错误,教师生气是难免的,此时,教师最好是放一放,使过激的情绪冷却一下,再对学生进行批评。否则,感情失控,往往会大发雷霆,图一时痛快而疾言斥责,冷静时的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便荡然无存,直到随意夸大或缩小,乱打棍子,全盘否定。这样的批评,不但收不到积极效果,反而引起学生的极度反感,造成师生间不必要的对立。所有这些气话,如一枚毒针,极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学习和思想的进步都受重挫,阻碍了其正常的心理和才能的发展,也使得教育学生的任务归于失败。因此,教师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时,应忌用过火的语言。

2、情理并重。人是有感情的,任何批评不用情感去润滑,只一味硬邦邦地讲理,学生往往能双入耳。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方能入心,只有情理并重的批评语言,才是苦口良药,学生才乐意接受。前面所述老师劝阻学生放飞“纸飞机”的故事就是极好的例证。俗话说:“硬攻不如软取”。这位老师的一番批评话语,是值得称道的,它不是西风凌厉、秋霜肃杀的禁令和训斥,而是风趣幽默,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我否定,接受批评。

3、巧用曲语。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后,不可一味地居高临下粗声大嗓地去责备、训斥,甚至处罚学生,尤其对有一定辨别力的高年级学生,批评时减少直言,善用曲语,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一位教师发现他的学生出现了“早恋”现象时,巧妙地避开这个容易使对方陷入难堪境地并极易引起对方警戒、对抗心理的问题,而向学生讲起了他家乡果园的事情。他说:“我们村周围有大片的果树园,寒往暑来,春华秋实。有一年秋末冬初,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就要落叶的果树枝上竟然又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子。可惜没过了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小时候我每每捧着这些可怜的小果子发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了,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了,是会受到自然规律惩罚的。今天,同学们中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深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班消失了。这种批评,引而不发,曲语侧击,引导学生思考反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没有歧视、挖苦,没有乱扣帽子的压服方法逼迫学生就范,语句充满了善意和温暖,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

4、反话正说。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未必如此。如果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讲究语言的暗示,来个反话正说,就可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而能“利于病”、“利于行”。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堂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个同学伏在桌子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生忍不住说:“老师,我同桌爬在桌子上,什么也没做。”这时,教师机智地说:“做作业以前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可能是他正在冥思苦想哩?相信他考虑成熟后,会提笔做作业的。”这时那位同学慢慢地抬起头来,向老师投去感激的一瞥,拿起了笔。试想,当学生的过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教师若不留情面地嗷嗷批评一通,无疑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导致出现僵局。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准确地把握分寸,巧妙地来个反话正说,给学生铺设下台的梯子,教师的批评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5、不忌重言。重言不是气话。教师的批评,若一味地和风细雨、软声慢语,对错误性质严重、影响面广或一犯再犯的学生,则是不适宜的。此时的批评当公开的则公开,当严厉的则严厉,只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要集中准确,切忌目标不明;批评的态度要愤慨有力,切忌威胁鄙夷;批评的表情要严肃认真,切忌嘻皮笑脸;批评的语言要激烈清楚,切忌含糊其词。要让犯错误的学生及旁人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理解和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某毕业班有这样一位学生,智力不错,可是学习不用心。成绩平平,他觉得反正进不了大学,不如混个文凭找份工作就行了,于是上课不认真听,自习课不见人影,不是下饭馆就是看录像,这就需要老师以“情”触动,以“理”说服,通过严肃的表情,严厉的语调,愤激的措辞实施强刺激,重锤猛敲,促其幡然醒悟:“我真替你难过,一个堂堂男子汉,有聪明的头脑,充沛的精力,却一点没骨气,不争气!想想你的老爹老娘,辛辛苦苦地养你长大,挣钱供你读书,难道你就这样回报他们吗?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必要的文化水平,你现在做不好学生,明天未必会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是非明确、感情强烈的语言信息输入,如一盆冷水,会把学生从庸庸碌碌的状态中烧醒。当然,这种批评的话语,火药味浓烈,且属于正面交锋,教师必须以挽救学生、相信尊重学生、毫无私心为前提,加上入理的分析,入情的肯定,言词恳切,感人肺腑,才不致于失之偏颇。

三、课堂批评的反思与总结

教育批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因此,在实施必要、合理的批评时,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而不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批评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不可体罚,批评也要讲究艺术,着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注意批评与其他教育手段的整合。学生的错误行为中有时也会隐藏一些闪光点,我们要对其进行发掘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批评只是一种手段,批评是表面,平时引申,两者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改正不足。批评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教师说些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教师怎么说(批评的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批评的时机)。当然,被批评者和认识能力、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和心理特征因素,也制约着批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抓住契机,通过选择最佳的批评方式,运用艺术的语言,对症下药。不管采取什么批评方式,其最终结果看是否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目的,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批评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在批评的过程中存在失误,多思考,多探索,恰当而有分寸的批评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才能不失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其错误。

参考文献:

[1] 肖 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131- 132.

[2] 张 勇.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84.

[3]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5年

(上接第147页)角,让幼儿找一找身体上的单双数,并记录下来;投放人体骨架简易图,让幼儿数一数、记一记,人体中的肋骨有几根等;在主题《中国娃》中,将56个少数民族的人物图片投放进去,让幼儿数一数、说一说。

3、本土特色区角的再思考

我们幼儿园的本土特色区角经过多次的展示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和认可,有白水洋黄沙狮子、白水洋小吃、好玩的石头、家乡的竹子、热闹的集市等。在课程的设置和区角的创设上可以说都到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时候。当然定型的时候也出现了弊端了,例如:在区角游戏《小吃一条街》中,幼儿在了解、认识白水洋特色小吃之后,这个本土特色区角成了一个简单买卖的游戏过程了,“你想买什么?”“我想买白水洋馒头”“好的,给”“啊呜啊呜”吃完了,游戏结束了。那如何来保持幼儿的兴趣又能够展现本土特色区角特有的特点呢?

(1)逐步充实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的制定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章可循,规范区角的操作,新的游戏规则就是新的目标指向,让幼儿不再盲目玩或是重复无趣的玩。游戏初期,让幼儿会说小吃的名称,知道它的特点,并让店员学会叫卖小吃;慢慢的会简单交谈交易,找零;然后在交易的过程中加入交谈环节,让买东西的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买,买了以后怎么做?送人还是别的作用;再到顾客要买新鲜的小吃,店员现场制作小吃、浇头面等等。可以根据游戏进行的不同阶段,提出不一样的要求。

(2)与常规区角互动合作

让特色区角活动与其他的常规区角互动起来,例如小吃店在早晨开店时,店员要到集市上购买相应的原材料;也可以是手工区制作的馒头、青团等送到小吃店出售;店员到集市上摆摊买卖;美工去帮忙小吃设计各种小吃的包装盒、包装袋等。这不但丰富了本土特色区角和常规区角相互交集的游戏内容,也再现了真实生活的一面。

(3)班级间互换开设特色区角

在一定的时间后,班级间可以互相调换本土特色区角,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幼儿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大家取长补短,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4)开发本土课程,丰富特色区角内容

从本土实际出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挖掘更多的本土的、园本课程资源,并相应的开设更多的本土特色区角,一举多得,这也是符合“指南”精神的。

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除了废旧材料的收集,还有主题相关的图片、书籍、调查表格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因为老师的真诚、认真、负责让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也更激起了家长的热情,“众人拾柴火焰高”,家长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家园互动合作的过程中也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沟通。

以上是我们幼儿园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在接下来的继续探索实践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会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总之,区域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课的组织形式,能够让幼儿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自主的玩、自主的学,并与主题相辅相成。真的是“小区角大作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也实现区域活动是课程一部分的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4.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篇四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

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教师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去设计这一环节, 而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去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而走入“做秀”的误区。

2.趣味性。

导入时有意安排的某些富有情趣的环节十分重要, 但选择材料的趣味性一定要健康高雅, 既要满足或者能够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同时, 还必须具有“示范性的审美趣味, ”即不片面追求趣味或为趣味而趣味, 要坚持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 追求品位第一。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进入美好的境界, 走向美好的生活, 去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

3.启示性。

导入时的启示性应该建立在良好的适宜学习的氛围基础之上。教师首先要运用适度的方式,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鼓舞, 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之更加活跃, 同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 由已知到未知, 要“温故”才能“知新”。

4.艺术性。

导入要有艺术性。导入是一种铺垫, 一种情理之中的意外设计;也可以是一种悬念, 一种能调动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安排;更是一种吸引, 一种让人剪不断, 理还乱的割舍不下的挂念……它可以利用现有的丰富数据, 通过教师的适度编排, 演绎出精彩的情境, 体现出彼时彼地, 此时此刻的美感, 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 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心理共鸣, 从而能更好的“调动”其关注力。

二、常用的导入方法

1.简介导入。

这是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这种导人形式较为直接、简洁, 比如在欣赏外国印象派画家的名画。我首先介绍该时期的社会背景, 出现的主要的画家, 然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学生欣赏评述时, 就有了兴趣。

2.故事导入。

罗丹认为: “一种强烈的感情, 闪耀在某一艺术作品中, 这一艺术作品就一定是卓越的”。可以说一节美术课如果充满生机和激情, 这一节课就一定是成功的。如在欣赏罗丹雕塑《巴尔扎克》像时, 我讲述了罗丹雕塑这一杰作的故事:罗丹将巴尔扎克像雕塑完工以后, 请他的学生来观看, 学生们看后, 异口同声地说:老师, 这是一双多么完美的手啊罗丹听后, 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子, 砍下雕塑的手。学生惊诧, 问其何故罗丹平静地说:“我创作的构想是突出大文豪的内心世界, 而不是他的手。”学生再看雕像时, 一个深邃、充满睿智的文学家形象熠熠生光。这样的讲述, 使学生对罗丹的删繁就简的神来之举由衷地敬佩, 从而导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这个“情”来欣赏。

3.情境导入。

所谓 “情”指的是情感, “境”指的是意境。采用这种方法, 是要把“情”融进“境”, 使学生把对某种“意境”的情感调动起来。例如在教“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这一节课时, 我通过多媒体放映优美的环境图片让学生欣赏, 把学生带到一种如画的情境中, 享受大自然的厚爱, 享受人类的巧夺天工。从外国美丽的教堂到苏州园林;从埃菲尔铁塔到北京故宫;从都市林立的高楼到乡村的小区建设。教师引导:“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 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心情舒畅或心旷神怡”, 教师进一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法,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发兴趣, 陶冶情操。

4.教具法导入。

用优秀作品 (可以是印刷品) 和实物等做教具, 突出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 增强观察、思维、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再次发现的探究能力。通过欣赏实物或者课件等教具, 起到培养学生萌发创作联想, 提升探究表现能力的积极作用。例《泥塑》一课,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自己捏的学生熟悉的老师头像, 学生看后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 课堂气氛也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非常强烈, 下面的教学环节就在学生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中完成。

5.设置悬念导入。

对于好奇心、好胜心强的初中生来说, 悬念导人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通过猜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地设置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 有利于自然导人新课学习。课例《纸浮雕——猫头鹰》, 老师说:“今天我给你们猜个谜, 好不好”学生很感兴趣。“睁一眼, 闭一眼, 白天睡觉, 晚上站岗。打一鸟类名。”学生立刻大声说:“猫头鹰!”“对!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浮雕猫头鹰。”谜语虽然很简单, 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6.趣味表现法导入。

创设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动, 如讲故事、做游戏、各种表演展示、创设培养表现能力等最佳的学习情景, 这种“适度的预热”活动, 对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具体的教学内容, 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 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等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产生形象思维和探究继续学习的内心需求, 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问题导入法。

一般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的质量非常重要, 这些问题既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提示, 更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8.综合参与导入法。

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 拓展性是美术学科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它可以拉近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距离, 柔化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参与的方法在导课时如能运用适当, 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譬如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对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有帮助。学科之间的综合一定要以突出本学科特点为主, 也同样忌讳喧宾夺主。尽管有人说“音乐是世界语”, 但美术课导入中的音乐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润滑剂”, 与本课内容必须水乳交融, 和谐共鸣。教师不能随便配一首曲子来点缀或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去插配音乐。在运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引发兴趣、创设再现情境的同时, 千万不要忘记这些都是陪衬, 彰显学科特点才是美术课堂的主旋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 都不应拘泥于一种策略,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状态, 灵活掌握。课堂导入是一门科学, 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采用哪种策略, 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 紧扣教学目的, 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导入法的好坏, 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根据课型特点, 导入要灵活,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5.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篇五

如果,您热爱班主任工作并发至内心地希望用心培育您的孩子们,您会发觉您的生活中充满着震撼心灵的教育故事。

片段一:

跟随着音乐的节拍,气温特别的高,我们班全体同学穿着校服排着队伍走向操场,您可能会问,这是干什么呢?我们系正在组织太极拳比赛。平时,我教育过学生,无论做任何事,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定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同学们,请站好队形!”新上任的体育委员很负责地号召大家站好队。

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律性比较好,只有个别几个学生似乎没有听见体育委员的提醒,仍然我行我素。

这时,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我们班的一位女生曹梅,只见她眼睛东张西望,身体歪在一边,头发披散在肩上,似乎今天并不是精心准备来参加太极拳比赛,为班级争光的,脸上写满了“不情愿与不耐烦”,嘴里时不时地说着,“烦死了!”

此情此景,我内心格外的着急,大家都表现的很好,不能因为她一个人的原因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形象啊,这个孩子一点都没有顾全大局的意识,集体荣誉感淡薄。

于是,我苦口婆心地提醒:“请个别同学克制一下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

说完片刻,似乎缓解了她的行为,但是转头的功夫,她又拿出手机打起电话来,而且聊得挺开心的!

她的这番举动给全班起了不好的影响,于是,我很严厉地对她说:“曹梅,请你把手机收起来!”

她听见了,也觉察到我的态度,但是可能想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她很了不起,装着没有听见老师的提醒,继续打她的电话。

这时,我头脑里立刻浮现出她曾经犯得那些事,想到我们班语文老师曾提醒过我,这个女生将来会成为班上的“刺头”,又想到他以前的班主任对她的评价,我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啊!

于是,我不客气地说到,“曹梅,如果你有特殊情况,请您事先和老师说一声,但是既然参加打太极拳了,请您注意纪律,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班级形象。”

“有什么了不起,我不参加了,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这样!你以为你很好啊,有本事你让我佩服你啊!”

这时,我内心真的很痛心,当初她从以前的班转入我班时,我是很真诚地接受她,让她有机会继续学习,可是,她现在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到很失望。这时,我想起《左传》说到“哀乐失时,殃咎必至”,我是老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事态的发展。

对于曹梅同学的态度,我并没有选择继续和她较真下去。我缄默了一会,她看了看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反思一:

教师是需要用心智育人的,要保持豁达的心态。教师的豁达开朗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融洽。总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地健康心态对待班主任工作,对待学生,而不是恐惧、焦虑、急躁、恼怒、消极、颓废等不良情绪影响自己,打败自己。

曹梅这个孩子脾气暴躁、一激即怒,激动起来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所以,我料到事后她一定会后悔,果真,第二天早读课下,她就主动地找到我。

片段二:

“老师,我昨天真的有点过分了,你看……”

每一次犯了事之后,她都能主动地到我这里来解释很长时间,每次我都会倾听她说很多很多,可是,她为什么每一次都要犯了事之后才能明白道理呢?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今她在学校,作为老师,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原谅她的无理与过失,终究她要离开校园融入社会,到那时,她因脾气再犯事,谁会原谅她呢?

于是,我果断地对她说:“你啊,目前不要急着向我道歉和解释,回去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的问题,以后该怎么办?想清楚了,我们再找个时间好好聊一聊!”

其实,我之所以这样回答她是想看看她是否真心实意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体察一下她的认错态度如何!

反思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老师,我更应该善于换位思考,当学生犯错误本应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刻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特别是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教师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心胸宽广、聪明睿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片段三:

第三天,正好是周末,我们全班聚餐,当天,我和曹梅同学虽说不是坐在一桌,但也算是面对面地坐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啊。那天,全班同学玩的都挺开心的,曹梅的情绪似乎也很激动,说话的声音格外地响亮,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现得特别高调,一点不像犯了事一样,似乎一点心思都没有,而且目光一直回避着我这个方位。我想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还挺复杂的,于是,我走到每一桌去和孩子们碰杯,大家都挺开心的,当我走到他们那桌时,其他同学都纷纷站起来一起碰杯,唯独曹梅没有站起来,而且表现的很倔强,坐在那不做声,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延续下去,我向她微笑了一下,想调动一下她的积极性,可是,她还挺固执的。

于是,我的态度仍然是等待,给予她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想清楚自己的问题。耐心地等待她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与我沟通。

反思三:

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修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千差万别、个性多样的学生问题,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地程度怎样,如实反映出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格外需要有耐心。教师要做到处惊不变,处烦不怒,处忙不躁,方能随遇而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因势利导。切记在学生面前发脾气、暴躁、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第四天、第五天是周末,学生放假在家。

片段四:

第六天,正直星期一我晚自习值班,刚走进教室,我情不自禁地关注了一下曹梅同学的状态,发现曹梅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写作业,时不时将头抬起来看看我,似乎想和我说些什么,但是又将头低下去。我心想,看来,这小孩有点感悟了吧。

晚自习下,曹梅果真来我办公室,主动对我说,“老师,请问你现在有空吗?”

“不好意思,现在手头上有点事,要不明天吧,明晚我们聊聊!你看如何?”

其实,我是有空的,我只是想再一次考验一下她的耐心、诚心!

“那好吧!”

……

第七天,晚自习下,我先回到了办公室,片刻曹梅也跟随过来。

“老师,这是我的检讨书,希望老师原谅我的过失,给我一次机会!”看得出来,她是有备而来的。

“请坐!”我双手接过她的检讨书,轻声地问她,“这几天过得怎样啊?”

“说实话,老师,我这几天很有压力,也想了很多,是我错误在先!”她回应到,头低着,回避着我的目光。

“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真切地向她表示我的意愿。

“老师,首先,我要向您道歉,那天打太极拳时,我不应该违背班级纪律、无视老师的教导,而且和老师顶撞了,我知道错了!”

“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你该如何处理呢?”

“我应该谦虚地听取老师对我的劝告,如果有什么想法,事后再与老师私下沟通,我想老师应该不会拿苦给我吃的。”

听了之后,我觉得这孩子还真开窍了,于是,我向她会心地一笑。

“好的,凭良心讲,老师有没有给你机会啊?”

“有的,那天聚餐,其实我就应该主动地和老师沟通的,是我错过机会啊!”

“好了,事情已过去了,以后自己要学会克制自己,理性地思考问题,不能冲动啊,现在老师可以包容你,将来到了社会上别人会包容你吗?”

“老师,我有一个请求!”

“你说说看!”

“我想在班会课上做一个深刻的检讨!”

这一点,的确让我出乎意料啊,我都没有主动提出这个要求,她倒向我先提出来了,可见这孩子真是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之处了啊。

“哦,你说说,为什么要在班级做检讨呢?”

“第一,一个人犯了错,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告诫自己不要再犯类似错误;第二,我的言行给其他同学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要通过检讨,告诉大家以我为镜,吸取我的教训!”

“很好,看来你悟出来了!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加油!老师会一直支持你!”

“谢谢老师!”

反思四:

谈心,是一门艺术,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触动学生情感、通过语言媒介,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会其中的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在师生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篇六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见仁见智的当下,本论文就中学生班级管理发表了一点个人看法,表达了中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在如今多元化的教育形式里,品德和心理教育已是不可忽视,作为班主任,更要把品德和心理健康放在重中之重,本论文就以此为中心,发表了一些看法,权作和同仁们的一个交流。

关键词:班级管理 自我意识 引导 责任感 充实

中图分类号:G635.1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也是教育的基层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班主任处理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都有可能对学生带来决定一生的影响和向导作用,比如作家三毛,正是因为少年时老师不经意的一次体罚,带来了她一生的阴郁个性。因而,怎么才能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尊敬班主任,崇尚班主任

班主任的个性魅力主要表现在管理风格和健全的人格,管理风格体现出班主任的性格、气质、能力、知识面、幽默感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过个性魅力征服学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崇拜,这样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才有说服力,才能让学生积极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健全的人格不仅能影响学生,还能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处融洽,产生情感共鸣,班主任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精神生活的丰富,深深影响着班级的氛围和发展趋向。

所以说,教师自身的涵养就像春风,像细雨,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渗入学生的言行举止间的。就像一个爱音乐的老师,能引起学生的音乐细胞的苏醒一样,一个全面发展,充满正能量,充满阳光的老师,也能积极的复苏学生的正向发展意识,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来。

2、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平等的相互学习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肯定学生的一些自我行为,并从中发现学生个性差异间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班级分派的一些任务和安排。班级里的一些事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充分发挥特长生和班干部的作用,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管,如班会,教室卫生,课间操,板报,升旗仪式,班里的节日晚会安排等。要积极发现学生中组织能力强者,分工授权,让其发挥特长,带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班级的学习氛围,管理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张弛有度,事半功倍。

现在的教育,尊重,已不只是一个口号,而应是一种行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尊重学生,并不只是一味的顺从和迁就,更不是一味的肯定和鼓励,还代表着惩罚。现在,我们说得太多的是鼓励和表扬,但是,学生并没有因此领情而变得坚强,反而,他们更显脆弱和不堪一击。相应的惩罚和挫折教育,也许才会让他们正在成长着的心灵更强壮一些,也许只有在经历了一些伤痛之后,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滋味和快乐。今天我们也许正是需要这样的一种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这样的一种认可。

3、对于现实班级中的一些问题和隐忧,要积极的引导,做到有趣味的,知识性的,愉悦性的引导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介入,或多或少要受到一些影响,这就需要及时的引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这就需要班主任讲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敢于和自己说真话,并且愿意说真话,然后,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感化学生,使其能够迷途知返,乐意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会产生很多相冲突的状况,这时,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耐心,多给学生一点时间,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去看世界,也许就能更好的发现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和冲突。

4、充实学生内心,让学生不孤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早恋已成为中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班主任,更要以此为重中之重,早恋不仅会影响学习,还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问题。要排除早恋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各扬其长,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树立榜样和方向;二、搞好团结,不孤立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消除抵触情绪,这一点的主动还是在班主任,只有班主任真正关心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主动接近他们,学生才会对班主任老师有足够的亲近感,他们才愿意和老师交流。三、多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学生的荣誉感能促使学生为这个团队而努力,并在努力过程中释放出正能量。学生间就能起到相互鼓舞,有效抵制坏情绪,控制早恋现象出现,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责任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心理。

总之,把握好以上的关系,班主任对种种现象客观分析,科学解决,才能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好做强,班级安定了,才能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班级工作做足了,老师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教学,班级各方面成績也就会大幅提高,有了成绩,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更好,工作开展也就更顺畅,收获快乐和成绩也就顺理成章了。

7.动之以情说太后,晓之以理纾国难 篇七

不过,一位老臣撩开历史的帷幕毅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便是触龙。虽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却用动情的游说、入理的劝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思维灵活、洞察心理、能言善劝、忠心耿耿的谋臣形象。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为“语言与沟通”,许多学生不甚理解,通过品读这篇文章,就能很好地感受到语言在沟通中所蕴有的丰富智慧和艺术魅力。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触龙的劝谏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其表现如下:

一、避其锋芒,以关切之情缓解紧张气氛。触龙请求面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等待这个自讨没趣的老臣。不过,太后等来的不是直言劝谏,而是嘘寒问暖。触龙询问太后的饮食起居,闲聊着老人养生的话题,言谈中没有了议政的理性与冰冷,话语里流露着人情的质朴与亲切,如初春丽阳,暖人心间;又如盛夏清风,惬意盈怀。不知不觉的闲谈中,“太后之色少解”,其精神武装开始解除,心头的坚冰慢慢融化,心灵之门也渐渐开启。而此时,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僵局进而也打破了,这就为进一步劝谏赵太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循循善诱、以爱子之情引起太后共鸣。围绕家长里短的话题,触龙先谈自己的年老体衰,继而提出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差使的请求,表达了作为父亲对小儿子的疼爱之情。触龙疼爱小儿子舒祺,而太后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父母爱子,其情一也”,太后为此露出宽慰的笑容,心中也随之产生深深的共鸣。接着,触龙抓住契机,用旁敲侧击的激将法说太后疼爱燕后胜过长安君,顺势将话题引向了“长安君与燕后,太后爱谁更深”的论争,赵太后宠爱长安君甚深,自然愿意同他辩驳讨论,触龙也就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针对赵太后的意思便是:太后如果疼爱长安君,就应该为其做长远的打算。这是劝谏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触龙借此顺理成章地回忆起赵太后哭别燕后并为其祈祷的往事,这一番入心的言语足以让太后为之动情甚或落泪。劝语入心,情动神悟,赵太后明知了爱长安君之“计短”后,便一声允诺,欣然接受了触龙所讲的道理。这正像《古文观止》所评说的:“左师悟太后,句句闲情,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 ”

三、因势利导、以爱国之情纾解赵国危难。俗话说,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触龙以情动人的劝谏已初见成效,但并未真正成功,为了让赵太后彻底心服,最终胜利完成游说任务,触龙又进一步以理劝服。于是,他又不失时机地从赵国的历史说开去,列举了一系列的事实:“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候者,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诸候有在者乎?”通过进一步剖析历代诸侯子孙未能继世为侯的教训,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位尊”、“奉厚”、“挟重器多”,却“无功”、“无劳”。触龙并以此做类比,单刀直入地指出赵太后“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让其坐享其成,肆意挥霍,迟早会使其丧失封爵和土地,进而断送了他本应拥有的锦绣前程。至此,言归正题已到火候。此前的迂回曲折,委婉铺垫,至此一针见血,击中要害。触龙义正言辞地指出:如果太后现在不趁此让长安君为国立功,树立威信,一旦太后驾崩,长安君凭什么保持他在赵国的地位呢?这样深远入理的言辞,其轻重利害,断然分明;其切中肯綮,醍醐灌顶。赵太后虽然一时糊涂,又怎能不听之幡然清醒呢?最后“长安君质于齐”,齐国出兵救赵,赵国危难因此化解。这真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在整篇劝谏之文中,触龙不曾言辞犀利、咄咄逼人,却是绵里藏针,委婉见智,这样一来,文章便在迂回曲折中尽显动人情理,在循循善诱间浸润语言光辉,不禁让人诵读流连,口齿噙香,回味无穷!

【59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推荐阅读:

以理想为题的小学作文08-23

以理解为题演讲稿09-05

以理想为题学生作文模板08-31

上一篇:中年员工的需求下一篇:施工人员管理措施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