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1.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
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究
目 录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引言----------------3
一、社区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现状----------------------------3
(1)社区建设的含义及提出-3
(2)社区现状-----4
二、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5(1)社区工作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5(2)欠完善的交易环境-----------------------------5(3)恶劣的消费环境6(4)私用公共物品现象严重-------------------------6(5)社区人际关系冷漠、关系网络缺乏---------------6
三、我国和谐社区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对策-------------------7 结 论---------------------------8 参考文献------------------------9
论文提纲
序 论:
1、研究讨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通过对社区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 论:当前社区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现状
1、社区建设的意义及提出(1)社区建设的意义(2)社区建设的提出、我国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1)社区工作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2)欠完善的交易环境(3)恶劣的消费环境(4)私用公共物品现象严重
(5)社区人际关系冷漠、关系网络缺乏
3、我国社区建设中问题的治理对策
(1)、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职责的宣传(2)、社区工作者加强与社区群众的沟通,(3)、政府要在充分的调动社区进行自主建设社区的基础上对社
区基础设施的增添及更新。(4)、政府要加强对社区老人的服务力度
(5)、居民要配合社区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结 论:社区建设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准确的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虚心向居民征求意见,科学的制定社区发展政策,认真的实施建设。社区的发展才能得到居民的认同,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才能为社区的建设提供指导。
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究
--以天心区长坡社区为例
【内容摘要】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在第六章第二节指出: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是当前社区工作的当务之急。【1】充分预示了社区的建设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也从侧面证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笔者于2009年3月在湖南省天心区的社会调查中发现社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社区居民的诉求得不到社区居委会的重视,社区的建设发展也得不到居民的支持。且对社区充满怨言。针对此种问题笔者在紧贴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实践报告,希望能通过对社区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研究。能对促进该地社区改革发展、维护社区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区现状 政府工作 社区调查 居民归属感
2009年 3月长沙民政学院受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委托,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对长沙市各大社区开展社区调查,从中了解自国家社区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工作作为保持社会健康和良性发展的基层基础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社区近年来建设的情况。
一、社区现状
在为期两天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天心区长坡社区中社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社区保安服务;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等服务不够全面,存在社区居民不认可社区服务的尴尬处境。环境卫生要求;法律服务;交通安全服务要求基本不具备。社区群众对社区基本没有归属感。社区建设存在严重的不足。
在被调查的70户社区居民中除了7户拒绝回答外,其他被调查住户中有45户居民对社区不满,只有8户居民表示基本满意。同时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所有
被调查居民中竟无一人了解社区工作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工作者能为其提供服务。在接下来的交谈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社区工作者只有在收取一般性的社区管理费用时才会走访社区居民。除此之外,从不踏入居民家中半步。社区也从不开展社区活动,空放着社区场地不用。致使社区居民不认识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居民也缺乏必要的了解,长期的互不沟通,使整个社区缺乏社区本该具有的人情味。
在接下来的走访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这个社区属于老旧社区,许多设施已经陈旧不堪。没有社区幼儿园,有社区医院,但医院看病比大医院还要贵。在走访中笔者还发现社区还有居民养狗养鸡,严重影响了大多数居民的生活。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长坡社区属于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在所调查的70户居民,家中有两位老人的家庭有52户,有12户家中有一位老人,只有6户家中没有老人。可见本社区老年人服务将是社区服务的重中之重。但恰恰是这样一种情况的社区,社区中却没有一项可以供老年人使用的社区设施。这不禁让人感觉到此社区是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宗旨,何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在对社区居民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我们小组调查的70位社区居民中对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状况、社区公共设施、社区交通状况、社区邻里关系、社区生活便利状况的调查中没有一位被调查的居民在调查问卷的“非常同意”栏划下一笔。特别是在社区环境卫生、社区公共设施这两项调查中,分别有63位和57位居民在这两项空栏中划下了不同意的一笔。表明在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大多数对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有所不满。这也证明了此社区在建设中没有真正坚持想社区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使得社区居民对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宣传也不够,从调查中就可以发现所调查的社区居民都不了解社区工作者的性质和工作内容,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不够,缺乏交流和了解。许多受访的社区居民告诉笔者,自己根本不认识谁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的这种脱离群众的行为当然注定不会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
社区居民也不理解社区工作者,不顾其他居民利益,在社区公用土地上养狗、养鸡,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整体形象。也为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政府财政支持不足。也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走访中笔者发现许多居民抱怨社区的建设不够理想,没有可供居民休闲的必备设施。社区服务人员缺乏,社区环境质量不好等问题。这些问题除了社区自己解决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需要当地政府帮助解决的。
社区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服务的重视程度也存在严重不足。长坡社区作为一个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解决好老年人的问题是社区工作者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我们在社区做调查的时候竟没有发现一个适合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而唯一的一个空闲办公室还被用来堆放社区办公室的杂物。
二、造成社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1、社区工作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
社区工作员存在散漫、消极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个别人员存在功利心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成为社区建设中极为不利的音符。在被调查的70位社区居民中我们发现:有54位居民提到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恶劣,办事效率低下,而且社区居委会从来没有组织过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按相关规定,现在各社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按国家工作时间上班,享受国家工资待遇,一天上班八小时。但据调查,这一天中的八小时,在社区工作较多时也只有3—4个小时用于工作,其余的时间大部分用于上网、打牌等娱乐活动,在我们调查期间,看到社区办公室里几名工作人员竟然公开赌博;还有工作人员利用社区资源处理个人事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并非是他们没有正经事情可做,而是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看心情,他们存在一种“反正做不做事都不妨碍自己拿工资,所以能少做点就少做点”以至于办事效率很低。就拿我们请社区主任填写问卷一件事来说,当时找社区主任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社区人员说主任不在,但是没过多久他们的主任就从办公室里出来了。而且这位社区主任对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那份调查问卷也让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为他填写的。由此可见社区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懈怠程度这些社区的不良风气,工作人员的懒散懈怠,使得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很低。
2、欠完善的交易环境
目前,由于社区商业的主要经营者缺乏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经营道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危害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由于工商、5
质检等监管部门的不到位,相当多数的社区市场成为监管盲点,从而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生存的沃土。一些社区经营者采用虚假广告的形式,隐瞒产品真实性能,故意扩大功效,引诱消费者上当;社区中一些餐饮、娱乐等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以各种低水平、低投入、低保障、低安全的路边摊、夫妻店、马路市场、卷帘门商铺、初级农贸市场为主要消费方式的环境经营,无法保证基本的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投入也不够,所提供的产品问题较多,品质难以保障,严重阻碍了社区的和谐建设。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社区大门口有相当多移动小摊。卖臭豆腐的、棉花糖的、卖油条的,种类繁多。虽然都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但还是有很多居民前去购买,主要是为了图便宜,完全忽视了食品本身的安全。
3、恶劣的消费环境
随着社区市场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日益相关的社区消费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在小区中我们看到了:餐饮店、夜市、及其他各类型的小摊点。由于这类商家在发展中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因素,如:污水、烟尘、噪声等,必然对社区消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社区的小型加工装配修理业和小摊贩占道经营,造成了交通拥堵,引发了对社区消费环境的二次污染,有些商家由于规模小,对资源的利用率低或是处于成本方面的考虑,造成了对于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4、私用公共物品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基层的建设,这对社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在,社区工作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电话、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等,为社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但这些硬件设施却几乎成为了工作人员的私人物品,在我们调查的社区中,有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用办公室电话打私人电话,直到我们对社区主任的问卷填写完毕他还在如无其事的继续打。当时我们就估计,在我们的一次采访中,一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用办公室电话打私人电话;国家用于社区更好建设的设备成为私人用品的现象相当严重,助长了工作人员的不良风气,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也成为了社区和谐建设的瓶颈。
然而长坡社区社区工作者显然没有做到或做全以上服务,这才使得社区居民 6
对社区充满不信任,对社区没有归属感。
5、社区人际关系冷漠、关系网络缺乏
我国社区建设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表面看来,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在当前的社区建设中,社区居民间人际关系冷漠,关系网络缺乏,居民参与不足是普遍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社区居民共同意识没有真正形成,也就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淡漠。所谓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指一种“我们的”的意识,一种对居住社区的“家乡”的感觉,这种意识和感觉是社区与社区成员联系起来的最基本的纽带【2】。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社区成员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社区缺乏起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将自己居住的社区看作是自己的,就会出现社区成员不爱护自己社区的环境和公共设施;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利益漠不关心;社区成员间形同路人,少有情感的交流等等,那么,真正的和谐社区建设何从谈起?但如果一个社区成员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社区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们就会表现出对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对社区利益的关心以及对社区环境和声誉的爱护。早在1887年,膝尼斯就提出,传统的农村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信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同甘共苦、默认一致、服从权威并且基于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之上的人际关系【3】。人们关心、爱护这个社区,就是因为人们在这个社区共同体里可获得工作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因而形成了社区成员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看出,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极大地影响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现代社会社区建设的关键【4】。而一个社区成员对自己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高低取决于其基本需求是否能够在该社区得到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社区成员基本需求的满足又取决于社区服务组织的建设、完善及有效运转。
三、针对以上问题所该采取的措施
(一)依照国家民政部正式提出开展社区服务内容的内容,社区工作者必须坚持并认真的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以上各方面的问题。力求做到想人民之想,急人民之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让社区与居民连成一家人。
(二)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职责的宣传,让群众深刻认识到 7
社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更要树立起有困难找社区,有问题找社区工作者的理念。只有这样,社区工作者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区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加强与社区群众的沟通,要经常走访社区每家每户,对社区居民的情况要了如指掌,要多开展社区活动,加强居民之间,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区居民体会到社区是居民的大家庭,通过沟通与交流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四)针对社区居民不理解社区工作者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要及时的传达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耐心讲解,细致劝导。争取使影响社区生活正常的不良行为得到改正。以维护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利益。
(五)政府要在充分的调动社区进行自主建设社区的基础上予以指导及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增添及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社区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的作用。
(六)切实加强对社区老人的服务力度是社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众所周知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未来中国的老人数量将以每年0。01%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增长一个中型市的人口【5】。老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所不容忽视的因素。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老人的照顾,能为社会节省更多的劳动力,同时也能使老人的子女没有后顾之忧,以最大的心力投入工作,建设我们的国家。
在现阶段,随着社区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将越来越着眼于社区的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社区中一般居民即非弱势群体的公益性、福利性服务需求也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引导下,社区服务的发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将不仅仅只拘泥于以上,而是正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社区建设的任务还是任重而道远。只有准确的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虚心向居民征求意见,科学的制定社区发展政策,认真的实施建设。社区的发展才能得到居民的认同,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应该以社区的基本特征为标准,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政府对社区建设的引导和监督,并且结合实际,从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多听、多想、多关注社区居民的动向,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民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来,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认同感作》 作者:刘建军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4-1第2章 价值观认同的困难
【3】《社区和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的主要著作。1887年出版 【4】《社区工作》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9 【5】《中国老年人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2.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城市边缘社区,社区,公共安全
城市边缘社区是我国城市化大背景下一种特殊的地域结构, 是城市环境向农村环境的过渡地带, 是城市功能和农村功能相互渗透十分活跃的地区。它是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的交错区和真空区。由于其人口、经济和社会构成的多元性, 使得大量危险性因素滋生, 严重地威胁着该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建设。因此, 研究城市边缘社区的公共安全问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城市边缘社区的定义及其特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急剧膨胀, “入侵-演替”的景象在城市四周的边缘地带同时或交替上演, 造就了城市边缘带的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 使其成为经济社会的多面体。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学术界较多的提法是城市边缘社区、城市边缘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聚居区等。例如, 陈月从地缘和居民构成的角度认为, 城市边缘社区“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 其成员为来自外地的农民工, 他们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 从事一定的行业, 以地缘、血缘为纽带形成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该社区既不同于城市社区, 又不同于农村社区, 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人群特征及地域位置, 故而称之为边缘社区。又如, 戴宾、杨建从地理位置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给城市边缘区下的定义是,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 或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地带。它是城市在自身的近域推进和广域扩展过程中, 城乡要素逐渐过渡、彼此渗透、功能互补而形成的特殊区域, 具有明显的城乡经济混合增长特征。”
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交叉性。这些社区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产业的非农化和社会成员职业构成的非农化, 但在管理上仍然沿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模式。城市与农村“二元管理体制”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 管理体制交叉, 这构成了城市边缘社区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是动态性。“随着城市的动态发展, 城乡结合部也由城区向外围农村扩展, 城乡结合部位置的动态变化, 导致其人口和经济等诸多要素也呈现动态发展趋势”;三是复杂性。在城乡结合边缘社区内人口构成复杂, 既有农民也有居民, 还有大量的流动性人口, 他们虽多年居住在这一地区, 但真正融入城市中也是很难的。
二、城市边缘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当代中国正处在巨大的社会变迁和“风险社会”阶段, 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边缘社区由于其特有的特征, 在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严重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 特别是在公共安全方面更是对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交叉性的二元体制造成边缘社区的公共安全隐患
1、边缘城市社区居民非农转化不彻底造成其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应享有的待遇。
目前的状况来看, “全国范围内, 除极个别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政府外, 绝大多数这样的社区, 其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贫困救济机制、养老机制、医疗卫生机制等, 都没有跟上非农转化的步伐。虽然住房出租市场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居民的收入来源, 但是, 在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小区内, 居民可供出租的房屋数量毕竟是有限的。”相反, 社区内失业、半失业、隐性失业带来的社会闲散人员增多, 以及随之而起的黄、赌、毒成风, 却是实实在在的治安隐患。
2、从社会治安管理看。
有的城乡结合边缘社区分别由农村派出所和城市派出所管辖, 单从人口管理看, 有的是单一的农业人口, 有的则是既有农业人口也有非农业人口。有的地区则将同一区域内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属城市派出所与农村派出所管辖, 从而形成了交叉型的人口管理体制。这种人为造成的管理体制的交叉性, 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管理乏力, 也形不成“齐抓共管”, 而这正是产生社区案件高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 城市边缘社区的复杂性是对公共安全管理的严峻挑战。
城市边缘社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农居混杂, 外来人口居多, 因此公共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一是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地区, 使得原有的社区管理资源匮乏;二是外来流动人口成分比较复杂, 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低、法律意识差, 受到犯罪分子的引诱后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本地居民有着强烈的排外心理, 对外来人口具有某种不认同感, 双方易引发口角, 甚至是躯体和武力冲突, 所以城市边缘社区成为公共安全高危地带。
(三) 城市边缘社区的动态变化造成社区居民缺乏公共安全参与意识。
城市边缘社区刚刚脱胎于传统的乡村, 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要求相比, 缺乏一个有相当发育程度的公民社会。由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良、不成熟, 自主性、规范性较弱, 对成员的负责性较低, 特别是由于社区成立时间不长, 居民还没有完全摆脱镇村体制的影响, 只是把社区当成居所, 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 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自治的主体, 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公众的公共安全参与意识普遍缺乏。
三、城市边缘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建议
针对上述边缘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 加快地方基层政府改革, 完善边缘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服务各项配套机制
1、打破边缘城市社区行政体制上的“二元管理”模式, 将其纳入城市社区管辖范围, 从而彻底消除管理体制上的交叉性。
同时, 可以把城市社区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边缘城市社区, 突出边缘城市社区“居委会”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公共安全服务中的作用。
2、加快边缘城市社区农转非居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工作。
政府要通过制定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来保护农转非居民的就业安全, 主要涉及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二) 从源头上杜绝公共安全的威胁性因子。
一是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工作。可以从加强综合治理的角度, 考虑由公安部门、用人单位、居住地管理单位和个人等四方共同开展登记工作,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对流动人口的登记造册工作, 用人单位和居住地管理单位负责对在单位工作或居住的流动人口进行内部登记并报公安部门备案, 个人则要及时申报和申办暂住证;二是要对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与重点管理、网络化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对重点人口实行专项管理, 既充分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 又有有效措施防止、防范各种违法犯罪现象。
(三) 建立一个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
建立一个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 有利于日常加强对公众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防范知识的普及, 有利于强化对公民公共道德、公民义务的宣传教育, 有利于提高公众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作为社区公共安全宣传引导系统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利用社区优势, 主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做好日常宣传;二是要配备至少一名的专门公共安全联络员。与其说是公共安全联络员不如说是公共安全辅导员更为贴切。因为这名联络员不仅自身要从事日常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 同时更要担负起社区里答疑解惑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陈月.“边缘社区”的犯罪问题及其控制[J].郑州大学学报, 1997.1.
[2]戴兵, 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4.11.
[3]刘建凤.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安全治理研究[J].理论观察, 2012.6.
[4]沈叶明, 徐颖.边缘城市社区治安问题初探——从社会控制到社区公共安全服务[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6.3.
3.浅谈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篇三
【关键词】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多,易燃、可燃材料广泛地运用于家庭装修。同时,随着电视、音响、空调、电脑、微波炉等诸多现代化家用电器充斥家庭以及天然气、液化气的普遍使用,用电、用气量大大增加,家庭火灾隐患日益突出,消防工作走进社区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搞好社区消防工作,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消防部门工作研究的重点。
1.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规划设计不健全,总体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高层住宅、豪华饭店、综合办公楼等在城市居住小区内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这给小区规划带来了难点,也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因其强烈的烟囱效应而殃及建筑整体,而且这类建筑中人员密度较高,疏散较为困难,故常常会因火灾而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由于对现代居住小区的消防建设缺乏经验,所以在小区消防规划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旦发生火灾,会出现火烧连营的现象。
1.2政府干预严重,消防设施缺乏
大部分小区在建立之前多是由政府招商引资而来的项目,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因此,在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审核方面,地方政府干预过多,使得一些应该设计上的室内外消火栓、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被无情的去掉;另外,某些地区的消防部门在收取开发商的一些赞助费及其它费用后,就降低标准审核,应该设计的没有设计上,复杂的设计变成简单的设计,数量上也减半,从而使得消防设施缺乏。這些都留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1.3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
物业管理公司遇到实质性问题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出一些借口、托词,把矛盾上交或把矛盾转移到上级单位。如某小区室内消火栓损坏,反映到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以原来的开发商在验收时没有通知他们到现场,移交时没有这方面内容为由不改正。另外,很多地产商为解决燃眉之急,边销售边开发边进住,临时搭配班子,注册公司,组建队伍,成立了开发商领导下的物业管理公司。小区开发完毕,物业管理也就延续开展工作,出现问题时开发商与物业管理“一个鼻孔出气”,贯彻执行的不是居民业主的意图和想法,业主的利益得不到维护,涉及居住者与开发商的矛盾时,物业管理公司则站在上级单位的一边帮忙,形成“亲缘式”的局面。
1.4管理标准不一,要求不严
小区少则几千人,大则上万人,甚至十余万人,在小区内居住的人数众多,层次不齐,有的是穷人,有的是富人,有的人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的和小区物业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小区物业公司在进行管理时也存在着差别,针对有着一定社会地位或者与物业公司有着密切联系的住户,在管理过程中,标准较低、要求不严。如在参加消防培训时,这类人往往很少参加,要求配置消防器材时,这类人则可不配,要求整改火灾隐患时,这类人可以不整改,这使得一部分愿意整改火灾隐患,愿意接受消防培训,愿意配备消防设施的住户也攀比起来,变得不服从管理,从而形成了消防安全不关己,漠视消防安全的局面。
2.对社区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社区是公安派出所的直接管辖对象
公安派出所则要切实履行起职责,按照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对村(居)民住宅和三级消防重点单位实施消防管理。因此,在社区建设中,消防工作的内容必不可少。由于基层公安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消防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通过社区消防建设,实施消防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居民和社区自治的原则,共创消防平安社区。
2.2 要确保社区消防工作的资金来源,实施社区消防硬件建设稳步发展
近年来,社会消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消防事业经费也逐年得到增长,但是在进行社区消防建设初期还是普遍遇到了经费紧张的问题。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难以解决老城区新器材投入资金和新建社区设施维护资金。因此,公安部门应建议通过采取政府预算、驻区单位、保险公司和广告公司赞助、物业管理单位和居民家庭出资等措施,筹措消防经费。同时应明确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费中的比例,不足部分可采取适当调节收费标准或共建单位支持的形式加以解决。并可通过协调进一步将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等其他管理规定中,确保社区消防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
2.3 要定期开展查隐患、保平安活动,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组织志愿消防队伍对各家庭住户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对其用火、用电、用气情况,以及电气线路的维修和家庭装修等造成的隐患等进行检查;重点单位和小区物业部门可组织联检互查,不断查改本单位和部门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拆除或改造影响居民安全疏散的防盗窗,消除居民楼梯内的堆积物品,消除地面垃圾、高空障碍等阻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保持安全疏散和消防车道畅通无阻。
2.4 抓好对特殊人群的服务
在社区、城镇逐步建立健全老年人救助网络,为孤寡老人提供包括防火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社区要对老人进行统一登记,按情况实施管理。有子女照料的老人,社居委要与其子女或照料人签订协议,加强其日常对老人日常防火安全管理。没有子女照顾的独居老人,社区应制定特殊保护方案,尽可能为其住地配置灭火器,实行一对一上门或电话服务,定期对老人提供防火服务,如每天定时打电话或上门查看提醒老人注意用火、用电、用气,注意安全。
3.结束语
加强社区消防工作,夯实消防安全基础,是确保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公安消防部门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社区消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需求。“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消防”,通过正在开展的社区消防工作的网络化、正规化管理,社区领导消防安全意识应有所提高,要自觉认识到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抓好消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消防工作视为己任。社区志愿消防员应增强责任心,把从事消防服务当作为群众办好事的善举,对防火宣传和消防检查报浓厚的兴趣,工作不辞辛苦。总之,社区消防组织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各级政府、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彭柱.浅谈如何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J].科学之友(B版),2009,(02).
[2]社区消防安全牵动城市的竞争力[J].北方消,2003,(11).
[3]冯百毓.浅谈社区消防工作[J].上海消,1996,(06).
4.安全社区绩效评估报告 篇四
按照2009年街道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工作报告中所列出的十九个安全促进项目,在各个项目开始实施到2009年底我们促委会绩效考评组对以上各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走访居民群众和实际调查分别给予评估。
下面逐个项目进行分析:
1、家庭预防煤气导管漏气项目
2007年上半年,在翠生、西华社区居委会发生了煤气泄漏现象,5月份工作组得知后及时入户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在炉灶与朔质导管接口处因时间长让火烤的松动了而引发漏气,有的家看见后只是用铁线缠住,过几天还容易漏。对这两个社区居委会中的居民进行了普查,2007年5月前在翠生发生过12起、在西华发生过9起。但未造成人员伤害。由居家工作组负责此项目。
①每年两次请煤气公司技术人员给居民讲解安全使用煤气和怎样预防煤气泄露中毒的常识。进行现场咨询、答疑和实物演示。
②依托各社区居委会每月入户对使用煤气情况进行普查、分类。
③给居民住户发放了苹果形状的温馨安全提示标识。④发现漏气现象时由促委会投资安装防漏气卡。从2007年6月开始就在翠生社区居委会投资了400
多元,给2000余户居民安装了防漏气卡。在西华社区投资了60余元安装了200余户。并制作了2000余份苹果型状的温馨提示标识。
此项目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居民群众反映良好,项目工作组先后投入5000余元为近两万户居民家安装了防漏气卡经过调查评估此项目可继续推进展开。
2、安全养犬项目
2008年7月正义社区居委会范围内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增加了绿地、健身休闲场地,出来到户外活动的居民多了起来,一些居民也纷纷领着狗出来,由此引发了狗随便排泄,狗在人多的时候乱串甚至咬人等 安全问题。三个月时间内平均每天发现狗便15处,发生狗咬人14起(2007年到2008年10月),10月正义社区居委会议事协商会的4名代表就此提出安全养犬的事项,11月居家工作组就此立项。
为维护社区安全环境,防止家庭养犬给居民带来的伤害。2009年底在正义社区居委会成立养犬协会。并沈阳市宠物中心关威老师讲解如何安全养犬的知识。在关威老师现场指导下,学习制作“狗便铲”。由正义社区居委会养犬户代表发出倡议,引起社区居民关注并监督,提醒那些不安全的养犬行为。督促没有养犬证的办理证件。督促没有给犬打疫苗的养犬户打疫苗。
通过此项目的开展,到2009年5月份,正义小区内的狗便现象每天平均只有3处。狗咬人发生了2起。
由于请来了宠物专家讲课和现场演示,很受养犬户的欢迎,正义社区居委会176个养犬户中,有80%养犬户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掌握了安全养犬的知识。
居家工作组对此项目在其他两个社区进行居民调查70%以上的居民对此项目表示赞同,此项目可于2010年开始在街道三个社区内开始推广。
3、平安卫士互助铃项目
针对近些年居民进入楼口及上到缓步台时,有尾随坏人进行抢劫的事件发生,因各种原因呼救不及时,楼内居民互相接触的少,有时敲门也不开的现象。在一楼或不定楼层的居民门上安装互助铃,起到了被尾随人员能够及时得到解救的作用。
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在广泛宣传讲解互助铃的作用,讲解与家用门铃的区别的同时。根据居民家经常有人家庭和愿意帮助人的家庭,确定安装点位。在正义社区居委会11-4#731楼,每个10元,投资200元安装20个。
经工作组阶段性调查和走访居民群众所反馈的效果看,进一步改进互助铃的功能很有必要,也很受居民群众的欢迎,此项目将于2010年在正义社区普遍安装。
4、“文明出行在脚下”交通安全宣教项目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5年,沈阳市由行人或机动车交通违法导致的交通事故高达1607件,平均每天都有一名行人在车轮下丧生,3名行人因车祸受伤!而在这所有悲剧中,高达60%的交通事故是行人乱穿马路所致。而皇城地区地处
中街商圈,人流、车流量较多,高峰时段一二级马路通行压力较大,地区居民横穿马路、不看信号灯、不走斑马线等出行陋习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意识较低,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为提高居民群众交通法规法治意识,由交通安全工作组负责此项目。
以社区、学校为平台成立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对社区居民及学生经常性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由交警部门进行协调指导。并在五个社区两所学校分别设臵了交通安全宣传栏作为宣传阵地。
2008年5月初,组织开展改掉陋习,从我做起、文明出行宣传日活动,活动日当天由街道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在中街主要路口开展交通协勤,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劝阻,同时发放《沈河区文明礼仪手册》、《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品1000余份,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文明出行在脚下”活动开展以来,地区主要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平均交通守法率分别达到了92.69%和94.39%,主要路段行人、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明显下降。
经工作组阶段性调查和走访居民群众所反馈的效果看,此项目受到居民群众的赞同,此项目将于2010年在其他两个社区逐步推进。
5、全程式代办员安全项目
皇城地区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区,目前全街60岁以上老年人7838人。一些老年人,特别是部分高龄空巢老年人在生活中存在因健康、疾病、饮食、意外伤害等造成伤害的情况较为突出。为保证这部分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2007年开展了以老年人为主的,全程式代办员服务的安全促进项目。
从2007年开始,在社会上给5个社区居委会招聘了22名有爱心的人员为老年人做全程服务。
并对代办员每年组织2次家政服务的培训。代办员的进入进出、表现好差依托各社区居委会来管理,到年底进行工作总结。为代办员配备了电话、急救药箱,除正常到老年人家进行走访巡视外,还规定了其它时间老年人随叫随到的工作制度。
我街的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个项目将作为我街持续不断改进的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增减不同的具体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6、生产经营场所“学规程、反违章”安全项目 我街现有1333家大小生产经营单位,经营性质占85%,生产性质主要集中在小加工点上。这些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遵守法律法规上不严格,经营单位有违规用火用电及违章装修现象、“五小企业”存在“三合一”、违章操作等现象。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
负责此项目。
每年六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同时,分别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每个组织一次企业法人的专项学习。两年来把“学规程,反违章”的活动始终贯彻在对企业的检查中。2008年对农民工培训320人,对特殊工种培训办理合格证60人次。2009年对农民工培训达400余人。
与地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2007年签订200余份,2008年签订300余份,2009年签订了1023份。用安全责任书来束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
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三级监管,定期组织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三级管理,一级的16家,二级的850家,三级的222家。建立健全危险源台帐,做好现场检查记录,2007年发现隐患7处,2008年发现隐患9处。2009年发现隐患10余处,对发现的各种隐患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
重点对“五小企业”进行安全检查,重点针对小网吧、小娱乐场所、小旅店、小饭店、小加工点进行安全检查。一是检查“三合一”现象,近三年来取缔了6家,二是检查违章用电、用火的39处,三是督促37家制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四是检查违章操作设备23家。
通过开展此项目,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起,2008年降低为1起伤害,2009年安全生产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0年将把“学规程、反违章”纳入到安全生产长期项目管理之中,提高责任意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各项整治。
7、人群密集场所“防拥挤踩踏”安全项目
经调查和现场观察,中街商业街内街面宽敞,地面较为平坦,两侧的商家装修越来越豪华,平时吸引来的人群在安全容量之内。每年重大节假日,中街商业街的人群密度将会突然膨胀,最高峰时达到过二百万人次。基本上达到了人贴人的程度。在这种密集程度下,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此项目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负责并由中街管理办配合,计划在技防、人防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安全防范。
①2007年下半年重新制定了可行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专门制定了针对中街商业街的人流管控方案。
②充分发挥了监控系统作用,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用广播扩音设备随时向人群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③在东西两个重要出口增加了交警警力防止人车混杂的现象发生。在七个小出口增加了三名工作人员进行人流疏导。
④在人流高峰时,有两支5人组成的警察巡逻队,三支7人组成的行政执法队在步行街中巡逻。随时处理问题及时上报各种隐患。
⑤兴隆大家庭的共享大厅中,当二、三层走廊护栏上
趴着过多人时,安保人员手拉手组成一道人墙,防止人群趴在护栏上出现拥挤跌落现象。
⑥兴隆大家庭局部人员过密时,采取了限制人员进入的措施。
⑦在商场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每个柜台都配臵了备用电源,以防万一。
⑧其它大商场也都按照此措施开展预防。
2006年开始中街建成电子监控体系,在不同部位设臵了22个摄像头对客流进行监测。2009年6月底前,增设了15处带照明的疏散警示标识。2008年前步行街的东西出口人车混杂、兴隆大家庭的前后入口处斜坡、大商场疏散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此项目开展以来,经过现场观测监控系统起到了对人流实地监测的作用,随时掌握了人流量,对预防拥挤踩踏现象起到了保障作用。理顺了对商家的管理权,商家的促销活动都要经过中街商业街管理办公室的批准。通过建立现场信息传播系统,一旦发现危险或感知到危险,经过适当途径及时告知相应警戒人员,大大地减少了人群盲目行动,最大限度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根据中街不断改造的情况,通过分析现场环境条件,进行科学预测现场人员密度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偶然因素和情况变化,随时制定科学应急预案。将专家对中街提出的改进意见,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的进行改进落实。
8、家庭健康监测档案项目
2006年开始,建立了正规的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家庭中成员的各种健康数据资料。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项目,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对居民各种伤害做到了随时监测,也为到各卫生站工作的专家在给居民看病、讲解病情时提供了方便,同时,根据监测的结果为制定安全促进项目、计划提供了依据。到2008年底已建立了5303 份家庭健康档案。到2009年年底达到8000余户。
此项目由居家安全工作组与沈河区医院联手共同操作,该项目经调查的到居民群众的认可,2010年将持续开展。
9、残疾人康复指导项目
街道现有残疾人1232人,占全街总人口数的 2.3 %,残疾人没有条件长期接受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指导,并且目前专业康复机构和人员较为匮乏,多数成年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得不到基本的康复服务。2007年5月街道率先在正义社区、翠生社区成立残疾人康复站,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指导。目前已经有331残疾人参与了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来。此项目在居家安全工作组走访调查后得到残疾人的普遍认同,而且2009年已在全街道普遍展开。
10、维安义工项目
2007年5月,就在社区居委会和中街步行街成立了“维安义工”组织。人员组成是居委会中的楼长、组长、离退休人员,中街商业街保洁人员、雇佣人员。
维安义工人数从2007年九个社区居委会的总人数328
人、2008年初合并为5个社区居委会后的总人数657人,发展到2009年现在的738人。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经在居民群众中调查并综合分析后,此项目开展以来大大起到了治安防范的作用,2010年将在全街道普遍推广。
11、社区监控系统项目
2008年底为了保障居民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在技防上起到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种治安案件的作用,2009年初与区政法委联合在5个社区居委会投资780余万,逐步安装160处监控头。进一步提升地区安保水平,使居民群众得到安全感。
此项目由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组负责,经调查得到居民的好评,2010年将持续开展。
12、高龄老人“一键通”呼叫项目
2008年9月,我街在正义、翠生社区居委会,为高龄老人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十到十五部。“一键通”操作简单,不用记任何电话号码,用户按键就可发送紧急求救信号和求助信号,反应迅速、信息完整,而且按键求救、求助过程中,不发生任何电信费用。“一键通”在部分老年人家中使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反响,2009年底前将在每个居委会根据高龄老人情况,安装十五到二十部。
此项目由老年工作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持续推进。
13、古建筑警示标示改进项目
故宫在申遗前就开始了各种警示标示的改造和增设,提
醒游人在游览中注意安全。以分区、分地段的形式在主要出入口、展室、院落设臵各种安全告示及安全指示标示共计34块。
帅府于2007年完成了报警监控设施建设,共建有监控中心一处,安装监控报警和消防报警探头105个。增设安全疏散标志23处,增加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随时保持畅通。
此项目由工作场所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持续改进。
14、学校消防安全项目
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用各种形式提高青少年防范火灾的能力,提高青少年在火情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2007年下半年以来,发放宣传单1800份,安全手册1110册,制作并悬挂标语条幅55条,展板73块。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提高了学生特别是新入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5、学校(儿童)交通安全项目
2006年为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
16、学校(儿童)食品安全项目
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及水传染病的发生,更好的保证学生们身心健康,减少伤害。
2008年3月开展了主题为“不吃小摊上的不洁食品”的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饮食卫生安全措施,师生提高了饮食卫生健康安全意识,开展此项目仅一年时间,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已从67%上升至95%,有效的控制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21---23项目有学校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在驻区学校的配合下,持续推进。
17、体育健身安全项目
2007年7月以来,在改善小区环境的同时,5个社区居委会分别建立了新的健身场地,项目开展以来,5个社区居委会都有一到两个形式不同的健身小组,参加人数在30人到60人之间。集体运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伤害。
18、健身器安全使用项目
2007年7月五个社区居委会改造后,新建立的健身器材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了方便,但长期暴露在外的健身器材难免会“受伤”,在呼吁居民文明使用健身器材的同时,对损坏的健身器材随时派专人进行维修,对不能及时维修的健身器材增设警示标志,提醒居民请勿使用。
24—25项目有体育运动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继续跟踪推进。
19、家庭饮用水清洁项目
2007年4月翠生社区居委会的一部分居民,反映自来水的水质不好,经工作组与自来水公司协调,每年定期为蓄水池进行清洗,为部分家庭更换了自来水管线,水质明显得到提高。截止到2008年5个社区居委会的部分居民已维修了
自来水管线及清洗了蓄水池,累计受益居民达到6500余户。此项目由涉水安全工作组负责,2010年将继续协调自来 水公司予以推进。
皇城街道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 绩效评估工作组
5.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五
针对网上对城区社区居委会收费的强烈反映,城中办事处按照市委谢书记和朱市长的批示,组成工作专班,对社区居委会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 关于社区居委会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针对网上对城区社区居委会收费的强烈反映,城中办事处按照市委谢书记和朱市长的批示,组成工作专班,对社区居委会的收费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城中办事处辖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近16万。
(一)社区人员组成情况
社区进人由办事处严格把关,真正由办事处开工作关系介绍信的才是社区的正式工作人员,而社区自行聘请的人员则是社区工作者,办事处的有关政策一般是针对社区正式工作人员。现在社区人员数为:小环卫人员73人,离岗休息人员7人,在社区领工资报酬实有201人。
(二)社区的收入及来源渠道
对大多数社区而言,收入来源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1、户籍管理费;
2、门面租金;
3、办事处拨款;
4、市财政拨款;
5、自立名目的收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占据收入大部分的是户籍管理费和门面租金。户籍管理费也不是网上盛传的那样离谱,事实上,社区现在收取的户籍管理费由两块组成,即户口本和人头费,两项相加平均每人每年15元上下,高的20元,低的10元。这一收费项目一直存在,尤其是老居委会,以前也没有文件依据,物价部门也没核定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讲,收取户籍管理费其实也是在政府或物价部门的默许下延续至今。近期,网上发现所谓“升学转户口、结婚开证明要交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帖子,90%以上是因为当事人多年没到户籍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交户籍管理费所致,最长的近20多年,社区利用这个机会追讨,累计起来的数额比较大。2007年,市公安部门将户籍管理权限收回,社区下半年这一块收入基本没有。一是房产过户收费,每次200到400元不等,一是户口的迁移,通常是150到200元不等,这一块收入只占社区全年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大约2万元
(三)社区的开支及开支项目
社区一年正常运转的成本究竟有多大?从支出项目看,一般社区都是这几个项目:
1、社区工作人员工资;
2、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3、小环卫;
4、办公开支(含文印、水电、通讯等)及工作招待;
5、党报党刊征订;
6、为居民办实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非常低,为社区人员购买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老有所养和就医保障问题。目前,10个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社区一年在这方面的支出有4到7万元之间(视投保人数)。而医疗保险则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得以落实,有的社区财力艰难,如古城台、月圆等根本无财力办理,每年医保投入有1至2万元。在社区支出中比重较大的还有小环卫,虽然小环卫工人都是聘请的,但工资和环卫设施是必须投入的,每年各社区在这方面开支,最低是2万,最高近7万。在办公开支中,社区同志都相当节约,一般每年都是1万上下,基本解决办公必需的用电、用水、通讯、交通以及办公耗材等。这里面并不含市直部门移交到社区工作任务完成所需的开支,如文印费、交通费及通讯费。有的部门不仅表格非常多,而且工作量又特别大,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大的检查和考核,但是在布置任务时,他们只发样表(比如市计生局、统计局、民政局),要求社区自己复印,再加上入户调查、电话联系,每个社区每年要贴2万元左右完成这些工作,社区普遍感到不堪其累。在公务招待方面,社区每年都有一些必须的接待,如同辖区单位协商工作,兄弟县市或乡镇社区前来参观,市直部门到社区督办专项工作等,一年下来,平均有2.5万元。
党报党刊的任务性征订和少数部门的摊派性征订,每年每个社区都有6至8千元支出。对于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社区还要挤出资金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如铺下水道、修路、装路灯等,年支出均在3万左右。如此算来,社区运转一年下来至少要30万元。而社区总收入不足30万,肯定会造成赤字。那么,差额从哪里来?这固然是造成社区收费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也是困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调查过程中,很多社区都表示其实不愿意收费,收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很多社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采取变卖固定资产的下策以缓解燃眉之急,这无异于是寅吃卯粮,挖肉补疮!
二、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原因分析从表象上看,社区乱收费好像是收费养人,其实不尽然。在市政府办公室法制科的情况调查中,所列举的数据基本属实,也提供了比较好的参考意见。作为城中办事处,向来都明令禁止各社区私立名目乱收费,还曾委派街道纪工委对各社区的收费名目和标准进行了彻查,设立了举报箱,并就检查结果在大会上对顶风而为的社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限期纠正乱收费行为。客观地说,自2006年以来,各社区乱收费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产生社区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收费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社区极其有限的收入来源和运转支出的巨大剪刀差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虽然收费不能从根本解决社区的运转压力,但是只要有可能的收入渠道,社区愿意去争取。如果真有一天社区靠变卖固定资产维持生存,那么社区的严冬会森然逼近。更何况城区的土地权都收归国有,部分房屋产权由办事处收回,社区并无多余的固定资产变卖——除了门面和办公楼。
二是社区依法享有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26日主席令第21号公布)》(以下简称《居委会组织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而城区的10个社区中,只有5个老居委会由市财政每年拨付2万元,其他社区则没有。相对于年运转支出的30万元,2万元显得是杯水车薪。办事处财政每年用于社区的经费高达四五十万,远远高于市财政,即便这样,也不能解决社区保运转的经费压力。
三是市直部门落实“权随责移、费随事转”原则不力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市直一些部门的社会职能向社区剥离,结果是部门负担减轻了,居民办事方便了,社区任务却加重了。社区承担这些工作任务后,事实上只有责任无权力,只有办事无经费。尤其是计划生育实行属地管理后,城区所有的计划生育工作交付城中,试想,城区200多座商住楼、100多个市直单位的计生工作有多大,而压力都分散到社区,计生部门则由“运动员”摇身一变为“裁判员”。频繁的报表、频繁的检查、频繁的考核让所有社区都感到一年中一大半时间都在忙计生工作,但是经费却没有匹配到位。类似的还有民政低保和优抚工作、统计工作等,不仅牵扯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更加重了社区的经济负担。
四是职能主管部门及物价部门管理“缺位”也是造成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不可忽视的原因。对于社区收费不规范、不合理的情况应该说很早就存在,为什么能延续至今,作为社区居委会职能主管部门——民政局在业务管理上差强人意,真正联系社区也仅仅限于低保和优抚,对如何发挥职能主管部门的应有作用显然不够。而物价部门对社区不规范、不合理的收费应该比较清楚,一直以来既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更没有实行有力的引导和规范。这种“爹不管、娘不疼”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区不规范、不合理收费的风气。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市直部门本该自行收取的费用(像工商部门的门面税金、水利部门的防汛费、计划生育上环节育费等)而委托社区代收,造成了居民的误解。也不排除极个别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乱收费、高收费的个人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等等。
三、意见和建议
要从根本上杜绝社区乱收费,我们认为要从体制上入手,严格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社区的管理。鉴于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供市领导决策参考。一是合理规划社区设置,理顺城区户籍管理。
目前,城区10社区的规模普遍过大,辖区户数2000至6000户不等,社区工作人员平均12人。依照《居委会组织法》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和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加之现在社区户籍管理比较庞杂,城区10个社区工作压力很重。从这方面看,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多的原因,而是社区范围划分过大的原因。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重新划分社区设置,同时理顺城区户籍管理,严格按《居委会组织法》划定户数,配备工作人员。
二是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保障社区正常运转。
《居委会组织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费由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目前城区10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基本得到解决工作人员的工资则一直是社区自收自支。建议政府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按2万/年/社区拨付办公经费,两项相加,每年每个社区约需18万。这样,从源头上杜绝了社区乱收费的可能,社区运转和生存的压力也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是实行社会职能准入,严格“两随”工作机制。
市直部门一些社会职能向社区剥离是大势所趋,但也不是毫无章法。《居委会组织法》第二十条规定,“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应该说,有些市直部门在没有知会市政府和城中办事处将一些工作职能移交到社区是不合法的。同时,应办发[2006]42号文件明确规定“市直机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服务社区的职责,制定完善工作措施,并向社区落实工作经费”,还详细界定了11个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社会职能,并明文规定“市直相关部门要将移交社区的工作按‘费随事转’的要求,向社区划拨适当的办事经费”。因此,社会职能进社区,应由市政府严格把关,须征得城中办事处和社区的许可,实行准入制。职能进社区的市直部门要严格落实“权随责移,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对社区交付职责的同时也要授予相应权力,交办任务的同时也要拨付相应经费,不能“责”“权”脱节、“事”“费”相克。四是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建立社区财力支撑体系。
社区居委会毕竟是居民自治组织,本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政府的财政预算只是保基本运转,而对居民管理、教育、服务的成本还需要辖区共驻共建单位共同负担。几年来,城区10个社区的共驻共建工作一直做得较好,尤其是今年推行社区党建轮值主席制以来,共驻共建的力度更大了,工作更规范了,效果更好了。对建立社区财力支撑体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社会资助、项目服务等,通过发动社区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筹集公益性服务经费。对一些突击性、全局性的工作,比如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廉政文化进社区等,除按照“权随责移,费随事转”原则外,可以和相关职能部门实行签约服务,采取经费包干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让社区由以前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既增强了工作效果,也让社区“以钱养事”,略有盈余。五是划定收费项目、标准,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当收费不是目的的时候,就成为联系群众的一种途径,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社区的众多服务项目中,可以核定若干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政府和物价部门专门发文明确。为居民提供某些项目的低偿服务,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更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6.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一、存在的问题
(一)据了解,我区大部分区域位于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多数社区内的房屋陈旧,系七、八十年代所建,线路老化严重,布局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值此炎热夏季用电高峰期,很容易因负荷过重引起线路火灾。加之有些街巷道路狭窄,甚至存在私搭乱建现象,道路空间堵塞,导致消防车辆无法进入,人员逃生也比较困难。
(二)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不够,在家中和庭院随意乱拉乱扯电线,甚至有些在消防通道堆积杂物,给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一些沿街门店对我们的消防督查工作不配合,多次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阻扰,使我们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消防隐患不能及时发现进行解决。
二、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加大消防安全的督察力度和处罚力度,提高沿街店面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是建议上级有关职能部门能够多为居民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加大对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能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预防以及着火后的紧急处理,自救逃生,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的良好
习惯。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对学校、商场、娱乐场所、在建项目工地等人员聚集地督察及时,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可用,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尤其是要对大型企业、在建项目工地等建立消防登记制度,定期对其消防设施进行督察登记,确保消防安全措施到位,消防器材齐全。
7.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七
农民权益是一个全面、综合、动态的范畴, 主要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等等, 是指农村居民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各种权力和利益。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各种权益逐步得以实现。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也造成了当前农民的权益保护在很多地方还不够到位, 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宅基地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保权益等问题也突显出来。
二、当前新乡市农民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新乡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看, 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确实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探索了一些经验和模式。例如, 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典型的像卫辉唐庄镇, 在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 将村庄怎样建设得更好等问题交由村民讨论决定, 并无条件地让村民参与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 构成村民自建型模式。又如, 坚持迁居社区和扩大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比较典型的是封丘县。该县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 在远离县城和产业集聚区的地方规划了农民创业园, 使农民离土不离乡, 就地城镇化, 让农民迁居社区后能够转移就业, 防止农民因无业“被上楼”“被城市化”, 构成了产业依赖型的建设模式。再如新乡市牧野区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社区建设, 依托电源产业园和民营车辆园区, 加快推进企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以工业的加速发展拉动就业、富裕农民;借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机遇,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推动农民转移就业。
上述这些做法和模式虽然给农民带来了眼前的方便和利好, 但是后续的农民宅基地问题、社区新居的产权问题、相应的社会权益问题, 却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和政策保障, 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使得损害农民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典型的现象列举如下:
1. 农民宅基地权益的保护问题
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来有效保护农民宅基地。农民宅基地权益在法律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不可避免地会在城镇化建设中遭受损害。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 一般情况下, 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最保守估计能节约40%~50%的农村建设用地, 有的纯农区例如封丘县车营社区, 由于是纯农区改造的全高层社区, 他的节地率会达到80%, 这些节约出来的土地绝大部分是源于旧村的拆除和农民宅基地的腾出, 那么这些土地如何处置?由此产生的效益归谁所有?拆迁补偿标准是什么?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 新乡各社区甚至是一个县相邻的社区, 他们的宅基地补偿标准都是不一致的, 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且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这无疑是对农民宅基地权益的剥夺,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农民受教育权的保护问题
教育平等权是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公民在知识型社会生存权的基本保障, 是当前各界都非常关注的民生工程。今年4月, 在笔者参与的调研中, 取得的全市已经入住社区农民的95份有效调研问卷中, 认为需要加强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的有39份, 占总数的41%。群众普遍反映存在的问题是新型社区中交给市场化运营的幼儿园、学校收费高, 希望能建设公办的学校、幼儿园。这个现象就说明我们的一些新型社区在规划时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慎重考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对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的加大, 农民受教育权益日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但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农村受教育者入学机会不平等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在城镇化进程中, 如何使农村教育进一步走向均等化, 如何使农民的观念得到转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真正成为合格的市民、文明的市民, 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3. 农民医疗权益的保护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的不发达和医药费的虚高使得农民有病无处看、有病看不起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也频现报端。虽然我们现在的新农合在农村已经覆盖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在调研中, 认为新型社区应当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专家门诊的占50.5%。对于已参合农民, 相当一部分反映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范围存在距离、就医限制过多, 农民看病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的群众还反映在住进新型住宅社区前, 村干部曾经承诺办理城镇居民医保, 但事后并未兑现。对此, 应真正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 充分尊重参合农民的就医选择权, 减少过多限制参合农民到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条条框框, 真正实行参合患者在本市县区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一卡通, 切实提高参合农民的补偿水平, 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
4. 农民文化权益的保护问题
农民文化权益是农民在社会文化生活过程中应享有的各种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 尽管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提升, 但从总体情况来看, 其实现程度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都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绝大多数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聊天、打扑克或玩麻将, 很少参加体育健身、旅游观光、唱歌跳舞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二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三是农民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村集体较少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缺乏可持续性。非常典型的一例是笔者在卫滨区某乡调研时, 发现其拥有一定藏书的图书阅览室显然已经很长时间无人打理, 其中落满灰尘。当然,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不断强化农民文化权益意识, 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真实让农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5. 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问题
社会保障权益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河南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不仅覆盖面小, 而且新农保、新农合、社会救助保障项目待遇水平低、保障作用有限。以农村养老保险为例, 60岁以上农村老人一个月才60元养老金, 相比较城市低保还有一定距离, 特别是对于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 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非常典型的是笔者在获嘉某社区调研时, 入住社区的农民反映在原来农村老宅居住时, 生活成本很低, 粮食、蔬菜都可以自己种, 燃料就地取材, 水电费用很低。而到社区之后, 一方面生活成本增加了, 另一方面还不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导致对未来生活存在忧虑。群众还反映进入城镇社区居住之后, 城镇派出所登记的人口也从农村户口变更为市民户口, 但是由于政策没有跟进, 大部分地区的群众在医疗、医保、综合补贴等方面仍然无法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尤其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显。
三、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农民利益保障体系的建议
农民权益保护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从调研结果来看, 笔者认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机制。首先在立法层面要进一步赋予农民应有的各项合法权益,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权益保障法》, 明确农民对其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法定权利, 为农民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基础。其次要通过相应的法律运行机制让农民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真正运转起来。近年来新乡卫辉孙杏村司法所通过创新法律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基层农村打理进行法律宣传的同时, 对典型的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纠纷进行人民调解, 建立了专门为农民服务的基层法律服务网络, 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和优质的调解服务。
二是完善农民的持续增收机制。在城镇化过程中, 只有广大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增收,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才能自觉认同并自愿融入到城镇化的实践中去。笔者认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在于:首先, 要加强农民自身的转变, 尤其是思维的转变。要积极培育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全型农民, 要尽快推进农民就业, 实现就地城镇化, 以使农民尽快适应社区的生活方式。其次,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依托经济聚集区、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培育大型自主农业龙头企业, 以促进农民就业。
三是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的公共服务机制。在农民进入社区居住之后, 社区内的各项公共服务应该跟上去, 以使入住群众尽快适应社区生活。然而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在一些群众已经入住的社区中公共服务机制并未跟上去, 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并未享受到城里人应用的待遇, 在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如排污设施不健全, 污水不能及时排除;小区物业跟不上, 大量丢失电动车;路灯不亮;甚至停电、停水等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 但是也折射出我们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公共服务机制的漏洞, 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四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在城镇化过程中针对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组织和自治机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村民对农村公共事务缺乏制度性的决策权的现状, 首先,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其次, 推广唐庄镇村民大会的经验, 在党组织领导下村里的重大事情实行民主决策, 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使农民真正拥有“话语权”, 成为村里的真正主人, 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 也从根本上化解了农村的利益冲突, 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和谐, 唐庄镇的经验及做法值得推广。
摘要:城镇化的过程即“农民市民化”的过程, 在近年来深刻的农村社会变革中, 能否正确处理好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将成为城镇化建设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如何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突出、农民土地等产权尚不明确的背景下, 立足河南新乡市作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的优势, 探索出一套既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好农民权益的措施和机制, 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和着重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权益保护,探讨
参考文献
[1]左停, 李小云, 于华江, 任大鹏.农村发展中的农民权益维护:当前中国农民公民和社会经济权益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
[2]商春荣, 黄燕.农民问题:整体与各分层权益的保护[J].南方经济, 2004 (11) .
[3]韩东林, 马成武.当前中国农民面临的四大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09) .
8.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食品安全 调查 家庭厨房 厨房电器 食材挑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03-01
随着“毒奶粉”、“毒豆芽”、“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 “速冻饺子中的金葡萄会引起食物中毒”、“西瓜打针”、“方便面的油炸面饼会致癌”等一系列的食品谣言也愈传愈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社会公众认为国家应该肩负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虽然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管、市场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但是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相关知识的水平,正确认知食品安全问题。其实,社会公众与其把目光放到国家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如从自身做起,关注家庭食品的选购、储藏和加工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往往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可是这三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威胁,远远超过化学品污染食品带来的危害。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我和同学认识到社会公众对家中食品处理的环节的忽视,2015年9月4日,我们成立了“食新食益”暑期实践小分队,旨在调查和解决家庭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前期大量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家庭厨房中很多细节的忽略可能会埋下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决定走访居民家中的厨房和填写调查问卷来调查居民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关注度。在正式开始调查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召集起来进行了全面的集体讨论会,制定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以及落实了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同时我们查找并整理了与本次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以获得居民们的信任,编写出调查问卷能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到我们的实践中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制作了简洁易懂的宣传手册来科普家庭食品安全的要点并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最终我们以南京仙林为例,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调查,在这八天里我们分别去了鸿运嘉园,香樟园,东方天郡,亚东城这四个小区,共计53户家庭。调查的53户家庭,我们都对厨房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载,在居民填完调查问卷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觉得厨房里最脏的是瓷砖和门窗,因为厨房里大量的油烟会留下很多油渍。可是通过实地考察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我们惊讶地发现门窗和瓷砖根本看不到明显的油渍甚至可以说是很干净。居民们在谈到厨房的卫生的重点时,都会提及垃圾桶、油烟机等可以看到明显污垢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会忽略一些容易滋生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的地方,其实这些地方才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发现,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个砧板,而且砧板的清洁状况差强人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居民家中的砧板和刀具是生熟两用的。大部分居民家中的砧板是生熟不分的,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是在切割生食时,食物中的细菌会残留在菜刀和砧板,若此后又用于切割熟食,细菌则会以菜刀和砧板为媒介直接污染熟食。砧板的缝隙里容易滋生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污染食物,很多家庭直接用生水冲洗清洁,这种清洁根本无法杀死残留在砧板表面的细菌。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居民平时使用抹布后会随手搁在水池边上,只有在抹布使用到坏掉、不能使用的时候才会进行更换,极少数家庭才会定期更换,并对抹布进行一些简单的消毒、清洁处理,通过询问得知居民认为每天都有清洗抹布所以没有必要经常更换。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抹布是厨房里的“隐形杀手”,潮湿的抹布上是各种微生物滋生繁殖的天然培养皿,携带大肠杆菌等其他病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后期我们将从居民家中取得的抹布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经常清洗抹布,将抹布用100度的高温热水消毒杀菌,最好每月更换一次抹布,尽量使用再生纸巾清洁厨房工作台面,抹布只用于擦拭刚洗过的水壶和碟子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厨房抹布还应当按需求分开使用,做到专布专用,避免细菌交叉传播。另外,不少居民家中的碗碟往往是随意叠放的,在这样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其实,碗碟摆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干燥和清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洗碗池旁边设一个碗碟架,清洗完毕,顺手把碟子竖放、把碗倒扣在架子上,很快就能使碗碟自然风干,既省事又卫生。
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中的厨房电器也层出不穷,有关厨房电器使用的相关事项,我们之前做了一些资料收集,但我们实地调查出来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化,家庭中微波炉的使用早已普及,大家都知道微波炉发出的微波对人体的辐射是很大的,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减少这种辐射。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使用微波炉后不会拔下插头,其实即使仅是插着电没有使用,它的辐射相较其他电器也是比较强的,所以在放入食品关上门之后再接上电源使用,在取出前,拔下插头后稍后取出食品,这样就能尽量减少了辐射的影响,同样电磁炉的使用也应当注意这一点。而微波炉的内壁也要时常清洗,以避免污垢堆积污染食品和降低微波炉的使用效率。
家庭食品安全第一点就是挑选新鲜的食材,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在好的食材的基础下,才能做出可口健康的菜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了居民对食材挑选和储藏的了解程度。大家一般在菜市场和大型超市购买食材,大型超市的食材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可是菜市场的食材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挑选食材的知识,然而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人基本了解如何挑选食材,还有一小部分人几乎全不了解。“僵尸肉”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公众再次敲响了警钟,到底我们该如何挑选新鲜的肉类呢?新鲜肉类的表皮干燥有光泽,肉质紧密有弹性,指压后可以迅速恢复原状。经冷冻后的肉也并不是都不新鲜,只要保持原有的颜色,敲击后有清脆的声音且没有异味也是可以购买的。自己家中冰箱贮藏肉类最好提前分装,避免反复解冻,因为反复解冻会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保存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多1至2个月。提到蔬菜水果,想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吧,其实蔬菜水果的挑选也是有小窍门的。很多主妇会认为虫眼多的蔬菜没打农药,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虫眼多说明蔬菜遭虫害一定多,因此肯定要经常打药,严重时打药也难以控制,另外有些害虫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并不能以虫眼多来作为挑选蔬菜的指标。正确的做法是挑选颜色形状正常,无农药味,表面不能太光滑的蔬菜水果。对于新鲜水果蔬菜,食用前应仔细用水冲洗并浸泡半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农药残留,带叶蔬菜最外层的叶片应摘除,水果和瓜果类蔬菜应去皮。
通过我们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家庭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程度很低,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情况并不能抓到重点,对厨房电器的正确使用也缺乏了解,在食材选购环节并没有正确的方法,种种现象说明国民的食品安全知识仍然需要加强,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相信网上流传的谣言,产生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误区。
【社区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社区安全大检查自查工作报告10-17
关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06-26
有创意的社区消防安全广告词08-01
社区安全生产的月工作总结11-14
社区申报“交通安全社区”材料07-09
建设安全社区07-18
社区安全知识08-05
社区建立义务巡逻机制提升居民的安全感07-17
社区消防安全台账08-31
安全社区评价指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