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2024-09-14

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精选11篇)

1.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一

江门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以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以下简称“三医联动”)改革为抓手,在公立医院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强基层、建高地”的总体思路,打造江门医疗卫生新格局,为江门建设成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基本实现,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显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年度增幅低于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区域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9%以下;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5%以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

(三)基本路径。以“三医联动”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政府办医职能,优化运行制度,增强改革合力,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横向整合、上下联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财政补助机制、医保支付方式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经济杠杆,形成对公立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公立医院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内生动力。以健全医药采购制度和强化监管为手段,挤压药品、医用耗材虚高价格,规范诊疗行为,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腾出空间。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1.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或人员总额,逐步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员额制管理。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实行全员聘用,编制备案制和员额制管理人员均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一体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从2018年起,新设公立医院可实行员额制管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公立医院按规定自主行使人员管理、内设机构设置、中层管理人员聘任、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经营管理权限。推进医院自主开展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创新评价机制,分层分类科学制定评审标准,突出职业素养、临床能力和业绩等。(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规范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台山市人民医院、鹤山市人民医院、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我市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单位,于2018年11月底前制定医院章程,2018年底前,其余各级各类医院要制定章程,以章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院长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年薪制和考核问责制,推行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健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和人才培养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3.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等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强化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建设患者放心、人民满意的现代公立医院。(市委组织部、市卫生计生局负责)

(二)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构建强基创优建高地的医疗服务引领机制。

4.推动较强实力医院“建高地”。支持我市有较强实力的三级医院以“建高地”为目标,以创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为抓手,对标省内同类知名医院,在医疗技术、临床人才、科研创新、学科发展、医院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临床、科研、教学、服务能力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持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积极创建全省高水平医院,争创珠西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充分发挥市直医院龙头作用,带动全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市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专科创建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市卫生计生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5.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在硬件方面对标补短板,加快推进强基项目建设,落实“四早一优”(早竣工、早开业、早介入、早筹备,打造优质工程),在软件方便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负责)

6.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公立医院以“托管”等形式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允许公立医院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医提供高端医疗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中心。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鼓励公立医院在职和退休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兼职开办诊所。(市卫生计生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外侨局、市国资委负责)

7.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医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开发、使用评价、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大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加大全科、儿科、麻醉、急诊、妇产、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博士或副高以上高层级人才可采取组织考察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对急需紧缺类人才可采取实操、直接面试等方式组织公开招聘。实施基层人才专项公开招聘,建立完善住院医生、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退休)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岗位)培训。加大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力度,以高年薪为基层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特岗全科医生,依托江门中医药学院扩大订单定向招生培养数量。(市卫生计生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编办负责)

(三)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建立促进分级诊疗的分工协作机制。

8.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鼓励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医联体建设,由市中心医院与江海区人民医院、市五邑中医院与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的医疗集团,逐步实现覆盖市、区、街、村(社区)四级的“1+1+N+N”医疗集团管理。落实以县(市、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县镇一体化管理。鼓励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从2018年起,在台山市探索建立区域医联体编制统筹使用机制,医联体内人员流动不受编制性质限制,由牵头医院统筹使用一类和二类事业编制,经验成熟后逐步推开。(市卫生计生局、市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

9.完善资源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16个紧密型医联体在框架内按照“五统一、四加强、三不变、三推进”的要求进行深度合作,创新实行“合并”式管理,推进统一法定代表人,切实实现人、财、药品、行政、业务等统一管理,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医联体可成立理事会,负责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落实、资源统筹调配、内部分配机制调整等重大事项决策与协调。对医联体内部因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等互有参与业务产生的业务收入、医保基金的结余留用,可按协议约定在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编办负责)

10.落实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要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到医联体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上转患者要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探索双向转诊信息全面网络管理,逐步实现双向转诊病例均通过网络平台操作。到2020年,我市三级医院C、D型病例(复杂疑难、复杂危重病例)比例和三级、四级手术占比争取达到50%。(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建立维护公益性的长效投入机制。

11.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研究制定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保障办法,科学界定政府投入责任。将符合政府保障范围、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公立医院“六项”政策投入(即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以及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任务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财政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落实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规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局负责)

12.改革财政补助方式。逐步建立与公立医院工作量、绩效评价结果等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借鉴深圳市“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做法,探索优化医联体内部的资金管理体制,促进财政资金在医联体内部统筹使用。对医联体中公立医院开展资源下沉、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予以专项补助。在有条件的市(区)积极推进将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纳入财政购买服务范围。(市财政局、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13.巩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各市(区)要对落实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对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严格执行当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补偿途径和比例,台山、开平、恩平三地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落实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补偿到位,并于2018年11月底前把推进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公立医院有序运行。2018年底前全市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全部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负责)

(五)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机制。

14.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市不少于4000个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结算办法,着重提高创新技术的病种分值标准,将日间手术和符合条件的门诊术前检查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范围,对同病同效的中医治疗病例给予相同支付标准。探索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和将紧密型医联体作为医保决算主体进行打包付费。落实医联体内上下转诊连续计算起付标准,上转支付起付标准差额,下转不设起付标准,确保优质资源有效下沉到基层,不断提高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省的规定逐步扩大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15.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有需求的一级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和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面实现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大对骗保、公立医院及医保医师违反法规或服务协议侵占医保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补充医疗保险,支持职工医保参保人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江门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16.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按照省的部署要求,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在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基金“统收、统支、统管”的省级统筹模式,实施一体化改革。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居民医保的补助水平,个人缴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挂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市财政局负责)

(六)加快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科学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17.改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行分级分类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式,对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加快探索推进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方谈判形成价格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根据临床诊疗技术发展和患者需求情况,及时放开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强的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推进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缩小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覆盖面。对于主诊断相同、中医和西医治疗方式均可以达到同等治疗效果的病种,力争实行相同的病种收费标准。对于质量差异小、价格相近的同种高值医用耗材,探索实行纳入医疗服务打包收费,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省的统一部署,探索制订远程医疗收费政策和设立药事服务费,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控费节流等方面的作用。(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18.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通过降低药品、医用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进一步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结构,分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和检验项目价格,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的相互衔接。2018年至2019年,各地每年要至少调整一次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后,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补偿水平达到政策规定的补偿比例,并逐步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中医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不受调价总量限制,落实对儿科等倾斜支持政策。(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七)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机制。

19.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江门市人民医院、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作为我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专项改革试点,重点在优化公立医院薪酬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改革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完善内部薪酬分配办法、拓宽薪酬经费保障渠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加快构建以绩效考核为依托、更好强化公益性导向、体现知识与技术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0.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与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按照“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以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在岗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及医疗行业特点、公立医院职责定位与运行现状,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并建立与绩效考核结果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高层次人才聚集、公益目标任务繁重、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以及需要重点建设的公立医院可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对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人才或急需紧缺人才可单列申报绩效工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1.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公立医院可自主确定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项目,自主确定科研创新收入分配办法,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公立医院应注重内部各类人员收入统筹平衡,推动编制内外人员同岗同酬同待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2.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2019年,结合公立医院人事薪酬改革试点医院的工作经验,逐步在我市推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核定,薪酬水平根据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及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列入财政单独保障。实行年薪制的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不再参与所在公立医院的其他分配,不再从单位领取年薪制以外的薪酬,严禁与所在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23.探索与医联体建设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机制。赋予牵头医院薪酬分配统筹权限,纳入医联体的医疗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由牵头医院统筹确定分配办法,并切实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的倾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财政局负责)

(八)全面推广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采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24.改革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制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探索建立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方式,推行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在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和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相结合的新机制,增强我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优化医药购销领域廉政风险防控,降低药品供应价格,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资委负责)

25.提高药械供应保障能力。健全短缺药品联动会商机制,构建分层监测、分级预警、分类储备、分步应对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对短缺药、基本药、平价药的保障。鼓励公立医院优先承接本省药品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设备的应用。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应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使用。要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纳入可替代原研药的医疗机构使用目录,鼓励按照“优质优选、就近供应、降低成本”的原则进行采购。鼓励优先使用以山区道地药材和岭南特产中药材为原料的药品。加快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在医疗机构建立国产医疗器械评价及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用普及型医疗器械。(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负责)

26.改进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坚持医药分开,落实“两票制”,鼓励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延伸服务,按照依法、自愿、公开、公正原则规范遴选经营企业,提高药品、医用耗材流通配送集中度和可及性。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仓储、调配调剂、分装分拣、温控运输、全程监控等服务,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共建共享,鼓励开展“智能药品自助售卖终端”试点工作,进一步开放处方外配、信息共享、服务外包,借力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零售连锁门店网络及分级分类管理优势,提高患者就诊取药便利性。(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九)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高地,建立智慧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机制。

27.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施互联互通行动,建设江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到2020年,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专网,实现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全覆盖,确保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并逐步扩大民营医疗机构接入范围,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联网上云、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管理居民健康医疗信息。建成完善的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整合健康医疗信息,实现居民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一人一档、连续记录、动态更新、共享共用。建成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转化应用。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局、市市网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负责)

28.实施智慧医疗。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电子病历等临床信息应用水平,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工具,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大力发展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健康咨询、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等服务,优化健康医疗服务流程。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医院管理流程,提升医院管理水平。2018年起在我市探索开展医保移动支付新模式,为参保人提供预约挂号、就诊结算等快捷服务,条件成熟后逐步铺开。(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市国资委负责)

29.发展电子健康服务。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建立开放式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以及家庭健康设备、可穿戴健康设备信息集中到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动态个性化健康评价。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支持居民健康医疗信息自主查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诊疗机构。鼓励建设医生共享平台,支持公立医院在职医师到共享平台多点执业。鼓励二级以上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以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为服务内容,实行线上问诊、线下检查、线下拿药。探索建设处方流转平台,支持医院、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共同参与处方流转、药品配送,推进“医药分开”。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群众提供审方、合理用药咨询和指导等社会化药事服务。鼓励开展网约护理、网约家庭医生等服务,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提供支持。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证照管理改革,实现多证合一、一码通用。(市卫生计生局、市发展改革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网信局负责)

(十)推进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综合监管机制。

30.整合卫生综合监督执法队伍。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整合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中医药、职业安全健康等监督执法职能和队伍,组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队伍,统一行使卫生与健康执法职责。(市编办,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安全监管局负责)

31.加强医疗机构综合监管。推动监管方式向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转变。推动信息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纳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控费和安全监管。(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32.建立监管信息平台。2019年底前,在全省医院和医师执业监管信息系统完成建设的前提下,建立我市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执业医师实行代码唯一制,执业监管记录纳入对医师的诚信评价;实现对辖区内公立医院医疗质量、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使用、医疗费用等运行情况的实时智能化监管,将监管结果应用到公立医院综合评价、院长和科主任绩效考核。(市卫生计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医改领导小组统筹本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市卫生计生局负责本行动方案的检查落实,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在2019年2月底前出台专项配套改革措施,支持指导各市(区)开展相关工作。各市(区)要在本行动方案印发后3个月内,抓好具体落实,细化配套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二)落实财政保障。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政策投入和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任务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财政投入落到实处,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市本级补助资金,并督促各市(区)级财政部门将县级补助资金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促指导。建立督导、评估、问责机制,市卫生计生局牵头建立改革台账,督促各单位按照进度安排,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建立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定期通报和动态调整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

(四)改革评价机制。调整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方式,从注重数量评价向注重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和群众健康水平提升转变。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注重对单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转向对医联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五)做好宣传动员。各地要加强对改革措施的宣传和解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预期,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对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和公立医院管理者的政策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执行力。公立医院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2.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二

1 领导重视, 组织周密, 是做好“三进”工作的关键

我院历任领导对中医药工作都非常重视, 这是近年来能使中医院得到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也是带动与推进本地区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做好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作, 必须要领导重视, 并且还要进行周密的组织。自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以后, 我院领导认真组织学习了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 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三进”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度重视中医药“三进”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 深刻分析了本地区农村中医药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 就本地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 我院制订了《医院中医药技术服务“三进”工程实施方案》, 成立了“三进”工作领导机构, 由分管中医工作的领导重点抓“三进”工作,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也确立了近3年“三进”工作的目标以及每年的实施计划, 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周密、系统的部署, 有计划, 分步骤的推进“三进”工作的实施, 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整个工程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有管理, 确保“三进”方案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 也建立了中医药“三进”实施方案的考核细则, 每年要对“三进”方案中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对出现成效的进行表彰, 对出现问题的要查找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纠正偏差, 确保了“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2 广泛宣传, 让老百姓认识中医药, 并对中医药产生兴趣

自上世纪以来, 西医学的发展是非常迅速, 无论是在检测手段上, 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撞击[1]。相比之下, 中医方面无论是在挖掘, 还是在新技术的开发上都逊色于西医[2], 发展速度也明显滞后[3]。由此, 造成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有所影响, 尤其是年轻一代, 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与认识程度远不如老一辈。这就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中医药“三进”工程的实施, 广泛宣传中医药知识, 让广大老百姓重视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老百姓日常生活与健康的需要, 深入乡镇、村、社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如何使用中医药的预防与治疗。利用余杭区主流媒体进行宣传, 如与余杭丽人广播电台合作, 共同推出了“杏林漫话”专题, 我院派中医专家与主持人一起为广大听众解读中医、漫话中医、感悟中医, 介绍祖国国粹中医的源渊, 余杭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等, 此节目在丽人广播中收听名列前茅。同时, 我们深入农村自然村、社区进行中医中药知识的宣传, 包括发放宣资料、中医药保健处方、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介绍、名中医与中医专家的介绍等。我们还制作了一些中医药方面的宣传图版到农村、社区进行巡回展示。我院还将一些中医优势非常突出的科室制作成宣传片, 在余杭电视台黄金时间滚动播出。通过广泛的宣传, 使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使他们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借助各种载体开展活动, 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 实践中医药

每年我们设计一些“主题”开展一些活动, 特别是利用一些纪念日、节日等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借助这些活动载体, 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又促使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可, 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中医药。例如, 我们与余杭广播电台合作举办了“全民健康 中医护佑”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与老百姓进行互动。活动中我们选派了有丰富经验的中药师与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 为老百姓讲解一些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虫草、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的鉴别常识、浸泡中药材应该用冷水还是用热水、煎中药的时间是多长最为合适等等, 老百姓接触以后, 都感到这些中医药知识非常实用。同时, 准备了许多中医药知识有奖问答、社区群众与医务人员同台表演与中医药相关的节目等, 这样的活动老百姓积极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 大大增强了老百姓对中医药的兴趣与认可程度。又如, 我们深入农村与社区举办中医药咨询与义诊活动, 为老百姓把脉、诊断疾病、体检、健康问答、中医保健等, 也向老百姓推广一些中医药技术, 为老百姓提供各种方式的中医药技术服务。这种形式的咨询与义诊活动, 2009年一共举办了16次, 使农村与社区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增强, 基本上做到小病不出村, 不出社区。特别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在老百姓的认识上有了深刻的转变, 老百姓重视健康, 重视中医药保健以及采用中医药预防疾病等方面也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 区中医院以及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药使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特别是2009年冬季中医保健门诊创下了我院历史新高。

4 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 普及中医药知识

推进中医药“三进”工程, 只依靠中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在大力培养农村、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同时, 还要实行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我们的做法是, 选派有经验中医药人员与专家深入卫生院、卫生室、中医诊所等, 为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技术和知识的指导与培训, 也全面接收乡村医生到我院学习进修中医药技术;与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点对点中医药技术服务支持, 这样既提高了农村医疗队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 也壮大了中医药的技术队伍。

为普及中医药知识, 我们选派医务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009年以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药知识为重点, 开展了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健康教育与中医药知识培训, 进农村、社区举办中医药健康课堂达25场。同时, 我们还在余杭区唯一的报刊——《城乡导报》上, 开设了“跟我学中医”栏目, 每周一期, 由我院杭州市、区级名中医及中医专家进行主讲, 向老百姓传播中医药知识、健康养生知识以及辩证施治等一些中医基础理论,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老百姓传授中医药知识。此栏目开设以后, 关注的读者非常多, 有通过城乡导报热线, 也有打电话到我院, 询问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与问题。甚至, 也有读者将每一期“跟我学中医”栏目剪下来装订成册, 进行系统的学习, 正如读者所说的:这些中医药知识对我们太有用了。可见, “跟我学中医”栏目的开办, 对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锦善.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现状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 2009, 1 (1) :3-5.

[2]安娜, 王笑妍.中医医院营销战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2) :114-116.

3.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三

作总结

2015年惠民中医院中医工作主要是根据辽宁省、营口市有关文件和以中医药专项推进实施方案为工作指导,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满足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我院的中医药工作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中医药工作组织机构和绩效考核机制

我院根据《辽宁省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工作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的总体发展规划、管理评价体系和院长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建立相应工作制度,一把院长负责,统筹规划全院的中医药工作。建立中医药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提升中医药治疗率和饮片使用率,医院通过有关措施鼓励西医科室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规范开展中医药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参与治疗率。

二、按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不断完善科室建设

1、在原有名医堂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标准和周边老百姓的中医需求,开设了中医病房、中医骨伤科诊室、针灸康复治疗室各1个。中医病房目前拥有中医医护人员共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护师1名。医院为满足广大患者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需求,提高科室服务能力,添置了较多设备如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超短波电疗机、磁振热治疗仪等较为先进的理疗康复设备。在科室开展项目方面,除中医诊疗外,还开展了针灸(包括温针电针艾灸等)、拔罐、康复等治疗,对于内科、骨伤科、妇科疾病有较好疗效。中医内科目前还开展冬病夏治(三九贴、三伏贴)、通便膏、冬令滋补膏等治疗。为更好满足广大患者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需求,医院还邀请多位辽宁省名老中医来医院名医堂坐诊,给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病、心脑血管病、老慢支、关节炎、腰腿痛、痛症顽疾的慢性病患者带来福音。

2、我院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培训和考核,医院中医药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中医行业规范来开展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我院的科室基础、病源特点、周边群众需求等不断努力寻求新的方向,目前开展的项目有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诊疗常规及针灸、拔罐、红外理疗等。中医康复科是我院从实际出发,确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医院将创伤性康复、老年病(心脑血管病)康复、中医康复、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医院的特色和优势专科,以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

1、中医师承工作初见成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名老中医师承工作会议精神,开发区卫计委制定了中医师承工作实施方案,在我院遴选出5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我区首批指导教师,并在区内遴选出10名中青年中医骨干为首批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目前该项师承教育工作刚刚开始,主要包括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师承指导老师就学术创新、经验总结和科研课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通过系统的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为推动我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形成良好助力,为全区中医科研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

2、实施中医药技能培训。我院继续深入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已组织和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三期培训班,并且督促西医人员和部分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要求医院将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围,鼓励参加中医培训班,培养壮大中医药人员队伍,指导非中医人员合理应用中成药。在开发区卫计委举办的全区中医三基竞赛中我院孟伟祥、杨红、李娟包揽前三名,推荐参加营口市中医三基竞赛。

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1、我院在中医名医堂、中药房等区域内的设施和内部装修、标识、科室简介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与特色,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烘托中医药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度。

2、我院今年按照有关要求继续认真实施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促进“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的开展,同时积极发挥媒体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印制中医防病知识手册及宣传单向住院患者发放。

五、中药院内制剂的开发与利用

我院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和新医改相关政策的出台,又给医院院内中药制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现在,对于确有疗效并提供5年以上临床应用证明的院内制剂,可以简化审批手续,这无疑为发展中药制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在丁瑞院长的带领下,博览古方,总结经验,先后推出院内制剂如下:

1、宣窍天穹散主治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外伤性头痛。方见通窍活血汤。

2、芪蛭益元散主治脑梗塞(含腔梗),脑出血后遗症(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方见补阳还五汤

3、甘楞建中汤主治各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见甘楞散。

4、化浊消石散主治肾内结石,肾盂结石。方见五淋散。

5、三金化石散主治肝内结石,胆囊结石。方见利胆排石汤。

6、化瘀定痛散主治各种跌打损伤所致肿痛。方见跌打丸。

7、健步坚筋散主治腰脱,腰肌劳损,腰椎退变,股骨头无疽坏死。方见大活络丹、虎潜丸。

8、胜湿三痹散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滑囊炎,创伤性关节炎。方见独活寄生汤。

院内制剂处方均来源于各临床科室名老中医长期实践的经方、验方,其有效性、安全性已经历史的验证,因其安全、有效,而深受患者喜爱,已经形成了“名科带动名药,名药促进名科”的良性循环,临床特色医疗优势非常显著。

六、我院中医科发展瓶颈

4.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四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改善医疗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使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明确目标责任

(一)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相关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开展的统一部署及组织实施。

(二)根据上级部门的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以及工作要求,拟定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步骤,使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

(三)建立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院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科室实行目标管理,明确目标和责任。

二、送医下乡,免费义诊,改善诊疗环境

我院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政府核

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公开医院收费项目和价格,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杜绝了乱收费现象。二是公示医德医风评议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使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够更广泛的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了医德医风的建设。三是公示医务人员执业信息,不仅为患者选择医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接受了社会的监督。

(三)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履行对诊疗服务以及收费标准的告知义务,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改善医疗服务。我院狠抓医院内涵建设,本着评改结合、评建结合的原则,开展科室互评、群众民主评议查摆问题,制订有效措施解决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切实有效的措施转变为长效机制,达到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目的。

(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制定了医院发展规划和措施,明确了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战略。根据我县地域特点和人才优势,加强针炙科、脾胃病科重点专科建设,并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使这些专科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促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我院得到充分发挥,在绩效考核方案和奖金分配方案中给予倾斜。同时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工作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有力保证。

今后,我院仍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各项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院做出贡献。

5.XX医院建设清廉医院行动方案 篇五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委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清廉和健康的建设步伐,打造人民满意的清廉医院,根据《省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市清廉医院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2年市清廉医院建设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2022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廉共建”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医方向,深入践行为人民管医行医,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综合推进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的提升建设,强化整体智治、系统谋划,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深入推进正风肃纪,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行业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力度净化医院政治生态、行业生态,进一步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执业行为,弘扬新时代卫生健康系统职业精神,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提升打造“五个好”清廉医院,为保障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清廉医院建设五年(2021—2025年)行动计划》,依托医共体建设机制,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全面提升,医院党组织功能及政治统领地位持续彰显,现代医院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根本好转,关键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廉洁行医蔚然成风,清廉指数明显提升;积极搭建清廉医院示范标杆,全面带动医院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推动清廉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推进措施

对标省市县委、省市县卫健行政部门对清廉医院的部署,按照创建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清廉医院品牌的要求,运用全省清廉医院创建统一指标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全面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具体行动方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2022年,继续深化实施“双十行动”(创优“十个一”、纠乱“十整治”),积极应用“八廉廿四措”(围绕党建引廉、制度筑廉、管理创廉、文化树廉、监督护廉、执纪保廉、数字助廉、评价促廉8个方面,应用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和工作举措),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行业防腐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系统打造高标准清廉医院,为全面实现医院高质量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全面建立公立医院党组织“15分钟政治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深化医院党的建设,夯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配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完善医院党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不断丰富“红色领航·厚德精医”品牌内涵。推广“支部建在科室上”,积极推进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的创新,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建立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制度,制定清廉医院建设的具体计划和任务清单,分解落实到各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1次分析研判清廉医院建设形势,每年对党支部进行清廉考评。

(二)强化“四责协同”,大力提升集成多元共治合力。

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切实把管党治党责任压紧压实,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位,实现党委主体责任、纪检监察室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统一联动、合力运行,做到履职尽责“不甩手”“不脱手”。全面提升监督效能,着力破解对医院“一把手”及同级监督难题。加强医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配足配强专责监督力量,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分层分批定期业务培训,提高专责监督能力水平。加强医院内部财务、巡查等,以及外部特约监督员、社会舆论等各类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做实做细网格化监督,把监督细化到医院每个科室、各个环节、逐个流程中去,堵全堵实监督死角,以监督推动责任落实、提升清廉医院建设实效。

(三)强化制度建设,突出保证权力行使阳光运行。

切实加强医院防腐系统性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建设由浅向深转变,由单项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推动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敏感领域、问题多发领域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全面建立《医药代表来访备案登记管理制度》,对医药代表进入医院内部与医务人员接洽行为进行预警、监测和及时处理。对《重大医疗设备招标文件第三方专家审核制度》《市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有关规定(试行)》等近期出台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完善。提升医院财务相关制度和内控制度,完善药品、耗材临床使用监测和超常使用预警等各项监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落实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日常和专项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有效促进制度落实。

(四)强化综合管理,着力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能。

医院成立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网格化监督管理的设计和运行,推进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医院党委—党支部—科室”设置网格,医院党委为一级网格组织,各党支部为二级网格组织,以各党支部辖属科室作为三级网格组织。无党员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划入相应二级网格组织,各三级网格可根据实际动态调整,与全院科室架构并行。制定相应工作制度,明确各级网格工作职责,制定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定期召开网格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网格化管理,促进大数据应用管理和网格实体管理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双线监督优化。

(五)强化文化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和谐发展。

贯彻落实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从医)之本,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家训等多种传承活动,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新时代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广泛培育涵养清廉文化,开展清廉文化阵地建设,提升“一院一品”清廉文化品牌,积极营造“清医崇廉”的浓厚氛围。推行“清医讲坛”,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呈现全体医务人员高度认同的医院精神、医院价值观、战略目标、理想信念和服务理念,引导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干部职工归属感、信任感、发展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

(六)强化监督执纪,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聚焦院务党务、服务患者、基建、药械及物资采购、选人用人、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事项领域,将业务范围内涉及的小微权力清单化、具体化,大力推广“四控联动”(经济内审监控、行风作风把控、重点项目管控、信息安全智控)、“五强五定”(定架构强统筹,定人员强队伍,定任务强执行,定机制强效能,定考核强保障)监督法,确保监督不留死角。持续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风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有悖“九项准则”精神及不利于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行为。完善医务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线索通报移送制度,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聚焦疫情防控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清廉医院等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列席会议、专项检查、专题暗访、约谈提醒等方式,常态化监督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纪检监察室针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有计划性的督查暗访,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交叉暗访督导,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七)强化数字监管,积极推进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严格按照《浙江省公立医院清廉建设指数评价管理试行办法》,整体提高清廉医院建设整体智治水平。依托“清医码”监管平台,全面推进清廉医院综合管理,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药械代表接待,形成有预约、有流程、有记录的闭环管理,规范台账登记、举报核查、监管督办、依法查处、反馈答复等程序,最大降低药械购销领域廉政风险。探索构建医院智慧内控信息系统,纳入采购和合同管理、医院综合监管、医保智能审核用药综合监管、DRGs

医疗质量和绩效评价、智慧党建、医德考评等业务一体化管控,推行“统方‘六维’数字分析法”,强化防统方信息系统管理,着力实现权力运行的全程监控、诊疗行为的常态监管。

(八)强化考评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加强医院管理,完善规范、正确、安全有效的医疗机制,严格规范诊疗和医疗服务行为,全面建立医疗质量监管,建立医用耗材、试剂及抗生素使用、收费、检查、用药等诊疗行为负面清单,依照清单标准制定职工“廉洁体检单”。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持之以恒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提高职工的医疗技术、服务、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医院行风建设与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规范全院职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行为,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对所有在岗医务人员及非医技护行政后勤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考评,全面树立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大力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水平。以患者满意度为突破口,定期开展门诊和住院病人、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工作,全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院社会信用度,提高社会认同感,树立医院自身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章程范本》精神和公立医院纪检监察监督执纪的职责要求,医院党委要确保纪检监察部门厘清职责定位,坚持把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正风肃纪、惩腐治贪和责任追究作为主责业务,健全制度,完善措施,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实新时代医院的纪检监察工作。根据《市推进清廉医院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方案》(温清廉医院联动[2021]1号)精神,全面建立由纪检监察室牵头,医务、质管、人事、医保等多部门参与的清廉医院建设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会商研判、重点工作进展通报等工作机制,形成多跨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清廉医院建设宣传力度,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设立专刊,系统持续发布清廉医院建设动态信息,营造良好的清廉医院建设舆论氛围。及时总结、推广清廉医院建设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6.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合力攻坚。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部门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省、市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科学规划,精准发力。以完成普及攻坚任务和顺利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为出发点,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质量和条件保障,找准突出问题,聚焦薄弱环节,集中力量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整体提升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健全机制,注重长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破解体制障碍,建立健全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内涵发展。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给予普通高中一定的发展空间,提升普通高中质量。积极扶持民办普通高中健康发展,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主要目标

到2020

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新建XX县第二高级中学,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数量明显增加,基本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需要,基本消除大班额;职业高中实习实训条件基本完备,产教深度融合;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普及水平。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特殊群体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继续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

(二)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提高职业高中招生比例。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利用高中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

(三)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优化资源配置,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选课走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学费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提升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普通高中课程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职业高中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扩大高中教育资源。

在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分实施建设项目,新建XX县第二高级中学,改扩建XX县第一高级中学,配齐XX县第一高级中学、XX县第二高级中学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扩大职业高中资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积极鼓励支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支持改扩建XX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教学和学生生活类校舍,扩大培养能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改善XX职高基本办学条件。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特殊群体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职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三)完善扶困助学政策。

按照“统筹资源、逐步扩面、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落实普通高中贫困生免学费政策。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继续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学费政策和职高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和“雨露计划”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助学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充分考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办学规模需要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增加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编制,确保学生招得进来,有教师上课。通过特岗教师招聘和事业岗位招聘等方式,增加高中阶段学校教师。加大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职业高中“特聘教师”计划,解决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求。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各乡(镇)优秀的校长、教师纳入到高中阶段学校任教。

(五)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职业高中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办好一批适应我县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探索发展综合高中,完善课程实施、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支持政策,实行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建立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学习困难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帮扶机制,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加快推进招生送生制度改革

一是从2018年开始,高中阶段招生任务按初三上学期在校学生数的100%下达到各乡镇,确保完成普通高中、中职学校送生任务。二是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县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三是积极破解职高招生难题,严格按照《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高中招生录取改革工作的通知》(X教发〔20XX〕X号)要求,积极推进中职招生录取改革工作。加大中职招生宣传力度,实施职业高中招生与送生相结合的制度,落实“六长”送学制,加强对考生升学填报志愿指导,高中阶段志愿填报的宣传面、辅导面、志愿填报率、录取率、入学率达“5个100%”。四是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送到中职学校就读,努力完成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实现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的目标。五是大力推进“升学与就业”两不误的职业学校读书观,全力做好“出口”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增强工作合力。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教育、财政、发改、编办、人社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其他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积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过程指导和督导检查。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支持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支持改善办学条件。编制部门要创新编制管理机制,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提供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和落实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补充、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二)加强督导评估。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向社会公布结果。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评估认定,建立动态监测和复查机制,跟踪普及巩固情况。

7.医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篇七

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地区•关于转发<关于在全地区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地群办发„2014‟71号)文件要求,医院从6月起,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院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整治工作目标

按照地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查纠政治坚强和“四风”突出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规范优质服务、健全长效机制为抓手,以自查自纠、明察暗访、群众评议、查处问责等措施为保障,推动正风肃纪行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实现高效廉洁、服务优质、长效管理、患者满意的目标,为创建三甲医院提供有力保障。

二、整治范围及内容

医院各科室,尤其是窗口科室,着力整治以下问题:

(一)服务态度问题。坚决纠正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待患者咨询漫不经心,接待病人态度生硬,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

(二)工作效率问题。深入整治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现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不落实,业务生疏、程序繁杂、时限过长,久拖不办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三)工作作风问题。严厉整治不执行制度规定,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自由散漫,无故旷工,迟到早退,2

众投诉举报

(六)查处问责(2014年6月-9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坚持快查快办,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公布一起,严格问责追究。涉及违纪违法案件要从快从重查处,做到“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监督部门及相关领导责任。典型案例要实名通报并在媒体曝光

(七)宣传教育(2014年6月-9月)。通过医院宣传平台对专项整治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通过曝光突出问题,宣传先进典型,营造群众参与和支持的氛围。各科室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正风肃纪教育,形成专项整治正能量

(八)公开承诺(2014年6月-7月)。院办要通过阿勒泰日报、新闻网、政府网及廉政网等区内传媒平台以及院内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办事公开等平台及时公布服务承诺内容。行风办要针对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参播“995政风行风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和社会关切问题。

(九)群众评议(2014年6月-7月)。继续开展职工、患者满意度调查活动,并计入医德医风考评档案,在绩效考评中应用评议结果

(十)建章立制(2014年6月-9月)。结合查纠与评议结果进行整改落实,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认真总结经验,推动形成改进作风、源头整治、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四、组织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项整治工作在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由医院办公室牵头,人事科、行风办、纪检委、总务科按分工履行职责,各科室积极配合,组织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二)坚持真查实改。统筹兼顾正风肃纪各项整治行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真改、实改、立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营造“为群众服务、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整治氛围。

(三)落实保障措施。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实行工作周报告制度,各责任科室于每周四前,分别将自查情况以电子及纸质版方式报办公室,跟进落实整治情况。

8.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八

(送审稿)

《重庆市宁静行动主城区实施方案(2011-2013年)》(以下简称《方案》)于2011年2月28日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为确保“宁静行动”的顺利实施,全面完成《方案》中制定的总体目标任务,根据《方案》和《重庆市环保“四大行动”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欧顺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城各区政府,市财政局、经济信息委、教委、城乡建委、交委、公安局、监察局、环保局、市政委、文化广电局、园林局、国资委、政府督查室,重庆海事局、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民航重庆管理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

主城区“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宁静行动”推进办由市环保局抽调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宁静行动”推进制度和机制,协调推进主城区“宁静行动”日常工作;负责督促市级有关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履行“宁静行动”确定的职责,对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宁静行动”项目实施进展和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定期对“宁静行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市级相关部门及主城各区 1

政府应根据《方案》,结合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并分解年度任务到所属相关部门,同时报“宁静行动”推进组备案。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采取多种方式对“宁静行动”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知识、法律法规和工作进展。

1.召开新闻发布会

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宁静行动”的进展情况,各部门实施“宁静行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2.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针对建筑噪声、交通噪声、KTV等群众投诉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建筑工地、文化娱乐场所等应张贴降噪承诺;采取街头宣传、交巡警平台等社会宣传方式分发宣传降噪知识和法规及市级相关部门职责的资料。

3.开展“宁静行动”征文活动

在全市中小学举行“宁静行动”征文活动,以征文形式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通过征文比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环保意识,以学生影响家长、影响家庭,营造“家家关心环保,家家宣传环保,家家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联合执法,从严查处噪声污染行为

完善噪声执法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为,加大对噪声污染行为的查处力度,以严格的监管促“宁静行动”推进。

1.开展机动车违章鸣笛专项执法行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4月,开展机动车违章鸣笛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利用交巡警平台,严格查处机动车违章鸣笛、营运车辆用喇叭招揽乘客、机动车安装高分贝喇叭、民用车安装使用警报器、特种车违法使用警报器等违法行为。

2.开展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5月,开展经营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噪声扰民投诉较多的卡厅、迪吧等歌舞娱乐场所、兼营KTV的酒吧和水吧,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

3.开展高、中考期间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市政委、市工商局、市文广局、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6月,开展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对高、中考考场周围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噪声污染投诉,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4.开展居住区小型企业和物流公司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

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委、主城各区政府)

2011年7月,工商、商委、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居住区小型企业、物流公司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噪声扰民的企业,依法采取限期治理、关停、搬迁或取缔等措施,引导现有物流企业逐步搬迁至内环以外或物流园区。

四、推动重点工程建设,从源头控制噪声污染

降噪工程建设是《方案》重要内容之一,推动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各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是“宁静行动”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手段。

1.推进隔声窗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建委;责任单位:市市政委、市环保局、主城各区政府)

加强隔声窗建设。对主城区主、次干道和其他噪声污染严重路段的临街建筑,结合“立面改造”和“节能改造”等工程推进隔声窗建设,降低对学校、医院、居民楼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交通噪声污染。

2.推进声屏障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市政委;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交委、市建委、市环保局)

加强声屏障建设。以保护敏感目标为原则,在符合城市景观和安全要求、确实有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声屏障建设工程。

3.推进绿化防护带建设工程(牵头单位:市园林局;责任

单位:主城各区政府、城投公司、市市政委)

森林工程实施和主城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道路两侧绿化防护带建设应统筹考虑景观、降噪等功能。为保证降噪绿化效果,合理设计道路两侧绿化防护带的宽度和长度,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搭配密植,以增强降噪效果。

4.推进路面降噪工程(牵头单位:市市政委;责任单位:市建委、主城各区政府、市交委)

市政部门制定主城区道路“白改黑”实施计划,到2012年,主城区主次干道改性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对主城区减速带进行全面清理。对必须设置减速带的路段,减速带材料选择低噪声材料进行建设,减轻噪声对周边的影响。

5.推进公交车更新淘汰工程(牵头单位: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商委、市财政局)

交通部门制定并实施老旧公交车更新淘汰计划,对重点线路的老旧车型开展降噪改造。到2012年,全面完成主城区1700余辆普通公交车淘汰升级工程,更换为低噪声中高级车,车辆噪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五、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督查督办,1.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

将“宁静行动”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主城区创模的主要内容,每年分解下达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区政府,并将任务的完成

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主城区创模督查考核与奖励问责的范围。

2.实行工作会议制度

建立“宁静行动”联席会议制度,由“宁静行动”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每半年召开一次市级机关及各区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宁静行动”推进中的有关问题,部署有关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不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会、现场会、协调会,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协调研究市民关心和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3.完善信息通报制度

各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每月向“宁静行动”推进办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每年年底报送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4.建立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制度

“宁静行动”推进办定期向社会公布“宁静行动”实施进展情况,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市民作为“宁静行动”特约监督员,参与有关“宁静行动”的督促检查工作。

5.完善配套法规,建立长效机制

修订和完善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出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噪声污染防治规定或实施细则;制定机动车噪声检测的有关规定;制定社区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社区新建项目公告、公示和听证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主城区开展房地产项目居住适宜性

9.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九

各区(县)经委、信息委,市级以上开发区及有关企业:

现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重点发展领域,聚焦核心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保重点工作的组织推进和有效落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将加速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化进程,催生大量新型互联网信息服务,带动信息产业格局的整体变革。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不仅是上海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是重构信息产业格局的重要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概念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国际国内IT企业迅速跟进并推动其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云计算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通过网络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将改变传统IT的资源提供与管理模式,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能源消耗。在产业层面上,云计算将推动传统设备提供商进入服务领域,带动软件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催生跨行业融合的新型服务业态,支撑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和提升。

(二)发达国家与知名IT企业正在发力云计算

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部分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软、IBM、谷歌、亚马逊等企业都已推出了云计算相关产品,并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云计算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Salesforce等多家新兴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已成功在欧美证券市场上市,发展势头强劲。

(三)国内已将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国内部分省市和大型企业已开始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北京、广东、无锡等城市率先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入驻,部分云计算平台已开始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部分基础运营商和数据中心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着手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一批新兴互联网企业基于云计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已开始提供服务于产业的云计算基础平台;传统软件企业纷纷抓住产业变革机会,推出面向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也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四)上海在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具备较好基础

上海已建成数字化、广覆盖的信息通信网络,城域网出口在国内率先达到TB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00G。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各电信运营商和独立数据中心提供商,拥有庞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已对各自的基础设施资源启动了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上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大规模应用提供了产业化条件,一批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拓展服务范围。上海的云计算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用户紧密合作,与国际主流厂商同步推出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仍未形成。率先发力云计算产业,占据云计算技术与服务的产业链高端,对上海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1.聚焦自主创新,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云计算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重点,形成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产品在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中的应用,注重与国内各省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和合作发展。

2.聚焦示范工程,引领产业创新应用。坚持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推进,依托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树立行业应用典范。3.聚焦配套环境,健全产业支撑体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抓住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健全和完善云计算相关基地、联盟、标准和实验室,积极营造云计算发展的良好产业环境。

4.聚焦国际合作,加速产业能级提升。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在沪集聚,营造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的产业环境,拓展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上海在国际云计算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上海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即培育十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培养和引进千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三、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发展重点

1.突破虚拟化核心技术。着力研发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优化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实现虚拟机之间的完全隔离与资源的动态调整。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或国外技术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虚拟化技术。2.研发云计算管理平台。着力研发具有资源管理、资源调度、计费等功能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研发软硬件一体化的云存储平台;研发云中间件技术,并推动消息队列服务、文件服务、自服务门户和内部管理工具等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3.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鼓励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与行业信息中心合作,自主研发云计算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新建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

4.鼓励云计算行业应用。组织上海和全国各云计算领先企业,在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云计算示范项目,引导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成本。

5.构建云计算安全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云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转型与提升,打造可靠的云计算生态环境,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形成若干个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优势企业向产业基地聚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三)重点工程 推进六项重点工程,通过探索完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努力将上海建成全国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中心,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1.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机遇,统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聚焦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优先支持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软件企业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再创新,加快研发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软件产品,探索软件服务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覆盖各应用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2.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企业需求的一体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政府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各种信息化应用项目依托云计算基础设施,形成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并具备辐射长三角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3.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引导市、区两级政府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创新电子政务的体制和机制,整合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现有资源,降低电子政务成本,为民众与社会提供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鼓励金融、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市民的各类云计算服务,全面提升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等工业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改造,建设服务于产业链的产品研发和仿真分析等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类促进机构和产业园区,建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减少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信息化投入。

4.产业环境配套工程。充分发挥区县政府在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建设“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组织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应用厂商、相关硬件厂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和用户,成立“上海云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并依托该联盟研究制定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并参与国际和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制定。以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为主体,联合国内外主要云计算技术企业和评测机构,成立产学研用合作的“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依托产业促进机构,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开源社区。

5.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引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领军人才。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联合人力资源认证培训机构,培养千名以上云计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端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与咨询机构合作,对云计算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支持上海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6.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主线,着力加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深化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与云计算相关的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推动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支撑,重点支持云安全技术实现、云计算标准制定,同时按照标准对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评级与认定。通过技术实现与标准制定保障云安全,提升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信任度。

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下,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等,定期组织发布重点示范工程项目并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推动。

(二)完善配套政策

制定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区县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给予房租、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与社会使用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对使用符合条件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联合基础设施运营商,对入驻云计算产业基地的企业给予带宽和基础设施服务费用补贴。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增加云计算专项,优先支持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示范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拓展融资渠道

由市政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联合成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云计算企业提供贷款,拓宽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平台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合作交流

10.综合医院中医药推进行动方案 篇十

一、工作目标

__年深化“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完善治理突出问题各项机制,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移风易俗工作格局,全县各地大操大办、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低俗婚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进一步治理,推动婚丧领域文明礼仪全面开展,探索新时代民族特色婚俗实践,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加大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的治理力度。各乡镇(街道)在__年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工作基础上制定或完善工作方案,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工作清单,进一步强化对辖区内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突出问题的治理,切实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推广借鉴已有宴席办理方面经验做法,在办理范围上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办理标准上倡导“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时不过三”。规范酒席办理的规模和标准,坚决抵制利用办理酒席敛财的行为,防范宴席过程中出现低俗表演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加大力度处理违规办酒情况,加强跨区违规办酒的信息互通和处置,并建立台账和工作日志管理。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等要带头抵制滥办酒席和大操大办,加大曝光和处置力度。(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牵头,各乡镇〈街道〉落实)

(二)开展高价彩礼治理。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做好安排部署,推进治理高价彩礼及防范彩礼走高形势。明确治理主体,摸清本地彩礼情况,结 合年人均纯收入等要素综合考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评估态势和影响因素。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引导作用,加强对群众攀比心理的教育引导,发挥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村两委”成员等群体示范作用。借鉴道真、贞丰、福泉等地零彩礼、低彩礼、治理高价彩礼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本地治理高价彩礼及防范彩礼走高的真招实招,切实降低结婚群体及家庭负担。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推进治理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牵头,各乡镇〈街道〉落实)

(三)加强对封建迷信活动治理。各乡镇(街道)在__年对封建迷信活动治理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理措施。对__年迷信从业人员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管理,落实一对一联系机制,按照每季度至少1次的要求经常性开展教育引导,切实降低迷信活动对红白事操办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本地无相关从业人员的,要对外来人员从事相关活动的情况,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对本乡镇(街道)公共场所管理,尤其要加大对乡村集市、公园、街道等人员聚集区域迷信活动治理力度。由县文明办牵头,对__年排查迷信从业人员较多的乡镇(街道),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教育、活动备案等方式,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理办法,同时适时抽查乡镇(街道)管理台账和迷信活动治理情况。(县文明办牵头,各乡镇〈街道〉落实)

(四)倡导“婚事新办”,实践婚俗新风。开展婚育辅导服务,引导未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组织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活动;为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优生优育、亲子关系、矛盾调处等辅导服务,提供婚盾纠纷预警协调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推动婚俗礼仪创新,创新结婚颁证服务,通过设立室内室外颁证场所、举行颁证仪式、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士证婚等形式,提升新人缔结婚姻认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等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各乡镇(街道)要探索制定符合地区实际和时代要求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婚礼指南,与相关民族学会和专家学者等加强合作,依据我县世居民族传统婚俗,在辖区内开展试点,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民族特色婚俗实践指南,以增强民族特色婚俗实践的仪式感和时代内涵。开展婚嫁陋习整治,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进行整治。鼓励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签署《婚俗礼仪公约》,明确抵制低俗婚闹。提倡一天办清婚事,规定婚宴标准和桌数上限,引导群众厉行节约。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活动,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垂范乡邻、带动群众。(县民政局牵头,县文明办、县公安局、团县委、县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落实)

(五)推行“丧事简办”,倡导文明祭祀。充分尊重群众治丧悼念风俗和需求,落实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关要求,规范丧事办理程序和内容,强化引导约束,规范治丧时限,倡导丧事简办,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72小时)。规定治丧期间用餐人数,有效控制用餐规模,倡导节俭治丧,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减轻多账本、多杀牲畜、铺张祭祀、娱乐表演等导致的群众负担。结合当地群众年均收入及日常用餐标准等实际规定治丧用餐标准,限定每桌菜品最高价格,限定酒席用酒、用烟最高价格,倡导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加强随礼礼金数额引导,降低群众“人情”负担,遏制随礼攀比。规范丧事办理礼仪,简化丧事办理程序,倡导举办追思会等文明治丧方式,抵制丧事办理中低俗演出、封建迷信等不文明行为,治理治丧噪音扰民、沿街抛撒纸钱等陋习。规范治丧场所,引导在当地殡仪服务中心(集中治丧点)举行,不得占用街道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得影响他人正常生活。暂未建有殡仪服务中心(集中治丧点)的地方,鼓励乡镇(街道)、村(社区)利用现有公共场所为群众办理丧事提供便利。要加强对佛道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引导在殡葬改革中发挥正面作用。持续整治豪华墓、“活人墓”,防范问题反弹。在祭祀高峰节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文明节俭、低碳绿色的殡葬理念,教育引导群众不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自觉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倡导低碳文明祭扫。(县民政局牵头,县文明办、县民宗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落实)

(六)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乡镇(街道)要加大力度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确推进计划和重点任务,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全县村容村貌提升。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做好移民搬迁户已拆除房屋的环境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对农村公共厕所的管理维护,做到干净卫生、有水不臭。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治理河流垃圾堆积和漂浮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农户室内环境维护和生活卫生习惯的指导,引导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整治农村户外广告,清理不文明、破旧毁损、过期失效等广告信息,保持视觉上的美观整洁。通过评选“美丽庭院”等方式,加强农户房前屋后环境治理,鼓励种植花草树木等美化环境。加强对乡村公共场所和具备对外接待能力场所的环境维护和形象提升。(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文明办、__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落实)

(七)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志愿黔行”志愿服务。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把党的创新理论、制度优势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宣讲到千家万户。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成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宣讲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组建助农爱农志愿服务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力量,提供上门理发、健康义诊、免费体检等生活便民类志愿服务,提供疫情防控、防火救灾、应急抢险等应急类志愿服务,提供邻里互助、志愿帮扶等互助类志愿服务,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振兴青年夜校、乡村文化舞台、农家书屋等平台,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进乡村”“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繁荣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文明办牵头,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乡村振兴局、团县委、县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落实)

(八)推广积分制治理方式。具备工作条件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积分制探索实践,科学设置积分内容,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度,做好积分日常管理,有效运用积分结果,以行政村为单位,逐年记录和积累好人好事;注重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和仪式感,设立乡村光荣榜、道德榜、红黑榜等,借助积分超市、道德银行等形式探索积分转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群众自觉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明办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街道〉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作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县级各牵头部门要做好工作指导,可制定或完善工作方案进行统筹安排。各乡镇(街道)要做好工作部署,加强调度指导,按照时间节点及时汇总上报工作情况。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按照时限推进,每季度报告推进情况,6月和12月下旬分别报告工作总结。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监督检查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安排部署合理、责任有效落实。各乡镇(街道)、相关单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并加强沟通解决,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发挥新闻媒介作用,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

(二)加大激励保障。各乡镇(街道)、相关单位将推动移风易俗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同步推进,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内容。推进移风易俗成效与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挂钩,将项目支持和试点工作优先安排在移风易俗成效明显和乡风文明建设好的地区,在行政村(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积极发挥道德榜、红黑榜等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媒体对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

11.医院改善服务行动方案 篇十一

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哈卫医发(2015)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从2015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到2017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实施范围 全院各科室

四、重点任务

(一)改善门诊服务,优化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流程。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推广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及与之配套的取药窗口。实行电子排队、叫号。

2.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就医和诊疗环境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标识清晰醒目。就诊区域在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诊区各类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设有足够的候诊空间。开设自动取款机、休闲区等服务设施。

5.合理安排专家门诊,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各科室各岗位要合理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前向社会公布节假日门诊开放时间,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着力规范窗口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挂号、收费、检查、化验等窗口要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窗口工作人员应提前30分钟挂牌上岗。

(二)改善急诊服务,提升救治能力。

8.及时救治重患。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9.加强急诊力量配备。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较大的夏季、冬季等,配备急诊加强班。急诊科要配齐相应的抢救设施,加强人员培训,对危重患者及时实施救治。10.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救治完成后及时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报销。

11.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科系间不得推诿、拒诊急诊患者,院内接到急诊急救信息5-10分到达。

(三)改善住院服务,注重全程管理。

12.完善入出院及转院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13.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安全的住院环境。设立住院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加强医院营养科规范化建设,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确保住院患者饮食科学。

14.做好出院患者随访。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利用电话、短信、微信、信函、电子邮件及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服药、就医,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随访率,原则上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

(四)改善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

15.强化护理人力配备。按照责任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平均不低于1:0.4(特、一级护理比例超过30%的病房不低于1:0.5),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达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达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16.深化优质护理服务。2015年底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五)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7.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18.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大力推行临床路径,2015年底,全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30%的出院患者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到2017年底,上述比例分别达到50%。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白就医,努力控制医疗费用。

19.加强合理用药。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倡导减少或取消门诊输液,减少用药不良反应。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017年底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其他类别医院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20.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间实行同级互认。到2017年,实现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鼓励各地根据国家标准,设置独立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等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21.诚信诊疗收费。规范实施院务公开,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医疗机构所有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应在医院醒目位置全部公示。鼓励医疗机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每日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规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22.坚决拒收红包和回扣。坚持廉洁行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宣传先进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严肃查处红包、回扣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形成拒收红包、回扣良好风尚。

(六)调配医疗资源,推进资源共享。

23.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根据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实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努力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当天就诊且无须特殊准备的患者及时检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

24.实施急慢分治。加强康复体系建设,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25.重视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在医院门诊和病房普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与康复医疗服务相结合,加强对门诊慢性病患者、住院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指导。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协调配合机制,指导做好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专业康复。

26.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按照责任状和协议书内容,通过团队帮扶、手术示范、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式,落实对口支援的各项任务。

27.推进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

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至2017年,全院60%的科室要推行日间手术。

(七)开展预约诊疗,实现双向转诊。

28.全面推进预约诊疗。100%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短信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逐步增加门诊预约号源,对预约诊疗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优先安排住院、优先安排检查。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29.规范实施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转诊号源。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转诊预约服务。实行转诊“预约优先”,对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到2017年底,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三甲医院门诊量下降5%。

30.创新预约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分类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到2017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八)发挥信息优势,改善就医体验。

31.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2.做好患者身份识别。鼓励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鼓励为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以便再次就诊时及时识别,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和检查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33.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身份识别等服务。有条件的医院推行药房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

34.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提供自助打印、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

(九)化解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

35.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风险互助金、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

36.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建立和完善投诉接待和处置程序,对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要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十)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志愿服务。

37.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以及研究生等)着装整洁、规范,统一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

38.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完善沟通内容,创新沟通方式,规范、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

39.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医一患一室”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除监护病房外,尽力避免男、女患者同住一间病房。

40.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进一步壮大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内涵。医院应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2015年3月—2015年4月。医院根据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制定医院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15年4月—2017年12月。全院各科室作为实施行动计划的主体,要结合医院实际,创新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职能科室按分管工作定期进行指导、督促、推动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的落实。

(三)督查评价。2015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要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工作要求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持续改进。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明查与暗访及督察和考核。

(四)总结提高。医院每年都要认真总结本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总结报告,包括取得成绩、亮点工作及存在的问题,于当年11月底前上报至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院医务科,负责组织和指导全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完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可落实、可操作、可执行、见成效。医院要定期开展效果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助力深化改革,协同推进。要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各项改革措施,为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改善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互相促进。

(三)强化协调配合,整体联动。要加强与医保、价格、财务、宣传等有关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争取部门间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为落实行动计划创造良好条件。

上一篇:加油站站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