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五年级作文(16篇)
1.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一
老师告诉我们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要去科技馆参观。大家欢欣鼓舞,像出了笼子的鸟儿一样欢快地跑出了教室。
一进去,“嘉兴科技馆”五个醒目的大家印入眼帘。随后,工作人员带我们来了画五角星的地方。我一看很有趣,拿起沉甸甸的笔,沿着凹进去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画了起来,只听“嘟”的一声,我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同学们也在一旁笑,原来是我画到外面去了。我记住了错误,继续画着。唉,又画到外面去了,经过我不断的努力奋斗,我终于画完五角星了,我长叹了一声。围观的同学也笑着走了。
接着,工作人员又带我们来到了“范德格拉夫静电发生器”旁。工作人员请了两位短头发的女生上去尝试。只见她们把手放在“脑袋”上,工作人员用棒子敲了一下,她们的头发就一根、一根地往上伸,真像一位怒发冲冠的老巫婆。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在地上直打滚,有的笑得流出了眼泪,有的笑得前仰后合,可上面的女生一个劲儿的大声尖叫。
最后,工作人员又带我们来到了小熊的家,一进去我就重心不稳,一股力量老和我作对,不让我向前走,我只好靠在墙边看着同学们走。我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可总会摔跤。经过我的多次观察,我发现把两脚叉开,脚指紧抓地板就可以更好地站稳,并走动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满满的收获,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科技馆,踏上了返校的路程。
2.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二
具体地有条理地写出实验过程, 注意突出其中的一两个细节。
【课前准备】
一只普通的中号透明塑料水杯、四十多枚彩色曲别针和一大杯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上,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瞧, 我带来了什么实验用具? (板书:实验用具, 出示透明塑料水杯。)
(学生们的回答很快。有的说“这是一只杯子”, 有的说“这是一只透明的杯子”, 有的说“ 这是一只 塑料水杯”, 也有的说“这是一只没装水的杯子”。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只透明的一次性的塑料的空水杯。”)
师:这又是什么呢? (出示四五枚彩色曲别针)
(有了刚才观察塑料水杯的经验, 学生很轻松地从色彩、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曲别针并回答:“这是彩色的曲别针。”“曲别针真漂亮, 有红的, 有绿的, 有黄的, 有蓝的, 还有白的。”“曲别针小小的, 比我的橡皮还小一点儿。”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来描述彩色曲别针。)
师:我还带来了一大杯冷水。 (出示一大杯冷水)
师:开始做实验啦!看, 我在干什么?
生:老师拿起装了冷水的大杯子。
师:说得正确! (接着往空的一次 性塑料杯 里倒满水) (板书:倒满水)
生:老师慢慢地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倒水, 水很快就倒满了。
师:从“慢慢”可以看出你观察得很仔细!水真的倒满了吗?谁来检测一下? (板书:检测)
(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纷纷举手, 准备到讲台前来检测水是否倒满。教师请一名学生来检查。)
师:看清楚, 他是怎样检测的? (学生进行目测)
生:他用眼睛看了看, 说:“水倒满了。”
师:请你再慢慢地检查一遍, 其余同学仔仔细细地看清他的动作。 (学生再次进行目测)
生:他弯下腰来, 侧着头, 眼睛靠近杯沿, 眯起来, 认真地看了一会儿, 才肯定地说:“水倒满了。”
师:观察仔细, 说得具体。 (问目测的学生) 你怎么知道水一定是倒满了呢?
生:我看见水面是平的。
师:能说更清楚些吗, 水面和什么是平齐的?
生:杯子中的水面和杯沿是平齐的。
师:好!谁还有不同的办法? (请另一名学生来检查) 他用的是什么办法?把每个动作看仔细、说清楚。
生:他走到水杯旁, 伸出食指, 在杯沿上刮了一下, 一看, 手指上有水, 说明杯子里的水是满的。
师:接下来, 我要请一位同学把一枚曲别针放到装满了水的水杯中。 (板书:放入一枚曲别针) 其余同学的观察任务是什么?
生:看水会不会溢出来!
师:对!除了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还要观察什么?
生:他怎么把曲别针放下去的。
生:曲别针落到水里的速度。
生:看曲别针是浮的还是沉的。
生:看曲别针沉到杯底的位置。
师:好!这些都是观察任务。 (请出一名学生, 给他一枚曲别针) 大家眼睛不要眨, 细心观察他是怎么投放曲别针的。 (让学生把一枚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再看看, 水杯里的水溢出来没?
(学生在仔细观察后纷纷发言 :“他捏着 曲别针……”“他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把 曲别针从 杯沿放到 水中。他的 手还有一 点发抖呢!”“水面轻轻晃动了一下, 可是没有一点儿水溢出来。”“曲别针好像一条小鱼跃入水中, 水面起伏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就平静了。”“曲别针就像潜水运动员轻快地跳到水中, 潜到水底。”“曲别针静静地躺在杯底的中央, 好像甜甜地睡着了。”教师又请出一位学生, 他在水杯底座四周用手指一抹, 检查发现, 水杯没有往外溢水。)
师:课上到这里, 我们的实验已经做了一半。小结一下, 完成了几项观察任务, 哪项任务做了重点观察。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四项内容:1.观察实验用具;2.老师往杯子里注水;3.通过目测和动手观察了水杯里的水;4.往水杯里放第一枚曲别针。3、4两项任务是重点内容。
接着,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内容口述上述内容。待学生们口述结束, 教师要求学生尽量把第3项和第4项内容写具体。
随后学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教室里很安静。教师在座位之间巡视, 不时地夸奖学生“写得真快!”“小节分得正确!”有时提醒学生“把动作写仔细”, 不时地请个别学生站起身高声朗读自己刚写好的文字。
下课铃响时, 多数学生完成了这部分的写作内容。)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做实验。一枚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水杯中, 水却没有溢出来。那么, 你猜猜放几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板书:猜猜)
(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 不断窃窃私语, 有的说“可以放两枚”, 有的说“能放二十枚”, 也有的说“能放无数枚”, 还有的摇着头, 不知道究竟可以放多少。)
师:到底能放几枚呢? (请出一名学生) 这位同学每放一枚曲别针, 大家要看杯子里的水有没有溢出来。 (板书:放入十枚曲别针)
(学生往水杯放入了一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想)
生:水怎么还没有溢出来呀?
(这位学生又往水杯里放入四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你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水面还是没有升高, 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学生连续往水杯里放入五枚曲别针)
师:停!现在, 大家心里想些什么?
(学生议论纷纷, 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事实, 有的兴奋地鼓起掌来。他们说:“我想, 这太神奇了!水居然没有溢出来!”“难道老师带来的水有魔力吗?”“这只水杯里到底可以放多少枚曲别针呢?”)
师:下面, 我让大家往水杯里各放一枚曲别针。请想象场面会怎样? (板书:每人放一枚曲别针) 班长你给同学发放。
(班长把曲别针分给了同学们)
(教师请出第一组约十人, 示意他们排好队。他们有的笑眯眯的, 有的一本正经的, 有的在东张西望, 有的歪着头在思考, 有的笑容满面, 还有的正盯着水杯看……)
师:好, 现在开始放曲别针。其余同学一起大声计数, 同时请仔细观察, 他们怎样放曲别针, 各自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开始!
(该组学生依次将手中的曲别针放入水杯中。)
(台上的学生投放曲别针的动作确实精彩。有放得很慢很慢的, 有拎着曲别针的, 有朝着曲别针吹了口气才放手的……座位上的学生都挤到了讲台四周, 一边大声数数:“11、12、13……”一边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
此后, 剩余的大概二十多名学生也都从班长 手里各获得一枚曲别针。他们或兴奋地或紧张 地把一枚枚曲别针放进了水杯。杯子底的曲别针堆起来了, 杯中的水渐渐隆起, 水面微微颤动着。学生的情绪更 加激动了。)
师:同学们, 先看四十多枚曲别针在杯底堆得如何, 再看看杯子水面的变化吧。 (板书:杯底……水面……)
(学生不由自主地走下座位观察。一个学生说“杯子里有座小山”, 另一个学生补充说“像一座彩色城堡”, 还有学生说“水面鼓起来了, 像个小馒头”, 细心的学生说“不是小馒头, 是半个水晶球, 你看鼓起的水面在颤抖在闪光”, 教师立即赞赏 :“对!你看得很仔细!眼光很独特!)
师:如果要把这个实验的上半个过程写下来, 应该写哪几个内容?
(学生思考以后, 整理出三个内容:1.一个同学怎么放入十枚曲别针?2.十个同学怎么放曲别针?动作神态有什么不同?3.四十多枚曲别针放进去, 杯底和水面是 怎样的?
同样, 教师仍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口述内容。)
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成文章, 该取什么题目才能概括文章内容呢?
生:《有张力的水》《会团结的水》《有魔力的水》……
师:好, 继续写作, 把实验的下半段过程写具体。
(学生们迅速在作文本上写起来。教师一边巡视检查, 一边夸奖:“动作写得细致, 心情写得真实。”“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实验的场面。真棒!”大概在10分钟后,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写作时, 教师建议学生上“百度”查阅“水的表面张力”, 了解本次实验结论。然后提出要求:1.在文章结尾添写实验结论;2. 写完作文, 多读几遍, 把句子改通顺, 把语意说明白。)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学写一次小实验。教学目标有两条:一是过程要写完整;二是要描写一两个实验细节。由于采用了现场情景演示的教学法, 把实验过程写完整不 称其为难点, 难的是实验细节的描述。这个难点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细节的确定, 二是细节的观察描述。
我事先把“水的张力”的实验反复做了三遍, 对实验过程和细节反复体验之后, 对其中的教学因 素有了把握, 在教学中就有了突破。
具体说, 本次作文内容应该选定这几个实验细节。
①检测水杯里的水是否满。
②往水杯里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时。③最大极限地投放完曲别针时。
一起来看看这些细节的教学内涵。
细节①:“水面检测”。我请出两位学生先后用“眼睛看一看”“手指刮一刮”的方法来确认杯子里 的水是否“满”了。如果教学时间允许, 还可以采用“盖一盖东西”“摸一摸杯身”的方法……从实验意义角度看, 这些细节是培养科学品质的举动, 从写作角度看, 这些细节能丰富地表现实验过程。
细节②:投放第一枚曲别针。我给这个细节确定了三项观察任务:投放的动作、曲别针落水的状态、水平面的变化。细细想来, 三个观察点正好组成第一枚曲别针的投放过程。事实上, 投放一枚曲别针只需“1秒钟”, 而放到作文教学课堂上, 就是一个个“放大了的镜头”, 写出来的就是一段生动的过程。
细节③:投放完所有的曲别针。当四十枚曲别针投进了水杯后, 我设定了“看”和“想”两项任务。先看杯中的“彩色小山尖”, 再看杯子水面堆起的“小馒头”;然后引导学生想:“杯子里的水怎么会不溢出来呢?”把质疑引向探秘本次实验结论。
由此可见, 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具有“呈现和观察”的特性, 教学细节就会转化为“写作细节”。
3.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三
一、结合生活实践,促进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作文写作本身就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作文才更具生命力,小學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因此,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教师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小学生所欠缺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在写“我的 ”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这些人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真正让学生来描写,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缺乏必要的观察,因此,写起来就觉得语言匮乏,难以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你能说出妈妈的特点吗?”“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妈妈做的哪些事情让你很感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逐渐地教会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此促进作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活经验的丰富与阅读素材的积累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演讲活动、辩论活动、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活动来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活实践的感性体验。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课外阅读的资料,通过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为作文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收集写作素材,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素材,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理念认知,以此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开展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施为视角,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文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4.科技馆五年级500字作文 篇四
今天,我们来到了上海科技馆的动物世界内。有:冰天雪地的北极,干旱的非洲,南美的雨林,我们重点看了奇形怪状的蝙蝠洞,五彩缤纷的蝴蝶谷……我最害怕的就是蝙蝠洞,通过木桥前面就是蝙蝠洞了,我问爸爸:“这个蝙蝠会吃人吗?”爸爸不回答,我们继续向前走,进去后,一片黑暗抢先“跑”来,逼真的蝙蝠群紧跟其后,一只单独的蝙蝠迎在出口处。一阵恐慌的感觉刚刚结束,看见了一座亭子,这使我感到了好奇。进去一看,原来是基因,我看不懂,立马跑走。还有一座亭子我干脆不看。
我觉得最美丽的还是蝴蝶谷。我与爸爸冲向另一个洞。我以为是蝙蝠洞,便害怕万分,一进去美丽的蝴蝶标本吸引了我的眼球,旁边有人说:“啊!蝴蝶的模型!”我抬起头很美丽的蝴蝶模型也使我赞叹不已。与我梦想最符合的当然是南美雨林,雨林里逼真的毒蛇与许多珍稀动物,引来了我的注意力。我最喜欢大型动物世界,一进去,看见的全部是逼真的动物模型。首先是非洲大草原,这里生机饽饽,只见一直豺狼扑向一只可怜的鸟,还有一幕一只凶猛的猎豹在树枝上享受着鹿肉大餐。再来看看我们中国吧!两只胖乎乎的、可爱的大熊猫正在竹林里享受着它们的美餐呢!
短暂的自然世界室内行结束了,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5.科技知识五年级作文 篇五
上了楼一转弯,透过玻璃门看到了“生物馆”几个白色大字。一走进门,眼前到处是生物标本。鸟儿栩栩如生,像是马上要飞出玻璃架;各种兽类在玻璃窗中注视着远方,真像一个威武的军团。猴子在树枝上登高;豹子在眺远;狼就像总指挥官,仪态端庄,威风凛凛;狐狸更像一位军师,在想着攻打敌人的策略,真是老谋深算。
走过长廊就到了科技探索馆。一进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科学装备。有通过人体发电的电表,有带着一个滚轮的小提琴,这可能是一种新乐器吧,还有悬在半空的水龙头,什么是悬在半空的水龙头?世界上都没有这种东西呀!会不会是一种刚发明的机器人?不对,要不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呀?会是一种隐形的管道吗?会是一个魔术吗?错错错,都不是,嘿嘿,其实我是过了好久才看出破绽来的。原来机关就在水柱里。我往水柱中摸摸,哈,露馅了吧!水柱中有根全透明的管子!这个机关设计得真巧妙!
走到数学游戏馆,我看到一个叫“梵天之塔”的游戏。我凑过去仔细一看,哟,这不是汉偌塔吗?我把所有的圆环按从低到高排好,然后一个个地搭在柱子上。经过几番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杰作”。在这个馆里,我又看到了一样非常奇妙的东西,这是一根红色的柱子,它竟然能在弯着的“X”形缝隙中自由穿梭,无论我怎么使劲往外拉,它还能在缝中穿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6.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六
省科技馆分三层:人与科技、人与自然、人与玩中的知识。
人与科技主要是展示了科技的“力量”。走进“火箭发射”的大门,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火箭发射指挥室”,哦,原来火箭是这样发射的呀!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到了“海中漫步”、“名人墙”、“科学长廊”,来到了“泰坦尼克”上面。我去开船,结果由于不会开,撞上了冰山。泰坦尼克号下面,是一个船的天地,我们不仅了解了船、开了船,还坐了潜艇呢!
第二层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个森林沙漠化的剧情:本来好好的一片森林,人口巨增以后,山变成了楼;乱砍树木后,树不见了;过度砍伐以后……唉!每天有多少森林沙漠化了呀?无数!
第三层,特别好玩,我们在“知识大迷宫”中走来走去,兴奋得不肯停下;在“灌篮高手”中连连得三分球;在“戏水池”、“乱弹琴”中疯狂……哈哈,太好玩了!后来我发现:这些游戏都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比如“龙腾”就是利用人的视觉来使龙“飞”起来的。
7.腾讯五千万元入股欢网科技 篇七
TCL集团近日发布公告,公司旗下的智能电视运营平台广州欢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增资协议,正式引入腾讯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腾讯与TCL TV+平台的全面合作。
公告显示,腾讯投资和天津诚柏各出资5 000万元分别获得增资后欢网科技7.143%的股权。增资完成后,TCL集团和长虹创新投资继续各持有欢网科技27.394%股份为前二大股东,天津诚柏持股比例增至20%。此次欢网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腾讯的加盟无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腾讯拥有雄厚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地位和竞争优势不言而喻。
8.无畏艰辛科技路 自主创新五十载 篇八
古菊云,教授、高级工程师,1936年10月生于广东五华。196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早年留校任教,后调广东有色金属地质勘察局工作,现为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提任高级工程师,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生坚持创新的古菊云,先后经历过两个不同科学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从大学毕业分配到退休离岗,从事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退休后,自谋二次创业,致力于环保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两个阶段都在科技自主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和环保专家。现今已76岁高龄,功成名就的古菊云,仍坚持不懈地为祖国的环保事业而奋力拼搏,他要完美地谱写辉煌壮丽的科技人生。
探索地球奥秘 地质事业显身手
古菊云40多年的地质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就职于产业部门,但又长期参与许多重大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这样的工作条件,造就了古菊云成为勤于实践与勇于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者。古菊云说:“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系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有艰苦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归纳总结,才能发现自然规律,提出具有创见性的、经得起检验的学术理论。”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白银地质勘察基金会、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多类矿产大型科研项目。在完成各个项目的过程中,他调研过遍及全国各地的钨、铁、稀有金属、金、银、铅、锌、铜矿床及某些非金属矿床数以千计,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古菊云独创性地提出了多种成矿规律、学术观点或理论概念:隐伏脉钨矿床的单一与双重形态分带模式,矿床(田)的球面分带,隐伏矿床的线细脉标志与成矿标志学,四种形式的脉状隐伏矿床和4个类型的破碎带矿床,成矿断裂系统与引裂构造,矿产的成矿体制,中国东南沿海北东向3条深源岩浆带及其与成矿关系,珍珠岩与沸石岩是分异形成的类质异相体等。
在矿产的成矿规律的研究与认识上,古菊云造诣最深的是钨矿地质学。他发现与总结的“脉钨矿床的垂直分带一环形分带一球面分带规律”,被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用于指导找矿。古菊云的科研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的。另外古菊云还发现了地球上第一个最具规模的伟晶岩型白钨矿床,使钨矿床的分类增加了一个新类型。1981年,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主办的“国际钨矿地质讨论会”,古菊云在大会上宣读的论文“脉钨矿床的形态分带”,在国际地质界首次提出矿床(田)的环形分带一球面分带理论及其找矿意义,使国外的许多地质学家大开眼界,美国著名地质学家PC贝特曼在大会提问发言说:“首先感谢古菊云教授做了个非常精彩的、高水平的报告……。”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得到如此称赞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会后尚有很多国外地质专家私下找古菊云求教。1988年,由中国金属学会主持召开的“花岗岩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古菊云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的斑岩钨矿”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国际会议上提出“斑岩钨矿床”的概念及其主要地质特征的论文。几乎所有的外国地质学家都对这一新类型矿床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上和会后都有不少学者向古菊云询问和请教。
“产业部门地质工作的实践探索,不同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它必须做到获得双重成效,即除了认识自然规律外还要找到工业矿产。”古云菊表示。无论是寒天还是暑日,古菊云都亲自带领专题组战斗在找矿第一线。他先后发现了多个有较大价值的矿床:广东一六稀有金属矿、金石嶂银矿、凡口铅锌矿外带菱铁矿、上举沸石、膨润土矿等。一个地质工作者凭自身的野外调查与分析判断就有如此丰硕的找矿成果,这其中又彰显出了古菊云的渊博专业知识和过人的技能。
古菊云从事地质工作期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与人合著了《华南钨矿》,参与著作了《中国矿床》,主编了《中国银矿床》,其中《中国矿床》还获得了“国家最高图书奖”。
古菊云在地质科学、特别是钨矿地质学上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国内的许多钨矿地质工作者称其为“找矿能手”、“当代钨矿第一人”,“一代宗师”。1999年11月16日《中国技术市场报》的《科苑星座》栏目,以“钨矿专家古菊云”为题,精辟地介绍了古菊云在钨矿科技工作上及其他方面的光辉业绩。
花甲古稀创新业 环境保护再辉煌
1993年,57岁的古菊云,在地质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早已眩人眼目、蜚声中外。而他不但不考虑过几年告老隐退,反而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二次创业。他牵头以五位教授为主体、集资40万元,到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山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发该地矿产资源珍珠岩。此事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都以“五教授集资开发矿产资源,支援山区建设”和“技术扶贫、振兴山区”为题,在重要版面的显著位置刊发了这条新闻。在开发加工珍珠岩矿产过程中,古菊云又发现了与之共生的沸石、膨润土矿产。沸石被称为万能非金属矿产,用途非常广泛。但当时正是国家金融收缩时期,珍珠岩、沸石原料市场很不景气,他便又牵头组建了“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古菊云带领研究所员工将沸石、珍珠岩进行深加工,研发高新技术产品。
研究所成立后,早期曾以上述的矿物质为原料研制高强优质水泥、新型轻质墙体材料、无公害长效肥料等,这些新技术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因当时的种种原因而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趋势,出于急国家之所需,1996年转为主攻环境保护。在古菊云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多方面的困难,仅用两年时间便研究开发出多项国内外领先、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水处理产品,有NMSTA天然矿物污水治理剂、NMDA天然矿物除油剂、NMAWP天然矿物水质净化剂和NMADSW天然矿物静水防腐清污剂,构成水处理系列产品。其中NMSTA天然矿物污水治理剂,投产十年来的反复创新,现已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应用上的突出优势是:善治疑难废水;去除重金属、氰化物、氨氮、磷、硫等有特殊效果;污水处理工程装置简单,可大量减少工程建设一次性投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应用操作极易掌握;处理污水成本现最低廉。该产品已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并荣获“中国优秀专利产品”称号,还得到了“首届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华专利技术发展成果奖”和“首届香港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NMDA天然矿物除油剂”是消除油污的新技术材料。对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及混杂油,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它主要用于清除水体油污,但对地面油污亦同样有效。“NMA WP天然矿物水质净化剂”是过滤材料,流水通过净化剂的过滤作用而达到净化水质。它重点用于供水净化,包括生活、工业、渔业、农业等用水的净化,也可用作污水处理之中水回用。“NMADSW天然矿物静水防腐清污剂”的应用对象是相对静止的水体,如湖泊、水库、养鱼场、池塘等。它的实用意义可概括成四句话:防止静水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改善水体与水底的生态环境,为水中生物提供养料。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自主创新的天然矿物水处理系列产品,与化学合成的水处理材料有本质上的区别,可称其为绿色环保产品。由于这些产品都是以矿物质为主体原料,古菊云特将此类水处理方法命名为“矿物法”,它是与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相并列的新型水处理方法。
漫漫艰难维权路 政法为何不理睬
“人生短暂如弹指,留点英名在人间。”它指引着古菊云不畏艰险地为事业终身拼搏。
在人生历程的前半段,古菊云在国营单位从事地质矿产工作。他的黄金时期是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渡过的,那个年代要想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搞发明创造是反时代潮流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一心扑在科技事业上,并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尽管古菊云在从事地质工作过程中也曾经历了许多惊涛骇浪,但困难与挫折最多的还是二次创业时期。其中资金是二次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困难,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没有积蓄,幸好古菊云是地质矿产专家,有很多开矿老板请他做技术指导,于此他积攒了一些经验。这点钱就成了他开办研究所的资本,但光靠它还是无法维持生存。在十分艰难的时候,古菊云想到了向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申请科研经费,这些部门都给予了他一定程度的支持。为了使研究所能有必要的运作费用,古菊云还独自去找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卢钟鹤和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开枝求助,他们都十分关心古菊云和他的事业,批转有关部门提供了一定数额的经费。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虽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古菊云创业真可谓举步维艰。
产品进入市场,相伴而来的则是漫无休止的侵权官司,这是古菊云二次创业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他告诉笔者:“第一场官司是2001年初至2005年底,属专利侵权官司,我是原告,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这场官司本是简单的民事案件,但一打就是5年,不知消耗了我多少时间和精力。虽然我赢了官司,但判决令人啼笑皆非。广州中院判决被告侵权,但又不支持原告提出的停止侵权和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要求。有判决无执行,判定的经济赔偿我1分钱未得到,最后不了了之。2006年12月开始,我又陷入了一场经济犯罪官司的深渊,本人还是原告。以我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的广州绿新天然矿物环保有限公司出现了“内鬼”,涉嫌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行为。我代表全体股东向政法机关提出控告和申诉,时间又有5年了,但至今仍悬而未决,漫漫官司路,望不到尽头!”
古稀老人古菊云说:“进入市场14年,打官司已用了10年时间,这叫“生命消耗战”,人生能有多少个10年!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搞创新该多好!对我来说,时间比什么都宝贵,时间就是生命。”在此人们不禁要问,侵权算不上大案要案,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对此笔者也是不甚理解。而古菊云回答说:“时间全花在执法场上,立案难、判决拖,无限期的折磨,年复一年,我能怎么样?”像古菊云这样的一生搞创新,76岁尚在为国操劳的自然科学家,在国内外都是为数不多的。古菊云的官司,已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2008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专门就此发出呼吁:“我国的执法部门是否应对那些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优秀人才给予更多的法制保障。”所有的媒体人都希望此事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热衷于自主创新的科技工作者营造更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创造出更丰硕、更灿烂的自主创新成果。
古菊云的光辉业绩和重大贡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他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从国家到单位的各类奖状、荣誉证书(称号)二十多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过数次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主持召开的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和茶话会。2004年和2007年,以特邀嘉宾身份出席了“第三届和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05年,参加了“中国第六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和“感动中国——时代杰出创业新闻人物2005新年论坛”;200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英模”和“中国百名优秀发明家”荣誉称号;在参加欢庆共和国60华诞的系列活动中,荣获“共和国时代先锋”,“共和国功模人物”和“中华脊梁”称号;参加2010年“五一”劳动节的多项纪念活动中,又被授予“中华建设先锋”、“最具影响力劳动英模”、“人民英模”等荣誉称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巨著《当代科学家列传》,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迈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创新中国》,分别以不同的标题:《拳拳赤子心 铸就成功路》、《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创新的楷模 时代的榜样》,记述了古菊云50年的艰苦科技创新生涯。《创新中国》、《学术之路》、《中国时代改革创新先锋人物》三本图书还以科技创新模范注释刊登了古菊云的封面照片。另外,《中国发明与专利》、《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科技创新与品牌》、《中国科技奖励》等杂志,都以不同的标题,长篇论述了古菊云一生科技创新的丰功伟绩和在创造发明路上所遇到艰难挫折。并把古菊云精神称作为时代的典范,激励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一生献身科学 民族精神的永恒榜样
古菊云在地质科学和环保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和卓越成就,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增添了砖瓦,我们可称其为“中华科技骄子”。他一生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颂,并且正在写入我国科学发展的史册。然而,在笔者与古菊云的交谈中,内心感悟到仿佛在读一本厚重的的书,一本名叫“古菊云精神”的书。这精神可归纳为三句话:“赤诚中国心,坎坷奋斗路,把生命献给科学事业。”它是无价之宝,是全社会的珍贵财富。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精神,当今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匮乏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古菊云精神体现于他50年科技生涯的方方面面。
“世界是个大家庭,社会进步要靠全球人的共同奋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灯、电话、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汽车、轮船、飞机等等,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它们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在快乐地享受人类文明成果,拥有13亿人的中华大国,不能只是享受而不作贡献。现在‘孔子学院’遍及全世界,外国人说中国的古代人真了不起,作为中国人感到欣慰;但在近代和现代科技发展长河中,大陆中国人的足迹实在太少了,我们又感遗憾。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金以来,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但没有一个是在60周岁的新中国里受教育走向成功的。振兴中华,任重道远啊!”古菊云胸怀共和国、心系全人类,这是老一辈科学家的伟大形象。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需要有一支具备这种精神境界的科技大军。
古菊云从事两个行业、两类学科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长达五十年。在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他都能自觉地坚持一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即每天三班制,极少星期天休息,政府规定的带薪休假时间和常规的节假日古菊云都用于业务工作,到古稀之年他更为忙碌,经常搞试验研究到深夜。他把一生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的伟大成就是以巨大的付出换来的,这是常人不具备的“科学家献身精神”。古菊云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这才是真正的“人民科学家”。
古菊云一生中多数的时间就职于产业部门,他首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同时又要做好科研工作,一般都没有完整、专门的时间搞科学研究,而是要在生产中结合科研。要坚持生产、科研两不误,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工作的八小时之外时间和节假日在做些什么。诚然,正是这样艰难的工作环境造就了古菊云成为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相进进、地质科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典范。古菊云对笔者说:“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社会服务,这就是自然科学。毛泽东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利用自然规律的深化过程。许多学科的研究与创造,都不是科研室或实验室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期的现场实践与认识,只有产业部门工作的人最具备这个条件。现在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摆在企业’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古菊云按自己的体验而提出的这些看法,对于我国今后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人员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菊云在临退休时就想着并开始二次创业,作为生命的第二阶段。他是自发自谋开创新事业,老骥伏枥,壮士暮年志千里,年过古稀更英雄;他是白手起家,资金、办公室、实验室、科研人员、设备仪器等都要自己解决。对一个“穷秀才”来说,绝非易事。古菊云在曲折坎坷的创业道路上滚打了十七年,事业成功了,但他至今仍未停步。古菊云原是地质科学工作者,但他的第二阶段搞的是环保科学,其择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保护是最直接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伟大事业。二次创业成功后,千斤重担压在古菊云的肩上。身兼三个单位(开发矿产的原料工厂、生产水处理剂工厂、矿产应用研究所)的法人代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开辟市场一手抓。74岁的他竟有如此巨大的气魄,真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传奇人物。
9.五年级科技活动作文 篇九
从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的探索中,我知道再生纸是家里的废纸做成的。首先将废纸制成纸浆,然后经过制作、压制、干燥等过程。终于,一张白纸诞生了。我们厚厚的课本和作业本也是用这些纸做的。以后我会努力开一家造纸厂,生产更多的再生纸给大家使用。
我们来到了中草药集团的展区,那里有各种中草药,各种品牌的中草药功效。例如,黄花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植物。具有抗菌、抗寄生虫和解热作用。两面针可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毒蛇咬伤。展区还有金银花、鬼针草、假筐……中草药。
此外,我知道如何做蛋糕,如何将废品做成漂亮的小挂件,知道各种高大树木的叶子,知道如何制作营养丰富的水果餐。
10.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十
五彩缤纷的吊灯,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好像它们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到来。我们组建好小组后,便开始了科技馆神奇之旅。科技馆里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这里共分为五大展厅: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其中,我最喜欢“华夏之光”展厅。
在“华夏之光”展厅里随处可见中国古代的科技展品。我们小组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水车展示区,为了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工作人员还在水面上铺设了一条玻璃过道,我们走在透明的玻璃过道上就好像走在水面上一样,过道的两旁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大水车。接着,我们发现在全场最中间的位置摆着一台庞大的漳缎机,这台机器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这个庞然大物是目前国内古代提花机中造机难度最大,织造工艺最复杂的织布机。我和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很久,这台机器的结构非常复杂,所有的零件也异常繁多,我们绞尽脑汁思考它是如何织出美丽的漳缎织物的,但是我们失败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就在我们快要离开华夏展厅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个角落里放着一本蓝色的古书,上面写着《天工开物》,我忙着跑去看了一下,哇,好神奇啊,就在我打开它的一瞬间,我面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立体旋转的黑色石碗。这本书好似是一本古代百科全书,叔叔阿姨们用现代科技把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供我们学习和思考。
11.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三门峡市;林业、园林局;基础条件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34-2
1 科技基础条件现状
(1)全市林业和园林系统,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只有三个——市林业工作总站、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各自开展了园林植物引种、林木新品种繁育、林木种苗良种化体系研究、名优品种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等等工作。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研机构拥有了一批苗木繁育基础设施,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观测资料和文献,鉴定、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林木种质资源和各类标本材料。目前正在搞局域网建设。
(2)科技队伍齐全,全市科技活动机构人员103人,其中拥有高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57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基本齐全,先后开展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0多项。
(3)拥有科研室所办公场所约1200m2,办公设施齐全,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设备,但人均拥有量较低。专业研究室缺乏。
(4)人才队伍面临断层,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缺乏必要的试验场圃和专业设备。三门峡市没有组培室,植物标本室、缺乏经济林果树种的采穗圃、良种基地和品种资源圃等等,乡土园林植物的数据库没有,新优经济林果树的科技开发和推广缺乏资金和动力。
(5)很多基础条件的建设由于投入少,一直没有开展。如林业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利用,需要低温库收藏或常温库保存树木种质,或者设立采穗圃,优良苗木种子园,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在科技文献资源方面,馆藏林业和园林方面的文献资源总量不足1391册,馆藏图书寥寥,缺乏各类数据库。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条块分割、单位所有,行业封闭,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导致有地方特色的深度研究课题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科研层次停留在观测、借鉴和实用技术等层面,制约全市林业和园林业的创新和发展水平。
2 规划编制思路
2.1 规划目标
围绕三门峡市建设林业大市、林业和园林强市的目标,引导和支撑林业和园林业的特色优势,提升林业和园林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和比重,形成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中独具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要创新发展,要在包括新优植物材料、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节水、集水、雨洪利用等节水技术、园林新技术新材料上有突破,在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和繁殖推广应用上有突破,在核桃产业体系的发展上有系统的突破,在林产品(核桃、大枣、花椒、仁用杏、黄连木、文冠果)深加工、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和模式上有突破,在科技信息传播、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上有突破。
2.2 规划原则
(1)体现特色,突出特点。按照我市资源的特色,依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出优先构建核桃产业、园林节水技术、新优乡土林木花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
(2)突出共享,制度先行。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2.3 规划实施步骤
(1)宣传试点阶段(2011-2012年)
加大林业和园林科技基础平台的宣传力度,形成共识。选择试点,重点扶持,建立示范性、开放型、服务型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整体实施阶段(2012-2015年)
全面实施项目,基本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框架,建成运营通畅、服务规范、高效并与省内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对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基础平台,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初步锻炼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队伍。
(3)反馈提高阶段(2015年)
对实施结果进行系统的绩效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并协作提高运营水平。
2.4 规划主要任务和内容
2.4.1 规划主要任务
(1)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现有的种子圃、示范园、野生林木花卉资源、观测数据、文献资料等进行数字整合、重组和优化,新建不同类型研究基地,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
(2)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突出共建共享的主旨,制定、完善与平台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标准、规则、规范,明确平台建设中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和平台评估监管办法,推进共享方式的创新,创造资源公平使用的制度环境。
(3)提高专业人才与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充实一批对基础设施能精巧维护、开发、操作,具有共享意识的技术支撑服务人员,关注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和进步,凝聚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运营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2.4.2 规划内容与投资估算
(1)2011-2012年实施与省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仪器设备、基地设施、数据库共享及专业协作网建设。
借助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实现省市内高端仪器的成果、数据互联共享、农林科研基地的适地共用,并与国内外网络顺畅连通。建立相应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仓库、地理信息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管理与多媒体数据库)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制定相应的共建、共享、协作机制的保障制度、措施和办法。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40万元。
(2)2011-2012年实施建设和完善三门峡市林业科技服务信息网,引导林农、林企和科研单位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有关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标准、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标准等五个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市级林业和园林科技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分发、自动或半自动智能决策,可直接提供或获得便利的信息服务,建成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和知识系统,广泛提供专业化、知识化、一站式信息服务。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20万元。
(3)三门峡市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主要是树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科学利用(引种、繁育和推广应用)建设。
2012年通过增设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替代资源研究为主的采穗圃(核桃、黄连木、文冠果、樱桃)、种子圃、树木园、野生花卉园、林业科技示范园等研究试验基地与服务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繁育推广基地,增装低温库、添置测试检测仪器、健全运营管理体系。2014年全面完成三门峡市主要树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任务,与国家和省种质资源库相通相连,建立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检索查询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中心。
同时开展经济林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与利用研究;2011-2014年开展文冠果和黄连木良种快繁技术;2011年-2013年开展黄连木综合开发技术;2012年开展地被类植物优良无性系开发技术;2013年开展新优花卉新品种栽培繁育技术;2014年开展特色花卉产业开发技术;2014年开展速生、优质、高产、抗逆强的林木新品种的试验推广。
以上各項目作为林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首要内容,需资金(包括圃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工资、标本制作等等)720万元。
(4)三门峡市林业资源数据库、土壤资源数据库。
建立林地土壤标本实物陈列馆及市级土壤资源数据库,整合在研项目数以及最近5年的土壤分析数据及河南省土肥网数据,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
当前重点开展林业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动态更新预测模型技术;基于网络技术的林业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技术。
2015年开始实施,需资金70万元。
(5)豫西地区野生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在三门峡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调查的基础上,筛选、编制野生植物名录(含野生花卉名录)与视频资料,建立三门峡区野生植物数据库。
2016年开始实施,需资金160万元(含野外台站建设)。
(6)数字化工程建设。
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国家省市同步实施行业数字化工程建设,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性能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
2013年实施,2015完成,主要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参加国际交流。预算费用150万元
(7)林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建立林业和园林科技信息网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基地等设施;推动县乡林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覆盖县乡村的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基地;选择有合作共享基础的科研院所,协作开展黄连木、文冠果、黄土半干旱区造林等的开发、测试和实验;逐步形成社会化、网络化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
2011-2012年实施完成县乡标准化林站的建设和人员培训、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的选择和建设。需资金180万元(含林站改扩建和信息化设备购置费)。
(8)核桃产业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
调查研究总结卢氏、灵宝发展核桃产业、苹果产业的综合经验和民间技术成果,统合民间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组建核桃产业专家顾问团,搭建市县乡核桃产业技术、管理、科研推广、技术培训等的服务体系和核桃的采穗、嫁接、繁育、生产管理等的服务团队,建设核桃种子圃、采穗圃、核桃科技示范园、核桃加工基地等核桃产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高产丰产核桃的适生良种优选与技术集成示范、核桃精深加工及先进配套装备研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实施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标准化、加工国际化、销售品牌化,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2011年开始实施,2013年完成,需资金(主要是会议费、培训费、考察费和多媒体制作费)65万元。
3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施的保障机制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组织措施。
(2)落实法规体系,强化制度创新。
(3)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实施验收评估。
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要设立项目组,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或课题组责任制等方式,严格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主管局委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监测,开展立项评估、预算评估、验收评估,绩效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地顺利实施。
(4)积极争取对科技基础条件的投资。
(5)在行业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2.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十二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擎。《“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中,“云计算在广播影视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被明确提出。
业界人士普遍高度关注云计算,在《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举办的“2010年度广播电视行业科技关键词评选活动”中,“云计算”高票入选“十大科技关键词”,仅位列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之后。云计算不仅带给社会计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计算资源获取便利性的提升,而且为“十二五”时期广播电视科技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为促进国内外云计算领域的交流合作,广泛了解广电行业各方的技术需求,更好地支撑政府决策,服务行业发展,继2010年成功举办广电行业首届云计算广电应用与发展研讨会之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将于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云计算广电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围绕“聚焦云应用需求,促进广电云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13.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十三
自然博物馆分为两部分,北面是科技馆,南面是自然博物馆。首先,我们进去的是科技馆。一层有科普剧场、童趣世界、身体体验、科学乐园、电子乐园等五个展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子乐园,因为那里有一架琴,这架琴可不是一般的琴,它能发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有小号、有古筝、有吉他、有大鼓、有古钢琴·········我用一首曲子弹出了不同乐器的声音,我很开心,真希望我家也能有这么一架琴。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二层,二层的楼道很特殊,我也很好奇二层会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当我们踏上去,楼道里竟然亮了一排排的灯,还发出了各种奇怪的声音。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声光隧道。
我们又来到了三层,三层有个影院,是穹幕影院,可是因为时间不够用,我们就没来得及看电影,就来到了四层,四层是勇敢者通道,它是由玻璃做的,看上去很容易碎的,我有点害怕,可是走了一步,我又不害怕了,我就接连着走了好几圈。我们把所有的都参观完了才坐车回家。
14.科技馆五年级作文 篇十四
科技馆的一楼是哺乳动物馆,收藏的哺乳动物的标本有331种3186件,有老虎。狮子。大象……样子很逼真,这些动物还会发出叫声,像是进了动物园。二楼先看到的是远古植物,它和蝙蝠动连着,里面蝙蝠是假的但声音可别真。然后就是两栖爬行动物,这里面可都是真的动物,有蛇。鳄鱼。蜥蜴……再往下走是蝴蝶谷,有许多蝴蝶标本,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像真的一样在飞舞。往前再走就像是到了鱼的海洋,四周全是各种各样的鱼,样子不同,颜色也不同,悠闲的在水里游着。还有鸟类的标本,许多的鸟是那么可爱,那么惟妙惟肖,赶快和可爱的小鸟合张影。
三楼是微生物展览馆,可以在放大镜里看到蚊子的宝宝,它才1毫米,还有科隆的花。草。植物……
15.“幻想小说”教学(适合五年级) 篇十五
《掉进兔子洞》(节选自《爱丽丝梦游奇境》,作者:【英】刘易斯·卡罗尔。略)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节选自 《哈利·波特》,作者:【英】J.K.罗琳。略)
《露茜初探魔衣柜》(节选自《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作者:【英】C.S. 刘易斯。略)
《大钟敲了十三下》(节选自《大座钟的秘密》,作者:【英】菲·皮尔斯。略)
《草虫的村落》(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略)
选文缘由
“幻想小说”,或者说一些“魔幻小说”是大量充斥在童书出版市场的,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可我们的教材中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幻想小说的文本,而我们的习作体系又时常需要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没有实际阅读的体验中展开所谓的丰富的想象,也就出现了学生总是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习作的结尾经常是“丁零零,我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的千篇一律。
想象,变得玄幻似乎不难,但要引人入胜却很难。为什么《哈利·波特》《爱丽丝梦游奇境》可以成为经典?这些作品为什么会让孩子们如此着迷?同样是幻想小说,为什么我们孩子写的幻想类文章是如此不堪,甚至可以说是“胡思乱想”?我们不妨来解析一下4篇课外选文的“幻想”元素。
《掉进兔子洞》:兔子穿衣服,戴怀表,说人话;而人在这种环境中,掉进兔子洞竟然会减缓速度,不会摔伤,莫名其妙变小,进入另一个世界。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题目本身就已经开始不一般,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穿墙而过;检票口与锻铁拱道之变化。
《露茜初探魔衣柜》:比常规衣柜大的衣柜;有不同变化的衣柜;衣柜尽头是另一个世界;人身羊腿怪会说人话,等等。
《大钟敲了十三下》:题目就不一般,怎么会“敲了十三下”;突然出现的花园和女仆;不一样的客厅里的东西突然消失。
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着迷的“幻想成分”,孩子们之所以着迷,并不是因为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元素有多么了不得,而是这些元素其实就是他们身边常见的东西。“常见的东西变得不一般”,这就是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神奇”的地方。因此作为群文阅读重要元素的“议题”,我就定为“什么是神奇”或者说“神奇在哪里”。
这个议题的设置,从目标达成上,只是丰富学生对于“神奇”的认知,知道什么是神奇,神奇一般在小说的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效果等。当然,《草虫的村落》其实不能算一篇完全意义上的幻想小说,更像一篇拟人化的抒情散文。因此在这里,我只将它作为群文选文与课内选文连接的一个桥梁,作为幻想类文本来使用而已。因为群文阅读教学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结合课内教材”。
课例呈现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5篇关于“幻想”的节选的小说,围绕“什么是神奇”的议题,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2. 通过学习5篇节选的小说,清楚自己学习的历程以及“概念”的建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记录,并在讨论分享中学会建构。
教学准备:
1. 需要提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最多6人,课桌以小组合围的方式排列。
2.5篇选文的印制。要求必须每篇独立印制,不可以连印。
3. 工作纸的印制与教学PPT的准备。
4. 小组文本的选择与下发以及粗略阅读,需在上课前20分钟完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前暖身,强化“不可能”概念
师:先来看一首有趣的诗。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
生:一个剥蛋 。
生:一个吃蛋 。
生:还有一个呢?
师:“还有一个呢?”想得非常好,所有人都来猜一下。
生:……
师:我觉得你好为难啊!再想想。
生:一个笨蛋。
师:还有一位呢?
生:一个买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变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下蛋 。
师:我们为他鼓鼓掌,知道为什么鼓掌吗?因为他下课以后准备下一个蛋。(生大笑)
师:你觉得可能吗?
生:不可能 。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不会下蛋。
师:对啊,因为他不可能下蛋对不对?那谁可能下蛋?
生:鸡,老母鸡。
师:但是,你们看 。 (出示)
生:一个生蛋 。
师:一个生蛋,可能吗?
生:可能 。
生:不可能。
师:一起来(指四个学生),读。
生:(齐读)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教学意图:《四个小男孩》是一首比较有意思的诗歌,也是可以强化“神奇”概念的诗歌,特别是其中一个男孩生蛋的句子,不仅会让孩子们捧腹大笑,也可以引发他们对“可能与不可能”产生思考。当然更是为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去尝试创作,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逐步变为“可能”埋下伏笔。】
二、独立阅读,感受“神奇”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每个小组课前都各自选择了一篇,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任务给你们,你们每个组前面都摆了三个信封,里面有工作纸一、二、三,现在请组长打开“工作纸一”,给每个同学一张。(出示“工作纸一”)
(学生阅读本组所选择的文本,完成相关任务后交流。)
生:篇名是《草虫的村落》。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 (学生读相关语段文字)
师:为什么觉得神奇呢?
生:因为草丛一下子就变成了森林,每种小虫都变成了各种职业的人类。
师:你呢?
生: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汤姆本来光着脚站在石板上,后来石板却变得温暖、柔软起来。我觉得神奇的原因是地板怎么会变得温暖、柔软。
师:应该是什么?
生:应该是还跟原来一样,非常冰凉。
……
【教学意图:群文阅读课,在表象上呈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阅读的篇目增多,少则三四篇,多则六七篇。如此数量的文本一下子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教师如何教完如此多的文本?这是摆在每一个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老师面前最为现实的两个问题。“选择”是我处理文本的方式之一,并将“选择”作为群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元素。之所以如此处理,基准的考量在于:单篇教学让学生之所以感到枯燥无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始终处于“听得听,不听也得听”,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境地,而如今群文阅读教学,既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文本,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摆脱这种“没有机会选择”的尴尬局面。同时,因为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会更愉悦地去深入且快速阅读文本。但在“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状况下,如何进行共同学习呢?这其实就跟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有关系。本次教学选择的议题是“什么是神奇”,每篇文本其实都是体现这个“议题”的不同侧面,或者说都是“什么是神奇”的具象化。】
三、小组讨论分享,完善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小组讨论。讨论时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要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生:行。
师:第三,小组要统一认识,指定一名或是两名同学汇报。汇报时要这样说:“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而不能说“我的探究结果是……”。要把小组同学的意见告诉别人,好不好?
生:好。
师:好,可以开始了,小组行动。
(生小组交流)
【教学意图:同组的学生选择的是读相同的文本,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工作纸”的任务,但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教师无法把控的。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时机去完成“纠正”功能?小组交流讨论在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在这个阶段的功能定位清晰,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形态下,小组交流讨论的“纠正和统整”是解决传统教学“为讨论而讨论”弊端的好方式。】
四、班级交流,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请组长打开第二个袋子,拿出“工作纸二”发给组员每人一张。(出示“工作纸二”)
师:我为什么要给你这一张呢?大家想想,每个组读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别人在分享信息给你的组,那么分享的信息你是不是应该记下来?
生:是。
师:别人在汇报的时候你应该用耳朵听,用手写。
生1(组1):我们小组探究的是《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但正当那孩子走到第九与第十站台交界的地方时,一大群旅客突然涌到他的前面……那男孩竟然不见了。”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是因为那个孩子突然间不见了。
生2(组1):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上面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检票口,现在却变成了站台,站台的名字也非常稀奇。
生3(组2):老师,我们组找到三处觉得很神奇的地方。
师:好,你们组补充。
生3(组2):我们小组觉得还有一处神奇的地方是:他离栏杆越来越近了,他闭上眼睛准备撞上去,但什么事也没发生,当他睁开眼时,却出现了一辆深红色的机车。
……
生4(组3):我们组探讨的篇名是《露茜初探魔衣柜》。觉得神奇的地方是:“这口衣柜一定大得要命……却摸到软乎乎、冷冰冰,像粉末似的东西……她说着又往里走了一两步……咦,这简直像树枝一样。”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衣柜的地板上有软乎乎、冷冰冰的东西,衣柜里还有又硬又粗还有点儿刺人的东西。
师:还有一个组也读的这篇,前面组说过的你们不能再说。谁来补充?
生5(组4):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为什么觉得神奇呢?因为一般的衣柜应该是一只手伸直就能摸到柜背,但是露茜往里走了几步把手伸长还是没有摸到。
……
生6(组5):我们组派两位代表来发言。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为什么我觉得神奇?因为我觉得东西不可能在原地逐渐消失。
生7(组5):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汤姆一直用眼睛盯着她,他惊讶地发现,女仆走到门口,用手碰了一下把手就不见了,也就是说,她不是从房门里走出去的,而是逐渐消失的。”神奇的原因是:女仆不推开门就消失了。
师:刚刚我说,每一个同学要做修订、做记录。你虽然读了一篇,却了解到了其他篇的内容。工作纸二上的最后一栏是什么?
生:“我们的评价”。
师:你记录了其他组汇报的内容,现在你要评价一下其他组所说的神奇的地方神奇不神奇。如果你觉得神奇,那你可以说这个真的有点神奇。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没什么可神奇的。(一生举手)你要评价哪个组的?
生:我评价的是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他们组说的是“站台会逐渐变位置”,说不定哪天晚上你睡着了,装修公司就给你换了。
师:哦,可是当时并没有出现装修公司的人,我们前面有一堵墙,你要不要推着东西撞过去?你行不行?
生:不行。
师:其实不可能,对不对?
生:我想评价的题目是《大钟敲了十三下》,他们认为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我认为比较神奇 ,因为东西 不可能慢 慢消失。
师:你是赞同他的意见,觉得确实很神奇。就像我们用的桌子,中午上完课,这些桌子是要被搬走而不是它自己消失。
生:我赞同第4组同学觉得神奇的地方:《露茜初探魔衣柜》中“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这跟普通的衣柜不同。
……
【教学意图:学生“各有选择,各有所读”,如何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如何让读不同文本的学生进行共同的讨论?这是萦绕所有教师心头的疑问。这或许就是群文阅读教学讲求“建构”和“过程关注”的关键元素所营造的特别教学效果。其实,在教学现场,学生之所以可以共同交流,是因为这几篇文章都是在探讨共同的“议题”———“什么是神奇”。另外因为有“工作纸二”的介入,虽然读的文章篇目不同,但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与记录”,学生学习有了新的任务的驱动。第三则是因为学生自己没有读过文本,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更迫切了解别人所读文本的需求。】
五、总结梳理,升华认知
师:我们今天选择的几篇文章里面,或多或少其实都有一个词存在,我们叫“神奇的元素”。
师:《露茜初探魔衣柜》里面什么有点怪?
生:柜子。(师板书)
师:《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什么比较奇怪?
生:站台 。 (师板书)
师:还有什么?
生:列车。(师板书)
生:墙。(师板书)
师:还有栏杆。《大钟敲了十三下》什么奇怪?
生:钟。
师:钟平时敲多少下?
生: 12 下 。
师:但是它敲了多少下?
生: 13 下 。
师:好,奇怪的钟、地板。(板书)
师:好,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这些事物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好了,那现在你们告诉我,读了这几篇文章以后,如果让你构思小说,你想让什么东西神奇起来?打开“工作纸三”,你可以写一写让它怎么神奇起来。不一定写故事,就说一说你想让什么东西变神奇。
(生写后交流)
生:小狗会说话,会给我洗脚、揉肩、捶背,给我做饭,当司机。
师:你找的不是宠物,而是保姆。小狗会说话吗?
生:不会。
师:会开车吗?
生:不会 。
师:神奇起来了。
生:风扇旋转的时候可以飞起来,而且还可以把任意一样东西变成风扇的遥控器,控制它在空中飞行。
师:这是一个类似于变形金刚的风扇,那我估计下一次拍电影就不是 《变形金刚》,而是《变形风扇》了。有做导演的潜质。还有谁?
生:笔拿起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哦,只要你一拿起笔,就什么都能自动写出来。刚刚我发现,反应最快的是四个男孩。所以各位,再看《四个小男孩》,一起来读。
生:(齐)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
师:等等,这会儿想想,有一个男孩生蛋了,会吗?你会觉得奇怪吗?
生:不会。
师:既然小狗都会说话了,小男孩生个蛋就不算什么。好,继续。
生:(接着读)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 。 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 一样 ,把最最普 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生:明白。
师:什么是神奇?
生:把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变得不普通。
……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其实是与课的开端相呼应,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用那样一首童诗引题的原因。此环节从某个角度验证了群文阅读的效果———让学生从开始的坚决“不可能”到现在充满想象力的“有可能”。传统的教学中,这个环节是“延伸”或者“拓展”,但也因为是前面相呼应的教学设置,从侧重点的角度来看,它是与前面的“阅读感知”并重的“升华认知”部分。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认知热情完全被激发,有着特别的课堂效果,即让更多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
课例评析
一、让文本有内涵
幻想小说,其瑰丽奔放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正是幻想小说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也是幻想文学具有的教学价值。
选择哪些文本进入课堂,必然要考虑诸多因素:是否适合学生阅读?群文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文本的选择,从来都是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李祖文老师的选择要义是“幻想”元素: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其实就是孩子们身边常见的事物”,但在文本中,常见的事物变得“不一般”。这种“不一般”正是本课的主线,这种“不一般”正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师: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
在文学的虚构世界里,强化着普通 事物的存 在 ,强化着平庸 东西的存 在 ,强化着不可触犯之物的存在。学生经过在文本里探寻,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形成了“神奇”的初步概念。
二、让阅读有意义
1.建构与解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获得,关注字、词、句、段、篇等,所以选择解构,把文本拆散了灌给学生,掰碎了喂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速效的。但从长远来看,伤害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兴趣,并失去想象力。
与解构对应的是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 “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建构,让学生获得意义,正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理论。
2.如何建构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建构呢?必然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请看此教学的设计一:
《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和《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本都属于“幻想小说”。这些幻想小说总让我们的思绪浸入到好奇之中,欲罢不能。但既然是“幻想小说”,就一定有其不同平时的“神奇之处”,选择一篇来读读,将我们的“探求结果”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在这个设计中,强调的是学生对获得的探求,而且,重要的是,李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获得,更要求学生明白获得的依据。这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的第一次建构。
第二次建构发生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分享,完善认知”环节。实际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一一对话,偶尔可见生生的对话。但同伴学习却是比师授生受更有效的学习形式。
第三次建构发生在班级交流环节的设计:
5篇幻想小说,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一篇来阅读与探究,到底其他几篇小说又有什么样的“神奇”呢?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分享,同时我们也试着将同学的分享有选择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因为思维有了碰撞,才会闪现出更多火花。非常重要的是,在碰撞之间,教师对这种碰撞做了推动和指导。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的。
3.变化发生于不经意间
纵观本课,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获得的欣赏者、质疑问难的点拨者、学习进程的推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让课堂有意思
1. 让学生有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我们都知道,但如何做却似乎不是很清楚。李老师在本课中非常强调选择。第一次选择: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
5篇文章,学生感兴趣的有4篇,还有一篇不感兴趣,怎么办?教师的处理是:不学也罢。
第二次选择:在4篇感兴趣的文本里,小组可以选择阅读材料。这种权利叫民主。
第三次选择: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一样,把最最普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如果我们细看李祖文老师的课堂,选择正是其教学的特色之一。
2.让课堂有笑声
选择指向民主。民主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民主的课堂也是尊重的课堂。在本节课中,10余次笑声里,学生情绪放松,课堂自然和谐。不由得想起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四、让群文有效率
1.教策略
只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一个灵动的、生成的、尊重学习者的建构的群文课堂,教什么?当然不能简单定位于知识。笔者认为,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教阅读策略。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
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观点,填写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这是找出重点。让学生明白,同伴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观点,这是自我监控。利用学习单,形成“神奇”的初步概念,这是统整。
多读不一定会读会写,在阅读中,才能学习阅读。但仅如此,还不够。唯有学会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建构自己的认知,才算学会阅读。
2.找不同
在本课中,教师还不断强调说“不同”,这有利于学生避开杂乱,更有效率、更全面地丰富自己的认知。
3.学会整理
没有整理,就不会有逻辑的思考,就不会有全面的认识。整理,同样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的要求跟上节课不太一样,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你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为什么要自我完善工作纸?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4.让议题统整全课
群文议题的选择,必然和以往的主题有明显的区别。议题必然具有可议性和开放性。因为可议,学生才有话可说;因为开放,学生的所说才能多元。故事像生活一样丰富,它们都是多元化的,充满了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个意义上,“神秘是每一个故事的尺度”。“神奇”这个议题,正好抓住故事的核心,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了学生的心。本课所有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议题展开,唯如此,议题才有意义。
16.五年级阅读材料 篇十六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 )有河,亭( )有井,路( )有溪。石( )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 )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 。
⑵晋祠的水,从 、 、 、 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中、间、下、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铺、合、拉、织、穿、绕、挂
【科技馆五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参观科技馆五年级作文08-05
参观科技馆-四年级作文09-08
小学二年级作文:科技馆之旅08-29
科技之光三年级作文07-14
科技幻想画三年级作文11-20
参观科技馆优秀作文 参观科技馆优秀作文12-03
参观宁波科技馆作文07-01
上饶科技馆科作文07-11
科技馆游记的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