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高频考点18个

2024-10-14

高考生物高频考点18个(精选4篇)

1.高考生物高频考点18个 篇一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2.高中历史的42个高频考点 篇二

“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1) “冷战”的含义

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2)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的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考点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世界的经济文明

考点34: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考点35: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考点36: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考点37: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1)形成

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点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影响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考点38: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②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考点39: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1)背景

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唯一的经济强国。

(2)其内容特点

①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考点40: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世界的思想科技文明

考点41:

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 (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考点42:

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对处于危亡的国家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点总结 篇三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高考生物高频考点18个 篇四

一、高频考点分析

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

1.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

2.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 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

3.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 试卷结构:

1.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 2.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 3.解答题5×12+10。● 考试时间分布:

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复习建议: 1.研读大纲; 2.回归教材;

3.专题复习,归纳同类; 4.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一、高频考点分析

由以上柱形图可以得出,新课标I卷高考理科数学近五年高频考点为:

1.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和概率与统计,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1.43%,9.36%,7.69%,6.34%;

2.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占比合计12%左右,也需同学们着重注意;

3.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推理与证明题,占比4%左右;其余知识点年均 占分约为一道选/填题的分值5分;

4.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共10分,可在几何证明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这三道大题中 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试卷结构与考试时间同文科数学。● 拿分技巧:

1.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综合、立体几何、三选一题目难度不大,保证拿到基本分数; 2.圆锥曲线和导数难度相对较大,请拿到基本分后,再突破高难。● 复习重点:

1.补全易错题、薄弱知识点; 2.善于总结结论、方法;

3.多与同学交流做题经验与思路; 4.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①做往年的模拟题或真题,选填控制40分钟,进行强化训练;

②每天做1-2道圆锥曲线或者导数的大题,不用限制时间,做深入地分析。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 “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

2、3-

3、3-4和3-5。修订后的

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近5年高频考点分析 1.试卷结构:

● 8221(3)模式:

8道选择、2道实验、2道计算、最后一道3选1模式。● 选择(48分):

8个选择4个必修模块思路不变,跨模块题目一般在第18题或21题出现。电磁感应是选择题的压轴题。【14-18】 单选 偏向力、电(4道)【19-21】 多选 综合(4道)实验(必出一力一电)(15分)【22】力学实验题 【23】电学实验题

计算(力、电交替)(32分)

【24】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25】选修模块(力电磁综合)● 选考:

【33/34/35】(15分)

(选修3-3/3-4/3-5每本书出一道)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近5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不同题型的学生高考的得分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总,希望给别的省份的同学们一个参考,了解同学们的失分点主要在哪里,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备考。

● 得分率 = 河南省学生平均得分/近5年此模块的总分值,由图可知: ① 选择题和第一道实验题较简单,得分率50%; ② 第二道实验题比第一道难度稍大,得分率40%;

③ 两道计算题第一道和第二道得分率43.5%和18.5%,所以要注意难度梯度合理攻克;

④ 在33/34/35三道选考题目中,得分率分别为20%、39%、43%,也就是选择第35题的学生 得分率最高,但也不能左右同学们选考的具体题目,还以最擅长做为选考。2.考点分布:

从近9年新课标Ⅰ卷物理高考各本书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为必修2,选修三本书每本赋值均为15分。

● 选择题年年必考的知识点是前4个: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静电场、物理学史;其次为电磁感应与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二、各本书考查的高频知识点 ● 必修一:

① 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交替考查)② 力:共点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③ 牛顿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必修二:

① 曲线运动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② 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高频考点)③ 机械能。● 选修3-1:

① 电场叠加;(高频考点)

② 恒定电流(电路的动态分析); ③ 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选修3-2:

电磁感应;交流电(高频考点)。● 选修3-3: 热学。●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作图。● 选修3-5:

动量守恒、原子物理。● 能力方法:

① 夯实基础,注重高频考点:牛顿定律、直线与曲线运动、能量观点、电场与磁场及磁感应主干知识; ② 需进行方法的强化:整体法、隔离法、极值法、逆向思维法、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③ 注重创新,在变压器和实验中表现地较多; ④ 综合性题目,各模块知识的堆积。

三、各主观题特点与答题分析

1.近5年实验题分析——全国I卷 ● 特点:

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② 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出现;

③ 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渐两题分值均衡;

④ 22题力学实验主要考查:数学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素养;

⑤ 23题电学实验主要考查:电表改装、电路器材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 ⑥ 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2.近5年计算题分析——全国I卷 ● 特点:

24题(较简单)—纯力学综合,胡克定律,物体受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 25题(压轴题)多过程、多知识点、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区分度大的压轴题。● 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① 推理能力; ② 分析综合能力;

③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选做题

【33题】热学:晶体非晶体;气态方程;

【34题】振动和波;光学:折射、干涉、衍射;作图部分:折射定律与全反射定律; 【35题】第1小题光电效应方程,第2小题动量守恒定律。

四、复习建议及备考策略 1.复习建议:

重点放在物理解答技巧与公式的理解。

考纲修订后,将修改后变为必考的内容抓紧时间去复习,同时,在日常的复习和练习当中,不要仅仅只是锻炼解题能力,更要注重对题目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的开阔,在有限的机会 里多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2.备考策略:

明确已知—方法运用—透视隐含—规律选取—了解考查—知道要求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 “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 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近5年高考化学考点分析

● 必考:必修

一、必修

二、选修四 ● 选考:选修

三、选修五任选一题

下面5幅图分别是每本书各章节内容占比,以期帮助同学们有重点的进行复习:

有机化学、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与生活、实验综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仍然是占分最多 的5个部分(包括选做题在内)。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 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 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 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 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一、近5年新课标Ⅰ卷生物综述 1.试卷结构(总分90): 【6道选择题】每题6分;

【4道必做简答题】均为必修内容; 【1道选做题(2选1)】选修1和3; 2.试题总体评价:总体难度适中 3.试题总体特点: ① 紧扣教材内容,强化双基考查; ② 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四大能力; ③ 注重知识综合,把握内在联系; ④ 突出实验考查,注重探究能力; ⑤ 突出核心概念,重视语言表达。4.详细分析

① 题图与文字数目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的文字数,除2012年外,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希望同学们 加大生物试题文字阅读能力的提升。

图表题是生物考查的重点内容,在生物学考查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如果同学们不能从图表中获取 有效信息,就不能从容作答。

表格题每年必考一道,多在大题中体现。

图题比重最大,12年考查5道,除了15年没有考到,每年均有大量的图题,近5年年均3幅图。② 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分值分布及比例

必修三比最大为40%;其次为必修一27%;必修二17%;选修一/选修三为二选一,占比16.1%。③ 高考实验与探究题统计

近5年实验与探究题的比例越来越大,2015年占比达到28%,也即将近1/3的题目都是实验题,因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一般29、31题都是实验题或探究题,除此之外,选择题中5或6题 也有可能考查一道实验题。

二、近5年高频考点分析

1.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频率

如上表所示,其中:

1代表近5年考查几率为100%,也即年年必考,这些知识点有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和群落;

0.8代表近5年考查几率为80%,也即5年中考了4年,这些知识点有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 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生药系统及其稳定性;

0.6代表考查了3次,有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因工程;

其余为考查了两次和一次的知识点。由此得出高频考点的考查几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高频考点,多做多练,达到牢牢掌握的目的。2.近5年各知识点考查分值合计

有的知识点虽然高频,但是多半考的是客观题,所以未必占分很高,看看占分最多的知识点有哪些吧: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细胞代谢,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工程,年均分别14分、10.8分、9.6分、9分、8分、7.8分。

三、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1.重视教材,规范语言; 2.结合主干,构建网络;

3.重视图表、信息题的审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总结反思,温故知新;

5.关注生产、生活,关注生物学热点,联系实际。

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

1.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 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 其次是政治,24分;

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2.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

① 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 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 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

② 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 ③ 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 ④ 公民的有关知识,(共 20分);

⑤ 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 ⑥ 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6年中考查了5年;

⑦ 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 ⑧ 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1.“网络化”知识

2.教材:课题、框题、目题 3.分类进行知识练习

4.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5.文综内部结合

一、近5年高频考点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 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 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选择题: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主观题:

【31题】为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二、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 复习建议:

① 第一轮侧重专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模块专题); ② 第二轮侧重通史,遵循《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通史); ③ 第三轮侧重补缺补漏和强化提高。● 备考策略:

① 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准确性; ② 精选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 ③ 多训练,注重灵活的学法指导; ④ 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 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近6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综合题考查区域地理问题是今年课标Ⅰ卷的重点和热点。年均占分46分,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也和当今我们环境污染治理热点密不可分; 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上一篇:海底世界美术教案下一篇:大学那点事与社团出游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