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

2024-10-04

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共7篇)

1.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 篇一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

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广度与深度并存

(岳力霞)

3月25日在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着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晏子使楚》一课及“就课例谈语文课改”的一个讲座。讲座以剖析一个个生动的课例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支老师的讲座中,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风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感受最深的当属支老师谈到的当今语文课改比较流行的拓展部分,支老师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很客观地谈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举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拓展不仅局限在篇目上的`增加而是可以从深度上去拓展,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支老师的拓展就停留在除了让孩子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外,动脑筋分析这些特点中哪个是根本特点?为什么?向孩子渗透了矛盾论中的主要矛盾思想。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探索桂林的山为什么这么奇?从而让学生的理解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认识到了水的侵蚀作用及喀斯特地形。 最后全文结束,板书形成一首唯美的小诗:慕名观赏荡舟行/水静山奇绿意凝/山水相依成一体/人入画中更添情/感叹支老师的设计及博学,羡慕做这样老师的学生。之后支老师又以《可爱的草塘》为例让我们知道了语文课堂如果一味地只拓展广度、宽度而忽略了深度,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会后碰到一个同事笑说怎么感觉支老师的讲座就是在批评我们的教学改革呢?细想想,我们的1+X的目的的确是节约时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课堂上无论是低年级的课上增加课外阅读的小篇目还是中、高年级的两篇课文一课时完成,归根结底做的也都是拓展的工作,(www.Fwsir.com)但我们真的是在追求广度、宽度而忽略了深读吗?从很多老师的谈话中也不难得知有很多人认为一节课讲两篇课文就是“糙”,蜻蜓点水,从实际课堂中发现我们的教学改革进行以来,似乎压堂拖堂的现象更严重了,因为我们以前讲的那些东西现在四十分钟讲不完了。是我们错了吗?但听毕老师的课似乎从没有拖堂过,而且我从不担心她拖堂,因为是不可能的。纵观她的每一节课,你会发现,她的所有环节设计直击重点,旁枝蔓节一律不要,第二篇课文更是直接提取和训练点相关的句段来分析,然后以点带面,结束工作。一节课下来,重点突出而且把一点训练的相当到位既有了广度又有了深度。相比较不难得知,我们的课堂象在翻地,东一掀西一锹,最后是一片。毕老师的课象在挖井,选准一点直接挖,她找的是点,所以可以节约时间还能有深度。

一对比,我知道了,不是我们改革的方向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够认真分析教材,找准训练点,深挖训练,将一节课的一个训练点落到实处,我们不能能够节约出时间也可以做到广度与深度并存。

2.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 篇二

新课程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舆论引导下,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饱受诟病, 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倍受青睐, 更有甚者, 否认教授式教学方式, 有的学校还以课堂教学中讲课时间的多少来衡量评价教学过程, 似乎老师讲得越少, 课堂教学改革就越成功。这种极端形式主义把语文教学带入了误区, 泛滥化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费时、肤浅, 必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始终在知识和能力的浅水区游弋, 根本不能全面、全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更别说素养了。

语文教育的前三学段, 囿于地区 (城乡) 的差异、师资的参差、责任心的强弱, 许多阶段性目标没有完成, 半数农村学生知识和能力还停留在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的知识和能力缺乏, 因此农村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可谓无米之炊, 可以这么说整个七年语文老师要花多半的时间去查漏补缺才能实施第四学段的教学进程。而此时学生的真实知识和能力如同只能负重60斤的羸弱者, 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第四学段的学习内容, 无疑如同百斤重担, 肯定力不从心, 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耽误教学、影响整个阶段目标和计划的实现。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学习的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 而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决定了各个学段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 哪敢揽瓷器活?没有接受式学习方法中的知识积累和提升的能力, 突然变成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只能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肯定收效甚微。长此以往, 每一次的小测试势必给学生的学习热情泼冷水, 不断堆积的知识缺陷和滞后发展的能力, 势必影响阶段中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 恶性循环, 信心渐失, 语文难学的畏难之心加强, 甚至放弃该学科的学习, 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不论哪门课程的学习都得遵循学生心理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以感性认识为主, 加之儿童的自觉自律意识欠缺, 在泛滥的探究式学习中, 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学生的学习就成了自由学习, 千头万绪, 进展不齐, 必然导致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进一步分化, 提高全民族人民语文能力的任务必定泡汤,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则成了空话、废话。

“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十条内容中有七条提到能力发展, 而能力的形成必定是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逐渐凝固升华。人类掌握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传承,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传承知识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丰富学生内化为能力的知识储备。更何况有些内容不适合自己探究, 需要老师的讲解。教, 是为了不教。必要的传授, 是让学生积累知识, 在反复的训练中传授方法, 学生只有在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引下才能自主学习, 能够自主学习了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究。没有方法的探究式学习只会让学生走弯路入歧途。所以说“没有了教, 必定没有以后的不教”。

第四学段语文课程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实现了目标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真正彰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农村中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要实现第四学段和整个义教阶段的总体目标必须有务实的语文学习方式才行。

1扎实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

1) 国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本字典。学习过程强调养成“不用字典不读书”的习惯。每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花三至五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和词条的认读。在词义理解的随堂抽查中指导学生使用字典的方法。

2) 课堂教学中或课后安排书写作业, 抄写生字、词条、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者语段, 明确规定要工整、正确, 并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学生书写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并适时传授汉字的构造方法, 尽量减少错别字。

2扎实进行阅读教学

1) 坚持训练朗读。要求必须用正确、流利、声音洪亮的普通话。纠正唱读、复读、断读等不良习惯。美文、诗歌、文言文, 老师要教读或者范读, 学生最终要能学读出停顿、语气、语调。

2) 课外古诗词背诵内容必须背诵且能默写。化整为零, 每两周一首, 定时检查。每月安排一次抄写, 要求格式美观, 书写正确, 并用古诗词进行书法比赛。完成最基本的传统优秀文化积累。

3) 教读课文一定要讲读。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老师教给方法去理清文章思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重点语句、语段的内容, 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课时目标, 有意识地传授各类文体的要素及阅读方法。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规范的答题格式,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积累感悟文章的写法, 学会体会一些修辞方法的作用。重视文言文的教读, 结合文言文的学习, 训练掌握释词的方法, 准确、灵活地翻译文言句子。规范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 检查阅读名著的摘抄和心得, 定期展示。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名著的习惯。

3扎实进行写作教学

1) 坚持写周记, 定期检查。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并学会对材料按见、闻、感受分类。

2) 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点培养敢说的习惯和会说的能力, 在交际中学会倾听, 能够理解, 能够评论。

3) 作文训练首先要保证数量。每次作文借助单元阅读教学, 精心选择范文, 学习借鉴其中的一种写法进行重点训练, 多次写作能够悟出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作文批改讲评后, 要求学生再次抄写在专门的习作记录本, 培养正确的书写格式。

4扎实实施综合性学习

1) 指导学生办好每月一次的板报或者手抄报, 形成评比和交流制度。

2) 选取教材中可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制定方案, 提前分组, 确定分工, 定时检查并展示。

总之, 如能坚持以上做法, 尽管老师很累, 必能裨补前三学段的缺漏, 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重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为完成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八九年级时, 语文课程学习就容易了。

参考文献

3.小学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求平均数”是新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因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因此我在教学时选材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下,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老师给同学发笔记本,给了第一个同学8个,第二个同学4个,第三个3个。

师:对老师分笔记本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个同学不一样多。

生:应该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 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8+4+3)÷3

师:思考:教师板书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 总数不变

一样多 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5,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8+4+3)÷3=5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5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8+4+3+5)÷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教学例题

例1、5个小同学一起投篮,怎样求他们投篮的平均数?

1、出示每个同学投中的个数。

(4,7,5,4,5,)

2、出示课件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

3、列式并计算 4+7+5+4+5=25(个)25÷5=5(个)

(四)应用数学

4.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 篇四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认识了除法之后学习除法计算题的开始,是计算方法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会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1、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上课初,我则创设情境“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后分桃子的故事情境,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2、在教学例题1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列出算式12÷3=,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通过分析题意,根据总数、每份数和份数的关系很快就写出算式 12÷3=)学生借助摆圆片、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怎样计算出 12÷3等于几?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汇报了3种结论,最后让学生比较用哪种方法最好,学生选择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点出课题,进行小结。整个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创设情境:孙悟空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想苦难挑战的勇气,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对于书上提出的两个除法问题,这节课是由我直接提出的,如果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使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能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5.我以我书求细节高中优秀作文 篇五

练习《多果楼记》三个月了,我依旧找不到方向。这是我练习书法以来最大的瓶颈。我一直纠结于米芾的笔意,看他在纸上尽显登上“天下江山第一楼”的豪情,而我纸上留下的尽是粗鄙。

我一直尊崇宋代的“意”,以为书法只应“达其性情,行其哀乐”。而宋意便在米芾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如今我却被困在其中。

在烦闷中浮躁,在浮躁中迷失。

丢下笔,靠在椅子上。低头,看见已然“壮烈牺牲”的宣纸,不禁怅然。抬头,一瞥之下,看见桌头一本字帖。

那是沈伊默的《星录小楷》。

沈伊默可谓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小楷第一人。他取法于二王,字字之中尽有无限韵味。将原本死气的小楷,写得无比灵动。

书上还有些许墨迹,那应是父亲留下的。父亲一直练习小楷,持之以恒。我曾不解,小楷一坐便是一天,很少有人去学,而父亲却执著于此。

我欣赏着沈伊默的字迹,却发现,他似乎是把每一个笔画都发挥到极致,每一笔都如一块天然去雕饰的无瑕温润美玉。细节之中,尽显意味。

我看了看自己的字,似乎明白了什么。我一味追求笔意,却忽略了笔法。不仔细斟酌每一笔,每一画,哪里去获得通篇的豪放。不仔细斟酌细节,哪里去追求最后的胜利呢?

米芾少年时不也专注于细节,留下了“永志不忘,纹银五两”的典故。而宋意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唐法的基础上。而法,就是细节。

我释然,提起笔,照着字帖,先浓重地落下一笔,起,收。虽然字迹之中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却已改善了许多。一笔,一画,照此字帖,临摹而下。书毕,看满纸风光,已显现一丝盛气。最重要的是心态已然好了许多。

我明白了父亲的选择。在不断商业化娱乐化的世界里,书法褪去了原有的.本真,变成了人们获取名利的终南捷径。人们愈显浮躁,只想凭自己信手一挥成就,搏得他人赞誉,谁又会苦心孤谐,去尘小楷的冷板凳,一笔一画研究细节呢?

转而想到自己,我们被困在书海之中,整日忙于应付考试,心态也更加浮躁。虽刷题千卷,又总是在细节之处失去分数。

其实父亲,选择的不仅是小楷,是对细节的追求,更是对书法本真的守护。

6.返璞归真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篇六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听起来大,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从思想上有了这种理念,就觉得这才是根本。

不少教师都看过虞大明教的《共有名字》录像。虞老师每个环节的设计所体现的就是“学生为本,生活为源,内化为宗”。学生感受到的仿佛不是一堂课,而是土耳其的小山村,在座的是村民。学生从思想上把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为村民的喜而喜,为村民的悲而悲。走出文本,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到的是我们都是太原人,山西人,中国人。这种情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本中内化了的。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是一种诗意化的语文教学。王老师本身就是一首诗,且不说课如何设计,单单课上的启发语、诱导语、激励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不下15种,且不重复。

1.读了这段话,你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

2.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会从你的心里跳出来?

3.孩子,在你眼中是这样的。

4.孩子,你怎么体会到的?

5.孩子,我多想再问问你。

„„

从以上这些和风细雨般的关怀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如何以学生为本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凸现。这些温柔的语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内化知识内化情感搭建了平台。学生的感悟与内化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中酝酿出来。我们如果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与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就会出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我们与学生中闪烁,就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言语,无需模仿,无需作秀。所以,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

王崧舟老师的《一夜的工作》,用宋晓明在纪念周总理诞生100周年的一首小诗《你是这样的人》导入,开课伊始,学生认识了它;学习课文时,学生又读到它;上完课后,学生永远记住了它。

学生先感叹:原来是这样!然后惊讶:怎么会这样?最后感动:真的是这样!

这样学生对“极其简单”的理解一次次加深,对周总理的认识一层层丰满,课堂上洋溢着感悟的美、情感的美、人格的美。

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效果?正因为王老师能从“极其简单”这四个字中挖掘蕴含的资源。教师首先自己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了解了主人公的一生,品出了周总理的灵魂。教师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夜的工作》一文638个字,指导学生

学好、学懂这638个字就够了吗?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厚厚的书读薄,但作为我们的每位执教者,心中应该每篇课文就拥有一本厚厚的书。用王崧舟老师的话:“孩子,我就是语文,请跟我来!”这是具有多深的文化底蕴才能这样说,才有勇气这样说呀!

三、明确教师的角色地位

无论是过去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还是今天的感悟式教学、对话教学,仅仅是提法不同,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不能今天提倡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要根据实际而定,因文本内容、因学生、因当地情况而定,但不管选用哪种方法,阅读课堂唯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如何引导、怎样点拨,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我们只充当“介绍人”就可以,不要过多的居间舌燥、喋喋不休,要少而精,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五准”。

组织与调控“准”,激发阅读兴趣“准”,创设情境要“准’,示范与点拨要“准”,评价与激励要“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

听课回来,我把几位专家的精华,搭建了这么一座房屋,课堂教学结构作为屋顶,课堂教学设计的四大支柱,就是四根柱子,根基是读书、学习、求真、求实。

愿我们都能走进这座殿堂。如果真是这样,“要我教研”一定会变成“我要教研”。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

教学的最高境界:真实、朴实、扎实

源头活水 发表于 2005-11-12 20:09:52

今天是校区大休的第一天,难得有时间在网络中阅读了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发言”,感受较多,颇受启发。他希望大家在观摩和研讨的时候,对以下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进行深入的思考。现摘取部分内容,与小语老师共同分享。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目前并不少见的角色错位的教学,突出教师“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甚至是以作秀来吸引眼球、用噱头博得掌声的教学,要有分辨能力,不仅不要效仿,而且要敢于说“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要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阅读教学,怎样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读书、实践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怎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读、议?教师怎样在指导学生读议的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等进行指导?怎样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练习和适度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前七次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承继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断地除旧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拿语文课程来说,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7.小学语文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优秀论文 篇七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有关不同交往形式的学习基础上的自然延伸,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主要是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而本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体现了课标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它是这一部分中的第一框,通过本框学习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合作的社会,理解竞争合作的内涵,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因此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但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学生竞争的概念模糊、竞争意识不良,彼此协作能力欠缺,与人交往合作意向欠缺,或唯我独尊,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是本课的落脚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形成新的竞争观; 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竞争的利弊;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竞争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作共享

教学难点:正确养成新的竞争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本着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特别设计了一连环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这样直接感知,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探究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了探究法,通过几个连环的故事情节,一步步自己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竞争观。讨论法,在以情景教学、探究法为主的前前提下穿插着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上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并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

(二)、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通过几个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运用辩论、故事续写等形式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如条件充许可播放多媒体龟兔赛跑故事

(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集:龟兔赛跑故事

大家都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哪个学生讲讲龟兔赛跑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教师引导: 兔赛跑故事讲的是动物世界的一种竞争方式,社会学校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竞争?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进行一个辩论。

学生活动一:辩论 正方:竞争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文:竞争不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认识竞争的利弊的双重性。)

教师归纳:生活中到处都存在龟兔似的竞争,竞争利弊并存,龟兔竞争结果是以兔子的失败而告终,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第二集 龟兔赛跑故事续写

教师引导:竞争失败后兔子会怎么想?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结果呢?

乌龟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结果又会如何?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想龟兔会怎么做?

学生活动二: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结果可能会有很多可能,如比赛前的深夜里,乌龟把兔子的闹钟拨慢了三个小时, 又如“兔子因为感冒,吃了感冒药后被查出含有兴奋药品,被取消冠军资格,所以乌龟成了第一。教师要善于引导,课前要有所准备,并要归纳总结,注意学生的思想倾向,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教师补充:可能一、兔子因失败而倍感失望,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是因它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是轻敌导致的结果,于是兔子在选择比赛路线上动了心思:选择一些崎岖的山路,结果自然如兔子所愿。

可能二、接下来,乌龟也不服气,要求再次比赛,并在比赛路线上也做了精心安排:到达终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小河。兔子很快到了河边,却一筹莫展,最后,只能看着慢慢爬行到河边的乌龟游过河去,并赢得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区别良好的竞争意识、不良的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学生活动三:讨论 龟兔这样的赛跑是否公平?

(此活动通过上述故事的续定为基础,教师要进一步点拨分析龟兔赛跑分别以有利于自己的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不遵循竞争规则方式来参与竞争,是不合竞争规则的,从而得出竞争要本着公平法则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些基本准则及竞争的目的)

第三集 龟兔赛跑新解

教师讲解: 龟兔还有什么样新的赛跑方式呢?在各自设计的比赛线路上取得胜利之后,兔子和乌龟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反思其竞争策略的不当,并以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在以后的赛跑中,在山路上,兔子背着乌龟跑,遇到河流时,则乌龟驮着兔子游过河。

引导:龟兔赛跑采取了什么样的新的竞争分式?比赛结果与前面几次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的升华让师生互动,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从而理解合作的意义 ,树立新的竞争观,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小结:本课通过连贯性的龟兔赛跑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新的竞争观:竞争不是简单的战胜竞争对手,更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为一时或一次胜利而为其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阻碍竞争对手前进而使自己获得胜利的做法,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反而会导致相互报复式的恶性竞争,从长期来看,参与竞争的都是失败者。实际上,竞争还意味着与自己和时间比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在竞争中,使自己的利益相关人都获得成功,才能真正赢得竞争:不仅获得期望的利益,还赢得利益相关人的尊重,从而为长期持续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收集体现新的竞争观的成功事例,用所学知识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一篇:七年级上古诗默写测试下一篇:包材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