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精选10篇)
1.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一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文中介绍了新能源,通过对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提出了新能源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据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来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ICTresearch认为,IEA的研究过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应占世界总电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征
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2.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
1)光伏:市场短期的阴霾不掩长期灿烂,光伏辅料的国产化机会备受关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ICTresearch认为短期内,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但长期看终端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ICTresearch维持行业长期高景气的判断。
2)风电:行业整合加剧,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凸显,关注风机材料国产化的蓝海市场。短期供给过剩导致的全行业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3)核电:安全风险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电事故造成的深远影响,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计划逐步退役核电站;国内政策并未改变目前的核电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可能放缓,未来审批标准将愈见严格。
4)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关注电池材料商的业绩释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运营先行,ICTresearch认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并行,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四、细分产品详细分析
1.世界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在能源紧缺、节能减排的格局下,太阳能的安全、无污染和资源无限等优良属性注定了太阳能必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
2.中国与世界光伏市场规模现状
如图
2、图3所示,中国2015年光伏装机量要达到10GW,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地震十分重视,重新检讨了能源结构,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点。除了ICTresearch传统意义上要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财政补贴内最大限度的推动光伏发展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电网建设。这主要是要解决长距离输送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覆盖范围要包含新疆、内蒙等)和输电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等技术的突破)。随着今后国家输电网络的完善,给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打下基础。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电池片附加值、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产业链走势低位盘整。
3.光伏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及博弈方式
2011年8月1日,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非招标光伏项目实施统一上网电价。发改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如图4所示。2011年8月12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路线图》分析,按照以下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kWh,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4.光伏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核心功率调节组件,占整个并网光伏系统成本的10%~15%,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全球逆变器市场主要被SMA所控制,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KACO,FRONIUS,SIEMENS等第二梯队厂商占据了全球约30%的份额。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处在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很大,但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难度大。
5.风电市场现状及分析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经历了从2006至2009年连续4年翻倍成长后,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万kW,再创历史新高,如图7所示。中国风能市场在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会下降,出现风机产能过剩严重的局面,风电采购电价补贴也将取消。ICTresearch预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风电建设速度进入稳定增长期。
6.新型电池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任务艰巨,还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2011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累计产量达到约22亿只,同比增长22%;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的累计产量为约5.8亿只,同比增长20%,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为12000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9%。从单月的情况来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月产量增速触底反弹。铅酸电池的月产增速呈下降态势。
动力电池市场的放量仍需等待。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市场,ICTresearch认为前景不容质疑,但其放量启动的时点应该2013年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标准的确定和商业模式的确定等阶段,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定位的过程还都没结束。因此其真正启动拐点的到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空间同样广阔的储能市场,ICTresearch认为其发展时点应该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应用之后,目前受制于高成本而难给行业带来实质影响。
五、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在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的产品厂商较多,种类较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因此,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金融压力,怎样去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怎样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并具有环保优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领跑新能源这个行业。
参考文献
[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马重芳,大众用电,2007.[2]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报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悠悠期刊 :http:///
淘宝店铺:http://fabiaolunwen.taobao.com
2.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二
从中国汽车产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 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是改变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所依赖的根本。去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新近将要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发展重点来专门强调。两会期间,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 工信部正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委, 计划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试点工作, 包括对私人购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 补贴额度将达数万元。与此同时, 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设施方面,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 也已经纷纷启动充电站建设。因此,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 提前到来。
目前, 国内的主要汽车集团都制定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模式, 关键在于我们对两个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即对待新能源汽车, 一是我们怎么去想, 二是怎么去做。
怎么去想?实际上是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状况和形势有一个清醒认识的问题。我们一直强调,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汽车巨头的一个契机。但与此同时, 领先者绝不会轻易放弃竞争优势。美、欧、日、韩汽车集团已经开始调整战略规划, 加大对提高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综合性能投入, 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 占据未来市场。
不可否认, 国内有一些汽车厂家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放眼国际, 我们与国际汽车巨头之间, 仍然存在着隐性差距。说隐性差距, 是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市场, 人家的东西不可能让你全知道。想一想, 如果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外在条件具备, 国外大跨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成批地陆续进入中国, 这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冲击?
目前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地方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态度很明确, 积极性很高, 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而对于企业来讲, 重要的是尽量少走弯路, 避免重复投入, 集合优势, 整合资源, 把新能源汽车这条路走好。我个人认为, 新能源汽车的形势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乐观。对此, 我们应该有充足的、清醒的认识。尽早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至关重要!
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
一、创新商业模式, 建立产业联盟。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投入巨大。以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资本和研发实力, 单兵作战未免势单力薄。因此, 有必要汇集各方力量, 整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资源, 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平台, 集中优势兵力, 打歼灭战。
国际上,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伊始, 就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的高度, 并寄希望于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恐慌与痛楚之后, 新能源能够在未来五至十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欧盟也宣布, 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区的“绿色经济”。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 新能源汽车在这种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 发展速度可想而知。我们国家在基础研发实力和新能源产业投资规模上, 与人家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 必须考虑集中我们的力量, 加速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速度。这样, 才有可能与人家进行竞争。
至于建立产业联盟的方式, 我想各家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协商、探讨。可以考虑采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 这需要各家企业协商。在这方面, 我们应该有战略眼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不能只考虑我们国内厂商间的竞争, 最关键的是国外汽车巨头对我们的威胁。所以,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 共同应对这种威胁。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二、横向专业分工, 实行产业分区。
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如果想实现快速突破, 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可以考虑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分区, 哪块应该由企业做, 哪些应该由企业联盟做, 哪些应该由国家支持做, 这个应该明确。目前整个产业全部由汽车企业来做, 从我们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 一是有些小马拉大车, 力不从心;二是大马拉小车浪费资源。比如说电池, 电池投资巨大, 要有非常雄厚的材料技术基础, 但现在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 基本上都在搞, 但能不能搞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却很难说。我个人认为, 国家在电池产业方面应该很好地布局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问题在哪里?主要矛盾在哪里?根本上就是电池。不论你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不论充电站还是换电池, 电池都是最关键的, 材料技术、品质、制造成本, 这些都是最关键的要素。
我们现在看看, 日本人已经把能量密度做的很高了, 同样重量和体积的电池他们的密度已经比传统的要高出一倍多, 这个东西可不容易, 材料、数据这些技术都是很复杂的技术, 都不是花一点点钱能做得到的, 所以美国人、日本人一上一个大的电池厂就十几亿美金。反过来看, 我们国内的汽车厂家能够做到么?即使有钱, 但我们的人才、技术呢?所以, 我认为, 电池这一块还是由国家统筹来安排。当然, 国家也不是包干, 我建议支持三、五家有基础的电池企业来做这件事情, 专门做一些通用的模块, 然后各个企业根据新能源产品的需要做集成。当然也可以考虑类似变速箱中发联这样的模式。
汽车企业做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将系统集成和应用, 电控和电机这两方面做好,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国家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 加上企业有电控、电机等技术,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实行分工很必要。只有集中力量攻击关键点, 每个点都做得有声有色, 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是一盘活棋, 也才能跟国际汽车巨头有竞争的资本。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将何去何从, 关键在于中国汽车企业负责人如何把握, 如何选择发展战略。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 放眼国际, 从国家战略、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 来考虑新能源的发展问题, 并且身体力行,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那么, 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提升, 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三
【摘 要】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一步加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发达国际的成熟经验基础上,以期找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机械工程;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核心技术
0.引言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却给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1.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在这种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必须转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家政策扶持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07年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 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1.2企业主导研发与产业化方面情况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 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1.3尚存在的问题
1.3.1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开始起步,在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即使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最近对电动车行业的产业化明显加速,这是源于我国在电池技术方面十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但同时也希望在电池的功率密度、循环次数、寿命,特别是生产成本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因为最终我国的电动车产品是要符合市场需要。如果我国不在这方面大有作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是无法完成的。
1.3.2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普遍匮乏,这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瓶颈问题。还有是否有足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系统考虑和迅速解决的问题,严重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1.3.3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推广有难度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确实具有较大优势,但其购车成本与原型车相比普遍较高,而国内私人用户的行驶里程通常情况下不会过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综合成本竞争优势,这严重阻碍了普通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另外,虽然能够享受国家发放的补贴,但前期购车成本相对偏高,给购车者带来了一定压力。
1.3.4技术标准不完善,不统一
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尽管近几年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与法规,但是这些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作了基本规定,仍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没有统一标准和具体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从而降低标准适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各地和各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很高,但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技术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建议
2.1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 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2.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的突破。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是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化。鼓励并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国家市场话语权,以达到用成功技术迅速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2.3加快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产业发展初期,应集中力量重点在试点城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应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建立以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为主的充电系统。推现有社会停车场改造,在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政府部门停车场配套建设慢速充电桩,在城市主要干道和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建设公共快速充电场站,依托公交场站建立公交车专用的充换电系统。开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技术与设备。
2.4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3.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的发展,如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科]
【参考文献】
[1]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2]万钢.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J].环境保护,2010,(18).
4.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四
核能这个名词,在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播后,大家对它早已不再陌生,不过,每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大众的脸上都不由的露出惊恐的神色,特别是在几次大的核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核能的排斥呼声愈演愈烈。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新能源的风暴。经过我阅读少量书籍,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只是片面之词。
首先先谈谈中国核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核事业起源于五十年代,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来又遭遇了朝鲜战争,当时,美国人曾扬言要对中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由此也激发了毛主席和大批科学家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浪潮。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核科学人历经磨难,期间变化不断,和苏联的关系破裂,美国的威胁,以及国内的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他们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了。这里,我们要记住的一大批伟人,主要有总负责领导班子,周恩来总理为首,聂荣臻,张爱萍将军等领导者,科学家有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劳,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氢弹,使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给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巨大的鼓舞,具体的影响不做详细叙述。
目前,对核能的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核电站。目前,世界的核电站包括即将建成的总发电量将达到387千兆瓦,约占发电总量的35%。其中法国达到75%,比利时,瑞典,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比例都很大,而中国仅仅只有1%,在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站中,中国连5%都没有,这都说明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核电站运行很安全,最早的1991年秦山核电站,以及1994的大亚湾核电站,至今运行良好。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事故。最近的一次,世界最大的核电站,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3月12日发生特大事故,核能的安全问题称为人们议论的最多的话题啊。事故发生后,对欧洲的冲击最大,德国,比利时的民众都强烈要求关闭核电站,殊不知,能源短缺问题,比核辐射更令人头疼。我们都知道,核聚变所使用的原料是氘和氚,而水中富含氘和氚,一旦这种技术成熟后,我想,核电站,不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并且,一旦人们掌握了受控核聚变的技术,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并且,辐射问题也将被解决。对核电站的关闭的呼声高涨之时,也带动了人们对新能源的研究的巨大热情。其中,太阳能,水电站,生物质能等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5.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篇五
报告预测,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36.5亿吨标准煤,较有所回升。原煤产量约36.5亿吨,天然气产量约1500亿立方米,原油约2.0亿吨,一次电力约1.9万亿千瓦时。据报告分析,20我国原煤和原油产量的大幅下跌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下降4.2%。2016年是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虽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也出现了一些引发社会关注的现象。对此,报告建议煤炭“去产能”宜精准施策,对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区别对待,有利于价格平稳运行。
报告预测20国内石油产量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对此,报告建议加大原油勘探投入。随着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趋严峻,我国石油“大进大出”的`格局将愈发突出, 年成品油净出口量预计将超过4000万吨。
在天然气方面,预计2017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国内天然气总产量增速超过2016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在电力方面,预计2017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供应能力总体富裕。煤电投产速度继续放缓,利用小时数进一步降低,需要严格落实国家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相关措施。风电与光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东中部地区投产容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弃风弃光等现象将有所改善。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清洁能源比例继续提高。
其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约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是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主要驱动力,其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的贡献率约为64%。
值得关注的是,交通与建筑用能成为2016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报告预估,2016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约为32.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2%,其中交通用能约为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9%,建筑用能约为5.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0%。这反应了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
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也得益于我国能源替代的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交通领域“以电代油”发展迅速,成为2016年能源替代发展的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体内能源替代稳步发展;但是,在工业领域“以气代煤”进展缓慢。
报告认为影响我国能源替代进程、阻碍消费结构进一步调整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天然气价格中,配气环节价格居高不下阻碍了天然气终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针对此现象,报告建议2017年在降低终端气价、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加大污染惩处力度和加快淘汰低效锅炉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达到4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呈现“两升一降一平稳”的发展格局。
其中,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仍保持增长,其消费比重将升至6.7%和14.8%;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减少;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
报告预测,2017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36.5亿吨标准煤,较2016年有所回升。
原煤产量约36.5亿吨,天然气产量约1500亿立方米,原油约2.0亿吨,一次电力约1.9万亿千瓦时。
据报告分析,2016年我国原煤和原油产量的大幅下跌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下降4.2%。2016年是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虽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也出现了一些引发社会关注的现象。对此,报告建议煤炭“去产能”宜精准施策,对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区别对待,有利于价格平稳运行。
报告预测2017年国内石油产量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对此,报告建议加大原油勘探投入。随着炼油能力过剩形势更趋严峻,我国石油“大进大出”的格局将愈发突出,2017年成品油净出口量预计将超过4000万吨。
在天然气方面,报告预计2017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国内天然气总产量增速超过2016 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在电力方面,报告预计2017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供应能力总体富裕。煤电投产速度继续放缓,利用小时数进一步降低,需要严格落实国家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相关措施。
6.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六
源发展前景可观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绿色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仅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除了上述可再生资源外,还包括非再生资源,如核能、天然气、清洁煤等。本文所指的绿色能源为广义上的绿色能源,包含非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风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可以用来发电、提水、助航、加热等。目前,利用风力发电已越来越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且发展速度最快。2010-201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尽管2011年我国风电面临诸多挑战,但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依然达到62364MW,近一步巩固了在全球风电领袖的地位;2014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14609MW,同比增长25.38%;截止2017年末,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88392MW,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上升为34.94%,较上年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发电量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43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2695亿千瓦时。2015年,中国风力发电量为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4%。2016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5.73%,上涨到2113亿千瓦时。2017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7.56%,上涨到2695亿千瓦时。
根据国家能源局牵头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底风力发电要达到2.5亿千瓦时,理论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风电累积总装机可达3亿千瓦;到2050年,总装机规模将在此基础上增长9倍达到300亿千瓦,其所消费电量将占据国内能源总消费量的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能源。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核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它是实现低碳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0年以来,我国核电发电量逐年增长,近两年的增速较高。201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1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2016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2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2017年,核电发电量达到2483亿千瓦时。
我国核能发电市场正在向黄金期迈进。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装机规模358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2017年核电发电量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2287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根据国家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案政策,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以及国家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总量不低于6000万千瓦,前瞻预判到2023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77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2017-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25%,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太阳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能量主要来源于氢聚变成氦的聚变反应,产能功率(即每秒产生能量)约为3.8×1023kW。地球只接收到太阳总辐射的22亿分之一,但也有约1.7×1014kW。这部分辐射被大气吸收约占23%,被大气分子和尘料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约为30%,剩下约占47%能够到达地面,约为8.1×1013kW,这个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的辐射能6×1017千瓦时,即相当于74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00亿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010-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3年以来,上升速度较快。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3025万千瓦,同比增长68.24%,涨幅较大。
近年来,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口号的提出,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促进太阳能发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发展规划。部分发展规划如下: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总体趋好。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阳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仅105GW,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光伏行业市场容量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据预测,到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23000万千瓦。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生物质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可利用生物质的种类很多,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森林的原材料直接获得,也可以从森林工业的副产品,回收利用家庭垃圾、回收利用毁坏的木材和纸张中获得。
目前,中国生物质资源科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累计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5.6GW增加至2017年的15.3GW,7年间增加了2倍。
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1214万千瓦,到了2017年年底,并网容量达到1476.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59%。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趋势
(1)农林生物质发电突破经济性瓶颈者将享受先发优势 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生物质发电技术,以秸秆为例,秸秆发电是指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将秸秆送入锅炉直接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利用这些热量再进行发电,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生物质燃料收储运体系成熟度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一般而言当地可收集资源量约为生物质产业项目需求量的10倍以上,并不存在供给短缺问题。因此只要创新收购模式,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生物质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对燃料市场的管控能力。(3)技术进步将逐步提升生物质电厂的盈利性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提升,有效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在使用同等燃料的情况下,输出的电能更多。目前高温超高压机组已开始在生物质电厂使用,转化效率提高到30%以上,随着BIGCC和热化学技术在生物质电厂的应用,未来生物质电厂转化效率有望达到39%。燃料成本的盈亏平衡点将大大提升。从政策发展走势和经济新常态下能源基础支撑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在推进节能减排以兑现对入世的承诺等综合因素来看,前瞻认为,2018-2023年间,生物智能发展产业装机规模将保持在15%-20%的增长率,至2023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40GW。
7.石定寰见证中国新能源发展30年 篇七
提起石定寰, 在中国的科技界可谓无人不知, 甚至被同行戏称为“科技部的活字典”, 足见其“内功”之深。虽然他从未高调地活跃于公众的视野, 但他的名字, 早已和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政策、规划一起记入了中国的科技史册。你可能没听说过“石定寰”这三个字, 但你一定知道他为之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当然, 还有“低碳经济”。
30年“能源人生”成就“碳路者”
“我这一辈子几乎都在跟能源工作打交道。”谈到自己40多年的工作经历, 石定寰称其为“一辈子”, 可见, 工作与事业已渗透到他人生的全部内容之中。1967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 石定寰在吉林省蛟河县工作了5年, 接受基层工作锻炼, 然后便被调回清华核能所从事科研工作, 开始了自己的“能源人生”。1980年, 他调到原国家科委的能源处工作, 1984年, 他在工业科技司负责能源、交通和工业领域的科技管理工作;2001年担任了科技部的秘书长和党组成员。
“因为国家科技部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管理部门, 要面向全国很多重点行业, 涉及的产业比较多, 所以, 我们很可能是第一天在研究能源, 第二天在研究交通, 第三天在研究装备制造业。这样的工作性质在客观上给我提供了一个广泛接触各个领域的机会, 能够深入到一些行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各个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 特别是科技发展问题。当然, 我们不可能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我们能够对各个领域宏观的发展趋势、方向以及对科技工作的需求有所了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 特别是突破行业限制, 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观察与思考, 才能对未来的形势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多年来, 石定寰参与了许多能源方面的规划和政策研究, 以及能源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国际合作等项目。
2003年, 国家开始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作为科技部的秘书长以及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石定寰具体负责中长期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虽然是在规划科技工作, 但却需要从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出发, 去确定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 能源、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中国实现2020年规划的最突出的问题。当时, 中国30%的石油要依靠进口, 我们预测石油进口的比例在2020年会达到60%以上。而且, 煤炭和化石燃料的大量应用使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最大排放国。此外,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比较低。在能源结构方面, 国外都是以天然气、石油等清洁能源为主体, 可中国还是以传统煤炭为主要能源, 核电占的比重很小, 可再生能源占的比重更低, 天然气的比重也不高。”面对这些问题, 石定寰认为, 应打造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特别是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同时, 加大清洁煤技术的研究开发,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石定寰几乎完整地见证了中国能源30年的发展历程。“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唯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才能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一直以能源为核心的工作经历让石定寰很早就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并为之奔走、忙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研究院在海南大学挂牌成立;首届中国太阳谷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成功召开, 继2010年首届太博会后, 将每年举办一次, 逐步将中国太阳城打造成国际低碳“博鳌”、全球环保“洛桑”;与世界经济论坛 (达沃斯论坛) 一起被西方舆论并称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议”的全球政商领袖峰会将于2011年6月移师北京, 并将主题锁定“国际创新与低碳发展”。
“我相信, 低碳的新路一定会使中国的发展之道越走越宽。”在接受采访时, 这位国务院参事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对中国走上低碳发展道路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低碳经济”不是“国际圈套”
“由于‘低碳经济’是个外来语, 也是由国外的概念引入的, 所以很多人怀疑这是发达国家给我们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中国设置的一个‘国际圈套’, 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在石定寰看来,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概念首先不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 作为发达国家, 他们自己的经济要发展, 也要走这条路。所以说, 英国最早提出这个概念, 是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来的。”
过去, 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进程都是以大量的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就是煤炭, 之后又有了石油、天然气, 慢慢才有的原子能, 现在又到了可再生能源。但过去人们用得最方便、最熟悉的还是煤炭, 中国到现在都是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以前, 只要能源一紧张, 马上建火电厂, 因为火电厂最快, 投资似乎也最省, 却没有考虑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个环境的成本, 过去没有任何人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去计算。人类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根本无暇顾及工业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和气温升高, 这一切都将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影响。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几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青藏高原。我们的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 是中国乃至亚洲大量河流的发源地。通向印度洋的几条主要江河, 都是长期依靠青藏高原的冰川提供水源。但是我亲眼看到, 最近这些年, 冰川的面积正在急剧缩小。我第一次到西藏时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雪山, 而现在, 冰雪的面积却一年比一年少,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沙漠化。连青藏高原这样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地区都出现沙化, 可见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原本一望无际的高原圣湖也在逐年缩小, 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实。再不重视生态的平衡与环境的保护, 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将面临极大挑战。”
但是, 人类还要生存, 还要继续发展, 发达国家不可能为了环境而使经济停滞不前, 发展中国家更是需要在工业和经济方面赶超发达国家, 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些都离不开能源。所以, 能否找到一个既能挽救地球、有效应对环境和气候问题,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又能不影响经济的发展, 或少影响经济的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 将决定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的专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也就是在未来, 相对于我们的高碳经济, 要形成一种以低碳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将来会逐步取代我们的高碳经济。”石定寰坚信人类选择低碳经济的正确性。
“这种经济形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 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控制全球的温升, 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大的目标。要把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 这是我们目前确定的目标。同时, 通过这种新的经济形态, 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会因为采取低碳的方式, 限制了高碳的利用, 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所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新的经济形态。我认为,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非常重大。”
前几年, 在中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一说哪里要保护, 就是停止发展, 全靠国家财政养活, 这显然是无法长久维系的。过去, 大家认为, 经济要发展, GDP要增长, 必然要影响生态环境。也就是说, 要么发展经济, 造成环境破坏;要么就停止发展, 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 发展和环境是对立的, 是矛盾, 两者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很大。对此, 石定寰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为, 低碳经济的提出表明, 人类可以找到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升, 又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持社会的继续进步。”
近几年, 国内也出现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 这几个概念从总体来讲是比较一致的, 都是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很难用一种数量的标准去考核, 而在低碳经济概念中, 是把碳的排放进行量化, 将其列入计量经济学范畴, 与经济学里的财务、税收、成本核算等经济概念联系起来。虽然可能有些人会利用低碳经济这个概念给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壁垒, 但中国不能因此而坚守原来的老路。谈到这里, 石定寰开玩笑说:“过去有一句话叫‘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我们还用这种简单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是不行的。”他认为, 低碳经济是经济学上区别于过去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创新。这种理论的提出, 一定会对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虽然中国不可能一下子走入低碳社会, 但低碳是我们的方向, 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看这个概念的理论含义是什么, 给我们带来的利是什么、弊是什么, 有没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如何能扬长避短, 利用他们好的经济概念来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石定寰对待低碳经济的辩证态度。
中国要规划自己的“低碳发展路线图”
“目前,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未来经济的理论, 这个理论需要我们去发展, 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去研究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石定寰的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对我国国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在发达国家, 由于工业经济起步较早, 高耗能的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也就是说, 在经济方面的能源消耗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 能耗量基本可以保持不变, 或者随着经济发展小幅增长。目前, 欧洲、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已经达到六七吨甚至十几吨标准煤, 大大高于中国的人均能耗, 已经形成了过度消费, 甚至是浪费。所以, 他们提出发展低碳经济, 是希望通过经济结构调整, 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环境危害, 来保持经济的发展现状, 逐步推动经济发展。而中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 还远远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任务, 城市化的任务也没有实现。国外的城市化已经达到60%~80%, 而我国的城市化仅仅勉强达到50%。也就是说,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实现小康, 人均能源的消耗还要大幅增加, 会增加到什么程度还很难预测。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能耗是6亿吨标准煤, 到去年, 已接近32亿吨标准煤, 翻了5倍还多。
目前, 中国还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当中, 这种能源的消耗还没有达到最高峰。到了2020年, 我们可能会达到40亿吨标准煤。现在, 世界上都在计算,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能源消耗的峰值。有的说到2030年, 有的说到2040年。也就是说, 中国未来还有一个能源持续增长的阶段,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总量上已经能够得到控制, 而我国现在的总量却很难控制住。“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要在工业发展当中逐渐调整, 而发达国家是在能耗总量已经相当大, 可以说已经达到一个峰值且已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发展低碳经济。所以说, 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就是不一样的, 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中国要找到自己低碳发展的道路, 规划出我们自己的发展路线图。”
关于这个路线图, 石定寰认为, 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把清洁煤技术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因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高碳能源煤的低碳利用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体。同时, 要下决心加快发展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非化石能源, 以及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第二, 强调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包含了对于工业的节能、建筑的节能和交通的节能, 所以应该全面地在全行业提倡节能减排, 在低碳技术支持下,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
第三, 坚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 还要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要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 实现低碳经济要以强大的科技创新作为基础, 科技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没有技术创新就实现不了低碳化。
可再生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出路
目前, 全球都在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继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之后, 今年联合国将在南非德班再次召开会议, 讨论2012年以后, 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框架安排。
能源领域在气候变化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类长期大量地使用化石能源, 世界二氧化碳累计量不断增加, 并引起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过程中, 调整能源结构, 转变能源利用方式, 寻找更加清洁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任务。
“正如我上面谈的, 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已经实现的基础上去提高能源效率, 与我们的基础和起点是不同的, 相对来说发展低碳经济要容易一些。而我们的工业化道路还没有走完, 能源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而且中国又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石油比较缺乏, 天然气资源也不够丰富, 所以,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们比较切实的选择。”谈到为之付出多年努力的新能源, 石定寰津津乐道。
石定寰说, 大力推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包括充分利用传统的水电, 以及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长期以来,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的水电事业就得到蓬勃发展, 80年代以后, 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 我国的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进入新世纪, 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推动下, 我国可再生能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能利用的第一大国, 总装机容量已达到2亿千瓦, 其中1/3是小水电。由于建设大型水电站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 石定寰认为, 在未来, 我们应该对新的大型水电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 并着力发展小水电。
在风能的利用方面, 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 2010年, 我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 累计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 居全球第一, 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81.4%。石定寰介绍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 中国最多只能做850千瓦的风机设备,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已经突破了兆瓦级的大型风电设备的技术, 3兆瓦的第一批海上风电设备已经研制成功并安装运行, 5兆瓦以上风机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在风机质量以及大规模风电并网等方面面临挑战。”
在太阳能方面, 中国的规模化应用效率不断提高, 成本不断下降。2010年, 我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50万千瓦, 累计装机达到80万千瓦。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已达8000兆瓦, 占全球产量的一半。太阳能热利用也在不断进步, 不仅低温的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及累积量居世界第一, 而且中温利用以及高温热发电技术也已上了一个新台阶。太阳能与其他新能源互补, 已经在建筑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 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应用还没有开发起来, 规模还很小, 但是产业发展已经为应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石定寰说。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 生物质能资源达10亿吨标准煤。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 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以及森林废弃物等。“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 己连续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取得了多项优秀成果。”谈到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石定寰如数家珍。“虽然目前, 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总量还很小, 但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我们应该加快发展的进程, 力求在本世纪能够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率。”
“不管怎么说, 我认为, 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全部依靠国家。为了好的环境, 每个人都要付出, 这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更加重视低碳发展, 把推动低碳发展当成自己的社会责任, 包括利用新的消费理念, 建设低碳生活, 那么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石定寰这样对记者说。
无疑, 低碳的新路将使中国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我们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确定了新的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个调整要靠技术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来完成。“我相信, 在未来的10年, 如果我们能够切切实实地按照中央规划的路线走, 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 能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之路, ”石定寰说, “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 我对未来10年充满了信心!”
石定寰:1943年9月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剂量与防护专业。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干部, 原国家科委预测局副处长、工业技术局副局长、工业科技司司长, 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正司级) 。2001年8月起, 任科技部秘书长、党组成员。2003年起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产业、战略组组长, 2004年受聘国务院参事。现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 唯有低碳经济, 才能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我相信, 低碳的新路一定会使中国的发展之道越走越宽。
8.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科学回答了如何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世界性难题,是指导我国能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推动能源革命,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战略步骤和路径,逐步推进主体能源的更替,构建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发挥我国能源重大建设项目较多、科技创新实践机遇较多的优势,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一批战略前沿技术,努力实现由能源科技创新追赶者向并跑和引领者的转变。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能源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巩固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拓展煤炭、电力、能源加工转化等领域产能合作,带动核电、水电、清洁燃煤火电、风电、太阳能等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要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必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一、深刻领会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科学回答了如何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世界性难题,是指导我国能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遵循。
推动能源革命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结构以什么能源为主体,往往决定着其能源生产消费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乃至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两次能源革命,相应催生和伴随着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等重大技术与产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新跨越、人类文明实现新飞跃。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步期,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非常规油气等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分布式能源、第四代核电等技术进入市场导入期,大容量储能、新能源材料、氢燃料电池等技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可以预见,谁率先突破了这些重大技术,谁就占据了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制高点,就抓住了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权。在前两次能源革命进程中,我国落在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后面。面对新一轮能源革命,我国必须奋力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赢得发展主动权。
推动能源革命是化解全球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工业革命250多年来,占世界人口20%左右的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但其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同期全球消费总量的80%。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造成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地下水系破坏、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面临严重危机。如果发展中国家也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化道路,至少还需要3个地球的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和环境空间,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快推动能源革命,以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作为未来的主体能源,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能源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永续发展。
推动能源革命是保障我国能源长远安全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是各国国家安全的优先领域,抓住了能源就抓住了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的牛鼻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油气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3%和7.7%,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比发达国家低30多个百分点,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地缘政治变局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我们必须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加快推动能源革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长远安全。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推动能源革命,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按照科学合理的战略步骤和路径,逐步推进主体能源的更替,构建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能源战略思想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2015年,我国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世界的40%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底,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累计超过1.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在运线路超过3300公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0万辆。
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着力增加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长远目标是形成以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5%和10%左右,到2030年分别达到20%和15%左右。
稳步推进主体能源更替。目前,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能源革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需要分三个阶段循序推进。第一阶段,煤炭消费步入峰值期,石油消费增速减缓,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成为能源供给增量的主体。第二阶段,石油消费步入峰值期,天然气消费持续增长,煤炭消费逐步下降;化石能源消费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给增量的主体。第三阶段,能源需求进入饱和期,天然气消费逐步达到峰值,煤炭消费继续下降,非化石能源稳步增长,逐步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
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交通,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区、低碳城市、绿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全社会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化水平。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绿色智能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能源产业,提升能源生产、储运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全面提升创新开放水平。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发挥我国能源重大建设项目较多、科技创新实践机遇较多的优势,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一批战略前沿技术,努力实现由能源科技创新追赶者向并跑和引领者的转变。推动能源体制创新,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健全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营造激励能源发展方式创新变革的体制环境。全方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开创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共享新格局,推动形成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稳步推进能源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步入新阶段,消费增速趋缓,长期以保供为主的矛盾基本缓解,优化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把能源革命的长期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狠抓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战略规划引导作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完善发布“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同时,出台2030年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明确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定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化解与防范产能过剩,三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停建、缓建、取消一批煤电项目,加快炼油能力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电力调峰、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系统,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着力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加快油品升级改造、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气代煤,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抓住当前能源供需缓和的有利时机,合理布局、开工建设一批建设周期长、对优化能源结构和拉动社会投资作用大的重大能源项目。适度加快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保护好极为稀缺的核电厂址资源。稳步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强绿色发展后劲。
着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力争大规模储能、新一代核电、新能源材料、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率先取得突破,抢占能源转型变革先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落实电力体制改革和配套政策,研究完善石油天然气改革方案,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三管齐下,不断优化能源发展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方式创新,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务实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扩大能源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巩固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拓展煤炭、电力、能源加工转化等领域产能合作,带动核电、水电、清洁燃煤火电、风电、太阳能等装备和服务“走出去”。继续推进跨境油气管道建设,加快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区域能源安全协同保障能力。
9.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九
目的奥地利国际中心〔CAI〕建立了一支包括奥地利碳管理〔ACM〕集团在内的专业队伍,支持中国的申请者与欧洲国家一起开展和执行清洁开展机制方案。申请者主要指中国减排资质单位和有能力将其进行国际交易的业主〔例如电厂业主,ESCOS等〕
本文主要涵盖:
——邀请中国城市〔特别是已参加UNDP支持的清洁能源行动方案的城市〕确定满足清洁开展机制规那么的符合共同筹资条件的能源工程;
——以工程概要〔见附件〕为依据,执行可行工程的初次筛选;
——选择允许执行的工程的数量;
以上奥地利国际中心的初选预备工程将支持中国申请单位准备详述文件,以使得工程适用于欧洲机构的清洁开展机制的要求。
适用的领域
以下为适用的工程类型:
——热电厂的建造〔或改造〕
——将能源转换装置和能源转换为可再生能源的,以及将高碳能源转换为低碳能源的工程,特别是已存在的区域供热系统;
——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工程的建造〔或改造〕〔特别是风力发电,以生物制气或生物质能为燃料的热电联产和水电厂等〕;
——以利用垃圾填埋气为目的的〔能源〕工程;
——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通过垃圾再利用的工程〔垃圾供热〕;
——减少终端用户,诸如居民住宅、公共场所、私人办公建筑以及工业利用和处置等减少能耗的工程〔包括垃圾潜热〕〔能源效率工程〕;
——其它〔如煤层气的处理〕。
特别注意:小型的工程可以合并为“小规模的清洁开展机制〞来运作,如20个不同类型规模的锅炉合并在一起。
程序
——要求中国申请者完成附录中申请表的填写后,将其递交给奥地利国际中心;
——奥地利国际中心进行初步评价
——如果得到肯定的评价,奥地利国际中心和申请者将签署一个谅解备忘录,以继续执行工程;
——所设计的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利益的表述和确认信函〕将提交给潜在投资者;
如获正式批准,需准备包括根底研究和监测方案在内的工程设计说明,以便进一步评估。
——如果文件再次被批准,那么工程可以开始正式执行。
前期准备
如何将能源工程设计成合格的清洁开展机制工程?
——与基准线比拟,工程必须具备一个能够减排二氧化碳的合理数量;
——工程要求要有额外的保证金,这并不意谓着工程不经济或不可行〔与基准线比拟〕,没有“经核证的减排量〞就不可能进行工程费用/投资局部的交易;
对清洁开展机制方案申请者的要求?
——有能力将通过工程所获得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卖给国际买家地的中国机构/公司/组织;
谁是从中国购置“经核证的减排量〞的代表性结构?
——具备国际排放贸易方案的欧洲政府〔如奥地利〕
——专业排放贸易组织
——公司和技术供给方
“经核证的减排量〞的的可行价格?
——一个“经核证的减排量〞相当于在工程中所节约的1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目前一个“经核证的减排量〞可售4-5欧元。
在整个清洁开展机制工程中,减排机构融资的可行份额?
——约占整个工程费用/投资的15-20%,特别是带有非常高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工程可到30%
建立清洁开展机制工程的根本费用?
——含工程筹划、工程规划和其他费用在内,约合70,000欧元。
——在一些特别案例中,约需30,000-40,000欧元。如为申请者提供共同筹资外部参谋效劳的政府捐赠人,如奥地利政府。
清洁开展机制工程的准备期?
——平均6-18月
附件:清洁开展机制工程鉴别清单
清洁开展机制工程鉴别清单
本清单由:
姓名:
单位:
职务:
地址1:
地址2:
/
:
电子信箱:
1、工程的类型〔请选择适当的类型〕:
¨
新建〔或改造〕的热电联产工程;
¨
能源转换,如:可再生能源转换和产品设备,或由高含碳能源转换为低含碳能源的装置,特别是现有的区域供热系统;
¨
新建〔或改造〕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设备〔尤其是风电场、生物质气或生物质热电联产装置以及水电站等〕;
¨
为减少或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气的工程;
¨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废物处理工程,尤其是废物能源的回收利用,如果可能考虑废物的热利用;
¨
帮助能源终端用户〔居民、公共和私人办公建筑、工业应用与过程中的废弃热〕减少能源消耗的工程〔能源效率工程〕;
¨
其他。请说明:
请注意:小规模的工程可以合并在一起作为“小型清洁开展机制〞工程执行,如:在不同地点的20台容量相当的锅炉。
2、谁是工程或技术应用的所有者或操作者?
3、有没有潜在的工程合作伙伴?如果有,请说明:
4、是否该工程已经开始实质性操作?如果有,请说明:
5、启动这个工程是否有特别规定?如果有,请说明这个规定或法规和实施时间:
6、这个工程将要减排的温室气体是什么?
温室气体的类型: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的数量是:
2021年~2021年减排二氧化碳当量的总量是:
请注意:“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SF6,HFC和PFC等六种,所有所规定的温室气体都可以按照国际公认的全球变暖影响因子换算成二氧化碳当量。
7、该工程的大概本钱:
请提供每一个不确定的信息〔以美元为单位〕:
工程开发费用:
工程执行费用:
运行费用:
收入和税收:
资金来源〔资产抵押/债务〕:
8、希望该工程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9、对于该工程是否存在显著的障碍?
合法体系:
附加性:
10.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篇十
2013年以来,自建个人光伏电站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个人、企业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新闻不绝于耳,上海、湖北、山东、浙江、江西等全国各地涌现出第一批愿意尝螃蟹的人群,很多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今后的市场推广垫定了基础。
2014年,全国光伏产业整体呈稳中向好和有序发展局面,全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
在新增容量方面,2014年,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新增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
2013年,分布式光伏新增80万千瓦左右,2014年不管是总数还是应用的地区,分布式光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各级政府对光伏电站的政策扶持加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打开,投资该行业带来的收益率开始上升,2014年,光伏产业再次成功吸引了其他行业跨界发展的热情,资本大鳄不断觊觎光伏发展的机会。
2014年11月26日,方大集团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斥资40亿元在江西萍乡市投资建设光伏分布式发电,建设和经营规模总计达50万千瓦。恒大也在2014年9月底宣布进军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此前其就已宣布在河北张家口投资约900亿元建设9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二、中国分布式能源商业化进展现状分析
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同电网并网运行,另一种是独立运转模式,自发自用。如今,已有能源企业在园区、公建、大型数据中心、城市综合体以及交通枢纽等业态进行了独立运转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如新奥集团以提出的“泛能网”技术,将天然气、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多类能源,根据不同业态的需求进行匹配与调度,利用泛能站集成,形成多个泛能站之间的能源调配,在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方面形成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智能用能方式,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与能效的最大化。
受益于行业间壁垒的破除,一些公司正以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协同下颇具规模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如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北京燃气控制指挥中心燃气冷热电能源站项目,湖南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天然气热电冷多联供泛能站项目以及中德生态园项目等,这些示范项目既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又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成效,发展前景乐观,给业界提振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新奥集团承建的肇庆新区首个分布式能源站——2号泛能站已于2014年9月实现了供能运行。肇庆新区分布式能源站主要使用天然气为燃料,冷热电联产、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是清洁、高效、灵活的能源供应系统,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肇庆新区的分布式能源站,极大地避免了输变电损失以及输热损失,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80﹪以上。肇庆新区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模式,将建23个分
专业经济研究智库 权威行业研究报告
能源站,这些能源站在管网的连接下,组成新区泛能微网,能源站能蓄能,站与站之间的能源利用还可以互补。据了解,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国内已有应用,但均为单一业态的应用,但如此大范围使用冷热电联供的地方,肇庆新区则属于全国首个。
三、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投资机遇
纵然一路荆棘,“忍耐”已久的分布式能源终将迎来“迸发”好时机。
2013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光伏发电补贴政策,鼓励各地分布式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模式运营,拟定的度电补贴资金为不超过0.45元/千瓦时。
尽管截止到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还没有正式公布光伏发电的入网电价方案,但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的启动,将直接推动并网补贴电价的落实,届时,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并网难的问题将被扫清障碍,分布式能源将借力电价补贴的方式打破发展速度慢的僵局。而分布式能源企业早已嗅到商机,蠢蠢欲动,行业爆发进入倒计时。
分布式能源迎“佳期”
分布式能源因其靠近用户、梯级利用、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能源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兼具节能、减排、安全、灵活等多重优点的能源发展方式。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专辟一节提出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这意味着分布式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一环。
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仅有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由此,面对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扩大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正是突破口之一。据资料显示,如果分布式发电量达到现有发电量的5%,即可替代7000万吨标煤,相当于少建64台60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
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而同步进行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分布式能源规划,将使建设更多的区域型或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可能,为实现能源体系变革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分布式能源“跃进”需解决技术瓶颈
面对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利好前景,国内外众多企业早已开始试水分布式能源,涌现出新奥集团、双良节能、中国华电、施耐德等一大批致力于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的清洁能源企业。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用能形式,分布式能源虽受到热捧,但没有出现“跃进”式发展态势。
从国内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供能企业大多依赖单一能源,多会选择天然气、太阳能、风能中的一种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在供输方面,分布式能源发电上网、并网、配电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布式供应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从而难以弥补分布式能源不稳定的缺点。
如果能够组合多种能源及多样化的供应方式,因地制宜,设计出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力求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必将大大推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2013年7月初,首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国际合作(EPIC)联席会议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该会议重点探讨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应用的新奥泛能网技术,就给出了一种全新的区域分布式能源建设与应用思路,它将各种能源和信息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统,不仅针对传统分布式能源供能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且基于多种类分布式能源站,提出了一揽子能源解决方案。
从能源结构来看,泛能网不以单一能源供应为主,而是将天然气、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多类能源,因地制宜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匹配与调度;从供应方式来看,利用泛能站集成技术,不仅能够将分布式与集中式供应进行有效协同,并能形成多个泛能站之间的能源调配;同时,泛能网利用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形成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智能用能方式,实现能效最大化。如今,泛能网技术的研发者新奥集团正借其向用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与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相比,泛能网不但实现了自然资源、可再生能源及周边余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更能够实现与国家电网、市政燃气、市政热力等主干网络之间的智能化调度,将信息网、能量网和物质网耦合成智能协同网,通过气、电、热等能源的梯级利用和智能协同,呈现出能源清洁生产、供需互动、互补调峰、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园区能源利用新模式,而这也将消除行业竖井和企业围墙。
分布式能源产业能够包容多种商业模式,具有创造多元利润、提升经济效率的巨大潜力。然而,在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初期,仅靠少数企业或者项目的推动,并不能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体制障碍、发展经验不足、综合性技术不够等都成为了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当前条件下,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激励机制,设法对分布式能源项目给予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通过灵活的市场手段来激励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分布式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各种性质的企业参与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既鼓励节约、环保的创新技术,又鼓励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将分布式能源产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下一个增长点的有力支撑。
四、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建立在常规电网已成规模的基础之上,和原有的中心电站互为补充,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一)、我国幅员辽阔,但能源资源相对较贫乏,而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西部等边远、落后地区,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借助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多种多样的优势,在不长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资,可得到较迅速的发展,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能源多样化的需求趋势。与集中式供电相比,分布式供能显现了突出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圆满的方案。
(二)、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集中式大电网规模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性隐患不容忽视。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就需要合理地调整电网结构,通过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和集中式的中心电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构架更加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09-02
浅析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及对策01-10
浅析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10-30
中国新能源企业情况06-1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地址08-04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会员名单10-14
2011-2015年中国氢能源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09-16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08-1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08-3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