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2025-02-14

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共2篇)

1.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一)教学内容:第11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

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

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二)探索操作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2)那么6000÷3呢?

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三)巩固提高

1.书第1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你是怎样想的?

2.书第13页第1题。(课件出示)你是怎么想的?

3.书第13页第2题。(课件出示)

找出信息,列式口算。(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板书:

口算除法

(一)6 ÷ 3 = 2 60 ÷ 3 =(20)6个十 ÷ 3 = 2个十 600 ÷ 3 =(200)6个百 ÷ 3 = 2个百

2.小数除法例1教学设计 篇二

杨林小学   李有宏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尝试、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调商的过程。

3、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调商的方法。

二、本节课是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设计了两组复习题,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巧埋伏笔。在探索新知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和调商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我觉得以下三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文具专柜的一角,把情境图用三个问题串连起来,第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试商。学生据题意列式为84÷21,并让学生比较与复习题的除数的不同,接着讨论把21 看做几试商?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问题三,目的是强化调商方法。三个问题揉和在一起,但又“各司其职”,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第一题,(    )里最大能填几?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第2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第三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4 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三、在课件制作和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课件制作上,有两处遗憾,第一,口算得数打错,第二,练习题的第3题的第(1)小题,动画设计出错。

教学中,首先,开始时由于有些紧张,受学生的学习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的影响,所以在订正84÷21的竖式时,余数没有及时的订正,得数没有搬到横式后面。其次,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说算理。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上一篇:如何管理招商目标下一篇:学十二五规划展巾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