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2024-07-18

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共11篇)

1.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和发挥我院重点学科优势,提高我院医、教、研竞争能力,在总结“科教兴院”建设的基础上,选拔一批医疗管理、技术服务和科技优势明显的先进学科,力争经过5年的建设,使其总体水平达到省市先进水平行列。

二、建设目标

医院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志性现代医学学科。具有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能跟踪医学科技发展;具有较强推广应用医学高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开展学术交流的能力;能成为本市的医学技术指导中心和优秀临床人才的培训基地。

三、申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两项以上均可申报:

(一)、医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能力,病床周转率、疾病治愈率和各项医疗指标必须达到三级医院重点学科的要求,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二)、医学科技优势。近5年来已承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超过2项,有1项科技成果获奖。近3年至少有3篇以上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

(三)、学术队伍建设

学科带头人在皖北乃至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或担任市级以上相关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学术职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学术上有较强发展潜力。

(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病人满意率高。

(五)、支撑和保障。所在科室必须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四、申报与审批

(一)推荐。各科室根据申报条件做好推荐申报工作,并认真组织论证工作。

(二)审批。由院学术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或必要的现场考察和答辩,并结合医院总体规划,择优审批。

五、实施与管理

被批准建设专科在建设期间,每年要向院学术技术委员会汇报建设进度,同时学术技术委员会按照重点专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定期考核。5年期满,学术技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全面验收,对合格专业,批准为“本院重点专科”,对不合格专业,不予批准并限期1年整改。重点专科建成后,为保证技术水平领先,将实行滚动管理,优留劣汰,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有关重点专科的具体要求,每5年复审1次,对工作开展不力,学术水平明显下降的专业,将取消其资格。

六、评审标准

1、床位≥20张,开展医院评审标准中所列的重点专科诊疗技术,每项每年不得少于5例;

2、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任市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及以上;

3、成立实验室,开展与重点相应的实验研究,每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不得少于1项;

4、专业人才形成梯队结构,每年培养研究生不少于1名;

5、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每5年不得少于1项;

6、每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2篇。

2.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1 青岛体育街整体建设情况

1.1 青岛体育街建设的背景和目的

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为部分发达国家重要的第三产业之一。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可以说青岛也迎来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最佳时期。市北区顺应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紧紧把握历史机遇,立足于发展特色经济,着眼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致力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在2007年初做出了建设“青岛体育街”的决策,并于当月1日动工建设,7月22日竣工。建成的青岛体育街是融体育商业、体育文化、体育运动于一体,全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档次最高的体育街。

1.2 青岛体育街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情况

青岛体育街分三期工程完成,目前体育街建有2个体育广场、4座体育艺术雕塑、6处奥运文化墙、10面大型体育彩绘墙,设有1处80米长的青岛市唯一一处极限运动场,还有5处小篮球场、2个封闭式足球场、16处乒乓台、1处棋牌场地、2个门球场和2处综合性体育器械场地,所有这些体育设施均为公益性质,免费向公众开放,可同时容纳千人健身。

1.3 青岛体育街的媒体宣传情况

体育街经常组织一系列的运动健身活动,加上周围的商家也会组织活动借此对外宣传,如英派斯健身节等。体育街和媒体往来频繁,如不定期会和青岛电视台录制一系列节目。此外,各界领导的走访视察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外宣传效果。在2008年宣传奥运会期间,国内各大电视台,网络,报纸等都对其做过大量采访报道。此外,一些境外媒体,如,美国CNN,美联社,法国电视台一台,朝鲜中央通讯社等媒体记者曾多次组成采访团来体育街采访或专访。

1.4 青岛体育街的建设特色

1.4.1 融入奥运气息

体育街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的原则指导下,630余米长的街道实施了统一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体育街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金属质地的火炬型建筑标志,火把部位题有“青岛体育街”的文字,火焰部位幻化成奔跑的人形,远远观之又如一团红色飓风,动感十足,点燃了人们的运动激情。街道两侧建有体育艺术雕塑、奥运文化墙、大型体育彩绘墙等,选用了奥运五环的色彩基调,引发了视觉上的炫动效果。整条街都洋溢着浓郁的奥运气息,两侧的楼体也纳入到了整体规划中。临街的墙体上绘满了“福娃”、“五环”、“中国印”、“五月风”、“帆船之都”、NBA标志等别具特色的符号,楼顶上装饰着一艘艘迎风起航的帆船模型,处处体现出“人文奥运、和谐青岛”的主题风格[1]。

1.4.2 创造社区体育的典型

体育街的建成和实施对全省乃至全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08年7月,在奥运会开幕前夕,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社区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1.4.3 凸显公益性、人本性和兴趣性

体育街建成后,老人路径区、成人路径区、青少年儿童路径区、乒乓球区、篮球区、羽毛球区、笼式足球区、快乐体育区八大活动场所均全天候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此外,也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如在篮球架旁边建有防盗箱,确保个人物品的安全等。

1.4.4 废旧利用,变废为宝

北仲河具有百年历史,1025米长,河道有垃圾多、蚊子多、脏水多“三多”现象,周围居民群众反映较大,河道桥墩下长期居住拾荒者,存在着不安全隐患。河道覆盖后,千米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体育场和停车场。治理北仲河之后建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场所,一方面改善了人居环境,消除了工业排污的异味;一方面使全民健身落到了实处,人们得以零距离地感受奥运、全运事业蓬勃发展蓬勃的朝气。420余米长的街道被充分利用,其中划分了极限运动场、综合性体育器械场地、快乐体育体操广场、半场篮球场、笼式足球场、乒乓球桌等多种体育运动区域,堪称是目前青岛市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档次最高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场所,即使在全国也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所之一。“昔日千米龙须沟,今日快乐体育街”是对体育街的真实形象的写照。

1.5 青岛体育街目前存在的问题

体育街在2007年建成,距现在已有三年时间。因此,大部分场地设施已存在使用过度现象。场地出现坑洼,健身器材有的已出现松动和螺丝脱落等现象,有很大危险性,这对居民健身带来很大的不便。在访问调查中发现,虽然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维修、维护,但也无法彻底改变,毕竟使用时间过长。大部分居民也反映希望进行大规模的维护和整修。此外,尽管现在体育街的可选择的体育设施较完善,但部分居民反映,有些场地仍需要排队使用,希望增加一些设施,如,乒乓球台、儿童体育游乐设施等等。健身指导员是科学健身的关键,经过调查访问,体育街健身的居民没有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居民健身方法和健身项目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自己爱好或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陷入健身误区。

2 青岛体育街居民参与状况

2.1 锻炼时间、频率

经调查,居民的锻炼时间不一,季节的不同,锻炼时间也会有所改变。夏天,是锻炼健身的旺季。一般集中在早上、下午。冬天,锻炼人数相对较少,一般是进行晨练,下午锻炼人数较少。也有部分人无固定锻炼时间。大部分居民的锻炼的频率在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之间或一小时以上。见下表1-3:

2.2 健身运动项目的选择

调查发现,青少年主要选择剧烈,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此外,轮滑、滑板等运动也受到其喜爱;中年人主要选择对抗性较小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也有的选择篮球或利用健身器械。而老年人则一般选择较轻松的健身项目,如健身操、体育舞蹈、毽球、散步和利用健身器材锻炼。居民选择的主要健身项目见表4。

2.3 居民健身活动的形式

经调查,大部分居民都是喜欢自己一人,随意选择自己喜欢项目进行自由锻炼,也有部分选择和家人或者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此外,也有选择加入俱乐部或者运动协会,进行集体健身锻炼。见表5。

3 青岛体育街的未来发展规划

3.1 加大宣传力度

着重加大对体育街、体育用品经营商户宣传力度。采取电台播放,媒体记者采访报道,网络发布等形式对体育街的体育设施、体育用品进行宣传,此外,定期举办大型的集体体育活动来提高体育街的知名度,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群众居民前来锻炼健身,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

3.2 申请体育街为国家“AAA”景区

据体育街管理人员介绍,有关部门已有意向申请体育街为国家“AAA”景区,目前针对体育场锻炼人数多、使用频率高的实际情况,除了组织人员对部分器械与场地的维修、养护外,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对场地设施进行二次提升,并且已得到批示。预计在九月份实施。为申请“AAA”景区作铺垫。

3.3 加强环境整治

针对体育健身街塑胶、柏油、水泥三种不同地面,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洁,落实定时清扫和全天捡扫制度,督促体育商品街的保洁实施专人负责、分片包干制度。体育街周边绿化工作,加大力度建设一些绿地广场和公园等,为周围的居民营造洁净环境、和谐城市良好氛围。

4 青岛体育街建成后的深远意义

4.1 社会效益显现较为突出

体育街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特色非常突出,决策非常前瞻。体育健身街科学设立的七大活动场所,器械种类多,适用范围广,免费性开放,为居民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全民健身运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停车场的建立有效缓解了周围区域停车的压力。同时,整治后的北仲路建成了2个小广场、设立了多处街俱、亮化了道路楼体等,环境的大力改善,受到了居民群众一致好评。

4.2 经济效益正在逐渐显现

北仲路原有业户57家,经营种类繁多(餐饮服务22家、休闲娱乐18家、中介地产6家、闲置房屋4家、其它种类7家),除奉天惠体育用品广场外,其它56家均为非体育类经营项目。据调查,体育街建设前60%以上业户经营赢利少,30%以上业态转行率高。建成后的体育街,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转变观念,经营体育用品已初具规模,品牌专卖店多、体育用品种类全,特色经济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北仲路人气商气明显提升,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4.3 提供宣传奥运理念平台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因此,体育街建设以承办2008年奥帆赛为契机,建设过程中立面、设施、器械、街具等均凸出了体育特色和文化氛围,楼体立面多处彩色运动标志、城市形象喷绘,较长的墙体空间和人行道空间悬挂了多处奥运宣传口号,体育健身长廊3处奥运科普橱窗、2座各届奥运会徽和简介,“腾”、“青岛体育街”、“光荣与梦想”、“双人足球运动员”4座雕塑蕴涵着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充分彰显了奥运理念和城市精神。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奥运理念的宣传有机的结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5 结束语

青岛体育街是市北区政府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及创建青岛特色品牌的总体思路引导下策划成功的“特色街”之一。它显示了区政府领导在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具体操作上日益成熟的工作策略。区政府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买并安置了一批体育运动器材,为周围的居民健身提供了场地设施和锻炼机会,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健身生活。体育街的建成对体育人口的增加有很大影响,起轰动效应,小部分人会带动大部分的参与。体育特色街的建立,提升了地区的休闲生活品位,树立了健康生活的理念,在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打开青岛社区文化发展的新思路,达到促进工作、凝聚人心的目的。青岛体育街的成功建设还对未来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李晶.青岛体育街的见闻所感[EB/OL].http://news.sohu.com,2007-08-16.

[2]张建业,王艳红.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30-32.

[3]谢恩杰,王小娟.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5):9-13.

[4]李兆坤.周口市全民健身背景下的社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0,(12):24-25.

3.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特色项目 花式跳绳 分层施练 统筹管理 文化引领

随着新一轮课改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愈来愈多的中小学校的管理者为学校制定了“科研立校”“特色促发展”品牌发展思路,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如何实现特色项目建设的突破?如何营造一个积极、良性的发展氛围,并促进特色项目建设的高效、稳步推进成了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结合我校“花式跳绳”(也称花样跳绳,下同)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简要谈谈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的可行性评估与分析

1.“花样跳绳”集健美、游戏、娱乐于一身,既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又能在游戏娱乐中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项目的实施,必定会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是特色项目得以高效推进实施的前提。

2.“花样跳绳”使用器材简单(仅需大小跳绳若干),简单易行。这又符合学校建校初(成立于2005年)器材少、场地小、财力物力短缺等实际。但其可操作性强、易普及这一特征又构成了这一特色项目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

3.有专业的师资可为项目建设的纵深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学校有两位体育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养,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倾注于“花样跳绳”训练工作,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科学管理为特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自项目确立之日起,学校管理层充分的重视、持续的关注与有计划的支持投入,是项目建设得以迅速发展保障条件。

二、遵从规律,科学运营的实施过程

按照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底层需要得到满足时,更高一层的需要便成为了人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激励因素。我校“花样跳绳”项目建设的实施过程正是利用了这一规律,使学校特色项目的打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花式”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这一发展中“人”的健康、情感、兴趣、交往、尊重、自我表现(实现)多重“需要”, 设置了如下内容:

在类别上,分个人花样、双人花样、三人花样、多人花样;在形式上,分为单绳花样、车轮跳、交互绳(双摇)、十字交叉绳、网绳等。每一种花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套路,展示出花样跳绳不同于一般跳绳的一面!同时在管理评价上,我们鼓励每位学生在掌握每一花式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将各种花式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自由组合,甚至创编新的花式。

2.充分考虑到各年级、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采取分层施练、因材施教项目创建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创建进程。

一层:单人速跳,花式:正反、绕花、带人。一、二年级。

二层:在上层基础上,增加双人小绳(同向、反向),大绳套小绳、车轮跳等。三、四年级学生。

三层:在以上基础上,增加大绳套大绳再套小绳,并小绳带人等系列。五、六年级学生。

四层:在以上基础上,增加双摇,十字绳,绳网(9绳)等系列,举全体毕业班学生组成校花式跳绳表演队,并对各种花式进行合成、组合和程序编排训练,在校级以上各类活动中做展示表演。施练学生:六年级学生。

这样,每一层次的花式跳法,都成为了上层学生“更高一层的需要”的“激励因素”,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在国家级、省、市、区层面上令人耳目一新、眼花缭乱的“高端、大气”的展示表演,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中低年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了他们不断实现“自我需求”“自我实现”的持久的驱动力。

另外,日益成熟的花样跳绳项目还结合了多种舞蹈元素,这样既不缺少力量也不乏柔美,这样的跳绳配合动感十足的音乐,令跳绳者在健身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充分放松自己,得到了高质量的休整。这一特征,又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生理平衡”“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人生“需求”。

三、统筹管理,校本渗透、理论研讨、文化建设的高位引领,为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1.统筹管理促纵深。在学校创办之初(始建于2005年),校领导层即提出了“立足实际、问津品牌、科研领路、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在这一建校思路的指导下,又制定了“面上关注、整体推进、选点突破”的项目创建策略。科学统筹管理思想在创建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科研、校本课程建设等工作跻身全区强校之列,尤其是“花式跳绳”项目创建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前列。

2.校本思想渗透与课题研究为项目建设拓时空。在确立“花式跳绳”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之初,学校即积极指导、帮助教练员教师确立并从事《小学中低年段“花样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工作。这种边实践边研讨的推进过程,既为项目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技术理论储备,又因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化管理思想的渗透,又为项目建设工作拓展了更广阔的时空领域。

3.文化引领使项目建设升品味、上规模。随着特色项目建设逐步成熟,学校适时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花样跳绳”与“五子棋”(学校另一特色项目)运动发展成为学校的一项群体运动,继而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学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成为一条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性途径。

最后,学校特色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集管理策略、理论研讨、校本文化等统筹兼顾、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我校“花式跳绳”特色项目建设工作的一系列做法,源于实践,虽仅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中一个例,但相信能对众多学校的特色发展有着较为广泛的借鉴意义。

4.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为扎实有效推进我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发展与复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立足XX实际,着眼农村发展,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夯实“XX”的新实践的基础,加快推进全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发展与复兴,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村庄开展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XX特色田园乡村的风光。通过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特色田园乡村成果,造就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工作团队,为全市面上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二、工作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XX乡村实际,优化水系、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在尊重村民意见和选择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主动投身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统筹推进村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三、推进目标

充分利用我镇现有资源,以自然村为单元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体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里下河风貌的特色田园乡村。到2025年,全镇规划建设和选择培育6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争创省市级3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特色田园片区。

四、重点任务

1.科学规划设计。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有机融合。做好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发挥乡村建设技能型人才作用,用好乡土建设材料,彰显田园乡村特色风貌,确保新建农房和建筑与村庄环境相适应,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2.培育发展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竞争力的农业地理标志品牌。完善涉农产业体系,利用“生态+”“互联网+”“旅游+”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市域性农业生产服务中心,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3.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促进“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河道疏浚、驳岸整治,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

4.彰显文化特色。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田园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保护农业开敞空间、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传承乡土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培养乡村技能人才。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繁荣乡村文化。

5.改善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要求,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质量相近和方便可达。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旅游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休闲、停车等服务设施,同时建立科学管理、持续运营的新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

6.增强乡村活力。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允许将财政项目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载体建设,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村组干部、合作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自主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城镇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乡村社会全面进步。

五、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协调联动。坚持“多规合一”,高起点做好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规划,严格规划管控,分期分批推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各区镇要加强引导,统筹涉农政策、项目和资金,协调各方力量,重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和内在动力。

2.把准方向,科学推进。村庄建设方向,在报镇领导组同意后实施规划设计,以利于注重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传统肌理的尊重和保护,避免全新重建、大拆大建。注重以农为本,推动职业农民扎根、特色农业发展,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避免仅仅成为观光休闲的景点。注重集聚现有资源要素,挖掘乡村和村民潜力,同时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避免简单地成为商业开发项目。

3.整合聚焦,重点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聚焦特色田园乡村聚合使用。使用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项目和能够推广的试验成果,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先行先试。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聚焦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引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特色田园乡村先行一步。

4.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乡村,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成果及经验,以点带面、串点组团、连线成片。通过试点工作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案,扎实工作、有序推进。

六、激励机制

1.政府资金引导机制。除了整合各级各类资金集中支持外,镇财政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农村道路桥梁、村庄污水治理、河道治理、高标准农田等)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引导产业发展和支持集体经济等三个方面。为缓解村资金压力,前期规划设计费用由镇代垫,待项目通过后村转结付到镇财政。

2.人才培育激励机制。鼓励镇农村局、建设局、经发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担任实职。凡是任职期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富有成效的,将在考核时予以加分,优先评先评优。对于村(居)书记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优先评先评优。

3.相关项目整合机制。优先安排建设点向上申请各类项目。统筹安排全镇向上争取相关项目,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重点向建设点集聚,促进全面推进和跨越式发展。在符合项目资金用途和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倾斜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镇各部门对上级村级一事一议奖补、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农村公路、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等专项补助建设项目优先用于建设点。农村环境整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资金向建设点倾斜,以及招商的农业发展项目优先落户建设点。

4.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符合镇村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经批准的建设用地自办或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符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产业规划的企业,鼓励盘活利用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和空闲农房。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先行办理供地手续,优先安排供地。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公开、透明流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XX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镇党政办、党群局、农村局、经发局、政社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执法局、民政办、生态办、水利站、建设局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相关村要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推进落实。

2.健全制度,专业指导。建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月报制度,建设村定期上报工作推进情况。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情况、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能分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加强业务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组织热心乡村建设的团队、志愿者和公益团体等参与建设。

5.合唱特色建设方案 篇五

临河六小 2015年5月

临河六小合唱特色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上学期临河区督导室对我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验收的反馈意见及我校艺术特色总体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创建“全面+特色”学校,培养“合格+1234”的学生,即各科学业成绩至少达到合格,一项体育技能,二项艺术特长,三个良好行为习惯(读书、写字、讲卫生),四种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在去年基础上,我们做了改进和调整:坚持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全体师生合唱教学,形成“人人会唱歌,人人爱唱歌”的良好局面。实现“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强校”的发展之路,推动我校艺术教育健康、创新、持续发展。

一、开展合唱教学的意义

声乐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作为声乐作品——歌曲,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因此,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因它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益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广泛接触音乐,可以使孩子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并有助于个性的形成,气质的培养。还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音乐的审美能力,扩大孩子们的视野,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扩展知识面;同时能使孩子们思维敏捷,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增强其创造力;也可促进呼吸不断循环,从而使肺部得到锻炼减少冬季感冒;合唱教学及演唱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前几年音乐课及合唱兴趣小组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发声方面的知识,并且声音上由于年龄差距不大,融合性较好,所以声音方面比较好训练,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和唱歌的技能,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但是由于是小学生,音乐修养还比较差,声音的艺术性训练起来比较有难度,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交流,制定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三、内容及要求

1.内容包括1-6年级音乐教材规定的内容,各班、各年级在校本课程《儿童合唱歌曲大全》、《向儿童推荐的校园歌曲集》中选择合适的歌曲。确定代表本班特色的班歌(可延续唱六年,也可随年龄的增长选择多首。)年级歌曲、全校同唱曲;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2.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四、活动安排 1.教师合唱安排

每学期利用两个月的晨读前、放学后时间,随机安排教师合唱团集中训练,由校教师乐队伴奏及指导,其余时间由教师自由学唱歌曲,每学期唱会2首歌。

2.学生合唱安排

每学期初由校领导、音乐老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确定班级合唱歌曲1首、年级歌曲2首、校级歌曲2首。由音乐老师利用课内时间教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5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校级歌曲要求学生上课间操时集中演唱,班歌、年级歌曲、校级歌曲可在放学路队组织要求学生合唱。

3.展示安排

定于每年五月中下旬开展合唱节活动,进行班级比赛、年级比赛、全校师生同一首歌展示等活动;学生合唱团、教师合唱团要参加每年表彰、庆祝等大型展示活动;利用集会、升旗、放学路队等形式展示各班唱歌特色,并计入班主任考核。

五、活动措施:

1.教导处、大队部、班主任、音乐老师相互配合,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音乐老师在课内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声音的位置,让学生区分出大本嗓和艺术嗓的区别。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3.班主任与音乐老师配合利用班内媒体定期给学生欣赏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师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4.由校领导、音乐老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收集中外儿童合唱歌曲,汇编校本课程。

作为艺术特色项目,我校合唱团一直是兴趣小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参加人数逐年上升,在此基础上由兴趣小组推广到全校同学都能参与的合唱教学,采取“集中教学、分散展示”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年级音乐老师为导演,以音乐课为阵地,每期一个主题,如“感恩励志”、“经典儿歌”、“校园歌曲”、“改革开放”,每年举行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全校性合唱节,结合平时上操、升旗、放学路队等展示活动,形成“人人会唱歌,人人爱唱歌”的良好局面。通过听赏、参与童声合唱表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临河六小

6.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转眼间一个寒假的生活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新的学期开始之际,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两全”方针,以“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为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组织机构: 组 长:黄殊刚 副组长:王 华

组 员:于景波 王 超

苏依然 王玉林 艾春玲 张玉爽 王海英

1、落实兴安盟体卫艺“关于艺术教育实践县”的方案要求,有效地开展体育、音乐、美术课程,达到工作条件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实现学校体育卫生艺术老师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加强体卫艺内务管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体育、艺术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把学校体卫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3、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知识技能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4、培养体育、艺术各类小能手、积极参加旗级小能手评比活动并争取培养出3---5名旗级小能手。

5、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体卫艺器材设备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体卫艺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没有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正确的审美观就难于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更谈不上成为合格人才,因此学校体卫艺工作要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得到全体师生的重视才能达到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目的。我以学习宣传,指导讲座、研究探讨等具体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为搞好体卫艺“三化三高工程”创造良好氛围。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副校长具体分管体卫艺工作,严格落实《卫生工作制度》《三操制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等保证体卫艺工作的正常开

展。按照《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班每周安排2节音乐课,2节美术课和3节体育与健康课。每天保证15分钟的早操,35分钟的课间操和10分钟的眼保健操。

在开齐体育、艺术文化类课程的基础上,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锻炼和一节科技文体活动课。每年结合《

六、一》儿童节举办一届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和一届校园艺术活动。

坚持“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校体育队、音、体、美特长生兴趣小组,学校保证各小组的活动时间、场地、器材、辅导教师,要保证辅导计划、内容、辅导成果,每周安排一节兴趣小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都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在活动中锻炼毅志,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目标。

结合体卫艺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能力前促进学校体卫艺工作的全面提高。

围绕《

5、4》《

6、1》《

10、1》《元旦》等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庆祝活动和教学工作开展文艺汇演、竞赛、书画展、体育比赛的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宣传栏、墙报

宣传卫生、保健常识,每学期体育、文艺活动次数达到6-8次,卫生宣传10次以上。

采取有效途径提高体卫艺教师师资水平。根据我校短缺受专业教育的音体美教员的实际积极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鼓励她们参加自学、函授学习等提高专业水平。

加大体育、艺术教育的科研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在科研室的领导下,音体美教研组选定好科研课题,结合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开展学习新课标,探讨教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课题的实施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不断总结取长补短,结合课题实施和新课改,每学期开展1-2次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活动。

重视卫生工作,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健康卫生知识,落实《卫生工作管理制度》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校园卫生各班包干制度和班级卫生周评比制度,每学期搞1-2次卫生讲座。学校与当地卫生院协调配备兼职校医,制定实施常见病预防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格检查,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师负责管理体育卫生档案,每年做好体育五项达标工作。

分管学校体卫艺工作领导经常深入体卫艺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监督教师工作,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

学校加大体卫艺工作的经费投入,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维修,新增体卫艺器材,为早日达到仪器配备要求而努力。

总之,体卫艺“三化三高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全面实施“三化三高工程”为社会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努力!

古迹中学

7.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 以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核心, 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 注重质量、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实施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2 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

按照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院一品”建设的要求, 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集中力量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组建合理的师资梯队,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 使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省及北方地区重要的动物医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的产生地、辐射地。

3 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方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通过国家特色专业点的建设, 现已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如下。

3.1 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 也是学科发展是否有潜力的重要标志。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进一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实施新的师资培养计划, 以在职提高、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包括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等。坚持“导师制”, 以老带新, 培养青年教师, 使其快速成长。

3.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科和专业建设要体现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 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 以生产实践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建立多地域、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项目的实习基地。目前, 学院已与30多个单位和部门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 其中有12个单位已经正式悬挂动物科技学院实习基地的牌匾, 其余20多个单位也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较为固定的场所。

3.3 课程建设

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和畜牧生产的需要, 坚持“提高课程实用性、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拓宽课程选择范围、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力度”的原则, 密切结合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 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继续增加先进、实用的新课程, 增加实践和实验室操作内容, 同时, 每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同时, 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产业化特点, 加大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比重, 加大选修课课源, 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课程充实到选修课当中, 增加实验环节和有利于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 动物医学专业也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名师培养的工作。目前, 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生理学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另外还有学校精品课程5门。

3.4 学科建设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 优化学科结构, 注重特色学科建设, 整合教学科研资源, 探索独具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自身提高、加速培养和引进、整体优化”的思路, 积极建立素质强、水平高、师德好、结构优的师资队伍。目前, 动物医学专业的预防兽医学和基础兽医学已经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动物医学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3.5 重点实验室建设

动物医学专业现拥有实验室面积3 200多平方米, 下设2个综合实验室, 即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动物医学实验室, 在这2个综合实验室中又设有10个功能室。动物医学实验室现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 未来的目标是力争将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成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同时建成2个省级开放实验室, 并要重点建设和完善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兽药制剂实验室。

3.6 教材建设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点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先进科学的教学大纲, 并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同时建立试题库, 加强课程建设和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 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于专业的CAI课件,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增加教研课题数量的同时, 把重点放在提高立项质量和级别上, 争取申请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

3.7 学术交流

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带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合作关系, 加强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高知大学、意大利storti公司、瑞典IBD公司的合作, 进一步加强院校、院企之间的学术交流, 借鉴发达国家的动物科学学科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经验。通过双方交流、技术合作、专家互访等途径, 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

3.8 科学研究工作

在科学研究上, 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需要紧密结合,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以黑龙江省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大农业为研究对象, 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 以此带动学院整体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根据黑龙江省垦区和区域农业发展战略需要, 瞄准科技前沿, 努力建设具有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特点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北方寒区现代养殖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积极开展家畜家禽疫病普查、疾病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同时, 大力加强基础应用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建成垦区、黑龙江省乃至国家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及“三农”问题的技术研究基地。

4 结束语

8.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特色经济;回族特色村寨特色经济的保护与建设;问题 ; 对策;

屠宰业是纳家户村的传统产业之一,以此为生的屠宰专业户比比皆是。有的村户是一人经营,有的则是全家都经营,有的是专门卖肉,有的则是多种经营。有些经营户是就近购买牛羊,宰了以后送到永宁县城、银川、吴忠、石嘴山等地销售,还有部分销往外地。银川市肉食市场1∕3的牛羊肉是纳家户提供的。纳家户原来的屠宰场被占用,在村里的其他地方见了一个临时屠宰场,占地五亩左右。在屠宰场,宰羊的人是阿訇,一个羊宰完要付给屠宰场7.5元。牛羊养殖户自己赶或载牛羊到屠宰场,收集牛羊各个部位的散户在屠宰场等待他们需要的。经过长期的合作,散户跟养殖户已经形成合作关系,只要提前预定他们需要的部位,养殖户就会到屠宰场宰牛羊,散户在屠宰场等待货物。散户通常会集中收头、蹄、杂、肉、皮、胎盘、肠子等。屠宰场的检验员是永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来的工作人员。还有商务局、卫生局、屠宰定点办的人会来抽查。在这里,一切的运作都是人工的,相比自动剥肉的全机械化屠宰场有肉鲜,色活,質感好的优势。

屠宰业的附属产品的深加工有肉制品加工业、皮毛加工业和肠衣加工业等产业。1994年村民集资兴建了肠衣加工厂,之后承包给个人,现有两户经营个体加工。这里主要是羊肠衣,主要用来做填充香肠和灌肠的外衣;羊肠衣还可以用来做网球拍线、乐器的弦线和外科缝合的手术线。纳家户皮毛店是以宁夏特产及二毛皮为主的经销厂家。现主要经营二毛皮袄、背心、围巾、被褥、床罩、汽车坐垫、沙发垫等档次不一的百宝裘皮系列。特色经济就体现在以中心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其他产业反过来又推动中心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上。

“民族村寨的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的重建,虽然在个体层面上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但这一框架规定了整个生产的现实前提是对某种资源和手艺的独占关系,从而使生产表现为局限性的片面生产,生产的扩展在根本上受到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数量和个体自身生产能力的极限约束,使整个经济活动只能以生计为重心而展开,并以主体性生产的短缺和小生产者的分化赋予整个经济体系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纳家户在还没有大建之前,屠宰场、食品厂的生意红红火火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些小企业的原址被占以后,只分到了一块临时的场地、或干脆自谋出路,至于企业将来的路怎么走全靠自己。部分养殖户也因地方问题减少了牲畜的供应量。屠宰场地面积减少,有些屠宰大户索性到其他地方的屠宰场去,资源数量比以前少了,个体自身的生产能力也施展不开,是纳家户特色村寨的特色经济活动只能以维持生计而进行,小生产者没有自发组织化零为整的产业能力,而政府也没有明确的指示和帮扶措施,纳家户特色经济体系更加脆弱。

我们不得不承认纳家户特色村寨的特色经济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建设工作中取有一些成效,同时也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一,明确回族特色村寨特色经济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定位。目标定的太高不容易达到,定的太低会不见成效,定错位会给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并且经济利益至上的目标定位会在不同程度上忽视经济利益以外的保护和建设目标。回族遍布全国各地,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回族村寨的情况不尽相同,资源也各有不同。在了解和把握村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位、交通、资源等基础上,确立回族村寨“保护与建设”的目标。有些村寨可以增加对手工艺品加工业的建设,有些可以围绕特色经济产业进行建设。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找到最佳结合方案,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注重各回族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优势和特色,避免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在经济走复制的路。

第二,政府和企业组织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制定激励政策,抽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奖励,对自主创业的个人和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扶持标准根据现阶段的财务状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检查验收后要及时兑现,不应拖欠。对外来人才给予一定经济上的鼓励,对本村的人才要有挖掘、培养的制度保障人才不会流失。对优秀企业优秀员工要有一定的嘉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笔者在有限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在纳家户回族聚居村落的传统文化范畴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适合回族特色村寨特色经济的保护与建设的对策,试图对“一般”的回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的方法进行探讨,对其它回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对于这一课题的探讨,只能浅尝辄止,对于更深层次的研究远远不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仅以此文作为基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行更深入研究,有更加成熟的考虑和研究。

本论文系“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的成果,项目批准号是ycx11044。

参考文献:

[1]刘予希.浅议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以贵州省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2).

[2]龙祖坤.民族地区村寨经济的发展:理论、原则与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9,(12).

[3]张琦.贵州屯堡文化村寨的特色及其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编辑郑云东)

9.绘画特色班级建设方案 篇九

荷花塘小学 三(2)班 王浩

一、特色班级建设的目标:为配合学校“营造书香氛围,创建和谐校园”的活动,以特色班级创建为载体,打造美术特色班级,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做更美好的自己,美术特色班级建设的目标。

二、特色班级建设的原则:“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

口 号:“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做更美好的自己。” 班 训:“读好书、写好字、画好画、做好人。”

三、特色班级建设的特色

1、培养学生书法和绘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让学生感悟书画艺术的魅力,懂得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知荣明耻,有修养的人,使学生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创建特色班级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1、个性化班名

“丹青班”是我们班的班名,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发现美,感受美,做美好的人。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小学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好的品质至关重要,所以我打算通过绘画去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美,感受美,用绘画陶冶美好的品格。

2、班级布置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消除班级成员之间的隔阂,使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在我们的教室里,南面墙壁上“文明屋”贴着各种文明的用语、还有我们的班歌--------“我们自己是太阳”同学们每天都要歌唱;北面墙壁右边是班级之星,上面贴着本学期的 “进步之星”和“学习之星„„”,每一封表扬信都是我们收获的果实;在光荣榜旁边是展示台,上面都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所写的字帖;西北角里是,特色画展区,你瞧,一幅幅多么有创意的作品美丽极了。

温馨的班级布置让大家有一种家的感觉,我们骄傲地说:我爱三(2班,我爱我的‘家’。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赏识教育。室内环境布置具体如下:

①、创设班级显性文化,环境展示集体风貌。A、黑板报(传递学习的快乐)

右边——书画展示栏、光荣榜

B、读书驿站——图书角(传递知识)

学生自发捐出,定期更换。C、黑板右边——班级公约、班训、班规。D、我们的班歌——《追梦赤子心》 E、温馨之家——教室(传递整洁)1、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2、门窗、地面干净,无污迹、无杂物。3、环境优雅、空气清新。

②、打造班级隐性文化,制度提高文明素养。

(1)、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约束行为,争做班级文明小标兵。

班 级 文 明 公 约 1.进校: 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3.锻炼:一活两操要认真,动作规范身体健;持之以恒要做到,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工整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 学会学习讲方法。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整洁要做到;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安全最重要。6.安全:生命宝贵要珍惜,防火防电防跌伤;安全法规要记牢,出现事故莫慌张。7.公物:公共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班级卫生勤保持,美化建设靠大家。8.生活:勤俭节约不挑吃,文明进餐3个一;按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9.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离校熄灯关门窗;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10.目标:班级公约大家定,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常勉励,遵纪守法班风好。

(2)、设计、制定、完善班级目标、班训、班级口号,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明素养。

班级目标

团结、文明、上进、自信。

“读好书、写好字、画好画、做好人。”

班级口号

“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做更美好的自己。”

(3)、实行班级岗位轮换制度,人人拥有劳动岗位,人人参与管理班级。(4)、制定一周班级小组评比表,实行量化评比制度。

(5)、坚持“一对一”的竞赛制度。在比赛中赏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肯定优势,树立信心,激励进步。

3.班级建设过程:

一、班级活动。

1、去大自然用树叶拼画。(11月底)

2、画我们美丽的校园。(12月初)

3、参观县抗战博物馆及县美术馆。(12月底)

4、书法活动。(1月中旬)

5、优秀绘画作品全校展览。(2月初)

二、美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

1、图画日记。

2、课文生字书法作品。

3、语文课的摘抄。

4、作文绘本创作。

三、美术素养课程。

1、课程内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绘画、手工、素描、色彩„„

10.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篇十

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促教”的原则,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力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如一智者所说:“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重要环节,是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全面发展的根本。

三、具体实施办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理念。以《中小学教师常规管理办法》为导向,要求每位教师正确形成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认真落实好《__中小学生守则》和《__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位少先队员都能背记,建立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和团结友爱、快乐和谐健康上向,争做主人的班风。

(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1、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让“八荣八耻”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学校要创造优美、宽松、催人向上的环境,如在学校显目处或教室里悬挂“八荣八耻”牌匾,设立“教育方针”、“三个面向”“四有新人”,校风、学风等标;张挂名人、“大家”画像等。

2、各学校都要设置校刊、班刊或宣传栏,分配到各班,定期出好,教师要亲自监督,所有村完小都要成立“校园广播之声”。每天组织好三次播放。

3、坚持每周1次升降国旗仪式,教师或学校领导要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国旗下讲话,保证学生每天不低于1小时体育活动。

4、狠抓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充分利用好“元旦”、“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九.一”“十.一”等节日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学生入学、毕业、入队离队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

5、各学校要广播成立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组织,每周开呢一次周队活动。

6、每学年中心校都要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及读书、演讲等比赛活动。还要适当评选一批“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作表彰。

(四)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1、中心校要有计划地规划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三个完小要达到“花园式标准”,其它村小按各自实际适时开展好绿化和净化工作,使校园随时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11.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一

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的获得和释放,能够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历史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产业集群,其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非常明显。建设特色工业园,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其意义重大。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群,是加快实现全省工业提速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推进工业化进程放在首位。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正是吉林省实施“工业提速”战略,促进吉林振兴的重大举措。通过特色工业园区这个载体,可以迅速推进和带动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群,是加快产业升级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目前吉林省形成了汽车、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但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优势产业的优势集聚度还不够明显。大多数企业产品处在初级化、产业低端化状态,致使适应市场的能力弱,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大。因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的洼地效应,吸引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促进分散、初级的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推进,调整和改善长期以来工业结构、布局“散、小、差”的状况,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群,是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载体。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关系着全省发展的大局,而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大部分县仍处于特色不明显、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特色工业园区,是加快培育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载体,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提高农民收入,也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牧、副等产业发展。这样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发展现状

特色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形成的载体,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要求,通过价值链和产业链纽带,以特色产业为主体,优势企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具有集聚、提升、带动等三大功能,即以对区域特色产业的集聚和提升,并通过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具有龙头企业作支撑、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服务网络、特色产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区域性品牌五大基本特征。

从吉林省省情来看,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具有政策、资源、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特色园区建设,使全省特色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突出表现在:

1.政府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群提供了强大的载体

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52家,工业集中区51家,“区中园”或“园中区” 达到260个,开发区企业达到9957户,汽车、石化、冶金、袜业、建材、农产品等特色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200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6.08亿元,其中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8.06亿元,同比增长48.3%,占全省的47.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01.56亿元,同比增长76.6%,占全省的88.4%。2007年新开工超千万元以上项目达1573个,其中超3000万元项目623个,超亿元项目305个,超5亿元项目32个,超10亿元项目3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2.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已建成的特色产业园区均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及其产品在全国同类产业或产品中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如围绕一汽形成长春汽车产业园区,具有国内产量大、研发能力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集中、汽车服务和汽车文化发达的产业集群;通化医药城、延边敖东医药城和长春中药现代化及生物制药科技产业园,集聚了吉林修正、通化东宝、延边敖东、长生基因等10多个制药集团,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辽源市东北袜业园聚集了161户袜业企业,主导产品已发展为6大系列2000多个花色品种和33个自主品牌,占全国棉袜销售总量的22%;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集聚了石材加工企业300多家,产品不但在东北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京津唐乃至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有一定市场,并外销到韩、日、俄、蒙、东南亚国家及台湾地区。以大成、赛力事达、黄龙、天河等集团公司为龙头形成的玉米龙型产业集群,以及以吉林德大、长春皓月等企业为龙头的禽产业集群、肉牛产业集群、肉猪产业集群、稻谷产业集群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吉林省特色产业园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到2008年上半年,全省规划内的63家工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361户,新增就业人数2.68万人,实现现价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37.2%;实现销售收入407.7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以特色产业园区形式建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各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4.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长春市一汽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拥有全资子公司30家,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最大的中重型卡车、轻型车、轿车生产三大基地,拥有“轻、中、重、轿、客、微”6大系列550余种车型,品牌有解放、红旗、捷达、奥迪、宝来、高尔夫等。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生产基地,年产量一直稳定在中国国内总需求量的48%左右,产品遍布北京、天津等大都市,并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和朝鲜平壤、伊朗的德黑兰等著名城市。吉林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优势明显,长春市和通化市是国家医药出口基地,通化市被誉为“中国中药之都”,吉林敖东集团、通化东宝实业集团公司、吉林修正药业、长春海王等企业的产品在国内中药行业中享有盛誉。吉林省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畜禽加工业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长春大成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已达3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鸡1.25亿只,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30万头、肉羊1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的清真肉牛羊生产企业;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速冻黏玉米2.6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鲜玉米食品生产企业。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特色不突出,存在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由于投资管理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大规模的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致使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为了争项目,不计成本、压价招商、无序竞争,导致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大多数园区为综合型园区,而专业型、特色型园区相对较少。缺乏地区产业经济的特色和合理的经济梯度,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如汽车配件、玉米深加工等产业,造成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

2.产业的聚集度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

从园区形成上看,特色产业不突出,有的没能形成产业聚集。从产业规模和产品品牌上看,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深加工等具备行业先进水平,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却未形成一大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从事非核心零部件制造和低档组装等活动,而营销与产品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活动则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产业集群化水平低,产业配套程度不高,产业链经济不发达,产业集群存在着“低、小、散” 现象。

3.企业技术水平低,环境保护和监管意识差

从园区内民营企业看,从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等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40%以上,排污设备落后,无能力发展循环经济,造成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从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上,民营企业有技术投入能力的企业不多,科研开发投入比重比较低,多数企业是以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空间狭小。此外,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环境保护意识差、监管不严、追求GDP增长的理念,采取有项目就上,有企业就引的打法,致使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落户在环境优良地区,将造成无法挽回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思想观念存在差距,软环境有待提高

在营造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上,我们要缩小与发达省份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解决口头上解放、实际上不解放,对本地本部门有利的就解放、不利的就不解放的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解决思想解放力度不够的问题。在软环境建设上,出现偏离和监管制裁不严、政府部门不作为现象,缺乏营造配套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和居住环境建设价值氛围。

5.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和生产配置不到位

由于规划滞后,缺乏对工业集中区的统筹安排,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没有真正体现集中区的效应。特别是一些市县工业园区过多(5-6个),基础要素供给达不到标准,为吸引企业进区,无偿提供大片土地,也不论项目如何,一味地迁就,导致集中区内部建设布局分散,盲目占用大量的土地,监督管理变成行政收费,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对策建议

吉林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以园区为载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推进全民创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增强吉林省县域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1.因地制宜,以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特色工业园区

围绕汽车、石化、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两大优势产业和能源、冶金、建材、纺织、旅游五大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汽车配件、上下游产业、为其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集群。按照《吉林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布局和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关,突出园区产业相近、相连和配套,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产品配套、合作紧密的生产网络。采取重点扶持策略,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锁定”效应,增强“投资磁吸”效应。各市(州)、县(市)将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基础和载体,精心打造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集群趋势。

2.以技术创新转变园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技术创新支撑园区经济增长方式,走特色化、专业化之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高技术含量、多层次增值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对省重点龙头企业园区,应以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对区市级的园区,要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加工企业为主,兼顾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县(市、区)级园区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大型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不失时机地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组建区域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创造成果转化对接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监管问题。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开放、流动、灵活的科技体制机制为平台,不断吸引外来的企业投资和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自成体系,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问题。

3.科学制定规划,防止园区产业雷同

为促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首先要科学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客观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到各方面资源要素条件, 科学论证,对园区进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决不能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和随意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市场前景、资源区位以及外部经济联系和城市化发展方向等要素,依据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准确定位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将园区的建设与促进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尽量避免各个园区产业结构雷同,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积极打造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围绕吉林省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基地建设,谋划和引进一批新项目和配套服务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拉长园区内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发展服务体系

园区基础设施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平台,是引发集群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职能的体现。政府不仅应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解决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还可在土地价格、税费减免、融资、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各级金融部门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业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高起点规划集中区内部的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物流、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设施,把特色园区内部功能做大做强。

5.培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政府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行动主体之一,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为特色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外地客户前来采购提供尽可能的便利;第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增进企业之间的信任,丰富本地的社会资本,协调企业之间的共同行动,催生企业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第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收集和发布行业的市场与技术信息,制定行业标准,强化本地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与管理,建立公共培训机构,创建区域品牌,建设与厂商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远景与战略规划等;第四,制定具有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解决集群中各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组织联合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政府的参与非常重要。如印度的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仅用1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积极参与本区内100多个小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6.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扩大改革开放的软环境

当前,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总量比重小、地方财力不足、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差、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以大开放战略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研究制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真正树立起“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做到言出必信,政出必行。增强法制意识,强化软环境建设。加大政府服务协调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企业生产性配套、人文环境、适宜居住的软环境,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而真正形成举全省之力,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便在新一轮资金流向东北过程中,打造软环境抢占新一轮市场投资先机,实现全省民营经济大跨越。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学校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实施方案下一篇:结婚需要准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