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2024-08-11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8篇)

1.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一

扎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乡村一体化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镇中心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和我院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镇中心卫生院基本情况

***镇中心卫生院始建1965年,1994年搬迁至现居地,占地十一亩。是耿马三所中心卫生院之一。现有正式职工23人,其中医生 16人,护士5人,工勤人员2人。村医18人,男村医12人,女村医6人。拥有138万固定资产,开设病床32张。开展B超、临床检验、X光检查、开展常见的四肢创伤、简易骨折的切开固定、体表包快切除和下腹部手术,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各种传染病的防治。

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的背景

随着国家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民生问题的关注,逐年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特别是对县-乡-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加大倾斜性的投资,一些惠民助民政策相继出台。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免费基础免疫接种;降消项目减免政策;疟疾、传染性结核的免费服药;艾滋病的宣传、监控减免治疗等等,无不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然而如何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很好的享受到这些政策,或者说如何让这些好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实施办法和实施者。而一直以来,实施者就是在乡镇卫生院指导、监督、管理下的乡村医生。然而,由于乡村医生服务区域广、交通滞后、工作量繁重的现实和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待遇无提高的生活窘境,使得乡村医生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力不从心、不划算投入、敷衍应付的种种表现,导致了这些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最终还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村医待遇得不到改善的真正原因是。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我们认为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困难和症结主要是如何改善村医待遇的问题。为此,曾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和实施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和办法,也曾在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改善村医待遇促履职责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全县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会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边是国家很多合情合理的资金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使用,一边是村医的待遇得不到改善,一边是各级管理部门完不成或完成得不是很好的各项惠民助民政策指标,乡镇卫生院该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和载体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呢?随着今年五月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政办发【2009】123号)和《***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文件。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远见、决心和成熟的思路。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实施意见的要求,在遵照实施“三制四有七统一”(即村医聘用制、工资结构制、村医养老保险制、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公共卫生服务有台帐、统一机构建制、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制度建设)前提下,结合***镇的实际情况,以着重解决提高村医的工资、养老待遇着手,以财务统一为实施其他统一的先决条件于今年的8月份起在***镇全面实施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办法。

三、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一是以完善村医聘用制为载体,提高村医整体素质。在实施村医聘用过程中,对全体村医进行了重新清理,对没有取得资质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凡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的村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考核后上报卫生局择优聘用,按照服务人口数、地理位臵等统一调配使用,把素质好、业务强、作风硬的村医充实到农村基层卫生队伍,使村医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通过聘用制的实施,也促进了村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村医在危机和压力中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以实施结构工资制为平台,提高村医待遇,村医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村医结构工资制分为保底考核工资及绩效工资两部分,村医所有收入上交卫生院,由卫生院进行成本核算,纯收入部分纳入村医工资,每名村医保底工资520元(按考核办法百分制给予发放),按月发放,其它部分纳入绩效考核,按村卫生室纯收入的60%发放给村医个人,20%作年底考核合格后发放,20%作为村卫生室发展基金统筹安排。村卫生室设臵卫生技术人员岗位须报乡镇卫生院同意,人数原则上按服务人口的1-1.5%配臵。芒茂村村医赵家伟在采访时告诉记者:“改革之前需要自垫药款,现在不用承担风险了,收入原来的每月一千多元,九月份我领到了4900元,还不算年底返还的1400元。”村医待遇的提高,既稳定了村医队伍,又坚定了村医更好为当地群众服务的信心和决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结构工资制的真实适用的考核办法。

三是以养老保险为保障,解决村医后顾之忧。为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镇中心卫生院试行村医养老保险制,由卫生院统一为村医办理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从村卫生室发展基金中提取,通过养老保险制的实施,有效解决了村医老有所养问题,使村医能够安心做好医疗服务和基本卫生工作,稳定了村医的心。

2、规范村医服务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诊医疗行为,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要求村医对看病就医者认真填写疾病诊治情况、新农合医药费减免情况,尤其要认真填报传染性疾病情况,及时掌握疾病流行动态,规范了疫情上报制度。村医用药必须书写规范处方,并使用双处方,处方上必需标明每一种药品价格。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台帐,统一按要求填报,图表统一制作上墙,规范了村卫生室日常诊疗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四有”还是施行财务统一的前提。

3、规范村卫生室管理

一是村卫生室按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图纸,建成砖混结构业务用房,设有“四室”,即:观察室、诊疗室、治疗室和药房。统一了村卫生室标牌,使村卫生室成为农村一道风景线。卫生室统一的印章、统一的工作服也体现了村医的自身价值和责任。

二是村卫生室的行政事务、人员聘用和调配、工作制度、考核奖惩等由卫生院进行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资产等实行统一管理,使村卫生室业务有了统一标准,村医每天需要做什么,卫生院如何考核,村医都清清楚楚知道,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管理。

三是村卫生室药品、器械统一进购,统一价格,服务统一收费标准,要求村卫生室所用的药品、卫生材料必须由***卫生院统一进购、统一核价、统一配送,实行统一零售价。全镇实现乡村药品“同药、同质、同价”,群众在村卫生室买药和在卫生院买药都是一样的药品一样的质量一样的价格,有效保障了群众用药安全。特别要说明一点就是财务的统一管理,卫生院有专人对村医的业务收入进行单月核算,各卫生室及医疗服务点,每天要进行财务结算,做到日清月结。每位村医的业务收入都做到单独核算,台帐清楚。

(二)取得的成效

村医的待遇得到了改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得到提高。随着一体化的施行,着实解决了卫生室医疗条件简陋、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医术水平亟待提高的尴尬处境。国家对卫生室的规范建设,再加上卫生院通过一体化的合理规范的管理。使村医待遇得到了真正改善,安心了。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1、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现在的村卫生室就相当于***镇中心卫生院的一个业务点。通过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级卫生组织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优势资源得到互补和利用,农村卫生管理得到规范。最为明显的是,由于待遇的改善,积极改进了村医为老百姓看病的积极性。使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得到了改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理想局面。如果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转院治疗,凡是经村医看过病的,只要直接转到镇卫生院就可以。到卫生院的病人如果病情卫生院无法解决的,我们再转到县级医疗机构。从而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同时即做到了三级体系运行中病源的合理分流,也解决了不同病情合理可及性诊疗的流程问题。方便了老百姓,真正一定意思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实际问题。

2、乡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逐步规范。以往,由于缺乏监管,村卫生室乱行医、乱收费、乱进药现象普遍存在,医疗服务及药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推行一体化管理后,随着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设臵、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统一管理,村级卫生服务的规范性明显加强,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安全和用药安全有了基本保障。

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乡村组织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旨在改善农村卫生窘迫境况的两项重要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广大农民建立一种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农村地区的医疗市场,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充分发挥好“枢纽”和“网底”功能,为构建一套适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基层卫生管理体制。这两者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实行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规范了,服务能力增强了,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村卫生室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到新农合门诊统筹等项工作中去,使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得以进一步体现,也更加激发了农民的参合热情。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顺利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

3、乡村卫生机构工作职责得到全面落实。承担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是卫生院的重要职责。通过推行一体化管理,卫生院的职责得到了切实履行;由于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加强了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工作考核,使以往村卫生室重医轻防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村卫生室在免疫规划、疫情报告、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最为凸显的是,随着村医工作积极性的增加和可行有效的考核办法。村医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都放到自己的工作上。在急危重症病例的转诊转院、婴幼儿疾病防治、基础免疫的计划实施、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提高了卫生院的疾病住院率和住院分娩率。从而提高提高了卫生院的成本回流。以住院分娩为例。我们在实施一体化后前两个月,住院分娩率提高了8.2倍(去年同期是5人次,今年是42人次)。医院的业务收入(同比1—11月)也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28万元,翻了2.6倍。

总之,乡村组织一体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对基层三级医疗体系的初建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所实施的一体化建设就是紧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国家政策得落实、领导管理见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村医待遇得改善五方收益的好办法。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这项政策不断创新、总结、改进和完善,坚定不移的实施好具有***卫生院特色的一体化建设,用心做事,用情服务,扎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2.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二

我国乡村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满足村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加强和完善乡村卫生体系, 已成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3]。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呈“倒三角”型, 解决这种资源配置与需要相矛盾的关键是发展乡村卫生服务事业。但是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大部分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业务经营入不敷出, 经营状况很差。尽管当前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但各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也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同时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模式与县级综合性医院相当, 其实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乡镇卫生院, 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经不再以乡村卫生服务为主。同时对于一般规模和小规模的乡镇卫生院, 不仅对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低, 而且也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本与设备资本的浪费[4]。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与特征

乡村卫生服务是指在乡镇一级开展的以社区村民为对象的卫生服务, 乡村卫生服务按公平原则面向所有乡村村民, 它致力于保持农民的身体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健康的维护、常见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计划生育等[5]。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主要满足村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需求, 它是一种将乡村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它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领域的村民自治,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使得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相互竞争转为相互协作, 确保乡镇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进程[6]。

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卫生院应该积极构建乡村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采用空间信息技术, 建立村民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和乡村卫生工作评价系统。比如可以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低保人员发放村民健康卡, 村民持卡在附近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医护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 并能够实时实现医疗费用报销。

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农村卫生院人员自身素质是保证乡村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对乡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 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应该对医德医风不够好、年老、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停止执业, 对于医务人员采用下派的形式去安排他们充电学习。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乡镇卫生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并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就是督促乡村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应工作, 总结各乡村综合防治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下阶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建议加入乡村卫生服务站工作的考核内容, 对于考核方法不能只是局限在书面资料上, 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形式, 如:现场评估、测试与查阅, 以服务站工作质量反馈乡村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绩效, 注重效果评价。

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督导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必须立即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能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效, 必须依靠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予以保证。督导、评价应该贯穿于事件处理的全过程, 本着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并与最终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密切挂钩。可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体制机制, 组织综合演练, 完善预案, 强化规范管理。严密防控各种流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畅通信息, 扩大互联互通范围。

总之, 要探索乡村卫生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新模式,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从而建立村民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新农村。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体系的投入, 并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民防御疾病风险的主要保障。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乡村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含义与特征, 最后提出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积极进行服务考核评估和加强对应急管理的督导评价。认为要探索乡村卫生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新模式, 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从而建立村民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新农村。

关键词: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

参考文献

[1]乔树海.实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8年回顾[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3 (7) :21-23.

[2]郇宜森, 宗起鹏, 王胜增.实施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4 (3) :47-49.

[3]张自宽, 赵亮, 李枫.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2) :3-5.

[4]张良, 陈俊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卫生改革之历程[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15 (6) :667-668.

[5]靖元.赣榆县构建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0 (26) :28-29.

3.乡村旅游与村落卫生研究 篇三

关键词:乡村旅游;村落卫生;个人卫生;文明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103-06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乌托邦式的乡村,把美景勾勒得令人神往。而另一方面“华式房屋光线与通风均不合法,暑热熏蒸,蚊蝇群集,最易致病……复喜食恶劣之瓜果,生冷之蔬菜,不煮之饮料,晚间席地而卧,露腹睡眠,锅灶与吃饭器具肮脏”[1]。对比之下不难发现,陶渊明和RogaskiRuth对我国乡村环境的描述存在着云泥之别。事实上,根据普遍的调查与农村生活经验,就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中西部农村而言,RogaskiRuth所言无虚。无论古代还是当下农村,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建设与完善都不尽如人意。只不过在传统时代,农村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居民有不同于现代的卫生观念和实践,以至于这些问题并未凸显出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的日益丰富,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的尴尬局面。此外,在工农产品“剪刀差”中受损的农村再次成为了城镇垃圾“反哺”的接受者,生活垃圾、工业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被转送乡下,造成二次污染。全国不少农村地区卫生状况极度令人堪忧,个人卫生也急需改善。

相形之下,那些发展旅游的乡村则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俗。他们基本建立了类似城市的现代卫生体系,包括公厕系统、下水道网络、自来水管网,而个人卫生方面则也更加讲究。这种现代的卫生体系与乡村旅游需要传统生态有机融合,给予游客一种惬意的感受。本文基于贵州省黔东南州6处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地点调研,以1087份有效回收的问卷和143例个案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为素材,对以此六地为代表的旅游村落的公共卫生设施与私人卫生观念、行为的生成进行研究,力求揭示出旅游村落的巨大变化以及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村落卫生的概念界定

作为近代概念的公共卫生,其立足点在于国家卫生行政,即国家权力逐步介入公共卫生领域,成为担当公共卫生事务、服务公众健康的主导力量。然而,实行国家卫生行政并不等于公共卫生事业不再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推动,相反,社会力量的作用恰好能够弥补公共卫生行政的不足。有研究者即指出,“进入民国以后,随着国家卫生‘制度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家在救疗防治疫病方面的作用明显加强。但民间社会力量无论在临事性应对还是日常救疗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公共卫生是环境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通常指居民區生活居住、工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往往分类为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环境卫生水平是衡量一个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好坏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及外来游客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相辅相成是村落卫生得以良性发展的根本前提。个人卫生指的是为了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而要在用脑、用眼、起居、运动、环境、心理、性、营养和饮食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个概念指向两个层次,即个人卫生的行为与指导这种行为的观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笔者将个人卫生操作化为“衣服换洗”“洗头理发”“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洗澡频率与方式”“随地吐痰”等具体指标。无论公共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将对社会人的行为与观念产生重要影响,而人们把自己周围人的行为往是否有利于干净整洁、是否有利于健康方面评判的过程及其形成的话语,便是“卫生化”过程的具体呈现,这与米德(G.HMead)所提出的“概化的他人”的意识建构呈相反的路径。

现代意义上公私卫生观念和行为的生成是很晚近的事情,与传统社会那些观念和行为相比较,这是个断裂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乡村地区的公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并不全然属于现代化的强制植入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村民理性的自发,并且这种改变有一种基于“面子”和利益心态逐步内化的过程。以乡村旅游为例,这种新事物的勃兴成为了引致自发变迁的重要因素,此类变迁带有明显的文明化过程,而公共卫生设施的建造、文明行为和观念的形成则是在卫生化话语的影照下进行的。

二、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社区卫生治理

(一)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变迁略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东部地区由于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在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率先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资源、人才均无优势的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制约。不过,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尤其是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正在逐渐突破发展的瓶颈。“传统文化”“原生态”这些原本的发展劣势,正成为他们前进中的优势资源,“后发效应”是颇为明显的。值得关注的是,旅游开发在当地引发了诸如经济、文化、人际关系、利益格局、环境卫生等领域的全方位影响。

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一方面,社区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并在增强当地居民文化自豪感以及打破封闭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推进旅游地现代文明的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也无可避免地引起这种传统文化的丧失、贬低与扭曲等负面效应。这是因为,乡村旅游业的勃兴改变了社区原有的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开始转型并面临新的发展契机,第三产业异军突起,这一变化通过旅游区文化氛围的渲染影响,旅游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变化进一步反映在社区的总体外观上。但与此同时,旅游使传统农业时代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逐渐失衡,由此引发了居民、政府与旅游开发企业之间复杂的群体性利益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旅游过程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村民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等,都是旅游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方面。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和深入,它会对农村社区的文化、人际关系和社区环境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如此庞杂而纷繁的变迁形态显然是无法在本文中详尽论述的,笔者只以“管中窥豹”的方式,考察乡村旅游所引发的乡村卫生体系的演进并探究其中的机制。

nlc202309021138

(二)社区卫生治理

除了在政府主导下的卫生设施建设,政府在社区卫生的治理上也采取了多项举措。如果说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只是从客观上、物质保障上对居民卫生习惯进行引导,那这些治理方式则是政府有意推动旨在训诫居民观念直至行为方式朝着卫生化的理念迈进。

1.评与检。检查、评比一直以来都是政府进行管理的得力武器,在村庄发展旅游过程中对村民家庭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打分评比也自然成为政府强制推进或柔性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的不二法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6个调查地中至少偏坡和西江在卫生治理上动作较大,自然其收效也较明显。

偏坡村的“村民形象評议”活动在周围小有名气并且较为规范,所谓的“评议理事会”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评比标准。陈会长向我们介绍了该评比的主要内容,“关于村民形象评议,每家派一个代表作为被评分户代表,评分由理事会负责,评分以前是每季度一次,现在改为每年一次。评议是有很多项目的,比如,你关不关心国家大事,计划生育实行的怎么样,科技推广、种植养殖、发财致富、卫生状况等,总共有11项。对于分数高的被评分户有扶植政策倾斜的奖励,分数前三名过年过节有奖品发放,分数较低的没有惩罚”。尽管评比项目有11项之多,但是“卫生不好(对分数)影响比较大,如果分数不高就在卫生环境上重视一下,把屋门前打算干净一点”。① ①调查访谈汇总:陈会长,偏坡,2011年7月15日。

偏坡村的村民形象评议是个综合的评检活动,不过大多数村民因其他项目基本一致(比如计划生育)或者其他项目无法进行有效测量,便主观认为卫生状况的好差是评议中最重要、占比重最大的指标。正因为卫生环境在评比中的重要性,引发不少村民对评议的意见较大:“也存在跟他们关系好就分高,他们家没我家卫生搞得好,却比我家分高”。② ②调查访谈汇总:罗大姐,偏坡,2011年7月15日。这种不满源自村民把综合性的评比单一卫生化,这种单一化有别于评比的初衷,但是却能强化村民在卫生上的重视,因为在村民看来卫生搞不好对分数影响较大,尽管事实上并不如此。

如果说偏坡村是综合性的评比,那西江村则是单项竞赛。笔者在西江调查中发现各种各样的挂牌有35种之多,其中和卫生相关的评比就有9种,譬如卫生清洁户(西江村委会)、文明卫生户(西江村委会)、整脏治乱示范户(雷山县文明办)等等。在这9种挂牌中,和村民相关度较高的正是列举出的3项。通过访谈,我们得知这些评比是由“村里妇联、村民代表搞的,村民代表是由那些办事公平得到大家信任的人,每月定期走家串户检查,谁家卫生搞得不好,他们就提醒你。有政府宣传过卫生清洁,有时候会不定期抽查,太脏就会扣掉文物保护费”。③ ③调查访谈汇总:宋大哥,西江,2011年7月18日。

西江与偏坡的不同不仅在于项目上综合与单项之别,还在于偏坡对前三名获奖者予以实物奖励;而在西江,对于那些单项评比做得较好的家庭则挂牌奖励,有的家庭墙壁上甚至“卫生清洁户”“文明卫生户”“整脏治乱示范户”一应俱全,这种荣誉感自然会促使他们更加注重卫生。

2.大扫除。在西江村,大扫除运动已经扩展到了整个西江大街。“我们这里会定期举行大扫除。都是打扫河边(白水河),还有大门口......有时候是早上,有时候是下午,抽出来两节课的时间去打扫卫生”。④ ④调查访谈汇总:宋老师,西江,2011年7月18日。政府的卫生治理已经不仅局限于村民农户家里,还通过学生力量在西江大街上白水河边开展大清扫活动,为西江发展旅游营造良好环境卫生面貌。

偏坡的岩上村也为了发展旅游开展过村民的大清扫运动。“我们岩上村民4家一班,每周六清扫一次从岩上到下边偏坡的路面,并且谁家要是办酒席,大家也组织起来搞卫生”,⑤ ⑤调查访谈汇总:陈老师,偏坡,2011年7月15日。只是这个运动因为没有实现其利益诉求而中止。

3.对口支援。正如西方的文明行为从宫廷传向民间一样,现代城市文明代表了文明和卫生的先进状态,而农村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向城市学习。这种学习在调查的旅游村庄中表现较为明显,只不过这种学习也是需要中介来推动的。在偏坡村,由贵阳市乌当区政府牵线,“请(市里和区里)大酒店的厨师对口服务,每家农家乐都有对口的大酒店,以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⑥ ⑥调查访谈汇总:陈老师,偏坡,2011年7月15日。市、区大酒店里的厨师会定期到偏坡为对口服务的“农家乐”进行服务和卫生方面的指导,农家乐的厨师们也表示在这一对口服务中受益匪浅,学习了高端的炒菜技术并且注重食品卫生安全。当然,指导之后仍会有评比,笔者调查中住宿的“农家乐”就有颁发的食品卫生安全等级的证照。

4.对家禽和牲畜的管理。在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下,饲养鸡鸭和猪是获得肉蛋的主要途径也是增收的重要副业,牛马则是粮食种植的重要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狗则是看家护院的忠实仆从。但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们逐渐开始对这些家禽和牲畜散养状态下随处排泄产生反感,认为是极其不卫生的行为。尤其是旅游业在这六个地点的发展,政府和民众对待这些家禽和牲畜发生了态度转变。

在村民看来,鸡鸭是天生喜欢散养的,并且也只有散养的时候才能更好的生长,圈养对于他们是禁锢。西江村就有人这样看待:“但是鸡和鸭就不行了,他们天性就喜欢到处走动,你圈起来反而不利于它们长肉。”① ①调查访谈汇总:杨大姐,西江,2011年7月18日。也还有村民表示:“并没有倡导圈养,还是喜欢散养,粪便有保洁员打扫。”② ②调查访谈汇总:花大嫂,偏坡,2011年7月15日。可见村民尽管认识到了鸡鸭粪便是个问题,但是相信有保洁员的清扫,鸡鸭粪不是问题,反而能通过养殖从游客那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花大嫂还表示:“有些游客就是来我们这里买养的土鸡,他们觉得好吃。”有时候经济追求可能是没有放弃散养鸡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相比较以前,现在养鸡鸭的村民已经逐渐减少,并且不少人开始在隐蔽的地方圈养这些鸡鸭,毕竟他们也会厌恶散养的鸡鸭到处拉的粪便。“我们家以前就在住的地方养,现在搞旅游之后就把鸡鸭挪到偏远的地方圈起来,因为要搞好环境,弄好卫生,不然游客来看到脏兮兮的会觉得环境卫生意识不好”。③ ③调查访谈汇总:罗老太,偏坡,2011年7月15日。罗老太的话代表了不少开有“农家乐”的村民的看法,他们顾及到旅游的发展以及要给游客一个干净卫生的印象,已经逐渐自觉地改变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

nlc202309021138

与鸡鸭的小巧相比较,猪和牛就显得庞大和笨重。如果散养猪和牛,则会产生较大堆的粪便。因此,政府在对待这些大型家畜上则表现出不同态度,即号召圈养:“我们这里也开会不让放养猪,大家也知道猪吃饱之后运动长不快,也就自觉地不再放养而是圈起来。”④ ④调查访谈汇总:董大哥,西江,2011年7月18日。有意思的是政府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改变村民的养殖方式,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方式,比口号式的宣传或者强制禁养要有作用。牛除了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外,也是他们苗族人重要的娱乐活动——斗牛的主角,但是相比较以前却也有了大量的减少。“(旅游)开发以前,大多数人家都喂养牲口,养牛呀什么的。路的两侧都是粪便,(卫生)很差的。(旅游)开发后大家基本都不用牲口了,环境也好多了。我的小女儿到现在都没见过真正的牛。我们村上寨还有人养牛作耕种用”。⑤ ⑤调查访谈汇总:班大哥,镇山,2011年7月14日。

最后,對于狗的态度,政府也开展了宣传动员让大家圈养,以免随处大小便或者咬伤游客。不少“农家乐”的从业者也正考虑把随时都可能致人伤害的散养狗圈起来。相比较偏坡的做法,肇兴则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打压措施,已经多次发出了“关于开展肇兴侗寨规范养犬清理整治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养狗户必须在限期内把散养的狗圈起来,期限之后政府将组织公安、城管、民兵组织对街道上仍然散养的狗进行灭杀。据村民讲,这样的灭杀进行过多次,以前被杀死的狗由政府处理,现在允许村民把死狗领走。这一措施虽然残忍并有“一刀切”的弊端,当然也有效地打击了那些散养并可能随时对人身和环境造成破坏的恶犬。其目的无非是因为开展旅游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便获得较多的收益。

三、公私卫生生成逻辑的再解释:基于文明化过程的视角

(一)政府强制下的诱致性变迁

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其名著《文明的进程》中提出:出于本能,人们会在社会中竞争,而它的副产品便是社会的有机分化,随着功能分工的日益复杂化,相互依存的链条也会越来越长。这种行动链条需要一种可靠的、可调节、可监控的行为加以配合,否则就会运转不灵[3]。对本能和情绪的控制,高水平的社会分化与相互依存所需要的长远眼光的发展,或者说“合理化”行为的发展,埃氏称之为“文明的进程”。结合本文所研究的主题,埃氏的理论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视角。

村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上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改造和建立的。从常理而言,强制的政策推行往往收效不彰,而出乎意料的是,村民们大多进行了有效的配合。如何理解村民这种心甘情愿去配合看似极不合理的强制现象,笔者认为利益的驱使是一种基础因素。譬如,偏坡和镇山的外墙包木板、包石板,是政府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费用,只不过要事先进行申报,按批次进行。因此,村民无不争先恐后地申报,以获得房屋装修的补助。“在这次旅发大会中,我们这里的群众受益最大,民居改造投入最多的一户达五六万”,① ①调查访谈汇总:小周,偏坡,2011年7月15日。而对传统建筑类型的保持则以西江村最具有代表性。

西江是根据村民房屋的破旧程度进行分红。“这是按照房子的历史年限评级的,年限越高,评级高了,分得钱也多”,② ②调查访谈汇总:小宋,西江,2011年7月18日一旦具体到个人的利益,其行为对保持原生态样貌甚至整个村庄的旅游发展便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换言之,村民们已经从村庄房屋的原生态保持中获益并认可了这种强制,至于那些非强制性的政府现代卫生体系的建设(如埋在地下的电缆,群众家里厕所、厨房、猪牛圈的改善,都不约而同地指向生态、低碳、标准化的原则)更是使群众趋之若鹜,并成为他们进一步获取经济收益的基础。如果说制度变迁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之分,那么旅游村庄的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则属于政府强制的诱致性变迁。这也是埃利亚斯的文明进程理论所要说明的(利益的)③ ③埃利亚斯并没有说是因为利益关联或者依赖,而本文则强调的是因为利益上的依赖。变化的只是依赖机制,本质问题并未变化。依赖和关联促成村民和村庄朝着现代文明迈进,并且是自觉地迈进。

(二)卫生化话语与监视、身体内化强制

与公共卫生体系的规划相比,少数民族的卫生观念内化过程远非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本节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说明个人卫生是如何实现文明化的,即由外而内、由强制监督而内化的文明再造。

首先,是自感主动改变——人们往往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机制,即会根据自己身处的环境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村庄没有公共层面的卫生设施时,个人可能会在卫生层面疏于讲究。但是在面对很有现代感的卫生设施后,人们自然会在个人的行为上给予注意,生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周围环境对自己的要求,这种强烈的意识是影响个人卫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有了环境卫生,个人就减少了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而是因为这些设施强化了他们原本就已经着手改变并且一直在转变着的卫生行为和观点。

其次,是卫生教育话语的监督。家长们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注意保持整个村落的环境卫生,因为他们是旅游村落,只有保持好个人卫生并且不给公共卫生添脏、制乱,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让更多的游客到自己家里来消费。笔者认为,这种个人卫生改变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机制正是利益依赖,因为游客和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的增强,即游客会因为家庭卫生和村民的个人卫生而选择是否到你家消费,这种人际关联的增强使得一种为利益而改变卫生秩序有了强大的动力和维持的可能。

最后一点,更为关键的,也是个人卫生行为和观念发生改变并得以朝“文明化”方向进步的内在机制,即内化。文化在塑造人的身体上具有强大的力量,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说过一句名言:“身体是被文化塑造的,如同经历不同文化的洗礼就有不同的思想一样”。以瘦为美的文化中万千少女“节衣缩食”;当主流文化认可双眼皮、瓜子脸的相貌时,整容业便蓬勃迸发。文化既然能在物理身体上进行形塑,那么在情感身体上则更易执行。一个正常的人要能在情感上对自己进行控制,知道在什么场合表现相应的情感,懂得羞耻、难堪。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方面的基础。乡村开放旅游之后,不少外地游客进入乡村,在本地人的想象中,这些游客都是高素质、讲卫生、懂礼貌的城市人。他们面对这些外来人的时候也同样会在情感上进行调整,即表达合理、举止得体。因为开放的村落、来往的人群,利益关联的人际关系需要他们在卫生行为上进行适合外界需要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正是以“陌生的眼睛的注释”③为监督强化的,本地人总想象着自己的行为举止被外界看在眼里并形成评价。他们在意这种评价,所以他们把这种想象的监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改变上,或者更学术化一些,人际关系的全部改组直接影响到人的仪表的改变,表现为行为与感觉表达的文明化。久而久之,他们的行为和感觉已经深深地内化成一种文明化所需要和关照的东西。

四、结论

少数民族利用自己民族传统习俗、建筑结构样式、特产等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为原本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入,成为少数民族继打工之后新的增收来源,有效地改变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更主要的是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和个人卫生观念、行为也因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研究在对贵阳市和黔东南州6个少数民族旅游村落的调查、观察和研究,对现代卫生体系和观念在这些地区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

一是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是建基于政府的强制规划和村民利益的契合上,即政府在现代卫生设施的建设上虽然具有某种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是村民们心甘情愿甚至是争先恐后接受的,原因在于这种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村民既获得了较为舒适便捷的生活设施,更重要的是成为他们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收入的基础。所以,我们说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是政府强制的诱致性变迁,当然最终是以村落的文明化为朝向和客观显现。

二是村民的卫生观念和行为也因为村落的开放,新的人际依赖和利益依赖随之形成,使得个人的卫生行为和观念有了某种监督和强制,而这种强制随着旅游的扩大正内化为自觉的情感和行动。所以无论是现代卫生体系还是村民个人的卫生观念和行为都是因为旅游的开发,发生了新的人际关联和利益依赖,使得卫生朝着文明化的方向客观推进和主观前行。

参考文献:

[1]罗芙云.大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诺贝特·埃里亚斯.文明的进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吴平]

4.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四

新明卫生院于2009年9月全面启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2009年是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年。我院今年上半年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医院全体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改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通过强化管理,深化内部运营机制改革,于2009年9月全面启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强化管理、理清思路:

为加强项目管理,进一步提高均等化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黄山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要求,分别于2011年6月份及对属下的招桃村卫生室、葛湖村卫生室、樵山村卫生室、三合村卫生室、进行年中考核,考核结果均为合格。考核依据《黄山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考核细则》基本内容和要求,采用百分制评分方式。按资料、信息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实行现场测评、现场打分并当场反馈。

2: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2011,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经过各村卫生室的共同努力,处理均等化领导实施小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分工细致,完善措施。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得到全面、有序开展。截止2011年8月,已完成了2011(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的各项工作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完善了资料和信息管理。共建立档案2444份、其中精神病档案27份、65岁老人建档396份,高血压档案376份,糖尿病38份、印发宣传资料3200份、并且整理归档,信息分类清晰,数据统计及时、规范。

3:存在的不足、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上半年,医院在提升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成本、加快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完成了主要工作目标,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应加强村卫生室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应多开展医疗知识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彻底摆脱陈旧的思想观念。在培训中及其自我学习、不断完善、更好、更方便的服务当地老百姓。加快步伐、积极推动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2、医疗服务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资料管理欠规范。项目资料分类管理不明确,各项目资料混放且无明显标记区分,部分表格填写存在缺项、不符合逻辑,应该加强管理、加强责任心、更好完善一体化服务的各项工作。

3门急诊病人首诊测血压不完善、应该加强督查。

4、免疫接种不及时。不能按免疫接种程序及时完成免疫接种,导致接种率下降。

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工作职能。加强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充分调动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黄山区新明卫生院

5.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五

4月12日至13日,对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姥桥、功桥、沈巷、乌江及部分村卫生室建设及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县对乡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等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行“五个统一,两独立”的原则。通过二年来的实践,一是完善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满足了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二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实行统一管理,加强乡村医生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是推行药品统一管理,提高了卫生药品的质量,确保了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存在问题

1、部分乡村医生仍然在家私自行医。

2、少数村卫生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3、一些乡镇卫生院由于自身能力不强,发展困难而无力顾及村卫生室的管理。

4、有的乡镇在一系化管理中与执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几乎没有形成。

5、所有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多由2010年9月1日开始执行零差价是乡镇卫生院模块落入,到现在为止,所有村卫生室进药都没有落入、审核等,还在运行。

6、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要加大加强管理力度。

二、原因分析

1、乡镇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法制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

2、药品进货渠道不详。

3、村卫生室补贴政策不到位导致人心不稳。

4、有的乡镇卫生室对村卫生室诊疗项目不详。

5、村卫生室药品入库价和销售价没有正常运转。

6、关心爱护,解决村医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目前困扰村有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没有养老保险,另一方面抵御医疗风险能力差,如果解决不当,就可能出现人散,网破现象。

三、工作建议

1、根据市场价局和卫生局2004年5月颁布巢湖市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全县村卫生室统一管理,统一价格。

(1)挂号费 1.0元。

(2)8岁以上至成人输液每组6元,自第二瓶起每瓶加收1元。

(3)8岁以下,每组输液8元。

(4)急诊留观床位费10元,以日计算,不足半天按半日计算。

(5)低流量吸氧,每小时2元。

(6)注射需皮试加收2元。

(7)雾化吸入,每次6元,如小孩上浮20%。

(8)一般物理降温,每次5元,酒精擦浴及冰袋等方法。

6.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六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规律,对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强化服务功能,实施卫生行业管理的农村卫生体制,根据石卫(2012)36号,石柱土家自治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乡村卫生服务一 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加强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村卫生机购功能定位,强化全镇卫生行业管理,变松散的医疗、预防保健为紧张型的服务,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监管到位的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

今年卫生室全部要求七统一、九有,即吊牌命名统一统,房屋设置统一,使用设备统一,使用证件统一,制度建设统一,财务和物资管理统一,其他统一(业务、药品采购、工作报表、着装等);看病有日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依据,防保有卡证,消毒有记录,收支有台账,资料有档案,补偿有公示,做到上报及时,底数清楚。

二、新农管理:

1.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加大村级卫生室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政策的宣传,从2012年1月1日起,凡违返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政策的,凡上级部门查实我镇有违规行为,所扣违规金费全部由处方医生承担,年底我院还要从药品零销价补助金中按违违规金的10%扣取。如:门(急)诊病人一般诊诊疗费用按每人次每疗程8元标准补肋,同一天在同一个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只能收取一次一般诊疗费用,不允许再收取挂号费、门诊诊查费、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动脉加压注射、皮下输液、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等治疗费用。相反,违规收取的费用不予补偿和救肋,情节严重的合管中心将按5一10倍处罚。

2.处方录入:(1)、无网络板的:

无网络板的卫生室处方录入由黄宁平和颜洪负责,处方录入补助费按2.4%半年计算一次,补助计算方式以处方录入网络数据为主要依据,参照送录登记表,补助计算标准,录入人员1.6%,医院0.8%,录入补助费经财务台账。每月1、10、20号录入人员必须在医院收取处方并逐项登记,20号另加当月的处方登记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并逐项登记,录入人员一次不来收取处方,从录入补助经费中扣20元,25号必须录完当月的处方,当月不按时录完处方从录入补助经费中扣20元,退回的处方张数和金额要求接收人员登记签字,每月1、10、20号不按时送处方和20号不送当月登记表、民政救助登记的,年底考核一次扣0.2分。

(2)、有网络板的:

有网络板的卫生室每月26号一28号必须将当月的处方、登记表、录入数据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交颜洪,不按时上交处方、登记表、录入数据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年底考核一次扣0.2分,处方和登记表要求做好封面捆好交医务科保管,黄宁平收的处方、登记表和民政救助登记表由颜洪负责按时收取,应交报账员的交报账员应交医务科的交医务科。

(3)、处方保管:

各卫生室要将处方存根联按年月做好封面捆好归档存放,交医院的处方每月1一2号将各卫生室交来录完的处方和登记表做好封面捆好交医科,做好交接记录,不填写封面的从录入补助金费中扣20元。

(4)、补偿公示:

各卫生室每月必须将当月的补偿进行公示。3.转诊:

村级卫生室不能救治的病人必须先转入我院,转诊医生祥细填写我院统一下发的住院证,联系我院120或相关医生,接诊医生收取住院证后并签字转财务室存档。4.药品采购:

严禁采购非基药,发现一种非基药年底考核扣1分,每月1、10、20号统一用药品采购表填写,注明配送公司再申报我院转送配送公司配送。药品采购申请表不送我院转报的一律不认可,今年各卫生室药品基数以2012年各卫生室1月5日盘点的数据作为财务基数,每月统一经我院转报配送的药品作为收入账,每月的新农合补偿金作为支出账,公共卫生补助、药品零销价补助和其它账务都作为卫生室收支账,全年(药品年初盘点基数加经我院转报配送的药品数)减去(新农合发生金额加年底药房现有数),所得数就是私自进药数按8%扣,如:(年初盘点数2万加全年进药数1万合计3万)减去(新农合发生数3.5万加药房现有数0.5万合计4万),3万减去4万等余一1万(私自进药数),1万X8%二800元。

三、公共卫生工作:

根据市、县对公共卫生工作一系列要求和服务规范,扎实推进和细化服务项目,制定有力措施,有的放失的体现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各项工作施行三定制度(定人、定岗、定指标)工作指标细化到人,常规工作和指令性任务联合分段考核。

(一)卫Ⅺ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每年≥12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不小于40人,宣传栏要有2个,每月更换一次,每次要有照片存档。村卫生室卫生宣传专栏≥12次。

(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60%或以上。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12次。

2.健康管理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5 %,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8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3.儿童保健(1)我镇的预防接种门诊要打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时接种,我镇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100%,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

(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

(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0 %以上,由儿保医生负责。

4.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60%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二)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健康体检率60%或以上。

2.开展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和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三)重点疾病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3.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

4.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年四次面对面随访一次体检并将随访和体检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四)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1.下路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责任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按要求进行上报。

2.健康档案责任医生要求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上报。

3.做好辖区内围产儿、0~6岁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报告率100%,并开展出生缺陷报告。

(五)卫生监督协查

1.卫生监督协查员要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名册,协助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体检、培训率达100%,五病人员调离率100%;并要求收集报告农民家庭宴席信息,记录完整正确。

2.建立健全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名册,记入职业危害因素和接触有害有毒的职工人数,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

3.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卫生档案,每年进行卫生检查不少于四次,要有笔录,同时对水厂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的二次卫生检查,形成笔录。

4.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其的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的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六)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1.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好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配合查处率100%。

2.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格率达90%或以上,要有记录,并且完整。

7.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七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奠基理论之一,是1954年由刘易斯提出,也称之为刘易斯模式[1]。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发展结果,就是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政策促使我国苏南地区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城乡一体化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是中国式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本土化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推动了卫生领域中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发展。其实践经验有利于优化各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有利于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2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

杨百团等提出山东省海阳市实行“行政、业务、财务和药品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2]。于文艺等提出黑龙江省林甸县实行“村卫生室房屋公有化、推进人事制度化、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统一化、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收入分配绩效化”等6项管理措施[3]。朱兆芳等认为,乡村一体化主要包括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业务内容、人员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和财务统一管理”等5个方面内容,按照各地开展一体化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高度一体化、中度一体化和低度一体化”3个层次[4]。王晓敏等认为江西省九江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在实践中可以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完全型”三种类型[5]。李彬等归纳总结了湖北省罗田县有“松散式”、“紧密型”和“合约式”三种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6]。

作者认为,上述文献资料中,对乡村卫生一体化内容、分类的研究基本上属于“行政管理一体化”的范畴,几乎没有涉及到“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内容。正如《健康报》的文章指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对由政府举办的村卫生室,其人、财、物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体制[7]。

3关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概念的诠释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应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的研究。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决定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这是中共中央文件中最早提出的概念。

2010年3月31日,国家卫生部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0]48号),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概念的内涵做了全面、完整的界定,文件中的定义提出“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国家卫生部在明确上述概念内涵中,是从行政管理和卫生服务两个方面提出的定义,因此,作者认为可将乡村一体化管理概念的外延划分为“行政管理一体化”和“卫生服务一体化”两个类型,才能全面、深刻地明确“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概念。

在深入研究上述定义内容和分类关系后,可以引伸出以下6方面的理解:

3.1行政管理一体化

是一个以行政权为纽带的行政管理体系,在县域行政区划内依靠行政力量,形成完整独立的自上而下的行政一体化管理系统,解决了在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准入、新农合基金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兼容问题,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一体化”运行模式。

3.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区域内卫生行政管理的主导者和制定卫生政策实施细则的顶层设计者。因此,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质,在行政管理上是广义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在卫生服务上,由于在新农合支付制度规范下形成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也是广义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

3.3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在事权和财权的界定和划分,决定了一体化在行政管理上是采取直接管理模式,还是间接管理模式

人、财、物等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分级统管,是“行政管理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事权和财权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的直接管理,可称为行政管理上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管理,如机构设置、人员准入、新农合管理和信息管理等4项管理。事权和财权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直接管理,对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村卫生所(室)来说则是间接管理,可称为行政管理上的乡、村二级一体化管理,如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5项管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狭义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3.4“行政管理一体化”的实质是卫生政策一体化

即人们常说的“七统一”、“八统一”或“九统一”等规范化管理体系,是一体化发展阶段的基础性成果,各县经过努力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达到县、乡和村三级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卫生一体化只能从“行政管理一体化”起步,并向“卫生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如果脱离“行政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监管手段和利益保障机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也无法建设和发展。

3.5“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实质是经济一体化或完全型一体化

是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发展趋势是要进一步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一体化;人员管理一体化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和决定因素,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成功发展的决定性成果。现阶段主要是在县域内实行患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等2个方面的管理机制,用试点的方式逐步规范管理体系建设。

3.6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在“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县级公立医院的硬件建设标准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是最终衡量“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行政管理一体化”的体系建设中,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之间,在行政上并没有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但在服务上具有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工作关系。黑龙江省4个项目县(市)第一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中,新农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是甘南县为77.00%、林甸县为71.52%、富锦市为41.98%和林口县为68.70%,数据表明,如果没有县级公立医院的参与,“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无法成功建设,也建不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

4关于“行政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卫Ⅺ项目”)实施5年中,黑龙江省4个项目县(市)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其基本经验总结如下:

4.1黑龙江省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方法已经十分明确,能否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决于各县(市)级人民政府的认识水平和必要的财政支持

从国家和黑龙江省的政策规定层面看,在黑龙江省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方法已经十分明确;从贯彻落实层面看,全省能否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决于各县(市)级人民政府的认识水平和必要的财政支持。

4.2体系逐步完善,素质逐步提高,公卫服务保障逐步加强

在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过程中,各项目县(市)的县、乡和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乡村两级医生队伍业务素质正在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的制度保障正在加强,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目的已基本实现。

4.3乡、村信息一体化管理是硬件建设的重点,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

在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中,村卫生所(室)房屋、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乡、村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是硬件建设的重点,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

在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中,村卫生所(室)房屋、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乡村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是硬件建设的重点,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这3项建设的成效,对促进各项目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4.4合理解决村医的养老保险,是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

村卫生所(室)的机构性质决定了村医的农民身份,现阶段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城乡社保政策界限,其养老保险(包括医疗保险)享受的是新农保(新农合)待遇标准。合理解决村医的养老保险,是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但解决村卫生所(室)机构性质和村医身份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5建立稳定的村医补偿机制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运行基础和决定因素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在努力实现这一机制的过程中,建立稳定的村医补偿机制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运行基础,是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4.6新农合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资金来源

在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中全面实施新农合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资金来源,标志着一体化管理的运行质量。

4.7绩效考核和信息管理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绩效考核和信息管理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两方面既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运行质量的最终判断标准,又是促进一体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4.8村卫生所(室)建设水平和村医业务素质是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村卫生所(室)建设水平和村医业务素质是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网底”作用;只有乡村二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和医务人员编制岗位待遇实现一体化以后,才能最终实现“完全型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在实现“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国发2012(11号)]目标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4.9信息资源已成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要素

信息资源已成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管理要素,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衡量一体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

黑龙江省各项目县(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实现《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2个文件的规范要求。各地在软件建设标准上不统一、数量上不规范和经费来源上多种多样,以省为单位建设信息化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目标无法完成。各地自主建设的软件信息系统,如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机制时,仍有相当大的技术障碍;如继续投资解决这些技术障碍,势必使各地基本上放弃原有的软件系统,造成各地较大的经济损失。

5关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

由于我国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存在,实行“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格局中,村医执业身份、村医基本医疗保险、村医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等4个方面均呈现出双轨制运行机制,将严重阻碍完全型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在全国的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中,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快速破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服务等管理要素在一体化内部成员之间的自由流动问题,完全型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才能最终实现。

在建设“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过程中,虽然目前还不能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但仍然可以从政策上寻找到突破口,通过试点方式推进。主要是在县域内实行患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等两方面管理机制,将试点做法上升为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5.1在县域内实行患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实施规范化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一是依靠县级卫生行政机构的行政力量,制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标准,在试点单位用行政手段监管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规范执行。二是依靠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资源配置机制,通过新农合支付制度的改革,调整和界定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用经济手段规范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行为。

5.1.1新农合支付制度与分级诊疗机制。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目的是要使患者建立合理的医疗消费观念,通过新农合支付制度的规范,逐步建立起“小病不出村,多发病、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到县外”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黑龙江省各项目县(市)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分级诊疗效果和门诊患者、住院患者费用补偿关系,是在新农合支付制度规范约束下形成的。(1)新农合支付制度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分级诊疗关系。各项目县(市)2013年村卫生所(室)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人次所占比例,甘南县为94.00%,林甸县为85.40%,富锦市为44.84%,林口县为84.66%。各项目县(市)2013年新农合住院患者在县域内医院就医补偿人次所占比例,甘南县为91.00%,林甸县为5.70%,富锦市为87.74%,林口县为1.31%。(2)新农合支付制度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费用补偿关系。各项目县013年新农合门诊患者费用补偿额占筹资总额的百分比,甘南县为18.74%,林甸县为7.08%,富锦市为8.06%,林口县为8.50%。各项目县2013年县域内医院新农合住院患者费用补偿额占总住院费用补偿额的百分比,甘南县为8.38%,林甸县为46.44%,富锦市为0.81%,林口县为64.18%。

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是形成分级诊疗合理机制的突破口,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实施提高县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标准、降低报销比例等费用机制办法,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县外医院转诊疾病审批中的把关作用,逐步提高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中住院患者补偿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在县外医院住院患者补偿人次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农合县域内医院住院患者费用补偿额所占比重,逐步降低在县外医院住院患者费用补偿比重;逐步提高新农合门诊量占的比重和门诊患者费用补偿占的比重;最终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0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服务目标。

5.1.2试点开展县、乡和村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目标,最根本的措施是调动县级公立医院的积极性,打破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行政隶属关系,通过县、乡、村医疗机构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进程。

试点目的是规范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的分级诊疗行为,从而使“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试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5.1.2.1疾病分级诊疗,患者支付同一次治疗费用,收入在县、乡医疗机构之间合理分配。试点可选择下腹部手术(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疝气)等少数病种,患者一次性住院,在县医院完成术前和手术治疗、在乡镇卫生院完成术后治疗,县、乡医疗机构之间实施规范化的诊疗分工,通过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用经济手段调整县、乡医疗机构在病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使一体化成员之间具有利益驱动关系。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度设计,目前,在现实中由于突破不了新农合结算政策界限而很难实现。主要是因为新农合支付制度不允许同一次治疗费用在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分配,解决不了收入在县、乡医疗机构之间进行合理划分的问题。待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突破这个规定限制后,方可进行有关工作的试点

试点的条件是:县级医院补偿机制完善;县、乡医疗机构之间经济利益清晰,收费障碍消除,分配机制完善;县级医院内部激励机制有利于实施医生绩效与收入直接挂钩,面对外部环境对医院和医生形成的诱惑具有一定的对抗能力;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承担分级诊疗分工任务。

5.1.2.2疾病分级诊疗,患者支付不同次治疗费用,收入由县、乡、村医疗机构分别收取。试点可选择常见慢性病(如原发性高血压、1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和原发性癌症)等少数病种,患者在县级医院完成住院治疗,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室)完成康复治疗及出院后门诊药物治疗,县、乡、村医疗机构之间实施规范化的诊疗分工。

这种制度设计在现实中通过试点方式可以实现。首先是利用新农合支付制度(费用机制)引导患者自主建立合理的医疗消费观念,让小病、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自愿回归到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逐步建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其次是有利于控制试点县(市)常见慢性病病情,扎实推进乡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把健康档案建设、随访次数和病情控制程度等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促进分级诊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衔接。通过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服务能力的方式,推动“卫生服务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

试点选择的条件:县级公立医院可选择县(市)医院或县(市)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可选择1~2所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要有服务能力强的执业(助理)医师;选择的慢性疾病要具有疗效稳定的基本药物;试点县(市)农合办要有“重大疾病补偿基金,主要用于重大疾病和个人支付医疗费用过高的参合患者,以及特殊性慢性疾病门诊补偿”等支付制度规定;信息管理上新农合门诊和住院患者要使用“一卡通”进行费用结算,并与健康档案、公共卫生和医院管理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与衔接。

5.1.3实施分级诊疗试点中的主要困难。

5.1.3.1政府补偿明显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仍然存在。2013年黑龙江省各项目县财政为4所县(市)第一医院拨付的经费占总收入比例,甘南县为7.50%,林甸县为14.38%,富锦市为13.00%,林口县为12.85%,不足部分完全依靠自身的经营性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其公益性很弱。另外,各项目县(市)第一医院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甘南县为61.50%,林甸县为54.37%,富锦市为50.00%,林口县为48.15%,国家规定“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的工作目标没有实现。

在实施分级诊疗过程中,由于县(市)医院处在自身生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难以自动放弃创收机制,很容易与乡镇卫生院之间产生争夺患者就诊的竞争关系,难以舍弃治疗中的患者将其进行向下转诊治疗,也难以自愿实施在分级诊疗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分级诊疗机制难以规范。

5.1.3.2基本药物数量明显缺少,降低了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各项目县在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县、乡和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进程不同步,县级医院基本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再加上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品种不全、配送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本县域内患者分级诊疗、向下转诊机制的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西药有317种、中成药有203种,《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8]中西药有1308个、中成药有1 097个,2个目录的两种药物在数量上比较分别相差4.13倍和5.40倍。

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农村居民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但在治疗药物数量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1类13个、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1类6个;黑龙江省《药品目录》中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6类83个、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1类24个,两者之间对比分别相差6.38倍和4倍。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2个文件中,虽然要求县级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却没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的具体比例指标。

由于各项目县县级公立医院基本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仍然非常低。这使得新农合住院患者在县级公立医院就诊时,难以降低药品支出成本,对规范分级诊疗将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为向下转诊患者开据治疗药物处方时,常以自己单位经常使用的非基本药物为主,很少考虑患者回到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所(室)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治疗的实际情况,这也是造成向下转诊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5.1.3.3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的重点是要解决好从上向下的转诊问题。目前,从上向下转诊出现单方面弱化,成为制约“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1)从下向上转诊。从项目县督导中了解到,从下向上的转诊机制基本是在新农合支付制度约束下形成的一种农民自主的就医行为,实施中的效果也显著,农村居民愿意接受。(2)从上向下转诊。从项目县督导中了解到,由于乡村医疗机构条件差、乡镇卫生院普遍缺少理疗及康复设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低以及基本药物数量明显缺乏等诸多原因,从上向下转诊时遇到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难以满足患者返回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后的所有医疗需求,农村居民意见很大。

5.2在县域内实行医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

人员、服务等管理要素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完全自由流动,是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高标准。推进医务人员双向流动,主要是依靠试点工作实现。

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中人员的身份不同和服务能力差异,无法真正达到县、乡、村三级行政管理一体化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整体效能。双向流动因涉及到医务人员单位的人事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且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相差悬殊,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长期存在的历史时期无法从体制上得到解决。所以,医务人员双向流动的试点难度最大,但通过试点工作仍然可以产生阶段性成果。

5.2.1试点主要有6种形式。

5.2.1.1试点实施“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的运行新机制,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岗位双向流动困难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58号)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由档案管理向绩效管理过渡的新机制。

可选择1~2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制度规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5.2.1.2试点建立全科医生双向流动机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12]43号)文件规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点注册执业,但每名全科医生执业注册点最多不能超过3个。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组建由全科医生和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为全科医生提供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全科医生团队,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要选择服务能力强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全科医生多点注册执业试点单位;试点组建的全科医生团队,其团队中选择的乡村医生应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应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试点医院和多点执业全科医生解除后顾之忧,也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2.1.3试点实施稳定和优化的乡村医生队伍机制。(黑政办发[2013]58号)文件中提出,“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的乡村医生可以参加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统一招录”。要积极组织、开通优秀乡村医生进入乡镇卫生院的渠道,通过政策机制引导乡村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如果乡村医生被乡镇卫生院正式录用,转变为事业单位身份,可以实现同工同酬;如果乡村医生被乡镇卫生院正式聘用,虽然身份没有转变,在收入上实行同工不同酬,但其待遇可以被纳入财政预算中得到保障。要积极实施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机制,可为下一步实现乡、村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一体化”奠定基础。

5.2.1.4试点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黑政办发[2013]58号)文件中提出,“深化对口协作,加强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合作交流,建立定期巡诊和轮训机制。”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和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的长效机制。

5.2.1.5试点建立乡镇卫生院向管理能力薄弱的村卫生所(室)轮换派驻所长制度。对村卫生所(室)执业村医日常执业活动进行管理,加强村卫生所(室)服务行为和操作规范管理,严格规范村医的诊疗行为。

5.2.1.6试点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和定期培训工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卫农发[2011]289号)规定,“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县级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

试点主要是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和骨干医师对口驻点支援等多种方式实现,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

5.2.2实施医务人员双向流动试点中的主要困难。黑龙江省各项目县(市)乡(镇)卫生院中全科医生数量较少和村卫生所(室)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村医较少,已经成为实施医务人员双向流动试点中的较大障碍。

5.2.2.1各项目县全科医生数量占乡镇卫生院人员的比例较低,其中甘南县占3.91%,林甸县占3.66%,富锦市占7.04%,林口县占9.16%,难以在全县区域内承担全部“首诊服务”责任。所以,各项目县的全科医生契约服务工作只能在局部开展试点。

5.2.2.2各项目县村卫生所(室)人员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所占比例较低,其中甘南县占16.98%,林甸县占10.92%,富锦市占9.02%,林口县占24.50%,乡村医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在契约服务工作试点中承担签约责任的乡村医生本人应该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执业资格,使其提供的服务基本能让签约居民满意,逐渐接近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5.

[2]杨百团,尹爱田,韩东,等.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以山东省海阳市主例[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1):13-16.

[3]于文艺,丛颜宝,王守玉,等.林句县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7):42-44.

[4]朱兆芳,姜巍,王禄生.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内容及可行策略[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2):45-47.

[5]王晓敏,李葆华.乡村卫生一体化与乡村医生生存环境的变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l,22(5):400-402.

[6]李彬,赵黎明,向璨,等.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10):768-770

[7]浙江加快推进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N].健康报,2011-04-19(3).

8.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篇八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沿着城乡一体化的趋势,这也是社会进程不能改变也不能逾越的历史阶段。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乡村的自我改善,更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如何探索出一种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随之得到完善,公共服务也不断得以提升,但较城市而言,人们居住环境整体仍相对落后,脏、乱、差现象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建设美丽乡村从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也就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其中“美丽”既包含了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又涵盖了农民富裕、社会和谐、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同时,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乡村的自我改善,更应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解决农村建设用地矛盾,促进居民就业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可用土地的稀缺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农村土地利用率较低,这与贯彻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极不相符。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村庄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再开发,这样可以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有效节约土地,从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同时贯彻落实“四集一转”政策,促进居民当地就业,引导周边农民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由于大部分的村庄房屋建设时间久远,土地利用比较混杂,这造成了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度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美丽乡村项目的建设正是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品位,而且能够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

(三)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农村将有一部分人进入城市,并逐步成为市民,但同时也要看到,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了,仍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需要通过加强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信息、资金、资源交流,加快城乡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国家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二、国外美丽乡村的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一)欧美发达国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美丽乡村的发展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并逐步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其美丽乡村多以观光、度假为主题,主要包括农业旅游、牧场旅游和森林旅游等形式,特色都比较鲜明。其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在美丽乡村发展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模式称为政府推动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参与规划、管理、经营和推销,同时会借助规划和立法等调控手段促进乡村的发展,葡萄牙、法国主要采用这种模式。

2.市场推动模式主要就是由市场来调控乡村的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积极引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外,基本不干预乡村的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主导。实行该模式的国家多是像美国这样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也造就了行业协会等非政府机构在乡村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行业自律与保护行业利益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在政府的有效指导监管下,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和发展,即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该模式兼有政府监管机制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两者结合的优势。政府会引导和支持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升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日本

日本的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旅游为主要模式,乡村旅游中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振兴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日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将发展落后的村落文化注入了活力,而且也使得日本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主要模式包括乡村自然文化景观模式、乡村传统文化体验和农业观光体验模式三类。

(三)发展经验借鉴

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国外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科学的规划设计是前提和依据,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关于建设目标的确定、项目的资源配置以及项目建设的预审等都需要有规划的引导,从而保障建设有序进行。

2.政府的有效推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而又艰巨,这就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的引导作用。政府在参与规划、经营与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做好组织、指导和扶持工作,这样可以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从而助推美丽乡村更好的建设发展。政府的有效引导可以提高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在建设资金不足时,政府组织招商引资可以使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政府在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3.有效的市场推动

国外发达国家的市场机制都相对比较完善,市场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市场能够很好地引导农村产品向特色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民众的参与度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

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工程庞大的特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统一的指导很难实现。在建设规划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从而保障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地分配及有效地利用,同时还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以及城镇发展规划来完善已有生态专项规划,从而保障并加快供水、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农村延伸得以实现,从而进一步扩大生态专项规划所覆盖的范围。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以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能够与农村有效对接,从而达到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共享的目的,这样乡村居民出行交通得到改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二)完善的建设机制的构建

项目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建设机制予以保障,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发挥农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调动各部门协作与社会参与的热情,构建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具体办法如下:

1.明晰化考评机制的建立

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干部考核中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可以提高政府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在政府项目建设中完善重大决策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政绩考核体系中将美丽乡村建设责任制纳入其中,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并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更好地实现乡村建设信息公开化制度,及时向社会公众通告项目实施和监测情况。

2.有效资金筹集机制的建立

筹集资金机制应不断完善,在坚持政府扶持为主和群众自筹集资金为辅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导企业的投资从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市场机制的引入促使企业项目与乡村对接,企业负责承建和管护,政府可以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给予偏僻乡村政策、项目安排以及资金上的扶持,加大对欠发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3.完善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乡村管理制度中,将环境保护与管理机制作为村规民约纳入进来从而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建管并重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制的不足之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制定过程中应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范围,同时还应制定环境考核指标以及验收办法。并在相关部门引导下,做好支农项目的审核监督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对执行状况进行检查、对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审计,从而提高项目绩效。

4.组织领导工作的加强

组建县级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县区范围内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以及实施工作,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协作,健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同时,为加强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应对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深化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使得村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从而为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生态经济发达、文化丰富以及环境优美为发展目标,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形成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小的产业结构,建立并完善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路线。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提升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修复能力,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四、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不应是面子工程,而应该是一项惠民工程,通过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来给农民带来福利。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相关因素的制约。要统筹好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统筹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更好地将农业与服务业有效结合。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并采取多种措施来使广大农村真正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新乡村。

【参考文献】

[1]张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联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骆敏,李伟娟,沈琴.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006

[3]陈建胜.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浙江学刊,2011(05):008

上一篇:回忆小时候的说说留言语录下一篇:运动会的精彩一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