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7篇)
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优化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张 敏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产生了制约作用。部分教师将教学的全部重心放在应试方面,采取机械训练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不注重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与创新,教学成效提高不快。笔者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注重优化与创新,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教学 研究
一、发挥课前预习作用,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是固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将教学环节向前延伸,重在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活动将一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课堂上重点进行难点的突破化解工作。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前预习活动。首先,指导学生科学制定预习计划,要求学生在制定预习计划的时候突出重点,这个重点来自于教材教学的要求与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将预习活动作为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学习的前沿阵地。其次,对学生强化科学方法渗透,重点要求学生运用“读、悟、查、做”四步预习法进行科学预习活动,提高学生预习成效。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预习成果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总结,将自己遇到的难点知识做上标记,在课堂之中进行研究,提高课堂学习的成效。
二、发挥电教媒体作用,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
电教媒体一直到近几年才得以在中小学普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适应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熟练,作用发挥不够深入。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将多媒体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工具,发挥其信息多、演示丰富的优势。首先,在教学氛围的创设上发挥作用。如教学《采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中情景交融的描写感悟更加深刻,有助于深入理解征人的内心世界,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激发情感,效果十分明显。其次,在教学信息丰富上发挥作用。教材中的教学信息毕竟有限,对于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探究欲望来讲,显得杯水车薪,迫切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手段从外部汲取大量的、生动的信息,优化教学过程。如笔者在教学《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时候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手段下载了和这一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穿插播放,对于学生增强直观感知、提高情感感悟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效果与信息化教学手段密不可分。另外,笔者还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重难点突破,通过揭示文章写作背景、作者思想特点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提高感悟能力了。
三、发挥合作探究作用,为课堂教学提升互动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更强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基础实际以及新课程理念,综合考虑,统筹运用,以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首先,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一上课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提高学生学习的指向性。如教学《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入手,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和积极影响,并理解李约瑟公正对待各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其次,以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笔者不再单纯地向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内容,重点是通过探究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让学生的智慧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得到发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小组里面互相研究讨论,借鉴吸收,提高教学自主性成效,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当堂检测,将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提炼出来,在课堂最后环节进行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成效,便于对教学活动成效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完善。
四、发挥分类教学作用,为课堂教学构建和谐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基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分类教学的方式,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首先,在教学要求上区别对待。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造成“一头翘”的结果,满足了优秀生,学困生会因为难度较大降低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困生,优秀生又会吃不饱。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确定学习要求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其次,在课堂提问中兼顾整体。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实际设计提问内容,将难度系数大的要求优秀生完成,难度系数小的要求学困生完成,重在将学生全部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学成效。另外,在考试环节实行AB卷模式。主要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要求,降低考试的难度,尽量能够将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难度相一致,保障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认真学习取得满意成绩。
五、发挥主题活动作用,为课堂教学拓展空间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还要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重要促进作用,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与教学空间拓展提供有效帮助。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拓展课堂教学空间,首先,注重发挥专题研究活动的作用。针对教学某一项难点,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学习活动,如现代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项训
练,从学习方法技巧与强化训练等方面综合入手,通过逐步的训练活动来提高教学成效。其次,发挥兴趣小组作用。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作文写作等,将其作为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兴趣活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另外,为了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成效,笔者在教学之余,倡导学生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将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的基础上,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2.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科学认识教育质量, 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 高质量教育有必要从五个方面来定义: (1) 学习者带来了什么。当学生来到学校时, 他们还一同带来了许多东西 (文化, 早期经历) ; (2) 学习环境。是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方面; (3) 学习内容。高质量的内容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制定的恰当的课程和学习资料; (4) 为高质量的教育提供支持的过程。包括训练有素的教师, 管理完善、友好、平等的课堂, 以技能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途径, 精心的评估等, 以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5) 成果。终生的学习和对社会的积极参与。
在这种观点下, 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括一所学校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质量、学习过程管理质量与学习成果质量。因此教育质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体现, 不能仅以部分精英来体现, 必须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情与智的健康相长等等。
二、影响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发展速度的因素
薄弱学校的特点是, 新生入学时, 学业水平优秀的人数较少, 大多数新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等方面不理想, 思想上较难达到学校的管理要求, 学业上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在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多方面因素制约着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快速发展。其中, 学校硬件设施、环境与管理等因素对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但可以通过加大投入、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加以解决, 然而,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来自学生、教师、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因素则真正困扰着薄弱学校质量的发展, 且是最主要因素:
⑴多数学生求知欲望不足, 学习热情不高, 自信心、进取心、自制力、坚持性、独立性不强。后进生之所以某些方面跟不上要求, 这些情感因素是最主要因素了。
⑵多数教师面对众多的后进生, 往往易产生厌教现象, 失去科学、系统探索后进生发展的动力。
⑶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途径与模式上过于传统, 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缺乏阶段性与整体性统一的意识。
⑷传统教学模式练就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 一旦失去教师的授课便不知所措, 对学困生来说, 学习总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一方面不知学些什么, 无法把握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无法规划自己的学习, 学习情绪、兴趣不稳定。
⑸培养目标要求单一, 一切教学要求都归结于高考, 无视学生的现实水平, 不论学生是否能接受, 强调进度第一、高考第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一方面为学生设置的学习内容往往脱离于学生实际, 另一方面与高考不直接相关的有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消失。
三、有效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措施与途径
那么如何解决这众多消极因素,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确立多级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 为每个学生确立一个可发展的目标
如何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在平淡的学习中埋没自己的能力, 让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不丧失学习的信心, 让他们为自己的成绩喝彩, 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设计多层次的教育目标, 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让所有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 让所有的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多级培养目标可以这样设置:
(二) 情感教育为先, 以情商促智商是快速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有效策略
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 重点在全面促进后进生的发展。之于上述分析, 要大面积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应以道德情感教育为突破口。学生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智力因素, 而更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燕国材教授认为, 在学习方面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显然, 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 将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传统情感教育基本是说教式的, 有效的情感教育应以体验式为主。从教育角度看, 学生的内化不是强迫就可以实现的, 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感受, 使他们进行不断地感悟, 从而达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实际上, 学生是有这种需求的,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95.4%的学生认识到许多道理必须亲身体验才印象深刻, 进而变成自觉行动;46.7%的学生渴望学校能多为他们提供体验机会;66.9%的学生表示会主动争取机会。
(三) 立足课堂教学, 利用图式理论, 创新以探究与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 实行适应性练习
高质量的教育受到课堂的影响。如何开展效率高的课堂教学, 一直受到普遍关注, 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课堂教学更难把握。我们在实践中, 除保留优秀传统教学模式之外, 还引进了图式理论, 创新了以优化图式、探究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图式优化发展教学模式。
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脑中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独立地储存在大脑中, 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 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形成的结构性知识单元, 这种单元就是图式, 而且只有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储存的知识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利用。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在理解新事物时, 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 (即背景知识) 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 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吻合。
常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重视陈述性知识和知识的陈述, 学生被动甚至机械地接受知识, 难以形成框架清晰且富有连动性的认知结构。图式优化发展教学模式, 重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内涵外延, 积极迁移, 形成图式,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提取,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 图式优化发展教学以发展为中心, 以课题为纽带, 以问题和情境为脉络,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优化师生活动结构, 从而促进知识与能力图式的高效形成与强化, 以实现大幅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此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反馈矫正, 优化发展”:基于问题和情境脉络, 以图式的优化发展为中心, 抓起始、打基础、重能力、促发展, 有序地分层递进。
(四) 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 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情商和智商和谐相长
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伟大人格的地方, 教育管理者既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有意识地让情商与智商相互促进, 和谐发展, 才能使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前面分别提到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 它们分别属于“情商”与“智商”的范畴, 显然绝不能把它们孤立开来, 但是只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目标的渗透也远不能使二者和谐相长。因此,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开设能促进学生情商与智商和谐相长的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平台。
(五) 以效能增值方法评价教育
质量,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成就感, 使评价具有平等性
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一、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契机,夯实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电脑水平远不如城市学生,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有的地方落实得不是很好,所以经常发现有学生不会打字,键盘、鼠标操作不熟练的现象。这个阶段,教师开始是主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在课堂上努力实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时。做到知识点条理清楚,详细全面。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零起点”的状态下能迅速地掌握操作方法,信息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平时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的过关率也显著提高。
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之后,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那就是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个技术以后可以应用于哪些场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个技术,怎样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技术,部分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学生“零起点”现象的逐渐消失,学生逐渐对电脑课上教师所教内容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偷偷摸摸玩电脑游戏、上网玩等现象。总而言之,出现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分数很高,但除了试卷上的题目,其它的技术知之甚少的情况。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信息技术课的内涵
学生考试成绩高不等于信息素养的水平也同步提升,笔者感觉到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信息意识也还是比较薄弱,信息道德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仅仅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很少进行拓展,学生一开始对电脑很感兴趣,后来对教师教的内容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学生所学知识和它的需求有很大差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合适的环境让他发挥。所以笔者决定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教学评价的改革方面:不再是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加强学生平时作品管理,引导学生对平时作品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最后教师作综合评定。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结合课内任务,组织多次课外评比活动,如贺卡制作、个人电脑作品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的调整:进一步实施好“任务驱动法”、“探索法”的同时,尝试“问题解决”教育法在课堂中的使用,并在课堂中引进“助教制度”。
在网页制作这一章,以前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制作相同的网站“班级主页”,做出来的网站千篇一律。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个性化,信心不大。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从科技、军事、体育、网络生活、人物、时事、环境、文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选题。然后分成若干个小组,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网站。这样学生总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信心十足,总想着把自己的网站设计都非常美观。通过分组合作一个专题网站或个人网站,学生既能学习到有关信息技能,又能更加深刻理解某一专题的文化知识。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又引进了“助教制度”,每节课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做教师的“助教”。一方面减轻教师辅导的压力,另一方面激励了优秀学生,增加了同学友谊。
在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上课违反纪律的情况明显减少,基本能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学生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能充分利用学到的技术,相互合作,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高效地合成。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道德素养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积极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积极开展新课程下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体验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合成——管理与评价这样一种流程,教师利用“问题解决”方法及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例如,让学生完成一条旅游线路的策划,包括景点介绍、图片欣赏、路线图、风土人情、气候、资源、价格、食宿等内容。为便于开展实践活动,每组发一张表格,让小组长在组内分工,明确各人的任务,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讲解典型问题。
2,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教材内容,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要求还是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方面,总显得有些不合拍,所以学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现在正在积极开发过程中,边开发、边实践、边总结,课程的开设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掌握、提高信息技能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导,以软件应用为载体,以信息文明为道德取向,注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信息素养构成要素进行模块化和情境化设计,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同时也包括了对教师的培训课程。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安全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社会离不开网络,现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和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在增加。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不良网站、色情和暴力内容、黑客现象、聊天室和电脑游戏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等,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涉及到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人格教育、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等问题。这些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程和各学科教学中引起充分的重视。
4.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一、为什么要进行历史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在实行新课改之后,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不是很大。很多的教师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水平之上,没有教学的创新性。这样的教学只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状态,缺乏内在的改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在历史学科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
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发展。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目标不一致,无法产生共鸣,对教学的效果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例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讲课中面面俱到,课堂的内容很多,这样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产生负面影响。课堂成了教师的主场,学生的参与度很低,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深入了解。而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课堂不能带来学习的高效性。所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如何实施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
1.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方面是激励、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拥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地引导,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另一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有助于有效地实施历史教学。
2.教学时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个积极向上、愉快活跃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一些优秀的、有内涵的东西发扬下去。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改正,努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长海。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补充性整合[J]。中学课程资源,(12)。
[2]陈林。挖掘课标内涵,有效整合历史教材资源[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Z1)。
5.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五
厦门同安第一中学 夏成志
摘要:课堂教学是传播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融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谐才能有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和谐才能有效。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方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以关怀和平等为主
关怀学生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学生生病和有困难时多关心学生,学生情绪波动时和他们交朋友,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必然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平等对话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科目。
2、在课堂上,以尊重和鼓励为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高中生具有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是自我意识中最不容冒犯的部分。他们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为此努力学习,力图在各个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因此课堂就成了展示他们自我风采的舞台。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和鼓励,他们会更加奋进,积极性也更加强烈!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充分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动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趣才能有效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有力措施之一,课堂教学有趣才能有效。
1、优化新课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时,可这样导入新课: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美洲的最南端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向西推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里长达几个月,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学生处于高效兴奋的状态,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而人教版必修2的人文地理教材有些内容枯燥乏味,乡土地理就是最好的调节纽带。地理课上只要展示厦门乡土地理案例,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好。每当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材料或小论文被老师编成案例在课堂上运用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和地理学习的无限热情。可见,利用乡土地理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关注社会热点,引发学习兴趣
与现代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现在的地理教材虽几经修改,仍显得相对滞后,赶不上时代的节拍。而现在中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关注,喜欢探究。针对这一实际,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及时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入教学之中, 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对本来感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产生强烈地求知欲。如在讲“自然灾害”时,我及时引入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2010年西南省市百年一遇旱灾等消息,这时,许多同学都纷纷议论,仿佛当天的情景就在眼前,认为一定要认真学好自然灾害知识,珍爱生命,防震减灾。
三、合理运用媒体,课堂教学高效才能有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高效才能有效。
1、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起点,也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承载工具。学生可以从图上获取很多知识,并能锻炼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难免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予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既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正确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中的电教媒体卓越的图像处理能力可全方位帮助学生具备
正确的、全面的快速地阅读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和分析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教材中提出的重点或难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难于直接感知与观察,理解起来十分费力。而多媒体教学,讲究的是时效性,可以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特点时,如果用传统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就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效结合flash动画制作(图1),可以增强学生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图1 地球公转Flash动画截图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节奏容量
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依据地理教科书,还应该选择和补充一部分地理课外知识,这是地理教学的学科性决定的。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到当地亲身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和地图册上的知识相对抽象,不便于理解和体会。而通过播放相关地区的资料图片和视频,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因而,同一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加快了课堂节奏,又增加了课堂容量,并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地理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反复练习,教学高效有效。
四、反思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提升才能有效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体自身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主要有: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反思失败、失误之处;反思课堂灵感;反思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反思同行之共识;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反思再教设想等等。教师及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以反思促教学,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路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为笔者几年地理教学中的浅见,以供商榷。
参考文献:
1.袁书祺 《地理教育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著 3.饶水平《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教育》2003年1期
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凸显了,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老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一、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1.注意图名 。
教材中的地图一般都有图名,大多的考试题也有图名。但是, 如果学生不养成看图名的习惯就会走冤枉路, 甚至答错题。如下图:
如果不读清楚图名的话就很难知道图中反应的现象是产业转移,更不容易得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培养学生找图名的习惯, 只有养成习惯在以后的阅读和考试中才会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2.阅 读 图 例 。
按地图内容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前者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有些地图的图例比较固定和常见, 如行政区的界限、居民点、地形、水文、矿产等。这些图例学生应该在日常阅读地图过程中识记和熟练,为日后的学习节省时间。有些人文地图的图例多且不常见,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快速理解地图内容有很大帮助。
3.比 例 尺 和 指 向 标 。
表示实地范围大小相同的地图,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小。在教学中老师有时候需要选用比例尺大点的图,有时候却需要用到比例尺小的图,有时候还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中,讲到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区位条件时,课本上只有珠江三角洲的局部图,而后面提到的“靠近东南亚;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老师通过补充范围更大的地图(亚洲东部),包括南岭的位置示意图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
指向标涉及内容较少,大多地图也不用考虑指向标,但是地图方向不清楚也会造成很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方向感很差一直把“东南西北”搞不清楚,有很多学生连当地的方向也弄不明白, 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次地图教学和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在此基础上,再教会学生通过经纬网、经纬度(相对位置)、有指向标的地图判断方向,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选取或合 理组合图表。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合理选取或组合图表, 往往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多下工夫,研究学生的特点, 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本上的图表教师不能只是照搬,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些图表进行加工,让它们为教学更好地服务。例如:在讲解地球大气具有保温作用时可以组合这样一组图片出来。
同时展示这一组图片,让学生对比。通过对比很容易得出月球在白天因为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温度升的很高;晚上因为没有大气逆辐射,温度会降得很低。这样处理的话,学生不用一会想地球的受热过程,一会又去想月球的受热过程,不仅降低难度而且记忆深刻。
又如讲到亚欧大陆气候类型时, 可以组合出下面一组图片。以往中间用的都是理想大陆图,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对号入座,因为理想大陆图太过抽象,不容易将气候类型对应到具体的区域。通过组合后的地图学生学起来快,使理论和实际联系了起来,感觉地理就在身边。
2.有 效 挖掘 地 图 信 息 。
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大、直观。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深挖其中的信息,借助地图说明问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地图信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遇到和地图相关的问题学生就能快速、准确地从图中获取信息。
例如在讲“田纳西河流域夏秋少雨,冬春多雨”时,按课本描述“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两者好像是矛盾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美国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阿巴拉契亚山脉和田纳西河的位置关系? 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考虑夏季风和冬季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最后不难得出结论:由于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的西北风遇到山脉阻挡,出现降水,使得冬春季节降水比夏秋季节多。
以此为契机, 让学生思考我国新疆西北部和日本的西部冬季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学生借助地图得出结论:新疆西北部有一些山口,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可以接受来自大西洋的少量水汽,并形成降水。日本西部地区冬季偏北风经过日本海带来暖湿气流,并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
摘要:地图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地图的载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电子地图等多种载体。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时效性、教育性、多样性。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合理、灵活应用地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8.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文理地图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27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际,现就如何提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乐学的基础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教师应该深入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激趣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则信其道。现实教学中常听学生说,我就不爱上某老师的课!这说明他们的师生关系没有达到“挚友”的程度,还需要教师全面查找原因,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挚的师生情感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课堂讲解上来,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共鸣。通过师生的互动激励,促进课堂活动较好地开展,取得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运用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没兴趣上课,多半原因是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俗套”,要想调动学生的“胃口”,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授课模式,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至学生真正喜欢上地理学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每堂课让3~5名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演讲,内容要根据教材进行拓展,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演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再如,在讲大陆性气候和锋面雨知识时,可以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来形象地说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在学习完长江所流经的省市后,可以让学生猜“船过长江口”“风平浪静”“空中的码头”“大言不惭”各指的是哪个城市。这时,学生的兴致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主动思考着答案,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猜出了四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宁波、连云港和海口。
二、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实行文理相宜的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兼具文理科的特点。如地球运动及时间的计算,洋流、气候、太阳角度、各种等值线图的内容皆应划为理科方面的知识。教学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应按理科的教学策略强调运用逻辑性思维,重理解而轻记忆,要求学生掌握且会运用地理的原理和规律。而高中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识则属于文科,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实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多看书,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知晓其中心思想,根据实际与理论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评价后,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充分利用地图,图文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地图对于学好地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常看图的习惯。识图为的是用图,地图就是实地景物的缩写,我们不可能亲自去每一个地方观察实景,只能通过地图来知晓相关地理位置的地理知识。教师对地图声情并茂的深入讲解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他们会对某一地区特别向往,同时,通过地图的理解和实记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另外,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和所配的文字使教材更显生动、形象,教师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图文知识,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课时,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讲解;教学《人类与环境》一课时,须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模式图”来讲解。展示地图时,配合直观、形象的讲解,能使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变得易于识别,易于掌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联系初中地理知识,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教学中若常把初中地理中的河流、气候、地形、资源、各区域位置等相关知识重新梳理和运用,可以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完善。现实教学中,常因初高中阶段性间隔,教师和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重视不够,加重了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的淡忘。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需要运用初中地理知识时,有针对性地复习初中地理教材相关知识点,并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初高中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总之,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摒弃地理是“副科”的错误认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以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9.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摘要:现今我国很多高中院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音乐鉴赏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缓解高中生繁重的学业压力, 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结合现今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来看, 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兴趣, 认真程度不够, 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 导致教学有效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基于此, 本文将结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简要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 音乐鉴赏; 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便是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投其所好,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音乐鉴赏课也不例外,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兴趣与感受。现今很多教师都会忽视这一点, 导致其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鉴赏课中播放和教学一些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有意义的音乐, 而学生却很难提起兴趣, 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较低。所以, 在音乐鉴赏课中, 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参考信息, 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来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可适当了解高中生的音乐爱好, 在鉴赏课堂上播放一些学生喜爱且感兴趣的音乐, 例如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品位。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自然会更加热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认真的聆听和鉴赏来感受中国风的韵味以及歌曲传达的美好情感。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展开鉴赏教学,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喜爱, 还促进了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保障。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能够较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 还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所以, 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效果, 在课堂上合理的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举例来说, 在教学戏曲《秦香莲》的过程中, 因为学生的阅历有限, 生活中对戏曲的接触和认识较浅, 而通过板书或者口头教学的形式则很难让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图像以及视频的播放, 则能够更为直观的让学生进行感知与体会戏曲的精髓和内涵。通过多媒体技术,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戏曲作品的欣赏与品析, 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渗透情感教育,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动听悦耳, 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是其背后所传达的情感与精神, 而音乐鉴赏课的初衷也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水平, 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所蕴含的内涵与精神, 进而达到丰富精神世界的效果。音乐中通常会传达某种情感, 因此, 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积极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举例来说, 在教学《黄河大合唱》等振奋人心且充满爱国精神的作品时, 教师要做好情感铺垫和引导, 让学生充分阅读和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相关信息, 当学生对音乐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时, 音乐作品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 学生则能够进入到歌曲所传达的意境中, 能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歌曲的力量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便能够感受到浓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通过恰当的融入情感教学, 能够更深入的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四、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鉴赏内容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当加以重视。音乐鉴赏教材是鉴赏课进行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当慎重选择和合理安排, 但也要注意教材中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应当做出合理的取舍, 同时也要能够合理的增加和拓展一些新鲜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有点遥远, 所以学生很难有效的学习和鉴赏。学生对内容无法理解自然很难产生学习的欲望, 更难保证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因此, 教师应当注重教材的选择, 还要避免盲目的按照课本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应当充分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爱好, 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和环节, 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在课堂上适当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古典音乐时, 可以将古典音乐巧妙的与现代相结合, 不要盲目的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课堂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在此过程中, 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避免课堂的空洞无趣, 坚持以审美为基准展开鉴赏教学, 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 高中教育中应当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投入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从而充分发挥音乐鉴赏课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结合现今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特点, 简要提出了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能够促进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玛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提高策略探析[J].音乐大观, , 09.
[2]欧阳宁.“问”有方则“听”有效―高中音乐鉴赏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04.
10.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探究 篇十
摘要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数学一直以来是学生反映较为难学的科目之一,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辛苦,并且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还不一定成正比。细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高中数学在教学难度与教学容量方面提升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着重从改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效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就会得到较大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难事,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会产生消极抵制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活实际联系。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增强了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会增加难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排列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10名同学要任意安排6位在某宿舍6张床铺上,猜一下大概有多少种方法。再将学生猜的数字与实际答案610种比对,大大出乎学生意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排列知识的探究热情。二是注重发挥激励作用。高中生处于16-20岁年龄阶段,已经具有了初步独立的思维与评价能力,自尊心显得也更加强烈,在学习中迫切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一点对于班级后进生来讲,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多表扬,优秀生回答出一个高难度问题要给予肯定,后进生回答出一个基础性问题同样要表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保护学习积极性。三是营造友爱集体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就是学生所处的学习集体,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上存在的差别,而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使班集体出现边缘化趋向,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成绩论英雄”的片面观念,将关爱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友爱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更加乐学。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一般会按照课前导入、旧知复习、新知讲授、当堂板演、回顾总结、作业布置等程序,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没有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效使用课堂45分钟。一是将教学过程前移。高中数学教师已经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而要将教学活动前移,从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着手,使课堂教学更加精炼、高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这一环节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没有得到较大重视,现在需要补上这一课,要指导学生依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自己学习习惯,科学制定预习目标,将一些基础性知识在课前就消化吸收掉,将自己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寻找出来,便于开展合作探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二是教学收放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该“放”则放,该“收”要收,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在开展新授时,要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放手让学生讲,“收”住其中重难点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放”,让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再进行“收”,既牢牢抓住思维方向引导与关键环节点拨这两个部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的开展思考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增强反馈及时性。在结束新授知识点教学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通常的做法就是安排一次精干的课内小练习,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集合在1-3个数学题目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批改,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或是薄弱环节,在最后的总结与巩固中进行强调,起到拾遗补缺的效用。增强数学教学机智,进一步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理解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形成数学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机智,运用启发拓展、逆向引导、思想渗透等方式,提高教学成效。一是开展启发拓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方向上的启发与拓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细致分析,启发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开展有效类比活动,将未知内容转化为部分已知的内容,便于快捷地寻找到解题思路与途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开展逆向变通。高中数学对于逻辑性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正面开展分析,理解难度较大,也很难讲解透彻,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数列极限概念理解、椭圆、双曲线、正棱锥等定义内容,采取正面讲解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逆向入手,选取一些抓住重点的反例、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典型错误开展分析,会产生深刻的效果,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牢固,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开展思想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之外,还要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思维的高度与深度。例如在解方程内容教学中蕴含的降次和消元思想、开展换元的主要方法,三角代换教学内容中参数思想以及参数方法,立体几何里求锥体体积内容的化归思想以及分割求积方法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学思想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思维敏捷性与灵活度,提高了教学成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进一步兼顾学生整体发展
11.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的效率 对策
用现代的要求与眼光来看,传统的地理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目前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却是长期存在,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要想真正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育备界的努力。而在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高中地理教材当中想要实现优质教育,需要广大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进行创新,提升教育方法,以此来实现对教学结果的提升。此外,还需要借助现有的科学技术,努力做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工作。对于国家来说,需要加大教学投入,鼓励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加大教育的投资。还要培养更好的教师队伍,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防止优质教师的流失,这一方面就要加大对老师待遇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把教师的各项保障都做到位。
一、我国目前地理教学的现状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皆存在着同一问题,即教学内容较为难懂,需要背诵记忆知识太多,导致知识点错乱情况的发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发生原因在于: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老师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有没有效果在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二,学生没有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兴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坑学好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多数学生表示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中,地球自转与太阳高度角知识点过于复杂,在高压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教化学生。一方面,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太难,另一方面老师也没有好的方法去改变学生的看法,以致最终的教学成果受到影响。另外,对于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地理只要知道地形等其他的情况就已足够,不必过多的钻研。这种想法这是错误的,地理老师的素质也是有待提高的,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改变。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的意义
关于提高高中地理学习效率的意义除了让学生学习到很好的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方面知识的兴趣,使之成为国家未来的地理有用之才。之前的地理教学课堂都是“满堂灌”,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知识只是机械的有老师说出,然后学生加以记忆,根本没有理解。也更容易遗忘,达不到教学所需要的目的。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的印象中,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很严肃的样子,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跟老师之间存在隔阂,不敢靠近,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和学习进度,自然不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方法。可以通过做小实验、与学生讨论知识点等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亲切感,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打造轻松、活泼的未定氛围。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地理并不十分在意,老师要转变课堂上老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激情。让学生主动学习要远胜于老师机械的教条式的教学。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说,传统思想上认为,文科就是需要背诵,能背诵下来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是错误的,尤其对于地理来说,更强调理解,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科,需要理解和想象能力。有些题目需要大量的计算。简单的背诵并不能真正的学会地理,需要理解和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理解与背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四)利用现有的科技,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地理学科可以说是一门需要大量想象力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佐证一个理论。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知识凭着书本上少有的几张图片并不足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某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例如在学习地震相关知识时,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来了解到地震产生的愿意和带来的危害。而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地地震的具体相关知识、发生原因以及发生时的危害等,一一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一地理知识,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成果。
(五)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
这里讲的多样化就包括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地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来讲,学生都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此外,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一个是“学”,老师应该与学生形成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跟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带领学生做做地理小实验
对于如“日照图”类相对于较为难让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地理小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理解。可利用学校提供的地理教学工具于课堂上进行演练,首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直接观察到“日照图”,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后,于学生心底建起疑问:“日照图”形成原因?其中原理?等等。此时于由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来进行一一解答,解开学生心中疑问,自然加深学生印象。如此便可通过提升教学乐趣,来强化教学成果。
结束语
12.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众所周知,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无论做何种事情, 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并且有准备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机会。为此, 教师想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在上课之前备好课是基础。这样, 教师就能够将有效、先进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 教师在教授学生有关古代史知识的时候, 应当科学地组织教学课程, 根据年代、时间、事件的先后次序实施教学, 以使学生在逐步地分析和思考当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还能够借助收集信息资料、查阅图书等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准备相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内容。比如, 教师在讲解一些英雄人物的时候, 可事先对有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历史典故进行收集, 倘若具备一定条件的话, 还能够将有关的视频制作出来, 以使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人物加深了解,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说,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在要素。事实表明,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第一, 教师应当摆脱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跟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且注重教学角色的转变, 善于听取学生的建议或者是意见, 用自身宽容与真诚的态度推动学生一起参与教学课堂, 并且注重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 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启发, 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理解。第二, 教师应当借助角色扮演与道具等教学方式对一定的历史情境进行创设或者是再现。指导学生体会历史, 感受内涵, 再要求学生以历史判断的方法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体会到一种乐趣, 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且能够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
三、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学生学习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的方法。其中, 小组之间的探讨是非常有效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是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终借助相互探讨的形式将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入有关的历史故事或案例, 以使学生进行相互地探讨。比如, 教师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知识之前, 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且要给所有的学习小组布置有关的任务, 以使学生在课下或者是空闲时间进行分析与探索, 通过历史故事分析与调查资料的形式进行探讨。教师在正式解决的时候, 学生就需要为教师和所有的学生讲解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和探讨的成果。然后, 教师再结合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加以完善。此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提问学生, 以使学生进行又一次地探究, 在这个时候, 就要求学生进行临时性的发挥了。这不但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形成,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小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不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 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 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然而,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以单纯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注重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务必实时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从而使得教学成果得以巩固, 这属于有效教学的一项关键内容。教师的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只要能够实施可操作性和及时地评价, 就能够实现比较理性的效果。教师能够实施的评价策略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 从而不再实施单一性的评价手段。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并非仅仅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评价方式应当是人性化的。同时, 教师应当多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评价,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实时地把握。比如, 教师在讲解到英资产阶级代议制问题的时候, 提问学生下面的问题, 从而检测学生对英国实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倘若你是一个英国的公民, 要想当英国的首相, 那么需要具有哪些方面的条件呢?教师要求学生回答, 且要从教材当中找到有关的根据。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师, 务必转变教学思想, 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 以新课标作为出发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庄锡昌, 李腾.人人都应学习世界文化史——访庄锡昌教授[J].历史教学问题, 2011 (05) .
1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三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改的中心问题是课堂改革,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新课标下的热点课题。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比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长方体模型和图形中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2.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我认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如函数概念的学习,我们的复习回顾一般有两种提问方式:一种是提问学生“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另一种是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函数有哪些?举例说明”。显然,第一种比较肤浅,学生不需怎么思维;要想回答第二种,学生得进行大量思维,考虑举的例子是否是函数,进而达到理解函数实质的目的。
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4.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四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标;创新能力
一、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纲要,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每位教育者认真、真正地领会它的内涵,有创设性地实施它的要求,把新课标从一个单向的、静态的、死气沉沉的理论转变为一个多项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依据。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核心任务,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对象,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把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卫生等问题作为发展方向,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融合作为评价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让新课改伴你同行。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实行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内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认知”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为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作为“导演”的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等思维。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核酸的知识时,可结合当前市场上的核酸保健品,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并对核酸保健品功效做一个评价,此外,还可以设计像“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并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三、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
(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可以不?(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可以不?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将这些设计成研究性裸题,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具体实验,以检验学生提出的这些方案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新想象完成,不断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教案
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受体,而是形成“学习的共同体”,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建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促使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生物必修二中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时,让学生回去和自己的父母、兄妹、姐弟之间有哪些性状相同,哪些不同,并结合38—39页的内容及图解,找出色盲病的遗传规律,再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再向学生展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系谱图,根据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分析、总结出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进而得出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男性全部患病,女性全部正常”。
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五、总结
15.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五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 她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 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 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 因而想学、乐学、会学。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笔者采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视频材料, 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 一个个跃跃欲试, 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 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 为此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视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目的是让学生“会学”。研究教法,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研究教学效果, 更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把握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在学生观上, 要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的教材观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政治教科书使用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认真学习、掌握大纲, 依据大纲突出重点的原则, 对教材全面的分析, “化繁为简”,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以适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
其次, 要确立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 将主体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全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要在整体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 顾及大多数。同时, 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情趣、能力、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要有全面的了解, 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 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主动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 让学生形成终生受用的学科思维能力。主动性是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升华, 是学生从“乐学”到“善学”的迈进。民主性原则更是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讲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它强调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关系和谐、共同参与、积极交往。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问题的更好解决提出更佳的方案。当然, 教师也应该做适当的引导, 适时激励, 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新知, 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 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教学中必须做到:
第一, 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 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 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 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 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 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这就是说,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 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 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因而, 教师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 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四、建立积极的课堂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要“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要有个性, 能够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评价过程要在时间上适当“留白”,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评价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个体的进步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能采用“一刀切”评价。应该倡导学生参与评价。评价的标准上, 应强化“自我参照”, 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 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 只要有进步, 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自然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 因此在课堂上, 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 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做好指导工作, 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 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等。这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16.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六
【关键词】艺术特长生 地理有效教学 以学定教 自主合作 双主互动 小组合作 模拟实验 案例导学
一、学情分析
艺术特长生,包括美术、音乐、舞蹈、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该类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优势也有劣势:艺术特长生性格外向,表现欲强,善于和老师互动;艺术特长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敢于竞争,与社会交互性强;艺术特长生升学率高,学习动力足等都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地理基础薄弱,方法欠佳。文化学习重视不够,学习时间有限。
二、运用“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双主互动”的教学理念
(一)“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双主互动”的内涵
“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规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探索者与创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陪伴者和指导者,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与智慧之路。“自主合作”中“自主”是基础,是关键;“合作”是共进,是拓展。通过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双主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交互前行。这种模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关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的先进理念。艺术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给学生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反而会导致低效。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艺术特长生而言,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尤为适合,因为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独学能力不强,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取长补短,一定程度上弥补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的不足,加之艺术生性格活泼、善于交流,这种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两大学习板块的教学策略
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分支。根据学科分支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所向,摸索出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即自然地理部分用合理成熟的科学模拟实验提升学习兴趣、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人文地理部分用典型的案例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规律,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自然地理:科学模拟实验
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用眼观实验、动手做实验、动脑编实验,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习等高线时引导学生用沙土或泥巴等堆出各种地形,并用毛线围出等高线;在学习热力环流时,用带盖子的大号玻璃鱼缸内放置分别装有冰水和热水的碗模拟地表冷热不均,将点燃的香深入缸内,观察烟的运动,以此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学习洋流运动时,用大托盘装水模拟海洋,水面倒入混有颜料的芝麻油(比重小),用电吹风模拟盛行风,让学生观察水的运动状况。在讲流水的侵蚀和沉积地貌时则用沙堆和水壶来模拟。老师们在实验进入课堂之前,必然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先反复试验,集体备课,充分论证实验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必须首先做出表率。
(二)人文地理:典型案例透析
地理案例学习法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学生通过这种典型事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并用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可针对艺术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响应《课标》的倡导,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地理案例直观、形象、典型等特征,积极组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刻解析个别案例的过程中归纳出相关知识规律和知识模块,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模块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类似的与之相关的问题。完成“个案——一般规律(或知识模块)——个案”的认知过程。
四、其他教学手段
为了提升艺术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运用导学练案准确引导,开展多彩的地理小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来深度体验教学内容,采用“过关”手段来落实基础知识,高三备考时重视对高考真题精讲精练等。实践证明,这些手段都能很好地帮助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航章平.谈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J].科技信息(期刊),2010-03-15.
[2]徐卫星.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期刊),2013-11-15.
17.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七
无锡市藕塘中学
吴红华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与发展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学校领导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今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购置了手提电脑,这些“先进武器”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了硬件保障,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教师们跃跃欲试,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儿风景独好,语文课堂教学也不甘落后,独领风骚。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结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照片、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画面渲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壮美,或展示花草树木的秀丽美,或展示名胜古迹的神奇美,或展示灿烂文化的含蓄美。这些文章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把课文内容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呢,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我们通过图片渲染,创设课文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根据讲课进程逐一展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
用心
爱心
专心 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披蓑戴笠的农民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引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又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击的诗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乐曲。作者描绘了一群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抒发了中华民族在挣脱了束缚与保守后的欢乐痛快的感情。但是学生仅凭文字很难感受,教师从网上下载了表演录像,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将精炼的语言与物象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图画,那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渲染,营造氛围,激发兴趣。音乐渲染,尤其在古诗中得到完美的运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诗歌和音乐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它们就像两朵姐妹花,相伴而生。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选用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
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武陵春》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望江南》配以委婉的古筝曲,《天净沙
秋思》配以萨克斯演奏的曲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有些古诗已被
用心
爱心
专心 今人所传唱,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邓丽君演唱的二十首宋词。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海燕》 时,考虑到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把握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海燕在大海上搏击暴风雨的雄姿,播放海鸭、海鸥、企鹅的胆怯之态,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用可感的图像与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交代此文的写作背景后,学生很容易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是每个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 都会考虑的问题。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量,扩大课堂的容量。如文言文字词教学中,教师做课件时,把需要解释的词做好批注,上课时快捷、方便、清楚地呈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可反复使用。
有些课文内容丰富,课时多,知识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化零为整,形成整体认识。如小说《故乡》重点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把中年杨二嫂与老年杨二嫂进行对比。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可用表格形式投影出来,这时用多媒体就快速省力,提高了上课的有效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补充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如 教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全文投影杜甫的《蜀相》,并作简单分析,加深对诸葛亮的了解,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可以补充武侯祠中的匾额对联,补充介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等。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没有课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摆设。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件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现成的课件,所以需要教师自己修改、制作。而这个过程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结合自己的风格,设计出满意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多媒体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以很好地彰显。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备课质量。“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的外延相等”,局限在一个具体学科中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其他科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收集、组织、运作都是一个难题。如今,信息化社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轻松上网,享受网络资源,还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备课时,我们不会苦于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词典了,我们联想到的某个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到相关的内容,教师的视野拓宽了,备课的内容更丰富充实。教师从网上查资料、做课件或下载课件,用到教学上。因为借鉴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起课来很省事。备课组里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享课件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六、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对于小说、戏剧类的课文,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尽管用尽浑身解数,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虽然课文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个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因而学生觉得课文索然无味,上课提不起精神来。如果运用多媒体,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说《智取生辰纲》与连续剧《水浒》的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戏剧《威尼斯商人》与相关的影视资料联系起来。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恰当的语气,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学生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用心
爱心
专心 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避免走向极端。
一、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当,课件便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的交流。如果老师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再现出来,把每一个问题都投影出来,那么教师就成了多媒体的奴隶,只起到“解说员”的作用。
有的把上课需要的板书预设在课件中,虽然很美,但未免太死板,往往学生的回答和板书的不吻合,不如采用传统的课堂板书,边讲边写板书,随堂生成,灵活机动,效果反而好。
对于课文的朗读,下载播音员的朗读确实很好,但也要用得适可而止,不能减少课堂的朗朗书声。对课文的一些重点段落,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体会。
显然,多媒体技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又要发挥现代媒体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使多媒体教学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它毕竟是辅助工具,不可取代课本的,如果盲目使用,课堂信息泛滥,造成喧宾夺主,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文本是最重要的学习载体,扣住文本,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不能为追求“花俏”的场面却忘了根本。
让我们切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扎实,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用心
爱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考09-06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报告06-24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07-07
高中地理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方法07-15
高中地理到底应该怎么学才有效10-22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08-29
高中地理教学互动课堂的构建论文10-23
浅析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08-01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能力培养地理论文09-24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