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礼仪的禁忌(共14篇)
1.服饰礼仪的禁忌 篇一
时尚指甲引来异样目光
案例一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女职员发觉,尽管没人对她明说,她的同事似乎很注意她那长长的、精心修饰过的指甲。当她剪去长指甲后,又发现人们对她的态度迥然不同。不久,她就被选中参与一个高级主管人员的培训计划。
出席高级酒会提着绒布包
案例二
一位高级主管去参加一个商业酒会,她换上了一套准备好的西服套裙,然后携带日常上班用的绒布提包就去了饭店。到了酒会上她才发现,别的女士大都拎的是羊皮手提包或缎面的小包,她的提包看上去与现场气氛不协调,令她感觉浑身都不自然。
专家观点
注意细节的修饰
注意那些极重要的小节、细节的精致与精彩,从而使你的职业形象更加完美。往往有一些小地方,也许是忘了或未发觉的小事,会令你尴尬。一位衣冠楚楚的女士可能穿着跳丝的丝袜或牙齿上沾有口红,而一位仪表端正的男子的衬衫腋窝处可能留有汗渍或领带上有污渍。
修饰是人的一种习惯,因此很容易形成定式。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变化,以前的做法现在也许已不合时宜了。比如,有的女性习惯于每天都使用香水,可后来会吃惊地发现自己洒的香水太多了;在非工作场合中可能被人接受或鼓励的行为或时尚,在职场上却可能损害你的职业形象。
2.服饰礼仪的禁忌 篇二
1 体育服饰礼仪的内蕴
不管是礼仪、体育礼仪,还是体育服饰礼仪在任何体育赛事活动中都有其独特的内蕴。它们都是文化的集中体现,都蕴含着体育的内在本质、特点和原则。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与体育和服饰相融合所体现出来的礼仪文化,有其特殊的内蕴和价值。
1 . 1 体育服饰礼仪的本质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中的礼是礼貌、礼节,仪是仪容、仪表。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尊敬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而关于体育礼仪的研究中,许之屏、童宪明等都指出端庄合适的服饰是体育礼仪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显而易见服饰是礼仪的载体,礼仪是服饰的内涵,服饰礼仪是中华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而对于体育礼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服饰作为独特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在一切体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赛事中的服饰如同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其差异反映在一定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个性特征和文化、思维等价值观上,也可反映出体育运动项目的民族性特点和要求。
在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赛事中的体育服饰礼仪内容包括:运动员服饰礼仪、裁判员服饰礼仪、教练员服饰礼仪、颁奖服务人员服饰礼仪、志愿者服饰礼仪、观众服饰礼仪等。在体育赛事中的各类人员的穿着服饰都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除了赛场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各种项目的服饰风采外,颁奖服务人员的服饰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服饰,时尚而又典雅,通过奥运这一场盛会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服饰礼仪中的精髓,凸显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可见选择恰当与合适的服饰,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尊重与和谐,体现出礼仪的本质。对于运动本身而言,身体运动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形式,作为依附于身体之上的服饰则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体育服饰一直遵循着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其着重点是以服饰恰到好处地美化体育、美化世界、美化人类。
1 . 2 体育服饰礼仪的内在特点
从人的本质看,身体可分为生物身体和文化身体,而文化身体又包含对抗身体、视觉身体和教育身体。而身体又与体育、文化、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生物身体看,体育服饰礼仪具有其自然属性,“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宇宙的和谐,追求身体与自然的统一。身体的美与自然界中美的事物一样,是合理的,可欣赏的,充满了审美价值的。现代对于体育运动服饰的选择注重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应用,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运动着装观念,体现着不同的体育服饰礼仪特征。运动服饰穿在人身上,不仅要符合其运动项目的生理上的运行规律,符合其运动的力学原理。同时文化身体不容忽视的,其应更注重身体服饰礼仪的凸显,着重于穿着者的整体形象,服饰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赋予人形体以外的一些精神意蕴。而中国体育服饰具有整体性与“和”的大同观念,使得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时更注重群体意识,特别是从奥运的会运动员服饰、教练员的服饰、颁礼仪服饰、亦或是志愿者的服饰,都突出了服饰的大融合,重视人的运动生理规律和人体精神和谐的特点。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文化性。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从各类体育赛事中通过运动服饰看出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在赛事中体育服装的风格和款式代表着参赛队伍或参赛国家所要表达的特殊文化内涵或象征性意义,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的着装风格,代表了该国体育文化特色。国际比赛中,明显可以从运动员或观众等的着装上发现很多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元素,如国旗、宣传册、该国的传统色调、文化元素等等。纵观我国国际性参赛着装的发展变迁,一直的最主要的风格特点即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传统“中国风格”,“龙”文化形象,装饰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和特色象征,以此形成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的整体形象。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艺术美。服饰是一门“艺术”,体育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而体育服饰礼仪更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无法用语言所替代。我们在各类体育活动服饰的选择上,都会根据不同的体育赛事做出不同的服饰选择,会基于运动者或锻炼者自身的项目特点、人生阅历、自我修养、审美情趣,随着特定的时间、地点、文化、场合、环境的差异,适当的穿着搭配,而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一种体育文化礼仪的选择,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门“大学问”。比如,在奥运会上,每一名运动员的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自身形象,更重要的其国家民族的形象。这种服饰所凸显出来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体育服饰礼仪具有语言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他修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写照。体育服饰礼仪是一种“语言”,它能无声地反映出体育这一项目的自身特点,在体育活动或赛事中能用我们的视语言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化,风俗,同时了解到着装者的个性与品位。服饰是一名运动员仪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该具有塑造运动品质和形象的内在功能,形成体育的伦理规范和个体内心求胜欲的统一。现代体育服饰礼仪的特点,要求在体育活动中服饰着装者既要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形体素质,还要掌握运动着装的常识、原则和体育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条件。
1 . 3 体育服饰礼仪的原则
体育服饰礼仪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服饰穿着搭配必须遵循的礼规。与普通场合的服饰礼仪原则有共同点,体育服饰礼仪同样需要遵循基本的穿着礼仪原则,同样还具有其特有的原则所在:第一,TPO原则。这是服饰礼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不管是日常体育活动中还是还是体育赛事活动中,根据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合,基于运动项目、文化背景、审美情趣、身材特点,力所能及地对所拥有的服饰进行选择,以做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尊重友好,合乎体育礼仪礼规。第二,整洁性原则。在体育赛事中,各类人员,特别是运动员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干净的。一般在运动比赛中不能有身体上的物件与自身脱落,如果脱落不仅会扣技术分,更意味着是对比赛、对裁判、对观众的不尊重表现,是不符合体育礼节的。第三,整体感原则。体育服饰也是讲究的整体美感的,它包括人的外在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特殊款式、颜色、材质、做工及着装者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体育服饰美就是从这诸多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第四,个性化原则。个性即创新,这是服饰礼仪基本原则中最特别的原则。现代体育服饰呈现出更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在符合礼规的情况下力求反映个体和项目特征。在体育活动中选择服装各有不同,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体育蕴含的独特的价值和体育精神的最佳风貌。第五,科学性原则。这是体育服饰礼仪中所特有的原则所在,体育运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的自然属性。当前的各类国际赛事中,体育服饰的设计讲究科学性,既要符合人体身体结构的特点,基本的运动规律,同时还要符合自然、社会的生态性。因此,要求体育活动中体育服饰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或锻炼者身体健康无伤害,且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学要求。
2 体育服饰礼仪的功能性
在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中,特别奥运赛事,服饰礼仪总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那不仅是一个国家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涵养,具有其独特功能。
2 . 1 实用学视角
“适身体,和肌肤”墨子认为这是人穿上衣服的目的所在。常言道“衣食住行”乃生存基本,衣”首位,这反映了人生存的最为实际需要。由此可见,实用价值是服饰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然而,体育服饰作为体育运动的辅助语言,既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更要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技术上是人类的运动机能离开自然遗传的限制在身体以外的延伸和扩展;价值上则是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对自身行动的一种规范要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服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更注重贴身服饰对肌体的舒适感和适应性等实用功能。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各类大型世界赛事的举行,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体育服饰要求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人类发展,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运用,一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已接近人体运动机能的极限,因此,人类在不失体育道德礼仪的基础上,借助外力来达到运动成绩的突破,而体育服饰的改进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几届奥运会游泳项目中,轰动一时的“鲨鱼皮”出现,对于赛事成绩的突破,其实用价值尤为凸显。众所周知,当梦想冲击8枚奥运游泳金牌的菲尔普斯跳入泳池的一刹那,他身上的新式鲨鱼皮泳衣给力不少。不可否认,比赛服装成了奥运赛场上取胜的因素之一。
2 . 2 文化学视角
服饰的选择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种文化,体育服饰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服饰礼仪是服饰文化的重要表征,因此我们在体育活动中必须重视衣冠礼仪。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所谓的饰,就是服饰。其体育服饰礼仪功能从文化的视角具有文化传承、感召教化、塑造形象、沟通信息、增进友谊和促进和谐。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时代性,体育服饰礼仪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服饰潮流发展,大千世界各民族体育服饰在同一时代或共同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共同具有与该时代相适应的体育服饰文化特点。当今,各类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开展推动了体育服饰的国际化进程,人类体育服饰文化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规模融合的过程。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体育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交流形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 . 3 审美学视角
服饰作为美的标志之一,是美的形象代言人。服饰因实用而产生,再由实用而追求美观的这一发展过程,迫使人们去思考和追寻体育服饰发展的空间,体育服饰美学思想自然化的特征一直以来是人们探寻着的,是“天人合一、万物融合”思想观念在体育服饰礼仪方面的丰富化体现。服饰美与形体美的完美结合是运动的特有体现,体育服饰要求适应运动项目的特征,便于与运动本身的美感协调,共同衬托出动作的变化多样、精巧灵活与动态优美。在运动项目中,服装质地要求以高弹性、伸缩性良好的尼龙等纺织品为主的有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人体丰满的线条感与流线型的轮廓美得以凸显,同时也便于运动者身体的舒适与灵活运动,勃发的生命活力在竞赛舞台上得以展示,极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当前我国的武术、太极、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体育服饰文化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且尤为突出。离开了实用价值,体育服饰礼仪就如同无本之木;脱离了视觉的审美性,就好比是一桩朽木,只有合二为一,运动中服饰美的礼仪性才能得以彰显。
2 . 4 政治学视角
举办地政治声望、知名度的提高、政府形象提升、人民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增强是政治学视角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奥运会是全世界人的盛会,举办国的服饰风采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体育一直以来是各国政治和睦、友好发展关系的纽带之一,体育服饰的风格款型代表了参赛队伍或参赛国家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或象征意义,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着装风格,代表了本国体育文化的特色。纵观我国国际性参赛着装的变迁,整体风格特征——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中国风格”,且具有“龙”文化的样式设计,当中华儿女处于世界任意角落看奥运赛事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同时这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政治方面对外是友好和睦,凸显出我国传统的“中庸、以和为贵”的思想。体育服饰礼仪表现出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的思想,必定会得到他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 . 5 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价值是体育服饰礼仪中最特别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从经济学视角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服饰营销市场,促进体育服饰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承办国家和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任何体育活动或赛事都需要经济为后盾,各类比赛需要服饰方面的赞助合作伙伴,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服饰,从而也为体育服饰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体育服饰产业,特别是体育服饰企业文化建设,对体育服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体育服饰的设计往往会根据比赛的特征而设计出符合该赛事活动文化、礼仪内蕴的服饰。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整体服饰设计是遵循了“龙”文化的红色与黄色为基调的“中国风格”底蕴设计的,之后这种符合文化礼仪的奥运服饰影响了我国的体育服饰产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奥运气息的体育运动休闲服饰应运而生,且带来了不可估量经济效益。
3 体育服饰礼仪的未来展望
3.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篇三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者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系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过羌”,“替羌”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杯。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严厉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兴演唱的,诙谐幽默。
要么就请喝酒,
要么就请唱歌。
饮酒唱歌之间,
任你挑选一个,
请听吧,文成公主,
请喝吧,伦波噶瓦。
要么饮酒,要么唱歌,二者必居其一。酒歌还请出了最受藏族人敬爱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来劝酒,不善饮酒者也定会举杯豪饮。
我们在此相聚,
祈愿永不分离。
祝福聚会的人们,
永远无灾无疾。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藏族的饮食禁忌表现为忌食某些类别的食物和对锅灶火塘的禁忌上。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绝不吃马、驴、骡、狗肉,有的人连鸡肉、猪肉和鸡蛋也不食用。鱼、虾、蛇、鳝以及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大多为青年)少量食用外,广大农区和特区的群众一般不食。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妇不得食用,据说违禁食用生下的孩子会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要过一天才食。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意为“日肉”),人们认为牲畜虽已宰杀,但其灵魂尚存,必须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对鸟类、山鸡藏族从不捕食,尤其如“拉恰贡姆”这样的雪山鸡藏族人视之为神鸟,忌讳捕猎。
在肉食禁忌中,忌食鱼肉的情况较为复杂,忌食与否与地域密切相关。在藏东地区,人们几乎不食鱼,也不能触摸蛇、蛙等动物,认为鱼、蛙这些水生动物是龙神的宠物,若伤害或触摸会染上疾病。人们一般认为藏族不食鱼是受佛教不杀生观念的影响所致,而藏东地区不食鱼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昌都卡若遗址靠近澜沧江,至今鱼产丰富,却未在遗址中发现钓钩、鱼标、网坠等渔猎工具,也未发现鱼骨。这一现象是耐人寻味的。因此,考古专家们推测,卡若居民们(即藏东藏族的远古先民们)当时就有以鱼作为“禁忌食物”的习惯,不食鱼的观念和习俗在佛教传入后进一步得到强化,以致藏东居民至今普遍不食鱼。
然后,雅鲁藏布江流域同藏东三江流域的情况却大为不同。雅鲁藏布江最大支流拉萨河流域的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从事渔猎生产的网坠,还有鱼骨。雅鲁藏布江的又一支流尼洋河流域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居木遗址、云星遗址、红光和加拉马等遗址和采集点均发现了捕鱼的网坠,如居木遗址采集到网坠3件。网坠“皆用扁平砾石加工而成。分两式,一式将扁平砾石侧打成两缺口;另一式将扁平砾石四周打成四个缺口。”这一现象说明,西藏腹心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广阔范围内的藏族先民曾从事渔猎生产活动,普遍存在食鱼习俗。
4.非洲的礼仪及禁忌 篇四
由于北非主要以阿拉伯国家为主,所以,在北非应当尊重阿拉伯人的风俗禁忌。对于非洲黑人,则千 万不要称他们为“Negro”或“Black”,这两个词的本义均是“黑色”,原本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即使在殖民主 义者大肆贩卖黑人奴隶至美洲之后,他们也用这两个词自称;但慢慢地,美洲的奴隶主给这两个词人为地 加上了歧视性的色彩,它们不再单纯地被理解为“黑皮肤的人”,而是“黑鬼”。语意转至贬义后,引起了非 洲人强烈的对抗心理。因而,时至今日,非洲黑人仍然对这两个词怀有深刻的仇视与抗拒。
吃饭、打招呼、传递物品时忌用左手。因为非洲人一般用左手做粗活、脏活,甚至在大小便之后以水 或土净身时用的是左手,所以,左手在非洲人的眼里是不洁净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左手跟人打招呼便 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侮辱。而在与非洲人一起用餐时,如果用左手抓饭,轻者会使非洲人感到不快,重者 则会使他们当场拂袖而去。
忌称非洲人为African。如果按照我们学生时代学习的英语语法,那么,我们就该称呼非洲人 为“African”。但事实上,“African”一词在非洲,仅仅指南非共和国荷裔白人。因而,如果非洲人听到谁 用“African”称呼自己,则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厌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得从南非历史上的种族隔 离制度说起。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从1948年开始实行,直到1994年废止,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将人类分为4 种,即白人、有色人种(白人移民与黑人的混血子女的后代)、印度人(即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等)以及黑人,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事实上将南非的统治权力交由白人,而有 色人种则成为廉价的劳动力。种族隔离制度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由于对白人与黑人实行区别对 待,从而给饱受歧视的黑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直到如今,非洲黑人如果听到谁用白人的名字称呼自 己,则会由衷地感到愤怒。
风俗
1、打招呼的方式: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2、negro和black是禁句:美国黑人对Black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称呼非洲人,直呼其国名,他们听来就很受用。
3、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握手有气无力,表示虚与委蛇,毫无诚心,他们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
4,莫瞪眼看对方
古时候的埃塞俄比亚,侍者是背对主人(或客人)来服务的。在埃塞俄比亚跟当地人交谈或碰面的时候,可不能目不转睛地瞪看对方,这么做,对方一定大感不悦。
5,镜头如枪口
非洲人普遍认为相机对准某物,拍下镜头,某物的“精气”就给吸收殆尽,观光客如想拍摄,之前最好向对方先打个招呼,获得同意之后再行动,以免被投石、被吊或挨一顿揍
禁忌
1.称非洲朋友要按照国籍不要用统称
如果您称一位非洲朋友为African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非洲朋友看来,African一词包含着落后、不发达等贬义。一般说来,非洲朋友的国家意识都十分强烈,因此在称呼非洲朋友时,最好按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而不要统称他们为African。
2.称呼非洲朋友忌用两个禁语
美国黑人对Black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但一听到有人称呼他们为Negro(黑人之意,尤其指原籍非洲,被贩卖到美国做奴隶的黑人及其子孙)时,就会勃然大怒。但非洲人对Ne-gro、Black这两个词都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们的含意。因此,Negro和black在非洲属于禁语。
3.打招呼时忌用左手
非洲流行的打招呼方式是: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这是友好的象征。因此,打招呼时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左手。
4.握手时切忌有气无力
5.日本人的礼仪禁忌 篇五
语言禁忌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如数词4的发音与死相同,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所以医院和饭店一般没有4和42的病床和房间。用户的电话也忌讳用42,监狱一般也没有4号囚室。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
在婚礼等喜庆场合,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商店开业和新店落成时,忌说烟火、倒闭、崩溃、倾斜 、流失、衰败及与火相联系的语言。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如大个、矮子、胖墩、秃顶、麻子、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
社交禁忌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人没有互相敬烟的习惯。拜访日本人的家庭,要事先约好。
进入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在日本访问时,窥视主人家的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日本没有请同事到家与全家人交往的习惯。日本人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妻子也以不参与丈夫的事业为美德。日本人抽烟多喜欢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这个动作是表示骂你这个老爷子,毫无赞赏之意。用小拇指表示情人。高声说话,定睛凝视他人,手插在衣袋里以及用手指指人,都会被认为是对人不恭敬。在交换名片时忌讳从屁股后兜里掏出或装入,这是对人极不尊敬的举动。
在日本,招呼侍者时,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侍者就懂了。日本人一对男女上街,女子在右边走;挽手行走,则是女子挽着男子。三人上街,中间的位置最受尊敬。忌三人并排合影,那是因为站在人间的人有受制于人之嫌。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信时忌倒贴邮票,因为 它暗示着断交。忌讳在众人面前接吻、拥抱。朋友在一起时不单独一个人吃口香糖之类的东西。
与日本人交谈,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 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
穿衣禁忌日本人穿衣都是右向掩衣襟,而人死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因为在与现实阳世完全相反的阴间,死者的装束也要与人间相反。因此日本人是不会买左向掩衣襟的服装,哪怕是国际名牌。结婚时,如果日本新娘身着传统和服,忌着羽织(外褂),因为江户时代禁止女性着羽织,此后只允许深川的艺妓穿着,因此现在的新娘在婚礼上是绝不穿羽织的。犯禁忌引发不吉利或降低身份。
送礼禁忌日本人在送礼时,多采取这样的作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日本人对装饰有狐狸、獾图案的东西甚为反感,因为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接送礼物要双手,不当面打开礼物,当接受礼物后,再一次见到送礼的人一定会提及礼物的事并表示感谢。送的礼物忌送梳子,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一般人不要送菊花,因为菊花一般是王室专用花卉。
日本人送礼时,送成双成对的礼物,如一对笔、两瓶酒很受欢迎,但送新婚夫妇红包时,忌讳送2万日元和2的倍数,日本民间认为2这个数字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万、5万或7万日元。
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物应该包装好,不要用白色或色彩明亮的包装纸,因为在日本文化里,白色象征死亡,明亮的颜色则会显得过分花哨,不够庄重;不要出人意料地拿出礼物,拿出礼物前应该设法婉转地告诉你的客人,说你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如果是和一班客人会见,要么向全体赠送一份礼物,要么向团体的每一个人送礼;如果是向全体客人送礼,要在所有人集合过来之后再赠送。只向团体里的某些人送礼,会被看作非常失礼的行为。
饮食禁忌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日本人饮食中的禁忌,在日本的不同地区或家庭还有许多。譬如有的人家正月忌食杂煮;有的村或部落忌食鸡肉或鸡蛋等。但是,吃饭或喝汤时发出声响,日本人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
用餐时,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因在死者灵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摆成这种形式。给客人盛饭时,禁忌把整锅饭一下分成一碗碗的份饭,因过去给囚犯盛饭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吃饭时禁忌敲饭碗,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迷信敲碗声会招来饿鬼。忌讳往糕上撒盐和撕拉着吃糕。忌讳在锅盖上切东西。忌讳往白水里放汤。着过筷的饭菜和动过口的汤,不能吃到一半剩下。携带食物外出郊游时,禁忌把吃剩的东西丢在山里。据说这是担心吃剩的东西会招来鬼魂。忌讳把红豆饭浇上酱汤吃。迷信这样做会在结婚时遭雨浇。带腥味儿的食品禁忌用作祭祀神佛的供品。供过神灵的食品忌讳让女孩子吃,认为这样做会使女孩长大后姻缘不合。
宴会禁忌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人士没有携带夫人出席宴会的习惯。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在宴会上就餐时,忌讳与离得较远的人大声讲话。讲话时禁忌动手比划和讲令人悲伤或批评他人的话。
在有关红白喜事的宴会上,禁忌谈论政治、宗教等问题。在较大型的宴会上因故要中途退场时,禁忌声张,否则会使主人不欢,他人扫兴。
商业禁忌谈判时,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点头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头皮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6.加拿大的礼仪和禁忌 篇六
加拿大人的性格特点
加拿大人总得来说性格比较开朗,重实利,自由观念较强,行动比较随便。他们随和、友善,讲礼貌而不拘繁礼。在公共场所,注意文明礼貌,遵守规则。
加拿大人十分爱好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各种文体活动是他们业余时间耗时比较多的活动。读书、看报、看电视、电影、演出、游泳、滑冰、滑雪等,耗费他们大量时间。
加拿大人很好客,常在家中宴请客人。商务交往上英裔商人较保守,谈判较艰难,而法裔商人热情开朗,容易接近,但谈判时态度叫人难以捉摸,也较费时。
加拿大交往礼仪
见面时行握手礼,称呼方面与欧美国家相同,熟人之间问候时只喊一声“hello!”异性之间一般应由女士先伸手,或微微欠身鞠躬致意。名片使用不太广泛,一般只须和公司高级职员交换。
与美国人比较,加拿大人要严谨一些,他们为客人举行的招待会大多在饭店或俱乐部进行。如果应邀去加拿大人家中作客,应事先送去或自带一束鲜花给女主人。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只用于葬礼,因此千万不可送人。在加拿大,宴请客人时,通常由女主人安排座位,入座后,男主人常常作简短祈祷,这时,客人也应随大家一道低头。
忌讳
加拿大人大多数信奉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东正教。他们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他们忌讳白色的百合花。因为它会给人带来死亡的气氛,人们习惯用它来掉念死人。
不喜欢和别的国家进行比较
他们不喜欢外来人把他们的国家和美国进行比较,尤其是拿美国的优越方面与他们相比,更是令人不能接受。
加拿大妇女有美容化妆的习惯,因此他们不欢迎服务员送擦脸香巾。
忌吃虾酱、鱼露等怪味
他们在饮食上,忌吃虾酱、鱼露、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瓜;也不爱吃辣味菜肴。
忌说“老”字,养老院称“保育院”,老人称“高龄公民”
遵循《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对圣人圣事不直呼其名。忌打破玻璃制品,忌打翻盐罐。
着装礼仪
在加拿大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西装。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的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时间,他们一般穿西服、套裙;参加社交活动时,他们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他们则讲究自由着装。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在欢庆本民族的 传统节日时,各民族大都有穿着自己传统民族服装的习惯。
7.服饰礼仪的禁忌 篇七
在基本礼仪方面, 如打招呼、见面、握手、称呼等, 由于历史文化的关系, 中韩两国存在很多差异之处。
(一) 见面礼仪
在见面时, 韩国人的传统礼节是鞠躬;如晚辈或下级在路上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 并退至一旁让长辈或上级先行。正式交际场合下, 韩国人常以握手或者采取先鞠躬、后握手的方式作为见面时的礼节, 握手时用右手或者双手握在一起, 点且只点一次头;另外, 男子不能主动与妇女握手, 而韩国女子在见面时往往以鞠躬或者点头致意代替握手。韩国重视群臣父子的儒家礼教, 保留有传统的森严的等级制度, 告别时, 若对方地位、身份很高, 则往往需要多次行礼, 甚至有一句告别话行一次礼的情况。在中国, 人们见面时不需要鞠躬, 仅口头问候、微笑或挥手示意即可。在正式社交场合见面时行握手礼, 握手时出右手, 用力要适度, 时间不宜太长。在交际中, 如果女士不主动伸手的话, 男士千万不要先主动伸手, 否则视为不礼貌;握手时, 起身站立, 切忌戴着手套或墨镜, 同时保证自己的手是洁净、干爽的。
(二) 称呼
在韩国, 长辈对晚辈可以不带对方姓地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在社交活动中, 互相之间可称对方为“先生”“阁下”、“女士”、“太太”、“夫人”等;对有身份的人可以加上职衔或军衔等, 如“总统阁下”。韩国对关系亲密的朋友的称呼, 常在对方名字后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称谓, 如“智贤妹妹”等;对男性则可以称“君”, 但往往要同姓名, 如“韩在锡君”。对不认识年长男性称“大叔”或“大伯”, 称女性为“大婶”或“大妈”。在中国, 正式场合称呼某人时, 可以对方的职务以姓相称, 如“李教授”、“王主任”等, 在非正式场合也需要先考虑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和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对同辈的朋友或同事等可以直呼其名, 关系亲密的也可省略姓只叫对方的名, 如“丽娜”“瑞雪”等, 或者在其姓前加“老”或“小”以示亲密, 如“小张”“老王”。
二、饮食之比较
韩国的主要饮食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忌油腻、喜清淡, 尤其偏爱凉辣食物。韩国一般都先将食物准备好之后再吃, 顺序按开胃菜到甜点, 主食为米饭, 副食一般都会有一份汤。韩国料理的方法多样, 炒、煎、酱菜、泡菜、汤、炖菜、烩菜等, 其中酱类、泡菜、酱等发酵的食物也很多。地形上, 由于韩国北部山岭众多, 以旱田为主, 多产杂谷;而沿西海岸地区的中、南部以种稻为主。因此, 韩国北部五谷饭是主食, 而南部大米饭或大麦饭是主食。韩国山区因难以购买到新鲜的肉类和鱼类, 因而常以腌鱼或干鱼、海草、山菜等作为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则常海鲜、蛤蜊等食物。韩国在南海和东海有较好的渔场, 常以海产品作为食材, 而在洛东江附近由于土壤肥沃, 因而盛产农产品, 主要吃海鲜。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饮食很讲究, 非常注重色、香、味、形俱佳的境界, 且与医疗保健密切的关联, 常按季节变化来选择食材、调味。在烹饪方面, 不仅要求厨师技艺精湛, 同时也讲究菜肴的美感, 保证色、香、味、形、器的协调;另外, 在对菜肴命名、品味、进餐节奏等方面, 我国也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其次, 我国地大物博, 饮食习惯在地域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每个地方因其气候或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味道有不同偏好, 如西南地区潮湿而人们爱吃辣, 以驱寒祛湿。
三、服饰的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充分体现了儒家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儒家美学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性而非而个性。中国传统服饰是平面的, 具有宽松的轮廓, 自由而轻松的直线造型, 充分体现了与宇宙自然合为一体的理念。在色彩运用上, 中国服饰偏爱红、绿、兰、黄等色, 在传统服装图案设计中也同样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 传统织造工艺通过刺绣、镶嵌、滚边等方法使传统服饰的美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辛亥革命后, 中国服饰文化趋于现代化, “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的服饰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旗袍是20世纪初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它结合中西方两种美学观念。当代中国服饰文化是传统与西方服饰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对而言更加多元, 具有更强包容性。
同样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韩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也是大东亚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服饰文化经过传播到达朝鲜民族, 既而进一步地繁衍、发展并融合其本民族特点, 最后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服饰文化。韩国传统服饰的结构形式较为朴素自然, 而且韩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更加平民化。韩服是韩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优雅而柔和、色彩装都很协调。经达美国、日本的殖民统治后, 韩国形成了其现代服饰文化, 但仍然保有韩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韩国当代服饰设计风格繁多, 设计艺术自由开放;韩国当代服饰可以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保有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 这十分难得。总的来说, 韩国当代服装不但保留了儒家美学意识, 而且受到日本和欧美服饰文化的渗透, 因而服饰文化更加独特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结语
同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两国在礼仪、饮食、服饰上有相同之处, 也有诸多的差异性。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 深层次, 多角度, 高品位的历史区域性文化。韩国美食也是勤劳智慧的韩国人民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礼义孝的文化信念根植其中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但礼仪与服饰方面, 中国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远不如韩国。韩国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他们重视自己的优秀文化的传承, 更加强调国民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相对而言, 中国相对缺乏这种意识, 有待提升。
摘要:本文将从中韩两国的礼仪、饮食以及服饰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分析其文化的相同之处以及其差异性。
关键词:礼仪,饮食,服饰,韩中文化,比较
参考文献
[1]索妮亚·维格达尔本·许升华.文化震撼之旅——韩国[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2]解苗苗.儒家文化在中国和韩国[J].安徽文学, 2009, (1) .
8.服饰礼仪的禁忌 篇八
关键词:和谐社会服饰礼仪
1 和谐社会与服饰礼仪制度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表征。服饰礼仪制度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规范人们着装行为,引导服饰审美、促进良好的道德风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序的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国度,其服饰礼仪也处于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走向和谐的过程。当前,服饰种类风格多种多样、服饰穿着禁忌越来越少、民族服饰文化得到展现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现象都在彰显这是一个服饰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服饰的繁荣和穿着的相对宽松并不意味着服饰穿着行为的放纵,人们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合理合时合情的着装,以及恰如其分的服饰礼仪展示,成为了良好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另外,我们必须看到传统的服饰礼仪并不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西方服饰礼仪也不能很好适应我们的国情,因此,建设符合当前国情的,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服饰礼仪制度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2 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基础
服饰礼仪作为规范人们着装的行为准则,古已有之。同时,服饰作为“身体的第二层皮肤”,是人们适应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必需,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之一。
2.1 服饰礼仪的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素来享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盛誉。唐代孔颖达在注释《左传》时曾经这样解释“华夏”一词:“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源远流长的礼仪制度,繁荣灿烂的冠服文化,是华夏民族的首要标志。
冠服礼仪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早在黄帝时期,史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等。其所谓“垂衣裳”,乃是建立一套衣冠服饰的礼仪,是服制礼仪制度的萌芽。这套制度规定了服装的质料、款式、颜色及穿着规矩等。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服饰作为规范人们着装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礼制社会的手段,在史书中都有丰富的表述,这在《礼记》、《周礼》、汉代的《三礼图》、《礼器制度》,以及从《史记》到《清史稿》等二十五史的《舆服志》……等中都可见到。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服饰的整体风貌一直相沿承袭着以“周礼”为基础的冠服制度体系。虽然在历代服饰的具体形制有着长短肥瘦,质色选择上的具体变化,但其基本的礼治形制模式却始终稳固不变。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礼节繁重的祭服,等级森严的朝服,品级昭彰的公服,以及亲疏分明的凶服都以体现现世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这一服饰体系的传承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的继承,一种以服饰来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的礼仪制度的延续。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进入到现代中国,服装不再是身份等级的标志,但生活中的婚礼服、丧服、工作服等等依然在规范着人们的衣着秩序,表达着应有的服饰礼仪。
2.2 服饰礼仪的社会学基础 服饰礼仪的社会学基础来源于服装的社會性。服装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人类如何用服装来满足自我表现的愿望。借鉴日本人荻村昭典著的《服装社会学概论》中的分析,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大众的、消费的社会,服装随着社会从未分化社会到大众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变而变化。这一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多样变化的服装观。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都市生活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区分开来。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个人作为生活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水准、社会关系、生活时间、生活空间等方面来考察个体的着装行为。生活水准的提高有助于服装消费和追求高品质的服装;社会关系要求人们以不同的着装面貌协调家庭、同事、朋友,甚至不同阶层的关系;生活时间则关注到个体大到一个人从生到死,小到一天中的晨昏更迭时服饰的选择;另外,生活空间则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休闲时的各类场所的服饰要求。尤其是当服饰反映习俗传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的时候,展现出极大的礼仪礼节性。礼仪礼节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及维护一定秩序的作用。如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所熟知的正式外交场合穿着西服或自己国家的服饰的礼仪,这在当今社会就有一定的着装约束力。
3 和谐社会进程中服饰礼仪制度建设构想
当今社会,服饰着装环境轻松,人们有相对丰富的服装产品可供自由的选择。随着时代变迁,受西方服饰体系影响的中国传统服饰趋于没落,西方的服饰礼仪得到更广泛的传播。21世纪的到来,世界上体现了更多和谐、包容、共生的声音,多元服饰文化的并存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和谐社会进程中,服饰礼仪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3.1 规范职业着装,尤其是行政、司法等执法行业制服的着装规定。当代社会是一个职业高度细分的社会,从军装到餐厅制服,几乎每一行业都可见到职业制服,职业制服成为人们工作状态的最好表达。对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的规范职业着装,重点要规范的就是行政、司法、军警等具有执法权力行业的职业着装。规范这类着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两大优势:
3.1.1 良好的着装形象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良好的着装形象关注的是职业制服中从头到脚的服饰与服饰配件的综合穿戴效果,突出整体美感,如军装、大法官制服等。在我国现行的军装展现了威武、庄严、俊朗的现代军人形象;而大法官的制服则在庄严宁静的氛围下体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良好的着装形象提升了人民对这类职业的景仰和尊重,有利于树立职业威信和尊严。
3.1.2 良好的着装秩序有利于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着装秩序体现在职业制服的穿着场合。此处的穿着场合,俗话讲就是“公干”的时候。目前在职业制服穿着场合方面执行较好的当属法庭上法官的制服,只在法庭上可见它的身影;但其他更为熟悉的公安、警察、税务、城管等制服在一些休闲私人场合,且非工作时间如商场、饭馆、歌厅等随意可见,这样就有损职业制服的威严感和严肃性,毕竟职业装不能成为日常服。职业制服的随意穿着导致着装秩序的无序和不规范,影响和削弱了服装强化下穿者所代行的职能管理权利威望,并在群众中形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
3.2 保护和弘扬传统服饰文化,引导建立包括旗袍、唐装、汉服等着装礼仪。对于我们传统的服饰文化,例如旗袍、中式衫褂等应该在穿着上加以引导。对于历代的服装,在一些宣扬传统文化的场合,如每年公祭黄帝陵大典、纪念孔子诞辰等重大礼仪场合时的传统着装可以加以规范和引导。平时,应该树立爱护传统、尊重传统的意识。当前经常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上看到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穿着汉服的报道,且不说行为本身,但见报道中五花八门的汉服式样就让观者纳闷不解,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这样的着装效果应是汉服的倡导者所不愿看到的。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归结于我们对于包括汉服在内的传统服饰的在当代的穿着礼仪规范的缺失。涉及到不同的服装穿着礼仪,实际上就对应有式样、场合、搭配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旗袍,它源于清初旗女袍服,定形于19世纪30年代,款式多样,袍身可长可短、袖型又有长袖、短袖和无袖之分,但袍长在脚踝左右的皆可视为礼服用旗袍,而日常旗袍袍长多在膝盖至小腿中部之之间,简单的式样变化就决定了不同的场合。又如汉服,式样如何应该有一规范的样本,平民百姓在此基础上变化,即使花样繁多已不改其精髓,这可以参看日本和服的现状。总之,对于不同种类的传统服饰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着装礼仪,引导服饰形象塑造和良好有序的着装秩序。
3.3 引导人们的着装行为,构建新时期的服饰礼仪 今日社会人们的着装,中式和西式交相辉映,流行时尚变化多端。构建新时期的服饰礼仪,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西式服饰的涌入、传统服饰习俗的过时等,都在昭示着如何兼收并蓄,继承、发扬和开创我们的服饰礼仪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如在常见的商务场合以西服为代表的西式服饰礼仪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是兼收并蓄的结果。但西装的滥用,唐装的一窝蜂等,又是不懂服饰礼仪的乱来,这类状况又需加以引导。又如旗袍,现在通常把它视为国服,但在重大国际外交活动中高层人士鲜有穿着,倒是在日常生活中服务生、导引员的身上经常可见。这样的着装现状严重影响了旗袍的国服地位,反倒给人以服务类人员着装的低档感,使之与大众的衣生活相去甚远。这只是旗袍一类服装的现状,类似的衣服品类等都因为没有良好穿着的场合、时机和规范的穿着礼仪而远离大众。针对如此种种的服饰着装现象,急需加以指导。在此建议国家应该设立相应的部门,对于当前各类着装礼仪加以归类、分化和引导,并制定出有效的着装制度,在全民中推广应用,以倡导新时期的服饰礼仪,用合体、合理、合礼的着装形象来展现和谐社会的服饰风采,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荻村昭典(日).服装社会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23/content_2732356.htm 新华网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资料
9.民族礼仪:鄂温克族的禁忌 篇九
鄂温克族产妇未满月前,忌外人带枪或钥匙进屋,以防产妇断奶。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蓄胡须;下午忌理发、刮脸,带孝者尤忌;忌说“死”,若老人死,要说“成佛了”;小孩死,要说“小活了”;搬家时,忌在曾死人的地点留下不洁之物,如指甲、头发、破布包、包脚布等;忌谩骂牲畜;忌抛撒奶类食品,若不慎撒落,应将所撒的奶少许于前额;忌宰杀或出卖未停奶的.母畜;禁止夫妻互换衣帽穿戴,否则以为狩猎将无所获;禁止女人摸男人的头,俗信男人头上有佛,摸男子头是对佛的亵渎。除此之外,该族还有诸多狩猎禁忌以及火神忌、入门忌等
不许背后说别人坏话。
不许抛撒奶类,如一时不慎撒掉,应把所撒的奶涂在前额少许。认为奶类是宝贵的东西,不能随便抛撒。
不吃牲畜的淋马腺和膝下骨髓。
父母在世,儿子不得留须。下午禁止理发刮脸;带孝的人更不得理发刮脸和参加娱乐。
不得宰杀或出卖未停奶的母畜。
产妇未满月前,不许带枪或钥匙的人进屋,以防产妇断奶;任何人不许带马鞭子进屋。
不能谩骂牲畜。
10.服饰礼仪的禁忌 篇十
有的国家流行向父亲送太阳花,寓意父亲像伟大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只有在父亲的关爱下,子女才得以茁壮成长。此太阳花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扶郎花(非洲菊)。
今年我国各地花店提倡向父亲送玫瑰,但不是送情人的红玫瑰,而是香槟色或黄玫瑰。也有推荐向父亲送黄色康乃馨,它象征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永不褪色的爱。
妈妈生日送什么花?
通常以大朵粉色的香石竹作为送给母亲的花。粉色是女性的颜色,香石竹的层层花瓣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送花时既可送单支,也可送数支组成的花束,或做成造型优美别致的插花。
1.康乃馨,这是母亲之花。
2.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3.黄色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
5.萱草,又称金针花、忘忧花等,是中国的母亲花。
爷爷奶奶生日送什么花?
长辈生日适合送康乃馨鲜花、太阳花.
老婆生日送什么花?
送老婆可赠百合花。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顺顺意意,长相厮守,也可以配搭玫瑰。夫妻可互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子两两相对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征。
送多少枝可以自己选择,如136寓意“lloveyou”,可用三种颜色花组合,其和为10,赞扬她十全十美。还有一些谐音数宇,如511音“我要你”,其和为7,谐音“妻”;118谐音“你要发”,19谐音“要久”,天长地久的意思,当然999也可以。
情人生日送什么花?
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
领导生日送什么花?
给领导送花一定要慎重,要先知晓领导的爱好和忌讳,一般情况建议送百合,百合的花朵大,花期长,做出来会比别的花显得大气,可以送一大束百合。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搭配红掌,鹤望兰,泰国兰等一些高档花,经常收到鲜花的领导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哦。也可以送桌面花篮或百合搭配康乃馨的花束。
朋友过生日送什么花?
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红掌、麒麟草、满天星,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
送花的禁忌
赠送花卉从形式、色彩及数量上有着很大的礼节性,如不注意,送出去花就表达不了美好愿望及良好的祝愿,甚至事得其反。因此,送花时应该懂得注意以下事项:
1.送花品位最高的是鲜花,其次为绢花,塑料花品位最低,所以不是特殊场合不要选择塑料花送人。
2.探望病人送花不要送盆栽的花,以免病人误会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燥情绪。
3.注意国度区域花卉表达的语意。
在国外,给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着他们不成熟。不要给年轻人送大朵大朵的鲜花。
(1)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诚悼念品;
(2)日本人讨厌莲花,认为莲花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给日本人的话,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
(3)在拉丁美洲,千万不能送菊花,人们将菊花看作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
(4)在巴西,绛紫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看望病人时,不要送那些有浓烈香气的花。
(5)墨古哥人和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
与德国、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异性朋友,不要送红玫瑰给他们,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使他们误会。
(6)德国人视郁金香为“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代表绝交。
(7)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belgium@等国,菊花象征着悲哀和痛苦,绝不能作为礼物相送。
(8)在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若送鲜花的话,记住一定要送单数,因双数被视为不吉祥。
(9)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
(10)罗马尼亚人什么颜色的花都喜欢,但一般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时则例外,如果您参加亲朋的生日酒会,将两枝鲜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欢迎的。
(11)百合花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眼中代表着死亡,绝不能送。
4.注意花的数量:
对数量的理解东、西方差异很大,比如中国讲究好事成双,举行活动往往选择双数,寓意吉祥,成双成对,所以喜庆的日子一般订在偶数日期,送花也要选择双数,在丧礼上则应送单数,以免“祸不单行”。而西方国家则认为奇数吉祥,所以送花一、三、五、七都可以,只有九不受欢迎,注意避开星期五即可。
在日本、韩国、中国认为4不吉利。日本还忌讳9,认为送给他们9枝花,是将其视为强盗。也不能送日本人带16瓣的菊花,因为这是日本皇室徽章的标记。
5.注意花的色彩:
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大吉大利。西方人喜欢白色,认为是纯洁美丽。在中国白色作为哀悼颜色。把红色花送给西方人,则有向对方倾诉爱意之嫌,所以西方人送花时,多以多种颜色的鲜花组成一束赠送,很少送清一色红或黄。
11.韩国的服饰礼仪知识 篇十一
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结婚等特别节日,平民也穿贵旗们穿的华丽颜色的韩服和装饰品,婚礼服由粉红上衣加深红色裙子组成,上面再加披肩,披肩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华丽的服装,这是参照了东方的阴阳五行色。
女子的“韩服”包括一件有两根长丝带的短袄,丝带系着一个蝴蝶结,另外还有长长的袖子和高腰长裙。白棉纱和由丝,稻草或橡胶制成的船形鞋是和韩袍配套而穿的。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脱俗之气的结合。
男子的基本服装由一件短袄、一条裤子和一件外套组成。短祆的袖口宽松,裤子也很肥大,并用带子将裤脚束在脚踝处。大褂和帽子更加衬托其服装美。
韩服还可掩饰体形上的瑕疵,使体形较矮的入看上去高一些,较瘦的人看上去则丰满一些,增添女性之美。
现在的韩国,传统民族服装和新式流行服装并存,老年男人多数穿民族服装,个别老人还头戴黑纱斗笠,身穿长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欢穿民族衣裙,也喜欢穿带勾的韩国妇女胶鞋。近年来,老年妇女所穿的民族服装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大多是带花的绸缎。青少年在平时穿各式各样的现代服装。
如今,大部分韩国人已经习惯穿洋装西服,但是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中秋节等节庆日,或在韩国按传统仪式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仍穿传统的民族婚礼服。
自古以来就一直被称为是东方礼仪之国之一的韩国,即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保留并继承着它优良的传统。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中,我们都可以轻易感受到韩国民众血液里流淌着的东方礼仪文化。
女性的百变不是罪!倒并不是说要鼓励大家一窝蜂地去整容整形,而是倡导大家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自然脱俗的美人。只要在生活中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让人眼前一亮。
化妆技术
在韩国国内强调并推行的是那些礼节呢?一直以来,韩国都致力于倡导尊敬长辈,关怀他人的礼仪文化。在商业文明中,给顾客创造最大限度的客户满意度文化在韩国可以说是处处都能看得到。另外,对于职场女性来说还有一点是绝对不能疏忽的,那就是“化妆”了。
韩国女性们在踏入社会之前,早在跨入大学校门时便通过一些化妆讲座课程开始了她们作为女性努力寻找自身特权的道路。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在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礼节的同时,也可以说是女性们在获得追求美的权利。化妆在韩国作为职场礼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久以来发展而成的适合东方人肤质的精湛的化妆技术,这些都可以在唯乐播的培训课程中寻得一臂之力。
禁忌
12.社交礼仪中的民俗禁忌 篇十二
不能送钟表
不能送钟,是因为钟是终的谐音,送人钟就等于盼着人“走”。而表也可以看作是钟的一类,也不能送。但是如果你想给某个人买一个好看的手表,你可以叫她(他)买下,再由你来付款。
不能送鞋
鞋是邪的谐音。故此,如果给人送鞋的话(不包括送给亲戚的情形),就是等于给人送去了邪气,有可能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知者不可为不知者无罪。
不能送伞
伞是散的谐音,因此,伞不能作为礼品送给人(不包括雨中送伞的情况),好朋友之间最好别将伞当做礼物相送。这意味着日后会离散。
不能送梨和李子
梨和李子是离的谐音,送人这两样水果意味着希望别人分离。
不能送蜡烛
蜡烛是祭奠亡人所用的,因此,不能作为礼物送人。(不包括突然停电,给别人送蜡烛的情况
不能送布娃娃
布娃娃属于小人,在一些人的眼中布娃娃会带来邪气,因此不能送人。(不包括给亲戚或闺蜜等的小朋友送娃娃的情况)
不能送人来历不明的石头
在某些人看来,石头也是会招来邪气的.东西,有些看似观赏石,但是可能会带有邪气。因此,将来历不明的石头送人就显得不吉利了。
送的礼物要符合接受礼物者的身份
例如,对方是杂工,若送一大套现代文具用品给他,他就有可能产生被讽刺的感觉;送大减价的东西给讲究品位的人,无疑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送的礼物要符合场合
13.握手礼仪禁忌知识 篇十三
1、正常人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注意力度大小和时间长短。如果双方都是身强力壮的人,可以用力大些;如果是久别相逢,或跟老年人握手,可以握久一些;跟女士或上级握手,要轻一些,时间要短一些。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躬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时应脱帽,切忌戴手套握手。
5、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6、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握手的举动都是不妥的,若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可婉谢握手,但必须解释并致歉。
7、握手时首先应注意伸手的次序。在和女士握手时,男士要等女士先伸手之后再握,如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则点头鞠躬致意即可,而不可主动去握住女士的手;在和长辈握手时,年轻者一般要等年长者先伸出手再握; 在和上级握手时,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再趋前握手。另外,接待来访客人时,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以示欢迎;送别客人时,主人不能主动握手,否则有逐客之嫌,这时客人要先伸手,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并让主人留步。
8、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这是约定俗成的礼貌。在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印尼等,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卫生间的。如果是双手握手,应等双方右手握住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这也是经常用的握手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9、在握手的同时要注视对方,态度真挚亲切,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时间一般为2至5秒。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出热情。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握手礼仪有哪些忌讳
1首先和女士握手时,如果女士不主动和你握手的话,你最好还是不要先把手伸出来,因为既然女士不先伸手,那说明她和你也不熟没有好感或者是她认为没有必要,而你在那里先伸出手或许会让她对你反感;还有就是同女士握手最好沾之即松,如果你在哪里握着不松手会被认为是占便宜的。
2还有就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时的握手,也是一定要等长辈或者是上级先主动伸手要和你握手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握手,在握手的时候最好能够微微躬身以示对他的尊重,同时握手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秒。
3握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右手和别人握手,特别是和外国人握手的时候尤为需要注意这个,因为外国人都认为左手不吉利,而你用左手和他握的话,会被看成是对他的侮辱或挑衅,因此应该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4还有就是和别人握手的力度问题,以不将对方的手握疼为前提,然后你可以稍稍用力以示你见到他的激动和高兴,如果你和他很熟的话,可以适当的将握手的时间延长一下。
与人握手的注意事项
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在和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14.英国的习俗礼仪与禁忌介绍 篇十四
英国在欧美国家中被视为是严肃而又有绅士风度的国家,其交 往中的繁文缛节较多。英国因有世袭头衔,如爵士、公爵、子爵等,所 以英国人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荣誉头衔。若对他们称呼不当,会令英国人相当尴尬和不快。所以不知如何称呼他们时,可看别人如何 做,再如法炮制。在英国着西装时不要打带条色的领带,因其与英国 各学校的制服领带相似。
英国人一下班就不谈公事,尤其讨厌吃饭时还讨论工作。同时 与英国人谈话,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及皇室小道消息,最安全的话题 是动物和天气。英国人谈话时彼此之间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太近了会使他们感觉不舒服。
【服饰礼仪的禁忌】推荐阅读:
男士面试的服饰礼仪07-04
服饰礼仪的重要性有哪些08-07
公共活动礼仪的禁忌09-24
在职场上的禁忌礼仪11-03
餐桌礼仪中的禁忌06-15
礼仪禁忌12-08
送花礼仪常识 送花礼仪习俗和禁忌06-24
商务礼仪送花禁忌06-19
精选餐桌礼仪五大禁忌12-14
谈谈服饰的变化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