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词的概念与要求

2024-07-31

答谢词的概念与要求(精选4篇)

1.答谢词的概念与要求 篇一

亲爱的客人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的心情,在这里迎接***红十字会给我们县师生捐赠救灾粮的亲人。

今年7月以来,我国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灾。7、8、9三个月,炎阳连天,滴雨不下,池塘干涸,溪河断流,田地龟裂,禾苗枯死,真是赤地千里!虽经我们奋力抗灾,但自然灾害的肆虐,使10多万人饮水困难,30多万亩田颗粒无收。我们县的中小学生,就有1万多名因受灾辍学,还有几万名同学、教师、亲属的接济度日。然而,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兄弟县市的乡亲没有忘记我们,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视察灾情,组织救援,市县国家干部职工争相解囊,捐粮捐钱。今天,我们又接到了你们无私捐助的大批救灾粮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只有在今天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办到!

谢谢你们,远方的亲人!我们全县中小学生、全县人民,一定从你们的援助中吸取力量,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努力学习,奋勇登攀,以崭新的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关怀,报答你们的深情厚谊!

2.比较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篇二

摘要:词的兼类现象与词的活用现象是两种不同但相似的现象。汉语里,词的兼类是指具有两类或多类词的一般语法特征的词,而词的活用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而进行的临时借用,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兼类

活用

词类

词类是以词为对象,依据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划分出来的类别。此类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具体的某个词应该归入哪个词类,要看它具有哪个词类的语法特征。比如名词的一般语法特征是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能受名量短语,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主要充当谓语或谓语中的中心语,能受副词修饰,前面不能受名量短语修饰;动词往往能带“着、了、过”或宾语;形容词还常常充当定语,但不能带宾语。

“科学”可以是形容词,“报告”可以是名词。例如:(1)人们需要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2)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作了深刻的会议报告。在第一个例句中,“科学”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短语“生活方式”,与名词“科学”有某种联系。在第二个例句中,“作报告”中的“报告”是名词,是动词“作”的宾语。但同时,这两个词还有另一种常用的词类。“科学”可以是名词,“报告”可以是动词。例如,(3)科学是需要我们去慢慢探索发现的。(4)她已经向上级报告了最近的工作情况。在第三个例句中,“科学”是名词作中心语,不能受副词修饰,而在第一个例句中,“科学”是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成为“很科学”。“科学”的名词和形容词之间是具有某种联系的,两个词类的意思是相近的,名词“科学”指的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形容词“科学”则是合乎科学的意思。在第四个例句中,“报告”是动词作谓语,后面接宾语名词“情况”,后面还接了“了”,而第二个例句中的“报告”不能作谓语,也不能带“着,了,过”,是一个名词。动词“报告”指的是动作,把事情或情况正式告诉群众或上级,名词“报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有些词经常具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兼类。兼类词有以下四个要求:第一,必须是同一个词;第二,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类的语法特征;第三,同一个词表现出来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第四,其基本意义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如果两个词形式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没有联系或已失去联系,这就属于同形词了。常见的兼类词有:

兼名、形的有:理想、标准、经济、民主、困难、矛盾 兼动、名的有:病、建议、决定、领导、参谋、计划、通知 兼形、动的有:破、忙、明确、端正、丰富、密切、繁荣 兼形、动、名的有:麻烦、方便、便宜 但是,并不是说某个词用作此类词,又用作彼类词就是词的兼类,还有可能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活用呢?有些词本来是甲类词,临时借用为乙类词。词的活用的特点是:第一,词的活用是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词的语法功能发生改变;第二,这种改变是临时的,不是固定的;第三活用往往有修饰性质;第四,词的活用是某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语言现象。例如:(5)我平时都喝葡萄酒,如果今天大伙儿都喝二锅头的话,我也只好二锅头一下了。(6)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这两个例句都是词类活用。第五个例句中,第二个“二锅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的是喝二锅头的意思,在这里,“二锅头”只是暂时借用了一下动词的用法。第六个例句中,“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再是军队、士兵的意思,而是进军的意思,动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军”用作动词的用法已经不再常见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词的活用与词的兼类之间的区别:首先,可以从词类的出现频率来区别。若是经常,则是兼类,若是临时,则是活用。其次,看该词的语法功能是否为辞书所收录。一般来说,因为词类活用的词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是临时的,因此并不被辞书收录,而兼类词的语法功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高,一般为辞书收录。再次,看该词是否具有派生功能。兼类词所具有的的所有义项都是固定的、长期的,相较于词的活用的临时义项更具有派生功能。

3.柳永与李清照词的异同 篇三

大家知道柳永与李清照词有什么异同之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在两宋词坛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两派因诗词风格的不同,受到不同人的推崇。婉约词由于内容的多样性以及风格的清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婉约词大多写愁情别绪、悲欢离合、个人不幸遭遇,诗词风格讲究韵律,辞藻华丽,风格清婉。柳永与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特点。因其二人所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不论从诗词的思想内容上,还是从诗词的创作方法上、词的意境上来说,他们都各有特色。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的相同之处

柳永与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们都共同致力于婉约词的创作,并把婉约词推上了宋词的高峰。柳永和李清照之所以都同属婉约词派,是因为他们的词都具备了婉约词的共同特点。

在题材内容方面,婉约词大都以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柳永和李清照写的词更是如此。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就很典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非常形象地为大家展现了与恋人分离时的离情别绪。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用萧瑟凄冷的秋景烘托离别时的氛围,开篇就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接着词人开始叙说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场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如此舍不得离开对方,但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不得不令人唏嘘。下片着重写词人与恋人离别后的凄楚境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离别最令人感伤,更何况是词人这种多情之人,对于离别更是无法释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即使酒醒了,仍是无尽的感伤。“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恋人离开后该如何度过这么长久的孤独生活?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末句使用反问句,更是把这种感情推向了高潮。《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这个主题展开,感情真挚,让多少离别之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表达方式方面,婉约词侧重含蓄,表达感情很婉转。李清照的《醉花阴》把这种含蓄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表达的是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但是全词没有直接述说作者是如何思念丈夫,而是通过词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大家展现这种相思之苦。“瑞脑消金兽”,白天,她会时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从中可以看到词人多么希望时间能快点过去,她的丈夫能尽早回家,可以看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心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晚上,由于思君心切,更是连觉都睡不着,身体感到凉,但更主要的还是心里凉。词人的这种相思之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丈夫赵明诚的苦苦思念,可以看到词人表达感情时的含蓄。在意境方面,婉约词崇尚美的境界,重视韵律,回味起来特别柔美。不论是柳永的《雨霖铃》、《凤栖梧》,还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都为大家呈现出一种特别美的境界,虽然在感情表达上有的在抒发离愁,有的在表达思愁,但是词人都在力求展现一种特别柔美的氛围,让人体会到无尽的美好。

二、柳永与李清照词的不同之处

柳永与李清照虽都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不论是在词的内容上、表达方式上还是在词的意境上,都有相同之处,但是两人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诗词风格,在思想内容上、艺术表现手法上、词的境界上都呈现出不同词风。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

柳永的词充满了离情别绪,主要体现对歌妓的恋情以及对仕途功名的执著追求。李清照的词有前后期之分,前期主要体现的是少女的闺中闲愁,后期主要展现的是国破家亡的孤苦、漂泊之情。柳永和李清照在诗词的思想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柳永生活的年代,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柳永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是不得志,所以他总是流连于秦楼楚馆、花街柳巷,写的很多诗词是男女之间的恋情,或是表达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心情。《鹤冲天》就是柳永在追求功名不成功时,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柳永对于科举落第这件事情的不满与无奈。本想考取功名去施展满腔的抱负,但奈何理想落空,怎么办?青春不能辜负,只能把这美好的时光寄托在“烟花巷陌”,去过一种无拘无束的放荡生活。柳永的《望海潮》、《木兰花》等词,也都是在诉说自己失意的痛苦,可想而知,科举落第这件事情对柳永来说,打击非常大,以至于他一生都留恋于秦楼楚馆,消磨自己的美好时光。而李清照不管是生活经历也好,还是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好,与柳永有很大的不同。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早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各种感情,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如《一剪梅》词,大胆、直率,毫无顾忌。而后期因为生活经历的突变,她过上了孤苦、漂泊的生活,词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对亡夫的思念以及对家国破碎的愁思,很有感染力。而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词就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作者用一系列的景物抒发自己连绵不绝的愁思。不论是萧瑟的秋风、归乡的大雁,还是满地堆积的黄花、连绵不断的秋雨,这种种的景象,让人可以深刻体会到词人的满腹愁情。但即使是这样,词人也无法把自己的愁思排遣干净,词尾处“怎一个愁字了得”让人更直接地体会到词人的无限愁绪。柳永和李清照二人的诗词在思想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抒发感情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而且非常细腻。这也是婉约派词人在创作时的共同特点。

(二)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

柳永的词在陈述所叙事情时,善于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李清照的词则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抒发感情时以直抒胸臆为主。柳永早年过着特别放浪不羁的生活,所以他能接触都市的下层人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因他经常接触下层人民,所以他的词大都在写秦楼楚馆生活,卿卿我我的难分难舍场面,以及宦游漂泊的厌倦困苦心情,而且通过景物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雨霖铃》词,是其代表作。这首词主要展现的是送别时的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二句展现的是离别时的冷落情景,将离别的伤怀融入此景,更令人深刻体会这份愁情。

而李清照抒发感情的方式有别于柳永。在李清照的诗词当中,抒发感情特别痛快、直率,一泻千里,毫无扭捏之态。尤其是她早期的诗词,更能体现这种抒情方式。《点绛唇》就是如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银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刚下秋千,满身香汗的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时的种种表现,突出了天真、勇敢的少女形象,从侧面反映出词人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感情。柳词和李词在表现手法上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词都特别平实,但是在表达感情方面非常浓厚,还有就是他们的词大都选取生活的细节来表达个人情感,在塑造人物方面特别有血有肉,让人深切感受到人物传达出来的感情。

(三)从词的境界上看

柳永的词词境特别开阔,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而是涵盖了很多方面。李清照的词词境相对较小,内容大多抒发自己的“愁”。柳永的词在书写男女恋情、都市繁华之外,还有对功名的执著追求以及后期对官场的厌恶,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由于柳永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抒写的词作大都在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境况,却不世俗,他在提倡词作要通俗易懂,晓白如话的前提下而又不失高雅,所以读柳永的词,让人可以品味到不同的诗词感受。

4.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篇四

摘 要:欧阳修与晏殊词在艺术渊源和创作倾向上虽有一致之处,但更存在着明显差异:(1)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2)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3)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晏词是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代表,欧词则雅俗共赏,更具有全民性和亲和力,更能体现词的通俗文学特征。

关键词:欧阳修;晏殊;词;差异

北宋前期词坛,士大夫词人中以晏殊、欧阳修成就最大,他们的词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人又都是江西人,故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把他们称为词家中的“西江(江西)一派”,他说:“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1]3585现代学者刘扬忠先生更把晏、欧看作与柳永通俗词派相对立的台阁雅词派的代表,并把晏、欧为代表的台阁雅词派命名为“北宋江西词派”,又具体分析了该派词人基本一致的词学渊源和创作倾向:“这个词派以南唐词派为主要艺术渊源,以小令为主要抒情工具,以雅洁婉美为主导风格,与同时期的柳永形成对立的两股势力。”[2]187刘先生从划分词派的角度侧重分析晏、欧词的相同点,颇有见地。而晏、欧作为同一词派的两大代表,其词作有其基本一致的创作倾向,又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本文侧重探讨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在辨析比较中把握二人词作的特色,从而较全面、深入地认识晏、欧词。晏、欧词虽然仍有不少合乐应歌、代女性立言之作,但已有部分词作抒发自己的志趣、身世遭际和对生活的感悟。即使那些应歌之作,也渗透进了词人的学识、修养和审美趣味,形成了他们各自的词作特色,晏、欧词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一、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

(一)富贵气象与民俗风情。

晏殊作为仕途得意的高官显宦,不仅政治、经济地位优越,而且学养深厚,情趣高雅,喜爱宾客,爱好文学,颇具文采风流。他的不少词作描写侯门相府宏阔高雅的楼台园林、花鸟风月和士大夫的歌酒雅集,烘托词人雍容闲雅、高贵脱俗的气度,展现上流社会富贵安乐而又风流儒雅的生活图景。描写富贵安乐生活,亦有高雅与庸俗之别。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晏殊是有高度士大夫文化修养的台阁重臣,鄙薄炫金露玉的“暴发户”作派,而以楼台园林、风月花鸟的“画意”与文人士大夫歌酒风流的“诗情”相融合,富贵而儒雅,风流而蕴藉。因而叶嘉莹说他“写富贵而不鄙俗”[3]131。宋人杨湜《古今词话》就记载了晏殊在相府私第与“两禁”官员歌酒雅集的情景:庆历癸未(按即庆历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立春,甲申元日,丞相晏元献公会两禁于私第。丞相席上收稿日期:2007-10-20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花草粹编》点校(0638)作者简介:杨有山(1958-),男,河南南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自作《木兰花》以侑觞曰:“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析海棠红粉面。无情欲去云间雁,有意飞来梁上燕。无情有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于是座客皆和,亦不敢改首句“东风昨夜”四字。今得三阕,皆失姓名。其一曰:“东风昨夜吹春昼,陡觉去年梅蕊旧。谁人能解把长绳,系得乌飞并兔走。清香潋滟杯中酒,新眼苗条江上柳。尊前莫惜玉颜酡,且喜一年年入手。„„”叶梦得《避暑录话》、《石林诗话》中也记载了晏殊与士大夫文人酒席“呈艺”、歌酒雅集的事例,可见这已成为宰辅晏殊常有的生活内容。晏殊词中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深院华屋、风月花鸟、酒宴歌舞衬托主人的文采风流,显得雍容而典雅。和晏词相比,欧词则多注目平民的生活情景、自然景物、风俗习尚,描写出一幅幅市井社会的风景画、风俗画,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十二首《渔家傲》采用连章体的组词形式分写十二个月的自然景物和风俗习尚,各具特色。如写正月:“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 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正月是一年之首,冬去春回,一元复始,是孕育生机和希望的时节,人们对正月寄寓了种种美好祈盼。词中描写出正月春风和煦、绿柳吐翠、鱼戏绿池、花气萌动的早春景色,又描写了人们剪彩花迎春、看柳意盼春、尊老爱幼贺春和试灯闹元宵等各种风俗习尚,透露出人们热爱春天、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愿。第五首描写吃粽子、饮昌蒲美酒的风俗,第七首写姑娘们盛设瓜果清酒,向织女“祈巧”的风俗,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用《渔家傲》写的六首采莲曲,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采莲图。在碧水蓝天、绿叶红荷的映衬下,采莲姑娘或采莲欢歌,或荡舟饮酒,或憧憬着纯真的爱情,使青春的美与自然的美交相辉映,风格清新明丽,美不胜收。

(二)晏、欧恋情词的差异。

晏殊和欧阳修或为“应歌”、代女子立言,或自抒婚恋感受,都写有数量不少的恋情词。但二人的恋情词却有明显的差异。晏殊恋情词中的男女主人公多贵族阶层人物,感情委婉缠绵,含蓄蕴藉,不失“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对人物的描写往往是略貌取神,人物形象显得概括而朦胧。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中描写的“高楼”、“朱户”、“罗幕”点缀“槛菊”、幽兰的庭院,烘托出富贵高雅的环境,显示出主人公的贵族身份,并以此为衬托,上片写主人公触景伤怀、形单影只的“离恨”,下片写其欲登高望远而不见其人,欲寄书信而不知其处的“别愁”。而对主人公的形貌特征、衣饰装扮未置一词。作者不直接吐露相思之苦,而是将主观情感融进客观景物,借助于秋天清晓和夜晚自然景物的描绘,曲折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与情人离别后蟠结于胸、挥之不去的愁苦和哀怨,创造出深远含蓄的抒情意境。正如刘扬忠先生所说:“抒情主人公那绵绵的思绪、细腻的感受、脉脉的温情和低回往复的矛盾心态,其实无一不是富于高度儒家文化教养的作者本人的贵族士大夫主体意识的表现。„„既符合所谓‘风人之旨’,也不违背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德规范。”[2]195他写恋情相思的名作,如《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清平乐》(红笺小字)、《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等都写得清雅含蓄。欧阳修的恋情词则多描写平民男女的婚恋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平民男女情窦初开、初恋、欢会、夫妻恩爱、离别相思等婚恋生活的多彩画卷,充满着爱的温馨、情的纯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人物的描写亦是形神兼备,人物感情较热烈大胆、自然率真,人物形象比晏词要鲜明生动。像《阮郎归》:南园春早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一位踏青赏春的少女被大好春光唤醒了春情,那骑马远去的英俊少年,更让她一往情深而芳心难宁。《渔家傲》(荷叶田田)则写一个采莲女对爱情的渴望:“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长厮类,年年苦在中心里。”采莲女由“合欢枝上香房翠”触发了对爱情幸福的憧憬,又由莲子的“心苦”,暗示了自己无爱的寂寞。萌生春情之后,就到了恋爱阶段。他的《南乡子》(好个人人)就是当时青年男女恋爱的写真: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袜重来,半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相偎,一向娇痴不下怀。少女初恋,生怕人知,故“忙走怕人猜”。但炽热的爱使她终于投入恋人的怀抱,享受爱情的甜蜜。·132·经过长期了解,真诚相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他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就是描写夫妻美满幸福的新婚生活: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位新嫁娘以“入时”的梳妆、呢喃的爱语,表达她对丈夫的满腔柔情,更以学写“双鸳鸯字”表达新娘对“百年好合”的幸福婚姻的向往。既描写了新娘的神情话语,又刻画了新娘的心理、动作,把一位娇柔多情、聪慧机灵的新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婚姻生活既有花好月圆的幸福甜蜜,又有离别的孤独相思。他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玉楼春》(别后不知),就是写夫妻离别后的相思牵挂、离愁别恨。尤其是“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二句,描写女主人独对如豆青灯,听着黑夜风吹修竹的秋声秋韵,品味着孤独凄凉的离愁别恨。千愁万恨幻化成风吹修竹的“万叶千声”。用风敲秋竹的声音衬托浓重的离愁别恨,情致缠绵,颇富凄迷幽怨的韵味。

(三)晏、欧人生感怀词不同。

晏殊和欧阳修都在词中表现对社会人生、自身遭遇的感受,这类词可称之为人生感怀词。二人的人生感怀词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晏殊的人生感怀词多表现惜时伤春、人生苦短的生命意识,而在对生命的忧思中,又以理性精神化解痛苦,情中有思,颇富辩证思维,具有理趣之美。如“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玉楼春》)。“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玉楼春》)。词人由莺燕归去、花草零落敏锐地感受到青春易逝、生命短暂,不禁发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般的生命如流水的慨叹。他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人生苦短,又要与亲人离别,备感惆怅。唯以酒宴歌舞化解愁苦。别后关山阻隔,登高怀念远人,不过徒增伤感而已。风雨送春,更使人伤别又伤迟暮。人生有限的忧思与爱情的缺失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在感情浓烈时,词人以理性化解过分的忧愁,与其徒作无谓的烦恼,倒不如珍重自己,善待眼前亲人,使自己感情有所寄托,心理得到平衡。这就是叶嘉莹所说的晏词“情中有思的特色”[3]124。他的另一首《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虽有花落春去、青春易逝的无奈与伤感,又有“燕归”春回的新生与希望。而出句的无情、衰亡,与对句的新生、有情,情景相对,虚实相生,颇富辩证思维,能引发人多种美感联想。如让人感悟到时序周流而人生短暂;启示人振奋精神,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青春的永恒;或让人感悟到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给人多种哲理启迪。欧阳修的人生感怀词则多抒发人生坎坷、宦海浮沉的痛苦人生体验,比晏词的人生感怀词要具体、深沉一些。如《临江山》: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 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据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记载:“欧阳公顷谪滁州,一同年将赴阆倅,因访之,即席为一曲歌以送。其飘逸清远,皆李白之品流也。”词人用对比手法,抒发了自己理想落空,“空负曲江花”的喟叹,表达了遭谤被贬、“薄宦老天涯”的凄凉心情。又如《圣无忧》“世路**险,十年一别须臾”,《浣溪沙》“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等,都表达了“世路”**险恶、宦海沉浮无凭的人生体验。

二、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

刘熙载《艺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4]107二人在歌词创作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接受了冯词不同方面的影响。晏殊吸取了冯词中俊逸洒脱的士大夫气度,表达的感情温柔敦厚,委婉含蓄,淡淡的忧伤中透出超脱的气度,格调雍容舒缓,语言精美雅致。在富贵恢弘的气象中寓含深远之思,形成闲雅俊逸的艺术风格。而欧词则吸收了冯词的感伤基调和柔婉词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受融入词中,又善于用曲折深沉的艺术手法来揭示人物深婉细腻的情感,一往情深,而不以理节情。语言清丽自然,语浅情深。这就构成欧词深婉沉挚的主导风格。如《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叫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在千回百转中把离愁别绪表现得缠绵悱恻、哀婉深沉。其《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评论说:“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133·杨有山: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1]608这些词都体现出深婉沉挚的风格特点。

三、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

上一篇:七一讲话整理下一篇:有关宁静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