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边上闻笳三首(其一)》

2024-10-04

边塞诗——《边上闻笳三首(其一)》(共3篇)(共3篇)

1.边塞诗——《边上闻笳三首(其一)》 篇一

秋雨叹三首(其一)①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答: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答: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1分)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颈联和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答: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

2.边塞诗——《边上闻笳三首(其一)》 篇二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赏析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创作背景

3.边塞诗——《边上闻笳三首(其一)》 篇三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3、培养学生简单赏析诗歌作品的能力,学会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2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征上来看,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自我意识变强,叛逆、凭感情行事,如果课堂内容比较枯燥,难免会厌烦、走神。因此,我们不妨选择一个比较新奇的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诗境,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诗歌意蕴,从而把握全诗意境。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诗歌中出现的重点字词读音、释义及用法;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爱看电视吧?(生:“爱!”)

师:现在各大电视台上都在热播《宫锁心玉》这部电视剧,大家有没有看过?(生:“看过!”)师:嗯,这部电视剧很好看,它讲述了现代女孩洛晴川,因意外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而在清朝的林林总总使晴川懂得了很多道理,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并学会宽容别人,看淡得失。而她也在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找到了真爱,与之共度一生。羡慕吧?(生:“……”)其实我明白,大家更羡慕的是“穿越”,多刺激的事儿呀!那好,今天呢,我们也不妨 “穿越”一下,时间——唐朝,地点——西北边塞军营,天气——大雪,人物——你们是主角,任务——送别友人。在“穿越”之前呢,我们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72页,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诗歌,对诗中描写的环境以及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

(板书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活动2【讲授】作者情况简介

岑参(cen shen)(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活动3【活动】初步感知 ㈠解决障碍,感知场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的过程中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并尝试体会诗歌大意。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找出自己读错的字词,注上音。

3、范读完后,教师就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进行强调说明,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注出来。(多媒体展示)

岑参(cén shēn)散(sàn)入 狐裘(qiú)羌(qiāng)笛 瀚(hàn)海 阑(lán)干 锦衾薄(qīn báo)掣(chè)冷难着(zhuó)

4、教师就诗歌的大意及感情基调等做简单提示,然后分别请学生朗读诗歌,对比感知诗歌意境。做出综合评价。㈡理解大意,把握场景:

1、学生齐读全诗,试读出豪放感。

2、解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歌咏白雪;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板书)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诗歌中哪些诗句重写白雪的,哪些诗句重写送别。教师做综合评价。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整首诗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说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场景。

5、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中所表现出的依依惜别之情。尝试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感情。第二学时 1本节主要任务 继续引导学生以“穿越”的方式带入诗歌情境,加深理解。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突出重点,切入场景:

1、“穿越”伊始,感受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⑴初入场景,迎面而来的便是这等人间美景,此时的心境会是怎么样的? 提示:豁达、乐观。

⑵树上是不是真开满了梨花?这两句诗在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提示:①不是。②比喻的修辞手法。③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⑶这两句诗与前两句诗有无关联?如果有,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①有。②前两句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除了直接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以外,还表现了诗人对于八月飞雪的惊讶,而在后两句,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这种惊讶又转变成了对塞外雪景雄奇明丽的赞美。“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2、身临其境,感受苦寒:“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⑴通过这四句诗,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的视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①寒冷。②由营帐外到营帐内。

⑵“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怎么理解? 提示:①互文。②二句中将军与都护都是泛指,互文见义。

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诗人此时的感受?诗句中所表现出的对于这种奇寒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

提示:①寒冷;好奇。②好奇;乐观;赞叹。⑷这四句诗是写雪么?

提示:是,侧面来表现变扫雪天的苦寒。

3、由内及外,品味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⑴从“瀚海”到“愁云”,诗句中表现出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提示:①视野开阔,辽远苍茫。②第一,通过广阔的空间极力表达心中的愁绪;第二,由景 及情,承上启下。

⑵诗句中的“百丈”、“万里”是否实写?“惨”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①不是,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②好。“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4、雪中送别,体悟深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⑴“中军”指的是什么?“归客”的“归”怎么理解?诗中为什么将“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并列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①“中军”指主帅大帐。②归,并非回来,而是回去。①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②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

⑵“纷纷暮雪下辕门”,这个“暮”字体现出了什么?“风掣红旗冻不翻”,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一种场景?是否也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

提示:①暮,即傍晚,根据前面的诗句,可以看出主人客人已经喝了整整一天的酒。从时间上点出了期中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天寒地冻,漫漫长雪,军营的旗子都已被冻住,大风呼啸,却扯不动这旗子。③首先,表现了诗人因恶劣的天气状况而对友人归去路途的担忧;其次,也通过对红旗的描写凸显出了诗人戍守边疆、建功立业的决心。

⑶“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两句诗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整个送别过程是怎么样的?

提示:①轮台东门外送别,出去时,大雪已经盖满了天山路,同时也再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回京路途的关切与担忧。②从中军帐内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一系列场景的切换,诗人心中的离愁也渐渐变得更浓了。

5、切入重点,升华别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山回路转不见君”是怎样一种场景?细细体会。

提示:山回路转,友人一行已消失在雪地里,送者却还站在雪地里,深情地看着友人离去时山的转角。尝试结合自身与朋友送别的心绪来理解。

⑵这两句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最后一句里的“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①留白。②“空”,总表面上看是写已不见友人的身影,实际上表现了送者此时的心境,将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放大到了极点。一个“空”字,意味悠长,惆怅之情溢满胸怀。活动2【讲授】场景总结

诗歌中所构建的整个场景,以白雪为背景,以送别为主线,以离愁为感情基调,情景交融,表现送别的无限怅然之情。活动3【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生字词。能够结合老师提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诗意。

2、搜集品评咏雪名句。

3、背诵并尝试默写整首诗歌。活动4【活动】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上一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500字军训个人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