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2024-08-14

中医就业前景分析(精选14篇)

1.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一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XX)03-123-001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传承[1]。因此,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开展中医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XX年11月下旬,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91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140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分别为49人、98人、44人。

1.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考试相关的态度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状况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就业压力的不同影响因素。

2.结果

如表1所示,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调查结果中,中医药专业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社会就业歧视的影响,她们更易认为女生在就业时较之男生存在弱势,从而导致她们感受到自身的就业压力较大。

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有学者研究认为: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农村与城镇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较之城镇家庭往往会有着更低的经济条件,同时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感及各方面的差异会使一些农村学生自卑心理更强,因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都会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大[2]。

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是十分了解,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还很茫然,这有可能是他们就业压力高于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原因。月平均花费越低的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关联。月平均花费越低,意味着其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就会存在寻找一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的就业压力较大。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面向整个社会生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参考文献:

[1]莫莉丽.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探究—以广西中医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

[2]普照民.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3]赵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二

中医院校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包括学科专业结构失衡、专业设置的趋同性、课程设置的拿来主义、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另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这个客观原因。在此两个主要原因中, 我们很难改变社会大环境这个客观原因, 只能尽力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对于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 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学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就业取向等无疑在就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而这些又与大学本科的学科专业设置紧密相关[1]。因此, 在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中, 归根到底是专业设置问题。

在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问题上有两种基本看法。一种看法认为, 学科专业设置应该增强职业针对性, 并与就业紧密相关。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因为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够专业对口, 这样才能很快适应所在岗位的工作;毕业生也希望能够学有所用, 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 学科专业设置应该拓宽口径, 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高等学校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因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专业设置如果过分强调职业针对性, 可能导致专业口径过窄, 而这会引起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只有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才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2]。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合理性, 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两种看法从根本上都是以就业为出发点, 不管是增强职业针对性还是增强专业的适应性, 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 因此弄清楚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 找出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所在, 可以为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改革提供依据。

1.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的调查

为了对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做出科学的判断, 我们于2008年12月~2009年7月期间对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的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及往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865份, 回收有效问卷672份, 有效率为77.7%, 该调查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方式。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男生282份, 占42%, 女生390份, 占58%。

1.1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1) 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是否应该相关的主观看法调查

对“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是否应该相关”的主观看法调查结果见图1、表1、图2。

从图1可以看出, 72.6%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否应该与所从事工作相关”这一点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另有8.65%的毕业生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 持中间态度的人数约占19%。从表1、图2可以看出,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否应该与所从事工作相关”这一点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比例最高, 占82.9%, 而市场营销专业的比例最小, 但也超过了半数, 占53.6%。从而可以得出, 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主观上都是认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应该是很相关的。

(2) 所学专业与实际所从事工作的相关程度调查

对所学专业与实际所从事工作的相关程度调查结果见图3、表2、图4。

从图3可以看出, 目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所从事工作相关程度高和很高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4.8%, 不相关和较低的占9.3%, 一般的占35.9%。从表2、图4的直观分析和统计分析发现, 不同专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程度上差异显著 (x2=104.054, P=0.000) , 具体来说, 市场营销专业与实际所从事工作相关程度最高, 而中医学专业相关程度最低。

(3) 主观看法与实际情况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 那些认为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相关很重要的人, 他们在实际中确实也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程度很高的工作 (见表3) , 反之亦然。这一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十分显著 (x2=112.980, P=0.000) , 同时, 所学专业和所从事工作应该相关 (主观) 与实际相关呈线性相关性 (线性x2=43.511, p=0.000, 等级相关系数=0.159, p=0.000) 。

综上, 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际中, 所从事工作应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不断被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强化, 因为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希望接受专业对口的学生, 以便他们能够较快承担起实际工作。但由于某些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很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并不相关。

1.2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适用程度调查分析

对毕业生“所从事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用到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见图5、表4、图6。

从图5可以看出, 完全适用和大部分适用占22.5%, 而小部分适用和完全不适用的占46.5%, 部分适用占31%, 说明大部分人在工作中只能用到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在大学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

从表4、图6的直观分析和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 不同的专业存在显著的差异 (x2=546.012, P=0.000) , 其中市场营销专业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在所从事工作中能够完全或大部分适用的比例最高, 而中药学专业的比例最低, 仅12.9%。

1.3工作中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环节

对“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适合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的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见图7、表5、图8。

从图7可以看出, 专业实践课受到毕业生的重视, 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适合在专业实践课中培养, 其次是专业实习。

从表5、图8可以看出, 不同的专业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中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适合在专业实习中培养, 而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更适合在专业实践课中培养。

1.4制约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

对“制约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问题的调查结果见图9、表6、图10。

从图9可以看出, 制约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 占63.5%, 其次是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占30.1%。

从表6、图10的直观分析和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 在“制约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这个问题上, 不同的专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x2=199.295, P=0.000) , 其中制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而制约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

2调查结果

1、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毕业生的观念里, 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相关这一点十分重要, 而且实际上大部分毕业生也确实从事着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程度比较高的工作。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际中, 所从事工作应该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不断被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强化。导致部分毕业生从事着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

2、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适用程度, 工作中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环节与制约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的调查分析表明:专业知识、技能不够扎实和没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 说明我们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 而专业设置包括课程建设, 因此, 现有的专业设置急需改革。

综上所述, 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是紧密相关的, 专业设置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 专业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参考文献

[1]、赵婷婷, 吴蕾蕾, 樊文强.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1) :97.

3.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三

【摘 要】通过对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就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建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以期能改善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就业现状。

【关键词】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现状;就业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120-01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中医基础学科是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的根基与保障,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的不断外延,就业方向的多元化趋势,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教育与就业面临着重重考验。

1 中医基础学科的教育和就业概况

1.1 教育现状 中医基础学科属于二级学科,是中医医疗和卫生各专业学科有关基础理论学科的总称[1]。中医基础学科包含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及中医诊断学等,虽然每个下属学科具体内容不同,但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大概分为中医跟诊、研究文献及开展科研三大类。三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素质与专长各有侧重,分别注重临证处方能力、文献整理综合能力及科研实验能力的培养。中医跟诊型研究生跟随名老中医坐诊,常能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与理法方药知识,能独立应对处理部分临床问题;研究文献型钻研中医经典医著,能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校对、挖掘古代医案典籍的宝库;开展科研型常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科学阐释与拓展中医药理论,从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然而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存在着生源不足、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培养需求和培养目标不一致等问题,阻碍着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长足发展,需要深入探讨与改善。

1.2 就业情况 中医基础学科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使得研究生毕业时求职方向不一,范围广泛,专业对口单位涉及医院、大中专院校、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及期刊编辑部等。基础学科具有稳定性、滞后性、复杂性和高耗性四个特点[2]。因不能短时高效地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在当今市场经济理念下,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遇,导致就业相对困难。

2 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就业情况的影响

2.1 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枯燥且收入低的基础研究工作,故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生源并不充足,常须从其他专业调剂,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仅限于完成任务,造成专业素质欠缺。再者,许多跨专业调剂的学生,本科阶段并没有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在后期学习中,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问题,影响其专业素质的提高[3]。另外,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未能量体裁衣、根据研究方向合理选择课程的问题。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导致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专业素质层次不一,进而影响求职市场竞争力,以及后期职业生涯发展。

2.2 中医基础学科教育对研究生就业情况的影响 中医基础学科是中医药文化的数千年积淀,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中医药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然而,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中医药人才并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首先,对于中医跟诊型与研究文献型研究生而言,他们或注重处方开药,或只注重研习文献,并不擅长现代医学知识,导致就业面狭窄有限,适合岗位主要是中医养生馆及杂志社编辑等少数岗位;开展科研型研究生现代科研实验知识相对较扎实,常能胜任多种科研工作,可进入各级研究机构工作。3 讨论

我国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现状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尝试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对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改善现状。

3.1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3.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对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纳入市场需求的标准,将学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4]。中医院校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依据市场需求与导师研究方向,调整招生专业与人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做到教育与就业挂钩,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3.1.2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上,应完善培养环节,尽量优化课程结构与比例,增加实用性知识授课,如可开设病案学,让学生身临其境,锻炼临床思维,学习临床诊疗技术。还可增加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使研究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3.1.3 加强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营造积极活泼的学术氛围,定期开展各种创新项目,对研究生申报的科研创新项目进行及时指导、支持与鼓励。此外,还可定期组织学术沙龙等,培养中医思维、加强院校交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中医人才。

3.2 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首先是开设相关课程,指导研究生了解就业现状,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另外,也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吸引相关单位前来招聘,并及时收集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

总之,目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改善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现状,促进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事业的长足发展,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方肇勤.中医基础学科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21.

[2] 尹慧.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原因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1):63.

[3] 富文俊.曾蕾.中医药大学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01-703.

[4] 项瑜.吴星.中医药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展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151-152.

4.中医美容师就业前景 篇四

中医美容师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健康美容为核心,归纳运用饮食、按摩、中药等多种养生方法,而致力于美容的从业人员。中医美容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适应世界潮流和健康美容需要的时尚。据估计,它将是我国新世纪最热门的黄金职业之一!

一、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介绍

中医养生美容人才是我国养生保健行业新兴的知识型、技能型、综合型的高级技术类人才,无论在学术理论、综合素质还是服务性质、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属于全新的领域。这就要求每一位中医养生美容人员必须掌握:养生美容的知识与方法、体质养生的辨识理论、中医美容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二、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宗旨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祖国传统医学中的自然疗法,结合现代美容知识。打造既具有中医养生知识,又能掌握现代美容知识的多技能高级技术人才。并能弥补现有养生美容服务机构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欠缺。打造养生美容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实用型、双师型、复合型中医养生美容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对象

医学院校在校学生、护理从业人员、康复理疗从业人员、养生馆与美容院技师、美导、顾问等从事过按摩保健、美容保健、营养保健职业的人士。

五、中医养生美容师证书介绍

CETTIC职业培训证书:

CETTIC职业培训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的国家级职业培训项目,为开展新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示范性培训项目而设立,参加培训的学员经考试合格获得证书,可以作为从业的凭证,全国通用;同时,也可作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时,已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的证明。因此,该证书在国内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为全国各地劳动部门所认可,具有权威性、广泛性和全国通用性。《CETTIC职业培训证书》序列号为唯一编码,其有效性可通过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www.cettic.cn)查询。

CACM证书介绍:

CACM证书表明持有者已经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养生保健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和相应的考试,具备了相应专业与级别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证书可作为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培训、继续教育的培训认证。该证书是《全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证书》,标有证书编号、培训者及证书持有者身份证号码,并盖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公章。证书作为持证人从事本专业工作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参考,在国际、国内通用。

六、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方式及特色

培训采取现场授课,分为理论基础、现场模拟、实践交流与专家指导。将实操与理论实现了无缝衔接。

七、中医养生美容师培训教材及师资力量

统一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审定并指定专用的《中医养生美容师职业培训教材》,由相关专业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教学成果的知名专家和教授进行现场授课。

八、中医养生美容师就业前景

1、国内就业:面向高端中医养生服务机构、美容机构、养生保健服务场所

2、独立创业:为有志之士提供全套创业技术培训,专家跟踪技术指导。帮助您成功创业,才是我们的成功!

5.中医学专科生就业前景 篇五

中医学专科生国药学专业培育具备国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国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药生产、察验、流通、使役和研讨与开发领域从事国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材。

在全国就业势头不由得乐观的情况下,药科类结业生的就业前景毅然普遍看好。医药英才网张美玲总经理绍介说,总体来看,药科类结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企业、制药厂是借鉴这类结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材的需要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绍介,近几年,这几所学院的结业生就业率靠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沈阳药科大学学生工作遍及长、就业办公室主任刘彦绍介说,该校的市场营销本科结业生的供需比为1∶7,而药物制剂、自然药物化学等专业的研讨生供需比甚而达到1∶10。现下从教学资源情况看,各学院都没有扩招打算。

据理解,药学结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量单位的趋势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个儿提供丰足的进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准。现下大学结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良,它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院接合市场需要,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材需要基本吻合。学生更重视对自个儿动手能力的培育,能接合自个儿的专长,选择适应的工作。

刘彦处长和余永久处长都表达,现下药学类专业本科结业生期许的月薪为1500~元,研讨生在3000元左右,基本合乎用人单位愿意支付的薪酬水准,但相形昔年有所减退。

就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冒尖表如今地域差异上。药学类结业生主要选择在京、津、沪和浙、苏、粤、鲁的沿海城市、省城城市就业,而一点闻名的大型药企因为地域问题,很难招到满足的人材。

在岗位方面,结业生到制药企业从事生产和销行居多,这方面人材也是企业诚聘的主体。据绍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生的就业志愿主要是北京三甲医院的药房。但调查结果预示,这方面的需要很少。因为市场需要的变动,今年该校最终一届专科生将毕业,今后会主要进展6年制本硕连读。

社会形态对药学人材的需要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百分之百。制药业进展较快,特别是生活水准增长之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要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材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进展前景美好。

药学专业结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讨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讨、生产质量保障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众多人从事药品销行摄理。

独之秀生业顾问剖析: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谓是进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企业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因为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康健,越来越遭受国家和社会形态的看得起。我国的药学事业近几年的进展也是十分迅猛的,好些药品都达成达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异国企业开办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材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辽阔的进展前景。

从事药品开发、研讨的生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十分高,相应的对学历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事生产质量保障等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傲然是很严格的。比较之下,从事销行工作专业要求要低一点,而更侧重销行能力。

国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以其独特的诊治办法,始终遭受人们的青睐,并历久弥新。在未来社会形态,掌握与国医学相关的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理解国医学科和现代医学趋势的国医人材,将出奇走俏。

考生门类: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各级国医院、国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国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北京、江西、福建、海南结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6.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六

关键词:药学类大学生,就业,供应链管理,南京中医药大学

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医药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培养的转变, 加上国内医药行业进行了政策调整, 药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大学生为例, 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以下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学校精心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相对过剩”, 而医药行业的就业单位却“适用性人才紧缺”。数据显示, 近5年 (2010-2014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大学生毕业就业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95.79%) , 而协议签约率却由2010年的64.36%下降为2014年的45.66%, 呈逐年递减趋势 (见图1) 。相反地, 升学出国率则由2010年22.73%上升为2014年的29.09%, 更多的药学类大学生选择升学或出国继续深造以延缓就业时间。灵活就业率则不断增加, 这表明就业不确定性增多且就业难度加大。创业学生比例相对较低。药学类专业由于专科性较强, 大多数毕业生在医药相关行业工作 (见图2) 。而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多是从事医药销售、医药基础性生产、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等工作, 从事药事管理、药物创新性研发、原研药开发等较高层次工作的比例相对较少 (见图3) 。为了更好地扭转目前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困窘的局面, 亟需对现有就业格局和模式进行剖析及变革, 探索出一条新思路来优化现有模式。

2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起国内外学术界对供应链管理已形成成熟的理论定义, 在包括制造业、教育产业等组织的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国教育界学者也将相关概念引入教育领域, 逐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念, 马永红、刘恋[1]提出将供应链理念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日常管理过程中, 并对其形成的多链结构和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和研究;纪旭、刘一宁[2]对如何构建教育供应链提出了较为详实的步骤;郭跃、陶晶[3]创新性地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吴会江[4]分析了以高校为核心的人才供应链结构图, 提出高校人才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和生产制造企业相似, 因此高等教育供应链是天然存在的。与一般企业供应链的相关节点和流程相比, 高等教育供应链在宏观形式上与之也有相似之处, 但具体包含的内容各有不同 (见图4) 。

3 高等教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对高等教育供应链 (见图4) 的各个节点的相关联系的分析, 近5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协议签约率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如下。

3.1 药学类高等教育供应链前端和终端的运行机制不同

与高等教育供应链相似,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教育供应链也主要是由招生、培养、就业3大节点构成, 这3大节点在当前体制下有截然不同的运行机制。

招生节点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体, 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的整体需求出发, 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招生人数, 即确定采购指标及数量。培养节点主要是由学校统领, 药学院结合药学类专业特点, 拟定培养方案, 承担各专业的主要教学培养任务。培养方案在新生入校前提前制定, 是决定产品生产质量的环节。就业节点作为高等教育供应链终端, 是将培养的药学类大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 以满足人才需求, 即将产品销售给客户, 此环节主要是以医药行业发展以及医药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 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双向选择。

对比以上3个节点的运行机制可以看出:供应链前端的招生环节以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形式为主导, 而终端的双向选择模式则明显以灵活的市场经济为主导。当前端出现偏差时, 后果却由终端的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市场共同承担。显而易见, 前后两端不同的运行机制使其无法协调, 也难以兼顾, 从而使得供应链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

3.2 药学类专业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是“推动式供应链”

推动式供应链指的是供应链的运行方式主要是由产品供给方推动进行, 而不是需求方拉动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 产品供不应求时生产制造企业自然选择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管理运营。而当产品供大于求时, 由于推动式供应链无法把握市场需求而导致产销脱节, 进而导致库存增加, 部分产品滞销。

在高等教育供应链中, 药学类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 (即产量和产品结构) 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学生进入生产环节前提前预估的, 由于学生培养教育周期过长 (4年) , 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调整频率客观存在滞后于医药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变化速度的情况。最终, 医药行业用人单位被动接受顺应供应链教育培养的药学类专业大学生。尽管毕业生源数量众多, 但和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完全契合, 出现供求矛盾。

这种单纯前端指向后端的推动式的供应链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些许无奈, 招聘的人员不能完全符合单位需要“拿来就用”, 还需增加额外人力、财力进行再培训 (二次加工) , 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单位甚至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对待供应量较大的毕业生源, 从而造成因“人才与岗位的不匹配”而出现“人才的相对过剩”。

3.3 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缺乏合作协调机制

高等教育供应链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等主体。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高等院校在对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且作用巨大。然而分析现状, 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核心、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供应链各节点完美合作的协调机制。

在招生节点上, 学校虽然也会参考近几年药学类专业就业率做毕业生就业分析, 但是缺少对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未能沿着供应链向上游较为精确地推断出合理的招生规模和专业培养模式, 以尽量减少人才库存, 缩小人才需求结构性偏差。例如, 2003年、2004年恰逢高校扩招迅猛增长期, 曾经出现每年药学类招生超过1000人的情况, 而当这些大学生面临毕业时本就压力巨大, 又恰逢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 医药行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和冲击, 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双重压力。

在培养节点上, 各专业培养方案必须在学生入学前制定完成, 学生入学后即实施, 客观地存在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情况, 医药人才“生产”周期明显长于其他普通产品, 一届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往往以最终的就业率定高低。产品质量信息反馈不够及时迅速, 沟通渠道较少, 不够畅通连贯。

另外, 学生家庭及个人往往因为缺乏与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 从而在选择接受何种教育、获得何种教育经历方面盲目片面, 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以契合市场需求, 适应培养模式。例如, 药学专业对学生理科基础要求较高, 尤其是化学相关学科, 而有些理科生擅长物理, 化学成绩一般, 在专业学习上就会由于对专业兴趣不浓, 积极性不高, 甚至对学好本专业失去信心, 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一般甚至较差, 在就业环节被市场淘汰。

目前, 高校逐步开展针对高中生进行的招生咨询、针对入学后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及面试技巧培训等, 但如果不加强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灵活机动的统筹协作, 仅立足于学生这一节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4 结论

培养出来的产品 (即药学类大学生) 能否受到医药行业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实现成功就业, 进而实现个人价值及家庭教育长期投资的收益, 是判断药学高等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 优化现有的传统药学高等教育供应链, 转变管理战略, 建立就业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 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密切协作, 搭建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 实施个性化的药学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从而构建出一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并适合药学类大学生就业特点的新型就业供应链模型十分紧迫而必要。

参考文献

[1]马永红, 刘恋, 郑晓齐.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3) :93-96.

[2]纪旭, 刘一宁, 熊金钰.教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4) :63-65.

[3]郭跃, 陶晶.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无缝对接[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5) :43-46.

7.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七

摘 要:为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就业工作,加强中医类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对教学、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等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中医学院2015届807名应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基层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18.7%的医学生选择愿意去基层工作。户口所在地、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性别、家庭收入、期望月薪、是否是党员、成绩排名等多个因素对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有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的发展前途、职称晋升、基层工作及生活环境差、收入低、得不到社会认同等。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学人才的培养与医学生就业的融合是满足基层对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拓宽临床医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引导,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观。

关键词:中医类毕业生 基层 就业意向 影响因素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进了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促进其发展,但同时也给本来就缺乏卫技人员的乡镇卫生院带来人才资源危机,这也是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长期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国务院曾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当成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高校要想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策略,努力健全教学质量和社会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就业水平和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获得社会认可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基层缺乏人才的情况下,虽然国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但医学生大多数择业停留在城市医疗机构。在农村卫生人才资源相对落后的云南,卫生人才的不足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我省的现实情况,现对我省中医类医学毕业生择业取向进行调查,以便为相关部门卫生人才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类2015届本科专业 807名 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按专业总人数的80%进行随机抽样,抽取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学、针灸推拿学四个专业共807名应届毕业生作为样本。发出问卷807 份,回收有效问卷799份,有效应答率为 99%。问卷内容有五个方面:基本情况、期望的工作医院及薪酬、基层就业意愿、影响择业意向的因素分布情况、获取就业信息情况的分布。本研究定义的基层单位是指:村、乡镇、社区(不含城市中心社区)、三个藏区县及25个边境县(区)。

1.2 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自制《中医类毕业生基层就业观及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无记名方式自填封闭式问卷形式调查。同时,采用预调查的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4个专业中各四个班共80人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为进一步的正式调查提供了可行性。调查内容:①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户籍、年级、学习成绩、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等;②学生择业意向,包括城市选择、就业单位选择、医院级别、月薪期望等;③学生是否愿意去乡镇意向,包括愿意的原因、不愿意的原因、国家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政策知晓情况。用 Excel 2003 和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样本性别构成情况:男生和女生分别占33.4%和66.6%;专业构成情况: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护理学专业分别占40.7%、22.5%、20.4%、16.4%。

2.2 期望的工作医院及薪酬

调查对象期望工作单位的性质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医院,共占总样本量的70.6%,而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对象仅占18.7%、无所谓的占10.7%。关于期望薪酬的调查情况,集中在2000~4000元水平。调查对象选择2000~3000元占47.1%、3000~4000元占30.1%,选择1000~2000元和4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占11.8%和11.1%。

2.3 基层就业意愿

在此次调查的799人中,累计有149人(18.7%)表示愿意去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其中有57人(7.1%)选择“很愿意去”;选择“不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共483人(60.5%);167人(20.3%)选择不确定。学生愿意去基层就业的前四位原因分别为:①家是农村的,可以照顾家里,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45.8%)。②去农村锻炼自身能力,积累经验(27.9%)。③为卫生事业做贡献,有意义(16.3%)。④农村发展空间大(10%)。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前四位原因分别为:①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发展空间小(43.7%)。②工资待遇低(31.6%)。③工作环境差,仪器简陋(18.4%)。④交通、生活不便(6.3%)。

2.4 影响择业意向的因素分布情况

样本在就业单位选择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百分比从大到小分别为:对基层政策了解﹥薪酬收入﹥发展平台﹥工作环境﹥全家月收入﹥父母意愿﹥是否党员﹥地理位置﹥学习进修﹥单位声誉。其中户籍所在地是农村的,对基层政策了解的人以及是党员的更容易去农村工作,而对基层政策不了解、全家月收入及期望月薪越高者越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有69.5%的同学认为有较好的发展是首要考虑的因素,16.4%的同学选择了有好的生活条件,有14.1%的同学选择了良好的人才政策及晋升平台。72.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及相关政策不大了解,7.8%表示完全不了解,只有19.6%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

2.5 样本获取就业信息情况的分布

60.7%的调查对象通过学校就业指导网站,35.6%通过政府相关网站了解,而班主任指导的频率较低,仅占3.7%。当进一步问及就业信息的需求时,52.9%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招聘信息,分别有44.4%和43.8%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相关市场分析。

3 讨论

3.1 政府应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及设施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较艰苦,这是制约医学生到基层的重要因素。《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和改进中医药院校教育,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作用,改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云南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农村定向培养等政策。因此,应对农村高中学校加大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力求社会积极响应,吸引广大农村学生报考,同时完善配套政策。调查中,关于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原因的选择,有78.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薪酬待遇差,62.7%选择了发展空间小,58.2%选择了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不可否认,在医学生择业时,无论是薪金福利、工作生活环境,还是职业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较之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明显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政府要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应该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与医学生基层就业对应:应放宽职称晋升条件,在基层晋升技术职称时,应注重实际能力。对自愿到基层就业的医学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并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解决农村卫生机构的事业编制问题,保证能享受到与城市工作一样的工资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

3.2 学校应加大对基层就业指导,形成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在基层就业宣传指导力度中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知存在不足,只有 19.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了解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而关于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60.7%的调查对象通过学校就业指导网站进行了解,35.6%的调查对象通过政府相关网站了解,这提示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引导工作是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且反映了当前两主体对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不能仅限于向学生提供招聘信息,举办就业讲座,还应针对基层就业指导,形成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首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基层就业意识的教育,通过对中医类学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提供就业政策等信息,如实地告知学生目前就业的实际状况,积极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就业。其次,学校应引导广大中医类本科生接触社会,提高认识。在教学期间可利用高校在基层附属医疗机构的资源,让学生提前到基层实习体验,并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其认识到基层需要他们,基层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平台。

3.3 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工作环境及工作待遇抱有很大希望,期待工作之后全家会衣食无忧,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为此很多毕业生仍然将求职目标锁定在大城市,将工资要求锁定在高水平。转变学生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要,学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就业心理辅导,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心态及影响因素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了解临床岗位及其他相关的医疗行业,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学生个人及家庭多方面的努力,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210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

[3] 林其胜.困境与出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3):238-240.

[4] 张锦平,周梅,吴林雄,等.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206-226.

[5] 谭少明,李渊,侯宁,等.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择业趋向调查与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 1,19(1):54-56.

[6] 薛来兴.基层卫生人才需求与医学生就业取向的矛盾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9):248-250.

[7] 黄泽娟,杨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渠道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1):14-15.

8.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八

辽宁985大学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1 东北大学 理工
2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辽宁211大学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学校类型
1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2 东北大学 理工
3 大连海事大学 理工
4 辽宁大学 综合

辽宁中医药大学奖、贷学金是如何设置的?

9.中医治疗肿瘤的方药分析 篇九

【摘 要】经过整理分析2010~2012年治疗肿瘤的中药处方,总结运用中药抗肿瘤的特点及一些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借此以说明中药在抗癌和抗突变的方面有着很独特的优势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肿瘤;方药分析;中医治疗

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现今世纪新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成为重中之重。随着人们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中草药在抗癌和抗突变方面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

经过现代药理的研究表明,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性,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如海军总医院放射肿瘤科专门成立了抗击肿瘤的专家组,他们经过了10余年的临床潜心研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论证方法,研制出可以消除或者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机体免疫力药物。

本文是对近几年治疗肿瘤的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共11801张,相关的病种有乳腺癌、肺癌、肾癌等,其中对比例较大的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的处方进行了的仔细的分析,综述如下。

1.处方分析

1.1处方

①肺癌:6874张处方,占58.25%,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g,玄参20g,生薏米30g,黄芪30g,浙贝母15g,当归10g,白花蛇舌草10g,松针层孔菌10g(或无柄赤芝l0g),鳖甲15g,龙葵10g,穿山龙20g(或金养麦20g),凌霄花10g,陈皮10g,南沙参20g,北沙参20g,芦根20g等。②结肠癌:3431张处方,占29.07%,处方中基本用到了升麻10g,陈皮10g,生薏米25g,生自术20g,黄芪30g,白花蛇舌草10g,当归10g,藤梨根10g,松针层孔菌10g (或无柄赤芝10g),熟地黄15g,鳖甲15g,山萸肉10g等。③乳腺癌:1496张处方,占12.68%,处方中基本用到了法半夏12g,生薏米20g,玄参20g,炙黄芪30g,浙贝母l0g,白花蛇舌草10g,当归l0g,松针层孔菌10g,龙葵10g,熟地15g,鳖甲15g,山萸肉10g。

1.2用药特点

从以上处方分析中可以看出上述癌症的处方运用了理气活血药(升麻、当归、穿山龙、陈皮),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龙葵、金荞麦),益气养阴药(生白术、北沙参、南沙参、芦根、玄参),化痰散结药(生薏米、鳖甲、法半夏、凌霄花、浙贝母),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中药(黄芪、无柄赤芝、松针层孔菌、熟地、山萸肉),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治疗重点,对癌症术后的调理及手术时不能完全清除的癌细胞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2.常用抗肿瘤中药药用机理

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灵芝、黄芪、冬虫夏草、枸杞、党参、熟地、山萸肉、巴戟天、鹿茸、仙茅等。

灵芝含有抗癌效能的多糖体和丰富的锗元素,锗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细胞的衰老,能通过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灵芝有紫芝、无柄赤芝、云芝、平盖灵芝、松针层孔菌等品种。有关实验证明[1],从云芝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均具有极强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云芝菌丝体多糖是含蛋白质的葡聚糖,而从发酵液中提取的多糖则不含蛋白质,该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100%。云芝多糖作为抗肿瘤的临床药物,表现出广谱抗瘤作用,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抗癌免疫药物。

冬虫夏草虫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虫草多糖类和甾醇类。药理实验证实[2],从培养的冬虫夏草得到的蛋白多糖C909具有抗癌和免疫促进活性。冬虫夏草多糖可通过激活T细胞等,直接或间接释放细胞毒因子,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成分的至灵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效果较明显。虫草作为滋补强身的名贵中药,除具有补益肺肾、止血化痰等作用外,还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单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抑制肿瘤或降低化疗的免疫抑制副作用,并协同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虫草可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芪从黄苠中提取的黄芪多糖,体内试验171有抗癌作用,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因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血浆中环磷酸腺苷水平,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保持稳定,从而防止变异细胞的无节制增殖,起到预防肿瘤继续扩散、转移的作用。

肺癌和一些细胞的生长都对化疗药有着协同的作用,能够减少一些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紫草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分布是很广泛的,但最好的还是新疆的紫草。它们具有抗炎、抗肿瘤和避孕等作用,紫草的水提物和酵提物都有这种作用。新疆的紫草具有诱导大肠的癌细胞发生程序性的死亡,对于人的胃癌细胞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当归是具有补血、和血和调经止血等的功效,当归中的糖很多,而且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当归还可以与一些化疗的药物发生协同作用,能够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丹参也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根据研究表明,丹参的主要有效的抗癌成分是丹参酮ⅡA(ISIIA),它不溶于水,口服代谢较快,半衰期很短就限制了它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纳米药物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药剂,具有缓解性,通过静脉给药后,药物就可以在靶器官中缓缓释放,一些部分达到了较高的药物浓度,作用的时间延长了,同时不良的反映应也就降低了,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抗击肿瘤的作用。

在药理实验中,不管是单味的药物还是复合制剂,它们抑制肿瘤增值作用都得到了证实。它们的抗癌机制和调节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有关。它的提取物在人体内和体外都有着免疫调节的抗击肿瘤的作用。在人体内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得T细胞和B细胞等发挥着协同作用,增强了免疫力。有效的激活了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超氧化物,导致肿瘤细胞内氧的破坏,最后就致使了癌细胞的死亡。

【参考文献】

[1]杨树明.中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32例[J].河南中医,2006,26(9):41-42.

10.大型中医院网站建设及前景展望 篇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上网人数在迅速增长,据CNNIC统计,2003年我国上网人数有0.795亿,2005年有1.11亿,2006年已经达到1.37亿,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由此可见,上网已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据Pew研究中心2005年1月的一个不完全投票统计结果,2003年共有约12268万成年美国人上网,其中5000万人至少因为健康的原因上网1次。统计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网站的访问量可以看出,各大医院网站访问量每天大约在10000人次左右,可见目前人们已经非常关注医院网站的建设,医院网站已经成了人们了解医院、获得健康知识的重要窗口。

怎样把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事业迅速推向世界,为全世界人们的健康做出贡献呢?除了中医药事业自身的发展,对中医药事业的宣传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利用今天的互联网进行宣传更是不容忽视。

1 中医院网站建设需求分析

1.1 政府部门对医院网站内容的要求

2007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条中规定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规范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开展网络预约挂号、社区卫生服务、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在线咨询等,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信息网络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纲要在第四条中规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技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完善和推进中医药行业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和国际传统医学科技信息管理与利用平台,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在该条中同时规定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协作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网络。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药电子课件和传媒系统,充分利用中医药校园网络资源,满足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专科医生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教育的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审定、实施、检查与评估的管理,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水平。

早在2005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北京地区卫生系统网站建设规范》,规范规定医疗卫生类网站内容建设原则为:北京地区卫生系统医疗机构类网站应以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宣传医学科普知识为基本功能,充分发挥网站的快速服务的特点,从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特例,面向社会开放医学、医疗、健康教育等信息资源(法律规定不应当公开的除外)。同时对网站的内容策划及栏目设置也做了相应的规定。

1.2 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都离不开信息化,医院的发展也是如此,网站建设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患者需要通过网络来了解医院的发展状况,医疗水平,医院主要治疗方向等;医院需要向社会宣传自己医院的医疗水平,自己的技术实力;同行需要通过网站来了解目前的医疗发展状况,目前的发展水平等。

中医作为我国的特有的医疗手段,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已经认可中医的治疗效果,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医的全面了解,对中医理论仍持有怀疑态度。因此,中医宣传不但肩负着对国内患者进行宣传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向全世界宣传中医理论、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医,也让中医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贡献。

1.3 中西医相互了解的需要

随着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医需要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中医院的网站建设可以更好的展示中医、宣传中医,西医可以通过网站更好的了解中医,特别是当代大型中医院网站的宣传内容,可以代表当代中医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型中医院网站建设也是中西医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需要。

2 中医院网站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医院网站建设的起步比较晚,网站建设采用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参与中医网站建设的人员也相对较少,致使目前中医院网站没有充分应用目前的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好的宣传自己,服务社会,总结中医院网站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网站建设采用的技术比较落后,很难满足目前医院宣传以及一些交互功能的需要。

(2)网站内容更新较慢,无法达到宣传中医的目的。

(3)网站建设的语言版本单一,一般只有简体中文版本,有英文版本的网站很少,即使有也只有很少的简单介绍。

(4)网站的交互功能比较差,很难满足医患之间的交流需要。

(5)具有现代气息的网上医疗、远程教学等几乎还未出现。

3 中医院网站建设内容

3.1 网站语言版本

当代大型中医院网站建设的开发语言应该包括中文版本和外文版本,外文版本最好包括英文、日文、韩文等。以方便国外浏览者能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满足全世界了解中医的需求。

3.2 网站栏目设置

网站栏目设置应该做到结构清晰,分类标准明确,站内信息应当支持全文检索,并提供其他著名医疗机构和医院合作单位的网址链接。

当代大型中医院网站栏目至少应该包括:

⑴医院介绍简要介绍医院的发展状况,医疗水平,主要治疗方向等。

⑵科室设置分类介绍医院的科室设置,科室可以根据需要发布自己的宣传内容,包括科室介绍、科室动态、科室专家、专题专病等科室自身的宣传内容。

⑶专家介绍介绍医院专家队伍情况。

⑷专家出诊表介绍医院对外出诊的专家特长、出诊时间等,以方便患者了解情况并安排就诊时间。

⑸医院动态宣传医院的一些重要活动、重要信息。

⑹中医科技介绍中医院科技进展情况,向国内外宣传中医科技知识。

⑺中医教学介绍目前中医药教学的发展状况,招生、教学信息等。

⑻会员注册主要包括一般人员、医生、患者、管理员及其它。

⑼中医药论坛开设专门的讨论空间,可以供科研人员、医生、患者等在上面讨论感兴趣的话题。

(10)中医知识主要是介绍宣传中医药的一些知识。

(11)电子邮箱主要是给医院专家及患者使用,方便医患之间的沟通。

(12)站内搜索为浏览者提供简单快捷的内容查找。

(13)友情链接链接相关单位的网站,做到资源共享。

4 中医院网站前景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将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将决定一个医院的发展前景,抢占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将是一个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网站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所以医院网站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院网站未来的发展将以目前网站为基础,逐渐建设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电子商务、远程会诊、远程办公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气息的远程网络功能。其中很多功能将是目前大型商务网站上具有的B2C、B2B等电子商务功能的延伸,并且B2G的模式也会逐渐发展起,与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业务上的对接。总之,我国大型中医院网站建设必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根据人们对健康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将会获得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地区卫生系统网站建设规范[S].北京市卫生局,2005:23-24.

[2]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2-3.

[3]白海燕,等.医院网站的设计、规划与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3):186-189.

[4]吴健,等.医院网站的整体策划与设计[S].中国医院,2005(10):67-68.

[5]原振秋,等.医院网站建设实践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4):318-319.

[6]江桂莲,等.浅谈网站建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J].医疗设备信息,2006(9):22-24.

[7]庄再兴.工程科网站建设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06(3):38-39.

11.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一

中国的中医养生文明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病症使用中医却能够起到神奇的疗效。中医讲养生讲究预防大于治疗,很多疾病有其果必然有其因。而中医养生是一个细水长流,治标治本的过程。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自古以来都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以通过体表的穴位渗透到体内而起到治疗作用。而适量的艾烟通过呼吸进入机体,可以起到醒脑安神,消炎杀菌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很多人说起来艾灸都是一知半解,那是因为艾灸在中国消失的太久了。经过国家对中医药的宣扬与发展,中国的艾灸市场又在逐渐回温,全民艾灸热也愈演愈烈。,艾灸的作用也充分的被肯定。

2010年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艾灸有着悠远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医疗思维与视角,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传承。让人们了解艾灸、相信艾灸、从老祖宗留下的艾灸中得到良好的受益。是大唐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日益增加的亚健康人群,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使人们越来越舍得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进行投资。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进一步重视,艾灸这种自然疗法日益被大众所接受。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清明插柳,端午悬艾的习俗。

艾草通过技术制成艾绒,再加工成艾柱、艾条,对人体穴位熏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曾不不穷的艾草制品可以让我们看出,一棵小小的艾草当前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了药物、艾条、灸贴、精油、沐足、美容、养生、保健等20个系列近500多种单品。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抗生素虽然能够解除病痛,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却不可小觑,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艾灸,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中国目前拥有200多万家艾灸美容门面店,带动行业就业1000万人,顾客人数达2亿人。艾灸企业有上千家,其中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十几家,整体产业规模已经超过百亿,还在以每年30%至50%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是,产值过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还没有,艾灸相关上市公司为零。这个行业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不大,大企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当然市场也处于极度不饱和状态。据权威部门预测,随着 “ 治未病 ” 大中医文化的不断升温,未来 3 年艾灸行业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国内艾制品消费总量将翻两番,达 8 万吨左右。

推动艾灸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化发展,进而满足消费者对健康服务、养生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未来还需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

而大唐艾神作为艾灸行业的一份子,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探寻这条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力求做出实绩,走出未来!

“健康中国”这一理念在两会后逐渐开始落实,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要促进健康产业的大力发展,预防大于治疗,健康大于一切!而后卫计委也正式更名为卫健委,中国正式进入了大健康时代!

大健康事业,是一个人人都需要的,不能脱离社会的一个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花大钱治病不如花小钱防病”的必要性。所以说大健康产业也是一个能带领着人们赚钱的行业!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健康隐患越来越多,各种老年病、慢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人类真正健康的比例越来越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5%的人群存在亚健康问题。亚健康问题成为人类健康的至大阻碍!那么大健康的前景在哪里?

1、健康事业新机遇

在现今的中过,很多青壮年人、老年人可能都没有吃营养保健品的意识。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而严峻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导致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是健康产业会飞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2、慢性疾病人群数目庞大

中国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到了整个疾病死亡率的85%,因慢性病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占到中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

3、市场前景广阔

不管是什么产业,最主要针对的的对象就是人,无论是产品、销售方式、模式,始终面对的都是人,而中国的健康行业具有13亿人口潜在的消费市场。而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也是十分的迅速。健康产业真正飞速发展不过是10年以内的事情。

12.中医药产业分析 篇十二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规划升级至国家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新纲要不仅将此前的许可制变成了备案制,且无需配备相应医疗设备,还表示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再作布局限制。对于我国中药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中药是指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疾病防治的药物总称(含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近年来,中医药发展频频收获政策利好,中药产业迎来发展关键期。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能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年产值超万亿元。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2012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155.2万公顷,市场成交额797.9亿元,近五年平均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13年,全国中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2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中医药行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美元,全行业实现利润632.6亿元,同比增速为18.1%,工业总产值、利润率的增速超过同期医药工业平均水平,近1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

在国际市场方面,近些年随着中医药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兴起,中医药成为很多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丝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将其融入旅游、餐饮等行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顾客,已具有一定规模。6月2日,"中医药ISO"发布6项国际标准,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进程加速。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并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协议。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中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存在着生产经营粗放无序;缺乏投资热点、难以吸引资本进入;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落后;缺乏标准和规范、品质良莠不齐;缺少第三方监控,未建立产品溯源体系等问题。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资金、人力和技术优势抢占中医药科研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正抢先发掘中药新药资源、抢注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超越和洼地倒逼效应,整体形势逼人。

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主体单一,动力不足,需要加快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发展。福华资产已投企业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主营业务为咽喉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秉承“创新传统中药”的理念,依托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苗族等民族用药经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公司生产线均已通过GMP认证。公司目前在产的药品批准文号共10项,其中独家品种2个、非处方药(OTC)品种7个(7项列入国家医保目录、2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5项列入地方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三力制药注重研发及管理的发展模式正是目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其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为后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董事长张海从2011年接管公司以来,一年内扭亏为盈,核心产品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从同类产品排名从第32名上升到第3名。自2011年到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已经成为了医药细分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之一。

13.中医就业前景分析 篇十三

精准市场服务,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从2009年开始,在前一年举办秋季供需见面会的基础上,举办春季供需见面会。2016届毕业生春季供需见面洽谈会共有260多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6000余个就业岗位。招聘会设立“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招聘专区,邀请全省42个县市区的卫生部门负责人及32个基层乡镇卫生院的负责人参会,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为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锻炼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精准信息服务,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研发开通“就业微官网”,设置招聘信息、就业指导、企业招聘等专栏,每天为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学生推送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依托二级学院为毕业生班级建立微信、QQ、飞信等网络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推送。截至目前,面向2016届毕业生累计发布就业信息5万余条次,提供生均就业岗位4个。微官网为用人单位提供接入端口,用人单位可公布单位信息,实现就业微官网与学校就业信息网、校友会微官网等交互对接,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交互渠道和平台。

精准指导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职场训练营”系列讲座为载体,邀请校友、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等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讲座等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月”和“职业规划暨职场模拟招聘大赛”为途径,开展简历设计、求职技巧教育。在各基层学院设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工作坊”,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形成毕业生就业动态档案,邀请校内就业指导老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一对一就业指导师,即时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家长、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就业沟通机制,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及时沟通就业进展情况,形成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14.104例胃痛的中医治疗分析 篇十四

关键词:胃痛; 中医治疗; 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00-0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如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自身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脾胃共处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病证,主要是饮食物的消化吸收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腹痛、泄泻。呕吐、呃逆、便秘、胃痛等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4例胃痛患者,其中男80例。女24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54.2岁。其中,中轻度胃痛患者83例,重度胃痛患者18例,严重胃痛患者3例。

2 方法

2.1 寒邪客胃症状护理:(1)主症: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剧,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2)调护方法药物方法:选用良附丸;白胡椒、肉桂各6g,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粒。针灸方法:针上脘、梁门、足三里、内关穴;艾灸中脘、足三里,并于局部热敷。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饮食方法:热服生姜红糖汤;饮食宜温热,可以生姜、葱、大蒜等为佐料;温黄酒一杯,顿服。

2.2 饮食停滞症状护理:(1)主症: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的食物,或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2)调护方法药物方法:选用山楂丸或保和丸;脘腹胀满欲吐者,可予探吐法。针灸方法:针内关、天枢、足三里、内庭穴,用泻法。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顺时针方向摩腹。饮食方法:选用曲末粥。先将神曲30g打碎煎煮,去渣取汁,入粳米100g煮粥服食;亦可食萝卜以健胃消食;或用炒莱菔子10g,与粳米同煮粥,连服1~2天。

2.3 肝气犯胃症状护理:(1)主症:胃脘胀闷,连及胸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病,嗳气频繁,或伴吞酸呕吐,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2)调护方法药物方法:选用舒肝丸或胃苏冲剂。针灸方法:针中脘、足三里、章门、太冲、行间,用泻法。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檀中、期门、章门穴。饮食方法:橙皮、生姜各10g,水煎服,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情志方法:消除病人郁怒烦恼,保持乐观情绪。

2.4 瘀血停滞症状护理:(1)主症:胃脘疼痛,疼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2)调护方法药物方法:桃仁、五灵脂各等份,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一日2次。阿胶10g烊化,加人三七粉0.5g,温开水送服,一日2次。针灸方法:针内关、中脘、足三里,痛甚加梁丘,用泻法。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穴。饮食方法:鲜藕汁一小杯煮沸,加入生鸡蛋一个,三七粉lg,口服,每日两次。

2.5 脾胃虚寒症状护理:(1)主症: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2)调护方法药物方法:选用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养胃丸温开水送服;干姜10g、蔻仁6g,水煎服。饴糖1~2匙,温水化服,每日3次。针灸方法:针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用补法;热敷胃脘部;推拿方法:按摩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命门穴。饮食方法:选用吴茱萸粥。吴茱萸3g研末,粳米100g煮粥,等米熟后下吴茱萸末,生姜、葱白少许服食;或以温黄酒一小杯,饭前服。

3 结果

中轻度胃痛患者83例,经治疗显效83例,显效度100%,重度胃痛患者18例,经治疗后,胃痛明显缓解患者有15例,显效度83.3%,严重胃痛患者3例,经治疗后显效2例,显效度66.7%。

4 结论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如起居不慎、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或其他脏腑之病传变,致使脾胃运化、受纳失职,升降失常,而引发诸多病证。脾胃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病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为常见,胃病以受纳腐熟障碍,胃气上逆为主要表现。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也可见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凡此皆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胃痛患者的中医治疗主要在于确定其病因,并根据病因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法,经过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以及饮食方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会相应的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治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继莲,胃痛的中医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1,12;191.

[2] 杨丽华; 马春,中医治疗胃痛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9;553.

上一篇: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申报材料下一篇:描写景的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