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论坛

2024-07-28

教学改革论坛(共20篇)

1.教学改革论坛 篇一

教育教学论坛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大家已经谈的很多了,在这里我给老师们带来一个故事。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漫游天南海北,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游历,学生们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往未曾见识到的东西,增广了见闻,现在他们各个都是满腹经纶。一天,苏格拉底他们到了一片旷野,大家在草地坐了下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而且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马上你们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最后一次考试,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问他们:“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们回答道:“旷野。”

苏格拉底又问:“这里长了什么?”

学生们答曰:“草。”

苏格拉底说:“是的,这里长满了草,那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让你们想办法,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很诧异,因为他们学的是哲学,而这个问题应该是那些农民就可以解决的吧,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大出于他们的意料,一直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次的考试竟如此简单。

一名学生抢先开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

另一个学生答道:“用镰刀割掉,那样会省力些。”

第三个学生回答得更为干脆:“用火烧更彻底。”

苏格拉底站了起来,说:“那好,现在你们就按各人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但个学生都来了,在他们除草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不过还是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而另有一块地方,不是他们除草的区域,那里没有杂草,反而旺盛地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们凑上去看,那是他们老师的著作,在这摞书的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是啊,“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联系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塑造孩子心灵的过程中不就是不断的除掉孩子心灵中的杂草,种上美好庄稼的过程吗?我们要从孩子入学第一天抓起,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心灵深处的污垢,及时清理,用文明的语言,行为教化他们,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更纯洁,行为更高尚,语言更文明。

2.教学改革论坛 篇二

附:

关于召开省成职教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论坛》的通知

省成职教协会理事会各位理事、职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模式, 努力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体系, 全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根据《省成职教协会2014年工作计划》, 经研究, 定于2014年10月在杭州召开省成职教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一) 省成职教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

协商有关会长、部分常务理事及理事的调整事宜。

(二) 论坛

主题: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

主要议题包括:

1. 中职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教育思想, “将更多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的现代教育价值观。

2. 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机制, “模块化课程”选择机制和课程新模式。

3. 中职学校走班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现代教育教学形式。

将邀请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作大会报告。从提交论文的作者中选出部分代表作专题发言, 并进行互动讨论。

(注:本次论坛已被列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分论坛项目。)

二、参加人员

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 职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

三、时间和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10月12—13日, 12日下午报到, 13日会议全天, 14日上午离会。

2.会议地点:芳草苑宾馆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40号浙江外国语学院内;电话:0571-88218098) 。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主办, 职业教育分会和职业教育杂志社承办。

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

3.达沃斯论坛 聚焦中国经济改革 篇三

在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以改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致辞中,“透露”出一些政策信号引起外界热议。

致辞中“透露”了哪些信息?

在致辞中,李克强提到,首先,兼顾当前和长远,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而是调整支出结构,压缩行政开支,加快支出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是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守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我们还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积极防范与化解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对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性问题,我们正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序地规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说,总体是安全可控的。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改革创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本届政府开门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已经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目的就是通过减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我们扩大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改革,推进结构性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能源开发、公用事业等服务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主要任务。

制定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相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主动力是推进改革创新,以不断地释放内需的潜力、创新的动力和改革的红利来激发市场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增动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外界热议什么?

9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参加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主持的国际企业家座谈中传递的“中国政府对经济改革有信心”的信号,有些偏离了本届论坛“创新:势在必行”的主题。但市场对这一信号的反应十分积极。

美联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承诺通过向私营竞争开放市场和改善外国企业投资环境等方法来促进经济增长。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报道,鉴于最近几个月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和对新一届政府实施改革的期望,李克强的讲话尤其令人期待。他并没有宣布新的举措,而是让大家相信,中国政府对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持有乐观态度,他同时强调国家能够顺利克服经济的短期动荡。

9月12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表示,他相信中国将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强调了政府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心。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李克强誓言全面改革目前由国家主导的金融机构、放开利率管制,最终让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他全面重申了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改革议程。

改革成焦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大连达沃斯上表示,利率市场化并非简单地由中央制定基准利率跟着市场走,而是有一个利率形成机制,“它不是一个放开就解决的问题。”“这个形成机制是要有市场基础来支持的,整个利率运作的原则就是央行可以定一个短期利率,但这个短期利率是要通过不断的市场的运作,影响长期利率,这个很重要。因为长期利率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改变它整个的对经济环境的展望。所以,它有一个利率的形成机制,这很重要。”

他认为,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保护储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利率放开的同时,政府应该设立消费者保护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储户。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认为,经济降速会带来风险,如地方债务的风险,现在中国正在摸底地方债务,这将会涉及财税体系改革,这也是一种倒逼的改革。

如果要彻底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王一鸣分析,需要改革政府现有的金融理念,这是一个宏观长远的过程,期待这次政府能够开始着手金融理念的“转型”。

4.区教学论坛活动总结 篇四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8月22日上午,我校结合关于举办津南区第五届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的文件,开展了以“让高效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为主题的论坛活动。

为保障本次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早在暑假期间便向符合条件的教师布置了这项活动的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组建了考评组,真正达到了锻炼教师、培养学生、促进教研的功效。

下面对活动进行总结:

纵观本次教学论坛,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尤其是袁娜老师教学成绩全区第一名,通过她的演讲可以体现她在教学中立足教材,精心备课,把教学的目标落实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她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落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引导者”、“参与者”角色到位,并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所以,我校推举她参加区里的比赛,希望袁娜老师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教学论坛这个平台,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才能让课堂教学演绎更多的精彩,闪烁更亮丽的教学智慧!

5.教学论坛发言稿 篇五

大家好!

这是一个关于他和他的三位老师的故事。

也许,他骨子里根本就不适合成为老师:沉默、闭锁、木讷、不善言辞。他曾一度觉得自己像一棵卑微的小草,除了被生活裹挟,一生难有作为。后来居然继承师业,多半还是要归功于他的三位老师。

第一位是他的初中数学老师,刚刚工作,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老师的第一节像是在相亲,局促而慌乱,结果被一道几何题挂住了,满脸通红,嘴唇紧咬,急得直跺脚……后来在深夜,他常看到老师房间的窗棂上映出桔红的剪影,而老师的课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味道……

第二位是他的高中语文老师,个头不高,貌不惊人。可是一开口授课,就震倒了所有人。老师上课手头上从来没有教案,一张口就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所有的知识一个挨一个按程序往出蹦,而且诗书满腹,无穷无尽:一个文言词的用法,几十个文句信手拈来,一字不差;讲《红楼》,能一字一句地背出宝黛的原话夹……唯一遗憾的是老师的眼晴永远盯着天花板,从不顾盼他“跪拜”的目光……

第三位是他毕业时的实习指导老师,一位年龄不算大的“老学究”,严厉得要命。试讲的时候,他不小心在板书时写错了字,把印度的“土兵”变成了“士兵”。“老学究”勃然大努,一把将他从讲台上拉下来:“误人子弟!”,当众大声呵斥道。他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他仍然不善于表达,不长于交际。在生活的其它领域,并不比一棵草强大多少。但唯独课堂是他不卑不亢的领地。只有在那里面对孩子,他才能从容自如,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他常常想起人生中的三位老师:

从第一位老师身上,他明白,没有人人注定为了什么而生,没有什么事可以一劳永逸。要做要一件事,需要力气,需要劳动,除了勤能补拙,别无捷径;

从第二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专业是每个从事它的人的脸面,要靠努力、能力、实力为自己挣脸,越是专业的事,越要用专注的心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的尊严;

从第三位老师身上,他明白,“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言显大义,自己所上的每一课,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与教育关联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妙的存在,需要精心、精致、精确无误。

回想三位老师,他更明白,教育就像掬一捧沙,稍有松懈,良知便会从指间流走。因此,教育人应弯得下腰,沉得住气,方能抬得起头。

这就是今晚我与大家分享的教育叙事,没有理论、方法,只有思考、感悟。其实,这个故事中,他是谁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他的老师,他,还有我们,都是为教育付出过或者正在付出的人。只是在座的你我有时走得太急,得像他那样停下来,回首自己的背影、脚步,还有来时的路,以便找寻前行的力量!

6.教育教学管理论坛发言1 篇六

暑假期间,我一直坚持学习,读了一 些教育名家的教育著作和教育随笔,感悟很多。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其中感悟最深的几点:

第一,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教育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我反复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一直感动于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想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应该很难,三天五天也许可以,但一生坚持却不容易。我不是一个太乐观的教育者,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他们每天都会受到我们教育者的影响,如果作为教育者都能每天做到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一定不再是拒我们于千里之外,而是愿意和我们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7.教学改革论坛 篇七

本刊讯由中国医院协会与上海市医院协会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中国医院》杂志承办, 拜耳中国医院发展基金协办的“转型期医院改革与发展专题论坛”2008年10月1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发来贺信,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蔡威、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上海市医院协会会长陈志荣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院长以及著名医院管理专家等近300人参加了论坛,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会长刘俊, 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Miles F.Shore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分别就2005~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情况分析、中国医改与医院改革、带领医院更加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期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与绩效管理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结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 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展开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论坛指出,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在社会转型和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的关键时刻, 党中央深刻分析了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总结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和出现问题, 结合中国国情做出了改革思路的重大调整, 体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高度重视履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责任和决心。论坛呼吁公立医院院长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正确认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特别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 积极投身改革, 锐意创新, 不断探索, 强化医院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新的贡献!

8.教学改革论坛 篇八

陈云贤副省长在致欢迎辞时指出,广东已经进入新一轮转型期,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2007年以来,广东围绕以金融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金融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引擎发动作用;深化和拓展金融功能,发挥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服务促进作用。广东省将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把推动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加快转型升级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争在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取得新突破。

唐双宁董事长作了题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广东金融”的精彩专题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的根源,研判了下一步发展趋势,并对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广东金融创新应该着眼于“三性”进行,一是地理位置的外向性:特别是在毗邻港澳、东南亚方面做足文章。二是经济模式的多样性:广东经济有大有中有小,有国有民有外资,为金融创新多样性提供了基础。三是改革开放的先发性。在当前中西部正在做货币金融文章的时候,广东要做足资本金融的文章,让直接融资比重在全国大幅领先。

夏斌参事介绍了国家金融改革政策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并对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本轮宏观调控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要支持小贷公司发展,“要拿出‘干货’来大力支持小贷公司发展,尽快把小贷公司明确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监管;取消融资率不能低于公司注册资本50%的限制,提高小贷公司经营的杠杆率,给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对于在温州试点中取得进展的经验,尽快在全国推广”。

陆磊院长作了题为“着眼于未来十年的结构性革命”的专题演讲,提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金融的重大结构性变迁及下一轮金融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了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方向的建议。他提出,对当前及未来广东金融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上,首先要考虑到国有金融占比过高,应该以民营金融发展为主线;其次应该从非银行、准资本市场入手,结合正在经历的贸易顺差收缩和资本输出,抓住货币和资本的国际化机遇,汇聚智力和人才,确保融资收益和社区满足度。“广东的金融改革应该首先从粤港金融市场融合寻找突破口,从双币种信贷到汇率形成机制自发性改革,以及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的全方位融合”。

广东将于2020年建成现代金融体系

6月27日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全面建设金融强省提出了总思路和总目标。

总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市场化改革创新为推动力,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生命线,完善金融管理体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显著增强金融对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支撑推动作用,有效提高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综合服务水平,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与保障。

总目标——

到2015年,金融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8%和15%以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能适应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新建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4%和3000元,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中小微型企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粤港澳金融合作更加紧密,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形成全国领先的金融政策、法治和信用环境。

9.关于名师论坛教学讲座的通知 篇九

座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3-24 浏览次数:

各学院:

为进一步增进高校间的交流,现学校聘请到台湾成功大学辛致炜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学,请各学院通知有关人员准时参与本次培训,具体通知如下:

一、讲座主题:八十与二十间的跷跷板

——穿梭在专科教学与通识教育之间

二、时间:2014年4月2日下午2:30

三、地点:先知楼302教室

四、主讲人:辛致炜教授(台湾成功大学)

五、培训对象: 1.新入校的青年教师

2.40周岁以下,副教授及其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 3.各学院教学秘书

六、考核方式:

1.本次培训学分认定为1学分;

2.请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认真记录《南京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培训记录本》,在培训结束后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人员在出口处盖章确认;

3.请各位老师在讲座结束后进入南京医科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网站(http://202.195.176.69/s/89/main.jspy),在“教学研修坊”中留下您对本次培训的收获和感想(300字以上),作为学分考核登记依据。

七、联系人:张怀平,86862163,***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10.参加教学常规管理论坛心得体会 篇十

全县首届小学校长论坛心得体会 庄寨镇中心小学

丁世峰

2014年10月19日在曹县第一初中召开了曹县小学校长论坛会,教育局领导、教研室全体、各小学校长和各乡镇教委主任、业务主任、教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充分体现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对教改工作的重视。

在会上,县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古营集中心小学等六位校长作了典型发言。这些校长谈了他们在教学管理、课改、教师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做法。他们谈得很具体、很实在,就像教研室刘主任说的一样,这些确确实实是他们做过的,所以他们有东西说,有东西谈。

通过参加这次论坛会,我感触很深,震动很大。心得如下:

一、彻底转变观念,专注课改

早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欲望。新的教学模式倡导生动精彩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发展。但是之前总认为学校班额过大,教师严重缺编,课改很难开展。观念没能得到彻底改变,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学校的课改工作没能真正落到实处。2013年9月份在教育局组织下带领几位教师到县第一实小进行了参观学习,当时也为实小高效的课堂模式,精彩的课间操表演,浓厚的校园文化而感染,前后又派老师去商丘、泰安等地学习,但是学校只有极少数老师进行了课改,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教师丁晓芳老师、语文老师梁俊真老师等。就是这些老师

新的教学模式运用的也不是很好,因为学校没能形成课改风气和氛围。参加了全县小学校长论坛,听了各个课改先进学校校长的发言,深深感觉到,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了,如果再不行动起来,我们甚至将成为罪人,可能将会为众多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埋下悲哀的伏笔。左思右想,又召开校委会和业务组长会,达成一致意见,课改必须进行,并且人人参与,全面开花。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课改落到实处

曹县小学论坛后,立即召开全体教师会,把所闻、所见、所想一一汇报给老师,进行发动、鼓舞、洗脑,强化思想认识,再让老师集体讨论并表态改还是不改,虽然老师摆出了很多困难,但都认为必须改,不改没出路,不改没办法。然后学校根据老师的建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以指导课改的进程,让课改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让每位老师写出自己的课改方案,让老师明确要进行课改该怎样做,避免渺茫,不知所措。平时利用星期一的教研活动,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让老师提出来,通过讨论、网上查找、咨询课改行家等设法解决,然形成文字材料,再来指导老师的课改工作。

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奖励政策,为课改保驾护航。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没有长期一贯的坚持执行,没有鼓励和奖励,没有学校的强力支持和要求,课改很难全面走向成功。从而能正确考核老师的课改质量。学校根据教委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办法---课改占量化成绩的百分子二十,制订了学校的课改制度和考评办法及奖励规定,规定未进行课改的教师不得评模评优,对课改教师在

物质奖励方面加大力度。

四、课改稳步推进,全面展开

现在我校课改工作正稳步推进,首先全校各班级把桌子都按小组形式拉开,并根据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明确了大组长、小组长,对各组长进行了培训。然后对老师进行新教学模式方面知识的培训,原则都用邱学华五步教学法模式统一教学。学校购进了一体速印机,方便教师打印导学案,利用导学案让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目标更明确,环节更清晰,展示更精彩,联系更具体,效果更明显。学校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每人公开课,要求必须按课改新模式讲课,业务主任王宏国首当其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没按课改要求授课或课改不到位先教师进行谈话,然后再听课,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学校除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来探讨、学习、研究课改方法、模式。还把一些好课的视频和一些课改材料复制到老师电脑的桌面上,让老师有时间就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的课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五、信心百倍展望课改之未来

我校真正课改的钟声已经敲响,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把我校的课改工作推向高潮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将派大批老师出外学习,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将和附近先进课改学校结成对子,向他们取经;组织我们中心教研组几个学校的老师共同编排导学案,做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相信在这一学期我校的课改工作将取得丰硕成果。

总之,通过这次论坛,给各校课改工作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11.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一

【本刊讯】 近日,第二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论坛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东盟各国政府派代表参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发表了《共筑中国—东盟信息港 让海上信息丝绸之路建设造福各国人民》的主题演讲。林念修指出,建立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信息普遍服务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发展十分重要,有利于加快形成“三个新格局”。一是有利于促进设施互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全方位、立体化、大联通的新格局;二是有利于促进贸易畅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經济新格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加快形成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稳定发展的区域新格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一年来,硕果涌现,呈现出基础设施互联加速、经贸合作日益加速、技术合作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

林念修强调,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顺应潮流,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提供了战略新支点。下一步,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原则,与东盟各国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接,务实开展相关合作。一是加强需求对接,注重与东盟各国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现实需要有机结合,兼顾好各方利益和关切。二是加强机制对接,共同开展双边、多边合作议题会晤,积极沟通、扩大共识、梯次推进。三是加强政策对接,共同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跨境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环境。四是加强产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推向新台阶。五是加强融资对接,引导各方力量,参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信息化与互联网领域建设投资。

12.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二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在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之后, 将举办第四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为中外学术同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的平台。我们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 共同参加这一国际性盛会。

会议主题:全球教育改革:公平·质量·发展

分主题:

●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变革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

会议时间 2011年10月22日至24日 (2011年10月21日注册)

会议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

工作语言 普通话、英语

大会嘉宾

国外特邀嘉宾

●李荣安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研究院教授)

●马克·贝磊 (Mark Bray,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前会长,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于根·施瑞尔 (Juergen Schriewer, 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比较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大塚丰 (Otsuka Yutaka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广岛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铃木慎一 (Shin’ichi Suzuki (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 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荣誉教授)

●多米尼克·格鲁 (Dominique Groux, 法国比较教育发展与交流协会会长, 安第斯及圭亚那大学人文科学与文学院教授)

●大卫·柏克 (David P.Baker, 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劳·亚瑟 (Lore Arthur, 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开放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威拉亚姆·切拉巴 (Vinayagum Chinapah,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克里斯汀·福克斯 (Christine Fox,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莫家豪 (MOK Ka Ho, 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主席、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教授)

●克莱恩·索迪安 (Crain Soudien,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前会长、南非开普敦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教授)

●奈杰尔·巴纳尔 (Nigel Bagnall,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会长、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

●罗伯特·科文 (Robert Cowen, 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刘易斯·米戈尔·拉赞诺·洛伦特 (Luis Miguel Lázaro Lorente, 西班牙比较教育学会会长、瓦伦西亚大学哲学与教育学院教授)

●柳基思 (Keith Levine,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国内特邀嘉宾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王英杰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孙启林: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黄志成: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冯增俊: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西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经费

●会议注册费:1200元人民币学生500元人民币

●往返交通费以及住宿费自理

提交论文日期

2011年8月30日之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论文摘要及全文。对于没有按期提交论文者, 恕不安排大会及小组发言。

会议组织

13.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讲稿 篇十三

艾青有一首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来金华,金华的烤鱼死不瞑目,扎破了我的喉咙,今天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先声明一下,本文谈不上是讲座,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慨。这些年听了不少课,尤其是文言文的课,一些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只对字词进行解释翻译,而对文句篇章的赏析很淡漠。后来与外地市的语文老师交流时,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他们那里也很普遍。

由于应试的需要,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只要出成绩,都应该是合理的。不过,我想,如果让学生在美感欣赏中轻松愉悦地学习文言文,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学生掌握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欣赏更为可贵,也更高效。

教材中所选文言文是专家学者从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精心挑选出的最优秀的`篇章,其经历时代淘洗至今仍然光彩熠熠。承载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心灵等记忆的东西,不应该只是一些落叶跟碎片,或者遗迹中的残砖烂瓦,高中文言文课程也不应该只是为考试而生的繁琐语法分析和词汇用法训练。这样的文章如果只讲字词的解释翻译,生动优美的文言文课无异于字词解剖课,无异于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令人痛感遗珠之憾。

首先说一下“文学味儿”。所谓“文学味儿”,愚以为,包括语感的、文学的、文章的。语感方面,因声求气,要讲究诵读的味道;文学方面,需要关注形象和情感;文章方面,需要关注构思与行文的方法。所以,文言文课堂,要重视诵读,重视学习文章写法,重视形象分析、情感体验、生活和社会思考。中国是文学大国,也是文章大国,有很多优秀传统,可惜,被我们丢弃了。

本讲座主要对《鸿门宴》中几个容易忽视也是十分精彩的细节和语言描写,谈谈文中应该注意的文学欣赏问题(文学味儿问题)。

1、“项羽大怒”与“沛公大惊”

对于项羽来说,巨鹿之战中,俘王离,败章邯,灭掉秦军主力,一路进逼关中,眼看灭秦在即;不料沛公利用秦军主力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宛城,入武关,顺利地进军关中,迫秦王子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接着又闭关据守,欲称王关中。本来项羽就很郁闷:“三大战役”是我打的,“十大元帅”却没有我,沛公只是捡了个便宜,却“欲王关中,珍宝尽有之”,而且有了人事安排“使子婴为相”。这口恶气如何能出,况且自己手握重兵,对手又是实力远不如自己、自己一向看不起的沛公,于是“大怒”,并发出进军号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大怒”接应下文“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项羽有实力,又勇武过人,沛公这样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作为楚国贵族后裔的猛将军项羽岂能容忍,“大怒”正是他自负狂傲性格的自然流露;项羽遇到政治问题往往靠军事手段解决,这样写,正是他简单暴躁性格的真实反映。从情节发展来说,曹无伤告密、项羽大怒和范增的火上浇油都强烈的渲染了鸿门宴前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蓄势很足。

“沛公大惊”也有许多可挖掘之处。“大惊”首先写出作为一方统帅的沛公竟然丝毫不知道项羽“大怒”和对方即将对自己的军事行动。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项伯的“私见张良”,沛公一方第二天一大早就会遇到灭顶之灾。沛公吃惊慌乱的程度真切地反映出项伯情报价值之高。从情节发展来说,“沛公大惊”又自然引出下文厚结项伯、赴鸿门宴会等内容。

所以,把握了细节,对人物性格和情节进行文学味儿的分析,会极大地丰富文言文的内涵,增加文言文的趣味,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2、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 张良曰: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 张良曰: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 樊哙曰:

沛公的三次“为之奈何”:第一个“为之奈何”表现了沛公的惶恐无措,反映出他焦急万分的心理;第二个“为之奈何”显然是问计于张良,沛公自知实力不敌项羽,颇有自知之明,表现了他诚心求教的个性;第三个“为之奈何”既是无意的问,也是故意的问。沛公已决意要逃,但作为三军统帅,怎能留下被人耻笑的把柄,于是把话留给心直口快的樊哙来说。这叫有话不好好说,既是领导的智慧,也是文学的智慧,很有解读的必要。

三个“为之奈何”,前两次听取了张良的意见,第三次听取了樊哙的建议,各显沛公其情其性其智,既可见出沛公焦急万分的心情,又可以表现沛公虚心求教的个性。沛公爱问、善问,能择善而从,果断决策。沛公的这些优点与范增三番五次提醒而项羽默然不应的刚愎自用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 铁道概论教学总结

★ 艺术概论教学总结

★ 我的新语文老师作文

★ 法学概论教学计划

★ 交通运输概论论文

★ 农学概论试题库

★ 演讲学概论学习心得

★ 新概念英语学习方法概论

★ 护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14.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四

鲍燕

2010年4月10日—11日,我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会议。在本次论坛中,十分有幸欣赏到了国家级名师吉春亚、管建刚的教学艺术风采,真让人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本色·生态·高效

——记吉春亚老师

本次论坛,吉春亚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二年级的古诗教学课——《宿新市徐公店》课前吉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心情。课上,老师出示杨万里的图片,并由学生学过他的诗《小池》导入新课,顺势指导“宿”的读音和写法,一并出示“宿”的演变过程,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宿”的意思。语言功底,文字内涵从这一环节可见一斑。接着:朗读古诗,识记生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指导书写。教学环节简洁,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这种平实的课堂上,你明显地感觉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不断地一步一步地前行着,生命的灵动,知识的魅力在此展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语文以轻装,同时也让语文负载它应有的内涵。所以大家说吉春亚老师是典型的“实效高效课堂”的践行者。在课堂上,她强调“学”本位论,把学生的“学”放到核心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她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引导的话,激励的话。她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她以言语训练为核心展开的课堂教学是那么真实、朴实,扎实!她的“实”体现在“目中有人”:她能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目标,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发展展开,亮点的显现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以最终达到人人提高的实效效果。

一、目标朴实

说到目标,有些老师可能不太理解,教参上不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写着目标?还用得着你去定吗?没错!事情就有那么出奇,就会有人把不准目标。据说有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百多名不同学校的老师,就同一本教材,同一本教参,同一个年级的同一课书进行备课,却出现教学目标截然不同的现象!如果定不准目标,那可是误人子弟的大问题了!我们的语文课没有实效,就是与目标随意指定有关。

吉老师确定教学目标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参,以学生发展为本,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在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后才去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她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她提醒我们从参考书上抄的“标”太虚化,泛化,我们老师应做到课课有“标”。“标”应定在学生“外显的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制定“标”应注意三点:

1、看得见的学生提高的行为和结果。

2、主语是学生。

3、把知识能力目标放在一、二位,情感目标放在第三位。

二、过程真实

吉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一丝虚假的成份,返璞归真,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简约而不失深邃,三、效果扎实

一堂课的精彩,主要不是看老师的功底有多深,课设计得有多完整,而应看这种设计是否能让学生显性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如果能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情绪盎然地学,他们或品词品句,内化所得,外化妙语连珠;或驰骋想像,用精彩的语言展现想像的成果,或体悟情感,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或沉思默想,书面表达所思所想,„„那才是精彩的!吉老师上课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一心为孩子,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服务。所以她的课上学生总是妙语不断,精彩不断。

总之,走进吉春亚老师的课堂,能让你感觉诗意与扎实并存;朴实与灵动并在!她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富有诗意的课堂以及和学生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向艺术的殿堂,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又哪是单单一个“实”字所能囊括的!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原生态”语文吧。

作文教学革命

——记管建刚老师

让我们前所未闻,大开眼界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他让我们正视作文讲评这个不知如何操作,极易被忽视的作文教学环节。他在讲评前对班上的作文进行了细致地批阅,对优美的语句,独特的构思进行欣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如“DE”病,“我想”病等,并加以习题训练。大到布局谋篇,小到标点符号。在作文讲评时,毫无痕迹地进行了指导。

管建刚老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这样的三步曲:指导——批改——讲评。

指导怎样做?

“指导”环节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有时可由教师拟定一个话题,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真话,抒真情。

学生如果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适时地进行些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写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应该不成问题。那如何让学生将文章写得精彩,通过安排的作文训练使习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不在原地徘徊,后两步教学就极为重要。管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实践,简单、朴实、有效,为我指点了迷津。

批改怎么做?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

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课上找到一个点进行训练。

讲评怎么做?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佳句,通过品读,赞美,让全班学生能感受其文章的美好、乐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老师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讲评时一次解决一两个,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下次再犯。

3、每一次习作讲评课可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场面、心理描写等,扎扎实实地从细节做起,因为习作的精彩就来自于细节。

管老师提出,如果过多的进行写前指导,学生的感情就会被禁锢。如果一个人的感情被禁锢,那就没什么写的。写作文既有技巧,又没有技巧。他认为有的是文字技巧,没有的是文心技巧。我的理解是在学生习作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还是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我们老师才谈得上进行指导。如果一开始就做过多的文字技巧的指导,学生极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作文,无话可说,再多技巧也无益,那损失就大了。管老师的做法,说法真是发人深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作文教学的重新审视。

15.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五

问题讨论是学生在“知识论坛”上开展的主要学习活动。在知识建构学习模式中, 除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外, 更充分的讨论在网络平台上。在“知识论坛”上, 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发帖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然后全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回帖发言或评点, 参与讨论交流。我们提倡学生表达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观点, 从而实现学习个体和团体知识的共同成长。

但是, 并不是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同学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度讨论, 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后来, 我接触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吴向东老师提出的“情境导向模型”, 该模型特别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劣构问题”。我在知识建构教学中应用该模型时发现, 相比于那些通过搜索就可以找到确切答案的“良构问题”, “劣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充分得多。由于讨论的“劣构问题”始终对应着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 学生在动机投入上与以往的泛泛讨论也是不同的, 他们的兴趣更浓, 交流讨论活动更持久。现在, 我们所组织的知识论坛问题讨论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情境导向模型”的思想, 从中深切感受到了“劣构问题”的一些独特价值。

劣构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美国知名教学设计专家D.H.乔纳森把问题分为“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两大类型。“良构问题”是指限定性条件的问题, 它具有明确的已知条件, 并在已知条件范围内运用若干规则和原理来获得同一性的解决方法。“劣构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不易操作, 而且包括某些不确定性因素, 如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求解方法是必要的, 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 哪种解决方法最为合适等。

我们在知识建构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并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要尽量贴近真实生活、难度适宜、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具有开放和发散性、能分解成多层次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找到解决途径……这些问题符合“劣构问题”的特征。例如, 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并以面包在体内的消化为例谈一谈, 而非简单的“消化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这样的良构问题。“劣构问题”能成为学生学习中促进思维发展的诱因和动力。这个过程中讨论对话 (包括课堂上的交流和在线交流) 所起的作用, 不是单纯的知识再现或传授, 而是分享知识和观点、相互补充支持或批驳、点评, 以及澄清、鼓励, 从而使学生思维观点得到发展, 建构出新的认知。

有利于学生观点的持续改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活动, 知识建构学习以学生的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为中心, 直接关注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所进行的知识或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由此, 它要求我们按照观点改进而非寻找答案的思路来组织探究学习过程, 即在提出问题后, 不是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料找出正确答案, 而是强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性想法, 再通过探究过程综合利用有关信息和数据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

而对“劣构问题”的探讨就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因为通常它都牵涉比较复杂的关系, 学生的认知资源不可能一次性地处理全部的关系, 而只能先在一个水平上考虑一些关系, 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进而在这个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 不断层层深入地追问探寻, 使问题的空间随着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延展。

在分析解决“劣构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信息处理。比如, 要思考收集、查询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所需要信息有哪些限制, 对网络信息的判断、鉴别和选择加工, 在论坛讨论中如何更形象、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及对于别人观点、信息的判断取舍, 等等。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思维训练”过程,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语言等思维品质会不断得以提升。

图 学生发表图文并茂的帖子阐述关于摩擦力的观点

有助于学生表达多元化观点, 培养创新思维

“劣构问题”除了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合适的梯度外, 更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 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首先, 从思维方向来看, 它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性, 即“劣构性”, 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确保思维活动持续地进行;其次, 从思维力度来看, 它应该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不是知识简单再现的良构问题。在知识建构课堂中, 学生提出多元化的不同观点是必要的, 我们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观点。对话中可以有辩论和批驳, 但是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 要有说服力, 要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 同时并不急于得出结论性答案, 而是推动大家进一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更容易打开思路,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 更容易形成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

知识建构学习过程是团体知识的发展过程, 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每位学生作为知识建构共同体的一员, 合作承担学习探究的责任, 为了推进认知的发展, 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论坛中问题的“劣构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存在太多不可知的部分, 难以确定哪些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 也难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单纯依靠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针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和视角, 各个成员将自己的疑问、假设、事实证据、资料等在论坛中发表和共享, 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团队中的伙伴交流、讨论、质疑、澄清等。在交流对比了多种不同的观点、论据之后, 更容易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更科学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自然而然地形成, 会切身体会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是通过大家集体智慧建构而成的, 同时也能意识到个人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共同体知识的增长。

通常, 学生在知识论坛上经过自主选择问题发帖讨论两周之后, 即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学生回帖参与度不同, 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 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凡是学生回帖率高、参与度高的问题, 一般都具备“劣构问题”的特征;而回复少的问题帖子, 要么是感兴趣的学生很少, 要么就是属于“良构问题”, 即问题指向性较强, 很容易在课本上或通过阅读资料找到明确的答案。

16.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六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褚庭亮发表了题为《发现印刷未来?泛印刷》的精彩演讲。全美印刷、出版及纸品加工技术供应商协会主席Walter Thayer Long. Jr、澳大利亚印刷工业协会CEO Andrew Macaulay、全印度印刷商联合会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Manoj Mehta、日本印刷产业联合会国际关系总经理石桥邦夫、马来西亚印刷商公会理事刘志康、菲律宾印刷技术联合会主席Dominador Buhain分别分享了各国印刷行业现状及对印刷业未来趋势的研判。

此外,中国优秀印刷企业代表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万捷以及阳光印网创始人兼CEO张红梅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发展经验,惠普公司Indigo数字印刷全球总部战略发展总监洪欣敏以及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莉展示了各自企业的创新举措。

17.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活动心得 篇十七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宣讲活动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发展成就座谈宣讲,期间通过组织干部群众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情感,讲述平凡岗位的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5部委负责人也将畅谈相关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并与网民在线进行热烈交流。

此次系列论坛是面向大众进行宣讲的创新安排,通过网络进行图文直播,与网民密切互动,联系实际、回应关切,浓墨重彩地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作为此次宣讲活动的网络倾听者,我深深感受到此次宣讲活动的真实真切。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目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更要全力践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的做好各项工作。

关于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活动心得体会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三场论坛邀请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各一位负责人,此次宣讲活动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发展成就座谈宣讲,期间通过组织干部群众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情感,讲述平凡岗位的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5部委负责人也将畅谈相关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并与网民在线进行热烈交流。

此次系列论坛是面向大众进行宣讲的创新安排,通过网络进行图文直播,与网民密切互动,联系实际、回应关切,全面系统地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通过收看本次网络论坛,我深深感受到此次宣讲活动的真实真切。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目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更要全力践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的做好各项工作。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改革开放40周年,风雨兼程。回望40年发展历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创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在这40年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和人民事业支撑。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把这支队伍教育好、管理好、作用发挥好,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强的力量支撑。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本质。

二是注重干部培养,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围绕“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始终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鼓励年轻干部下基层,深入改革开放主战场,服务人民群众最前沿,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学习领悟,地里成长。

三是着力人才引导,凝聚知识分子共识,夯实改革开放创新基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孕育于知识分子群体。通过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则,不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局面。

18.第八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 篇十八

“第八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将于2011年11月26~2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届时将举办2011中国教育总评颁奖盛典。

由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教育总评榜宣传评选活动近日在北京启动,借助第八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这一国内教育领域最权威的新媒体平台,以“后危机时代教育改革的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再次把镁光灯聚焦在那些优秀改革者和先进集体上,他们为了中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们为了中国的教育改革事业默默耕耘,甚至不惜献上了个人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下,他们还在兢兢业业地追求并实践着建设中国教育大国的梦想。在2011年这个“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更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关键年的特定历史时刻,2011中国教育总评榜颁奖盛典如约而来,将以恢弘的气势和隆重的场合,为中国教育改革者勒石记功,让改革者的业绩铭刻在史册,让创新者的声名辉耀与时代。

2011年注定是中国教育值得书写和记录的一年,作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关键一年,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使得中国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第八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将通过教育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权威解读,盘点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围绕全面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点突破、带动民办教育的百花齐,优化结构出特色,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等教育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照亮中国教育前行的道路。

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开始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改革创新里程。10年风云激荡,10年沧桑巨变,10年艰难拼搏,10年继往开来,新世纪的中国教育舞台星光烁烁,改革者们用自己的心血以及智慧描绘着一幅幅壮丽动人的教育蓝图。在后危机时代这样的一个大时代大背景下,中国教育领域有这样一批不断奉献不断付出的教育家,心怀人才强国梦想,践行民族复兴使命,他们是中国教育的骄傲,是他们的努力在引领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而2011中国教育总评榜宣传评选活动,就是要展现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光荣业绩,见证教育大国崛起的伟大历程,放飞教育强国的璀璨梦想,推选新世纪中国教育行业诞生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人物,向那些正在推动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家们致敬。

19.教学改革论坛 篇十九

一、从文献看分层教学研究

在1999年~2009年的十年中, “中国知网”关于“分层教学”的文献有4250条, 平均每年“诞生”425篇, 每天至少产生一篇与分层教学相关的论文。对4250条文献以“体育”为关键词进行二级检索, 结果显示, 158种刊物刊载了254篇与“分层教学”有关的论文。

在254篇体育分层教学论文中, 从研究领域看, 论文名称涉及关键词“高校”、“高职”、“高中”、“初中”、“小学”的词频分别为52、10、12、6、6, 表明研究领域从高校至小学呈递减分布的状态, 高职、高校对分层教学研究的成果多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成果, 这一数据显示中小学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仍有较大空间;从研究方法看, 论文名称中“理论”、“应用研究”、“运用”、“应用”、“实践”的词频分别为1、4、17、20、20, 数据显示, 研究者更关注分层教学的实践, 而论文名称中“浅析”、“浅谈”、“初探”、“探讨”出现的词频分别为6、19、20、20, 结果显示, 对分层教学的反思研究的论文略多于实践研究的论文, 从论文名称中出现的“浅析”、“浅谈”和“初探”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 目前对分层教学的反思研究还处于经验层面。

涉及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学校、普通高校、普通高中的教育阶段, 从学科的角度看, 分层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体育学科分层教学研究成果较少;从研究的内容看, 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实施分层教学后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变化所写的心得体会以及简单陈述和总结;从实践方面看, 目前的研究也只停留在简单地模仿阶段, 对于体育教学理念的关注不够, 使得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

从不同研究阶段产生的成果数量看, 在2004年以前的5年中, 共发表论文103篇;在2005年至今的5年中, 共发表论文151篇。从某种意义上讲, 数量代表了问题或方向, 同时也说明体育分层教学研究在逐渐“升温”, 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分层教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1. 关系研究

本话题涉及的核心关键词为“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进入体育课堂必然涉及到分层与分组教学概念的甄别、操作设计、价值判断与比较等一系列问题。正如南京体育学院王正伦教授所讲:“关系研究是最值得我们一线体育老师做而且容易做的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 辩证地理解分组与分层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清思路、把握研究方向。江苏省一位教师指出, 在立定跳远时, 采用不同的起跳线, 可以实现不分组但分层。分层教学的案例研究表明, 分组教学形式内部存在分层教学活动设计 (见案例1) , 而另一案例则呈现出分层之中有分组的现象 (见案例2) , 案例研究报告显示, 分组与分层的关系是互为包容、互相渗透、互为转化的关系, 事实上, 在进行关系的研究时, 不仅要扎根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现象观察, 而且更应从关系双方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中寻找关键点加以控制。

案例1:分组内部存在分层

对一个行政班进行篮球投篮教学时, 必然要因学习内容不同将男女进行分组, 经过一定时间的学练, 不同性别组内出现技术水平分层, 如, 不同男生在做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 会因为在力量、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出现水平差异而影响学练效果;同理, 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女生组。

【案例分析】

在分组后, 当学生之间出现技能水平的较大差异, 影响到学习的进程与效果, 教师就必须针对发生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分流, 这种分流就是建立在男女分组基础上, 以完成动作质量水平的不同进行的分层, 此时, 尽管因学练水平的不同进行了分层, 但学生的练习仍然是分组进行。

案例2:分层内部存在分组

不久前, 笔者用5课时~6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完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 同时, 针对学生的学练效果, 笔者在第6课时进行了技术评定。一般地讲, 八段锦的教学已经结束, 但是, 根据学生已有的八段锦基础, 笔者进行了拓展性教学, 采用主题引导方式将八段锦分成若干专题 (在此即可理解为主题分层或内容分层) , 即第一, 原生态八段锦 (锦操创编, 复原八段锦原貌) ;第二, 十二段锦追溯 (寻找被淘汰的四节) ;第三, 坐式八段锦 (从站式联想、开发坐式) ;第四, 浓缩的四段锦 (未来趋势研究) ;第五, 适用于残疾人的八段锦 (人文关怀式的设计) ;第六, 变形的八段锦 (改造现有八段锦的不合理成分) , 一切改造与创编均要遵循现代八段锦动作内在固有的规律, 即完成动作时做到动作绵缓、动静相兼, 呼吸方法采用腹式呼吸, 并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案例分析】

以上六个方向的主题, 尽管内容是并列的, 但发展方向、路径和水平并不相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 分层次地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 为喜欢表演且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提供原生态八段锦, 让有创造潜质的学生练习浓缩的八段锦, 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提供适用于残疾人的八段锦的专题, 为那些喜欢对文字进行研究的“异想天开”者准备了坐式八段锦……最终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方向。通过资料检索、动作创编、内容整合、小组展示、成果共享, 学生均在不同主题内容的学练活动中展示了自我, 当2008年再次进行试验时, 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案例说明, 教学内容具有分层特点, 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 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方向性, 而且课堂内的展示汇报应该分组进行。

2. 利弊分析

在体育课堂中, 采用分层教学会产生何种教学效果?这需要用利弊分析的方法客观诠释实践现象。利弊分析是评判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分析方法, 在课堂中引入一种过去从未使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就是对常态教学过程的干预。利弊分析要求教师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优点, 也要看到不足。

“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点在于将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的水平进行教学, 避免班级授课可能出现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而高水平学生被‘拖后腿’的现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 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1]

分层教学无形中给体育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制订教学计划, 准备教学任务;分层教学如果处理得不好, 会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产生或骄傲或自卑的不良心理反应, 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分层教学对班级人数和场地设施的要求要高些。[2]

利弊分析的目的是正确处理利弊关系, 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主要有利弊同现、利弊共隐、利显弊隐、利隐弊显等四种利弊状态。

例如, 体能素质是影响分层教学的因素。此时, 必须承认差异是一种分层资源, 这种分层的优点是能够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然而其缺点也更明显, 体能强者因体能素质优越而引发的势利、霸道行为也在课堂中时有表露, 体能弱者因自卑而诱发的退缩行为也普遍存在。如果某一种行为变得“盛行”, 就可能引起学生课堂行为冲突的发生, 可能导致弱势群体自尊的伤害, 也可能出现由于强弱对抗表露出的群体实力藐视、语言攻击、行为干扰等负面效应。

在教学实践中, 是否选择分层教学, 利弊分析能为教师提供明确态度和行为决策, 当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时, 教师就应该坚持;即使没有帮助, 或者会增加大量工作量, 教师也应尽量克服自身因素潜心研究。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选择、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时, 即使无法完全除去弊端, 教师也可以“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甚至“变弊为利”, 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层教学的弊端和影响。

3. 本质澄清

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研讨, 可知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的共同发展而教,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目的指向于学生更好地、更深入地学。让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学好、学深、学透、学精, 是分层教学设计的初衷,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 才能“打造”有效课堂, 才能使有意义的课堂得以显现。而分组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观点历来已久, 它指向于教师教的行为。

观点质疑是澄清事物本质的有效方法。在本次研讨中, 参与教师广泛采用了观点质疑的方法, 如, 在研讨过程中, 出现“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的观点, 表面上看是正确的, 没有人提出质疑, 但通过深入分析, 可以看出, 这句话来源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论, 适用于文化课的学习, 那么, 是否也适用于体育教学呢?这时, 就需要提出质疑。

对体育教学而言, 学生的成绩是学分还是体育课成绩, 是基于体质健康锻炼标准的得分还是在体质测试中达到的某一指标?对此, 体育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时, 要自己清楚想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并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 以使教学分层更加合理。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有兴趣地学, 使不同层面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各自长足的发展。

让全体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是广大体育教师的理想诉求, 那么, 体育教师就不应当让学生按同一既定目标去实践, 而应当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学习基础、体能状况和交往水平等达成不同水平的目标和要求, 这样, 目标的达成就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

4. 实践试验

事实上, 在分层教学研究中, 从理论到理论的意义阐释并不适合一线体育教师。同时, 教师在分析和研究问题时, 不能仅站在体育学科的角度看问题, 更多情况下, 需要超越学科界限, 站在教育大环境、大背景的高度去审视某一教学现象。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教学分组的方法运用较为广泛, 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能够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然而, 如何看待分层教学?教学中用不用分层教学?怎么样让分层教学进入体育课堂?对此, 体育教师首先要针对其他学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进行广泛学习、选择性地吸纳和科学地“拿来”, 科学地“拿来”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为我所用的过程;其次, 在实践运用中, 不能忽视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 否则, 分层教学研究就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正如江苏省教师梁龙旭所讲:“分层次教学是舶来品, 未经体育学科的实践消化, 而去借鉴其他学科的做法是‘危险的’。”;第三, 要正确认识分层教学的作用, 务求在自然状态下根据问题、基于需要和可能进行选择性试验。

体育学科的分层教学需要被置之于实践进行广泛检验。在运用分层教学的初级阶段, 分层教学方法“扮演”了一种新的干扰因子的角色, 其在实践中是否能带来积极效应?对此, 教师应及时记录观测到的现象, 无论是积极效应还是消极效果, 教师都应该做出原生态的描述、探究、解释或列示等, 最终, 透过现象寻求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分层教学研究值得正视的问题

1. 缺乏实践, 匆忙定论

在研讨过程中, 往往有一些结论令人深思, 如, “分层次教学是分组教学的细化”、“分组是分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应该建立在长远目标之上, 在一节课中谈分组教学要适合一些。”此外, 对于“分层教学是否适用于小学”、“分层教学是否分层越多越好”、“关于分层的学生划分是动态可变的?还是一分到底?”等问题的回答, 也并非依靠一次或者两次研讨就能够得出标准答案。因此, 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获取“证据”, 而对缺乏实践就匆忙对分层教学定论的现象应予以杜绝。

2. 机械理解, 盲目套用

当前, 大部分教师对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解是机械的, 他们认为, 在经过分组学习后, 当学生水平出现差异时即可据此实施分层教学, 认为实施分层后就可能取得比原有基础更好的发展, 这样的简单分层形同分组, 是机械理解分层教学的必然结果。事实上,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 体育教师应当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跟进, 即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似乎增加了分层教学的操作难度, 对此, 江苏省教师吴爱军指出, 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指导性语言非常重要, 对指导学生分层非常有效。

3. 有了分层, 忽视评价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如果体育课堂教学缺失了评价环节, 即使实施了分层教学, 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体育课堂中, 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 需要设置不同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 有效地教师巡回指导中的口头评价、学生依据一定标准进行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 在评价中, 用量化数据和事实呈现可操作的评价内容, 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汉.与高中体育新课程相衔接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J].体育学刊, 2009.1 (16) :57

20.“文化兰州”论坛 篇二十

王 劲 (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依据兰州作为西北重镇这一地理优势,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挖掘其所在的各种文化资源。比如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使之成为现代西北文化中心。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增强城市魅力,培育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这中间要突出历史特色、多民族特色、风情特色、地理特色以及移民特色等。利用兰州这个移民城市的特点,主动吸收国内外文化的优秀部分。“以人为本,以文化市,以文兴市”,增强兰州的凝聚力,提高兰州人的素质,通过各种社区文化、大众文化增强兰州人的自信心使人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呵护兰州。

郝苏民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兰州文化的根基离不开其多民族性,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个概念,才能认识到文化兰州的意义。文化并非是依靠高科技或其他途径,凭借意识形态的积累、变迁而成就的,相反,它是遵循规律在传承积累、变迁发展中逐步完善的。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往昔兰州文化的确定和评估,二是对即将建设文化兰州的认识。兰州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结晶,是甘肃人独具个性的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文化兰州的发展方向必须是整合加工现有文化资源,把握文化兰州的发展动脉,更好地实施各项文化工程。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研究员)

“文化兰州”的提出,不仅仅是对兰州表面的美化,它是指在文化已成为经济调整的重要支柱的同时,全方位地带来城市面貌的改观。兰州的文化资源很丰富,特色文化突出,但是由于意识和思路的问题,并没有围绕文化资源做品牌和品牌产业。比如丝路文化就是一个极响的品牌,但我们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品牌效应。文化资源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性,对于丝路文化来说,不是挖一点就少一点,而是越挖越多。对于兰州和西部而言,品牌是关键。品牌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要根据兰州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做起,集中力量突破一个点。

周述实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建设“文化兰州”是塑造兰州很好形象的一个重大工程,也是增强兰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兰州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40公里黄河风情线的初步建成,正是得意之笔。这一风情线的建设,既体现了兰州是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的特点,又通过南北滨河路及其两岸的建设,把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现代化工业城市的人文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目前建设“文化兰州”的资源利用还远远不够充分,例如兰州的古丝绸之路文化景观未能充分展现,以及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文化特征还有待挖掘。兰州应培育具有兰州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名牌和大产业。

张文轩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甘肃要建文化大省,其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兰州市首先要建成文化大市。近年来,兰州已建成和准备建设的几项大型文化工程,如白塔山碑林、四库馆、重建金城关、复修金天观等,都是很有文化品位的工程。我的具体建议:首先是黄河水车风景线,市区两岸至少设置50轮木制水车,展现兰州水车特有的画面和情趣;第二,开辟手工作坊一条街,设立诸如旧式石磨磨面坊,轧油坊,酿醋、刺绣缝纫坊等,吸引游客;第三,建设甘肃历代名人纪念馆和兰州历史名人故居,以激励后人,吸引游人;第四,建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性建筑物,开辟参观游览线,开辟地方戏剧和特有文艺形式演出场地,发展本土艺术形式;第六,修复文庙,每年举行祭孔活动。

何 鄂 (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 会委员、雕塑家)

作为一个雕塑工作者,我认为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它应该是明亮的。也就是说雕塑的艺术水平与质量高低,直接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文明程度以及文化素养。城市雕塑应该是精品,应该是世界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它自身所花费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黄河母亲”是兰州的象征,她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文化兰州”的宣言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幅美好的蓝图,我希望被20世纪确立为舞剧经典的《丝路花雨》能以雕塑的方式屹立在省会兰州。

夏宗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教授级城市规划师) “文化兰州”的建设将对新世纪兰州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规划的角度讲,就是通过标志性的东西、符号来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要注意结合以下几点:一是自然规律条件,所谓越是自然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二是传统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三是传统城市沿革,城市文化要科学有序地发展。应从历史文化中找纹脉,从自然规律中找风格。此外,需研究生态文化、城市设计、社区问题、城市建筑等几方面的问题。需依据城市文化和历史、自然的统一来确定城市的底色基调。

阮文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兰州民俗专家)

建设“文化兰州”不在于建设一些景点、一些场馆,更重要的是要以现有的和未开掘的兰州各种文化资源去影响人们的心灵,让“文化兰州”的概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说,兰州不是兰州人的兰州,兰州不是甘肃人的兰州,兰州也不是中国人的兰州,兰州应是世界的兰州。这一点,可以用兰州作为一个大都市所具有的自身的文化魅力给予注解。如兰州的多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彩陶文化等,都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民俗学者,我认为,发展甘肃的民间工艺艺术,是对“文化兰州”建设的有力辅助。对民间艺术的开掘和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应有的时代责任。

流 萤 (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主任、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上一篇:公务员年终总结3000字下一篇:文明自律征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