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精选14篇)
1.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一
一、选择题
(1)《祝你快乐》是一首轻快热情的( )合奏曲。
A、管乐 B、弦乐 C、打击乐 D、弹拨乐
(2)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称( ),代表作有《赤足走在田埂上》。
A、独唱 B、无伴奏合唱 C、齐唱 D、轮唱
(3)二拍子的指挥图示是( )。
A. B. C.
(4)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 )
A.强 弱 B.强 弱 弱 C.强 弱 次强 弱
(5)下列哪一项意为从头反复 ( )。
A. D.C. B. Fine. C.
(6)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本位音高的变音记号是( )。
A. 升记号 B. 降记号 C.还原记号
(7)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的变音记号是( )。
A. B. C. ヰ
(8)表示将本位音降低半音的音乐记号是( )
A. ヰ B. C.
(9)歌曲《快乐的嚓嚓嚓》中,出现了很多,这个节奏叫做( )。它是指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改变常规的节奏规律,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和强调,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A.切分节奏 B.前十六分节奏 C. 后十六分节奏
(10)断音记号是 ( )
A ▲ B C >
(11)f表示( ) ,p表示( )
A 渐强 B 强 C 弱 D渐弱
(12)音乐符号“V”是( )。
A重音记号 B换气记号 C反复记号 D跳音记号
(13)歌曲《快乐的嚓嚓嚓》的演唱情绪是( )。
A.活泼地 B.优美地 C.抒情地
(14)歌曲《采莲瑶》的演唱情绪是( )。
A.活泼地 B.优美地 C.抒情地
(15)歌曲《抓妈荷》是( )民歌。
A.扬州 B.泰兴 C.沭阳
(16)《春之歌》是一首由( )作曲家门德尔松所作的钢琴独奏曲。
A、英国 B、西班牙 C、奥地利 D、德国
(17)八分休止符写作( )四分休止符写作( )。
A. B. C.
(18)《爱的祝愿》是一首著名的( )独奏曲,乐曲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
A、钢琴 B、小提琴 C、吉他 D、萨克斯
(19)《爱的罗曼斯》是作曲家叶佩斯根据西班牙传统民谣改编的( )独奏曲。
A、吉他 B、萨克斯 C、钢琴 D、小提琴
(20)我国名族管乐队通常包含( )。
A. 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吹管乐器组 B. 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C. 拉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吹管乐器组
(21)图中人物的服饰是( )。
A不知道 B中国传统京剧服饰
C少数民族服饰 D古人穿的服装
(22)下列图中哪个是我国民族乐器( )。
A. B. C. D.
(23)下列乐器中,不属于铜管乐器的是( )。
A、圆号 B、小号 C、单簧管 D、长号
(24)下列民族乐器中,不属于弹拨乐器的是( )。
A、扬琴 B、二胡 C、琵琶 D、柳琴
(25)下列乐器中,不属于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
A.唢呐 B.竹笛 C.云锣 D.笙
(26)下面哪一首乐曲属于民族管弦乐( )?
A.《地图――听音寻路》 B. 《瑶族舞曲》 C.《祝你快乐》
(27)《地图――听音寻路》是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它融入了(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
A.瑶族 B. 彝族 C. 湘西
(28)《地图――听音寻路》是享誉全球的作曲家,指挥家( )的作品。
A.谭盾 B.周天 C.何士德
(29)《五月五赛龙会》是( )民歌。
A.江苏 B.河北 C.山东
(30)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是( )。
A. B. C.
(31)力度记号mp和mf分别代表( )和( )
A.中强 B.强 C.中弱D.弱
(32)乐曲《喜报》是由下列哪种乐器独奏( )。
A、唢呐 B、二胡 C、笛子 D、琵琶
(33)脚铃舞曲结构规整,旋律优美,是( )民族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文艺表演。
A.泰国 B.孟加拉 C.日本
(34)《飞驰的雄鹰》是( )独奏。
A.笛子 B.排箫 C.笙
(35)刘天华是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下面( )不是他的代表作。
A.《二泉映月》 B.《空山鸟语》 C.《光明行》 D.《病中吟》
二、连线题
(1)
脚铃舞曲 日本民歌
故乡恋情 孟加拉民间音乐
樱花谣 马来西亚民歌
哈罗哈罗 泰国歌曲
(2)
《春之歌》 民族管弦乐合奏
《爱的祝愿》 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
《爱的罗曼斯》 吉他独奏
《瑶族舞曲》 小提琴独奏
《地图――听音寻路》 钢琴独奏
《祝你快乐》 管乐合奏
2.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二
一、把握教学内容, 掌握学生实际——教学基础
学习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学习活动必须以学生自主建构为主要学习方式, 而教学应促使这种学习方式更有效、高效。因此, 教学预设为学习的有效生成架桥铺路。而教学预设的基础源于教材, 源于学生。
除数两位数除法计算除了一般的计算掌握以外, 计算中“商”的位数的确定, 对余数的认识以及商中间或末尾0的把握都是计算方法中的知识点, 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对除法计算方法的融会贯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掌握了一般的计算, 能确定商的位数, 知道除到被除数时哪一位不够在哪一位上商0, 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对于这些计算法则的实质还并不十分清晰, 以至于在计算中还会出现余数过大、商是否为0, 以及商的位置错误等问题。通过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中的余数, 感悟和体验除数是两位数, 都是把除数和被除数前两位数进行比较后来确定商的位数的。在除数两位数除法中, 商哪一位上是否是0, 都是把前一位余数与被除数上的这一位数合起来与除数比较。在分析把握了教学内容, 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那么教学预设能更好地为课堂的动态教学服务。
二、变被动为主动, 善于利用生成
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 学生主动地学习、体验、感悟和自我构建, 对知识的掌握更有效。同时, 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习经验,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练习教学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由教师给定和呈现限制型的练习题目的方式。基本由学生自主编辑练习题目来进行练习展开教学。随后利用学生的生成, 引导学生自己改变题目, 使有余数的除法转变为没有余数的除法;商两位数转变为商三位数的;商中间没有0的转变为商中间有0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改变, 从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自我构建, 把握本质。学生在过程中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更由于是自己编辑题目、自己改变题目, 极大发挥了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更为积极。
三、平衡协调几个关系, 形成有效教学
1. 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与基础关系
教学中既要基础扎实, 又要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发展的统一。那么在教学中要平衡协调好能力发展与基础的关系。
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 教学的根本落脚点是除法的计算, 让学生自主编题和改变题目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更好地掌握计算。然而在前次的教学实践里, 在改变题目上花了较多的时间, 而相对的实际计算练习的时间少了, 使基础巩固不够扎实。经过反思重构后, 在教学环节和细节中进行了改变。在学生改变题目后, 不立刻下结论, 而是利用学生的生成, 让学生先来计算验证, 再说明改变的思考过程。这样,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成进行了计算方面的训练, 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 平衡协调面向全体与个别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注重个别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的差异, 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中, 通过改变题目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深刻性得到培养和提高, 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计算验证的方式,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更使一些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的计算得到巩固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3. 平衡协调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随着教学的开放性加大, 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推进过程。有效的教学应在预设和生成的平衡中发展, 在平衡中体现教师的匠心, 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3.小学低年级计算题教学探索 篇三
笔者认为,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有些学生已能逐一计数或逐一加算,但有关进、退位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计算感觉很困难。这是由于进、退位加减法和整十数计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始较多地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实物教具来帮助教学,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感兴趣。
1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利用小棒帮助教学。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12-9,就让学生先摆出1捆和2根小棒(即12根小棒),要求学生从中拿走9根。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小捧,所以很快就发现从2根中不能拿走9根,就只能把1捆破开,从中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得3根,所以12-9=3。学生算出后,我再告诉学生这种计算方法叫“破十法”。由于刚才是学生自己摆小棒得出结论的,因此很快就理解了“破十法”的含义。其他十几减九的计算就能自己以此类推地进行计算了。
2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法时,利用计数器进行教学。例如,教学20+30时,出示计数器帮助教学。“20”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两粒珠子,加上“30”,就让学生来说说应怎么拨?(仍旧在十位上再拨上三粒珠子),从而就可得出:20+30=50,通过拨计数器的珠子来进行整十数的加减,使学生对数位、以及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思增加了理解,知道了整十数的加减就是几个十与几个十之间的加减。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不是很多,小学生对计算缺乏经验,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源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是让学生去体会到计算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每认识一个数后,让学生画实物图或出示实物学具“小木棒”,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讓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手、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要花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练习,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学生都较好地掌握“凑十法”,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不是无目的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加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基础开展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快,运用起来更自如。
三、练习灵活多样,培养小组合作交流
计算课是很枯燥的,如何变枯燥为有趣,练习题的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可采用游戏方式,如送信、开火车、摘红旗等方式,增加趣味性。也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参与式”教学要求: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生生平等。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合作者是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合作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自主获取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合作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计者。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交流各自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达成共识的活动主人。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拿出100根小木棒,先让小组进行合作,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然后10根10根地数,一共有100根小棒。从一根一根地数到10根10根地数,发展了小组合作观念,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计算教学除了从让学生理解算理人手外,更重要的是巩固练习。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很愿意学习新知识,但同时他们也会很快遗忘新知识,因此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加强适度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练习。主要形式有:卡片练习,即出示卡片,学生立即报得数,或师生对口令,使学生建立“算式——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平时每节课开头一般都安排这样的口头计算的题目。
2笔算注重正确性。针对笔算错误较多的情况,除了安排正常的练习外,我还在课上安排“学当小医生”、“谁的本领大”等游戏内容,把一道道的笔算错误题当作一个个“病人”,让学生来当“医生”,看谁“医术”好,治疗“毛病”最彻底。
4.音乐智多星 简单题 篇四
《暖暖》
《young for you》 《我的歌声里》 《明明就》
《你被写在我的歌里》 《光阴的故事》 《可惜不是你》 《小情歌》
10.《rolling in the deep》 B.明星外号 1.2.3.4.5.6.7.8.9.罗志祥 小猪 华晨宇 花花 刘若英 奶茶 钟汉良 小哇 贺军翔 小美 阮经天 小天 郑元畅 小综 周笔畅 笔笔
大S 原名 徐熙媛
10.小S原名 徐熙娣 C.填歌词
1.《龙卷风》
Wu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 我不能再想
我不能再想
我不我不我不能
爱情走的太快就像龙卷风(不能承受我已无处可躲)我不要再想 我不要再想 2.我不我不我不要再想你。
<暖暖>
都可以随便的 你说的 我都愿意去 小火车 摆动的旋律-----------------------(都可以是真的 你说的 我都会相信 因为我完全信任你)细腻的喜欢 毛毯般的厚重感
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
分享热汤 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 左心房 暖暖的好饱满 3.《天黑黑》
我的小时候 吵闹任性的时候 我的外婆 总会唱歌哄我 夏天的午后 老老的歌安慰我 那首歌 好象这样唱的 天黑黑 欲落雨 天黑黑 黑黑 4.<泡沫> 早该知道泡沫 一触就破 就像你伤的心 无声折磨 也不是谁的错 谎言再多 其余你还爱我
美丽的泡沫 虽然一下花火 你所有承诺 虽然都太脆弱 5.爱本是泡沫 如果能够看破 有什么难过 〈说谎〉
我没有说谎 我何必说谎
你懂我的 我对你从来就不会假装 我哪有说谎 请别以为你有多难忘 6.笑是真的不是我逞强 〈同桌的你〉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7.谁给你做的嫁衣 〈十年〉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后来〉 8.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一千年以后〉 因为在 一千年以后 世界早已没有我 无法深情挽着你的手 浅吻着你额头 别等到 一千年以后 所有人都遗忘了我 那时红色黄昏的沙漠 能有谁 解开缠绕千年的寂寞 10.〈爱情买卖〉
出卖我的爱 逼着我离开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出卖我的爱 你背了良心债
就算付出再多感情 也再买不回来 11.〈世界末日〉
天灰灰会不会。让我忘了你是谁。夜越黑梦违背。难追难回味。
我的世界将被摧毁。也许事与愿违。累不累睡不睡。单影无人相依偎。夜越黑梦违背。有谁肯安慰。
我的世界将被摧毁。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12.〈god is a girl〉
God is a girl
上帝是一个女孩
Wherever you are
无论你在何处
Do you believe it 你相信吗
Can you receive it 你能接受吗 9.God is a girl
上帝是一个女孩
Whatever you say
无论你怎么说
Do you believe it
你相信吗
Can you receive it
你能接受吗
God is a girl
上帝是一个女孩 13.〈愿得一人心〉
只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分离
这清晰的话语 嘲笑孤单的自己 盼望能见到你 却一直骗自己 遗憾你听不到我唱的这首歌 多想唱给你 14.〈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15.〈爱你〉
邓紫棋
OH 给你我的心 能否请你别遗弃
一句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能否再也不分离 OH 给你我的心 为什么你却给了我孤寂
5.倾听美妙的音乐阅读题答案 篇五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地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里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声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口授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落不明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6.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六
教学设计是小学教师资格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模块,除了会出一题40分大分值的教学设计题外,近年来,教学设计在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中也出现了出题的情况,2016年上半年的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就出现了教学设计类的材料分析题,因此未来的考试中有可能会加大针对这一模块的考核。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即我们常说的科目二,教学设计题有6题,6个题分别类属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但是不是每题必答,而是六选一,即在六个题中选择一个作答即可。由于语文学科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也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针对无教学经验的学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重点讲解语文的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题的位置,题目的呈现方式是给一段材料,内容是课文的片段,后附三个小问。根据以往的出题规律,语文学科的课文材料有高低年级之分,低年级一般为识字类,高年级一般为阅读类和作文类。
后附的问题有三问:第一问是文本特点类,即对文本的分析,包括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文(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第二问包括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针对文章内容、修辞或写作方法、文章结构,教学难点针对中心思想或主旨、实践应用,如教学目标一般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三问包括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有导入类、整个教学过程类、课堂练习类、作业类和评语类。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 忆 异 逢 佳 倍 插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诗的写作主题。
(2)如指导三年级小学生练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解析:
(1)本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独自漂泊异乡生活孤苦,遇到佳节良辰,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发作者思乡怀亲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茱、萸12个生字,会写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0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诗句与小组合作讨论体会诗句抒发的思乡怀亲之情,能够读出诗句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激发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与亲人的情感。(3)导入: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采用提问导入法,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教师提问:那大家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教师:很好,有同学说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一位唐代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中公讲师解析
7.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七
一、以“题”挈领,梳理内容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题目中了解到课文的很多信息,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我们可以梳理关系,了解内容;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1. 梳理关系,了解内容
有些课文的题目是以主人公为题的,如《卡罗纳》《老人与海鸥》《小英雄雨来》等,其中有一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人公的,我们就可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来了解内容。如笔者在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中执教《老人与海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表达时显得啰唆、繁杂。笔者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老人”和“海鸥”,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说出“老人喂养海鸥”“老人给海鸥取名”“老人在谈论海鸥”“海鸥吊唁老人”等,如此梳理,既简洁又准确。
2. 质疑扩展,概括内容
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提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顺其题目来提问: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阅读全文,回答提问,既概括了内容,也明晰了全文的篇章结构。
在质疑中扩展题目,概括内容。如《学会看病》《毛主席在花山》等。笔者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时,出示题目后在题目后画一横线: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请学生阅读全文并进行扩展填空概括,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毛主席在花山做的几件事,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切“题”学文,深化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诗歌等,而叙事性文本还包括寓言、神话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本特点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 依题问“体”,以“体”设学
从课文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知晓文章的文体。如《寓言两则》《古诗两首》《古诗词三首》《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等,我们就知道它们的文体分别是寓言、诗歌、童话、神话等。教师可以依着这些文体来开展教学。汪潮教授曾指出:文体特点是语文的七大特点之一。教学故事类文体,如寓言、神话,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学诗歌类文体,如古诗、儿歌,重点对学生进行诵读、背诵的指导;而教学记叙文、说明文,则分别要抓住“四要素”和表达方法。
以《纪昌学射》为例,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复述,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比较学习“练眼力”的两个重点段,发现重点段的构段方法,抓住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2. 依题归“类”,以“类”拓展
将一些题目进行联系类比,就能发现相同文体课文中的不同类别。如叙事文体中的“游记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知晓游记的一般命题方式“:记 + 地名 + 景点”。又如笔者在教学送别组诗时,让学生比较送别类诗的异同点,就能发现送别诗题目的相同点,一般都有在哪送、送谁、送到哪里等,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三、以“题”学写,学习表达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特别是第三学段,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
1. 文题对应,学法迁移
题目就预示着课文的结构安排,如《小桥流水人家》,课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句为题,诗意十足。而这题目也对应了课文的内容,先写了清秀的小溪,再写让作者流连的小桥,最后写让作者有着无限回忆的家。在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对应理解课文的结构,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绪。
当然,很多课文是不会把自己的中心主旨直接表露出来的,但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如《梅花魂》一文,写了外祖父思乡爱国的事。从题目可以看出,外祖父欲借梅花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笔者尝试文题对应来教学,做到学法的迁移。笔者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小的时候”“我五岁那年”“有一天”“离别的前一天早上”来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的五件事,从而厘清脉络,整体感知;再紧扣文题,学习“梅花魂”对应的段落,夸梅花的精神,赞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体现“梅花魂”所包含的内涵。最后运用文题对应的方法来学习牛汉的《高粱情》,做到学法的迁移。
2. 文题对应,谋篇布局
题目为眼,点出文本的重点,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了解内容,不去质疑对比推敲题目,文本的解读将大大失色。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课文偏偏将着力点放在圆明园的辉煌上?我们可以巧妙地质疑题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写那么多的辉煌?再聚焦“辉煌”,在合作学习中品味语言和表达特点 ;最后回问质疑,体会作者以喜衬悲的谋篇布局。
四、从“题”入手,感受文化
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学习谋篇布局,还需体会融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还需感受我们中华绵延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我们可以借题拓展、类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领略其中的中华文化。
1. 借题拓展,体验文化
课文题目有它内在的文化意蕴,我们不可忽视它。通过对课文题目的拓展来体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深意。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教师同课异构《与象共舞》,虽然略显稚嫩,但独到的设计却让笔者深受启发。
从上表可看出,教学目标(一)和教学目标(二)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教学目标(一)最后是补写“人跳舞”的句子,指向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二)是回顾课文题目,拓展学习“与X共舞”,指向文化现象。
2. 借题类比,感知文化
8.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八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效率;游戏环节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集中精神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三角形来找出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地讲出自己对三角形的看法,然后综合学生的观点,教师开始认真投入到新课的讲解上来,教师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直导新课,而是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把学生带入到学习新课的内容上来,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堂有趣的课程,从第一时间就喜欢上这节课,这样学生就会对这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很好地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
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使学习生活化,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使学生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对数学产生隔阂感,而是对它充满学习兴趣,自主主动去探究、去发问、去学习。例如,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创设一段有趣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用多媒體教学工具在上课之前放一段有关本节课的视频。小明在去学校的路上买早餐,总共十元钱,买了三个两个包子和一杯豆浆,找给他七块钱的这个情景,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去关注这段视频,
进而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点拨,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新课的材料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于数字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任何事物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活泼好动,充满童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玩耍的年龄阶段,对于玩游戏是十分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利用游戏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感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了奇数、偶数的相关知识之后,在对上节课的知识回顾时,教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进入一个游戏环节,通过猜数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学习过程中来。你左手是奇数,右手是偶数,请将左手数乘以1,右手数乘以4,在将它们加起来,报出和是多少,就能猜出手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地被游戏深深吸引住,通过游戏的巧妙安排,使学生自然而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富有情境的课堂能够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几种方法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具有很大的帮助,至于其他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待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蒋艳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8).
9.以音乐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九
那位青年便是站老师。他是我的长笛老师。站老师站在我的身旁,肥壮的身躯左右摇摆,他挺着身子,从开始吹笛的那一刻。他始终高高抬着下巴,身子也始终是直的,像军人,像电线杆。站老师的大脚板也跟着音乐的节奏打着节拍,教师中时不时传出脚踩地板的声音。不是为什么,站老师总喜欢皱着眉,像被钥匙锁住一般,今天,他终于展开了眉头,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一开始,我总以为站老师挺严肃的,但渐渐地,我不仅和站老师熟起来,而且对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在,我喜欢上他的课,虽然他那粗犷的声音像一部老唱片一样沙哑、低沉,但我有时认为很有艺术感。站老师很会想象,也很亲切。记得初次见面时,我难免有一丝丝羞涩,吹出来的笛声微微颤抖,中间夹着许多杂音,我吹着,听着,不禁皱起了眉头,从脸到耳根一瞬间红了,像被涂上了一层红漆,我的心也跳得厉害,站老师平静地望着我,黑珍珠似的眼球透着闪光,像大海,像深深的溪水,说;“别紧张,怎样舒服怎样吹。”随后,他拿出擦得发亮的长笛,嘴巴微抿,吹了起来,一声声乐声从小教室中传出,站老师肥壮的身体随音乐摇摆,我不紧打起了节拍。
正当我投入时,音乐戛然而止,站老师亲切地说“就是这样,跟着音乐走起来!”我越吹越有劲,越吹越有感觉。
10.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十
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尤其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人需要音乐,社会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需要音乐。而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就是我们实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_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6_7岁的孩子划分为游戏活动期,7_12岁的孩子为基本的学习活动期。那么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怎样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教学的策略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进行了研究,意在通过教学研究使学生们能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如:寻找身边的声音;敲一敲听一听;通过报纸、纸板、塑料袋磨擦、抖动等进行音效模仿,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歌曲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很容易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音乐要素有机的进行结合,更快、更有效地学会音乐知识。而在教乐理知识二份、四分音符时,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非常喜欢唱歌。我通过音乐游戏《走音乐迷宫》等活动,先让他们唱准音符,接下来在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在《山谷静悄悄》中,充分开发教室里的资源,利用唱台做“高山”,在回音游戏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中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演唱技巧,通过训练,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能准确地视唱曲谱进行二部合唱,在合唱中他们学会了和谐,并知道了在合唱中不但要声音和谐、统一,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唱好合唱的关键。
2、在音乐的聆听与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心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一书中这样告诉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欣赏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领会旋律、情绪、速度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再来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和诗句交融在一起的诗情画意。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欣赏教学就是三度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想象,欣赏教学也最能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我第一次授课的内容如下:
1、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分段欣赏:(欣赏重点是第一圆舞曲)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视唱曲谱、演唱第一圆舞曲、加入打击乐器用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听赏第五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在第一次授课后,我感觉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在给圆舞曲取名字的过程中,显得不是很积极,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个教学环节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来起名字。因此虽然感觉学生很想发言,但举手的却很少。又因为受教师所提问题的限制,五个圆舞曲欣赏下来,留在学生记忆中的音乐形象有点支离破碎的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音乐,了解乐曲内在的情感。因此当老师介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时,学生的反响并不是很热烈。课后我针对此课进行反思,并在学生中作了调查,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反思我发现原来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为每个圆舞曲起名字,形式雷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欣赏过程过分注重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忽略了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
3、将乐曲的创作背景介绍放在欣赏前进行,学生印象不深,对乐曲的理解帮助不大。
随后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呈现方式,在第二次授课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次授课的设计如下:
在出示课题之后,进入第一圆舞曲的欣赏。学生通过视唱曲谱、学习歌词、加入二部花腔合唱、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演唱等教学环节。充分感受优美的旋律带来的美的享受。(与第一次授课不同的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指导,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
之后在其他四个圆舞曲的欣赏中,教师取消了为圆舞曲起名字这个环节,而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二圆舞曲中的音乐情绪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又有怎样的变化?(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所带给听众的情感体验,感受在一个圆舞曲中两个不同的小主题交织在一起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渐走进音乐,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音乐中有了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而这也正是这首乐曲一百多年来广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音乐想象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不要用“标准答案”束缚住学生们的想象力,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也是如此。
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喜欢音乐,愿意学习音乐。在低年级我是这样做的,在唱歌或欣赏音乐时,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即兴做一些动作,可以创编简单的歌词,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运用声音模仿、打击乐器的敲击和利用生活中的报纸、塑料布等抖一抖、搓一搓,来创编声音的故事,如《小雨沙沙》中,学生合作创编出风雨声、风铃叮叮咚咚的的敲击声等。他们体验用声音、音乐、音响讲故事的快乐,学会初步的合作表演。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因此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创编律动、创编舞蹈并参与表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造性地制作小小打击乐器、制作小头饰。他们在饮料瓶里加入小石子就是沙球,把啤酒瓶盖用铁丝穿起来就成了串铃。将杯子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带有音高的小乐器,敲击出美妙的乐曲,学生们陶醉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其乐无穷。
11.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十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找规律”作为独立单元出现在教材中,是教改的举措,在取材、结构以及呈现中具有多元综合的特点。
一、取材源于生活
数学教材一定围绕数学元素展开,是数学学习的资源和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在此基础上,将教材设计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现实实例,设计出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情景,首先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地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例如,小学四年级的“找规律”题中设定了买木偶的情景:“三种木偶、两种帽子娃娃可供选择,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且给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学生通过给木偶娃娃配帽子,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结构注重优化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找规律”单元的主要形式,它将问题和主题有机结合,贯穿始终。首先设定“想法”,紧随“问题”,二者相互统一,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整理,试图探索问题之前存在的关联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使问题一般化。我们可以发现,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找规律”题既有利于教师讲解的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找规律”分布于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思考题中,从形式上形成“找规律”氛围,可以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训练,建立合理的数学学习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呈现方式多元
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苏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表格、图形、动漫、文字等于一体,学生可以根据多种信息对“找规律”题进行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学会选择,对于不足信息要懂得曲线救国,间接获取。小学数学“规律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内容的设置,解决实际问题,随堂练习,整合数学知识体系,优化学生学习结构,创造性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12.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十二
一、利用流行音乐掌握民族乐器
小学生音乐的知识少, 只限于唱歌, 他们对于民族器乐更是知之甚少, 甚至是一个陌生的知识, 乐器之多让学生无从下手学习, 但是, 小学生又有一个特点, 好奇心强, 对这些陌生的乐器却又有很大的吸引力。
比如, 《二泉映月》一曲中, 让笔者想起了“女子十二乐坊”, 其实这就是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器较为典型的代表。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功能是有的, 于是我以“女子十二乐坊”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学习乐器, 学生在学习中听得非常认真, 效果较好。最难能可贵的是, 《二泉映月》一曲把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与流行音乐组合在了一起, 这样, 这些民族乐器, 就借了流行音乐的光, 借助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 把中国民族器乐推向群众, 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在学习中, 我先给学生介绍了原始时期的骨笛、骨哨等, 学生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 同时增加对我们伟大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后又认识了竹笛、二胡、古筝、箫等乐器, 这样, 课堂氛围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发挥。
二、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音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也是大家的, 音乐在中国历史悠久, 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 很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音乐教材上的音乐作者都是取材此。但是, 当今天现代的浒音乐也在飞速发展, 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民族音乐, 那么, 我们还是不能让小学生丢弃了民族音乐的知识, 所以, 我们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流行的优势, 引导学生来学习民族音乐, 这样一来, 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点点了解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了民族音乐, 并让他们真正的喜欢上民族音乐。《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 听过的老师都会知道, 这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歌曲, 从中能表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盛况, 好像人们看到的是牛羊成群, 还有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但是, 这样的歌曲, 只有对具有一定音乐功底的人才能听懂,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种没有伴奏的音乐让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 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不足, 所以, 学习气氛不足我们是可以想像的。于是, 我想到了一首内蒙古的歌曲《吉祥三宝》, 这是一道春晚上的歌曲, 之后非常流行, 通过激发, 学生对他们对蒙古风格的流行歌曲产生了兴趣, 于是, 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腾格尔的《天堂》, 此歌曲也是反映内蒙古的歌曲, 那充满磁性的声音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那流行而现代感的伴奏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当然, 不光是内蒙古有这样的民族音乐, 而且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比如, 在欣赏京剧唱腔的曲调时, 我们可以把周杰伦的《霍元甲》引入到课堂中去, 再比如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 我们自然会想到了郑均演唱的《灰姑娘》。当然, 这样的歌曲有很多, 需要我们教师在欣赏教学时, 根据所欣赏的民族音乐进行科学的梳理与选择, 以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三、利用流行音乐学习歌谱
歌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知识, 但是, 小学生只喜欢唱歌, 而对于那些小蝌蚪一样的歌曲却怎么也不感兴趣,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再教这知识了, 因互, 让学生了解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知识会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知识技能无处不在, 同样, 流行音乐中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音乐知识, 大量的优秀作品在流行音乐中大有存在, 那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有种享受的感觉, 而这些优势有些是教材中所选择的音乐所不及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流行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弱起小节”这一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为了引起学生的识谱兴趣, 我先让教唱学生流行歌曲《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为了让学生们很快懂得什么是“弱起小节”, 我让学生找出这首歌的第一句哪个字是重音, 学生很快回答是“人”字, 学生听懂了, 我趁机引出什么是弱起小节, 把相关知识的知识告诉学生, 为了巩固这一知识, 我又以《国歌》为例, 对学生进行讲解, 学生学习知识时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久久不会忘记。之后, 我把这首歌曲的前奏乐谱写在了黑板上, 看到学生刚才唱的歌曲变成了一些排列有序的小小蝌蚪,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迫不及待的要学习它, 而且学生的这种热情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 再在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学习时, 再让学生找出重节奏重音也就非常容易了。
综上所述, 音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对学生的教育也重要, 我们一定要教好音乐, 而音乐是一门艺术, 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一门艺术, 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门音乐艺术,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我们应该把流行音乐带入到教学中去, 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时, 更需要流行音乐的辅助, 只有这样, 才能增添了把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结合起来,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见.浅谈流行歌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2)
[2]李晨.透视现代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2003 (03)
[3]王雷.浅谈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江南论坛.2002 (04)
1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 篇十三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学设计类题答题技巧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整理发布《2015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统一登记不会让业主变“房客”》,提供最及时的招考信息、最精品的辅导课程以及最贴心的备考服务。华图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公职培训第一品牌!
经过对几年教师资格证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全国资格证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一般最后一道大题是教学设计题或案例分析题。这两类题型其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考生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并且能根据题目的需求设计出简小的教案并说明设计的思路和理由。这类题型的难度不大,但考生得分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设计比较单一,较少加入新课改理念。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较少联系已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等。针对这一题型,笔者总结出了一些答题技巧,以下以2014年上半年小学资格证统考中的真题为例。为考生详细讲解。
2014年考试的教学设计题为二选一的选做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进行选择。语文学科考察的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日月潭》,数学学科考察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这两篇文本分别设置了三道小题。除第一道题不同外,后两道小题都是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导入环节的设计。而2013年的真题是要求考生设计教学目标和新授环节。针对这类的题型,考生可采用三步法进行答题:
第一步:认真分析文本,深入把握教材。
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是恰当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考生除了在备考期间要熟悉教材外,还需要经常翻看优秀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对教材和教参的分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使教材成为教学的文本而不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考试中,考生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认真阅读文本。对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把握等环节都是高频的出题点。对教材的分析要着重把握以下六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3)把握教材的特点。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考生面对熟悉的文本,心理上会觉得轻松。但考试中能够碰到熟悉文本的机会很少。面对陌生的一课,考生首先要稳定心态。然后联系相关熟悉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语文课中写景的很多文章其教学目标和方法都是一样的。而数学里分为数与形状等各模块知识点联系非常机密。考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模块进行推测分析。
第二步:突出设计新意,体现课改观念。
许多考生设计的教学导入或其他教学环节,都非常的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以及对学生的关注。仅仅是对教材刻板的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自然得不到高分。新课改倡导教师是学
http://ha.huatu.com/
习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经验以及他们的认知习惯。例如在导入部分,小学阶段可多采用活泼、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如游戏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等。而对于中学则可采用谈话、辩论等具有思辨意味的导入方式。考生要熟悉授课的各个环节。设计的主旨是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一般考试的文本多为新授课,可以按照导入-新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方式来展开设计。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与活动。这样在评分时往往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第三步:注意语言表达,突出设计逻辑
考生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逻辑性。教学设计本身就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极高。一些同学虽然设计的比较有亮点,但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不利于评卷老师进行评阅,那自然也是得不到高分的。考生可根据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展开设计。在设计时要注意有理有据。即要指出新课改的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支撑和指导自己的设计,会让教学设计更加有理有据。同时,考生在环节设计结束后,要注意进行总结和说理。这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日月潭》的导入设计考生可以这样答题:
日语谭是人教版小学2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文笔流畅,语句优美能够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这篇写景主题与学生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导入。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哪里旅游呀?你们觉得哪里的风景最美呢?”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本节课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轻松、自然而且直截了当,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为本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
通过以上三步答题法的介绍,考生可以对教育设计类的题型具有一个清晰的答题思路,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常考的文本进行设计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会更加熟练的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获得高分。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http://t.cn/RAOVaej
http://ha.huatu.com/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14.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十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歌曲宽广、优美的音乐情绪,体会歌曲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象,逐渐养成对大自然以及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体验音乐旋律,探索歌曲中所描绘的自然山河的秀丽,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三角铁和沙锤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创编,体会创编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掌握连线的两种名称、用法以及连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
掌握连线的两种名称,并能背唱第一段。
三、教学用具
三角铁、沙锤、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图片一: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在嬉戏。
图片二:连绵起伏的山川,一条河流从山谷流过。
图片三: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野餐。
2.请学生回答这几幅图片带来的感受,以此引入本课《我们的田野》。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我们的田野》,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1)这首歌的音乐速度是怎样的?
(2)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歌的音乐速度是中速,音乐情绪是宽广、优美的。
2.再次播放歌曲,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歌曲描绘了大自然的田野、湖泊、鲜花、森林等,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景。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小背打直,小手置于头顶,将声音向上提,用“mi-ma”做发声练习。
2.教师钢琴范唱,学生跟琴模唱,熟悉歌曲旋律及歌曲节奏。
3.学生根据曲谱演唱旋律,教师提出问题:音符上方的连音线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解连音线有两种名称及用法:一种连线是延音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只演唱或演奏第一个音,它的时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另一种是圆滑线,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相连,表示在演唱或演奏时应该连贯。
4.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曲谱中带有连音线的部分,区分出哪些是延音线,哪些是圆滑线。
5.教师钢琴弹奏连音线部分,学生看谱演唱,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演唱两种连音线的唱法。
6.学生完整演唱曲谱。
7.带节奏的朗读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正确把握。
8.教师钢琴伴奏,词曲结合,学生完整演唱,并思考:歌曲描绘了大自然的田野、湖泊、鲜花、森林等,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景,作曲家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演唱歌曲?
9.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想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建设美好祖国的愿景。
10.教师指挥,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后,背唱第一段。
(四)巩固提升
请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十分钟时间,将事先准备好的沙锤、三角铁,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上台展示小组成果。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我们的田野》,歌曲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色伴随歌曲一起被我们记忆。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将来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景。
作业:与同桌分享你都见过哪些,或者喜欢大自然的哪些景色。
五、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及演唱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歌曲《雪花》,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表现雪花带来的欢乐。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体现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重点难点:
1、用欢快的音乐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唱准歌曲节奏能按照顿音、重音、保持音等音乐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各种打击乐器、电脑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问好
2、激情导入:老师以雪花仙子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将学生带人冬雪的氛围。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我是谁?
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和谐的音乐氛围。
二、聆听歌曲、初步感受
1、生说一说雪花的形成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雪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教师先说:小雪花,一身白,请你告诉我,你从哪里来?学生接着答:我呀本是江河水,太阳一晒变云彩。冬天冷得受不了,又变雪花飘下来。师:原来呀,江、河、湖、海里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上去了,在天空中它们冷得受不了,就变成了小雪花,又飞回大地母亲的怀抱。
2、生说一说雪花有几颗瓣
师:(模仿小雪花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有几颗小花瓣吗?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那么,它到底有几颗小花瓣,还是让小雪花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3、初听歌曲(播放课件)
4、出示小雪花的图片
师:歌曲中唱的是有六颗花瓣的小雪花。其实,由于雪花形成的环境不同,还有(出示图片1)三颗、四颗、六颗、十二颗……其中,六颗瓣的小雪花最为常见,它们的形状也各式各样。你们瞧!(出示图片2)
师:小朋友们,这些小雪花漂亮吗?
师:那你们想不想用歌声来赞美一下这些小雪花啊?
5、揭示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学唱这首歌曲《雪花》(揭题)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用动作表现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7、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谁来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揭示歌曲情绪(欢快地),你真聪明!让我们给他一点儿鼓励!棒!棒!你真棒!
设计意图:
1、了解雪花的形成,展示各式各样的小雪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2、初听歌曲,为学生提供完整聆听音乐的时间与空间。
3、以歌曲感受为主,体验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喜爱。
三、学唱歌曲、进步体验
1、划旋律线,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
师:小雪花这样的美,你们想不想跟着雪花仙子一起用它的魔法棒画一画小雪花飘舞的样子呢?
(教师随谱画旋律线,并唱谱,学生跟老师一块画)
2、仔细观察,哪两个乐句很相似。
师:第一、三乐句很相似,第二、四乐句很相似。(师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区别不同)
3、随琴用“la”哼唱旋律
师:下面,让我们用欢快的声音随琴声一起轻声地用“la”哼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
4、、随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下面,跟老师的琴声有节奏地读一下歌词,好吗?
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
5、引导学生听琴,跟唱。(如果哪句唱的不好,再弹纠正)
6、讲解顿音记号、生试唱
师:同学们在第一句“雪花,雪花”上方有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形,它在音乐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顿音记号”,让我们听一听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吧!“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师唱,“雪花,雪花”——)
6、学习歌曲的第二部分
师:请跟着老师学习歌曲的第二部分,先听老师范唱,看看神奇的小雪花为啥不见了?
7、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8、逐句跟唱,。
设计意图:
1、通过画旋律线进一步感受音的旋律走向,让生更好的把握音的高低。
2、按节奏朗读歌词,突破本课中的教学难点,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3、再唱歌曲,通过轻声地随唱,体验音乐欢快的情绪。
四、歌曲处理,激发情感
师:那么,在唱得时候,你们发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的音乐记号?
师:这些音乐记号都有自己的名字!
1、讲解重音记号、生试唱
师:那这句话呢?“一,二,三,四,五,六”
师:听听,这样有什么不同?
(轻声唱“一,二,三,四,五,六”)
(重音唱 “一,二,三,四,五,六”)
师:对,是重音唱,但是上面的那个大于号在我们的音乐里叫“重音记号”, 让我们听一听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吧!“唱时声音要有力,昂首阔步雄赳赳”,记住了吗?(师带学生唱“一,二,三,四,五,六”)
2、讲解保持音记号、生试唱
师:这句是怎么唱的呢?(师唱“小水点)
师:歌曲里面唱的是第一种,长一点的,为什么要这样唱呢?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叫“保持音” ,雪花仙子告诉我们的魔法口诀是“保持音记号大写一,唱得饱满又有力”试试看?(师带学生唱“小水点)
3、“师生接龙”学唱歌曲(钢琴伴奏)
师:你们想不想再跟老师来做个“接龙游戏”?老师唱每一乐句的前半句,同学们唱后半句。
4、互换角色演唱。
设计意图:
1、讲解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通过试唱,体验顿音记号、重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
2、采用分句学唱歌曲、分组接唱游戏等方式,以便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五、表现歌曲、拓展延伸
1、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
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在二分音符处加入打击乐器。
师:谁想试试
师:老师还想让我们的乐队变得更丰富些,我还想加入碰铃和响板,你们能帮帮我吗?(课件出示器乐谱)
2、师生齐表演
师:最后让我们把今天最精彩的表演,献给喜欢雪的小朋友们和天下
所有爱雪的人,好吗?
设计意图:在分组创编中,体验创编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六、小结所学、律动下课
1、师小结本课
师:雪固然美,但是雪下得太大了,就会出现——
师生:危险!
师:所以,我们外出时,一定要注意——
师生:安全!
师: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向着银色的雪世界出发吧!
2、生随歌曲《雪花》律动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概括的小结语,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推向高潮。最后,在律动表演中结束,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建宁县实验小学廖永艳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验音的强弱。
2.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3.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你的动作和声音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学生起来模仿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也可以用你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来打下招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动物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二、感受导入新课
师:“森林中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你们看这是谁来了,(PPT出示老虎)谁来模仿一下它的叫声?(指名回答)老虎的声音很大很宏亮,再看这又是谁来了?(PPT出示小猫的图片)谁来模仿一下小猫的叫声?(指名模仿)”
对比两者的叫声。
师:“老虎和猫的叫声对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老虎的叫声很大很宏亮,小猫的叫声很小很温柔。在音乐中,声音大我们就叫它强用“F”表示,声音小我们叫它弱用“P”表示。
那同学们能把你们刚才模仿的小动物的叫声分分类,哪些叫声强,哪些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上的动物头像)
师:你还能模仿生活中其他强的声音吗?学生回答(近处的雷声、牛、狼叫、近处刹车声等等,让学生并模仿)弱的声音还有哪些?(小雨的声音:沙沙沙、蚊子飞的声音:嗡嗡,远处的脚步声)
三、游戏体验感受音的强弱
1.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击声音,让学生分辨音的强弱,并且跳到相应带强弱圈里。
“下面我们来做个跳房子的游戏,跟据老师打击的强弱,跳到讲台上相应的强弱记号里,要求:强时请高高跳起重重地落到相应的记号里,弱时请轻轻抬起轻轻落下。”教师敲打鼓、锣、叉。
2.按老师的强弱要求,编创音乐故事。
请按老师的强弱要求来用自己的方式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
下面老师要给同学样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用打击乐给这个故事编创上音乐,注意音的强弱,这个非常有挑战性了,故事里有雷声你们可以用什么模仿,远处的雷声,大雨的声音,小雨、从远处跑来的脚步声”(雷声--大叉、大雨--搓塑料袋、矿泉水自制的沙锤、脚步--双响筒)
下面请随老师的故事加入音乐: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树上的小鸟愉快的唱着歌,突然雷声大作,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人们从远处急匆匆的跑回家,(脚步由强到弱),渐渐的雷声小了,雨慢慢停了。可爱的小动物们都出来了,愉快的唱起了歌。
四、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1.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师:雨停了小动物们都出来了,高兴地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FLASH小动物唱歌,师:你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学生回答)
2.复听,学生拍手。
3.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淡化难点弱起节奏拍手协助)
4.教师范唱,学生小声跟唱。
教师多范唱,用指挥手势帮学生处理弱起,让学生多看老师的提示动作,并模仿
5.跟琴唱,纠正存在的问题。
6.指导学生用山谷里的回声来唱衬词(F、P)。
教师演唱山谷回声的歌曲,让学生猜这是在哪里,然后让学生模仿山谷的回声,教师唱前者后面的回声由学生来完成。最后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F、P各表示的意思,来唱《小动物唱歌》
7.学生小组讨论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小组台前展示。
五、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分组展示)(按学生喜欢哪种小动物分组,带上头饰)
谈话:“大家想想,除了小猫和小狗,你还想唱唱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呢?把他们编创到歌词中唱一唱。”(小鸡、小鸭、小牛等)“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戴上”
六、课堂小结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但现在有很多的稀有动物正频临灭绝,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教师出示PPT环境污染及人为射杀动物的图片。(学生回答)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小蜜蜂》,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以欢快的情绪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并启发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读谱视唱与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优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进度:第三教时。
教具准备:头饰、磁带、口琴、图画、打击乐器等。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
情境激发情境体验情境创造
情境导入激发思维初步感知想象理解-->体验歌曲吸收表现激发创编能力
准a、入场-->创设情境欣赏、哼唱、律动、熟悉歌曲a、自学歌曲创编情境性歌表演备:b:模仿练习b、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拍手歌》进教室并做简
单律动。
2、问好:一半学生吹奏口琴,一半学生唱。
3、模仿练习与重点乐句解决:
a、模仿练习:
听、唱几组模仿进行的音。
b、重点乐句:
(2)板书出示
提问:这条旋律除了模仿外还有什么手法吗?(重复)
(3)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师用g大调的音高唱一遍。
提问: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吗?
学生回答:略
引出教师唱的是g大调。
方式:抽一个学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学小组进行。
(5)纠正答案,并让学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导入:
(1)学生吹奏刚才的旋律,教师配唱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2)设问:是谁要飞到大树林中来?
5、情境布置:
师生在《小蜜蜂》音乐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
流程说明
情境导入可以景激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
学习欲望,情境布置时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乐可使学生熟悉音乐,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
二、情境体验:
1、导入:同学们布置时,教师已躲到花丛后,布置完后,突然从花丛后伸出手(手中拿着小蜜蜂的图画)说:“咦!是谁飞来了!”
学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
a、教师边用lu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乐飞舞。
b、师生共同用lu哼唱。
教师评价学生想象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d、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3、学唱歌曲
a、导入: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就让我们在口琴的帮助下自学。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高兴的。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高兴。
重、难点:
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二、 新歌教学:
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
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 音乐剧表演:
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举动作表演。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
四、 小结本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高兴,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创造欢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2、在学习中领悟歌曲的意境,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唱歌;
3、体会“ 嘀答 O滴 答 O”等类型乐句的节奏,并能通过唱歌和伴奏表现出来;
4、针对孩子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轻声唱歌的好习惯,保护孩子的嗓子;
5、在唱歌和伴奏创作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鼓励孩子主动参与;
6、引导孩子在创作中挖掘身边的素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学会歌曲,能带着欢快的表情唱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难点:(1)领悟歌曲中休止符的时值,
×× O× × O
嘀答 O滴 答 O
(2)能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唱歌。
教学准备:
1、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声音;
2、录音带、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器(碗筷<三角铁>、塑料瓶装沙子或豆子<沙锤>)。
教学程序:
一、师生问好:
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旋律
内容:(师)孩子们好呀孩子们好!(生)陈老师好呀陈老师好!(师)今天真高兴高兴呀哟!(生)今天真高兴高兴呀哟!
二、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高兴吗?陈老师今天也很高兴,想知道陈老师今天为什么高兴吗?因为昨晚老师接到大自然的一个电话,邀请我今天去欣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板书: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想)那我们一起悄悄地去听吧。
三、学习歌曲:
(一)完整聆听音乐
(放录音)要求学生静静的听,初次感受歌曲旋律,听完后提问:
刚才我们听的音乐会是谁举行的?(春天,补充完板书:春天举行)
(二)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这场音乐会有谁参加了?让我们再来欣赏春天的音乐会,相信你们一定会听出来的。(聆听音乐第一部分)
2、春天举行的音乐会有谁参加了?(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春雨、春风、春雷分别是怎么表演的?那春水是什么?
(板书):春雨唱歌:嘀答 O滴 答 O
春风弹琴:沙沙 O沙 沙 O
春雷打鼓:轰隆 隆隆 隆 —
春水鼓掌:哗啦 啦啦 啦 —
引导学生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中感悟休止符的时值。
3、老师欣赏到这么美妙的音乐会啊,我也想参加了,你们想吗?那老师唱歌,你们为老师伴奏好吗?(老师演唱,唱到模拟大自然声音的乐句时,学生拍掌伴奏。)
4、有的孩子刚才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也忍不住在唱了,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如果唱好了,那就有机会参加音乐会的表演了。(采用问答式的方式演唱,如:<师>春雨唱歌呀<生>嘀嗒嘀嗒)
(三)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音乐会的演员们悄悄地告诉我说他们已经单独表演了,下面他们要合奏一曲。孩子们想听听他们合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吧,听听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谁是指挥?孩子们学学指挥。
2、我们再来听听音乐,看竹笋指挥演员们怎么表演的?(再次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刚才我们又听了他们的合奏,老师呀想当当指挥,指挥你们唱唱刚才我们听的这部分歌曲。不过老师是要用琴声来指挥你们,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听着老师的琴声来唱歌。(学生随音乐唱歌曲第二部分)
3、这一次老师要指挥你们分角色模拟他们的声音来唱,看谁学得更象。(学生分角色演唱)
(四)孩子们,听到老师的掌声心里高兴吗?春雨、春风、春雷表演后听到春水的掌声心里也会怎么样?要表达高兴的心情,唱歌的速度是稍快还是稍慢?好,那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唱歌吧。(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作表演
1、孩子们,老师昨晚一接到大自然的电话呀,就把以前的打击乐器找了出来,准备也上台表演表演,谁愿意跟我一起来?不过得先考考你们,能回答我问题的孩子我就请他来。春雨用什么乐器?春风、春雷、春水分别用什么?(师生共同表演)
2、小组合作表演(用自制打击乐器和身边的素材)
3、请一小组上台表演
4、全体分组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那有的孩子一定在想:现在是秋天了,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想吗?(想)那孩子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吧,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一、通过唱《时间像小马车》,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探索音响及编创节奏。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具准备:
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__×∣__×‖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__×∣__×‖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2∕4__×∣__×‖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师:激励学生用打击乐器创造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来为小马车“伴奏”。
学生根据无声的动画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小马车的渐近、渐远的场面配上渐强、渐弱的音响。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节奏,提高学生多声
1、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4、学唱歌词。
5、引导学生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如:5567∣
嗒嗒嗒嗒
1234∣55∣5-‖处用渐强的声音唱,
嗒嗒嗒嗒向前跑
6543∣5432∣5567∣1-‖处用渐弱的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谁也少不了。
声音表示。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并可以再次加强第一阶段的教学效果。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如:齐唱;独唱;领唱、齐唱等。
7、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此活动,要启发学生尽可能地使自己演奏的节奏与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符。并要注意演奏时加强多声部之间的合作能力。)
参考节奏谱:
双响筒____∣__×0‖
响板__∣__‖
碰铃×-∣×-‖
三角铁×-∣×-‖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探究课后的感受与认识,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师:时间象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学生回答。
师: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一位大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间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多媒体以逐行出现此段文字,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教益。)
师: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老师要送大家一首诗,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惜时》。
《惜时》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无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游戏《和时间赛跑》
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搭着肩膀成长长的一列“火车”,教师做“火车头”,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动”起来,与时间去赛跑。(以此活动,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离开音乐教室,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四)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六、案例评点: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从而以情动情。在《摇篮曲》一课,教师采用主持人式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奥地利的维也纳去看一看。”“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课件中维也纳美丽的风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教师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出最能激发和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各环节,通过情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中,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少年舒伯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舒伯特不怕困难,坚持作曲的精神。这一环节运用课件演示并讲解故事,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听完故事,学生谈起自己的感受:“舒伯特很了不起,他31年短暂的一生竟创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长度的32倍。”“舒伯特很勤快,他在学生乐队里帮大家干杂务。”“舒伯特的小手冻得又红又肿,没钱买吃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坚持作曲。”看得出,学生都被舒伯特的故事感动了,他们心里升起了对舒伯特的敬佩之情。
《摇篮曲》用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当优美的旋律想起时,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体会到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通过有感情地读歌词、随音乐做动作体验摇篮的摇荡感、用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附点音符、前倚音运用的特点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感受、体验,他们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品味亲情、回报母亲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学生纷纷回答,“我送给妈妈一张贺卡,祝妈妈节日快乐”,“我送给妈妈一束花”,“我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我送给妈妈一个发卡”……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得出孩子们懂得了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用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了。孩子们用他们优美的歌声、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热爱妈妈的情感。
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健康、愉悦的音乐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赞美故乡的歌曲,叫做——(我爱我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唱响这段美好的旋律,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复习歌曲)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1、师:歌儿唱的真好,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听过南国海岛的汽笛声吗?你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音乐走近大海,来欣赏《渔》。仔细听,在音乐中你能听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
(欣赏歌曲)
2、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3、师:海浪声轻拍沙滩,发出哗哗的响声,海上的汽笛声似乎在呼唤人们出海工作,渔家姑娘除了织网打渔还在沙滩上练武,因为当时他们还肩负着保卫海岛与外敌作斗争的重任,你能在欣赏歌曲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吗?(复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
师:听罢渔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南国海岛,那歌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望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1、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2、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你在有铃鼓标志的地方加入动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动作。(跟范唱做动作)
3、经过了刚刚的拍一拍,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用这首歌的歌词来配乐诗朗诵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诵呢?(深情地、起伏荡漾地)
4、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深情,从你们的朗诵声中听到了游子的心声,请同学们把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去,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大海啊,故乡》
跟琴学唱
a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4、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7、师: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师:那好,让我们带着这些变化来再试试演唱这首歌曲。(复唱歌曲)
8、师: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出示节奏)
①××××××︱××××××︱②×—×︱×——︱
哗哗哗哗哗哗呜呜呜呜呜呜哗—哗呜——
9、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琵琶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1、师: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一直被传唱着,还有人将它改编成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大》,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说说你的理由呢?(生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分析
《小乐手》是一年级上册第七课《做一做,敲一敲》的延续,属于集探索,创作,表现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课。教学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1)“做一做,敲一敲,听一听”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认识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四种打击乐器。(2)学会演唱《蒙古小夜曲》,并能用自制或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参与伴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舞板、蛙鸣筒、三角铁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四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节奏谱,歌词条,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若干。
学生:钥匙串,筷子或木板,梳子,铁勺。
教学设计思路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由牧羊姐姐带领到草原上游玩的过程中,认识打击乐器并自制打击乐器演奏。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在熟悉歌曲的曲调后,牧羊姐姐教唱歌曲,让学生主动拿起手中的乐器为歌曲伴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在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1、师生共同表演
课件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喜羊羊么?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羊,跟牧羊姐姐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游玩吧!
2、随乐踏节奏
播放课件
2(蒙古小夜曲伴奏音乐)
1、认识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1)课件3播放:智慧蒙古包
师:蒙古包里有好玩的东西啊,在哪里呢?同学们找找看。
(2)出示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3)课件4播放:智慧爷爷介绍四种乐器。
(4)敲一敲。
1、师:你们想听听它的声音吗?就让我们做真正的小乐手。
出示课题:小乐手
A出示舞板节奏
师用舞板示范
B出示串铃节奏
师用串铃示范
C出示蛙鸣筒节奏
师用蛙鸣筒示范
D出示三角铁节奏
师用三角铁示范
师奖励小乐器
2、寻找音源
师:小羊们,牧羊姐姐发现你们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你来说说带的什么?
师:哪样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舞板比较像呢?
(1) 敲击舞板的节奏
(2) 敲击串铃的节奏
(3) 敲击蛙鸣筒的节奏
(4) 敲击三角铁的节奏
3、猜一猜
师:现在牧羊姐姐要考考你们,看看哪只小羊的耳朵最灵。
师敲击
出示歌词条
1、师用舞板演奏第一句
火红太阳下山啦,牧羊姑娘回来啦
师:拿起你们的舞板,和牧羊姐姐一起来演奏
2、师用串铃演奏第二句
小小羊儿跟着妈,有白有黑又有花,你们可曾吃饱啦
3、师用蛙鸣筒演奏第三句
大星星亮啦,小羊小羊不要怕
4、师用三角铁演奏第四句
我 把 灯 火 点 着 啦
5、分组完整演奏
师:火红太阳下山啦,牧羊姑娘回来啦,小羊们,请你们跟着妈妈到牧羊姐姐家做客吧!
课件出示 师领学生踏步
师:小羊们,牧羊姐姐想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我很想你们可以用手中的小乐器为我伴奏好吗?
1、师范唱
2、用“lu”模唱旋律
3、师教唱
4、完整的演唱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
2、表演
师:刚才牧羊姐姐给你们教了唱歌,现在请你们跟我来边跳边唱,如果你有跟牧羊姐姐不同的动作表演,那就更棒了。
师:咱们分组为歌曲伴奏吧,第一组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舞板,第二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串铃,第三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蛙鸣筒,第四组小羊请你们准备好三角铁,我们一组一句。
1、分组伴奏
播放课件
2、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乐器,边唱边为歌曲伴奏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坐不住、好动等现象,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及表现,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解决的也很恰当。教学中通过牧羊姐姐带领小朋友到大草原上游玩为主线,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智慧蒙古包,学生带着好奇与兴趣,在蒙古包里认识了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这四种打击乐器,并用自制打击乐器表演歌曲《蒙古小夜曲》,愉快地结束了草原旅行,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学策略之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愿意加入到喜羊羊的队伍当中与牧羊姐姐一起到草原上去游玩。并从行进的脚步中初步体验本节课的节奏训练,新授环节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之二:玩中学,学中玩
走进智慧蒙古包,由智慧爷爷介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实践,轻松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快掌握教学重点。
教学策略之三:创新演奏形式
创新演奏形式,让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自寻音源或者用事先准备好的物品自制与之相似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既增强了音乐感受力,又能使他们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课标中对低年级学生演奏乐器的要求。
教学策略之四:载歌载舞拓展表现
运用手中的乐器为歌曲牧羊姐姐的精彩节目伴奏。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参与活动,学生基本上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曲调,牧羊姐姐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酌情教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主动拿起手中的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同时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集体当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在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一年级的课堂我觉得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身的体会为主,在围绕学生掌握知识这块,以设置情境与音乐活动的参与是学生自主领悟的重要一步,这一课让我看到了直接的教学会让学生的积极性有所减退。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在音乐上的感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歌曲
教学目标:
1、处理好歌曲《小鸟,小鸟》的感情。
2、唱一唱《春风与布谷鸟》
教学重难:处理歌曲的情绪,唱《春风与布谷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呼吸练习
深呼吸,均匀吐气。
三、视唱《春风与布谷鸟》
1、识谱练习,学生自己试着唱歌曲的旋律。
2、学生跟琴试着唱歌谱。
3、分组进行练习,发挥组长的作用,提高学生视唱的能力。
4、学生加歌词,用正确的发生方法进行演唱。
5、老师用优美的琴声带领学生唱歌。
四、二声部学习,歌曲处理。
1、全班唱歌曲主旋律,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口腔自然打开。
2、第一声部的同学复习旋律,要求口腔要圆润,并用上自然的声音。
3、第二声部的同学跟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
老师弹唱二声部旋律,学生听与第一声部的区别。老师可以反复两次,请学生比较二声部的音比第一声部高还是低,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4、学生演唱第二声部,老师用琴纠正学生的音准。
5、两个声部的配合,控制好自己声部的音量,并仔细聆听另外声部的旋律,以求和谐。
6、歌曲的情绪的处理,体现小鸟高兴的心情。注意力度的分配及表现、休止符的停顿。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合唱教学是个大难题。由于合唱个声部间和声、音准、音色等的配合,是一种高度协作的活动形式,歌声需要有协和、协调的较高的歌唱要求,而小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合作配合能力有限,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完成一首合唱歌曲的学习,并要有一定的合唱效果,实在是很难。即便是第一节课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唱歌学习,第二节课进行合唱训练,效果一样体现不出来。特别是两个声部的音距不大,更困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オ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オ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ケ硌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家”为主题。《可爱的家》是本单元的演唱歌曲,《可爱的家》选自英国作曲家、比肖普、歌剧《米兰的少女库拉莉》中的主题歌,也译作《甜蜜的家》,创作于1823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安详温馨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设计理念】
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让学生懂得“家”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最终达到珍爱家庭、关爱他人、热爱父母的单元总目标。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布娃娃》
2、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深情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2、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3、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暖,通过欣赏歌曲《布娃娃》激发对弱者的同情。
【教学难点】
认识弱起小节,并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排队有序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音乐课堂常规练习:
1、发声练习;
2、柯尔文手势练习。
三、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1、教师简要导语: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儿歌《布娃娃》,大家听一听歌曲里唱到了什么,可以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儿歌《布娃娃》)
2、生:回答歌曲里的故事。谈对歌曲的感受。
3、教师做补充:同学们讲的很好。这首歌表达了小主人公对遗弃的布娃娃的同情之心。
4、师:好、同学们!再请大家欣赏另一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看,等会儿说说你看了这些图片,心中想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
(课件播放一组表现和谐家庭生活的图片,背景音乐为将要所学的歌曲《可爱的家》)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答:幸福,快乐,和谐,温馨-------。
师:有谁来说说你幸福可爱的家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同学们的感受是对的,家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的幸福,快乐、和温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歌曲名字就叫《可爱的家》,一起读课题。在学唱歌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歌曲的相关知识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两首不同情感歌曲的欣赏,形成较大的反差,使学生体会没有家和有家的感受。
四、新授歌曲:《可爱的家》
1、作者简介:
这首歌本是英国音乐家比肖普的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中的一首主题歌,歌剧表现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念故乡想念家园的思念之情。如今歌剧已经被人遗忘。而歌剧的主题歌《可爱的家》仍在人民中间传唱。歌曲采用英国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调写成的。当时在演出歌剧结束的时候,听众总是再三要求他们加唱《可爱的家》才肯散场,说明它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而这首使人感到亲切温暖的主题歌却被人们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2、聆听歌曲《可爱的家》
学生可轻声跟着旋律哼唱、感受歌曲情绪及优美的旋律。
师: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老师发现已经有很多同学可以哼唱一些句子了。下面老师有问题问大家:1、歌曲是用了什么样的情绪演出的?2、歌曲旋律中有哪些特点?3、歌曲中的难点在哪里?同学们自主学习3分钟后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
3、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4、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5、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作补充回答:
师:①歌曲的情绪:深情、安详。
②歌曲旋律:优美、平缓。
③歌曲的难点有几处:歌曲的开始弱拍起,旋律中的四分附点音符很多,歌曲是4/4拍要把握好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同学们还记得4/4拍的强弱规律吗?
6、综合练习:
① 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② 节奏练习:xx | x. x x x| x – 0 ||
7、按强弱规律跟琴学唱歌曲旋律,边学唱边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8、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9、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歌词。
10、歌曲感情处理: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但老师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同学们唱的时候觉得这首歌每一句都是同样的感情吗,那一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呢?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家的喜爱?
生答:中间两句、开头和结尾都比较平缓,“可爱的家庭啊”最能体现歌者对家的喜爱。
师:歌曲的题目叫“可爱的家”,可爱的感觉该怎么用歌声表现一下呢?
① 播放《可爱的家》伴奏课件、学生带着深情平缓的情绪练习演唱
② 前8小节找一名学生领唱、后面齐唱。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四四拍强弱规律、使学生更为轻松直观地学习弱起小节。通过歌曲情感处理、使学生了解歌曲每个乐句的演唱力度及演唱情绪。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演唱的很好。今天!我们通过学唱《可爱的家》这首歌,使我们大家懂得了“家”对我们每个人多么的重要,家是我们幸福快乐的港湾、爸爸妈妈的关爱与呵护、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有感恩之心。哪!我们应该给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生:……
师:好!同学们讲的很好!我们不但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要爱爸爸妈妈、爱家人,同时还要关爱我们身边的其他人,像5月1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玉树地震,同学们都做得很好,大家都积极踊跃的为地震灾区捐钱捐物,献出了同学们应有的那份爱。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是心怀感恩,充满爱心的孩子,真的很棒。好。让我们带这着颗感恩的心,想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再次演唱这首《可爱的家》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行情感教育。
(播放歌曲伴奏课件学生演唱)
六、结束:
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有序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各段的旋律、节奏,并能为不同段落的乐曲自由创编律动。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乐段作品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
截曲软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管弦乐曲。既然是管弦乐作品,那么在乐队中既有管乐、又有弦乐,弦乐指的是提琴类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在乐队中,这些乐器都不是一,而是每种乐器有很多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演奏出温暖的音色。管乐包括铜管和木管两大类,铜管乐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它们发出的音色富有金属性,比弦乐的音色要辉煌。木管乐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比较冷漠。不同音色的乐器在一起,互相弥补音色上的缺陷,有时候主题在木管、有时候主题也交给铜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乐来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体现出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要利用乐器的不同音响表现了这样几种情绪。
(教师出示词条)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请同学们在欣赏一边乐曲后,根据乐曲的顺序,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进行排序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排序的结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引导学生针对有异议的地方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把情绪进行正确排列。
2、再听乐曲,进行故事创编。
师:作曲家就是用这样几种情绪为我们大家讲述了发生在《鸟店》的故事(板书乐曲题目《鸟店》)。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赏后,为乐曲编故事。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组创编。
3、分段细听。
(1)第一段音乐欣赏:
师: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宁静、安详的这段音乐,它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音响?
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段音乐描写了宁静的清晨,这段音乐里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师: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你们有兴趣表现这样的早晨小鸟、小花怎样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景吗?
师:(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个组一边听,一边用形体感受音乐(钟声敲响了四下,随后公鸡打鸣,接着鸟儿鸣叫在那宁静、安详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这么美好的早晨,小鸟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欢快优美的第二段。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出示问题):
A、这段音乐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别描写了小鸟们在忙些什么?
师:带领同学们一般听音乐,一边轻轻地拍手,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段音乐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写了小鸟们在做游戏,慢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乐主题。
师:鸟儿们在自己的天堂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了。
(3)第
三、四段音乐欣赏。
师:你们仔细听,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
师:猫对这些可爱的小鸟早就垂涎三尺了,这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小鸟们似乎吓坏了。(播放第
三、四段音乐)
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猫要吃小鸟的情景。
师:猫吃到小鸟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都关到笼子里了,猫抓不到。
师:这些小鸟太可怜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家应该在哪里呢?
生:树林。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帮助这些小鸟回到他们的家。假如我就是这个鸟店的老板,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
师:你们的建议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来这个鸟店,我将永远失去鸟儿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失去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放飞鸟店中的全部鸟儿,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生:欢呼起来。
4、外化表现
师:下面。咱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管弦乐曲《鸟店》。我为你们录象,大家表演完后,我们一起观赏。
生:分组随音乐表演。
师:音乐结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好听的作品是由谁来创作的呢?
生:德国的奈克。
师: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了非常好听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根本就查不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流传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教学检测
师:我们今天从管弦乐《鸟店》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发言
小结下
教学设计思路
1.关注学生的学。(知识性的内容顺带讲解)
2.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3.创设合作学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
4.表现音乐时鼓励大家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他人雷同)
5.教学中为学生录象并当场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运用音乐软制作乐谱和为音乐做片段(美得利打谱软和绘声绘影教学软、制作幻灯片)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总爱唧唧喳喳,象小鸟儿们一样,但是对于聆听音乐来说,这可是要不得的。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感觉到:要完成学生始终用心体会和表现作品所表现的场景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关注音乐,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到达胜利的彼岸。
因此,我教学的每个设计,都是围绕聆听音乐作品开展的。从聆听音乐引子部分到聆听小鸟们愉快歌舞的场景到与谗猫进行斗争的场景,都要把音乐听进去,否则,大家的表演就没有味道。达不到丰富想象力、合作创编的教学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题】推荐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10-20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1-22
小学音乐竖笛教学思考01-18
小学音乐 螃蟹歌 教学设计07-01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总结07-09
寒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总结07-22
小学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8-06
年小学音乐教学总结08-16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析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