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精选6篇)
1.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一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开设国学教育。狭义来说, 国学教育即是儒家式的教育;广义来说, 国学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总称, 国学内容博大精深, 它凝聚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 体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像《弟子规》《论语》《老子》《孟子》《孙子兵法》《百家姓》《千字文》等堪称“中国经典之经典”。但是如今的学生, 对于这些经典了解甚少。中国近现代的很多伟人, 如政治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文学家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以及华人首富李嘉诚等, 都在少儿时期就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国学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往今来, 无论是帝王将相, 还是文人墨客,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从小就熟读国学经典, 长大后善用国学经典, 治国安邦。正如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所标榜的那样, “半部论语治天下”。学校每周开设2-4节国学课程, 无论是在孩子的智力提升, 知识积累, 品行修养, 还是才艺开发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有了国学教育的经历, 孩子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国家数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 才能奠定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二) 增设红色教育课程。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 寓教于乐, 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对红色教育进行合理分层, 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级可以开展“识党旗、认党徽”教育, 主要开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赛等, 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 确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三、四年级可以开展“明党史、知党情”教育, 主要开展“革命歌曲”的歌咏比赛、“我喜欢的红色格言”征集等活动,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传唱革命歌曲, 确立人生格言, 激励他们时常戒勉自己, 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五、六年级可以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 侧重于开展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具有特色的“红色”主题队会,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革命传统报告, 参加扶贫助残等丰富直观的教育形式, “感党恩、跟党走”, 把自己的成长自觉的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
(三) 组织专题讨论。根据新闻, 尤其是时事新闻, 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这两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多次摩擦, 如钓鱼岛事件、日本政府篡改侵略史、日本三菱汽车拒赔中国消费者、日航怠慢中国乘客……其实学生从媒体上知道了这些消息, 也是议论纷纷, 十分气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找一些《日本忧患》《日本人究竟怎么看中国》及《我们为什么被屠杀》类似的文章, 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在老师的引领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事件中。通过讨论, 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 增强其忧患意识。
(四) 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首先,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教科书的安排, 举一些爱国伟人的例子感动学生, 这些伟人可以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 能够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热情。其次, 学校可以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竞赛的形式, 普及国家版图知识, 促使学生们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 学校可以组织爱国主题的征文、手抄报制作比赛活动。尽可能的让全体学生参与, 形式不限, 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 也可以是诗歌、散文, 甚至可以采用画画的形式。只要主题明确———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祝福祖国均可参赛。
2.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二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理念;培养途径
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时代背景和践行社会助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下,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第一,当前形势下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内容。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朴实情感,是对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自觉认知,是立志为国家利益奋斗的坚定信念。
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体现,首先是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无比的忠诚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是立足本职,努力增长才干,将个人的目标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第二,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时效性的前提。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必须遵循教育实践活动和时代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离不开对理论灌输的内化和对行为实践的强化,思想和行为和密切相关的,思想引领行为,行为又会反作用于思想。因此,思想的教育和实践的参与都不可少。除了利用好高校的两课课堂,辅导员的主题教育外,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形成的基础,理性爱国是爱国情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人需要情感体验,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以情感人,另一方面,爱国还要求理性。理性包括认知的理性和行为的理性。真正的爱国,在于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性思考,在于行为上的恰当表达。
第三,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大学生一方面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有激情,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挑战,同时也有思想不稳定,易冲动,鉴别力不强,对事物认知缺乏全面性等特点。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真正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能起到实际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感恩的心态,关心的品质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会感恩是对他人付出的一种回报,也是对自己责任的担当。作为学生来说,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九年义务教育,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等,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心怀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学会关心,也是一种高尚品质,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會。关心自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我,进而提高自我。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乐观向上,富有同情心的良好人格。
二、利用特殊纪念日,重大事件宣传引导
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抓住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比如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九.一八,一.二九这些日子,都不应该被中国人民忘记。在这些日子里,高校可以进行一些宣传、展览、征文,演讲,文艺演出等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团日活动,让大学生们牢记历史,也深刻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培养,要抓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主线。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先解决认知问题,认知是认同的基础,要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的文化。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从而认同我们的语言文字,民族艺术,民族精神。
四、利用各种新媒体
近年来,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更加及时,沟通互动更加方便,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新媒体环境给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有些有损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甚至是不属实的负面信息也会迅速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科学利用新媒体,使其发挥正向的作用。
五、观看红色影视,经典节目
红色影视是指饱含和弘扬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思想风貌的影视作品,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一些红色的影视剧,还有一些经典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集体观看,比如国庆的大阅兵,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等。
在新的形勢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中华民族意识和祖国利益至上的意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养成感恩热爱,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爱国心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
[2] 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
[3] 王建新.论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误区及相关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4] 张威.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关系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
[5] 章洪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1 ).
3.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三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短22个春秋,可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弘扬传递践行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今天在国旗下,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雷锋的名言:①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②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③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④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⑤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⑥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⑦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⑧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我们应该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们通过学习雷锋做榜样,明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涓滴小事,但是,他却在平凡的生活中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平凡的丰碑。雷锋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50年,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那么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呢?雷锋精神就是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刻苦学习,奋进自强的钉子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学习雷锋呢?首先应该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相反,个别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唯利是图,唯钱至上,这就是一种腐朽的、没落的人生观,我们应该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应该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在学校里要做好学生,回到家中要做好孩子,走上社会要做好公民,无论在哪儿,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多做,勤做,乐于去做,无论是朋友同学,还是父老乡亲,还是陌生路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助困,共渡难关。其次,应该学习雷锋刻苦学习,奋进自强的“钉子”精神,我们有同学总觉得没时间学习,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去挤,愿不愿意去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曾总结说,挤时间读书就是:早起点,晚睡点,饭前饭后挤一点,星期假日多学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要学习雷锋善挤和善钻的“钉子”精神,惜时如金,勤奋学习。再是要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精神,丢掉贪图享受,生活攀比的思想,做适合中学生身份的事,穿着和使用合乎中学生身份及家庭条件的服装和用品,在校穿校服,不佩带首饰,不使用手机;爱护学校和他人的一切财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同学们,希望大家能以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树形象,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活动为契机,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学习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长为新时期国家建设德才兼备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四
应该避免“狭隘的爱国主义”
个人的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声誉和尊严、树立自己国家的形象。如果有人只想自己,不想国家和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对他的所谓爱国行动就要打上个问号。因为爱国不仅要有主观愿望,还应有客观效果。
可以说,一个人要想把朴素的爱国热情变成崇高的爱国品质,必须与一定的公民道德和公民意识结合起来。在爱国旗号下为所欲为的行为,不能称之为爱国的行为,因为理由正当、目的正确,不能证明手段正确。
有人提出应确立“冷静的爱国主义”。但我认为这与冷静、冲动没有关系。因为冲动、激动不代表能干违法乱纪的事,能为所欲为。对反社会、反人类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愤慨,这是自然和理性的,关键是看其表达的方式和手段是否正当。
另外,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曾明确提出,反对“狭隘的爱国主义”。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所谓爱国,不仅表现为爱自己的国家,还应表现为爱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
我认为,在看待其他国家的时候,还是应该区分政府与民众,区分政治、经济与文化。不能因为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错误,就反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不能因为与一国的政治发生了摩擦,就否定两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其实,爱国主义也具有时代特征,比如在反帝、反殖的过程中抵制外货。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尚未到来,商品流通是帝国主义打开别国大门的手段之一,因此,抵制外货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频繁,国家经济相互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抵制外货必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更何况,很难说清,一国的商品在恶化两国关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5.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五
一、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事件回顾
2009年10月1日, 中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在仪式上, 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果, 显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展现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让全世界体会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次阅兵仪式, 给广大的大学生从行动上讲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二、国庆60周年阅兵式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效果分析
1、认清历史,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经过数代人的努力,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的发展, 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历程, 中国现阶段的任务, 便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而伟大的事业, 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事业。必须教育我们的广大青年, 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认清历史, 以此作为精神动力、精神支柱。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我们整个民族在近现代国际国内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也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和目标指向。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使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升华到新的时代高度, 发挥巨大作用。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就是要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全面推进跨世纪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青年学生必须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提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2、明确爱国目标, 拓展爱国内容, 明确爱国方法
爱国, 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情感付出, 它在不同的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和平, 发展”成为当今主题的年代, 爱国的最终目标便是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爱国的过程中, 应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在爱国的过程中, 还应全面了解爱国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教育等。当代大学生爱国, 应尤其注重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忧患意识与国家安全教育, 以及现代意识培养。
在爱国的行动中, 倡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爱国总是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信念”再到“爱国行动”三个不同层面, 这是一个从情感为主的感性认识, 上升到以思想信念为主的理性认识, 最后付诸实践和行动的过程。高校学生必须明白:只有报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只有实现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 才能彰显爱国主义的社会和历史意义。在现实生活中, 爱国就是“爱人”, 就是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和满足人。因此, 报国之行就应该坚持人本价值的标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当代大学生必须把爱国热忱转化为报国行动, 把爱国热情与报国行动结合起来, 这对于他们自觉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强化爱国活动平台搭建, 培育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
爱国不仅需要完善的教育理论, 更需要完善的活动载体来彰显爱国情怀。高校的学生, 是祖国的未来, 必须明白高校实践活动是爱国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 搭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活动平台来指导爱国。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党的领导、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去, 培育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
另外, 大学生还应不断加强思考, 在独立的思考中提高理性爱国的行为能力, 在共同的教学中接受理性爱国教育, 明确爱国主义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树立忧患与发展意识, 培养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
中国由建国至今,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和增强,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但与此同时, 世界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部分西方国家不愿意中国富强, 把中国的强大看作“威胁”, 他们试图西化甚至瓦解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指引下, 中国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房前复杂的形式和局面, 我们应抓住机遇, 面对挑战, 树立祖国繁荣富强的发展意识, 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忧患意识, 坚定理想, 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体现时代进步。
事实上, 正因为不少青年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本意识, 才把爱国主义理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培养青年学生的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 有助于大学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开放兼容、学习创新、战略机遇和纵览全局等意识, 提升青年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水平, 这不仅是增强青年才干的时代要求, 也是成长成才的社会要求。
总之, 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必须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具有强烈的优患与发展意识, 博采众长, 促进和平、发展与稳定, 理性爱国, 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 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 积累了较多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方法,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情感教育入手, 以60周年国庆阅兵为例, 分析重大庆典活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产生的效果, 进而找出今后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重大庆典活动,爱国主义精神,情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康绍邦.大力培育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J].嘹望新闻周刊, 2000, (31) .
[2]陈莹花.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06, (05) .
6.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篇六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有所创造、发现和发明。”由此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是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化学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找到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化学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概述
1.对比在教学中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是对比,事物往往在比较中才显示出更明朗的关系与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会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的印象,而这种印象就可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并且灵活的运用。
2.示范在茫茫题海当中挑选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剖析,这样也可在学生的脑海里树立一个典型。从生活中挖掘出相关的事例,用实际生活来导入,会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抽象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条件进行进一步推理与判断,将一些具体的数据、物质换成抽象的字母或者数字,不仅方便简洁,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反应能力。
4.联想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很多知识是息息相关的,由一个题目联想到另一个题目,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一个实验联想到生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无疑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较于压抑沉闷的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之下,人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而赋有创造力,因此,我们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地被抹杀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氛围,努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一旦形成了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实现创新。
2.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良好的真实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创造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攻读、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可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刊出化学专刊,举办化学讲座,从化学史、化学家的求学故事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才可能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欲望。同时还可利用每节课前的三分钟化学知识演讲,先让学生搜集化学知识演讲素材,经过整合、加工,在课堂上演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劑。”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有灵感,更别谈创新能力培养。所以在第一节课上,我不急于让学生学习绪言这一节,而将重点放在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上,一是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二是用一些精彩的实验,如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试液互混,再滴入盐酸,最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二氯化钴溶液在白纸上写字,“魔棒生烟”“烧不坏的手帕”等几个趣味化学实验,实验中呈现“魔术”般的变化,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置身于广阔的知识天地,从而激发创新求知的欲望,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为今后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使学生在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保持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5.开展非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多样化和实践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一些工厂,调查水质污染情况等,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趋向创新的意境。再如神奇的流瀑溶洞,遇到火灾的自救方法,防止菜刀生锈的措施,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进入枯老井先做灯火实验,节日气球和焰火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有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争取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文献][1]李静,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苑教育,2012年15期
[2]张志刚,刍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操06-27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12-04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08-02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08-18
论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10-07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举办“弘扬爱国精神,践行青春使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09-12
大学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