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共10篇)
1.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一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
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高中生物必修二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脉相承,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已经知道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方式,理解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确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种类。但是,学生对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识还知之甚少,对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县盛产猕猴桃,很多学生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应用膨大剂增产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对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些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从本地“猕猴桃之乡”的地域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本节课的导入没有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而是用学生熟悉的猕猴桃增产使用的膨大剂(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膨大剂作为悬念,还能为后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埋下伏笔。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探究之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让知识的获得成为探究的过程。第二部分内容“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采用“提供资料、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策略。讨论可以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思考和交流,对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深入理解,并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最后,将“膨大剂增产之谜”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切身感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四、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举例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资料)6月1日,记者在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采访时看到,果农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剂对猕猴桃的嫩果进行蘸泡(图),在周至县,超过90%的果农采用膨大剂增产,以保丰收。那么膨大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发挥增产作用的呢?
生长素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激素调节,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还有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么膨大剂是不是一种激素?它的作
用过程是不是激素调节?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新课学习】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资料分析,完成相关问题。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答案。资料分析
提示:
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4页的图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内容,最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然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54-55页,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特点,区别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对“膨大剂是不是植物激素”进行分析。
2、讨论课本55页“资料分析——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请学生代表举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
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人类应当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我们应如何保证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发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后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剂展开研究性学习。
【归纳总结】(见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花的脱落
C.乙烯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
2、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细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
答案:1B2D八、作业布置
1、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在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生长素赤霉素乙烯D.生长素类似物
细胞分裂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细胞伸长成熟衰老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3.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三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五节
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二、能力目标:
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其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及分力之间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推法
教学用具
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时,可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惟一地求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对应的合力。而在已知某力,将它分解为两个分力时,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却可以有无数组解。但具体到实际当中如何分解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分解。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知道力的分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会用图示法根据实际要求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请同学阅读课本,回答:
(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
(2)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学生: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代替,那这两个力叫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当然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老师总结: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换,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一的。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副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2)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3)如图所示分解F1=Fcosθ,F2=Fsinθ
例2:物体放在斜面上,那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
由学生分析:
(1)G方向竖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
(2)两分力方向确定了,分解是唯一的。
(3)G1=Fsinθ, G2=Gcosθ
2.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如果图甲,小球挂在墙上,绳与墙的夹角为θ,绳对球的拉力F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里来代替F?
(2)如图乙,如果这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如何分解重力G。师生共评:(1)a:球靠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拉力产生向上提拉小球的效果,向左紧压墙面的效果。分力的方向确定了,分解就是唯一的。
b:F的分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F1来平衡重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2来平衡墙对球的支持力。
c:F1=Fcosθ,F2=Fsinθ
师生共评:(1)a: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沿F1的直线上的分力G1来平衡F1,一个沿F2的直线方向上的分力G2来平衡F2。
b:∴G1=G,G2=Ctana cosa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
四、作业 1.课后习题
2.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水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9.8N/kg)
五、板书设计:
1、分力力的分解
2、分解遵循的定则
3、具体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4.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四
Section one
Step I. Greeting and speech time
Let one of the Ss give his/her speech in the front of class.
Step II. Go over the new words.
1. Listening to the tape of vocabulary and let the Ss read following it twice.
2. Have a dictation to the following words.
important ones: whisper, literature, eagle, feather, swan, beauty, muddy, peace,
sharp, familiar, identity, somehow, press, bite, expectation, statement,
content, entire, respond, material, challenge, vocabulary
Step III. Pre-reading
1. Read through the whole text and let them do the following simple questions 伴读P72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Why did the girl walk into the forest one day?
B.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eagle?
C.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hawk?
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hummingbird?
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swan?
F. Did the girl find her dreams?
G. What was the dream of the girl?
2. Help the students identify the theme in this story.
Read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underlying idea?
2) What is the story trying to tell us?
3) What is the symbolic meaning?
4) What do the characters or the evens in the story stand for in the real world?
Possible answers:
1) a difficult journey
2) persistence
3) patience
4) Identifying one’s purpose in life and finding yourself and who your are.
Step IV. Language points
1. Deep into the forest
2. There is no hesitation in their flight. (There is no hesitation…)
3. fly away/ fly by /fly over
4. still 的各种含以及用法
5. from + 介词短语 :from within her heart
Section Two
Step I. Build your comprehension
1. Ask the Ss to do brain-storm: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orest?
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forest?
What can you feel in the forest?
Then collect the answers to enrich their vocabulary.
2. Finish the questions (见课本58页)
Step II. Build your vocabulary
1. Finish the exercise on P58.1
2. Lead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rule of forming new words by adding Adv. Suffix “ly”.
Step III. Listening skills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questions 课本59页
(Answers: a. a. a. b)
Step IV. Speaking skills
1. Giving out some expressions of making suggestions.
(If you want to…? / Do you like…? / Are you interested in…? / I would like you to…/ You’d better…)
2. Asking the Ss to give suggestions in order.
3. Let the Ss work in pairs to form dialogues.
Section Three
Step I. Let Ss read the text content (课本61页).
Step II. Lead them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following rules:
1. ability: can / could/ be able to
2. request & permission: can / could / may/ might / must not / shall / will / would
3. duty & obligation: should /ought / must / have to
4. intention: will / would / shall / should
5. possibility & prediction: may / might / can / could / must / will / would / ought
Step III. Exercise
用适当情态动词填空:
1. You ________ work harder if you want to succeed.
2. ________ I have some more tea?
3. Where ________ it be? It ________ be in your desk.
4. Who ________ it be? It ________ not be the headmaster for he is now attending a meeting.
5. I ________ read English very fluently.
6. He ________ swim across the channel when was only 12.
7. It ________ rain at any moment.
8. Listen! It ________ be mother back. Let’s hurry up.
9. It ________ not be him, but I am not sure.
链接高考题:
1. You might just as well tell the manufacturer that male customers ________ not like the design.
A. must B. shall C. may D. need
2. How ________ you say that you really understand the whole story if you have covered only part of the article?
A. can B. must C. need D. may
3. M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has disappeared. Who ________ have taken it?
A. should B. must C could D. would
4. -Is John coming by train?
-He should, but he ________ not. He likes driving his car.
A. must B. can C. need D. may
5. I heard they went skiing in the mountain last winter.
It ________ true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snow there.
A. may not be B. won’t be
C. couldn’t D. mustn’t be
6. I hear you’ve got a set valuable Australian coins. ________ I have a look?
A. Do B. May C. Shall D. Should
Step IV. Let the Ss analyze several sentences to help them make clear about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1. In Africa I met a boy,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and said,when I spoke to
him,that he was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分析: 第一,拆分句子:这个长句可以拆分为四段:In Africa I met a boy/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when I spoke to him,that he was hungry because/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第二,句子的结构分析:(1)主干结构是主语+过去式+宾语:I met a boy…。(2)crying后面是壮语从句“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3)“when I spoke to him”是介于“said”和“that he was hungry because”之间的插入语。
2. There was little hope of continuing my inquiries after dark to any useful purpose in a neighborhood that was strange to me.
分析: 该句可分为三部分:There was little hope/continuing my inquiries after dark to any useful purpose/in a neighborhood that was strange to me.
Section Four
Step I. Introduc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woman writer.
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因处女作《喜福会》而一举成名,成为当代美国的畅销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和为儿童创作的《月亮夫人》、《中国暹罗猫》等,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艾米谭是当代讲故事的高手。她是一个具有罕见才华的优秀作家,能触及人们的心灵。
艾米谭的处女作《喜福会》既获得了批评界的一致好评,也成了一本十分抢手的畅销书。她的新作写得更优美、更大胆,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谭用她那讲故事的天才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才能时时照亮书中的每一个页码。
Step II. Check of understanding
1.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a Chinese person born in the USA?
2. Are you still Chinese when you don’t know any Chinese?
3. Why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simply denied that she was Chinese?
4. What is it that drives her to go back to her roots?
5. Toward the end of the story,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comes to see that she is Chinese? Why or why not?
Step III. Difficult points
1. take off
2. feel my excitement rising
3. cannot be helped
4. I was about as Chinese as they were
5. someday
6. with引导的伴随状语
7. if only / only if
8. as though / as if
Step IV. Language points
1. be worth doing / sth. be worth while doing / to do sth.
It’s worth seeing / hearing / reading值得一看/一听/一读
be worth notice / the trouble 值得注意/费点事
It is worth while the place.这地方值得参观。
The problem is worth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
比较:上面两句中的主语, worth 前面的主语是名词或代词, 后面的动名词其逻辑宾语是句子的主语, 这是一种用主动式表达被动式的一种句型。worth while 前面的是It 是形式主语。
2. close to:
Our house is quite close to the town center.
Don’t get close to the falling building.
They were standing close to each other.
第一句中的close 是______ 词.二三句中的是______ 词.
The two things are closely interconnected.这两个事物是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本句中的closely的意思是_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__。
3. follow
指出下列例句中follow的意义:
The children followed their mother into the room.
We shall follow closely the latest advance of the subject in the world. We followed the road to the top of the hill.
I didn’t follow his line of reasoning.
The soldiers must follow the officer’s orders.
Please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n the packet when you take the drug. Disease often follows war.
4. cannot help but 不能不,不得不 can’t help 情不自禁地做某事
One cannot help but be struck by the enthusiasm of the representatives present.
人们不能不被到场的代表们的热情所感动。
I cannot help doing so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得不这样做。
比较上面两句话,can’t help but 后面接__________ , can’t help 后接的是____________ .
It can’t be helped. 这是没办法的.
5. go through
to go through two stages (时期,阶段)
These countries have gone / been through too many wars.
上面两句中go through 意思是______________
The law has gone through Parliament(议会).
Their plans went through.他们的计划得到了批准。
You should go through the official channels to get help instead of through private relationship.
你应该通过官方渠道而不是通过私人关系寻求帮助。
归纳上面句子中go through的意思:
6. as though = as if ( means in a way that suggests that something is true )
The animal was walking as though it had hurt its leg.这动物走路的样子好像伤了腿似的。
She looked as if she’d been crying. 她看上去好像哭过.
He shook his head as if to say no.
7. similar 相似的, 类似的
My new dress is similar to the one you have.我的新衣服和你的那件相似。
be similar to
比较:familiar 熟悉的,熟知的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is type of car? 你熟悉这种型号的汽车吗?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of baseball? 你熟悉棒球规则吗?
He is familiar with Chinese ancient history.他通晓中国古代史。
be familiar with 表示 ________ 对________ 熟悉.
Those plants are familiar to me.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is quite familiar to him.
be familiar to
8. doubt 学习下列例句,归纳doubt 的用法
I doubt whether/if he is at home.我看他不一定在家。
I do not doubt that he can recite it.我相信他能把它背下来。
Can you doubt that he will win? 你不相信他会获胜吗?
I doubt what he said.我不相信他说的话。
9. intend vt.想要, 打算, 意指, 意为
We intend to go. They intend going. You intended that she go.
intend 后接_______和_________ 意思一样 , 如果接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_________.
intend...for 打算供...使用;打算使...成为;
The book is intended for beginners.本书是为初学者编写的。
The parent intended their daughter for a doctor . (翻译)
10. regard...as...把...视为; 认为...是
You can’t regard him as a friend but a business associate.
“你不能把他看作朋友,只是个生意合伙人。”
‘Titanic’ .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他拍得最好的影片。
At that time the ship’Titanic’was regarded as unsinkable.
当时’泰坦尼克号’船被认为是不会下沉的.
regard ... as ... 后面可接名词或 .
11.challenge向……挑战;邀请比赛
He challenged me to play another tennis game.他向我挑战要我跟他再打一场网球。
I challenged him to a game of chess.我邀他跟我下棋。
向...挑战的句型为 其中的to 后接动词时,是不定式符号, 接名词时to为介词。
12. purpose
What is your purpose in doing that? 你做那件事的意图是什么?
set the purpose for 为...确立目标 When you read , you must set the purpose for reading.
on purpose 故意地;为了;特地
I came here .我特地来这里看你。
for/with the purpose of ; 为的是; 为了....起见; 为了...的目的
He went to town .
他进城的目的是买一台新电视机。
13. more than
比较下面四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
I have been there more than once.
More than one student has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n our class.
Reading is more than rapidly running one’s eyes over the words.
My English teacher is more than a teacher, he is also my friend.
前两句中的more than 意思是 ;后面两句中的more than 意思是 。
Step IV. Homework
5.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五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基础知识学习
【学点1】癌细胞及其主要特征
1、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够无限增殖:
人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代);癌细胞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分裂,并无限次的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多球形,核糖体,线粒体较多(迅速分裂有关)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总结〗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②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____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学点1学习情况检测〗 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的活性降低
2.下列细胞中,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3.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为球形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细胞体积小
【学点2】致癌因子
1、致癌因子,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有三类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无机化合物】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 【有机化合物】苯、煤焦油、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病毒因子):Rous肉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
2、细胞癌变的内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
①原癌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作用。②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各种致癌因子(外因)诱发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健康心态。
4、治疗: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技术。
〖总结〗细胞癌变的外因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化学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
细胞癌变的内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学点2学习情况检测〗
1.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乙肝病毒 C.泄露的核物质 D.苯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
A.不同人体内原癌基因不同 B.大多数人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二、记忆节节清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致癌因子:①物理因子:主要指辐射;②化学因子:砷化物、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③生物因子(病毒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
细胞癌变的内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三、课本问题与课后练习
(一)问题探讨1.提示: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提示:(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提示: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二)资料分析 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三)练习基础题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拓展题1.提示:不都是。如果早发现,有些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治愈,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
2.提示:(1)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肺癌。(2)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肺癌。
第6章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
选择题1.C。2.D。3.A。4.A。5.C。6.A。
二、技能应用1.提示:(1)2~21.3;(2)21.3~40.6。2.细胞周期:19.3 h;间期:17.3 h;分裂期:2 h。
三、思维拓展
提示:用哺乳动物小鼠进行胚细胞培养和成体细胞核移植实验。
实验设计和预期实验结果如下,从而证明动物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步骤1:分离小鼠8细胞胚胎的一个细胞,培养到胚泡时期,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发育成小鼠;
步骤2:分离囊胚期细胞,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不能发育成小鼠; 步骤3:分离囊胚期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步骤4:分离小鼠肠上皮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教学目标】
【知识梳理】
6.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建议用11—13课时,其中: 《泉水》2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课时 《我不是最弱小的》3课时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3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泉水 教学目标
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名言: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2、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 果园 山谷)
(二)、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
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2、说到第一句时,提问:“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3、读好一句就可让学生通过分小组等形式读好其它几句。“来吧,来吧”等类似的词要做重点指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
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8、通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 山谷 流过 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 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四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四个词。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 很多很多 很清 很甜 很美
四、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2—3生背诵。
卡片认读生字词:瓦罐、泉水、天然、结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鹃
这些词语中那些字是要我们学会的生字?找出来之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 小组学习生字
注:小组内的学生选取两个以上的生字自由记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瓦:第二笔是竖提,第四笔是横折弯钩。
然:左上角要和“夕”区分。
脆:注意左下角的写法。鹃:“口”字上没有一横。
注: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只对易错部分做精要讲解,其他的尊重学生想法。
3、指导书写
瓦:最后一笔的折要写在竖中线上。然:四点底要写规范 股:右上角没有钩。
教学方式:(1)先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结、股、脆、塔
(2)同桌互查,教师巡视找易错典型范写
(3)自由写,小组互查、改写
三、巩固练习
1、加偏旁组字组词
吉 —— ———— 土 —— ————
2、照样子填空
火红的杜鹃花()身影()大镜子()山谷()歌声()果子
3、读一读“我会读”
四、小结 板书:
5、泉水
山腰 姐姐平地 杜鹃花 山坡 果园 山谷 画眉鸟
教学后记:
6、雷锋叔叔,你在那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冒、需、滴、洒的记法和写法
2、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只活了22岁。他为人民做了许
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同学上台介绍有关雷锋的资料。
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结
2、卡片认读生字:锋、叔、曾、泞(为鼻音四声)、窝、迈、荆、棘、瓣、莹、觅、需
3、分小结读课文
4、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二)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字读课文。想一想雷锋都帮助了谁? 学习第二小结 齐读第二小结
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
指导读好的句子: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体会“蒙蒙”的意思 “冒着”换词:顶着等 自由读、齐读、背诵第二小结 学习第四小结
注:方法与第二小结差不多。体会“荆棘”的意思。雷锋这么爱帮助人,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吗?读一读
第一小结。
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教师可范读,学生分多种形式读。沿着小溪找到了雷锋,沿着小路也找到了雷锋,那雷锋到底在哪呢?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感情的通读全诗。
三、巩固练习
1、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雷锋吗?他在哪里?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2、卡片认读生字词:冒着 雷锋 需要 年迈 迷路 足迹 叔叔 汗滴
洒下 泥泞
二、新课教学
(一)背诵课文 背诵二、四小结 背诵一、三小结 背诵五小结 背诵全诗
方式:自由背、小组背、齐背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
注意,冒:上面是曰而不是日 滴:右下角的里面是古 洒:右面是西,而不是酉
3、全班汇报
注: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4、指导书写
先写上下结构的字:冒、雷、需 再写走之底的字:迈、迷、迹 接着写三点水的字:滴、洒、泥、泞 最后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叔、锋
注:因为有12个生字,所以教师最好分开来指导。如:学生写完上下结构的字后,教师可让学生互查、改写,然后再写其它的。
三、巩固练习
1、组词
目()米()峰()低()酒()宁()冒()迷()锋()滴()洒()狞()
2、读一读“我知道”
四、小结
板书:冒着 雷锋 需要 年迈 迷路 足迹 叔叔 汗滴 洒下 泥泞
教学后记:
7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 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2 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
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3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板书:
7我不是最弱小的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教学反思: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记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3.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你家养过小动物吗?谁能来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你也想有一只属于自己小动物吗?有个叫卡罗尔的小女孩也一直想有一只小猫,她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2.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1)字音:“罗、洛”是边音;
“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
“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
“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无尾兔)3)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活(适).4)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尸+世=屉
5)用动作演示记“蹭”字。
三、积累运用,巩固识字 1.字词练习(1)以字扩词。
涂料 涂改 糊涂;
舒适 适应 合适;
多余 其余 剩余;
卡车 卡片 卡尺;
免费 避免 难免(2)开火车。(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 ____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 __ ____ 2.句子或段落积累。(将生字放到句子里)
(1)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2)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3)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
四、再读课文。
五、作业:
思考:
1、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2、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趣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默读感悟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指名读课文,回答: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二、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教师对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4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选择性,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就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再想一下,体会它的有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自己默读勾画出有趣的句子或词语。(2)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情况。
(4)体会几个重点段落或句子。
1)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2)不一会,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3)伯洛亲热地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好象在说:“我藏起来,是不愿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4)两次广告的作用。
5、默读最后三段,启发思考,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6、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课题,并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三、课后实践:
1.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2.试着写一两句广告词
教学反思:我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结构,即故事的起因——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故事的经过——登广告要猫,人们送来猫,登广告赠送猫,送走猫,故事的结果——卡罗尔终于有了她自
己的小猫。虽然初学写事的文章,但我在授课伊始就交给了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清晰地认识。
语文园地二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教学过程: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积累六个四字词语。
3、学习四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谚语。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自读八组词语,发现他们的相同点。
2、汇报:
1)“议、站、钩、裤、塘、慌、抓、符”八个汉字都是形声字。2)“义、占、勾、库、唐、荒、爪、付”八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识字办法。
3)这八个字的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3、齐读——指名读
4、举几个这样的形声字:
二、“读读记记”
1、自读——指名读——齐读
2、感知一些词语内的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练习:泉水()、琴声()、枝叶()、空气()。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四句谚语,思考:这四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读,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展示台 教学目标:
1、留心身边的故事,学会关心他人。
2、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会:
1、活动前的准备:学生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
2、举办一个“故事会”。(要求:认真听别人的故事)
二、“查字典擂台”
1、全体学生可先按照“泡泡”里提示的查字法查“标”和“触”两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2、然后分小组举行查字典擂台赛,获胜者参加全班的擂台赛。教师可给每个小组发一张题卡,每组将填好的题卡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议,对优胜者 给予表扬。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
读音
部首
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献上爱心,外地的陌生人找
不到要去的地方,我们可以为他们指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我们可以上前搀扶„„想一想。你的周围或别的地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想好后跟同学和老师说说。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那你为什么要帮助这些人,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帮助谁,怎样帮助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7.生物必修二实验总结 篇七
怀化市五中 石晶
本期我们高一年级开设的教材是必修2。该书实验形式多样包括“实验”3个、模型构建2个、探究2个、调查1个、资料搜集和分析1个、课外实践1个。根据我们学校实验室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该书的实验我们并没有完全完成。部分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部分实验我们交给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教室演示实验: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教室学生分组探究: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4、课外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5、没有完成的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6、增加的模拟演示实验: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8.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篇八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两个基本因素):①选材;②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末期:细胞质分裂。
5.基因重组的方式: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6.判断显隐性:有中生无(亲代表现型正常,子代出现患者);无中生有(亲代表现型患者,子代出现正常);母病子不病,非亲病(亲代为患者,子代为正常,非亲生关系)。
9.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篇九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10.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篇十
http://sw.fjjy.org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陈正文 审稿人:张向阳
第3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教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三节内容后的概括与提升,是本章基因的本质的升华部分,更是为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所以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的重要一节。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原教材比较,有一大特点:没有直接讲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是首先采取资料的形式,以数据差异和作用表达为主线,逐步呈现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应用数学比较法,让学生知道基因与DNA的存在差别,知道基因才是有用的。从而在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启示和升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如何针对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实际来上好课?使学生在一堂课里面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是我们老师必须探讨和追求的问题。虽然我们学校的生源与一流学校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的努力指导下,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于DNA的有关知识也了解比较深,若我们能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全、活用,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必能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以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入手,通过数学比较、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课本所举的重复例子进行整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联系实际生活,引入DNA指纹技术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认知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打下基础
·1·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我们在第2章第二节学习了摩尔根果蝇实验时,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传给后代;
在第三章中我们证明染色体的成分中,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等同于DNA吗?基因和DNA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通过课本资料分析,理清基因与DNA关系
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
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资料3: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2:
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资料4:
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1、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
3、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那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如何传递给后代,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内容,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
“高中生物颖韬工作室”整理编辑
http://sw.fjjy.org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知识整合进行教学,的确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学生通过逐步理解来掌握知识也非常有益,达到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也得以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紧,所以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时间不足,所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限制。
【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推荐阅读:
生物必修二总结07-11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06-21
高中生物必修教案设计08-09
生物必修1atp教案01-18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师资格证讲课课件08-23
高一生物《分子与生物》精品教案: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算》新人教版必修02-04
高二生物必修三上12-05
高中生物必修一反思11-28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08-29
高二生物必修2测试题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