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共7篇)
1.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一
广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员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学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优良成绩,请学员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
二、文明礼貌,为人师表,进入教室应自觉遵守课室管理规定和相关制度,仪表端庄,衣着整齐,保持课室内卫生整洁,不得携带食物进入课室,不得在上课时扰乱课堂秩序。上课期间须将手机等通讯设备调至震动或静音。
三、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严禁私接电源,损坏公物须按规定赔偿。
四、尊重授课教师,服从授课教师管理,按照教学计划刻苦学习,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五、上课时按编排的座位号(即学号)顺序就座,考勤时以座位号为准。上课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凡下列情况者,将取消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并须重修该门课程:
1.请假时间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时数三分之一;
2.旷课半天以上(含半天);
3.迟到、早退累计达到3次;
4.由他人冒名顶替上课。
六、因故必须请假时,须符合以下条件并履行相关手续:
1.因病不能坚持上课者,须开具县(区)级以上医院证明(含病历);
2.因承担学校临时重要工作(时间和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不能坚持上课者,须经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并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
3.原则上不予请事假,确因突发性的、不及时处理后果较严重的、无法委托他人代为处理的个人事务等事由请假,须提供相关证明;
4.请假手续:须本人到岗前培训值班室(南楼203)及时领取《请假单》,并将以上证明及填写好的《请假单》及时交给值班老师审批,得到批准后请假手续方为完成。
七、考试作弊者,取消该门课程考试成绩,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岗前培训考试;学员因故不能参加考试,经批准可以缓考一次;擅自缺考者,成绩以零分计,须重修缺考课程;考试不及格的课程,可以在下一次考试中补考,经补考仍不及格的,须重修该门课程。
八、进修学习结束,所有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者,由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审核后,统一办理结业证书。
2.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二
一、丰富的馆藏
粗略统计,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成立60多年来, 音响资料现存自主编录的“开盘带”节目约有5万多盘, 分为音乐类、文学类、广播小说、戏曲类、立体声和小品类。其中, 音乐类有13000多盘, 文学类有3600多盘, 小说及小说联播10000多盘, 戏曲5900多盘, 立体声与小品类等1400多盘, 其他15000多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其中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录制的, 但也不乏“善本”乃至“孤本”, 如国父孙中山用粤语、国语宣讲的《勉励国民》的录音, 1968年反映苏联入侵捷克的配乐报道《捷克人民不会屈服》, 1983年4月纪念青年英雄安珂的音乐专辑, 1986年10月英女皇访问广州时的报道, 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 它们都将成为稀有资源, 不但具有历史价值, 在现今它们还同时具有知识产权的价值。如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组录的大量戏曲节目, 已故文艺部音乐老行尊梁荣超的100期《老梁谈音乐》, 著名讲古大师演讲的《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等大量小说联播, 都是具有自主版权的珍贵节目, 且富有地方特色。
二、科技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 为了适应现代人收听节目的需求, 广播的收听已由原来的半导体收音机转换成多元化的收听途径, 播出也由开盘录音带转化成电脑数字化、格式化、自动化的形式播出, 而以前大量的节目却被库存着,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节目是很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 该如何保存这些有历史意义的节目呢?
广东电台已开始组建庞大的有声资料系统,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开盘带”自录节目, 目前利用电脑转化成数字格式, 并刻录成CD光盘和输入到移动硬盘内, 将其保存在数字化的音频资料库内。
三、前景的展望
3.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三
融资规划师培训基地总部设立在北京。该项目自2010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新职业以来,前期经过充分筹备,已在总部基地建立了较为严谨、科学的组织体系并多次开办初、中级融资规划师培训班。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引起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在校大学生的特别关注。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培训业务,方便全国各地学员就近学习,基地总部拟在全国部分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便形成系统而又科学的组织架构。广东培训基地的建成,将为其他地区基地建设形成示范作用。
学员经考试后发放CETTIC证书,该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签发,属于国家《职业教育法》规定的新职业资格认证,可以作为毕业生应聘职位的从业凭证,也可以作为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时相关职业资格的证明。证书序列号为全国唯一编码,有效性可通过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www.cettic.cn查询。
4.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四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五期闭卷真题 含第69期(2015)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闭卷全部题目
两科均由4道名词解释(每题5分)和4道简答题(两道7分,两道8分)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69期: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集体,心理发展 68期:群体,心理发展,社会助长,成就动机
67期:群体(集体),自我意识,知识的概念,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66期:集体,自我意识,心理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 64期:群体定义和类型,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 59期:群体、意识、最佳刺激理论、心理发展 简答题
69期: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8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正迁移负迁移(举例)
67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测验的分类,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
66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群体对个体影响,教学测量与评价,正迁移负迁移 64期: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
59期: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教学测验的种类、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
69期: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文教育,专业设置,教学评价 68期: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教育方针,学生观 67期:通识教育,课程,学生观
66期: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全球化,学科
64期: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的功能,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功能、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教学管理 简答题
69期:高等学校职能的基本内涵,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68期: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教师教学能力,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7期: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教师教学能力,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测量与评价 66期: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人文教育的内涵,群体对个体影响,正迁移负迁
64期: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的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理解高等教师的作用
59期: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教学能力包括那些内容、教师的作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9期(2015最新版)四门课程复习资料(包含开卷,闭卷全部内容)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68闭):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中国的高等教育:
(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
(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
(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66开)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66闭)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66闭)(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66闭 69闭)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6 68闭)(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66闭,原题: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区别和联系)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六、培养目标(66闭)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68闭):(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1)坚定的政治方向(2)高尚的道德情操 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 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66开,论述我国的高等学校基本制度)
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职业高等学校(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66闭,学科名词解释)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68闭)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69闭):(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66闭 69闭)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第八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66开)(特点,68闭)(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 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66闭,69闭名词解释):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1)留学生培养(2)合作办学(3)远程教育
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66开)请自己看看 第十章 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66闭,69闭)(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1)教学方法的改进(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66闭,69闭 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4P6-7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 闭
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 7P2~3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
1、明确教学目的 n激发学习动机 n树立行为目标 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 n能力的要求 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n心理发展水平n知识能力水平n个体差异 n需求差异 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合适的教材 n适当的教法 n理论讲授 n实践环节 n课外练习n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n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教学相长 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举例分析 n详见教材P2。
第一,学习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第二,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3 p60非常重要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9-10讲)全是闭卷形式
1P66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强化动机理论)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68闭)(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66开,论述如何正确指导归因理论分析)(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1讲)1(69闭)P85概念: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66闭,68闭论述迁移和正负迁移,举例)
2P85(69闭)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加减法学习对乘除法学习的促进;直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物理概念平衡对化学、生态、经济概念平衡产生影响;动物概念在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更加丰富)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跳水项目将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将原理、原则、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简答P99-101 ?精选教学材料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讲授学习方法(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关系转换说(5)学习定势说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7)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1 P103(66闭,名词解释,自我意识)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p104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1)自我中心时期(2)客观化时期(3)主观化时期(69闭)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化)(66闭,简答)
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4130(66闭,69闭简答)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1136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从广泛和根本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是:(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
(1)智力发展的教育(2)非智力因素的教育(3)环境适应教育(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5)健康人格的教育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66开卷(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 高等学校中的教师 1(非常重要170-174牢记)闭卷和开卷会反复考。
1、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功能)
4、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
2、年轻一代良好个性的塑造者(教育功能)
5、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良师益友)
3、学生集体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功能)
6、学生的“心理调节者”(身心健康保健员)185-187(66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
是指教师为成功的进行教育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包括:
1、组织教学的能力
4、独立创新的能力
2、言语表达的能力
5、实践操作的能力(1)教师的认知特征(智能、学科知识、学术方面的准备)(2)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解别人、与别人相处、了解自己)(3)教师的威信:是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但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
第四,教师要在全体学生中建立威信,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得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脑力激荡法(开窍反应):集体讨论(2)隐喻训练法
(3)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第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捷。n许多大学还购买了一些专业资料网站的使用权,“中国期刊网”等资料库已被很多学生所熟悉并使用,在这里可以精心研读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吸取来自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
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而是主动的信息处理器,他们从各种渠道主动参与和得到立体多媒的相关知识。随意采集信息、加工知识和整合思维;网络上的自主学习方式,已经成了年轻人追求的时尚
2、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负面效应 ? 网络垃圾 ? 伦理失范 ? 减少锻炼 ? 网络成瘾 ? 网络犯罪
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1 强调P 248-249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前提和手段;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结果和目的。2强调250
1、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
2、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4、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卷考试6道简答,4道论述组成。开卷考试复习指南,下面的资料,只是把教学大纲上写的,罗列出来,当然前人帮忙把页数都写出来了,但是其实考试的时候,如果不是太笨,找到是很快的事情。开卷的题量不小,要抓紧速度把答案的骨干写好,如全都答完还有时间就往里面再添一些内容,没有时间就算了。你可以做的是对着提纲把书上的内容划一下。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 教育法基本原理 法律的概念P1 教育法的概念P6 教育发的基本原则P91、2、3、4、教育法的体系结构P11 我国现行的基本教育制度P19 第二章 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教育法制的概念P35 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关系P51 教育法与教育道德的关系P54 结合实际谈如何依法治教P44—
48、P71 第三章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立法的概念P57 法律适用的概念P61 遵守法律的概念P62 教育立法的程序P59 教育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P61 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教育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种类P65—66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P73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概念P76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体制P75 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P77 第五章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高等教育学制P94 高等教育学业证书P97 高等教育的方针P90 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P92 高等学校学历证书的种类P98 第六章 高等学校和其它高等教育机构
设立高等学校及其它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P108 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而基本权利P112 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义务P113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P114 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P116 何种情况学生应予退学P121 对退学决定有异议的学生应如何申诉P122 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和条件(此部分内容教材缺失,建议教师授课中增加并与退学作比较)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 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P131 高等学校教师的义务P132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取得与丧失P134—136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制度的概念和特点P137 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概念P138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地位P148 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P149 高等学校学生的义务P160 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扶助手段P156 第九章 教育法律救济 法律救济的概念P164 教师申诉制度的概念P169 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P171 教师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P169 学生申诉制度的具体内容P171 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P173 第十章 教育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特征P198 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P199 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P199 学校的法律责任P208 教师违犯教师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P211
2、教师的教育公正是学校组织核心价值观对教师专业劳动的客观要求p68
3、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教师威信确立的重要资源p69
4、教师的教育公正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力量p69 人道主义原则p70
一、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内涵p71
二、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p72
1、遵守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p72
2、奉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坚守大学理念和精神的必要基础p73
3、践履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合格与否的最基本尺度p75
4、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p76 主体性原则的内涵及依据p77
一、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内涵p77
1、关于主体性本质的探讨(三点)p77
2、关于主体间性的思考p78
3、师德主体性原则的含义(四点)p79
二、师德主体性原则的依据p80
1、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80
2、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p82
3、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p82 第四章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p90
一、依法执教、廉洁从教p90
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道德意义(三点)
2、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p94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意义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要求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p97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意义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四、严谨治学、探寻规律p101
1、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意义
2、严谨治学、探寻规律的道德要求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和美德境界p105 德性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条件p108
1、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3、教师自身的主管因素是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要求p110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美德境界p111
1、求生之有我境界
2、执迷之忘我境界
3、超越之升华境界 第五章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道德
高校教师“学术人”的角色、功能及作用;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内涵p120 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从事学术型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高校教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内容p122
一、追求真理、学术至上
1、献身学术
2、持之以恒
二、严谨求实、学术诚信
1、严谨治学
2、实事求是
3、诚信第一
三、勇于探索,学术创新
1、勇于创新
2、勇于探索
3、注重继承
4、理性怀疑
四、团结协作,学术民主
1、相互协作
2、公平竞争 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德性价值p133
1、德性升华了人格的境界
2、德性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第六章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类型p146 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p151
一、利益交换中的道德规范p151
1、诚实守信
2、义利兼顾
二、义务履行中的道德规范p154
1、遵纪守法
2、承担责任
三、奉献取向中的道德规范p157
1、造福人类
2、追求公益
3、维护正义
四、校内职责与校外服务关系的道德规范p162
1、以服务校内为主
2、正确处理利益冲突 高校教师处理校内尽职与校外服务关系的原则p162 第七章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道德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内涵、类型p172 内涵: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具有教育性、规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首先,高校是社会 其次,第三 类型: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2、教师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往
3、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往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重要性p174
1、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职业目的
2、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职业幸福
3、高校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推进职业发展 高校教师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规范p176
一、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道德规范p176
1、尊重信任学生
2、理解接纳学生
3、严格要求学生
4、公正对待学生
二、高校教师与教师交往的道德规范p183
1、融于集体,荣在集体
2、尊重互敬,平等互谅
3、取长补短,竞争共进
三、高校教师与领导交往的道德规范p185
1、服从支持领导
2、理解支持领导
3、配合协助领导
四、高校教师与社会交往的道德规范p188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p200
1、致知与践履 致知——学习践履——实践
2、内省与慎独 内省: 慎独: 高校教师职业美德功夫“觉解”的阶段p210
1、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2、陶冶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 热爱学生 钟爱本职工作
3、磨炼坚忍的职业道德意志 勇敢 自制力 果断性坚持性
4、强化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 责任感 规范性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热点问题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大众背景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市场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答:P-223
1、克服功利化倾向,恪守公益性原则
2、转变传统角色,树立服务意识
3、树立竞争观念,发扬合作精神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答:P-231
1、遵守政治纪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吸收国际先进文化
3、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应该遵循的师德规范?
5.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高校教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专业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和()。
A.实践性 B.综合性 C.多样性 D.人文性
2.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山西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河南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4.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5.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6.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A.高级人才 B.高级专门人才 C.专门人才 D.中级专门人才
7.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A.分层模式 B.自治模式 C.综合模式 D.并重模式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方法和()的研究。A.教师劳动 B.教学组织 C.教学设备 D.教学内容 10.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1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A.利益追求 B.主要环节 C.发展重点 D.发展方向
12.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A.综合文化 B.构成文化 C.改造文化 D.深化文化
13、“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A.复杂性
B.简单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4.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
A.核心 B.规范 C.概括 D.归宿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1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1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这一结论的提出者是()。A.贝克尔 B.范海斯 C.丹尼森 D.舒尔茨 18.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A.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短学程化 D.融合化
19.“教学相长”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0.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23%应归因于教育。()
3.在教学中,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4.《学记》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6.“威斯康辛思想”即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7.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8.“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10.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2.请联系实际,阐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需要提出具体要求,也没必要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A.开放性 B.专业性 C.社会性 D.国际性
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A.分层模式 B.自治模式 C.综合模式 D.并重模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是指教育性和()。A.社会性 B.政治性 C.文化性 D.学术性 7.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A.复杂性 B.层次性 C.具体性 D.独立性
8.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A.综合文化 B.构成文化 C.改造文化 D.深化文化 9.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扩大教学规模 B.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教师因材施教 D.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和写教案。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3.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4.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5.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想象力。()6.发现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赞科夫。()7.稷下学宫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社会大学制度的确定。()8.高等教育对社会公平具有促进作用。()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10.进修培训是我国教师现阶段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3.为什么说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4.简述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述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2.试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有人说,开展素质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对大学生就没有必要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说说理由。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性、独立性、实践性和()。A.文化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发展性 2.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
A.利益追求 B.主要环节 C.发展重点 D.发展方向
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大众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A.核心 B.规范 C.概括 D.归宿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这一结论的提出者是()。
A.贝克尔 B.范海斯 C.丹尼森 D.舒尔茨
8.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A.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短学程化 D.融合化 9.“教学相长”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10.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是指大学专业课课教师应该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3.班级授课制最初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4.基础教育质量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5.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活动的过程。()6.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7.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问题。()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10.综合化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简述高校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高校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试结合所任学科或所学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了“教师发展学校”这个概念,但它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赋予学校以教师教育的新功能。
“像蜡烛”“是春蚕”,是人们称颂教师奉献精神的比喻说法。实际上,教师在燃烧自身、奉献自己的同时,还应该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既要关注学生发展,也要关注教师发展,学校应当成为“教师发展学校”
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校教学教程的主要特点是专业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和()。A.实践性 B.综合性 C.多样性 D.人文性
2.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A.山西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河南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村施教 D.防微杜渐
5.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7.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高级人才 B.高级专门人才 C.专门人才 D.中级专门人才 8.作为教育政策总概括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方法和()的研究。A.教师劳动 B.教学组织 C.教学设备 D.教学内容 10.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发现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23%应归因于教育。()3.在教学中,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4.《学记》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6.“威斯康辛思想”即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7.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8.“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10.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2.请联系实际,阐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需要提出具体要求,也没必要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A.复杂性
B.简单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2、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A.布鲁纳 B.杜威 C. 范海斯 D.洪堡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三江师范学堂 D.京师大学堂
7、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归因于教育。A.10% B.15% C.23%.D.33%
8、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性、创造性、独立性和()。A.间接性 B.回归性 C.实践性 D.相对性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的教育思想。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1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
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3、教学是学生独立发现的一种活动。„„„„„„„„„„„„„„„()
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5、学生知识掌握多了,能力便自然得到发展。„„„„„„„„„„„„()
6、在教学中,直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7、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8、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9、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0、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联系实际,试述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
2、结合所任教学科或所学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评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 题,共18分)某大学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也很标准。上课开始,他先在黑板上认真写下了五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他那并不好的黑板字„„。课后,听课的老师议论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假如这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青年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因为评课标准中,就有一条‘板书’!”。
请你谈谈,老师教师是应该逐条对照评课标准来上课,还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 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劳动特点的()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A.复杂性 B.简单性c.群体性 D.创造性 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
A.沃尔什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丹尼森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5.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A.中级人才 B.中级专门人才 C.高级人才 D.高级专门人才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A.美国 B.日太 c.英国 D.中圈
8.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三江师范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
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形式结构 D.能级结构 10.高等学校管理以()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理资源管理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l2.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文法医神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神哲理法 13.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法律
14.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5.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论语》》 B.《学i己》 c.《大学》 D.《中庸》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A.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B.硕士、博士、博士后三级 c.协士、学士、硕士三级 D.协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 17.作为教育政策总概括的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任务 D.培养目标 18.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9.师生之间的}人知与情感关系属于()。‘
A.心理关系 B.组织关系 c.人际关系 D.工作关系
20.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哪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 A.凯洛夫 B.陶行知 c.马卡连柯 D.杜威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 年前就已出现。2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3.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 929—1 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 应归因于教育。4.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
5.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6.1917年蔡元培首先在中国北京大学实行。7.科学研究是衡量 的重要标志。
8.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德国人。10.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11.高等学校享有 和。12.“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拓展到。
1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 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而具体的体现。14.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
15.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是以课程对于 来划分的。
三、简答题(共5题)1.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4.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有哪些? 5.简述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
四、论述题(2题、第题10分)
1、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2、请联系实际阐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简答题(32分,4小题)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哪些?(P48)
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2、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29)
优点:①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短处:①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②主体能动作用发挥不好,限制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作用 ③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共性、个性难以协调)
3、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P137-139 在6条的基础上适当多说两句或某一要求多说两句)①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⑤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⑥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4、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主持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幽默的情趣、顽强的毅力)
5、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高等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或学校的职能)(P150-151 简答或论述)
①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②的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③通过知识技术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6、简述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 p150(有问题)①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知识;②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其能力;③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7、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33 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结构,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②要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③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p124(简答或论述)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扬长避短; 依据教学方法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达到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9、试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 p94~ p96 答:分为四类: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小题:(1)从课程本质而言有六种不同的叫法:学科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问题课程、活动课程。(2)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跨学科)、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选修课程、研究课程的出现)、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课程方向的人文化。10课堂上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有哪些?P117-118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又分为讲解、讲述、讲读、讲演等形式。
要求:(1)课堂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课堂讲授要保证科学性;(3)要理论联系实际。
11、试述高校教育的个人价值 p69、70(简答或选择)
答:高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其个人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12、启发式教学为什么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p115(判断或简答)
答: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但它不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环节,因此,不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13、请解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P73 答: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部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由社会领域及一定职业层次所决定。
三者的关系是:教育目标最大,其次是教育目的,最后是培养目标。目标是教育政策的部概括,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或直接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有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作用。
14、请阐述高等教育教育过程的规律——回归律。P162 人类个体从出生那天起,处在非学校教育环境中学习,为独立教育 中小学(不独立教育)高校(再独立教育),实现了人类认识的回归。在高校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作用递减;教学的发现性递增,传习性递减;参加直接实践递增,接受间接经验递减。
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162。
答:正常的认识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行为。
16、简述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及主要表现形式 p162(简答或选择)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其表现形式为: 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和情感关系)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17、建立师生关系的途径有哪些?p162(论述或简答)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2)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志是:
① 仁道性:师生共同享有尊重信任的权利。② 民主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人格是平等的。③ 合作性:师生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④ 教育性:师生关系服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途径:认识和理解学生、树立威信、让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多种渠道
18、简述课的结构
课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就一堂课而言是新授,其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攻固、布景课外作业。一般都比较注意时限,最佳听课时间上课后的第6分种至第20分钟。
四、论述题(2小题,30分)
1. 对教学原则的要求进行评述 P106-P113 八条
1)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2)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①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②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⑥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⑦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⑧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3)选取2~3条原则,结合所任教的学科或专业进行发挥。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2. 试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参论述题4)
五、分析案例(1题,18分)
1.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应该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不同意,你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大学同中小学,都要讲究。大学教学环境让老师管学生少了,但是对课堂教学一样必须要讲究。好课标准:1)目标明确。清楚给学生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品格、行为态度等,只有这些明确了,教学实践才能围绕此目标,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2)内容正确。一方面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应是起示范作用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也是正确的,如不正确,教师应及时纠正。3)方法得当。尽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教师应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力求最佳效果。4)表述清晰。大方面指教师的整堂课安排有条不紊、秩序分明、一环套一环,小方面指教师语音响亮、语速适当,版书规范,教态大方。5)气氛活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动脑、动手)2.某大学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也很标准,上课开始他先在黑板上认真定下了5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他那并不好的黑板字,课后听课的教师们议论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假若这5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因评课标准中就有版书”,教师是应按评课标准来上课,还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答:应按教学目标来考虑。
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一切。一方面是为了全体学生,要使这些学生都有所发展(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会充满活力)。2)考虑一堂课的艺术性。教师的版书就是一门艺术,黑白分明,反差明显,更突出了版书的重要。版书分提纲式版书、,要点式版书、提示性版书、辨析性版书、总结性版书,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成功版书的要求是:书写流畅、整洁对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启发人们深思。这二者应是辨证的统一。作为一名教师,版书写不好要多练,不能因版书不好就拿其它方式代替,因为版书有它突出的优点,能按照课堂发生的事情及时调整,过程清晰明确,效果好,是其它方式无法代替。如一味的忽视教师的专业智慧也不好,应一切围绕教学目标来教学,这样一堂课才是成功的课。
3.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此两种观点作适当评述。
答:这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应以个人本身生活需要来分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又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要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但其根本弊端在于把社会看成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组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中间的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的价值应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其片面性、局限性也明显:(1)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势行力,没有突出教育对社会的长远贡献;(2)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3)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所以要寻求两种价值观的协调和整合,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特定的背景条件作出动态调整。不能作单一项选择,不能一边倒(历史上也有相应的教训)。高等教育首先应通过个人的价值的体现,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4.美国有学者预测20世纪90年代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一辈子平均要转换5次职业,这就意味着“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素质教育的背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使得职业变动与岗位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是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实践探索。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地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类化和潜能的发展,人的素养和品质全面提高,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畸形的发展(应试教育),要突出的是素质教育。2)(素质教育的定位:)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3)(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科学和人文,科学和人文是素质教育的两翼,发展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难点。
6.广东成人高考复习资料 篇六
(1)报考专科升本科:已取得或将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者。
(2)报考高中起点升专科、本科:应届和往届高中、中专、职高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3)在职、从业人员,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其他人员。
(4)西医类(不含药学)专业招收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5)中医药类专业招收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从业中医人员。
注意:各成考院校招生条件有所不同,具体请点击咨询在线老师。
报考注意事项
(1)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手续,考生需要牢记报考期限。
(2)考生要提前向广州成考招生办公室老师了解需要提交的资料,做好准备,以免耽误报考。
(3)成考生在做好备考准备,成考将在10月份进行,时间迫在眉睫,需要抓紧时间做好复习。
成人高考报考点
广州天河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华园区7楼C704-C706室。
再次,广州成考网提醒大家,成人高考高升本现在已经接受报名了,考生早报名才会早点进入备考状态,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准备考试,在考试时也才会更加自信,增加考试通过率,顺利进入大学,完成自己的大学梦。
广东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复习资料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
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
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七、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
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
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
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
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八、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
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
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九、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7.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 篇七
培训邀请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亲自授课,来自全省各地市教育局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省、市专家代表和试点学校3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任占营副处长出席培训活动,并对参培人员做了专题宣讲。任占营副处长从怎样看待职业教育质量、谁来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怎么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怎么认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四个方面展开,对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意义和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职诊改方案研制组组长周俊以《质量为本 制度为先 诊断改进 持续发展》为题,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认识、制度设计、行动依据和注意要点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委员几位委员分别就扎实推进市级诊改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数据平台应用与分析、专家复核工作组织等做了专题辅导。
【广东高校岗前培训资料】推荐阅读:
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07-18
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资料10-13
202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三农工作)11-19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高三必修备课资料)12-19
广东省全套消防工程验收资料(word版)01-11
广东省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06-19
高校征兵动员培训10-14
广东路社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总结06-30
高校招聘辅导员考试中的内部资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