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皮影评(13篇)
1.电影画皮影评 篇一
众多一线演员、后期魔幻特效、金牌制片导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画皮2》都不逊色于好莱坞大片,是今年上半年最值观赏的内地巨制之一。通篇大规模运
用特效镜头,赵薇、周迅、陈坤“铁三角”默契配合,《画皮2》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尤其是峰幂组合首次同台,以心换皮、人妖互换的情节,成为了本片最大的两个亮点。而除了演员、特效与换心剧情之外,影片似乎略显沉闷。混杂的故事环境,冗长的背景介绍,演员形象塑造模糊,都成了《画皮2》的硬伤。
大背景文化杂糅
不是对《画皮2》苛刻,玄幻武侠的确不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背景,可以穿越、模糊。而《画皮2》中对于故事大背景的设置,的确显得过于杂乱,狐仙重现的冰山、大漠驼铃的戈壁、原始部族蛮荒之地,各种特色地貌在影片中地理跨度太小。观众在享受景观壮丽的同时,大脑是否又能跟上导演的节奏呢?尤其是费翔饰演的狼族巫师,中世纪欧洲邪教式的礼仪,伏地魔式的造型,再加之口齿不那么清楚的普通话,竟然成了放映场内的笑点之一。
剧情设置牵强
本片中,很多处剧情设置显得有些唐突,甚至不合逻辑。如赵薇饰演的公主有一颗炽热的心,而狼族竟然知道这个秘密,还可以通过这颗心来使人复活。狐仙惧怕的寒冰地牢是自动触发的,不需要依托任何物体,完全没有留有任何发挥空间。冯绍峰饰演的江湖郎中,轻而易举的走到了霍心府内,告知霍心真相。最终在爱人小雀消失后不动声色,继续帮助霍心救活公主,而不是立马杀掉妖怪。这些情节与江湖郎中胆小怕事的个性,以及除魔者的使命都格格不入。还有某个朝代的皇帝竟然会和没有开化的部落联姻,电影结尾中狼族女王的下落不明,大祭司竟然是被一群鸟儿吃掉了,这个表现手法虽然有创新,但又似乎不太得当。
故事主线与人物情感
《画皮1》的成功,主要源于影片对于情感把握,三位主人公个性鲜明,对于爱情的追求纯粹,尤其是赵薇、陈坤那段描写的非常细腻。本片在故事主线情节中,过多的强调了变化的过程,对于互换本身进行了大规模的描述,忽视了对于主人公心里变化的描写。尤其是在未换心之前的互换中,一些细节没有得以抓住,比如赵薇饰演公主的内心矛盾,陈坤发现小唯像公主后的怀疑;换心之后,故事逐渐发展到高潮,男主人公霍心竟然自废双目,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公主救活这一段就只能看到蒙着眼睛的陈坤在射箭,本应有的情感互动就显得相当苍白。
演员表现
我不是一个批评家,简单说一说。无论是《画皮1》,还是《画皮2》,周迅的始终很僵,演绎出了狐仙的冷,却少了一份妖人的妖魅。再加之周迅本身的声线问题,实在有些差强人意。赵薇在片中表现力比较强,变换前后反差感演的比较真实,颇有林青霞的霸气。但是导演在《画皮2》留给赵薇的空间实在太少,除了几出打戏,难有出彩之处。
从峰幂戏分来看,足以见得时代华谊对于新锐演员的重视,但对于这对主线之外的恋情,似乎有些可有可无,颇有炒作之嫌。
至于陈坤与费翔的表现,不便多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纵观整部电影,也映射出了不少国内大片的问题:缺的不是大牌,不是导演,不是资金,多了一份热衷于金钱的浮躁,少了一份做电影的耐心。好莱坞模式是商业化的模式,但也并非什么都可以使拿来主义,什么都可以生搬硬套。《画皮2》中公主斗熊人与熊、树干的比例相差夸张;狼族进攻部队的造型、号角。这些类似于好莱坞电影中《魔戒》中的情节的镜头,把整部片子的整体感冲垮了。国产大片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相比几年前看的《蜀山传》,《英雄》,《无极》虽然画面相对粗糙,特技镜头不多,但是整体体现了一种中式风格,更加符合国人对于武侠的想象。换一个角度而言,《画皮2》也未必不会成功,毕竟众多影星的影迷市场是固定存在的,而且作为暑期档首部电影,目前相对竞争压力较小。不过“叫座容易叫好难”,回想去年在影院里看《转山》稀稀拉拉十几二十个观众,影片结束时全体起立鼓掌。最后也希望国内制片方,影视公司给导演多一些空间,市场是自己培育的,观众的观影素质也是通过电影本身提高的,快餐式的电影制作方式催生的不只是利益,也可能是整个行业的倒退。记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以下文字都是建立在《画皮2》是一部优秀的大片基础上的无底线自我思考。
1.画面:尽管画皮2在特效上已经属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技术,篇幅上都超过画皮1,而且还在特技上有所创新,增加了一些如眼神,虫子,冰封,水滴,烛光等细节上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多的特效画面花费了大量资金使得画皮2刻意逃避了大场面布景,使得我对场景这一块的观感大打折扣,略感枯燥和单调。
2.情节:08年画皮的出现使得魔幻惊悚爱情题材成为了热门大片的新成员,狐妖偷心,人心丑恶,正邪斗争,以及残酷爱情这些综合元素的组合填补了妖魔爱情电影好多年的空白。但是这一次画皮2在情节上却只是从正房斗变成了君臣情,很多人物设计和演员定位都没有新意。
3.结构:尽管群星依次登场,情节拖沓断裂,但是这部影片依然是线性叙事结构,以靖公主和霍心的爱情为主线,以发现真爱为核心。这样的结构是不错的,但是在节奏上却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不喜欢刻意去表现特效以至于压低节奏,没有发散的剧情或者是没有像画皮1里关于庞勇的故事铺垫等剧情式手法,应该利用剧情开题,带入观众,把特效间接贯穿始终而不是开篇1个小时除了特效只剩登场了主要人物。
4.冲突:画皮2里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应该是中和了我上面所说的情节和结构的,单一的心和皮交换,缺少画皮1里恋情复杂的人物冲突以及悲情侠士庞勇,勇敢纯情夏冰等带来的情感丰富。在这点上陈嘉上显然要比乌尔善略高一筹,毕竟香港知名导演都在人物个性丰富,关系错综复杂,情感多样化等方面有很多的经验。
5.台词:画皮2的台词一开场就太深,这也是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延续的风格,感情没藏住,也是没有在平稳中叙事徐徐拉开情节导致结尾霍心一箭自残,雀儿为爱牺牲,小唯感动醒悟没有给我带来强有力感觉的原因,这样做的情感铺垫完全不够,原因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6.调戏:里面调戏等happy的戏少,同时导演也没有调戏到观众,像冒险,秘密,内奸等添加剂用到会更好。
7.演员:在这样的剧本和导演风格下我感觉演员也做够了,像陈坤的痴,赵薇的苦,周迅的深,杨幂的萌,冯绍峰的笑都还不错。对于费翔的出色惊艳发挥我感觉他甚至可以去加勒比海盗里客串一把,说话的口型和动作都蛮好。
8.市场: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很多人骂声一片,但是我觉得大片垄断这是全球都存在的问题,至于美国经常会有一些小成本高票房的影片,那也是一些爆粗口,无节操,有政治色彩的搞笑校园片。在中国的审查下低成本的影片也只能停留在温情和惊悚类型,显然这些对于难得来一回电影院里大众观众吸引力很低,《失恋33天》可是很难得的。我在微博上曾经预测画皮2大概是1.7亿票房,但是就今天的火爆场面来看超4亿完全没问题还有可能创下国产电影的票房记录,大片,3d,暑期档,魔幻爱情吸引了像追星学生妹,无聊工作女,追费翔或者喜欢妖魔神话的中年夫妇等一大批普通观众。
画皮2,一顿凉皮,可能口感有点爽,但是不管饱,还有可能拉肚子影响胃口。
2.电影画皮影评 篇二
电影《画皮》可以说是近些年来,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电影改编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以小说《聊斋·画皮》为例, 将它同电影《画皮1》和《画皮2》作对比分析, 根据奇观电影改编中元文本发生的变化来探讨其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学经典的传承和延续
(一) 提高传统文学经典的影响力
文学作品的文本形态原本就是最“不自然”的信息传播方式。即使是在大众媒介没有那么发达, 甚至是还没有产生的印刷文化时代 (读文时代) , 文学作品由于其纯粹的文本传播方式, 相较于画册、戏剧、音乐之类的艺术也都更难为非文化阶层所接受。而到了视觉文化时代, 特别是传统文学经典, 依然难以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欢。原因有二, 其一:由于年代甚久, 这些传统文学经典所传达和蕴含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趣味, 和我们当代寻常百姓生活有较大的差别和距离。可能因为缺乏太多的情感共鸣, 我们不是很情愿去观看这类所谓的“老古董”;其二, 长期浸淫在图片和影像之中的我们, 已经没有足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兴趣再去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学经典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相比较严肃理性, 甚至是艰涩暗回的文字雕琢垒砌, 我们更喜欢直观浅薄, 但丰富精彩的影像传播方式。
当代中国大众, 尤其是青少年, 还在一心一意观赏传统文学经典, 比如《聊斋志异》原著的, 还有多少?“不读小说”已经是社会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 尽管精英阶层痛心不已, 却一时之间没有办法去改变。但就在传统文学经典读者不断减少的同时, 观看电影、电视剧的受众却非常之多。像是《画皮》系列电影, 第一部创下了2亿多的票房, 第二部票房则是超过了7亿, 也就是说它的观影人数至少达到一千万以上。这就意味着《聊斋·画皮》可能已经在超过一千万的观众中产生了影响, 而不管这些观众是否理解并认同影片本身, 是否从影片中能获取相一致的体会。
另外, 这两部电影在上映之时都掀起了宣传营销大战, 有众多媒体竞相对此进行各个方面报道, 影片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 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如此, 即使是不去看电影的群众也会不能避免地对影片产生关注, 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在起作用。当我们借由奇观电影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影片改编有所了解之后, 也就对原著有了认识, 然后可能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这样就巩固, 并且扩大了传统文学经典在当今读者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色, 有利于经典的延续
任何一部传统文学经典都蕴含着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和问题域, 也必然会有特定时代赋予它的局限性。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 当电影创作者选择改编传统文学经典的时候, 他必然清楚这种改编不可能是照抄照搬。如果不能结合当下特有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 建立在古典名著改编基础上的奇观电影也就无法立新出彩, 也就不能俘获时下观众。而且, 传统文学经典之所以能一直延续, 不仅在于其文本本身的魅力, 也在于后人会不断丰富、创新和改进它的意蕴, 会为它增添崭新的精神内容, 从而令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电影《画皮1》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导演陈嘉上将其现代性执导理念充分融入其中。影片虽然是说秦汉年间的几对古人如何处理婚姻爱情问题, 但实际上却是在叙古说今, 在说着当下就发生于我们身边, 或者我们身上的实际情感问题。《画皮1》虽然最初是以“东方魔幻爱情片”为噱头, 也包含了不少迷人的奇观影像, 但这都还只是为了适应当下电影拍摄运营的商业化包装, 在内核上《画皮1》还是为了完整地诉述一个爱情故事。而《画皮2》更是对《聊斋·画皮》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关注的是爱情和皮相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和情节设置上完全是重新来过。正是由于不断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改编, 我们的古典名著才能在不同时代焕发不一样的风采, 才可以不断延续下去。
总之, 传统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改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兴起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但是同时又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标石。没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就无以形成并无从谈起, 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 任何一个单个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就不会产生, 特定的文化只产生与其基因相连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花草树木, 到建筑器皿, 到人物的穿着打扮、说话谈吐、思想内涵, 古典名著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这种浓郁的传统韵味。而当奇观电影选择古典名著作为其改编基础时, 它就必然要继承和延续名著中几乎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元素。
同样在影片《画皮1》中, 导演虽然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 却并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比如影片取景江南都城, 王府之中众多器皿家具, 都是按照汉朝真实的典籍记录来设计配置, 充满了传统的古典美;女主角佩蓉深明大义、温柔娴淑和坚韧忠贞的形象, 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品行之美;狐妖回归山林, 王生和妻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安排, 也是在树立和维护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伦理。
《画皮2》中, 虽然魔幻元素变得非常多, 人物形象也糅合了更多的西方元素, 但幸好并没有陷入不伦不类的设置之中。而且, 参杂西方元素设计的人物, 都是大巫师和天狼国女王这样的负面角色, 关于男女主角——靖公主和霍心, 都是很明显的东方元素打造, 比如靖公主的金色面具。面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元素, 古有兰陵王上场打战, 以狰狞面具遮掩俊美无俦的面庞来威慑敌人;后有太平公主和薛绍, 因上元节的那一张青铜面具结缘;而靖公主佩戴的金色半边面具, 花纹繁复, 神秘且富于异域色彩, 十分吸引观众视线。
简而言之, 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新媒介形式的改编和再利用, 比如通过奇观电影, 我们能够帮助传统文学经典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之中, 能够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中重新得到关注。
三、奇观电影会消解传统文学经典的文本意义
在阅读书籍的时候, 读者作为个体是独立的, 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 也无法完全和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动机。读者看到的印在纸上的句子, 是冷静的抽象符号, 没有美感, 也没有归属感, 所以面对着文字, 我们的阅读过程是严肃、理性的。而这种严肃、理性的过程, 能够培养我们对于“知识的分析管理能力”, 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灵活应变能力、冷静客观的评判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印刷时代中的我们, 不仅习惯也更有能力对书面文本进行意义解读, 所以对于《聊斋·画皮》, 在视觉文化时代尚未兴起的时候, 我们愿意去阅读它的文言小说文本。
但到了视觉文化时代, 我们却选择了观看《画皮》的电影版本, 并且已经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关心和捕捉电影的文本意义。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图像, 正在改变和重新训练我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习惯和方式。我们开始只习惯快餐式影像图片消费, 而不能接受阅读文字的严肃和理性过程;我们只愿意从图片中获取感官愉悦, 而无法承受文字的深刻意义解读。我们忙着观赏层出不穷、奇妙惊艳的景观, 哪还有精力去关心文本意义呢?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 在各色各样的图像包围之下日渐衰弱, 我们还怎么去理解精深的内涵呢?
而且事实不仅如此, 即使观众愿意也有能力去欣赏奇观电影的文本意义, 奇观电影自身却无法完好地呈现它们。当电影走向奇观化, 奇观影像的展示就变成了主要目的和手段, 话语叙事模式就会被压制, 故事的结构就会显得不完整, 情节设置就容易变得生硬, 而创作者试图依靠画面来阐释主题也会变得困难。在影视作品的巨大诱惑力面前, 文学读物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传统文学名著更是不断被拍摄成影视作品, 比如《聊斋·画皮》。当传统文学经典被改编为奇观电影, 它原本丰富、深刻的文本意义和内涵, 可能就会在花里胡哨、炫目惊奇的景观之下失去光泽。
比较《画皮1》和《画皮2》, 我们能发现两部影片在挖掘文本意义的程度上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对原著进行现代化改编, 但《画皮1》明显更加注重讲故事和传情达意, 所以影片的价值更多存在于奇观之外, 影片生发的文本意义和内涵也比较清晰、有力。而作为观众, 也能从《画皮1》中收获更多有关影片文本意义的启发, 并且还能对原著《聊斋·画皮》有再一次的回顾和关注。
总之, 建立在传统文学经典改编基础上的奇观电影, 一方面会增强传统文学经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并能使其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焕发青春,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再构的动力;另一方面, 由于奇观电影注重图像叙事, 带有浓厚的商业化运作特性, 原本存在于传统文学经典中的丰富内涵和“灵韵”可能就会被消解, 至于观众也可能就无法再去重视和理解影片的文本意义。希望奇观电影在以后的发展中, 能尽量多把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学经典开发出来, 虔诚地去理解, 认真地去阐释, 在利用各种现代高科技创造奇观景象的同时, 更注重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学经典的文本意义和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9.
[2]蒋原伦, 王颖吉.媒介文化十二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进华.炫目的影像奇观一一从迈克尔·贝电影奇观现象说开去[D/OL].西南大学网络出版社, 2009 (10) .
[3]杨曙.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J].电影评介, 2009 (4) .
[4]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J].文艺研究, 2005 (3)
[5]熊立.中国当代奇观电影的美学反思[J].电影文学, 2010 (01) .
[6]党圣元, 彭亚飞.读图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7]李斌.影片《画皮》的现代性改编[J].衡水学院学报, 2008, 10 (6) .
[8]魏俊宏, 冯妍.华语魔幻片的新视觉——与许安、肖进谈《画皮Ⅱ》的数字特效和特效化妆[J].试与听, 2012 (5)
[9]试析电影《画皮》与《聊斋·画皮》的互文性关系[N/OL], 2010年4月15日, 网易新闻评论
3.《画皮》被颠覆的电影江湖 篇三
“如果票房过不了一亿,我就去跳楼。”当《画皮》制片人庞洪说完这句话时,站在他身边的整个剧组并没有傻掉,他们虽没有嗤之以鼻,但大多都一笑了之。没有人把庞洪的话放在心上,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爱做梦的傻瓜。
2008年10月4日,《画皮》上映6天后,制片人庞洪才觉得自己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点点,这一天早上,《画皮》的票房在他起床刷牙时突破了1个亿。
“你一个小厂怎么可能实现票房1个亿呢?”这曾经是当时所有人的想法,甄子丹甚至开玩笑说,“票房能有6000万就不错了”。那时候《画皮》才刚刚开始拍摄。
他们的想法并不令人奇怪,一个在国内根本毫无名气的小电影制片厂,地处偏僻之地,从未运作过有影响力的大片,连一个小成本制作的资金都没有,谁会相信他就是传奇的制造者?
“一个垫底的小影厂”
在整个《画皮》的团队里,担任营销策划总监的杨真鉴其实并不是宁夏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宁夏厂)的人。在参与摄制《画皮》之前,杨真鉴不过与宁夏厂有--过几次合作而已,要论合作的项目,都不是什么大手笔大制作。但是在几次合作交流中,宁夏厂让他对于这样一个边缘小厂刮目相看,杨真鉴算是亲眼见证了一个小影厂的重生和崛起,所以后来庞洪认真地向大家承诺1个亿的票房时,杨真鉴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了解这句话的分量。
杨真鉴从2002年开始与宁夏厂合作。那时候的宁夏厂是一个欠债500多万、险些被国家电影局吊销摄制许可证的边缘小厂。以厂长杨洪涛的话说,“中国国有电影厂一共37家,各地影视制作公司4000余个,如果要排位的话,宁夏厂不说垫底,至少也在倒数10位之列。”那时候杨真鉴的主职是《赢在中国》的总策划。
与杨洪涛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厂厂长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2002年杨洪涛临危受命,在宁夏厂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坚持把得力干将庞洪派去了北京。杨洪涛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在杨洪涛眼里,北京是前端信息中心。落后的宁夏厂要与业界接轨就必须在北京搭建交流平台。当时还没有人预见到这正是宁夏厂走出困境、扭亏为盈的开始。
杨真鉴就是在这个过程里认识的庞洪。那时候被派往北京的庞洪没有享受任何补贴,刚过去连房都租不起,人生地不熟,只能和同被派去的同事彦志华一起寄住在姐姐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庞洪姐姐家那个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宁夏厂驻北京办事处。在后来的接触中。杨真鉴很难想象,一个有着激情和能力的人居然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杨真鉴的眼里,庞洪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像是边远小厂出来的角色,在很多理念和见解上,杨真鉴觉得自己觅到了知音,他甚至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眼前这个个子不高的宁夏人怀揣的巨大梦想。
从认识庞洪那天起,杨真鉴开始认真关注宁夏厂。他后来与宁夏厂一起拍摄了包括《撑起生命的蓝天》在内的一批有口皆碑的获奖影片。与此同时,宁夏厂积极拓展影视资源,不断丰富拍摄手段和经验。到2006年底,宁夏厂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培养了一支年轻专业的摄制团队。杨真鉴隐隐感觉到,这个小厂所蕴含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咸鱼翻身之机?
机会总是在你忽略它时突如其来。
2007年5月,《画皮》剧本转到了庞洪手上。这个剧本之前国内众多影视机构,包括香港的公司都有过接触,只是没有人愿意拍摄。原因很简单:故事老套,题材敏感。但是庞洪直觉到,这会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剧本。随后,他立即联系了杨洪涛和杨真鉴。其时庞洪在北京,杨洪涛在宁夏,杨真鉴则在广州。三个人仅仅在电话里沟通过几次后,在两天里就把拍摄计划初步敲定了。杨真鉴甚至毫不犹豫就辞去了《赢在中国》总策划的工作。事后杨真鉴回忆说,似乎有只无形的手将他推到浪潮最前沿,这股力量是如此巨大,使他无法抗拒。
对于刚刚摆脱困境、想要打响名气的宁夏厂来说,遇到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常规的想象。宁夏厂最早是作为《画皮》的投资方,局部参与制作。《画皮》的主要拍摄任务是由北京时代影音有限公司来完成,但是时代影音当时在拍摄《花花型警》,之后由于对《画皮》丧失信心,中途选择了退出。
当宁夏厂独挑《画皮》重担时。已经是2007年8月中旬,按照计划《画皮》将在11月17日正式开拍,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最大的问题是,宁夏厂并没有资金,如何在短时间内筹得运营资金成了摆在制片人庞洪面前的头等大事。
没有钱,机会来了也是白搭。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杨洪涛找到广电总局宁夏办事处以投资借款的方式募集了1000万元,接着庞洪又磨破嘴皮子通过北京办事处的渠道筹到了1000万元。拿着这2000万元,庞洪的心稍微踏实了一点,但这仅仅只是启动资金。按照《画皮》的摄制计划,该片预计投资1亿元。
那段时间,庞洪、杨真鉴和杨洪涛几乎动用了所有一切能用到的关系融资。因为融资情况不理想,他们最后不得不精心策划了一场非常冒险的开机发布会:几个主演都带着面具登台,并且不透露任何角色与剧本的相关情况。庞洪、杨真鉴和杨洪涛在台下如坐针毡,在他们身旁坐着无数应邀来参加的投资商。三人苦心营造的极具“神秘感”的发布会果然不负众望,吊足了台下投资商的胃口,发布会过程中一些投资商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投资意向——上海电影集团、新加坡新传媒星霖电影私人有限公司、香港泰吉影业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投资方先后决定投资。悬在三个野心家面前的资金问题终告大捷。直到这时,他们才真真切切地觉得,他们手里终于捏住了《画皮》的机会。但后来的事实告诉他们。这其实才只是开始而已。
身陷重围
那场别出心裁的发布会对于宁夏厂其实是无奈之举,因为摄制组和演员并不是不想透露角色与剧本。而是在当时这些条件都还没有成型,无法透露。
在剧本形式上,由于广电总局对恐怖片、鬼片等题材很敏感,如果按照常规的走法,《画皮》很难通过审核。即使通过审核,如果单单以鬼片做推广,影片也很难在票房上成功。几番讨论后,庞洪、杨真鉴和杨洪涛对剧本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按杨真鉴的话说,几乎是在短时间内重新写了个本子,把之前的故事定位全盘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以“武打+魔幻+言情”为主线的“东方新魔幻”故事。以杨真鉴的理解,这样的定位既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也能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一般鬼片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剧本改好了,演员和摄制组却并不买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和问题。演员方面,甄子丹的问题是,他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武打明星。在《叶问》和《画皮》之前,甄子丹所参与的电影在国内的最高票房大约是6000万元左右。卖点就是一个字,“打”。但是在新修改的《画皮》剧本里,甄子丹要塑造一个“斩妖情侠”,这对于擅武不擅文的他有着很大的挑
战,也使他产生了对《画皮》的抵触情绪。虽然宁夏厂已经支付了他第一期片酬,但是这样的修改还是让甄子丹觉得很难符合自己荧幕的形象,他一度以看孩子为名回家静养。
周迅是宁夏厂谈得最早的演员,但同时也是签得最晚的演员——直到影片开拍前3天,周迅还在犹豫是否出演。尽管周迅是宁夏厂拿到剧本后第一个想到,也开始谈合作的演员,但周一直比较质疑宁夏厂的资金实力、经验和能力。在对剧本的修改上,周迅也不希望自己以妖狐的形象出现,她担心角色过于负面,影响自己的荧幕形象。虽然庞洪等人许诺可以把她拍得很唯美,但是周迅仍然犹疑不决。
在拍摄方面,摄制组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最早的剧本背景是幽静的江南小镇,庞洪将场地置换成了空灵的西部大漠。在大漠取景拍摄时,摄制组包括导演陈嘉上、摄影师黄岳泰在内有一大批人来自香港的团队,没有体验过西部大漠的环境。场地转换后,气候非常恶劣,早晚温差悬殊,香港的团队很快变得不适应,一个个鼻青脸肿。拍摄才开始三天,有些人已经体力不支。此外,选取的拍摄场地离城市约8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要购买任何道具物品开车来回都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使整个摄制组情绪极为低落。
这些问题大小不一,但积聚起来就变得十分可怕。
庞洪等人已经变得焦头烂额。他们整天与演员和摄制组在一起沟通协调,尝试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2月2日。影片关机。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协调过程中,宁夏厂并没有选择让步,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妥协而是说服。
精心筹划
虽然看上去问题是一环接一环,但在庞洪、杨真鉴和杨洪涛的眼里,这些情况一直都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三个人互相都觉得这是得益于他们自己的配合可以说从三个人走到一块儿的那一刻起。《画皮》的推出就预示着成功。
如果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早在筹建团队之初,宁夏厂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演员方面有甄子丹、赵薇、周迅、陈坤、孙俪5位一线当红明星加盟;主题曲邀请人气与唱功俱佳的张靓颖担纲;《画皮》的主创团队精英荟萃,包括香港导演协会会长、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陈嘉上以及李安的恩师、《卧虎藏龙》的监制徐立功等。《画皮》的整体阵容十分豪华,这也是奠定《画皮》票房大卖的基础。
在游说甄子丹时,庞洪等人向甄子丹强调转型的重要性毕竟武打面对周迅,庞洪等人因为她是浙江人。特地选了孔乙己酒店作为见面场所,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劝说陈坤、赵薇和孙俪时,庞洪等人话锋一转,极力地鼓励对方在影片中不要坚守以往的荧幕形象,突破自己的表演瓶颈。到大漠拍摄时,摄制组很不适应,庞洪等人就找来3口桌子般大小的大锅,每天炖3只活羊以及熬一大锅姜汤,让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御寒保暖,庞洪本人更是亲自下厨为大家做清炖羊肉。
对于投资人的结构庞洪等人更是精心筹划。影片招商之初,不止7家投资方表示出浓厚兴趣。在杨真鉴的眼中,资金只是个数量问题,结构要远比数量重要,他希望战略合作伙伴能够满足《画皮》未来的资源需求。在后来的挑选中,杨真鉴首先选中了上海电影集团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公司,原因很直接:宁夏厂是小厂。在《画皮》推广上有一定难度,这两家院线企业加入。可以促进影片的放映和销售;此外《画皮》题材敏感。如果有上海电影集团参与拍摄,可以规避一定的政治风险。
之后,杨真鉴还选择了两家境外影视公司——新加坡新传媒星霖电影私人有限公司和香港泰吉影业控股有限公司,按照他的规划,这两家公司的加入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此外,民营影视公司在这个结构里也必不可少,它们的存在让整部影片的自由度更大,拍摄起来效率也更高。
4.电影《画皮2》观后感作文 篇四
电影中靖公主与小唯换皮时的场面拍的十分唯美,赵薇扮演的靖公主十分的美丽。霍心刺瞎双眼十分感人。
我觉得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扮演天狼族巫师的费翔。他一出场,怪异的造型以及满口的咒语,就让观众过目不忘,作为他三十年后重登大银幕的首秀之作,堪称奇妙。电影厅里的观众见到费翔这样的出场,都笑了起来。
费翔在这部电影中完全颠覆了以往英俊帅气的模样,以光头的形象出现,背着个大风车,口里念着古梵语的的咒语,面相狰狞,凶狠的眼神,长长的指甲,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他说的古梵语很有磁性,真的佩服费翔的演技,他把天魔师的主角演绎得栩栩如生。天魔师与霍心打斗的场面十分精彩,费翔的武打动作潇洒自如,看得出有必须舞蹈功底的。最后他被捉妖师消灭时的镜头很震撼。当我看到大巫师的手臂折断的镜头时,我竟然有种想哭的感觉。费翔演的太精彩了。
费翔拍这部电影时吃了不少苦头,每一天化妆都要三、四个钟头,大热天穿着厚厚的衣服,还要节食。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吊威亚。费翔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天狼国大巫师演绎得十分霸气。由衷地佩服费翔的精彩演绎。
5.电影画皮影评 篇五
Alfredo
Alfredo和Toto之间亦父亦友的爱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线。Alfredo帮拿了买牛奶钱看电影,被妈妈发现打的Toto解围,Toto帮参加资格考试不会答题的Alfredo作弊,对于电影和放映机的共同爱好,让这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但是Alfredo不希望Toto跟他一样,局限在这个几平米的放映室里,耗上一生的时光。这就是他执意让Toto离开,甚至不惜牺牲了Toto的初恋的原因。他像一个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在更大的空间里施展拳脚,因为他知道这个小镇的恬淡和平静最终会锁住这个孩子的潜力。Alfredo说,不准回来,不准想起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如此深沉的爱,大致Toto老了之后,成功了之后才会明白的。
Elena和母亲
和Elena的旧爱重逢是长版和短版的最重要区别。显然,作为一部电影,短版恰到好处,长版就画蛇添足了。但是之所以有个导演剪辑版,大概是为了给刨根问底的人一个交代,当然,也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完整的祭奠。那一段,虽然看着动人,但是因为它的不可能,它的挽歌性质,让我觉得无甚于有。毕竟逝者已矣,越追究越无奈,越追究越无法释怀。还有,Toto和妈妈的亲情戏也是一个看点,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妈妈对Toto很苛刻,甚至有点野蛮和不讲道理,但是慢慢地,尤其是在取了父亲的阵亡书回家的路上,妈妈拉着Toto的手,走着,后来搂了搂他的肩,我才看见这个母亲的坚强。长版中有一段Toto和母亲的促膝谈心,颇为煽情。母亲说每次她都要等到他放映回来,看到他睡了才偷偷下去锁上门,自从他走后,她已经30年没锁过门了,她干脆把锁拿了下来。最后母亲还对Toto轻轻说了一句话,忘了她吧。那个她,就是Elena。母亲终究是母亲,无论相距多远,相隔多少年,还是能看到心里头的那个人。
士兵的故事
Toto刚爱上Elena的时候,Alfredo给他讲过一个士兵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他的公主举办宴会,有个卫兵看见公主走过,她实在太美了,他立刻坠入情网,爱上了她。但是卑微的士兵哪配的上公主?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告诉她他不能没有她,公主深深地受感动,她告诉士兵:你如果连续100个昼夜守在我的阳台下,我就以身相许。于是士兵等了1天,2天,10天……公主每晚都可以看见他,刮风下雨,他都不走,但是到了第99夜,士兵起立,搬起椅子,走了。后来,Elena和Toto分开,在海边,Toto告诉Alfredo他知道了士兵为什么要放弃了,因为要是等到100天,公主却毁约,士兵会心碎而死,所以他在前一晚离开,好让公主永远记得他。我是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了,在很多年前看《东京爱情故事》,赤名莉香登上早一班火车开始就知道了,她也怕等到最后一刻,她的完子还是不来。她和完子注定只是两条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完成了短暂的相遇就要离开。因为缺憾,所以美好。
6.电影风声影评 篇六
电影《风声》影评
这学期我选修了《视听语言》课,说实话,一开始对着这门课,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视听语言》这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老师在课堂上细致得讲解和对几部电影的分析,如《有话好好说》、《音乐之声》等等,使我认识到原来电影的制作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越来越喜爱电影,被电影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很快就过来了,我自己看了一部电影——《风声》,觉得挺不错的。虽然自己学识浅薄,但还是简单的来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吧。
《风声》是一部谍战类型的影片,该影片视听语言风格鲜明,电影从镜头语言、画面剪辑,和声效配合上竭力为观众打造出一个精彩的悬念故事,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结合影片中的片段,从镜头、景别、声音、光、色彩、字幕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视听语言。
一、镜头与景别的表达
在影片中,镜头不仅充当观众的眼睛,告诉故事的情节与发展,还在参与影片形成表达风格上贡献不小的力量。
(一)长镜头的运用
在电影的开头,运用特技模拟了一个50多秒的长镜头:起始画面是在黑云密布的高空,继而穿破层层黑云,掠过盘旋在空中的战机的机翼,继续往下探,出现了群山与河流相间的黑色地貌,山是黑色的,因而水的颜色就成为亮色,这些河流的形状和分部组成两个字的形状——《风声》。至此,电影片名出现。但是长镜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朝低处延伸,越过山巅,伸向群上怀抱的城区,已远远地出现在夜空的烟花为镜头的结束画面。下一个镜头是在地面以仰拍的角度出想的烟花,来完成转场。这个长镜头的运用,很好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从阴霾的天空拨开层层黑云,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乌云密布的城市,为影片阴暗压抑的基调。
(二)中近景居多,刻画人物形象
在本片中,中近景居多,《风声》中景别的选择,不仅出于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需要,也限于拍摄场地环境制约。影片中绝大部分是在一个封闭的裘庄里拍摄,因此它所着力呈现的是一个封闭、压抑的形态,在室内,中近景镜头成了摄像师的首选。并且,因为故事情节围绕捉鬼而展开,猜测推理也是剧中人物表演内容。细微的动作、人物心理与面部表情都需要具体的表达,因此中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就需要频繁使用。
二、画面的表现虚实结合(一)写实性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效果
《风声》里武田长为了逼迫地下党老鬼的出现,对怀疑对象进行严刑拷打,血腥的场面更能衬托出日本军官武田长的狠毒与邪恶,情报工作危险与残酷,以及地下党的坚贞不屈。因此刑法逼供的血腥场面在影片中多有出现。譬如对六爷的针灸设备的特写,和受到酷刑的吴志国那因剧痛而扭曲的脸,血肉模糊的伤口,凸暴的青筋,充满血泪的双眼-------这些写实性的镜头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表现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与吴志国的铮铮铁骨。
(三)写意性画面引发联想
《风声》中在处理白小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钉椅的全景家一个刀挫的特写,一个昏暗裘堡的铁门拉镜头在白小年撕心裂肺的呼喊中结束了。这里的“虚”指的是电影里没有白小年直接受刑的画面,而是通过声效与空画面引起观众的联想
1与想象,没有血腥的镜头反而更恐怖,利用声音和极具思维拓展空间的空镜头激发的观众因想象而引发的感官冲击,从而造成观众心理恐怖感的弥散。
三、声音的运用
(一)用声音渲染剧情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在遭到武田长的怀疑后,李宁玉经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幽暗、诡异的密室里接受武田的检查。李宁玉表情凝重,徐缓的钢琴配乐想起,渲染了不安的气氛,随着一声沉闷的关门生,李宁玉身体一颤,钢琴音乐戛然而止,预示着接下来的危险遭遇和人物内心的恐惧。
(二)独白连贯画面,形成叙事段落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法。影片最后,想起了顾小梦的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画面配合的是坐在车里的吴志国流下一行孤泪,然后硬切到俯拍的大远景:轿车行驶在路上,镜头摇向路边的山头,再通过叠化,出现李宁玉和顾小梦在裘庄的画面:李宁玉在阳台抽烟,回头望向坐在屋里为自己缝补旗袍的顾小梦,这是顾晓梦抬头看向镜头,即回望李宁玉,目光温柔而坚定。这个段落的镜头中顾小梦的独白一直在进行,画面却从故事的结尾回到故事的中间——顾小梦把这段话缝进旗袍的时候。这个段落是倒叙的结构,通过独白声音的连续性把画面连贯成一个段落。是观众形成的视听感受:顾小梦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死的准备,虽然到了故事的结尾这段告白才为人所知,但是通过画面的逆转,通过吴志国的眼泪,以及最后顾小梦看向镜头的画面,却像是顾小梦亲口说给李宁玉和吴志国以及看电影的观众一样。这是顾小梦临死前的告白,她把这些话用摩斯电码缝在李宁玉的旗袍上。这段话以独白的方式表示出来,十分震撼人心。顾小梦剖白了心迹,也透过这段话点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四、其他视听语言
(一)光的作用:光线具有营造气氛,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影片的开头,餐馆暗杀的那场戏中,即将被杀的汪伪政府官员与他要拉拢的范老先生,坐在桌子的两侧。使用的是内反派的机位,镜头里光是顶头,从两个人的头顶照下来,两个人的眼睛都被眉骨的阴影遮蔽在黑暗里。这里一点都没有饭局上融洽和谐气氛,而是通过光影衬托出两人冷峻的面目表情,也预示着两人内心的遥远距离甚至是对立的立场。也为这场暗杀铺垫了紧张的气氛。
(二)冷色调烘托恐怖氛围
故事发生在作为设为圈套、揪出老鬼的地点的西郊百草堂城堡,是充满杀戮之气的地方,裘庄古堡内部本身就是阴冷黑暗。影片通篇运用蓝黑灰等色彩,奠定了阴沉、压抑的基调。
(三)字幕形成段落结构,把握叙事节奏
在电影《风声》中,字幕在开篇就出现了。在影片当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用电报转场的特技镜头,而这些特技镜头都配用字幕(老鬼的内心的独白)。字幕介绍故事背景,并贯穿整个电影,成为故事情节进展的段落分界。每当剧情有新的发展,就会出现一句字幕。这些字幕是剧情环环相扣,形成了紧凑的节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外国语学院10英语
(2)班
桑国清
7.电影画皮影评 篇七
关键词:白鹿原 田小娥 妖
《白鹿原》书中有诸多与性有关的描写,那肯定是审查忌讳,一旦去掉这些,那拍摄《白鹿原》又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岂不料,放在中国,当性与政治一起搬上台面,后者反倒成了不能说的秘密。《白鹿原》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它保留了原著里赤裸裸的原始欲望,下半身的台词桥段尤其多。从泡枣到撒尿,书中得来,全不费功夫.化为影像,当真也是肆无忌惮地挑战着审查尺度。
把《白鹿原》与《画皮》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即不属于一个时代,也不属于一类风格,可其中的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的人性与命运。田小娥与狐妖小唯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同样妖娆动人,同样惹人怜爱,同样有着不为人所理解的身世背景,同样有着简单的追求幸福的渴望,同样有着运用女人与生俱来的手段只为生存的本领等等。就单从《白鹿原》这部电影来看,起码田小娥的形象是有着翻身的转变的。众多人物极力克制着情感,惟有田小娥这样的女性风骚难耐,愈发张扬。片中的田小娥就像缪斯女神,在其他人都有不可逆的损伤时,田小娥的命运却是有始有终,甚至死了还有造庙。光是这些,足可见导演对张雨绮的爱意有多深,近乎过火。准确的说,在前半段,在黑娃出跑前,田小娥的一心一意。但后半段,黑娃跑了,她就失了魂似的。跟人莫名其妙地搞上,饿了个半死还要躺在床上,露出香艳的锁骨。可以说,影片后面的表达,完全游离在故事需要以外,也就把整部电影变成了“田小娥”。
现在就来说一说《白鹿原》与《画皮》中女主人公之间的共通性。
人,总是怀抱太多的期望和追求,有太多的目的,不关心露水打湿了衣裳,还是落叶将地面铺的一片鹅黄,直直的向前。
妖,又作夭,像一只翩翩起舞的精灵,或是美丽动人的女子,让人快乐的存在,也有着年轻的意思,为了将夭折的一个年轻的女子和男子区分开,写作“妖”。大家将之视为贬义,一方面来自文化的传承,一方面是对于美好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而抗诉的变态心理,另一方面源自对于美丽的诱惑之抗拒,因为不能掌控,美好一旦不能掌控,又不想让她落入他手,于是只好假借恐怖不可接触之名,将之边缘化。人生太短暂,想在有限的时间填饱自己各种的空虚和情感,倒不如做一只妖,生命无限,无所谓痛与乐,悲与欢,欣然做一个让人快乐的存在,怕只怕,生错了时代。说的不公允些,撇开原著不谈,倘若仅凭这部电影,田小娥大概便是如此一只妖吧。
不管哪个时代,妖比之人,总是不如的,即便是现在,妖兽横行,人人殊途,也是不如的。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数的妖欲化身为人,而没有一个人甘心为妖!是妖类太傻?抑或是没有信仰?还是她们过的困厄?恐怕是想尝尝人类的世态炎凉,尔虞我诈,还有七情六欲要多一些吧,正如人想试试妖的真性冷热,率意恩仇,无悲无喜一样。
滚滚红尘名与利,茫茫人海浮与沉。小小的白鹿原谈不上黄图霸业,时代的颠沛带来的是亲情的流离,厚重的历史压倒的是新人的命运,最初的变革削掉的只是妇人的发髻。小娥的一生经历了3个时代,命途多舛始于爱他的黑娃,终结她的却不是瘟疫,尽管身份一变再变,她追求的只是快乐,简单的幸福,和活下去的勇气。泡枣儿,住窑洞,生不进祠堂,死不得盖庙塑身,谁让她红颜薄命?皇朝封建,田小娥注定悲剧,武举人之贪婪,三姨太只能被摸摸索索,黑娃解禁偷食,必定会被那个世界遗弃;不论是国共合作,还是农协会,还是剿匪铲共,有心人的唆使,肆意的报复,她只是无能为力,如妖一般想的简单,不能辩人心之善恶,理不清利益和瓜葛,解不开纷乱与恩怨,流下的终于是血的教训。“妖”不及人啊。
万恶色为先。白嘉轩亲手镇压的是自己的血脉,鹿三捅死的是自己的儿媳,鹿子霖蹂躏的是自己的干闺女,武举人葬送的是自己的发妻!怪只怪长的美丽,有的人想占有,有的人想隔离,有的人妒忌,有的人避之不及。男人的世界里,没有超能力的妖,只能用身体和鲜血证明邪恶和正义,就像当下里,爱情和浪漫是有钱人的游戏。花言和巧语,面容在扭曲,闻不到杜鹃花开,看不到麦穗垂低,往来的情人,只是驻留片刻的过客,一场雷雨,一阵烟尘,随风去。记忆里,那一晌晌贪欢,只剩下一堆堆白骨,一样的表情,一样的痴迷。
独倚门楼的眺望,烟阁的放肆,寂寞的皮影戏,田小娥向往欢喜,能生儿育女,带着梦想和期待,痛苦死去。翻腾的黄土山川,沉寂的河流浅溪,萧索的天空,破碎的冰块,光秃的田野,羸弱的野驴,這个世界尽管残缺,诸君可愿离去?人最怕的是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轮回,却想方设法要别人屈服于自己的设计。小娥如此,小唯也是如此。
8.电影影评 篇八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没有泪流满面(因为今天是在教室里,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滚儿,仰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把眼泪给硬逼了回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我更喜欢电影里面的人和事,这部电影既让我很感动,又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两个角度来谈谈我对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的观后感:
一、从情感角度
首先从情感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这部电影让我很感动,因为这部电影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觉得电影里面的一些人和事跟我在现实中经历的差不多。电影中王双铃老师接手的四
(2)班是一个没有人愿意管教的班,估计学校的老师对这个班的孩子都已经放弃了吧。但王双铃老师在有心脏病需要静养的情况下接了这个班,并对这个班的孩子们呵护备至,疼爱有加。这让我想到了我初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王林老师,他跟电影中的王双铃老师一样,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但我们班比电影中的四(2)班难管多了,那时候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吸烟、酗酒、打架,上课把蛇、狗、小壁虎之类的东西拿到教室来吓人。记得初二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先后两次被这几个学生气得住院,尽管如此可我们的班主任却从来没有放弃他们。
从影片中还可以看到王双铃老师很细心。当小鹏的父母因为聚众赌博和贩卖黄色录像带被抓后,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小鹏的责任,并且还在自己住院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小鹏过11岁生日。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她的年龄跟王双铃老师差不多,她刚接手我们班时就将全班的生日记下来,哪些过阳历的生日、哪些过阴历的生日都一一记下。等同学们生日到了,她都会买上一个蛋糕表示祝贺,如果一天里有几个同学一起过生日,她会买一个很大的蛋糕,全班一起为他们过生日,然后一同品尝蛋糕。就因为班主任她对我们学习上进行鼓励,生活上关怀得无微不至,所以我们都叫她万妈(她的名字叫万钧,所以就叫万妈)。现在想起那高中的岁月,心里依然暖暖的。
其实,在教过我的老师里有很多像影片里的王双铃老师一样的爱岗敬业的老师。现在每当我跟同学讲我高中、初中、小学的老师是如何的好,他们都会对我投来羡慕的眼光,他们羡慕我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我不知道他们以前的老师咋样,但我想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爱岗敬业的,不好的老师毕竟很少。所以,从初中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而今我也为此努力着、奋斗着。
二、从教师教育角度
首先从教育角度来说《烛光里的微笑》。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双铃老师教过四(2)班很多同学的长辈,像叔叔、爸爸、姑姑等等。这种几代同师的现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许很正常,毕竟那时候我国的经济还落后、教育还跟不上。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中国的国民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虽然中国现在的教育比起影片中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我国农村教育依然落后,尤其是偏远山区,许多地方招不去教师,以至于那些地方教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还有教师教非所学,一个人教很多门课程等等。
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吧。影片一开始就是其他班在认真早读,然而四(2)班的教室里却“鸡飞狗跳的”,一团乱。当我看到这里时真为王双铃老师捏把汗。但她却很从容的走进教室什么也不说,等待着同学们安静下来。这里可以看出王双铃老师很镇定、处乱不惊。当王双铃老师接管四(2)班后,她首先进行了家访了解了小鹏、陆明、丽萍等家庭情况。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只有了解问题的根源、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
一个老师放弃一个学生,损失也就几百、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损失却是百分之百。影片中小鹏被周小刚等人揍了一顿后,一气之下离开学校到天桥上去卖烟,还跟他父亲的酒肉朋友学喝酒等坏习惯。这时候王双铃老师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叫他回学校去。王双铃老师还帮丽萍树立起信心,最终脱离了考试不及格。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
王双铃老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并且时刻呵护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当小鹏擅自拿50元钱去还债时,她是先了解情况而不是一开始就认为他是偷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当丽萍经常迟到时,她也没有批评而是进行家访,了解丽萍迟到的原因。后来丽萍考了76分,脱离了不及格,她也及时鼓励丽萍,同时还送给丽萍文具盒与书包作为奖励。她送丽萍书包、文具盒,一方面是鼓励丽萍好好学习,另一方面是对丽萍进行帮助同时不让其觉得是施舍。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双铃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王双铃老师善于投其所好,当班上几个学生让她允许他们踢足球时,她立马同意了,并且还说他们以后很可能成为足坛名将,这就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对她的信任。她还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搬进了作文课,当学生说长大需要父母、爷爷奶奶的爱时,她立刻抓住教育机会,让同学们换位思考丽萍长不大是因为她缺少父爱、爷爷奶奶的爱,让同学们要给予丽萍关爱,这就拉近了学生间的关系、促进班级团结。王双铃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技巧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了。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片沃土,当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长出行为的果子;当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长出习惯的果子,当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我想王双铃老师就为她的学生播下了思想、行为、习惯的种子,他们也一定会收获到命运的果实。
9.《活着》电影影评 篇九
首先从这部电影的结构来看,每一段落之间用明显的字幕分隔,赫然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及那些完全是关乎国家大事的小字背景资料,一次次地将福贵等人在故事还没发生之前,就将他们都放置在一个沉重的背景下。并且该片恰当运用了转换、平移和平衡蒙太奇的艺术手法。
然后从这部电影的内容上看,在这部影片中,张艺谋似乎暂时放弃了他对表现中国民俗本身的热衷,而转向用中国民俗去表达他对人在世上的命运关注。福贵一家在电影中的悲惨遭遇只是层面上的故事,影片的主旨却是在演绎人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无能为力的境况,去再现张艺谋欲表现的人生观。
贯穿整部电影的皮影戏是我们理解这一主旨的最重要依据。皮影在电影的开头、剧中的几个转折点和末尾(皮影箱)都有所出现。从艺术角度分析,皮影与秦腔的搭配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皮影供人把玩、戏说的皮影似乎是作为一个尘世的玩物,被命运摆布而颠沛流离的象征,也就是如福贵、家珍等芸芸众生的象征,影片涉及皮影这个意象还有一处暗示,到了结尾,福贵把尘封着的皮影箱拿出,帮孙子放入小鸡,这个空空的箱子寓意着孙子的崭新命运。当孙子问起他“小鸡长大后变成什么”这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时,他不再像当年回答儿子有庆的问题时那样回答“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而是改为“等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导演的一种暗喻:告别激情岁月的宏大理想,回归踏实的生活。如果我们认为张艺谋人生观是宿命的,完全是负面和消极的,那是不公平的。《活着》中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成分的。这我们可以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中看出。余华让福贵的家人全数死去,似乎让人感到生活过于残酷。张艺谋让家珍,万二喜和馒头都活下来,意义十分重大。中国人讲究家庭和亲情,所以电影中福贵不断的说老婆和孩子比什么都好。让他们三人都活下来,家庭得到了保留,亲情可以延续。而馒头活下来,意义犹为重大。馒头代表了年轻一代,代表了未来。馒头活着象征着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尽管福贵一家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和不幸,张艺谋还是在影片结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希望,福贵告诉馒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我觉得这里的“活着”并不是指“好死不如赖活”,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这些感情的联结,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他个人在活着,也是因为他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这“活着”就不是“赖活”。
春生的故事特别能说明这点。片子着重写的是福贵等人对他们的在精神上的理解与帮助。尤其是福贵的妻子家珍,本来因儿子之死而很痛恨春生的,始终不能原谅他,她最初说那句“你要记得你欠我家一条命”是充满了怨恨与报复之情的。但当她看到春生被迫害得意志崩溃,想自寻短见的时候,本来这是她最方便落井下石,报儿子之仇的时候,她却主动地表示和解,再重复那一句话也是因为了激发他求生的意志。这一场景里,普通人的博大与宽容,以及人与人之间普通而纯真的感情对“活着”的意志的激励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10.电影《驯龙记》影评 篇十
《驯龙记》是一部在相当不凡的3D版的电影,是继《阿凡达》以来一部将3d技术运用的如此纯属的电影。影片画面细节饱满,质感通透,景深层次分明,顺延而无突兀之感。影片中呈现出的山海天地,纹理细腻,栩栩如真,就连最难以捕捉的云雾风浪,也都通过超凡的技术手法表现出来,将原本虚拟的景色还原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在故事情节上,迪士尼采用了惯用的成长的题材,基于Hiccup真实的心理成长过程符合大多数观众的一贯成长经历,观众在融入角色的同时,开始同主角有一样的心情,这无疑于是一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不太融洽的父子关系,朦朦胧胧一触即发的爱情故事,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一切都忠实于现实,甚至比真人版电影更能够刻画人物性格,激化矛盾冲突。《驯龙记》做的最佳的不仅是其精湛的技术,可以说整个电影完全没有冷场的时刻,观影过程就像坐上迪斯尼主题公园里面山车,在3D眼镜中度过绝对娱乐的90分钟。其实就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来说,用一句话来传递整个电影毫不为过。整个故事根据2003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北欧海盗首领(又称为维京人)之子Hiccup(中文翻译为小嗝嗝(笔者在想,这是不是又是一大卖萌之处))如何训练一只龙,最终成为英雄的故事。影片基本上一切均依附于真实世界,却也正是这个特点让原本看似魔幻的电影满足了观众猎奇和幻想的欲望,最终使其上升为一种价值倾向。尤其是整个电影故事情节中的三大精湛的故事情节设计,更让人感觉
其一便是影片刚刚开始的那一段画面。整个动画开场是以暗(主要为黑色与深灰色)色调为背景,夹杂着的红色的驱龙火焰显得那么刺目,尖锐的色彩对比,存托出了特有的矛盾效果。但是让人惊异的是维京人与恶龙大战节奏处理得从容不迫,缺少了战争特有的杀伐之气,没有那你死我活,没有血肉相搏的惨烈味道,甚至于最后一只龙逃离的时候居然还给了一个小特写,减缓了开场紧张的气氛。虽然是一场大战,但它的重点不是要用感官刺激来凝聚观众的注意力,而是有其重要的叙事作用。
动画一开始就点明了维京人与恶龙之间的矛盾,周遭的人对Hiccup的看法,侧面反映出Hiccup面对的烦恼,并一步带出剧中所有主要的角色。大战的最后描绘了小主角第一次猎龙的经历,奠定了Hiccup与Toothless(无牙)后来相遇。显然开场设计都花了不少心思,几乎不着痕迹地告诉了观众这些讯息,奠定了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其二便是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感动的一个小片段即是当女主角和hiccup在无牙上坐着遨游于天际的时候。这时导演巧妙地将电影的背景转换为湛湛的天蓝色,白云以及下方深沉的海水让电影添加了一些温馨的小元素。同时柔和的线条感,hiccup淡淡的笑意,亚丝翠略微张开的小口以及那淡淡地惊异表情让整个画面瞬间融化了千千万万观众,深深地将迪士尼梦幻的主题色彩拓印在其上。
看见主人公翱翔与白云和蓝天之间,又有哪个观众不是沉醉在那个乘风破浪穿越云雾任意敖翔于海天之中的梦里。或许这个梦埋在心灵最深的角落,可是当人们看到的时候,它还是会如电流般贯穿你的灵魂,让你再度乘梦飞起。不得不说这是影片最最吸引人的地方,而恰恰是这样一种方式让人们深深的爱上了它。
11.电影《紫日》英文影评 篇十一
My favorite Chinese film is Purple Sunset.It is produced in 2001 by director Feng Xiaoning.There are 3 roles in this film.Yang Yufu, a Chinese farmer,Najia, a Russian female military doctor, Akiyok,a Japanese girl.The story was hanppend in 1945,a time when World War II will end.At that time,the Russia declared war against Japan on August,9,1945,charged forword against Japan’s Guandong Army in Daxing anling.So the story was hanpped in Daxing anling,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The lead actor Yang was saved by Red Army of the Soviet Union from the Japan’s massacre.On his way to escape he met Najia and Akiyok.They were hostile to each other.But in order to survive,they had to get together to go out of the forest.At first ,Yang and Najia treat Akiyok as a captive.They asked her to lead them go out of the forest.And Akiyok want to killed them.On their way ,they experienced many tough suffering.Such as the fire,the swamp,the tiger and the big river.At last, their lives were closely attached to another after go through the tough suffering, no matter their country were opposed in the war.Although the three have different langurage and can’t understand better from each other, but during that period,there is somethng common in human nature.Everyone is tiny in the war.PART TWOWhy I like it most
I love this film very much.I watch it when I was 12 at junior school.Actualy, that is the first movie I ever watched.It impressed me deeply.There are three most movely part in the film.Yang has a very complicated emotion with Akiyok.He hates Japenese keenly because they killed his families,but when he faced to kill Akiyok ,he struggled with his inner voice and didn’t do that.On the way to escape ,he saved Akiyok 4 times.This is Yang’s kindness.Mabye he known that Akiyok is innocent.He can’t treat her as a scapegoat.Najia and Yang saved Akiyok although their food is not enough for three.Although the japs killed her little son,Najia aslo give food to Akiyok.This is Najia’kindness.when Akiyok was trapped in swamp,she unexpectly got Najia’s gun.Yang thought Akiyok will kill him,but she didn’t.She is moved by Yang and Najia gradually on the way.Although the war is cruel,but the true kindness in human nuture and the eagerness to survive make me feel warmly.PART THREEAbout the music box
The music box is a very impotant clue in the film.The film beagin with the music box ang end up with the music box.It appeard 8 times in the film.It was a gift that Akiyok’s boyfriend gived to her.In the end ,the music box was sent back to Daying anling on
sept.2 ,2000.by Yang’s will before he pass away.PARTFOURAbout the purple sunset.The purple sunset appeared 6 times in the film.I tend to explain why the film called “purple sunset”.When a sun become purple,it means the sun is sitting.It indicates that after the inhuman war, peace returns to the world.All races ,the white,the yellow,the black of all beliefs can live together peacefully to build up a new world.In that world,people will respect one’s life and dignity and friendlly each other.It is a special film.There is no famous actor and actress in the film.It is didn’t have too much actor’s lines.The director use the music and the tableau to convey the story such as the purple sunset,the music box,the grand forest.It is costs low but make a big success.I watched it over and over times and it shaked me everytime.I really hope you can watch it in your spare time.That’s all,thank you!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号:1***003
12.影评电影《活埋》 篇十二
在开始写正文之前我想先说三件事:
1、我想买一部黑莓手机。
2、虽然我不抽烟,但是我想带上我的zippo3、同样是植入广告,怎么他们就能植的让你想要消费它呢!!
OK,好吧,如果你是在白天看完这部影片,你会觉得外面的阳光格外温暖,没有太阳不算。
如果你是夜晚看完这部影片,那么请走出屋子,或者关上灯,然后对自己说一句:眼前的黑不是黑……
场景不变,(棺材)演员不变(一个男人)道具若干 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让我看到的是 欲望 希望 渴望 失望 再到绝望,而且是Again and again。
欲望:主人公之所以去伊拉克是因为作为父亲的他想让自己的孩子穿上好衣服,有更好的生活,将来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至少是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作为丈夫他只是希望存款能多一点,只因为他是男人;而他自己呢,虽然拥有不了属于自己的梦想,至少他希望能够做正确的事,但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who cares?
希望:当你上一秒还清醒,下一秒却置身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转身尚且困难的黑暗空间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当你的脑
1细胞总算稍微能够正常运转之后,你希望至少能够得到又是什么???影片中主人公所能得到,你还满意吗?
剩下:其实从希望——渴望——失望在整部影片中就是一次循环往复的过程,主人公发现了一样物品,就产生了一种希望,通过物品的使用价值进而渴望得到……然而……
本片属于一种类型片,至于叫什么,呵呵,我只能说一句:我不够专业。但同类的电影,我看过的而又让我有印象的是《黑暗侵袭》和《狙击电话亭》,虽然《黑暗侵袭》的基调和此片很像,但我依然愿意把它和后者归为一类,这可能是因为在后者中我能更多的欣赏到演员的表现,而并非是由导演营造出的氛围和意境。
此类电影会在影片的开始部分让观影者产生类似这样一连串的疑问:发生了什么?怎么什么发生的?会怎样发展?怎样解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如果你在观影的最初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和想法,并在观影过程中愈演愈烈,甚至逐渐感同身受,那么这部电影就成功了。
影片最初的两分钟是完全沉默的黑暗空间,我曾经一度认为我的播放器坏了,而之后就是演员在棺材中90多分钟的独角戏。我觉得,说了是我觉得,演员表现的好,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这部影片就是。虽然影片的视觉空间极为有限,但通过主人公一次次的电话求救,观众通过听觉上所得到的讯息,将影片的想象空间无限的放大,举个例子,当你小的时候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你不
自觉的会去想象故事里的公主长什么样,头发,衣服,王子有没有佩剑,坐着什么样的马车等等。
影片中当主人公在打电话时,你可以通过演员的对白去想象:车队发生袭击时的景象(包括扔石头的孩子)、劫匪的穷凶极恶、被环境逼迫所造成的麻木不仁,以及在美国入侵之后的伊拉克的景象、人们的生活状态;接线员处理事务时的机械与一尘不变,甚至是她在挂掉电话之前在做什么,之后又有可能将要去做什么(也许她正在接男朋友的电话或者……);朋友不耐烦的表情,她要出门去超市时的打扮,老人痴呆的母亲接电话时候的心不在焉;始终接不到电话的妻子究竟在干什么?专门处理人质劫持的专家究竟有没有对咱们的主人公进行帮助?怎样的帮助?人事主管一副欠扁的嘴脸,究竟主人公有没有和那位女同事发生暧昧或者更多?亦或他们之间只是单纯的男女关系?是什么产生了外面的爆炸?等等等等,这样的想象足够弥补和充实影片的演员阵容。
导演在封闭的空间之中依然设计出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高潮,通过每次光芒的产生和消逝将整个90多分钟分割成一个个的段落,在一个个段落中主人公历经了求助无果、申请无门的绝望、感受到被公司、社会国家遗弃之后的愤怒、被劫持者威胁之后的无力、同家人告别的痛苦、听到官员安慰时短暂的希望……而就在这些情感的堆积中,观众感受到导演对于美伊战争的控诉,战争改变的不单单只是伊拉克的人民,还有那些在伊的美国人;员工和公司,社会和个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等……(不过多累牍,个人的感受我想会比我说的更深刻。)
我喜欢片中三处远拉的镜头,无助,渺小、孤立……还有什么是你不能在这个镜头中体会到的???难道你不能体会画面中间那微弱的光???
13.电影《紫日》影评 篇十三
《紫日》是冯小宁导演“战争与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他讲述了三个不同的人因为战争,命运被捆绑在一起,一同经历一段逃离战争,追求和平与人性的曲折而惊心动魄的故事。作品开头体现了国产片导演模仿西方大片的宏大战争场面的支离破碎和拙劣,场面真实性、观赏性过低,感觉只是学习到了人家的皮毛,完全没能再现出当年苏联出兵东北时百万铁甲洪流绞杀日本关东军残酷场面,不管是因为经费问题还是国产片取景调度的拍摄问题,都使我们看见在战争场面的刻画上还需要中国人更多的改进与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导演客观的视角和人性的高度,以及对镜头下的细节的精雕细琢,力图运用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神态去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以此来突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战争与和平的思想,也以此吸引住观众的心,从而跳出了中国抗日题材的窠臼。这是一部看了让人宁静,让人思考,让人感慨万千的抗日题材电影,它唤起了人们对战争和对身处如此环境下的人的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渴望,对善良的赞美。
一、人性本善——对人的真善美的颂扬
人之初,性本善,若是人性本善的话,不管面对何种仇恨,都掩藏不住其内心的善良的光芒,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正好印证了真善美的光芒与力量。导演选择了一个小角度、小场景,选取了最最普通的小人物——杨玉富,娜佳,秋叶子,从这三个被命运偶然捆绑在一起的普通人身上去发掘去凸显内心的思想与变化,这是三个人共同建立爱与信任的过程,也是三个人各自认知改变的过程,因而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曲折动人的故事,即从杨玉福,娜佳和秋叶子三个人的内心描写与心路历程去洞悉每一个人内心的善与爱,去发现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颂扬。
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单纯而又善良,在被日本人捆绑起来之后还天真的相信无辜者会被善待,却残忍的目睹了自己的奶奶被杀,自己的同胞被活活地烧死,甚至是目睹自己将要被枪杀,所以他的内心早已填满了对日本人的仇恨,对日本人的愤怒早已超越了一切。当他们摆脱追兵,娜佳要求作为男人的杨去杀了害死苏联男兵的秋,杨想起了无辜被杀害的奶奶,想起了丧心病狂的日本人,权衡于复仇和内心的不忍与善良之间,痛哭流涕,看着充满恐惧不断哀求的秋,善良最终战胜了内心的仇恨,杨放过了他。甚至是准备让他自生自灭时,因为看见路边的羊骨而又心生怜悯,不忍心其被野兽蚕食而返回去救他,即使知道三个人分食仅剩的干粮可能谁也走不出森林时也不忍抛弃他。后来,秋掉进沼泽时,杨又一次犹豫在救与不救之间,他用征询的眼神望向娜佳,娜佳让他自己决定,几经犹豫的他叹了一口气之后还是选择了拯救这个生命,又一次强化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内心中的善良与宽恕,所以,在最后他两次告诉秋好好回去过日子。而从娜佳来看的话,最明显的莫过于当他面对突然出现的麋鹿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举起枪准备射杀它,以填补他们食不果腹的窘境,可是面对麋鹿柔顺温和,毫不惧怕人类的场景,娜佳被感染了,他被麋鹿的神态吸引了,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残忍的想法,善待了一个生命。另外,娜佳选择让杨杀秋叶子的时候,其实也暗含了他内心对杀害一个小女孩的不忍,所以在他看见杨放了秋叶子并打算带她一起走出森林时,他选择默默接受。而在娜佳与他们失散重逢后,娜佳开始和秋有了更多的信任,关系变得亲密起来,开始露出久违的笑脸。拨开这层外衣,掩藏在其之下的共有的内涵其实应该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善良的刻画与赞美。
而对于秋叶子,他的天性也本该是善良的,对于这场战争也是害怕和惊恐的,因此在一开始,秋叶子本打算跟姐姐一样,选择用毒药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对这场战争的不解。在深陷沼泽的时候,当他拿着枪对着杨和娜佳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同归于尽,而是不放弃地用眼神乞求他们救他,当她从沼泽地里被救出来后,他开始重新理解这两个本该是敌人的人,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原谅,即使是最后走出森林,当她发现自己的同胞早已离去,日本已经投降的时候,他最绝望的时候,用枪指着杨的时候,他也没能扣下扳机,她身声嘶力竭的大喊着“我知道你们是好人,我不能杀你们”,战胜了自己可怕的想法,用痛哭和泪水释放自己的情感。
他们都曾有过无数次的犹豫,无数次的选择,最终,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善与恶的争斗,他们选择了相互依靠,相互信赖,共同面对。捍卫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信赖。
二、善与恶的徘徊——对残忍的军国主义的批判
在《紫日》的镜头下,我想我们不难发现,一切苦难和罪恶的根源都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是残忍的军国主义思想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日本少年变成了一个恶魔,让一群本该好好读书的孩子成为帝国的战士,为了妄想的胜利而狂热,丧失自己的理性;让一群日本兵以杀人来取乐;让他们在绝望时互相杀戮,甚至是连小孩老人也不放过。受其荼毒的典型就是秋叶子,他以自身的行为和想法验证了军国主义对人性的摧残。
秋叶子是在混乱中被苏联兵救下的,可是他并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而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把他们带进了雷区,害死了苏联男兵。当他们在白桦林休息室,也无时无刻不再想着抢夺下机枪。而她所带的路,也是打算把他们重新带回日本人的军营,这种顽固不化的思想丝毫未曾动摇过。当他们走出森林,看到军营时,在他内心深处烙下的顽强的军国主义思想还是挟持着他,天真地告诉杨和娜佳:“你们是好人,就算做了俘虏也不会有事的,因为我是日本人,我会让他们放了你们。”直到最后当她拿枪抵住杨的胸膛时,她仍然顽固地保留着深深地军国主义思想,直到听到电台里用日语宣告日本投降后,她才彻底放弃了抵抗,对他曾经所信仰的一切轰然崩塌的事实痛哭不已。
也许,一切到这儿应该结束了,可是,战争并没有将她遗忘,他的简单幼稚最终还是倒在了军国主义的屠刀下。当她经历了那么多曲折之后,当她以为可以回到海的那边之后,他看见还被蒙在鼓里的同胞们以近乎残忍地自杀方式表达对祖国的忠诚时,她选择冲下山坡告诉他们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然而,早已被军国主义荼毒的狂热分子把枪口朝向了她——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一个被军国主义荼毒的孩子最终倒在了残忍的军国主义的枪口下。
如此惨无人道的军国主义毁灭了人性,毁灭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毁灭中国人的安宁生活,也最终毁灭了自己,毁灭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三、直面战争的残酷——述说对人性的摧残
战争,从来就不是仁慈的,就不是不会流血和牺牲的,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杀戮和罪恶,哪里就有仇恨和伤痛。面对苏军的滚滚铁甲洪流,日军用自杀式的方法去对付坦克,死亡无处不在。茫茫林海上的敌我空战,注定要有一方的战机被击落,一个生命又将陨落。浩瀚的大海上,兵力早已空虚的日本海军被迫用战机去撞击美国的航母,近乎绝望疯狂的牺牲生命。一个士兵被长官强迫着去杀害一个手无寸铁的妇孺来练胆量,一群群的中国老百姓被日本人任意的杀害,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日本兵当成日常生活的消遣娱乐,罪恶,到处都是罪恶,到处都是战争阴影下人性的扭曲与摧残,战争就像一个收割生命的机器一样,不分民族,不分大小,不分男女,收割一切生命并且扭曲着人性。
那一望无际、饱含大自然韵致的北国林莽;有着童话般迷人景色的白桦林;闪烁着金色阳光的河流;浸透着瑰丽色彩的落日,无不展现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神驰心醉。然而这一切都被法西斯刽子手惨绝人寰的暴行所改变,被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所毁灭,一块圣土,被他们弄得污浊不堪。本该是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农民,本该是在遥远的苏联跟孩子一起快乐生活的母亲,本该是在学校努力读书的孩子,一切的一切,都被那该死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战争所破坏,让罪恶和杀戮蔓延在茫茫的大地上,让他们充满了伤痕,充满了仇恨,充满了对世界的绝望。
【电影画皮影评】推荐阅读:
画皮初中生观后感07-24
《画皮》中关于爱情的定律经典语录11-23
电影影评及感想06-10
电影《赎罪》观感影评06-20
电影大约在冬季影评10-31
唐山大地震电影影评11-07
《天堂电影院》综合影评06-30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影评07-26
《误杀》电影观后影评以及观后感悟07-11
电影暮光之城影评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