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24-07-18

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共10篇)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一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到目前为止,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是负担,因而对历史极不重视。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学习历史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而是要为现实服务,要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社会找到一面“镜子”,让每个学生都从历史长河中找到启发,成为思想者,更成为智慧者。

例如当进行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冷战部分时,我给学生们放一小段《Go West》音频,而后问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学生们回答:它是德国世界杯送别曲,现在中国的某些体育节目也把它作为前奏。我补充:“这首歌诞生于1993年,同学们通过歌词——Go West, life is peaceful there(向西而行,那里的生活是安宁的), Go West, in the open air(向西而行,那里的空气是自由的), Go West,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向西而行,那里的天空是湛蓝的)„„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冷战的痕迹。我接着问道:“社会主义中国没有抵制歌颂西方的《Go West》,反而把它作为体育节目前奏,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冷战结束了。我总结:“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就不能和睦相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国与国之间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能够实现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但是否定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唯一原则的错误做法,也提前让学生领会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二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弱题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2、自我责任感弱化。比如,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

3、家庭责任感弱化。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等。

5、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比如,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

面对此种现象,我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用传统文化医治大学生的人情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的病症。

3、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定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角色转换、心理故事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5、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教育,加强其社会责任感。

3.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三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入党的内在愿望和真实目的,即为什么入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其入党动机应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相一致的。

(二)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实践和修养锻炼,逐步形成的。

1、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努力学习,政治上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理论贯彻到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持之以恒地投身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体验可以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不断地调整和升华入党动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积极投身这一伟大事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检验一下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是光听其口头上如何如何,唯一的、靠得住的是看他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每一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以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为楷模,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慎微”、“慎独”,过好金钱观、权力观,端正入党动机,为党的形象添光增彩,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严格培养和教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长期的、艰苦的奋斗,在奋斗过程中,艰难和曲折是难免的,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因此,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树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注意人生观的改造,就会发生动摇。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自我反省,经常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周恩来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履行到老。这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另外,人的思想活动是复杂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不正确或不纯洁的入党动机。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定期自觉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和培训学习,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的熏陶,加强党性修养,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克服不正确、不纯洁的入党动机,树立和巩固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们青年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追求,也是青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信仰上进步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渴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然而,把渴望变成现实,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更应该在实践中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靠近党组织,自觉接受考察,加强党性锻炼,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明确规定,被列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主动靠拢党组织,以正确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

1、党组织考察的意义。坚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是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组织发展原则,是保证党员质量和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严把“入口”关。当前,我们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考验,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在政治立场、道德原则、权力地位、物质利益、纪律作风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党组织要更加重视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2、党组织考察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重大问题的态度和在关键历史时期的表现,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的态度和在关键历史时期的表现,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态度;二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关系的态度,来考察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三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艰苦环境和繁重工作的态度,来考验他们的入党动机;四是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来考察他们本人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以及其家庭重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及现实表现情况。

3、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应该主动靠拢党组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这包括思想汇报和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主动自觉地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内容:一是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的认识;二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组织原则的理解;三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看法;四是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五是参加培训学习后的体会;六是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七是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等。思想汇报一般是书面的。思想汇报一要主动;二要经常(一般每学期一次);三要真实。②要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入党积极分子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可以参加党的一些活动,这是实际体验党内生活,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党组织,接受党内生活锻炼,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好机会。同时,党组织还会适时地安排一些工作任务让积极分子来完成,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来考察其思想和实际工作情况。因此,积极分子应主动承担任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考察。

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 党组织吸收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发展一名新党员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到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阶段;二是从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到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求入党人和党组织必须履行的一整套严格的程序。

1、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入党必须由本人自愿申请,这是因为申请入党就意味着决心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来不得半点强迫,必须自觉、自愿。为了郑重表达自己的决心,也为了便于党组织培养考察,申请入党人必须自觉向党组织递交书面申请。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在写了入党申请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考察,各方面表现较好,入党愿望迫切,符合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的条件,经党小组推荐,支委会研究,同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

3、确定党员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好的,可以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填写《党员培养对象考察登记表》,支部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①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为培养联系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帮助,促进他们尽快成熟,每两个月填写一次培养情况。②参加党课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学习。③吸收他们参加党内的有关活动。④给他们分配一定社会工作,提供受锻炼和考验的机会。党员培养对象要定期向党组织递交出书面思想汇报。

4、确定发展对象。党员培养对象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以及团组织的推荐,在充分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可将其中基本具备党员条件而准备近期发展的入党申请人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必须要经过党的基本知识的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5—7天或不少于40学时,且考试合格,否则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被定为发展对象后,在培养和教育方面,要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即将发展的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公示和预审。①政治审查。这是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严格履行的手续,政审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入党申请人的情况,弄清他们本人及其亲属的政治历史和政治表现,发展对象在接受党组织的审查时,一定要忠诚老实,不能回避问题,要向组织交真心、说真话。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再作为发展对象继续培养、教育和考察。②公示。对于即将发展的对象,党支部以公示栏或会议通报等方式向党内外群众公示,广泛接受党内外群众的评议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③预审。这是党组织发展党员中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有效地监督和指导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入党手续,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党委组宣部实施,两种方式:一是审查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看其是否成熟,能否发展。入党材料主要有: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党员培养对象考察登记表、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记录、政审材料、党校结业证书等。

5、确定入党介绍人。党章明确规定:“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组织指定或由发展对象约请。

6、填写入党志愿书。《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党员的重要档案材料之一。填写入党志愿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对申请入党人的一次实际教育,申请入党的同志在填写时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党忠诚老实,不得有任何隐瞒。

7、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做出决议。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这是我们发展党员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支部大会上,入党申请人要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以及本人历史和现实表现等主要情况,有时还要回答党员提出的问题;介绍人要将入党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经历等情况向党员大会做出负责的、实事求是的介绍,并表明自己的意见;出席支部大会的党员对入党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和表决。认为合格后,支部大会形成决议报上级组织审批。能不能批准,入党申请人都要正确对待。

8、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正式审批前,上级党组织还要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进一步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及其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经过上级党组织集体讨论批准,才能成为预备党员。

9、入党宣誓。面对党旗举行入党宣誓,是我党的传统,是对预备党员进行的一项庄严的、生动的党性观念教育。

10、预备党员的考察。预备期为一年,支部将考察情况载入《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

4.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四

苏同广

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常抓不懈,现阶段主要把“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作为改革重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再来谈我们学校的发展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5.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五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执法行为.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4.加强公共监督和问责制度建设;5、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6、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学习、培训,真正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制约和监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等行为,严肃查处,真正落到实处。

6.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六

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要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良好的党性修养,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作为一个军队宣传工作者,我将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融入到工作之中,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努力用以下几点激励自己:

一要勤奋学习,见贤思齐。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是提高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做到“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好学多思是一个人快速进步的捷径。素质决定生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才能强化党性锻炼。作为宣传工作者必须增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自觉性,政治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锻炼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要发扬爱岗敬业、吃苦在前、忘我工作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宣传工作者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代言人,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宣传工作者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

三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在新的历史起点,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努力培养宣传思维能力和敏锐的眼光,宣传工作者作为党政喉舌,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作为基层部队的宣传工作者,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确引导官兵。

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宣传工作者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始终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尤其是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上下而求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用良好的党性修养培养自己作一名合格的宣传工作者。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所见所思,如何构建官爱兵、兵尊干的和谐内部氛围?

我是一名由战士成长起来的军队干部,从军生涯中,经历了由士兵到学员到再到干部学员的过程。20年来我的体会:

一是要在真情带兵上做文章。基层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战士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带兵招数有千万,真心爱兵是关键”。我们要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要像慈母一样爱护战士,更像严父一样教育战士。战士们从从校门跨入军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不够成熟。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变化,部队紧张的学习和训练,都容易使他们在感想上出现波动。治军要严,要严格依照条令条例规范管理,要对战士的成长进步负责,但要严中有爱,融爱于严,不仅要引导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而且要对战士的前途负责,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挫折时要及时为他们分析、加油、鼓劲,有实际困难时,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这样才能增进官兵的团结。

二是要树立官兵平等的观念。官兵平等是我军官兵关系的政治基础,干部只有同战士平等相处,才能赢得战士的信任,官兵关系才能融洽。作为机关干部不能只因为机关工作的需求无条件的命令战士,不考虑基层的压力;作为基层干部也不能靠单纯的行政手段去压制管教战士。要放下架子,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做到“以心换心”,情感交融,达到增强官兵关系的目的。

三是强化战士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尊重战士的权利,调动战士的积极性,健全民主制度,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在各项工作中,听取战士的意见,注重发挥战士的聪明才智,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集体荣誉我维护,战友进步我高兴“的高尚情怀,引导战士热爱军营,建设军营,不断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7.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七

摘 要:探求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促进学习质量提高。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如何进行大学学习?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获益匪浅,有效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而且能使大学生在“大学后”的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为人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变革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好处

一: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在家里,有爸妈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一心读书就行。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可以了,一切听从老师指挥,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考试。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地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大学老师则是“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引着走”,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教科书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可以这样说,大学跟中学最不相同的一个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我们小组的讨论研究,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中学到大学:适应社会角色转变

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和班级内担任一定职务,有一定知名度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不再担任职务的普通学生。大学新生必须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才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对成才要充满信心。从社会角度看,大、中学生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仍不够成熟,职业方向仍不确定,他们是潜人才;而大学生作为“准人才”,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比中学生高得多。

2.从考试到深造:适应奋斗目标转变

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目标是如何应付考试,如何把自己锻炼成考试机器。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自学能力包括:能力独立确立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然而,经历紧张高考后,一些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顿时失去奋斗的目

标,无所适从,感到很迷茫,学习和成才也缺乏动力和激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失去了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其实,大学只是人生成才的一个新起点,进入高校后,大学新生要端正心态,从高考成功的自豪和陶醉中清醒过来,以崭新的姿态和振奋的精神,站到新的起跑线上,在入学之初就要一切从零开始,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出短期、长远的目标。

3.从感性到理性:适应思维方式转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独立解决的问题多。面对这些变化,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要由“非成人化”向“成人化”转变,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在思考处理问题尤其是个人重大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而不要目光短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要克服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做鲁莽草率之事。

4.从依赖到独立:适应生活方式转变

在中学时,有些生活琐事由父母、亲友帮助料理,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等都由自己安排处理。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特征。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大学新生应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点滴事入手,严格要求自己,控制生活的节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休闲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说“不”。

5.从旧友到新朋:适应交往方式转变

中学生一般在家乡附近就读,同学相处多年,是乡音乡情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磨合需要一定时间。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拓展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成才必不缺少的重要因素。为此,一要主动交往,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在渴望别人接受自己的同时,善于悦纳接受他人。

6.观念的转变

在中学阶段,分数至上的观念一直贯穿着。所以,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重要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李运生提出,着力提高学习能力指的是大学生能对知识进行理解深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能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自由表述;努力培养思维能力,有思维能力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思维能力才有创新,有思维活动的学习是培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努力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正是当今大学生所必备的。

二:如何进行大学学习

胡锦涛主席在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当中所提到的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思维,改良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大一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是学生从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很盲目,没有动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对大一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的提示?在学习方法的变革下该如何进行大学学习,来为将来的成功铺垫基石。

1、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是按国家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从一入学就有一个专业定向的问题。因此,专业性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有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热情,并进而影响整个学习面貌。就现实而言,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自己的专业,但又不能满足于本专业这一狭窄的范围,总想扩大自己的视野。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如何处理好专业与非专业学习的关系。一些同学处理这个问题轻松自如,另外一些同学则捡起了这头又丢了那头,结果是忙碌终日换来的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是大学学习的一个中心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第二种倾向是忽视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目标不集中,精力分散,四面出击,结果是处处出击,处处不得手。或者是在大学阶段出击过晚,专业知识技术没有真正学到手,毕业后很可能造成头三脚踢不开,不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根据自身情况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和选学课的关系。

2、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和能动性两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在老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各个环节主要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而不能象中学生那样由老师布置、检查和督促。另外,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中学强调升学,学习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校方安排,学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到了大学,虽然仍有专业的限制,但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加限制,很多教师还鼓励学生广泛涉及各类知识。除必修课外,学校还开设了许多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听课、学习。

此外,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有的人用来学习,有的人去打工挣钱,有的人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也有的人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所以,在大学里你会发现,有的人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人闲得难受。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否则就会不得要领,忙乱不堪,或是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感到知识浩如烟海,各类活动繁多,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处理好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关系?是许多大学生深感矛盾、困惑的问题。大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听课这一主要途径外,还有自学途径、学术交流途径、多媒体教学途径、社会实践途径等等。当然,这些学习途径在中小学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但在大学里,这些途径更能被大学生采用。有的同学能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而有的同学只会听教师讲课。因此,以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4、学习目的的探索性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在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找知识的方法”。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的大学生将会较多地感到压抑和不适应。

总的来说,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学习必须完成以下三个转变,即由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由接受型学习为主向接受型、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的转变;由运用摹仿性思维为主向运用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学习的转变。只有在大学期间尽快实现这三个转变,才算真正掌握了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为以后的成功奠定较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李运生院长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题报告会

2.新浪教育网

3.中国教育技术网

4.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8.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八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调适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提高幸福感受力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受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通过心理调节提升积极人格心理。重视对自己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再是积极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团体比赛、拓展运动等,培养积极的人格心理。(2)多途径提高师德素养。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幸福,就要有超越于常人的师德素质,能感受到常人不能理解的幸福。从疲惫的忙碌中找到乐趣,从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二、营造和谐人际氛围。不良的学校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大敌。教师生活在校园中,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方面。首先可以通过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道德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开口喊老师好,使校园更加文明和谐。其次是建立互助共进的教师文化。在参加各类教师比武竞赛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师关系,从正面、积极地开展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得到共同提高,并在合作中缓解压力,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工作,愉悦地生活。

三、要合理分摊自己的压力

9.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九

答案一: 从根本上说,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工作时,必须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有时也会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必须按照党的宗旨的要求,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把对人民负责放在首位,同时努力寻求二者的结合点。要正确处理好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不符合实际、损害群众利益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上级改正,而不能从个人利益出发,盲目执行错误决策;另一种是当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体现了群众的长远利益而同群众眼前利益有矛盾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努力找出将群众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的办法,同时积极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提高群众的觉悟,实现上级领导机关的正确决策。实践表明,只有真正地对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地对党负责。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对上级负责而无视群众利益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清河虽然不多见,但是不能说没有。有些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不能创造性地执行,而是照搬照抄,脱离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有的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不了解基层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强迫命令,甚至投上级所好,投机钻营,把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变成了对上级某个领导负责。这种行为是对人民极不负责,因而也是对党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对群众负责而无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对小团体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抵制;有的钻政策上的漏洞,打“擦边球”,为小团体捞取好处。这种行为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对人民都不负责的表现,必须坚决纠正。其二,践行党的宗旨,更要坚持以下五点要求:(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执政以后,党的干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地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领导干部是被人民群众推选、受人民群众委托、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权力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有的领导干部只能掌权为民,绝不能以权谋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应该说,对于这一权力观,无人怀疑它的真理性。然而,实践中却常常出现权力使用偏离正确轨道的现象。这固然同制度约束不力有关,但也同一些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认识不准确、不全面有关。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础上,领导干部必须明确三个观念:第一,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把党的群众路线和权力观联系起来,从理论上加以阐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为人民服务已不单单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观念,它已成为整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有的意识,领导干部只有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秀的服务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对于清河的党员干部来说,绝大多数都能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否则,我们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第二,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权力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然而,少数党员干部滥用人民对党的信任,滥用党的威信,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特殊化的资本,出现了违反党章,违反纪律,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少数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完全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对人民滥用权力。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把权力看重了,责任看轻了,必然导致享受多了,想党的事业少了;吃喝玩

乐多了,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少了;与灯红酒绿近了,离人民群众远了。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因为无权,恰恰是由于权力的使用者失去了责任感所造成的。他们看重权力而漠视责任,只想当官,不想做事,使权力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掌权为公、当官为民、秉公用权、为民尽责。第三,公仆就是奉献的观念。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在总结其血的经验教训时提出的思想。我们党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这里,“公仆”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它与趾高气扬、当官做“老爷”相对立。作为公仆,就必须廉洁奉公,而不能借用权力损公肥私。要想发财,就别当领导干部;要当领导干部,就要肯于付出,勇于牺牲,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

答案二:

第一,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前提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样,才能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才能增强凝聚力。入党积极分子要与其他共产党员一样,坚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会胜利,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追求,并下决心终生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当我们有了这个信念的支持,我们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与政治理论水平。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熟阶段,更要加强优秀品格的锻炼,要时时刻刻以党员和“四有”新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时时向优秀党员,优秀模范学习,这里不得不提,长江大学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十八位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如果我们能拥有他们那样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定是我们心中坚强的支柱。现今,面对这多元化的世界,人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以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保持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才不会被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环境冲昏头脑。

第三,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本领。大学培养了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如果学业荒废,或学艺不精,不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即使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要提高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热爱科学,刻苦学习,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圆满完成学业。

第四,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首先,要做到对同学、对他人极端热忱。广泛团结同学,尽自己所能热心帮助同学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同学服务。与同学互教互学,在学习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积极向同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联系同学,在政治上带动同学共同进步。其次,要培养一种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的精神。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演讲说道:“你们即将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要以工作成就来评价你自己,要更多地考虑你有没有努力消除世界的不平等,你怎样对待那些和你毫无关系的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从社会得到什么,而在于他向社会贡献了什么。特别对于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在其位谋其政,不要计较太多,怕吃亏。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的下一番功夫,只有自始至终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认识溶化在自己的行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体现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戴和信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须要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的领导观念。

最后,我想说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它的全部内容就要体现出对学习与工作的极端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情。党的伟大事业不是一个短暂的时期能够完成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呢?梁启超以曾言:“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乃国家栋梁,中国之未来,我们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历史责任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很多时候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者不同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但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生活极不正常。作息时间无规律、日常饮食欠科学、娱乐休闲无节制„„本来青春年华该有的意气风发,我看不到。堕落颓废反而成为我们的主角,在网络的虚拟世界或电脑游戏前日复一日的虚耗光阴。失去对人生的追求,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想到自己,也无所谓的责任意识。说到人生目标和追求,我们很多都是说工作,房子,车子等自己的小天地。没有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对自己家庭的责任的确非常的重要,但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负责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一个人除了追求生存,还要思考我们对于当代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能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能为他人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来提升自我,做一个承担起对社会的历史责任。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兴者。

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振兴祖国、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使命,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珍惜学习机会,巩固专业思想,提高责任意识。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从点点滴滴作起。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必然要发生各种关系,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每个人,所从事的正当工作,对整个社会生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条件,为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没有社会的整体强大,个体的利益,个性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社会责任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再总是想着,国家能帮助我们什么,社会能给予我们什么。更多的,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毕竟,大学生是中国人口中极少一部分能有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人,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自觉的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以十二分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余温余热,实现自身价值。

10.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十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记忆是无处不在的。与同学相约,开心的出游,是我们宝贵而珍惜的事情,我们需要将这样美好的时光记载在内心的深处,记忆在大脑的深处,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与回忆。同样,即使是不开心的事情,比如做某件事情遇到挫折不能成功,我们也需要记忆下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将经验总结出来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些,仅仅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显示出了记忆对我们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学习之路上,记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成为一直以来人们探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要想提高记忆的效果,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1.一天二十四小时,人所拥有的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因此,要想增加自己的记忆效果,可以选择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学习。2.多重复,多滚固。对于新的知识,如果只记忆了一边,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过不了几天,所记忆的东西将全部忘光。要想形成长期的记忆,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滚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一心一意,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4.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上一篇:小学生读《吃狼奶的羊》有感作文下一篇:博乐市第一小学家长委员会2009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