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2024-09-17

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精选8篇)

1.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篇一

2020年全县干线公路迎国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准备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19〕1399号)、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XX省2020年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X交建管函〔2020〕X号)精神,大力开展我县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干线公路路域环境质量,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我县公路运营整体形象,以良好的路域环境迎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大检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国干线公路管养检查为契机,以创建“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路域环境为目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深入开展“迎国评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以养护到位、管理规范、路况优良的良好形象展示XX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整治时间

集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时间为三个月(7—9月)。

三、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为全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及控制区,此次以迎国评必检线路GXX(XX至XX)、GXX(XX曲至XX)为重点,以线带面,逐步扩展到辖区内各条省道,实现国省干线公路环境整治全覆盖。

四、整治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净化美化干线公路路域环境,实现全县干线公路和公路控制区“无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无违法建筑物和生活垃圾、无私搭乱建和非公路标志、无种植农作物”四无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我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为公众出行创造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行车环境。

五、整治内容

(一)整治马路市场及占道经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国省干线公路沿线乡镇政府要加强政府所在地街道规范化管理,成立治理马路市场及占道经营领导组织,抽调专职人员组成管理队伍,加大马路市场及占道经营清理力度,禁止在过村镇公路上违规摆摊设点,禁止门面房店外占道经营,全面清理和解决占道经营现象。

牵头单位:市场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公路局,乡镇政府。

(二)整治违法私搭乱建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

1、全面清理和拆除公路沿线影响行车安全或有碍观瞻的建筑及其它附着物。公路控制区内一律不能私搭乱建,禁止堆放杂物及垃圾,如公路两侧搭建的临时工棚、活动板房、围墙和建筑材料等。

牵头单位: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公路局,乡镇政府。

加强公路沿线停车场与汽修厂管理,对国、省道路两侧的违规停车场与汽修厂依法取缔。

牵头单位: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乡镇政府。

加强对公路两侧的“三散”企业的管理,对手续不全的散乱污企业依法取缔。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乡镇政府。

4、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严禁在公路上设置垃圾站,置放垃圾箱、垃圾桶,更不能随时随地倾倒垃圾,污染破坏公路沿线环境,确保政府所在地街道路面干净整洁。

责任单位:乡镇政府

(三)整治设置非公路标志现象。

依法对公路沿线的非法广告牌、非公路标示标牌进行全面拆除。

责任单位:公路局

(四)清除公路路肩、边坡、沟底农作物。

依法对干线公路两侧路肩、边坡、沟底的种植农作物、林木全面清除。

责任单位:公路局

(五)整治公路路面路肩边坡沟底。

全面加强干线公路管养工作,提升公路路容路貌。认真组织开展迎国评标准化路肩整治活动,重点做好桥梁养护及路肩、边坡、沟底整治、小修保养、沿线设施规范化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干线公路路况管养与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公路局

五、实施步骤

此次整治活动分为集中整治和巩固提高两个阶段:

(一)集中整治阶段(7月1日—8月31日)

以迎国评必检线路为重点,其他干线公路同步推进,对公路路面、边沟进行清理和修整,对公路两侧环境进行彻底整治,确保路容路貌焕然一新,路域环境有显著改观。

(二)巩固提升阶段(8月31日—9月30日)

在集中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要严格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加强日常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政府成立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乡镇分管副职为成员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路域环境集中整治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县公路局要切实承担起迎国评行业部门职责,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实行全局动员、班子成员包线,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迎国评工作。公路沿线乡镇政府要全面履行公路两侧路肩、边坡、沟底的农作物及林木全面清除和街道马路市场,综合整治的主体责任,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在公路沿线醒目位置张贴悬挂标语口号,为整治工作营造声势。要主动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的联系,做好深入细致的对外宣传工作,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公路沿线群众广泛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导,严格问责。

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期间,县政府办、县委改革办、交通运输局、公路局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进度较快,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不重视敷衍应付的单位给予全县通报批评。迎国评时,对因落实不到位给县里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将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

2.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篇二

会议传达了市环委会《关于在全市开展“三不三直”环保执法“零点”行动的通知》;通报了2015 年12 月9 日省住建厅、环保厅、经信委联合督查组对我市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指出了我市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并明确了2016 年3 月底为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达标的最后时限。

王云飞副处长强调, 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各企业要认真按照要求及时整改;今后, 市建管处将根据省住建厅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出台考评标准, 联合环保等部门组成专家验收组对搅拌站进行考评, 达标企业将在市重点工程项目中优先推荐;此外, 市建管处将加大巡查督查频次, 加强执法力度, 对不能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达不到整治标准的企业将严厉惩处直至吊销资质证书。

3.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篇三

1.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长春市粮多,秸秆多,畜禽多,粪便多,农村脏乱差的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70%,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心城区环境清洁率达到100%。力争使全市绝大部分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重点实施4项措施。一是百村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72个,市级28个,全年完成建设项目199个;二是配套推进。集中整合10个部门11个农村环境建设项目,集中投入,配套推进;三是城乡一体。城区和开发区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队伍、日常保洁制度三个全覆盖;四是全域提升。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春、夏、秋三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县域所有村全面达到“三消灭、两建立”标准,既消灭垃圾围村、消灭柴草垛进屯、消灭“四害”;普遍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环境整治“门前三包”。2014年,全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616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出动车辆6万台次,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3万个,维修道路1700公里,栽花13万株,专兼职保洁员人数达到6529人。初步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长春市获得省补资金3161万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16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12个环境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水泥(油)路1000公里,绿化美化村屯50个,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新建农户科学储粮仓2.5万套,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个,实施5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武装12个乡(镇)和120个村健身器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绿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整体绿化美化工程,三年累计投入改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780万元。德惠市沿102线布设了“一带十村”,投入1000万元进行了集中打造,建设农村环境的靓丽风景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3.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进一步明确要求:綜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重点整治内容,努力为农村农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二是会议推动。去年7月,长春市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23个乡(镇),105个村。姜治莹市长亲自带队参观检查并讲话,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宣传引导。组织长春日报、晚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环境卫生春季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制作了专题片《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纪实》和宣传画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剪影》,系统展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四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长春市探索出多种长效管理模式,比如绿园区“城管下乡,城乡一体”管理模式;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九台市政府“政府扶持,农民参与,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建农民新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推广,对全市面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五是部门联动。注重明确部门责任,分兵把口,形成合力。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方案》,围绕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俗特色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开展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份,下发了《长春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方案》,对全年的整治任务明确部署,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会议精神,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4.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简报 篇四

随着汛期的来临,路政执法大队检查了管理区沿线所有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对各类非公路标志牌、广告拆除。路政执法大队此次行动清理了乌拉盖管理区境内农村公路的各类非公路标志牌共8块,美化了管理区的路域环境卫生,有力的维护了乌拉盖管理区的旅游形象和道路公共设施,保护了路产路权,有力保证了管理区道路的安全畅通。

★ 市区公路路域环境治理规划方案

★ 环境整治方案

★ 道路环境整治方案

★ 环境整治月活动方案

★ 环境大整治作文

★ 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 环境整治简报

★ 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 整治方案

5.路域环境整治简报 篇五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公路法律法规,宣传路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公路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奠定群众基础。

二是着力整治重点路段。该段路政大队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及派出所、土地所、规划所等部门,依据《公路法》相关法规重点对国道108线东外环北太平路段乱倒乱放、乱搭乱建等影响公路环境和安全畅通的行为进行管控,出动挖机、自卸车等机械,清理沿线垃圾杂物400m³,维持了良好的公路环境。

6.江孜公路段路政路域环境专项整治 篇六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管理,解决公路沿线路域环境较差、交通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改善交通形象,创造优美环境,根据日喀则地区交通运输局《日喀则地区交通运输局关于成立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的通知(日交发【2014】263号)及《日喀则地区交通运输局关于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段实际,决定在我段管养的公路沿线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尼 苍 江孜公路段党支部副书记、段长 副组长:普 琼 江孜公路段党支部书记、副段长

达娃次仁 江孜公路段副段长

成 员:拉巴顿珠 江孜公路段路政执法人员

普 穷 江孜公路段路政执法人员平措 江孜公路段路政执法人员 达娃罗布 江孜公路段公路技术统计员 达娃次仁 江孜公路段日亚一工区工区长 格 桑 江孜公路段日亚二工区工区长 次 仁 江孜公路段日亚三工区工区长 达 娃 江孜公路段日亚四工区工区长

管理,重点为县、乡镇、村(社区)的过境路段。

(二)专项整治主要内容

1、依法拆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违法修建的建筑物、构造物、非公路标志,以及公路交通标志前后距离不足500米的非公路标志;

2、依法拆除并更换未按标准或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的交通标志;

3、治理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车辆等违法占路行为,切实解决公路“三乱”问题;

4、治理非法占用、挖掘公路及附属设施行为;

5、治理公路沿线擅自或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平交道口、村民宅路等;

6、治理公路两侧行道树和绿化带,清理死树干枝、挂树和非法种植物,美化公路环境;

8、治理非法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其他影响公路安全畅通或者影响公路景观的非法设施等工作。

(三)专项整治主要目标任务

为全面提升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水平,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创建“畅、安、舒、美、绿”示范路,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和全区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坚决取缔影响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查处辖区内各种侵占危

探索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力争按期完成整治任务,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并做好相关的上报工作。

(3)、完善提高阶段(9月11日—9月21日)主要对前阶段活动开展来一次回头看,按照“以建促创,以建促管”的要求,完善措施,完善制度,完善机制,力促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4)、总结完善(2014年9月25日至10月8日)总结经验,建立公路路域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公路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完成专项整治活动后,路政所负责于10月1日前将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交通运输局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落实整改阶段(2014年10月10日至2015年3月8日)

完成第一阶段各项活动任务基层上,根据活动总结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结合问题和困难制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情况于2015年2月28日前上报交通运输局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巩固成果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全面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总结经验做法,为迎接全国公路检查做好充分准备。

江孜公路段路政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

7.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篇七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近年来, 农村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这也使得很多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水源污染问题, 为此,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1.1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许多农村和部门都没有意识到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内涵没有准确的把握, 对工作方式也没有进行及时创新, 资源整合、设施维护、监测测评、 技术指导等问题都没有与农村实际相贴合。

1.2农村环保投入长期不足

农村环保投入的不足使得环保设施的覆盖率不够, 急需资金来改善。就目前来说, 在我国60多万个通过国家试点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中,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环境治理还处于空白, 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1.3农村环保基础薄弱

法规标准需要完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 在实际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 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排放标准还存在空白。农村环保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不足, 农村环保科技人员匮乏, 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

1.4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滞后

在县级等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 许多县级或乡镇级别的环保部门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编制, 其监测能力和设备都需要升级, 这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重大障碍。

2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2.1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协调联动机制

在农村开展环保工作, 实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若是仅凭一两个部门的工作开展, 恐难完成, 这项工作务必在众多部门的统筹协调, 有效配合下方可顺利开展。要构建起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以及财政等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成立环保工作组, 用以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对资源、信息等加以整合共享, 形成合力开展工作。另外, 要尽力发挥出环保部门的整体协调和监督能力, 环保部门在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大多均由资金投入, 针对各种污染治理也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充足的监测数据, 这些都使得环保部门在工作开展中具有了绝对优势, 再辅以农林牧渔等单位的积极配合, 必将会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尽量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行业已成型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 推广成功经验, 当然, 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方法完善, 以更加有效的适应当地环境治理的需要。针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 要划出水源保护区和责任范围, 强化针对水源管理范围的监管, 对饮用水周边环境的整治也要实施更为有效的措施;针对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应当采用积极推进污水分级, 多元化处理方式, 对于规定减排的乡镇, 要建立起污水集中处理站, 城镇附近的乡村生活污水可并入就近城镇的污水处理管网一起处理;由于农村人口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加之遇到地理条件复杂的乡镇, 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建立起逐级污水处理设施, 以此来强化农村餐饮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水处理以及管理力度;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 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汇集以及无害化处理, 构建起相应的处理系统, 推行“按户分类, 各村集中, 乡镇运送, 县市处理”的模式。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交通不利, 因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 积极宣传并引导农村居民将生活垃圾加以日常分类, 当地减量, 合理利用。针对家禽家畜的养殖所带来的污染整治, 要规范养殖区域, 对特定的养殖范围加以严格监管;对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要强化工作中的评估和防范, 积极推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在源头上加以防污, 综合整治, 扩大有机生物农药使用范围, 提升其效能, 尽量减小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

2.3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机制

不断拓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融资渠道, 加大其资金投入,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配合专项资金的投入, 为项目推进提供前期考核经费、组织经费、监测费用以及评估费用。第二要及时与财政、建设、交通、农业和水利等多部门协调, 鼓励他们参与农村环保整治, 并适当引入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4确保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和维护

在进行农村环境治理的整体规划时, 首先要关注农村防污设施的建立以及污染物处理站的运行维护等问题, 其中不仅有维护的措施, 还要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等等;对于选取何种项目, 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技术, 不仅要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更要反复论证建设难度以及后期的维护投入;项目验收合格之后, 县级政府要立即进行资产转接, 根据当地城乡的建设特点, 进行设施管理上的权责划分, 规定管理责任人, 强化技术指导, 构建起全面的设施保养、检修以及运行上的规章制度, 根据各地切实状况, 以财政补贴为主, 结合乡镇自筹, 募集资金等方式来解决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问题。提倡第三方托管, 集中运营模式, 将农村环境治理的设施运作推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玲, 吴勇.安徽省农村环境问题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8.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 篇八

1.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扎实推进“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转入深入实施阶段,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村镇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省确定了1000个省级示范村,通过努力要逐步达到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比较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先进的农村社区中心的建设目标。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六通、六改、五建、三化”。

“六通”是指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行政村主干道达到油路、水泥路标准,街道和巷道硬化;村内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有条件的可兴建自来水设施;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进屯入户,全面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有条件的可建设秸秆气化设施;基本普及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网络进村入户。

“六改”是指改住房、改院落、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街道。拆掉土坯房、茅草房和危房,有条件的农户搞好旧砖瓦房改建新建;对村屯各住户的院落进行统一改造,达到整齐美观;适应燃气需要和节能要求,对厨房进行必要的改造,推行新型节能灶;室外厕所达到封闭、卫生的要求,有条件的建室内冲水厕所;改变农村圈栏养畜、棚架养禽式的散牧散养、人畜混居的状态,推行房舍式、暖棚式养畜养禽,有条件的统一建设牧业小区,做到人畜分离;对街道和巷道进行统一规划,尽量达到宽窄有度、整齐划一、方便行走、节约占地。

“五建”是指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村部建设要达到省里有关要求和标准;村内有一所适合新型合作医疗和满足农民保健防疫需要的卫生所;村内要有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微机音像室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一个能容纳100~300人的农民科技夜校;在村外建一处统一堆放垃圾的处理场。

“三化”是指美化、绿化、亮化。重点是搞好室内外墙壁和院墙的粉刷,在院落外统一堆放柴草,房前屋后和村道、街道、巷道两侧栽花种草植树,沟塘、荒山、荒坡和农田防护林带搞好植树造林,对于不适于耕作的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村屯整体绿化率,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有条件村屯的重点道路和居住区实施亮化工程。

6年多来,全省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新修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建新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修建村部4283个、农民夜校2467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4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安装路灯5.19万盏,完成绿化23365万延长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2.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安排,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活动,并注意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一是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二是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三是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四是加强农村水源保护,防止出现畜禽粪尿、垃圾、工业废水污染水源。五是加强农村人畜分离,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防止出现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空气。六是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七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式采暖设施,重点推广大型沼气池和秸秆固化颗粒燃料,改变秸秆污染农村环境的状况,同时抓好秸秆统一堆放点的建设。逐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八是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注重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1万个村级单位新建休闲文化健身广场664个,新建公厕、室内冲水厕所和户外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17.6万个,新购置垃圾箱和新设垃圾处理场点21691個,配备垃圾转运车2059台,清理垃圾16694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416.9万个,清理粪堆404.8万个,清理路障97.3万个,绿化美化自然屯6801个,安装路灯亮化自然屯1048个。

3.不断增加专项投入,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省里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也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6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达到298.29亿元,平均每年投入都在50亿元左右。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放大效应达到25.5倍。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到29.72亿元,占10.6%;部门和单位帮扶资金和实物折现17.59亿元,占6.28%;整合项目投入65.79亿元,占23.47%;社会捐助投入4.4亿元,占1.57%;带动乡村和农民投入169.79亿元,占60.58%。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新格局,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促进了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4.不断完善帮扶制度,营造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省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帮扶制度。全省坚持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建设1000个示范村,坚持把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与省委开展的“三帮扶”和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仅2011年全省就有2714名领导、3829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777名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645家。其中,参与帮扶的大型企业192家,中型企业317家,小型企业4136家。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帮扶村现场办公累计9572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2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落实资金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切实增强村干部实践能力

上一篇:万科地产策划全流程下一篇:《白雪公主》续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