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

2024-06-24

中学生人际交往(9篇)

1.中学生人际交往 篇一

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量表介绍: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接触,从而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交换信息与思想,表达情感与需要,交流经验与技能,最终实现相互认识、理解、合作与建立更复杂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能力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即一种调整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交往在人们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更新,它不仅影响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人们是否成就自己的事业,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好坏。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是否平衡。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对3000多名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其中30%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而形成了一种孤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胆小、怕羞、不合群、极易激动,或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由人际交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评价不仅会影响到中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良好集体心理氛围的形成,而且会阻碍中学生的情绪与人格的完善,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测量和评价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适合各个年级的中学生使用。

测试题目:

1、你平时是否关心自己的人缘? □ A 是

□ B 否

2、你在食堂里一般都是独自吃饭吗?

□ A 是

□ B 否

3、和一大群人在一起时,你是否会产生孤独感或失落感? □ A 是

□ B 否

4、你时常不经同意就使用他人的东西吗? □ A 是

□ B 否

5、当一件事没做好,你是否会埋怨合作者? □ A 是

□ B 否

6、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时常发现他们不打算来求助于你? □ A 是

□ B 否

7、假如朋友们跟你开玩笑过了头,你会不会板起面孔,甚至反目? □ A 是

□ B 否

8、在公共场合,你有脱掉鞋子的习惯吗?

□ A 是

□ B 否

9、你是否认为在任何场合下都不应该隐瞒自己的观点?

□ A 是

□ B 否

10、当你的同事、同学或朋友取得进步或成功时,你是否真的为他们高兴? □ A 是

□ B 否

11、你喜欢拿别人开玩笑吗?

□ A 是

□ B 否

12、和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相处在一起时,你会感到兴味索然,无话可谈吗?

□ A 是

□ B 否

13、当你住在楼上时,你会往楼下倒水或丢纸屑吗? □ A 是

□ B 否

14、你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吗? □ A 是

□ B 否

15、当别人在融洽地交谈时,你会贸然地打断他们吗? □ A 是

□ B 否

16、你是否关心并且经常谈论别人的私事? □ A 是

□ B 否

17、你善于和老年人交谈他们关心的问题吗? □ A 是

□ B 否

18、你讲话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口头语吗? □ A 是

□ B 否

19、你是否经常做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事?

□ A 是

□ B 否

20、当有人对你讲解一些事情时,你是否时常觉得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 A 是

□ B 否

21、当你处于一个新的集体中时,你觉得结交新朋友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 A 是

□ B 否

22、你是一个愿意慷慨地招待同伴的人吗?

□ A 是

□ B 否

23、你是否时常向别人述说自己的抱负、挫折以及个人的种种事情? □ A 是

□ B 否

24、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时,你是否试图把事情的细节都交待得很清楚? □ A 是

□ B 否

25、遇到不顺心的事,你会精神沮丧、意志消沉,或者拿家里人、朋友、同学(同事)出气吗?

□ A 是

□ B 否

26、你是否经常不经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 A 是

□ B 否

27、你是否注意赴约前不吃葱蒜,并防止身上带其他异味? □ A 是

□ B 否

28、你是否经常发牢骚?

□ A 是

□ B 否

29、在公共场合,你会很随便地喊别人的绰号吗? □ A 是

□ B 否

30、你关心报纸、电视等信息渠道中的社会新闻吗?

□ A 是

□ B 否

31、当你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损害了别人,你会很快地道歉或承认错误吗?

□ A 是

□ B 否

32、在闲暇时,你是否喜欢跟别人聊聊天? □ A 是

□ B 否

33、你跟别人约会时,是否经常让别人等你?

□ A 是

□ B 否

34、你有时会与别人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吗? □ A 是

□ B 否

35、你有逗乐儿童的小手法吗?

□ A 是

□ B 否

36、你平时告诫自己不要说虚情假意的话吗? □ A 是

□ B 否

2.中学生人际交往 篇二

合理情绪理论认为, 偶发事件并非导致个体反应的直接原因, 个体对事件的观点、看法才是导致其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 改变学生对他人的不恰当评价、强化某些合理的观念是形成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关键, 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

一、渗透式讲授

职高学生由于知识面较广, 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结合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渗透式“讲理”, 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1、引导学生善于对他人作“正向”理解。

班上的王利同学和张慧同学曾是非常好的朋友, 可有一段时间, 二人很少在一起玩, 王利情绪低落, 从周记中我得知, 有一次, 二人在路上相遇, 张慧没有理会王利, 王感到非常迷惑, 而且看到张慧和另外一个女生形影不离, 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一时情绪极低。我找到张慧了解情况, 当问及二人是否发生过矛盾时, 她显得很吃惊, 她只是觉得与另外一个女生很谈得来, 对王利并没有什么意见, 关系挺好。针对这一事例, 我在班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 两个熟人A和B在路上相遇, 彼此都没有打招呼。A在想, 可能B有什么急事或在思考什么问题罢。B在想, 他对我是不是有什么不满?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 就是不想理我, 看不起我!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 该干什么还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则可能怒气冲冲, 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做自己的事了。前者是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别人, 是对别人的“正向”理解, 而后者是从坏的方面去猜度别人, 是“负向”理解, 我们要善于对自己的朋友作“正向”理解, 少一份无根据的猜度。

2、矛盾的危险性。

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经常的, 关键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于是我对学生讲解了解决矛盾的技巧:“坚持主见法。”当两人在观点上发生分歧时, 矛盾就产生了, 这种矛盾很自然, 无可指责。但双方要达成一致, 不相互攻击, 不让矛盾成为私人矛盾。而且, 为了共同的利益 (主见) , 开始着手解决矛盾。坚持主见就意味着不攻击对方, 求同存异, 从双方意见出发解决问题, 实现“双赢”。矛盾的危险性在于它可以变得非常私人化以至于和原来的问题完全不相干。

3、启发学生懂得感恩。

在学生的提议下, 班上搞起了“1+1”辅导活动, 可时间不长, 部分辅导的同学向我反映被辅导的同学缺乏主动性, 甚至还因被管束而不高兴, 我认为这是一种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 受人恩惠却又不领情, 在班会课上, 我让部分同学说出令自己最感动的一件受人帮助的事, 谈谈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此事对自己的影响。来兵同学是刚到班上的新同学, 人生地不熟, 有一天下夜自习后, 天下着雨, 因为没带伞, 所以一直等着雨小一点再回家, 可雨越下越大, 同学们走得差不多了, 心中正着急, 这时与他从未有过交往的李涛同学把伞塞给她, 自己跑回寝室, 事情虽小, 却深深触动了他, 让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来兵同学在周记本上留下这件难忘的小事, 我在班会课上读了这篇周记, 同学们禁不住为李涛热烈鼓掌, 接下来, 同学们在引导下达成共识:“只有我为人人, 才有人人为我”、“受人滴水, 当涌泉相报”。

李天天同学身体较差, 其父母十分着急, 妈妈每天早晨早起为李天天准备鸡蛋、牛奶, 可他就是不吃, 有时还与妈妈顶撞, 甚至赌气, 其实不理解父母苦心的同学大有人在。我在一本杂志上摘录一篇题为《母爱》的文章读与学生。其中有则故事触动了学生:一个屠夫一生不知杀了多少头牛, 可有一次他买了一头肚大腰圆的母牛要杀。眼泪涌出了牛的眼眶。屠夫早已见惯不惊, 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刀, 突然, 母牛“扑通”跪在了他的面前, 这是屠夫第一次见牛下跪, 母牛被杀后, 剖开肚子, 从里面掉下一个小牛犊。屠夫掩埋了母牛及小牛犊,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没有把牛肉卖出。教室内出奇地静。“你们时时在喊‘父母唠叨, 不理解我’, 可你们又何时理解过父母的心?!”我说。

4、对班委干部工作的新认识。

“同学们选出自己的班委, 可当班委开展工作时, 又有多少同学能理解呢。”这是我在班会课上提出的问题, 值周班委对自习课纪律提出批评, 抱怨纪律管不了。原因是:同学我行我素, 认为只有老师才能管自己。文娱委员付丹丹为元旦汇演紧张准备, 每天组织同学排练节目。有一天, 同学告诉我, 付丹丹撒手不管了, 我吃一惊, 向来认真负责的她怎么会呢?过去一看, 付丹丹又开始排练了, 只是眼圈还是红的, 原来, 几个调皮、随便的学生不听指挥, 急得付丹丹掉眼泪。班会课上, 我让学生讨论班委干部的职责, 以及班委干部如何发挥作用。许多班干部把管理自习课纪律作为自己的责任, 认为不管就对不起自己的职务, 对不起这个优秀班集体。不少同学指出:纪律管理、活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同学的配合。“班委同学的管理与纪律干涉是为了自己捞取好处吗?”我问。经过讨论, 同学们认可了班委的工作, 理解了班干部的工作, 和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每个同学从心理为这个集体着想。

二、运用思想辩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角色协调

矛盾产生于角色本人的感受与别人对角色的期望之间的差异。因此, 合理认识自身角色是缩小“自我”与“他我”差异, 善解他人的基础。一次, 靳佳伟在教室与人发生矛盾, 情急之下随手抓了一本书向对方打过去, 而书刚好是李同同学的, 李同认为:“为何靳佳伟不拿别的书而拿自己的书去扔, 而且不把书捡回来, 于是两人发生口角, 险些出手。显然, 靳佳伟并不知道是谁的书, 但在气愤下没有向李同道歉。我让两人冷静下来, 思考这样几个问题:a.对方当时处于什么情景下?b.如果我是对方该如何反应?c.我的做法偏不偏激?体谅对方没有?d.旁人如何看我?不一会两人言归于好。

三、让交往双方明白对方对自己的帮助与关爱

矛盾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往双方并不了解彼此的优点, 往往只看到了彼此的缺点。因此要让学生明白谁曾帮助了自己, 关心自己。劳动委员是一个工作繁重、又容易得罪同学的角色, 有时, 劳动委员帮人做了清洁, 却得不到回报, 有一次去检查保洁情况时, 我发现只有劳动委员周洋一个人去教室做清洁, 原来是在帮助两个没来的同学做。晚上, 我找到那两个同学将周洋的事告诉他们, 两人以前与劳动委员发生过矛盾, 听完后, 都不好意思低下头, 从此, 二人做清洁时再也没有逃跑过。再如, 一个半期考试前的晚上, 教学楼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我发现班上的灯还亮着, 原来是专业教师郭老师正将部分专业习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她说, 因为没时间评讲, 只有公布答案, 我当时为这位老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第二天一早, 我将此事告诉了学生, 从那一周周记中, 我看到同学们对郭老师作了很高的评价, 更加敬重郭老师。

四、引导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效果进行归因

让学生明白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素质, 经常换位思考可以理解他人, 保持冷静, 从而促进人际交往心理的成熟。总结出效果不好的人际交往作为教训, 效果好的人际交往作为经验。

3.中学生人际交往 篇三

关键词: 中学生 人际交往 情感因素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及由此形成的情感联系。交往与沟通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的价值得以体现,进而增强心理上的满足和幸福感。对于中学生来说,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促进学习的进步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情绪的稳定,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性发展不完善及对交往知识能力缺乏,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交往障碍。

一般说来,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认识因素、情感因素和人格因素。本文拟就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中学生由于情感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尊重客观,加之年龄特征及个性发展尚不完善,通常难以控制自己内心的情感,当出现不良情绪情感时,自我调适的能力相对欠缺,于是,一些不良的情感因素被带到人际交往中,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这些不良的情感因素包括恐惧、自卑、自傲、嫉妒、自我中心、多疑等。

一、恐惧心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恐惧心理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称为社交恐惧症。一些中学生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因此不愿意在公共场所露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唯恐自己达不到别人的评价标准而被人耻笑,于是便谨小慎微,甚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消除自身的不安,从而拉大了自己与周围同学的距离,人际关系变得疏远。

二、自卑心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比别人差,觉得不足的地方太多,因而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一些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以前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到了另一个环境却成了班级里普通的一员,这种在班级里地位的巨大变化使这些同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并将这种自卑心理转移到人际交往上,导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畏畏缩缩,害怕出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理使得这些学生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不敢涉足新的交往情境,因此他们的交往水平很难提高,这就降低他们对自己交往能力的评价,变得更加自卑。

三、自傲心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与自卑心理相反,自傲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傲气轻狂,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这一类型的学生傲视一切,不能与同学平等地交往,特别是在一些后进生面前如果自我炫耀、轻视他人,常常会使对方感到难堪、窘迫,这种心理及表现往往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其他同学也会出于心理防卫而有意识地疏远这一类学生。

四、嫉妒心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嫉妒心表现为对别人的优点、长处和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满,抱着一种憎恨情绪,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加以攻击。比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总是取得好成绩,就产生一种对人愤恨的情绪,所以就想办法捉弄别人,把别人的书或资料拿走或藏起来,看到别人因勤奋努力而获得好成绩,自己却又不想努力,反倒讥笑他人是书呆子等。实际上容易嫉妒他人的人一般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在家庭条件、容貌或成绩上超过自己。嫉妒心理及行为只是能暂时平衡自己的心理,这种心理和行为往往会造成嫉妒者的人际关系紧张。一方面,被嫉妒的对象会疏远嫉妒者,旁观者也可能由此而失去和谐,变得紧张起来。另一方面,嫉妒他人的人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者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

五、自我中心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自我中心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有的中学生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他人,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他们一般都固执,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很少关心其他同学,而且一般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做出一些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的行为,别人也会因为对他们的不满而疏远他们,这无形中缩小了他们的交往领域,甚至难以找到知心的朋友。

六、多疑心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多疑心理是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自我牵连太重,就是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会与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多疑的同学会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如果有人开了极平常的玩笑,他们也会信以为真,怀疑别人早就对自己有意见了,即使是别人相互之间的指责,他们也会把它与自己牵连上关系,认为这是在“指桑骂槐”。一些中学生由于多疑而不相信别人,由此产生顾忌和疑虑,人为地在人际交往中设置了一面屏障,局限了交往面,同时容易挫伤别人的感情,导致人际关系不良。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感因素不仅影响着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还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带来影响,甚至会给他人带来困扰。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所带来的,而是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许多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情感,建立起成熟、健康的交往模式,提高交往水平,将来才可能更为长远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

参考文献:

[1]王金保,赵建新.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编.前程的基石.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篇四

章丘二中 逯翠英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能和你们在一起交流!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多数同学都会感到不适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由于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你们困惑不解,应接不暇。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看看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几个特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三五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 很多时候你们的烦恼来自成绩,你们的生活充斥着分数,使你们喘不过气来,你们常呼吁:理解万岁!希望老师、家长多留些空间给你们去自由的飞翔。然而往往这样的自由你们得不到,于是你们埋怨、你们叛逆„„但其实,哪个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好?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呢?由于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所谓的自由,于是,你们更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与支持。然而,要得到一份真正的友谊是多么的不易,在诸多的交流与碰撞中,你和同样属于叛逆期的同学们,就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冲突和摩擦。怎么办?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一下怎样与同学、老师、父母相处呢!

一、怎样和同学相处呢

其实人际交往是有原则,把握住原则就会得到友情,丧失原则就会众叛亲离。尤其是交友更要讲原则。

例子:张三和李四是一对好朋友,他俩约好星期日下午1点在图书大厦见面一同去买书,星期日下午张三早早来到图书大厦门口等候,左等右等不见李四同学的踪影,心里那个急啊。第二天上学时,张某见到李某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你怎么没去啊!我在大厦门口等了你一下午”。而李四却说:“唉,我忘了,你怎么死心眼呀?看我没去,你就自己去买书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李四同学的言行,李四不守信用,还讥笑朋友,长此下去,别人不会再跟他交朋友,所以在交友中:

第一条原则就是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与诚实的人打交道,我们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句话在社会交往中可以灵活一些,但对朋友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否则,日后被朋友识破而失去朋友的信赖。

第二条原则是宽容理解的原则,长时间与朋友相处难免产生不愉快的磨擦甚至争吵。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关键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并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家现在看看你们周围的同学,有没有缺点和不足的人,也就是十全十美的人,没有,想一想在你所有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所以,在平时交往中,如果出现小的或无原则性失误,要以宽容理解的姿态对待朋友,对待他人。举例子:不小心把你的书弄到地板上,你会怎么做呢?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所以宽容理解朋友应该体现在不吹毛庇,不怨恨朋友,不要以自己为标准要求朋友,胸襟开阔一些,不要事事时时争强好胜,给朋友留点余地和面子。

第三条原则是互相尊重的原则,举例子问时间?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会有两种不同的结局呢?那就是尊重的结果。这条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被称“黄金定律”或“黄金法则”。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友情赖以存在的条件,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现在同学们中间有个别人,依仗着胳膊粗力气大,社会上有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打着朋友哥们的旗号,欺辱他人“哥们今天忘带钱了,借2元。”或“帮我买瓶水”或说“帮忙,把上网钱先垫上。”自视高大,欺辱弱小。把朋友当成“工具”,这样的人不是朋友,是敌人。是打着朋友旗号的敌人。真正的朋友不因家庭、经历、工作、容貌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会拿朋友的生理缺陷隐私开玩笑,而是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朋友正当的权利和意见。

第四条原则是友善热情的原则,对困难生的帮助(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是希望得到交往对象的同情、帮助。如果这种帮助得不到满足,相互间的交往就缺乏吸引力。因此,在与朋友交往中,要注意乐于助人,当朋友需要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及时地予以帮助,当朋友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予以热情支持,当朋友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应尽力予以扶助。并且在帮助朋友的时候,不要摆出一种有恩于人而念念不忘的姿态,但对别人的帮助,不论受益大小都应向朋友表示出诚恳的谢意。

二、怎样与老师相处呢?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三、怎样与家长相处呢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

2、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

3、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以来、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

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 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四、怎样与异性交往呢

下面我们谈谈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处于发展的高峰,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

1.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只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一般出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表现是:不愿与异性同桌,分出明显的“楚河汉界”在活动中避免和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冷嘲热讽等。其实,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对异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涩。

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和排斥之后,是浓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是: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

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将发生一场巨变,你准备好了吗?

那与异性到底该怎样交往呢?我建议啊:

首先,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闪烁其词,也不要过分夸张;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其次,要适度交往。怎样适度呢?就是: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发情爱而惊恐不安,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建议你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第三要真实坦诚。主要是指对异性同学的态度,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特别是和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主动避免接触一些不好的外界刺激,例如一些表现性的书刊、画报、影视作品、图片等。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就要探究、弄清,别人越强行禁止,自己就越觉得新鲜,更想去揭开“谜底”。可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很差,如果不如以引导,很容易受错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人在一个工读学校的调查发现走上歧途的青年中,因读过黄色书刊而犯罪的,占有相当重的比重。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是模仿性和激情性。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往往受好奇心的影响,自觉的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和动作,即使是错的。而青少年的情绪动荡不稳,容易激动,只要外界刺激强烈,就容易迅速产生行动,这样很容易酿成大错。所以对不适合我们的年龄层接触的书,要坚决不看。有

同学说那我怎么知道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呢?你可以向老师、家长、图书管理员、书店的营业员参考书中有些什么内容,或者在买书或借书时看一下目录、前言、序还有最后的结束语,对书中的内容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内容很不健康,就坚决不要读它。有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所以,我们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读本,拒绝不好的外界刺激。

5.中学生人际交往 篇五

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教案(班会课)劳晓玲

中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班会课)教案 汉语言文学 劳晓玲 引言: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难免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每一个人类个体离开了他人,离开了社会、群体,是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的。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要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在学校里,你是否因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而烦恼?中学生虽然以学习为重,但人际关系问题也不可忽视。如何才能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如何才能使我们朋友间的友谊长存?在这里我们将一一探讨,为你以后的人际交往提供一些建议,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目的: 通过一些团体小游戏以及团体之间的讨论、老师的讲解总结,让学生了解到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形式: 团体训练 时间: 2个课时(80分钟) 步骤: (一)案例引入:(5分钟) 小王和小李原本是一对好朋友。平时他们一起出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可谓情同兄弟,形影不离。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人生目标;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后来,小王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长,这时小李的心理就失去了平衡。他认为,两人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都不相上下,各方面表现也差不多,为什么好友小王能当学习部长,还被评为“三好生”,而自己却“一事无成”呢?小李百思不得其解,越想心情越糟糕,心中开始滋长不满和怨恨情绪。从此,两个好友开始疏远,小李还经常无中生有,造谣中伤,使小王受到伤害,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一对好朋友似乎变成了仇人。 讨论:如果你是小李,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小王,你又会怎么解决? 小结:其实小王和小李可以不用反目成仇,归根究底,还是小李的`嫉妒心理在作怪,其实人际关系问题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自卑心理、自傲心理、自私心理、恐惧心理、封闭心理、害羞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干涉心理,其实只要我们树立平等交往、真诚交往、主动交往、学而得之和以交往促发展的观念,学会人际关系交往的一些技巧:微笑、倾听、赞美以及自控调节,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人际交往的根基:“信任后仰”(30分钟) 1、活动程序:(20分钟) (1)游戏开始之前要求所有学生摘下眼镜、手表、首饰以及身上任何尖锐和硬的物品,并把口袋掏空。 (2)选一名自愿者(如a)站在一张1-3米左右高的桌子上向后倒,一名学生作为监护员,其余学生(至少应在10人以上)负责承接后仰者。他们两两相视而站,按个头高低在桌子前排成平行的两列,队列与桌子成垂直角度。每位学生向前伸直胳膊,掌心朝上,放在对方的双肩上,形成一个安全的承接区。为确保后仰者的安全,可以在承接区铺上一块体操垫。 (3)老师站在桌上,用捆手布将后仰者的手捆住,然后用手抓住捆手布。一切准备就绪后,后仰者喊“你们准备好了吗?”台下成员高声回答“准备好了!”老师听到回应后,发出“一、二、三、倒”的指令,并松开捆手布,后仰者应声向后挺直倒下,其他成员则竭尽全力平稳地接住a,并用“放腿抬肩法”将其平稳放下。 (4)每位学生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尽量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但有心脏病、高血压和严重腰伤者不能参加。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分享(10分钟) (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么?你相信其他学生会稳稳地托住你么?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 (2)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说明:这个游戏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信任,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倒”与“扶”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而游戏后面的心得分享也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解开人为了防卫而自我本身建立起来的那层保护膜。 小结:现在社会险恶,许多人为了保卫自己,选择不相信别人,给自己的心门锁上了一把锁,这样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把很多人拒之门外,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为了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脱掉那层保护膜无可厚非,毕竟有得必有失,没有失去就不会有所得,而且,重建信任,于你于我并无坏处。 (三)学会赞美:大声说出“你很棒”(10分钟) 以两个人为一组,每个人取出一张纸条,接着老师叫学生在纸上写出对方的三个你最敬佩他/她的地方,然后交换对方纸条,读出对方纸条的内容,最后,双方进行拥抱,大声说出“你很棒!” 说明:这个游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双方打开心扉,寻找对方的优点,人不可能没有优点,但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对方的优点,一味记住对方的不足,即使知道对方的优点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把它深藏在自己心里,如果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许多隔阂就不会产生,同时,给对方以赞美,更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小结: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很棒,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发现对方的好,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如果我们不把想法表达出来,对方也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一句赞美,对对方来说,就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同时也是加强双方交流的一个途径。 (四)学会倾听:沟通练习(15分钟) 请一些学生谈谈,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一般而言你会作何反应?并简要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朋友向你倾诉:“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我又没考好。我不敢告诉父母,为了供我上学他们拼命地赚钱,已经很辛苦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每天早晨起来,我都鼓励自己要努力地学习,但是感觉压力很大,要考上重点好难呀!” 你会如何回答? a.你要想开一点,面包会有的,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的。 b.你不用太悲观,这次好多人都没考好。 c.你应该告诉你的父母,他们也许能帮你,和你一起想办法。 d.你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你。可是你的压力也非常大,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是否扛得过去。 说明:这个游戏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促进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人际交往中倾听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交流的技巧。 小结: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理解了他的意思,理解了他的心情。以上案例的几个答案中,只有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这种沟通方法被称为“意译法”),似乎是在说废话。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误以为朋友向自己倾诉就是需要自己帮他出主意,因此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意译法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最简单但是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小窍门。 (五)“祝福留言卡”(10分钟) 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心形的祝福卡,每人在卡上写上“对ww的祝福”,然后依次向右传递,每位学生都写下自己对其他学生的祝福、鼓励或建议。写完后,每位学生都阅读他人给自己写下的祝福,并对其他人表示感谢。 (六)学生分享课堂所得以及其对人际交往的看法,老师作总结(5分钟) 总结:人际交往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但只要我们树立平等交往、真诚交往、主动交往、学而得之和以交往促发展的观念,适当运用人际关系交往的一些技巧:微笑、倾听、赞美以及自控调节,用心去交往,真诚待人,这样就可以处理好许多人际关系问题,希望大家的人际关系都能够更上一层楼! (七)课程在聆听歌曲《朋友》的过程中结束。(5分钟)

6.思修,大学生人际交往 篇六

摘要: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且日趋激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影响因素

原因

对策

正文: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可以分为(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觉得自己是美丽、聪明、或害羞、没有指望的,不论这一些看法是有正确,是否与别人对它的看法一致,将影响个人以后的行为和生活,也会影响个人和别人的关系。

2.自我坦诚。人际关系,必须人与人之间发生关联之后才能产生,因此除了对自己、对别人有一个适当的概念之外,还需进一步第开始与人互动,经由彼此的自我坦诚,让对方知道你,让你知道对方。经过自我坦诚,我们才能与别人作有效的沟通。

3.个人特质。优秀的品德利于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人们倾向于同有担当、温柔之类的人相处。

4.个人的心理状况。拥有良好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够自觉地调适心理的大学生倾向于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类学生性格较开朗,能够更好地相处。

5.外部环境。较为融洽的大学环境利于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为何要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2.大学生由于生活的圈子小,能接触到的人群有限等,社交能力普遍较弱。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大学生对不熟悉的环境的畏惧和茫然以及网络的发展会促使他们以较为消极的态度处理相关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这种态度会给他人一种冷漠、不易接近的感觉,无形中自己就困守于一个狭小空间内。)

(2)以自我为中心,万事总是率性而为,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素质低下。(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时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因而多多少少有些自我主义。而这种自我主义就会使你丧失准确的自我定位,从而形成一堵墙,一堵填在你与别人之间的墙。)

(3)易在交往中失去对度的掌控、过分亲热。(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做任何事都不得有个合适的尺度。因为完美应该属于某一事物的某一个临界值处,既不能少,也不能超过。过多的亲热会让他人无所适从,渴望逃离。)

(4)未能处理好交往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

1.大学生与他人交往坚持以下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2.大学生应当从我做起,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纠正人际交往中的“拜金主义”、“价值主义”等错误思想。做一个诚实守信、大度、学会必要的理解和相信他人的人。

3.大学生本身要主动、勇敢、真诚地迈向他人,走进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应只埋头于书本,做一个书呆子。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友情,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大学生应当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切记: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5.学校应当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德育环境、校园环境。例如大力开办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各类文化知识讲座和教育讲座,举办各类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朗诵会,举办各类文化知识竞赛,强化广播、影视的宣传教育功能。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特有的环境,构建大学生和谐的网络人际交往。

6.创造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

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作者姓名:布衣梦(南林)2.《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平丽 3.《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

王东

7.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提高交往意识, 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孤立的生活, 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交往面越宽, 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 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而这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思想和信息, 要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更直接、更广泛、更迅速。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然而, 高职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及其被动, 据调查有40%的学生不敢在大庭广众和陌生人前讲话。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匮乏。因此, 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单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而更多采用情景式教学, 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多回答问题, 鼓励他们多说话, 同时加强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呵护, 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此外, 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 电脑、电视等传媒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消磨时间, 这也阻碍了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因此, 应鼓励学生走出家门, 走向社会,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帮助, 对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品位,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陶冶情操, 而且有助于大学生间正常的人际交往。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 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由于交往方式的不当, 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如情绪化、哥们义气等。因此,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交友观;学校要开设适合大学生需求的心理课程进行集体辅导和宣传, 关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把握他们的潜在意识和心态,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其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交往的根源, 使之能够对不良交往进行有效地识别和抵制。此外, 还要配置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解答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使他们能及早走出心中的阴影, 增强自信。

四、指导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一) 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 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 就要正确估价自己, 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 也不要只见自身的弱点而盲目自卑, 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 因此,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重尊重的原则, 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 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 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只有以诚相待, 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坚持真诚的原则, 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 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而不是口是心非, 既不当面奉承人, 也不在背后诽谤人, 做到肝胆相照、赤诚相待、襟怀坦荡。

(二) 讲究交谈艺术

交谈艺术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过程中, 通过交谈的方式, 相互交流感情, 传递信息, 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从而达到和睦相处, 愉快合作的方式或方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提高交谈的能力, 首先要具备有关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沉着的应变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等。在交谈艺术中, 保持永远的幽默感是重要的方面。幽默的人永远为周围的人所喜爱, 永远是社交场上的中心。

(三)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人际吸引力

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 是交往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内在品质如精神风貌、性格特点、类型等;人的外在条件如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职业地位等都可以影响人际吸引力, 并因此影响人际交往和效果。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丰富自己的知识, 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总之, 人际关系的培养是每个步入社会的人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后备力量的大学生, 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有效的人际交往, 对于实现以后的社会沟通, 增强其社会与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实现自身价值, 拓展事业, 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本文探讨了高职学生应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以及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8.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交往的障碍;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际关系的构成条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它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尤其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努力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得友誼,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精神愉快,充满信心,而且会使人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比如:抑郁症。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且价值高。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获得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在当今信息化充斥的社会里,那些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必然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道屏障,从而孤陋寡闻。因此,人际交往不但能够使人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信息的沟通又必然成为大学生成功道路上的润滑剂。

二﹑构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普遍较低,本人认为除一些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原因。

1.不愿意去交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出于个人动机比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等原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用和需要,因此导致不主动,甚至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回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二是家庭教育。家长与学生的命令式对话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心态和习惯。三是学校教育。我们传统的学校,语文课上主要以读书、看书为主,很少有说话方面的训练,因此有的大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和任务,但当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心理焦虑等心理现象,最终养成不愿与人交往的习惯。本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时抓起,这样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从心里重视人际交往的意义,从而积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2.不懂得如何去交往。很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不懂人际交往原则,如何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如何掌握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不利的因素等。因此他们普遍感到人际交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不知该怎样相处,相处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3.不擅长去交往。据调查,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一般刚入校的大学生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且适应能力较慢,尤其是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特别紧张,不够大胆,不会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又加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技巧,缺乏交往的经验,有时候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他们交友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总感到没有机会。本人认为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不熟练,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比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要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换位原则、以诚相待原则、礼貌原则、互利原则。

我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以及与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探讨不同的学习方法,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总之,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人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都会为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65.

9.农村学生人际交往的培养 篇九

人来到世间,得到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就会通过交往求得共识,协调发展,交往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目的是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沟通等交往能力,是加强人际交往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境,为培养学生社会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搭建舞台,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1、新课程理念对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程标准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而“素养”也包括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目前来看,农村小学生在“说”能力差,严重地制约着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学校人际关系作为一种敏感性强,影响力大的校园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师生交往,同辈相处,可使学生产生接纳、温暖、安全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不良的师生关系、同辈关系特别是人际冲突,易使学生滋生排斥、冷落、危险的感觉,并可引起并强化忧郁、恐慌、自卑、敌对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

2、调查表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低。

(1)目前农村父母70%或80%以上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孩子成了隔代抚养,父母与孩子相处、交流的时间很少,许多父母觉得亏欠了孩子,于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要求,而忽略了其精神需求。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娇气、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平等交往,有些孩子则变得内向、自闭,不爱与人交往等,喜欢以个人利益为先,争强好胜,不顾别人的情感体验。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高傲的自尊,谁也不肯让步。一点小事,在成人看来一笑了之,然而他们谁也不愿吃点亏,导致同学之间矛盾重重,而自己又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从而游离于小伙伴之外。

(2)缺乏交际能力,缺乏交往所需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以深化友谊,导致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欢迎,使自己变得孤单寂寞。

(3)农村孩子的人际交往范围狭窄,只局限于亲戚和一些邻居、同学及农村广阔的天地。家长(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去交往,由于许多家长(教师)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从小就教育他们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不能告诉陌生人自己的情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认识上的误区——凡是陌生人都不能随便交往,于是导致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时常常感到恐怖、紧张和不安,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3、学校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影响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1)原教学忽视了人际交往内容的训练。一直以来,它只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调剂,处于明显的陪衬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传统的考试模式中从未涉及,现在的考试模式也出现了空白,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致使教师不愿涉雷池一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遗忘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课程改革已多年,不少教师的教学仍就陷在繁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气氛沉闷。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人际交往”的心理。

(4)学生阅读面狭窄。诸多原因,学生阅读资源匮乏,特别是学生“两点一线”(家庭、学校、上放学路)的上学形式,决定课堂占领了学生大部分交际空间;交际是表达,要表达就要积累,而缺乏积累,就谈不上表达(交际);要积累,就需要阅读,阅读的主要形式就是

看书、看新闻等。增长见识,积累增多了,才能有话可说,而无书可读(往往只限于书本),就造成学生阅读面狭窄。

4、环境的影响

(1)普通话在全社会推广不顺利,阻碍较大。家长不说普通话、说话意思表达不够具体、规范用语、礼貌用语、交际态度不好主要是由于文化水平、社会阅历、交际水平、平时习惯和当时当地的环境等诸多方面造成的。

(2)在培养孩子交际的能力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培养孩子说好话、敢说话、会说话、说完整连贯的话,不是循序善诱,不是言教,而是恨铁不成钢,采用一些粗暴的手段、不切实际的方法引导孩子交往,加之自己农活多而无序,自身能力欠佳等多种原因,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如何能提高呢?

(3)家长的地方话充斥社会每个角落,粗话、脏话、下流话、一些淫秽的话等对学生交际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二、培养的具体措施

我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师生案例印证已得出的操作方法等,协调发展教与学的各个方面,使研究工作呈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达到使学生爱交际、能交际、会交际的言语表达目标和敢交往,乐交往,善交往的人际交往目标。

(一)创设学生人际交往的课堂情境

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读写,而忽略了听说;而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培养训练往往仅局限于师生对话,很少出现双向互动的交际氛围;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人际交往的情境,使学生变“怕交际”为“敢交际”,“会交际”,最后达到“善交际”。那么如何创设人际交往的课堂教学情境呢?

1、创设角色表演情境;喜欢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对此兴趣浓,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分角色表演,训练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故事或根据课文故事情节表演,寓教于乐,让学生大胆而有礼貌地“交际”。

2、创设相关事物情境;如:进行“采访”“辩论”“演讲”类的交往训练时,先陈设好介绍的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兴趣盎然,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交往中来。

3、创设绘制图画情境;如:进行“介绍类”训练时,就可以绘制相应的情境图画,让学生置于画卷中,尽情地交际,无拘无束的交往训练。

4、创设播放音、影、像情境;如:进行“表演类”的训练时,利用电教的美学功能,营造浓厚和谐的训练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交往中不能自拔,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感知有关知识和用语,从而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想像。

另外,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课堂游戏”等都是一种很好训练的方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感到真实,感到无限快乐。

(二)课堂实践训练,培养交往能力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文本。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实践训练,创造性地设计学生交往内容。

1、读中学交往

进行读的训练时,一方面让学生多听会听善听,通过感受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去充分表达发挥。如分角色的朗读、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交往练习的好形式。长期训练,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不断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表情达意。

2、练中学交往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做导演,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们能较熟练地把一堂课的重难点很好地突破,而且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语言连贯,口齿清晰,师味浓厚,老师课上几分钟稍加评议,学生便心领神会,交往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

3、听中学交往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心理特点,经常组织学生收听有较强趣味的录音故事,并要求学生说出重点,相互设疑、解惑,复述故事。总之,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人际交往创造好一切条件。布置学生在校外留心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人们人际交往中的“毛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在“语文活动课”中常开展“听进去,说出来”的小活动,努力促成向生活、向身边同学学习交往的方式和方法。

4、看中学交往

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并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5、创情境,善交往

为了更好地锻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设一个栏目,在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扮演角色,共同完成人际交际内容。学生台上表演,台下学生给其“配音”,台下学生“发令”,台上学生表演;教师表演,学生给老师的动作“配音”,形成互动。不定期地开设“畅想栏目”。让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

6、多阅读,勤交往

抓文章空白处,巧妙补白。在小学教材许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使主题拓展延伸,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激发读者的想象,拓展读者的思维,启迪读者的智慧.在教学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抓住这些空白,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对其进行合理“补白”并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会在想象中提高对课文的领悟能力的同时,自然的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抓文重点段,巧妙启发。抓重点段落的训练,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

抓文章结尾,巧设话题。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由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的“道”?不妨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活动,在课文的结语处顺水推舟巧作安排。

抓文章梗概,巧妙复述。要使学生交往表达能力得到持续发展,还可以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既进行了语言实践,又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

抓文章深远意义,续编故事。在教材中常遇到言尽语未了的文章,这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思路进行合理充分的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了恰当的延伸。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欣喜的场面,既启迪了学生创造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游戏之乐,从生活中打开话匣子。

爱好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对于起步进行人际交往的孩子,当她以游戏的方式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一切显得那样亲切自然。如:黄老师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句话游戏:我喜欢(什么),我爱(什么)。关于他们一些兴趣爱好或心理感受的东西,实在缺乏油盐佐料,但冠上游戏之名,孩子们也觉得新鲜,说得有滋有味。不仅表达出性情上的率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而且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许多言语形式。如我喜欢吃汉堡包,也喜欢吃薯条,更喜欢喝可乐。我喜欢唱歌、画画、下棋、游戏„„兴趣很广泛。之后,游戏开始向生活靠拢,话匣子打开了。譬如在他们喝豆浆的时间,我引导他们口述游戏:你都看到豆浆是什么颜色的,你

们觉得豆浆好喝吗?富有个性的言语脱颖而出。捉草蜢或吹泡泡归来,我就说, 草蜢是啥样儿?吹泡泡的心情怎样?我们来做口述游戏吧,老师先说一句,你接一句„„就这样诱导出孩子们言说内心的欣喜和快乐。终于有一天,看到吴培基小朋友的网上贴士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他说他发现香柠花园门口停靠着一辆破旧的轮胎泄了气的农夫车;爷爷院子里有许多紫荆大树,树上挂满了小刀形的豆脉种子。更有一篇生发议论的小短文《节约与环保》缘于他吃完饭后扯了一大把纸巾擦嘴巴。说话游戏伴随着轻松欢快的脚步让孩子们踏上了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征程。

(四)教给交往技巧,培养交往能力

有的同学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想和别人友好相处,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朋友之间闹矛盾了,不知道怎样调和;遭到别人误会了,不知道怎样澄清事实„„这就牵涉到一个交往技巧的问题,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人们能逐渐领悟到一些交往技巧并善加运用。但小学生没什么人际交往经验,所以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1)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学会倾听和交谈。越是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用眼神示意对方“我在专心听你讲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适当时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学会赞美和感谢。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是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当然还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且要用行动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你都会令别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学会拒绝,消除误会。与人相处中,我们总有说“不”的时候,坦陈自己的困难,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既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心无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绝,这就是拒绝的艺术了。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当语言无效时,要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活动,而且也是一种陶冶活动,一种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活动,和谐融冶的人际关系,会促进群体意识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焦虑情绪的转化,创造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氛围,令人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满足彼此的需要,在多维立体交流中使整体效能提升。

(五)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交往的氛围和成功情境

1、校园生活提供展示空间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但要在课上进行训练,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大环境中锻炼人际交往的本领。我们尽力搭建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人际交往实践的机会。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人际交往以及所参与的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形成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应变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换言之也就是形成真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2、以大型活动为载体。学校经常围绕小学生人际交往开展大型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都要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只要提供合适的舞台,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只有在社会舞台中检验才能知道训练成果。因此,我们经常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以检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情况。

4、家庭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上学前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形成,是家长辛勤劳动的成果。上学后,孩子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一半的时间在家庭。家长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否,参与与否对学生影响极大。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经常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比如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把每天在学校、班级、路上、书上、电视、网络所看到的、听到的最感兴趣的事,告诉自己的父母等。这样既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增添多种形式的乡情活动

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走出课堂,回归大自然,学生简直其乐无限。我们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结合农村的特点,多形式的开展校外参观、访问、调查、游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摄取交际的内容,获取交往的素材。如:访问家乡典型人物。可采用“记者采访”,采访模范、专业户、养殖户、英雄人物等,进行礼貌用语大胆而流利的对话,并夸一夸。

三、培养的效果:

1、学生的转变。改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经过实验,学生的交往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认为自己有所提高的学生占66%,因表达能力提高而更喜欢交往的学生增加了41%。能把交往当作一件乐事的学生占71%。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自发地主动地与人进行人际交往。大部分农村小学生能在具体地交际情境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从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农村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学校方面:通过此小课题与学校市级课题的研究,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师资强校,严谨治校”的治校思想,走科研兴校之路,形成“科研导行,整体促进”的模式。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有课题”从而形成“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的局面。

3、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得到根本地转变,自身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注重激发学生人际交往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富有个性、思维活跃的交往。教师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能重视人际交往和口语表达的研究。通过备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的教法灵活,在课堂中真正把课堂作为策划中心,指导学生自主交际,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重视学习和创新,使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2024招警考试面试备考技巧:并列关系巧运用下一篇: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