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2024-09-17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精选8篇)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一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往往会抓紧时间滔滔不绝地讲知识,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师生关系疏远。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并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以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彼此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还要将各种有趣、有料的问题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构建师生间双向的思想交流通道,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教师往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堂物理课的时间是很短的,尤其是在一对多教学中,物理教师没有办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可以以较短的时间获取更多学生信息的有效方式。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情境中的问题难度

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方法的运用方式不同,专业知识的深浅程度不同,对教学情境创设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导致在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上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入校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在课程一开始就提问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无所适从,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倍感压力,学习自信心会遭到严重打击。

2.教学情境的持续时间不长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比较紧张,所以有些物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会直接点名让学生回答,教学情境的持续时间不长。如果相关教学情境的持续时间较短,且问题较难,学生很可能就没有任何思路,教学情境没有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学生的回答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3.教学情境缺乏趣味性

这不仅会让学生认为课堂内容枯燥乏味,还会让学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产生质疑,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学生一旦在心里树立了这样的教师形象,自然对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屑一顾,即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引导工作做得再好,教??在班级内不再具备权威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游戏化教学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生活教学情境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听到、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带入课堂,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乐趣。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做游戏,丰富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通过游戏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正向迁移到教学目标中,初显物理“换”的思想,达到从问题入手,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已有信息中去探究结果。

2.以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进行情境创设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只有教师多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才能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做出大胆的猜想,并引导他们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可以从一个问题点入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为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准备丰富且优质的课外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

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而情境教学法以其灵活性较强、与生活契合度较高等优势,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大量丰富的课外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学生或是老师准备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材料,都势必会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将生活情境与物理课堂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全过程,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自己则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主动地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分层次、有步骤地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所承担的教学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广大教学教师应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出发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二

一、创设实际运用型情境

初中物理作为与生活十分贴近的学科, 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实际运用型情境, 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例如, 在学习“浮力”课程中, 教材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局限在船漂浮在水里, 皮球浸没在水里能浮起来, 这些例子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没法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中, 通过设立结合实际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结合学生在吃胶囊药丸的事例,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有些学生在吃药片时, 把药片放在嘴里, 喝水仰头就可以把药片咽下去。而在吃胶囊药丸时, 根据这种方法缺压不下去, 这是为什么?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这主要是由于浮力的作用, 胶囊在水里向上“跑”, 因为是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把胶囊去掉, 只吃里面的药粉, 但这将让人很难下咽。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在吃胶囊药丸的时候, 学生低头咽下胶囊。当学生低头时, 口腔里的水位于喉咙的下方, 虽然胶囊在水里受到浮力的作用, 往上漂浮, 但当胶囊达到喉咙时, 学生只要往下咽就很容易把胶囊服下。所以, 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吃胶囊药丸。

通过这种相对直观、感性的认识, 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到物理相关原理。由于初中生, 对于一些问题往往不会进行仔细的观察, 也不会有较深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教师设立有趣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 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主要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原理和规律, 可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抓住实验的一些环节, 创设一些与实验教学相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 并结合实验教学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样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浮力”教学中, 有些学生没有理解到浮力的相关因素, 认为和物体的体积、密度有关, 或者认为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 这些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及时更正, 就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的深入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轮船为何能在大海里航行, 而铁片却无法在水面上浮起。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 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思路, 然后通过结合实验, 进行相关原理的演示:在烧杯中, 装上一定程度的盐水, 首先放入小木块, 小木块会浮到水面上;然后放入铁片, 铁片沉入到杯中;再放入一个鸡蛋, 鸡蛋又浮到水面上。通过这个实验, 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现场出现的原因, 为何同种液体对不同物体的浮力不同, 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并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决, 找到正确的答案, 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所在。

通过这种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步骤有很仔细的观察, 而且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这种情境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层次型问题情境

对于问题的设计, 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问题, 照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情境的创设, 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 通过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物理课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种层次型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以学生已学到的知识但仍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出发点, 通过层层设置, 达到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类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并能掌握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四、创设讨论型问题情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 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讨论型问题情境, 故意设置错误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 并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 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学生的注意力也在讨论中高度集中, 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虽然有些教师也经常运用这种方式, 在教学中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等, 虽然学生一起回答, 但并不是真正地积极参与, 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更应该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对于问题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让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这样,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使学生敢于表达, 善于表达,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要适当的鼓励, 进行必要的引导, 使学生在谈论中, 相互吸取好的经验, 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 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 找到两者的切合点, 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 养成探索求知的精神, 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成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观察, 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 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 也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使用巧妙的问题设置, 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考并解答问题, 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启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对问题的探索中,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此外, 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便捷。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实验,讨论

参考文献

[1]赵和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建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07) .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三

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也就是要找准最易引起学生好奇、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找准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一、激趣设疑,诱发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浮力的利用”一节内容时,可设疑:“轮船都是钢铁做的,为什么却能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对此现象司空见惯,但却不知其因,感到迷惑不解,形成认知冲突,急于知道其中原因,从而诱发其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在兴趣中愉快地投入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又如讲杠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我独自一人能把和我一样重的大石头撬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能”,于是就请学生模拟一下教师用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境。然后再问:老师能不能用一根硬棒把地球托起来呢?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地球那么大,怎么撬得起呢?这时要肯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条件许可,一定能。学生就会想:老师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再引入课题:杠杆。

二、运用实验,设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初中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教师可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在讲压强时,请学生把铅笔拿出来,把尖端和平端分别抵在两个手指间,用力挤压,两手指疼痛程度不同,使他们联想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后,再由教师讲解,这样比刚上课就直入主题好多了;在讲浮力时,先用弹簧秤称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都是铁做的,然后先把铁块放入水中,结果铁块下沉,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然后再做实验。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如讲“灯的亮度取决于灯消耗的实际功率的大小”时,可做演示实验:将40W与100W的两白炽灯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中,似乎应该是100W的灯较亮一些,而实验现象却是40W的灯较亮,100W的灯几乎不亮。这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已,然后积极地在讨论中思考、分析问题。

三、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大自然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如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情景,这个时候,我对学生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四、运用想象,拓展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为此,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如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怎样的?没有重力的世界是怎样的?如果人变成磁体,世界是何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设想。否则,我们极有可能会抹杀下一个“牛顿”或“爱因斯坦”。

五、通过“表演”,升华思维

教师的表情、态势、语言等都可以配合实验或问题创设情境。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在谈到上课的艺术时也说过“上课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实现。例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送上一句赞美的话,用“解法巧妙”、“见解独到”等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微笑和“请坐下,下次努力”的话会帮助他们消除紧张,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恰当的手势及其身体语言,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四

研究报告

会理县甸沙关学校中学数学课题组

(课题组长:周祚才,课题成员:郭 云、康义良、周 勇、汪君鸿)

摘要:用好现行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研究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育人,在育人中实施教学行为,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达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设计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既能激发学生进行解决的动力,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特点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而“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本课题的研究便是因此而始。

一、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1)、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困扰,长期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没有落到实处。数学教学被看作是知识的转移,教师很少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身处地地去创设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情境。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主动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承受。因此,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有没有效率?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被成功调动?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力是否形成?这些都是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

(2)、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冲突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尽管在编排、体例的题材选取等方面都较以往的教科书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枯燥乏味、拓展延伸难觅踪迹的现象,致使教师教的很苦,学生学的很累。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天天记、月月背,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结果是学习效率低下、效果极差,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

我校虽然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但大部分教师目前都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口头上大谈课改,实际上仍以当一名“教书匠”为已任。一进课堂就说过不完,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结果是老师“挥汗如雨”,学生“高分低能”,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度和信度。

(4)、积极应对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已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不断革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作为课改实验学校,每位教师都担负着改革的具体任务。我们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决定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运用情境创设的功能性和实效性,努力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

(2)、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强调用情节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在重新建构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将事实性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3)、美国科学家针对科学教育总结出“Hands on”教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论,其基本价值是: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展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3、课题的界定

(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里学角度看,“情境”表现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

等;从学生角度看,“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2)、“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学生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

(3)、“数学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学生熟悉的解决模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实质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不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课改新教材。同时,通过适合我校学生的问题情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观察力,锻炼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求知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三个转变:由乐于奉献到追求效益的转变,由职业谋生到事业发展的转变,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

(4)、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不断总结与反思,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2、课题研究的内容

简单地说,就是用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合班级学生的问题情境、创设适合班级学生的新的问题情境、置换不合适班级学生的问题情境。具体化为六个方面:

(1)、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科研方法》、《国际教育新理念》及与数学相关的教育报刊、教学案例。

(2)、研究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同时参考苏教版、华师大版,寻找契合本校教师教学、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

(3)、研究数学教材中重点、难点章节的问题情境创设思路,深度分析及反思成功案例、失败或问题案例。

(4)、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的设计、实施。

(5)、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6)、研究如何通过问题情景铺设促进农村学生思维发展,探寻农村学生数学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用两年零两个月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申请筹备阶段(09年11月至10年5月)

2009年12月,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组负责人填写《小专题研究项目申报表》并上报。

第二阶段:行动实验阶段(10年6月至11年6月)

课题组成员针对各自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于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上研究课、公开课。适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校内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形成阶段(11年7月至11年12月)

课题组成员把一年来研究的各种记录、随笔、反思、论文、专题文章、教学案例、图片、影音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形成研究文章,编撰成集。

2、课题的研究方法

(1)、09年12月-10年5月,阅读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报刊。(2)、10年6月-11年6月,开展行动研究实验

①课堂观察:实验教师带着明确目的,在置换教材的问题情境下,凭借自身的感官,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取新的问题情境对学生主体学习数学所产生的作用资料。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设计,在假设实验与模式实验获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与定向调查,把握主体性资料并进行定量分析,形成一定的价值成果。③课堂实验:根据研究目的,鼓励课堂实验对同一内容创设多种适合班级学生的不同问题情境,获取对主体作用不同的各种资料。④行动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通过设计---行动---考察---反思的过程实施,促使实验教师随时收集素材,总结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措施,改变实施方法。⑤文献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州内外的研究成果,及使借鉴到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⑥搞好对学生数学阶段学习效果的前测与后测工作,分析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的有效作用。

(3)、11年7月-11年12月,相关教学活动记录与反思文字。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研究性学习理解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同时阅读了解《教育科研方法》及与

数学相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目前,组研人员通过阅读学习,完成个人学习笔记近三千字,个人心得体会十余份。

2、研究教材,积极实验。课前,组研人员都能做到认真领会教材,相互摆谈和分析教材中提供的问题及其情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体会和适时设置适合本班学生的问题情景,较为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自行动研究实验开始至今,组研人员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已撰写制作完成了教案近五十篇、课件二十余件。

3、课题组人员从开始行动研究实验以来,开展了五次针对初中数学重、难点章节的问题情境创设思路的研究活动,对教材中适合本校学生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积极认真的反思,整理了个人体会,撰写了个人论文十余篇(其中已在中学数学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三篇)。

4、实施了三次课堂研究实验教学活动,课后组员集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发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课本中编写的问题情境时,存在着介绍情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二是运用课本中编写的问题情境时,死板硬套,存在着不加选择、不加改进的情况。同时,也总结得出了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一要充分把握教材知识要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二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三要简单明了,让学生愉快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四要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文辞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表述数学情境的各种方式。

5、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问题情境徐徐加以展现,融问题于情境中,于情境中想问题。既促进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教与学都感受到了课堂活动的愉悦。

6、充分考虑到了农村学生的实际,切实使用他们熟知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来铺设、创造问题情境,紧紧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注意力,不断令其主动地动手、动脑,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自身的操作、尝试,真切地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自觉地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7、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普遍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习惯,成绩有较大的提高。2011届九年级二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凉山州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两个名次、优生率上升五个名次、平均分上升四个名次。2012届八年级一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会理县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四个名次、优生率上升四个名次、平均分上升三个名次。2013届七年级二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会理县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两个名次、优生率上升六个名次、平均分上升三个名次。

综上之述,我们可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

1、看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良好的转变,不再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机器,而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总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2、看教师。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课改新教材。同时,通过适合我校学生的问题情境设计,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实现三个转变:由乐于奉献到追求效益的转变,由职业谋生到事业发展的转变,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

3、看学校。一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极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编辑论文集,有了用于指导本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也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活动,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个人能力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会理县甸沙关学校 执笔人:周祚才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附:

研究中主要参考的文献资料: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汪秉彝 吕传汉主编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鸿羽 白铭欣 主编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五

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杨 杰

【摘 要】新教材特别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有效性 探析

将初中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这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 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故事创设情境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使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可以在课的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心理,激发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学教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留下了悬念,不仅让学生回味无穷,(教学论文)又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铺垫。

2.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在创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探究情境,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与渴望。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作为学习的动力,如讲“等腰三角形”一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被弄破了,只留下底边和一角,怎样才能把这块玻璃配好?”一时间,学生的热情高涨,给出了许多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6.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六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7.在初中物理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篇七

一、讲述小故事描述物理情境, 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 科学家小传与教材有关的传说, 成语、自编故事等, 有目的, 恰当的设置,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思维。例如讲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 我就讲一小笑话, 一人去医院看望他住院的朋友, 见面后说“你怎么被人打成这样”?谁知他的朋友说“你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他打我就等于我打他”。他的朋友愕然。同学们哄堂大笑, 在笑声中我又进一步强调,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对的, 但他的朋友却忽略了脸和手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又顺势讲了鸡蛋碰石头的例子, 使同学们在笑声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 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 定理定律应用, 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 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 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三、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 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 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如:在一次偶然的课堂上, 我正复习着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 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 顷刻间, 教室炸开了锅, 立刻沸腾起来, “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 看着燕子不停的上下穿梭, 不停的煽动翅膀, 我灵机一动, 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 以及这不速之客, 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 看看它在运动过程中, 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什么, 老师, 您?”正在诧异的同时, 燕子终于找到了通路, 飞向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 争先恐后的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 动能减少, 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 动能增加, 势能减少, 它不停的煽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 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 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 我发现, 他们的思维在拓展, 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再如, 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 这个时候, 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可见, 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 对于枯燥的概念, 我们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引入“满眼风波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 从而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时, 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 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 是船行”时, 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由此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即时展现学生的猜想。讨论完后教师顺利引出上述概念, 并可以返回诗中向学生提问各种情形的参考物, 以此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对性,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此例子虽然比较简单, 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以自然界的奇妙引入,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 探索科学。

四、创设求异情境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 若变换角度, 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 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在讲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 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 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 面对这个信息时代, 我们必须具有处理日新月异新信息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 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平的科研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 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 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 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到超导体应用时, 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我国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 投入运行, 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再如:“蹦极”是一种新兴的娱乐活动, 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 甚至有同学没有看到过, 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体验“蹦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过程。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讨论小结, 得出规律。现在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因特网上, 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与物理有密切的联系, 具备新颖性和强时效性的为数不少, 完全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

8.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八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引言:

这些年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理念也随着不断更新,教学当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实践,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凸显它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很好地进行解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1.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

目前,在初中的教学中,对于情境教学这种方法还没有把目的性明确化,由于传统观念一直在思想中,教师们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第一位了,把考试作为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怎样解题上,在教授新课程时,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几乎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更不会分组进行讨论,当进行公开课时,教师经常会使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用来作为示范教学之用,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師却很少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1.2情境创设不够新颖

情境创设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的认识程度。可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情境创设不够新颖,常常沿用着已经用了好多年的教学情境。如,在进行教授电能在怎样转化成热能时,教师常常用白炽灯来举例子,即当给白炽灯进行通电后,它就会变热。这是生活常识,很多学生已经了解了,教师总是以此为例子,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觉得物理总是老一套,于是产生了厌倦感。

1.3情境创设能力不够强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意识到了情境创设教学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有些茫然,或者所取的素材不够生动、形象、不够具有代表性,所以,使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初中物理情境创设问题解决的对策

2.1情境创设目的要明确

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明确教学目的,树立正确观念,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主创新,而不是把考试和成绩作为教学的目的,用科学的观念引导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习惯于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而并非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作为示范而用。在日常教学中,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创设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趣提高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2.2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增加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而是师生共同享有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的但一化的教学模式,变为互动式的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答案,这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去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变成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的课堂,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并非枯燥的,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的学生中来,吸收新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2.3情境创设要新颖,紧贴教学大纲

物理情境创设离不开实验,如果完全都是理论,那么物理教学将变得枯燥无味。但是,创设的情境不能总是老一套,不能是沿用了多年的老例子,教师要举出新的例子,摈弃老套,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选择比较新颖的例子,但不要与教学大纲相悖,不要与课本的知识相脱节,所选择的素材一定要活泼、生动、有趣、典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点的论证,然后进行总结,能够对新知识深入了解。比如,在教授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在教学前,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游戏所需要的物品有,筷子两双;黄豆若干。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进行用筷子夹黄豆的比赛。时间限制在1分钟,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夹的黄豆最多。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借用这个实验操作说明物体具有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关系。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情境创设:一位行人拉着带有小轮子的行李箱前行;教师可以提问,箱子的移动,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在一个广场上屹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教师提问:这座雕像为什么不动呢?一辆正在行驶的车突然一个急刹车;教师提问,为什么急刹车,车子会停下来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们发言,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各种实验证明,摩擦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它便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情境创设教学的问题所在,然后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选取情境创设时,要与教学大纲和教材相符,要科学、新颖、生活化、典型化,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艺术科技,2016.02.394

[2]许义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75

上一篇:优选学生会工作个人感悟下一篇:关于文明校园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