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精选8篇)
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 篇一
纺织系09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指导书
毕业设计(论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毕业设计(论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同时也为启发学生智能以适应工程技术人才素质要求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综合训练和实习机会。因此,为了富有成效地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保证我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纺织系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面
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3、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论点、创新见解的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150个左右实词为宜。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设计摘要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4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300个左右实词为宜。
摘要的最后应该列出关键词。
4、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包括前言、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标明页数。
5、前言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采用的手段、方法,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6、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见前)、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7、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简述自己通过本研究的体会,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
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注释
毕业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10、插图
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不得徒手勾画。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如:
周世武主编.高等数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正文引用处最后一个字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如:[1])
四、毕业论文的打印、书写与装订
1、整体排版
统一用A4打印纸。设计(论文)页面设置注意装订线,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标明;正文采用单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2、字体选择(1)、标题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 小标题
黑体四号(2)、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摘要”
黑体小三号
摘要正文
宋小四(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关键词
宋小四(3)、正文
正文 宋体小四或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图表字 宋体小五号
3、装订顺序:
封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外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附件。
纺织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
2009.11
2.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 篇二
一、“教材分析”存在的若干现象
1. 脱离课堂现象
在对已有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进行研究中发现, 有些教材分析只是在做就事论事的工作, 也就是说, 就教材而论教材, 集中体现在与课堂教学脱节, 很多情况下, 只介绍了教材的特点、功能, 只是对教材的结构、口诀式的要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缺乏与课堂的关联。假如教材分析脱离了课堂, 分析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教材分析, 需要紧扣课堂, 尤其要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客体场地器材相关联, 脱离学生和场地器材教学环境条件的教材分析, 是缺乏实效性的教材分析。因为, 同一个教材, 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教学条件其教学组织形式将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而且教学重点把握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因对象、条件不同而不同, 因此, 教材分析不能脱离课堂。
2. 浅显空泛现象
前面谈到了脱离课堂的教材分析, 实际上, 一些教材分析呈现出了不够深入, 语言表述总是围绕着广义上的教材 (运动项目) 的特点、功能等展开, 内容显得有些空泛, 未能凸显出教材分析的价值。很难体现出教材的优势、劣势、安全性、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和调整方略等。也就是说, 从教材分析文本中大都只能看到一些教材的显性特征与功能, 而对教材隐性的东西很少谈及, 这势必就会显得浅显而空泛。
3. 千篇一律现象
部分一线教师的“教材分析”, 总或多或少地会感受到一种“千篇一律现象”。也就是说, 某一项技术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 当将其技术名称更换以后, 教学设计未能表现出不适现象。甚至有些教材分析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有对学生学习这一因素的关联的, 也大都是在普遍性地阐述不同学段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很少涉及认知规律;有的即便是分析到了认知规律, 也仅仅停留在对规律的描述上, 而缺乏对如何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规律组织主要教材的教学。
针对上述多种现象, 如果没有规范的撰写格式加以引导, 部分一线教师就会长期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千篇一律的教材分析层面上。看似仅仅是几百字的教材分析文本, 不但反映出了体育教师对教材分析的重视程度, 分析的能力水平有些欠缺, 最直接的负面效应是, 不全面、不深入的教材分析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课堂的有效把握。
二、“教材分析”的定位
关于教材分析有着不同的理解, 主要是由于教材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致。就“教材”本身而言, 其含义由大到小依次曾经被理解为教科书、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等。因此, 广义的教材可以定位在教科书和运动项目上, 而狭义的教材即运动技术。实际上, 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 分析的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材是体育素材教材化的产物, 而教学内容是将教材进行了教学化处理 (包括选择与整合等) 。广义上的教材通常是一种贮存状态, 而教学内容可以看做是传输状态, 教材经过教师的选择处理, 被确定为教学内容以后, 教师再选择适宜的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几乎任何一项运动都是按单元完成的, 单元尽管有大有小, 但再小的单元也是由一项运动的多个技战术组合而成的, 并被分配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因此, 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 实际上是对单个技术的分析, 或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分析, 是狭义的教材概念的分析。基于此, 对“教材”进行分析时, 着力点就需要以单项技术为主, 而不是大谈某项运动, 或某类运动。
就体育教学设计而言, 在教材分析文本撰写之前, 先有一个分析教材的过程, 分析教材具有明确的意义和要求, 且分析教材时需要考虑若干要素, 可以从多个视角切入, 如从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切入、从教材的使用切入、从传授和学习的角度切入等, 下面对教材分析的关键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三、教材分析的目的与要求
1. 为有效教学而分析教材
体育的“教材分析”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只有深入全面地分析教材, 才能在教学中准确灵活地驾驭教材, 才能真正做到体育教学工作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对教材进行分析还是正确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 教学目标都要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来实现, 目标不同, 学习的程度把握有所区别,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目标要求也会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此外, 分析教材更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教材分析的全面而深入, 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就会更加准确。教学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质、功能所决定, 而教学的难点则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体育的认知规律及特点所决定。只有对教材有了多角度的把握, 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反之, 教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凸显。
2. 分析教材需要深入具体
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 不仅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 还应该掌握分析教材的方法。对教材的分析应做到深入具体, 反映出既有广义概念教材的分析, 还有狭义概念教材的分析, 更有切合实际的与课堂关联的教材分析。
四、教材核心要素的分析
分析教材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找好分析的切入点, 把握分析的关键点。就体育学科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而言, 对教材的分析不能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教材本身的特点、功能上, 不可忽视教材的重点, 尤其是教材的安全性的考虑。基于此, 教材分析是有层次性的, 需要首先考虑教材的核心要素。对教材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时, 可以从教材自身的特点、功能等的分析展开。各核心要素分析的必要性及侧重点如下所述。
1.“教材特点”的分析
体育教材从整体上来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较而言, 学科的特殊性更加突出。从局部来看, 各运动项目有其各自的专业特点, 与其他项目相比, 专业化特征更为明显。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 就单个技术的分析, 首先需要将其置入到运动项目之中, 包括该项运动的特点、本堂课传授的单个技术的特点等。
2.“教材功能”的分析
体育的教材一般都具有多功能性, 当然, 某教材本身也具有其功能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在选择教材 (教学内容) 时, 实际上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教材能干什么, 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尤其是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只有充分了解了教材的功能, 无论是广义的教材 (运动项目) , 还是狭义的教材 (单个技术) 都需要准确把握其功能价值, 只有这样, 一方面有助于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另一方面有助于选择和搭配辅助教材, 以达到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强身健体的促进。
3.“教材重点”的分析
任何一项教材, 无论是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有较大难度的教材, 还是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难度不大的教材, 或是处于中间型的有一定难度但并不难学的教材, 从掌握的角度来看, 各类教材都会有其重点, 这一重点, 会在该教材教学过程中呈现。分析教材的时候, 切不可忽视教材的重点。通常情况下, 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 就能把握住教学的关键, 教学时间、次数、要求等方面的提出, 也才具有针对性。假如分析教材的时候, 忽略了教材的重点, 就很容易出现教学重点不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 结果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突出。
4.“教材安全”的分析
除了上述几个关于教材的核心要素的分析以外, 实际上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要素就是安全性。如同日本的佐藤胜雄先生所言, 体育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它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同时, 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教材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在分析教材时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 甚至完全忽略了对教材安全性的考虑, 结果在教学中就会因教材本身的安全隐患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基于此, 任何一项教材, 在对其进行分析时, 都不可忽视安全性。安全性问题, 有的是由于教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有的是由于该项教材的常规组织形式所致, 还有的是分析到了教材的安全隐患, 但在教学中未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而形成。因此, 不但需要对教材的安全性加以充分考虑, 还需要付诸于行动, 力争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五、教材关联要素的分析
任何一个教材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工作, 实施教学还受课标、单元、学生、方法、技巧等的影响, 因此, 不可忽视其关联要素。
1. 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 实际上首先是对教材提出的要求, 要求采用什么教材进行教学, 要求达成什么目标即教到什么程度, 甚至包括建议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等, 这些具体要求落实到教材上, 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就不能脱离课标而孤立地进行分析, 如同教学工作要依据课标一样, 所选教材需要符合课标的要求, 并依照课标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实施教学工作。
2. 教材所处的“单元”位置
一个单元由若干个课时组成, 每个课时的内容是不重复的, 每一个课时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要求都应有所区别, 即便是分析复习课的教材, 也应有其独特性。基于此,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 需要考虑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因为, 所处位置不同, 教材的呈现形式及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 有时差异不是十分显著, 但仍需要对微小差别进行深入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 教材传授的“对象”特点
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来。因此,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 需要充分考虑教材传授对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脱离学生的教材分析是不切实际的。
在对体育的教材进行分析时, 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 表现在体育学习上,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浅层次的好奇心, 喜欢模仿, 需要在乐中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深层次的好奇心, 喜欢尝试, 需要在学中乐;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求知欲, 喜欢探究, 需要达到学而乐。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不同项目的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将在“学情分析”部分较为详细地阐述。
4. 教材教学的“方法”取舍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同一类教材既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但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最科学、最合理?需要从教材自身的特性出发, 还应充分了解教材所处的单元位置, 如, 同一个教材, 新授课上和复习课上其教学方法应有明显的不同。但总的原则需要在“教学有法, 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某项教材教学方法的取舍。有的方法虽好, 但并非所有的教材都适宜, 有的教材虽难, 但教学方法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基于此, 我们需要扩大对“因材施教”概念的理解, 既需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 还需要考虑因场地器材不同而施教, 更需要考虑因教材而施教。
5. 教材处理的“技巧”把握
教材与教学之间有一个教学化过程, 这一过程说明了教学本身需要对教材做一处理, 有的在规则上, 有的在技术上, 有的在条件上, 但最终表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材处理的巧妙与否, 体现出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水平高低, 有时即便是做细微的调整, 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分析教材, 有时候需要考虑教材自身是否需要做一定的调整, 如急行跳远教材, 往往是按照该教材的几大技术实施教学工作, 针对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关键环节, 就起跳而言, 由于受起跳板的位置所限, 当学生在练习或测试中出现踏板犯规现象时, 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从而导致学不乐、学不精。有的教师所提出的撤除踏跳板, 从哪起跳从哪度量成绩的教材调整策略, 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的处理技巧, 以便在教学中灵活组织教学工作, 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六、“教材分析”表述案例
分析了教材仅仅是完成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工作的第一步。“分析教材”是撰写教材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是呈现形式, 在撰写“教材分析”时, 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该环节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教材分析”表述的内容和形式不像分析工作那样复杂, 呈现出的内容也远远少于分析的内容, 也就是说, “教材分析”文本不是分析教材过程的再现, 而是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前提下, 有侧重地表述, 是以突出分析的重点和关键点为原则, 下面对“教材分析”的内容与撰写范式, 以及内容呈现的逻辑顺序加以举例说明。
1. 案例基本信息
该案例是高中一年级男生的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教学, 学生人数为40人, 课型为新授课, 是篮球单元教学第三次课;前两次分别是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传接球学习。篮球数量41个, 篮球场地2块。学生间的篮球技术差异显著。
2. 案例具体内容
该案例作为一项篮球基本技术教学, 由于是一节新授课, 场地器材较为充足, 学生处于高中学段, 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因此, 在撰写“教材分析”文本时, 需要考虑以上所分析教材的重点内容。具体案例表述如下:
3.有效指导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篇三
数学日记的策略指导
一、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1)撰写学习心得。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作为数学日记的内容。
(2)破解疑难问题。有思想、有智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练习数学题时总会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可又迫切想要解决,这时可以把这些难题写在日记中,请求老师帮助解决。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又不敢发问,在上数学课时,对老师讲解的例题听不明白、疑惑不解,这样可以在日记中进行倾诉,请求老师给予辅导,以免产生知识断层。
(3)捕捉创新灵感。可以说,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习数学、做数学作业时,产生思维的灵感,闪现一种顿悟,会有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方法、新创意等等,都可以写在日记上。例如薄紫云同学在日记中曾对《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提出了独特解法,获得市数学小论文比赛一等奖。
(4)记录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特别突出了“经历”二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发现与思考?仅靠课堂上短暂的、学生毫无准备的交流,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让学生把他们经历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我班张竹青同学在日记中根据“商不变规律”有感而发而推想出《“四不变规律”》发表在《未来科学家》杂志上。
(5)写生活中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又善于去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陈冉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通过上网看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存款的方式有那么多种,特别是同样的钱存入银行,存定期的利率比存活期的利率要高得多。这几年来,我过年的压岁钱共有好几万,妈妈帮我存到银行里(存的是活期),说以后等我读大学的时候取出来。反正这些钱不急着用,我觉得可以把活期改为定期存款,或者改为教育储蓄,这样能得到更多的存款利息。老师,您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二、 研究数学日记的形式
数学日记,不拘泥于日记的一般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数学札记”。数学札记主要以记录批阅学生数学日记的体会、心得和收获,是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对知识产生新的感悟,或是根据学生数学日记中反馈的信息,对自己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
(1)建立“趣味题集锦”。我们用它来记录学生在日记中遇到的数学趣味题,同时也是收集各种报刊、书籍、试卷中思考题的资料库。这些记录成了我辅导数学趣味小组、开展数学竞赛等活动的宝贵资源。
(2)整理“错题集”。学生在日记中不懂的知识点,我们在批阅日记时有的已经做出了答复,对其中共性的且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整理并记录在自己的数学札记中,为以后复习或教学提供借鉴,因为这些疑难一般都是教材中的重难点,是容易出错的题型。如我们根据学生日记中反馈的“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很容易出错这一信息进行个别辅导,并将辅导方法记录下来。
撰写数学日记的价值体现
1.养成主动撰写的良好习惯。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并逐渐转化为数学博客,经常与老师网上交流。
2.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通过写日记,拉近了师生距离,和谐了师生关系。由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有95%以上学生都喜欢上了数学课,他们觉得数学变得易懂有趣,解完难题后有成就感,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觉得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充满生气,因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激发其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那么他们在学习上就会积极参与,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我曾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六年级的圆柱表面积的计算一课):课上通过操作演示得知圆柱的表面积=一个底面积+两个侧面积,由于多次乘以π,结果易错且较麻烦,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创意地将这个公式简化为S=2πrh+2πr2 =2πr(h +r),使得计算简便多了。我在批阅时提问: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呢?还能用这个公式吗?学生经过再三思考,再次得出新公式:S=2πr h + πr2 = πr(2h+r),通过日记中的思维碰撞,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火花。
4. 拓宽并丰富了撰写日记的主题。研究伊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撰写的数学日记主题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课内向课外延伸方面的日记,不断拓展到考试情绪、数学童话故事、成长合作、生活感悟、师生探讨等方面的题材,使原来不愿说话、不善表达的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敞开心胸,学会合作和与人交流,使得数学思维与语文素养实现双赢。
5.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实验班的学生在校各类比赛中跃至前列,对比如下:
6.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前学生有什么话不愿,也不敢与老师沟通,现在,有了数学日记这一桥梁,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亲近了,有些事,有些话喜欢找数学老师沟通,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信念、挫折感和成就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也更让我这个数学班主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4.英文summary撰写指导 篇四
摘要(summary)是一种对原始文献(或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浓缩的语义连贯的短文。它以迅速掌握原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但必须简明、确切地表述原文的重要内容。
摘要写作(summary writing)是一种控制性的作文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原文,吸收原文的文章结构与语言方面的长处,写出内容一致、结构近似、语言简洁的短文。另外,对培养学生善于抓住文章重点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有利于他们在实际写作中避免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的不良倾向。这种写作既要准确理解原文,又要能综合概括;既能培养欣赏能力,又能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因此,用英文写摘要,对学习英语写作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下面谈谈怎么写好英文摘要。
1)细读原文。首先要仔细阅读全篇作品,然后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掌握原文总的意思和结构,明确全文的主题(the maintheme)和各段的段落大意(the main idea)。2)弄清要求。搞清楚是写全文概要,还是写某一部分的概要,或者就某些问题写出要点。
3)列出原文要点。分析原文的内容和结构,将内容分项扼要表述并注意在结构上的顺序。在此基础上选出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部分。
4)草拟写作提纲并写出初稿。将挑选出的要点作为框架草拟详细的提纲,以所列的提纲为依据写出摘要的初稿。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摘要应包括原文中的主要事实(main facts);略去不必要的细节(unnecessary details)。
(2)安排好篇幅的比例。摘要应同原文保持协调,即用较多的文字写重要内容,用较少的文字写次要内容。
(3)注意段落的连贯和句子的衔接。要用适当的转折词语贯通全文,切忌只简单地写出一些互不相干的句子。
(4)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写,但不排斥用原文的某些词句。(5)计算词数,看是否符合规定的词数要求。
如何写一篇文章的摘要?– 下文是对《英语写作手册》相关章节的翻译 摘要是对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简单陈述。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原文的主题。写摘要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阅读;(2)写作;(3)修改成文。第一步:阅读
A.认真阅读给定的原文材料。如果一遍不能理解,就多读两遍。阅读次数越多,你对原文的理解就越深刻。
B.给摘要起一个标题。用那些能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的单词、短语或短句子作为标题。也可以采用文中的主题句作为标题。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一个好标题有助于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C.现在,就该决定原文中哪些部分重要,哪些部分次重要了。对重要部分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
D.简要地记下主要观点——主题、标题、细节等你认为对概括摘要重要的东西。第二步:动手写作
A.摘要应该只有原文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长。因此首先数一下原文的字数,然后除以三,得到一个数字。摘要的字数可以少于这个数字,但是千万不能超过这个数字。
B.摘要应全部用自己的话完成。不要引用原文的句子。
C.应该遵循原文的逻辑顺序。这样你就不必重新组织观点、事实。D.摘要必须全面、清晰地表明原文所载的信息,以便你的读者不需翻阅原文就可以完全掌握材料的原意。
E.写摘要时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小技巧: 1)删除细节。只保留主要观点。
2)选择一至两个例子。原文中可能包括5个或更多的例子,你只需从中筛选一至二个例子。
3)把长段的描述变成短小、简单的句子。如果材料中描述某人或某事用了十个句子,那么你只要把它们变成一两句即可。
4)避免重复。在原文中,为了强调某个主题,可能会重复论证说明。但是这在摘要中是不能使用的。应该删除那些突出强调的重述句。5)压缩长的句子。如下列两例:
“His courage in battle might without exaggeration be called lion-like.” 可以概括为:”He was very brave in battle.”
“He was hard up for money and was being pressed by his creditor.” 可以概括为:“He was in financial difficulties.” 6)你还可以使用词组代替整句或者从句。请看下面的例子:
“Beautiful mountains like Mount Tai, Lushan Mountain, and Mount Huang, were visited by only a few people in the past.Today, better wages, holidays with pay, new hotels on these mountains, and better train and bus services, have brought them within reach of many who never thought of visiting them ten years ago.”
可以概括为:”Beautiful mountains like Mount Tai, once visited by only a few people, are today accessible to many, thanks to better wages, paid holidays, new hotels and better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7)使用概括性的名词代替具体的词,比如:
“She brought home several Chinese and English novels, a few copies of Time and Newsweek and some textbooks.She intended to read all of them during the winter vocation.”
可以概括为:”She brought home a lot of books to read during the vocation.” 8)使用最短的连接词。比如,可以使用but, then, thus, yet, though,不能使用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irst place, because of these, on the other hand等较长的连接词。通常,使用分号就能够达成使用连接词的效果。9)文章中的第一人称说的话通常在摘要中转换成第三人称,从而把大段的对白简化,比如:
Kate looked at Paul disapprovingly: You use much too much salt on your food, Paul — it’s not good for you!” Paul put down his knife and frowned:”Why on earth not!If you didn’t have salt on your food it would taste awful„ like eating cardboard or sand„ just imagine bread without salt in it, or potatoes or pasta cooked without salt!” Kate was patient.She didn’t want to quarrel with Paul.She wanted to persuade him.She said firmly:”But too much salt is bad for you.It cause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latter on, heart-attacks.It also disguises the taste of food, the real tastes which are much more subtle than salt, and which we have lost the sensitivity to appreciate any more.” 可以用第三人称概括为:
Kate suggested to Paul that he should eat less salt.She thought that eating too much salt would do hard to Paul’s health and that it could reduce the real tastes of food.But Paul disagreed.He said that food without salt would be tasteless.第三步:修改成文
草稿拟好以后,对它进行修改。首先,与原文比较看是否把所有重要的观点都概括了,摘要中的观点是否与原文中的完全一致。其次,如果摘要中出现了不必要的词汇、短语或长句子,删除它们。第三,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最后,保持语言简单明了。
5.怎样撰写“解题指导”类的文章 篇五
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教师用“例题”进行教学,用“习题”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因此,研究“数学习题”和重视撰写“解题指导”类的文章,是提高教学质量、使生巩固深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与“教学一得”类的小论文一样,是青年教师步入写作之途时最适宜写的一类文章。一方面是因其内容丰富,材料易收集;结构简单,层次易安排;题材单一,中心易突出。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师数学知识基础扎实,解题能力较强,即使暂时还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学写这类文章。此外,全国不少的报刊都设有类似“解题指导”的专栏,如解题技巧、解题研究、思考题解析、思路点拨、巧思妙解、奥林匹克学校等。《小学青年教师》的“解题指导”也是常设的一个专栏。这些专栏都为注重研究解题指导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发表自己习作的园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教师读者写好“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下面谈谈笔者的写作体会。
一、“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材料
“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材料主要来之于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及思考题,还有从其他渠道收集来的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习题。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能为文章的中心服务。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也是三段式:绪论――文章的开头,简要说明写作的动机;本论――文章的主体,介绍解题方法、窍门,充分展示思考过程,有机渗透解法、学法等;结论――文章的结尾,归纳小结解题规律、心得体会等。需要说明的是“解题指导”类的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而灵活,有的舍去绪论,有的舍去结论,还有的绪论、结论都舍去,而在本论中夹叙夹议。这种没有固定模式的文章就比较容易写了。
二、“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注意点
写这类文章切忌就题论题,列举出题目的解法就完事。如,介绍一题多解,有人把一道题的20多种解法一一列出,成了解法的堆积,这是欠妥的。又如,探讨思考题的解法,只介绍大家熟知的一般解法,或与参考书中雷同的解法,这也是不行的。“解题指导”必须在“指导”上做文章。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首先,要选好题。好题应具有以下特点中的.一条或几条:(1)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2)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3)具有较强的探索性;(4)具有一定的开放性;(5)具有发展的余地,即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行深入的思考。在选题后,要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如下的思考。
(1)题目有哪些不同的解法?哪种解法简便?怎样指导学生探求简便解法?自己要尽量地想出来,并逐一解答。
(2)题目的答案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限的应有几种?无限的是为什么?怎样探求?
(3)解题的难点在哪里?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4)题目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归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和结论?
只有把所选的题目研究透彻,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提炼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三、如何撰写“解题指导”类文稿
现以《小学教学》月刊已发表的“解题指导”的文章为例,谈谈如何撰写此类文章。
1.总结一类题的解题规律。如《钟面上的数学问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5期),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文章写法采取的是三段式:绪论――点明钟面上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并非人人都熟悉,对钟面作简要分析后指出:钟面上许多问题可以转化成行程问题;本论――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几种常见的钟面上的数学问题(从两个方面列举了8道例题,加以说明);结论――总结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只要找准路程、速度、时间,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该文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明确,能给读者较大的启迪。
类似的文章有:《一类分数变化题的解答方法》(《小学教学》2000年第9期)、《用图上作业法探讨分油问题》(《小学教学》2000年第7~8期)、《一类连环填空题的解法》(《小学教学》1999年第3期)等。
2.介绍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如《巧思妙想一题多解》(《小学教学》1999年第9期),题目选自课本中的思考题。该文舍去了绪论,文章一开头就直接出示题目,介绍引导学生探索该题的6种解法(这就是文章的本论),然后就给出结论,简要说明探索这道题多种解法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参考书中没有给出的、较新颖的解法,有利于拓宽读者的解题思路。
类似的文章很多,课本中具有多解的思考题、星号题及有关竞赛题,都可作为论述的题材。
3.列举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如《稍复杂的行程问题解法例谈》(《小学教学》1999年第1期)。该文通过6道例题列举了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4种解题思路:(1)变“先后”为“同时”;(2)变“同向”为“相向”;(3)变“相距”为“相遇”;(4)变“单程”为“多程”。虽然既无绪论,也无结论,但对每一种解题思路都分别在例后作了评析,使读者看后觉得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并且明确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因而能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类似的文章有:《组合图形题解法例谈》(《小学教学》1997年第4期)、《解“行程应用题”的几种特殊方法》(《小学教学》1998年第6期)、《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思路》(《小学教学》1999年第11期)等。
4.展示某种思考方法的应用。如《演示法解思考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6期)。该文的绪论中明确地说明思考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演示法能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关系,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既解答了难题,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论中列举了课本中的3道思考题,较详细地展示了如何以物代替条件,启发学生思维,探索解题途径。我认为,此文对用演示法解思考题的过程及作用都已讲清楚了,所以舍去了结论也是可以的。
类似的文章有:《用字母表示数解题》、《从整体分析解题三例》(《小学教学》1998年第9期)、《借助直观演示解一类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1期)、《转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1997年第8期)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方面的题材十分广泛,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考方法:割补、分解、平移、旋转、翻折、等分、等积变形等;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分析、综合、转化、对应、假设、代换、集合、消去等,都可以分别论述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以上列举了“解题指导”类四种不同结构的文章作为范例,既表明这类文章结构简单而灵活,又说明可从如上四个方面取材。其实可取的题材还有不少,如探讨一道题的全部答案,纠正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寻求解答难题的突破口,探索解题捷径的多种方法,具有多余条件题的解法及作用,挖掘隐含条件探寻解题途径,等等。
综上所述,“解题指导”类的文章可写的题材在小学数学课本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处处可以捕捉到,且很适合青年教师试笔。大家不妨按照本文所提的要求去学写“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也许能帮助你跨出通向成功之途的第一步。
6.如何指导中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 篇六
中学生能写科技论文吗?好多人持怀疑态度,甚至很多的中学生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因为,很多人觉得科学研究很深奥,是高不可攀的。其实,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关键要有科研意识。实际上,中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学生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时也很独特,用科学知识去认识并研究问题的潜能很大,关键在于挖掘。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指导青少年撰写科技小论文,可以给青少年以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空间。经常思考问题并撰写小论文就是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撰写科技小论文呢?
一、科学地选题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是做好研究和写出高质量小论文的保证。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发现问题,选择有较大价值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少年的科学活动不等同于一般的科普活动,它是提高性的科技活动,重点是研究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它寓主体性、活动性、研究性、社会性于一体。我们可以从课堂内、课堂外的研究性课题中选题,然后从研究准备、动手操作、课外延伸等处着手,对我们较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选题时可从其科学性、实践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如果有价值,那就从中选取一个小角度入手,来进行研究。在选题时要注意结合当地情况,选题不宜过大,课题的中心要具有一定深度。同学们刚开始选题时,容易犯选题过大的毛病,结果花了很多精力,可见效甚微。抓住一个小课题深入研究,目的更加明确,研究活动也就容易开展。
二、搜集、处理、利用信息,对于科技创新研究来说非常重要。收集资料可以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现状。科研是创新的工作,要有新的思考和发现,所以,已经研究清楚的事情,就不要重复劳动,新的研究应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创新。通过深入分析各种资料,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提出科学的道理和见解。我们在进行科技研究时,应重视培养对信息搜集的敏锐性,要学会如何利用或创造条件,通过种种手段搜集各种科技前沿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电脑教室等信息传播途径和方法,快速浏览信息,从各种纷繁零碎的信息中,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有用的科技信息,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有一定深度与新意。
三、学会合作研究经过实践调查,搜集信息后,还要深入研究。我们鼓励并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加工”。如“大棚菜”与“田间菜”的区别研究、“家乡名胜知多少”主题活动等,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以小组形式,采用课题组长总负责,下面由调查采访、观察记录,信息资料搜集、实验操作等成员组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开展合作探究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可以做到科技研究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创新。遇到难题,组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在科技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再研究,再实践,再讨论,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7.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一点体会 篇七
第一步, 从难到易。刚开始, 学生不知如何写数学日记。好在有写语文日记的经验, 于是, 我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并不难, 跟写语文日记是一回事, 所不同的是要把自己身边发现的数学知识写下来, 把怎样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记下来。我不仅讲写数学日记的重要性, 还收集了几篇范文读给学生听, 让学生感到写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 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了“0”以后, 我布置学生写一篇调查日记: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学生列举出了好多, 如尺子上、日历中、电话上、标价签上等等, 竟有21种之多, 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我不失时机地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进而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练习, 学生基本会写日记了,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写得不太好。我不急于求成, 先引导学生从写学习数学的体验入手, 让他们介绍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 鼓励他们写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我还布置作业, 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并将经过和心得体会写下来。这样, 从自己的学习入手, 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不惧怕写日记。
第二步, 从易到难。在学生掌握了写数学日记的基本方法, 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后。我又从简单的调查日记、记流水账式的生活日记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思维日记、探索日记;从随意形式的数学日记过渡到定主题的数学日记, 使学生的练习有明确的目标。如, 三年级李明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晚上写作业时, 我猛然抬头看见笔筒里有5支坏了的钢笔、3块橡皮和10支铅笔, 我好奇地算起来, 一支钢笔6元, 一块橡皮2元, 一支铅笔5角, 5×6+3×2+10×0.5=41 (元) , 我居然用掉这么多钱, 我为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羞愧。从今以后, 我要爱惜每一件学习用品, 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步, 再从难到易。这次的从难到易在小学高年级进行, 不定主题, 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自己的观察、发现、思考。这个时段的数学日记, 没有了教师的硬性规定, 学生有了写作的自由, 能写下他们的观察与思考, 探索与发现, 难度高了反而使学生觉得容易写了, 特别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他们更喜欢这种不拘泥于形式与主题的日记, 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如, 六年级××同学, 他发现数学课上总结出的“通过长方形中心点的一条直线, 都可以平分长方形”的结论,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于是他写了一篇题目为“数学发现”的日记:
发现问题:昨天数学课上, 我们通过讨论总结出“通过长方形中心点的一条直线, 都可以平分长方形”这一结论。我发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如果把对角的两个顶角用线连起来可将长方形平分的话, 那么这两个顶点同时沿边向中心移动同样的距离, 连接它们的那条直线也应该可以把长方形平分。
实验:我先拿来一张长方形的纸, 把对角的两个顶点同时沿边向中心移动1厘米, 将移动后的两个点用线段连起来, 用剪子沿线剪开后, 重放在一起可完全重合。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用不同的长方形进行了实验, 结果一样。
8.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篇八
【关键词】教学设计;录制声音;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下面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谈一谈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的撰写。
一、《录制声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按照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基础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部分。声音是属于“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中的内容。
《录制声音》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性比较强,安排在小学高年级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侧重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介绍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使用方法为主,简要介绍获取声音素材的方法,以及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以北京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17课安排了5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认识影音媒体播放工具,学会使用媒体播放器播放音频文件。
2.介绍音频的概念以及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上正确连接耳麦。
3.认识windows的“录音机”,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技巧。
4.对音频文件进行混音、截取、特殊音效等简单的编辑。
5.声音的应用,在幻灯片中插入自己录制的声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与声音有关的内容描述是: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在多媒体作品中,加入声音可以使作品增色,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年龄在10-12岁的小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已经会熟练的操作键盘和鼠标,知道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掌握了画图、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知道了图片和文字是可以编辑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声音也是可以编辑的。
四、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可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它的制定要根据以上对《录制声音》这部分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要求、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分析,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哪些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能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学生在思想,观念,认识等方面有哪些感悟与提升。在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方面得到哪些培养。
知识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认识、知道、了解、理解、学会、掌握、操作等等。过程与方法常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经历……过程,运用……方法,培养……思维方法/能力等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形成、养成、树立、构建、增强、借鉴、欣赏、提升等等。
范例一: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数字化过程,学会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掌握用录音机简单处理声音的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其他技术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在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录音软件的方法;通过对声音的编辑修改等处理,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录制声音的过程中,培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情感。
范例二:
知识与技能
通过录制自己的声音,了解声音数字化的知识,学会将耳麦正确地连接到计算机上。掌握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为古诗添加背景音乐,学会用Goldwave软件插入、删除声音文件。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经历声音的录制与加工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硬件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范例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采集声音的设备:麦克风、声卡。
2.学会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并能重录和保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录制声音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录制《囚歌》能够把人物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录音中,增加作品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录制囚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个范例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围绕着本课的知识和技能,录制声音和声音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点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不同。范例一的过程与方法是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范例二、三都是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范例一确定为培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范例二通过硬件的发展,感受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范例三确定为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在录制囚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突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上就是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的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推荐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求07-04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11-21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2006[7]号文)01-12
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01-17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指导06-22
毕业论文撰写宝典06-25
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流程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