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

2024-07-11

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精选3篇)

1.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 篇一

短肢剪力墙有哪些布置原则?

(1)应利用中部的竖向交通中心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组成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简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2)短肢剪力墙的总体数量要适当,应满足承载和抗侧力要求,使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地震底部剪力等在规定范围值内。

(3)各短肢剪力墙分布应尽量均匀,使其刚度和建筑物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可布置一些长肢墙或方(圆)柱,调整刚度中心以降低整体扭转效应。

(4)各短肢墙应尽量拉直对齐,使之与连梁一起形成较规整且连续跨数较多的抗侧力片,即联肢墙结构。

(5)当有抗震要求,风力较大或平面凹凸较多时,应在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特别是外凸部分布置必要的短肢墙,以加强其整体性和满足平面刚性要求,

(6)在房间中部隔墙的交点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短肢墙,以利于梁的支承,尽量不出现多级次梁,使梁的传力更明确。

(7)墙肢厚度不宜大,且尽量避免突出隔墙表面,但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以免造成稳定性差和施工困难,一般为200、250、300mm。

(8)每片剪力墙宜有两个方向的连梁与之相连,连梁应尽可能布置在墙肢的竖平面内,其厚度一般与剪力墙相等。

(9)短肢剪力墙的形式一般可根据建筑要求和分隔交接形式来确定,尽量选用“T“型,“L”型、“十”字型、“z”字型等,要求稳定性高,纵横刚度大且一致。未布置剪力墙的部分,除门窗洞口外,全部用轻质砌体填实,填充墙与剪力墙之间采用拉接筋拉接哺1。

另一方面短肢剪力墙的平面布置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多,在由条件的情况下,可逐步调整墙体的布置数量进行试算。

2.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 篇二

1抗震设计时,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倍板厚之和,暗梁支座上部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柱上板带负弯矩钢筋截面积的50%,并应全跨拉通,暗梁下部钢筋应不小于上部钢筋的1/2,暗梁箍筋的布置,当计算不需要时,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h0/4,肢距不大于2h0;当计算需要时应按计算确定,且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h0/2,肢距不宜大于1.5 h0。

2设置柱托板时,非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宜布置构造钢筋;抗震设计时托板底部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震锚固要求。计算柱上板带的支座钢筋时,可考虑托板厚度的有利影响;

3无梁楼板允许开局部洞口,但应验算满足承载力及刚度要求。当未作专门分析时,在板的不同部位开单个洞的大小应符合上图的要求。若在同一部位开多个洞时,则在同一截面上各个洞宽之和不应大于该部位单个洞的允许宽度。所有洞边均应设置补强钢筋。

注:洞1:a≤ac/4且a≤t/2,b≤bc/4且b≤t/2;

洞2:a≤A2/4且b≤B1/4;

洞3:a≤A2/4且b≤B2/4

3.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 篇三

框支剪力墙结构高位转换配筋有哪些问题?

根据抗震设计“强柱弱梁”的原则,高位转换的框支结构其柱子配筋从嵌固点到转换层楼面均应同时满足计算要求和“高规”10.2.11条的构造规定,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尚应符合“高规”4.8.5条的规定,

“框支梁”是指转换层上的框架梁,其配筋应按计算和“高规”10.2.8条规定执行(当“框支梁”抬的墙较短或抬柱子,不属“偏心受拉”构件时,可不执行该条第2款规定)。转换层的非框架梁如抬有墙或柱时,其配筋按计算和按“高规”10.2.8条的“非抗震设计”要求构造规定执行,转换层以下各层框架梁则按计算要求和“高规”6.3.2条规定配筋。

【短肢剪力墙结构有哪些判定标准?】推荐阅读:

上一篇:万圣节当天最火文案句子下一篇:县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