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流会

2024-06-11

大学生交流会(9篇)

1.大学生交流会 篇一

大学生交流会发言稿

党政办公室徐浩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自参加工作以来,不知不觉在苘山镇工作已经一年了。从刚跨出校门的满腔热情,到面临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从一开始接触工作时的兴奋激动;到后来热情慢慢冷却,甚至彷徨迷惑;到如今对这份工作的深入思考、对工作本身的适应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磨合,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了解与体会,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乡镇干部群众的工作与生活,使我受到了磨练,增长了阅历。这期间,我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此,我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同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结合一年以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如何做好基层工作,我认为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心做的。

1、安心。选择你爱的,爱你选择的。我们经过层层选拔来到这里,是单位对我们的肯定;我们选择踏上这个岗位,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中间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每个人考三支一扶或者村官的时候,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经过两年的工作经历换取公务员加分的优惠政策,当然大多数同志是本着为农村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来的。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动因和目的,通过一年的工作,我觉得,只要你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现在我们手里已经捏着铜牌了,下一步,我们就要抛弃一切杂念,安心的扎根基层,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基层的历练,改变思维,获得王牌。

2、用心。有位领导曾经讲过,做工作要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用心就是我们对待任何一项工作的最基本的态-1-

度,一件工作做得好与坏,和用没用心是密切相关的。近段时间我调任到党政办公室工作,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就是工作量大,事多、事细、事杂,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每一件事情你都要用心细致地去做。有时,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处理时不恰当,不够细致,很可能就会因此引发严重后果。

3、平常心。俗话说的好,脚踏实地才能走的更远。基层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需要这个大熔炉来磨砺自己的意志,更需要这个大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参加工作之初就能够分配到苘山是我们的幸运。所以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观念,在基层中砥砺成材,而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鹜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和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看到有人比自己强不要产生嫉妒心,要努力赶上他们;不要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稳定情绪,塌实工作,不说长,不道短,莫议他人是非。在基层工作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非常重要,到基层工作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炼金的。既然我们有了这样锻炼的机会,就一定要耐的住清贫,守的住寂寞,淡薄名利安心工作,以平常心来溶入基层。

这次座谈会召开的目的是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取得进步。为了让新同事更好的适应机关生活,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去年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经验,力求达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目的。作为新同志,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要做到“四要五忌”:

1、要学会适应,忌懒。大家刚刚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难免会有很多不适应。如何尽快的融入工作,我认为有三个转变是你们即将面对而且必须面对的,一是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二是由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三是由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大家到苘山来干什么,怎么干,能否尽快实现这“三个转变”,适应新的环境,为基层工作开好头,起

好步,对以后的工作和自己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大家经过大学的学习,应该说有一定判断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正确的东西要坚持;对于不正确的东西,就要反复思考,决不要随波逐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2、要勤于学习、忌傲。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基层工作有无穷的乐趣,学在基层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永远不要把自己当作是这个或那个工作的老同志,要永远是新手,自己永远是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补充,不断地修正自己以前的办法或经验,这样就不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就能基本做到工作游刃有余了。这些年来我感觉在基层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向各行各业的人学;在书本上学,在实践中学。学做人,学做事,学经验,学技巧;学理论,学方法等等。

3、要善于思考总结、能写会说,忌飘、忌躁。古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习完后就要善于思考总结,凡是多想,学会悟。有的时候机关的工作单调且枯燥无味,面对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很容易心烦气躁卸担子。浮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克服浮躁,工作闲暇之余我就会看书或者部门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助于我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想法,来更好地完成工作。

4、要肯于实干,忌滑。工作靠实干,成绩论英雄。如果说语言是银,沉默是金,那么行动就是钻石。干任何事情,倘若总是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只说不做,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工作要想出成绩,“实干”最重要。我们作为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要时刻树立“实干出真知”的宗旨,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时常走出办公室大门,深入帮扶对象家中,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传达党委政府的温暖,树立机关干部勤政为民的形象;深入农村,真正了解农村需要什么,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让自己学有所用。

以上是我工作一年的工作感悟,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指正,请各位同事在生活中予以帮助,谢谢!

2.大学生交流会 篇二

1.1 系统分析

大学生协会交流平台是为内江师范学院的协会和学生服务的交流平台,包括协会的活动发布,实时的热点讨论,以及新闻发布等功能。希望通过此平台,让各协会的活动信息得到更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协会生活中来,同时丰富学生与协会间的互动,为活动质量的提升作出促进。

1.2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大学生协会交流平台分为交流平台与后台管理平台两个子系统,其中,交流平台包括协会模块、用户中心模块、论坛模块、集会所模块四个模块,后台管理平台包括协会管理、用户管理、论坛管理、集会所管理四个模块。

1.3 各模块具体功能分析

1.3.1 交流平台

协会模块:提供协会列表,供用户选择;进入选中协会后,可以查看其协会说明,获取协会负责人联系方式。如果该用户属于该协会,将会进入该协会的专项论坛,除可查看到公开讨论贴外,还可以同协会内部人员进行交流;如果该用户不属于该协会,他/她将可以看到该协会所有公开讨论贴。

用户中心模块:用户可以在此设置自己的相关信息,对自己在论坛、集会所进行的操作进行管理,如删除自己发布的论坛贴。

论坛模块:该模块为所有合法协会与合法用户提供交流服务———通过发布帖子与参与帖子回复等行为,彼此间得到交流。同时,协会发布的热门活动,会在论坛得到置顶展示。各协会拥有内部论坛,该论坛除公开讨论贴外,只允许该协会内部人员参与交流。

集会所模块:该模块提供协会活动发布及个人委托发布功能。通过委托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到互动中来。

1.3.2 后台管理平台

协会管理:对协会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协会,指定协会发言人帐号,修改或删除协会信息等。

用户管理: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创建、更新及删除用户信息等操作,同时可记录用户行为,了解其在论坛、集会所的行为,对不合法的内容进行处理。

论坛管理:对论坛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删除论坛贴等操作,管理指定帖子的内容,规范用户的发言行为,对违法内容进行处理,如处理被举报的帖子等。

集会所管理:对集会所进行管理。包括创建、更新及删除委托等操作。同时监督集会所委托发布情况,对违法内容进行处理。

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

通过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将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分为以下四大类表:

用户:用户帐号、昵称、密码;

角色:角色类别、权限;

论坛:类别、发布人、贴子内容、回复贴列表、互动情况、回复人、回复内容;

集会所:类别、主题、内容、发布人、状态、积分、接受人列表、认证。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数据库的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将以上四类表分为14个表。

3 开发工具介绍

开发工具类型及名称情况如下:

IDE:Eclipse

DB:MySql

Eclips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Kit,JDK)。

4 问题分析与改正

在系统的实际编码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逻辑及技术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下;

对帖子进行点赞操作时,页面“点赞”按钮与“取消”按钮两者的互换当用户对某帖子中某段回复所表示的观点或说明感到认同时,他可以通过“点赞”操作来对发布人表示支持,从而提高其人气,增强其推广性。当用户点击“点赞”操作后,该按钮应变为“取消”,用户可以点击该按钮来取消自己对该回复的支持。

在具体用JavaScript实现该功能时,遇到困难。经过分析,改用Ajax技术来实现该方法,可以在不刷新页面的同时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

5 系统优缺点

本平台是为内江师范学院的协会和学生服务所设计的交流平台,实现了包括协会的活动发布,实时的热点讨论,以及新闻发布等主要功能和其他附属功能。

本系统使用简单灵活,使用方式贴近大学生日常使用方式,易于使用。

系统不足之处在于安全性未作出良好的设计,在面对一些恶意操作时有一定风险。

摘要:内江师范学院拥有五十多个协会,有大量在校大学生参与到协会活动中,协会生活早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学院发展,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与新时代接轨的协会组织。因此,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协会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拓展视野及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为学生与协会、学生与学生、协会与协会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需求。大学生协会交流平台正是基于此目的而设计的。

关键词:活动,平台,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和璇.MVC模式在JAVA WEB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6:311-312

[2]甘文丽,刘为超.基于Struts2和Ajax的企业级Web应用开发[J].工矿自动化,2013,02:23-26

3.两岸大学生交流研究 篇三

摘 要: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与两岸关系的和缓,国际教育中盛行的全球化、本土化等理论已无法诠释台湾与大陆高等教育之间的竞合关系,尤其是目前两岸高等教育都面临人才跨国流动的冲击,重新检视两岸大学生交流的发展与成效,将有助于增进两岸高等教育的相互理解。本研究透过文件分析、文献探讨等方法,回顾了两岸交流的相关政策;探讨了近20年来,两岸大学生在前往对岸求学与交流的发展过程;尝试提出“两岸化”的概念,并透过高尔顿·奥尔波特的族群接触假设,探讨两岸大学生进行交流对促进双方理解与认识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检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成效。

关键词:两岸大学生交流;和平教育;两岸化;族群接触假设

一、前言

自1949年以来,两岸分治,形成长期对峙状态,直到1987年台湾地区“戒严令”的解除,双方关系才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91年,台湾成立“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及具有民间性质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专门负责处理大陆相关事务;同年,通过“《国家统一纲领》”,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两岸关系正式迈入新纪元;1992年制订并实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暨施行细则》(简称两岸关系条例),两岸关系自此有了更进一步的法律保障,朝向制度化与理性化发展。[1]

相应地,大陆从1979年以来,先后颁布《告台湾同胞书》、《关于对台湾进行教育交流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等,对台湾的交流政策措施逐步具体化。其中,1997年颁布的《台湾同胞投资保护相关规定实施条列》第19条规定,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同胞子女在大陆地区上学将会被视同国民教育,可以就近申请进入当地中小学读书,更显弹性。[2]

至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招生方面,大陆自1979年起便开放暨南大学的13个专业,通过大陆高考招收港、澳、台三地的学生进入本科学院及研究所就读,但当时台湾当局不鼓励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继续开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学,持续向港、澳、台等地招收学生。当时,去大陆升学的台湾学生主要选择三大领域就读:第一,传统中华文化学科,如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宗教、音乐、考古、人类学等;第二,经营管理与商业学科,如法律、金融、贸易与业务等;第三,医学相关学科,如中医、药学等[3]。从国务院对台办公室当时制定的两岸交流政策中可以看出,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学生的目的在于增强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除了招收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之外,大陆还为台湾学生提供各种短期班、函授班、进修班、培训班等非学历教育,允许台湾学生到大陆学校进修、旁听,考试合格即颁发结业证书。[4]

继1993年邓小平南巡后,大陆更加确立了改革开放路线。自此,两岸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力度大幅提升。例如,直至2014年,大陆已开放200所高校对台招生,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超过3万人。目前,仍有将近7000名台湾学生在大陆高校就读[5]。限于台湾政府目前只认可大陆“211工程”与“985工程”等高校学历,近些年,毕业于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大多选择留在大陆工作、前往国外继续求学、移民到其他地区,或回到台湾私人企业工作。

在两岸大学生交流方面,随着台湾1993年允许大陆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教育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访问台湾之后,据统计,自2002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底,有近2万名大陆学生通过官方正式渠道参访台湾[6]。而台湾学生利用寒暑假访问大陆的人数更不计其数。

尽管近年来两岸关系日趋和缓,但民意调查显示,目前,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仍持保留态度,并未完全排除两岸可能随时出现紧张情势[7],两岸的合作伙伴关系仍有改进的空间。台湾和大陆都不能否认双方分离50多年的政治现实,但彼此继承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共享儒家包容性和多元化文明共存的信念,可能是台湾和大陆双方人民开展良好交流的有利条件[8]。特别是在《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架构》(ECFA)签署后,台湾可以通过大陆接触到世界;同时,大陆可以进一步了解台湾过去民主发展的跌宕历程。维持两岸社会、政治、经济和贸易的适度交流状态,尤其是持续的两岸大学生交流,是否可以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甚至有助于两岸在亚洲及全世界的和平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9]

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为主,首先,概述两岸分治后双方对彼此学生的招生政策;接着,讨论近20年来台湾学生赴大陆、大陆学生赴台湾求学与交流的过程;最后,试图检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成效,进而探讨大学生交流对于提升双方理解与认识的影响。

二、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历程、政策与影响

(一)历程

过去20年来,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隔绝期(1949-1987年)、交流初期 (1987-1999年)、交流和解期(1999-2008年)、交流成长期(2008年至今)四个时期。[10]

从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岸不同时期策略的差异性。相关研究指出,政策的形成与转变通常会受三股时势影响,分别是问题潮流(problem stream)、政策潮流(policy stream)和政治潮流(political stream)。这三股时势潮流在特殊时机交汇在一起,成为政策转变最佳时机的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11]。以两岸交流相关政策的制定为例,台湾深受上述三大潮流,包括“立法院”的态度、教育主管部门和执政党的决策、在野党(如民进党)的立场、公私立大学的角色、社会大众的观感等影响。因而在推动两岸相关政策制定时,显得格外敏感。大陆的涉台政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具体国情出发与现实的国际环境相适应,进而交织而成政治决策。[12]

(二)政策与影响

从上述近20年来两岸的交流发展历程,可看出:文化教育交流为先,经贸交流次之,政治交流则被视为敏感项目。其中,交流活动以高等教育项目最多,尤其自1990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变,两岸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无论是短期交换或长期学习,都获得了长足进展,双方学生对于两岸社会的认知也逐渐发生重大改变。以下仅针对台湾学生赴大陆与大陆学生赴台交流的政策及影响,进行探讨。

1.台湾学生赴大陆交流政策

(1)大陆高校对台湾招生政策的演变

如上所述,尽管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伏不一,但台湾始终以“文教优先,经贸主轴”为政策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文教交流营造两岸沟通的渠道。大陆则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进行对台工作[13]。大陆对台湾学生的政策始终与对香港、澳门等地区学生的政策结合在一起,其招生政策可分成欣欣向荣优惠有加期(1950-1957年)、打压断绝到持续嘉惠期(1957-1966年)、停滞潜伏到呼应互动期(1967-1979年)、恢复生机到明确承认期(1980-1989年)、突破成长到尚待观察期(1990年至今)五个时期。[14]

整体而言,1990年是大陆招收台湾学生人数急速增长的一年。由于台湾方面的媒体逐渐开放,大幅关于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情况的报导间接影响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的意愿(尤其是想学中医的学生),且人数愈来愈多[15]。在大学本科招生方面,1990年,北京大学等7所大学发布联合招生简章,并在各报名地点发行《考试大纲》,考试地点由香港考试局和澳门中华教育会安排。1998年,教育部特别批准开放福建师范大学及福建中医学院于1999年以单独招生、单独考试的方式招收台湾学生。可以说,该政策是大陆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与推动台湾认可大陆学历的积极做法。

此外,根据学者王嘉州、李侑洁等人归纳的大陆对台湾高教交流的政策发现,大陆政策有逐渐松绑与扩大层面的趋势。例如,除了提高对台湾招生的优惠、将台湾学生比照大陆学生收费外,大陆还逐年增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承认台湾大学学历、开放15类专业证照考试资格、高三学生凭台湾学测(高考)绩优成绩可直升大陆的大学等[16]。其中为了促进台湾青年学子赴大陆交流,自2006年,大陆全程给予台湾学生落地接待的政策,深受台湾学生欢迎,受益者众多。近年来,许多大学生通过两岸大学姊妹校等交换形式,前往对岸高校进行数月至1年的交换学习。由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开始只承认大陆地区41所学校的学位(后增至111所高校),多数台湾交换生在大陆姊妹校所选修课程的学分无法获得抵免。但每年仍有不少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进行学术交流与交换学习。

(2)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与交换的影响

如上所述,从1979年大陆开放对台湾招生到2014年为止,在大陆交换学习的台湾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学生选择的主修专业包括传统中华文化学科、中医、经贸、法政等。其中大部分台湾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大陆学历不被台湾认可,因而必须选择留在大陆工作,或就职于台湾的私人企业。相对地,大陆在2005 年则公布一系列对台湾文教交流的新措施,如降低台湾学生的学费、为台湾学生提供奖学金、对招收台湾学生的院校进行专项补贴、协助台湾学生就业、认可台湾高等学历等,以吸引台湾青年学子前往大陆就学[17]。可见,两岸当局对于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的态度与政策迥异。

从“留学”的定义来看,台湾学子赴大陆求学严格来说只能算“准留学”[18],因为台湾和大陆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等基础,使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缩短了国外求学所遇到的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的适应过程[19]。尽管如此,这些台湾学生在两岸关系中仍属于特殊群体。在大陆高校中,当地人对他们以台湾同胞身份相待,所以可以住在留学生宿舍楼、免修政治课程、由学校专人负责辅导等。回到台湾之后,他们又被特殊对待,如其学历大多未能得到承认,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常常无法获得同等待遇。

然而,这些身份特殊的台湾学生也可能成为推动未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群体。由于两岸交流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台湾现有优势、培养熟悉两岸事务的专才,以应对日益繁杂的两岸交流问题,是开创两岸新局面的关键。

从1990年至今,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与交换人数的增加,与台湾“戒严令”颁布之后大陆信息较易获得,以及海峡两岸各项交流日益频繁有关。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与交换人数呈稳定上升之势,交流的学校从沿海地区扩展到内陆地区。在这种潮流下,大陆对台招生与交流政策势必延续原有的发展,也将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磁吸效应,形成又一批台湾人才流向大陆的趋势。台湾学者詹盛如在调查两岸教育合作将如何影响两岸的人力资本流动时发现,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各方人才,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时,台湾可能将面临人才流向大陆等问题。[20]

2.大陆学生赴台湾交流政策

(1)学位生政策演变

1987年11月,台湾放宽大陆杰出专业人士到台湾的限制,间接促成日后大陆游客访台的政策。1993年,台湾更进一步开放大陆专业人士和学生以文化教育交流的目的到台湾访问,迄今人数已超过数万人。两岸在进行高等教育交流时,无论短期交换或长期学习,双方学生对两岸社会的认知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大陆学生停留台湾愈久,愈能深入了解台湾的民情风俗和高等教育发展特色。[21]

近年来,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中最大的突破当属2010年台湾认可大陆41所高校学历及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读政策。这项政策实施前后历经10余年,台湾“立法院”于2010年8月三度修正并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22条、《大学相关规定》第25条及《专科学校相关规定》第26条,开放招收大陆学生到台湾攻读学位,开启了两岸高等教育交流的新一页[22]。其中,招收大陆学生政策中仍有若干限制规定,例如仅认可大陆学术声望卓著、办学质量绩优的高校;规定每年赴台大陆学生的招收总量;对于医学、高科技等领域学历限制认可;不予加分优待;大陆学生招收人数采取外加名额形式;政府不编列大陆学生奖助学金预算,但各大学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奖助学金不受此限;大陆学生到台湾以就学为目的,不得到校外打工或兼职;大陆学生停止修业或毕业后须离开台湾;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与证照等[23]。这些政策引起大陆当局的高度重视。

尽管如此,2011年9月,大陆学生开始正式到台湾攻读学位的人数从最初的965人、2012年的989人、2013年的1865人,到2014年的1804人。四年来,台湾的大陆学位生共有约5623人,且有173人已完成学业,陆续返回大陆就职或深造[24]。大陆学位生每年到台湾的人数上限是台湾大学生总量的2%。相比之下,每年仍有大量大陆交换生进入台湾的各高校求学。例如,2010 年以前,大陆学生只能通过交换到台湾研修,据统计,2007年只有 823 人,2008 年增加到1321人。加上近年来台湾大专校院因少子化招生压力倍增,大陆也积极拓展两岸交流,以致大陆交换生人数由2009年的2888人、2010年22488人,激增至2011年的31110人。[25]

2011年9月,大陆学生首度到台湾就读大学院校,其中台湾公立大学只可招收研究生,私立大学则招收大学本科生。到了2012年,台湾逐步增加对大陆学历认可的高校,如由原先41所增加至129所,招生省市也从沿海6省市增为8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辽宁。2014年,又透过两岸教育交流规范的简化与松绑,检讨对于大陆学生的招生、就学状况及相关法令,并增加两岸大学“双联学制”的可行性。

研究显示,虽然多数大陆学生对于赴台就读持正面态度,认为到台湾的学习经历可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体会到了两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差异及互补之处,但也有一些人在台湾就学期间感受到一些“特殊待遇”,包括因上述招生政策所带来的限制等[26]。比如,多数大陆家长与大学生不了解台湾高等教育制度;对台湾高校认识有限;学费与生活费比大陆部分高校贵;大陆学生对台湾整体环境缺乏认识;台湾尚未为赴台就读的大陆学生提供毕业就业与长期居留的机会;文化刺激不及国外多元;未提供政府部门的奖学金;一流大学的办学经费不如大陆顶尖高校充足等。这些都会影响大陆一流学生赴台就读的意愿。[27]

(2)交换生政策演变

除了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读与承认大陆百余所高校的学历外,近年来,通过两岸大学姊妹校交换形式,前往台湾高校进行数月至1年交换学习的交换生人数亦逐年提升。台湾各大学自1999年招收大陆交换生迄今,根据台湾元智大学原校长彭宗平分析,目前台湾147所大学中,已有超过 115所(将近八成)大学与大陆300多所高校签订了姊妹校约,总合约数多达1039个,为学生提供共计约8000余个交换机会[28]。其中大陆交换学生来台湾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生到台湾主要参加短期的学术交流活动;1998年前后,台湾“清华大学”与大陆李政道基金会合作,邀请首批大陆学生到台湾进行为期6~8周的研修,引起各校起而效仿;2008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将大陆学生到台湾的时限4个月延长为1年,可称为第三阶段的序幕[29]。到台湾进行短期交流与交换的大陆学生人数从2009年的857位,增长到了2012年的约2万人(包括两星期到两个月的短期交流生)。[30]

(3)大陆学生赴台湾求学与交换的影响

随着大陆学生的到来,愈来愈多人关注大陆学生对于台湾的学业、社团、生活与文化适应,以及对台湾高等教育的整体影响等问题。研究显示,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学有助于增强台湾高等教育学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高校的竞争,也将影响未来台湾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31]。台湾凭借与大陆语言、文化共通,地理位置相近,大学校园的自由多元与信息开放,学费与生活费较香港及欧美国家低廉等因素,吸引了若干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省份的大陆学生到台湾求学[32]。因此,整体而言,招收大陆学生可能会为台湾带来重大影响,包括增进两岸青年文化互动与了解,扩大学生视野,刺激台湾学生的学习动机,解决台湾的大学招生人数不足问题,增加学校收益,达到两岸关系正常化与永续发展等目标。[33]

研究发现,即使在海外留学,大陆学生仍向自组的社团靠拢,易局限在封闭性结构的社会网络中,影响其与本地生的交流。台湾与大陆的文化有相通之处,大陆学生在台湾学习所面临的语言、文化等障碍较小。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读大学,不仅可以促进两岸青年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良性学习互动,也攸关台湾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34]。因此,如何透过招收大陆学生的机会,整合各级教育资源,发挥两岸高教互补的效果(如透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输出台湾技职教育等),再造两岸共享文化创意市场;结合传统与创新的动力,日后进一步推动华人圈的学术研究,合作建立世界级的华人学术期刊等,都是在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之外,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35]

三、两岸化概念与族群接触假设

如前所述,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与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面临全球高等教育人才流动与竞争的挑战,有必要重新检视双方大学生交流的成效与困难,以协助双方的理解与定位,甚至在全球竞争中,进一步达成两岸高教合作与互惠的局面。

本文将“两岸化”(cross-straitization)定义为“两个地区之间的文教交流能降低冲突,进而带来和平的过程”。换句话说,随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程度升高、密集,其彼此之间的和平程度也会提升(见图1)。

美国学者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的“族群接触假设”(Contact Hypothesis)主张透过不断接触,减少族群之间的摩擦、增进彼此的了解及接纳度。本研究的确发现,两岸大学生之间的确存在该理论所述的“过失无知”(faulty ignorance)现象,即两岸大学生在交流前,的确存在对双方的刻板印象;但双方经过交流,透过不断地接触后,不但比较能设身处地了解彼此的想法,甚至进一步成为朋友的新关系。[36]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在于检视与比较两岸大学生交流的发展与成效,透过文件分析、文献探讨等方法,回顾两岸交流相关政策、两岸大学生在对岸求学与交流的发展过程,以及“两岸化”与族群接触假设,对于大学生交流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以此检视两岸高教交流的成效。研究发现,尽管两岸对于彼此的招生政策各有不同的着眼点,但双方近20年来都朝向透过交流来增进下一代彼此理解且逐步开放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长期留学,还是短期交换,两岸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都获得了长足进展,双方学生对于两岸社会等认知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两岸大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相互理解与认识,进而降低两岸的隔阂与敌视。换言之,两岸大学校园如能营造更多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就可增进双方的认识与友谊。

参考文献:

[1]黄昆辉.大陆政策与两岸关系[R].台北:“行政院”大陆委会,1993.

[2]周祝瑛,杨景尧.教育愿景2020 [M].台北:学富出版社,2012:51~81.

[3]周祝瑛.留学大陆Must Know[M].台北:正中书局,2002.

[4]中共对台文化交流策略文件汇编[G].“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995.

[5]李蜚鸿.中国崛起.台生成两岸沟通桥梁[N].旺报,2012,04(11).

[6]高孔廉.两岸文教交流的过去与未来公共政策论坛之高等教育系列12:开放陆生来台对台湾教育、文化、经济的冲击[R].台北:台湾政治大学,2009.

[7][22]陆委会.陆委会委办及补助办理之两岸文教交流统计图[EB/OL].http://www.mac.gov.tw/lp.asp?ctNode=5716&CtUnit=3992&BaseDSD=7&mp=1,2012.

[8]Liu,,Frank.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EB/OL]. http://www.tfd.org.tw,2010.

[9]赵春山.循序渐进,推动两岸关系,全面正常化[A].“国政”分析报告0900-008号,2010.

[10]陈志柔.近二十年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迁[M].台北:海基会出版社,2008.

[11][35]张钿富.开启两岸文教交流的政策之窗[R].广州,2010.

[12]杨开煌.中共“对台政策”解释与评估──决策人物取向之研究[N].东吴政治学报,1997.

[13]游腾颖.台湾地区学生赴北京高等院校就学现况之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2001.

[1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5]莫咏国.港澳台生赴大陆就学人数统计表[G].京港学术交流中心,1998:5-24.

[16]王嘉州,李侑洁.赴陆交流对台湾学生统一意愿之影响[J].社会科学论丛,2012,6( 2):1-34.

[17]何秀珍.两岸文教交流策略分析[EB/OL]. http://ct100.chihlee.edu.tw/files/11-1011-6.php,2013-12-23.

[18]杨思伟.西进的国际化迷思,大学教育别盲从躁进[R].台北: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2001.

[19]沈清松.两岸文化交流的分析与展望[A].见:两岸文化交流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时报,1997:13-14.

[20]Choudaha, R. & Chang. L.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J]. World Education News and Reviews,2012,25(2).

[21]University World News. Taiwan: Recruit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Begins[EB/OL]. http://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2011.

[23]The Terrestrial Coming to Taiwan,Ministry of Education Opposed That“Three Limit Six Non-Academic Qualifications” to Enter the Law[N]. China Times,2010,5(5).

[24]成群豪.陆生来台就学人数之教育观察[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3,2(1):40-43.

[25]黄万传.开放陆生来台就学之省思[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3,2(1):32-39.

[26]黄杨.首批赴台陆生“毕业季”的困惑[ED/OL].http://big5.huaxia.com/thpl/tbch/2013/07/3425354, 2013-07-12.

[27]王敏.大陆高中生赴台求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对南京市六所高中的调查[D].江苏: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2.

[28][29]林奇伯.大陆学生留学台湾引爆善意竞争[J].远见杂志,2009:275.

[30][32]杨景尧.大陆学生台湾梦[M].台北:中华文化基金会,2012.

[31][34]张国保,张馨萍,杨淑涵.日本及韩国招收外国及大陆学生对台湾之启示[M].台北:中华文化基金会,2010.

[33]Tien, Flora, F. H.Recruiting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Perspectives from Taiwan and China[D]. Taipei: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2010.

[36]Bickmore S. T.NEH Seminars: Collaborative Comm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nglish Journal, 2005,95(2): 35-40.

4.大学生就业交流会策划书 篇四

一、活动背景:

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如大学生人山人海,竞争激烈,用人机构挑三拣四,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失业率增加,许多大公司裁员)。②我学院大四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交流、了解更多就业方面的知识,共同商讨就业难题。③大学生对目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存在盲目等现象(如求职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就就业这一问题,我院召开了“就业交流会”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目的:想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通过领导、老师、企业人员、及已毕业同学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了是让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认清眼前的就业形式,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让自己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意义:能够使大家正确认识、更加了解就业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同学们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所想要的一份工作。

三、活动主题:

感受就业压力,商讨就业心得

四、活动时间:待定

五、活动对象:艺术与设计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地点:0230

5七、活动开展流程:

㈠前期准备

1.由宣传部出海报进行宣传

2.发请帖邀请领导、老师、企业人员、毕业生参加

3.选一个主持人,安排人员挂横幅等做好场地工作,分配好职务。㈡当日流程表

1.主持人发言:宣布活动开始,然后进入主题环节,主要是介绍到场嘉宾、介绍此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介绍环节:先由领导、老师发言,向同学们介绍我院学生以往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情况及如今的就业形势(具体专业可具体分析)。企业人员发言。

3.交流环节:最好分就业方向的专业、分组进行交流讨论。⑴ 针对往届毕业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不同情况的已毕业同学结合自身经历与在校同学进行交流。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

①同学们在找工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②怎样来对自己进行定位

③怎么样来确定什么是适合我们的工作④在面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⑤用人单位常问的一些问题等等(关于就业方面的问题都可相互交流)

⑵与企业人员进行交流,谈谈企业在就业方面等对学生的要求及相关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谈)

⑶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有的同学可能已找到工作,有的还没有,大家都可以相互交流)

4.交流结束后,由主持人邀请同学谈谈通过交流后的感受,谈谈通过交流后自己对就业方面问题是否有所收获等

5.主持人结尾发言,并宣布交流会结束,先欢送嘉宾离场。

(三)后期工作

1、工作人员做好现场维持秩序工作和善后工作

八、经费预算:

海报1.5*4张=6元

横幅5*8米=40元

请帖1.2*?=?

矿泉水1箱1*24瓶=24元

总预算:6+40+?+24=?

九、其他方面

1、在交流会期间,工作人员要维持好秩序,不能太吵闹。

2、各班提前做好同学们的工作,在交流会期间要真正在谈就业等问题,而不是在聊天等与就业、学习无关的内容。

3、活动完后做好宣传工作,做好此次交流会的质量,真正让同学们有所收获,对自己即将所面临的就业有所帮助。

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学生会

5.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 篇五

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范文1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

在我们的心底,总有这样一本书,它就像一滴清水浸润我们的心灵,折射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光芒。在高尔基眼中,读书是求知者的面包;在古代文人眼里,读书是良药、黄金屋、颜如玉;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天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华师大一教授退休后感言:“不读书,何以活?”

让我们在这孕育生机的春日里,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

今天将有3位教师登台,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读书的收获,教学的感悟。

首先有请王--老师。她发言的题目是《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

王老师从三个方面让我们和数学等级教师俞正强有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我想无论我们教哪门学科,都要一直思考两个问题(1)如何让学生喜欢我所教的这门课?(2)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的.困难?

接下来有请李梅老师,她发言的题目是《唯有真情最动人》。

李梅带着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智慧,真心关爱学生,真情付出的钟老师。也让我们懂得了在教育中,唯有真情最动人。

最后有请丁琴书记,她发言的题目是:《牵着蜗牛散步,曼舞丰盈人生》

让我们借这次读书交流会的东风,不管多忙,只要有一个平静适宜的心情,总是可以为自己找回一个读书的时间的。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吧!也让我们一同铭记:最是书香能致远!

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范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对我来说,担当教师论坛的主持人,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锻炼提升,更重要的是,能与我的同仁们、朋友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一同感受那份激动与快乐,是最开心的事。我想,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我们的诚恳与热心,一定会把我校的教师论坛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教师论坛于我们这个偏僻的林区小镇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新生事物往往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会彰显出意想不到的勃勃生机。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论坛以其宽松、自由、开放、和谐的交流方式,为教师们展示自我、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搭设了一方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我诚挚的希望我们第一小学的老师们拿出勇气,勇敢地走上台来,畅谈教育理想,抒发心灵感言,让我们在感动、温馨、激励中一同前行,共同成长。

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行走于读书与教学”之间,将有6位教师登台,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读书的收获,教学的感悟。论坛顺序是:

俗话说:“文由心生”、“文以言志”。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怀的写真,字字句句凝聚着点点心血。在交流之时,我们要以饱满的情绪用心颂读。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给听者以回味思考的余地。每一位教师交流结束的时候,我们听者应报以热烈的掌声。

好,下面,就请---上台。大家欢迎。

结束——

现在请郝校长做总结。掌声欢迎!

结束语: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

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动思考,指点迷津。

让我们在这孕育生机的春日里,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

各位老师,本期教师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下周五再见!

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范文3

a 敬爱的老师

b 亲爱的同学们,合 大家下午好!

a 很高兴各位校长莅临我们学校的读书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活动安排如下:

b 一、中心小学校长致辞

a 二、读书成果展

b 三、学生才艺节目展示

a 四、中心小学介绍打造书香校园的经验做法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b 五、好,我们请中心小学校长致辞

b 读书成果展包括读书笔记、手抄报、等方面的展示。

a 请各位领导跟随我们的小引导员,去参观我们学校各班的读书成果展,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a 在这美好的金秋十月,我们刚刚送走了中国伟大的第60个生日,随即迎来了今天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读书交流会这个盛大的活动!

b 我们的学校—中心小学。美丽的校园,风光旖旎。

a 看!一个个绿色的花坛,一朵朵绽放的花朵,一张张微笑的脸庞,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装饰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b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a 我们亲爱的老师啊,你们是那么的无私!你们爱学校胜过爱自己的家庭。事业重于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b 是啊!每当跨进美丽的校园,我们总能看到老师你们美丽的笑脸。那真挚的微笑,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感动。

a 漫步在这美丽的校园,又一次重温了--爷爷的题词:多读书,读好书,立志做一名有知识的人,对人民有用的人!

b 下面请允许我宣布“十八里中心小学读书活动交流会”

合 正式开始!

a 首先请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让我们去听听他们在读书中有哪些收获。

有请5.1班的学生代表

有请5.2班的学生代表

有请6.1班的学生代表

有请6.2班的学生代表

a 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

b 读书还能让我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a 下面请欣赏三年级一班同学带来的诗朗诵《我爱读书》

b 三一班的表演非常精彩,三二班同学中有两位早就按捺不住了,想上台为大家表演相声《说成语》,掌声有请!

a 勤劳的蜜蜂爱跟花朵交朋友;

b 奋发的种子爱跟土壤交朋友;

a 刚强的矿石爱跟烈火交朋友;

b 有为的孩子爱跟好书交朋友。

a 请欣赏四年级一班同学表演课本剧《小鲤鱼历险记》

b 前面节目演得好不好,三句半也不能少,不管说的好不好,别跑。请欣赏四年级二班根据自己读书的体会编写的《三句半》

a 同学们,是什么与我们终日相伴?是什么为我们指点迷津?又是什么让我们如痴如醉?

b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是书!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a 我们与五一班一起来分享《但愿人长久》

b 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观看五年级二班同学带来的课本剧表演《自相矛盾》

a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我们欢迎六年级一班带来的经典吟唱《三字经》

b 大家欣赏完刚刚的节目,是不是感觉很精彩呐,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六年级二班为我们带来的课本剧《负荆请罪》是不是一样的精彩呢!

a 好书,能使你畅游瑰丽多姿的海洋;

b 好书,能带你去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谈;

a 好书,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给你做人的道理。

b 虽然今天我们的读书汇报会开得很短很短;

a 虽然我们手头和身边的书籍还很有限;

b 但是,属于我们一生的书,永远也读不完;

a 让我们都来和好书交朋友,享受读书的快乐,让好书陪伴我们每一天!

b 今天的读书交流会就到此结束

合 老师、同学们再见!

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范文4

主持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今天我们来开一个《读三国,品三绝》的读书交流会。

今天的交流会,我们将重点关注《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同学们知道哪三绝吗?(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出示ppt)

主持人:看来同学们对《三国演义》的人物了解真不少,那么,我们先来看书中的传奇人物——诸葛亮,他被称为“智绝”,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事情能反映出诸葛亮的智慧?

主持人: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国家鞠躬尽瘁,尽忠尽义。说到忠义,关羽可是三绝之— ——“义绝”,同学们,你们又知道哪些体现出关羽忠义的故事呢?

主持人:同学们,关羽虽然义薄云天,可也有许多傲气,所以也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荆州丢性命。讲到华容道,我们可是得提到另一位三国英雄——奸绝曹操。他的性格不仅多变,而且争议也很多,同学们,你们对他有什么看法呢?主持人: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复杂、性格多变的曹操。

主持人:同学们,看来你们确实认真研读了三国,品读了三绝,你们真的很有见地,很有想法!真会读书!

主持人:快乐的时光总过得很快,我们将要结束今天的读书交流,但我相信,我们对三国的品读不会结束,对名著的研读还会继续。愿大家继续研读,收获更多!现在,让我们在一曲气势磅礴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结束快乐的时光吧,请大家一起跟着唱吧。

大学生读书交流会主持词范文5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叔叔阿姨,乙 :亲爱的各位同学,丙、丁:大家下午好!

丙:我是,丁:我是

甲:我是

乙:我是

丁: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享受朗颂《童年》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思考!

甲:今天,这里将成为交流童年的海洋,让智慧和快乐响彻云霄!

丙:诵读美文,扮靓金色童年,乙:诵读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甲:我宣布:

齐:五年级1班《童年》读书心得交流会现在开始!

丁:首先请同学们跟着——同学制作的PPT,全面了解一下《童年》和它的作者高尔基先生,乙:(边放幻灯片,边讲解)。

甲: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丙:“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丁:《童年》从小阿廖沙父亲的去世写起,乙:下面,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悲惨的一幕。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全体师生:齐声朗读。

甲:在我们前进的路途中,平坦与崎岖并存,幸福与不幸交织。但无论怎样,请你牢牢记住---微笑,丁:接下来请欣赏 同学的《童年读后感》。

乙: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的心找到了歇息的乐土。

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甲:最是书香能明智,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丽的净化。

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乙:《童年》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丁:我们请 和 同学读一下这段文字,来感受一下高尔基对外祖母深深的爱。

甲:这里是一个彼此倾听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用爱心说出心里最想说的话。

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乙:这里是一个彼此倾听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的思想在交流,我们的智慧在碰撞。

丁: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甲:4岁的小阿廖沙跟随随外祖母和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整个童年时光将在这里度过。

丙:那么,小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里生活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下文中片段。

全体师生:齐声朗读。

乙:读书能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唤起儿童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丁: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甲:这里就是我们班级的读书会,这里就是在书香中快乐成长的五(1)班。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读书会上畅所欲言,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乙:后来,外祖父家在舅舅们的折腾下破了产,母亲再嫁,外祖父把外祖母和小阿廖沙赶出了家,丁:乐观的外祖母和坚强的小阿廖沙却顽强的生活了下来。请 和 为我们再现那感人的一幕。

甲: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让人与人之间结出友谊。

丁:生活中没有了阅读,生活就会变得暗淡。

甲: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乙:读书,收获知识。

丙:读书,思绪飞扬。

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丙: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温暖,甲:读书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丙:请欣赏 的《童年读后感》。

丁:在小阿廖沙的心中,母亲曾是力量、光明和美丽的化身,可是,苦难再一次降临,乙:再嫁的母亲在经历了种种辛酸与不幸后死去,小阿廖沙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

丁:让我们怀着无限的悲愤和同情齐读一下文中片段。

全体师生:齐声朗读。

甲:人间是哪里呢?

乙:这个人间是小阿廖沙谋生的地方,丙:是一个充满了欺骗、无知、打骂和繁重劳作的一个个小作坊,丁:10岁的小阿廖沙从此成了一个受人呼来唤去、随意打骂的小学徒。

甲:生活的磨难,把高尔基压垮了吗?

乙:没有!生活的磨难把高尔基造就成了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坚强而善良的人。

丙:高尔基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会向你展现小阿廖沙是如何与命运作斗争不屈的斗争的。除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外,高尔基的优秀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母亲》、诗歌《海燕》……

丁:欢迎继续品读《在人间》。

甲: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几位同学的家长,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成长提几点希望。

…… …… ……

乙:感谢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结 束 词:

丙:时间抹不去我们的记忆,丁:读书的岁月让我们一次次铭记,乙:读书将成为我们学习的旋律,甲:读书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甲丙:这里有我们春天的诗行,乙丁:这里有我们奋飞的力量,合: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它让我们的知识更丰富,更精彩!读书会到此结束。

6.大学生村官交流会发言稿 篇六

脚踏实地 服务农村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2012年毕业于**大学**学院,同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幸运地加入了**街道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很荣幸,今天可以代表**街道大学生村官,这一光荣的群体,与大家交流发言。

7月18日,**书记在****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在职在位拼命干 调离退休不遗憾》的讲话,学习了*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我为自己能投身新农村建设、为百姓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我们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应当看作不是单纯的个人谋生手段,而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平台”,对于张书记的这一论点,我十分认同。我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思考了很长时间的结果。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考虑事业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人生有限,事业无限,我认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对我来说,做一名大学生村官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我愿意到基层工作磨练自己的意志;是想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认为相比去公司去企业,做一名大学生村官更能让我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到中乐社区任职的这10个月时间,更加证明了我的想法。

刚从学校出来的我,身上多少还是有些学生气,如何融入工作环境,对我来说是头等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要感谢我们社区的领导、前辈和同事们,他们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的理解、包容、帮助和指导,他们态度亲切和蔼,手把手教会了我许多工作和业务。慢慢适应了社区的工作环境后,我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也渐渐派上了用场。由于所学专业,我对计算机的应用还算熟练,而现在农村也在逐步推进现代化办公,我的计算机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在社区工作期间我完成了社区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粮食直补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等一系列的数据录入;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当天就把社区信息发送到街道综合办;分担文书压力,完成一部分文字性工作;整理、打印社区各类文件和资料;定期上报村情简报等。通过这些工作,我感到自己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们做一点事情,自身价值得到了一定的实现。

通过今年5月的换届选举工作,我开始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一职,这意味着我的责任和义务都更重了。而*书记的讲话精神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不

忘初衷,尽心尽力服务基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一方面要把服务农村、服务村民当做自己的理想,增强责任感,保持足够的工作热忱,全心全意做工作;另一方面要学会感激,感激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首先当然是要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街道、社区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次是要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最后要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和社区委员会日常事务,更好的融入到村民中去,与村民们打成一片。

三、踏踏实实做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书记提出的“三懂”要求,戒骄戒躁,认认真真为村民们办实事,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只要有满腔热忱的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做为工作立足点,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工作,把无私关怀和真诚帮助带到需要我们的群众当中去。

二是充分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为村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可以通过网络为村民们搜索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专题片,通过社区电脑播放给社区党员干部观看,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可以搜集社区的工作照片,为社区做一个简单的动态影集,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只要踏实肯干,也能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农村工作恰好给我们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只要我们执着,有坚定的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认认真真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就一定能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作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7.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 篇七

所谓“数学地交流”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留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并对别人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 作出必要的比较, 它包括探索、尝试、比较、交流、改进与错误纠正等多个环节。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交流”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数学交流的形式

1. 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开展探究式交流。

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索、尝试的欲望。让学生动手, 是学生最开心也是最积极的事。所以在课上, 我努力创设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请把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 你有几种方法?我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 要求学生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经过努力尝试, 又结合小学折纸的经验, 很快完成了任务, 而且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完全激发出来了。接下去我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并把探究情况进行小组交流,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把组内探究结果 (方法) 画在黑板上 (事先我已画好了很多正方形, 学生只需画出把面积分成相等四部分的线即可) 。开始, 学生争先恐后地上黑板, 展示他们的才华, 有几个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在他们之列, 可到后来, 能上去的学生几乎没了。此时我又鼓励学生, 并提示可能的折法。学生受启迪后方法竟达七八种。通过动手、尝试, 学生不仅轻松地解决此题, 而且对知识的形成产生了比较深的印象, 可谓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我又把问题的交流延伸到课外, 把此题拓展为:遥观正在新建的仙湖广场设计有圆形花坛, 现要在花坛中种植六种面积相等的不同花卉, 你会设计吗?看谁设计的方案最多、图案最美?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拓展的学习过程, 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意识, 同时这样的交流,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合作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 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开展比较式交流。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再现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 教师应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数学交流, 在交流中开展问题解决方法的比较, 启发自己发现新的规律和方法, 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实现创新性地突破和重组。授课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找不到突破口, 或对其产生错误认识的题目, 此时, 借助小组集体讨论, 往往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把1、2、3、4四个数学分别填入下面格子里, 使每行每列之和相等, 有几种方法?每个学生接手此题时, 不能想出一个很好的方法, 只是“凑”出一两种方法, 甚至个别学生一种方法也完不成。于是在他们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 从每个人各自“凑”的方法中探究、比较出此题的方法。学生你讲一言, 我补充一句, 互相提醒一下, 方法就出来了:即除重复格子外, 横的其余两格中的数的和是竖的一格中的数。我再让他们重新解此题, 这次他们的方法就全面了。即:

我因势利导, 趁机追问, 若有5个数1、2、3、4、5, 你能设计格子, 并完成填空吗?我又让其分小组讨论, 并让他们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比一比, 哪组的方法多。有了上题的经验, 学生完成此题轻松多了, 不仅知识得到了拓展,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了, 又学会了一次“数学地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相互激励、启发、评价、比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 让学生在体验、纠正错误中开展反思式交流。

数学史上不少显赫的成果都闪烁着人的批判思维的熠熠光辉, 许多前沿的科学理念正是在“批判”旧理念中确立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阶段经历一些“挫折”, 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的反思, 促使学生开展数学交流, 让他们在个体和群体的交流中获得新的想法, 从而去积极探求规律和方法。因此, 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要刻意地提醒学生在易犯错误处小心, 而且应让其体验错误, 从而得到方法上的改进。例:3×3的方格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4×4呢?5×5呢?8×8呢?对于3×3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 少数学生犯错。此时, 我让学生归纳正确数格的方法, 即分边长分别为1、2、3的三类正方形。然后我让学生数4×4格中正方形的个数。学生的答案还是各不一样。我再帮其纠正, 并帮其发现有边长分别为1、2、3、4的四类正方形, 并把数的每类正方形的个数分别写下为4×4+3×3+2×2+1×1, 然后让学生数5×5格中正方形的个数。学生的答案还是各不一样。学生急了, 此时他们也发现方法若不改进, 肯定是不行的。此时, 我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3格中正方形个数为3×3+2×2+1×1, 4×4格中正方形个数为4×4+3×3+2×2+1×1, 5×5格正方形个数为5×5+4×4+3×3+2×2+1×1, 发现规律, 即n×n格正方形个数为n2+ (n-1) 2+Λ+1。有了这种方法, 学生就不怕犯错了。他们从错的教训中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完成了“数学地交流”, 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牢不可破了。这种交流必将会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二、数学交流的基本原则

1. 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创设好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有话肯说, 有话敢说。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示范, 尊重师生、生生间交流中彼此的想法,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要重视学生小组中的学习困难学生, 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开展交流。

2. 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交流的主体, 必将在交流中产生互动, 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 突出学生之间思维与情感的互动, 让他们组成异质小组, 在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新的发展。

3. 激励性原则。

在师生、生生交流过程中, 各主体之间要展开互动式的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有学生之间的评价;既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又有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对数学学习和交流的评价, 不仅要关注结果, 而且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水平, 而且要关注交流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在课堂上, 我着力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交流”,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 学生在常规测试下的成绩不仅比以前要进步多了, 而且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间的理解与情感交流, 整个班的精神面貌也为之改变, 也增加了学生进行反思的自觉性。学生做完题之后, 总会把它拓展, 看看其它情况是否成立, 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数学交流重在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等进行富有情感地多向互动交流, 一般有探究式交流、比较式交流及反思式交流, 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交流,探究,比较,反思,创新

参考文献

8.大学生交流会 篇八

关键词:数学交流能力;结合体育专业;交流平台

一、问题提出

数学本身的学习就缺乏普遍性和针对性,这就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去交流,为此,重视和培养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刻不容缓。通过数学交流使体育专业大学生能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从而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文选取了河南某体育学院的学生,共57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学习目的、交流能力、教师影响、教材影响、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给出了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措施。

二、数学交流的意义

(一)通过数学交流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能够自如进行数学交流是进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数学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是人类语言的补充,也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教师在授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数学交流的目标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在某些非正式的、自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的深层次理解;其次,通过进行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所拥有的数学思想进行整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通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现实问题全面的理解。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与其他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不同,因此,在授课中发现即便是对相同的数学内容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同学却表现出完全不相同的认识和理解。

(二)通过数学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数学交流时教师要容忍学生出现错误,给学生暴露出来错误的机会,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思维;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交流不仅仅要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还应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地表达、交流他们得到的观点。在进行数学交流中,师生、生生、生与实际之间相互充分地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发挥学习和训练的主观能动性。

(三)通过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一,也是体育运动本身特性之一,无论集体运动项目还是个人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保证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受益。根据有效合作的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与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增强了学生相互的合作意识,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研究影响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内容

(一)研究对象

被调查者为河南某体育高校的本科生570人,选取专业为体育类院校中的传统、具有代表性的专业。

(二)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数学交流的因素并给出相应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查阅二手资料法相结合。

调查问卷中的主要内容:调查项目:学习目的、自身能力、教师、学习资料、环境影响。调查答案及处理方式:因素给出3个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提供5个答案分别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清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5个选项各赋分值9、7、5、3、1。学生的得分计算总分,如果越低,说明进行数学交流次数较多,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越强。

(三)研究程序

共发出调查问卷570份,收回550份,其中有效量表530份,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四)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五个因素的相关性与各个分组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略),结果表明信度、效度均达到0.7以上,合理有效,各个分组间呈现相关关系。下面仅将差异描述结果单独列出做出说明。

将调查数据做分组处理,通过对比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男生与女生,在数学交流过程中的呈现的不同特点,并作出分析找到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表二的结果可以发现,其中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目的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数学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自身能力和环境影响两项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这说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而对教师、学习资料的要求比其他的专业学生较高。

从表2中可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数学交流中男女生之间差异性不明显;对大学生数学交流有影响的各个因素基本上对男、女生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女生环境影响的分数与方差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数学交流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四、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会听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数学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会听”则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会听课的方法,让学生听重点,理解本次学习的知识点有哪些;听难点,力求突破疑难;听分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听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不仅要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要听同学发言。听课主要是听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分析,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的步骤,概括性的一般的描述。倾听并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观念,了解同学的观点,针对教师的分析与总结,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观念。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最终在同学们的帮助之下解决问题。

(二)能说

说数学是数学交流的重要方法。说数学包括个人发言,数学对话,分组讨论等方式,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交流。数学学习中的“说”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说数学,可以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表述、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全班共议等,说数学,学生既可以说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理解,也可以说对某个问题的分析,还可以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自己的推断和思想进行辩解以及向他人介绍数学趣闻,说自己存在的疑惑等。通过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见解,讲清自己思路,说学习内容,通过说数学,理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处。

(三)实践

“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个人(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包括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积极思考、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它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发现、尝试、操作等具体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与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交流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数学中充满分析和推理,书中很多例题虽有解题过程,但学生若不亲自去做,亲身经历和体验解题中的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动手“做数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去动手,通过数学思想载体转换,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由动作载体转换为图画载体,由图画载体转换成符号、语言载体,由实物模型、图表转换成符号、语言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认知状况,围绕所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研究,将一些孤立的概念串联起来,建立假设,同时激活一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个别化、自我激发式的学习,以不同的认知策略整合知识以自己适应的方式和步调来建构知识,这样的学习环境对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五、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不要急功近利。首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做出积极评价,多肯定其积极因素,给学生以交流的信心。其次,应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空间和交流时间,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重视团队学习,把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通过师生、生生间相互作用增长学识、自主探索,不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而且对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在编撰和应用学习资料时,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注意在形式上生动有趣、富于启发性。这样的数学教材才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所的,才是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春芳.论高职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汤淑英.数学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4).

9.大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心得 篇九

其次就应该是“习”,我给它的定义就是“复习”。“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家都很熟悉,强调一个学习问题就是要及时复习,收获才多。复习还有另一个效果,复习旧知识,收货新知识。再次引用孔子的话语:“温故而知新”。可见几千年前的哲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复习的重要性,作为现代的我们,知识繁多。复习更显重要。

学习需坚持,肯吃苦,还需要一个求知的心。最难的事莫过于坚持一件事。但是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事,乃至一生的事。毛泽东就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我也挺赞同,因为就在这个知识型社会,创新性社会。没有知识的更新,必将落伍。只有时常更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可以在社会上谋得你的生存位置。学习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想必大家都知道:凿壁偷光,孙敬悬梁,苏秦的锥刺骨的故事。这些都是古代知识分子对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所传下的佳话。现在我们不需要像那样去做,但是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乃至发扬。当然要有上面的做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做的,就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求知的人,这样就关系到你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代大学生应该,必须树立求知的价值观。做到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学习观?第一,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大学生情绪情感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是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所以大学生必须树立学习的观点。 树立终生学习理念:终生学习是指个体的学习活动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人在一生中出于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出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对人的生活质量、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自我意识不断地觉醒,终生进行学习。这是人在社会生存的最佳的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人一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才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到成人阶段,成人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发展都比较成熟。成人能感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产生学习动机。相比较而言,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比儿童和青少年强,即:从自己现有的状况设定下一个学习目标,自己寻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成人已充分显示了其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也只有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贯穿于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因而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识的或无意的学习。人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环境。 人从出身之始,就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人在一生中都面临着生物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此外,个性、潜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总在发展、变化。人又生活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和人都在变化,人要适应社会变化,要促进社会发展,要与社会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学习必然会贯穿于人一生的全过程。

终生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对于人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是,除孪生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配对组合和基因外,世界所有人口中再也找不到任何两个人的遗传因素相同。这是人和人之间永远存在者个别差异的根本原因。人的差异性是社会的客观存在。而人们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又使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进一步扩大,而且更为多样化。

上一篇:一次函数说课稿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