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观调查报告

2024-10-04

大学生三观调查报告(精选12篇)

1.大学生三观调查报告 篇一

市统计局领导班子“三观”教育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经过第一阶段的全体动员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章以及先进典型,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现就我局在“三观”教育活动中查找出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以及今后改进措施向市委作如下汇报:

一、在“三观”活动中查找出的主要问题

1、在学习上放松了对局领导班子和党组成员以及全体职工的严格要求,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即使学习也是走马观花,不深入,不全面,不系统。对单位的职工学习缺乏严格要求和监督,习惯于搞形式,走过场。二是学习方法简单。没有深入分析的研究,没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没有主动的研究学习方法。三是学习内容不丰富,平常学习满足于上面布置的内容,没有主动根据全局的实际需要,充实学习内容。尤其是对如何正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缺乏系统的学习研究,与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不紧。

2、在政治上,思想上放松了对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发展观念不牢固,对统计事业的发展信心不足,一是政治上思想上要求进步的热情逐步退坡,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有所抬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目标淡化。对干部职工积极要求进步的热情关心不够,想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的价值观,随着形势的发展缺乏应有的改造。

3、在工作上,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减弱。正确的政绩观念不强。一是工作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于按部就班,满足于现实的稳定,缺乏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二是工作满足于一般任务的完成,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应有的研究。

4、在工作作风上不够扎实,生活作风上没有十分严格要求,正确的权力观念淡簿。工作上习惯于坐在机关办公,不愿到基层,即使下乡到企业,大多早出晚归,工作安排习惯于开会布置,忽视督办检查。在生活上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5、没有认真解决好干部职工的福利和家庭的具体困难。

6、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力度不大,办法不多,宣传不到位。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上的隋性是形成上述问题的内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各方面工作任务沉重。以至在思想上的压力不断加大。不可避免的在思想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客观上放松了对班子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尤其在学习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逐步退化,致使学习钻研的精神减退,求知欲望下降,涉猎范围不广,学习方法简单,从而导致理论知识缺乏,尤其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没有全面分析其精神实质,以致于在分析、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出现偏差,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2、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坚持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注意抓班子的建设是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了业务工作和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任务。借口工作繁忙,任务繁重,忽视了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建设,把“两手抓变成了一手抓,两手都要硬变成了一手硬”。在工作繁忙的时候,没有时刻牢记加强学习,加强政治、思想作风建设,造成学习上松劲,即使学习,也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在政治上不能正确看待和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在方向上感到迷失。在思想上滑坡。

3、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是形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把这些负面的东西看得太重,没有把这些东西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分析。过高估计这些负面东西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工作中,生活中放松了对班子自身的严格要求,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得不到加强,对工作质量要求下降,作风上、生活上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4、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是形成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在对工作中的重大困难,尤其是经费、干部职工思想的统一,沉重的工作任务,干部职工福利等一系列具体困难,缺乏克服这些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在困难面前向困难低头,没有充分认识到办法总比困难多,总认为无法解决好这些问题,乃至于造成在工作中有些具体问题过拖,有的干脆摆着不管不问,即使过问,也难免有失客观、公平、公正。尤其是在职工的福利问题上更没有认真研究。

5、法制观念淡薄,怕得罪人是统计执法不严的根本原因。班子成员都是本地人,总认为为了工作的事情得罪人划不算,得罪了早不看见晚看见,不好说话。再加上在宣传贯彻《统计法》过程中没有找准切入点,没有处理好统计执法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经过这次三观教育活动。使全体班子成员的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极大震动,灵魂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对自己在三观教育活动中找出来的问题,猛然醒悟,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如不正确严肃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深入开展三观教育同时,今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正。

1、更进一步查找班子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出严格的整改措施。

2、重温党章。严格用一个共产党员和标准来对照检查班子成员的思想、行为、作风,进一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把加强三观教育的学习作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4、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向不良倾向作思想斗争,用严格的纪律约束每一位班子成员。

5、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对当前的具体困难,逐个研究分析,认真加以解决。

2.大学生三观调查报告 篇二

一、网络对大学生“三观”的正向性作用

1.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从新闻事件到国家决策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如书本和课堂上老师的口耳相传的内容,增长了大学生的见闻,扩大了知识的覆盖面,这给大学生“三观”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成为大学生“三观”的重要来源。

2. 网络拓展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学生“三观”教育开辟了网络时代的新天地。与传统教育不同,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体会到的“三观”教育更为真切和直观,例如网络中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的、有守护社会良知的,这些具体的事例使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三观”教育更为鲜活、更为生动。

3. 网络所传递信息的速度和时效性是任何一种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任何信息一经在网络出现就会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众人皆知的话题。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三观”培养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随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选取教育方法,使“三观”教育有的放矢。

二、网络对大学生“三观”的反向性作用

1. 网络信息“失真”对“三观”教育的反向性作用。

大学生一般都在20岁左右,这个年龄无论是心理或是生理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待形成和确立。在网络谣言未经证实的情况下,经过网络的放大效应,网络谣言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危害都要大。在这个时期,当大学生接触到网络一些失真的信息时,这些错误的信息导向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网络谣言使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使还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难以辨别周围的世界。

2.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反向性作用。

网络暴力是一种语言暴力,是指多数网民在事情真相尚未清晰的情况下,在狂热和非理性情绪的支配下,通过语言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谩骂、侮辱,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现象。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清晰的伦理准则,网络暴力就会混淆大学生对于正义的辨别,给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带来冲击。

3. 网络信息“不美”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反向性作用。

在网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媚俗倾向,关注点多为个人隐私、明星绯闻、色情信息,常常以“内幕”、“真相”、“鲜为人知”为标题出现,这使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和思想意识不成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媚俗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三、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三观”的引导策略

高校在大学生“三观”教育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超越地域性、交互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使得网络平台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地理的界限。通过网络平台,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都可以在更广的地域和更长的时间段内得以传播。[2]面对网络,高校不能固守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而要建立网络“三观”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在建立大学生网络“三观”教育新阵地的同时,必须保持网络在高校的影响力的前提下,在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地位,从尊重大学生主体需求的角度安排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属感,提高高校“三观”教育的有效性。

1. 高校应运用校园媒体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运用多媒体的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具有将文本、声音、图像的技术优势,为高校“三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声、像、音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所以高校应灵活运用网络,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辅助“三观”教育。同时,开设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网站,唱响网络红色宣传,发挥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信息海量是网络世界的显著特点,各种热门话题纷至沓来,在众多的话题中,哪些问题是大学生最想知道的,哪些是需要大学生深入了解的问题,哪些是希望大学生优先考虑的问题,都需要网络媒体的引导。网络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重点报道什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要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方向,帮助大学生认识周围环境,从而达到树立正确“三观”的目的。

2. 高校应随时关注网络的动态,主动介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开展专题大讨论活动,提高网络“三观”教育的时效性。高校可聘用让大学生信服的“网络舆论领袖”为专职网络引导员,在网络舆情出现危机之前引导网络舆论。“舆论领袖”在大学生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当网络中各种信息迎面而来,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舆论领袖”可以为大学生指点迷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舆论领袖”与大学生的互动中,消除疑惑、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的同时,使大学生“三观”教育也得以完成。

3. 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陈力丹教授在《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一文中说:“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都是受众。这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造成的。它的互动性给予了人们转换角色的自由,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信息,并参与到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之中。”[3]要净化网络环境离不开大学生的努力,网络时代的自由也相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应以负责人的态度参与到网络中来。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智德水平,而且将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免受到各种有毒信息的侵扰。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三观”培养的重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网络异军突起的今天,高校要保持和利用好网络的优势,发挥好网络的功能,规避网络的弊端,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三观”教育服务。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已呈迅猛发展之势, 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并产生了相当的能量和影响力, 成为影响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因素。高校如何保持和利用好网络的优势, 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三观”教育,引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试论大学生三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1998, (5) .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M].人民出版社, 2010:337.

3.大学生三观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教学 三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94-01

对初中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初中阶段处于学生一生建立三观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有叛逆性,但也有可塑性。叛逆性表现尤为明显的是渴望成熟但偏于幼稚的思维形态。可塑性则是在叛逆的同时向往成为英雄、偶像。针对以上两个特点,教师要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带动学生共同进步、成长,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性有所认知,要有种使命感,从自身的高要求结合教材来引导学生。长久以来,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门心思想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从基层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树立榜样,榜样带头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初中三个年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七年级主要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八年级要培养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并对世界观有所认知;九年级要在前两个阶段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的应用课本知识,选择合适的教课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系统的构建自己的“三观”。

依据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征来设置思想品德课程及教学内容,是“三观”培养的重要前提。为“三观”教育确立正确方向要着重落实人生坐标式教育,人生坐标是人生自我奋斗的方向,也是人生不断进取进步的永恒动力。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融合进人生目标就能更好的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以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对祖国的将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世界观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多去了解世界,认知世界。现在习主席提出中国梦,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教师就要在培养学生世界观上多下功夫,培养正确积极向上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目前最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梦相结合,让学生尽早尽快的确立良好的世界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普通事物的根本看法,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参差不齐,形式各异的。但能否形成一个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对一生的发展是尤为重要。初中生面临着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要求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对生活世界等等有全方面的感知和认识,并能正确的处理各种大小繁杂的事务。所以这要求学生必须谨慎笃行,从小做起,从实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内在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不小区别。学生如果没有从世界观上唯物而又辩证、客观的全面看待事物,就很难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抛开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可以用更生动形象,社会生活中身边小事来引导学生讨论,给予学生们充分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们更多的接触了解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辨别是非,明辨真理。同时也要健康的引导学生们的心理,课堂上尽量避免抽象的论述,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多互动交流、点评,从理性认识讲解到感性认识。最后要注重社会实践环节。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才能与学生们产生共鸣,打成一片,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夯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从祖国未来的花朵一步步走向祖国未来建设者接班人,这当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甚至国家的命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啃老主义在一部分初中生中不同程度的滋生演变,而且初中生心理素质普遍差强人意,遇到困难挫折就萎靡不振,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等与我们社会发展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要从严做起,为思想教育工作严把关。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中学生当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四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要实现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的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广大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不断的自我更新三观,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去实践,就能有更为广阔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产生,让我们共同的评定、进步,就能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明保.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方式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5

作者简介:

4.三观是哪三观分别是什么 篇四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5.三思三观 篇五

——“三思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三思三观‛是我省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做法,‚三思‛是要深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三观‛是要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三思三观‛,本人对坚持走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勤‚三思‛固‚三观‛是历史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古代著名的三鉴之一,是古人对我们的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带给后世足够的荣耀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汉朝衰落的历史原因也足以警示后人。诸葛亮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用现代眼光看,诸葛亮所说的‚小人‛,其实就是腐败官僚。汉朝的最后垮掉,就是因为这些人霸占了社会资源,绑架了政权,最终被老百姓抛弃。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以至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但到了后期,政治腐败,官僚横行,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向了衰落。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兴亡更迭。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60多年前,毛泽东和他老师(徐特立)的老师黄炎培就天下兴亡有了一段历史性的对话。黄炎培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勤‚三思‛,牢固树立‚三观‛对今天,对我们今后事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以史为鉴,我们当勤‚三思‛,牢固树立‚三观‛。

二、勤‚三思‛ 固‚三观‛是时代的呼唤。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其经济活力、政治稳定性、成本竞争力、开放态度等方面在全世界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当前中国竞争力的关键支持要素,但是在税收负担、高等教育、营商环境、创新文化、融资渠道、劳工关系、法治环境、公司治理、设施建设、政府能力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而这些要素是赢得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两大国际权威竞争力研究机构之一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3全球竞争力排名显示,在60个参评国家或地区中,美国、瑞士和中国香港名列前三,中国大陆只是第21名,中国大陆在亚太地区排到了第6名。我们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而如果我们不能战胜这些挑战,我们的发展就会错过这轮机遇。比如我们的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人均水平相对落后。国际贸易仍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缓慢。我国政府财政能力较强,公共财政压力仍然巨大。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但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其他还有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和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等等。

时代在呼唤、催促我们怎样加快发展。唯一的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群众路线。要深思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我们才能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取得新的胜利。

三、勤‚三思‛固‚三观‛是工作的要求。丽水市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关心指导和全市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和阳光工程深入实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法制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开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生存状况有了显著地改善。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残疾人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要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需要我们每个残疾人工作者勤‚三思‛,要深思与残疾人的感情深不深、与残疾人的距离远不远、残疾人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三观‛,努力为残疾人做好服务。

首先是要从我做起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加深与残疾人的感情。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是‚三观‛在残疾人事业上的具体要求。中国封建社会的残疾人观认为,残疾人是前世作恶今生受罪,所以对残疾人是歧视的,加上古人的是生产力水平低,平常人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对残疾人的疾苦更是漠视。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认为: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充分实现公民权利和生产力解放的问题,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容忽视;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更应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保护其不受侵害;同时,对这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还应给

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作为残疾人工作者,首先要关心残疾人,摒弃看不起残疾人或者以施舍心态对待残疾人的思想,做残疾人工作要与残疾人心连心。

第二是要牢固树立‚三观‛,彻底摒弃‚四风‛。一个人如果追求奢侈生活,贪图享受,必然会消磨斗志,难以身负重任,迟早会腐化堕落。而且,为了过纸醉金迷的生活,还会千方百计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古今中外,多少贪官污吏,都是这样一步步滑向深渊的。

6.三思三观教育 篇六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三思三观”活动,为民是目的,务实是关键,行动是根本。贯彻落实“三思三观”,关键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要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要强化实干意识,由说多做少向苦干实干转变,做任何事情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做精致、做仔细;强化清廉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坚持“三思三观”精神,必须坚持“群众至上,群众第一”。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制定政策时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做好一切工作、做出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

7.三观总结 篇七

解马克思三观是什么和对马克思三观的教育内容深入的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班会内容:

首先由宣传委员宣读马克思主义三观的主要内容,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观。

马克思主义“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人生观的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人生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曾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权势主义的人生观,等等。劳动人民和革命阶级也有自己的人生观,如历史上那些为人民的幸福、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的人生观。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同历史上剥削阶级的种种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一切进步人生观的合理成份,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最大乐趣,这是高尚的革命的人生观,是共产主义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几十年来,它的巨大认识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同学讨论:

讨论主题是学习马克思三观的目的及意义 经过讨论有以下接个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在每个经济市场条件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

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批判功能。

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2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共的思想路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打破思想的滞后或僵化,使主观思想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符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保证,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哲的根本方法。

我们只要坚持和按照马哲所固有的科学本性和逻辑来理解它,对待它,就能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当代市场经济下真正地和充分地发挥它的巨大社会功能。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4用马克思的话说,即“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不再听凭个人利益的盲目争斗而自发地形成一些规范、规则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可以依靠社会的自觉力量,通盘协调各种利益,努力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做到人民较为满意。无产阶级实践的巨大力量,首先在于它能造就越来越多目光远大,富于牺牲精神并富有个性的新人,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立基础。这样,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直接现实性。凡可称之为实践的,一定是对独立的对象性存在进行有效改造的活动,因而同一切唯心的实践观相区别。因此,尽管实践的范围极其宽泛,每一种实践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根据,而根本制约它们的,不是意志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条件。其二是普遍性。实践决不像人们所直观的那样凌乱,那样狭隘,事实上,它是人类进步趋势的坚实基础,具有普遍性统一性的品格。生产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人类交往的扩大,不断地表明了这一趋势。虽然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一趋势被掩盖在盲目性、自发性和偶然性中,但实践的普遍性品格还是倔强地日益显露出来。努力揭示人类实践的大趋势,自觉地将个别实践提升到人类实践的高度,求得人自身更健康的发展,正是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刻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轫。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真正做到了科学与价值,现实与未来的统一。而割裂这两个基本点,必然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不是思辨化,就是实证化。

5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 根据上述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践第一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于本本主义的警惕,然而无论何种形态的错误思潮,都可能主要通过实践观形式表现出来。突出实践已经成为现今我国各种实际上很不相同观点的共同点,实践观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斗争的一个焦点。

6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遇到了同样的挑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日益泛滥,向我们敲响了建设精神家园的警钟。应当说,社会主义制度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我们不把个人利益和个人意志摆在压倒一切的中心地位上,而是以人民的利益和广大群众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是为人民服务,并因而奠立了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社会主义并不简单地排斥功利主义,但提倡的是革命功利主义;社会主义更没有取消一切理想和信仰,而是树立了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可以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不同解释中,就不仅包含着政治制度上的选择,也包含了精神文化上的选择。现在大家都在思考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的问题。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尽可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为我国人民提供科学的理论装备。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讨论,就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从根本上说,它关系到我国发展道路,尤其是精神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信仰危机”问题在我国已提出多年。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削弱,不同社会价值体系并存,以及“官方语言”同“日常语言”的分裂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它。一种观点是把它看作历史的某种必然趋势,因而这样那样地去顺应它。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把建国以来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视为既无必要亦无可能去加以修复的“昔日黄花”。

7在不同的社会,会有不同的意义系统凸现,然而意义系统崩溃的社会肯定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因此,任何还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必定拥有强有力的意义系统。特殊地说,在今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作辩护,这决不是一件鹦鹉学舌般的易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说,我们在过去通过引证经典著作就可以取得共识的话,那么在今天,不要说政治说教行不通,就连任何稍稍缺乏独创性论证的意识形态作品也难以产生影响。如果说,在过去的某些时候,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功能批判现实需要勇气的话,那么在今天,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现实辩护同样需要勇气。事实上,批判功能和辩护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关键在你为谁辩护。当我们弘扬革命传统、努力认同实践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时,无疑是对现在流行的一些时尚的勇敢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是一种科学的超越资产阶级狭隘眼界的实践精神,既非否定一切的“ 虚无”,亦非束缚于一己私利中的“务实”。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从自己的想象中超越现存不难,听任自发性的摆布认同现实更不难,难的是真正地超越现存。唯物主义和理想主义、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精髓,也是马克思所开辟的、唯一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的开创性事业的每一步都需要开创性的工作,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这便是市场经济制度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由宣传委员总结本次班会的主题

在本次班会中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珍惜和维护集体荣誉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学生平等、合作、友爱、关心他人、服从集体决定,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善于理解他人、同情弱者、主张正义、维护公正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8.三思三观银行 篇八

——“三思三观”心得体会

“三思、三观”就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思考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作为银行的员工要深刻理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廉洁意识。要贯彻落实好“三思三观”,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日不思则退,一日不学则罔”,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重点学习金融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培养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一是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把广大客户利益放在金融工作的重要位臵。要弄清楚客户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在平时工作中,坚决克服对客户态度生冷的现象,努力为客户排忧解难。二是在日常工作中态度热情、举止文明、用语礼貌,落实“快事快办、急事急办”的工作原则,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满腔热情搞好服务,努力提高客户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

三、强化实干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做任何事情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做精致、做仔细。要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实”字,要在业务工作中做到真抓实干,为广大客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对业务发展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对客户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要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一个步骤靠一个步骤、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去推进、去落实、去解决。

9.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 篇九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觉悟,培养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从而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应当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时候也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的总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承认物质世界是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的,人的活动,既要遵守客观世界的规律,又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自身。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尽管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还必然会存在和发生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反复,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并将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社会。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能够增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提高为社会主义献身的力量和勇气,就能够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在各种曲折复杂的情况下,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国际共产主运动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一些人之所以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徘徊动摇,裹足不前,甚至悲观失望、堕落蜕化,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够真正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被资本主义的暂时的“得逞”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本质,看不到社会主义将最终取得胜利的光明前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这种暂时的“低潮”,也还可能持续一段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加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工人、农民,都能够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从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定必胜的信心。我们所说的正确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其中,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的人,由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由于利益不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人生观。就是同属于一个阶级,但由于每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及自我修养的差异,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一般来说,人们的人生观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环境的制约,但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人,又可以主动地、自觉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出身于非无产阶级的人,可以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刻苦锻炼,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相反,即使是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接受社会主义的教育,在红旗下长大,如果不注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仍然会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接受庸俗、腐朽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人生观的这种可选择的特点,说明加强人生观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教育,强调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意义,就能帮助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从而自觉地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作贡献。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中,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着纷纭复杂的、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一种是把人生看做是为自己求得金钱、荣誉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也就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一种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观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一切问题中一个根本的、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只是为自己、为家庭的私利而活着,即使是在物质享受上能够得到满足,那又有什么意义?那又有什么价值?一个人只有为他人的幸福、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做出贡献,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才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的腐蚀下,一些人经受不住考验,自觉不自觉把金钱、享受和权力、地位当做人生的唯一目的去追求,陷入到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因此,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对我们来说,在今天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使人民能够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幸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人。因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崇高的精神。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只有具有了这种崇高的精神,才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必将促使社会主义的事业更快地向前迈进。

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密切关系。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是建筑在对世界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具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牢固地树立起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发生变化,又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到世界观的变化。人生观能够积极作用于人的世界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一旦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他就必然会丧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背叛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世界观。

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以集体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又是人们所应当树立和奉行的一种价值观念。什么是价值?我们在价值观中所说的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指人们所认为的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去追求和珍视的东西,它既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人们常用“贵”来表示“价值”这一概念。“贵义”就是把“义”看做最有价值,“贵生”,就是把生命看做最有价值等等。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处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中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对于个人主义者来说,由于他处处强调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看做唯一的目的,把社会看做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因而他必然会认为,只有个人的一切,才最重要、最值得他去追求,因而也就有最大的价值,相反,对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将会被认为是没有价值,也就不值得为它去奋斗,更不值得为之而献身。对于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来说,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去追求的,因而也就是最有价值的。正是从这一价值观出发,无产阶级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社会的利益是我们评价一切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许多新事物、新情况和新矛盾,每日每时都向每一个人提出有关事物的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判断和解决。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事业,我们应当看做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我们为之献身和奋斗的,我们应当尽力去做;反之,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我们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我们之所以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来引导我们的人民,其意义就在这里。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价值观的范围较大,因为它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标准,而人生观主要是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价值观包括着人生观,人生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即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对人生价值的看法,是人对其他事物的看法的一个出发点,因而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又必然会影响对其他事物的看法,所以人生观在一个人的整个价值观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人的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巩固,又能不断地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是价值观的出发点,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明确了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首先,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评估,进而选择正确的立场。如八、九十年代国际共运的变化,资本主义的“西化”,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至有些人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分析这些变化,不坚定共产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那就会犯政治上的错误。

其次,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曾猖獗一时的“法轮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这么一套愚昧粗俗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歪理邪说,竟然让那么多人上当受骗,而且不乏我们的党员干部,甚至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中央取缔“法轮功”后,还有相当的人执迷不悟,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

10.三观讨论交流会 篇十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月*日上午,***党支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专题讨论交流会,深入讨论了“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内涵及关系,以及怎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问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全体党员参加会议,同时邀请非党人士******参加讨论。

交流会议上,大家积极脱稿依次发言,畅谈学习体会,交流思想认识,查摆“四风”问题,深刻剖析自身在“三观”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代表人民。正确的权利观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党的各级干部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私利;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自觉摆正自己与党、与人民的关系的位置,各级干部的领导地位只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制造,而不是抬高自己身份,为自己谋私利的资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利益观,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人民利益的关系,当好人民公仆。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对照党章、对照中央、省和市的规定和对照自己工作职能要求、对照群众的热切期盼,“照镜子”、“正衣冠”,边查找边整改,对存在的不足、差距和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来大扫除、大改进,达到“洗洗澡”“治治病”的成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思想修养,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防止“四风”思想的滋生,强化接受监督意识,注重防微杜渐,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二是强化真抓实干。工作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丰富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积极针对实际困难出主意,围绕工作需求想办法,按照工作要求想点子,努力提高工作针对性;

三是强化务求实效。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做到苦累面前少思得,职务面前多思责,特别工作上,坚持讲党性、讲政策、讲原则、讲程序,不讲私情,公道正派;

四是强化真诚服务。以满腔的热情帮助人,要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勤勤恳恳地为群众办事,踏踏实实为人民谋福利,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支部

11.三观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一

每次的三观教育刘晓武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都会将大家深深吸引住,这次也不例外。刘晓武教授先是给我们举了几个幽默对联的例子,很快就把氛围调动起来。满满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刘晓武教授用新鲜的方法与例子让我们深入的认识和学习了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意义。时间过得飞快,我收获颇丰。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还能利于今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三思三观小结 篇十二

2013年9月16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第四党支部根据党总支的相关部署召开了“三思三观”学习讨论会。会上,党员们主要学习了“三思、三观”的核心内涵,即“三思”是认真思考与师生的感情深不深、与师生的距离远不远、师生在心中的份量重不重;“三观”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而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总体思想,且从微观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将其深入贯彻好,支部各成员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结合与会党员的的发言,对于贯彻三思三观的思想必要的两点是:

一、丰富学习内容促真学。党小组需要及时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组织党员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先进知识,切实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二、注重专题讨论促真思。党小组以专题研讨、心得交流等为主要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三思”,使党员们在思想交流和交锋中,触动心灵、相互启发、凝聚共识。

上一篇:复活节的英语优秀作文下一篇:《爱清洁的奶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