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精选14篇)
1.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一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考试复习资料八
第八章 学习策略
本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即学习策略的种类主要考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第三节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概率相对较高。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1.有效性 2.主动性 3.过程性 4.程序性
重视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 三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许多学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是迈克卡等人l990年做出的分类,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见图-1)。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管理资源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还有以下一些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与批注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
精细加工策略中,记忆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策略。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2)缩简和编歌诀;
(3)谐音联想法。运用联想,假借意义;
(4)关键词法。将新词与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5)视觉联想。通过心理想象帮助记忆;
(6)语义联想。用联想将新旧材料联系在一起,赋予更多意义。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当然,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如做笔记和写提要等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1)系统结构图。金字塔式
(2)流程图。从左至右,用箭头连接。
(3)模式图或模型示意图。图解或简图的方式。(4)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4.PQ4R方法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
(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学习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或他人作为学习或思维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认识。
(2)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材料的性质、长度、熟悉性、结构特点、材料的呈现方式、逻辑性等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认识。
(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对学习各种策略及其优点和不足、应用条件和情境以及效力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包括:
(一)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二)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三)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是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元认知策略的这三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三、管理资源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常用的资 3
源管理策略主要有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
(一)学习时间管理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学习环境的设置
(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四)学习工具的利用
(五)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小结: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利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
学习环境管理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学习工具的利用
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例题·填空题】1.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策略。【育萃专家解析】调节
【例题·选择题】2.在历史学习中,有人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来学习,有人按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来学习,这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育萃专家解析】 A。
【例题·选择题】3.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2.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二
江苏省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都会研究《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遗忘《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使广大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精神, 切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课程目标要求, 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而特别制定的。可以看出它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具体化。《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制定的标准必然是符合《课程标准》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学要求》就是回归《课程标准》, 也是回归复习的常识。
二、具体细化
下面我选择《教学要求》中“阅读与鉴赏”这一部分与《考试说明》对照, 来说明“考试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 阅读与鉴赏的指向:“立人”
《考试说明》中具体落实《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是:“中外又学作品阅读鉴赏, 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要求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在2009年江苏卷的《上善若水》和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中有明显体现。《上善若水》借都江堰的建造科学, 功效持久以及治理都江堰人的功绩说明最高的善就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竞高下”。这种“上善若水”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底蕴。《这是你的战争》强调个人的追求在于国家大义、民族危亡之际的取舍, 体现了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是指向《标准》的。
(二) 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整体”
《标准》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应在《考试说明》中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年高考题加重了对这类题目的考察, 其目的就是强化《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向作用。请看以下题目:
1.《麦天》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7年) ;2.《侯银匠》:小说第二段 (“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2008年) ;3.《都江堰》: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2009年) ;4.《谈静》: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5分) (2010年)
这一块是近年高考中尤其注重强调的题型。从能力上来说, 这是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贯彻“整体阅读”, 即“整体”—“局部”—“局部”;“综合”—“分析”—“分析”的阅读过程。
(三) 阅读与鉴赏的重点:“内涵”
《标准》中提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能感受形象......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 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考试说明》中指向更明确:“‘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2010年的《溜索》最后一题是此类要求的典型体现: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这道题目的参考答案是:
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 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物、动物乃至峡谷在这里都需要学生能从形象的角度出发, 注意内涵的“多义性”和“象征性”。
三、尊重常识
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公开招聘 ;多元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 D693.63
Discussions on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LIU Dong1) WANG Kaili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2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Wanning, Hainan 571533)
Abstract The author starts to study the necessity of diversified test of open recruitment, 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in diversified test. Some solutions such as establishing open recruitment and test legislation system, finding key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innovating text mode and introducing of advance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 open recruitment ; diversified test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是中国农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是农业优秀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是增强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的排头兵[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在综合竞争中日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与农业创新人才息息相关,如何把杰出的农业创新人才选拔到农业科研单位就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选拔农业创新人才不能靠个人的“伯乐相马”,因此,加快探索研究出一套更加多元化的公开招聘考试机制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从而使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科研管理人才及专业化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工勤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1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必然性
1.1 深入落实政策的需要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明确了公开招聘考试中考试内容的设置,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公开招聘考试科目与方式应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这为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多元化确立了政策法律依据,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拓宽用人视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中为“不拘一格降人才”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与支持。
1.2 全面考察人才的需要
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考察途径和方法,才能够全面测试应聘者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从而能够更公平、客观、科学地评价应聘者的全貌。这既能促使农业科研单位发现优秀人才,又能在技术层面上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优秀人才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全面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对应聘者做到有效地甄别,实现知人善任、人岗匹配。
1.3 树立考试权威的需要
考试的权威性集中体现在效度和信度2个方面,具有权威的考试是对内容、科目和方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科学设计的结果。考试的多元化能够有效地规避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单一的考试手段和试题内容不能充分反映考试者的真实能力,试题同一性强,针对性、专业性不够的现象。此外,在招聘环节上能够很大程度地弱化长官的意志化和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从而从根本上强化考试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使得考试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进一步提升应聘者对考试结果的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招聘考试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使应聘者能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极大地树立了考试的权威。
2 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存在的问题
2.1 在政策制度层面上,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具体,相关规定较少
迄今为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涉及中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仅有的一部,也是最高级别的部门规章,各地方人事部门出台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暂行办法是在此框架基础上制定的。然而,部门规章较之于法律、法规,是处于最低层级的法律位阶,缺乏像《公务员法》一样类似层级的权威法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关于考试的部分,绝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太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而且与公开招聘考试相配套细化的规定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从而容易出现考试中一些环节无法可依,执行程序无章可循,具体操作无依据的现象,直接影响招聘结果的公平公正,甚至发生违法违纪的事情。
2.2 在实践技术层面上,考试方式相对单一,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考试科目比重失衡
当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在公开招聘实践中,采用的考试方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很少使用目前先进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考试方法相对单一。虽然笔试和面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但很难全面、客观地考察应聘者的全貌,其中应聘者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更是难以测定。
笔试试题的内容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个行业和岗位的题型大体一致,没有突出行业与岗位的特点,试题与岗位结合得不紧密。面试一般是采用结构化面试,其内容千篇一律、模式化严重、针对性差。招聘的结果常常是应试能力较强,但专业技能缺乏的应聘者被录用;而一些能力较强,但缺乏考试技巧的应聘者则被拒绝[2]。
考试科目过多地参照公务员考试或借鉴其它考试,存在重公共科目,轻专业科目的现象,从而造成成绩比重的分配失衡,专业知识的考试比重很低,导致一部分专业知识好,但公共基础差的专业型人才与农业科研事业失之交臂。
3 规范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多元化考试的对策
3.1 完善公开招聘及考试立法体系
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法规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应加快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考试方面的立法;其次,要建立健全公开招聘考试笔试、面试、专业测试、评分等各环节具体操作的单项法规和具体实施细则,如《公开招聘程序法》、《公开招聘监督办法》、《公开招聘考试办法》、《公开招聘考试违纪处罚办法》等规定[3]。
3.2 明确重点,分层分类,差异组合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多元化。对于农业科研单位3类岗位的人员而言,其岗位职责任务要求有所差异,其考察的重点及其组合也应不同,这就要求对不同应聘者采用差异性的招聘考试。首先,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与党政机关工作相比,政治色彩和行政性质很低;考试按照分类原则,对于专业技术岗位,农业科研单位更侧重考察专业知识素质和学术能力;对于科研管理岗位,更强调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工勤技能岗位,更注重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4]。因此,组织公开招聘考试的方式、内容及考试科目都应该围绕上述重点进行设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此前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以求更有差异性、针对性地进行招聘考试,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专业技术类分为环境保护与土肥组、加工检测组、热带作物组和农业信息组等学科组;科研管理类分为科技管理组、基地管理组、人事管理组、党政管理组等类别;工勤技能类分为栽培技术组、仪器操作组、农机维修组、割胶技术组等种类。最后,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上,以能力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岗位考试设置不同的科目和内容,明确笔试和面试的重点及关键要素,组织分类分层的差异化考试,科学确定成绩权重和分数线,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加强考试结果的可信性,实现人岗匹配。
3.3 创新考试方式,引入先进的测评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是一种人才选拔方式的综合体,它包括心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模拟会议、即席演讲等方式,是一个基于多维度、多方法、多专家的测评技术。评价中心技术能从多个方面对应聘者进行评估,包括政治取向、价值判断、个人品质、学术水平、应用能力和人际关系等内容。科学有效地使用评价中心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笔试、面试考试方式的不足,丰富测评的手段,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还原和评价应聘者的全貌,将适合的人才选拔到适合的岗位上,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好处。因此,要在完善考试方法,在笔试、面试的基础上,加快人才评价中心测试的开发应用,为农业科研单位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翟 勇. 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的主要特征及管理机制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9.
[2] 马思凤.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1.
[3] 鲁晓辉. 我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4.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四
六、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刘心武的《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郁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菌。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菌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粗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
26.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2分)
①群落:
②草菌:
2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与();()与()
28.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29.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4分)
30.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4分)
句子:
理由:
31.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实而鲜活,永远青葱
B.作者认为人的情感森林应该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可以有“落叶林”和“常
青树”,也可以保留蚀叶霉菌等
C.文中强调每个人的情感森林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也应该学习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D.作者认为,我们要极力赞美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等大爱的情感,可以忽略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六、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26.①“群落”喻指人的一类情感。(1分)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1分)
27.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一组反义词即可。示例:“融乐”与“孤独”;“企盼”与“绝望”。
28.列举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境,生动说明了一个人在具有大爱情感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要点:①大爱;②微妙琐屑(或无伤大雅)的情感瞬间。
29.不设统一答案。要点:①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爱(若答“发展壮大美丽有益的情感”亦可);②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③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进过分粗糙枯涩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回答出两个要点给1分,回答出三个要点给2分,回答出四个要点给3分,回答出五个要点得满分。若只答“在平衡中健康发展”,不给分)
30.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比喻句如“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理由: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病态的情感使人心灵失衡,须尽力改进。(找对比喻句2
分,理由2分。没有结合语境而只答“生动形象”给1分)
5.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 篇五
导语: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说课环节,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有很大的理解误区,很多考生认为面试说课就是讲课,博华伟业教育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大家,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说课不是讲课,对于无生上课的说课技巧,我们必须把握并反复进行考前的实战练习,讲课再好也未必可以把课程说好,教师招聘面试说课是给考官说,不是把考官当做学生去讲课,因此把握面试说课的技巧和一些在面试说课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博华伟业教育教师招聘考试教研组进行整理和归纳,希望给广大考生提前做好面试说课的准备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最专业的指南。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说课考试的四大误区
博华伟业教育 周宏利
误区一:把说课与上课混为一谈
许多考生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在说课过程中一激动,就会滔滔不绝,激动万分地口若悬河地给考官“上课”:讲解重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误区二:说课就是简单的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绝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2~15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
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误区三: 说教学方法比较笼统,同时在说学法上有失规范。
在招教面试说课当中,说教法和说学法是说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讲授法、启发式、多媒体教学、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考生如何启发学生,是否有可操作性,却不见了具体环节。甚至有的考生甚至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误区四: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考生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相应的板书,更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考生在教法过程中,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 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说课与试讲的区别
博华伟业教育 周宏利
一、内涵不同
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换句话说,说课就是说说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一个单元)该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讲课,是在有限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和各教学技能与组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试讲一般有三种形式∶面试试讲、能力测试试讲、教学实践试讲。
二、目的不同
讲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常规课堂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标是最终目的。教师讲课的好坏,不是单独的10分钟,或者一二节课来评判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时间来实现的。如做学生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等等,都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的铺垫。而试讲是以教学内容与环境为展示的载体,不能脱离教学环节,不能影响教学任务,必须达到教学效果,但最终的目的是表现出自己拥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潜力,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让评委人员赏识,并最终录用你。
三、内容不同
面试时,评委人员可以中途打断你的试讲,尤其是在认为你水平不行的情况下,这种打断会来得更快。在试讲中,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个时间值是不确实的,有长有短,有时仅仅为几分钟,或者不经意间的动作或眼神。应聘者要让评委能认真听你继续讲下去,继续保留一种期待,甚至听出兴趣,你必须在每一时间段都高质量地延续自己的才华。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才华。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贪大求全,尤其是试讲说课,不能坚持将每个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要学会截取一个相对独立的侧面。
四、讲授对象不同
讲课的对象是学生,通过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与合作,是建立在一种彼此信任和尊重的情境下,而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对于说课者来说是一种威压。
五、方法不同
讲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一方面,组织重要性差异。试讲时,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相互之间的情感支持,除了需要讲课内容引人人胜外,应该特别注重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兼顾到下面听课评委的感受,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时调整教学。
另一方面,组织艺术差异性。在正常的教学中,教师的目光是直视学生眼睛的,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获救,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而试讲时,台下都是领导或教师,面试人员的目光切记不能咄咄逼人,这样对直接影响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应该像公关礼仪所要求的那样,短暂扫过对方眼睛和嘴之间的部分,以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说课教法技巧
博华伟业教育 刘丽丽
1、情境教学法(小学)
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2、鼓励法(小学)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3、多媒体教学法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4、学生自读、教师点拨法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5、讨论法
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6、小学汉字教法
(1)游戏法:可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2)新奇引趣法: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3)竞赛激励法: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
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说课技巧:突出一个“说”字
博华伟业教育 李阳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课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具有教研活动的一般性质。首先,它具有群体性,即由众多教师、同行参与。其次,说课具有交流性,即说课者与听讲者要彼此进行意见交流。再次,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即交流的内容是各自经过一定研究的结果。最后,还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①突出“说”字
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
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②说出自己的亮点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③说课要有科学的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
④把握“说“的方法和技巧
6.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参考 篇六
论述题
1.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5分]
参考答案:
(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
(3)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4)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2.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25分]
参考答案: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试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25分]
参考答案: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8)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举例说明价值辨析的基本程序?[25分]
参考答案:
价值辨析的实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包括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和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三个过程。
(2)赞赏阶段。包括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和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过程。
(3)行动阶段。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动。
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5分]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7.考试复习题(12) 篇七
31.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A.髋关节结核
B.膝关节结核
C.脊柱结核
D.肘关节结核
E.肩关节结核
32.对Hp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应选用下述哪种药物组合
A.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B.奥美拉唑+阿莫西林
C.奥美拉唑+硫糖铝
D.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
E.西咪替丁+硫糖铝
33.骨关节结核下列哪种情况不适于手术治疗
A.有明显死骨, 较大脓肿
B.经久不愈的窦道
C.脊柱结核合并截瘫
D.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衰弱, 重度贫血
E.单纯结核将发展成全关节结核者
34.处理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措施, 下列哪项不正确
A.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B.妊娠后期应及早手术
C.围术期加用黄体酮
D.手术切口需偏高, 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E.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
35.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时, 下列止血治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口服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溶液
B.口服凝血酶盐水溶液
C.口服氢氧化铝凝胶
D.静脉注射雷尼替丁
E.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36.下列哪种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最佳
A.西咪替丁
B.阿托品
C.硫糖铝
D.前列腺素E
E.枸橼酸铋钾
37.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时禁用下述何种药
A.胶体铝镁合剂
B.西咪替丁
C.阿托品
D.奥美拉唑
E.阿莫西林
38.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巩膜黄染、神志迟钝, 为减少腹腔积液应选用
A.放腹腔积液
B.氢氯噻嗪 (双氢克尿塞)
C.呋塞米 (速尿)
D.螺内酯 (安体舒通)
E.氨茶碱
39.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是
A.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肾小管坏死
B.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氮质血症及少尿等功能性损害
C.肝硬化晚期合并急性肾炎
D.肝硬化代偿期并慢性肾炎
E.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慢性肾炎
40.在腹部平片不易显影的结石是
A.磷酸盐结石
B.草酸盐结石
C.尿酸盐结石
D.碳酸盐结石
E.混合结石
41.细菌性肝脓肿, 其感染途径最常见的是经
A.肝动脉
B.脐静脉
C.门静脉
D.胆道
E.损伤处直接进入
42.对疑有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应首选哪一种方法检查较好
A.放射性核素 (同位素) 肝扫描
B.血清甲胎蛋白动态观察检查
C.肝区超声波检查
D.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检查
E.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
43.Charcot三联征间歇发作最大的可能是
A.壶腹部癌
B.肝癌
C.胆总管结石
D.黄疸型肝炎
E.细菌性肝脓肿
44.上消化道出血范围是
A.贲门以上出血
B.幽门以上出血
C.Trietz韧带以上出血
D.空回肠交界处以上出血
E.回盲部以上出血
45.肠阿米巴病的病理特点
A.黏膜表浅溃疡
B.黏膜呈颗粒状
C.黏膜糜烂
D.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E.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46.蚊虫叮咬人体时, 随蚊唾液进入人体的是
A.裂殖体
B.裂殖子
C.配子体
D.动合子
E.子孢子
47.能引起较严重贫血的疟疾是
A.间日疟
B.三日疟
C.卵形疟
D.恶性疟
E.输血后疟疾
48.下列可协助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体征中, 哪项不正确
A.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的主要体征
B.右下腹膜刺激征提示阑尾炎症已不是早期阶段
C.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
D.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
E.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可排除阑尾炎诊断
49.临床上常用驱虫药物哪项最常用
A.吡喹酮
B.甲苯咪唑
C.阿苯达唑
D.硫酸二氯酚
E.喹诺酮类
50.囊虫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肌肉
B.眼
C.脑
D.皮下
E.以上都可
51.正常小儿每日不显性失水量ml/100kcal) 为
A.14
B.28
C.42
D.80
E.120~150
52.母乳喂养的优点应除外
A.三大物质比例适宜
B.含很多的抗感染物质
C.钙磷比例合适
D.维生素D含量高
E.容易消化吸收
53.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5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细胞中的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抑制性T细胞
D.辅助性T细胞
E.巨噬细胞
55.下列与阑尾相关的叙述, 错误的是
A.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
B.阑尾组织中含有丰富的淋巴滤泡
C.阑尾炎发病时的脐周痛属内脏性疼痛
D.成人切除阑尾将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
E.阑尾黏膜深部有嗜银细胞, 与类癌发生有关
56.关于食管癌的治疗, 下列哪项错误
A.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B.综合治疗效果好
C.颈段癌长度<3cm, 胸上段<4cm, 胸下段<5cm者, 切除机会大
D.切除长度应距癌瘤上下缘3cm处
E.切除广度应包括癌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及所有淋巴结
57.下列情况哪种不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4期内容
A.急性感染
B.前驱期
C.无症状感染
D.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E.典型艾滋病期
58.全脂奶粉加开水冲调, 使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 其容积比应是
A.1∶1
B.1∶2
C.1∶4
D.1∶6
E.1∶8
59.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是
A.骨骼系统改变
B.运动系统改变
C.语言发育落后
D.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
E.反复感染
60.激期佝偻病的血生化改变是
A.血钙稍降低, 血磷明显降低, 碱性磷酸酶明最增高
B.血钙升高, 血磷明显降低, 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C.血钙降低, 血磷明显升高, 碱性磷酸酶增高
D.血钙降低, 血磷降低, 碱性磷酸酶降低
E.血钙降低, 血磷正常, 碱性磷酸酶轻度增高
注:本栏由环球医学网校 (网址www.yx24.com) 协助, 特此志谢
8.针对考试题型进行有效复习 篇八
【关键词】复习 解题技巧 有效复习
英语复习课就是帮助学生重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很多老师都认为复习要以本为本,把书本知识讲透,学生考试就不怕了,所以按照顺序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先复习单词表上的词汇,然后一课一课地复习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把老师复习的内容全部背起来,这样没有针对性、没有联系实际的复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感觉复习就是“炒冷饭”。因此,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或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怎样上好初中阶段的英语复习课,成为很多老师经常交流的问题。我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复习方法
1.让学生重视有效复习和兴趣复习
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多做一份试卷,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就是炒冷饭,听不听没有关系,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明复习的重要性,要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压力之下较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帮助他们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表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觉的学有所获,然后尽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成绩。
2.一定要让学生坚持预复习
在老师带领复习前,学生先把老师以前讲过的内容消化一下,对提高复习效率很有帮助。复习时,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自觉地进行预复习呢?我每天晚上都会布置第二天要复习的范围,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听写目标,通过每天早晨的听写来督促他们的预复习。比如说:我每天早晨默写单词和词组共10个,默写满分和过关的学生,晚上回家只要对当天的任务进行背诵就可以了;默写未达到目标的学生,回家后把老师复习的重要知识点默写一遍以加深记忆。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发现学生默写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顺利过关,复习的效率也大有改善,复习进度明显加快,课堂容量也增加了很多。
3.让学生学会看教科书和笔记
复习时,有不少学生把课本抛在一边,专攻复习资料上面的题目,结果,时间耽误了很多,考试又考不到,后悔莫及。复习时,有的学生不动脑子,把他们平时记在书上的所有知识点不加思考地从头看到尾,这种不动脑子的复习方法是没有效果的。我要求学生注重课本上的知识点,看书的时候边看边回忆,独立地把老师讲的内容回想一遍。比如说:在看到spend这个单词时,就要联想到take,cost,pay,buy这些词的用法。spend既可以表示花时间也可以表示花金钱,但主语必须是人;take只能表示花时间,主语不能为人;cost,pay,buy都表示花金钱,但cost主语为物,pay和buy的主语为人。通过这种方法复习,学生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复习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总之,我要求他们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对于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作为重点来看。这种复习方法使看书、看笔记的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4.让学生整理复习笔记
复习时,我把各部分相关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把精华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每堂课复习完后,我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黑板上的板书,让他们消化刚才的知识点,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学生有了复习笔记,他们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翻,强化一下记忆,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1.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在考试时,有基础题和能力题,基础题相对来说容易得分,我要求我的学生基础题尽量不扣分或少扣分,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细心。复习中,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道题的突破口是什么?解题时,根据老师上课的知识点,划出突破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例如:The pair of jeans _________ (match)her pink coat.这里面,很多学生如果不仔细的话,很有可能就填match,因为jeans为复数,动词要用原形。事实上,这道题的主语中有pair,动词应该有pair的单复数决定,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matches。学生在解题时,只要划了pair这个单词,正确率就会高很多。
2.能力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阅读和完形,也要注意解题技巧。我要求学生做完形时,分三遍完成:第一遍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浏览全文,对于那些确定的答案,就可以直接做选择;第二遍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上下文推敲,对剩余的题目做出选择,如果答案一时确定不下来,切记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可暂放一边,待其他答案选好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第三遍把短文连同所选答案细读一遍,修正错误。在做阅读时,同样也分三遍完成:第一遍先浏览题目和后面的几道小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答案相关处划线,先将简单的题目作答;第二遍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细读文章,掌握细节,寻找答案。对那些难的题目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对于生疏的地名、人名可暂时不予考虑;第三遍复读文章,确保答题正确。
以上的这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是我在复习时总结出来的,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9.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策略和技巧归纳 篇九
搞好考前复习,是教师招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前复习实质上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而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无异于炒“冷饭”,掌握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大有必要的。
一、克服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常有一些考生朋友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考生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考生朋友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
其次,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
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在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朋友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另外,如果交替学习各门课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劳,就应该考虑暂时停止学习。因为此时学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这些时候,考生朋友不妨停止复习,或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这样对于消除心理疲劳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掌握复习艺术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朋友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1.形成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看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写出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纲要,然后自己在认真思考、填写各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范围的联系和比较,然后再看书核对、小结或者选几个典型的实例,让自己充分展开思维,最后收拢知识点。
2.难点简明
某些章节内容在最近学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为突出。考前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就会给未来的考试留下隐患,这期间的难点再不能精读细列,而应把难点具体化简明化、实用化。
3.疑点拓展深化
随着考前复习的深入,自己接触到的练习题多了,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难点的问题也多了,复习中如何消除这些疑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疑点的消除,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的“隔阂”,二是要深化知识点,澄清知识间的“是非”。疑点出自于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将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宽深化,则疑点自破。
4.重点内容联系具体事例
考前复习中,对重点再不能够“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考纲,将一些凌乱的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之下。多侧面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识,一举两得。
5.分析考点
招考试考查点的设置虽无一定的规律性,但考前复习中仍可以通过分析我们的培训提纲的考查点,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和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等方面的规律,并且总结出解决这一考查点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分析考查点不是消极地应付自考,而应以知识点的原理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查点解题方法的应用也应是引导自己运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题技巧,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套题。
6.热点变形
招考试所考查的基础知识,解题思路变化并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复习要注意充分领会所学知识会为与适用条件和范围,特别应注意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为了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考前复习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利用现有习题通过“改头换面”,一题多变,进行定点练习。还可以围绕热点,进行了试题变形练习,以深化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三、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面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几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末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高原现象常常发生较低层次的复习进入高层次的复习的过渡时期;或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
当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向成功者请教,树立起成功的信念。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几乎每一位考生朋友都要经过高原现象阶段,有些考生朋友甚至可能会遭遇数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四、重视复习“错误”
错误往往是很难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价值的,错误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如果在应考复习中注意复习“错误”,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相同类型的错误。
五、联系资质特点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这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基础上展开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与发展。因而,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最好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与预期的最佳效果。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
属于粘液质的考生朋友应克服自己适应环境速度慢、能力差的缺点,绝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要注意改变思考问题表现出的固执呆板、钻“牛角尖”等现象,主动地与学友们一起讨论,扬长避短,切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冥思苦想。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考生朋友要克服自己过分情绪化的现象,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的问题,要重视锻炼自己的毅力,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从性格角度来看
外向型的考生朋友要注意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复习中的盲目化倾向与情绪化倾向,制订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进行迎考复习。内向型的考生朋友则应避免以往遭遇问题后自己苦苦深思,白白浪费时间的现象,多向他人请教,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从心理稳定的角度来看
10.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十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6、1922年通过的“壬戌”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六三三”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无阶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赞可夫提出来的。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一教育与教育学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果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11.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 篇十一
1. 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复习前,我们应该至少完成如下三方面的工作:明确复习内容,收集复习资料,制定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查漏补缺;二是知识系统化;三是强化记忆。为此,我们应根据各科知识特点,明确自己的复习内容。例如七年级上期语文复习就可分为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作文等几个部分;生物科按章节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章。
收集复习资料就是将一学期使用过的各种学习材料收集整理好,如课本、练习册、考试卷等,避免出现复习时因翻找资料花去了大半时间情况。有的同学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烦意乱,情绪被影响,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准备资料一定要做到及早、完备两点。
制定好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同学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并用数字列出每项学习任务的顺序,确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及完成时间以(七年级上期为例,如表所示)。
2.要突出知识的全面性与重难点
将知识的系统化是复习的一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是必须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复习时不留死角,要将课本内外学习过的知识点都复习到,即使是课文下面的小注释也不能轻易放过。重难点则包含科目本身的重难知识点和一些科目间的联系。
3.贵精不贵多
兵法精粹在于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强调“伤其十指头,不如断其一指”。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此为借鉴,每次复习只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对这个中心知识点做到全面、透彻、融会贯通。
复习时,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等,是比较费时间的。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比较安静的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复习的效果。平时找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很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
4.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复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有些同学因为平时不努力,只好熬夜学习,弄得第二天上课没点精神,真是得不偿失。因此大家在复习时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每天的复习,应遵循先易后难,文理交叉的原则。如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语文或英语,然后做数学练习,做到文理科内容交替学习,这样大脑不容易疲劳,学习效率也高。当然,你也可以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开始复习,容易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帮助消除畏难情绪。接下来,学习就会顺利多了。此外,还应参加些体育运动,如每天早上晨跑十几分钟,星期天下午打打球等。因为适当的体育锻会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更高!
5.掌握一些考试技巧
12.高效复习,决胜期末考试 篇十二
一、教材为本, 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 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 进行系统的复习, 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 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复习, 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 而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对比。尤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 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清楚, 并能灵活运用。
二、梳理教材、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知识的时候, 要有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再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 并学会自我检测。
三、看“错题集”, 温故而知新
将日常练习、考试中自己失误的错题、典型题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 制定一本“错题本”。期末复习中, 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依次为根据或线索, 突破难点, 这样做, 会比做几道题有更大的收获。按“错题集”温习, 除复习语言知识点外, 还要重视某些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
四、针对考点强化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练习中, 选题要精,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实际出发, 进行各种形式、多层次的练习, 练习要有步骤、有目的、有思考, 切忌一味做题, 陷入题海。
五、交叉复习, 提高效率
当我们同时面对多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 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 休息后换成数学, 再之后又换成别的学科, 这样的复习能有效缓解疲劳、消除倦怠心理, 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六、团结合作, 共同提高
复习中也要和平时学习一样, 同学之间要多讨论、交流、解疑、帮助,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十三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简答题、论述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的发展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
巨大的差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原因在于(或:片面追求升学率会造成哪些后果?):
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 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2.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我国现今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及甄别、选拔的功能;
(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
样化发展的需要。
★
四、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这次课改在强
调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注重把学生当做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因而非常重视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课改除了重新厘定课程目标之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课
程”的几乎所有方面加以改革。
★
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试从课程观、课程内 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校文化等方面阐述课改的几个重要理念。
1.反思“课程是学科”的传统观念,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
2.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3.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4.突破知识传授的教学传统,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5.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6.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
7.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造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第二节 新课改的目标
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为指导,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任务:面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
二、新课改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与内容)
(一)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学课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三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内容——仍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 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评价标准——仍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 发展的价值;
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 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执行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 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人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和努力程度,冇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新课程评价的改革方向
(一)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即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执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二)教师评价改革
1.打破“唯学生成绩”论教师工作成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水
平不断提高的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三)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三、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评价学生发展过程的原则;
2.评价主体参与原则和互动原则;
3.评价内容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原则;
4.参评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5.倡导质性评价的原则;
6.评价的激励原则。
第四章 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概念、性质
概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特点:
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
成性目标、主体的关系。
3.课程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研究
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简答题)
6.把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
一、信息技术教育
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促使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利于转变教师角色。
3.使教和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
(一)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的形态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利弊:
优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可以形象、方便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缺点:颠倒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 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 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
(三)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
1.紧扣教材,有的放矢;
2.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
3.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
4.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
5.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
14.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篇十四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 试卷分值
• 第一份试题:公共知识60分
1、单项选择题(20道)每题1分; •
2、判断题(10道)每题1分 •
3、简答题(3道)共30分 • 第二份试题:专业知识90分 •
1、教案设计1题
30分 •
2、学科专业知识
60分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第三部分
体育教学基本常识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分钟。因此,内容上比原来的课间操丰富活泼,形式多样。一般有自编操、集体舞、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操、武术、球类活动、自编的身体锻炼、趣味体育活动和传统项目等,组织上可采用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过去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活动内容要不断翻新、不断地发展,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才有生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实效性,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健康教育,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创新性,要符合标准,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突出创新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自身的价值。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具有艺术性,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吸纳了一些现代健美操、健身操及某些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了活动丰富新颖,动作舒展健美,配以磅礴激昂、优美抒情的音乐,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渗透性,要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组、队为单位来组织进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与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健身、教育、启智、娱乐、竞技和情感发展效果。
3、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学校的关系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它是一种体育生活,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生终身体育一个不可忽视的起点,也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
它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拍中,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显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的交流。
它更有一种育人功能,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了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适,形成了科学体育与艺术整体育人的新格局,并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
4、对大课间管理的几点建议
领导负责制: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把大课间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校长亲自挂帅,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班主任负责制:
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检查出勤情况)②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协助体育教师一起指导大课间活动,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批评教育,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
体育教师负责制: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②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③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④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⑤把大课间的评比作为条件之一列入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考核之中。⑤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季节特点、运动负荷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中”。
班级管理评比:①查出操人数。每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病、事假及值日生除外。②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混乱现象。③查出操速度,按时出操,准时在指定位置站位。④查出操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整体效果如何。⑤查每班所带器材情况,所带器材是否满足全班学生参与。⑥查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闲谈,静站现象。⑦查班主任是否跟操,有没有起到管理作用。⑧查无故不出操的学生进行记录,给予批评教育。
5、对抓好课间操的几点要求
学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领导广播操管理小组,由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会干部和班级体育干部等人员组成,共同努力完成这一教育活动。
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板报等形成,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学校还可组织举办以“操”为主题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宣传课间操的目的和意义。班主任亲自带操和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建立课间操常规。课间操评比纳入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学校都有严格的评比制度和监督机制。
学生明确课间操的功能与自身健康的关系。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品质,开发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定期评比,定期进行会操表演,达到互相监督检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挂贴广播操分解图,适时播放VCD或录像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规范动作,标准的语汇和口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优秀广播操比赛表演录像带。
学校要有自编操,选择一些轻松、舒展、节奏明快的动作,配以优美的旋律,形成学校的特色自编操,必将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营造一种活跃的锻炼气氛,成为学校一道璀璨的亮色。
6、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运动训练的方法在训练实践中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了是各不相同无论以何种标准对训练方法进行分类,都是为了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选用,就某一个训练方法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一个训练方法都不能解决训练中所有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灵活地选择、综合地加以运用。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方法
运动员提高机能和素质,掌握技术和战术,以及获得知识的来源 语言法 讲解、口令、指示、讲课等
直观法 示范、图表、幻灯演示、电影、VCD、电视录相等
练习法 分解、完整、持续、重复、间歇、变换游戏、比赛等
例如语言法中的讲解法、直观法中的示范法、练习法中的分解法,重点运用于技术训练的开始阶段,而练习法中的重复法、持续法、间歇法在技术训练中重点用于进一步巩固已掌握了动作及其熟练运用阶段。在训练实践中,根据训练的内容需要,也有将上述一些具体训练方法,分为身体训练的方法,技术训练的方法,战术训练的方法,心理训练的方法,恢复训练的方法,以及教育的方法等。如进一步进行二级分类,在身体训练中还可根据发展不同运动素质的目的,分成力量训练的方法,速度训练的方法,耐力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的方法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把身体训练的方法分成:有氧训练法、无氧训练法。在身体训练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中,根据肌肉工作的形式分成等长练习法、等张练习法、等动练习法、超等长练习法、退让练习法等。
7、青少年运动员的教学训练方法应符合其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
少年时期骨骼内矿物质(钙磷)较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可塑性大,骨盆骨化未完全,因此在进行跑与跳的训练中要尽量避免在硬地上进行强度大,时间过长的练习。
少年时期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在青春期以前肌肉主要向纵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并以负担本身重量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练习为主,重点在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两个方面。
训练中不宜采用长时间的、强度很大的耐力跑和过多地憋气及静力性练习。教学与训练中,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动作要求不能太高,过急。
训练中适当增加有氧耐力训练,因少年时期呼吸肌较弱,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的能力较低。根据少年活泼好动和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课的任务。
根据少年注意力较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应使训练手段多样化。
8、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力量训练负荷的特点:鉴于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力量主要是靠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不是靠增大肌肉体积。岁以后可逐渐采用最大力量负荷的训练。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静力性练习(年龄越小越要注意这个问题)。
速度训练负荷的特点:速度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频率取决于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7-14岁动作频率提高快,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提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要占较大的比重,14岁后要提高步长,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无氧训练应加以限制。少年速度训练手段宜采用一些自然快速动作,如各种逐性游戏,短程接力赛等,发育期后可逐渐增多发展速度力量的练习。
耐力训练负荷的特点: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一般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在青春发育期开始进行,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的要求。对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控制常采用以脉搏频率作为指标。每分钟脉搏在150-170次为适宜状态。
灵敏及柔韧性训练负荷的特点: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协调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少年多种多样动作技能的训练。灵敏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性训练要与项目相结合,要与力量的发展相结合,要注意各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9、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动员在初练技术动作时,往往通过对着镜子练习而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这是通过视觉机能与本体感觉机能之间所建立的联系,从而达到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应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运动员较快地掌握和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
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在运动员建立运动技能时,教师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采用“错”等口令指出,让运动员体会到错误的肌肉感觉。这样,通过练习,近似的错误动作就会被分化抑制的发生而消除,动作就会越来越精确。消除防御反射
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中夹杂着防御发射的动作,初学动作时,应该降低动作难度或机械高度,并且做好保护,避免发生恐惧心理。这样可以防止防御反射的发生。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影响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周密、巧妙的安排或编排,以有利于运动技能之间发挥良好的影响效果,使新学的运动技能可能有利于巩固原有的运动技能。
10、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根据专项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阶段的任务,恰当地安排二者的训练比重。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地确定它们的比重,对年龄小、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一般训练的比重就大;对年龄大、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对机能与运动素质要求高、能量消耗大的体能类项目,一般训练的比重大,对那些基本技术多而复杂的项目,则应加大专项训练的比重。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技术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熟练和巩固,身体素质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运动成绩必须通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提高。因此,田径运动必须按计划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训练。多年训练是以训练为基本周期,训练一般又分为三个训练时期,每个训练时期又以周为小的循环周期。在训练周期中,经过各个阶段的周期循环,又由下一周期重新开始训练,这时的训练工作已在新的较高水平上进行。在各时的训练中,要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心理机能、恢复能力和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坚持多年进行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周期性训练,才能使运动成绩逐步提高。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从训练任务和运动员身体状况、机能能力和训练水平出发,考虑运动负荷安排的合理性。训练过程的不同时期、周期、阶段及一节训练课的任务都有所不同,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也不同,这主要反映在运动员承受负荷能力的大小和恢复的快慢上,以及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上。只有根据训练的不同任务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安排运动负荷,才是合理的。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加大必须循序渐进。在加大运动负荷过程中要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个别对待原则:从训练一开始就应注意积累并建立运动员的情况资料,如早熟、晚熟、出成绩快的、慢的,女运动员月经期等,做到对每一个运动员都很了解。制定训练计划要在全面了解全队和每个人的基础上,充分反映全队的特点和个人的特点,对重点队员应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在训练中,教师要处理好全队集体训练和个人针对性训练的关系,处理好指导重点队员和一般队员的关系,把区别对待原则贯彻到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11、现代准备活动教学有如下的新特点:
技能化。准备活动练习与基本教材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模仿性练习、诱导性练习以及辅助性练习,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或分解练习,大量地充实到准备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准备活动教学的容量,而且也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使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个性化。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由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出现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动愿望,运用自己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做法。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教师规定的练习,也可以在规定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也能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的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
韵律化。准备活动教学过程的韵律化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新特点。它首先表现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协调准确地表现动作,提高练习的节奏感和动作运用的实际价值以及健身效果。同时,准备性练习节奏也更加明快强烈,各种练习的艺术性得到了加强,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它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及课的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了准备部分教学的实效性。
12、组织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组织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必须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组织专门性准备活动时,所选择的练习应与教材的结构、节律、强度相类似。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对象、外界环境而定。但是,它不能超过正式练习的运动量,否则能量消耗过多,不利正式练习。儿童、少年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高,灵活性大,惰性小,他们做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运动量小些。成年人的生理惰性较大,运动量可逐步上升,时间要长些。冬天气温低,散热快,机体发热的时间长,生理惰性大,夏天则要相反,因此,冬天做准备活动时间要长,运动量要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太小,身体活动不开,无法适应正式练习;运动量太大,能量消耗过多,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也会降低运动成绩。因此,准备活质、幅度、速度和用力程度而决定口令的轻重、缓急、快慢、强弱。
精讲多练,加大密度与运动量。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精讲,加大密度,中间少停顿,学生一看就能理解的练习,只要提出要求,无须讲解动作要领。复杂的动作用慢动作示范,学生跟着做动作,中间不停顿,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促进学生耐力的发展。注意调节赛前状态。
当前各级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后两节或下午一、二节,这时学生的兴奋性一般较低。就要求教师在阐明课的任务与要求之后,精神饱满,口令洪亮,严格要求,练习中加大密度或增加有吸引力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准备活动时间与休息间隔。准备活动结束后,调动队伍与主教材的讲解示范等,应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时,如果准备活动后休息时间过长,最好在赛前做些补充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的替补,更应注意这点,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应力求实效性。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对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良好的的效果。
准备活动要不断创新。有些老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总是那么几节,很少变换花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性反应和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求质量的马虎现象。为此,徒手操的编排中,既要使用学生所熟悉的练习,又要适应增加些新颖的内容,还应采取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准备活动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练习中,应把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以及专项服务的辅助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生理上自然地向内容过度,为提高基本部分的练习效果打好基础。因为准备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质量。准备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对象的特点。儿童、少年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简单容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动作速率较快,重复次数少些,变化适当多些。对于女学生,根据她们的解剖特点,应注意选择一些发展她们的腹肌、骨盆底肌和大腿力量的练习。青年人则应选择结构复杂,刚强有力,积极快速,幅度大的动作进行练习。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动作应复杂些,难度应高些。专门性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应注意这一点。某些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发展该种素质的练习,以促进落后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正确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及次数。正确应用不同的运动方法、方向、幅度、频率、重复次数等因素,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①根据锻炼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②采用不同的运动方法,锻炼不同的肌肉群。③采用不同的幅度、速度和频率,增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④调整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的数量和主要动作重复的次数来增减运动量。
13、准备活动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因此,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不少的运动损伤是因为没有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科学造成的。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纪律性及基本姿势的准确性要有严格的要求。
正确示范,注意队形。做操时,教师最好与学生一起(镜面)做动作,以强化示范。教师应巡视全体学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规范,不要自己埋头做操。
口令洪亮,节奏分明。教师的口令应洪亮、清晰、有节奏、强弱分明,才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促使他们动作一致,做操整齐。口令应根据动作的性.14、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
小型体育比赛一般有如下特点:比赛项目少、群众性强、比赛活动分布广、比赛名目多、实效性好。
15、怎样组织小型体育比赛
组织一次较完整的小型体育比赛,要经过赛前准备、赛中组织、赛后总结等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运作过程,下面简要介绍组织过程。
赛前工作:争取支持和配合,做好组织宣传,培训裁判和场地器材等工作。制订比赛规程。编排竞赛秩序。
赛中工作:准备场地器材、组织观众、现场宣传、医务防护措施、计分与累计成绩。赛后工作:公布比赛结果、奖励优胜、总结汇报。
16、如何选择赛制
组织一次赛事时,必须考虑五个重要的变量: 完成赛事的比赛场次;
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次数的公平性; 赛事完成前后所需的时间; 大多数比赛将如何结束;
种子编排的准确性对于组织好赛事的重要性。你可以根据这些变量,合理选择赛制。
17、单淘汰制的优缺点
优点:组织形式容易被人理解,适合于有大量参与者的比赛,且比赛场次少、场地少。缺点:每名参赛者只能保证有一次参赛机会,正确的种子编排至关重要,且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
最佳利用:赛制末或时间长的联赛后期。
18、循环制的优缺点
优点:所有的参赛选手彼此之间都要进行比赛,因此最后的排名非常可靠,种子编排并不重要,并能高效地利用多个比赛场地,没有一个人会被淘汰。缺点:需要进行很多场比赛,并会出现许多悬殊性比赛。最佳利用:联赛和最后排名十分重要的赛事。
19、计算比赛的场数和轮数
单循环 比赛的总场数=队数(队数—1)
比赛轮数的计算: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偶数 轮数=队数—1 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 轮数=队数 单淘汰 比赛的总场数=参加队数—1 比赛的轮数=所确定号码位置数的乘方数 比赛轮空场数=选用号码位置数—参加队数
(号码位置数:参加比赛的队数不是的乘方数,如十三队,可选择最接近的较大于参加队数2的乘方数作为号码位置数)20、轮空与种子编排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不是的2乘方数(、16„„),第一轮比赛中就会有一些队不与其他队交手,这个参赛队在第一轮“轮空”,在编排上要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为2的乘方数。通常让种子排名高的参赛队轮空。
为了更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克服两个强队在第一轮相遇的缺陷,可先把“种子队”放在轮次表的适当位置。如果设两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轮次表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果设四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两个半区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比赛需要轮空,则“种子队”在第一轮中优先轮空为好。
21、竞赛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运动会的目的(宗旨);比赛时间和地点;参加单位及组别;竞赛项目;参加办法;报名手续及报名截止日期;竞赛办法;录取名次;记分、奖励、处罚办法;其他未尽事宜由组委会与承办单位书面通知为准。
22、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有特色而又精美的封面;(2)目录;(3)大会竞赛规程;(4)大会开幕式、闭幕式程序;(5)大公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和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9)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10)兼项人数统计表;(11)大会作息时间表;(12)各代表队名单;(13)竞赛日程表;(14)竞赛分组表;(15)男女最高纪录表;(16)场地平面示意图。以上内容可依运动会规模自行选定。
23、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共同点是:要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两者是互相制约辨证统一的。不同点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
24、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5、体育教学原则有哪几点?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身体全在发展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
26、我国的几种教学新方法
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
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
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
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
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
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27、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无论上课时学生的人数的多少,分组教学手是一钟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也比较容易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组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
(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教师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此种形式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4)合作型分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其他课程要多得多,这主要是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在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中,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练习(如接力跑、双人操等),其意义远远超出活动本身,不但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注意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5)帮教型分组: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相对比较差的同学,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也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但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有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帮助者产生自卑感的不良效果。
(6)友伴型分组: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28、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比较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最终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自主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可以多样的,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可以是两人之间、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得更大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成学习小组,采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如体操等)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创造性学习:在传统的体育锻炼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探究式学习:提起探究式学习,往往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其实,探究行为只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一般而言,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等。
延伸性学习: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还很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很有限,而社会上流行的运动项目又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社区里、节假日里有选择地进行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例如,NBA篮球赛事把篮球运动的许多技能直接通过电视介绍给青少年,网络中也有大量科学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可供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式学习:所谓评价式学习,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关注体育教学的过程,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
29、谈说课
说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技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把体育课说清、说深、说活、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思路要清。
首先,应从整体上来理清要说的最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生积极性和差生学习兴趣;说教学程序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四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的环节中突出理论依据,做到详略得当。只有从整体把握、从局部突破,才能做到思路清,说课清。(2)把握好内容与层次的关系,挖掘要深。体育课的说课要想达到高层次,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在说课内容和层次上着力做文章。要严防表述的“表浅”,必须说出内容的深度,理清说课的层次。
譬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发展规律动作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得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把握好方法和媒体的关系,说法要活。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它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它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媒体,教师应该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视角和高度的使命感,把握住科技时代变化的走向,及时地感知到新时代学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来思维,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使说课说活。
(4)把握好实践与反思的关系,构思要新。在常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的、固定的程序来展开,但这种教学恰恰缺乏的是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构思与反思,而说课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说课正是要求体育教师学会反思自己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说课就是要引导教师经常思考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依据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这些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等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说课这种程序和手段让教师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反思,剔除其中的消极因素,对有价值的成分进行整合.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更巩固和坚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有的放矢,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30、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1)主要内容相同。分析具体课题的教材和学情,设想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2)直接任务相同。都是做的课堂教学准备工作,都要为上好课服务。(3)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质量的高低,都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说课与备课也有不同的地方:
(1)概念不同。说课是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教学活动范畴。
(2)主要目的不同。说课是面向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探索备课规律,让教师运用备课规律指导备课工作,提高备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教师向同行讲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备课活动。教师要使用显性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准确、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主要是教师思考、书写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使用的是隐性的、内部的及书面的语言。
(4)基本要求不同。说课的理论要求、层次要求和数量要求都会比备课要高。
(5)对象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折理论要求比较高,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要求是掌握和吃透教材,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1、说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防止说课变质,既不能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也不要把说课变成宣读教案或简述讲课要点。
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必须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或较成熟的个人观点。
在讲说教法和学法的同时,要针对这堂特定的内容充分说明所选择的教法及对学生传授这种学法的理由,对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十分熟悉。说课过程中,尽量展示先进和现代的教育思想。
在竞赛类的说课过程中,避免套用一知半解的思想、方法等,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活用,只有活用才能自圆其说。
一个完整的说课要包括评说课或者答辩,因此要做好问题准备,评价者往往以此来定位说课者的教学素质、教育修养。
在有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
通过上面的说明,不难看出说课的不同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也恰好体现了说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优越之处。
32、关于说课及其评价(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
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
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2)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要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4)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新颖。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5)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课的讲解。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反馈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
归纳总结。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6)教学基本功
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
教态。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
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
33、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发生变化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惟一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等同于一个从事运动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34、在体育课改革中,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伦理:应该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然后才进行专任课程的教学。建立在理论、经验或规范基础上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 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
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的专业性评价能力,首先是认识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手段关系能力。
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将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5、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改变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抓组织纪律性的,排队、做操、立正、稍息是体育教学的灵魂,这种兵操式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从课程的目标来定位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当然我们也并不想排斥适当的操练(但也不需要每节课都进行操练),只是提倡更新教学形式,一切应以达成学习目标为主,所以关键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教学语言。调整教学语言是改变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氛围内,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自内心地使用关切、体谅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摆正位置,调整关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是具有思维意识的活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运转、教学效果的质量与两个活的因素之间具有更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对教师和学生是一致的,必然会促使形成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
——形成相互促进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观需求(正常的、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和教学条件可能允许的)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又必然会对一些未知知识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得到一定形式的帮助;教师则在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尽心尽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些未知的知识共同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教师也可能在学生的探索中得到启发与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亲情关系。
——师生平等关系。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然师与生同是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双方的目标又是一致的,以往那种我发命令你执行的气氛,可能会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你,师生之间必将形成友好的平等关系,为达成教与学的共同目标驰骋操场。
36、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对学生重视的是学期评分,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其功利性显而易见。这种评价均缺少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因此,对改进教学和鼓励、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且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动的运动量应适当。
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功能,要求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修正和改正教师教学方案的作用。评价的方法包含了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的过程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37、神圣的心率曲线
我们在体育课里引入的心率曲线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要对体育课有一个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不能光讲不练; 二是要逐渐上负荷,逐渐下负荷,不要暴起暴落; 三是要注意安全,起到一定医务监督的作用。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教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提纲11-28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汇总09-25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07-27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09-21
2015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小学语文 试卷11-12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07-22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11-17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说课设计:《口耳目》06-18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