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创设心得(共13篇)
1.特色活动创设心得 篇一
篇一:学习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学习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幼儿园环境创设,我觉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不
容置疑,现就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如春天来了,教师组织孩子们共同布置春天的景色:孩子自己动手剪树叶、搓柳条,制作桃花、迎春花。新年到了,圣诞树上挂满了小朋友制作的新年礼物:有五颜六色的新年贺卡,有用橡皮泥、糖纸做成的各色糖果。
二、根据美的规律创设环境,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环境创设,不但能培养幼儿感受美、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形成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这样全班小朋友的作品就都有展示的机会,而且看上去十分美观;美丽的秋天来到了,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把收获的果实放在自然角里展览。利用果实来装扮自然角,用树叶制作各种动物。将种子分类装在透明的塑料袋中,用订书机固定在吹塑纸上,然后加以装饰,注明名称后挂在墙上,既便于观察,又是一件不错的装饰品。
三、发动幼儿寻找材料,注意使用材料及制作装饰手段上的多样化
在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创设时,使用材料和装饰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使各种材料得到综合利用,还可以使环境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新意层出。
2010年1月20日
篇二:学习环境创设心得
幼儿园环境创设学习心得
新民中心幼儿园 王雨 2014.9.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班级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每个学期幼儿园会主动创设几个环境,包括门厅、楼梯、楼道、专用教室等几个公共区域,我通过课程的学习也知道这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论,而班级的创设与利用则通过将生活活动环境、游戏环境、领域环境、主题环境、家长园地这五个班级工作的重点部分进行了分别介绍,还提出了班级环境五位一体可以更好的整合教育目标,整合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深入发展的观点。
不断深化与提升,并进行一一展示,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体验其中的乐趣。篇三:区角环境创设培训心得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区角环境创设培训心得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
6月6日这一天下午,在大宁幼儿园的讲座中针对区角环境的创设,讲师给我们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我有了一些感想:
一、成人眼中美与孩子眼中美
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在成人看来,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兴趣。
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美工区的剪贴活动,所使用的纸张就是图书室整理出来的破纸或是过时的旧图书。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一些没有用的废纸、垃圾,但幼儿却很喜欢。
环境是幼儿艺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时是艺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
环境中的许多作品不仅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还可为教育、教学所用。
三、材料多多益善?
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常常为幼儿准备了一大堆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我们知道,有些材料的操作,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
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摆弄的幼儿越来越少。
巧板之类的几何拼图,喜欢有挑战的材料。
在进行环境布置时,要做到师幼共同创作,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
环境布置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同时更要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我们要不断地创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环境中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真正实现环境的教育作用。本次全员培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2013年6月
篇四:区域环境培训心得
《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培训心得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郭远玉
培训内容: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 培训者:陈谧 培训时长:2小时
6月19日,园领导请来了陈谧老师为我们做《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的专题培训。陈谧老师从区域游戏的相关概念、区域游戏的开展价值、区域游戏的开展现状和区域游戏的创设建议四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首先,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理解到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发展和生活需要,合理安排适合的活动区域,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投放相关的设施和材料,要求教师能通过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集体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己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师幼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和教师介入时机上,陈谧老师也用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板,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
最后,从培训老师的分享中也学到了许多今后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有问题,问题是隐性的,必须隐含在活动空间和材料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动解决问题。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可以重复使用,多用半成品及废旧物品,位置适合幼儿身高。
篇五:区域环境培训心得
区域环境培训心得
主讲:张小虎 2013年9月26日
今年,幼儿园请来了张小虎老师为我们做区域环境的专题培训。
首先,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发展和生活需要,合理安排适合的活动区域,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投放相关的设施和材料,要求教师能通过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集体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己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师幼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
最后,从培训老师的分享中也学到了许多今后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
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有问题,问题是隐性的,必须隐含在活动空间和材料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动解决问题。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可以重复使用,多用半成品及废旧物品,位置适合幼儿身高。
2.特色活动创设心得 篇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积极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笔者借鉴美国教师激发儿童对美术感兴趣的一些活动, 和我国实际相结合,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儿童对美术感兴趣的活动
第一, 用“马良神笔”轻点学生, 使学生变成“神笔马良”。也可把这支笔当成指示器来使用, 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到某条斜线、某个图形或远景中的某个物体。其他的指示器, 如在讨论鸟类时用长羽毛, 讨论树木时用一根嫩枝等。
第二, 一副美术家眼镜 (空的装饰镜架) 能给予怕羞的学生自信来描述他们看见的色彩、形或主题物。学生可以轮流带上眼镜进行评论。
第三, 用手指操作木偶来与学生开展一段关于绘画的对话。
第四, 轮流让学生通过一个道具麦克风 (例如一支钢笔) 来回答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介绍美国飞行博物馆里有一个中国的蝴蝶风筝, 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时, 随手拿起一支钢笔假设采访到此参观的学生, 问他们有何感想, 学生兴趣盎然地接过笔回答。
第五, 给学生看图片中所展示物体的实物 (水果、珠子、羽毛等) 。在讨论美术作品中材质时使用实物样本 (绸缎、缎带、粗麻布、木头等) 做比较, 告诉学生要仔细研究材质的特性。
第六, 鼓励学生穿上特别的衣服并使用合适的道具。也可以来装扮, 如《形形色色的人》可对应马戏团小丑服饰。歪带礼帽, 帽下三角形的眼睛半睁半闭, 面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红红的大鼻子。学生们望着小丑的表演, 禁不住笑出声来, 有的学着小丑的样子, 互相做着鬼脸。通过声情并茂的演示,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滑稽小丑时常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
第七, 让学生静静地看着一张画一分钟左右后让他们想出一个好标题。要求他们进行描述和解释为什么想用这个标题。或告诉绘画的标题, 然后要他们解释为什么美术家会定那个标题。展示出多张图片, 列出所有标题让学生去配对。
第八, 要求学生模仿一个绘画中的姿势、动作或面部表情。让多个学生模仿一组姿势。然后让其他学生猜他们各自模仿的造型来自哪幅绘画。
第九, 让学生写下或讨论他们认为画中的某个人会写下怎样的日志。或让一个学生假装采访画中人, 另一个学生站在画后回答问题。
第十, 让学生来扮演画家。可以带一件画家工作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心中设想绘画的准备。问他们作为美术家在绘画前会做哪件事。将会在画面中表达什么?他们在作画时想要取得哪些成功?他们会创造、增加或除去什么?或他们如实地反映了什么事物?这项活动涉及了扮演的技巧, 并帮助学生像画家那样思考。
第十一, 让学生假设那个画家如果现在活着, 同学们最想聊的话题是什么?在当今世界中画家会发现哪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如果过去的两个画家相遇, 他们会交谈什么?他们会争论吗?或者他们会持同样的意见吗?他们会对一些事物感到惊讶吗?在当今世界他们会画什么主题画?
第十二, 儿童好胜心强, 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黑板上玩画“正”字游戏。把班级分成4或8队。在描述一幅作品后提一些问题, 让双方回答一次就画上“正”字的一笔来记录对错。最后在画“正”字游戏中分出胜负, 这样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第十三, 使用一组美术卡片 (涉及美术元素和法则的描述性的短句子, 可以是涉及技术特性的, 也可以是以情感诠释美术风格的) 。选择合适的能应用于课堂的描述或解释的美术复制品图片。在讨论接近尾声时给每个学生发1~2张卡片让他们选择哪张图片最符合卡片上的描述语句。
第十四, 让学生写关于他们所讨论作品的短诗。首先在黑板上写一首短诗作为提示来规范这项活动。诗文中应该表现出学生对于绘画的所见、所感和所知。例如:五行诗《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女士
绅士、儿童,
坐着、站着、牵着狗,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悠闲的时光。
第十五,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把枯燥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例如, 教学《三原色三间色》时可以将英、美国家的关于不同颜色象征不同意义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对于调色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 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圆形色板, 然后让学生快速旋转色板, 从而观察不同颜色调色的结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引导他们用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值得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去研究与探索。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让孩子们的眼光和思想“流动”起来, 才会激发出智慧和灵光。
参考文献
3.创设活动 引导互动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活动;情境;交流
受母语学习认知思维影响,学生对英语表达思维习惯和方式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特别在表达思维和语言感知上,往往局限于母语的认知表达逻辑,缺少一定的跳跃性和情感性。这样的问题与英语课程倡导的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相背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认知的方式来感悟语言表达过程,在亲身表达运用中强化互动交流,不仅能够起到活化课程教学过程的作用,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彼此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促进语言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1.创设剧本表演活动,鼓励自认角色交流
小学生喜欢在富有情境化的课堂教学自由展示自己的才能,带着好奇和激情参与课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注重剧本表演活动运用对活化课程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学生在模拟剧本表演过程中,能更好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
教师在创设剧本表演活动中,一方面,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其他同学的配合来引导他们进行自由选择,让他们带着激情和兴趣主动参与角色表演;另一方面,多鼓励学生尝试和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呈现表演过程,激活他们思维感知,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通过剧本表演活动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过程中享有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在角色交流中升华认知感悟。
剧本表演活动的运用,能够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表达,体味英语学习的乐趣和过程。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针对对话中Wang Bing、Mike、Liu Tao等同学的不同表达内容,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建议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围绕“Can you play basketball?”和“Yes, I can.(No, I cant)”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体味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感悟,深化理解记忆。
2.设计任务表达活动,引导积极讨论探究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任务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思维更为丰富。通过任务驱动来引领课堂教学,能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将学习认知思维转化为主动实践运用,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根据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尤其要突出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能够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度和亲和感。在任务表达活动中,一方面,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来设计多元化的思考表达题目,让他们在自由选择中能够有一定的表达机会;另一方面,鼓励他们通过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来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激活主动表达的语言思维。通过这样任务表达活动来丰富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的深刻感知印象,促进语言表达技能的内化生成。
学生在这样任务表达活动中,能积极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有效深化理解感知。例如,在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和“What do you usually eat in the snack bar?”进行相互提问,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相互讨论,综合运用“Id like a hamburger…”等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学生在这样积极讨论探究中相互表达,能有效拓宽自身的思维感知。
3.借助师生对话活动,增强学习认知体验
教师多走进学生的语言对话中,指导他们依据课程教学内容主动和教师进行对话,不仅能够缓和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更好发现问题。师生对话活动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更为深刻,有效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来丰富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好奇心主动参与交流。教师可根据课程学习内容,一方面,多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疑难问题和不足,多注重策略方法的指导运用,帮助他们在主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强化认知感悟;另一方面,多了解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需求,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活化学生思维感知,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与教师的主动对话中调整学习思考策略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以活动为载体,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配置,能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让他们有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和表达园地。利用活动的形式来活化教学情境氛围,能更好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发展创新思维引导下参与学习交流,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3版。
[2]杨艳丽.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小学教育,2014年14期。
[3]程笑梅.设计有效导入 激活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21期。
4.幼师教师环境创设心得 篇四
走进幼儿园里,我们立刻就会被幼儿园的环境所感染。
为什么幼儿园都要创设出这样一种环境呢?
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创设出来一个幼儿喜欢、乐趣、舒适的环境,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利于幼儿成长。
幼儿园的环境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向孩子传递着各种隐性的知识。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幼儿园里利用墙面、走廊、教室、活动区、楼梯等设施进行环境创设,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环境所要渗透的一部分。
楼梯环境创设
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和材料记录下已经和正在实施的课程,使课程不断的延伸。
如我们根据教学活动创设的《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在主题墙上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幼儿通过墙壁文化进一步了解了四季景色特点。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纸张、颜料、为了环保我们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碎布条、毛线、各种盒子、塑料袋等等,进行环境创设和美化的工作。
以幼儿为主体
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机会,让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避免将成人的愿望设置到环境当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应参与布置的过程,充分发挥他们主体的作用。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
家 园 共 建
在环境创设中,可以家园共建,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合作。鼓励幼儿从家里收集了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蛋壳等废旧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大家用纸盒做成了高楼、汽车、动植物等,然后进行装饰。幼儿在利用废旧物品创作过程中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孩子们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他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5.创设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1、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2、情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因素。
3、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具有学生参与的角色要素。
4、教学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学校课程资源较高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设施和时空要素。
5、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润性,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问题的兴趣,有较好的对问题进一步拓展空间。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2、真实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的。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问题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如果对某些教学目标无法创设实际情境,可创设趋于逼真的间接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生活中的现实情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在观察体验中,广泛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3、接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需“跳一跳,够得着”。
4、合作性原则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5、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而且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熔融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6、层次性原则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一般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并与他们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相匹配。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有意义的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虚实结合。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3、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恰到好处。
4、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激活热情。
6.幼儿环境创设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班级墙面布置各班教师需大胆创新,能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创设与教育相吻合的环境,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2、户外环境
户外的环境也是整个幼儿园的脸面,优美德户外环境让每个入园的幼儿情绪格外舒畅。所以我们这次在大门口画了一个大大的房子,让幼儿每一天早上都高高兴兴,蹦蹦跳跳的入园,每个幼儿都喜欢做游戏,可以设计一些幼儿做游戏的图案,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数字,可以把幼儿做早操的小红点改成了数字。
3、廊道门窗
根据我园的特殊状况,阳台多应采用不易褪色的材料布置,可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廊道,称之为“幼儿天地”。这样家长也能看到我们的教学状况,幼儿也明白爱护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
4、积沙成塔
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参与到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使用幼儿喜欢的搞笑图案。
5、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需要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每位幼儿看到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的改动下变成了自己喜爱的玩具,使幼儿明白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道理,也能开辟(图书角)(益智区,棋类,扑克,算数等等)(巧巧手)(农贸市场)(音乐角),让幼儿自己的想象有了展示的舞台。
6、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是联系幼儿与家庭的一座桥梁。透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每一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明白一些简单的育儿知识,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开辟幼儿园宣传栏、健康知识栏透过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卫生保健知识。本学期开辟四期专栏,并根据每期的专题,选取相应的资料,增强宣传力度,到达家园共育的效果
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家乡特色资源,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一幅幅富有情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礼貌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该应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营造。因为幼儿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做到让幼儿自己说美。这样,老师的角色和任务就发生了变化,主要内容如下:
一、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环创设由老师提供材料,幼儿亲身经历,逐渐实践、发现、学习、理解,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老师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调动与激励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用心、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
二、让孩子自主创设“孩子的世界”。
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创设方式是:老师设计背景,幼儿想象具体资料,比如幼儿剪贴的图画、收集的活动资料,由幼儿自由装饰布置完成。
三、帮忙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技巧,激励教师不断创新。
由全体教师对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意图、理念状况进行研讨,大家针对每个区的设置以及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等进行认真的分析,提出推荐。透过研讨,提升老师水平。
四、总体规划,设定主题。
比如一楼以本土文化为特色,二楼以森林为主题,三楼四楼以海洋为主题,各楼层围绕大的主题背景、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目标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活动环境。
五、老师创设活动环境,让孩子们的活动环境随处可见他们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环境创设案例
1.例如在主题《冬天到,新年好》的主题环境中。孩子们在冬天都要戴上手套,保护自己的小手。于是,在他们对玩手套很有兴趣的状况下,就生成了为妈妈挽毛线团的美术活动。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目标也较单一,当孩子们画完五颜六色的毛线团后,老师将他们的作品进行过塑,于是,主题墙面的第一个板块出来了。同样的方法,下一个活动,生成了妈妈为我织“暖暖的手套”活动资料,孩子们的第二幅作品也就成为主题墙面的第二个板块。在两个大的板块的正中央,老师可以收集有关兔年的图片和精美的小礼品包装盒,这样主题墙面资料就形成以幼儿作品为主的结果,孩子们就会经常三三两两欣赏他们的作品,凸显出主题墙面较强的生命力和环境的教育实效性。而且,透过孩子参与主题墙面的创设,他们就会明白,此刻是冬天,就在这个季节里,我们要过新年了。
2.在室内的低墙面,可以设计一个撕纸的活动“小绵羊不冷了”。老师先给孩子们利用旧挂历纸画了四只绵羊图案,并贴上双面胶,然后孩子们撕下一条条餐巾纸粘贴上去,成为小绵羊厚厚的毛,各小组的幼儿相互合作,粘贴好一只只小绵羊,幼儿本来平时就喜欢玩纸、撕纸,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潜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要在以往,对于低墙面的环境布置,幼儿会无意识的去破坏。但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几个星期过去,仍会完好无损,因为孩子很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在室外,美工展板区,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利用排笔、水粉颜料画“冬天的树”,低墙面的还有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可爱的雪娃娃”、“幼儿自制贺年卡”,这些是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几乎全都是幼儿的作品。
4.再延伸到班级走廊展板,建构区的展板,孩子们可以画水粉画“上学路上”,再往上一点,家园共育的展板,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树叶贴画”。
七、环境创设注意要点
1、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仅要体现主题活动资料,对创设的墙饰更要蕴含其教育价值;环境应具可变性,要随主题的变化而做适时的调整,同时,不仅仅在形式上要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即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完成,教师完成大的框架,幼儿参与其中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孩子留有空白,给孩子创作想象的空间,这样,在增强互动的同时幼儿的潜力也得到发展,另外,在展现与主题配套的挂饰和作品时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风格统一,因为统一格调给人以和谐之美,避免出现不伦不类。
2、各活动区设置要合理,区域材料不仅仅要体现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特点,而且还要体现区域材料的丰富与新颖,可供幼儿操作;在投放材料上,教师要充分思考活动的用途,要设想好投放物的各种玩法,以及活动对孩子的发展等。
3、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各班的家园栏是宣传幼儿教育的一个媒介,更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效窗口,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更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班级工作,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所以不仅仅张贴资料要多样化,而且要随主题、季节等变化进行定期更换、增添。
4、低墙面的布置要以幼儿的作品为主;在展示孩子作品时教师要对作品进行一些修饰和包装,让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成功与自豪,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感。同时,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更换,以激发幼儿用心参与、展现自我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资料,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和社区资源共同参与的用心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因此科学地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日常教学中至关重要的。
7、创设主题墙饰,展示资料要结合本月主题与教育目标有机融合,能够体现近期教育的主要目标、资料及发展阶段,注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参与、互动,大班级组在这次的主题墙饰布置上让人眼前一亮,大部分资料都是孩子与幼儿一齐制作的,大多数利用废物材料制作。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老师们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孩子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8、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域,区域类型和设置比较合理,能够为幼儿投放低成本材料制作的半成品材料,材料的投放能够为近期主题教育目标和资料服务,且有利于幼儿游戏、操作和探究,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9、班级环境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认识,注重装饰性、艺术性、教育性、目的性和参与性、互动性。
10、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活动空间,充分思考目标的全面性、均衡性,使每个区域设置的空间大小、位置科学合理。
11、注意环境色调协调,颜色搭配合理。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老师是第二任老师,而环境是第三任老师。环境是会说话的,孩子置身其中,透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探知,这样得到的知识可能比老师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去讲说更容易让孩子理解且牢记。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太多的禁令只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
在对区域活动的创设上,老师要做的就像雕塑家在要雕刻石刻前先要大刀阔斧的去掉不必要的边角料,快速修出大体轮廓,然后精雕细琢慢慢深入刻画细节。在初步的创设区角阶段就应建立起整个的区角轮廓后投放好材料,剩下的装饰部分就能够交给幼儿来完成,幼儿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阶段的练习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技能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作品,可如果是老师来创设的环境,幼儿可能会因为好奇用手去动,三五个幼儿争相模仿后,我们的区角环境很有可能就会收到破坏。
幼儿园就应是幼儿的第二个家,既然是孩子们自己的家,就就应让幼儿充分的发挥他主人翁的主角地位,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的传授,其他的就该交由幼儿自己去创造,老师则从旁协助引导,带领着孩子去探索会比填鸭式的教育得到的成效更加显著。
7.创设活动环境,演绎别样精彩 篇七
一、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合理规划区域空间,再把各种功能区的材料分割到各个区域。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育目的去设计、规划,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才能发挥区域活动的足够吸引力,使幼儿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区域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1.数量与大小。
在设置区域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并利用好活动室的空间和原有条件,分割成若干小型功能区角,如表演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区域固定,以操作摆弄方式为主,各区域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幼儿、空间、周边资源等情况做调整。同时要严格把控好进入区域的人数,可以让幼儿拿着自己的照片牌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但如果某个区域的人数已经饱和,那么幼儿就必须另外选择其他的活动区角。这样既能让幼儿自由选择进区,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同时又能控制区域人数,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游戏纪律,以满足幼儿所需。
2.开放与封闭。
不同区域承载着不同的教育功能,其封闭的程度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角色区、表演区等动区的空间,为了方便幼儿往外延伸活动,使幼儿能够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开放或半开放的形式,比如娃娃家与表演角可以放在一起,设置成半开放状态,不但相互之间可产生联系,而且活动空间也相对较大,有利于区内交往。
二、区域材料:动静协和,浓淡相宜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关乎着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只有做到有效投放与适时调整,让幼儿在不断地主动操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恰到好处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引导,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
1.材料的静态展示。
对材料的静态展示,不是一味地堆积和随意排列,而应把握好各种材料的最佳展示方式,做到逐步提高目标要求、逐步加大难易程度。例如在小班美术区《贴房子》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分别提供了三种层次:一颗星:由教师在操作卡上贴上了一个屋顶,其余的由幼儿自己完成。两颗星:由教师贴上屋顶和墙,窗户和门由幼儿自己完成。三颗星:教师只提供贴房子的材料,操作卡上是空白的,都由幼儿自己完成。
2.材料的动态呈现。
就材料本身而言,是物化和静态的。但是,幼儿的发展是动态性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心去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动态地呈现静态材料,才能体现材料利用的高效性,促进幼儿的建构行为。例如大班的“照相馆”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星期了,游戏渐进尾声时,我又在活动区内添加了三张手画的照相馆背景,这一变化又引起了幼儿新的探究兴趣。我再启发幼儿可以成立三人绘画小组,考虑照片的艺术效果,再次创造出了许多漂亮的照片,使幼儿的绘画和合作能力都得到新的提升。
三、区域互动:积极互动,自主建构
“区域活动”本就是充满互动的一种幼儿自主建构的过程。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坚持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1.幼儿与教师互动。
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做到积极介入,在心理和行为上给予幼儿适时的影响和促进。例如在“娃娃家”的区域活动中,幼儿虽有合作、分工,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忙于摆弄物品,角色区缺乏语言交流。为此,我适时走近幼儿,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当引导,抱着心爱的娃娃,说道:“谁是娃娃的妈妈呀?”幼儿争着想当娃娃的妈妈,我低头对着娆娆小朋友说道:“你下了班要赶快回家噢,娃娃生病了!”于是,小“妈妈”回“家”了,我问道:“娃娃发烧了,该怎么办呢?”小“妈妈”立刻说:“要给娃娃吃药。”于是,小“妈妈”开始给娃娃倒水、喂药。之后,我又就谁给娃娃做饭、谁给娃娃洗澡、谁带娃娃出去玩等事商量一番,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2.幼儿与同伴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有大量交往的机会,在互动中相互模仿、同化,学习交往的技能,体验交往的乐趣。例如在建构区中幼儿玩网架建构房子时,二至三个幼儿相互合作,由一个小朋友将已经拼接好的部分扶着、固定等,相互合作,一个网架的房子很快就能建构好,幼儿与同伴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活动。
总之,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且是幼儿习得活动规则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一种形势下的教育形式。区域活动应立足于幼儿,既要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也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给幼儿一个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摘要:本文从区域规划、区域材料、区域互动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创设活动环境,挖掘区域活动的多元教育途径,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活动,在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内,促进幼儿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游戏
参考文献
[1]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70-72
8.特色活动创设心得 篇八
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围绕活动目标,结合主题内容,使主题活动区与幼儿“游戏”有机结合。在活动区活动开展中,我们追随幼儿,适时更新活动材料,调整指导策略,使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互动,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下面,我们结合小班开展的“冬日暖阳”活动区活动,谈谈我们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主题活动区的目标
一天,班里两个幼儿争相跑来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嘴里能吹出好玩的白气。于是,我们发现,冬季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有意思的季节,我们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生成了“冬日暖阳”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冬季的一切变化都等着他们去发现和探索。但由于集中教育活动有限,我们创设主题活动区加以拓展与延伸,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活动区游戏,并能独立、坚持完成游戏;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和认识冬季的明显季节特征,喜欢观察环境,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愿意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画,并用撕贴、拼合等方式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和对节日的喜爱,能为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4.了解冬季保暖方式,知道保护自己,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愿意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去获取对事物的经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通过活动区规则的约束,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二、确定主题活动区划分
围绕主题活动区目标,结合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和幼儿谈话、交流,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初步将主题活动区划分为以下区域:“冬日游戏吧”、“冬季用品店”、“自然观察角”。我们把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的活动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的主题活动区也越来越丰富。
三、多种形式创设主题活动区
1.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丰富多样、并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1)尊重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确定了活动区的主题后,我们和幼儿进行了谈话。首先,我们提问孩子们:“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冬天很冷”、“要穿棉衣”、“要下雪”、“冬天要带手套”……于是,结合孩子的回答和季节特征,我们以歌唱活动“小雪花”展开主题活动。通过歌曲《小雪花》,让孩子们感受冬天的到来,萌发对雪花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观察环境的兴趣。接着,我们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展语言活动“冬天悄悄来”,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气候、花草树木的变化、人们的衣着等,感受冬天明显的季节特征,并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孩子们通过观察、收集和交流,说出了自己对冬天的新发现。接着,我们综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冬日游戏吧”内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折、剪、画、粘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主地去表现与创造。
(2)重视幼儿参与,不断调整与更新。
活动区活动中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区创设中应重视幼儿的参与。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创设活动区时,我们将活动材料分成了难、易两个部分,难的部分由教师制作,容易的部分让幼儿制作。如:“装饰冬日用品”活动中的手套、帽子由教师绘画制作,而装饰用的彩色纸条则是幼儿通过撕、剪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活动区的互动。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区的创设中来,因为环境的教育不仅蕴藏在环境中,也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另外,教师创设活动区也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调整活动设置,不断更新活动材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获取经验。
(3)围绕活动区目标,使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我们紧紧围绕主题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并与之互动的活动区环境,使活动区活动对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各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区活动。例如:在“小松鼠找朋友”的教学中,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动物不吃不喝过冬的方式叫冬眠,并且动物过冬的方式不一样。教学结束后,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投放到活动区中供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分类。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后,我们和幼儿讨论出了画、粘贴和绕线等不同方法给动物穿衣裳,并投入到了活动区。在活动“真暖和”、“怎么变暖和”后,幼儿知道了冬季的保暖方式。因此,我们创设了“冬季用品店”活动区,模拟了超市的购物方式,幼儿自己设计装饰冬季服饰与保暖用品,通过购物游戏,增加了同伴交往,促进了社会性发展。可见,活动区能有效地整合各领域教学活动,与教学互为生成。
2.家园共育,促进活动区延伸与拓展。
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很多材料的收集和制作都是请家长协助幼儿来完成。这样,既鼓励了幼儿与家长都参与到活动区创设中来,也减轻了教师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合理设计活动区中去。
例如:我们班开展了“冬季用品大制作”亲子手工活动,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想法制作出来。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中,我们讨论出了用绕毛线的方法为小动物穿衣服,于是,家长画出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物头像粘贴到卷筒纸芯上,幼儿用绘画和粘贴的方法装饰好卷筒纸芯,一个小动物就做好了。找来毛线,一圈一圈地绕上,幼儿就能给小动物穿衣裳了。这样,活动区中融入了幼儿与家长的创造成果,使幼儿和家长感觉到活动区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区,幼儿游戏的能动性更高,而家长也从侧面参与到了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中。
3.废旧利用,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根据玩具等操作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高结构性材料和低结构性材料。高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封闭、单一,材料本身包含着一定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或对操作的方法具有暗示的作用,操作的结果是固定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拼图。低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开放、多样,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发展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等自由地使用操作,如建构性玩具或材料、废旧物品。
在活动区创设中,为了不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我们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如: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黑色卡纸和各种形状的小彩纸块,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形状并随意粘贴。一天,一个幼儿告诉我她做了小兔的房子。另外,我们用废旧纸板制作了大手套,让幼儿认识冬季用品。一天,一个幼儿用旺仔牛奶罐在地上摆弄着,我上前询问,小男孩兴奋地告诉我:“我要做一个旺仔牛奶手套。”……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的创造插上翅膀。
9.幼儿园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篇九
环境是儿童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儿童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老师齐心协力,使我们的幼儿园内外的环境,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的确,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对幼儿更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的。
首先,在我们一二楼的吊饰装饰过程中,我和全体老师用了尽一个月的时间,充分利用空间,依托家乡特色资源,平凡无奇的草帽和水管,在我们老师的手上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立体多样的画面,或古典,或清新,或抽象,或童趣孩子们在浓浓的艺术气息中,无拘无束,尽情探索,尽情欣赏、讲述,在与作品的互动中由衷地悟到艺术的炫美,从而萌发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是文明的校园,生活的校园,孩子的乐园。
其次,在我班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室内环境的创设
1.主题墙墙面布置
我班墙面布置,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使幼儿的参与性落到实处。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特色环境
废旧的材料只要经过教师和幼儿的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不仅省钱而且美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增强墙饰的艺术感
4.充分利用每个墙面空间合理安排,积极发挥教育作用
5.墙面布置配合课程内容,体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们的国旗》《脸谱》《窗花》《美丽的旗袍》,幼儿人人参与,布置墙面的过程变为幼儿感知与学习的过程,做到师生共同设计画面内容、共同准备材、共同制作装饰物、共同参与画面的布局,最后组织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6.区域创设
为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与幼儿产生交流作用,在准备投放材料时,我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二、室外环境的创设
1.廊道门窗
根据我班的特殊情况,阳台更多采用了不易褪色的材料布置,用幼儿的作品来装饰廊道,称之为“幼儿天地”。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不仅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爱护。如我班的自然角“我的小花园”,让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太阳花等植物,然后由幼儿来照顾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欢喝水的,如果天天给他们浇水,可能有的植物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却枯萎了,这样的现象是会引发幼儿的思考,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喜好都是一样的。
2.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园地,是联系幼儿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本学期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每周一次的家长园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价值。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知道一些简单的育儿知识,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10.幼儿园小班室内环境创设心得 篇十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有效推进幼儿的学习、游戏及探索一直都是困扰着我这名新教师的难题,往往抓不住现象之后的本质,找到一些问题后无从入手、不知要如何改进。在一次次的教育实践与被带教的过程中,我得到不少感悟。现将我在以往创设小班环境时遇到的困惑以及思考后的改进对策进行总结:
一、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主题环境缺少幼儿的参与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迹,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留?通常情况下,我的创设不是最后以学具的形式呈现,就是作品不够美观无法很好的融入环境当中。
2、主题环境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包括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和游戏的活动设计都较为单一,在呈现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的添画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长着同一张脸。孩子的创造形式也很单一,仅仅是蜡笔或水彩笔。
3、室内布局不合理
原来我将教室整体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活动一块,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块模式,这样的划分省去了更换活动时的来回挪动桌椅的麻烦,也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动空间的浪费,比如游戏活动时进餐区和集体教育活动区几乎空着,而区域活动的地方却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状况。在各区域分配时,我也比较混乱。比如,原先我将图书角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兴致勃勃的小演员们一表演势必会打扰到看书的孩子们。当然,原来我只是觉得图书角去的人少,也没想到改进方法,就那样放着了,也因此图书角变得形同虚设了。
4、没有整体预设致使环境缺乏统一感
在创设原有教室的环境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预设,致使后期不断丰富的环境、添置的游戏材料不论从色彩还是外形上都显得凌乱,缺乏统一感和美感。
二、改进后班级环境体现的创设策略:
1、由教师把握好主基调,幼儿细化内容。要让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能呈现在班级中,又使环境不失高雅、美观,关键在于教师的点缀与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妈妈”时,让孩子在妈妈的画像上剪贴上头发,即童趣又美丽无比。呈现的主体都是幼儿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构思无不显现出教师的审美感。
2、丰富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幼儿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同样是小班,装饰妈妈的头发方式也不同,有剪弧线的,有贴圆环的,有涂色的。让幼儿可以自主的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形状、颜色、搭配、拼图、造型及印画等等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随意地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不但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更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同时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多元化,这些幼儿作品一旦融入到环境中,也会带来强烈的色彩感觉。
1)在投放和使用材料时,可以根据材料的功能和性质将它们分为长期性材料和短期性材料。
长期性材料按照幼儿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如角色区的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进行更替。
2)在建构区多投放一些环保的、低结构性的材料
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巧做,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奶粉罐等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三、总结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启示
1、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环境创设中的目标意识、内容的预设、生成、调整、指引。
2、教育的痕迹可以通过显性的环境呈现并再次影响着幼儿,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教育。随着活动内容的开展,幼儿的作品可以不断丰富主题环境。
3、主题环境是动态的。透过环境,看到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过程性,又要有结果性。就拿主题墙来说,它是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下的产物,墙面上既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显示出主题的发展脉络、相关信息资料、以及幼儿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材料的用途。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意的,在这方面,带教方指导教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在创设环境时总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样较薄的东西竖着固定在桌上我通常会用硅胶来固定,但这样其实破坏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用两个塑料的晾衣夹作为底下的支架,既美观又方便还不会破坏桌面,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11.创设活动情境教学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创设活动;情境教学;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138-2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也不愿教,要改变这种现状,思想品德教师应与时俱进,主动迎接这一新形势的挑战,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去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打破思想品德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有感触:创设“活动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和爱好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创设“活动情境”式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它的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课堂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提供资料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教育,整个教学内容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起到课前指导、课中点拨、课后总结评价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犹如春深之日走入了一个郁郁葱葱的山涧,满目是缤纷烂漫的山花,给人带来的是沁人心脾的馨香。
下面就创设“活动情境”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探究谈谈自己的做法:
1、创设小品表演,激发学生兴趣。青少年天性富有想象力,表现欲强烈,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创设一些小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片段;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在讲《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品让学生表演:王伟同学身着漂亮的运动服,然而脚上却穿了一双破运动鞋(鞋底与鞋帮分家)上场了,并且边走边生气地说:“真倒霉,三百元钱买的运动鞋穿了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坏了。”这时同学李立劝他说:“算了,还是自认倒霉吧,只当花钱交学费买个教训吧!”而同学张亮却说:“不行,找商家退货,如果不退,我们就告他,让法律给我们主持公道。”简短的小品表演立刻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必要的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片段:珍惜受教育权利。如我在讲当前还有一些儿童因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阴影和遗憾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先是展示了希望工程“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宣传照片,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然后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片段。宣传照片中小女孩渴望学习的大眼睛,还有影片中山区学生简陋的学习条件以及孩子失学时的无奈情态,都深深地刺激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纷纷表示要帮助失学儿童和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这样的情景设计无疑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巧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在学习《珍爱生命》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自己不自觉的扮演起盲人来,自己将眼睛蒙上,向前走路,体会走路的不便;有的学生蒙上眼睛,相互梳头,看看自己梳的怎么样?体会生活上的困难;有的学生闭上眼镜写字,字迹歪歪斜斜,还有重叠现象,体会盲人学习的困难。让学生亲身体会了生命缺陷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引发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珍爱生命,精彩生活每一天。
4、采用实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采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中轻松体验,身心感悟。
教学片段:在挫折中奋起。面对挫折“一种态度是向挫折屈服”、“另一种态度是勇敢地战胜挫折”。教材列举了伟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最终取得成就的事例,可是这些理论和例子对初一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我在课堂上按资料介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烧杯中的水完全加热,然后将一只青蛙突然扔了进去。在这生死之际,这只青蛙非常警惕和勇敢,竞出人意料地跳出了热水杯,安然逃生。接下来,再将另一只青蛙放入盛有凉水的烧杯中,这只青蛙在凉水中悠然自得,然后用酒精灯将烧杯慢慢加热,这只青蛙开始时依然悠然自得、无动于衷。待到水温升高到足以危及它的生命时,青蛙才惊醒过来,试图跳出烧杯,可它再也没有力量,只能葬身在热水中。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非常好奇、兴奋,细心地观察,时而紧张时而惊呼。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们讲讲自己的体会.学生们都非常踊跃地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认为当我们碰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像热水的青蛙那样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当我们处于顺境中的时候,不能像凉水中的青蛙一样忘乎所以,无所作为,而要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实验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学生的体验还很深很远。
5、选择阅读活动,产生情感共鸣。我们要尽量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作品供学生阅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理,唤醒学生记忆库中的情感体验,使之交互感应,悟其所悟,从而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教学片段:珍爱生命。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我选用这样一则材料供学生阅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废墟下发现一位死亡的年轻母亲。她死亡的姿势是双膝跪地,双手支撑地面.蜷曲着身子,救援人员在母亲蜷曲的身下抱出一个熟睡的婴儿。婴儿的怀中有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宝贝,如果你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母亲用软弱的身体顶住了坍塌的房顶,婴儿熟睡着,而母亲却永远地去了………学生阅读后深深地被材料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我再引导他们想想平时家人对自己付出的点滴恩亲,使他们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倾注了多少人的关爱和期望,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为可贵的。
6、开展实践活动,注重能力提升:学是为了用,知识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服务于社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做到活学活用,我力争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
教学片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维权,我在讲《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结尾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我来当法官”提供案例:一位女士想进一个酒吧,酒吧工作人員因其“面容不好,怕影响店主生意而拒绝其入内”这位女士一气之下将酒吧告上法庭,假如你是法官,你将怎么判呢?酒吧应向这位女士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同学们更加体会到: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同时也更加深了对真善美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道德品质,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其实,创设“活动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也是师生不断成长的共同发展过程。
首先,对教师来说:“活动情境”教学的开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在創设活动情景中,教师要正面引导、热情鼓励,以激发起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教师还要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又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对学生讨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安排、引导,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放手给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有何作为,什么时候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再如,创设活动情景教学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变化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智慧及时捕捉这些资源。
其次,对学生来说:新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课堂也“乱”了,学生更是“活”了: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自由离开座位,想动就动,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安静的教室里人声鼎沸……有的教师感言:“推进新课程以来,学生越来越浮躁了,学习的习惯越来越差了。”事实上,在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主要就在于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开展活动的形式看,多数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精神,注重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探讨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中,良好的师生素养是提高实效性的保障。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思想,学生的个性过度张扬,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浮躁的课堂、无效的课堂。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主动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熔炉中去,如何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情境”教学,对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
[2] 情景教学在思品课堂中重要的作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坛
12.强调自主创设有效学生活动 篇十二
1.哲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 存在主义思潮广泛流行。代表哲学家萨特说:“人除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 什么都不是。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意思是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的自主选择, 存在的过程就是自主选择的过程。存在主义思潮不但是一种哲学, 而且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被称为“时代的象征”。鉴于这个理论, 我们语文教学的系统应当是开放的, 应当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主参与、选择学习过程。
2.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可以提供有效应用于教学情景的研究结论。先驱之一约翰·杜威提出了应当把学生视做积极学习者的观点, 他相信学生应当通过“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这就是杜威的教育哲学核心——建构主义原则。当今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包含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性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学生活动。建构主义原则给有效教学提供了应用于学习过程的研究结论:有效的学生活动, 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成效。
3.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认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应该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开放学习空间,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见,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活动, 在有效的学生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有效学生活动的界定
这里所说的“活动”, 不是狭义的“学习活动”, 即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开展的诸如“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等活动。本文所指的“学生活动”, 外延很广, 涉及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包括建设以班级为单位的开放的语文课程, 确定符合个体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 优化学生参与的课堂学习活动, 自主选择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作业, 提倡促进学生完善学习行为的多元评价。
三、创设有效学生活动的策略
1.共建语文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句表明:语文学习绝不能只局限于九年义务教育所提供的教材。语文课程需要师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自我调节, 更新充实。
(1) 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每册课本, 推荐并精讲一半课文;学生民主商议, 遴选4-6篇选学课文;每月一篇体现最新鲜气息的时文, 一次阅览室自主阅读, 一趟关注最新社会动态的网上冲浪。这组成了一个学期的课堂阅读课程。
(2) 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有人说:“人生的起点不是诞生, 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因此,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绿色氧吧。我的办法是:①在教读经典文本时趁热打铁, 提供不同文化气息的作品, 让学生课余滋养性情。如教完朱自清的名篇《背影》, 我给学生提供了老舍的《我的母亲》, 毕淑敏的《孝心物价》, 陈果的《拐弯处的回头》,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②配合课本中的名著导读, 和学生一起制订每学年的阅读计划, 如七年级的阅读书单是:《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以上为必读) ;《小王子》《撒哈拉的故事》《瓦尔登湖》《窗边的小豆豆》《居里夫人》 (以上为选读) 。
(3) 开放语文学习空间。
结合综合性学习, 把语文教学空间拓宽到校园、家庭和社区。让学生在广泛、多样、实在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领悟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 练就运用语言的多种技巧和习惯, 使一切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成为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安排七年级学生参加野炊活动, 活动的亮点是要求每个小组都有策划报告, 围绕组织性、合作性、操作性、知识性等原则设计整个活动流程。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中, 学生体验了户外活动的乐趣, 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能力, 增强了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商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科学, 符合学情, 是最大限度凸显学习成效的前提。每学期的第一周, 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第四学段 (7-9年级) 的阶段目标。在课程目标引领下,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与学生商订教学目标。
3.优化课堂活动。
开放课堂, 为学生创设具体而有效的活动, 让他们通过阅读、探究、交流、合作、表演、反思等活动, 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教例作具体说明。
(1) 诵读活动。
中华古诗文经典, 其知识之广泛, 包容之博厚, 辞章之华丽, 内涵之丰富, 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教授《论语十则》等经典著作, 一定要安排诵读。通过诵读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发展语感, 还可以感受前贤的智慧和情怀, 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找到自己精神家园, 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2) 交流活动。
交流阅读体念与领悟, 分享收获, 是我每教一篇课文的必备环节。如学生初读《社戏》, 从触发联想、感恩母爱、人物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展开交流。学生甲说:“我读到‘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 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 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这句, 想起了去年在乡下姑姑家跟玩伴们光着脚丫, 穿着湿漉漉的裤衩在池塘里摸螺丝的情形。”学生乙说:“我读了‘我向船头一望, 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 却是母亲’, 觉得这句话很朴实, 但是很令人感动。”学生丙说:“我最喜欢双喜, 因为他通情达理, 机智灵活, 人缘好, 能力强。”交流活动让学生产生共鸣, 懂得感动, 学会幽默, 收获赏识。
(3) 辩论活动。
阅读很多课文, 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要说, 我总会顺其自然, 让学生发表见解, 在观点碰撞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风筝》一课, 师生拟出了“你的父母亲不准你玩游戏, 你会怎么办”这个论题。在辩论中, 学生不仅受到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和父母亲的“代沟”问题。教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时, 师生用相声的形式演绎了其中的情节, 在领略两人性格、气质的同时, 还为庄子战胜惠子找到了依据。
(4) 反思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文, 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战略性思想和行动的建议, 指出“教育的使命, 在于使每一个人无一例外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可见, 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 我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行为。如:我能否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动笔不看书的习惯我养成了吗?和学习伙伴合作、交流时, 我主动、快乐吗?阅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困惑并质疑问难吗?
4.自选素养作业。
适量、典型、有层次的作业, 能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我的学生每周自主选择完成如下素养作业: (1) 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三篇千字文, 工整书写, 积累30个常用词语; (2) 诵读积累3首绝句或律句; (3) 观察速写, 对学校生活, 对家庭生活, 对社会时事积极地自由记载, 每天100字左右。以上素养作业都没有上限,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5.提倡多元评价。
评价, 是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积极性的助推器。我一直深信并践行“正确的学习行为比试卷上的分数更有价值”这个观点。因此, 我在实施评价时采用多元评价, 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与学生家长的评价, 提倡用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来评价, 如:预习中发现了多少问题, 合作学习时的表现, 自主反思后完善学习行为的意识, 素质作业的完成质量。通过多元、积极的评价, 促进学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13.环境创设评比活动7 篇十三
左权一幼信息 保教组第7期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六号
左权一幼进行环境创设评比活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12月份,我园举行了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广大教师加班加点,所创设的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更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特别是中四班创设的“我爱中华大家园”,就非常注重科学和社会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把孩子应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一张大地图里,让幼儿一目了然,易学、易懂、易记;中六班的“鲜淼超市”和“生活中的我”则通过“我会说”“我该怎么办”等版块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更注重了教育的生活化。而有的则更注重本土文化的教育价值:比如“请到我的家乡山西来”“左权风采”等,通过了解左权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名胜古迹以及山西的特产、文化等,让孩子认识左权—山西—中国,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更多的则是体现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如蒙氏数学中的“星期、分解、组合”等环境创设,则充分体现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这次环境创设彰显了我园的教育特色。
【特色活动创设心得】推荐阅读:
幼儿园国学特色环境创设文案06-18
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创设09-21
历史活动课的情境创设08-13
党员特色活动08-27
大班特色美术活动07-11
特色活动总结范文10-31
院特色团日活动申请06-22
特色中队活动 策划书08-08
特色德育主题活动10-31
小学德育特色活动案例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