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2024-06-16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共3篇)(共3篇)

1.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篇一

1 草场建植概况及虫害情况

1.1 草场建植概况

中界乡是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乡之一。按照项目建设要求,2008年3月中旬,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组织在该乡罗家村马鞍山建植人工草场100 hm2。草场建植在马鞍山缓坡地带,地势宽敞,集中连片,海拔750~830 m,周围森林茂密,其中邻近草场大约有20 hm2的连片马尾松树林。草场由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5个优良牧草品种组成,实行混合条播。据测定,草场牧草郁被度达85.3%,平均草层自然高度22.7 cm,以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等禾本科牧草长势为好。

1.2 虫害情况

根据测定,草场受害面积大约24.7 hm2,危害率达24.7%,其中以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等禾本科牧草受害最为严重,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危害程度较轻。此外,草场中牧草长势良好、茂密处比稀疏处危害要严重,受害之处无一健草存在,整个草场形成斑秃状,破坏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1.2.1 虫口密度

在草场中随机抽取5个(1 m2/个)样点,清数样点内虫体头数。结果平均每个样点内虫体头数达21.6头,折合667 m2为214 407头,危害程度达防治等级。

1.2.2 危害症状

据观察,幼虫先在牧草植株的心叶里咬食叶肉,吃成小孔,而后向植株下部移动,蚕食叶片,形成缺刻,甚至咬断植株,造成牧草茎叶干枯,呈火烧状,严重降低草场牧草生物量。

1.2.3 虫体形态特征

幼虫体色、体形、毛束、毛丛随着龄期不同而异。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在纵带上各具一白色斑点。老熟幼虫体长47~61 mm。蛹长19~33 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淡褐色,表面有黑色短毒毛。

1.2.4 虫体鉴定

经调查,草场周围马尾松林遭受大面积类似草场危害特征的虫害,采集两地危害对象不同的虫体进行对比观察,其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确定是马尾松毛虫的4~6龄幼虫危害。

2 防治措施

2.1 毒杀幼虫

每667 m2用15%毒死蜱、80%敌敌畏各100 g加18%氯氰菊酯10 ml兑水50 kg喷雾人工草地。并将人工草地周围60 m的松林同时喷雾。

2.2 诱杀成虫

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所以用灯光诱杀成虫,每50 m放一盏诱蛾灯,在灯下30 cm处放一盛有敌敌畏800倍液的盆,天黑前放置,天明收回。

2.3 防治效果

7月18日通过喷洒农药和灯光诱杀,幼虫、成虫均死亡,次日观察草场中无成活虫体存在,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3 小结

3.1 马尾松毛虫危害草场在我县尚属首次报道,这对今后指导草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尾松毛虫原本属于森林害虫,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虫害是由草场周围马尾松林中的马尾松毛虫引起,说明马尾松毛虫不仅危害松林,还可危害草场。为此,建议在指导建植人工草场时,尽量选择远离马尾松林;同时在草场虫害防治工作中既要注重牧草害虫,又要防止森林害虫对牧草的危害。

3.2 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活动力及取食量渐增,5~6龄食量最大,缺乏食料时从树上爬迁到草场中,咬食牧草,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适宜在3龄前喷药毒杀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3.3 调查发现,马尾松毛虫对禾本科牧草危害严重,对豆科牧草危害不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3.4 在喷药毒杀草场中幼虫的同时,要将草场周围60 m的马尾松林中的幼虫进行毒杀,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2.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篇二

关键词:林业生物灾害,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生态论,复杂系统,技术集成,安徽潜山

1 精细化预报理论基础

1.1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理论渊源于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 , 他在《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提出了工人操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随后W.Edwards Deming提出了质量控制理论, 到了20世纪50年代, 日本推行Deming质量控制理论, 总结出了“丰田生产方式” (TPS,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 其中包括了精细化管理要点[1,2,3,4,5,6]。

在我国, 一开始将精益制造 (LM, Lean Manufacturing) 或精益生产 (LP, Lean Production) 作为精细化管理主体内容, 后来,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提出了以“五精四细”为核心理念的“精细管理工程”理论[7,8,9,10,11]。

“五精”是指学习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精髓”, 运用、总结和提炼公司运作实践中的技术和管理“精华”, 精致打造畅通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渠道, 精致建好畅通于所有相关方的管道, 精密构造公司内部各部门、公司总部与分公司、分公司与项目部、公司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建设“精品”市场。四细是指细分资源和市场, 细分职能和岗位, 细化战略和目标, 细化制度和流程。精细化管理就是重基础、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 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并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通过精细化管理, 使管理工作做到“四化”, 即“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

在刘先明先生的推动下,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海尔、海信、美的、红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深圳卫视、北京建行、山东农行、山西省公路局晋城分局等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得到了应用[7,8,9]。

与此同时, 精细化管理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姚小风在工厂管理方面, 细化了工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物料采购管理、物资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产品研发与工艺技术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管理、生产外协管理、车间现场管理、作业方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行政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16个工作大项的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方案与范本[12]。

王德敏则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方面提供了“控制内容+控制目的+控制制度+控制流程” (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目的, 清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 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事项的管理制度, 细化内控业务的操作流程) 四位一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 细化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实物、无形资产、预算与结余、收入、支出、工程项目、合同协议、政府采购、内部审计、财务报告、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等14类工作事项的规范化设计内容[13,14,15,16]。

张国庆则引入生态论, 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通过系统管理中的系统评价、系统的精确管理与健康管理来实施精细化管理, 并通过PDCS循环 (Plan, Do, Check, Study) , 通过主动学习、主动纠错, 并将成功的经验继承并遗传到下一个管理循环,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1.2 精细化预报

张国庆认为, 对于复杂系统而言, 精细化预报实际上是系统管理理论中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7,18,19]。目前, 在天气预报上, 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就天气预报而言, 精细化预报包括“精”和“细”2个方面 (“精”是指天气预报要精确, 预报准确率要高, “细”是指气象要素和气象及相关灾害的时空分辨率以及强度、量级的细化程度) [32,33,34,35,36,37]。

当前, 在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上, 多采用MM5 (由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美国滨州大学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是基于天气运动变化的非线性变化偏微分方程组, 用来处理大密度的数据, 进行复杂的运算) 、WRF (由美国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等开发的一种统一的气象模式, 用于真实天气的个案模拟) 模式或中尺度数值模式。

新一代云端一体化GIS平台软件Super Map GIS 7C实现了气象数据接入与展示、历史资料查询、天气预报制作、在线订正、快速制图等功能, 可以提供统一的省、市、县三级联动, 逐级指导的天气预报制作平台, 精细化预报空间分辨率可达1 km×1 km, 时间分辨率可达1 h, 基本上能满足天气预报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报“定量、定时、定点”的精细化要求。

1.3 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

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是系统健康管理理论在生物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是生物灾害精确管理的重要环节与组成部分。生物灾害精确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健康管理理论, 包括精密监测 (即精细化预报) 、GCSP管理和精确治理等, 其中精密监测 (精细化预报) 就是对生态系统进行连续的、实时的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建立预测预报模型, 对生物灾害进行精细化预测预报[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

同样地, 像天气的精细化预报一样, 生物灾害的精细化预报也包括2个方面, 在“精”的方面, 预报准确率要高;在“细”的方面, 生物灾害的时间、空间、强度等维度的分辨率尽可能地做到小, 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实践需要。

2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基础与集成

2.1 技术基础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的实质就是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通过对林业生物灾害监测数据的积累与建模分析, 从中寻找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变化动态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 建立预测预报模型, 实现林业生物灾害预报在时间、空间、强度等维度有较高分辨率。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的技术基础, 一是积累生物灾害监测数据素材, 二是积极运用空间遥感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 三是引入复杂系统生态论中的能流、TSE (TSDA, Time-Space Dynamic Analysis About Event) 、代谢分析等分析方法, 创建新的预报算法, 建立较为精准的预报模型。

2.2 技术集成

2.2.1 数据获取。

尽管当前以人工地面监测为主, 对于林业生物灾害监测而言, 还是应该尽快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发生强度监测为主, 人工地面监测为辅, 来快速获取更为准确的林业生物灾害空间维与强度维数据。对于时间维度的数据获取, 可以借助灯光诱集、化学诱集 (尤其是性诱集) 或远程视频、标准地调查等技术手段, 以及借助生命表分析技术, 以获取林业有害生物时间维度数据和当前种群变化趋势数据[45,49,56,57,58]。

2.2.2 预报算法。

在时间维度上,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主要内容有发生期预报和防治关键期预报;在空间维度上,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主要内容有发生范围预报;在强度维度上,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主要内容有危害程度预报。发生期、危害程度预报可以采用回归、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预报模型;防治关键期预报可以采用回归、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等算法, 结合事因链中关键事因分析 (key factor analysis) 算法建立预报模型;发生范围预报可以直接使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预报, 如果仅仅只是预测发生面积, 也可以采用回归、时间序列或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预报模型。

分析建模工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SSPS、MATLAB或Arc GIS, 选择好分析工具和预报算法后, 可以采用TSE、系统代谢分析 (metabolic analysis) 、系统房室分析 (atrioventricular analysis) 或元胞自动机 (CA, Cellular Automaton) 等方法, 在Arc GIS上进行精确描述、分析和仿真, 根据仿真结果, 发布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46,47,48,49]。

2.2.3 预报发布。

通过网络、微信以及短信、电视、广播、简报等形式进行发布, 对于边远落后地区的重大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 尤其要重视纸质简报的发布。

2.2.4 预报质量与效益评估。

预报质量可以用预报值与实际发生值的相对差值, 也即预报准确率来表示:

预报效益可以采用精细化预报与传统预报效益差值表示, 其效益可以用林业生物灾害损失来表示。可以通过对当前预报质量与预报效益的评估, 或者系列评估值的分析, 为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中的PDCS提供依据, 通过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的PDCS循环, 不断提高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水平。

2.3 潜山县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

由于当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尚未开展基于小班的监测, 缺少基于小班的监测数据, 因此本次精细化预报试验没有进行基于Arc GIS的发生范围建模试验分析。

2.3.1 数据获取。

通过人工地面调查和国家中心测报点标准地调查获取发生期、发生面积 (发生量、发生强度) 数据, 通过性诱剂和虫情测报灯获取成虫发生期数据, 气象数据由国家气候信息中心提供。

2.3.2 预报算法。

发生期、发生面积 (发生量、发生强度) 使用SPSS, 采用回归、时间序列与神经网络3种算法建立精细化预报模型。

2.3.3 预报发布。

定期通过潜山县政府网、潜山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预报信息, 通过潜山县电子政务平台和QQ群定点推送预报信息, 同时向基层林业站发送纸质预报简报。

2.3.4 预报质量评估。

通过对历史发生数据与预报值的对比分析发现, 采用回归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预报模型要优于时间序列算法建立的预报模型, 其预报精度基本能满足精细化预报精度要求。

3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技术

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是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一部分, 是林业生物灾害精确管理的基础, 是保障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措施。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系统, 因此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可以运用系统健康管理原理, 采取系统管理技术措施, 以高效地达到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工作组织目标。具体说来, 就是通过对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质量的评估, 利用PDCS管理技术, 通过学习与纠错, 不断提高预报水平。

4 结语

3.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篇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洞口县岩山乡干口塘山场, 此处属丘陵地貌, 海拔高度为314 m, 试验区面积23.5 hm2, 主要树种为马尾松, 林木组成层次较为复杂, 有幼林层次、中林层次、成林层次, 林木高度1~18 m, 郁闭度0.3~0.9, 平均树龄21年, 为马尾松毛虫常灾区。

1.2 试验材料

深圳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单智能太阳能灭虫器, 型号:FWS-DBL-1-A, 主要构成:太阳能电板、支架、控制箱、诱虫灯、集虫器以及17种320~575 nm范围内不同波长的灯泡。

1.3 试验方法

安装和调试是在深圳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和洞口县雪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整个试验区共设置了19个太阳能多波谱灭虫器, 灭虫器灯高离地面1.5 m, 各点间水平间距150 m, 安装了17种不同波长的灯, 其中368 nm与420 nm波长各安装了2个, 用15盏灯沿试验山场基本形成了环形包围圈, 在山场中心部位安装了4盏灯。为保证灭虫器性能稳定、安全耐用, 专门设计了重达30 kg的杀虫灯基座, 用4个大号螺钉嵌入其中, 安装时用螺帽将杀虫灯基座固定。

1.4 调查方法

2011年5月31日20:00正式开灯, 6月1日上午开始收集灯内诱杀的松毛虫成虫, 每天记录各杀虫灯诱杀松毛虫的数量、雌雄比, 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试验前对每个灭虫器进行编号, 并对试验地内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每个灭虫器周围调查10株, 每株从东、西、南、北4个方位分上、中、下3个部位取12个枝条进行了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整个试验从5月31日晚开始到6月20日上午截止, 共诱捕马尾松毛虫成虫85 736头, 其中雌蛾3 743头、雄蛾81 993头 (表1、表2、图1) 。

单灯单日最高诱捕量为1 742头, 波长为368 nm, 时间为6月5日;20 d内诱捕松毛虫成虫最多的波段为340 nm, 共诱捕松毛虫成虫8 566头, 其次波段为360 nm波长, 诱捕成虫数量8 179头。诱捕雌蛾最多的是368 nm波长的2号灯, 共诱捕雌蛾528头, 其次是340 nm波长的9号灯, 共诱捕雌蛾345头。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 400 nm波长以下的灯诱捕松毛虫成虫的效果较好, 利用统计软件DPS (v7.5) ,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 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与其他波长的灯诱捕数量比较差异显著。通过诱捕成虫的统计分析, 发现洞口县成虫发生期主要在5月25日至6月22日, 高峰期为6月4—12日, 这为科学预测洞口县松毛虫发生情况、科学防治松毛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置灭虫器时, 杀虫灯应尽量选择在林间空地或稀疏地带及边缘地带, 使太阳能电板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能, 从而保证杀虫灯发光所需电能[5,6]。在试验中1号灯安装在林木郁闭度较大的地方, 没有吸收足够的太阳能, 导致发光时间不长, 诱杀松毛虫数量较少。通过试验, 建议将灭虫器安装在靠近树林的水塘、稻田、菜地附近, 可引诱成虫掉入水中或将卵块产于菜地、稻田里, 让第1代幼虫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每个灭虫器诱杀面积最佳应在0.6~1.0 hm2, 太密不能发挥杀虫灯的效果, 太稀不能有效控制松毛虫危害。

试验前应采取充电或提前安装, 以保证蓄电池贮备充足的电源, 防止连续阴雨天影响杀虫灯发光时间。每次试验时间保证在25 d左右, 以达到全面诱杀松毛虫成虫的效果。加强杀虫灯周围松毛虫成虫捕杀及四周松毛虫卵块摘除工作, 这可有效控制设灯点周围松毛虫发生。由于受杀虫灯集虫器容量及高度控制, 晚上发光时吸引来的雌、雄成虫会在集虫器周围进行交配, 在第2天上午可进行有效捕杀。还有一部分成虫在杀虫灯四周进行产卵, 容易发现, 可摘除卵块, 消灭虫源。

太阳能多波谱灭虫器诱杀马尾松毛虫成虫存在的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地方[7,8]:一是诱杀松毛虫雌蛾数量过少, 按照针叶保存量分析, 虫情应呈上升趋势, 雌雄性比应接近1∶1, 但实际诱杀的雌雄比为1∶22。这可能与雌蛾个体大、飞行相对困难有关, 若能在集虫器中施放一些雄性激素, 或可提高诱杀雌蛾效果。二是灭虫器灯泡功率过低 (12 V、8 W) , 灯光亮度不够, 在林地由于树木及植被遮挡, 诱虫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 由于松毛虫成虫绕灯活动范围大, 集虫器容积过小, 也影响了诱杀效果。三是设置灭虫器要因地制宜, 树高时设置不能过低, 否则对较高林木上的成虫诱杀效果不理想。

摘要:太阳能多波谱灭虫器诱杀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试验结果表明, 400 nm波长以下的灯诱捕松毛虫成虫的效果较好, 从而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洞口县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生活习性;对试验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灭虫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指正。

关键词:太阳能多波谱灭虫器,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成虫,诱杀,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觉民, 何贵友, 高富先, 等.频振式杀虫灯布设因子对诱捕马尾松毛虫成虫效果影响的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 2004 (4) :32-34.

[2]肖艳, 李国武, 李平, 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森林害虫测报、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 2001 (3) :24-26.

[3]刘友文, 谢小春.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与黑光灯诱杀马尾松毛虫效果比较[J].中国森林病虫, 2002 (z1) :23-24.

[4]谭世才.灯光诱杀马尾松毛虫试验及示范推广[J].林业科技通讯, 1998 (6) :27-28.

[5]黄烈燕, 简国林, 郭荣, 等.黑光灯诱杀马尾松毛虫成虫实践与成效[J].江西植保, 2008 (3) :108-109.

[6]龙炜.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马尾松毛虫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 2002 (z1) :54.

[7]周胥庚, 薛贤清.大面积林地运用黑光灯诱杀马尾松毛虫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 1993 (2) :36-40, 33.

上一篇:初二第二学期开学寄语下一篇:六有大学生论文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