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2024-06-25

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精选9篇)

1.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一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新闻传播学(英文)名称: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一、学科概况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构建社会现实,交流公共话题,影响人们的现实感知,改变人际交往和关系。传播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3.学术基础逐渐厚实,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批训练有素且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中坚力量。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1

这将是未来五到十年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为对象,从功用、关系和人类生存三个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社会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本学科的研究以往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范围和视野大大扩展,社会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也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2.理论

本学科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传播与交往,包括交往与人的本性,交往沟通与人的主体性,传播、交往与人的日常存在等等;二是作为关系的交往和传播,比如传播手段变迁与社会关系的呈现,传播和交往政治及其关系,人们的生存空间与传播,传播与经济、贸易关系等等;三是侧重于传播对于社会的功能,或者侧重于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包括内容、手段、制作、生产机制、政策制度以及受众、效果等;或者视新闻传播为社会文化现象,着力于叙述结构、符号及其表达,揭示其意义价值、现实建构与权力关系。

3.知识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学科的知识基础包含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人文-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蓄兼包。

三、学科范围

本学科下设四个研究方向:1.新闻学;2.传播学;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

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profession)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本学科理论基础是基于新闻选择、采访、写作、编辑的长期工作经验而升华的新闻理论、新闻历史研究。传播数字化时代,新传播技术穿透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开始了全传媒传播,除了职业新闻传

播外,大众自我传播已经成为可能。因而,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除了不断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外,新闻理论研究在探究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方面;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

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作为一个学科,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传播学既是人文学科又是社会学科。从前者的脉络,传播学科的特点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来透视传播与人类的关系;后者则是侧重于社会层面,就其传统而言,主要关注传播,尤其是传统的大众媒介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及其效果,其意在于协调和整合社会。大略而言,本学科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

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本学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不仅成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作为媒介融合中主体之一正在与数字媒体合流发展。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是随着新闻传播业的不断发展成型的,既体现新闻传播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闻观、中国特色的媒介经济理论、数字音视频技术与艺术理论等均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本学科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以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制作、运营等传播内容的研究为主,辅之对受

众及经营管理等内容的研究,内容涵盖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实务研究和交叉研究;第二,数字媒体与音视频传播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数字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

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本学科由广告学和传媒经济学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本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众传播的形成时期。数字化时代,为广告学提出了广告的全媒体和社会全时空传播研究的新话题,也为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的经营产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传媒经济理论。本学科主要分四个方向:第一,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的传播特性、功能、类别、程序,广告发展的历史与变化趋势;第二,广告运作与管理:研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经营机制;研究社会对广告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研究广告产品的生产呈现方式及其规律;第四,传媒经济:研究媒介生产与消费、媒介市场竞争与运行等问题,媒介产业集团化及媒介经营、管理问题等。

四、培养目标

学士学位:有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胜任新闻传播职业工作的专门优秀人才。具体包括:

1.有职业道德和理想,讲原则重责任,热爱新闻传播工作;2.关心和贴近现实,善于交往,能发现和捕捉问题,有自己独立见解;3.熟悉新闻传播流程和业务,了解不同媒介的特性并能根据需要进行整合,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图像拍摄、编辑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4.视野宽阔,思维灵活,善于吸取新知识,不拘一格,具有创造性。

硕士学位:具有宽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规范的学术训练,熟悉新闻传播实践,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创造型人才。具体包括:1.对于人文和社会科

学的经典著作,有比较系统的阅读和掌握;2.对于新闻传播的知识有系统掌握和透彻理解,能创造性从事新闻实践工作;3.对于本专业、本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全面和深入掌握;4.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及方法论基础,并能够合理运用;5.对于学术、学术研究、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6.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博士学位:具有厚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有深入研究,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具体包括:1.在已有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上,对于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有透彻了解和把握;2.有敏锐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3.对某一领域或方向,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理解,并做出自己的创新性贡献,成为该领域或者方向的高水平专家;4.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其门径,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忠诚学术,淡薄名利,认真治学,努力进取,回报国家、社会和人类。

五、相关学科

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法学,应用经济学。

2.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传播教育,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试办至今, 中国大陆传播学本科专业在10年历程中已驻足扎根于37所高等院校。虽在同类新闻传播专业中设置最晚、数量最少, 但发展极为迅速, 实现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全程化教育。作为应信息经济现实之需而设置的新生事物, 传播学本科教育在部分学校呈现出专业定位不清晰,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与新闻学教育界限模糊等问题。本科阶段的传播教育究竟该如何发展呢?笔者通过中美传播学本科教育的比较来探索大陆传播学教育发展之路。

一、理念之思:传播教育的共同目标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 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信息接受方式的多元化, 不仅为传播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同时也为传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 传播教育者应当坚守怎样的使命?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如何?回顾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其诞生不为某一具体行业, 其发展“养分”来源于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心理学, 其内容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四个层面23个核心门类, 因而传播学者spraque认为传播教育的目标是“传递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传播学术能力、发展学生职业技能, 以及重塑社会价值”。[1]台湾学者陈世敏等认为大学传播教育课程设置应做到:符合传播学科的发展;需要培养通识、全观的传播人才;启发学生生涯规划与独立发展的能力;全人的通识教育。[2]大陆学者杜骏飞教授则认为“基于通识教育, 服务专才教育”。[3]总之, 传播教育应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 强调独立思考及批判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的全局观和“通、专”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现实实践:中国传播学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是一个学科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 因此, 本文试以排名前五名的传播专业院校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来看中国传播教育特点和问题。

(一) 重视通识教育, 但选择面相对较窄

通识教育从内涵上现已成为博雅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复合体。为专业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 强调专业深化所需要的坚实基础。事实上, 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不仅是教育变革的主动方向, 也是被动于传媒实践对于人力资源要求的必然趋势。目前大陆各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大力发展通识教育, 从表一可见五所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占比从高到低排列为上海交通大学 (66%) 、华中科技大学、 (65%) 、厦门大学 (61%) 、复旦大学 (56%) 、中国传媒大学 (52%) 。中国传媒大学虽为最低但占比也达到一半以上, 可见各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在具体分类中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如华中科技大学 (28%) 和上海交大 (19%) 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其自然科学类课程较综合性大学更多 (见表二) 。而各校占比例最高的为人文科学类, 这又主要以思想政治课、外语课程为主。可见尽管我们不断强调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 但其必修课占比较高, 真正用于自由跨学科选修课程寥寥无几, 导致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课空间极小, 这不能不引起大家重视。

(二)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明确

1. 传播课程新闻化。

传播学初引入大陆之目的本不在于传播教育而在于学术研究, 后与“传播学改造新闻学”之思潮结合, 加之国内新闻学的相对规范与成熟, 渐受新闻学影响而与新闻教育呈胶着状态[4]。究其原因, 吴廷俊教授认为除改造之外还因为师资缺乏和对传播学理解的简单化。[5]笔者对五校进行统计也发现位居传播教育前列的高校仍摆脱不了新闻学的影响, 如复旦新闻类课程有6门 (17%) , 中国传媒大学15门 (30%) , 华中科技大学4 (9%) , 上海交大11门 (26%) , 厦门大学13门 (20%) 。相较而言, 华中科技大学和复旦的专业课程重复率最小, 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类课程在其专业课中占比30%。如是这样, 在“新闻学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实背景下, 传播教育的新闻化可能造成更严峻的就业压力。

2. 重概论轻专题深入讨论。

从表三可见, 各校基础理论课比例从高到低复旦大学42%、中国传媒大学40%、上海交通大学37%、厦门大学36%、华中科技大学25%。相对而言, 综合性学校的基础课程较多, 而理工科偏少。在这些课程设置中, 概论性课程较多, 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数字传播概论、网络传播概论等。而对热点问题深入讨论的专题类课程及研究性课程相对较少, 各学校从高到低为复旦大学为17%、上海交通大学15%、厦门大学为15%、中国传媒大学为14%、华中科技大学为13%。

3. 传播教育重技能轻方法。

可能正是看到了新闻传播类本科生供大于求的现实, 不少学校把传播学培养目标瞄准了“操作性强”的实用人才, 如厦门大学技能课占比为48%, 华中科技大学为45%, 上海交通大学44%, 中国传媒大学为42%, 复旦大学为33%。但对技能培养和经验传授导致传播教育简单技术化, 使传播专业形同培训公司而不复“培养专业人才、研究高深学问”之目的。在研究方法上, 五校依次从高到低排列为华中科技大学17%、复旦大学8%、中国传媒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4%、厦门大学1%, 可看出除华中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外, 大都忽视对学生传播研究方法的培养, 也很少开设类似课程。

总的说来, 中国各大高校传播学教育本科阶段虽都重视通识教育, 但选择面较小, 限定较多, 专业课程设置同新闻学课程重复率较高, 大多偏向于大众传播学。不注重方法的培养, 且课程建设不完善, 内容较少贴近时事热点的专题类课程。这说明了传播学理论建构和创新型专题研究的乏力, 导致课程设置大都停留在“概论”、“引论”阶段。另外, 传播学教育在本科阶段与新闻学教育的重复培养, 这对传播学科的独立发展极为不利。

三、他山之石:美国传播学本科课程设置之特色

美国是传播学的发源地, 传播学教育在美国经过历代传播学大师和学者的努力和构建, 其学科体系已趋于完善。尽管有的院系强调研究和学术, 有的院系强调职业培训, 总的来说, 美国大多数院系的传播教育在本科阶段注重加强“通识教育”, 以社会学为依托, 走的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之道。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规定, 本科毕业标准为120个学分左右, 包括45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 40个学分左右的专业课, 30个学分左右的选修课, 12个学分的实习。要求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不得超过总课程的30%。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与需要申请课程, 学院的顾问教授会根据学生的学识背景、学习兴趣与要求为其给出课程选择计划的建议。学生在全校各院提供的所有公共必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满规定的学分, 范围涉及四大领域:人文科学与艺术、科学调查与研究、全球化视野、美国传统。本文以卡耐基委员会的报告及专业排名综合选取明尼苏达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为例具体来看美国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 (1) 宾西法尼亚大学安尼博传媒学院所有课程分为五个部分:基础课程、研究方法、中级课程、高级课程、同源课程。其中第一、二部分是必修课, 各有五门课程。第三部分相关领域的课程可供选修, 中高级课程学生有26门可供选择, 大多是专题研究类课程,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五部分是其它课程的选修, 其来源广泛涉及政治学、哲学、比较文学、音乐、教育等学科。 (2)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课程设置包括三个部分:必修课程如公共演讲、传播研究调查等;各方向专业课程, 每个方向都有一门核心课程, 如政治传播中的媒体与社会;另外还需从其它领域中选取几门课程, 以增加学生的视野, 使其面临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能触类旁通。 (3) 印第安纳大学课程共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完成12学分的4门课程;第二部分相关背景要求完成其中所有36学分的12门课程。涉及艺术与人体、社会与历史、自然与数学科学等领域。其中文化研究是其传播学研究的特色领域。第三部分主干课程分为四个等级, 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且自主学习和实践课程很多。 (4) 明尼苏达大学的课程包括:第一, 基础入门课, 第二, 主干课程包括历史、国际多元文化、媒介效果、媒体与社会, 每个部分都有数门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三, 相关背景学科的选修。学生共需完成10门共30个学分的要求, 以满足媒体和社会的知识需要。 (5)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课程与前四所大学稍有不同, 它没有具体分成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 而是把所有课程分为5级,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学习,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是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四部分为各个专门的领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第五部分主要是深度研究和专题探讨。如:组织的多样化研究、大众媒体与受众、修辞术、大众传媒与种族、人体与媒介等。

纵观美国五大院校的传播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有三种类型的专业课程为五校同时开设:一是基础理论与传播研究方法类 (课程关键词为introduction, theory, foundations, m e thods等) ;二是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类 (课程关键词为re s e arch, s kills等) ;三是专题研讨类, 此为特定领域的热点问题探讨类课程 (课程关键词为proseminar, seminar, topic, s tudy等) 。分类统计以要求完成的课程门数为单位得出如下结果:

从以上对美国五大传播学高校的课程设置分析不难看出, 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

(一) 重视通识教育, 多学科交融并包且课程资源丰富

传播学以社会学为依托, 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艺术文学等领域。在重视业务技能传授的同时, 注重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理论素质的培养, 提倡通识教育。在课程的提供上, 学生可选范围较大, 仅专业课程而言, 印第安纳大学有74门, 最少的明尼苏达大学也有34门。

(二) 注重学生传播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养

在美国五大高校的传播学本科课程中, 要求完成基础课程及研究方法课程门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为6门, 占专业课程的11%;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为20门, 占38%;印第安纳大学为13门, 占18%;明尼苏达大学为10门, 占30%;伊利诺伊大学为11门, 占20%。其中以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课程开设比率最高, 占专业课程总数的38%。尽管最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只要求完成6门课程, 但其可选的研究方法课程高达19门, 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分类也较详细, 如社会研究导论、社会统计、城市民族志等。这些课程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专业方向多样, 各具特色

如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有四个研究方向为人际传播、政治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印第安纳大学则分为修辞与公共文化、电影与媒体研究、民族志研究。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则设有六个专业方向:传播与文化、传播与健康、沟通和组织、人际传播、通讯及技术中介、修辞与公共话语。

(四) 课程设置紧跟当下热点问题, 专题课程数量众多

五所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为30门, 占专业课程的56%, 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为17门, 占32%, 印第安纳大学为35门 (47.3%) , 明尼苏达大学为10门 (30%) , 伊利诺伊大学为18门 (30%) , 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题课程数量占总课程的一半以上, 而印第安纳大学专题开设也接近一半;这些专题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泛, 紧贴美国大众传播业和社会现实, 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媒体与政府决策、印第安纳大学的美国原住民的传播行为、媒体产业与文化生产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五) 课程分层清晰, 循序渐进

基本上每所大学的课程开设都分为几个层级, 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向上前进。如印第安纳大学传播与文化系的课程就分为100-level、200-level、300-level、400-level等4个级别, 从传播学基础理论到各个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 再到学习实践和报告和论文的指导。

(六) 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实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这充分体现在各种研讨会广泛开设上面, 如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传播与全球化、媒体与政府决策等专题。印第安纳大学开设的传播与文化高级研讨会等。另外五所大学还开有公共演讲等课程则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胆识。

四、应对之策:中国传播学本科教育的特色化

从上面的中美课程设置比较可看到, 中国传播学本科教育要想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来, 本文就其特色化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一) 实施“宽、专、交”培养模式

传播学本科阶段的教育, 作为培养传播人才的“第一步阶梯”, 可效仿美国知名传播院系的做法, 强调通才教育和基础教育,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培养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性传播人才, 实施“宽、专、交”的培养模式。“宽基础”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多学科知识 (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任选) 的融合, 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形势下, 这样的课程设置能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拓展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构筑学生厚实的知识基础。“专”则指本科阶段实施专业传播教育, 本文赞同吴廷俊教授关于传播教育三个层次即“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教育”[6]的论述, 认为本科应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传播技能人才的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打破目前学科壁垒的阻隔, 进一步将传播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 把传播素质作为某一专业领域基本素质, 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如组织传播、口语传播、营销传播、网络传播、健康传播、国际传播等。而学科知识交叉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交”强调加强大学生的跨学科教育, 推进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包括修读第二专业) 、自主选择课程, 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以外修读拓展课程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 优化课程体系, 增强课程内涵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就必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强课程内涵建设, 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阶段+课程群组”的课程体系。这可借鉴美国公共必修课的实施方式, 在保障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对低年级学生扩大选修课范围。以此保证学生在兴趣的动力下找到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思维方式的开拓获得专业学习的思想基础。

(三) 注重学生研究方法的培养和问题意识的养成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美国的传播学教育十分注重学生传播研究方法的培养, 这使美国的传播学毕业生在理论研究验证或媒体实践中较为得心应手。而反观中国, 很多大学的传播学课程竟然没有传播研究方法的系统讲授, 这不得不说是一大失误。因此, 在传播学教育中, 应当注重学生研究方法的培养, 使其能明白定量与定性研究不同, 并熟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于实践中。由于传播学不对应社会上的某一行业, 因而其培养更应强调专业的理论体系的思辩性。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 而这依赖于大量专题类课程的提供。

(四) 加强教学互动

我国的传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言堂”、“满堂灌”的状态, 老师疲讲学生疲听。而美国的传播学教育则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对某一问题作启发性的阐述,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问, 教师参与其中略作点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全身心投入,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锻炼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因而在本科传播教育中改善教学方法, 利用理论教学、诱思教学、情景教学、模拟实习等全方面开发学生潜力, 从而培养出有活力、积极向上的“通、专”结合的传播人才来。

参考文献

[1]Spraque.J. (1990) .The goals of communication education.InDaly.J.A.Friedrich.

[2]翁秀琪.台湾传播教育的回顾与愿景, 2001年中华传播学年会.

[3]杜骏飞.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J].新闻大学, 2009 (1) :28-29.

[4]李双龙.中国传播教育如何发展[J].新闻记者, 2005 (12) :50-54.

3.医学本科实习报告范文 篇三

基础医学院

实践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认知,可以熟练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它是各专业学生成才必不可少的一步。医学是特别神圣的学科,正如人们所言它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像以往一样给我们安排了一年的实习转科。转眼一年的实习就要结束,心里有太多感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方面,仅以此记录我这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

滕州中医院实习篇

2010年5月来到滕州中医院,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全新医院。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见习,初次来到一个医疗系统相对来说比较正规的医院,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担心自己所学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应用于临床;担心科里的老师不会像课堂的上的老师那样有耐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接待我们的科教科主任王老师人特别和蔼,脾气也特别好。当天安排好我们的住宿,第二天下午给我们开了实习前的一个小小会议,安排实习分组并且交待一些注意事项。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这为期一年余的实习。

心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正如王老师所说科里的老师都特别友善,对待我们也特别热情。我们的带教韩老师特别负责,他严谨却不严厉,博学却不多语,在这个科里韩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典型表现。指导我们学习心脏的听诊,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听正常心音、二尖瓣狭窄(我们特别幸运见到几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有幸听到二尖瓣狭窄时的开瓣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时的杂音。当时学习西医内科时心血管系统疾病所学不是太好,所以很多东西都有些一知半解的感觉,以致当时老师考我们房颤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我都没能答上来,给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虽说理论知识在临床所用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离开了理论谈临床,那就是空谈。因此在我有空时间好好恶补了一下西医内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的有关知识。还有一个记忆深刻就是第一次见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并且参与到抢救过程。药物过敏性休克特别严重尤其是青霉素类的药物过敏。当时是晚上7点左右,科里的老师大部分都走了,只剩朱老师值班,当时还有一个骨科的会诊,朱老师因事一时走不开,派我们先去做个心电图。在这过程中病人诱发房颤,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病人自觉心慌,出汗。当时值班朱老师和护士老师一直守护在病人旁边进行抢救,当时一段时间病人血压降到测不

出,我们回来后帮忙做心电图,记述抢救过程,观察病情变化。还好病人经静推肾上腺素后血压开始回升,心率开始恢复。经一系列抢救措施运用后病人自觉症状逐渐好转,心电图回复到原有状态,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抢救成功。朱老师和护士老师都松了一口气,幸好朱老师没去会诊,否则病人就难以抢救过来。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临床医生的责任的重大,也意识到时间对医生和病人的重要性。

在心内科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我又陆续去了呼吸和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中风科、烧伤整形和肛肠外科。由于滕州中医院的规模并不很大,他的很多科室是合并在一起的。例如呼吸内和内分泌科就合为内二科。在呼吸和内分泌科学习了肺炎、糖尿病、甲亢的诊断和治疗,学习了干湿啰音的听诊,有幸见到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她的手指几乎均是天鹅颈样畸形,并且有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呈典型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特别典型,还有一例中央性肺癌的患者,他的右侧肺部听诊完全没有呼吸音。在消化内科,科主任是我们学校的中医博士,也就是在这个科和中风科中医的运用是最为广泛。阻塞性黄疸(中医的阳黄,茵陈蒿汤主之)、单纯性肠梗阻(中医的腑实证,承气汤系列主之)、脾约证(麻子仁丸)、腹胀(中医的痞满,半夏泄心汤主之),虽然中医应用相对心内科来说比较广泛,但是仍然只是起辅助作用,西医西药的运用依旧占主导地位。

在中风科实习过程中,跟随张院长待过一天门诊,也许只有在中医院的门诊里才不会见到西医的身影。一天下来,我抄方的手累的酸痛酸痛的,但是感觉还是蛮激动,学到不少中医的知识,虽然自己不打算再从事中医方面的医疗事业,但看到这么多人相信中医认可中医心里还是蛮欣慰的。我特别佩服中风科主任杨老师,他自己根据经络的走行,发明了中风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一系列器械和体操,尤其是五个圈疗法,简便易行,任何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进行。杨老师特别热情,用经络分析仪给我们每人做了个经络全息图。逐一向我们讲解中医经络的运用。我记得当时因为准备考研,加上滕州天气炎热我的身体几乎到吃不消的地步,杨老师为我做完后告诉我十二条正经均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再不注意身体,加强营养就会生病。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中医的未病先防的优势。

内科系统转完后我来到烧伤整形和肛肠外科,外科的老师同样特别和蔼,耐心指导我们该如何换药,如何拆线,如何包扎。并且带我们去手术室,身临其境感受手术全过程。我记得第一次去手术室,心里特别紧张,一直担心自己的操作不规范。进去后只记得该如何刷手,忘记该怎样穿手术衣了,手术室的护士老师把我骂了一顿,赶了下来。当时脸皮比较薄,眼泪一直在眼窝打转,不过坚持没有落下来。后来仔细想想老师骂的很对,无菌概念对外科医生非常重要,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的感染,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我回去好好把外科无菌术重新学习了一遍。在接下来的外科系统里由于准备着考研,用在实习上的心思开始不像以前了。滕州的实习到2010年9月份就圆满结束了,我们依学校的安排回到济南,来到千佛山医院。

千佛山医院实习篇

按学校安排原先在章丘人民医院和胶南市中医院实习的同学回济南后同样在千佛山医院实习。这样我们22个人组成了新的实习队伍。2010年10月我们在实习管理科李明老师带领下走进千佛山医院,继续我们的实习学习。为方便我们实习,李老师把我们分成11个组,安排了11个科。因为2011年1月份的考研,为让我们好好备考,所以年前只安排了两个科。我要转的就是肾内科和内分泌科。

肾内科是我来到千佛山医院这样一个省三级甲等医院要转的第一个科。心里充满了激动感,同样也充满自卑感。激动是因为自己能走进这么一个正规医院实习,自卑是觉得自己是中医的学生,西医的知识掌握的比不上西医院校的学生。这种感觉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才散去。在肾内科实习过程中,带教王尊松老师对我们实习学生认真负责,每次查房给我没讲授很多东西。因为之前从来没在肾内科待过,在这科里实习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很多都不懂。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肾性高血压的用药(ACEI、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必选则,多药联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治疗。熟悉了环孢素、骁悉、强的松等药物的应用。在病房里观看了颈静脉穿刺,肾穿刺取活检标本的全过程。很快两周的实习就结束了。接下来我来到内分泌科,那是距离考研还有2个月的时间,心思开始全部放在考研的备考上。实习有些松懈。在内分泌科的实习不再像肾内那样认真,所学甚少。

1月份考研结束,实习重新进入状态。我开始了心内和消化内科的实习。在这两个科重温习了在滕州中医院所见的疾病,见识了千医老师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心内科胡和生老师指导下学习了病例的书写,独立完成一份大病例。学习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第一次走进介入诊疗室观看了冠脉造影术和射频消融术。第一次参与心肺复苏。在消化内科,和师姐配合完成胸腹腔穿刺术。很遗憾是没有去胃镜室观看内镜检查术。内科系统结束后我来到千医的急救中心,在这个科里跟随王光海老师在抢救室和病房学习了百草枯中毒的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治疗。在这个科里,感触最深的就是时间的重要性,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个急诊的老师都紧绷着一根弦。做个好医生不易,急诊的好医生更难。

在接下来的几个科里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要数神经外科和妇产科。这两个科对我来说同样是崭新的空白(从未实习过)。在神经外科,各种车祸所造成的颅脑外伤比比皆是,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颅内血肿同样应有尽有,他们或意识清醒或处昏迷状态。每个人的症状都很典型。在这个科里我学会了看颅脑CT和MRI,学会怎样区分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血肿并估算出血量,学会了看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呈像,在病房观看了腰椎穿刺术,第一次跟汪建军老师进入千医手术室,观看了钻孔引流术。在神经外科实习收获颇丰。在妇产科实习时,观看顺产和剖宫产手术全过程,熟悉并学会妇科检查的全部流程。在产房学习了胎心的听诊,观看了2个月胚胎停育后的清宫术,和妊娠4个月的引产术。熟悉了产科的用药奥力妥、米索、垂体后叶素、利多卡因和引产用药依沙吖啶。在妇科跟随老师进手术室观看了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妊娠取胚术。腹腔镜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病人痛苦相对以往减轻很多,且手术刀口小,容易愈合。

4.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模版] 篇四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一:

致谢

在这篇论文的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学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

在学习这段时间里,感谢导师对我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关怀和照顾,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研究,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感谢同学和朋友对我的帮助,大家一起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感谢亲人在我读研期间对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业。最后对在这篇文章中引用到的文献作者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对我的关照。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致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写作期间,指导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都使本人受益匪浅。在此,向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敬意。感谢在大学生期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将使我受益终生。感谢这几年里陪伴我的同学和室友们,是你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致谢

时光如梭,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教会了我很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在此期间关心我的,鼓励我的老师和朋友,以及给予我帮助与鞭策的每一个人。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四:

致谢

我选择了周老师的课题,作设计的过程中,我有许多不懂得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的解决问题完成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老师指导我去怎么选择资料,如何去利用网络资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MATLAB的实用价值,更深的理解数字调制技术的调制原理。对键控方式的调制原理也理解的更加透彻。这都是老师的功劳。老师一次次为我解答思路及仿真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论文的要求及答辩时间的改动老师都及时地联系我,通知我。在作毕业设计中,没有老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经过我的努力和周老师的耐心指导毕业设计顺利按时完成,它是对我们把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系统的检验。

5.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五

(2009 —2013 年)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及其表现意象

Wang wei landscape pastoral poems of zen and its image

姓 名: 学 号: 0905010189 学 院: 文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指导老师: 戴 训 超 完成时间:2013年5月6日

0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以及法律规定允许的之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完成并以某种方式公开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作的材料。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江西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归江西师范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声明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学号: 声明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月**日

摘 要

儒、释、道三家思想错综复杂地作用于王维,其中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使其山水田园诗中蕴含着空寂闲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意。王维诗中的禅意主要通过空山、白云、飞鸟、夕阳等意象来表现,它们在王维独特心灵的观照下,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创造出一种空静的禅境。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宗思想;禅意;禅象

0

Abstract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ree thought complicated effect on wang wei, including zen Buddhism though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ang wei of poetry, and make it contains empty leisurely in the landscape pastoral poems, of nature and man of zen.Wang Wei’s poetry zen is mainly through the empty mountain, white clouds, flying birds and the sunset image, they under the view of wang wei unique soul, form a harmonious whole, then create an empty and queit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 Wangwei’s poem;Zen thought;zen’s artistic conception;zen’s imag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引言………………………………………………………………………2

一、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2

二、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4

(一)空寂清静.....................................................................................5

(二)物我两忘.....................................................................................6

(三)闲适自由、随缘任运..................................................................7

三、禅意的意象应用..............................................................................8

(一)禅意常见的表现意象及象征意义..............................................8

(二)意象组合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在恢宏豪放的盛唐时代风气中,王维以其画家、诗人、音乐家的修养创造出具有空灵寂静、闲适自然、充满禅意的山水田园诗。胡应麟《诗薮》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①徐增《而庵诗话》云:“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②他们指出的都是王维诗中有禅的特点。王维自幼在母亲影响下笃志奉佛,禅宗对其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后人称其为“诗佛”。王维的禅意诗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继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之后开创了一个别具风格的山水田园诗新时代。

一、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

唐代思想基本特点为儒释道的交融,在人才选拔与使用中,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在人生信仰、生活方式与生活情趣方面则往往杂入释道思想。纵观王维生平经历及其诗歌作品,可见儒释道思想错综复杂地作用于他人生的不同阶段。

王维前期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表现为积极入世、奋发向上精神及抒发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在其早期作品如《过始皇墓》、《洛阳女儿行》等,均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而《燕支行》、《老将行》、《陇头吟》、《夷门歌》、《少年行四首》等通过英雄豪士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欲建功立业的志向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他写了《上张令公》一诗,积极奔走仕途,不久被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后又作《献始兴公》,表达了“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政治追求。在《早朝》、《听百舌鸟》等诗中也表现出对仕途积极乐观的态度。“安史之乱”后的王维虽然历经仕途坎坷,却也并未同官场彻底决裂,而采取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并最后卒于官。由此可知,儒家入世思想对王维整个人生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从王维诗歌看,道教对他的影响似乎不大,但道家的返璞归真、清净无为的哲学思想同禅宗哲学融合在一起对王维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从《终南别业》、①② 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六,第1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转引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积雨辋川庄作》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环境的追求与对自然本真的喜爱。

相对而言,儒释道三家思想中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并使其山水田园诗充满空静闲、物我两相忘的禅意,从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局面。

王维受家庭环境影响与佛结下了深缘。王维母亲是个笃诚的佛教徒。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曾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疏食,特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在母亲影响下,王维和弟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此外,王维还广泛结交僧人,在其诗文中有名者达二十余人。《旧唐书·王维传》也记载说:王维“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屛绝尘累。”③可见,佛教对王维影响之深。

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宗派,有天台、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禅宗在传入中国后,同老庄、玄学、心学相融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唐初,弘忍在今湖北开创“东山法门”即北宗,至武周时期得武则天重视,被定为新的国教。北宗的优势一直延续到开元、天宝年间。后弘忍另一弟子惠能在岭南创南宗,惠能死后,其弟子神会开始到北方传播南宗教旨,掀起南北宗之争。南宗直到安史之乱后的肃宗至德二年,因神会主洛阳度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才得到皇帝的信任。南宗遂代替北宗而成为禅宗的正统。王维与南北二宗都有很深关系。其母是北宗普寂弟子,王维曾受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南宗创始人慧能撰写碑铭,南北二宗均对其思想产生过影响。

除社会环境及家庭影响外,王维静心奉佛同人生经历与官场沉浮密切相关。玄宗开元九年王维进士及第,而不久后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获罪,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离长安作《被出济州》;玄宗开元十四年后,时隔五年回长安,此后在干谒张九龄前长达八年中闲居长安,仕途未有多大改观;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干谒张九龄,不久被提拔为右拾遗,然而两年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专权,王维深感仕途艰难官场险恶。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王维隐居终南山,开始亦官亦隐生活,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也进入重要时期,其中蕴含深厚禅意诗作不少出自此阶段。如《终南山》《终南别业》《山居秋暝》《渭川田家》《辛夷坞》《山中》《田园乐》《辋 ③ 刘珣撰.旧唐书·王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川集并序》《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可知禅宗思想对王维思想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安史之乱起,王维为贼所得,被迫任伪职。后唐军收复长安,王维因《凝碧诗》及其弟削官赎兄罪免罪,豁免后闲居辋川,自此王维虽恢复官职并获得提升,但他已无心于仕途,静心修佛,参禅诵佛来获得内心的平和。《酬张少府》中写道: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表现了诗人晚年厌倦世俗、参禅好静、淡薄闲适的隐逸情怀。最后,王维在诵佛参禅中送走了余年。纵观王维一生,禅宗思想与道家思想在其中晚期产生着重要影响。

王维身处盛唐社会好佛的大环境中,而追求清净自然、行卧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情趣的结合的禅宗逐渐适合了中国士大夫审美需求。禅宗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进入彼岸世界的方式,使得士大夫们既可以享受人世繁华,又可以现世成佛,走向彼岸。王维受家庭及自身经历官场沉浮影响后,静心奉佛,从禅宗思想中获得精神的安慰与解脱,在禅宗道家思想与山水自然中得到内心的平静、物我相忘、生死平和的感悟。

那么,禅宗思想是怎样影响诗人王维及其诗歌作品呢?我们将从王维山水诗作中富有禅意的重要作品来探究这一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作品中的丰富意义。

二、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于文本构成的三个要素“言、象、意”之间的关系,王弼曾诠释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④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而我们读王维的诗应该透过诗歌语言呈现出的“象”来理解其中的“意”,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禅意,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王维的诗歌及人生追求。

④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06页。.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的境界。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死、大休、大息,达到永恒的涅槃。这种性空即是佛,见性成佛。南北宗思想同中有异,相异中又有共通之处,而这些都对王维产生了重要影响。禅宗思想融入王维诗歌意境中主要表现为:以自然为载体,以寂静为魂魄,以永恒本体的诉求为目标,以感发、顿悟、妙悟为方式,以禅理入诗、以禅趣入诗,营造“无意为佳”的冲淡、空寂、闲适、人与物相融两相忘的无我意境。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一)空寂清静

王维山水诗歌中的禅意首先突出的表现为空寂清静之境,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山中辛夷花,空山中自开自落,不受人的影响,全然出于自然本性,清净而任其自然。出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亦无生的欢欣亦无死的悲伤,在时空界限中泯灭。这首诗被胡应麟称之为“入禅”之作,诗中表达出“不生不灭”的佛性真知,佛的“花身”样的启、澄明、敞亮及禅宗思想中对待事物的恬淡、超然态度。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诗人有闲情才能观赏桂花的漂落,夜静才感觉春山是空的。春山整个氛围是静的,正因为如此之静,以至于月儿从薄雾中出来都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以动写静,自此物与心都达到了静的极致。然而,笔锋一转,鸟鸣春涧中,鸟鸣非但未扰乱春山中的寂静,反添另一种静的趣味,以动衬静,物我两相忘。此诗中以静求悟,诗人的心静才能感悟物的静及其趣味,通过静来表现顿悟、妙悟的直觉智慧与冲淡超然的心灵境界,从而使自然与我相融合。又: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空阔的山中不见人影,只听见人声;不见人对应人声,人语衬托出山的空寂。密林里的落日阳光返照过来,再一次返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日出时分,正午之时这阳光都曾着落而来,而现在黄昏时它又返照而来;曾照对应返照,点出禅宗里的“返照”思想,体现清静虚空心境。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佳为本”即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不尘不染,心念不起。而整首诗体现出出世与入世之间关系,它追求在俗常生活中的顿悟成佛,它要打破在

世和出世界限,对两者采取不即不离、不占不弃或超越即离、粘弃的特殊立场,而其超越也就打破两者界限。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诗人独坐森林里,为人所不知,可弹琴亦可长啸来解孤独,还有明月来相伴。弹琴长啸来解救诗人独坐,而明月相伴是来解救深林人不知,而独坐正是因为无人知,诗人在超逸妙趣里参悟出浓厚禅意:以矛盾破矛盾法,即在世俗生活中靠心灵的直觉、顿悟来打破打通事物间的界限的禅悟之法。在静思,在弹琴长啸明月相伴中,诗人找到了完美的自我体验,实现自我解救。又: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山》)这首诗写作者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诗人脱去世俗烦恼,心境明净、高远,生活悠闲自在,随着自己的性情游赏山水美景,自由而悠闲,语言自然清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气,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化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而这首诗表现出了禅宗理念:对一切外境之物不生执着取舍之年,无所依碍。从而超然物外追求淡薄闲适之趣。又: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诗人信步游逛,进入深山,山谷幽深,没有人的身影,却传来钟声;潭水空净,泉声悠悠;空寂冷静环境,阐发出禅心安定制妄念的空灵禅理。另外,钟声与泉声以动衬静,烘托出山谷幽深空寂。

(二)物我两忘

王维山水诗歌中除了具有空寂清静禅意外,还表现为无我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⑤佛教认为,“我”乃是由“色”和“名”两部分组成的。“色”,指肉体,肉体的生长毁灭是人不能控制,因此肉体是不属于人的东西。“名”,属于心理的现象,是由思维、感觉、意识等组合起来的,它不停地生灭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存在。“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王维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定而静,心静观物,物我两相忘,从而达到无我境界。如: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戏赠张五弟》)

这首诗是王维“知南选”回长安后隐居终南山所作,表达自己真心隐居修道,只求清静淡泊,达到物我两相忘境界。“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表现出人与物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动息自遗身”便是无我境界。此外“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都表现出欣赏自然时的物我两相忘的“无我”境界。

(三)闲适自由、随缘任运

禅宗吸取道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思想,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还表现为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境界。《景德传灯录》说:“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⑥空而妙。”王维的亦官亦隐生活状态正是以这种闲适自由心境观赏身边景物,诗歌中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禅意便不由自主流露出来。如: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诗人守护内心的清静,万事不关心,任心自由,随风吹解带、山月照琴,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连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空山中秋雨过后,天气凉爽;明月在松林里相照,清澈泉水在石上缓缓流过;而那浣纱女子结伴归来,竹林里传来阵阵喧笑;渔船沿水而下,摇动着莲花;任凭春日的芳菲消失,王孙自可停留。诗句清新,动静相结,风景如画,清幽静淡 ⑤⑥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

而又生趣盎然,充满了闲适自由禅意。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一切都随自然,超脱自在,表现出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禅意。

总之,王维通过吸取佛教禅宗思想,以静观物,心空物静,从而使其山水诗中蕴含了空寂、闲适自由、物我相忘的无我禅意。

三、禅意的意象应用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我们这里说的禅意的表现意象为王维山水诗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主要指山水、花鸟、夕阳、白云、落日、明月、泉石等具体可感的自然形象,而这些意象被赋予了特殊的禅理禅趣意味。其中空山、白云、飞鸟、夕阳是其诗中最常见的意象。

(一)禅意常见的表现意象及象征意义

空山意象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飞鸟意象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滦家濑》)

飞鸟象征着追求自由,另外一方面象征着回归自然。而山鸟形象是自由自在的喻体,表现诗人愿远离官场政治回归自然的意向。

白云意象如: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白云回望回,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

白云意象纯洁、飘逸去俗同隐者形象相符合,白云的淡然幽静同诗人闲适自由、淡泊宁静意趣相吻合,故白云意象充满了禅意。

夕阳意象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夕阳意象展示回归自然主题,暗喻人生归宿。

(二)意象组合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歌中运用大量意象,而这些意象主要组合规律有直接组合有间接组合,而在组合意象时诗人往往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色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相调动方法来实现构建动人具有韵味画面。

王维诗歌作品中除了将不同意象组合营造意境外,还在意象组合中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方式来表达诗人心定以静观物获得物我两相忘的禅意。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滦家濑》)诗中采用的是以静写动,在秋风秋雨中,水与石头相戏,跳波与跳波相溅,溅起的跳波又同飞起的白鹭相逗,在整个动态的流动画面中将静烘托出来。诗境中唯有静溅起的跳波才能使白鹭惊复下,因此诗中凸显了神秘静的永恒。另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整首诗中动中含静,以动衬静,将空寂禅意表露无遗。此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不知香积寺好,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等采用虚实相生,衬托出淡泊宁静、隐逸之境。

另外王维山水诗歌中往往将形、声、色相统一将光线、色彩的变幻无穷来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形成声色兼备的美感与物我相容达到无我境界。“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将苍苔的翠灵动起来了,人与物相融和一体。”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泉声,日色相协调将读者置

于立体山水画面中。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与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等都是讲视觉与听觉统合起来,衬托环境中的静闲。“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日落红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则是采用鲜亮色彩的组合予以读者深刻形象。由此可知王维对山水自然观察得细致真切,从而获得心灵寄托与慰藉。

王维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中善于以禅入诗,采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创造出含蕴深远自然浑成充满禅意禅趣禅味的山水诗情画。而诗中的深厚禅意同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老庄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从而使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中别具风格,值得后人不断学习与研究。

结 语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及其意象》从王维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王维禅意诗的表现意象来进行论述。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选题的角度、禅宗思想的理解、作品中禅意的感悟、论文格式等,通过戴老师的耐心细致认真指导与建议及鼓励下,最终经受住挑战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功。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独立工作,而是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话,是一项独而不孤的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次论文写作,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学术人的艰辛。它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耐心与热情,这样才能在艰辛中体悟到那份欣喜。论文写作终于完成了,虽然以我之力未能达到我所要的最好期盼,但这只是个开始。

参考文献

6.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范文) 篇六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生毕业前最后的一项学习任务,也是对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的同学反映,不知道怎么写论文,而在我校、我院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相应的专门课程对这一内容进行讲授。故此,我就以下几点浅谈一二,希望能给各位提供一些参考和提示。事先声明,我个人也不太会学论文,如果文中所写的步骤、要求,与你们所知的方法有所冲突,还望你们能够和我进行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1、选题。选择题目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论文写作优劣的先决条件。选题要顾虑两个要素,课题相关资料的多少和个人能力的大小。一般的说法是选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题目太大不易把握,实际上就是指相关资料太多,个人的总结、分析能力不足;题目太小不容易写,实际上是说,受资料所限,无法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延伸,同样也有个人能力方面的问题。现在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有的是出于个人兴趣,有的是由于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者是书籍后,而产生了写作的想法。不管这个题目是如何来的,在初步选择题目后,第一步作的都应该是收集资料,看一看有没有可用的材料,能不能支撑起一篇毕业论文。如果太少,那么,就换题目,不要死扣。

2、开题报告。在我上本科时,我所就读的学校是不要求本科生开题报告的,只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后才有开题报告这一要求。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展示他对所写题目的初步认识,展示他对论文写作的初步构想。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回答,我为什么写这个题目,有什么意义,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我想怎么写。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告知老师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学生所选的题目能不能写,学生所做的写作设想是否合理。只有获得相对肯定的回答后,才允许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写作。避免出现学生由于选题不慎、写作设想不合理等原因,写至中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被迫更换题目,再次从头开始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讲,开题报告的要求,第一,就是论文选题合理,所选题目有适当的材料可供研究,处于学生把握能力范围之内;第二,论文结构合理,能体现出一个认识逐步地、合理地演进的过程,避免结构混乱和内容逻辑松散。

3、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如下部分组成:

a 序言。介绍些文章的缘起、来由,预期设想能产生什么意义;

b研究史回顾。介绍在此之前,关于文章所谈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人进行过研究,主要观点是什么。也可以加上你对这些成果的简单评价。

c资料。文章所谈问题的资料都有哪些。如果所要研究的是具体实物,则将实物的情况介绍放置在此处,如果是某一个或某一类事件,就将事件的经过或概况列于此处。

d分析部分。对上一部分所列举的资料进行分析,或排比,或与相类似事物进行联系、比较,以求在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e结论。通过分析,对文章所研究的问题得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f余论。结论部分,如果有部分的相关问题没有说清,或者在文章中有所涉及,而属于附带结论,可在此部分进行叙述。

g结语。对整篇文章进行简单的总结。

在这几个部分中,c、d、e部分是文章的主体。a和g部分简单叙述即可,不用大规模的展开。b部分,研究史回顾,如果所研究问题并未有前人成果存在,即可省略。f部分也可作相同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材料的列举过程中,应该对材料有所取舍,支撑你的分析和观点的多用,不支撑的材料则慎用。还有就是和你的观点正相反或者破坏你论证和理性的材料,如果你的能力许可,能够在引用这些不利材料的同时,给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引用。虽然在原则上,这种材料也应该全部引用,能说清要用,说不清,存疑也要用,但对本科生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可以稍微放松,酌情考虑使用与否。但在列举的方式上,要体现的客观,注意让你的读者有这么一种印象,你对材料的引用,是完全客观、知无不言的。如果有大部分的材料,不支持你的预设观点,那就必须考虑,你的预设观点,是否合理,注意酌情修改。

另外,容易误解的是e结论。结论并不是一句或两句话,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定性就可以的,这种简单的定性应该放在结语中来进行。结论应该尽量全面的叙述你通过分析,得出的比较理性的认识,要注意全面和严谨,对问题的主要方面都要涉及,是要占用相当的文字的。

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内容上,还应该注意内容上的一致性,都是围绕着你论述的主要问题展开的,注意不要相差太远,造成文章内容上不想关联的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文章各部分的比重问题,一定要注意,区分你文章的主体部分和非主体部分,尽量不要每个部分同等重要,要有主次之分。体现你个人思考、分析过程的要居于主体,其位置在整篇文章的中央,其字数的权重也应该占到相对较大的程度。这一点,在文章的写作上也得到贯彻,而在最初的开题阶段就应该得到重视,并在你的结构设想中得到体现。

4、关于抄袭。论文是不允许抄袭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学术道德规范。但是对抄袭的定义,与我们平时对抄写的定义是不同的。引用别人的观点,做出标记,注释,并不是抄袭;引用和列举原始研究资料,也不是抄袭。并不是你的文章中出现了其他人文章中同样出现的问题即为抄袭,写论文也并不要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你自己所说。在研究史回顾中,要出现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这种引用不是抄袭。在列举材料时,引用已有的原始资料并做出说明的,也不是抄袭。实际上,只要不是全盘照抄,运用同样的资料得出不同或者有些类似的结论,都是与抄袭有区别的。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完全由自己写作的文字其实并不多。除去研究史部分,资料引用部分和部分资料分析部分外,只有结论部分和部分分析过程是你自己要写的。而在“观点抄袭”上,如果使用不同的材料,证明了已有观点,或者是使用相同的材料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或由新材料而对已有观点进行补充,也都不是抄袭。我认为,只有在材料,分析过程和观点部分,都大量出现他人成果中的文字,同时又不加以注引,才能被认定为抄袭。要注意的是,考古材料中的分期、分类图表,是作者学术观点的体现,引用时,一定要加以注引。

5、需要强调的是,论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论文的最终结论是一步一步从材料,到分析而得出的。不证自明,或者是预设结论,都是不符合逻辑规范的。各个部分之间应该有较紧密的联系。不能得出与材料相违背的结论,也不能就未列出的,或是未知的资料,进行主要分析,更不能不经分析就得出结论,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6、关于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问题。有些规定,人为的设定论文要有二级、甚至三级

标题。这种规定,我是不赞同的。文章的内容可分,一个大问题之下,几个小问题相互间联系不那么密切,确系从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出发展开论述的,可以划分出更细化的,二级标题甚至是三级标题。但是如果相反,一个大的问题,在其论证、论述的过程中,每一步的连接都比较紧密,内容单纯,二级标题就没有必要一定出现。强行的划分,本身就是在破坏你文章的整体性,是不足取的。与此相关的,是列多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本科生的论文,二级、三级标题不宜列的过多。过多的二级、三级标题,并不是学生或者作者思路清晰的表现,而是逻辑关系缺乏的明证。当然,这个问题在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有明确的论述,也比较深入,大家参看就是了,在此不再复述。

实际上论文的要求很简单,按照逻辑顺序,将你所研究的问题说清即可。稍微展开来说,就是“是什么”、“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而已。但要写好论文,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努力,在材料的收集、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结论的提出和阐述方面,都要进行全面和仔细的推敲,因此可以说,写好论文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际上是进行对你个人思考、表达能力的一段收益终生的锻炼,希望你们能够重视,写好毕业论文。

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牢骚话,是简单、直接思考的初步结果,也许应该写的更像点样子。但是,作为一个自己都不写东西的大学青年教师,直接论述这么大的一个题目,实在是有些让人耻笑的事情,所以,我索性也就不再作文笔上的修饰,保留更多口语化的东西。说句实话,是我个人一遍又一遍的对着你们重复上述内容,有些太累了,才弄了这么个小文出来。各位就多担待了吧!!!

7.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七

您好,很荣幸我的简历能被您关注,感谢您抽空阅读!

我是一名XXXX年X月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我叫XX,曾在大学期间担任学院各项干部工作,且成绩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院优秀干部,并在校期间入了党,在校实习期间,去了跟所学专业紧密相联的企业做过,在简历里有详细说明。

我出生在咱们美丽的XX省XX市,感觉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身为一名党员的我特别知道,要努力的为家乡多做贡献,因此我选择了回家乡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才能!作为一名已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重担,所以我特别希望能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希望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创造财富,同时造福于人类!

此致

敬礼!

XXX

8.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八

在湘招生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有关普通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规范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我省决定从2012年开始,调整外省公办二本院校本科美术类专业在湘招生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从2012年开始,外省二本院校(除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和参照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招生的院校中的二本院校以外,下同)的本科美术类专业(指以素描、色彩、速写或设计等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艺术类专业)在湘招生,学校不再组织校考。具体学校及专业名单以省教育考试院当年《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招生计划专辑上公布的为准。

2、外省公办二本院校本科美术类专业在湘招生的录取批次不变,仍为本科提前批。录取时,我省在本科二批相应科类美术类专业文化和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向招生学校提供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由招生学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安排在我省本科二批录取的外省民办本科院校美术类专业在湘招生仍执行2011年的办法。

3、从2012年开始,外省二本院校不得组织湘籍考生参加本校的美术类专业校考,因擅自组织校考而引起的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负责。

请有关高校按本《通知》要求修订好本校美术类专业在湘招生章程,各市州教育局要迅速将此文件传达到有关中学和考生。

湖南省教育厅

9.传播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九

内容摘要:浅述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分析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地位和其产生的缘由以及发展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动能分析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的现象,阐述这一现象的优点和弊端。最后做出结论,提出意见。

关键词: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媒介

受众

娱乐传播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正文:

(一)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概念和其产生缘由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它是对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补充。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具有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共同需要,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的这样一种社会作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对前人理论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把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指导、管理和娱乐四个方面,并且认为,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传播的四大功能“就根本没有发生变化,尽管利用了不同的组织机构来执行这些任务”,而娱乐功能这一项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足。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这种需求提供了很大的平台。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成为现在茶余饭后人们共同的生活消遣,更是得知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大众传播日益发展的结果。在大众传媒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了解信息的手段很有限,就是通过报纸。报业的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最初的报纸内容涉及最多的无非是金融、时政、人物轶事方面,多满足资产阶级中上层人士,其阶级界定性比较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传媒的受众范围也得到了扩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报纸内容也更新了很多,加入了不少的娱乐性报道,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各阶层都能从报纸上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品味的东西,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纸质传媒上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形成,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更需要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样还有心情上的愉悦。

整个20世纪,是大众传播的娱乐性不断凸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众传播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多样。电视、广播的出现,使过去只能停留在纸上的娱乐性报道通过声音、人物表演和精彩的画面鲜活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受众更真实、更亲切地感受传播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大众传播娱乐性浪潮的侵袭下,为了更好地愉悦受众,突显传播的娱乐功能,借用电视、广播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各档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在起步阶段,这些节目的表现形式还比较单调,只是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新闻采访以及一些为数不多的文艺节目。随着这些电视节目不断受到人们的亲睐和娱乐传播的日益风行,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了更多新的内容,继而出现了各类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它们首先出现在美国、西欧等传媒业发达的地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比较东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见解并突出中国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大开,西方文化接踵而至。娱乐传播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有了自己的认识,而西方学者已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做过大量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东西方对传播娱乐功能的不同认识。西方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有三点一般性结论,其中有一点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是消息性的。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内容的本质是信息。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主要有九类,其中一类就是娱乐性信息。它既不需要受众遵守什么,也不要求他们确认什么,而只是让受众轻松愉快。这些娱乐性信息还有助于受众宣泄受压的情感,解除心理的紧张,释放抑郁不满的情绪。这是国内学者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一般见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同样也决定了,在中国,大众传播不仅是传播信息使受众获知新闻,也是作为娱乐宣传和社会号召的工具。对于舆论宣传,主要是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布;对于社会号召,主要是凝聚人民的力量团结一致去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娱乐传播会受到政府有关政策方面的钳制。它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情愉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宣传。通过传播的娱乐功能,统治阶层更利于把权力扩展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娱乐节目,使其信息和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受众也乐于在娱乐的同时获知其所传播的信息。

(三)通过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分析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现象并阐述其优点和弊端

在现今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并且日益发挥着它的传播作用。娱乐传播已成为最显著的传播形式,不仅影响着大众生活,更影响着大众文化。在这一形势下,电视节目的日渐娱乐化已势不可挡,成为大众传播发挥娱乐功能的主力军。最初是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地区的电视和广播中,出现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娱乐节目,吸引了更多生活压力较大、文化水品较低的中小市民阶层,收视率非常可观。因而,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娱乐性节目更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而且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娱乐节目,其涉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趣谈,对历史话题的新说,对明星私人生活的揭秘,这些都是娱乐节目的主题。更多大型的娱乐节目,像脱口秀节目、真人秀和大型的娱乐选秀节目、大型的娱乐互动节目更是以其特有的娱乐形式和丰富的趣味性倍受大众的亲睐,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观众的追捧。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渐已成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在中国大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娱乐化很强的文艺节目迅速占领传媒市场。尤其从2000年开始,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各类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推出《幸运52》《开心辞典》等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在一起的互动娱乐节目。一经推出马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在后面推出的《非常6+1》和《星光大道》,更是中国这类电视节目彻底娱乐化的表现。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一炮走红,并且年年举行。这类媒介娱乐化倾向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研究话题,更是电视节目走向娱乐化的显著表现。这些现象足以说明,目前在国内社会,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视听享受的同时,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大众平台,更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步。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盛行今日的同时,其带来的弊端和背后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也令人堪忧。因为大众传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也不乏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即像一些暴力犯罪、色情淫秽、粗鄙庸俗、消极悲观的内容。而且在传播中,有时容易忽略了娱乐应使人获得健康的感性愉悦的同时,不忘提升理性价值的真正目的。在一些现今的电视节目中,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会引入这些“低级趣味内容”。当一些娱乐节目出现了这些东西,会对受众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不利于媒体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更有甚者,会导致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消极一面转变。娱乐功能发挥不慎,还会造成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就是滥造“明星”。主要表现为炒作明星、明星的“德”“艺”失衡、“选美”活动的价值错位等。像一些大型的选秀节目。就拿“超级女声”来说,虽然它为许多青年实现明星梦创造了条件,但有些被制造出来的“明星”却只是有“艺”无“德”、名不副实,自身的道德素养很低。仅仅是肤浅的、工具性的娱乐“符码”而已。这些“明星”会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娱乐传播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的影响,为青少年提供了伪道德、非道德的示例,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关文化部门和各媒体必须加强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规范和监督,対娱乐传播中的不良现象加以控制和筛除,不断地追求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积极作用,传播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娱乐审美文化。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性快乐,为人们追求审美快乐的最高境界发挥出传媒应有的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吴文虎: 《传播学概论自学辅导》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田中阳: 《解读传播》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姓名: 赵鹏 08新闻

(二)班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药学专业自荐信下一篇:《第八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