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2024-10-24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15篇)

1.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一

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感

宜昌市电大开放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077050810熊仁勇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将全书仔细通读了一遍,其中的许多细节尚待于今后的阅读中多加体会和理解。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 我对“三个代表”的内容有很深的体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践的产物,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联系出发,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可以说,把握了这个精髓,把握了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文化观、价值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个国家、政党、民族的素质高低和兴衰成败。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三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灵魂;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把握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论述,首先要充分认识它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从时间上来看,用了一个“始终”和两个“永远”,说明我们党过去已经代表,现在还在代表,将来还要代表。从地域、空间和对象上来看,用了三个“中国”和一个“全国各族人民”,说明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族别老少,无论上层、基层还是“阶层”,我们党都要代表,叫做层层代表,代表层层,代表到底。从所代表的程度上来看,用了“忠实”二字,要求既忠又实,做到代表得不偏向,不走样,不落空,不断档。我认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非同寻常的实践价值,我们必须认真地深入领会,并在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

2.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二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不是某些人的主观意念, 而是在充分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最新实践的基础上, 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创造,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完善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主要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念

2000年元旦前一晚上, 正如江泽民所说自己夜不能寐, 他回忆1989年6月16日, 一场严峻的政治风波过后不久, 邓小平亲自对江泽民和其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说, 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要建立起第三代领导集体。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这个党该抓了, 不抓不行了。这无疑是邓小平最重要的政治交代。现在邓小平的交待已有十多年了, 我们也领导十多年了, 也有许多成就。但邓小平交待的抓党建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1月14日, 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 江泽民提出“四个始终”:中国共产党要想保持生命力, 第一、始终保持中国工人先锋队的性质, 第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三、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 第四、始终坚强有力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

2000年2月19日下午, 江泽民一行乘坐一辆面包车来到广东高州考察, 并访问了农户。2月20日, 元宵节。上午, 江泽民听取高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党建、“三讲”准备情况的汇报。下午, 参加高州市委、市府召集的“三讲”教育报告会。面对600多名与会干部, 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晚上同高州领导与部分群众欢度元宵节, 江泽民提出大家一块吃饭, 席间朗诵了高州籍北宋词人欧阳修写过的“元夕”:去年圆月时, 花饰灯笼昼, 月上柳梢后, 人约黄昏后;今年圆月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20日到23日, 江泽民先后出席了3个座谈会, 与基层代表, 老党员老干部老红军, 现任领导干部座谈, 每次座谈会江泽民总是思考我们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其中一个老党员提出现在我们都富了, 富了以后我们怎样更富, 怎样富的公平正义。第三天, 江泽民来到高州的太冼庙, 当时下着小雨, 他问行人为什么去庙里, 许多人回答来庙里寻求精神寄托。他觉得人的思想混乱, 社会越来越堕落, 即使生产力再发展, 人民也不会满意, 之后又同华南师大教授及文化界代表进行了“文化思想座谈会”。

2000年2月25日下午, 江泽民在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街道党组织负责人出席的广州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全面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 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实现全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要紧密地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紧密地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化的实际, 紧密地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要求, 紧密地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事件, 来深入思考这个重要问题。

第二个环节概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之后, 新华社分三次发表了三个小社论, 各报社也纷纷发表, 宣传一阵以后, 力度并不大, 没有把认识提到更高。

2000年5月8日到15日, 江泽民到江苏、浙江和上海进行实地考察。5月14日江泽民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江苏、浙江、上海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他在会上讲话,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概括:在跨向新世纪的征途上, 我们党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和多重困难, 经受住新的考验和磨炼, 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去, 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 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党才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着全国人民不断前进。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本”是根本, 丢掉根本, 立场不稳;“基”是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源”是源泉, 源泉堵塞, 丢掉本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 与新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都应当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第三个环节系统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1年7月1日, 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 江泽民通篇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是第一层意思, 不能说共产党多优越, 任何国家的执政党都要致力去做的, 区别在于后面即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求劳动成果公平正义的归劳动者所有。但化为飞鸟, 暗示楚人与鸟图腾的关系, 甚至至今湖北人仍以“九头鸟”自诩。而淮阳泥泥狗就有九头鸟的造型和各种鸟兽造型, 这都体现了楚文化凤鸟崇拜的深刻影响。

(三) “墨染其外”的色彩艺术

在色彩上, 楚人尚墨, 因此, 楚漆器无论是生活用品、乐器还是兵器, 从不追求色彩丰富的对比效果, 而是追求一种红、黑两色的协调统一, 用“墨染其外, 朱画其内”的审美去渲染楚文化中的珠光宝气。在众多楚漆器的出土文物中, 大件如曾侯乙墓中的棺椁, 小件如漆耳杯, 都印证了黑红两色协调统一的艺术。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漆奩上的《迎宾图》, 绘有众多的人、物, 堪称楚漆器画中的奇葩, 这幅漆画, 长87.4厘米、高5.2厘米, 绘有26个人、4辆马车、10匹马、2头猪、1条狗、7只雁和5棵柳树。如此丰富的内容, 楚人却以黑漆为底色, 敷陈五彩, 运用线勾平涂等手法, 使众多的人、物组成一幅色彩富丽、和谐别致、生动活泼的富有立体感和动感的组合性画面。淮阳泥泥狗受楚漆器美学影响, 均以黑色打底, 让红、黄、青、白勾勒的斑斓花纹于灵动中不失沉稳, 让古老遥远的神秘感在深玄的底色中激发出来。

三、泥泥狗与民间生活

(一) 祈福禳灾的民间吉祥文化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民众面对自然灾害和生命困惑, 他们无以反抗而又心存希冀, 渴望通过独特的方式避免灾难祸患, 慰藉心灵, 于是祈福禳灾的吉祥文化成为民间艺术创作的重大主题。抽象变形的民间艺术品, 蕴藏着民众改变命运, 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在泥泥狗的众多造型中, 吉祥类的如:小泥鳖、神龟、八卦龟、猴抱桃。母子猴也有人说是辈辈猴, 即辈辈封侯之意。在淮阳二月二庙会上, 按照本地风俗, “泥泥狗”是来赶庙会的人必买的吉祥物, 孩子把玩着用最实在的材料泥巴烧制的泥泥狗, 和着“老斋公, 恁慢走, 赶会捎个花灵狗, 恁老活到九十九。”的民谣, 古老的吉祥文化就这样在民间生动的蔓延开来。

(二) 泥泥狗造型中的生活情趣

泥泥狗源自民间, 作为“活化石”, 它不仅反映原始先民们对生命的热爱与生存执着, 同时还反映了众多民间生活情趣。比如, “草帽老虎”是淮阳“泥泥狗”中传统主题造型, 主要是反映女性婚姻嫁娶遮羞的一种方式, 将民间婚嫁中的欢乐喜庆与女性的羞怯作为素材汇入泥泥狗创作中, 带有浓厚的吉祥色彩。另外, 就是泥泥狗中猪、牛、羊、马、鸡等几种常见的动物的造型也汇聚着民间审美情趣和浓厚的农家欢乐。

总之, 泥泥狗稚拙古老的造型既融会着文化因素又有源自民间生活的力量, 作为文化的“活化石”, 泥泥狗将随着民间这个巨大的资源愈加显示它的独特魅力, 不断昭显它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赵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第74页。

[3]彭兴孝。王纪友。淮阳泥泥狗【G】淮阳文史资料, 第3辑:66.

[4]王悦勤, 守望人祖的背影——淮阳陵狗[J]中国文化遗产, 2006 (4) :98.,

[5]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上接第221页)

现实的状况是劳动成果分配不均, 这样劳动者会不满意, 所以劳动者的发展要求就是成果公平归劳动者所有。只有先进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才能保证按劳分配, 公平正义, 财富公有化。“发展要求”意义重大, 是资本主义执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区别, 真正代表劳动者的发展要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二)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分为先进, 中庸和庸俗腐朽的三种, 而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 就是符合时代要求, 人民意愿, 代表时代发展趋势, 有生命力的文化。为了把中国共产党代表文化同西方资本党代表的文化区别, 我们必须把先进文化的内核找出来, 具有方向性, 真理性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把握住先进文化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 我们共产党就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既包括群众又包括领导干部, 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不是一般、近期、眼前利益, 而是长远、战略、根本利益。党的各项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 都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 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及其它利益。

第四个环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002年11月8日, 江泽民在党的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的开头就说到: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实施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奋斗。他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经过党的十六大的充分讨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并写入了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003年3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写入宪法, 成为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确立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 但它完整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的历史进程,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理论飞跃。它有着较长的酝酿过程和全党的实践过程。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 强化党的执政功能, 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 凝聚人心, 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 保持稳定, 更好的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 全面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全国全民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

[1]韩振峰.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盐城工学院学报.2006 (4)

[2]陈明显刘建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发展[A].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3]黄宏郭凤海.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A].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11

[4]高正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特点[A].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03

3.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育;数学思想;数学教育;教育方法

初中阶段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对于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以及教师的重视,同时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都在随之不断的变革。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深入的研究初中数学常用思想方法,不断的深思其重要性,从而为我们社会的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和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学科本身的一些客观存在的“公式、定理、原理、数学符号”等,这些都是我们用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工具。而数学思维则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的,当我们看到眼前的事物时,能将看到的现象,用数字、符号等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运用理性的思考方式找出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规律,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虽然在数学教学理论上各种数学思想方式有着各自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中一般是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相互的融合贯通,不再去刻意的追求某一种具体的数学思维或是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加强了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的各种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独立的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来看待问题,用独特的数学思维去解构数学问题,全面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笔者以为,这也是初中数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就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来说,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整体思考的思想方法等等。这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是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对待用文字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用图形语言将它翻译过来。由此一个“数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从而完成了由抽象的思维方式到直观可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相当的程度上减小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对于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完善的学生来说,“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当是最好的解题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最常用的数学符号语言其中有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解题方式,它同时包含了抽象数学数据和直观的图形,成功的完成了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过渡转化,减小了解题的难度。

在解决实际的数学题目时,学生应该注意数量与图形的转化,在看待数字的同时在图像上找到与之相称的图像信息,在分析具体的数学图形时要做到见形思数,数形结合,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

2.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主要在有一定解题数量的基础之上,对遇到的数学题目进行归类、分析、总结,从而的出一套能够运用在一系列相同或者相似的数学问题之上的解题理论方法,减少分析已有问题的思考量。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中的分类方式不是随意分类的,而是具有一定严格的分类原则的:被分类问题的标准时统一一致的,被分类问题的解题原理是相同或是相近的,被分类题目不能重复但是也不能遗漏。正确的分类是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重点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找到明确的数学问题个体,由该数学问题个体找到能够涵括此类问题的问题总体,完成问题的分类,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的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共同的理论依据,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实际方法,推广运用。

3.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方法的就是用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把全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知识的解构过程,把全新的数学问题“化成”几部分,然后运用熟知的数学思想方法重新组合、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完成看由全新到熟知的转化。

化归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由繁化简”的过程,例如在方程式问题方面,运用化归思想方法就能完成高次方程到低次方程的转化,多元方程向二次方程甚至是一元方程等转化。当完成了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之后,数学问题就变的简单明了,学生就能很好的处理好初中阶段相对复杂相对困难题目的解答,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4.整体思考的思想方法

古诗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我们看待问题是不能局限于一个点或者是一个面,应该用一个整体的角度全面的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迷惑,不会陷于其中。

同样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应该汲取古人的经验,全面的看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因看不懂题目的一个方面,死钻牛角尖,最终无法完成问题解答的情况。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感慨,当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给学生灌输各种解题技巧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告诉学生这样去思考,怎么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三、总结

通过对初中阶段数学教育中常用的集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对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明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方式,从宏观上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瑞.浅谈当前环境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探讨[J].中国教育.2010.(6)

[2]王薇.初中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8.(11)

[3]刘玉祥.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0)

4.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四

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镇在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全面推行 “村帐镇管”,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化管理,村兴办公益事业听证制度,创建“三资”管理示范村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级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总体稳定,涉及农村财务管理的信访量大幅度下降。但农村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村财务制度不落实,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存在坐收坐支管理混乱的现象;二是少部分村财务公开不规范、不及时、不彻底、不真实,流于形式;三是个别村集体资金没有解缴农经专户管理,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发包不公开不透明;四是个别村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不力,费用超限额,债务居高不下,等等。各村、各有关部门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完善村帐镇管制度。各村的所有收入包括往来款项的收取都必须开具《江苏省农村内部结算凭证》,并及时足额上缴到农经站管理,一律不得坐收坐支,现金使用实行备用金领用制度,零星支出从备用金中列支。各村的村务开支必须严格执行年初编制的财务收支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方案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各类支出必须使用财务法规认可的票据,有经手人、证明人、继续实行联批制度,由村主任审核支部书记审批后方可按程序报帐。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结算一律通过银行转帐划拨,不得通过现金结算。严格实行限额审批制度,对单笔支出5000元以上的(含公益事业支出)作为专项资金支出(是项目资金的按项目化管理的程序)实行先申报,经驻村镇干审核,分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报支。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任何人不得接受他人推销物品(帐册、办公用品、茶叶等)。村级资金使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定项限额、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支不补的原则。任何村不得擅自提高标准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具体项目、标准为: 严格控制干部职数,提倡交叉兼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妇女主任报酬标准由镇确定,年初由农经部门统筹,年底统一考核发放;村一般干部报酬(含兼职)不得超过支部书记报酬的70%,由驻村干部审核,报农经部门备案;专职组长(合并后的组)报酬要根据规模大小确定数额,其报酬总额控制在4000元以内。

镇属任何单位、部门不得以表彰先进为名出据任何手续变相到村增加村负责各条线的人员奖金(表彰由镇统一考核奖励)。如果单位、部门(条线)确须对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的,其奖金由单位、部门自行发放,村不得列支。

⑴帐册费:按照市规定统一由农经部门统筹定购每村1500元;⑵纸张、笔墨、笔记本等办公用品按职务包干使用,分别为:支书、主任各100元,会计200元,副支书、副主任各60元,其他一般干部各40元,组长30元,平时不得报销,年底按照标准补贴到人。

村主要干部的通讯费实行包干使用,年底一次性补贴到人,其标准为支部书记600元,村主任、村会计各500元,其他一般干部原则上不得补贴。村部有电话的要明确专人管理,节约使用。

4、报刊费。⑴党员干部冬训班和“七一”活动按照每人每天10--15元的标准(含交通费)补贴到人,由村按照参会人员制表签字列支;⑵市级部门对村干部的培训,只报交通费和会议应交纳的费用。⑶未经镇政府同意的培训以及学历教育,概不列支。

实行包干使用,平时不得报销,年底一次性补贴到人。交通费只限到镇会议车费。不含配合镇中心工作和专项工作的交通费用,如:计划生育、征兵、“七一”、冬训班。其标准为:支部书记300元、村主任、村会计、妇女主任各200元,村一般干部80元(村可根据各人实际情况适当上浮),偏远地区村标准可以适当上浮,但不得超过标准的50%。

。按照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面取消各村的业务招待费。对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费用实行定项限额,包干使用。

⑴扶贫经费:按照扶贫单位或争取项目(政府行为)及接受捐赠的到帐资金的5%作为经费,由农经部门设立专户单独核算,由镇统一安排使用并由分管负责人审核,镇长批准。⑵招商引资:各村自行争取的无偿项目资金按照到帐资金的5%—20%作为工作经费;有偿项目资金按项目结束后结余部分的5%—10%作为工作经费。

(三)不断强化民主监督。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积极化解村组债务。一是建立村级新增债务申报制度。村集体如确需借贷,先报经农经部门审核,分管负责人同意并报镇长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是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处理。三是建立村级债权债务台帐。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制订债务化解方案,继续采取资源发包、办理债权债务转移、清收陈欠往来、集体资产重组整合等方法大力化解集体债务,特别是清收陈欠规费化解村级集体债务是最直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当年清收化解达20%的要求。

三、进一步明确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要求

1镇党委、政府已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管,加强机构人员的配备和管理。

2镇农经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贯彻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的情况、集体财务状况以及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向党委、政府报告;全面加强财会人员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自身素质,做到优化服务,恪尽职守。对各村财务管理工作要进行不定期的督查。

3凡出现因农村财务管理造成的重大集访或越级上访的,实行责任追究;凡出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规范农村基层财务管理,是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当前,我们正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妥善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管理民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财务管理宣传,强化财务管理认识。通过宣传教育使村社干部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把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

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高度上来认识。从而重视对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学习和运用,重视对村社财务的规范管理,自觉农民群众的监督。

2、开展财务管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针对目前农村财会人员少、文化素质低、业务能力差的实际,由乡镇农经部门和财务部门牵头,大力开展业务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使他们尽快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更好地适应服务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3、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活动。由乡镇政府牵头制订“村社财务管理办法”,在资产管理、票据管理、账目设置、民主理财、报销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严格控制村社非生产性支出,对其非生产性费用实行上限制;实行钱帐分管,账目需由两名以上村民代表签字才能报销,杜绝村社干部私自动用集体资金。

4、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应由农民群众民主产生,积极参与村社财务管理。对于集体重大事项,要督促村社干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协商讨论。定期对村社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保证费用开支合理使用。通过民主理财,着力解决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的问题。

5、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提高财务公开透明度。财务公开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村社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要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且每次公开时间不得少于3天,村社财务应尽可能按月公开,账目较少的村社可按季度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的地方。同时,公开内容要真实、项目要具体、收支要细化,要把各项账目逐一公开。

6、加强财务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乡镇纪委和农经部门要指导检查村社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实施情况,还应定期审计村社账目,杜绝乱支乱用。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账目应进行重点审计,及时公开审计结果。对虚报冒领、坐收坐支、等违反财务管理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及时坚决实施惩戒。

5.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五

论文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是指它既继承、发展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堆物辩证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活力的源泉;第三,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第四,开放性品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机制,将使它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理论。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在活力 发展创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立党、执政、兴国于一体,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大大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赢得未来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和创造新的辉煌的制胜法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强大的内在活力,这是由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决定的。

一、唯物辩证法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把党的先进性放到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都不可能超脱于这一规律之外,从根本上来说,都要受这一规律的支配。“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内涵的深化,正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层次上认识党的先进性的。

历史唯物论还证明,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动力是亿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迄今为止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然如此,人民群众就应当首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拥有享有者,创造者与拥有享有者高度一致,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否坚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价值立场,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区分一个政党是进步还是落后抑或是反动的显着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把人民作为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提出“三个代表”归根到底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说:“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把人民的利益单独作为一个范畴,并与生产力、文化并提,这就使它把人民利益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符合新世纪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活力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修正.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精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源于实践,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和我党近80年建党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理论之树。

我党近80年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最丰富的实践依据。就党的历史本质而言,应当说党的历史就是“三个代表”的历史。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三大伟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回顾80多年来党的历史,可以总结出无数条宝贵的经验,但其中最基本、最宝贵、最具生命力的经验,也就是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诚然,党在近80年的历史中,也有过不少失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这恰恰是违背了“三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实践及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党近80年的实践经验之中,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植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特别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同志于2000年1月20日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时候曾经明确地指出:“十年来,我们始终铭记小平同志的政治交代,铭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对自己承担的职责从不敢懈怠。

实践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它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生活之树是长青的,而理论则是灰色的。”社会发展的实践千变万化、永无穷尽,它决定了不可能存在永恒的、绝对的真理。理论要走在实践的前面,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注重实践的发展。“三个代表”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统一,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离开了实践,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

说“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创新的理论”,这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它第一次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列宁曾经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中国共产党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比我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都包含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之中,是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江泽民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四、开放性品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机制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品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反思;既紧密联系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又同当今世界的发展相联系。这就表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对外开放,而且对自身开放;不仅对过去和历史开放,而且对现在和未来开放。开放性品格,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青春活力的发展机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开拓性。具有开拓性、探索性和深刻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品格。还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同志就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深刻指出:“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许多成果,都是面对十三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勇于开拓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开放性其次表现在它的发展性。“三个代表”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出了基本方针,“但要使全党同志深刻地认识和全面地把握‘三个代表’的要求,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以研究,进一步进行阐述”,需要全党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或停滞不前是无法理解“三个代表”的真谛的,也无法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篇六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七

关键词:人大代表,职责,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广大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是通过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来具体履行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职责, 因此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人大代表, 应当肩负起“人民代表人民选, 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神圣职责, 真正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切实维护好广大选民的合法权益, 以不辜负广大选民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和重托。然而实践中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为:

一、认识模糊

现实生活中, 有部分代表对人大代表的身份、对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履行职责等问题在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代表把人大代表仅仅当作是一种荣誉, 一种身份, 一种头衔, 错误地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而得到的一种奖励;有的代表将当人大代表作为对外炫耀、捞取政治资本的砝码;甚至个别代表把人大代表作为自己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却忘了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 一种责任, 一种义务。

二、履职能力较低

由于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加上学习不够, 在履行代表职责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 很难真正发挥代表的作用。如:不知道如何调查研究, 从生活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里及群众反映的问题中, 收集、整理信息, 找出有价值, 有代表性的东西;不知道如何写一份既有明确的案由、翔实的事实, 又有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的高质量议案;会议讨论期间要么一言不发, 要么言之无物, 无的放矢, 提出的问题个人主观色彩浓厚, 缺乏具体客观, 难以切中要害。

三、缺乏履职热情

许多代表刚当选时有一种新鲜感, 热情高涨, 但不久就偃旗息鼓。觉得当人大代表是“热闹五六天, 冷清多半年”, 没啥意思, 逐渐地丧失了热情;还有的代表一开始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言、反映问题、提交建议,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 其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暂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就片面地认为政府部门对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不重视, 人大代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甚至有的代表觉得履行代表职责影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于是消极应付, 得过且过。

四、代表缺席现象突出

在一年一度的各级人代会人代会上, 因各种原因缺席代表很多;至于闭会期间举办的学习、视察等活动, 代表的出席率更低。作为人大代表要清醒地认识到, 他们代表的是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群众。所以参加不参加会议, 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人代会上缺少一位代表, 就少了几千几万群众的声音, 就少了几千几万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判, 政府的决策就因少了几千几万群众的参与而可能缺少民主性和可行性。

鉴于存在上述问题,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 无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多么出色, 取得多少成绩, 但对当人大代表一职, 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不是与生就有的, 学习是代表履职的第一要素。每位代表只有不断学习, 认清和掌握人大代表的性质、意义、作用、职责, 才能担当代表重任, 适应新的角色转变, 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代表来自民众, 要以体察民情、洞悉民意为己任, 想民众之所想, 急民众之所急, 为解决民众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奔走呼号。

(二) 把好“入口”, 畅通“出口”

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要严格按照我国《代表法》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通过健全机制, 进一步扩大民主, 优化代表结构, 把好代表的“入口”关。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有政治热情, 愿意为民办事且深受群众信任和爱戴的人选为代表;同时也要畅通“出口”, 把那些不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不愿意 (或无暇) 为民办事的代表要及时地清理出代表队伍。防止有些人当“挂名代表”, 拒绝当一届代表不发一次言, 不写一次建议, 不与选民接触, 不反映群众呼声, 漠视群众疾苦等现象。

(三) 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国情出发, 我国实行人大代表兼职制度。代表中很多人是单位领导或业务骨干, 除了日常工作, 还有很多社会性事务, 所以很多代表往往把人大代表的履职与本职工作对立起来, 没能很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其实作好本职工作与作好兼职代表, 是并行不悖的。只要立足本职, 作好工作, 深入基层, 了解民情民意, 才能知民之所苦, 民之所难, 才能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

(四) 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为了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在加强民主建设, 反映人民意志, 促进和保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总结经验, 大胆改革, 勇于突破禁区, 如为了调动代表的积极性, 落实代表候选人的不被选举权;针对代表开会缺席现象, 可以尝试实行代表代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张慎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对策思考[J].人民论坛, 2013 (11) .

8.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八

一、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源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它对党的建设、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这体现了以上哲学道理。

二、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充分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包含的诸多矛盾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五、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前沿,立足于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伟大的理论创新,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的具体体现。

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个代表”的立论基石是唯物史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有十分丰富的物质资料。“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首要前提的原理。在社会形态统一体中,固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原理。

七、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是正确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八、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体现了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9.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九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问题的思考

范听川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3)

摘要:党中央提出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教育部也发出通知。高等院校究竟如何落实?如何提高实效性?这是摆在高校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提高对“三进”问题的认识;在进课堂上下功夫;开拓“三进”的新途径等方面论述了落实“三进”的措施。特别是提出在进课堂上下功夫的新观点、新措施,新方法,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比如”三进”要先进“两课”教师的头脑,要让优秀教师来上课,要上好第一堂课,要试行“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改、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关键词:“三个代表” 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3 文献标识码:C

Thoughts on the Issue of “three Entries” in implementing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 “three Represents”

Fan tingchuan(Fuj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uzhou 350003)

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个重要部署,就是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200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又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央明确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等学校要系统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知道,每当事业发展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特别强调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对于理论学习,党中央最关注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党政干部,这一块由各级党校负责培训;另一方面就是高校师生,这一块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通过“两课”教育这一主渠道来完成。“两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sunshine

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大学本科生的政治理论课按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4门,思想品德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3门,工科类专科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减了一门政治经济学,思想品德课由《形势与政策》代替《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么“三进”,现在“两课”的课程门数太多,教育部经研究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在一起,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究竟如何搞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问题,这是摆在“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高校党组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三进”工作的领导。

sunshine 提高对“三进”问题的认识。

强化认识是做好“三进”工作的前提。认识越深刻,“三进”工作的自觉性就越高,紧迫感就越强,“三进”工作的力度就越大。要真正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要很好转变思想观念,确保认识到位。

首先是领导认识要到位。搞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素质的需要。因此,这项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是我们高校党组织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要把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两课”担负着党对高校实行思想领导,即在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正是这一特殊性,高校的主要领导要真正从战略高度上来思考这项工作,加强对“三进”工作的领导,切实关注“两课”教学,关注政教室的建设;亲身搞宣讲;关注“三进”的实际进展情况;确保“三进”活动的所需经费。

其次是广大教师的认识要到位。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使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成才和成人。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到专业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改变那种专业课“实”、“两课”“虚”的错误观念,要创造条件把“两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对“两课“至少要提到应有的认识。我们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贯穿、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

再次是要使接受教育的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要耐心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相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去学习和实践这一伟大理论,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才观。

sunshine 在进课堂上下功夫。

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是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进教材是前提,进课堂是桥梁和手段,进学生头脑是目的。如果在进课堂方面,教师不认真备课,授课形式单一,甚至“两课”教师基本对这一理论还半信半疑,上课无精打采,那正确的理论怎么进得了学生的头脑呢?因此,“三进”的重点在进课堂,进课堂的关键在“两课”教师。“两课”教师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担任“两课”的党员教师,则更应以党性为保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要注意选派优秀的教师来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

首先要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两课”教师的头脑。“两课”教师必须多学一点,早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这是高质量上好“两课”,特别是上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要积极参加各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班和听专家报告,自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科学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理解和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个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做到真懂,真信,真用。为了提高授课质量,教研组可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也可以开展教学观摩,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两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二个方面。一是上好第一堂理论课,给学生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介绍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让学生留下的第一

sunshine

印象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在教学中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其理论体系的框架进行讲解,但要注意按层次作为着重点把握。一个层次是介绍这一理论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它象一根红线贯穿于整个理论的各个方面和形成发展过程,再一个层次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如何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创造性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理论问题。紧接着一个层次就是按基础理论问题在各个基本领域的具体化,可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初级阶段理论、发展战略、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一国两制、国际战略、依靠力量、领导核心的顺序进行讲解,注意突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西部大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个文明、党建工程、二个先锋队等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内容。这样讲解有利于宏观上重点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次是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检验“三进”搞得好不好的标准是实效。教师讲解要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用身边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说明我们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对党建及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指导作用,做到讲解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打动人心。有条件的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试行“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学改革,比如学生可以举手提问,有什么难点、疑点,然后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比如为什么说“三个代表”不只是三句话,也不只是三项要求,而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再比如为什么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为什么不能急于求成,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等等。通过我们的教学不仅入耳而且入脑入心,不仅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觉悟。促使他们更加熟悉祖国,拥护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并积极靠拢党组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们搞“三进”

sunshine 的目标所在,要检验“三进”的标准只能是教学的实际收效。开拓“三进”工作的新途径。

为了提高“三进”工作的实效性,仅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设相关思想工作网站等,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把课内讲授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把系统讲授与专题讲授结合起来,积极开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新途径。

一是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支持指导学生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让学生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健康成长。

二是高校党办、学生处、团委与政教室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组织专家和院校领导作专题报告,对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片、搞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或读书笔记、写政治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的理论武装真正收到实效。

三是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同学生的全面素质结合起来。党校教学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要把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为中心环节。学生党员要在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通过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

我们相信,只要对“三进”工作的认识到位,抓住进课堂这一主要环节,再加上各项措施的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sunshine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2003,6,8 2.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 2003,2,12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2003,3,4

欢迎阅读本文档!

10.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十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这是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31日与军队高级干部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所做出的深刻阐述。深入研究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巨大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这样一个伟大思想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发展的学说。它始终同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战斗旗帜和指导思想。

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诠释,都针对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进行“改良”和发展。

例如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的观点,进而建议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而毛泽东思想是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随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理论跟当前的社会形势都有了一些不“兼容”。特别是在 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大起大落的曲折发展过程。20世纪 50年代之前社会主义经历了发展的辉煌年代。但从60年代起,高潮转向低潮,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了质变,出现了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纷纷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社会主义大挫折和历史大倒退。这一残酷的事实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再发展。

二、的实际国情

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科技革命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的一系列重要趋势日益清晰,世界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使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创了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国际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地位更是如日中天。

但是我们也跟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用原有的理论来解释并指导实践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的必然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

国际的社会风云变换的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我们党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探讨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索和解决与此有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油然而生。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11.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三个代表” 思想 性质 思考

0 引言

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但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而且指明了我们党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根本所在。“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始终保持先进性,肩负起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历史上看,只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阶级的社会集团,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才能掌握领导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动权。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也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其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中国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目的也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其目的还是在于发展中国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党能够制定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决定了党能够去纠正那些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变或调整那些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使党从根本上保持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

2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不能拥有和发展先进的文化,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和生命力,决定着这个政党、国家或民族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成立后,始终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人民,才不断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马克思列宁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毛泽东还说,被中国人民学会的革命新文化,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对长征红军的拦阻,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打败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建国后,党继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因而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要求全体党员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要求党员克服一切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要求党员尽可能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所有这些,同样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同样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先锋队性质。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再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是群从事业,人民始终是历史的主人。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成立后对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动和对北伐战争的推动,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和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地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地进行,新中国的建立,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开展,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有这一切,都无一不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为着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它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它能够坚持真理,克服错误,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正如毛泽东住处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符合人民利益的。”

12.对进一步做好档案保管工作的认识 篇十二

一、熟悉馆藏, 练好基本功, 是做好档案保管工作的立足点

馆藏档案包罗万象, 内容浩瀚而丰富, 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保管工作者, 必须深入了解馆藏内容, 以便挖掘馆藏资源。一般来说, 熟悉馆藏从内容上包括:馆藏档案基本内容、种类、档案所属历史时间、起止年代、全宗数、档案及资料卷 (册) 数、档案保管期限、开放档案数;馆藏档案存放状况、档案占地面积、延长米数;现有检索工具种类、数量、覆盖面、使用方法和利用效果等;馆藏档案的整理状况, 即案卷、全宗的排列是否系统, 保管期限划分、价值鉴定是否得当;馆藏档案制成材料状况, 即档案的损毁和修复情况;主要档案全宗构成者情况, 即立档单位的职能、任务、历史沿革、组织机构变迁、主要领导人等;馆藏重要全宗及特色全宗档案的主要内容、珍贵价值、反映的重大社会活动、重要历史事件等。保管工作人员掌握了上述内容, 不仅工作起来轻车熟路, 手到卷来, 还能为其他环节的工作提供准确的馆藏数据、信息, 为领导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从而更好地为利用工作服务。

二、加强库房科学管理, 是做好档案保管工作的重要步骤

库房管理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经常任务。搞好库房管理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延长档案寿命的主导因素, 是做好档案保管工作的重要步骤。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档案馆藏数量逐年增加。新的大规模的档案馆库相继落成, 档案库房数量增多, 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 加强库房科学管理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档案库房管理内容繁杂, 可概括为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技术管理3个方面。 (1) 行政管理即以行政手段对库房责任人进行的组织管理, 对库房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奉行。首先, 在人员的配备上, 要设1名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管理, 再选拔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同志做库房管理人员。然后, 对他们定岗定责,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确定总的工作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到个人, 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具体分工。最后, 要对每个人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比, 表扬先务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库房编号、档案装具编号、全宗排列、档案上架、档案存放地索引的编制及代卷卡的填写等。为了便于库房的科学管理及馆藏档案的提供利用, 库房及库内档案架柜均要统一编号。编号方法既要符合要求, 遵循规定, 又要因地制宜, 切合实际。档案架柜的排列要做到整齐有序、横竖成行、疏密适宜。全宗的排列要基本依照进馆档案的先后顺序, 同时要力求同类型、同系统的全宗相近排列, 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分别保管。有些全宗排列还要留有一定空余, 以便兼顾后续档案。此外, 为了便于保管工作人员切实掌握库房档案的存放位置和流动情况, 还须编制档案存放地索引和档案代理卡 (代卷卡) 。 (3) 技术管理即借助一定的科技设备, 对库房及库内档案的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防火、防盗、防干防湿、防高温 (温湿度控制) 、防尘、防光、防微生物及有害生物 (虫、鼠) 等。

三、改善保管条件,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是档案保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 档案工作对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依附性也日益突出。而档案管理现代化, 概括说就是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与设备,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克服与限制损毁档案的各种因素, 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这些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实践也证明, 档案保管工作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 得益最多, 变革也最突出。

13.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心得 篇十三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根本要求、根本宗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她亦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之中最为本质的要求。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落脚点,顺乎民意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即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既定的目标而共同。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 的根本要求中最核心的要求.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方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个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思想文化方面揭示了中国共主党的先进性。第三,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政治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对新形式下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作出科学的回答.通过党员和干部的优秀品格,模范行动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

又能够自觉地纠正工作中违背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的错误或不足,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在于它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一步运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党的宗旨、性质、历史使命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同时,充分相信群众,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的智慧,要紧紧依靠群众,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14.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十四

平山中学

物理

王亚敏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历程和自己的宝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继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基于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创立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1、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思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践,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震惊了世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不幸。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总结出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顺利的推向前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冷静观察,深入思考苏联东欧问题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党的奋斗历程与宝贵经验,为“三个代表”的思想提供了科学而充足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而“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党的历史经验在新的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2、新世纪国际政治局势的新变化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待解决。党的领导正面对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与新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改变,走向多极化。但是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政治斗争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建立和加入WTO,深层次的改革还任重道远;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的新的矛盾层出不穷。从党的建设看,近年来围绕着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解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解决许多突出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作。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建设的客观现实,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事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回答的许多重大的问题,呼唤着指导实践的伟大的理论,这就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社会需要。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三个代表”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提出了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启示。毛泽东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认识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而现实的理论依据。

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具有的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巨大理论勇气,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锲而不舍的不懈探索,特别是对执政党理论的探索,终于初步形成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艰巨性、复杂性,将党的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五大又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提出并不断深化“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表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15.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篇十五

一、实践“三个代表”,加强支部“三个教育”

学生支部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每个党员又是基层组织的一分子,“三个代表”贯彻落实得如何,实践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支部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中时期入党的学生党员不断增多,这部分党员由于受当时高考及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党员的党性、信念、党的宗旨观念淡薄,影响了支部思想建设。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党性、信念、党的宗旨的“三个教育”,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

(一)党性教育。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组织学生党员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有关党性理论及列宁指出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段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中指出:“共产党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等精辟论述。同时要求每个党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正确理解党性的科学含义,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结合个人实际,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为使学习卓有成效,支部应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制定出加强党性锻炼的方法:一是学习。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性理论;二是理解。根据理论内容吃透精神,理解实质涵义,落实于行动;三是实践。在党内生活中严于律己,以身作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

(二)信念教育。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党员进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教育中,结合学生党员刚入党,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的实际情况,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共产主义运动史,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的科学涵义。通过学习和理解,使每个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中,还要联系实际选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一是组织党员参观党史展、开展社会调查、聘请老党员作报告,认真学习了解党的历史的教育活动;二是用学校先进党支部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的教育活动;三是组织党员开展特别党日活动,让党员亲临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崇高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通过教育,使党员在学习工作中时刻不忘党的培育之恩,做严于律己、知党、爱党、拥护党的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三)党的宗旨教育。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顺应学校育人标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个人利益至上,他人、集体、党的利益观念淡薄的思想状况,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首先,要使党员明确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落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我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使党员作关心同学、爱护同学、联系同学与同学打成一片、维护他人、集体、党的利益的带头人,为同学做好事、办实事,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广大同学的利益,设身处地为同学服务。再次,摒弃“空谈”、“说教”的务虚方式,采取求真务实的得当方法,加强教育效果。一是鼓励学生党员在班级中为同学服务,多做好事;二是鼓励学生党员定期走出校门到挂钩社区、居委会、烈军属、孤寡老人家中上门服务。同时,为学生党员设计出为人民服务的途径:一是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将来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奋斗;二是加强党性锻炼,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在为人民服务中正确对待得与失;三是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认真学习与实践,接受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五是严于律己、规范言行。学习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纪律与规定。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自我解剖,知行统一,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党的组织生活中,坚持原则,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二、实践“三个代表”,发扬“两个作风”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学生党支部是班级工作的领导核心,发扬支部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党新时期向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为广大人民谋利益,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支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工作上的高标准。如:支部书记和党员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把精力用在班级建设上,抓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思想状态;有一股争先创优、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成绩的劲头;有为同学服务,周到细致,不怕吃苦,肯下功夫的精神;二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针对个别同学的浪费现象,适时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在教育中,以主题班会、现场会、讨论会、演讲会广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艰苦奋斗、从我做起,节俭衣食、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是我责任”。通过大力宣传弘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同学们深受教育,从而抑制奢侈浪费行为。

(二)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支部工作实践和党员行动中的体现。学生党支部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就是要针对学生工作特点,结合班级工作实际。一是抓教育、促提高。在党员中抓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教育,在普通同学之中抓素质教育,以此提高同学们的觉悟和能力;二是抓学习、提质量。严格请销假、考勤制度,建立学习档案卡,制定学期学习奖励制度,开展学科知识竞赛,举办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加强质量意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三是抓管理、促进步。根据班级管理体制,及时加大管理力度,使班级管理工作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班级工作全面进步;四是抓文体、保健康。根据班级同学身体素质较差状况,适时在大班内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体能锻炼,各种球、棋类比赛、舞会、联欢会、早操、郊游、拔河等活动,提高同学们身体素质。

三、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一)严把党员发展关。

从实践中看,要确保新党员发展质量,除认真做好对党员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工作外,还必须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员发展标准,对不够条件的,决不能吸收入党;二是坚持党员发展程序,既不能将其简化,也不能将其倒置,更不能不走程序。

(二)严格党内生活。

必须全面落实好“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才能发挥“党管党员”的作用。近年来,根据学生党员时间不集中的特点,比较成功的做法是“倾”、“保”、“补”。倾,就是支部书记要在制度上倾心尽力,从繁忙的事务工作中抽出时间,专门为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做准备工作;保,就是按照学院党委的计划确保每周一次组织活动;补,在少数党员学习与组织活动发生冲突时,要另行安排时间补上。

(三)明确对党员的具体要求。

根据党章及高校党委要求,结合本支部实际,制定有关措施,对党员明确具体要求。如,《关于促进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措施与要求》、《关于强化争取做合格党员的几项硬性规定》等。对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与强化效果。

(四)尊重党员权利。

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在党内造成既有高度民主又有严明纪律、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确保党员利益的实现,还要在党内生活中优化民主环境,多征求党员意见,鼓励党员为支部建设献计献策,以促进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广泛化、经常化。近年来,支部团结风气正、作用好、凝聚力强,是与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分不开的。

(五)培养先进典型。

近年来,各高校乃至全国涌现了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崇高的思想、感人的事迹,对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起到很好的鼓舞、教育作用。实践证明,身边典型的示范性、可学性强,在班级推广起来更适用。当然,培养树立身边典型一定要实事求是,将觉悟不能拔高,将事迹不能夸大。

(六)改进党课办法。

结合学生党员特点,要提高党课教育效果。一要“变远为近”,增强针对性。有什么问题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泛泛而谈;二要“变多为少”,增强透彻性。每次党课涉及的话题宜少勿多,把道理讲深讲透;三要“变长为短”,增强效益性。上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听课者脑乏走神,影响效果;四要“变单为多”,增强综合性。上党课要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五要“变老为新”,增强活泼性。不能总是领导讲,群众听的老方法,要以创新思维适时安排党员轮流上党课,或采取专题讨论会、演讲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新形式。

(七)强化党员的监督。

上一篇:东郊行,东郊行温庭筠,东郊行的意思,东郊行赏析下一篇:企业网银安装流程